陆游词鉴赏

合集下载

陆游诗词鉴赏

陆游诗词鉴赏

陆游词作鉴赏生平简介陆游(1125 -1210)字务观,号放翁,山阴(今浙江绍兴)人,陆佃之孙。

以荫补登仕郎。

绍兴中试礼部,以语触秦桧,被黜。

绍兴二十八年(1158),始仕福州宁德县主簿,调福州决曹,迁大理司直。

孝宗即位,除枢密院编修官兼编类圣政所检讨官。

史浩、黄祖舜荐以“善词章、谙典故”,赐进士出身。

隆兴元年(1163),张浚北伐,陆游为镇江通判。

乾道元年(1165)改隆兴府通判。

二年免归,卜居镜湖之三山。

乾道五年差通判夔州。

八年,四川宣抚使王炎辟为傒办公事,改成都府安抚司参议官,历蜀州通判,摄知嘉州、荣州事。

淳熙二年(1175),四川制置使范成大延置幕僚,宾主唱酬,人争传颂。

因人讥其颓放,自号放翁。

淳熙五年东归。

七年,奉祠归。

十三年,起知严州,历除军器少监,迁礼部郎中。

光宗即位,兼实录院检讨官,旋即罢归山阴,闲居十馀年。

嘉泰二年,诏权同修国史、实录院同修撰,预修孝宗、光宗两朝实录,寻兼秘书监。

次年归。

居于山阴。

嘉定二年卒,年八十六。

陆游与尤袤、杨万里、范成大为中兴四大诗人,其为中兴之冠,人呼为小太白。

有《剑南诗稿》八十七卷、《渭南文集》五十卷、《南唐书》十八卷。

词二卷,载于《渭南文集》。

淳熙十六年(1189),自编词集成,作《长短句序》云:“予少时汩于世俗,颇有所为,晚而悔之。

然渔歌菱唱,犹不能止。

”此后未尝绝笔,刘克庄《后村诗话续编》云:“放翁长短句,其激昂慷慨者,稼轩不能过,飘选高妙者,与陈简斋、朱希真相颉颃。

流丽绵密者,欲出晏叔原、贺方回之上。

”●感皇恩陆游小阁倚秋空,下临江渚。

漠漠孤云未成雨。

数声新雁,回首杜陵何处。

壮心空万里,人谁许!黄阁紫枢,筑坛开府。

莫怕功名欠人做。

如今熟计,只有故乡归路。

石帆山脚下,菱三亩。

陆游词作鉴赏这首词,是作者离蜀东归以前,感叹壮志未成,思念家乡时所写下的。

上片以写景起而以抒情终;下片以抒情起而以情景结合终。

在一个初秋的阴天,作者登上了江边的一个小阁,仰望初秋的天空看见迷濛的云气还没有浓结到要化成雨点的样子,俯视下面可以看到江水和沙渚,境界是开阔的,并带着些静漠与冷清。

宋词《卜算子·咏梅》鉴赏《卜算子·咏梅》原文翻译

宋词《卜算子·咏梅》鉴赏《卜算子·咏梅》原文翻译

宋词《卜算子·咏梅》鉴赏《卜算子·咏梅》原文翻译《卜算子·咏梅》是由陆游所创作,这首咏梅词属于借歌咏的对象作为比拟和象征。

作者采取拟人化的手法,用梅花比喻自己,借以表现他的信念和品格。

下面就是小编给大家带来的,希望能帮助到大家!《卜算子·咏梅》作者:陆游驿外断桥边,寂寞开无主。

已是黄昏独自愁,更著风和雨。

无意苦争春,一任群芳妒。

零落成泥碾作尘,只有香如故。

《卜算子·咏梅》注释①驿yi 去声):驿站。

(古代大路上的交通站。

这句写的是幽僻无人来往的地方。

②寂寞:冷清。

无主:没有人过问。

③更著:又加上。

④无意:不想。

自己不想费尽心思去争芳斗艳。

⑤一任:任凭,不在乎。

完全听凭百花去妒忌吧。

⑥群芳:普通的花卉,此处喻指政界中的群小。

⑦碾(nian 上声):轧碎。

⑧作尘:变成灰土。

⑨香如故:香气还是照旧不消失。

《卜算子·咏梅》译文驿站外的断桥边,寂寞地开放。

已是黄昏时刻,她独自愁思,更加还有风雨摧残。

她花开在百花之先,并非有意苦苦地争夺春光,听凭着群芳心生嫉妒。

即使零落成泥,清香却如故。

《卜算子·咏梅》讲解古来的咏物诗词有两种:一种本意就在于刻画歌咏的对象;一种是借歌咏的对象作为比拟和象征,寄托另外的寓意和感情。

这首咏梅词属于后一种。

作者采取拟人化的手法,用梅花比喻自己,借以表现他的信念和品格。

词的上片写梅花的处境。

作者所歌咏的梅,不是游人云集的园林中的梅,也不是文人雅士庭院中的梅,她是生长在穷乡僻壤的一株无人理睬的野梅。

“驿外断桥边”,这就是她生长的地方。

“驿”是驿站。

驿站本来就已经远离繁华的城市,而这株梅树还不属于这个驿站,她生长在驿站之外的一个断桥旁边。

桥断而没有修,可见那里的荒凉偏僻了。

自然,她只能“寂寞开无主”。

她孤单一株,自开自落,没有人观赏,也没有人养护。

这里使用了“寂寞”这个形容人的感觉的词语,就是把梅当作人来描写的。

“无主”是没有人过问的意思。

南宋诗人陆游的诗词鉴赏

南宋诗人陆游的诗词鉴赏

【导语】陆游具有多⽅⾯的⽂学才能,尤以诗的成就为最。

他的早年诗风充满战⽃⽓息及爱国激情;晚年蛰居故乡⼭阴后,诗风趋向质朴⽽沉实,表现出⼀种清旷淡远的⽥园风味,并不时流露着苍凉的⼈⽣感慨。

下⾯⽆忧考就给⼤家分享下南宋诗⼈陆游的诗词,欢迎阅读!【篇⼀】南宋诗⼈陆游的诗词 《诉衷情·当年万⾥觅封侯》 当年万⾥觅封侯。

匹马戍梁州。

关河梦断何处?尘暗旧貂裘。

胡未灭,鬓先秋,泪空流。

此⽣谁料,⼼在天⼭,⾝⽼沧洲。

【鉴赏】 这⾸词是陆游晚年的作品。

下⾯是资深教育家、澳⼤利亚新南威尔⼠州孔⼦学院澳⽅院长、澳洲国⽴等⼤学博导史双元先⽣对此词的赏析。

积贫积弱,⽇见窘迫的南宋是⼀个需要英雄的时代,但这⼜是⼀个英雄“过剩”的时代。

陆游的⼀⽣以抗⾦复国为⼰任,⽆奈请缨⽆路,屡遭贬黜,晚年退居⼭阴,有志难申。

“壮⼠凄凉闲处⽼,名花零落⾬中看。

”历史的秋意,时代的风⾬,英雄的本⾊,艰难的现实,共同酿成了这⼀⾸悲壮沉郁的《诉衷情》。

作这⾸词时,词⼈已年近七⼗,⾝处故地,未忘国忧,烈⼠暮年,雄⼼不已,这种⾼亢的政治热情,永不衰竭的爱国精神形成了词作风⾻凛然的崇⾼美。

但壮志不得实现,雄⼼⽆⼈理解,虽然“男⼉到死⼼如铁”,⽆奈“报国欲死⽆战场”,这种深沉的压抑感⼜形成了词作中百折千回的悲剧情调。

词作说尽忠愤,回肠荡⽓。

上⽚开头以“当年”⼆字楔⼊往⽇豪放军旅⽣活的回忆,声调⾼亢,“梦断”⼀转,形成⼀个强烈的情感落差,慷慨化为悲凉。

⾄下⽚则进⼀步抒写理想与现实的⽭盾,跌⼊更深沉的浩叹,悲凉化为沉郁。

陆游这⾸词,确实饱含着⼈⽣的秋意,但由于词⼈“⾝⽼沧洲”的感叹中包含了更多的历史内容,他的阑⼲⽼泪中融汇了对祖国炽热的感情,所以,词的情调体现出幽咽⽽⼜不失开阔深沉的特⾊,⽐⼀般仅仅抒写个⼈苦闷的作品显得更有⼒量,更为动⼈。

【篇⼆】南宋诗⼈陆游的诗词 《⼘算⼦·咏梅》 驿外断桥边,寂寞开⽆主。

已是黄昏独⾃愁,更著风和⾬。

陆游诗词鉴赏

陆游诗词鉴赏

陆游诗词鉴赏陆游(1125年-1210年),字豫章,号贯休,南宋文学家、思想家、政治家,在中国文学史上具有重要地位。

陆游与苏轼、辛弃疾并称为宋代文学的三大家。

他以清正廉明的政治态度、独立的人格风范和激昂豪放的诗风而闻名于世。

以下将对陆游的几首代表作进行鉴赏。

其一:《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二首》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二首,一首中写了两次对秋夜的感受和思考。

第一次描述了夜晚天气的令人舒适,清凉的风吹过篱墙,让人感受到了秋天的气息。

第二次描述了作者对景色的感受,他将自己与大自然相融合,形容自己比天地更宽广,这种宽广并不仅仅局限于一种空间上的感慨,更包含了情感上的宽阔。

诗中蕴含了秋天静幽的美感,以及作者的豪情壮志和对大自然的感悟。

其二:《示儿》这首诗写的是对子女的谆谆教诲。

作者以自己亲身经历来告诫子女,要响应国家的政策,不要拖社会后腿,要以良好的修养和品德面对人生的挑战。

诗中直抒胸臆,流露出真挚的父爱和对子女的期许。

它是一种真挚的家国情怀,充满了对祖国的深深眷恋和期盼。

这首诗传达出作者对家庭、民族和社会的责任感。

其三:《春夜喜雨》这首诗写的是对雨夜的喜悦之情。

诗中描绘了春夜的雨水,可以说是一种对大自然的赞美。

诗中以雨夜为背景,以诗人自己的亲身感受赞美延及天地的雨水,形成了一种宏伟、壮丽的景象。

同时,也表达了作者对大自然的崇敬之情和对生活的热爱之感。

总之,陆游的诗词作品以其独特的风格和丰富的内涵给后人带来了很多的灵感和启示。

他以其深沉的思想、宏大的情感和炽烈的文字风格,成为了一代文学巨匠。

无论是对于自然景色的描写,还是对于人生和社会的思考,陆游都以自己独特的方式传递着他的情感和思想。

他的作品一直以来都是文学和历史研究的重要文物,为后世留下了宝贵的艺术遗产。

陆游是南宋时期的文学巨匠,他的诗词代表了当时文人的心声和社会的风貌。

他的作品内容涉及政治、爱国、家国情怀、志向追求等多个方面,形式上也多样化,有七绝、律诗、词等。

[VIP专享]陆游词作赏析

[VIP专享]陆游词作赏析

钗头凤陆游红酥手,黄藤酒,满城春色宫墙柳。

东风恶,欢情薄,一杯愁绪,几年离索。

错错错。

春如旧,人空瘦,泪痕红悒鲛绡透。

桃花落,闲池阁,山盟虽在,锦书难托。

莫莫莫。

赏析:这首词以第三声为韵,手、酒、柳、薄、索、错、瘦、透、落、托,读来朗朗上口。

开头三句,一起贯注,用声韵紧紧相连,这里写的是与人相会、使女郅酒的场景,这三句包含的东西很多,时间、地点、人物、情景、时间都有了。

而且它勾勒出一派色彩鲜明的场景,使人觉得春光明媚,五彩缤纷。

鲜明的色彩总是要产生强烈的感受效果,在这首词里面就起到了强烈的反衬作用。

东风恶,欢情薄两句,东风带来春天,带来五光十色,本应该是温暖人心的场景,然而,在当事人看来这东风也有不好的时候,再欢乐的情愫也有薄幸的时候。

这是一种淡淡地对世俗的反感。

但是现实是,他只能把这反感化为一杯愁绪,几年离索。

到底是谁的错呢?错错错,谁也分不清楚。

到了词的下片,“春如旧”承上片“满城春色”句而来,这又是此时相逢的背景。

依然是从前那样的春日,但是,人却今非昔比了,徒有:“人空瘦,泪痕红悒鲛绡透”表现出“几年离索”给她带来的巨大痛苦。

象词人一样,她也为“一怀愁绪”折磨着;象词人一样,她也是旧情不断,相思不舍啊!不然,怎么会消瘦呢?词的最后几句,是下片的第二层,写词人与故人相遇以后的痛苦心情。

“桃花落”两句与上片的“东风恶”句前后照应,又突出写景虽是写景,但同时也隐含出人事。

不是么?桃花凋谢,园林冷落,这只是物事的变化,而人事的变化却更甚于物事的变化。

象桃花一样美丽姣好的故人,不是也被无情的“东风”摧残折磨得憔悴消瘦了么?词人自己的心境,不也象“闲池阁”一样凄寂冷落么?一笔而兼有二意很巧妙,也很自然。

下面又转入直接赋情:“山盟虽在,锦书难托。

”这两句虽只寥寥八字,却很能表现出词人自己内心的痛苦之情。

虽说自己情如山石,痴心不改,但是,这样一片赤诚的心意,又如何表达呢?明明在爱,却又不能去爱;明明不能去爱,却又割不断这爱缕情丝。

陆游词《钗头凤》原文鉴赏

陆游词《钗头凤》原文鉴赏

陆游词《钗头凤》原文鉴赏陆游词《钗头凤》原文鉴赏《钗头凤·红酥手》是南宋诗人、词人陆游的词作品。

此词描写了词人与原配唐氏(一说为唐婉)的爱情悲剧。

全词记述了词人与唐氏被迫分开后,在迹寺南沈园的一次偶然相遇的情景,表达了他们眷恋之深和相思之切,抒发了作者怨恨愁苦而又难以言状的凄楚痴情,是一首别开生面、催人泪下的作品。

陆游词《钗头凤》原文鉴赏钗头凤陆游红酥手,黄酒,满城春色宫墙柳。

东风恶,欢情薄,一怀愁绪,几年离索。

错、错、错。

春如旧,人空瘦,泪痕红鲛透。

桃花落,闲池阁,山盟虽在,锦书难托。

莫、莫、莫。

陆游词《钗头凤》鉴赏《钗头凤》词调是根据五代无名氏《芳词》改易而成。

因《芳词》中原有“都如梦,何曾共,可怜孤似钗头凤”之句,故取名《钗头凤》。

陆游用“钗头凤”这一调名大约有两方面的含意:一是指自与唐氏离之后“可怜孤似钗头凤”;二是指离之前的往事“都如梦”一样地倏然而逝,未能共首偕老。

因为这首词是咏调名本义的本事词,所以须首先交待一下词中本事。

一般的说法是:陆游初娶舅父唐之女,婚后夫妻相爱,而陆游的母亲却不喜欢自己的侄女,陆游迫于母命不得不与唐氏离异。

离异后唐氏改嫁同郡宗子赵士程。

在一次春游中陆游与唐氏及其后夫士程邂逅于绍兴城南迹寺附近的沈园。

唐氏得后夫同意,遣人送酒致意,陆游感于前事,遂题此词于沈园壁上。

以上情节来自宋周密《齐东野语》,查其中却有失实之处。

盖唐为鸿少卿唐翊之子。

陆游有舅父六人,但其中并无唐(详见拙著《宋词选语义通释》附录二《陆游<钗头凤>词若干问题质疑》所引宋王《华阳集》卷三十七《唐质肃公介墓志铭》)。

陆游与前妻唐氏自然也不是表兄妹。

但据宋代诸家笔记所载,陆游与前妻唐氏在一次春游中于沈园相逢,晤谈之后而作此词这是可以相信的。

这首词分上下两阕,上阕是男子口吻,自然是陆游在追叙今昔之异;昔日的欢情,有如强劲的东风把枝头花一扫成空。

别后数年心境索漠,满怀愁绪未尝稍释,而此恨既已铸成,事实已无可挽回。

诗人陆游的豪放诗词鉴赏

诗人陆游的豪放诗词鉴赏

诗人陆游的豪放诗词鉴赏陆游是南宋时期著名的诗人,他的诗词以其豪放而著称。

他笔下的诗句生动有力,意境丰富深远,给人以无限遐想和感悟。

下面将从不同角度对陆游豪放诗词进行鉴赏。

首先,陆游的诗词以豪放著称。

他的诗作着重表达自己内心感受和情感体验。

比如他的《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一诗中写道:“数声琵琶漫夜听,千树杨花春漏生。

劝君莫惜金缕衣,劝君须惜少年时。

”诗人以豪放的笔触描述了在秋夜里弹奏琵琶的音乐,以及杨花飞舞的场景。

他通过对琵琶声音和杨花景象的描写,将自己深沉的感受融入其中,展现出了他内心的豪放与激情。

其次,陆游的诗词具有狂放的情感表达。

他常常通过写自然景物来表达自己内心深处的情感。

例如他的《钗头凤·世情薄》一词中写到:“似这般好景物,人情如薄雾。

常恐秋节至,为霜所侵袭。

”这首词以秋天的景物为背景描写了人们的情愁。

他运用写景的方式将人们的情愁与自然景物相互融合,形成一种较为独特的意境,使读者深受感动。

此外,陆游的豪放诗词还展现了对社会现实的关注。

他常常以激烈的笔触揭示社会阴暗面,表达对封建统治的不满。

比如他的《秋夕》一诗中写到:“鸟恐坛前酒,虫愁户外灯。

戏凤从台上,惊雏向镜樯。

追思乡路远,水陆已通构。

”这首诗通过以无常的自然景象反衬封建社会的稳定,从而表达自身对社会现象的失望和愤怒。

最后,陆游的豪放诗词还有激发向上心态的作用。

他的诗词中常常饱含着对人生的反思与启示。

比如他的《近试上册》一诗中写到:“平生业自忙,欲奈病懒身。

长日压金缕,百年未见亲。

”此诗言辞朴实而深入人心,抒发了作者对生活的困惑与迷茫。

这种豪放的表达使读者在读诗时也可以产生共鸣,从而激励自己积极向上,追求更加丰富有意义的生活。

总之,陆游的豪放诗词以其丰富的情感表达、对自然景物的细腻描写以及对社会现实的关注等方面展示了其个人风采和文学魅力。

他的诗词不仅能够带给人们美的享受,而且能够引起思考和启示,使人们更加热爱生活,追求自由与奋斗。

陆游诗词精选十首

陆游诗词精选十首

陆游诗词精选十首陆游(11251210),字尚馀,号九友、安人,又号及时归,山东淄青(今河南西平县)人,宋代诗人,婉约派代表人物,与柳宗元、苏轼并称中宋四大家。

他的诗气韵柔美,非常精致,常常表现出他的闲情逸致和淡泊的心境,在浪漫主义的时代影响极大,其著名代表作有《江城子》、《西江月》等等。

下面就精选十首陆游的诗歌,赏析其精妙之处,以及其影响。

一、“江城子”江城子元夕控蛇鼓瑟,击空明烛,照芳心,列九衢。

九衢高楼,临江飞楼,芳草萋萋,熏微香。

这首古诗写出了夜晚江城的灯火辉煌的场景,把它浓浓的夜晚景象通过清澈的叙述展现出来,长句结构确立了夜晚的幽美和宁静,充满着持久的美感。

二、“示儿”示儿木兰花开四季春,离离原上久不见。

野外惊风三月雨,落花飞絮九月天。

这首诗咏叹了木兰花开四季春而早早失落,表达了人间一片沧桑的凄凉,似有一股淡淡的哀思在诗中流淌,让人有一种怅然若失的心情。

三、“沁园春长沙”沁园春长沙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

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

这首诗写的是生命的延续和循环,表达了生命的艰难,又让人觉得生命无限,充满了坚忍不拔的精神,使读者在文字中有一种莫名的力量与感慨。

四、“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黄沙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终不还。

西归路傍满城阙,汉家远客几千载。

这首诗可以说是一首勇气歌,它表达了古人追求梦想的艰辛,不怕困难的精神,又带有淡淡的思恋之情,象征着所有为实现梦想而奋斗的人们,把对故乡的呼唤变成了力量的来源。

五、“兰亭集序”兰亭集序山不在高,有仙则名。

水不在深,有龙则灵。

这首诗告诉我们,世界是比较平等的,原因的地方深的水里有龙,高的山里也有仙,表达出主人公自信自强的精神,又表达了他对宇宙奥秘的探索。

六、“洞仙歌”洞仙歌劝君莫惜金缕衣,劝君惜取少年时。

花开堪折直须折,莫待无花空折枝。

这首诗表达了人生苦短的思想,强调认识到时间的珍贵,充满了热血澎湃的情怀,让人有一种坚忍不拔的精神。

七、“蜀道难”蜀道难行路难,归去来,雨打梨花深闭门。

陆游《自嘲》诗词鉴赏

陆游《自嘲》诗词鉴赏

陆游《自嘲》诗词鉴赏自嘲陆游〔宋代〕少读诗书陋汉唐,莫年身世寄农桑(sāng)。

骑驴两脚欲到地,爱酒一樽(zūn)常在旁。

老去形容虽变改,醉来意气尚轩昂。

太行王屋何由动,堪笑愚公不自量。

译文农桑:农耕与蚕桑。

樽:古代的盛酒器具。

少年时候读诗书,连汉唐的武功也不放在眼里,到老却寄身农桑。

骑在驴身上两脚快要到地,喜爱喝酒,酒杯常在身旁。

老去以后容貌虽然变改,醉了以后意气仍然轩昂。

太行王屋两座山究竟是怎么被移动的?可笑我自己就像愚公一样不自量。

赏析《自嘲》运用对比手法,描写作者的无奈、悲愤之情。

此诗运用了对比的手法,少年饱读诗书胸怀大志,而暮年却只能寄情于农耕桑田。

抒发作者有心报国却报国无门的无奈、悲愤之情。

剑门关是川北交通要道。

当年,陆游奉调从陕南到成都去任新职,路径此地,吟成这首记行小诗。

诗人骑着毛驴,风尘仆仆,远道而来。

他一路前行,一路饮洒,倒也潇洒自在。

只是早行夜宿,衣不电动暇洗,满身的尘埃和洒迹,未免不太雅观。

今日踏上剑阁古道,阴云密布,细寸蒙蒙,他稳坐驴背,崎崎岖岖,迤迤逦逦,左顾右盼之中,不时吟哦几句,渐渐地,剑门关已经已经身后,行入剑南来了。

《自嘲》写出了作者自己一贯追求和当时的处境。

这一番情调,够别致、够浪漫的吧?所以他不禁要自问该不该算个诗人了。

回答无疑是肯定的。

因为:自古诗人多饮洒,李白斗洒诗百篇,杜甫洒量不在李白之下。

现在,满襟衣的洒痕,正说明自己与“诗仙”、“诗圣”同一嗜好。

骑驴,也是诗人的雅兴,李贺骑驴带小童出外寻诗,不是众所周知的佳话吗?而今自己“细雨骑驴”入得剑门关来。

这样,以诗人自命,真可谓名副其实了。

但何以又“无处不消魂”枣默然神伤呢?这就涉及陆游的一贯追求和当时处境了。

他生于金兵入侵的南宋初年,自幼志在恢复中原,写诗只是他抒写怀抱的一种方式。

然而报国无门,年近半百才得以奔赴陕西前线,过上一段“铁马秋风”的军旅生活,现在又要去后方充任闲职,重做纸上谈兵的诗人了。

这叫人怎么能甘心呢!所以,“此身全是诗人未?”并非这位爱国志士的欣然自得,而是他无可奈何的自嘲、自叹。

诗人陆游词作鉴赏

诗人陆游词作鉴赏

诗人陆游词作鉴赏 陆游 词作鉴赏 生平简介 陆游(1125 -1210)字务观,号放翁,山阴(今浙江绍兴)人,陆佃之孙。

以荫补登仕郎。

绍兴中试礼部,以语触秦桧,被黜。

绍兴二十八年(1158),始 仕福州宁德县主簿,调福州决曹,迁大理司直。

孝宗即位,除枢密院编修官兼编 类圣政所检讨官。

史浩、黄祖舜荐以“善词章、谙典故”,赐进士出身。

隆兴元 年(1163),张浚北伐,陆游为镇江通判。

乾道元年(1165)改隆兴府通判。

二 年免归,卜居镜湖之三山。

乾道五年差通判夔州。

八年,四川宣抚使王炎辟为傒 办公事, 改成都府安抚司参议官, 历蜀州通判, 摄知嘉州、 荣州事。

淳熙二年 (1175) , 四川制置使范成大延置幕僚,宾主唱酬,人争传颂。

因人讥其颓放,自号放翁。

淳熙五年东归。

七年, 奉祠归。

十三年, 起知严州, 历除军器少监, 迁礼部郎中。

光宗即位,兼实录院检讨官,旋即罢归山阴,闲居十馀年。

嘉泰二年,诏权同修国史、实录院同修撰,预修孝宗、光宗两朝实录,寻兼 秘书监。

次年归。

居于山阴。

嘉定二年卒,年八十六。

陆游与尤袤、杨万里、范 成大为中兴四大诗人, 其为中兴之冠, 人呼为小太白。

有 《剑南诗稿》 八十七卷、 《渭南文集》五十卷、《南唐书》十八卷。

词二卷,载于《渭南文集》。

淳熙十 六年(1189),自编词集成,作《长短句序》云:“予少时汩于世俗,颇有所为, 晚而悔之。

然渔歌菱唱,犹不能止。

”此后未尝绝笔,刘克庄《后村诗话续编》 云:“放翁长短句,其激昂慷慨者,稼轩不能过,飘选高妙者,与陈简斋、朱希 真相颉颃。

流丽绵密者,欲出晏叔原、贺方回之上。

” ●感皇恩 陆游 小阁倚秋空,下临江渚。

漠漠孤云未成雨。

数声新雁,回首杜陵何处。

壮心空万里,人谁许! 黄阁紫枢,筑坛开府。

莫怕功名欠人做。

如今熟计,只有故乡归路。

石帆山脚下,菱三亩。

陆游词作鉴赏 这首词,是作者离蜀东归以前,感叹壮志未成,思念家乡时所写下的。

《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诗词鉴赏

《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诗词鉴赏

《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诗词鉴赏《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二首》诗词鉴赏《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二首》诗词鉴赏1《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二首》是南宋诗人陆游创作的七言绝句组诗作品。

感情深沉悲壮,凝聚了诗人的爱国主义激情。

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赏析第一首诗主要写十一月四日的大雨和诗人之处境。

前两句以夸张之法写大雨瓢泼,其声响之巨,描绘出黑天大风大雨之境,很是生动,波涛汹涌之声正与作者渴望为国出力、光复中原之心相印。

后两句转写近处,描写其所处之境,写出作者因天冷而不思出门,其妙处是把作者的主观之感和猫结合一起写。

这首诗也道出了作者处境悲凉。

第二首诗以“痴情化梦”的手法,深沉地表达了作者收复国土、报效祖国的壮志和那种“年既老而不衰”的矢志不渝精神,向读者展示了诗人的一片赤胆忠心。

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的主旨《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由两个侧面组成:一方面是他渴望万里从戎、以身报国的豪壮理想,另一方面则是他壮志难酬、无路请缨的悲愤心情。

这两者相互激扬:愈是悲愤,他对理想愈是执着;对理想愈是执着,他的悲愤也愈是强烈.这使他的诗歌既热情奔放,又深沉悲怆。

这种悲愤忠烈的感情一直在他心灵中激荡,使他夜不能寐,食不甘味,在梦中也常常梦到。

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的作者陆游,字务观,号放翁,汉族,南宋文学家、史学家、爱国诗人。

陆游一生笔耕不辍,诗词文具有很高成就。

其诗语言平易晓畅、章法整饬谨严,兼具李白的雄奇奔放与杜甫的沉郁悲凉,尤以饱含爱国热情对后世影响深远。

《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二首》诗词鉴赏2【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二首】宋代:陆游风卷江湖雨暗村,四山声作海涛翻。

溪柴火软蛮毡暖,我与狸奴不出门。

僵卧孤村不自哀,尚思为国戍轮台。

夜阑卧听风吹雨,铁马冰河入梦来。

【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二首】创作背景此诗作于公元1192年(南宋光宗绍熙三年)十一月四日。

陆游自南宋孝宗淳熙十六年(公元1189年)罢官后,闲居家乡山阴农村。

当时诗人已经68岁,虽然年迈,但收复国土的强烈愿望,在现实中已不可能实现,于是,在一个“风雨大作”的夜里,触景生情,由情生思,在梦中实现了自己金戈铁马驰骋中原的愿望。

陆游《鹊桥仙》赏析

陆游《鹊桥仙》赏析

陆游《鹊桥仙》赏析(实用版)编制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核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批人:__________________编制单位:__________________编制时间:____年____月____日序言下载提示:该文档是本店铺精心编制而成的,希望大家下载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问题。

文档下载后可定制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和使用,谢谢!并且,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类型的实用范文,如合同协议、演讲稿、策划方案、报告大全、条据文书、公文素材、教育资料、散文诗歌、作文大全、其他资料等等,想了解不同范文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is editor. 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it, it can help you 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 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 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 actual needs, thank you!Moreover, our store provides various types of practical sample texts for everyone, such as contract agreements, speech drafts, planning plans, report summaries, documentary documents, official document materials, educational materials, prose and poetry, essay summaries, and other materials. If you want to learn about different sample formats and writing methods, please stay tuned!陆游《鹊桥仙》赏析陆游《鹊桥仙》赏析陆游《鹊桥仙》赏析1一竿风月,一蓑烟雨,家在钓台西住。

陆游词作欣赏

陆游词作欣赏

陆游词作欣赏陆游啊,那可是个超厉害的大词人呢!他的词就像一幅幅生动的生活画卷。

你看他写的那些词,有写爱情的,那情感可浓烈得很。

就像他对前妻唐氏的思念,“红酥手,黄縢酒,满城春色宫墙柳。

”这几句一出来,你就能感觉到那种无奈和眷恋。

他回忆着曾经和爱人在一起的美好时光,那双手是多么的柔美,那酒里都仿佛满是爱意。

可是呢,现在只能对着宫墙里的柳树枝条空悲叹,这种爱而不得的感觉,真的是让人心疼。

再说说他写自己报国情怀的词。

陆游这一辈子啊,心心念念的就是能为国家出份力,把侵略者赶出去。

“胡未灭,鬓先秋,泪空流。

此生谁料,心在天山,身老沧洲。

”你听听,多心酸啊。

国家的敌人还没被消灭呢,自己的头发就已经白了,只能白白流泪。

原本想着在战场上大显身手,结果却只能在这偏远的地方慢慢老去。

感觉他就像一个充满热血的少年,被现实狠狠打击了,但是那颗爱国的心却从未改变。

他的词还有那种描写田园生活的。

这时候的陆游又像是一个安享生活的小老头,“莫笑农家腊酒浑,丰年留客足鸡豚。

”看,多有人情味。

他一点都不嫌弃农家的腊酒浑浊,还觉得这是丰年里主人热情招待客人的诚意呢。

在他的笔下,田园生活是那么的美好,大家都热情好客,充满了生机和乐趣。

有时候读陆游的词,就感觉像是在跟一个老朋友聊天。

他把自己的喜怒哀乐,自己的梦想和遗憾,都一股脑地倒给你。

他的词不是那种高高在上,让人摸不着头脑的。

而是很接地气,让你觉得他就生活在你身边,是一个有血有肉的人。

不管是爱情里的小确幸或者小伤感,还是爱国情怀的大气磅礴,又或是田园生活的小惬意,他都能写得那么生动。

每一个字里都仿佛有他的灵魂在跳动,让我们这些后人能真切地感受到他那个时代的酸甜苦辣。

他的词作就像是一座宝藏,每一次去挖掘都会有新的惊喜,越品越有味道,真的是超级棒!。

诗词鉴赏陆游的忧国忧民之词

诗词鉴赏陆游的忧国忧民之词

诗词鉴赏陆游的忧国忧民之词陆游,北宋末年著名文学家、军事家,其诗词以忧国忧民之词著称于世。

他深爱着自己的国家,对于社会的腐败和民众的疾苦感同身受,用诗歌表达了自己对国家命运的忧虑和对民众遭遇的同情。

陆游的诗词饱含忧国忧民之情,深刻地反映了那个时代的社会现实和人民苦难的沉重。

在他笔下,我们不仅能看到历史的残酷,更能理解他内心深处的忧虑与无奈。

陆游的忧国忧民之词,多是饱含血泪的文字。

他经历了战乱频发、社会动荡的北宋末年,亲身目睹了贵族的奢靡和赋税的沉重。

在《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中,陆游写道:“千亩别业农官苦,九衢萧条更晚愁。

”这两句十分悲凉,道出了社会动荡和人民贫困的现实。

他从农民的角度出发,直接描绘了人民的疾苦,让读者无法不感受到那种忧郁和无奈。

陆游的忧国忧民之词,并不仅仅停留在描写贫困和苦难上。

他更深入地挖掘了社会现实与人民命运的联系。

在《秋夕》这首词中,他写道:“自顾坦然心无衅,料想区区困国时。

”这两句表达了他对国家未来前景的忧虑。

他认为国家的命运紧紧关系到个人的命运。

他用“自顾坦然”来形容自己淡然处之的心态,但又用“料想区区困国时”表达了对国家困境的忧虑。

他希望通过诗歌唤醒人们对国家未来的关注和担忧,同时也呼吁社会各界共同努力,为国家的繁荣和人民的幸福而奋斗。

陆游的忧国忧民之词也常常体现着他对道德败坏和自由缺乏的痛心。

在《秋闺怨》中,他写道:“守著窗儿独自怜,是谁凭阑意绪牵。

”这两句表达了他对于社会道德沦丧、青年儿女们被迫嫁作商贾的无奈。

他关注着社会中的人性扭曲和缺乏正直的现象,同时也怜悯着受害者的遭遇,通过诗词深情地展示了他内心对社会风气日益败坏的愤怒和忧虑。

在陆游的忧国忧民之词中,还有一类表现出他对国运命途的担忧。

他的诗词中经常出现了对奸臣当权和统治者决策的批评。

在《金陵城西十里亭怀古》中,他写道:“英雄凋零竟付与,忠良晚日空抛属。

”这两句表达了他对于奸臣当道和忠臣被冷落的愤怒和无奈。

古代诗词鉴赏陆游的忧国忧民之作

古代诗词鉴赏陆游的忧国忧民之作

古代诗词鉴赏陆游的忧国忧民之作陆游是中国北宋时期的一位重要诗人,他的诗歌作品以忧国忧民为主题,表达了他对国家的忧虑和对人民的关怀。

下面是对陆游的忧国忧民之作进行鉴赏的文章。

陆游是北宋时期的文学家,他的诗歌作品向人们展示了他对国家时局和民生疾苦的关注。

他以深沉、悲愤的笔触描绘了当时的社会现实,表达了他对政治腐败和人民苦难的忧心之情。

陆游的忧国忧民之作首先体现在他对社会政治现象的犀利观察和批判之上。

他所处的北宋时期是一个政治腐败、社会动荡的时代,尤其是金兵入侵南宋后,国家安危成为了他心中最重要的话题。

在《秋夕》中,他写道:“初闻征雁知还早,百尺楼高水接天。

卷尽残霞天际,江村月落正闲。

”通过雁归千里,夕阳如血的描写,他对战乱中民众的痛苦表达了极大的同情。

他还用“卷尽残霞天际,江村月落正闲”描写自然景观,借此暗示出他对人民生活困顿的担心和忧虑。

其次,陆游的诗歌作品还凸显了他对人民疾苦的关怀。

他以个别人物和事件为切入点,展现了人民的智慧、坚韧和对未来的希望。

在《秋夕晚坐其二》中,他写道:“尧深一气通天日,未必全书皆怨词。

”他通过描写尧帝的智慧和卓越才能,表达了对当时社会问题的批判和对人民智慧的肯定。

在《泊船瓜洲》中,他写道:“黄金无用道人和,愿报今朝数千钱。

”通过描绘道士的悲惨境遇,他反映了人民生活的艰辛和社会资源的分配不公,展现了对社会不公正的愤慨。

此外,陆游的诗歌中也融入了自己的忧国之情。

《秋夕晚坐其一》中写道:“但见江心秋月白,片云尺布竹枝高。

时异非昔白日近,声高一小熊罴号。

”通过描绘秋夕夜晚的江景和竹子的景象,他表达了对国家安危的担忧和对时局动荡的忧虑。

他还表示愿意甘愿奉献,用自己的力量唤起人民的觉醒,从而改变国家的命运。

总的来说,陆游的诗歌作品体现了他对国家时局和人民命运的深切关注。

他以细腻的笔触和犀利的观察力,展现了忧国忧民的情怀,揭示了当时社会的弊端和人民的苦难。

他的作品不仅是一种诗学表达,更是对社会问题的思考和呼吁。

陆游诗词中的爱国情怀解读

陆游诗词中的爱国情怀解读

陆游诗词中的爱国情怀解读陆游(1074年-1132年),字务觐,号文山,今浙江绍兴人。

他生活在北宋末年,经历了军阀混战和外族侵袭的动荡时期。

陆游以清正、才情著称,他对民族的母爱国情怀和对国家的未来充满挚爱。

陆游的爱国情怀体现在他的诗词中,表现为对国家的忧虑、对民族的热爱和对祖国的怀念。

以下将陆游诗词中的爱国情怀进行解读。

一、忧国忧民诗篇《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中,陆游写道:“老大国久屯兵,薄暮江船半掩灯。

男儿还要感今诺,无泪复加收太平。

”这首诗表现了陆游对国家百姓的担忧。

诗中的“老大国久屯兵”指的是当时北宋和辽国的长期战争,给百姓带来了无尽的苦难,而“无泪复加收太平”则表现出陆游对国家未来的期盼和担忧。

他希望国家能够早日太平,让百姓不再遭受战争之苦。

二、热爱民族陆游的爱国情怀还表现在对民族的热爱之中。

他对祖国的热爱和对中华民族的自豪感贯穿于他的诗作之中。

在诗篇《秦王台》中,陆游写道:“有耳莫洗颍川水,有口莫食首阳蕨。

含光混世贵无名,何用孤高比云月。

”这首诗中,陆游以“含光混世贵无名”表现了他对古代的名贵之草的怀念,也表现了他对古老民族传统的热爱。

他对古代文化的怀念和对民族的自豪感贯穿于整篇诗作之中。

三、怀念祖国陆游在诗词中还表现出对祖国的怀念之情。

在他的诗作中,经常表现出对故乡的眷恋和对祖国风土人情的留恋。

在诗篇《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木芍供饯亲友以归》中,陆游写道:“大开东君坐,百步有馀尘。

片月颠南令,霜落春日替。

叶落栄林黄,飞鸟无宿客。

叨务空牢寺,含悲谁与订。

”这首诗写出了陆游在离别的情景中对故乡的留恋之情。

他以描述风雨交加、昏暗凄清的环境表现了自己离别时的心情,表现了他对故乡的依恋之情。

陆游诗词中的爱国情怀表现在对国家的忧虑、对民族的热爱和对祖国的怀念之中。

他对当时国家的危局和百姓的苦雾充满了担忧,对祖国的古老传统和文化怀着依恋之情,对自己的祖国民族则充满了自豪感。

这些都体现了陆游对祖国的深切眷恋和对民族的无比热爱。

南宋词人陆游的抗金情感鉴赏

南宋词人陆游的抗金情感鉴赏

南宋词人陆游的抗金情感鉴赏介绍南宋词人陆游(1125年-1210年),字幼安,号放翁,是中国文学史上备受推崇的词人之一。

陆游生活在南宋时期,这个时期正值北方遭受金朝入侵的动荡年代。

面对祖国疆土剧变以及政权交替,陆游以其独特的才华和坚定的意志,在他所创作的抒写抗金情感的词中凝聚了强烈的爱国情怀和深沉的忧患意识。

抗金意义1.抒发民众愤悔:陆游通过其笔触传达了广大民众对于北方失地、屠戮和苦难生活的强烈愤慨和深深忧虑。

2.宣示抵抗决心:陆游的词歌颂了那些勇敢与牺牲精神充盈的英雄事迹,表达了一种不畏艰险、坚决反抗金朝统治者侵略行径的态度。

情感展现1.爱国之情:他深爱祖国,对敌族侵略感到痛心,这种情感在他的词作中表现得淋漓尽致。

例如,他经常用壮志凌云、披荆斩棘等形象来表达自己对国家前途和众人抗金斗争的期望。

2.忧国之忱:陆游关注社会百姓的苦难生活,以及战乱给人民带来的灾难与痛苦。

他通过写实细腻的描写,将人们悲痛和绝望的心情展现得深入人心。

主要作品1.《秋夜将晚出篱门迟》:该词表达了作者对祖国河山悲恸之情,同时也展现了浓厚的家园情结。

2.《登天竺寺》:此篇展示了陆游对佛法理想与自身理想不协调的挣扎,并表达出其为祖国未能保全而感到愤怒与无奈之情。

影响陆游所代表的抗金思潮,在宋朝甚至整个中国历史上都产生了广泛而深远的影响。

他倡导爱国主义、报国精神以及责任意识的理念深入人心,并启发了后来文人的抗敌意识。

结论陆游作为南宋时期的杰出词人,他在词作表现中深刻体现了对国家命运的关心与担忧。

他对金朝侵略的愤慨和对国家未来前景的担忧通过其词作将爱国情感生动地展示给读者。

陆游的抒写抗金情感不仅丰富了中国文学史上共同的记忆,也在困境中为后人提供了宝贵的精神支持和力量。

陆游《点绛唇·采药归来》原文及赏析

陆游《点绛唇·采药归来》原文及赏析

陆游《点绛唇·采药归来》原文及赏析陆游《点绛唇·采药归来》原文及赏析采药归来,独寻茅店沽新酿。

暮烟千嶂,处处闻渔唱。

醉弄扁舟,不怕黏天浪。

江湖上,遮回疏放,作个闲人样。

陆游词作鉴赏这首词作于宋孝宗淳熙年间,陆游闲居山阴时。

淳熙七年(1180),江西闹水灾,陆游于常平提举任上,“奏拨义仓赈济,檄诸郡发粟以予民”(《宋史·陆游传》)。

事后,却以“擅权”获罪,遭给事中赵汝愚借故弹劾,罢职还乡。

词取材于村居日常生活中的一个片断,以采药、饮酒、荡舟为线索,展示出作者多侧面的生活风貌。

上片写采药归来独沽酒,下片写醉后弄舟江湖间。

词人罢职归乡后,闲居山阴,“壮士凄凉闲处老”,“幽谷云萝朝采药”,词人治国之志难以实现,就采药治民,买醉茅店。

“独寻”二字写出了罢官后的寂寞、悠闲。

作者独酌村店新酿,但见暮山千叠,长烟落日,听得渔舟唱晚,声声在耳。

这几句,写千嶂笼烟,可见江南青山之秀润,处处渔唱,可想象江上渔舟之悠闲,加上新酒初熟,香溢茅店,声香嗅味,皆助酒兴,词人不由得陶然醉乎其间,由此引出下片醉弄扁舟的兴致。

耳听渔歌而心羡江上,清风白云,取之不竭,词人不禁生起散发扁舟之意,况醉后疏阔纵放,无所顾忌更不怕连天波浪。

这一回,定要放浪山水,无拘无束,友渔樵、钓明月,真正享受一回清闲人滋味。

陆游一生以抗金救国为已任,所以放浪山水,做一个潇洒送日月的“闲人”,并非他的本意。

即便被迫闲居乡间,他也是闲不住的,采药、治病、救人,在书剑报国的政治理想落空之后,力求在日常生活中实践其平生关怀民生的素志。

但是,词人毕竟是一位以“塞上长城”。

自许、对驰骋疆场无限向往的热血男儿,他所执着追求的是充满战斗快意的人生。

村居生活终究难以消释他心中永不甘于沉沦的`英雄豪气。

因此,放浪山水的闲情逸致,借酒后的豪兴以挥斥,正是他深感英雄无用武之地,壮志难酬的悲愤心情的表现。

词人对“闲人”生活的似正实反的肯定与咏唱,婉曲地表述了郁积在他心头的隐痛,是对自己报国欲死无战场的悲剧命运的自我解嘲。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陆游词鉴赏陆游词鉴赏目录1.夜游宫·记梦寄师伯浑(雪晓清笳乱起)2.蝶恋花(桐叶晨飘蛩夜语)3.浪淘沙·丹阳浮玉亭席上作(绿树暗长亭)4.鹊桥仙(华灯纵博,雕鞍驰射)5.鹊桥仙夜闻杜鹃(茅檐人静,蓬窗灯暗)6.水调歌头·多景楼(江左占形胜,最数古徐州)7.好事近(湓口放船归)8.好事近(秋晓上莲峰)9.鹧鸪天·送叶梦锡(家住东吴近帝乡)10.感皇恩(小阁倚秋空)11.秋波媚(秋到边城角声哀)12.鹧鸪天(家住苍烟落照间)13.玉楼春(别后不知君远近)14.南乡子(归梦寄吴樯)15. 临江仙(记得金銮同唱第)16.浪淘沙·丹阳浮玉亭席上作(绿树暗长亭,几把离羊)17.汉宫春·初自南郑来成都作(羽箭雕弓,忆呼鹰古垒)18.浪淘沙(五岭麦秋残,荔子初丹)19.点绛唇(采药归来,独寻茅店沽新酿)20.鹧鸪天(懒向青门学种瓜)1.阅读下面一首宋词,回答问题。

夜游宫·记梦寄师伯浑陆游雪晓清笳乱起,梦游处、不知何地。

铁骑无声望似水。

想关河:雁门西,青海际。

睡觉寒灯里,漏声断、月斜窗纸。

自许封侯在万里,有谁知?鬓虽残,心未死。

【注】师伯浑:陆游的友人。

1.下列对词句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A.“雪晓清笳乱起”句突出了边地风光特色,也渲染了战争气氛。

B.“想关河”中的“想”是“推测”“猜想”的意思。

C.“雁门西,青海际”两句,代指宋金对峙的前线地区。

D.“漏声断”中的“断”,是断断续续的意思。

2.下列对这首词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铁骑无声望似水”句,形象地描绘了军队阵容的整肃与声势的浩大。

B.词的上片写梦境,下片写梦醒后的情境和感想,衔接自然,结构紧凑。

C.“清笳乱起”和“铁骑无声”一动一静,以动衬静,手法巧妙。

D.作者通过“雪晓”“寒灯”“漏断”“月斜”等意象,写出了清冷的意境。

3.词中“自许封侯在万里,有谁知?鬓虽残,心未死”与陆游《书愤》中“塞上长城空自许,镜中衰鬓已先斑”相比较,两处所表达的思想感情有何异同?参考答案1.D(“漏声断”是停的意思)。

2.C(无反衬手法。

“铁骑无声”写军队阵容的整肃)。

3.相同点:词句和诗句都表现了诗人抗金报国、建功立业的爱国之志和壮志未酬、理想落空的伤感之情。

不同点:a.词句抒发了自己不被理解的感叹,突出了烈士暮年壮心不已的心境。

b.诗句着重表达了诗人壮志未酬却已年老鬓衰的悲愤情怀。

2.阅读下面一首宋词,回答问题。

蝶恋花陆游桐叶晨飘蛩夜语。

旅思秋光,黯黯长安路。

忽记横戈盘马处,散关清渭应如故。

江海轻舟今已具。

一卷兵书,叹息无人付。

早信此生终不遇,当年悔草《长杨赋》。

【注】①这首词是陆游晚年被罢官后所作。

②《长杨赋》:汉代杨雄为讽谏汉成帝游幸长杨官而作。

1.首句景物描写有何作用?(4分)2.下阕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情感?请作简要分析。

(4分)参考答案1.①营造了凄清而萧瑟的氛围,②烘托了作者悲凉的心境,③触景生情,引起了下文作者的旅思。

(4分,答出其中两点且意思对即可)2.①作者被罢官即将回家,满腹韬略却无人可托,表达了对抗金大业难以为继的悲哀。

(2分)②借用汉代扬雄作《长杨赋》的典故,表达了作者忠心耿耿献计献策却不被重用的愤慨。

(2分)(4分。

结合诗句分析1分,答出所表达的情感1分)3.阅读下面一首宋词,回答问题。

浪淘沙·丹阳浮玉亭席上作陆游绿树暗长亭,几把离尊。

阳关常恨不堪闻。

何况今朝秋色里,身是行人。

清泪浥罗巾,各自消魂。

一江离恨恰平分。

安得千寻横铁锁,截断烟津。

1.“一江离恨恰平分”一句中用了哪种修辞手法?请简要赏析。

(3分)2.“安得千寻横铁锁,截断烟津”一句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请具体分析。

(4分)参考答案1.比喻(或夸张)。

(1分)离别的悲愁犹如眼前的江水那么多,一半给你,一半给我,(1分)生动形象地表达了词人内心难以言状的离愁。

(1分)2.如果能得到千寻铁锁,把长江截断,锁住,就可以与友人长聚不分了。

(2分)作者以奇特的想象,表达了自己不忍与友人离别的愁苦之情。

(2分)4.阅读下面一首宋词,回答问题。

鹊桥仙陆游华灯纵博,雕鞍驰射,谁记当年豪举①?酒徒一半取封候,独去作江边渔父。

轻舟八尺,低逢三扇,占断苹洲烟雨②。

镜湖③元自属闲人,又何必君恩赐与!【注】①这三句是追忆当年军中的生活。

博,古代的一种棋戏。

②占断:占尽。

苹洲烟雨:指长满苹草、烟雨空濛的风光。

③镜湖:即鉴湖,在今浙江绍兴。

唐天宝初,贺知章请求回家乡会稽当道士,玄宗诏赐他镜湖一角。

1.上阕最后两句是什么意思?他表达了作者什么意思的情感?(5分)2.词的结尾借用了贺知章的故事,这有什么用意?请简要分析。

(6分)参考答案1.那些整天酣饮的酒徒一个个都受赏封侯,而自己只能做个闲散的江边渔翁。

表达了对自己壮志未酬而只能隐居的无奈和牢骚。

2.用来含蓄地表现对统治者的不屑以及愤慨不平。

皇帝既置我于闲散,镜湖风月原本就属于闲散之人,又何必要你皇帝恩赐呢?再说天下之大,何处容不下我一个闲散之人,谁又稀罕你皇帝的恩赐!5.阅读下面一首宋词,回答问题。

鹊桥仙夜闻杜鹃陆游茅檐人静,蓬窗灯暗,春晚连江风雨。

林莺巢燕总无声,但月夜、常啼杜鹃。

催成清泪,惊残①孤梦,又拣深枝飞去。

故山②犹自不堪听,况半世、飘然羁旅!【阅读提示】宋孝宗乾道八年(1172)初,陆游在南郑(今陕西省)做四川宣抚使王炎的幕僚,积极参加抗金战争,战绩显著。

正当前线节节胜利,即将收复长安之际,王炎调往都城临安枢密院,陆游也被调任成都府路安抚司参议官,离开抗战前线。

此作是他到成都之后所写,是“借物寓言”之作。

【注】①惊残:惊醒。

②故山:即家乡。

1.这首词“茅檐人静,蓬窗灯暗,春晚连江风雨”描绘了怎样的景象?有什么作用?(5分)2.词中“林莺巢燕总无声,但月夜、常啼杜鹃”两句运用了怎样的艺术手法?这样写在表达上有什么好处?(3分)3.词的最后两句“故山犹自不堪听,况半世、飘然羁旅”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3分)4.“茅檐人静,蓬窗灯暗,春晚连江风雨”一句在全词中有何作用?请结合文本简要分析。

(5分)5.这首词蕴含着作者丰富的情感,请依据文本内容简要概括之。

(6分)参考答案1.这三句描绘了春晚寂静、昏暗、风雨凄迷的景象(2分)。

它是为词中的主角“杜鹃”的出场(2分)所做的铺垫(1分)。

或:景语皆情语,为后文表达词人飘零身世和凄凉心境(2分)作铺垫(1分)。

2.衬托(1分),好处是以“静”突出杜鹃悲切的叫声(2分)。

(答对比酌情给分)3.表达了词人岁月蹉跎,英雄老却,壮志难酬的无限感慨和悲叹(2分);半生漂泊,羁旅异地的悲愁(1分)。

4.通过描绘寂静、昏暗、风雨凄迷的景象渲染了一种悲凉的气氛(2分),为全词奠定了感情基调,为后文表达词人飘零身世和凄凉心境作铺垫。

(3分)5.①人在羁旅的寂寞思乡之情,②半生飘零的悲凉之情,③壮志未酬的惆怅之情。

(每点2分)6.阅读下面一首宋词,回答问题。

水调歌头·多景楼陆游江左占形胜,最数古徐州②。

连山如画,佳处缥渺著危楼。

鼓角临风悲壮,烽火连空明灭,往事忆孙刘。

千里耀戈甲,万灶宿貔貅。

露沾草,风落木,岁方秋。

使君宏放,谈笑洗尽古今愁。

不见襄阳登览,磨灭游人无数,遗恨黯难收。

叔子③独千载,名与汉江流。

【注】①多景楼在镇江北固山上甘露寺内。

1164年10月初,出任镇江府通判的陆游陪同镇江知府方滋(即“使君”)登楼游宴,写下此词。

时金兵方踞淮北,镇江为江防前线。

②古徐州:指镇江。

③叔子:西晋大将羊祜,字叔子,镇守襄阳,曾登临兴悲。

1.试分析“江左占形胜,最数古徐州。

连山如画,佳处缥渺著危楼”写景上的特色。

(4分2.“往事忆孙刘”中的“孙刘”指谁?作者“忆”他们的目的是什么?(4分3.词作借古抒怀,写了叔子“襄阳遗恨”这一“古愁”,那么作者的“今愁”又有哪些?(2分)参考答案1.这几句由大到小(或“由整体到局部”),由远到近,运用比喻、衬托的手法,(3分,每点1分,答出3点即可)写出烟云缥缈之中似有若无地矗立着的高楼胜景。

(1分)2.“孙刘”指孙权和刘备(1分)追忆三国时代孙、刘合兵共破强曹的往事,(1分)既是对英雄人物的追慕,(1分)更是为了抒发自己图强自振、横戈跃马的豪情。

(1分)3.“今愁”一是山河破碎,二是自己壮志难酬。

(2分)7.阅读下面一首宋词,回答问题。

好事近①陆游湓口放船归,薄暮散花洲宿。

两岸白苹红蓼,映一蓑新绿。

有沽酒处便为家,菱芡四时足。

明日又乘风去,任江南江北。

【注】①本词写于作者54岁时东归江行途中。

1.赏析上片“映一蓑新绿”句中“蓑”“映”二字的巧妙之处。

(5分)2.简析下片中作者抒发的思想感情。

(6分)参考答案1.“蓑”字勾连“新绿”,“新绿”如蓑,引人联想,近观长短参差,远望绵延润泽,形象生动。

“映”字体物甚细,将绿草与前句之白苹、红蓼相映衬,构成一幅深浅对比、冷暖交融的色彩丰富的美景,足以怡悦人心。

2.下片紧扣江行特点,抒发了自己只需以酒为伴、生活上别无奢求,乘风顺流、随意飘荡、处处为家的旷达自适的情怀。

8.阅读下面一首宋词,回答问题。

好事近陆游秋晓上莲峰,高蹑倚天青壁。

谁与放翁为伴?有天坛轻策。

铿然忽变赤龙飞,雷雨四山黑。

谈笑做成丰岁,笑禅龛楖栗。

【注】天坛,即天台山,以产藤杖著名。

策,即杖。

杖化为龙,用《后汉书·费长房传》事。

韩愈《赤藤杖歌》有“赤龙拔须血淋漓”语。

楖栗,印度语“剌竭节”的意译,僧徒用的杖。

1.这首词表达了怎样的主旨?2.这首词有着怎样的艺术风格?用简明的语言概括。

参考答案1.这首词,写神游华山,其主旨是表现作者为人民造福的人生态度。

2.这首词的艺术风格,是雄奇豪迈的,它强烈地放射出积极浪漫主义的光芒。

9.阅读下面一首宋词,回答问题。

鹧鸪天·送叶梦锡①陆游家住东吴近帝乡②,平生豪举少年场③.十千沽酒青楼上④,百万呼卢锦瑟傍⑤.身易老,恨难忘, 尊前赢得是凄凉⑥君归为报京华旧⑦,一事无成两鬓霜.【注】①叶梦锡:词人的朋友.②东吴:今浙江东部绍兴一带, 为古吴国东部. 帝乡,指南宋都城临安(今杭州).③平生句:一生最豪放的举动是少年结伴欢游.④沽酒青楼上:在妓院饮酒作乐. 青楼,妓院。

⑤百万句:美人陪伴一次赌博输赢百万也毫不在乎. 呼卢, 古代一种睹博方式. 锦瑟傍,锦瑟旁. 锦瑟, 琴之美称.此代指歌女.⑥尊前句: 借酒浇愁更觉凄凉.尊前,酒杯前,此指借酒浇愁.⑦为报京华旧:请为我告诉京城的老朋友. 两鬓霜:两鬓斑白.1.上阕中“十千”和“百万”两词有何妙处?(2分)2.词人说“限难忘”,他有什么难忘之恨?(4分)3.这首词最主要的表现手法是什么?请简要分析。

(4分)参考答案1.“十千”“百万”,语气夸张(1分),写出了词人年轻时一掷千金(或“豪放不羁”“轻财恣意”等)的性格(1分)。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