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记重点句翻译

合集下载

《史记孔子世家》节选之重点字词句翻译

《史记孔子世家》节选之重点字词句翻译

《史记·孔子世家》节选之重点字词句翻译孔子名丘字仲尼,姓孔氏,生鲁昌平乡陬邑,其先宋人也。

【孔子名丘字仲尼,姓孔,生在鲁国昌平乡的陬邑,他的祖先是宋国人。

】为儿嬉戏,常陈俎豆【俎和豆,古代祭祀、宴会时盛肉类等食品的两种器皿】,设礼容【礼制仪容】。

年十七/鲁大夫孟釐子病且死/诫其嗣懿子曰/今孔丘年少好礼/其达者欤/吾即没【死】/若【你】必师之/【当孔子还是一个孩子与小伙伴们做游戏的时候,就爱把玩具当作祭器摆设起来,模仿大人祭祀的样子。

孔子十七岁的时候,鲁国的孟釐子病重将死,告诫他的儿子孟懿子说:“现在孔丘从小就喜好礼仪,说不定他就是那个该出现的名人吧?我就要死了,你一定要拜他为师。

”】及长,尝为季氏史,料量平;尝为司职吏而畜蕃息【滋生众多;繁殖增多:万物~】。

【等到孔子长大后,他先是给季孙氏家当管理仓库的小官,在掌握钱粮的出入方面准确公平;后来又做过管牲口的小官,牲畜也繁殖得很好。

】鲁乱,孔子适齐。

与齐太师语乐,闻韶音,学之,三月不知肉味,齐人称之。

【鲁国发生内乱,孔子就离开鲁国到齐国去了。

他和齐国的太师谈论乐理,听到虞舜时的《韶》乐时,就入迷地学起来,一连三个月连肉味都吃不出来,齐国人因此赞赏他。

】其后鲁定公以孔子为中都宰,一年,四方皆则【仿效,效法。

如:则先烈之言行】之。

相事,与闻国政三月,涂【“途”】不拾遗。

然鲁自大夫以下皆僭jiàn离於正由大司寇行摄..道,鲁终不能用孔子。

【后来鲁定公叫孔子做中都宰,一年之后,周围各地的官员都来效法他。

他从大司寇被任命为代理宰相,参与鲁国政事仅仅三个月,全国上下形成了路不拾遗的良善风气。

然而鲁国从大夫以下都僭职越权,不守正道,鲁国终究还是没有任用孔子。

于是孔子只好离开了鲁国。

】棵大树砍了。

孔子就离开了宋国。

有弟子说:“我们应该走快点啊!”孔子说:“上天已经把品格赋予了我,桓魑又能把我怎么样呢!”】孔子适郑,与弟子相失,独立郭东门。

【郭门意思为外城的门】郑人或谓子贡曰:“东门有人,累累【憔悴颓丧的样子】若丧家之狗。

史记翻译

史记翻译

史记翻译《荆轲》1、曩者吾与论剑有不称者,吾目之。

刚才我和他谈论剑术,他谈的有不得当的地方,我用眼瞪了他。

2、鲁勾践怒而叱之,荆轲嘿而逃去,遂不复会。

鲁勾践发怒呵斥他,荆轲却默无声息地逃走了,于是不再见面。

3、、奈何以见陵之怨,欲批其逆鳞哉!为什么您还因为被欺侮的怨恨,要去触犯秦王的逆鳞呢!4、是谓“委肉当饿虎之蹊”也,祸必不振矣!虽有管、晏不能为之谋也。

愿太子疾遣樊将军入匈奴以灭口。

这叫作“把肉放在饿虎经过的小路上”啊,祸患一定没有办法挽救。

即使有管仲、晏婴,也不能替你出谋划策了。

希望太子赶快叫樊将军到匈奴去,来消除秦国侵略燕国的借口。

5连结一人之后交,不顾国家之大害。

此所谓:“资怨而助祸”矣。

为了结交一个新知的朋友,便不顾国家的大祸患,这就是所说的“助长祸患的来临”了。

6、太子逢迎,却行为导,跪而蔽席。

太子迎上前去,倒退着走,引导田光到宫里,跪着为他拂拭座席7、愿足下急过太子,言光已死,明不言也。

因遂自刎而死。

希望足下赶快去拜访太子,说我田光已死,以表明我是不会说出去的。

8、秦之遇将军可谓深矣,父母宗族皆为戮没。

秦国对待将军可以说是太残酷了,父母宗族都被杀害和没入官府为奴婢。

9、太子及宾客知其事者,皆白衣冠以送之太子及知道这件事的宾客,都穿着白衣戴着白帽来为荆轲送行。

10、微太子言,臣愿谒之。

今行而毋信,则秦未可亲也。

即使太子不说,我也要请求行动。

(我)现在到秦国去,没有让秦王相信的东西,那么秦王就不可以接近。

11、燕王诚振怖大王之威,不敢举兵以逆军吏,愿举国为内臣,比诸侯之列,给贡职如郡县,而得奉守先王之宗庙。

燕王确实因大王的威严震慑得心惊胆颤,不敢出兵抗拒大王的军队,情愿全国上下做秦国的臣子,和其他诸侯行一样,进献贡物如同郡县,这样能够保全先王的宗庙。

12、愿大王少假借之,使得毕使于前。

希望大王稍微宽容一下他,使他能在大王面前完成使命。

13、群臣皆愕,卒起不意,尽失其度。

大臣们都惊慌失措,突然发生意想不到的事情,大家都失去了常态。

《史记选读》重点句子翻译

《史记选读》重点句子翻译

《史记》选读重点句子翻译《太史公自序》(1)孔子为鲁司寇,诸侯害之,大夫壅之。

译文:孔子担任鲁国司寇,诸侯嫉恨他,卿大夫阻抑他。

(2)察其所以,皆失其本已。

译文:考察他们所以会这样的原因,都是丢掉了立国立身的根本(礼义)。

(3)夫礼禁未然之前,法施已然之后;法之所为用者易见,而礼之所为禁者难知。

译文:礼是在坏事发生之前加以防范,法是在坏事发生之后予以惩处;法施行的作用容易看到,而礼禁绝的作用却难以察觉。

(4)存亡国,继绝世,补敝起废,王道之大者也。

译文:恢复已经灭亡的国家,延续已经断绝了的世系,补救偏颇之事,振兴废弛之业,这是王道的精髓。

(5)此人皆意有所郁结,不得通其道也,故述往事,思来者。

译文:这些人都是心中聚集了愤懑,不能实现自己的主张,因而追述往事,寄希望于后来人。

《夏本纪》(1)行视鲧之治水无状,乃殛鲧于羽山以死。

译文:(舜)在巡行中发现鲧治水实在不像话,就把鲧流放到羽山,后来鲧就死在那里。

(2)天下皆以舜之诛为是。

译文:天下的人都认为舜对鲧的处置是正确的。

(要点:以、诛、是)(3)女其往视尔事矣。

译文:你还是赶快去办你的公事吧!(要点:女、其、尔事)(4)于是帝锡禹玄圭,以告成功于天下。

译文:于是帝舜赐给伯禹一具玄圭,用它向天下宣告大功告成。

(5) 禹伤先人父功之不成受诛,乃劳身焦思,居外十三年,过家门不敢入。

译文:禹为先父伯鲧因治水无功而受严惩深感痛心,因此劳身苦思,在外十三年, 经过自己的家门也不敢进入。

《鲁周公世家》(1)王其无害,旦新受命三王,维长终是图。

译文:您不会有灾祸的。

我刚接受三位先王之命,让您只须考虑周室天下的长远之计。

(2)我之所以弗辟而摄行政者,恐天下畔周,无以告我先王太王、王季、文王。

译文:我之所以不避嫌疑代理国政,是怕天下人背叛周室,没法向我们的先王太王、王季、文王交代。

(3)为人父母,为业至长久,子孙骄奢忘之,以亡其家,为人子可不慎乎!译文:做父母者,经历长久时期创业成功,其子孙骄奢淫逸忘记了祖先的困苦,毁败了家业,做儿子的能不谨慎吗?《高祖本纪》1、召诸县父老豪桀曰:“父老苦秦苛法久矣,诽谤者族,偶语者弃市。

《史记》中值得摘抄的名言警句与翻译

《史记》中值得摘抄的名言警句与翻译

《史记》中值得摘抄的名言警句与翻译1、富贵不归乡里,如衣绣夜行,谁人知者?出自《项羽本纪》。

意思是得到富贵以后,如果不回家乡晒晒,就好像穿了一身锦绣绸缎,却在夜晚出行,谁能看到你的好?传统的农业社会,培养了中国人的家庭、宗族、乡邻地方等社团意识。

一个人发达了,要回到家乡显摆一下,就像现在的企业家要为家乡修路、建学校一样。

暴发户、土豪总免不了晒富的冲动,特别是见了过去的熟人是要迫不及待地宣讲一番的。

2、乘人之车者载人之患,衣人之衣者怀人之忧,食人之食者死人之事。

出自《淮阴侯列传》,意思是做了人家的车子,心中就要考虑人家的患难;穿的衣服是人家给的,就要怀揣着人家的忧愁;吃的东西是人家给的,就要忠心为人家做事。

今天看来,这和现代社会的契约精神有点接近,选择了一份工作来作为谋生手段,就应该为企业、单位负责,尽职尽力。

3、丈夫生不五鼎食,死即五鼎烹耳!吾日暮途远,故倒行暴施之。

出自《平津侯主父列传》,意思是大丈夫活在世上应该追求富贵,只要能钟鸣鼎食(王侯之家的生活),承受鼎煮之刑罚而死也无所谓,我好不容易获得今天的地位,所以宁愿倒行逆施。

主父偃早年虽饱学却穷困,在齐地被众儒生排挤,不容于齐,借钱借不到,去北方燕、赵、中山等地,还是不遇,入关希望卫将军引荐给圣上,没有消息,手中没钱,诸宾客都讨厌他,最后豁出去伏阙上书,竟然获得重用。

后来众人纷纷向他行贿,有人劝他不要太过分了,他竟然表示:现在有了权势,为了荣华富贵,法场上吃一刀也是心甘情愿!4、何乡者相慕用之诚,後相倍之戾也!出自《张耳陈馀列传》中司马迁的评语,意思是当初两人互相倾慕信任,其相交非常诚恳,最终却反目成仇,非置对方于死地不可,这是为何?张耳和陈馀早年刎颈交,后来项羽分封天下,张耳为王,陈馀为侯,陈馀大大不服想用武力赶走张耳,使得张耳逃到刘邦那里。

刘邦与项羽争斗时,刘邦要求陈馀归到自己一方,陈馀提出的条件竟然是要刘邦杀了张耳才会答应。

刘邦杀了一个和张耳长得像的人,把人头送给陈馀。

《史记》名句翻译

《史记》名句翻译

《史记》翻译1、欲予秦,秦城恐不可得,徒见欺;欲勿予,即患秦兵之来。

计未定,求人可使报秦者,未得。

要是把和氏璧给了秦国,秦国的城邑恐怕不可能得到,白白地受骗;要是不给,就怕秦军攻打。

计策没有确定,想找一个能派到秦国去回复的使者,没能找到。

2、秦以城求璧而赵不许,曲在赵;赵予璧而秦不予赵城,曲在秦。

均之二策,宁许以负秦曲。

秦国请求以城换璧,赵国如果不答应,赵国理亏;赵国给了璧而秦国不给赵国城邑,秦国理亏。

衡量这两种对策,宁可答应秦国,使秦国承担理亏的责任。

3、臣以为布衣之交尚不相欺,况大国乎!且以一璧之故逆强秦之欢,不可。

我认为平民百姓的交往尚且不互相欺骗,何况是大国呢!况且为了一块璧玉的缘故惹得强大的秦国不高兴,也是不应该的。

4、严大国之威以修敬也。

尊重大国的威望来加深敬意。

5、臣知欺大王之罪当诛,臣请就汤镬,唯大王与群臣孰计议之。

我知道欺骗大王的罪过应被诛杀,我情愿下汤锅受烹煮之刑,希望大王和群臣仔细考虑这件事。

6、臣所以去亲戚而事君者,徒慕君之高义也。

今君与廉颇同列,廉君宣恶言,而君畏匿之,恐惧殊甚,且庸人尚羞之,况于将相乎!我们离开亲人来侍奉您的原因,只是仰慕您高尚的节义呀。

如今您与廉颇官位相同,廉老先生口出恶言,而您却害怕并躲避他,您怕得也太过分了。

平庸的人尚且感到羞耻,何况是身为将相的人呢!7、公之视廉将军孰与秦王?你们认为廉将军和秦王相比谁更厉害?8、夫以秦王之威,而相如廷叱之,辱其群臣,相如虽驽,独畏廉将军哉!顾吾念之,强秦之所以不敢加兵于赵者,徒以吾两人在也。

今两虎共斗,其势不俱生。

吾所以为此者,以先国家之急而后私仇也。

以秦王的威势,而卧却敢在朝廷上呵斥他,羞辱他的群臣,我蔺相如虽然无能,难道会害怕廉将军吗?不过我想到,强秦所以不敢对赵国用兵,只是因为有我们两人在呀。

如今两虎共斗,势必不能共存。

我这样忍让的原因,就是为了把国家的急难摆在前面,而把个人的私怨放在后面。

9、数上书孝文,时言削诸侯事及法令可更定者。

史记全册文言文翻译

史记全册文言文翻译

《史记》者,司马迁之所撰,乃中国古代史书之巨著,亦称《太史公书》。

迁以天人合一之思想,以史为鉴,记叙了自黄帝以来,至汉武帝太初年间,约三千余年的历史。

全书分为本纪、表、书、世家、列传五部分,共计一百三十篇。

以下为《史记》全册之部分文言文翻译,以飨读者。

【本纪】黄帝本纪黄帝者,少典之子,生于姬水。

黄帝以土德王,故称黄帝。

黄帝与蚩尤战于涿鹿之野,蚩尤败,后归附于黄帝。

黄帝既定天下,以德服人,天下大治。

【表】世家表世家者,诸侯王之世家也。

诸侯王世系,自周以来,代有更替。

此表记诸侯王世系,以示其源流。

【书】礼书礼者,天地之序,阴阳之行,人道之纪也。

礼书载古之礼制,以明其义。

【世家】鲁世家鲁者,周公之子伯禽所封之地。

鲁世家记鲁国之兴衰,以示其世系。

【列传】刺客列传刺客者,以刺杀暴君、复仇、报国等为目的之人。

此列传记刺客之事,以彰显其英勇。

黄帝本纪译文:黄帝,是少典的儿子,出生在姬水。

黄帝凭借土地的德性称王,因此被称为黄帝。

黄帝与蚩尤在涿鹿之野作战,蚩尤战败,后来归附了黄帝。

黄帝统一天下之后,以德行治理国家,天下大治。

世家表译文:世家是指诸侯王的世家。

诸侯王的世系,从周朝以来,代代更替。

这个表记载了诸侯王的世系,以展示其源流。

礼书译文:礼,是天地秩序的体现,阴阳变化的规律,人道的行为准则。

礼书记载古代的礼制,以阐明其意义。

鲁世家译文:鲁国,是周公的儿子伯禽被封的地方。

鲁世家记载了鲁国的兴衰,以展示其世系。

刺客列传译文:刺客,是以刺杀暴君、复仇、报国等为目的的人。

这个列传记载了刺客的事迹,以彰显他们的英勇。

《史记》全册文言文翻译,仅此数篇,实难尽其全貌。

然司马迁之笔,横扫千军,文辞华丽,意境深远,读之令人叹为观止。

翻译虽不能完全还原原文之美,然亦能令读者领略其中一二。

若欲深入了解《史记》之博大精深,尚需读者亲自研读原文。

《史记》经典名句及译文解析共100句

《史记》经典名句及译文解析共100句

天下熙熙,皆为利来;天下攘攘,皆为利往。

---- 《史记•货殖列传》解释:天下人吵吵嚷嚷,嘈杂喧闹,都是为了各自的利益而来;天下人碰碰撞撞,拥挤奔忙,都是为了各自的利益而往。

桃李不言,下自成蹊——《史记•李将军列传》解释:桃树和李树不主动招引人,但人们都来看它们开出的鲜花,采摘它们结出的果实,在树下走成了一条小路。

比喻为人品德高尚、诚实、正直,用不着自我宣传, 就自然受到人们的尊重和敬仰。

众口银金,积毁销骨——《史记•张仪列传》解释:原指众口所责,虽坚如铁石之物,亦告熔化;毁谤不止,令人难以生存,而遭毁灭。

后喻舆论作用极大,众口一词,积非成是;流言可畏,能颠倒是非,置人于死地。

祸不妄至,福不徒来。

---- 《史记•龟策列传》解释:灾祸不会胡乱发生,幸福不会凭空到来。

千人之诺诺,不如一士之谓晋。

一一《史记•商君列传》解释:众多唯唯诺诺之人,不如一名铮谏之士可贵。

当断不断,反受其乱一一《史记•齐悼惠王世家》解释:办事犹豫不决,反遭受祸害牵累。

得不为喜,去不为恨——《史记•日者列传》解释:得到了并不过分欢喜,丢弃了也不觉得遗憾。

人弃我取,人取我与。

-《史记•货殖列传》解释:别人不要的我要下来,别人要的我就给予。

毛羽未成,不可以高蜚-《史记•苏秦列传》解释:羽毛没有长成,鸟绝不可以高飞。

智者千虑,必有一失;愚者千虑,必有一得。

-《史记•淮阴侯列传》解释:聪明的人在上千次考虑中,总会有一次失误;愚蠢的人在上千次考虑中, 总会有一次收获。

相马失之瘦,相土失之贫。

——《史记•滑稽列传》解释:相马因其外表消瘦而漏掉良马,相土因其外貌贫困而漏失人才。

能行之者未必能言,能言之者未必能行。

——《史记•孙子吴起列传》解释:能够做到一件事情的人未必能够说出他是如何做的,而能够说出怎么做这件事情的人不一定能够做得好这件事情。

千金之裘,非一狐之腋也;台榭之摄,非一木之枝也;三代之际,非一士之智也——《史记•刘敬叔孙通列传》解释:千金之贵的裘皮大衣,不是用一只狐狸腋下的软皮就能缀好的;楼台亭榭的椽子,不是靠一棵树的枝材就能修建的;累及三世的际遇,不是通过一代人的智慧就能预设的。

史记重点句子翻译

史记重点句子翻译

《孔子世家》1. 孔子贫且贱。

及长,尝为季氏史,料量平;尝为司职吏而畜蕃息。

由是为司空。

已而去鲁,斥乎齐,逐乎宋、卫,困于陈蔡之间。

孔子贫穷,又地位低下,等到成年后,曾经担任过季氏家中管仓库的小吏,把财物管理得准确公平。

曾经担任过管理牧场的小官,在他的管理下家畜繁殖,数量增多。

由此担任了掌管工程事务的司空。

不久之后离开鲁国,在齐国被排斥,在宋卫被放逐,在陈国蔡国之间被围困。

2.聪明深察而近于死者,好议人者也。

博辩广大危其身者,发人之恶者也。

为人子者毋以有己,为人臣者毋以有己。

聪明洞察事理,对问题看得深刻,却让自己接近死地的人,是因为喜欢议论别人的是非。

博学善辩,见识广大却使自身危险的人,是因为喜欢揭发他人的丑恶。

做孩子就要一切为了父母,不要考虑自己,做臣子就要一切为了国君,不要考虑自己。

3. 有间,有所穆然深思焉,有所怡然高望而远志焉。

曰:丘得其为人,黯然而黑,几然而长,眼如望羊,如王四国,非文王其谁能为此也!过了一会儿,孔子神色严肃认真,有所深思,又表情愉快地向上望了一会儿,表现出志向深远的样子。

说:我已经了解作曲者的风范了,他皮肤黑,个子高,昂首远望,像是在全天下称王,如果不是文王难道还会是谁作的曲呢!4. “孔子贤者,所刺讥皆中诸侯之疾。

今者久留陈蔡之闲,诸大夫所设行皆非仲尼之意。

孔子是一个贤能的人,他所指责非议的东西都切中了诸侯的弊病。

现在他久留陈蔡之间,两国大夫所施政推行的措施都不合他的心意。

5. 于是乃相与发徒役围孔子于野。

不得行,绝粮。

从者病,莫能兴。

孔子讲诵弦歌不衰。

子路愠见曰:“君子亦有穷乎?”孔子曰:“君子固穷,小人穷斯滥矣。

”于是他们就一起派了一些服劳役的人把孔子围困在郊外,孔子一行人走不了,断绝了粮食。

随从的人都因为饥饿生病了,没人能站起身来。

孔子仍传习诗书礼乐不停。

子路生气地去见孔子说:“君子也有困厄的时候吗?”孔子说:“君子安于困厄,小人困厄之时就会胡作非为。

”6. 良农能稼而不能为穑,良工能巧而不能为顺。

《史记选读》翻译复习

《史记选读》翻译复习

《史记选读》重点篇目句子翻译《太史公自序》1.“余为太史而弗论载,废天下之史文,余甚惧焉,汝其念哉!”……“小子不敏,请悉论先人所次旧闻,弗敢阙。

”“我作为太史而不能把他们的事迹详加编辑记录,中断了天下史事的录载,我十分惶恐不安,你可要记在心上啊!”……“儿子我虽然驽钝,请允许我把您老人家所编撰的史实掌故完整地加以编辑,不敢稍有缺漏。

”2.我欲载之空言,不如见之于行事之深切著明也……善善恶恶,贤贤贱不肖,存亡国,继绝世,补敝起废,王道之大者也。

我想只撰述褒贬是非的言论,不如通过具体的历史事件来评判是非善恶更加深刻、明显。

……奖善惩恶,尊崇贤能,鄙夷不肖,恢复已经灭亡的国家,延续已经断绝了的世系,补救偏颇之事,振兴废弛之业,这是王道的精髓。

3.受命于穆清,泽流罔极,海外殊俗,重译款塞,请来献见者,不可胜道。

受命于上天,恩泽流布无边,海外不同习俗的国家,派遣使者辗转翻译来到中国边关,请求进献朝见的不可胜数。

《夏本纪》1.舜登用,摄行天子之政,巡狩。

行视鲧之治水无状,乃殛鲧于羽山以死。

天下皆以舜之诛为是。

舜被提拔重用,代理执行天子的政务,按时巡行视察各地诸侯所守的疆土。

在巡行中发现鲧治水实在不像话,就把鲧流放到羽山,后来鲧就死在那里。

天下的人都认为舜对鲧的处置是正确的。

2.禹为人敏给克勤;其德不违,其仁可亲,其言可信;声为律,身为度,称以出;亹亹穆穆,为纲为纪。

禹的为人,办事敏捷而又勤奋;他的品德不违正道,他的仁心人人可亲,他的言语诚实可信;他的声音符合自然的音律,他的身体就是标准的尺度,他的教令几经权衡方才发布;他如此勤勉肃敬,可作为人所共遵的纲纪。

《鲁周公世家》1.惟尔元孙王发,勤劳阻疾。

若尔三王是有负子之责于天,以旦代王发之身。

你们的长孙姬发,辛劳成疾。

如果三位先王在天上生病需要子孙到天上去侍奉你们,请以我旦身体代替大王姬发的生命。

2.王其无害。

旦新受命三王,维长终是图。

兹道能念予一人。

大王您不会有灾祸的。

《史记》选读重要句子翻译

《史记》选读重要句子翻译

鲁人版《史记》选读重要句子翻译《廉颇与蔺相如》1.求人可使报秦者,未得。

翻译:寻求可以做使者去答复秦国的人,没有找到。

2.均之二策,宁许以负秦曲。

翻译:权衡这两种对策,宁可答应秦国,使秦国承担理亏的责任。

3.臣所以去亲戚而事君者,徒慕君之高义也。

翻译:我们离开亲人来侍奉您的原因,只是仰慕您高尚的品格。

4.顾吾念之,强秦之所以不敢加兵于赵者,徒以吾两人在也。

翻译:不过我想到,强大的秦国不敢对赵国用兵的原因,只是因为有我们两人在呀。

5.臣以为布衣之交尚不相欺,况大国乎!翻译:我认为平民百姓的交往尚且不互相欺骗,何况是大国呢!6.臣诚恐见欺于王而负赵,故令人持璧归,间至赵矣。

翻译:我确实害怕被大王您欺骗从而对不起赵王,所以派人带着宝璧回去,已秘密地到赵国了。

7.公之视廉将军孰与秦王?翻译:诸位认为廉将军和秦王相比谁更厉害?8.鄙贱之人,不知将军宽之至此也。

翻译:我是个粗野卑贱的人,想不到将军您宽容我到了这样的地步啊!9.不如因而厚遇之,使归赵,赵王岂以一璧之故欺强秦邪!翻译:不如趁此好好款待他,放他回到赵国,赵王难道会为了一块璧玉的缘故而欺骗秦国吗?10.相如度秦王特以诈详为予赵城,实不可得。

翻译:蔺相如估计秦王不过用欺诈手段假装给赵国城邑,实际上赵国是不可能得到的。

11.吾所以为此者,以先国家之急而后私仇也。

翻译:我之所以这样做,是因为以国家的急务为先,以自己的私仇为后啊!《晁错》1.数上书孝文,时言削诸侯事及法令可更定者。

翻译:晁错多次上书汉文帝,说道削减诸侯势力的事,以及可以修改的法令。

2.及窦婴、袁昂进说,上令晁错衣朝衣斩东市。

翻译:等到窦婴、袁昂进言,皇上就命令晁错穿着朝衣,在东市把他处死。

3.错常数请间言事,辄听,宠幸倾九卿,法令多所更定。

翻译:晁错多次请求皇帝单独与他谈论政事,景帝每次都听,宠幸他超过了九卿,晁错修改了不少的法令。

4.夫晁错患诸侯强大不可制,故请削地以尊京师,万世之利也。

史记名句翻译集锦

史记名句翻译集锦

《史记》名句翻译集锦2006、6、28 张研博1、高祖为亭长,素易诸吏,乃绐为谒曰“贺钱万”实不持一钱《高祖本纪》译文:高祖做亭长时,一向看不起这帮官吏,于是在进见的名帖上欺骗说“贺钱一万”其实他一个钱也没带。

2、父老苦秦苛法久矣,诽谤者族,偶语者弃市译文:父老们受秦朝的苛政法令的苦已经很久了,非议朝政得失的要灭族,相聚谈话的要处以死刑。

3、今则来,沛公恐不得有此。

可急使兵守函谷关,无内诸侯军,稍征关中兵以自益,距之译文:现在如果他来了,沛公您恐怕就不能拥有这个地方了。

可以赶快派军队守住函谷关,不要让诸侯军进来。

再逐步征集关中的士兵,来增强自己的实力,以便抵抗他们。

4、去辄烧绝栈道,以备诸侯盗兵袭之,亦示项羽无东意译文:军队过去以后,就把栈道全部烧掉,以防备诸侯或其他强盗偷袭,也是向项羽表示没有东进意思。

5、列诸侯将无敢隐朕,皆言其情。

吾所以有天下者何?项氏之所以失天下者何?译文:列侯和各位将领,你们不要骗我,都要说真心话。

我取得天下的原因是什么呢?项羽失去天下的原因是什么呢?6、始大人常以臣无赖,不能治产业,不如仲力。

今某之业所就孰与仲多译文:当初大人常认为我没有出息,不会经营产业,比不上刘仲勤快努力。

可是现在我的产业和刘仲相比,哪一个多呢?7、善善恶恶,贤贤贱不肖,存亡国,继绝世,补敝起废,王道之大者也。

译文:奖善惩恶,尊重贤能,轻视没有才能的人,使灭亡的国家存在下去,延续断绝了的世系,补救偏颇之事,振兴废弛之业8、食少,调有余相给,以均诸侯译文:粮食匮乏时,就让一些地区把余粮调济给缺粮地区,以便使各诸侯国都能有粮食吃。

8、周公恐天下闻武王崩而畔,周公乃践阼代成王摄行政当国《鲁周公世家》译文:周公怕天下人听说武王死而背叛朝廷,就登位替成王代为处理政务,主持国家大权。

9、夫政不简不易,民不有近;平易近民,民必归之译文:为政不简约易行,人民就不会亲近;政令平易近民,人民必然归附。

”10、彼虏以我为走,今皆解鞍以示不走,用坚其意译文:那些敌人认为我们会逃跑,现在我们都解下马鞍表示不逃,这样就能使他们更坚定地相信我们是诱敌之兵的想法。

史记(司马迁作品)故事简介、原文全文及白话文翻译译文

史记(司马迁作品)故事简介、原文全文及白话文翻译译文

《史记》原文及翻译史记简介《史记》是由司马迁撰写的中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

记载了上自上古传说中的黄帝时代,下至汉武帝元狩元年间共3000多年的历史(哲学、政治、经济、军事等)。

《史记》最初没有固定书名,或称“太史公书”,或称“太史公传”,也省称“太史公”。

“史记”本是古代史书通称,从三国时期开始,“史记”由史书的通称逐渐成为“太史公书”的专称。

《史记》与后来的《汉书》(班固)、《后汉书》(范晔、司马彪)、《三国志》(陈寿)合称“前四史”。

刘向等人认为此书“善序事理,辩而不华,质而不俚”。

与司马光的《资治通鉴》并称“史学双璧”。

《十二本纪》简介《五帝本纪》原文黄帝者,少典之子,姓公孙,名曰轩辕。

生而神灵,弱而能言,幼而徇齐,长而敦敏,成而聪明。

轩辕之时,神农氏世衰。

诸侯相侵伐,暴虐百姓,而神农氏弗能征。

于是轩辕乃习用干戈,以征不享,诸侯咸来宾从。

而蚩尤最为暴,莫能伐。

炎帝欲侵陵诸侯,诸侯咸归轩辕。

轩辕乃修德振兵,治五气,蓺五种,抚万民,度四方,教熊罴貔貅貙虎,以与炎帝战于阪泉之野。

三战,然后得其志。

蚩尤作乱,不用帝命。

于是黄帝乃征师诸侯,与蚩尤战于涿鹿之野,遂禽杀蚩尤。

而诸侯咸尊轩辕为天子,代神农氏,是为黄帝。

天下有不顺者,黄帝从而征之,平者去之,披山通道,未尝宁居。

东至于海,登丸山,及岱宗。

西至于空桐,登鸡头。

南至于江,登熊、湘。

北逐荤粥,合符釜山,而邑于涿鹿之阿。

迁徙往来无常处,以师兵为营卫。

官名皆以云命,为云师。

置左右大监,监于万国。

万国和,而鬼神山川封禅与为多焉。

获宝鼎,迎日推策。

举风后、力牧、常先、大鸿以治民。

顺天地之纪,幽明之占,死生之说,存亡之难。

时播百谷草木,淳化鸟兽虫蛾,旁罗日月星辰水波土石金玉,劳勤心力耳目,节用水火材物。

有土德之瑞,故号黄帝。

黄帝二十五子,其得姓者十四人。

黄帝居轩辕之丘,而娶于西陵之女,是为嫘祖。

嫘祖为黄帝正妃,生二子,其后皆有天下:其一曰玄嚣,是为青阳,青阳降居江水;其二曰昌意,降居若水。

《史记》重点语句翻译

《史记》重点语句翻译

《史记》选读重点句子翻译《高祖本纪》1.高祖常繇咸阳,纵观,观秦皇帝,喟然太息曰:“嗟乎,大丈夫当如此也!”高祖曾经到咸阳去服徭役,有一次秦始皇出巡,充许人们随意观看,他看到了秦始皇,长叹一声说:“唉,大丈夫就应该象这样!”2.公始常欲奇此女,沛令善公,求之不与,何自妄许与刘季?你起初总是想让这个女儿出人头地,把他许配给个贵人。

沛县县令跟你要好,想娶这个女儿你不同意,今天你为什么随随便便地就把她许给刘季了呢?3.又与秦军战于蓝田南,益张疑兵旗帜,诸所过毋得掠卤,秦人憙,秦军解,因大破之。

又在蓝田南面与秦军交战。

增设疑兵旗帜,命令全军,所过之处,不得掳掠,秦地的人都很高兴,秦军瓦解,因此大败秦军。

4.秦王子婴素车白马,系颈以组,封皇帝玺符节,降轵道旁。

秦王子婴驾着白车白马,用丝绳系着脖子,封好皇帝的御玺和符节,在枳(zhǐ,纸)道旁投降。

5.父老苦秦苛法久矣,诽谤者族,偶语者弃市。

父老们苦于秦朝的苛虐法令已经很久了,批评朝政得失的要灭族,相聚谈话的要处以死刑,6.诸吏人皆安堵如故。

所有官吏和百姓都象往常一样,安居乐业。

7.今闻章邯降项羽,项羽乃号为雍王,王关中。

今则来,沛公恐不得有此。

可急使兵守函谷关,无纳诸侯军,稍征关中兵以自益,距之。

沛公然其计,从之。

现在听说章邯投降项羽,项羽给他的封号是雍王,在关中称王。

如今要是他来了,沛公您恐怕就不能拥有这个地方了。

可以赶快派军队守住函谷关,不要让诸侯军进来。

并且逐步征集关中的兵卒,加强自己的实力,以便抵抗他们。

”沛公认为他的话有道理,就依从了他的计策。

8.项羽怨怀王不肯令与沛公俱西入关,而北救赵,后天下约。

项羽怨恨怀王当初不肯让他和沛公一起西进入关,却派他到北边去救赵,结果没能率先入关,落在了别人之后。

9.去辄烧绝栈道,以备诸侯盗兵袭之,亦示项羽无东意。

至南郑,诸将及士卒多道亡归,士卒皆歌思东归。

军队离去以后,在陡壁上架起的栈道就全部烧掉,为的是防备诸侯或其他强盗偷袭,也是向项羽表示没有东进之意。

史记十则文言文及翻译

史记十则文言文及翻译

一、太史公曰:“夫天下者,生于劳,成于力。

劳而不怨,力而不懈,此天下之常道也。

”【翻译】太史公说:“天下之事,产生于辛勤劳动,成就于不懈努力。

辛勤而不抱怨,努力而不松懈,这是天下恒常的道理。

”二、孔子曰:“君子之德风,小人之德草。

草上之风,必偃。

”【翻译】孔子说:“君子的品德如风,小人的品德如草。

风吹在草上,草必定随风倒。

”三、孟子曰:“得道多助,失道寡助。

寡助之至,亲戚畔之;多助之至,天下顺之。

”【翻译】孟子说:“得道的人多得到帮助,失道的人少得到帮助。

帮助少到极点,连亲戚都会背叛他;帮助多到极点,天下的人都会顺从他。

”四、老子曰:“上善若水,水善利万物而不争,处众人之所恶,故几于道。

”【翻译】老子说:“最高尚的品德像水一样,水善于滋润万物而不与之争斗,停留在众人所不愿去的低洼之地,所以最接近于道。

”五、孙子曰:“兵者,国之大事,死生之地,存亡之道,不可不察也。

”【翻译】孙子说:“战争,是国家的大事,关系到生死存亡,不能不仔细观察和研究。

”六、屈原曰:“民生各有所乐兮,余独好修以为常。

”【翻译】屈原说:“人们各有自己的快乐,我唯独喜欢修养品德作为常态。

”七、贾谊曰:“天下兴亡,匹夫有责。

”【翻译】贾谊说:“国家的兴衰,每一个普通人都有一份责任。

”八、诸葛亮曰:“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

”【翻译】诸葛亮说:“不淡泊名利就无法明确自己的志向,不保持内心的宁静就无法达到远大的目标。

”九、曹操曰:“宁教我负天下人,休教天下人负我。

”【翻译】曹操说:“宁愿我辜负天下的人,也不要让天下的人辜负我。

”十、司马光曰:“才者,德之资也;德者,才之帅也。

”【翻译】司马光说:“才能是德行的资本,德行是才能的领导者。

”。

史记名句及填空翻译 Word 文档 (2)

史记名句及填空翻译 Word 文档 (2)

《史记选读》中的经典名句《太史公自序》----昔西伯拘羑里,演《周易》;孔子厄陈蔡,作《春秋》;屈原放逐,著《离骚》;左丘失明,厥有《国语》;孙子膑脚,而论兵法;不韦迁蜀,世传《吕览》;韩非囚秦,《说难》、《孤愤》、《诗》三百篇,大抵贤圣发愤之所为作也。

P4:且夫孝始于事亲,中于事君,终于立身。

P6:《易》曰…失之豪厘,差以千里‟。

P7:夫礼禁未然之前,法施已然之后;法之所为用者易见,而礼之所为禁者难知。

P6:《易》曰‘失之豪厘,差以千里’。

《鲁周公世家》P20:然我一沐三捉发,一饭三吐哺,起以待士,犹恐失天下之贤人。

P24: 山不厌高,水不厌深,周公吐哺,天下归心。

(曹操《短歌行》)《高祖本纪》P44:忠言逆耳利于行,毒药苦口利于病。

P49:夫运筹策帷帐之中,决胜于千里之外,吾不如子房。

P49:大风起兮云飞扬,威加海内兮归故乡,安得猛士兮守四方!《李将军列传》P52: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

(王昌龄《出塞》)P54:林暗草惊风,将军夜引弓。

平明寻白羽,没在石棱中(卢纶《塞下曲》)P56:《传》曰“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

P57:谚曰“桃李不言,下自成蹊”。

此言虽小,可以谕大也。

《孔子世家》P62: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P62:子曰:敏而好学,不耻下问,是以谓之文也。

《论语·公冶长》P62:子曰:默而识之,学而不厌,诲人不倦,何有于我哉? 《论语·述而》P63:子曰: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

《论语·子罕》P65:子曰:《诗》三百,一言以蔽之,曰:“思无邪。

”《论语·为政》P66:不愤不启。

举一隅不以三隅反,则弗复也。

P66:不愤不启,不悱不发。

《论语·述而》P67:《诗》有之:“高山仰止,景行行止。

”虽不能至,然心乡往之。

63孔子曰:“君子固穷,小人穷则滥矣。

”65孔子以四教:文,行,忠,信。

绝四:毋意,毋必,毋固,毋我。

《史记选读》重点句子翻译

《史记选读》重点句子翻译

《史记》选读翻译《高祖本纪》1、常有大度,不事家人生产作业。

(高祖)常有远大的抱负,不做普通百姓所从事的谋生职业。

2、单父人吕公善沛令,避仇从之客,因家沛焉。

单父人吕公与沛县县令要好,为躲避仇人投奔到县令这里来作客,于是就在沛县安了家。

3、于是沛公起,摄衣谢之,延上坐。

于是沛公站起身来,整理衣服,向他道歉,请他到上座坐下。

4、诸所过毋得掠卤,秦人憙,秦军解,因大破之。

全军所过之处不得掳掠,秦人都很高兴,秦军斗志松懈,于是大败秦军.5、父老苦秦苛法久矣,诽谤者族,偶语者弃市.父老们苦于秦朝的苛刻法令已经很久了,批评朝政的人要被灭族,聚集说话的人要处以死刑。

6、吾与诸侯约,先入关者王之,吾当王关中.我和诸侯们约定,先打进函谷关的人就以他为王,我应当在关中做王。

7、与父老约,法三章耳:杀人者死,伤人及盗抵罪。

(我)和父老们约定,法律只有三条而已:杀人者处死刑,伤人者和抢劫者依法治罪。

8、无内诸侯军,稍征关中兵以自益,距之。

不要让诸侯军进来,再逐步征集关中的兵卒来加强自己的实力,抵抗他们。

9、去辄烧绝栈道,以备诸侯盗兵袭之,亦示项羽无东意。

(军队)经过后就全部烧毁栈道,为的是防备诸侯或其他强盗偷袭,也是向项羽表示没有东进之意。

10、夫运筹策帷帐之中,决胜于千里之外。

在帷帐中运筹谋划,却能决定千里之外的胜利.11、今某之业所就孰与仲多?现在我所创下的家业和二哥相比,谁的多呢?《项羽本纪》1、阴以兵法部勒宾客及子弟,以是知其能.暗中用兵法部署组织宾客和青年,借此来了解他们的才能。

2、楚兵冠诸侯,诸侯军救巨鹿下者十余壁,莫敢纵兵。

楚军在诸侯军中居于第一,前来援救巨鹿的诸侯军筑有十几座营垒,没有一个敢发兵出战。

3、今日固决死,愿为诸君快战。

今天肯定得决心死战了,我愿意为诸位痛痛快快地打一仗.4、江东虽小,地方千里,众数十万人,亦足王也。

江东虽小,但土地方圆有千里,民众有几十万,也足可以称王。

5、纵江东父兄怜而王我,我何面目见之?纵使江东父老兄弟怜爱我让我做王,我又有什么脸面去见他们呢?6、吾闻汉购我头千金,邑万户,吾为若德。

《史记》全文及翻译

《史记》全文及翻译

《史记》全文及翻译原文管仲夷吾者,颍上人也。

少时常与鲍叔牙游,鲍叔知其贤。

管仲贫困,常欺鲍叔,鲍叔终善遇之,不以为言。

已而鲍叔事齐公子小白,管仲事公子纠。

及小白立为桓公,公子纠死,管仲囚焉。

鲍叔遂进管仲。

管仲既用,任政于齐,齐桓公以霸,九合诸侯,一匡天下,管仲之谋也。

管仲曰:“吾始困时,尝与鲍叔贾,分财利多自与,鲍叔不以我为贪,知我贫也。

吾尝为鲍叔谋事而更穷困,鲍叔不以我为愚,知时有利不利也。

吾尝三仕三见逐于君,鲍叔不以我为不肖,知我不遇时。

吾尝三战三走,鲍叔不以我怯,知我有老母也。

公子纠败,召忽死之,吾幽囚受辱,鲍叔不以我为无耻,知我不羞小节而耻功名不显于天下也。

生我者父母,知我者鲍子也。

”(选自《《史记·管晏列传》》)翻译:管仲,名夷吾,是颍上人。

他年轻的时候,常和鲍叔牙交往,鲍叔牙知道他贤明、有才干。

管仲家贫,经常占鲍叔的便宜,但鲍叔始终很好地对待他,不因为这些事而有什么怨言。

不久,鲍叔侍奉齐国公子小白,管仲侍奉公子纠。

等到小白即位,立为齐桓公以后,桓公让鲁国杀了公子纠,管仲被囚禁。

于是鲍叔向齐桓公推荐管仲。

管仲被任用以后,在齐国执政,桓公凭借着管仲而称霸,并以霸主的身份,多次会合诸侯,使天下归正于一,这都是管仲的智谋。

管仲说:“我当初贫困的时候,曾经和鲍叔经商,分财利时自己常常多拿一些,但鲍叔不认为我贪财,知道我生活贫困。

我曾经为鲍叔办事,结果使他更加穷困,但鲍叔不认为我愚笨,知道时机有利和不利。

我曾经多次做官,多次都被君主免职,但鲍叔不认为我没有才干,知道我没有遇到好时机。

我曾多次作战,多次战败逃跑,但鲍叔不认为我胆小,知道我还有老母的缘故。

公子纠失败,召忽为我而死,我被关在深牢中受屈辱,但鲍叔不认为我无耻,知道我不会为小节而羞,却会因为功名不曾显耀于天下而耻。

生我的是父母,了解我的是鲍叔啊!”。

史记前五篇句子翻译

史记前五篇句子翻译

太史公自序1.且夫孝始于事亲,中于事君,终于立身。

扬名于后世,以显父母,此孝之大者。

译文:况且孝道从奉养双亲开始,继而侍奉君主,最终落到处世为人上。

扬名于后世来光耀父母,这是最大的孝道。

2. 小子不敏,请悉论先人所次旧闻,弗敢阙。

”译文:儿子虽然驽钝,请允许我把您老人家所编撰的史实掌握完整地加以编辑,不敢稍有缺漏。

3.孔子知言之不用,道之不行也,是非二百四十二年之中,以为天下仪表,译文:孔子知道自己的意见不会被采纳,政治主张无法实行,便褒贬二百四十二年间的是非,作为天下的标准。

4. 夫《春秋》,上明三王之道,下辨人事之纪,别嫌疑,明是非,定犹豫,善善恶恶,贤贤贱不肖,存亡国,继绝世,补敝起废,王道之大者也。

译文:《春秋》这部书,上阐明夏禹、商汤、周文王的治世之道,下辨别人与人之间的伦理纲常,分清嫌疑,判明是非,论定犹豫不决之事,奖善惩恶,尊崇贤能,鄙夷不肖,恢复已经灭亡的国家,延续已经断绝的世系,补救偏颇之事,振兴废弛之业,这是王道的精髓。

5.拨乱世反之正,莫近于春秋。

《春秋》文成数万,其指数千。

译文:拨正一个混乱的社会,使它回归正道,没有什么比《春秋》更切实有效,《春秋》不过数万字,而它的要旨就有数千条。

6.为人臣者不可以不知《春秋》,守经事而不知其宜,遭变事而不知其权。

译文:做人臣不可以不知道《春秋》,否则处理日常事务不知怎样做才合适,遇到突发事件不知用变通的权宜之计去应对。

7.故《春秋》者,礼义之大宗也。

夫礼禁未然之前,法施已然之后;法之所为用者易见,而礼之所为禁者难知。

译文:所以《春秋》是礼仪的根本所在,礼是在坏事发生之前加以防范,法是在坏事发生之后予以惩罚;法施行的作用容易看到,礼禁绝的作用难易察觉。

8.《春秋》采善贬恶,推三代之德,褒周室,非独刺讥而已也。

译文:《春秋》褒奖好人,贬斥恶人,推崇夏、商、周三代盛德,颂扬周王室,不只是讽刺讥斥而已。

9.且士贤能而不用,有国者之耻;主上明圣而德不布闻,有司之过也。

相关主题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史记》重点句子翻译(一)《太史公自序》1.通礼义之旨,至于君不君,臣不臣,父不父,子不子。

夫君不君则犯,臣不臣则诛,父不父则无道,子不子则不孝。

此四行者,天下之大过也。

如不明了礼义的要旨,就会弄到君不象君,臣不象臣,父不象父,子不象子的地步。

君不象君,就会被臣下干犯,臣不象臣就会被诛杀,父不象父就会昏聩无道,子不象子就会忤逆不孝。

这四种恶行,是天下最大的罪过。

2.太史而弗论载,废天下之史文,余甚惧焉,汝其念哉!我作为太史都未能予以论评载录,断绝了天下的修史传统,对此我甚感惶恐,你可要记在心上啊!3.王道缺,礼乐衰,孔子修旧起废,论《诗》《书》,则学者至今则之周幽王、厉王以后,王道衰败,礼乐衰颓,孔子研究整理旧有的典籍,修复振兴被废弃破坏的礼乐,论述《诗经》、《书经》,写作《春秋》,学者至今以之为准则。

4.善善恶恶,贤贤贱不肖,存亡国,继绝世,补敝起废,王道之大者也。

褒善怨恶,尊重贤能,贱视不肖,使灭亡的国家存在下去,断绝了的世系继续下去,补救衰敝之事,振兴废弛之业,这是最大的王道。

5.余所谓述故事,整齐其世传,非所谓作也,而君比之于《春秋》,谬矣。

我所说的缀述旧事,整理有关人物的家世传记,并非所谓著作呀,而您拿它与《春秋》相比,那就错了。

6.皆意有所郁结,不得通其道也,故述往事,思来者。

这些人都是心中聚集郁闷忧愁,理想主张不得实现,因而追述往事,使来者思考。

(二)《高祖本纪》1、仁而爱人,喜施,意豁如也。

常有大度,不事家人生产作业。

高祖仁厚爱人,喜欢施舍,性情豁达。

他平时就有远大的抱负,不愿做一般老百姓所从事的谋生职业。

2、高祖为亭长,素易诸吏,乃绐为谒曰“贺钱万”,实不持一钱。

高祖做亭长,平素就看不起这帮官吏,于是在进见的名帖上诈称“贺钱一万”,实际上他一个钱也没带。

3、公始常欲奇此女,沛令善公,求之不与,何自妄许与刘季?你起初总是想让这个女儿出人头地,把他许配给个贵人。

沛县县令跟你要好,想娶这个女儿你不同意,今天你为什么随随便便地就把她许给刘季了呢?4、于是沛公起,摄衣谢之,延上坐。

这时候,沛公站起来,整理衣服,向他道歉,并把郦食其请到上座。

5、益张疑兵旗帜,诸所过毋得掠卤,秦人憙,秦军解,因大破之。

沛公增加悬挂疑兵旗帜,命令全军,所过之处,不得掳掠,秦地的人都很高兴,秦军松懈,于是大破秦军。

6、父老苦秦苛法久矣,诽谤者族,偶语者弃市。

父老们苦于秦朝的苛虐法令已经很久了,批评朝政得失的要灭族,相聚谈话的要处以死刑,7、且吾所以还军霸上,待诸侯至而定约束耳。

再说,我之所以把军队退回驻扎在霸上,是想等着各路诸侯到后,共同制定一个规约。

8、今则来,沛公恐不得有此。

可急使兵守函谷关,无纳诸侯军,稍征关中兵以自益,距之。

现在如果他来了,您恐怕就不能拥有这个地方了。

您应当赶快派军队守住函谷关,不要让诸侯军进来。

再逐步征集关中的兵来增强自己的实力,以便抵抗他们。

”9、会项伯欲活张良,夜往见良,因以文谕项羽,项羽乃止。

恰巧项伯想救张良的命(使…活),(于是项伯)连夜来沛公军营见张良,就用不能攻杀刘邦的道理劝告项羽,项羽这才作罢。

10、至南郑,诸将及士卒多道亡归,士卒皆歌思东归。

到南郑时,许多将领和士兵都在中途逃跑回去了,士兵们都唱着歌,,想东归回乡。

11、项羽王诸将之有功者,而王独居南郑,是迁也。

项羽封有功的部将作王,却偏偏让您到南郑去,这分明是流放您。

12、军吏士卒皆山东之人也,日夜跂而望归,及其锋而用之,可以有大功。

队伍中的军官、士兵大都是崤山以东的人,他们日夜踮起脚跟向东望去,盼着回归故乡。

如果趁着这种势头(士气高昂的时候)利用他们,可以凭借此建大功。

13、项羽卒闻汉军之楚歌,以为汉尽得楚地,项羽乃败而走,是以兵大败。

项羽的士兵听到汉军唱起了楚地的歌,认为汉军已经完全占领了楚地,项羽战败而逃走,因此楚军全部溃败。

14、诸君必以为便,便国家。

既然你们一定认为这样做合适,那我也就从有利用国事上考虑吧。

15、始大人常以臣无赖,不能治产业,不如仲力。

今某之业所就孰与仲多?当初大人常常认为我没有出息,不会经营产业,比不上二哥刘仲勤快努力。

可是现在我的产业和刘仲相比,那一个多?16、吾特为其以雍齿故反我为魏。

我只是因为丰县人因为雍齿的缘故反叛我而帮助魏王才这样的。

17、沛父兄固请,乃并复丰,比沛。

沛县父兄们仍旧坚决请求,高祖才答应把丰邑的赋税徭役也免除掉,跟沛县一样。

18、沛公从百余骑,驱之鸿门,见谢项羽。

第二天沛公带了百余名随从(使…跟从),驱马来到鸿门拜见项羽,向他道歉。

(三)《李将军列传》1.是必射雕者也。

这一定是匈奴中射雕的人。

2.广之百骑皆大恐,欲驰还走。

李广的百名骑兵也都大为惊恐,想回马飞奔逃跑。

3.虏多且近,即有急,奈何? 敌人那么多,并且又离得近,如果有了紧急情况,怎么办?4.彼虏以我为走,今皆解鞍以示不走,用坚其意。

那些敌人原以为我们会逃跑,现在我们都解下马鞍表示不逃,这样就能使他们更坚定地相信我们是诱敌之兵。

5.惜乎,子不遇时! 如令子当高帝时,万户侯岂足道哉! 可惜啊!你没遇到时机,如果让你正赶上高祖的时代,封个万户侯那还在话下吗!6.是时会暮,胡兵怪之,不敢击这时正值日幕黄昏,匈奴军队始终觉得奇怪,不敢进攻。

7.吏当广所失亡多,为虏所生得,当斩,赎为庶人执法官判决李广损失伤亡太多,他自己又被敌人活捉,应该斩首,李广用钱物赎了死罪,削职为民。

8.诸校尉无罪,乃我自失道.吾今自上簿. 校尉们没有罪,是我自己迷失道路,我现在亲自到大将军幕府去受审对质。

9.百姓闻之,知与不知,无老壮皆为垂涕, 而右将军独下吏,当死,赎为庶人百姓听到这个消息,不论认识的不认识的,也不论老的少的都为李广落泪。

右将军赵食其单独被交给执法官吏,应判为死罪,用财物赎罪,降为平民。

10.传曰“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其李将军之谓也?《论语》里说:“在上位的人自身行为端正,不下命令事情也能实行;自身行为不正,发下命令也没人听从。

”这就是说的李将军吧!11.余睹李将军悛悛如鄙人,口不能道辞。

及死之日,天下知与不知,皆为尽哀。

彼其忠实心诚信于士大夫也?我所看到的李将军,老实厚道像个乡下人,开口不善讲话,可在他死的那天,天下人不论认识他的还是不认识他的,都为他尽情哀痛。

他那忠实的品格确实得到了将士们的信赖呀!(四)《管仲列传》1、管仲既用,任政于齐,齐桓公以霸,九合诸侯,一匡天下,管仲之谋也。

管仲被任用之以后,在齐国执政,齐桓公因为他的辅佐而称霸,多次召集诸候会盟,完全控制了天下,这全靠管仲的谋划。

2、吾尝三仕三见逐于君,鲍叔不以我为不肖,知我不遭时也。

我曾经多次从政却总是被国君贬斥,他不认为我没有才能,知道我没有遇到机遇。

3、吾幽囚受辱,鲍叔不以我为无耻,知我不羞小节而耻功名不显于天下也。

我被囚禁遭受屈辱,鲍叔不认为我没有廉耻,知道我不以小的过失而为羞,却以功名不显扬于天下而为耻。

4、仓廪实而知礼节。

衣食足荣辱,上服度则六亲固。

人们家中财务充足了就会讲究礼仪道德,丰衣足食后就会关注荣辱的取舍,居于上位者遵循礼法行事就六亲自然和睦而关系稳固5、故论卑而易行。

俗之所欲,因而予之;俗之所否,因而去之。

所以他的主张平易而容易实行,人们想做的,他就趁机提倡,人们认为不好的,他就顺应着革除掉。

6、将顺其美,匡救其恶,故上下能相亲也,岂管仲之谓乎?鼓励并顺从好的,纠正并制止不好的。

这样一来,统治者和百姓就能相亲相和,这话说的不就是管仲吗?(五)《屈原列传》1、博闻强志,明于治乱,娴于辞令。

屈原学识渊博,记忆力很强,对国家存亡兴衰的道理非常了解,对外交往来,接人待物的辞令又非常熟悉。

2、上官大夫与之同列,争宠而心害其能。

怀王使屈原造为宪令,屈平属草稿本定,上官大夫见而欲夺之,屈平不与。

上官大夫和屈原在朝廷上处于同等位次,想得到怀王的宠信,内心忌妒屈原的才能。

怀王命屈原制定国家法令,屈原刚写作完草稿,还没最后修定完成。

上官大夫见到之后想要改变,但屈平不同意。

3、屈平疾王听之不聪也,谗谄之蔽明也,邪曲之害公也,方正之不容也,故忧愁幽思而作《离骚》。

屈原痛心怀王惑于小人之言不能明辨是非,小人混淆黑白,使怀王看不明白,邪恶的小人妨害国家,端方正直的人不为朝廷所容,因此忧愁深思,创作了《离骚》。

4、人穷则反本,故劳苦倦极,未尝不呼天也;疾痛惨怛,未尝不呼父母也。

人们处境艰难就追念本源,所以人在忧愁、苦恼、疲困时,没有不喊天的,生病痛苦,内心悲痛时,没有不喊父母的。

5、其文约,其辞微,其志洁,其行廉,其称文小而其指极大,举类迩而见义远。

他的文笔简约,他的用语含蓄精深,他的志趣高洁,他的品行正直,他描述的是平常事物,但他的旨趣是极大的,列举的是近事,但表达的意思却很深远。

6、屈平既黜,其后秦欲伐齐,齐与楚从亲,惠王患之,乃令张仪佯去秦,厚币委质事楚。

屈原已经被免去官职,其后齐国想攻打楚国,齐国和楚国联合抗秦,秦惠王对此很是担忧,于是就派张仪假装离开秦国,带着丰厚的礼物送给楚国作为信物。

7、如楚,又因厚币用事者臣靳尚,而设诡辩于怀王之宠姬郑袖。

怀王竟听郑袖,复释去张仪。

张仪到楚国后,又凭借丰厚的礼物贿赂楚国的当权臣子勒尚,并在怀王的宠姬郑袖面前编造骗人的假话,怀王竟然听信了郑袖的话,又放跑了张仪。

8、翼幸君之一悟,俗之一改,其存君兴国而欲反覆之,一篇之中三致志焉。

希望国君能完全醒悟,社会现实能完全改变,他思念国君,振兴国家并希望国君和社会重走正道的愿望,在《离骚》中作了多次表达。

9、人君无愚智贤不肖,莫不欲求忠以自为,举贤以自佐。

国君无论愚昧还是聪明,贤能还是不贤能,没有哪个不想寻求忠臣推举贤能来辅佐自己。

10、然亡国破家相随属,而圣君治国累世而不见者,其所谓忠者不忠,而所谓贤者不贤也。

可是亡国破家总是一个连着一个,而圣明的君主、清平的国家却许多代也不出现了,这是因为国君所认为的忠臣并不是真正的忠臣,所认为的贤臣也不是真正的贤臣。

11、兵挫地削,亡其六郡,身客死于秦,为天下笑。

楚国军队被挫败,土地被削割,失掉了六郡。

怀王自己客死在秦国,被天下人耻笑。

12、屈原至于江滨,被发行吟泽畔,颜色憔悴,形容枯槁。

屈原来到江边,披散着头发,在水边一边行走一边吟唱。

脸色憔悴,身体和容貌都想干枯的树木一样。

13、人又谁能以身之察察,受物之汶汶者乎?人们又有谁愿意让自己的洁白之身受脏物的污染那?14、然皆祖屈原之从容辞令,终莫敢直谏。

其后楚日以削,数十年竟为秦所灭。

但他们都只效法屈原的说话得体,善于应对的一面,始终不能像屈原那样敢于直言相谏,此后楚国一天比一天弱小,几十年后终于被秦国消灭。

15、读《服鸟赋》,同死生,轻去就,又爽然自失矣。

读过《服鸟赋》,作者认为死与生是一回事,被放逐和被重用都不必看重,我又茫然自失了。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