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外科论文心血管内科论文
心血管疾病诱因与内科护理干预论文

心血管疾病的诱因与内科护理干预【摘要】目的研究探讨心血管疾病的诱因及内科护理干预在治疗心血管疾病方面的效果,并总结相关的护理经验和体会,为临床提供借鉴意义。
方法选取我院在2009年10月——2012年12月期间收治的120例心血管疾病患者的临床资料作为研究对象,对其临床治疗进行回顾性分析。
另外,根据患者入院的先后顺序,随机将患者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60例患者。
对参照组患者采用常规方法进行护理,而治疗组患者则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根据病因进行舒适护理,比较两组患者在接受不同护理后,在病情变化,心理以及生活能力方面的情况。
结果通过对比结果显示,在对心血管疾病患者进行舒适护理后,患者在病情好转,心理以及生活能力方面的情况较对照组患者具有明显改善,并且并发症较少,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1.2 诱因①运动量的突然增加以及情绪的变化;②气候的多变会在一定程度上影响患者的血液循环,提高了疾病的发生率;③不良的生活方式:如吸烟,暴饮暴食等也会增加患者发生心血管疾病的几率[2]。
1.3 方法对参照组患者采用常规方法进行护理,而治疗组患者则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根据病因进行舒适护理,比较两组患者在接受不同护理后,在病情变化,心理以及生活能力方面的情况。
1.4 护理措施1.4.1 心理护理由于患者对此病不了解,在临床治疗的过程中常常会出现焦虑等负面情绪,因此在对患者进行治疗前,应先针对患者的心理活动,通过向其讲解治疗的方法,效果以及目的等,根据患者的病情和疾病不同阶段有针对性的开展健康教育向患者进行相关知识的教导,告知病人需要注意的事项以及如何预防并发症的发生,使患者了解治疗过程,减轻其紧张、恐惧等心理,使患者树立信心,积极主动配合治疗。
而且在治疗过程中要经常看望关心病人,对部分患者提出的问题要认真解答,尽量满足患者的合理要求,以便使患者有良好心态积极配合治疗。
1.4.2 环境及饮食将病房内的室温调至22℃-26℃,保持室内的湿度,并且要避免过多的人员流动,保持病房内空气清新,为患者营造一个舒适、安静的环境,以便于患者的休息,减少由于烦躁不安而引起其它不良反应的几率。
医学专业毕业论文--心血管疾病目前发病现状的调研与防治

心血管疾病目前发病现状的调研与防治心血管疾病,是由于心脏及血管病变而引起的一系列疾病,又称之为循环系统的疾病。
主要症状有心悸、呼吸困难、紫绀、眩晕、晕厥、疲劳等。
心血管疾病的发生、发展与人们的日常生活密切相关,其发病率在我国有逐年增高的趋势,现已取代感染、肿瘤、饥饿等成为影响人类健康的第一杀手。
其具有“发病率高,死亡率高,致残率高,复发率高”以及“并发症多”四高一多的特点,对健康危害极为严重【1】。
掌握心血管疾病发病现状和特点,采取相应控制对策尤为重要。
预防治疗心血管疾病已经变得刻不容缓,它关系到人类的健康生活问题,而且,在一定程度上还影响到国民体质的水平。
1心血管疾病的发病现状与特点1.1 心血管疾病的发病现状在我国,心血管疾病的发病率和死亡率均居各种疾病之首。
据国家卫生部门调查统计:2004年,中国十八岁以上居民高血压患病率为百分之十八点八,有260余万人死于心脑血管疾病,每天大约有7000人死于心脑血管疾病,平均每12秒就有一人死于心脑血管疾病,但知道自己有高血压的人仅占总患者总数的30.2%,而真正得到有效控制的人仅占6.1%【2】,中国内地目前高血压患者呈快速增长势头,已达到一亿六千万人。
估计到2015年,几乎有2000万人将死于心血管病,主要死于心脏病和中风。
预计它们将继续成为死亡的一个主要原因。
根据2006年和2008年卫生部卫生统计信息中心发布数据,2006年我国城市人口死亡率最高的是心脑血管病(193/10万,其中脑血管病113/10万、心血管病80/10万),预计到2008年,该比例将占总死亡人数的36%。
2006年我国心血管病病死率为183.7人/10万,2008年为241.0人/10万,分别占当年死亡构成比的34.8%和40.27%【3】,心血管疾病病死率始终居我国居民死因的首位,且呈现不断上升趋势。
同时我国每年用于心血管疾病的直接医疗费用已经达到1300亿元,与1993年统计数据比较增加了约7倍。
心血管内科急性心绞痛临床治疗效果观察论文

心血管内科急性心绞痛临床治疗效果观察【摘要】目的对心血管内科急性心绞痛的分临床治疗效果进行分析研究。
方法选取了2010年3月——2012年3月期间来我院治疗的88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将全部患者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采取常规的治疗方式,对照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同时使用氯呲格雷进行治疗,对两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进行研究。
结果 88例患者全部生存,经过治疗观察组患者的整体有效率达到了8409%(37/44),明显优于对照组的6364%(28/44),在心血管事件发生率、心绞痛复发率、心力衰竭比率方面观察组也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讨论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配合氯呲格雷能够达到了良好的治疗效果,值得在临床上推广和应用。
【关键词】心血管内科;急性心绞痛;临床效果doi:103969/jissn1004-7484(s)201306139 文章编号:1004-7484(2013)-06-2928-01心绞痛是在临床上十分常见的一种心血管内科疾病,是由于急性暂时性心肌缺氧而引发的一系列症状,患者在发病时会感到剧烈的绞痛,病情严重时可能会危及到患者的生命,通常疼痛时间在几秒钟至五分钟之间,病情较轻的患者经过休息后会自行转好,病情严重的患者需要借助药物进行控制以减缓疼痛。
本文通过对氯呲格雷治疗急性心绞痛的效果进行研究,取得了良好的临床疗效,现具体报告如下: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选取了2010年3月——2012年3月期间来我院心血管内科治疗的88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其中男性患者48例,女性患者40例,年龄介于44岁-82岁之间,平均612岁。
88例患者均依照相关临床诊断标准被确诊为急性心绞痛。
12 治疗方法利用计算机将88例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患者各44例。
其中,对照组男性患者25例,女性患者19例,年龄介于46岁-82岁之间,平均615岁;观察组男性患者23例,女性患者21例,年龄介于44-81岁之间,平均599岁。
心血管疾病论文心血管内科论文

心血管疾病论文心血管内科论文:60例心血管疾病老年患者的心理护理[摘要] 目的分析血管疾病老年患者的心理变化,缩短患者住院日期,使患者早日康复。
方法抽取60例心血管疾病老年患者进行问卷调查的方式进行心理分析,并对其患者进行相对应的心理护理。
结果60例老年心血管疾病患者在没有得病前多数都性情暴躁,紧张情绪,有不良的生活规律的人;在没有进行心理护理的老年患者多数出现心理忧郁,失望悲观,自卑,猜疑等心理问题,对其进行针对性的心理护理后,各项心理问题发生率均低于护理前。
结论对心血管老年患者进行心理护理后可以缩短患者的出院时间,提高患者的生存率。
[关键词] 心血管疾病;老年人;心理护理[中图分类号] R473.5[文献标识码] A[文章编号] 1005-0515(2011)-01-121-01老年人最常见的疾病就是心血管疾病,其发病率居老年人发病率的第1位,一般都占老年人住院人数的18%以上。
由于心血管疾病症状不典型,加上心血管病患者病程都很长,反复住院的机率高,所以老年人患者极易产生各种心理问题。
如果只重视药物治疗及常规护理,而去忽视心理护理和心理治疗,会导致老年患者住院时间加长和不良后果。
因此,心理护理对老年心血管患者尤为重要。
1 对象与方法1.1 对象60例患者,其中男40例,女20例;年龄62岁~80岁,平均年龄70.3岁;心肌梗死型3例,缺血性心肌病型27例,心绞痛型30例。
农民5例,教师7例,工人14例,个体经营者16例,机关人员18例。
1.2 方法采用问卷调查的方法。
被调查的患者均神志清醒,言语功能存在,问卷内容包括姓名、年龄、职业、患病前生活方式和性格特点,患病后的心理状况及护理后的心理变化。
1.3 统计学分析采用χ2检验2 结果2.1 老年患者患病前的性格特点(表1)表1 患者患病前的性格特点2.2 老年患者进行护理前后心理反应比较(表2)3 讨论心血管疾病老年患者心理特点及其护理方法如下:3.1 忧郁型心理患者的心理护理因为老年血管疾病患者需要长时间的服药,给家人带来了一定的经济负担,而导致心理压力很大,所以,经常出现头晕、脑胀、心悸等症状,使患者对疾病忧心,产生被动依赖、心境低沉、绝望、悲观厌世等情绪[1]。
心内科论文范文

心内科论文范文摘要,心理因素在心血管疾病中的作用一直备受关注。
心理因素可以直接或间接地影响心血管疾病的发生和发展。
本文将从心理因素与心血管疾病的关系、心理因素对心血管疾病的影响机制以及心理干预在心血管疾病中的应用等方面进行综述,旨在为临床心内科医生提供一定的参考和借鉴。
关键词,心理因素;心血管疾病;影响机制;心理干预。
心理因素在心血管疾病中的作用。
心理因素在心血管疾病中的作用一直备受关注。
心理因素可以直接或间接地影响心血管疾病的发生和发展。
随着心理学和医学的不断发展,人们对心理因素在心血管疾病中的作用有了更深入的认识。
本文将从心理因素与心血管疾病的关系、心理因素对心血管疾病的影响机制以及心理干预在心血管疾病中的应用等方面进行综述,旨在为临床心内科医生提供一定的参考和借鉴。
一、心理因素与心血管疾病的关系。
心理因素与心血管疾病之间存在着密切的关系。
长期以来,人们就已经发现,心理因素可以对心血管疾病的发生和发展产生影响。
研究表明,心理因素与心血管疾病之间存在着双向的关系。
一方面,心理因素可以直接影响心血管疾病的发生。
例如,长期的焦虑、抑郁等负性情绪会增加心血管疾病的患病风险;另一方面,心血管疾病本身也会对患者的心理健康产生影响,如心绞痛、心肌梗死等疾病会引起患者的焦虑、抑郁等心理问题。
因此,心理因素与心血管疾病之间的关系是相互作用的。
二、心理因素对心血管疾病的影响机制。
心理因素对心血管疾病的影响机制是多方面的。
首先,心理因素可以通过影响自主神经系统和内分泌系统来影响心血管疾病的发生。
长期的焦虑、抑郁等负性情绪会导致交感神经系统的过度兴奋,使心脏负荷增加,心脏供血不足,从而增加心血管疾病的发病风险。
其次,心理因素还可以通过影响患者的生活方式来影响心血管疾病的发生。
例如,长期的焦虑、抑郁等负性情绪会导致患者的不良生活方式,如饮食不规律、缺乏运动等,从而增加心血管疾病的患病风险。
最后,心理因素还可以通过影响患者的免疫功能来影响心血管疾病的发生。
心血管内科护理论文

2023-11-03CATALOGUE目录•引言•心血管疾病概述•心血管内科护理研究现状•心血管内科护理干预措施•心血管内科护理质量提升策略•结论与展望•参考文献01引言研究背景与意义心血管疾病是全球公认的最主要死因之一,且发病率逐年上升。
心血管疾病的治疗与护理在临床中具有重要意义,因此对心血管内科护理论文的研究是非常必要的。
通过深入探讨心血管内科护理实践和相关因素,可以更好地了解和改善护理效果,为心血管疾病患者提供更好的护理服务。
研究目的通过对心血管内科护理论文的研究,总结和评价当前护理实践的经验和效果,发现其中的不足和问题,并提出改进建议,以提高心血管疾病患者的护理质量和效果。
研究方法通过文献综述、案例分析和专家咨询等方法,对心血管内科护理论文进行深入分析和评价。
同时,结合实际案例,探讨心血管疾病患者的护理方法和效果,为改进护理实践提供参考。
研究目的与方法02心血管疾病概述心血管疾病的定义与分类心血管疾病是指一系列涉及心脏和血管的疾病,包括冠心病、高血压、心肌炎、心律失常等。
缺血性心脏病是指由于冠状动脉狭窄或闭塞导致心肌缺血、缺氧而引起的疾病,包括心绞痛、心肌梗死等。
根据其发病机制和病因,心血管疾病可分为缺血性心脏病和非缺血性心脏病两大类。
非缺血性心脏病包括心肌炎、心肌病、心律失常等,其发病机制与缺血性心脏病有所不同。
心血管疾病的流行病学特点心血管疾病是全球范围内最常见的疾病之一,其发病率和死亡率均较高。
心血管疾病的发病年龄逐渐年轻化,中青年人群中发病率逐年上升。
在发展中国家,心血管疾病的发病率逐渐上升,成为主要的公共卫生问题之一。
女性在绝经后心血管疾病的发病率明显上升,与男性相似。
心血管疾病的危险因素吸烟吸烟可导致血管收缩和痉挛,增加心肌耗氧量,加重心肌缺血。
肥胖肥胖可导致代谢综合征和血脂异常,增加心血管疾病的风险。
糖尿病糖尿病患者常常伴有高血压、高血脂等代谢异常,增加心血管疾病的风险。
高血压高血压是心血管疾病最重要的危险因素之一,长期高血压可导致血管壁损伤和动脉粥样硬化形成。
心血管内科护理论文2100字_心血管内科护理毕业论文范文模板

心血管内科护理论文2100字_心血管内科护理毕业论文范文模板心血管内科护理论文2100字(一):护理风险管理在心血管呼吸内科护理中的应用及效果分析论文摘要:目的:探究在心血管以及呼吸内科护理过程中的护理效果,以及风险管控的实际价值。
方式:医院在2019年3月到2020年3月期间进行救治的100名患有心血管病以及呼吸内科病的病患作为研究群体,分为两个研究小组,最后对比两个研究小组的护理效果。
结果:相比于对照组,实验组中病患的满意程度显著较高,同时意外的发生几率也明显降低,医护争议的发生率也显著较低。
结论:高水平的知识对于临床应用来讲,拥有极为重要的影响。
关键词:对比实验;应用价值;风险管控所谓的临床护理风险就是指,在现实进行护理工作的过程中,诸多随机条件,对相应的病患产生较为严重的影响。
这些随机性的风险就是临床护理风险。
在心血管以及呼吸系统方面,急诊病患很多,由于不稳定因素较多,进而会有极大的可能性,发生意外事件。
处于危险状态的条件很复杂,例如心力衰竭,心脏骤停,已经心肌梗塞等都是心血管疾病病患的高风险因素。
本研究对心血管和呼吸系统药物的应用价值和有效性进行了深入的讨论。
一、材料与方法1.1一般信息将该研究群体按随机规则均分为两组,每组50例。
每个护理团队的成员在他们管理的病患之间保持平衡,并且50位病患和护理团队成员的数据相似。
1.2研究方法常规护理措施包括入院和教育、检查和指导病患的基本技能,例如适当的评估和护理。
在此基础上,对照组仅强调技术管理,实验组加强护理风险评估和预防干预措施,全面评估心血管和呼吸系统疾病病患的特定疾病类型、特定条件、年龄等因素,并提供临床护理。
加强病房安全管理、加强病房检查,针对可能的风险提出对策并加强对风险应对的具体措施护理风险管理在测试组中将其应用于病患的救治以加强训练,管理和学习抢救设备等,并且比较两组病患在护理管理效果方面的数据差异。
1.3研究指标问卷用于调查两组病患的护理满意度,同时计算两组风险事件和护士和病患纠纷的发生率,并评估护士对护理质量管理和护理操作的掌握程度。
科研课题论文:分析心血管疾病的诱因与内科护理

66493 临床医学论文分析心血管疾病的诱因与内科护理【摘要】目的:探讨心血管疾病的诱因与内科护理效果。
方法:研究我院在20xx年7月至20xx年7月期间收治的80例心血管内科疾病患者,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0例,其中对照组运用常规护理,观察组运用针对性护理,而后分析两组患者在护理效果上的差异。
结果:在疾病恢复有效率上,观察组为95%,对照组为82.5%,p<0.05;在护理满意度上,观察组为92.5%,对照组为78.5%,p<0.05。
结果:心血管疾病患者需要针对性的护理来达到更好高效的质量以及更高的护理满意度。
心血管疾病属于临床常见的循环系统疾病,其中包括心脏与血管等系统组织疾病,类别上可以分为慢性和急性,常与动脉硬化问题有密切联系。
在患病群体中,主要集中在中年与老年患者,其由于具有多种慢性疾病的影响,进而导致在疾病的治疗与护理中更需要关注到疾病与群体特性。
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研究我院在20xx年7月至20xx年7月期间收治的80例心血管内科疾病患者,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0例。
其中对照组男性为24例,女性为16例;年龄范围为43岁至82岁,平均年龄为(53.6±2.6)岁;观察组男性为22例,女性为18例;年龄范围为41岁至83岁,平均年龄为(54.2±2.4)岁;两组患者在基本资料上没有显著性差异,,具备可比性。
1.2 方法对照组运用常规护理,保持常规的药物注射护理、做好环境、生命体征等常规管理和反馈,为治疗提供基本辅助。
观察组运用针对性护理,具体操作如下:首先在疾病的护理上,要做好患者心理的安抚。
大多数患者多由于疾病所带来的身体不适、经济压力等影响到患者心理,因此会有不同状况的焦虑、紧张、抑郁等不良情绪,而不良情绪会导致患者心血管疾病的病情恶化,因此在治疗期间要做好患者心理的评估。
而后依据患者的年龄、病情、性格等各方面情况做针对性的心理护理,提升患者对治疗的配合度和信心。
心血管疾病临床合理用药分析论文

浅谈心血管疾病的临床合理用药分析【摘要】目的了解及分析我院临床治疗心血管疾病的药物应用情况。
方法对我院100例心血管临床药物的应用数据进行统计和分析。
结果经过积极的药物治疗,98%的患者的临床正症状均有不同程度的改善。
结论心血管是老年的常见病多发病,及时有效的药物治疗能够取得较好的临床疗效。
【关键词】心血管疾病;合理用药;分析心血管疾病是全球引发患者死亡的最为严重的疾病。
在世界卫生组织约有每年1750万患者病倒在心血管疾病和脑卒里,在所有死亡人数里的1/3,估计到2030年会达到2420万患者,由此可想会有32.5%的死亡是由心血管疾病导致。
药物治疗是治疗心血管疾病的很好的方法之一。
最近几年,心血管疾病的病发率及死亡率快速上涨,对我们的生命出现了严重的危害,在美国病发患者里,就心血管疾病而病倒的人数约占整个国家总死亡率的50%。
病学流行及临床查看呈现,冠心病、脑卒中和高血压等心血管疾病病号逐渐增加且越来越年轻化的态势,逐步形成威害我们身体的重要疾病。
因而心血管疾病是一项病情转化非常快而且非常厉害的疾病,治疗这种病我们一般会用药物更快捷一些,还能够让血管活跃起来,在用药的择选和用药量上必须要准确,果断而及时的治疗。
作者分析怎样简单合理有效的控制治疗心血管疾病的用好药物,让治疗得到最佳效果。
怎样才能让患者安全、简单有效、合理地使用现在的药物,提升心血管疾病的治疗高等水平,从而形成了医疗人员所出现的极度影响。
我们要随时观察心血管疾病类药品的运用状况,为临床有效合理使用药药物给予信息,我们对医院门诊处方治疗心血管疾病药品的使用状况来查看研究。
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选用2010年9月-2011年9月在我们医院来进行心血管疾病治疗的100例病号,男性有52例,女性有48例,一般的年龄都在56-78岁,综合在68岁。
经整合临床查看之后,这些病号均吻合心血管疾病的治疗的要求。
1.2 方法综合探讨出100例病号经常用的药品利用概率,查看病号通过临床诊疗几个月后的临床效果。
心内科毕业论文

学号专业护理学班级×××年×××月急性心肌梗死溶栓治疗的护理学生姓名:×××指导教师:×××[摘要]目的:探讨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在溶栓治疗中的护理。
方法:对本组患者在溶栓治疗过程护理观察.结果:10例患者在预定治疗计划中得到康复.结论: 在心肌梗死溶栓治疗中护理是成功的关键,也是预防和减少并发症的一项重要工作,同时,护士必须具备良好心理素质和熟练护理技能。
[关键词]:急性心肌梗死;重组人组织型纤溶酶溶栓;护理Nursing care in the treatment of acute myocardial infarction [Abstract] Objective:Nursing care of patients with acute myocardial infarction after thrombolytic therapy。
Methods: In this group of patients in thrombolytic treatment process of nursing observation.Results:10 patients in a predetermined treatment plan rehabilitation。
Conclusion:In myocardial infarction treatment nursing is the key to success, an important work,is to prevent and reduce complications at the same time, the nurses should have good psychological quality and skilled nursing skills.[Key words] : cerebral hemorrhage;Patients; Psychological care急性心肌梗死溶栓治疗的护理1。
心血管内科论文研究方向怎么写

心血管内科论文研究方向怎么写医学研究生教育是培养高素质医学专业人才的必经阶段,而科研思维和科研能力的培养是研究生教育的根本任务[1]。
心血管疾病是人类第一死因,包括冠心病、心律失常、心力衰竭等急危重症,如何在临床实践中通过科研方法学探讨其发病机制及有效治疗方法,从而减轻疾病负担、改善生活水平尤为重要,因而心血管内科研究生的培养责任重大。
现结合本人研究生指导经历,浅谈心血管内科研究生基本科研思维和科研能力的培养内容和方法。
1科研思维的培养1.1发挥指导老师的引领作用如何将临床实践中发现的问题转化成科学问题,并且形成可行的实施方案,是科研思维培养的关键环节。
心血管内科研究生科研基础往往参差不齐,而且存在对临床专业知识和实践经验相对缺乏等缺点,从而难以形成行之有效的观点或想法并付诸实施。
指导老师往往在某一学术领域有固定的研究方向,对未来学科发展方向有清晰的判断。
因此,指导老师应发挥学术引领作用,在与研究生沟通过程中,把国外的先进科研理念传授给学生,利于其在临床工作中发现问题,并将其转化成科学问题,形成自己的研究思路和方向。
1.2培养研究生的思维模式心血管内科研究生有一定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而且能够独立思考、思维活跃,往往能提出创新性的想法,但对于科研假说可行性的判断、实施中可能遇到的问题和困难常预估不足。
研究生需要根据已掌握的知识,通过阅读大量权威文献,了解专业背景,找到自己感兴趣的研究方向,发掘目前存在的未解决的问题,提出可能的科学假说和方案,并与指导老师沟通其可行性,改进研究方案、做出规划并付诸实施。
因此,心血管研究生要养成批判性的思维方式,并运用科学的研究方法,向未知的研究领域进军。
2科研能力的培养2.1文献检索能力现今,生物信息资源已进入网络时代,其内容丰富、更新及时,已逐步取代传统纸质媒介。
如何从浩瀚的网络资源中获取有价值的信息,是每一位心血管内科研究生需学习和掌握的基本技能。
首先,掌握搜索引擎使用技巧,包括现今应用最为广泛的公众搜索引擎如Google(谷歌),以及专业搜索引擎如GoogleScholar(谷歌学术);其次,掌握医学专业文献数据库的检索方法,中文数据库包括“万方数据知识服务平台”“中国知网”“维普网”等,外文数据库包“Pubmed”“ScienceDirect”“0vid”“Wiley”等。
心血管疾病毕业论文

心血管疾病毕业论文心血管疾病毕业论文摘要:心血管疾病是世界各国的公共卫生问题,已成为导致死亡和残疾的主要原因之一。
其预防和治疗是当前的一项重要任务。
本论文主要介绍心血管疾病的概念以及其发病原因和主要症状,同时分析其防治策略与方法。
研究表明,良好的生活方式和饮食习惯,常规体检和积极治疗是预防和控制心血管疾病的关键,早期发现和治疗心血管疾病可以有效降低疾病的发病率和死亡率,因此,加强宣传和普及有关心血管疾病的知识和健康教育,提高公众的健康意识和自我保健能力,有利于降低心血管疾病的发生率和死亡率。
关键词:心血管疾病,发病原因,预防,治疗Abstract:Cardiovascular disease is a public health problem in various countries around the world and has become one of the leading causes of death and disability. Its prevention and treatment are an important task at present. This paper mainly introduces the concept of cardiovascular disease, its causes and main symptoms, and analyzes its prevention and treatment strategies and methods. The study shows that a good lifestyle anddietary habits, routine physical examinations and active treatment are the key to preventing and controlling cardiovascular disease. Early detection and treatment of cardiovascular disease can effectively reduce the incidence and mortality of the disease. Therefore, strengthening the publicity and popularization of knowledge and health education related to cardiovascular disease, improving the public's health awareness and self-care ability, is beneficial to reduce the incidence and mortality of cardiovascular disease.Keywords: cardiovascular disease, cause, prevention, treatment1、心血管疾病的概念心血管疾病是指心脏、血管和周围循环系统疾病的总称,包括心肌梗死、冠心病、高血压、心律失常等病理状态。
心内科论文-内科论文-临床医学论文-医学论文

心内科论文-内科论文-临床医学论文-医学论文——文章均为WORD文档,下载后可直接编辑使用亦可打印——随着社会的进步与发展,人们对医院的管理体系和人性化服务的要求也越来越高.在病人住院期间,不仅需要对病人的病情进行准确的了解和治疗,还需要对病人的性格和心理进行细致的照料和呵护.为病人提供更加优质的养病环境以及人性化的管理措施,从而促进病人病情的快速恢复,让病人家属能够更加满意和放心的将病患送进这些医院.下面是搜索整理的心内科论文8篇,供大家借鉴参考。
心内科论文第一篇: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服用富马酸比索洛尔片的疗效摘要:目的探究富马酸比索洛尔片治疗急性心肌梗死(AMI)的临床效果。
方法116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依据治疗方式的不同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各58例。
对照组患者入院后均行心内科常规性治疗,研究组基于对照组采用富马酸比索洛尔片治疗。
比较两组患者治疗效果以及不良反应(感染、发热、低血压、室颤)发生情况。
结果研究组治疗总有效率93.1%高于对照组的79.3%,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研究组不良反应发生率5.2%低于对照组的17.2%,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心内科临床采用富马酸比索洛尔片治疗急性心肌梗死的疗效确切,且不良反应发生率较低,值得在心内科推广及深层次研究。
关键词:富马酸比索洛尔片; 急性心肌梗死; 临床效果; 不良反应;随着我国社会及经济的高速发展,以及公众生活水平的提升,急性心肌梗死患病率呈逐渐上升趋势,在心内科中患者对常规性治疗药物的耐药性较大,并不能有效缓解其临床症状,因此寻求高效的治疗药物为临床医师关注的重点。
急性心肌梗死发病机制为冠状动脉血管病变后供血量、供氧量急剧下降或者中断后,致使患者心肌细胞缺氧缺血的持续时间过长而发的心肌坏死。
据目前临床不完全统计数据显示,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数量呈上升趋势,每年增长约50万人次,该病的临床表现为胸腔持续性压痛、胸闷气短、恶心呕吐、发热以及室颤等,甚至严重时会发心律失常及休克或者[1]。
心血管疾病内科的诊疗护理论文(共2篇)

心血管疾病内科的诊疗护理论文(共2篇)第1篇:探讨内科疾病对术中心血管并发症发生率的影响冠心病是老年人非心脏手术围手术期心脏事件和病人死亡率増加的主要危险因素。
近年来关于这一课题的研究己有许多报道。
但接受非心脏手术的老年人也常伴有多种其他内科情况,关于这些内科疾病对术中心血管并发症的影响所知甚少,我们对我院老年病科经历非心脏手术的3088例老年病人合并内科疾病的情况进行了回顾分析,以探讨这些疾病对术中心血管并发症发生率的影响。
1资料和方法1.1临床资料1989~1998年我院老年病科全部行非心脏手术的中老年病人共3088例,年龄50~99岁,平均63岁。
男2223例,女865例,其中60岁以上老年人1938例。
3088例病人中,合并心血管疾病者最多,为1867例,占60.4%,其他依次为呼吸系统、内分泌系统、泌尿系统、神经系统、消化系统疾病。
1.2统计分析对并发症发生率的比较采用X检验,数据用SAS软件处理,并计算X值和P 值。
2结果2.1内科疾病对老年非心脏手术中心血管并发症的影响把合并各种主要内科疾病的老年非心脏手术病人术中心血管并发症的发生率与正常老年组作了比较,合并各种内科疾病的老年人术中心血管并发症的发生率明显高于正常老年组(P<0.05),其中以慢性支气管炎和(或)合并肺气肿的病人术中心血管并发症的发生率最高,为11.59%。
心绞痛组次之,为7.77%见表2。
进一步分析并发症的种类,肺部疾病L和窦性心动过缓等不危及生命的心律失常,而心绞痛组则以ST-T改变、过速型心律失常、血压改变和心脏骤停占多数,为666%。
2.2不同检查方法对术中心血管并发症的预测意义超声心动图、心电图、动态心电图和肺功能检查是术前判断和评价病人心肺功能状态的常用检查。
我们把上述检查的阳性结果与术中心血管并发症的符合率作了比较,发现心电图和超声心动图检查阳性结果的病例术中心血管并发症的发生率分别明显高于检查结果正常的病例。
心血管疾病诱因与内科护理对策论文

心血管疾病的诱因与内科护理对策【摘要】目的:分析心血管疾病临床发病诱因,并就其预防措施及内科护理体会做出相应的总结。
方法:对59例心血管疾病患者的诱发因素进行分析,并予以针对性的临床预防措施,重点对患者进行疾病基础知识、日常饮食、心理调护、规律运动、合理服用药物等相关方面健康教育。
结果:通过对患者实行有效的临床预防措施以及相关的内科护理,患者的医疗保健知识以及自我保健的能力有了较大的提高,疾病的临床复发频率有了较为明显的减少。
结论:通过对心血管疾病患者实施正确健康的教育,及时的实行有效的预防措施,对于减少心血管疾病的临床复发率,最大限度的降低临床死亡率以及更好的提高心血管患者的生活质量,都有着十分重要的临床意义。
【关键词】心血管疾病;诱发因素;内科护理【中图分类号】r473.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7484(2013)05-0394-011 一般资料:我院收治59例心血管疾病患者,其中男性42例,女性17例;年龄范围:45-74岁,平均年龄为67.3岁。
患者家族均无遗传性疾病史,16例患有糖尿病。
其他病史为:心肌梗死病史19例,心绞痛病史24例。
2 诱因分析2.1 运动量的突增及情绪的变化:多数患者在发病前出现过较为急速的运动或者是情绪的波动,从而进一步引发了相关心血管疾病的发生;2.2 气候的多变:问卷结果显示,天气的较大变化往往对许多老年人的户外活动以及血液循环造成了一定影响,从而使得疾病的发生率有所增加,;2.3血脂、血糖等相关因素:本组患者中75例(54.7%)体重超标,61例(44.5%)糖尿病,这在一定程度上说明了血脂、血糖等相关因素与心血管疾病的发生有着一定的相关性。
3 护理对策3.1基础护理:患者入院时,护理人员应该提供干净整洁的住院环境,定时打扫并通风,确保充分的采光。
同时,需要定期更换床单等,为患者创造卫生的环境,注意尽量减少重复性操作,保证患者获得充分的卧床休息。
2021[心血管内科医学论文:丁苯酞治疗急性缺血性脑卒中临床研究应]丁苯酞
![2021[心血管内科医学论文:丁苯酞治疗急性缺血性脑卒中临床研究应]丁苯酞](https://img.taocdn.com/s3/m/0d63b5a20129bd64783e0912a216147917117ee0.png)
2021[心血管内科医学论文:丁苯酞治疗急性缺血性脑卒中临床研究应]丁苯酞心血管内科医学论文:丁苯酞治疗急性缺血性脑卒中临床研究应脑卒中是神经内科中高致残、高致死的常见病,其中缺血性脑卒中占绝大部分。
对于缺血性脑卒中目前除了超早期溶栓治疗及阿司匹林强化治疗被证实有效外,其他药物的治疗作用均不够确切。
丁苯酞是一种抗脑缺血药物,能够改善缺血区脑细胞的新陈代谢,保护线粒体,挽救“缺血半暗带”,减轻病人症状,对缺血性脑卒中有明显的临床疗效[1]。
我们对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使用丁苯酞治疗,取得了较为满意的疗效,现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所有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均为我院神经内科2010年8月至2012年5月的住院患者,共74例,发病时间在72小时内,诊断标准参照1995年全国第4次脑血管病学术会议制定的各种脑卒中诊断标准,并经头颅CT或MRI证实。
排除标准:(1)意识障碍者;(2)严重心肺功能不全者;(3)严重肝肾功能不全者;(4)接受溶栓治疗者;(5)过敏体质者;(6)血小板明显减少者。
随机分成治疗组与对照组。
治疗组37例,男21例,女16例,年龄51~84(66.72±7.31)岁,对照组37例,男22例,女15例,年龄50~83(65.84±7.52)岁。
两组患者在年龄,性别构成比,危险因素,合并症,治疗前病情(NIHSS评分)等方面比较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方法:两组患者均给予控制血压、颅内压、血糖,抗血小板凝聚,调控血脂,活血化瘀等治疗。
治疗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加用丁苯酞胶囊(石药集团恩必普药业有限公司生产)口服,200毫克/次,每天三次,共治疗14天。
观察指标:利用NIHSS评分作为观察指标在治疗前及治疗后14天对病人的神经功能缺损程度情况进行评分。
1.3统计学处理:采用SPSS13.0版统计软件包进行分析,数据采用均数±标准差(x-±s)表示,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心血管内科论文心脑血管论文:心脑血管病中药注射剂的研究进展

心血管内科论文心脑血管论文:心脑血管病中药注射剂的研究进展【关键词】心脑血管病;中药注射剂;药理学;药代动力学近年来,随着我国居民生活水平、医疗条件的不断提高,我国人口的平均寿命增高,出现人口老龄化,相应的心脑血管疾病也越来越多,现已成为严重威胁人民健康的主要疾病之一。
中药注射剂在心脑血管病中的应用已越来越广泛。
中药治疗心脑血管病疗效肯定,具有一定的特点与优势,其中体现现代化发展要求的注射剂剂型,因其改变了传统的给药方式,剂量较准确,不受消化道吸收过程的影响,起效迅速,便于临床应用,且价格较低廉而深受临床医师的青睐。
不少业内人士认为,中药注射剂将成为我国制药产业进军国际市场的潜在优势项目。
目前用于治疗心脑血管病的中药注射剂主要有参麦注射液、川芎嗪注射液、葛根素注射液、大蒜注射液、灯盏花注射液、黄芪注射液、血塞通注射液、活血通络注射液、脉络宁注射液等。
本文对目前常见用于治疗心脑血管病的中药注射剂从临床研究进展、药理学研究进展、药代动力学研究进展等3方面进行了综述,以供临床用药参考。
1临床研究进展1. 1中药注射剂在治疗心绞痛中的应用曾佑平等[1]将130例心绞痛患者随机单盲分为治疗组67例与对照组63例。
其中治疗组采用硝酸甘油+舒血宁注射液(银杏内酯、黄酮醇)治疗,对照组单用硝酸甘油治疗。
该研究表明硝酸甘油联合舒血宁注射液治疗心绞痛比单用硝酸甘油效果好,而且安全性高、不良反应少。
1. 2中药注射剂在治疗心律失常中的应用马文霞等[2]观察参麦注射液对缓慢型心律失常的治疗作用,治疗组118例除常规运用抗凝、硝酸酯类药外,另加用参麦注射液静脉滴注,对急性心肌梗死者,开始1~3d予以参麦注射液24h静脉滴注,病情稳定后用法同前;对照组112例采用常规西药治疗。
结果显示:治疗组与对照组的总有效率分别为83. 56%、52. 25%,两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 05),提示参麦注射液对心律失常也有良好的治疗作用。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心外科论文心血管内科论文:感染性心内膜炎的外科手术治疗探讨【摘要】目的:探讨感染性心内膜炎(IE)的临床特点,外科手术治疗的方法和疗效。
方法:回顾性分析自2003年7月~2009年6月我科手术治疗的18例IE患者的临床资料。
所有患者均经外科手术清除感染病灶及赘生物,并纠治瓣膜病变和心脏畸形,术前术后应用大剂量敏感抗生素。
结果:无术后早期死亡病人。
所有患者疗效满意,心功能均恢复到Ⅰ~Ⅱ级。
结论:外科手术治疗IE是一种有效的治疗措施,它降低了感染性心内膜炎的死亡率。
正确选择IE的手术时机,完善的手术矫治以及围手术期的正确处理是提高疗效的关键。
【关键词】心内膜炎;细菌性;外科治疗;回顾性分析doi:10.3969/j.issn.1006-1959.2010.09.070文章编号:1006-1959(2010)-09-2361-02感染性心内膜炎(Infective endocarditis,IE)为临床常见病。
是由病原微生物感染心内膜所致,尤其容易累及心瓣膜,其特征性病变为赘生物形成 [1] 。
IE是一种严重的心脏疾病,不经治疗者死亡率近100% [2] 。
临床研究表明单纯用内科治疗效果不理想,临床常见复发病例。
适时采取外科治疗措施,可有效降低改善患者预后,保留本身的瓣膜结构和功能 [3,4] 。
我科2003年7月~2009年6月共手术治疗IE患者18例,临床效果满意。
现总结报告如下: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本组共18例患者,男13例,女5例,年龄17~64岁,平均(38.1±14.3)岁。
18例患者中有心脏病史者9例:室间隔缺损1例,动脉导管未闭合并肺动脉瓣关闭不全1例,主动脉瓣二瓣畸形2例,室间隔缺损合并主动脉窦瘤破裂1例,室间隔缺损修补术后残余漏1例,房间隔缺损合并肺动脉瓣狭窄1例,室间隔缺损合并主动脉-左房异常通道并主动脉瓣病变1例,房间隔缺损合并二尖瓣关闭不全1例;原有心瓣膜病变6例,具体为主动脉瓣加二尖瓣病变1例,风湿性主动脉瓣病变2例,二尖瓣病变2例,二尖瓣病变合并冠状动脉狭窄1例;无基础心脏疾病3例,其中1例有静脉注射毒品史,主要表现为多瓣膜赘生物及反流。
临床表现:手术治疗前6个月内有发热病史15例(发热持续时间一周以上),低蛋白血症12例,贫血13例,肝脾大5例,双下肢散在皮肤出血点1例,均可闻及心脏杂音。
术前有栓塞现象3例,其中脑栓塞2例,四肢动脉栓塞1例。
白细胞及中性粒细胞计数增高11例。
术前心电图检查:心肌缺血5例,左心室肥大8例,不完全性右束支传导阻滞4例,I°房室传导阻滞1例。
X线胸片检查提示心胸比率0.52~0.75。
超声心动图发现有赘生物12例(66.7%),瓣膜穿孔2例(11.1%),腱索断裂6例(33.3%)。
术前全部患者进行血培养,阳性8例(44.4%),其中链球菌6例,金黄色葡萄球菌1例,粪肠球菌1例。
术前心功能(NYHA 分级):Ⅳ级2例,Ⅲ级11例,Ⅱ级5例。
1.2方法:1.2.1诊断:患者入院后对近半年内有发热病史的患者,排除身体其他部分感染性病变,结合患者超声心动图检查结果:心内膜赘生物或瓣膜穿孔、腱索断裂等征象,即可考虑为IE [2] 。
1.2.2抗生素治疗:全组病例术前均给予规律联合静脉应用抗生素治疗4~6周,血培养阳性的患者根据药敏试验结果选用抗生素。
无药敏实验指导的前提下可常规应用青霉素类抗生素加氨基糖甙类抗生素或喹诺酮类抗生素、万古霉素抗感染治疗。
根据经验提示:血培养阴性者均用两种以上广谱抗生素联合治疗。
1.2.3手术治疗:本组患者中1例在心力衰竭未能控制下行急诊手术,另外17例体温正常、心功能改善后行手术治疗。
常规经主动脉、腔静脉插管建立体外循环、术中注意心肌保护。
术中探查发现赘生物分布于二尖瓣4例,分布于主动脉瓣5例,分布于主动脉瓣、肺动脉瓣、右室流出道1例,分布于三尖瓣3例,分布于肺动脉瓣1例,位于主动脉窦瘤1例,位于室间隔补片1例。
术中彻底清除赘生物、被破坏的瓣膜以及坏死组织,清除瓣周脓肿,用碘伏涂擦、抗生素溶液及生理盐水反复冲洗,用低功率电凝器灼烧创面。
同期手术方式::主动脉瓣置换术4例,二尖瓣置换术3例,二尖瓣和主动脉瓣联合置换术2例,二尖瓣置换+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1例,主动脉瓣置换+室缺修补+主动脉-左房异常通道修补1例,室间隔缺损修补术2例,其中1例系室间隔缺损修补术后残余漏,拆除补片后用自体心包片修补,室间隔缺损修补加主动脉瓣置换术1例,室间隔缺损修补加主动脉窦瘤破裂修补术1例,房间隔缺损修补加二尖瓣置换术1例,房间隔缺损修补加肺动脉瓣拓宽1例,动脉导管缝合术1例,上述手术同时行三尖瓣修复成形术6例。
赘生物及病变组织做细菌培养。
术后继续抗感染治疗2~6周。
2.结果本组无术后早期死亡病人。
术后主要并发症有:肺部感染2例,切口感染1例,均经治疗后痊愈出院。
其余患者均恢复满意出院。
本组术后均进行了随访。
术后随访6月~6年,无晚期死亡,无感染复发,心功能达Ⅰ~Ⅱ级,心脏彩超复查,1例有室水平残余分流(轻度),2例有三尖瓣中度反流。
3.讨论IE是发生于心内膜和(或)心脏瓣膜的炎症病变,多发生在原有心瓣膜病、先天性心血管畸形或人工瓣膜置换术后,也可发生在正常心瓣膜上。
单纯内科治疗死亡率高达50%~90% [2] ,在抗感染的同时采取积极的外科干预治疗可使死亡率降低至8.3%~14% [3,4] 。
因此近来的治疗倾向于早期手术,可以有效的保留本身的瓣膜结构和功能 [5,6] 。
3.1诊断:IE的早期诊断是有效治疗的关键,在出现严重心力衰竭之前确诊,可以明显降低手术并发症和死亡率。
近年来抗生素的广泛应用使IE的临床表现多不典型,血培养阳性率不高,容易造成漏诊和误诊,给治疗带来了一定困难 [7] 。
我们根据患者近半年来有无发热病史,是否存在原发心脏疾病,以及临床症状、体征,血培养结果和心脏超声心动图检查进行综合判断,得出诊断。
本组原有心脏疾病15例,原发心脏病中以先天性心脏病多见,而左心瓣膜病变较右心瓣膜病变多见。
本组尚有3例病人无基础心脏病。
近年来IE中无基础心脏病者比例增加,可能原因为:①抗生素的广泛应用致风心病发病率下降,使得其他心脏病构成比上升;②近年来各种诊疗技术的开展,尤其是经血管的创伤性技术,为病原菌感染创造条件;③应用激素和免疫抑制剂的患者,易引起感染;④耐药菌株增多,毒力强的化脓菌感染率明显增多 [8] 。
发热、贫血及心功能不全为IE的常见临床表现[9] 。
本组有发热病史15例(83.3%),贫血13例(72.2%),与文献报道一致。
血培养阳性8例,仅占44.4%,较国外报道63%~92%为低,其原因可能与下列因素有关:①血培养前本组病人在院外即用过抗生素;②病原体变迁和细菌变异;③缺乏多种培养手段;④标本采集技术缺陷;⑤IE为间歇排菌,抽血时巧遇无菌期。
本组病人血培养结果是以链球菌为主要致病微生物(75%),与大多文献报道一致,提示在对IE患者血培养没有出结果前,应选择针对草绿色链球菌的敏感药物经验性治疗 [9,10] 。
超声心动图在IE的诊断和指导治疗中具有重要的作用,其能明确赘生物的位置及性质,有无瓣叶穿孔、瓣膜关闭不全、腱索或乳头肌断裂、先天性心内畸形、人工瓣膜移位等心脏结构改变以及了解心功能情况,并可对赘生物的大小、形态及活动性进行动态检测 [11,12] 。
本组超声心动图检查发现赘生物12例,瓣膜穿孔2例,腱索断裂6例,其对IE的诊断价值远高于血培养。
3.2内科治疗及手术时机选择:一旦确立IE的诊断,必须立即给以抗生素治疗,尽量采用能杀死病原微生物的抗生素,而不是抑菌抗生素[10,13] 。
未知致病菌的情况下,通常给以青霉素类(大剂量)加氨基糖甙类或头孢菌素、万古霉素加氨基糖甙类抗生素联合用药。
血培养阳性,则根据药敏试验结果选用抗生素。
用药原则为大剂量、高浓度、长疗程(4~6周以上)、静脉用药。
单纯用内科药物治疗效果差,易复发,外科治疗在IE中起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早期手术干预的目的在于改善预后和尽可能保存本身的瓣膜结构和功能。
对于下列情况应考虑手术治疗:①联合抗生素治疗,感染仍难以控制;②有栓塞现象,如脑、肺、周围血管等栓塞;③内科治疗期间难以控制的心力衰竭;④超声心动图检查发现新出现赘生物;⑤感染导致瓣膜功能严重障碍,导致急性心力衰竭;⑥人工瓣膜感染性心内膜炎出现瓣周漏[4,14] 。
与手术死亡率相关独立危险因子包括年龄、女性患者、二次手术(置换瓣膜感染)以及中风病史。
IE急诊手术的死亡率、术后并发症和复发率均较在稳定期手术明显增高,但相对于单纯内科保守治疗,其治疗效果是良好的。
完备的术前准备可降低手术风险[4,5] 。
通常在敏感抗生素积极治疗4~6周,体温、血常规正常,心力衰竭得以控制后施行手术。
对于有心功能不全的患者,术前均予以强心、利尿、改善心功能,纠正酸碱及电解质紊乱,极化液治疗以增加心肌能量储备。
针对不同程度的贫血、低蛋白血症可少量多次输入新鲜血、血浆及白蛋白。
对新近发生脑梗死的患者手术应推迟到梗死发生6~8周后进行;如有脑出血存在时则应推迟更长时间。
最佳的心脏手术时间的选择几乎完全由患者的血流动力学和神经学情况决定,且应个体化。
充血性心力衰竭是IE最常见的死亡原因。
因此,难以控制的心力衰竭成为IE的重要手术指征,特别是主动脉瓣损害引起的关闭不全的患者,药物治疗难以控制感染及心衰,更应尽早进行手术。
理想的情况是外科干预应在血流动力学恶化、出现不可逆的其它脏器损害和中枢神经系统栓塞之前进行。
3.3外科手术处理:手术治疗应包括赘生物和感染组织的彻底清除以及清除脓肿后残腔的处理、修复或置换损坏的瓣膜、心内畸形的同期矫治等。
其中,彻底清除病灶是避免术后心内膜炎复发的重要原则,术中良好的心肌保护是保证手术成功的关键 [4,5] 。
术前和术中应仔细了解和探查受累的心脏瓣膜、瓣周和瓣下病变,赘生物大小、附着部位及是否合并其它心脏畸形。
术中彻底清除赘生物及病变瓣膜组织,并送细菌培养。
对散在于室间隔和腱索上的细小赘生物可以用电凝刀逐一电灼,有传导束经过的瓣环处赘生物宜用刮匙搔刮。
用稀释碘伏液和生理盐水反复消毒冲洗心腔,以防赘生物及细菌栓子脱落后引起感染复发和栓塞。
因炎症组织水肿严重,极为脆弱,在纠正心内畸形或瓣膜置换时,要注意下针位置是否牢靠,并采用间断褥式带垫片缝合法,以防止术后出现补片残余漏及瓣周漏等。
主动脉瓣心内膜炎的感染不但侵犯损坏瓣膜本身,而且可累及瓣环及邻近组织,发生瓣周脓肿。
故主动脉瓣心内膜炎均需行换瓣手术。
二尖瓣心内膜炎,如瓣叶柔软,瓣下结构正常,清除赘生物后遗留的瓣叶缺损,可直接修复,修复中尽量考虑心包片等自体材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