隧道地表下沉量测记录表
隧道边坡监测方案
目录1、工程、地质、水文概况 (1)2、施工方法 (1)3、监测目的 (2)4、监测内容 (2)4.1一般规定 (2)4.2监控量测项目和技术要求 (2)5、监控量测方法 (4)6、量测数据处理与运用 (5)7、组织管理 (6)8、保证措施 (6)附:1、《地表下沉量测记录表》2、《沉降点位图》慈城将官岭山体连接工程边坡施工监测与信息反馈实施方案1、工程、地质、水文概况慈城将官岭山体连接工程以隧道形式连接被道路一分为二的山体,恢复山体原貌,隧道走向根据道路线形确定,大致呈东西走向。
隧道所经地段为丘陵地貌单元,隧道位于山岭中部,地势中段高,两侧低。
现状道路红线宽度10米,为完善慈城交通,并考虑到慈城旅游发展,拟将道路拓宽为双向4车道,规划红线宽26米。
隧道设计起点里程为K0+180,终点里程为K0+340,全长160米,拟建隧道断面形式为“M”型双连拱,主体结构为钢筋混凝土现浇结构,拱板厚0.7m,隧道总宽度26米,总高10.612米,隧道(基槽)采用液压镐凿除明挖施工,待隧道主体结构施工完成后回填种植土,种植植被,使两侧山体连接成一体。
根据宁波工程勘测院所提供的慈城将官岭勘测资料显示,隧道所在位置地质为中等~微风化基岩,两侧为陡峭的岩质陡崖,岩体较完整,局部破碎,节理裂隙发育,节理面平直,一般无填充物。
场地内地下水埋藏较深,隧道底板在地下水位之上,地下水不对隧道施工造成影响,不必考虑地下水的腐蚀性。
2、施工方法根据本工程的特性,山体开挖采用机械破损技术进行凿除,尽量减少对山体岩层的扰动和地表周边地区生态环境的破坏,保证开挖成形质量及确保施工安全。
13、监测目的1确保施工安全。
2确保地面结构物及地下管线的正常使用及地面交通畅通。
3优化设计与施工,为后续工程提供技术依据。
4、监测内容4.1一般规定1监控量测工作必须紧接开挖作业,应按设计要求进行布点和监测,并根据现场施工情况及时调整。
量测数据应及时分析处理,并将结果反馈到施工过程中。
隧道监控量测指导书
隧道监控量测作业指导书一、组织机构现场监控量测是现代化施工管理喷锚施工的重要组成部份,它不仅能指导施工,预报险情,确保安全,而且通过现场监测获得围岩动态和支护工作状态的信息(数据),为修正和确定初期支护参数,混凝土衬砌支护时间提供信息依据,还能为隧道工程设计与施工积累资料,为今后的设计和施工提供类比依据,因此我经理部成立了以总工程师为首的监控量测组织机构。
二、量测项目及方法量测项目及方法见下表。
三、量测项目的测线和测点布置1、洞内测点布置应注意:(1)量测点的安设应能保证初读数在爆破后24小时内和下一循环爆破前完成,并测取初读数。
(2)测点应安设在距开挖工作面2m范围内,且不大于一循环进尺,并应精心保护,不受下一循环爆破的破坏。
(3)各项位移量测的测点,一般可布置在同一断面内,测点统一在一起,测设结果能相互印证,协同分析与应用。
(4)围岩压力量测,除应与锚杆轴力量测孔相对应布置外,还要在有代表性的部位设测点,以便了解支护体系在整个断面上的受力状态与支护作用。
(5)锚杆轴力量测在局部加强锚杆段,要在加强区域内有代表性位置设量测锚杆。
四、量测频率:1、净空位移和拱顶下沉的量测频率净空位移和拱顶下沉的量测频率除按上表执行外,还应参照下表的频率执行。
净空位移和拱顶下沉的量测频率2、地表下沉的量测频率地表下沉的量测频率按上表进行。
五、量测数据的整理与应用1、对各项量测所观察到的数据应认真作详细记录,及时进行整理,并绘制下列曲线。
(1)净空位移(拱顶下沉和周边位移)量测a、绘制位移(u)——时间(t)的关系曲线b、绘制(u)——距开挖面距离(t)的关系曲线(1)地表下沉量测a、绘制地表下沉位移(u)——时间(t)的关系曲线b、绘制地表下沉位移(u)——距开挖面距离(t)的关系曲线(3)围岩内部位移量测a、绘制孔内各测点(L1,L2,……)位移(u)——时间(t)的关系曲线b、绘制不同时间(t1,t……)位移(u)——深度(测点位置L)的关系曲线(4)围岩压力量测:a、绘制围岩压力(б)——应力(t)时间的关系曲线b、绘制围岩压力(б)——应力(L)距开挖面距离的关系曲线(5)锚杆轴向力量测:a、绘制不同时间(t,t……)锚杆轴力(应力б)——深度(L)的关系曲线b、绘制各测点(1,2……)轴力(应力б)——时间(L)的关系曲线2、数据处理、分析及应用(1)根据所绘各曲线的变化情况与趋势,判定围岩的稳定性,及时预报险情,确定施工时应采取的措施,提供修改设计参考依据。
《公路隧道施工技术规范》JTGT3660-2020试验检测标准规范确认记录表
14
增加了7.5机械开挖
是
增加了“7.5机械开挖内容”
组织培训,宣贯新规范“开挖中新增的机械开挖方法”中修订内容
部室负责人
年月日
审核人
年月日
组织培训,宣贯新规范“监控量测内容”中修订内容
12
取消了原规范11.3.9止水条相关规定
是
删除了原规范“11.3.9遇水膨胀止水条施工应符合下列规定:1接头处不得留断点,搭接长度不应小于50mm。2止水条定位后至浇注下一段混凝土前,应避免被水浸泡。3振捣混凝土时,振捣棒不得接触止水条。”
组织培训,宣贯新规范“止水条”中修订内容
组织培训,宣贯规范范围中修订的条款内容
3
2取消了原规范中“交工验收”一章。
是
由原规范第19章“交工验收”删除。
组织培训,宣贯规范规范删除内容
4
3增加了“风险控制”内容
是
增加了“4.4风险控制”章节,增加了“4.4.1应建立健全隧道施工安全质量风险控制体系。
4.4.2隧道施工应按相关规定进行安全质量风险辨识、评估以及其他风险控制工作。
组织培训,宣贯规范“超前地质预报”中修订内容
11
修订了原规范“监控量测内容”
是
删除了原“9.1.5监测、施工、监理、设计等单位必须紧密配合,共同研究、分析各项量测信息,确认或修正设计参数或施工方法。”;原规范“9.1.4现场量测仪器,应根据量测项目及测试精度选用。宜选择简单适用、稳定可靠、操作方便、量程合理、便于进行结果处理和分析的测试仪器。”现更改为“18.1.4现场量测仪器,应根据量测项目及测试精度选用。宜选择简单适用、稳定可靠、操作方便、量程合理、便于进行结果处理和分析的测试仪器,并经过有效检校。”;增加了“18.1.5监控量测数据应真实、有效、规范并经过复核,有可追溯性,及时填报反馈报表。”隧道现场监控量测必测项目数增加、方法增加(新增拱脚下沉项目,新增全站仪等非接触量测方法,测点布置及测试精度,间隔时间均进行了不同程度修改);隧道现场监控量测选测项目数增加(新增地表水平位移项目,地表下沉量测间隔时间增加);原规范“9.2.5各项量测作业均应持续到变形基本稳定后l5~20d结束。对于膨胀性和挤压性圆岩,位移没有减小趋势时,应延长量测时间。”修改为“18.1.10各项量测作业均应持续到量测断面开挖支护全部结束,临时支护拆除完成,且变形基本稳定后15~20d。”新增周边位移和拱顶下沉量测断面布置间距要求及周边位移测点要求:“全断面法宜设置1条水平测线。台阶法每个台阶宜设置1条水平测线。中隔壁法或交叉中隔壁法等分部开挖法,每开挖分部宜设置1条水平测线。双侧壁导洞法,每开挖分部宜设置1条水平测线。偏压隧道或者小净距隧道可加设斜向测线。同一断面测点宜对称布置。不同断面测点应布置在相同部位。”新增 18.2.5拱顶下沉测点应符合下列规定:“双车道及以下隧道每个量测断面应布置1~2个测点,三车道及以上隧道每个量测断面应布置2~3个测点。采用分部开挖法时,每开挖分部拱部应至少布置1个测点。”对地表下沉量测进行了补充;新增非接触量测要求;新增信息反馈程序框图;新增隧道信息化施工基本流程图。
隧道监控量测(标准)
技术交底记录
施工单位:*******************工区编号:JSJD-**
地表沉降测点横向间距为2~5m ,在隧道中线附近测点应适当加密,本隧道中线两侧量测范围应不小于28m ,本隧道地表沉降观测点共计设置2处,桩号为DK**9+642、DK**9+632。
其测点布置如下图所示。
2.拱顶下沉测点和净空变化测点应布置在同一断面上,监控量测断面按下表要求布置
必测监控量测断面间距
围岩级别 量测断面间距(m)
Ⅴ~Ⅵ ≤5 Ⅳ ≤10 Ⅲ
30~50
3)净空变化量测测线数,按下表所示
地段
开挖方法
一般地段 特殊地段
台阶法 每台阶一条水平测线 每台阶一条水平测线,两条
斜测线 三台阶临时仰拱
每台阶一条水平测线
每台阶一条水平测线,两条
斜测线
三台阶法测点布置示意图 三台阶临时仰拱法测点布置示意图
六、监控量测方法
B H
2~5m 地表沉降横向布置图。
隧道施工监控量测作业指导书
隧道施工监控量测打算书依照设计文件和施工标准要求,采纳新奥法施工的隧道,现场监控量测是不可缺少的施工顺序,它不仅监测各施工时期的围岩动态转变,而且可为调整初期支护参数,确信二次衬砌和仰拱的施作时刻提供反馈信息,确保工程施工平安和质量,同时监控量测资料也是工程完工验收及变更设计的依据。
为了切实做好现场的监控量测工作,特成立监控量测小组,由项目部测量人员牵头,会同实验室等相关部室人员,各队测量人员踊跃配合,扎扎实实地做好监控量测工作,把所测数据真正地用于指导隧道施工,为隧道施工效劳。
1.监控量测的目的现场监控量测是隧道施工进程中,对围岩支护系统的稳固状态进行监测,为初期支护和衬砌砼施工的参数调整提供依据,是确保施工平安、指导施工程序的重要手腕。
2.监控量测项目本隧道以洞内外观看、水平相对净空转变值、拱顶下沉及洞口段地表下沉量测四项为施工监测必测项目。
另外,隧道穿越围岩破碎地段加设隧道底部隆起项目。
3.隧道洞内、洞外观看隧道内外观看分开挖工作面观看和已施工区段观看两部份(1)洞内观看①对开挖后没有支护的图表观测A、节理裂隙发育程度及其方向;B、开挖工作面的稳固状态,顶板有无坍塌现象;C、涌水情形:涌水的位置、涌水量、水压等;D、是不是有底板隆起现象。
②对开挖后的支护地段围岩动态的观测A、是不是发生锚杆被拉断或垫板离开围岩现象;B、喷砼是不是发生裂隙和剥离或剪切破坏;C、钢拱架有无被压变形情形;D、锚杆注浆和喷砼,施工质量是不是符合规定的需求。
③观看围岩破坏形态分析A、危险性不大,可不能发生急剧破坏,如加临时支护以后即可稳固的需求;B、应多引发注意的破坏,如拱顶砼喷层因受弯曲紧缩的阻碍而显现的裂隙;C、危险征兆的破坏,如拱顶砼喷层显现有对称性局部的崩落,侧墙内移等。
(2)洞外观看包括洞口地表情形、地表沉陷、边坡及仰拱的稳固、地表水渗透的观看。
4.净空水平收敛量测及拱项下沉量测a. 量测工具(1)拱顶下沉、地表下沉量测采纳DSZ1型周密水准仪、3m的铟钢尺(2把)、钢卷尺一把、观测预埋件假设干进行观测。
隧道沉降细则
隧道沉降观测实施细则一、参照执行的标准及规范1.《新建铁路工程测量规范》(TB10101-99)2. 《高速铁路工程测量规范》(TB10601-2009)3. 《高速铁路工程测量规范条文说明》(TB10601-2009)二、一般规定(1)隧道沉降观测的目的主要是利用观测资料的工后沉降分析结果,指导无碴轨道的铺设时间。
无碴轨道铺设前,需对隧道基础沉降作系统的评估,确认其工后沉降符合设计要求。
(2)隧道主体工程完工后,变形观测期不少于3个月。
观测数据不足或工后沉降评估不能满足设计要求时,适当延长观测期。
(3)评估时发现异常现象或对原始记录资料存在疑问,需进行必要的检查。
三、沉降观测的内容隧道工程沉降观测是指隧道内线路基础的沉降观测,即隧道的仰拱部分。
其它如洞顶地表沉降、拱顶下沉、断面收敛变形等不列入本沉降观测的内容。
四、观测断面和观测点的设置原则(1)隧道的进出口进行地基处理的地段,从洞口起每25m布设一个断面。
(2)隧道内一般地段沉降观测断面的布设根据地质围岩级别确定,一般情况下Ⅲ级围岩每 400m、Ⅳ级围岩每 300m、Ⅴ级围岩每200m 布设一个观测断面。
当长度不足时,每段围岩或不同衬砌段应至少布置一个断面。
(3)不良地质和复杂地质区段,观测断面的间距为一般地段的一半。
(4)隧道洞口里程、隧路分界里程、明暗分界里程、有仰拱和无仰拱衬砌变化里程及所有设置变形缝两侧均应布置观测断面。
(5)地应力较大、断层或隧底溶蚀破碎带、膨胀土等不良和复杂地质区段,特殊基础类型的隧道段落、隧底由于承载力不足进行过换填、注浆或其它措施处理的复合地基段落适当加密布设。
(6)施工降水范围至少布设一个观测断面。
(7)长度大于 20m 的明洞,每 20m 设置一个观测断面。
(8)隧底填充或底板施工完成后,每个观测断面设置2 个沉降观测点,分别布置在隧道中线两侧各6.24m 处;明暗交界处、围岩级别、衬砌类型变化段及变形缝处每个观测断面设置4个沉降观测点,分别布置在隧道中线两侧各约6m和变形缝前后各0.5m处。
公路隧道全套 表格及填写方法
隧道工程资料1、隧道分项开工报告必须严格按照《评定标准》附录A的要求进行。
2、隧道分项评定原则,必须做到①隐蔽工程在进行隐蔽前,必须进行评定,否则不允许进行下一步工序施工;②当围岩或支护状况改变时,必须分开评定;③以《评定标准》上规定的分项工程划分进行评定。
即:每一循环的开挖、锚杆、钢筋网、钢拱架等必须进行评定,喷射混凝土可以按照第②③条的原则进行评定。
3、隧道资料必须是实际检测的,严禁虚假资料。
4、监控量测必须按照规范和设计文件的要求进行量测。
内容分别为:围岩及支护状况检查、拱顶下沉、周边收敛、地表沉降、锚杆抗拉拔。
监控量测布点频率、检测频率、观测时间延续等必须符合要求。
监控量测资料必须有原始数据支持,不得直接填写标高等直接结论。
监理单位应该定期抽查施工单位的监控量测资料。
用监理的检测数据验证施工单位的数据是否真实可靠。
当监理单位和施工单位共同检测的,可以直接在施工单位的检测表格上签字认可,并将检测表格复印后作为监理资料进行保存。
但是,监理单位必须有自己独立抽查的数据。
混凝土浇筑监表14 检验申请批复单分项工程质量检验评定表(10.3.2)检表01 分项工程质量检查记录(通用)原表11 混凝土施工原始记录原表12 混凝土养生原始记录检表22 混凝土施工过程检查记录水泥混凝土抗压强度检测记录明洞钢拱架施工检测明洞防水层监表14 检验申请批复单分项工程质量检验评定表(10.4.2)检表01 分项工程质量检查记录(通用)检表32防水层检查记录表明洞明洞回填监表14 检验申请批复单分项工程质量检验评定表(10.5.2)检表01 分项工程质量检查记录(通用)检表06 厚度检查记录表检表07 标高检查记录表压实度检测记录压实度检测时根据回填材料选取适当的表格进行填写。
洞身开挖洞身开挖监表14 检验申请批复单分项工程质量检验评定表(10.6.2)原表19 隧道断面开挖地质记录表检表33 边墙、仰拱、隧底超挖检查记录检表34 拱部超挖检查记录检表47 施工放样现场记录表当后续工序要将上道工序覆盖时,必须先完成上道工序的评定。
某隧道监控量测数据回归分析研究
某隧道监控量测数据回归分析研究作者:孙爱林陈聪赵辉来源:《城市建设理论研究》2012年第33期摘要:以隧道监控量测的实际数据为依据,运用多种函数对隧道的监测数据进行回归分析,得出回归曲线,预测围岩的最终变形量,判断施工过程中围岩的支护效果,对围岩及隧道支护结构当前的和最终的稳定性进行分析,并据之对设计和施工安全进行动态判断。
关键词:围岩;隧道;回归分析;水平收敛;拱顶下沉;中图分类号:TU45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工程概况该隧道隧址区属构造侵蚀中高山峡谷地貌,该段有河流弯曲通过,隧道进口段附近河流流向近于NW向,在山嘴一带河流急剧弯转,山嘴上游总体流向近于EW向。
因河流弯转从而形成突出山嘴地形。
隧道轴线上山脊最高高程为2867m,隧道最低高程2589m,相对高差278m。
隧道沿线地貌大部分基岩裸露,地形陡峭,隧道围岩级别分为Ⅲ、Ⅳ、Ⅴ级,围岩主要为砂板岩、变质砂岩和板岩等,属于不稳定围岩。
工程区内地下水按其赋存形式有松散堆积层孔隙水和基岩裂隙水两大类,对岩体无明显腐蚀性。
2隧道监测设计方案2.1 现场监测技术方案2.1.1量测项目(1)、水平收敛与拱顶下沉隧道净空收敛是指隧道周边相对方向两个固定点连线上的相对位移值,它是隧道开挖所引起围岩变形最直观的表现,采用收敛计进行量测[2]。
隧道开挖爆破后应尽早在隧道两侧边墙、拱腰水平方向埋设测杆或球头测桩,埋设深度20~30mm,钻孔直径40~50mm,用快硬水泥固定,测桩球头必须设保护罩[3]。
监测断面必须尽量靠近开挖工作面,但太近会造成开挖爆破下的碎石砸坏测桩,太远又会漏掉该量测断面开挖后的收敛值,测点应按设在距开挖面1m范围之内,并应在工作面开挖以后12h内和下一次开挖之前测取初读数。
量测净空收敛位移可为判断隧道稳定性提供可靠的信息,并根据收敛速度判断隧道围岩的稳定程度,为二次衬砌提供合理的支护时机。
洞周收敛测点的布设见图2-1:图2-1隧道周边收敛和拱顶下沉测点断面布置图(台阶法)(2)、拱顶下沉:根据量测数据确认围岩的稳定性,判断支护效果,指导施工工序预防坍塌,保证隧道施工安全。
隧道施工监测
高速公路隧道施工监控量测与超前地质预报技术方案按照《公路隧道施工技术规范》(JTG F60-2009)、《公路隧道施工技术细则》(JTG/T F60-2009)的要求,根据隧道所处位置地质情况,对于复合式衬砌和喷锚衬砌隧道为保证施工阶段的安全,在隧道施工全过程必须进行监控量测与超前地质预报工作。
一、隧道施工监控量测(一)隧道施工监控量测内容.根据《公路隧道施工技术规范》(JTG F60-2009)、《公路隧道施工技术细则》(JTG/T F60-2009)的规定隧道施工监控量测内容包括必测项目(表一)和选测项目(表二)两大类。
1、隧道施工监控量测必测项目见表一。
2、隧道施工监控量测选测项目见表二。
~。
(二)隧道施工监控量测1、地质和支护状况观察隧(1)目的:对开挖后没有支护的围岩稳定性进行评估,初步确定围岩级别;开挖后支护的情况评估。
(2)具体方法:用地质罗盘、地质锤、放大镜等仪器工具及时绘制开挖工作(掌子)面地质素描图,填写开挖工作(掌子)面地质状态记录表和施工阶段围岩级别判定卡;对已初支地段主要观察围岩、喷射混凝土、锚杆和钢拱架等的工作状态,隧道内的地质和支护情况描述的主要内容见表三。
(3)观察(持续)时间:绘制开挖工作(掌子)面地质素描图,填写开挖工作(掌子)面地质状态记录表和施工阶段围岩级别判应在每次开挖(爆破)后进行;对已初支地段围岩、喷射混凝土、锚杆和钢拱架等的工作状态的观察宜每天进行一次。
"2、隧道洞内初期支护周边收敛位移及拱顶下沉量测(1)目的:对隧道已开挖并进行初支地段进行周边收敛位移及拱顶下沉量测,以了解在隧道施工期间初支周边收敛位移及拱顶下沉情况,掌握隧道初支周边收敛位移及拱顶下沉趋势和可能对隧道施工产生的影响。
(2)具体方法:根据围岩条件沿隧道纵向每5~50米一个断面,每断面设2~3对周边收敛位移量测点及1~3个拱顶下沉量测点,断面测点布置如下图1,然后定期用精密水准仪量测观测点的相对下沉量和绝对下沉量,用隧道净空变化测定计(简称收敛计)量测测点间的位移,计算测点间的相对位移值和绝对位移值,并绘制对时间的变化曲线,即可直观得出反映出隧道的稳定情况。
隧洞沉降观测记录表
2014/8/2 16:14 2014/8/3 7:06 2014/8/3 19:04 2014/8/4 7:18 2014/8/4 19:29 2014/8/5 7:35 2014/8/5 19:35 2014/8/6 7:44 2014/8/6 20:04 2014/8/7 8:05 2014/8/7 20:14 2014/8/8 8:19 2014/8/9 8:14 2014/8/10 8:28 2014/8/11 8:34 2014/8/13 8:19 2014/8/15 7:54 2014/8/17 7:44 2014/8/19 7:59 2014/8/26 9:04 2014/9/2 8:54
0.00 3.23 6.89 8.16 8.65 12.78 13.88 14.04 14.46 17.47 16.71 15.69 19.39 20.72 21.83 23.93 25.30 26.01 28.57 29.72 29.26
0 3.23 3.66 1.27 0.49 4.12 1.10 0.16 0.42 3.01 -0.77 -1.02 3.70 1.33 1.12 2.10 1.37 0.71 2.56 1.15 -0.46
复核者:
0 0.6 0.5 0.5 0.5 0.5 0.5 0.5 0.5 0.5 0.5 0.5 1.0 1.0 1.0 2.0 2.0 2.0 2.0 7.0 7.0
0.00 5.39 7.32 2.54 0.98 8.25 2.20 0.33 0.84 6.03 -1.53 -2.04 3.70 1.33 1.12 1.05 0.68 0.36 1.28 0.16 -0.07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584.212 584.209 584.206 584.205 584.204 584.199 584.200 584.195 584.197 584.193 584.195 584.197 584.192 584.193 584.190 584.189 584.187 584.184 584.183 584.182 584.183
黄土公路隧道工程监测技术规程DB14_T1720-2018
ICS93.060P 66 DB14 山西省地方标准DB 14/T 1720—2018黄土公路隧道工程监测技术规程Technical Specification for Monitoring of Highway Tunnel in Loess Region图1 2018-10-01发布2018-12-01实施山西省质量技术监督局发布DB14/T 1720—2018目次前言 (II)1 范围 (1)2 规范性引用文件 (1)3 术语和定义 (1)4 基本规定 (3)5 监控量测技术要求 (3)6 监控量测方法 (11)7 监测数据处理与反馈 (12)8 监测成果资料 (15)附录A(规范性附录)黄土隧道洞内、外观察记录表 (16)附录B(规范性附录)黄土隧道周边收敛量测记录表 (17)附录C(规范性附录)黄土隧道拱顶下沉、底板隆起、拱脚下沉量测记录表 (18)附录D(规范性附录)黄土隧道地表下沉量测记录表 (19)附录E(规范性附录)黄土隧道接触压力量测记录表 (21)附录F(规范性附录)黄土隧道混凝土应力、钢架内力、锚杆轴力量测记录表 (23)附录G(规范性附录)黄土隧道围岩含水量量测记录表 (25)附录H(规范性附录)黄土隧道地下水水质监测记录表 (26)附录I(规范性附录)黄土隧道支护结构裂缝量测记录表 (27)附录J(规范性附录)运营黄土隧道有害气体浓度监测记录表 (28)IDB14/T 1720—2018前言本标准按照GB/T 1.1-2009《标准化工作导则第1部分:标准的结构和编写》的规则起草。
本标准由山西省交通运输厅提出并归口。
本标准起草单位:山西省交通科学研究院、黄土地区公路建设与养护技术交通行业重点实验室、岩土与地下工程山西省重点实验室。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张军、薛晓辉、刘少文、孙志杰、郭震山、姚广、周亚军、张川川、于同生、宿钟鸣、张蕾、赵建斌、马林、高一杰、董立山、员康锋、朱晓斌、赵紫阳、景鹏翔、王闫超、杨烜宇、马聪慧。
地表下沉量测
一、监测内容地下水的监测应根据工程需要和水文地质条件确定,主要监测内容有:1、水位监测:查明地下水位(最高、最低水位)、水位变化幅度范围;查明地下水位与地表水体(江、河、湖等)、大气降水的联系;2、水质监测:污染途径、污染程度及对建筑材料的腐蚀等级。
3、水压监测:开挖深基坑、洞室、隧道工程;评价岸边、斜坡稳定性工程;软土地基加固处理工程等,都应对岩土的孔隙或裂隙水压力进行监测。
当地水可能对岩土产生潜蚀作用、管涌现象、引起基坑坍塌、矿井突涌使,也应对地下进行监测。
4、降水工程地面沉降的监测:长期抽降地下水,可能引起地面产生不均匀沉降、建筑物开裂失稳等不良现象时,应对地下水位和地面沉降进行监测。
二、监测方法1、地下水位动态监测采宜用已有的水井、地下水的天然露头或工程中的钻孔、探井等行为。
当钻孔易堵塞时,可在钻孔中安装过滤器进行监测。
2水质监测应定时取水试样,按监测的目的、要求进行水的物理化学成分分析。
当地下水可能被污染时,应在不同范围、不同深度取水试样进行化验分析,查明污水的空间分布和污染程度。
2、孔隙水压力观测(1)孔隙水压力观测的目的和适用范围观测的目的主要是监测孔隙水压力在施工过程中的变化情况,作为施工控制的依据;在区域稳定分析时,孔隙水压力的分布状态可作为稳定计算的依据。
主要用于地基的振冲挤密、强夯和强夯置换、排水固结加密及各种打入桩的施工监测、区域孔隙水压力的观测,开挖基坑边坡的稳定观测,滑坡稳定观测等。
(2)观测设备及工作原理(3)目前常用孔隙水压力计进行观测,孔隙水压力仪的形式有三种液压式、气压式、电感式,电感式又可分为钢(振)弦式、电阻应变片式、差动电阻式。
○1液压式孔隙水压力计:分双管式和单管式两种,常用的为封闭双管式。
它是由测头、传压导管和量测系统组成。
其工作原理是:当测头埋入土体中,孔隙水压力通过透水石及传压导管传至零位指示器,使水银面发生变化,用活塞调压筒调节压力,经计算后测的土体中孔隙水压力。
公路隧道监控量测方案
国家高速公路网厦成线厦门(海沧)至漳州(天宝)公路工程(厦门段)A4标段雷公山隧道监控量测施工方案文件号:编制:审核:审批:中铁电气化局集团厦漳公路(厦门段)A4合同段项目经理部2010年4月6日目录第一章概述 (1)1.1 工程概述 (1)1.2 总体施工方法 (2)1.3 监测的目的 (3)1.4 工程监测的必要性 (3)1.5 监测方案制定的原则 (4)1.6 编制主要依据 (4)第二章监测项目实施方案 (5)2.1 洞内外观察 (7)2.2 隧道周边收敛监测 (9)2.3 隧道拱顶下沉监测 (12)2.4 地表下沉监测 (12)第三章量测数据处理与应用 (14)3.1 一般要求 (14)3.2 量测数据整理、分析与反馈 (14)3.3 围岩稳定性的综合判别 (14)3.4 量测资料 (15)第一章 概述1.1 工程概述1、工程概况雷公山隧道为上下行分离式双向六车道高速公路隧道,位于厦门市海沧区与漳州龙海交界处海沧区青礁村。
本隧道左线起讫里程为LK7+474—LK9+185,长1711m ;右线起讫里程为RK7+424—RK9+150,长1726m 。
设计行车速度100km/h ,正常隧道净宽14.5m ,净高5m 。
隧道进口受青礁枢纽互通影响,加减速车道都进入了隧道内(左线约21m ,路面加宽1m ;右线约81m ,路面加宽4~1m ),分别设置了加宽值不同(正常段+1m 、2m 、3m 、4m )的大拱段,不同加宽值的大拱段采用突变形式进行连接。
2、气象与气候本区气候属南亚热带海洋性季风气候,温暖湿润多雨,四季不甚分明,年平均气温约20.4℃,年平均降水量1275.0mm ,年平均相对湿度78.9%。
每年5-9月份为雨季,11月至次年3月为旱季,7至9月为台风季节。
风暴潮为本区主要气象灾害。
本区位于滨海地区,河流大体呈树枝状,十分短促,溪流均为独立入海水系。
河网水系属于九龙江水系。
河水位受潮汐影响,随季节变化较大。
隧道监控量测作业指导书
隧道监控量测作业指导书1. 适应范围适用于新建铁路隧道正洞量测作业。
2. 作业准备监测点的布置:净空变化、拱顶下沉等必测项目应设置在同一断面,其量测断面间距及测点数量根据围岩级别、隧道埋深、开挖方法确定。
具体按表1进行。
注:洞口及浅埋地段断面间距取小值。
3. 技术要求3.1 量测频率注:1.当按表3选择量测频率出现较大差异时,宜取量测频率较高的作为实施的量测频率。
2.各量测作业均应持续到变形基本稳定后2~3周结束。
对于断层影响带、大变形地段围岩,位移长期没有减缓趋势时,应适当延长量测时间。
3.2 量测方法及仪器选择3.2.1 洞内观察开挖工作面的观察,在每个开挖面进行,特别是在软弱围岩条件下,开挖后应立即进行地质调查,并绘出地质素描图,拍摄地质数码照片。
若遇特殊不稳定情况时,应派专人不间断的观察。
3.2.1.1 对开挖后没有支护的围岩的观测(1)岩层种类和分布情况,岩层强度,风化及变质情况,填充物的性状,断层的位置、走向和破碎程度,节理裂隙发育程度及其方向;(2)开挖工作面的稳定状态,顶板有无坍塌现象;(3)涌水情况:涌水位置、涌水量、水压和水质等;(4)是否有地板隆起现象。
3.2.1.2 对开挖后已支护地段围岩动态的观测(1)是否发生锚杆被拉断或垫板脱离围岩现象;(2)喷混凝土是否发生裂隙和剥离或剪切破坏;(3)钢拱架有无被压变形情况;(4)锚杆注浆和喷混凝土,施工质量是否符合规定的要求。
3.2.1.3 观察围岩破坏形态分析(1)危险性不大,不会发生急剧破坏。
如:加临时支护之后即可稳定的情况;(2)应当引起注意的破坏。
如:拱顶混凝土喷层因受弯曲压力的影响而出现的裂隙;(3)危险征兆的破坏。
如:拱顶混凝土喷层出现有对称性局部崩落、侧墙内移等。
洞内观察必须反映在量测报表中,与相应的净空变化量测、拱顶下沉共同分析整理。
3.3 净空变化量测用于量测开挖后隧道净空变化情况。
仪器采用弹簧式JSS30/10型伸缩式数显收敛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