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肠杆菌O157-H7荧光微球免疫层析试纸条的研制

合集下载

O157H7试纸条使用说明书

O157H7试纸条使用说明书

肠出血性大肠杆菌O157:H7检测试纸条使用说明书E.coli O157:H7感染性腹泻是近年来新发现的肠道传染病,儿童和老人为易感人群,常见临床表现为:腹痛,常为腹部痉挛性疼痛。

腹泻,先水样腹泻,约数小时至1天后转为血性腹泻,大便次数平均数为十余次,大便性状先为水样便,后转为肉眼血样大便,并伴有恶心、呕吐、发热等症状。

部分患者还可出现溶血性尿毒综合症、血小板减少性紫癜等严重并发症,若抢救不及时会危及生命。

【测定原理】E.coli O157:H7试纸条采用双抗体夹心法。

测试时,标本在毛细效应下向上层析。

如标本中含有抗原,在测试区内(T)出现一条红色条带,呈阳性结果。

如标本中不含有抗原,则测试区内(T)将没有红色条带,为阴性结果。

无论抗原是否存在于标本中,一条红色条带都会出现在质控区内(C)。

质控区内(C)所显现的红色条带是判定是否有足够标本,层析过程是否正常的标准,同时也作为试剂的内控标准。

【包装组成】E.coli O157:H7诊断试纸条 20人份/盒使用说明书 1份【标本收集】采集的样品应预先用适当的方法增菌【操作步骤】在进行测试前必须先完整阅读使用说明书,使用前将试纸条和标本恢复至室温(20℃-30℃)。

1. 从原装袋中取出试纸条,在1 小时内应尽快地使用,特别是在室温高于30℃,且在高度潮湿的环境中应尽快地使用。

2. 将试纸条垂直插入待测样品中,注意样品不应浸过样品标志线。

3. 等待红色条带的出现,测试结果应在10分钟内读取。

10分钟后判定无效。

【结果判定】阳性(+):两条红色条带出现,一条位于测试区(T)内,另一条位于质控区(C)。

阳性结果表明:标本中含有E.coli O157:H7。

阴性(-):仅质控区(C)出现一条红色条带,在测试区(T)内无红色条带出现。

阴性结果表明:标本中检测不出E.coli O157:H7。

无效:质控区(C)未出现红色条带,表明不正确的操作过程或试纸条已变质损坏。

胶体金免疫层析法检测大肠杆菌O157:H7的实验研究

胶体金免疫层析法检测大肠杆菌O157:H7的实验研究

胶 体 金 免 疫 层 析 法 检 测 大肠 杆 菌 O : 7的实 验研 究 7 H 1 5
钟 珍 齐晖 李 富荣 周 汉新 蒋锦 杏
摘 要 目的 :建 立 一 种 简单 实 用 的胶 体金 免 疫 层 析 法 用 于食 品 样 品 中大 肠 杆 菌 O 5 : 7的 快 速 筛查 17 H 方 法 :采 用 柠 檬 酸 三 钠 还 原 法 制 备胶 体 金 颗 粒 ,标 记 抗 Ecl O 5 : 7单 克 隆抗 体 .制 备 免 疫 胶 体 金 复 合 . i 17H o
物, 组装胶体金免 疫层 析快速检测试纸条 , 并对其特异性 、 灵敏度和 稳定性进行 了测试 和评 价。结果 : 该试 纸
条 特 异 性较 好 . 与 其 他 受试 菌株 发 生 交 叉反 应 , 测 灵 敏 度 为 1 F / 。 10份 人 工 污 染 EclO17 不 检 0 C U mL 2 . i 5: o H 7模 拟 食 品 样 本 增 菌后 检 测 .该 法检 测 阳性 18份 ,灵 敏 度 高 达 9 .%。 结 论 : 本 实 验 成 功 研 制 了 Ecl 1 83 . i o O 5 : 7胶 体 金 免 疫层 析 试 纸 条 , 试 纸 条 具 有 灵 敏 度 高 、 异 性 好 、 测 速 度 快 、 作 简便 等优 点 , 用 于 17H 该 特 检 操 可
现 场 大量 样 品 的初 筛
关键词
大 肠 杆 菌 ; O17 H : 胶 体 金 ; 免 疫层 析 5:7
Co od l o l ia g l i l d mmu oh o tga h sa o e cigE c ei i oi 5 : Z NG Z e , Q n c r mao r p y asyfrdt t sh r hacl O1 7 H7 HO h n i e n c

大肠杆菌O157∶H7单克隆抗体胶体金免疫层析检测试纸条的研制

大肠杆菌O157∶H7单克隆抗体胶体金免疫层析检测试纸条的研制
为 I 、G b g MK I 2 K和 IG b , 水 抗 体 E IA 效 价 分 别 为 l l 和 1。 用 纯 化 的 单 克 隆 抗 体 2 7标 记 胶 体 g g 2K 腹 LS 0 、0 O。 E
金, 制备金标抗体玻璃纤维素膜 ; 纯化 的 2 7和 羊抗 鼠 IG分别作 为检测 和对照捕捉 抗体 包被 于硝 酸纤维 将 H g
m e m el S 2 0 sarsl,1 yr o sw r eeae n fte ( 3 E n H yl acl P / .A eut 6h bi ma eegnrt ad3 o h m 1 ,2 7 ad2 7)w r i ni dt o s d d D ee d t e o e f i sce m n c nl niois( A s oE cl O 5 : 7 h nioyi t e eeIMK ( D ) g 2 K9 E )a d er o ol a at de m b )t . o 17 H .T ea t d s y sw r g t o b i b op 1 3 ,IG b 2 7 n IG b 2 7 .T eE IA tes f sicf is ee1 1 ad1。 rset e .T egl prc oodl o t n g 2 K( H ) h LS tr o c i l d r 0 , 0 n 0 ,epci l h o at l i cl i l i i a t u w vy d ie n l a s u o
Abs r t t ac :BALB/c m ie wee i c r mm u z wih f r l e yd — le nied t o ma d h e ki d E.c l l oi O1 7:H7 5 an h i p e o ye we e o s d wih d t er s l n c ts r f e t

大肠杆菌O157∶H7的高灵敏度快速检测方法的研究

大肠杆菌O157∶H7的高灵敏度快速检测方法的研究
华东师范大学 硕士学位论文 大肠杆菌O157∶H7的高灵敏度快速检测方法的研究 姓名:高秋月 申请学位级别:硕士 专业: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 指导教师:陈季武;景奉香 20100401
华东师范大学2010届硕一I:学位论文


大肠杆菌(E.Coli)0157:H7感染性腹泻是近年来新发现的危害严重的肠道 传染病。自1982年美国首次发现该病以来,先后在同本等40多个国家有不同程 度的暴发流行,死率较高。大肠杆菌0157:H7的感染已成为世界性的问题。世 界卫生组织已将其列入新的食源性疾病的病原菌。目前,检测大肠杆菌0157:H7 的方法很多,但是大多方法存在时间较长,需要一些特殊的仪器设备,或准确率 不够高的缺点。因此寻找一种便捷灵敏的检测大肠杆菌0157:H7的方法对相关 疾病的预防和治疗十分重要。 本研究首先利用免疫磁珠富集大肠杆菌0157:H7菌体,即选择llam和200nm 两种不同尺度的磁珠,研究磁珠的大小和浓度对富集效率的影响,筛选并确定出 最佳的反应条件为:1.2pL的200nm的磁珠富集lmL的10‘6的大肠杆菌0157:H7
enrichment efficiency.And then
using 1.21tL of 200nm low
choose the best reaction
conditions.The results show,

magnetic
bead to enrich lmL of the E.coli 01 57:H7 with
关键词:大肠杆菌0157:H7;检测;免疫磁珠;DNA纯化;LAMP;
华东师范大学2010届硕十学位论文
Abstract
Diarrhea caused by E.coli 01 57:H7 is Since E coli 0157:H7 WaS first

肠出血性大肠杆菌O157:H7胶体金免疫检测试纸条的制备

肠出血性大肠杆菌O157:H7胶体金免疫检测试纸条的制备

肠出血性大肠杆菌O157:H7胶体金免疫检测试纸条的制备食源性病原微生物是当今食品安全和突发性公共卫生事件的主要诱因,在食源性病原微生物中,肠出血性大肠杆菌(EHEC)O157:H7是重要的病原之一。

本实验旨在制备抗0157:H7特异单克隆抗体,建立0157:H7胶体金免疫层析检测方法,为临床快速诊断以及带菌动物、环境污染物和食品等现场检测样品的快速筛查提供简便快速的检测手段。

研究内容分为三个部分:1.分泌抗大肠杆菌0157:H7单克隆抗体杂交瘤细胞株的建立将E.coli O157:H7用甲醛灭活超声破碎,免疫BALB/c鼠,制备免疫脾细胞,与SP2/0骨髓瘤细胞融合,建立了7株分泌抗E.coli O157:H7单克隆抗体(mAbs)的杂交瘤细胞株,分别命名为2E7、2F5、1G9、1D3、2H7、2G11和1C3,Ig 亚类分别是IgG2b κ、IgG2a κ、IgM κ、 I IgMκ、IgG2b κ、IgM κ和IgG2a κ。

用间接ELISA检测,1G9和2G11细胞培养上清液的效价为1.6×103,腹水效价均为1×1011;1C3、2E7、2F5、1D3和2H7细胞培养上清液的效价为1×101-2×102,腹水效价均为4×102-1×106。

相加ELISA结果显示,1D3和2H7mAbs对应相同的抗原表位,而其它五株对应不同的抗原表位。

用间接ELISA分析特异性,2E7、2H7和1D3为抗EHEC0157:H7特异性单克隆抗体,其它四株mAbs与某些其他血清型的大肠杆菌有交叉反应。

Western blotting表明,1C3、1G9、2G11、2E7、1D3和2H7六株mAbs在蛋白分子量约35kD处有特异性条带,而mAbs2F5则未显示蛋白带。

2.大肠杆菌0157:1:17单克隆抗体胶体金免疫检测试纸条的研制采用柠檬酸三钠还原法制备胶体金溶液,用纯化的单克隆抗体2E7标记,制备金标抗体玻璃纤维素膜;将纯化的2H7和羊抗鼠IgG分别作为检测和对照捕捉抗体包被于硝酸纤维素膜(NC)上;组装成双抗夹心法0157:H7胶体金免疫层析检测试纸条。

大肠杆菌O157H7免疫磁球分离检测试剂说明书

大肠杆菌O157H7免疫磁球分离检测试剂说明书

大肠杆菌O157:H7免疫磁球分离检测试剂说明书【产品名称】通用名称:大肠杆菌O157:H7免疫磁球分离检测试剂英文名称:Immunomagnetic separation (IMS) regent anti- E. coli O157:H7【用途】用于食品、饮用水等环境样品中已增菌的大肠杆菌O157:H7快速分离检测。

【检验原理】免疫磁球表面偶联有O157:H7特异抗体,可与样本中的大肠杆菌O157:H7表面抗原进行特异性结合,带有靶物质的磁球在磁场作用下使目标菌与样本中的其它物质快速分离,分离纯度高,保留靶物质活性,从而达到分离检测大肠杆菌O157:H7的目的。

【产品特征】大肠杆菌O157:H7免疫磁球,粒径180nm左右,为小粒径的免疫磁性微球,由于具有更好的溶液稳定性,表现出超高的微生物捕获效率。

【储藏条件】大肠杆菌O157:H7免疫磁球产品请置于2~8 ℃保存。

【适用仪器】磁力分选装置(可使用磁铁或磁板、或选择购买磁力架)【使用方法】1、待检样品准备,进行18-24 h的增菌。

2、取一支无菌2 mL离心管,加入1mL增菌液。

3、取出大肠杆菌O157:H7免疫磁球,在漩涡振荡器上振荡5 s至磁球全部重悬。

4、吸取20 μL大肠杆菌O157:H7免疫磁球加入到含有1 mL增菌液的离心管中,颠倒混合后将离心管放在摇床中,震荡混合30 min。

5、将加有磁球的样品管放在磁力分选装置上,静置15 min,小心吸走管中的液体。

6、取1 ml 1×PBS溶液洗涤磁球,静置3 min,小心吸走多余液体。

重复洗涤两次,最后加入1 mL洗脱缓冲液重悬磁球。

7、吸出一定体积的磁球悬浮液,在选择性培养基上涂布,37 ℃培养箱培养18-24 h。

8、观察选择性培养基上的菌落生长情况。

【注意事项】1.请严格按照说明书操作,避免样品交叉污染,所有实验步骤均需戴手套。

2.在15-25 ℃室温操作磁分离实验,所有的试剂在使用前请恢复到室温。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大肠杆菌O157:H7荧光微球免疫层析试纸条的研制解泉源1,赖卫华1,*,刘春梅2,孙吉昌3,邓省亮4,刘成伟3,魏 华1,游兴勇3,熊勇华1(1.南昌大学 食品科学与技术国家重点实验室,江西 南昌 330047;2.无锡中德伯尔生物技术有限公司,江苏 无锡 214000;3.江西省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江西 南昌 330029;4.江西省科学院微生物研究所,江西 南昌 330029)摘 要:目的:建立快速、灵敏检测大肠杆菌O157:H7荧光微球免疫层析试纸条法。

方法:以羧基化荧光微球作为标记物,共价偶联抗大肠杆菌O157:H7鼠源单克隆抗体,将大肠杆菌O157:H7兔多抗和驴抗鼠抗体喷涂于硝酸纤维素膜分别作为检测线和质控线,以双抗体夹心反应模式制备大肠杆菌O157:H7荧光微球免疫层析试纸条。

结果:通过优化实验确定偶联缓冲液为0.02mol/L pH5.0磷酸盐缓冲液,抗体偶联微球量为100μg/mg,试纸条可在加样5min后判读结果。

制备的荧光微球试纸条对纯培养大肠杆菌O157:H7进行检测,肉眼观察检测限在1.2×104CFU/mL,借助荧光读取仪检测限能提高到6.1×103CFU/mL。

试纸条除与金黄色葡萄球菌有微弱交叉反应外,与实验室保存的30株细菌无交叉反应。

结论:大肠杆菌O157:H7荧光微球试纸条具有操作简便、快速灵敏、易于量化的特点,为该菌的检测提供了一种新型的手段。

关键词:大肠杆菌O157:H7;荧光微球;免疫层析法;试纸条Development of Fluorescent Microsphere Immunochromatographic Strip for Detection of Escherichia coli O157:H7 XIE Quan-yuan1,LAI Wei-hua1,*,LIU Chun-mei2,SUN Ji-chang3,DENG Sheng-liang4,LIU Cheng-wei3,WEI Hua1,YOU Xing-yong3,XIONG Yong-hua1(1. State Key Laboratory of Food Science and Technology, Nanchang University, Nanchang 330047, China;2. Wuxi Zodolabs Biological Technology Co. Ltd., Wuxi 214000, China;3. Jiangxi Province Center for Disease Control and Prevention, Nanchang 330029, China;4. Institute of Microbiology, Jiangxi Academy of Sciences, Nanchang 330029, China)Abstract:Objectives: To develop a fluorescent microsphere immunochromatographic strip test for rapid and sensitive detection of Escherichia coli O157:H7. Methods: Carboxyl-modified fluorescent microspheres were covalently coupled with murine anti-E coli O157:H7 monoclonal antibody, and rabbit anti-E.coli O157:H7 polyclonal antibody and donkey anti-mouse IgG were sprayed onto the nitrocellulose membrane as the test line and control line, respectively. The fluorescent microsphere immunochromatographic strip for the detection of E.coli O157:H7 based on double antibody sandwich ELISA (DAS-ELISA) was developed. Results: The coupling buffer used was 0.02 mol/L PB (pH 5.0). The monoclonal antibody/microsphere ratio was 100 μg/mg. The procedure required only 5 min for detecting samples with the test strip. The limit of naked eye detection was as low as 1.2 × 104 CFU/mL and could be increased to 6.1 × 103 CFU/mL by the use of a fluorescence reader. No cross-reactivity with 30 laboratory strains was found despite marginal cross-reactivity with Staphylococcus aureus. Conclusions: For E.coli O157:H7 detection, the fluorescent microsphere strip, which provided a novel method, has the characteristics of user-friendly operation, rapidity, high sensitivity and ease of quantification.Key words:Escherichia coli O157:H7;fluorescent microsphere;immunochromatography;strip中图分类号:TS207.3 文献标志码:B 文章编号:1002-6630(2013)16-0353-05 doi:10.7506/spkx1002-6630-201316072收稿日期:2012-10-08基金项目:科技部科技支撑计划项目(2011BAK10B06-01)作者简介:解泉源(1986—),男,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为食品质量与安全。

E-mail:361868576@*通信作者:赖卫华(1968-),男,教授,博士,研究方向为食品质量与安全。

E-mail:talktolaiwh@大肠杆菌O157:H7(Escherichia coli O157:H7)属于肠杆菌科埃希氏菌属,它是肠出血性大肠杆菌最具代表性的血清型,牛是其主要宿主,主要通过食物传播,能引起人的出血性肠炎、腹泻、溶血性尿毒症以及血栓形成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等严重并发症[1-2]。

有研究发现该菌致病剂量极低,只需10个活菌即可[3]。

大肠杆菌O157:H7常规微生物学检测方法准确,但耗时耗力,分子生物学检测方法灵敏度高,但所需仪器设备昂贵,且对操作技术要求高,因此探索简便、快速、灵敏检测该菌的方法具有重要意义。

在大肠杆菌O157:H7免疫学检测中,学者们对不同标记物进行了深入研究[4-5],He Xiaoxiao等[6]用甘露醇偶联的磁性纳米颗粒借助伴刀豆球蛋白(Con A)捕获富集大肠杆菌O157:H7,进一步用羊抗大肠杆菌O157:H7抗体修饰的联吡啶钌(RuBpy)二氧化硅荧光纳米颗粒特异性结合富集的菌体,用SYBR-Ⅰ对菌体核酸染色后上流式细胞仪分析,实现了磁性颗粒富集结合双色流式细胞术(LMNPs@FSiNPs-FCM)对大肠杆菌O157:H7的检测,其检测灵敏度达到7cells/mL,但此方法操作复杂,流式细胞仪造价昂贵,不适合在基层使用;在免疫层析方法中[7],胶体金是应用最广泛的标记物,能物理吸附抗体蛋白,大肠杆菌O157:H7经过增菌培养后,胶体金免疫层析试纸条的检测限可达104~105CFU/mL,要想进一步提高检测限就要结合其他方法,Qi Hui等[8]利用胶体金免疫层析配合免疫磁性捕获的方法,将大肠杆菌O157:H7检测灵敏度从105CFU/mL提高到103CFU/mL。

荧光微球表面修饰羧基可共价结合抗体,荧光信号强而稳定,易于量化,这些优势使其成为一种新型的标记物[9-10]。

本研究利用荧光微球作为标记物制备大肠杆菌O157:H7免疫层析试纸条,试纸条加待检物后,利用联机的荧光读取仪实现量化分析,以期简便、快速、灵敏地检测大肠杆菌O157:H7。

1 材料与方法1.1 菌株与抗体本实验所用菌株,其中4株目标菌株分别为大肠杆菌O157:H7 CMCC 44828(Escherichia coli O157:H7 CMCC 44828)、大肠杆菌O157:H7 ZDBE 2001(Escherichia coli O157:H7 ZDBE 2001)、大肠杆菌O157:H7 NCTC 12900(Escherichia coli O157:H7 NCTC 12900)和大肠杆菌O157:H7 XY 0540(Escherichia coli O157:H7 XY 0540),其他菌株分别为肠致病性大肠杆菌C M C C 44496(enteropathogenic Escherichia coli CMCC 44496)、肠侵袭性大肠杆菌 CMCC 44350(enteroinvasive Escherichia coli CMCC 44350)、普通大肠杆菌 CMCC 44102(Escherichia coli CMCC 44102)、普通大肠杆菌 ATCC 25922(Escherichia coli ATCC 25922)、阪崎肠杆菌 CMCC 45401(Enterobacter sakazakii CMCC 45401)、阪崎肠杆菌 CMCC 45402(Enterobacter sakazakii CMCC 45402)、变形杆菌 CMCC 49027(Proteusbacillus vulgaris CMCC 49027)、藤黄微球菌 CMCC 28001(Micrococcus l u t e u s C M C C28001)、鼠伤寒沙门氏菌A T C C 13311(Salmonella typhimurium ATCC 13311)、猪霍乱沙门氏菌 ATCC 10708(Salmonella choleraesuls ATCC 10708)、甲型副伤寒沙门氏菌 ATCC 9150(Salmonella p a r a t y p h i A A T C C9150)、肠炎沙门氏菌A T C C 13076(Salmonella enteritidis ATCC 13076)、鸭沙门氏菌 ATCC 9270(Salmonella anatis ATCC 9270)、英诺克李斯特菌 ATCC 11288(Listeria innocua ATCC 11288)、威尔氏李斯特菌 ATCC 35897(Listeria welsimeri ATCC 35897)、西尔李斯特菌 ATCC 35967(Listeria seeligeri ATCC 35967)、格氏李斯特菌 ATCC 25401(Listeria grayi ATCC 25401)、绵羊李斯特菌 ATCC 19119(Listeria iuanuii ATCC 19119)、单增李斯特氏菌 CMCC 54001(Listeria monocytogenes CMCC 54001)、单增李斯特氏菌 CMCC 54007(Listeria monocytogenes CMCC 54007)、金黄色葡萄球菌 CMCC 26001(Staphylococcus aureus CMCC 26001)、金黄色葡萄球菌 CMCC 26002(Staphylococcus a u r e u s C M C C26002)、金黄色葡萄球菌C M C C 26003(Staphylococcus aureus CMCC 26003)、金黄色葡萄球菌cowan(Staphylococcus aureus cowan)、枯草芽孢杆菌BD366(Bacillus subtilis BD366)、地衣芽孢杆菌CMCC 63519(Bacillus licheniformis CMCC 63519)、阴沟肠杆菌 CMCC 45301(Enterobacter cloacae CMCC 45301)、黏质沙雷氏菌 CMCC 41002(Serratia marcescens CMCC 41002)、铜绿假单胞菌 CMCC 10104(Pseudomonas aeruginosa CMCC 10104)、福氏志贺氏菌 2457(Shigella flexneri 2457)、福氏志贺氏菌 301(Shigella fl exneri 301)、蜡样芽孢杆菌 CMCC 63303(Bacillus cereous CMCC 63303)、副溶血弧菌 CGMCC 1.1997(Vibrio parahemolyticus CGMCC 1.1997),均为南昌大学食品科学与技术国家重点实验室保存;宋内氏志贺氏菌为江西疾病控制中心分离株;兔抗大肠杆菌O157:H7多克隆抗体、鼠抗大肠杆菌O157:H7单克隆抗体及驴抗鼠IgG均为本实验室制备。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