唾液酸与恶性肿瘤
乙型肝炎血清唾液酸检测的临床意义

乙型肝炎血清唾液酸检测的临床意义
孙贵金
【期刊名称】《郑州大学学报(医学版)》
【年(卷),期】1992(000)004
【摘要】血清唾液酸测定,国外广泛用于良性、恶性肿瘤、白血病及感染性疾病的诊断。
但对于乙型肝炎及慢性HBSAg携带者有何临床意义未见报道,作者对104例进行观察,初步体会如下。
【总页数】1页(P383)
【作者】孙贵金
【作者单位】不详;不详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R5
【相关文献】
1.血清唾液酸检测在肾功能衰竭中的临床意义 [J], 左立新
2.酶法检测血清唾液酸对肝癌和不同肝病诊断的临床意义 [J], 刘惠兰
3.血清唾液酸检测在大肠癌中的临床意义 [J], 周建松;闫祺德
4.血清唾液酸检测在肾功能衰竭中的临床意义 [J], 左立新
5.临床常见五种恶性肿瘤各分期血清唾液酸检测及其临床意义 [J], 荐鲁霞;王会忠;杨兆红;徐玉秀;徐金明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唾液酸的临床诊断意义

一、 什么是唾液酸?
血清唾液酸(sialic acid SA)又称N-乙酰神经氨酸 (NANA),存在于人体各种组织,主要是在细胞膜 内,是真核细胞膜上糖蛋白、糖脂的重要组成部分,参 与机体的多种生理功能。
一、 什么是唾液酸?
SA在细胞的恶性转化时起着特殊的作用,其含量与 恶性肿瘤细胞的增殖、转移、浸润、细胞粘附性降低、 肿瘤抗原性及逃避宿主细胞的免疫监视等密切相关,是 一种广泛有效的肿瘤标志物。
100.00% 50.00%
SA与CEA对肠恶性肿瘤诊断临床评价
对比
73.705%7.40%
90.108%5.90%
86.00% 67.30%
0.00%
敏感度
特异度
准确度
唾液酸(SA) 癌胚抗原(CER)
三、 唾液酸的临床诊断意义
1.1、肠恶性肿瘤辅助诊断 SA和CEA(癌胚抗原)联合检测能显著提高消化系统恶
含量完全在正常范围。 因此,测定血清SA对肠癌转移(特别是术后复发转移)监测具有更显著的临 床应用价值。
三、 唾液酸的临床诊断意义
1.2、肝癌的辅助诊断 肝癌患者血清和腹腔积液中SA水平均显著地高于肝硬化组和正常人组,其阳
性率也明显地高于正常人组和肝硬化组。 SA与CEA(癌胚抗原)和SF(铁蛋白)联合检测可使阳性增加到96.1%以上。 此外,检测血清和腹腔积液SA水平也有助于肝癌和肝硬化的鉴别诊断。
作为糖尿病患者一项参考指标。
三、 唾液酸的临床诊断意义
6、用于癌抗原检测 SA在临床上的应用除以上介绍的外,在卵巢癌、宫颈癌等都有应用报导,血清
SA联合CEA、AFP(甲胎蛋白)、CA125(癌抗原125)、CA50(癌抗原50) 等进行检测,可进一步地提高检测的灵敏度和特异性,更能准确地对肿瘤进行 诊断和治疗,弥补单一测定的漏诊和误诊。 在肺癌、白血病、肠癌等阳性率较高,说明SA与恶性肿瘤的关系非常密切,是 一种较好的肿瘤标志物。
肿瘤标志物概述(详细)

肿瘤标志物概述(详细)1、CA-125CA-125是一种高分子糖蛋白,主要在卵巢上皮细胞中表达,也可在胸膜、腹膜、胰腺、肺和乳腺等组织中表达。
在卵巢癌患者中,CA-125水平明显升高,但也有部分非卵巢癌患者CA-125水平升高。
因此,CA-125主要用于卵巢癌的筛查、诊断和疗效观察,但不能作为卵巢癌的唯一诊断依据。
2、CA19-9CA19-9是一种复杂的糖蛋白,主要在胰腺、胆道、胃和结肠等组织中表达。
在胰腺癌、胆管癌、胃癌和结肠癌等消化道肿瘤患者中,CA19-9水平明显升高。
因此,CA19-9主要用于消化道肿瘤的筛查、诊断和疗效观察。
3、CA-153CA-153是一种复杂的糖蛋白,主要在乳腺上皮细胞中表达。
在乳腺癌患者中,CA-153水平明显升高,但也有部分非乳腺癌患者CA-153水平升高。
因此,CA-153主要用于乳腺癌的筛查、诊断和疗效观察,但不能作为乳腺癌的唯一诊断依据。
三)细胞表面肿瘤抗原类1、PSA前列腺特异性抗原(prostate-specific antigen,PSA)是一种蛋白质,主要由前列腺上皮细胞合成。
在前列腺癌患者中,PSA 水平明显升高,但也有部分非前列腺癌患者PSA水平升高。
因此,PSA主要用于前列腺癌的筛查、诊断和疗效观察,但不能作为前列腺癌的唯一诊断依据。
2、CYFRA21-1CYFRA21-1是一种细胞角质化蛋白,主要在上皮细胞中表达。
在肺鳞癌和其他鳞状上皮癌患者中,CYFRA21-1水平明显升高。
因此,CYFRA21-1主要用于肺鳞癌和其他鳞状上皮癌的筛查、诊断和疗效观察。
总之,肿瘤标志物在肿瘤的早期诊断、疗效观察和预后判断等方面具有重要的临床应用价值。
但需要结合临床症状、影像学检查等多种方法进行综合分析和判断。
细胞恶变时,基因表达会出现异常,导致表面的糖蛋白和糖脂产生变化,伴随着糖类抗原的异常。
肿瘤细胞株免疫BALB/C纯种小鼠,与骨髓瘤细胞杂交得到的单克隆抗体(McAb)能与某种特定的CA起反应。
唾液酸羟脯氨酸联合检测试剂盒在肿瘤诊治中的应用ppt课件

英国爱丁堡西部综合医院Sandeep等的一项新研究证实,甲状腺癌生存者发生第二原发肿瘤的危险可增加30%,其他肿瘤生存者的甲状腺癌危险亦增加。[J Clin Endocrinol Metab 2006, 91(5)∶ 1819] 该研究对欧洲、加拿大、澳大利亚和新加坡的13个基于人群的肿瘤登记库的数据进行了综合分析 结果显示,在对39002例原发性甲状腺癌患者的5年随访期间,共发生了2821例第二原发肿瘤,标准化发病比(SIR)为1.31;许多第二原发肿瘤在甲状腺癌发病后1年内被诊断,主要为非黑素瘤皮肤癌、前列腺癌、肾癌、肾上腺肿瘤和非霍奇金淋巴瘤;小肠、结肠、直肠和乳腺等其他部位肿瘤的发病危险则随着随访时间的延长而增加。
初检(临界值筛查)
复检(动态值筛查)
结果处理
开单步棸:点击“检验申请单”---点击“TAM”检测室---点击“唾液酸、羟脯氨酸联合检测” 此项目需空腹抽血,生化管2毫升,标本送至门诊2楼病理科,每天都可以送标本,周五上午出结果。 此项目在医保,农合,收费180元。 建议45岁以上人群做常规筛查。
灵敏
寡糖序列
A
寡糖序列
B
寡糖序列
C
寡糖序列
D
BXTM 高分子载体
灵敏
灵敏
细胞破裂
分泌型标志物直接释放入血
BXTM检测的物质部分为分泌型TM。可在肿瘤细胞正常生长过程释放入血,易于在早期肿瘤血清中检测
常规肿瘤标志物多为胞内型和细胞表面型TM。需在肿瘤细胞坏死解体后释放入血,难以在早期肿瘤血清中检测到
16
100
123.1±26.8
14
87.5
135.7±31.4
16
100
从上述数据可见,对治疗后的癌症患者应用本试剂检测,可作为疗效动态观察指标和鉴别癌症复发转移指标。
临床常用肿瘤标志物

CA50
为CA19-9的前体,是一种唾液酸酯和唾液酸糖蛋白,一般 不存在于正常组织中。当细胞恶变时,由于糖基化酶失活或某 些胚胎期才活跃的转化酶又被激活,造成细胞表面糖结构性质 变化,形成CA50。
各种恶性肿瘤均有一定阳性率,需结合其他TM联合测定以 提高诊断率。对于胰腺癌的敏感性和特异性都不如CA19-9。
8 细胞角蛋白相关TM
细胞角蛋白(CK)参与构成上皮细胞骨架。 依其氨基酸序列不同分为CK1~CK20共20 种。 Cyfra21-1为角蛋白19的片断,适用于非 小细胞肺癌(总的敏感性52.9%)的诊断, 尤其是鳞癌。
9 鳞状上皮癌相关抗原(SCCA)
为组织抗原,可由妇女生殖道上皮以及 不同器官的磷状上皮癌分泌。 为宫颈鳞癌的首选TM,也用于肺、食管、 头颈部鳞癌,敏感性比Cyfra21-1低。
CA15-3主要用于监测乳腺癌的活动。
胰腺癌
首选CA19-9和CEA等。在胰腺癌病人中CA50、CA19-9和CA242的阳 性率分别为65%-79%,71%-92%和71%-95%。
胃癌和大肠癌:首选CEA、CA72-4和 CA19-9。 卵巢癌:首选CA125,CEA和CA72-4。 子宫颈癌:首选SCC,CEA和HCG。 睾丸癌:首选HCG、CEA和AFP等。 膀胱癌:首选TPA和CEA等。
6 癌基因:
C-alb基因、Neu基因、myc基因族、Ras 基因族、C-sis和C-gsp等。
7 抑癌基因:
RB基因、P53基因、P16基因和DDC基因等。
8 其他:
超氧化物歧化酶(SOD)、DNA聚合酶 (DNA-P)、血清唾液酸(SA)、胃泌素、尿 伪尿核苷和血清促肾上腺皮质激素原氨 基端肽(N-POMC)等。
肿瘤标志物检查及临床意义

肿瘤标志物检查及意义肿瘤标志物是指癌细胞分泌或脱落到体液或组织中的物质,或是患者对自身体癌变细胞发生反响而产生并进入到体液或组织中的物质。
这些物质,有的是不存在于正常人体,只见于胚胎时期;有的是存在于正常人体但含量微弱,患癌症时才超过正常值。
通过对肿瘤标志物检测,可以早期预警或辅助诊断、分析病程、指导治疗、监测复发或转移、判断预后等。
1、甲胎蛋白〔AFP〕:在胎儿时期存在,出生后下降,正常人<5微克/升,肝细胞发生癌变后明显升高,是诊断肝癌的常用指标。
一般来说,AFP>500微克/升L时,其诊断肝癌的阳性率可以到达70%~90%,特异性较好。
〔主要看肝癌〕2、癌胚抗原〔CEA〕:存在于胚胎胃肠黏膜上皮细胞和一些恶性组织的细胞外表,正常人血清值<30微克/升〔不同实验室正常值有差异〕,CEA升高主要见于〔结肠癌〕,但也见于胰腺癌、乳腺癌、肺癌、甲状腺癌以及某些非癌患者,因此,CEA作为诊断意义并不大,但作为已经明确诊断癌症并进展手术等治疗后,定期进展检测〔2~4周1次〕,可以帮助分析疗效、判断预后、预测复发已经是否转移有价值。
3、CA19-9:是一种神经节苷酯,没有器官特异性,在多种腺癌中升高,如胰腺癌、肺癌、结肠癌、胃癌,其中以胰腺、胃、胆管癌的敏感性较高,〔是胰腺癌的较可靠标志〕。
CA19-9测定有助于判断预后,其复发和转移的预测往往先于放射线检查发现。
CA19-9与CEA联合检测鉴别胆结石和胆囊癌,还可以提高对胃癌筛选普查的敏感性和特异性。
4、CA12-5:正常胎儿和成人卵巢细胞不表达CA12-5抗原,卵巢癌上皮细胞敏感性高,但特异性不高,因为它也存在于乳腺、肺、良性和恶性渗出液中。
CA12-5与肿瘤复发有关,因此,有助于随访病情,而且它是第二次治疗的重要参考指标。
〔主要看卵巢癌〕5、CA24-2:在正常的胰腺、结肠黏膜中存在,但很微弱。
在胰腺癌和结肠癌中升高,对胰腺癌的诊断的阳性率高达74%~79%。
临床医学检验:体液肿瘤标志物考点巩固真题

临床医学检验:体液肿瘤标志物考点巩固真题1、多选在肿瘤的早期诊断中不够敏感,但在肿瘤的预后判断中有较高应用价值的肿瘤标志物有()A.甲胎蛋白B.雌激素受体和孕激素受体C.癌胚抗原D.前列腺特异抗原E.癌基因e(江南博哥)rbB-2编码蛋白正确答案:B, E2、多选下列属癌基因(onecgene)的是()A.p53B.N-rasC.bcl-2D.c-erbB-2E.N-myc正确答案:B, C, D, E3、多选肿瘤是失去了正常生物调控的异常生长、分化的细胞和组织,其区别于其他疾病的临床特征是()A.肿瘤的局限生长B.肿瘤的转移特性C.晚期肿瘤无症状D.早、中期肿瘤无症状E.肿瘤早期即可诊断正确答案:B, D4、问答题简述肿瘤标志物的临床应用。
正确答案:(1)肿瘤的早期发现物理仪器检测肿瘤的最低检测限是1cm(10^9个肿瘤细胞),而生化标志最低检测限为10^8细胞。
理论上,利用生化标志能在亚临床期较早地发现肿瘤。
目前能用于肿瘤筛查的标志只有两个,前列腺特异抗原(PSA)和甲胎蛋白(AFP)。
(2)肿瘤的鉴别诊断与分期肿瘤标志物常用于鉴别良、恶性肿瘤,且其升高水平常和肿瘤的大小和恶性程度有关,因此定量检测可以有助于临床分期。
(3)肿瘤的疗效监测大部分肿瘤标志物和肿瘤治疗效果相关,标志物的下降程度反映了治疗成功程度。
(4)肿瘤的预后判断有一些标志物专用于观察预后,如乳腺癌的雌激素受体和孕激素受体,类似的还有上皮生长因子受体(EGFR)、癌基因erbB-2编码蛋白。
(5)肿瘤的复发预报术后肿瘤病人应每隔2~3个月测定一次肿瘤标志,至少连续两年,在未再给予治疗时,至少连续二次肿瘤标志物呈直线上升,可认为肿瘤复发。
5、多选临床上可用于乳腺癌诊治的糖蛋白抗原类肿瘤标志物有()A.CA15-3B.CA19-9C.CA549D.CA72-4E.CA27-29正确答案:A, C, E6、单选患者,男,52岁,乙肝“小三阳”20余年,B超体检发现肝区结节状肿块数个。
血清唾液酸与羟脯氨酸联合检测在恶性肿瘤诊断中的临床价值

血清唾液酸与羟脯氨酸联合检测在恶性肿瘤诊断中的临床价值余辉艳;白雪梅;于培红;张家淮【摘要】目的探讨血清唾液酸与羟脯氨酸联合检测在恶性肿瘤诊断中的临床价值.方法选取共296例标本,其中肿瘤患者142例、非肿瘤类疾病患者55例、健康人99例,比色法检测血清唾液酸与羟脯氨酸浓度.比较在不同疾病下该指标的检测结果,统计分析各组间结果差异,探讨其对肿瘤的诊断价值.结果肿瘤组唾液酸与羟脯氨酸浓度明显高于非肿瘤疾病组和健康组,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测定血清中唾液酸与羟脯氨酸浓度,有利于临床上恶性肿瘤的辅助诊断.【期刊名称】《标记免疫分析与临床》【年(卷),期】2016(023)001【总页数】3页(P26-28)【关键词】血清唾液酸与羟脯氨酸浓度;恶性肿瘤诊断;临床应用价值【作者】余辉艳;白雪梅;于培红;张家淮【作者单位】首都医科大学右安门临床检验中心,北京100069;首都医科大学右安门临床检验中心,北京100069;首都医科大学右安门临床检验中心,北京100069;首都医科大学右安门临床检验中心,北京100069【正文语种】中文当恶性肿瘤细胞发生增殖、转移、浸润时,细胞粘附性降低,血清中唾液酸(sialic acid,SA)含量会升高,测定唾液酸含量对恶性肿瘤的辅助诊断有重要作用[1-2];肿瘤浸润或转移可破坏胶原蛋白、弹性蛋白和骨组织,其特异性组成成分羟脯氨酸(hydroxyproline,Hyp)在血清中会出现显著升高[3-4]。
本文对 142例恶性肿瘤患者、55例非肿瘤类疾病患者及99例健康体检者进行血清唾液酸与羟脯氨酸浓度检测,通过对肿瘤组、非肿瘤疾病组及健康组灵敏度、特异性及一致性分析,探讨血清唾液酸与羟脯氨酸浓度联合检测对恶性肿瘤临床辅助诊断的应用价值。
1 样本共计296例样本,其中男性173例,女性123例。
年龄分布为:18~39岁102例;40~59岁82例;60岁以上112例。
唾液酸与恶性肿瘤

唾液酸与恶性肿瘤来源:创新医学网作者:李林生,吴斌作者单位:广东医学院附属医院呼吸内科,广东湛江,524000【摘要】唾液酸(sialicacid,SA)是分布在细胞膜表面糖链最末端的一系列携带负电荷的9碳酸性单糖,在机体的病理生理过程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研究表明,细胞的恶性转化常常伴随着唾液酸的过表达。
本文综述了近年来有关恶性肿瘤与唾液酸表达关系的研究进展,并对其发展方向及前景进行展望。
【关键词】唾液酸,恶性肿瘤,肿瘤进展【Abstract】 sialicacidare a series 9-carbon acidlicmonosaccharideswhich are the terminal monosaccharides of the cell surface glycoconjugates.They play important rolesin many pathologic and physiological processes.Research shows that malignant transformation of cells are usually related to the overexpression of sialicacid.This text reviewed the researchadvancesaboutthe relationship betweenmalignant tumor andsialic acid,and the development direction about that are put forward.【Key words】Sialicacid Alignant tumor Tumour progression所有哺乳类动物的体细胞外表面都由多糖覆盖,这些多糖糖链连接在细胞膜的蛋白质和脂质上,形成蛋白-多糖复合物及脂质-多糖复合物,这些复合物主要包括糖脂、糖蛋白、糖磷脂及蛋白多糖[1,2]。
血清同型半胱氨酸与唾液酸联合检测在鼻咽癌诊断中的应用

血清同型半胱氨酸与唾液酸联合检测在鼻咽癌诊断中的应用黄阶胜;顾向明;李莹莹;杜国有【摘要】目的:探讨同型半胱氨酸(Hcy)和唾液酸(SA)在鼻咽癌(NPC)诊断中的应用价值。
方法选取经病理检查确诊的NPC患者60例作为NPC组,选择该院保健科健康体检者77例作为健康对照组。
采用循环酶法检测 Hcy水平,酶法测定SA水平,对两组Hcy、SA水平进行比较并进行相关性分析,就NPC患者的阳性率进行比较,绘制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曲线),比较Hcy和SA与NPC的关系及临床应用价值。
结果(1)分别比较两组血清 Hcy和SA水平,NPC组 Hcy水平(22.78±6.81)μmol/L较健康对照组(12.75±4.27)μmol/L明显增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NPC组SA水平(77.88±15.18)mg/L较健康对照组(60.91±9.52)mg/L亦明显增高,差异也有统计学意义(P<0.05)。
(2)Hcy和SA的ROC曲线下面积分别为0.903和0.849,对NPC诊断均有显著意义(P=0.000)。
(3)血清 Hcy和SA间有一定正相关关系(r=0.318,P<0.05);血清 Hcy和S A对N PC 的阳性检出率分别为85.00%和53.33%,单项检测与二者联合检测对N PC诊断阳性检出率差异有统计意义(χ2=32.85,P=0.000)。
结论血清 Hcy和SA检测对 NPC的诊断均具有临床意义,且二者有一定的正相关性;联合检测可提高N PC的诊断性能。
%Objective To investigate the value of homocysteine (Hcy) and sialic acid (SA)in the diagnosis of nasopharyngeal carcinoma (NPC) .Methods Sixty cases of NPC patients confirmed by pathology were identified as NPC group ,and 77 healthy per‐sons were taken as normal control group .The level of Hcy was measured by cyclic enzyme method ,the level of SA was determined by enzyme method ,thetwo groups of Hcy ,SA were compared and the correlation analysis was carried on ,the positive rate of NPC patients were compared to draw the receiver operating characteristic (ROC) curve ,the positive rate of NPC patients were compared , drawing the curve of the receiver operating characteristic ,comparison of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Hcy and SA and NPC and its clin‐ical application value.Results (1)Hcy level (22 .78 ±6 .81)μmol/L in NPC group was significantly higher than that in healthy con‐trol group (12 .75 ± 4 .27)μmol/L ,and the difference was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 (P< 0 .05);The level of SA in NPC group (77 .88 ± 15 .18)mg/Lw as significantly higher than that in healthy control group (60 .91 ±9 .52)mg/L ,and the difference was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 (P<0 .05) .(2)The area under the ROC curve of Hcy and SA were 0 .903 and0 .849 ,respectively ,which were significant for NPC diagnosis(P=0 .000) .(3)There was a positive correlation between serum Hcy and SA (r=0 .318 ,P<0 .05) . The positive rate of serum Hcy and SA in NPC was85 .00% and 53 .33% ,there was significant difference in the positive rate be‐tween the single detection and the combined detection of NPC (χ2=32 .85 ,P=0 .000) .Conclusion Detection of serum Hcy and SA in the diagnosis of NPC is of clinical significance ,and the two have a certain positive correlation ;combined detection can improve the diagnostic performance of NPC .【期刊名称】《检验医学与临床》【年(卷),期】2016(013)024【总页数】3页(P3456-3457,3460)【关键词】同型半胱氨酸;唾液酸;鼻咽癌;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作者】黄阶胜;顾向明;李莹莹;杜国有【作者单位】广州中医药大学附属中山中医院检验科,广东中山528400;广州中医药大学附属中山中医院检验科,广东中山528400;广州中医药大学附属中山中医院检验科,广东中山528400;广州中医药大学附属中山中医院检验科,广东中山528400【正文语种】中文鼻咽癌(NPC)是发生于鼻咽部黏膜的恶性肿瘤,由于鼻咽位置较深,临床常规体检不易发现其中的早期病变。
唾液酸在恶性肿瘤治疗中的作用及应用的研究进展

2 . 2 . 3唾液酸 与恶性 肿瘤 的转 移 : 恶性 肿 瘤 的迁 移 、 侵袭 、 以及 转移, 牵 涉到细 胞 内外诸 多蛋 白及细 胞 正常 生 物学 行 为 的 改变 , 如 细 胞外基 质破 坏 、 细 胞 的粘 附力 下降 、 细胞 的运动 能力增 强 、 局部 微 血 管增 多 , 最终 导致 肿瘤细 胞离 开原来 生长 的环境 向远 处脏 器 发生
及 血管 内皮 细胞 的粘 附 ; 减 少 细胞 与胶 原 蛋 白 I V( 基底 膜成 分 ) 的 粘附; 还 可减 少 同质 细胞 之 间的 粘 附 ; 同时 增 强与 神 经细 胞 粘 附分
子相连 来加 强肿瘤 细胞侵 袭 、 迁 移及 转移 的能力 J 。
3 唾液 酸在 恶性肿 瘤治 疗 中的研 究进展 鉴 于唾液 酸分 子在恶 性肿 瘤 中的作用 , 可 能为治疗 恶性 肿 瘤找 到新 的靶点 。减少 恶性肿 瘤 表 面 的唾液 酸 分 子或 者 改变 唾液 酸分 子的结 构可 能能够 加强 自身 免疫 系 统对 肿 瘤 细胞 特 异性 的免 疫应 答, 并有 助 于吞噬 细 胞对 肿 瘤 的 非 特 异性 免 疫 应 答 及 凋 亡 系 统 的
转移, 并 破坏局 部及 远 处 组织 。Y u S等 证 实粘 合 糖 蛋 白在 肿 瘤 的转移 中发挥 了重 要 作用 , 他们 通 过 微囊 蛋 白 一1 提 高 了 a一 2 , 6
唾液酸转 移酶 和纤 维粘连 蛋 白的表达 , 从而 影响 到小 鼠肝癌 细胞 的 迁 移能力 。不 同形 式的 唾液酸 可介导 肿瘤 细胞 与血小 板 、 白细胞 以
结 合唾 液酸 明显升 高 。朱学文 等 应用 放免法 、 免 疫法 和生化 法对 3 2 例 胰腺 癌患 者进行 了血 清唾 液酸 的检 测 表 明胰 腺癌 患者 血 清 中 的唾液 酸也 是增 高的 。 D h a k a 等 人 检测 4 0例 口腔 鳞状 细 胞 癌 患 者 血液 及唾 液 中唾液酸 的含量 后证 实其 是增高 的 , 并认 为唾液 酸可 能是 口腔鳞 癌诊 断与预 后判 断 的 可靠 指 标 。一 系列 的研 究 证 明 了 血 清 唾液酸 在前列 腺癌 、 黑 色素瘤 、 血液 肉瘤 、 结、 直肠 癌 、 脑 瘤 中均
肺癌与呼吸系统常见病患者血清唾液酸含量比较

肺癌与呼吸系统常见病患者血清唾液酸含量比较袁蓉;陈治水;宜永刚;赵清江;赵媛媛【期刊名称】《实用医药杂志》【年(卷),期】2006(23)7【摘要】早期诊断恶性肿瘤,是现代医学研究的当务之急。
近几年来,虽然推出许多可作为恶性肿瘤标志的检查项目,但灵敏度、阳性率都不能令人满意。
许多癌症患者因不能得到及时早期诊断而耽误治疗时机。
为此,我院于2004-09开始采用东瓯生物工程试剂厂生产的直接比色快速测定试剂盒.对住院及门诊就诊患者进行了血清唾液酸的检测,以期探讨与印证对肺癌的早期诊断,以及观察术后和化疗后的疗效情况。
【总页数】1页(P802)【作者】袁蓉;陈治水;宜永刚;赵清江;赵媛媛【作者单位】91医院检验科,河南,焦作,454003;91医院检验科,河南,焦作,454003;91医院检验科,河南,焦作,454003;91医院检验科,河南,焦作,454003;91医院检验科,河南,焦作,454003【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73【相关文献】1.血清唾液酸测定对呼吸系统疾病诊断价值的探讨 [J], 戴克胜;孟茵;李德发;李玉云;许惠云;沈继龙2.血清总唾液酸和脂质结合唾液酸含量变化在肺癌患者化疗中的临床意义 [J], 谢之荣;王更利3.血清总唾液酸和脂质结合唾液酸含量变化在白血病患者化疗中的临床意义 [J], 邹春华;王天然;郑华金;苏毅;裴凤珍;赵月华;何亦龙4.血清总唾液酸、脂质结合唾液酸对肺癌诊断、疗效观察──附28例报道 [J], 张力平;陈国才;李勇刚5.鼻咽癌患者放疗前后血清总唾液酸和脂质结合唾液酸含量比较 [J], 余忠华;王镇南;陈梓宏;杨志雄;吴华;黎运元;胡郁华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血清唾液酸联合甲胎蛋白 癌胚抗原检测对诊断原发性肝癌的临床应用

(O :2 6 —13 1 ) 172 7 .
综 上所述 , TA发生后 , 在 I 虽然其 临床症状很快 消失 , 但 却存在持久 的记忆 障碍 , TA也 加快 了大 脑认知下 降和退 且 I 行性变 的发生 , 有鉴 于此 ,I TA后给予及 时有效 地治疗 , 防 对 治记忆 障碍 、 阿尔茨海默病及血管性痴呆均有重要意义 。
[ 卞留贯 , 6 】 张天锡 , 赵卫 国. 脑缺血 后学习和记忆障碍的神经生
物学. 国外 医学脑血管病分册 ,1 9 , ( ) -. 9 5 3 1 :79 [] 甄晓然 , 7 王璇. 舌穴放血治疗假性 延髓麻痹患者 10例疗效观 0 察. 实用 医技杂志 ,2 1 ,1 (2 :19 —2 3 0 1 8 1 ) 2 219 . f1 孙阳 , 光固. 暂性脑缺血发 作患者 的神经 心理研究.中国 8 袁 短
临床心理 学杂志 , 9 5 34 : 9 —9 . 19 , ( ) 16 19 ( 稿 日期 :0 2 0 —5 收 2 1 —40 )
[] AvrzMA,Mah d 2 lae ca oC,B rooE,e a. u ciia a et n ars t 1S b l c l t ni n t o
功能 , 进而降低 了学习能力1 6 ] 。④海马结构是记忆和学 习的重 要部位 , 而海马 C 1区的椎体 细胞对缺血最敏感用 在脑缺血 A 。 发作 时 , 以上 的病理 生理 改变也 常在海 马 区发 生 , 并使 海马 C A1区神 经元 丢失 和神经递 质紊乱 。所以 TA后 的认知 障碍 I 的发 生是 必然 的 , 而且 TA的发作 次数越 多 , I 则记 忆损 害越
[ Ra Jc snS 4 ] n R, ako ,Ho adR. e rpyhlgclmp i n n w r N uo sc oo a a met l i r i
N-羟乙酰神经氨酸(Neu5Gc)参与肿瘤进程的研究进展

N-羟乙酰神经氨酸(Neu5Gc)参与肿瘤进程的研究进展①曹旭逄越李庆伟(辽宁师范大学生命科学学院,七鳃鳗研究中心,大连116081)中图分类号R730.2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000-484X(2021)21-2625-09[摘要]大多数哺乳动物体内均含有Neu5Ac和Neu5Gc这两种形式的唾液酸。
在人体内,由于胞苷单磷酸N-乙酰神经氨酸羟化酶CMAH的缺失,无法内源性合成Neu5Gc,来自外源性饮食的Neu5Gc及其复合物被机体吸收并沉积在细胞表面。
Neu5Gc在体内参与细胞凋亡、细胞信号转导及诱导体内产生抗Neu5Gc抗体进而诱导机体产生慢性炎症最终导致肿瘤的发生和发展。
这为激活Neu5Gc相关的致癌途径提供了分子基础和Neu5Gc相关糖基化表位,这类特征分子可被用来靶向肿瘤细胞,或者在肿瘤部位分泌或脱落到体液中作为非侵入性肿瘤生物标志物。
本文综述唾液酸家族中的Neu5Gc引起的炎症反应和肿瘤进程中的变化情况及其相应病理生理学功能,为临床肿瘤鉴别诊断和治疗提出指导。
[关键词]N-羟乙酰神经氨酸(Neu5Gc);肿瘤;诊断;治疗Advances in involvement of Neu5Gc in tumor progressionCAO Xu,PANG Yue,LI mprey Research Center,College of Life Sciences,Liaoning Normal University,Dalian116081,China[Abstract]Most mammals contain two forms of sialic acid,Neu5Ac and Neu5Gc.In the human body,due to the absence of cy⁃tidine monophosphate N-acetylneuraminic acid hydroxylase CMAH,endogenous Neu5Gc cannot be synthesized.Neu5Gc and its com⁃plexes from the exogenous diet are absorbed by the body and deposited on cell surfaces.Neu5Gc participates in cell apoptosis,cell sig⁃nal transduction and induces the production of anti-Neu5Gc antibodies in the body and then induces the body to produce chronic in⁃flammation.As a result it promotes the occurrence and development of tumors.This intricate interaction provides a molecular basis for activating Neu5Gc-related oncogene pathways,and also provides an important source of Neu5Gc-related glycosylation epitopes.These type of molecules can be used to target tumor cells,or glycoproteins secreted or shed into body fluids at tumor sites can be used as non-invasive tumor biomarkers.This study reviewed the changes in inflammatory response and tumor progression caused by Neu5Gc in the sialic acid family and their corresponding pathological and physiological functions,which will be guiding significance for clinical dif⁃ferential diagnosis and specific immunotherapy of tumors.[Key words]Neu5Gc;Tumor;Diagnosis;Therapy糖链是进化最快的一类复杂生物大分子,糖基化是分泌蛋白和膜结合蛋白最常见、最复杂、最具可塑性的翻译后修饰,在进化中存在更多的结构变异,使其表现出显著的多样性并具有多种生物学作用。
口腔鳞癌患者唾液中的肿瘤标志物研究进展

口腔鳞癌患者唾液中的肿瘤标志物研究进展马莹;肖莉;唐婉容【摘要】口腔鳞癌是口腔颌面部最常见的恶性肿瘤,虽然在治疗水平上已经取得很大的进步,但5年生存率仍然很低,因此肿瘤的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对提高口腔鳞癌患者生存率和生存质量具有重要意义.唾液作为口腔生态环境中的重要体液,其中含有口腔鳞癌的脱落细胞以及其分泌代谢产物;作为生化检测指标,具有取材安全无痛无创伤、操作简便可反复取材,容易被患者接受的特点.近年来寻找唾液中口腔鳞癌的标志物也成为研究热点,现就其研究进展做一综述.【期刊名称】《重庆医学》【年(卷),期】2018(047)013【总页数】4页(P1786-1789)【关键词】癌,鳞状细胞;口腔肿瘤;唾液;肿瘤标志物【作者】马莹;肖莉;唐婉容【作者单位】川北医学院口腔医学系,四川南充637000;川北医学院口腔医学系,四川南充637000;川北医学院附属医院口腔门诊,四川南充637000【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78口腔癌是口腔颌面部最常见的恶性肿瘤,在全身癌症中排名第六,约90%的口腔癌属于上皮源性的鳞状细胞癌(oral squamous cell carcinoma,OSCC) 。
有研究表明口腔癌早期患者经治疗后 5 年生存率可达到80%,而中晚期OSCC患者5年生存率却只有30%~40%[1-3],因而OSCC患者疾病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对提高口腔鳞癌患者生存率和生存质量具有重要意义。
近年来学者们研究发现,唾液中不仅含有许多成分可以反映出病理状态下人体的代谢水平,同时唾液中的某些特异性物质(称为生物学标志物)亦可作为早期诊断OSCC的依据[4]。
本文通过回顾目前相关领域的研究进展,对唾液中OSCC标记物进行综述。
1 唾液成分、功能及作为肿瘤标志物检测的意义唾液是口腔内存在的一种液体,由腮腺、颌下腺、舌下腺及许多小黏液腺分泌,pH值为6.4~7.4,健康人每日分泌唾液量为1.0~1.5 L,其成分包括水、无机盐、有机物、蛋白、激素等。
肿瘤标记物意义

CA153
CA15-3作为乳腺癌的主要标记物 23%的原发性乳腺癌和69%转移性乳腺癌 可有 CA15-3的升高 乳腺癌的Ⅰ期和Ⅱ期,仅有10~20%的病 人升高,所以不能用于乳腺癌的早期诊断
对晚期病人,当CA15-3>100 kU/L 时,肯 定有转移,敏感性高于CEA、TPA。
80%的胰腺癌、71%的肺癌、68% 的乳腺癌、64%的卵巢癌、63%的 直肠癌、28%的肝癌中也可见到 CA15-3的升高
CA-125和CEA联合测定,计算两者比值,可提高 卵巢癌检出的敏感性和特异性。
其他应用
非卵巢癌类的恶性肿瘤,如胰腺、肝、胃、肠、 子宫、和乳腺癌症患者中CA-125的阳性率可分别 高达73%、70%、53%、27%、22%和20%。
然而CA-125血清浓度轻微上升还可见于1%健康 妇女,3~6%的良性卵巢疾患或非肿瘤患者,包 括孕期起始3个月、行经期、子宫内膜异位、子宫 纤维变性、子宫肌瘤、良性卵巢瘤、急性输卵管 炎、急性胰腺炎、肝病、胸腹膜和心包感染等。 应注意排除 。
每克前列腺癌组织可使血清中PSA 升高3μg/L,
每克增生的列腺组织可使血清中 PSA升高0.3μg/L。
血清中总PSA(t-PSA)包括两种
较少的是游离型PSA(f-PSA),半衰期 0.75~1.2小时 大量存在的是复合型PSA (c-PSA),半 衰期约2~3天, 前列腺癌成功治疗后,高浓度的PSA降到 正常值约需2~3周。
肿瘤标志物
tumor markers
肿瘤标志物(tumor markers,TM)
1978年Herberman在美国国立癌症研究所召开 的人类肿瘤免疫诊断会上提出的。 肿瘤标记物(tumor marker)又称肿瘤标志物, 是指特征性存在于恶性肿瘤肿瘤细胞,或由恶 性肿瘤细胞异常而产生的物质,或是宿主对肿 瘤的刺激反应而产生的物质,并能反映肿瘤发 生、发展,监测肿瘤对治疗反应的一类物质。 存在于肿瘤患者的组织、体液和排泄物中,能 够用免疫学、生物学及化学的方法检测。
临床医学检验:体液肿瘤标志物找答案

临床医学检验:体液肿瘤标志物找答案1、单选常用于诊断小细胞肺癌的酶类肿瘤标志物是()A.碱性磷酸酶B.酸性磷酸酶C.乳酸脱氢酶D.谷胱甘肽-S-转移酶E.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正确答案:E2、填空题用于(江南博哥)判断人群患病率的统计指标是__________和__________。
正确答案:阳性预测价值;阴性预测价值3、名词解释决定值正确答案:某一标志物定量检测时,通常将敏感性和特异性最高时的临界值作为决定值,在各种确定决定值的统计方法中,最为常用的是ROC,一般把曲线顶端一点定为决定值。
4、问答题简述常用于评估肿瘤标志物的统计指标,并说明其计算公式与含义。
正确答案:常用的评估肿瘤标志物的统计指标有:(1)敏感性=真阳性/所有肿瘤病人数×100%;敏感性是描述标志物诊断价值的主要指标之一,反映了试验检测疾病的能力,敏感性越高,检出疾病的可能性越大,100%的敏感性意味着能检测出所有的病人。
(2)特异性=真阴性/所有非肿瘤病人数×100%;特异性是描述标志物诊断价值的主要指标之一,反映了识别疾病的辨别能力,特异性越高,误诊的可能性越小,100%的特异性意味所有的正常人都是阴性,只有病人是阳性。
(3)阳性预测价值=真阳性/(真阳性+假阳性)×100%;阳性预测价值指如果某一标志物检测结果是阳性,患病的机会是多少。
阳性预测价值是用于判断人群患病率的指标之一。
(4)阴性预测价值=真阴性/(真阴性+假阴性)×100%;阴性预测价值指如果某一标志物检测结果是阴性,不患癌症的可能性有多大。
阴性预测价值是用于判断人群患病率的指标之一。
(5)准确率(有效率)=(真阳性+真阴性)/总例数%;准确率是综合判断肿瘤标志物的一个指标,一般来说,特异性越高、敏感性越高,准确率就越高,标志物的应用价值也高。
5、判断题AFP和ALT联合测定可用以鉴别良性肝脏疾病,如AFP超过500ng/mL,ALT基本正常,高度提示肝癌。
单唾液酸四已糖神经节苷脂钠治疗恶性肿瘤放化疗后神经损伤的疗效观察

单唾液酸四已糖神经节苷脂钠治疗恶性肿瘤放化疗后神经损伤的疗效观察目的:探讨单唾液酸四已糖神经节苷脂钠对恶性肿瘤患者在放化疗后神经损伤的治疗效果。
方法:选取2008年6月—2011年12月笔者所在医院收治的90例肿瘤内科患者,根据入院顺序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采用单唾液酸四已糖神经节苷脂钠进行治疗,对照组采用脑活素进行治疗,根据WHO的抗癌药物不良反应分度标准对患者两个疗程的治疗进行评价。
结果:观察组有效率为84.4%,显效率为68.9%;对照组有效率为73.3%,显效率为51.1%。
两组显效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两组有效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单唾液酸四已糖神经节苷脂钠对放化疗后神经损伤有良好的修复作用,对肢体感觉异常、运动神经反射减弱或消失、肌电图神经传导障碍等症状都有良好改善效果,可在临床中推广应用。
标签:单唾液酸四已糖神经节苷脂钠;放疗;化疗;神经损伤中图分类号R73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1674—6805(2012)27—0108—01肿瘤药物均有各种不良反应,如中性粒细胞减少和外周神经病变。
神经损伤将影响化疗患者康复与生活质量。
本研究中单唾液酸四已糖神经节苷脂钠对恶性肿瘤患者在放化疗后神经损伤的治疗效果满意。
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选取2008年6月—2011年12月笔者所在医院收治的90例肿瘤内科患者。
所有患者都有显著的神经病变症状,主要有肢体感觉异常、运动神经反射减弱或消失、肌电图神经传导障碍等,并排除其他原因所致神经损伤。
根据入院顺序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45例。
观察组男25例,女20例,年龄21~71岁,平均(41.9±4.3)岁,放疗9例,化疗36例;对照组男24例,女21例,年龄22~69岁,平均(42.1±4.1)岁,放疗10例,化疗35例。
两组患者年龄、性别、治疗类型等方面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血清唾液酸在恶性肿瘤中的诊断价值(一)

血清唾液酸在恶性肿瘤中的诊断价值(一)关键词:血清唾液酸;恶性肿瘤;诊断价值Thevalueofserumsalivainthediagnosisofmalignanttumor.摘要:目的探讨血清唾液酸水平对恶性肿瘤诊断价值。
方法采用酵素单一试剂法对50例健康人,155例恶性肿瘤患者,90例良性疾病患者血清唾液酸含量的统计分析。
结果恶性肿瘤患者血清唾液酸含量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而良性疾病患者血清唾液酸含量与对照组无差异(P>0.05)。
肿瘤患者治疗后病情稳定或好转者血清唾液酸含量明显下降,而恶化或死亡者血清唾液酸水平无变化或者有上升的趋势。
结论血清中唾液酸检测在恶性肿瘤诊断、普查、疗效评价、预后观察及区分良恶性肿瘤均有重要意义。
关键词:血清唾液酸;恶性肿瘤;诊断价值唾液酸(Sialic,SA)本质是神经氨酸的乙酰化衍生物。
存在于人体各种组织,主要是在细胞膜内,是真核细胞膜上糖旦白、糖脂的重要部分,参与机体的多种生理功能。
在细胞的恶性转化时起着特殊的作用,其含量与恶性肿瘤细胞的增殖、转移、浸润、细胞粘附性降低、肿瘤抗原性及逃避宿主细胞的免疫监视等密切相关,是一种广泛有效的肿瘤标志物。
测定血清SA的含量对恶性肿瘤的辅助诊断、疗效观察及预后判断有重要的临床价值。
我们对50例正常人,155例恶性肿瘤患者和90例良性疾病患者血清SA的含量进行分析以及恶性肿瘤患者治疗前、后的血清SA含量变化,探讨其对恶性肿瘤的诊断价值,分析结果如下。
1材料和方法1.1检测对象正常对照组为本院保健科体检均健康者50例,年龄20~55岁。
良性疾病组为经B超、X线、CT、实验室、病理检查排除恶性肿瘤,临床确诊为良性疾病患者,年龄为22~70岁。
其中肺TB18例,胃、十二指肠溃疡22例,肝硬化11例,慢性肝炎19例,子宫肌瘤15例,卵巢囊肿5例。
恶性肿瘤组为经B超、CT、X线、病理、实验室和临床诊断为恶性肿瘤患者,年龄29~71岁。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唾液酸与恶性肿瘤来源:创新医学网作者:李林生,吴斌作者单位:广东医学院附属医院呼吸内科,广东湛江,524000【摘要】唾液酸(sialicacid,SA)是分布在细胞膜表面糖链最末端的一系列携带负电荷的9碳酸性单糖,在机体的病理生理过程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研究表明,细胞的恶性转化常常伴随着唾液酸的过表达。
本文综述了近年来有关恶性肿瘤与唾液酸表达关系的研究进展,并对其发展方向及前景进行展望。
【关键词】唾液酸,恶性肿瘤,肿瘤进展【Abstract】 sialicacidare a series 9-carbon acidlicmonosaccharideswhich are the terminal monosaccharides of the cell surface play important rolesin many pathologic and physiological shows that malignant transformation of cells are usually related to the overexpression of text reviewed the researchadvancesaboutthe relationship betweenmalignant tumor andsialic acid,and the development direction about that are put forward.【Key words】Sialicacid Alignant tumor Tumour progression所有哺乳类动物的体细胞外表面都由多糖覆盖,这些多糖糖链连接在细胞膜的蛋白质和脂质上,形成蛋白-多糖复合物及脂质-多糖复合物,这些复合物主要包括糖脂、糖蛋白、糖磷脂及蛋白多糖[1,2]。
细胞膜的多糖参与了很多复杂而重要的生理过程,如细胞粘附、分子移动及清除、受体激活、信号传导及胞吞作用等[3]。
也有文献报道多聚糖参与分子识别、细胞迁移、宿主与病原体的相互作用、免疫反应等过程[4]。
在肿瘤细胞的恶性转化过程中,都伴随着细胞膜糖类的明显变化,细胞糖基化的改变是细胞恶性转化及肿瘤进展的普遍特征[5],并在肿瘤进展的各个步骤中起关键作用[6]。
目前所发现的肿瘤标志物 (Tumor Marker)大多数为糖类抗原。
1 什么是唾液酸唾液酸(Sialic acid,SA),是一类含9个碳原子的羧基化单糖酰化衍生物的总称,在人体的唾液酸主要为N-乙酰神经氨酸和N-羟乙酰神经氨酸两种,大多由葡萄糖代谢生成。
唾液酸广泛分布于真核细胞表面糖蛋白或糖脂的寡糖链的最末端,是细胞膜上糖蛋白、糖脂的重要成分[7]。
根据唾液酸与糖残基的连接方式可将其分为α2,3-SA、α2,6-SA及α2,8-SA三大类。
血清唾液酸来源于细胞表面,以糖结合唾液酸和脂结合唾液酸两种形式存在。
除硫酸化的糖类外,唾液酸是糖蛋白在生理pH条件下唯一带净负电荷的单糖。
2 唾液酸的生物学功能唾液酸具有的末端定位性及带负电荷两大特性,使它们对调节细胞间、细胞与间质、细胞与分子的相互作用有特殊意义,在机体生理、病理过程中发挥重要的作用。
唾液酸化修饰屏蔽了与之相连的糖蛋白及糖脂结构,稳定细胞膜结构,提高了热稳定性,并保护细胞和大分子不受酶及免疫系统的攻击,从而起保护细胞作用。
很多恶性肿瘤细胞和一些病原体则利用唾液酸修饰,逃避机体免疫监视和攻击。
唾液酸作为识别位点,参与细胞识别及信息传递。
唾液酸可被选凝素、唾液酸结合性免疫球蛋白样凝集素家族等黏附分子识别。
也是一些信号分子、病原体如流感病毒的作用位点。
表面唾液酸化使得细胞外表面带负电荷,有利于与带正电荷的物质结合,从而参与细胞水盐代谢、物质转运等生理过程。
带负电荷的唾液酸具有亲水性,在周围形成很大的水合半径,造成细胞间距离的增加,并通过电荷斥力阻止分子间相互作用,所以说唾液酸对分子间甚至细胞间的相互作用都有潜在的抑制作用 [8]。
这种特性可阻止血红细胞聚集、粘附,有利于细胞的迁移,对于人体的生理活动、生长发育有重要意义。
唾液酸化修饰是生命活动所必须,有实验证实抑制唾液酸的生物合成对幼鼠是致命的[1]。
唾液酸在脑中的含量很高, 它能够促进神经细胞的分化、发育和再生, 参与突触的传递, 参与记忆和学习功能。
机体发育阶段各种组织唾液酸表达水平均较高,而在成年人的组织中则为低表达,如成人组织中出现唾液酸化水平升高,则提示发生病变的可能。
3 唾液酸与恶性肿瘤血清唾液酸与恶性肿瘤有关恶性肿瘤与唾液酸关系的研究是从发现恶性肿瘤血清唾液酸升高开始的。
早在1955年,Winzler等首次报道,恶性肿瘤患者血清唾液酸升高。
上世纪七十年代,国外学者们通过动物实验及人体肿瘤研究,证实了一些恶性肿瘤个体血清唾液酸水平异常升高。
到上世纪九十年代,唾液酸开始作为血清肿瘤标志物应用于临床。
尽管血清唾液酸水平升高的机制尚未完全明确,但目前的研究普遍认为这是由癌变细胞过表达的唾液酸大量脱落入血所致。
在一些非肿瘤性病变中,血清唾液酸也可能会升高,如:感染、炎症等,但一般而言,其升高幅度远较恶性肿瘤的为小,而且作有效抗感染治疗后可下降至正常。
众多的研究提示恶性肿瘤患者血清唾液酸升高程度较非肿瘤性病变的大,所以尽管血清唾液酸对恶性肿瘤的诊断并非特异性,但具有较高的敏感性,联合检测血清唾液酸及其他肿瘤标记物对恶性肿瘤的筛查、早期诊断有很大的临床意义。
有文献报道[9],血清唾液酸水平与肿瘤恶性程度、肿瘤临床分期相关, 分化越低、分期越晚血清SA水平越高;作有效治疗后血清唾液酸可下降,肿瘤复发、转移后又上升,提示血清唾液酸不但可作为恶性肿瘤辅助诊断的指标,还可作为病情发展、肿瘤消长的监测指标。
然而,血清唾液酸检测并不是直接检测细胞表面的唾液酸表达情况,不能深入了解肿瘤细胞唾液酸表达的具体情况。
恶性肿瘤组织的唾液酸表达近年,随着研究的深入,对唾液酸与恶性肿瘤关系的研究进入了新的阶段,分析恶性肿瘤组织细胞的唾液酸表达特点及其与临床的关系成了研究的前沿。
据报道,多聚唾液酸(PSA)主要在神经内分泌肿瘤,如胶质细胞瘤、黑色素瘤、小细胞肺癌等表达增加;α2,3-唾液酸在肝癌、胃癌组织中的表达上调[10,11];α2,6-唾液酸已被证实在肝癌、乳腺癌、结肠癌、子宫颈癌、白血病等恶性肿瘤中高表达[10,12]。
唾液酸对恶性肿瘤细胞生物行为的影响高表达的唾液酸与肿瘤细胞的恶性进展、侵袭、转移有关[6,13]。
首先,唾液酸化修饰可能掩盖了肿瘤细胞膜表面的一些肿瘤相关抗原,使其得以逃避机体免疫系统的发现与杀伤。
Fukuda[14]发现急性白血病细胞可通过上调细胞膜唾液酸表达水平来摆脱巨噬细胞的捕杀。
再者,带负电荷则赋予了恶性肿瘤细胞更强的侵袭能力。
Lin[13]等的研究证实高表达α2,6唾液酸的乳腺癌细胞株其细胞-细胞间的粘附性减弱,与胶原IV的粘附性增强,这使得癌细胞容易脱离癌巢侵袭周围组织,而下调唾液酸的表达水平后其侵袭性则明显下降。
α2,3-唾液酸也被证实不但能影响癌细胞的迁移能力,对细胞存活也有影响[15]。
也有研究探讨了唾液酸与恶性肿瘤预后的关系,提示高表达唾液酸的恶性肿瘤预后较差。
有关唾液酸与恶性肿瘤防治的展望目前国内外的很多研究认为,降低唾液酸的表达或直接切除细胞表面高表达的唾液酸对于降低恶性肿瘤的侵袭性,抑制其转移有重要意义。
随着研究的深入,未来可望以唾液酸为位点开发相应的靶向治疗药物,直接切除恶性肿瘤细胞膜糖链末端的唾液酸残基,或抑制唾液酸转移酶相关基因的表达,还可以通过灭活高表达的唾液酸转移酶,从而降低肺癌细胞表面唾液酸化水平。
这样,恶性肿瘤的侵袭性及转移性有望得到有效抑制,这无疑对延长病人的生存时间,提高癌症的治愈率具有重大意义。
同时,唾液酸化修饰被抑制,可能会暴露一些之前被掩盖的肿瘤相关抗原,增强机体免疫系统对变异细胞的识别和杀伤能力,对肿瘤的预防或能起重要作用。
4 结束语目前有关唾液酸与恶性肿瘤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尚未完全明确,但随着技术的进步,研究的逐步深入,唾液酸与肿瘤发生、发展的内在联系及其机制必将会被逐步揭示。
未来可据此研发的新型靶向治疗药物甚至是肿瘤疫苗,有望为肿瘤防治开辟一片新的领域。
【参考文献】[1] VarkiA,CummingsR,EskoJD, of Glycobiology [M].Cold Spring Harbor Laboratory Press,Plainview,New York,1999.[2] DrickamerK, to Glycobiology[M].2nd edn Oxford University ,UK,2006.[3] Ohtsubo K and Marth J in cellular mechanisms of health and disease[J].Cell,2006,126(5):855–867.[4] Liang P H, Wu C Y. Greenberg W A and Wong C arrays: biological and medical applications[J].CurrOpinChem Biol, 2008,12(1):86–92.[5] Varki A, Kannagi R and Toole B changes in cancer[M]. Cold SpringHarbor Laboratory Press,New York,2009.[6] Fuster M M and Esko J sweet and sour of cancer: Glycans as novel therapeutic targets[J].NatRevCancer,2005,5(7):526–542.[7] Varki A. Glycan-based interactions involving vertebratesialic-acid-recognizing proteins[J].Nature, 2007, 446: 1023-9.[8] Varki A. Sialic acids as ligands in recognition phenomena [J].FASEB J,1997,11(4):248-55.[9] 青柳丰.肿瘤标记物的临床诊断意义及展望[J].日本医学介绍,2005,26(2):49.[10] 龚祖元,廖彩仙,王宇,等.肝细胞癌细胞膜表面唾液酸含量的变化 [J].南方医科大学学报,2010:30(10):2323- 2326.[11] 王风玲,崔淑香,解砚英,等.胃癌细胞表面α2,3唾液酸糖链结构的检测及意义[J].中国肿瘤临床杂志,2008;35(24):1403- 1406.[12] Varki A. Sialic acids in human health and disease[J].Trends Mol Med,2008,14(8):351-360.[13] Lin S, Kemmner W, Grigull S, et al. Cell surface alpha 2,6 Sialylation affects adhesion of breast carcinoma cells [J].Exp Cell Res,2002,276(1):101- 110.[14] Fukuda roles of tumor-associated carbohydrate antigens [J].Cancer Res,1996,56(5): 672-679.[15] 李炜.细胞表面α2,3唾液酸结构与胃癌细胞AGS增殖、迁移的关系及相关基因表达的初步研究[D].江苏:苏州大学, 2010:17-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