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三化学第4讲 走进微观世界之分子原子(学生版)
人教版初中化学九年级分子和原子课件PPT-附教案学案
![人教版初中化学九年级分子和原子课件PPT-附教案学案](https://img.taocdn.com/s3/m/5c6cdc65e87101f69e319589.png)
氧化汞受热分解的微观过程:
氧化汞
加热 氧气
汞
氧化汞分子
氧分子
汞原子
分析:在化学变化中,分子可分成原子,原子重新 结合成分子。
讲授新课
交流与讨论
对于由分子构成的物质来说,当发生物理变化时分子本身 不变 (填“改变”或“不变”),当发生化学变化时分
子本身 改变 (填“改变”或“不变”)。
讲授新课
归纳与小结 分子与原子的区别和联系
点此下载
初中化学
导学案
提示:打开后可根据需要进行编辑,打 印,保存。
提示:打开后可根据需要进行编辑,打 印,保存。 提示:打开后可根据需要进行编辑,打 印,保存。
点此下载
初中化学
检测试卷
提示:打开后可根据需要进行编辑,打 印,保存。
提示:打开后可根据需要进行编辑,打 印,保存。 提示:打开后可根据需要进行编辑,打 印,保存。
化学 九年级 课件
课题1 分子和原子
教师:文小语
2020年11月24日
CONTENTS
目 录
1
新课导入
2
新知探究
3
课堂小结
4
随堂训练
导入新课
观察与思考
“墙角数枝梅,凌寒独自开。遥知不是雪,为有暗香来。” 诗人在远处就能闻到淡淡的梅花香味,你知道这其中蕴含的 化学知识吗?
导入新课
认知与了解
学习目标
随堂训练
1.下列有关原子或分子的说法中错误的是( B )
A.分子在不断运动 B.分子间没有间隙 C.原子可以相互结合形成分子 D.原子是化学变化中的最小粒子
随堂训练
2.下列关于分子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D )
A.一切物质都是由分子构成的 B.分子是化学变化中的最小粒子 C.分子是不能再分的一种粒子 D.分子是保持物质化学性质的最小粒子
人教版初中化学九年级上册 分子和原子 名师教学PPT课件
![人教版初中化学九年级上册 分子和原子 名师教学PPT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89fc112350e2524de4187ed9.png)
2、展开探究,产生新知
(2)分子的特征
活动 探究
①烧杯中装满小石子后还能装进物质吗?追问: 装上细砂还能装进别的物质吗?为什么? ②等体积酒精与水的混合。 ③分别用两支医用注射器吸取等体积的空气和 水,用手堵住末端的注射孔体会推压的难易。
设计意图:学生亲自动手加深印象,同时借助宏观现象印证微 观实质,使抽象的问题具体化。说明分子之间有间隔。
解决对策
① 营造氛围 ② 激发兴趣 ③ 分层兼顾
2、学法指导
目的
乐学 会学 善学 志学
✓ 读中学:探索发现。 ✓ 问中学:思考质疑。 ✓ 动中学:锻炼能力。 ✓ 练中学:巩固提高。
创设情境
导入新课
(1分钟)
展开探究
产生新知
(20分钟)
反馈练习
(2分钟)
能力提升
深化知识
(10分钟)
布置作业
(1分钟)
2、教学目标
1.知识与 能力目标
认识物质是由分子、原子等微观粒子构成的,认识分子、 原子的特性,并能解释一些日常生活中的现象。培养学 生抽象思维能力、微观想象力和分析推理能力。
2.过程与 方法目标
认识科学探究的基本过程和一般方法,体验探究活动的 乐趣;学会运用观察、实验、识图等方法获取信息,并运 用想象、类比、分析、归纳等方法处理加工信息,获取 知识。
设计意图:总结本课知识要点,促进学生形成 良好的知识结构。
5、练习题巩固
(1)从微观角度解释“二手烟”? (2)成语“鸟语花香”一词说明了什么? (3)夏天自行车轮胎不能打气太饱? (4)你还能举出哪些生活现象?
设计意图:用所学知识的解决问题,使知识与实际 相结合。
6、布置作业
课后习题: 1、2、3
化学人教版九年级上册《分子和原子》教案
![化学人教版九年级上册《分子和原子》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52c61b3fba0d4a7302763af4.png)
化学人教版九年级上册《分子和原子》教案化学人教版九年级上册《分子和原子》教案由分子构成的物质,分子是保持物质化学性质的最小粒子。
原子是化学变化中的最小粒子。
分子与原子都是构成物质的一种粒子,质量和体积都非常小,彼此间有间隔,在不停地运动,都既有种类之分,又有个数之别,都不显电性。
下面是为大家整理的化学人教版九年级上册《分子和原子》教案,欢迎大家阅读。
分子和原子教学设计1教学目标1.认识物质是由分子、原子等微粒构成的。
2.认识分子是保持物质化学性质的最小微粒;原子是化学变化中的最小粒子。
3.初步学习科学探究的基本方法;培养学生学会观察实验现象和记录实验现象的能力。
4.培养学生认真求实的科学态度。
教学重难点2.认识分子是保持物质化学性质的最小微粒;原子是化学变化中的最小粒子。
3.初步学习科学探究的基本方法;培养学生学会观察实验现象和记录实验现象的能力。
教学工具大烧杯、小烧杯、品红液、酚酞液、浓氨水、胶头滴管、针筒、投影仪、多媒体电脑等。
教学过程一、提出问题[引入]生活中你经常碰到这种事:盛放在敞口容器中的水在常温下逐渐减少了,如果拿去加热会减少得更快;当你漫步在果园,便有一阵阵果香飘来;当你把紫色高锰酸钾晶体丢人水中,水就会变成紫色,但我们肉眼却看不到高锰酸钾晶体的存在等等,大家是否想过原因呢?[演示实验J教材中(实验3-2)o[观察]品红溶液逐渐扩散,最后溶解在水中,烧杯中的溶液经振荡后变成浅红色。
师:为什么敞口容器中的水会减少?加热后减少得更快?为什么品红滴到静置的水中能逐渐扩散呢?[学生讨论]水慢慢变干了,实际上是水微粒蒸发到空气中;我们闻到果香味,是看不见的果子微粒分散在空气中。
师:同学们都说得对。
这样的问题很久以前就引起一些学者的兴趣,他们提出了一个大胆的设想:物质是由不连续的微小的粒子组成的。
后来,这个大胆的设想随着科技的进步得到了验证。
[小结]由课本图3-6和图3-7分析得出:1.物质由分子、原子等微小粒子构成的口(科学仪器直接观察)。
初中人教版初三九年级化学 如何区分原子与分子 名师教学PPT课件
![初中人教版初三九年级化学 如何区分原子与分子 名师教学PPT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4c08c72f3069a45177232f60ddccda38376be10d.png)
不同点:
从表观上看: 二氧化碳(CO2)是分子构成的,CO2能表示一个分子; 表示分子的符号:CO、O2、HCl、H2O、H2O2。 金刚石(C)是由原子构成的,C能表示一个原子; 表示原子的符号:Cu、H、Cl、O、He。 (在表观上判断是原子还是分子,可以通过“是否只是 单一的元素 符号”的形式来粗略判断。)
这些生活中的现象,在很久以前就
如何区分原子与 引起了一些学者的探究兴趣,为了解释
这类现象,他们提出物质都是由看不见
分子 的微小粒子构成的。随着科学技术的进
步,证明了化学物实质验室是由分子、原子等微观 粒子构成的.
相同点:
分子和原子都是能够直接构成物质的微 粒共.同特点就是“小、空、动”,即:分子、原子质量和 体积很小;分子之间、原子之间存在空隙;分子、原子都在 不分断子运和动原。子都是能够直接构成物质的微 粒分.子、原子都在不断运动.
分子与原的区别
分子:保持物质化学性质的最小粒 子,
因为构成物质的每个分子与 该物质 的化学性质相同; 原子:化学变化中的最小微粒,因 为原
子在化学变化中不能再分成 更小的 粒子。
分子和原子的主要区别是(D)
A、分子大、原子小。 B、分子可直接构成物质,而原子不能。 C、分子可分为原子,而原子不能再分。 D、在化学变化中,分子可分而原子不可 再分。
不同点:
2H2O
4个氢原子 2个氧原子
2个氢分子 1个氢原子
从本质上看: 通
2H2O 电= 2H2 + O2 宏观上可以表示水在一定条件下分解为氢气和氧 气在。微观上,可以看到:水是由大量水分子构成的, 在一定条件下,每2个水分子分解为4个氢原子和 2个氧原子,而每2个氢原子结合为1个氢分子, 每2个氧分子结合形成1个氧分子,大量氢分子聚 集形成氢气,大量氧分子聚集形成氧气。
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上册《分子和原子》PPT高效课堂 获奖课件 (27)(vip免费)
![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上册《分子和原子》PPT高效课堂 获奖课件 (27)(vip免费)](https://img.taocdn.com/s3/m/05c77c7b28ea81c758f578f7.png)
水蒸发
变化:
物理 变化
分子:
没有 改变
化学性质: 没有 改变
水通电分解
化学 变化 发生 改变 发生 变化
例1【解析】:(1)水变成水 蒸气,水分子没变,水的化学 性质没变; (2)H2O分解生成H2和O2,水 分子发生改变,生成氢分子和 氧分子,H2O的化学性质当然就 不能保持。
【例2】保持氧气化学性质的最小
• 1.掌握分子、原子的概念并比较二 者之间的异同
• 2.初步从微观粒子角度了解并区分 分子和原子
复习微观粒子的特点:
特点 1、分子、原子等微观粒子的质量和体积都很小。
特点2:分子、原子等微观粒子都是在不停运动的。
特点3:分子、原子等微观粒子之间有间隔。一 般情况下,同种物质,固态时间隔最小,气态时 间隔最大。 特点4:分子由原子构成的,不同的分子原子构 成不同。
心之所向,行之所至。 只要从心底里非常想做某件事,就一定 会调动 身体里 的所有 潜能, 积极配 合。
2 你 的 恒 心 ,与 你的节 奏有关 当我们立下FLAG的时候,可能一开始都 会忍不 住下狠 劲儿。 之前一步都不想跑,决定健身了,就2公 里开跑 ,冲刺 5公里 。 之前一页书也不想看,决定勤奋了,就 焚膏油 以继晷 ,好像 不熬夜 都不好 意思说 自己看 书。 之前从没拉过筋,决定瑜伽了,就恨不 得立刻 把那支 僵硬了 几十年 的老腿 想掰哪 儿就掰 哪儿。 这种激情维持不了多久,很快就会被打 回原形 。 坚持从来就不是持续消耗,所以太用力 的人一 般都跑 不远。 作家村上春树的生活里有两件非常重要 的事情 :写作 和跑步 。 他全职写作没多久,发现身体变差,便 开始跑 步。 在普通人眼中,职业小说家应该是不舍 昼夜地 伏案工 作,资 深跑者 的锻炼 强度更 难以想 象。可 村上春 树的生 活却有 张有弛 ,十分 规律。 每天早 起后的 三四个 小时集 中精力 写作, 午休后 跑步, 日暮时 读书、 听音乐 。 在与写作和跑步相伴的几十年里,他既 勤勉耐 劳、不 惜体力 ,又谨 小慎微 地呵护 自己的 热情, 既怕惰 性来袭 ,又怕 用力过 猛。 他说:要让惯性的轮子以一定的速度准 确无误 地旋转 到最后 。 坚持,从长远看,要循序渐进,就每一 天来说 ,要量 力而为 。 既要摸清自己的节奏,也要管住自己按 这样的 节奏坚 持下去 。不盲 从,也 不随性 ,不蛮 干,也 不懒散 。 只有不乱节奏,才能持之以恒。
人教版九年级上册 化学 教案 3.1分子和原子4
![人教版九年级上册 化学 教案 3.1分子和原子4](https://img.taocdn.com/s3/m/3cbeaedb7e21af45b207a8a8.png)
《分子和原子》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知道物质是由微粒构成的。
2、掌握微粒的基本性质。
3、能用微粒的观点解释一些简单的生活现象2重点难点重点:识记微粒的基本性质难点:化解微粒的抽象性3教学方法实验法、举例法、讲授法、动态模型展示法4教学用具烧杯、品红、浓氨水、酚酞、滤纸、动态模型5教学过程5.1 第一学时5.1.1教学活动活动1【导入】导课学生:读古诗,透过现象看本质。
这里的花“香”作何解释,今天我们一起走进微观的物质世界,你就会有所感悟。
活动2【讲授】一、物质是由微粒构成的演示实验3-1:向盛有水的小烧杯中加入少量品红,观察。
学生:议一议。
实验感悟:物质是由微粒构成的。
上述实验的感悟以及一些生活现象,很早就激起了科学家们的探究兴趣,他们成功验证得出:物质是由微粒构成的。
科学技术的突飞猛进,通过电子显微镜,能清晰观看到微粒存在的情况。
学生:欣赏让你傲娇的图片。
细细品味,与你的同桌分享。
教师:除此之外,我们能感受到温度越高,分子运动越快,如:糖块在热水中溶解得快,湿衣服在太阳底下干得快等。
活动3【讲授】二、微粒的基本性质接下来,演示实验3-2:将用酚酞润湿的滤纸条挂在浓氨水的试剂瓶中,观察。
现象:用酚酞润湿的滤纸条变成红色。
原因是浓氨水中的氨分子不断运动到酚酞润湿的滤纸条上。
结论:氨分子在不断运动。
学生:你也可以,推注射器感觉微粒的间隔以及观看物质间隔模拟动画。
固体排列紧密,液体排列疏松,气体排列较疏松。
学生:说出心声,小结回顾。
教师:没关系,谁来为我们展示本领,做榜样!你的归纳完成无暇,很棒!或你的回答八九不离十,稍微给你补充的是。
一滴水含有 1.67*10-21个水分子,一个水分子的质量是3*10-26化学来源于生活,生活中充满着化学的身影,用化学知识可以解释生活中的一些现象。
活动4【活动】三、生活中的微粒现象小组讨论生活中的微粒现象。
学生:学以自用时间,尽情发挥。
活动5【作业】巩固练习书本课后练习第1、2题。
人教版初中化学九上 分子和原子 优秀PPT
![人教版初中化学九上 分子和原子 优秀PPT](https://img.taocdn.com/s3/m/be0e5397453610661ed9f4e3.png)
3、如图所示,上瓶盛的是空气,下瓶盛的是 红棕色的二氧化氮气体。当抽出玻璃片后, 会观察到红棕色气体逐渐扩散到上瓶,同时 下瓶颜色逐渐 变淡 ,最后,上、下两瓶 颜色 相同 此现象说明 分子总是在不断运动着
❖
3.抒情往 往不会 单独出 现在文 中,它 常与记 叙、描 写、议 论等结 合在一 起。一 般来说 ,直接 抒情一 般要与 议论结 合在一 起,而 间接抒 情一般 与叙述 、描写 结合在 一起。
❖
4.借景抒 情又称 寓情于 景,是 指作者 带着强 烈的主 观情感 去描写 客观景 物,通 过景物 来抒情 。
。当两瓶气体混合后微粒 继续
(填“继续”或“停止”)运动.
再见
❖
1.当我们常常以为自己顶不住的时候 ,并不 是最后 的时刻 ,而是 我们的 精神崩 溃了。 那你只 要坚持 精神的 重整, 坚持精 神的出 发,其 实当我 们觉得 ,那是 万劫不 复的情 景,也 依然可 以去找 到它的 出口, 也依然 可以坚 持过来
积都很小
实验探究一:
1、向盛有20mL蒸馏水的烧杯A中加入5-6 滴酚酞溶液,搅拌均匀,观察溶液的颜色。
现象 结论
溶液为无色 水不能使酚酞溶液变红
2、从烧杯A中取少量溶液于试管中,向其中 慢漫滴加浓氨水,观察溶液颜色有什么变化。
现象 结论
溶液为红色 氨水能使酚酞溶液变红
3、
烧杯A
烧杯B
现 象
溶液由无色 变为红色
无明显变化
浓氨水有挥发性,酚酞没有挥发 B烧杯中的氨分 性,A烧杯中 解 子运动,进入 A 的酚酞分子没 释 烧杯中,形成氨 有运动到B烧 水使酚酞溶液变 杯中
人教初中化学九年级上册 课题分子和原子课件
![人教初中化学九年级上册 课题分子和原子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6650286f360cba1aa811dad9.png)
人教初中化学九年级上册 课题1分子和原子课件(24张) 人教初中化学九年级上册 课题1分子和原子课件(24张)
分 子
【实验现象】盛热水的烧杯中液体变 红的更快。
【结论】分子是不断运动的。温度越 高,分子运动的越快。
你知道吗?
科学家将表面磨的很光滑 的铅块和金块紧压在一起,在 室温下(20℃)放置5年后再将 它们切开,发现铅和金互相渗 入对方1毫米深。
•
8.我们要善于通过题目整体把握诗歌 内容, 并通过 对诗中 意象及 其特征 的分析 ,知人 论世, 以及诗 中表达 诗人情 感倾向 的语句 来深入 理解诗 歌内容 ,领会 诗人情 感,把 握诗歌 主题
•
9.诗的最后两句使用拟人的手法,把 作者对 朋友的 同情和 思念寄 托给明 月,希 望自己 能追随 友人到 贬谪的 偏远之 地,慰 藉朋友 的孤独 ,表达 了对友 人牵挂 之情。
•
6.在神秘外星文明的指引下,主人公 发现了 关于宇 宙生命 的巨大 秘密。 业内人 士认为 ,该片 为盲人 开启了 科幻之 门,打 破了传 统电影 必须依 赖视觉 效果的 限制, 让盲人 也能感 受到科 幻的魅 力所在 。
•
7.写景抒情诗中常见的情感有对自然 美景、 田园风 光的喜 爱和留 恋,对 祖国大 好河山 的赞美 和热爱 ,漂泊 在外的 羁旅之 苦和思 乡之情 ,对闲 适隐逸 生活的 向往和 追求, 依依惜 别之情 ,爱国 忧国之 思。等 等。
没有列出全部用法及词义 ,只列 出了初 中阶段 出现并 常用的 用法及 词义。
•
2.对于一些比较模糊、晦涩的例子, 不必钻 牛角尖 ,中考 考察的 都是用 法及意 义十分 鲜明、 确定的 例子。3.对于课 文中的 一些特 殊的用 法要牢 记例句 ,做到 一出现 就能明 确辨认 。
人教版初中化学九年级上册 课题1分子和原子精品课件(24张PPT)
![人教版初中化学九年级上册 课题1分子和原子精品课件(24张PPT)](https://img.taocdn.com/s3/m/5df2ab56763231126edb119f.png)
空气 水
物质三种状态的分子间隔模拟动画
固态
液态
气态
一般情况:分子间隔从小变大
人教版初中化学九年级上册 课题1分子和原子精品课件(24张PPT )
微观粒子的特点之三:
3、分子、原子等微观粒 子之间有间隔。一般情况下, 同种物质,固态时间隔最小, 气态时间隔最大。(例外:水 的反常膨胀)
1.“墙角数枝梅,凌寒独自开。 遥知不是雪,为有暗香来。” (王安石《梅花》)诗人为什么 在远处就能闻到淡淡的梅花香味?
2 . 25m3的石油气在加压的情况下可 装入0.024m3的钢瓶中,为什么?
3.湿衣服晾在太阳下为什么
人教版初中化学九年级上册 课题1分子和原子精品课件(24张PPT )
比在阴凉处干得快?
微观粒子的特点之一:
1、分子、原子等微观粒 子的质量和体积都很小。
趣味实验:会“飞”的液体
实验操作
实验现象
结论
1
滤纸条上的酚酞试 液不变色
水、空气中的物质 不能使酚酞变红
2
滤纸条上的酚酞试 液变红色
氨水能使酚酞 变红
3
滤纸条上的酚酞试液 氨分子是在不 从下到上依次变红 断地运动
4
滤纸条上的红色消失 氨分子是在不 断地运动
•
5.文本一经产生就成为历史,它所表 达的思 想感情 、所反 映的生 活,都 只能是 过去的 ,而理 解总是 现在进 行时。 当我们 接受历 史上的 艺术作 品时, 我们当 然可以 设身处 地想象 古人的 生活, 体验古 人的思 想感情 ,但我 们毕竟 是现代 人,只 能按照 我们现 在的心 理文化 结构去 理解古 人。
•
8.书法家要想使字表现生命,就要用 他所具 有的方 法和工 具在字 里表现 出生命 体的骨 、筋、 肉、血 的感觉 来。许 慎说:“ 书者, 如也。” 书的任 务是如 ,写出 来的字 要“如” 我们心 中对于 物象的 把握和 理解。
【初三理化生】分子和原子公开课ppt模版课件
![【初三理化生】分子和原子公开课ppt模版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b6a0e4b733d4b14e85246888.png)
3、打开食醋瓶盖时,闻到了刺激气味,表 明微粒在不__停__地__运_动__;食盐能溶解在水里,说明组 成物质的微粒间 有间隔 ;在上述的一些变化中, 物质的微粒本身 _____没__有仍变化然是原来的物质, 所发生的变化属于____变物理化。
看演示,做练习
联想并体验
假如你是烧杯中的一滴水中的小 微粒,在你周围看到了什么?如果给 你稍稍冷却或加热,你又会怎样?
物质三种状态的分子间隔模拟动画
固态
液态
气态
一般情况:分子间隔变大
气 体
液体
固体
在通常情况下:
气体分子 间的间隔
>
液体分子 间的间隔
>
固体分子 间的间隔
物体的热胀冷缩现象,就是物质分子的间隔受 热时增大,遇冷时缩小的缘故。物质发生物理变化 时只是分子间的间隔发生了变化。
小结:
一、物质是由微小粒子——分子或原子等 构成的
展开你想象的翅膀,在化学的微 观世界中翱翔吧!
作业:思考解答课本53~54页的相应习题
好香啊! 【思考】 生活中有哪些现象说明分子是运动的?
你能解释下列实验中的现象吗?为什么湿衣服在阳光下比在阴凉处容易晾干?
【结论】温度越高,分子能量增加,运动越快。
实验探究3:酒精与水混合
实验操作
体积变化情况 预测结果 测量结果
1、半滴定管水与半滴定管酒精混合
2、半滴定管酒精与半滴定管酒精混合 3、半滴定管水与半滴定管水混合
【初三理化生】分子和原子公开课 ppt模版课件
实验探究1:探究物质的微观构成
研碎
加入
高锰酸钾颗粒
高锰酸钾粉末 10mL水
振荡
现 代科学 技术已 能将构 成物质 的粒子 放大后 呈现在 我们的 眼前。
人教版初三化学九年级上册《分子和原子》课件
![人教版初三化学九年级上册《分子和原子》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10a8e52a524de518974b7d3e.png)
• 1、了解物质是由分子、原子等微观粒子构 成的。
• 2、以分子为例,能用微观粒子运动的观点 解释生产、生活中的一些常见现象。
科学论证
用扫描隧道显微镜 获得苯的分子图像
放大1000万倍 的酒精分子
通过移走硅原子构成的最小文字—中国
一:宏观物质是由分子、原子等微观粒子构成的: 微观粒子的特征:
看教材48页末段
1个水分子的质量约为3×10-26千克,一 滴水(以20滴水为1mL计)中大约有 1.67×1021个水分子。
如果10亿人来数一滴水里的水分子,每 人每分钟数100个,日夜不停的数,需要数3 万多年才能数完。
想一想:分析以上数据,你能得出分子的特点之一是什么?
一:宏观物质是由分子、原子等微观粒子构成的 微观粒子的特征: 1:分子质量和体积很小。
课堂小结
两者的区别
在化 学变 化中 是否 可分
知能训练
1.下列微观解释不正确的是( B ) A.氨水挥发——分子不断运动 B.将二氧化碳气体制成干冰,体积变小——分子体积 变小 C.18g水中大约有6.02×1023个水分子——分子的质量 很小 D.50mL酒精和50mL水混合后总体积小于100mL—— 分子间有间隔来自过氧化氢 分解制取 氧气
O
H
O
H
O
H
O
二氧化锰
HH
O
HH
O
+
OO
H
过氧化氢分子
水分子
氧分子
新知学习
由分子构成的物质,发生物理变化时分子本身没有变 化;发生化学变化时,分子本身发生了变化,变成了 别的物质的分子。
可见,由分子构成的物质,分子 是保持物质化学性质的最小微粒。
新知学习
《分子和原子》物质构成的奥秘4-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上册PPT课件
![《分子和原子》物质构成的奥秘4-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上册PPT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971cdf7cdd3383c4ba4cd255.png)
固体
在通常情况下:
气体分子 间的间隔
>
液体分子 间的间隔
>
固体分子 间的间隔
物体的热胀冷缩现象, 就是物质分子的间隔受热 时增大, 遇冷时缩小的缘故。
学完本课你要知道:
分子的特点: 1.分子的质量和体积都很小 2.分子在不断地运动,
温度升高, 分子的运动加快 3.分子间有间隔 一般来说, 气体>液体>固体
【结论】 1、分子的质量和体积都很小
好香啊!
实验探究 2 观察与思考1:
1、向盛有40mL蒸馏水的烧杯中加入5-6 滴酚酞溶液, 搅拌均匀, 观察溶液的颜色。
现象
溶液为无色
结论
酚酞遇空气和水不变色
2、向上述酚酞溶液中慢漫滴加浓氨水, 观 察溶液颜色有什么变化。
现 象 溶液为红色 结 论 氨水能使酚酞变红
第三单元 物质构成的奥秘
1.为什么湿衣服在阴凉 处能晾干(水怎么会 跑)?如果晒在太阳下 干得更快?
为什么 当人漫步在 花园里, 能 陶醉在沁人 肺腑的花香 之中呢?
走过加油站
时你从这里能嗅到 什么气味?
把糖块放到一杯水中, 一会儿糖块不见了, 而糖水 却是甜的。为什么?
一、分子的存在及特点
在静止的水中品红为什么会扩散呢? 冷水、热水现象如何?
说明分子是在不停地运动着
物质是由不连续的微小的粒子构成
物质是由微小的粒子----分子、原子、离子所构成的。
现代科学 技术已能 将构成物 质的粒子 放大后呈 现在我们 的眼前。
分子
原子
结论:分子、 原子是真实存 在的。
分
子
、Hale Waihona Puke 原子是真
实
存
初中化学人教版九年级上册课题1 分子和原子
![初中化学人教版九年级上册课题1 分子和原子](https://img.taocdn.com/s3/m/cd12bc9de518964bce847cc4.png)
物质分子运动的快慢与哪些因素有 关
品红在不同温度的水中的扩散实验
2、分子是不断运动的,温 度升高,分子运动加快。
温度越高分子的运动速率越快 反之,越慢。
分子不断地运动。
实验探究:酒精与水混合
50ml酒精50ml水混合后,总体积是否等于100ml?
50ml酒精
50ml水
混合后<100ml
3、分子间有间隔。
分子的性质
1.分子很小(质量、体积)
例:一个水分子的质量约是3×10-26kg。 一滴水(20滴为1mL)中大约有 1.67×1021个水分子。如果10亿人来数1滴 水里的水分子,每人每分钟数100个,日 夜不停,需要3万多年才能数完。
分子运动现象
观察与思考1:
1、向盛有20mL蒸馏水的烧杯中加入5-6 滴酚 酞溶液,搅拌均匀,观察溶液的颜色。
--分子或原子构成的
现在我们通过先进现的科学仪器不仅能够看到 一些分子和原子,甚至还能移动原子。
图3-6 用扫描隧道显微镜获得的苯分子的图像
分子和原子是客观存在的
物质是由微观粒子——分子、原子构成的
趣味儿知多少:
国家游泳中心—— 水立方,它看上去就 像由很多像水泡一样 的薄膜材料一块一块 连接而成,设计师的 设计灵感就来源于一 百多年前欧洲一位爱 玩泡泡的科学家罗德. 科尔文提出的 “气泡 理论”。他说:其实 自然界中的物质都是 由很多像气泡一样的 微粒通过不同的排列 组合结合而成的。
实验:在静止的水中品红为什么能 扩散呢?
物质
扩散 凝聚
粒子
微观:需借助现代科学仪器,化学中主要指分子、 原子、离子……
格尔德.宾宁 扫描隧道电子显微镜
海因里希.罗雷尔
后来科学家研究发现,世界上的所有物 质都是由人们肉眼看不见的微粒构成,并给 这些微粒取了很好听的名字:分子、原子。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4讲走进微观世界之分子原子(不用添加内容,也不做修改)微观粒子的共性1 微观粒子的质量和体积都很小水分子,的质量和体积都很小,一个水分子的质量约是3×10-26kg,一滴水中水分子大约有1.67×1021个水分子,这么小,当然我们人类用肉眼是看不见的。
如果用10亿人来数一滴水里的分子,每人每分钟数100个,日夜不停,需要数3万多年才能数完2.微观粒子在不断地运动,温度越高,微观粒子运动越快。
生活中我们常会遇到这样一些现象:湿衣服经过晾晒会变干、糖块放在水里会逐渐消失,而水变甜了、在花园经过会闻到花香、樟脑丸一段时间之后会消失。
面对这些现象我们是否思考过为什么?构成物质的微粒还有哪些特点呢?3.微观粒子间有间隔,一般来说,气体>液体>固体,分子间的间隔受热增大,遇冷缩小。
“1+1=2吗?”那么5mL水与5mL酒精混合为什么小于等于10ml呢?微观粒子的种类微观粒子的种类用分子的观点解释(由分子构成的物质)物理变化分子本身没有发生变化,只是分子间的间隔发生变化。
化学变化分子本身发生了变化,生成了新的分子。
混合物由不同分子构成纯净物由同种分子构成1.分子是由原子构成的2. 化学变化的本质分子分裂成原子,原子又重新结合成新的分子。
1分子、原子和离子都是构成物质的粒子。
2.知道什么是分子、原子和离子(含常见原子团)。
原子与分子原子与离子的关系和相互转化。
3.认识分子的主要性质。
4.用微粒的观点解释某些常见的现象。
(不用添加内容,任课老师根据学生情况自行添加)例1.分子与原子的主要不同点是 ( )A.分子大,原子小B.分子能构成物质,原子不能构成物质C.分子间有间隔,而原子是连在一起的没间隔D.分子在化学变化中可分,而原子在化学变化中不能分例2 二氧化碳、双氧水(H2O2)和液氧中都含有 ( )A.氧气 B.氧分子 C.氧元素 D.氧离子例3 保持三氧化硫化学性质的微粒是 ( )A.硫原子 B.氧原子 C.氧原子和硫原子 D.三氧化硫分子例4 下列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 )A.金秋十月,坐在教室里闻到飘进来的桂花香,说明分子在不断运动B.将50mL酒精和50mL水混合后液体体积小于100mL,说明分子间有间隙C.水不能燃烧,电解后生成的氢气能燃烧,说明分子不同化学性质不同D.分子和原子是不同的微粒,相互间没有联系例5 下列物质中,含有氧气分子的是 ( )A.CO2 B.SO2 C.H2O2 D.O2例6 用“原子”、“分子”、“元素”填空水是由氢、氧两种_______组成的;水是由许多水________聚集而成的;电解水,水_______变成氧______、氢______,氧_______结合成氧________,氧______聚集成氧气,氢_______结合成_______,氢_______聚集成氢气;水加热变成水蒸气,水_______向空气中扩散.例7 小红按课本进行的一个化学实验,在进行实验时我们都闻到一股难闻的刺激性气味,小明于是对原实验进行了重新设计,如图2,实验装置如下:图1改进前图2 改进后实验操作①向盛有20mL蒸馏水的烧杯中滴入3-4滴无色酚酞溶液,搅拌均匀,观察溶液颜色。
②取少量上述溶液于试管中,向其中慢慢滴加浓氨水,观察现象。
③在B、C试管内分别倒入5mL烧杯中的酚酞溶液(烧杯中剩余的酚酞溶液用于实验中作比较)。
然后在空烧杯中倒入适量的热水备用。
另在A,D试管中分别倒入2mL浓氨水,立即用带橡皮塞的导管按实验图2连接好,并将D试管放置在热水中,观察几分钟,请回答:(1)进行操作①的实验目的是;(2)操作③观察到的现象是;(3)由此可以得到的实验结论是;;(4)请写出经过改进后实验的一条优点。
A1.下列符号中,只有微观意义的是 ( )A.He B.H2 C.2H D.H2O2.下列关于三氧化硫的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 )A.三氧化硫是由硫元素和氧元素组成的B.三氧化硫是由硫和臭氧组成的C.三氧化硫是由三氧化硫分子构成的D.每个三氧化硫分子是由一个硫原子和三个氧原子构成的3.下列物质中,含有氧气分子的是 ( )A.CO2 B.SO2 C.H2O2 D.O24.向一小烧杯自来水中滴加红墨水,红墨水会扩散于整杯水中。
该现象说明()A分子用肉眼可看见 B分子在不断运动C分子都有颜色 D分子运动速率很慢5.以下生活、学习经验,不能说明微粒之间有间隔的是()A.打气筒能将气体压缩B.酒精和水混合,总体积变小C.海绵能吸水D.物体有热胀冷缩的现象6.下列物质由原子直接构成的是()A.水 B.苯 C.铁 D.一氧化碳7.物质在不同温度、压强下发生三态变化,主要是由于 ( )A.分子的运动速度发生了变化 B.分子的大小发生了变化C.分子之间的间隔发生了变化 D.分子的质量发生了变化B1.对下列事实解释不正确的是()2 .以下生活、学习经验,不能说明微粒之间有间隔的是()A.打气筒能将气体压缩B.酒精和水混合,总体积变小C.海绵能吸水D.物体有热胀冷缩的现象3.下列现象不能说明分子在运动的是( )A.湿衣服晾一段时间变干了B.秋天校园内飘着桂花香C.2005年3月西北地区发生沙尘暴D.蔗糖在水中自然溶解4判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冰中的水分子被冻住了,分子不再运动B.水沸腾时,水分子变大了C.剪断铜导线时,铜原子可能被剪成两半D.热胀冷缩是因为微粒间的间隔发生了改变5.能保持臭氧(O3)化学性质的最小微粒是()A.O B.O2 C.3O D.O3C1.下列化学符号中,既能表示一种元素,又能表示该元素的一个原子,还能表示该元素的的是 ( )A.H B.H2 C.Cu D.N2.打气筒能将空气压入自行车胎内,主要是由于 ( )A .分子体积小B .分子在不断运动C .分子间有间隔D .分子质量小 3.有时没有盛满开水的热水瓶瓶塞会弹出,其主要原因是 ( ) A .水分解成氢气、氧气,气压增大 B .水分子间间隙受热变大,气体体积膨胀C .水分子受热膨胀变大了D .水的化学性质发生了变化 4. 分子不断运动实验步骤1.小烧杯A 中倒入约20ml 蒸馏水,滴入4--5滴酚酞,振荡。
2.将A 中酚酞溶液分一半于小烧杯B 中。
3.取下浓氨水橡胶塞,用大烧杯将浓氨水和小烧杯A 罩住。
观察现象。
4.出现现象后,揭开大烧杯,塞上浓氨水的橡胶塞,放回原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一.用微观的观点解释下列问题1. 变瘪的乒乓球有什么方法可以让他恢复原状?2. 从分子角度分析并解释,右图中的有色气体为什么会扩散?3. 上下两瓶气体均匀混合(上下两瓶气体的颜色完 全一致)后,瓶中分子的运动是否停止?3.下图是电解水时,水分子分解过程示意图:下列关于对该图理解的叙述中,错误的是 ( )A .在化学反应中分子可分B .水是由氢元素和氧元素组成的C .水分子中含有氢分子和氧原子D .原子是化学变化中的最小粒(不用添加内容,也不做修改)1.能保持物质化学性质的粒子是 ( )A. 分子B. 质子C. 中子D. 电子2.能保持氧气化学性质的微粒是( ) A .2OB .2OC .OD .2O3.对于一个水分子的构成,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 .由两个氢原子和一个氧原子构成B .由一个氢分子和一个氧原子构成C.由两个氢元素和一个氧元素组成 D.由氢气和氧气组成4. 中秋节在桂花园中赏月,我们能嗅到桂花香。
这个事实能说明()A. 分子在不断运动B. 分子之间有一定的间隔C. 分子具有质量D. 分子能保持物质的化学性质5.下列关于原子的叙述不正确的是()A.原子不能再分 B.原子不显电性C.原子在不停地运动着 D.原子是化学变化中的最小微粒6. 凉开水中不宜养鱼,其主要原因是凉开水中几乎不含有()A. 氧元素B. 水分子C. 氧原子D. 氧分子7.分子和原子的主要区别是()A.分子质量大,原子质量小 B.分子能直接构成物质,原子不能直接构成物质C.分子间有空隙,原子间无空隙 D.在化学反应中,分子可分,原子不可分8.下列关于分子的说法错误的是()A.分子是保持物质性质的一种微粒 B.分子间一定有间隔C.分子总是在不停地运动着 D.物质在发生物理变化时,分子本身不发生变化9.认识分子的主要性质。
(1)一滴水大约是由13万亿亿个水分子组成的,说明水分子具有_____________的性质。
(2)走过花丛闻到花香说明分子具有______________的性质。
(3)物质具有热胀冷缩的现象这说明分子具有_______________的性质。
10.“用微观的眼光看世界”是我们学习化学的重要思想。
试根据以下材料,结合你所学过的知识,简要回答问题:材料1:一滴水里有大约15万亿亿个水分子。
材料2:将浓盐酸在空气中露置一段时间后,质量减少。
材料3:铁路上的铁轨每隔一段距离就有一条不小的“缝隙”,这些缝隙的作用是以免钢材热胀冷缩,造成铁轨变形。
(1)“分子、原子、离子”是构成物质的基本粒子。
材料1中水是由______构成的,材料3中的铁是_________由构成的。
(2)材料1说明;(3)材料2说明;(4)材料3说明。
课程顾问签字: 教学主管签字:注:每节课内容需满足课堂2H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