尘肺病危害因素与控制措施

合集下载

尘肺病防治知识

尘肺病防治知识

尘肺病防治知识尘肺病是一种由于长期吸入含有铁、矽等粉尘颗粒的空气而引发的职业性疾病。

这类疾病常见于矿山工人、建筑工人、磨床操作工人等长期接触粉尘的人群。

尘肺病严重影响患者的健康和生活质量。

为了避免尘肺病的发生和传播,掌握尘肺病的防治知识是至关重要的。

一、什么是尘肺病尘肺病是一种由于长期吸入有害粉尘引起的肺部疾病,主要包括石棉肺、矽肺、铁尘肺等。

这些尘肺病的共同特点是长期暴露在高浓度粉尘环境中的工人,无法在自然呼吸道中排出吸入的粉尘,从而导致肺部组织病变、纤维化和功能损害。

二、尘肺病的症状尘肺病的早期症状通常较轻微,包括咳嗽、胸闷、活动耐力下降等。

随着疾病的进展,患者可能出现呼吸困难、气促、乏力等症状。

严重的尘肺病患者可能还会出现鼻塞、肺部感染、咳血等症状。

尘肺病的症状严重程度与暴露时间、暴露浓度等因素相关。

三、尘肺病的预防措施1. 环境改善:雇主应该采取必要的措施,减少粉尘产生和暴露。

如在工地上安装除尘装置、使用安全防护设备等。

2. 个人防护:作为从事高风险职业的工人,应根据工作环境选择合适的防护装备,如口罩、防护服等。

同时,要做好个人卫生和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

3. 定期体检:对于可能接触粉尘的人群,定期进行肺部检查是十分重要的。

这可以帮助及早发现病变,采取相应的治疗措施。

四、尘肺病治疗方法1. 药物治疗:早期尘肺病可以通过药物治疗来延缓病情进展。

例如,对于矽肺病患者,常用的药物包括氨茶碱、丙斯卡特等。

2. 氧气疗法:对于呼吸困难、低氧血症等症状明显的患者,氧气疗法可以帮助纠正低氧血症,改善呼吸困难。

3. 支持性治疗:对于严重症状的患者,如呼吸衰竭、心力衰竭等,需要进行支持性治疗,如呼吸机辅助呼吸、心血管药物治疗等。

五、尘肺病的防治宣传为了提高人们对尘肺病的认识,预防和治疗尘肺病,需要进行相关的防治宣传工作。

这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宣传教育:通过组织座谈会、知识讲座、宣传手册等形式,向职工们普及尘肺病的防治知识,帮助他们更好地理解和预防尘肺病。

职业卫生尘肺防护知识范本

职业卫生尘肺防护知识范本

职业卫生尘肺防护知识范本一、背景介绍职业卫生尘肺是指长期暴露于有害粉尘环境中,吸入粉尘颗粒,导致肺部疾病的一类职业病。

尘肺的发生对工人的健康造成了严重威胁,因此,加强职业卫生尘肺防护知识的宣传和普及非常重要。

二、尘肺防护知识1.了解尘肺的病因和危害尘肺是由于吸入粉尘颗粒,使肺部组织受到机械性刺激,引发炎症反应而产生的疾病。

粉尘颗粒进入呼吸道后,会造成肺部气道炎症,导致纤维组织增生和肺组织硬化,从而引发尘肺病变。

2.了解尘肺的分类和症状尘肺病根据病程分为急性尘肺和慢性尘肺,根据粉尘种类分为煤尘肺、金属尘肺、石棉尘肺等。

尘肺的主要症状包括咳嗽、胸闷、气促等,严重的尘肺还可能引发肺心病等并发症。

3.掌握尘肺防护的基本原则尘肺防护的基本原则主要包括:源头防治、工程控制、个体防护和健康监测。

源头防治要通过改进工艺和设备,减少产生粉尘的过程,从根源上降低粉尘的产生;工程控制主要通过机械通风、洁净装置等方法,有效减少粉尘的扩散;个体防护则是工人在接触粉尘环境时佩戴防护用具,如口罩、防护眼镜等。

4.学习正确使用个体防护装备个体防护装备在尘肺防护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使用个体防护装备时,要确保选择适合自己的型号和尺寸,正确佩戴,保证其密合性。

在使用过程中,要注意定期更换滤芯,避免滤芯饱和影响防护效果。

此外,还要学习正确存放和保养个体防护装备,确保其功能完好。

5.了解职业卫生尘肺防护的政策和法规政策和法规对职业卫生尘肺防护起着重要的指导作用。

工人应该了解相关政策和法规,了解自己的权益和义务。

同时,应积极参与职业卫生培训,了解尘肺防护的新技术和新方法,提高自己的职业卫生意识和防护能力。

6.加强工作环境监测和个人健康监护雇主应对工作环境进行定期监测,确保粉尘浓度符合安全标准。

同时,工人个人也要关注自身的健康状况,经常进行健康监护,及早发现潜在的健康问题。

三、尘肺防护实践案例为了加强尘肺防护知识的普及,某企业采取了一系列措施:1.对员工进行定期的职业卫生培训,包括尘肺的防护知识和技能培训,提高员工的自我保护意识。

企业尘肺危害防治规定(5篇)

企业尘肺危害防治规定(5篇)

企业尘肺危害防治规定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加强对煤炭企业作业场所粉尘危害的监督监察,预防尘肺病的发生,保护煤炭企业从业人员的健康,依据《安全生产法》、《职业病防治法》、《煤矿安全监察条例》和《煤矿安全规程》制定本规定。

第二条本规定适用于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所有经济形式的煤炭企业。

第三条各级人民政府要加强对尘肺危害防治工作的领导,统筹安排尘肺危害防治工作。

第四条煤矿安全监察机构应加强煤炭企业尘肺危害防治的监督监察工作,职业危害监察工作应与安全监察同步实施。

第五条本规定所指的煤炭企业包括生产矿井及所属地面企业。

第二章机构和职责第六条煤矿安全监察机构对煤炭企业尘肺危害防治工作依法行使监察职能,主要职责是:对煤炭企业尘肺危害情况实施重点监察、专项监察和定期监察,对煤炭企业违反尘肺危害防治法律法规的行为依法作出现场处理或实施行政处罚;对地方煤矿监管机构的工作进行检查指导;对为煤炭企业提供职业卫生技术服务的机构进行审查备案;负责煤炭企业法人和管理人员尘肺防治培训工作;负责从事煤炭企业粉尘监测人员的培训发证工作;组织煤炭企业尘肺危害事故调查处理。

第七条煤炭主管部门是当地煤炭企业尘肺防治的监管机构,主要职责是:对本地区煤炭企业尘肺危害防治工作情况进行日常性的监督检查;对煤炭企业违反尘肺危害防治法律法规的行为依法作出现场处理或实施行政处罚;监督煤炭企业粉尘危害防治措施的实施;负责组织煤炭企业作业场所粉尘危害专项整治;对煤炭企业从业人员尘肺危害防治培训情况进行监督检查;参与煤炭企业尘肺危害事故调查处理。

第八条国家和省级煤矿安全监察机构根据所监察煤炭企业的分布,统一规划布局,建立或委托职业卫生技术服务机构,为执法监察工作提供技术支撑。

第九条煤炭企业是尘肺危害防治的责任主体,必须贯彻执行“预防为主,防治结合”的方针,做好尘肺危害防治工作。

主要职责是:建立健全尘肺危害防治领导机构,制定尘肺危害防治规划和年度计划,并负责落实;建立健全健康监护制度、粉尘监测制度、健康档案管理制度、用工管理制度、尘肺危害管理制度、危害申报制度、职业卫生培训制度、职业危害事故应急救援预案、设置警示标识和中文警示说明以及危害告知等规章制度;做好粉尘危害治理工作,定期开展粉尘监测工作;按照要求开展职业健康监护工作,对从业人员进行职业健康检查、尘肺病诊断及治疗;做好从业人员尘肺危害防治知识教育及培训工作;提取专项经费用于尘肺危害防治工作。

尘肺病的一般防护方法

尘肺病的一般防护方法

尘肺病的一般防护方法尘肺病是指长期吸入含有职业性粉尘的空气而引起的呼吸系统疾病。

这种疾病常见于一些职业工人,如煤矿工人、建筑工人和陶瓷工人等。

为了预防尘肺病,人们需要采取一些一般的防护方法。

下面是一些常用的防护方法。

1.佩戴防护口罩:呼吸道是尘肺病的主要受害部位,因此佩戴防护口罩是预防尘肺病最重要的措施之一、防护口罩应具有良好的过滤效果,能够过滤掉空气中的粉尘颗粒。

同时,口罩要与面部紧密贴合,防止空气从边角进入。

2.注意职业卫生:在从事可能产生粉尘的工作场所中,应当重视职业卫生措施,如必要时安装通风设备,按时清理和覆盖粉尘,定期进行职业卫生检查等。

此外,工人还应佩戴所提供的个人防护装备,如防护眼镜和手套等。

3.定期体检:进行定期体检是预防尘肺病的重要措施。

定期体检可以及时发现和治疗潜在的尘肺病病变,防止疾病的进一步发展。

注意及时就医进行专业检查,了解自身的健康状况。

4.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良好的生活习惯也有助于预防尘肺病。

保持充足的睡眠、合理的饮食和适量的运动,提高身体免疫力,增加抵抗疾病的能力。

5.避免暴露于空气污染环境中:除了职业性因素外,空气污染也是尘肺病的一个重要原因。

因此,尽量避免长时间暴露于大气中有害污染物浓度较高的环境中,如机动车尾气排放密集的地方。

6.戒烟:吸烟不仅对呼吸系统有害,还会增加尘肺病的风险。

因此,戒烟是预防尘肺病的重要步骤之一、吸烟会引起呼吸道炎症,使呼吸系统更容易受到职业性粉尘的伤害。

7.加强个人卫生:保持良好的个人卫生也有助于预防尘肺病。

经常洗手、洗脸,保持整洁的衣物和生活环境,减少病菌的侵入和交叉感染。

总之,预防尘肺病需要全面的防护措施,包括正确佩戴防护口罩、定期体检、职业卫生和个人卫生等。

同时,也需要人们自觉关注空气质量和生活习惯,减少与有害粉尘和烟雾等污染物接触的机会,保持良好的生活方式。

只有做到全面防护,才能有效预防尘肺病的发生。

2024年尘肺病成因与治疗(3篇)

2024年尘肺病成因与治疗(3篇)

2024年尘肺病成因与治疗引言:尘肺病是一种职业性肺部疾病,其发病率和患病人数持续上升。

尘肺病的主要成因是长期接触或吸入某些有害粉尘,如矿石、煤炭、硅石等,导致肺部纤维组织增生和炎症反应,最终发展为肺纤维化。

本文将重点讨论2024年尘肺病的成因和治疗方法。

一、尘肺病的成因:1. 工作环境因素:在一些工业生产过程中,产生的粉尘含有大量的有害物质,如矽尘、煤尘等。

长期接触这些粉尘会导致肺部组织的损伤和纤维组织增生,从而引发尘肺病。

2. 个体易感性:有些人体内的免疫系统较弱,对粉尘中的有害物质更为敏感。

因此,相同的工作环境和粉尘接触情况下,个别人可能更容易患上尘肺病。

3. 饮食因素:一些研究指出,饮食中的维生素和抗氧化剂等物质可以帮助清除体内自由基和有害物质,从而减少肺部的损伤。

而缺乏这些物质的人更容易患上尘肺病。

二、尘肺病的治疗方法:1. 纤维组织减少治疗:对于尘肺病早期患者,可以应用一些药物来减少肺部纤维组织的增生。

这些药物包括肝素、阿司匹林等,可以有效地减缓病情的进展。

2. 炎症抑制治疗:尘肺病的发展主要是由于慢性炎症反应引起的,因此,使用一些非甾体类抗炎药物可以有效地减轻肺部炎症反应,缓解尘肺病的症状。

3. 氧疗:尘肺病患者的肺功能常常受到损害,呼吸困难是尘肺病常见的症状之一。

因此,给患者进行氧疗可以有效地改善患者的呼吸困难症状,提高生活质量。

4. 肺移植:对于尘肺病晚期患者,肺功能已经严重受损的情况下,可以考虑进行肺移植手术。

该手术可以替换患者受损的肺部组织,提供健康的肺组织来进行呼吸功能。

三、尘肺病的防治措施:1. 加强工作环境管理:应加强尘肺病高发行业的粉尘管理,控制粉尘的排放和扩散。

采取局部排尘、通风换气等措施,减少员工接触粉尘的机会。

2. 个体防护措施:工作人员在接触粉尘环境时,应佩戴防尘口罩、安全帽、防护眼镜等个体防护用品,减少粉尘对呼吸道的侵害。

3. 提高职业卫生意识:相关部门应加大职业卫生教育的力度,提高工作人员对尘肺病的了解和防范意识。

尘肺病职业危害防治实施办法

尘肺病职业危害防治实施办法

尘肺病职业危害防治实施办法1. 导言尘肺病是一种职业病,是由于长期吸入粉尘而引起的肺部疾病,给从事有粉尘作业的工人带来了严重的威胁。

为了保护工人的健康,减少尘肺病的发生,需要制定科学有效的职业危害防治实施办法。

2. 法律与政策依据职业危害防治实施办法的制定,基于以下法律与政策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病防治法》•《职业病防治条例》•《尘肺病防治管理办法》•《职业病危害因素分类目录》3. 职业危害辨识与评估为了制定针对性的防治措施,首先需要进行职业危害辨识与评估。

具体步骤如下:3.1 确定工作场所根据所属行业、工种和工作环境,确定需要进行职业危害辨识与评估的工作场所。

3.2 辨识与描述危害源对工作场所中存在的危害源进行辨识和描述,包括尘肺病在内的各种职业病危害源。

3.3 评估危害程度根据危害源的特征和暴露情况,评估危害程度,确定尘肺病危害的严重程度。

4. 尘肺病防治措施根据职业危害辨识与评估的结果,制定相应的尘肺病防治措施。

措施包括工程控制、管理控制和个人防护等方面。

4.1 工程控制措施工程控制是最有效的尘肺病防治措施之一,包括但不限于以下措施:•封闭设备和管道,减少粉尘泄露;•安装局部排风系统,吸收粉尘;•使用湿法作业,减少粉尘扬尘;•定期清理工作场所,防止粉尘积聚。

4.2 管理控制措施管理控制是补充工程控制的重要手段,包括但不限于以下措施:•制定尘肺病防治管理制度,明确责任和义务;•开展职业健康教育和培训,提高工人的安全意识;•监测和评估工作场所的粉尘浓度,及时采取控制措施;•建立健全的职业病危害监测和报告制度。

4.3 个人防护措施个人防护是保护工人免受尘肺病侵害的最后一道防线,包括但不限于以下措施:•提供合适的防护装备,如口罩、防护眼镜等;•培训工人正确佩戴和使用个人防护设备;•定期检查和更换个人防护设备,确保其有效性;•强化工人对个人防护的重要性的宣传和教育。

5. 健康监测与评估职业危害防治实施办法还应包括健康监测与评估的内容,确保工人身体健康和尘肺病的及早发现。

尘肺病防治计划和实施方案

尘肺病防治计划和实施方案

尘肺病防治计划和实施方案为进一步加强我矿尘肺病防治工作,促进矿井绿色清洁发展,依法保护职工身心健康及合法权益,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病防治条例》的有关规定,经职业安全健康管理领导小组工作会议研究,特制定本计划。

一、尘肺病防治工作目的尘肺病防治工作的目的是研究和评价生产劳动过程中劳动条件对劳动者健康的影响,提高改善劳动条件的措施,积极限制和预防尘肺病的发生。

为了搞好本矿尘肺病防治工作,促进本矿的和谐发展,使生产作业环境符合国家职业卫生标准和要求,保护职工健康及其相关权益,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尘肺病防治条例》的有关规定,制定本矿切合实际的尘肺病防治计划和实施方案。

二、尘肺病防治工作目标1、降低尘肺病的发生;2、职业危害因素达标率99%上;3、职工个人防护用品配备率100%;4、职工教育培训覆盖率100%;5、职业卫生档案建档率100%;6、职业病查体率100%;7、职业危害监测覆盖率100%;8、职业病人治疗、疗养率100%,妥善安置率100%;9、工伤保险覆盖率100%,劳动合同签定率100%。

三、尘肺病防治防治实施计划1、加强领导,健全机构。

2、完善制度,落实责任。

3、做好宣传教育培训工作。

4、完善井下设施,保证硬件到位。

5、做好评价及申报工作。

6、做好体检及相关档案保存工作。

四、尘肺病防治实施方案(一)加强领导、健全机构加强尘肺病防治工作的领导,建立以矿主要负责人为组长,总工程师、安全、生产、机电、后勤服务等部门主要负责人为成员的煤矿尘肺病危害防治领导小组,负责领导、组织、协调、管理尘肺病防治工作,各有关部要履行工作职责,齐抓共管,确保职业危害及尘肺病防治措施落实到位。

设立职业危害防治办公室,配备1-6名专、兼职人员,在上级单位及矿领导小组业务指导下,负责本单位的职业危害及职业病防治工作。

(二)建立、健全职业危害防治责任制。

严格按照《职业危害防治防治法》第五条“用人单位(是指企业、事业单位和个体经济组织)应当建立、健全职业危害防治责任制,加强对职业危害防治的管理,提高职业危害防治水平,对本单位产生的职业危害防治危害承担责任”的规定,制定由本单位法定代表人(或负责人)总负责,部门分工负责和岗位各负其责的责任体系和责任保证制度。

尘肺病职业危害防治实施办法范文(三篇)

尘肺病职业危害防治实施办法范文(三篇)

尘肺病职业危害防治实施办法范文尘肺病是一种由长期吸入矿石、矿砂、石料等粉尘所引起的呼吸系统疾病,具有很高的发病率和致残率。

为了保护劳动者的身体健康,减少尘肺病的发病率,需要制定和执行一系列的职业危害防治措施。

以下是一份关于尘肺病职业危害防治实施办法的范文,大约____字。

一、总则为了保护劳动者的身体健康,减少尘肺病的发病率,根据国家相关法律法规和标准,制定本办法。

本办法适用于所有可能产生尘肺病危害的生产和作业场所,包括矿山、建筑工地、石料加工厂等。

相关部门应加强对尘肺病的宣传教育,增强劳动者的防护意识,促使各企事业单位加强职业危害防治工作。

二、尘肺病危害分析与评估1. 相关单位应对工作场所进行尘肺病危害分析与评估,明确危害因素、危害程度、危害来源等。

2. 危害分析与评估结果应记录在案,并向相关部门报备,并对劳动者进行告知。

3. 尘肺病危害分析与评估应定期进行,对于新出现的、变化的危害因素,应及时进行分析与评估。

三、尘肺病预防与控制措施1. 工作场所应采取防尘措施,包括尘肺病危害源的封闭、隔离、除尘等措施,确保不产生尘肺病危害。

2. 对于必须产生尘肺病危害的工作场所,应采取有效的防护设施和装备,如防尘面具、防尘服等。

3. 进行作业前,应对劳动者进行职业健康检查,并确保其身体状况适合从事工作。

4. 工作场所应定期对劳动者进行职业体检,及时发现患病劳动者并采取相应的处理措施。

5. 为了确保劳动者的身体健康,相关单位应提供职业健康教育和培训,让劳动者掌握预防尘肺病的知识和技能。

6. 劳动者应按照规定佩戴防护设施,严格执行相关的工作操作规程,确保自身的职业安全。

7. 工作场所应定期开展安全检查和隐患排查,及时治理存在的职业危害隐患。

四、尘肺病危害监测与监控1. 工作场所应进行尘肺病危害的监测与监控,掌握危害情况和危害源。

2. 监测结果应及时向相关部门报告,并采取相应的防护和控制措施。

3. 对于监测结果超出国家标准的工作场所,应立即采取措施使其达到标准要求,确保劳动者的身体健康。

《尘肺病及其预防》

《尘肺病及其预防》
尘肺病及其预防

国家职业病-尘肺病诊断医师

焦煤集团中央医院-呼吸科

主任医师 孔祥臣
整理课件
尘肺病及其预防
整理课件
❖ 尘肺病(pneumoconiosis):
概念:是由于在职业活动中,长期吸入生 产性粉尘并在肺内潴留而引起的以肺组织 弥漫性纤维化为主的全身性疾病。
整理课件
发病概况
❖尘肺病是一古老的疾病。我早在北宋 时代(公元10世纪)就有粉尘致病的记载, 孔平仲在《孔氏谈苑》中指出, “贾峪山
整理课件
肺灌洗治疗
❖ 小容量肺叶灌洗是在纤支镜下小容量肺叶灌洗治疗, 经纤支镜注射生理盐水、氨茶碱、氧氟沙星、地塞 米松等药物,有抗炎、解痉、抗过敏、直接机械清洗 作用,将滞留于肺内的部分粉尘、巨噬细胞、炎性因 子、致纤维因子等排出,同时能增强肺廓清功能,从 而达到治疗尘肺的目的
整理课件
大容量肺灌洗术
整理课件
5 尘肺病有哪些临床表现?
❖ 尘肺病无特异的临床表现,其临床表现多与 合并症有关。
❖ 尘肺病早期矽肺没有明显自觉症状,或者只 有很轻微的自觉症状,往往是通过职业健康 检查时才会发现。
整理课件
❖ 但随着疾病的进展,特别是晚期的矽肺病人, 就会出现或轻或重以呼吸系统为主的自觉症 状。病人常见的首发症状是气短。病情较轻 的,往往在从事重体力劳动或爬山时感到气 短,稍微休息一会儿,就能好转。再严重一 点的,做一些轻体力劳动,走上坡路或上楼 梯时有明显气短。
2002 108号文)中的法定职业病扩大为 10类115种,其中尘肺病13种,在1987 年12种尘肺病的基础上,增加了一项:根 据《尘肺病诊断标准》和《尘肺病理诊
断标准》可以诊断的其他尘肺。

粉尘的危害及预防措施

粉尘的危害及预防措施

粉尘的危害及预防措施粉尘是指由固体颗粒悬浮在空气中形成的细小颗粒。

它们可以来自许多不同的源头,如建筑工地、工业厂房、农场、矿山等。

虽然粉尘看似微小,但危害却不可小觑。

长期暴露于高浓度的粉尘环境会导致一系列健康问题,包括呼吸系统疾病、皮肤炎症、眼睛疾病等。

因此,了解粉尘的危害及采取预防措施是非常重要的。

首先,粉尘对呼吸系统的危害是最常见且最明显的。

吸入粉尘的颗粒会进入呼吸道,沉积在肺部并引发炎症反应。

长期吸入高浓度的粉尘会导致慢性支气管炎、肺气肿、尘肺等疾病。

尘肺是一种由矽尘、钨尘、煤尘等纤维物质引起的非特异性肺炎,其症状包括咳嗽、呼吸困难和胸痛。

其次,粉尘还对皮肤产生刺激和炎症反应。

暴露于粉尘环境中,尤其是含有化学物质的粉尘,会引起皮肤干燥、瘙痒、炎症和红斑等问题。

这些问题可能会导致皮肤疾病如湿疹和过敏性皮炎。

此外,眼睛也容易受到粉尘的伤害。

尘埃进入眼睛后会引起眼睛疼痛、灼烧感、红血丝、视力模糊等症状。

长时间暴露于粉尘中,还可能导致结膜炎和角膜炎等眼部疾病。

为了预防粉尘的危害,需要采取一系列的措施:1.接触控制措施:减少接触粉尘的机会是最有效的预防措施之一、使用密封设备和操作台,将粉尘限制在操作区域内。

减少制造粉尘的工艺和设备,可以降低粉尘污染的产生。

2.空气净化措施:使用空气过滤器和通风系统,可以帮助减少空气中的粉尘含量。

同时,保持室内通风良好,确保空气流通,以防止粉尘积聚在空气中。

3.个体防护措施:在操作过程中,佩戴个人防护装备是必不可少的。

这包括戴口罩、手套、护目镜等,以保护皮肤、呼吸系统和眼睛免受粉尘的侵害。

4.定期清洁:保持工作环境的清洁是预防粉尘危害的关键。

进行定期的清洁工作,包括清除地面上的堆积物和清洁设备表面的积尘等。

同时,清洗和更换过滤器等设备也很重要。

5.培训和教育:提供良好的培训和教育,让员工了解粉尘的危害以及如何正确使用个人防护装备。

员工应该知道如何正确清洁粉尘以及应该采取哪些措施来预防粉尘危害。

尘肺病的预防常识(四篇)

尘肺病的预防常识(四篇)

尘肺病的预防常识尘肺病是一种由长期吸入含有粉尘颗粒物的空气引起的职业性肺部疾病,主要包括煤工尘肺、矽肺和石棉肺等不同类型。

尘肺病的发病原因和预防措施各不相同,下面将为您详细介绍尘肺病的预防常识。

一、煤工尘肺的预防1. 加强煤矿防尘设备的建设和维护,包括提高通风条件、安装粉尘抑制装置等,减少煤尘的产生和扩散。

2. 采用湿法工艺和洗煤技术处理煤炭,降低煤尘的含量和浓度。

3. 使用个人防护用品,如防尘口罩、防护面具等,保护呼吸道免受煤尘的侵害。

4. 定期进行职业健康检查,及早发现煤工尘肺的早期症状,以便进行及时治疗和干预。

二、矽肺的预防1. 减少石英含量高的岩石破碎、切割、磨削等工艺过程,降低矽尘的产生。

2. 提高作业场所的通风条件,尽量将矽尘排出室外,减少室内矽尘浓度。

3. 使用湿法工艺和水雾降尘技术,将矽尘湿化、降低矽尘的扩散。

4. 使用个人防护用品,如防尘口罩、防护面具等,保护呼吸道免受矽尘的侵害。

三、石棉肺的预防1. 合理使用石棉制品,减少石棉纤维释放的可能性,尽量避免石棉纤维的直接接触。

2. 采取湿法作业和高效抽风设备,降低作业现场石棉纤维的浓度。

3. 定期清洁和维护石棉制品,减少石棉纤维的释放。

4. 加强个人防护,如佩戴防尘口罩、防护服等,保护皮肤和呼吸道免受石棉纤维的侵害。

5. 遵循相关的操作规程和安全操作规范,减少石棉纤维的暴露风险。

尘肺病的预防常识(二)1. 加强工作场所的粉尘防控,包括改进生产工艺,降低粉尘的产生和扩散;提高通风条件,增加室内空气流动;安装粉尘控制设备,如湿式除尘器、吸尘装置等。

2. 定期对工作场所进行清洁和维护,清除积尘和污垢,降低粉尘的滞留和再悬浮风险。

3. 使用个人防护用具,如防尘口罩、防护眼镜、防护手套等,保护呼吸道、眼睛和皮肤免受粉尘的侵害。

4. 定期进行职业健康检查,通过体检、肺功能测试和放射学检查等手段,及早发现和诊断尘肺病的症状和变化。

5. 接受职业健康教育,了解尘肺病的预防知识和防护方法,增强自我保护意识。

尘肺病的防治ppt课件

尘肺病的防治ppt课件
高危行业
采矿业、建筑业、纺织业、石材加工业等。这些行业的工人因长期接触大量粉尘 ,患尘肺病的风险较高。
03 尘肺病的预防措施
CHAPTER
提高职业防护意识
了解尘肺病及其危害
通过教育和宣传,使劳动者了解尘肺病的发生机制、危害和 预防方法,提高自我保护意识。
树立职业健康观念
强调职业健康的重要性,让劳动者认识到个人防护措施对于 预防尘肺病的关键作用。
心理支持
给予患者心理支持,帮助他们 建立积极的生活态度和应对方
式。
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01
02
03
健康生活方式
鼓励患者保持健康的生活 方式,如合理饮食、适量 运动等。
环境改善
改善患者的生活和工作环 境,减少粉尘和有害物质 的暴露。
社会支持
提供社会支持,如医疗保 险、职业病赔偿等,减轻 患者的经济负担。
经验二
加强现场管理,定期对工作环境进行检测和 评估。
经验四
加强培训和教育,提高员工对尘肺病的认识 和预防意识。
对未来的展望与建议
建议一
加强科研和技术创新,研发更加高效、 安全的防尘技术和设备。
建议二
完善法律法规和标准体系,加强监管 和执法力度,确保企业严格执行相关 规定。
建议三
加强国际合作与交流,借鉴国外先进 的尘肺病防治经验和做法。
定期进行体检
定期进行胸部X线检查和肺功能检查,及时发现早期尘肺病患者,采取相应措施进行干预和治疗。
04 尘肺病的治疗与管理
CHAPTER
尘肺病的治疗方法
药物治疗
使用抗炎、抗纤维化、 止咳、平喘等药物进行 治疗,缓解症状,控制
病情发展。
氧气疗法
对于缺氧的尘肺病患者, 通过吸氧改善缺氧状态,

2尘肺病及预防

2尘肺病及预防
12
§3硅尘危害特性及矽肺病发病率的数学模型
一、粉尘危害性的主要因素是粉尘粒子的钙含量 一般国家矿山粉尘浓度标准都只考虑粉尘游离二氧化 一般国家矿山粉尘浓度标准都只考虑粉尘游离二氧化 硅,然而在导致矽肺病的粉尘危害中起主要作用的是 硅尘粒子表面的活性程度,可以用尘粒上钙吸收量 钙吸收量的 硅尘粒子表面的活性程度,可以用尘粒上钙吸收量的 大小来定 即用粉尘矽肺病危害性系数Kc,作为衡量硅尘危害性 大小的判据。 大小的判据。
四、病例分布特点 1、地质条件差,开采方法落后,设备陈旧,先 、地质条件差,开采方法落后,设备陈旧, 进设备难以应用的矿井, 进设备难以应用的矿井,尘肺病发病率高 2、地方煤矿发病率高于国有重点煤矿 、 3、尘肺病人数:山西、河南、四川、辽宁 、尘肺病人数:山西、河南、四川、 患病率:青海、北京、福建、 患病率:青海、北京、福建、湖北 4、Ⅰ期74.75%,Ⅱ期21.29%,Ⅲ期3.96% 74.75%, 21.29%, 工种:纯掘进工和主掘工占50% 50%以上 5、工种:纯掘进工和主掘工占50%以上 全国尘肺病例数呈增长趋势, 全国尘肺病例数呈增长趋势,煤炭行业尤为明显
15
三、尘粒吸附爆破有毒气体后的综合危害 爆破后 转载点 采煤面 粉尘危害不一样
爆破后的粉尘吸附有毒气体, 爆破后的粉尘吸附有毒气体,加重了粉尘 对人体的危害,发病率增加。 对人体的危害,发病率增加。
用氧化钙、石灰水处理, 用氧化钙、石灰水处理,可减少粉尘危害
16
四、人工中和矿尘毒性的方法和试验
3.扩散作用 3.扩散作用 对于小于1μm的微细尘粒,沉降速度是很慢, 对于小于1μm的微细尘粒,沉降速度是很慢, 1μm的微细尘粒 能大部分随呼气呼出体外, 能大部分随呼气呼出体外,只有一部分尘粒 依靠布朗运动 布朗运动接近并粘附在肺泡壁或呼吸性 依靠布朗运动接近并粘附在肺泡壁或呼吸性 支气管壁上。 支气管壁上。

尘肺病危害因素与控制措施

尘肺病危害因素与控制措施

尘肺病危害因素与控制措施概述尘肺病,又称矽肺、矽肺病,是由于长期吸入含有二氧化硅等有害粉尘的人所患的一种职业性疾病。

尘肺病多数为慢性病,随着病情的加重,症状也会变得越来越严重,直至死亡。

尘肺病的主要危害因素是职业性接触有害粉尘,其对人体的心血管、呼吸系统、消化系统等健康影响是非常严重的。

尘肺病的危害因素1. 有害粉尘尘肺病是由于长期吸入含有二氧化硅等有害粉尘而引起的,这些有害粉尘多数来源于职业性工作中。

如水泥厂、矿山、石材加工等工作环境中,工作人员长期暴露于高浓度的粉尘中,时间较长则会导致尘肺病。

不仅如此,有些工作环境中还有其他有害粉尘,如钙粉、金属粉等,同样会导致尘肺病。

2. 工作时间长期在有害粉尘的环境中工作对于人体的损害是非常严重的。

由于尘肺病是一种慢性病,因此需要长时间的接触才会出现症状。

如果一个人过去或现在长期在含有二氧化硅等有害粉尘的环境中工作,那么他的尘肺病风险就会大大增加。

3. 个人防护不力如果在高浓度粉尘工作环境中,长期不戴口罩等防护设施,则会使有害粉尘直接进入呼吸道,导致尘肺病。

而如果经常开窗通风或使用专业的防护设施,则对于减少有害粉尘的风险是非常有效的。

尘肺病的控制措施1. 预防尘肺病主要是职业性疾病,因此最好的治疗方式是预防。

在工作环境中采取有效的措施,尽量减少含二氧化硅等有害粉尘的产生和暴露量。

通过改良生产工艺、降低生产环境中的粉尘浓度、改造有害粉尘排散系统等措施来实现。

2. 个人防护在工作中,戴上防粉尘口罩可以有效阻止二氧化硅等有害粉尘的进入呼吸道。

而且可以采取防护眼镜、防护护目镜等防护措施来防止粉尘进入眼睛。

3. 停止接触发现尘肺病病人后,需要将其及时隔离,以防止病情传染,同时也要停止接触二氧化硅等有害粉尘,避免病情进一步加剧。

4. 医疗干预在患者确诊后,应及时进行相应的医疗干预。

仅仅进行对症治疗是不够的,还必须进行深入的研究,进一步了解尘肺病的发病机理。

同时,针对不同的患者,给予不同的治疗方案,以提高治愈率。

我国尘肺病防治工作的问题及对策

我国尘肺病防治工作的问题及对策

我国尘肺病防治工作的问题及对策摘要:尘肺病目前是较为常见的职业病,在煤矿工人中发病率较高,治愈难度较大、病死率也较高,现阶段已经成为社会各界关注的主要卫生问题。

尘肺病主要是由于工人长期处于恶劣的作业环境中,长时间吸入灰尘、粉尘,导致人体肺部出现组织纤维化病变,对人的机体产生严重影响。

但是尘肺病是可以预防和避免的,本文主要从这一方面进行研究,分析尘肺病具体预防措施。

通过提高防尘措施,同时提升工作人员对尘肺病的防护意识,有效降低尘肺病发生概率,保护劳动者健康权益。

关键词:尘肺病;防治工作;对策粉尘不仅对安全生产有不利影响,也是危害工作人员身体健康的主要原因之一。

煤矿产业中由于作业环境较为闭塞,空气缺少流动性,整个作业流程中都会出现大量粉尘,对煤矿工人的身体健康产生严重危害。

所以企业需要加强防尘工作,工作人员也要对尘肺病相关知识有一定了解,采取综合性预防手段,减少工作人员吸入肺部粉尘量,同时降低作业环境中粉尘浓度,工作人员也要提升自身健康防护意识,保护好自身机体功能。

1.粉尘的危害(一)产生粉尘的原因煤矿作业时通常都会产生粉尘,由于煤矿岩石在作业时受到损害,表面细小颗粒悬浮在空中,煤矿作业的各个环节都会产生粉尘。

另外,煤矿作业环境空气流通性较差,粉尘一旦产生只会越来越多。

伴随着煤矿业的不断发展,大型设备的引进和应用也逐渐增加,煤矿开采量也在不断提升,粉尘量也会日益增加[1]。

(二)粉尘的危害粉尘是煤矿采集时产生的,长时间吸入大量粉尘会导致尘肺病的发生,粉尘停留在肺部,不会被人体吸收也得不到及时排出,对肺部活性组织产生严重影响,导致肺组织纤维化,长此以往会让肺部不断硬化,肺功能也会下降。

尘肺病潜伏期较久,五年甚至是二十年,隐匿性极强,而且很多煤矿工作人员对尘肺病的认知不够,缺少体检环节,如果出现尘肺病症状,则表明病情较为严重,甚至已经错过了最佳治疗时间。

粉尘不仅会导致尘肺病,对人体的其他器官也会产生影响,例如眼角膜、鼻子等,工人也会出现鼻炎、毛囊炎等病症。

尘肺病职业危害防治实施办法模版(三篇)

尘肺病职业危害防治实施办法模版(三篇)

尘肺病职业危害防治实施办法模版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了防止和控制尘肺病职业危害,保护劳动者的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本办法适用于所有存在尘肺病职业危害的企事业单位和个体工商户。

第三条企事业单位应当根据本办法的要求制定相应的尘肺病职业危害防治方案,并组织实施。

第四条国家、地方和有关职业健康监管部门应当加强对尘肺病职业危害的监测、评估和防控工作,确保其有效实施。

第五条尘肺病职业危害的防治工作应当坚持预防为主、综合治理的原则,采取集中治理与个体防护相结合的方法。

第六条企事业单位应当积极开展员工的职业健康教育和培训,提高职工的职业健康意识和防护能力。

第二章职业健康监测与评估第七条企事业单位应当按照国家和地方规定的要求,定期进行尘肺病职业危害的监测和评估。

第八条尘肺病职业危害监测包括环境监测和职业健康监测两个方面。

第九条尘肺病职业危害环境监测应当根据工作场所和工种的特点,进行定期、全面的监测。

监测结果应当及时报告给相关部门,并保存相应的记录。

第十条职业健康监测应当包括员工的体检和职业病检查。

第十一条职业病检查应当由具备相应资质和技术能力的医疗机构进行,结果应当及时向企事业单位和员工本人告知,并做出相应的处理和防护措施。

第三章工作环境管理与控制第十二条企事业单位应当建立和完善尘肺病职业危害的工作环境管理制度,确保工作环境符合相关安全卫生标准。

第十三条工作环境管理应当包括对室内空气、噪声、震动、照明等方面的控制管理。

第十四条企事业单位应当采取相应的控制措施,包括工艺改造、装备智能化、设备封闭化等,降低尘肺病职业危害的风险。

第十五条企事业单位应当配备相应的防护设施和器材,并指导员工正确使用,确保其职业健康安全。

第十六条企事业单位应当定期对工作环境进行检查,发现问题及时整改,并报告相关部门。

第四章职业健康风险管理与评估第十七条企事业单位应当根据尘肺病职业危害的特点,制定相应的风险评估方案。

第十八条风险评估应当覆盖所有与尘肺病职业危害相关的工作环节和人员,包括从事高风险工种的员工。

2024年尘肺病的症状、诊断与预防(三篇)

2024年尘肺病的症状、诊断与预防(三篇)

2024年尘肺病的症状、诊断与预防在广大矿山工人中,矽肺、煤肺这些职业性肺部疾病的名词已不再陌生,据统计,我国自上世纪五十年代建立职业病报告制度以来已累计报告尘肺病58万多例,现有患者约44万多例,是我国主要的职业病。

这些尘肺病是如何得的,和什么因素有关,得了这些病有什么症状,到哪去看,如何预防?在人们的生产活动中,对固体物质的开采和加工,均可生产微小的固体颗粒。

这些长时间漂浮于空气中的固体微粒称为生产性粉尘。

尘肺病就是由于吸入致病性生产性粉尘而引起的以肺组织纤维化病变形式为主的一类职业性呼吸系统疾病的统称。

根据我国现行职业病目录的规定,矽肺、煤工尘肺、石墨尘肺、碳黑尘肺、石棉肺、滑石尘肺、水泥尘肺、云母尘肺、陶工尘肺、铝尘肺、电焊工尘肺、铸工尘肺、根据《尘肺病诊断标准》和《肺病理诊断标准》可以诊断的其他尘肺属于职业病。

产生粉尘的工业生产活动主要是开采业,各种金属矿山、煤矿和一些非金属矿山的开采中,凿岩、爆破、运输、破碎等作业场所均可生产大量粉尘,因此矿山开采行业是发生尘肺最主要的行业。

筑路、耐火材料、玻璃制造、陶瓷、水泥行业、金属冶炼业的原料破碎、选矿、机器制造业的铸造、翻砂、清砂也都产生致病性生产性粉尘。

根据致病性粉尘的化学性质不同,可分为四类。

1.二氧化硅粉尘,主要是石英粉尘和各种含游离二氧化硅比例较高的岩石粉尘,其致病性最强。

2.硅酸盐粉尘,主要是石棉、滑石、云母、水泥、高岭土等粉尘。

3.含碳粉尘,主要是煤尘、炭黑和石墨粉尘。

4.金属粉尘,主要是铝及氧化铝粉尘、电焊金属烟尘。

粉尘致纤维化的程度是由粉尘的理化性质决定的,主要是粉尘的化学性质。

经有关实验证明石英粉尘的致纤维化作用最强,主要是其中含有较高比例的游离二氧化硅。

粉尘中的二氧化硅的含量越高,其致病性也就越强。

石棉粉尘不仅有很强的致肺组织纤维化的作用,也是致肺癌及胸腹膜间皮瘤的元凶。

其次是含碳粉尘和金属粉尘,就其化学性质而言,它们致肺组织纤维化的作用较弱。

尘肺病的防护措施

尘肺病的防护措施

尘肺病的防护措施尘肺病是一种通过吸入工作场所的尘土、烟雾或颗粒物而引起的疾病,是一种职业性疾病。

尘肺病的主要病因是大量吸入粉尘,导致肺部出现严重的纤维化,在工作场所中,一些工种特别容易患上尘肺病,如采煤工人、钢铁铸造工人、建筑工人等。

尘肺病在诱发前期并不容易就能发现,而一旦确诊以后就变得很难治愈,所以工人们需要采取必要的防护措施避免患上尘肺病。

预防尘肺病的措施1. 穿戴适合的防护装备工人们在工作时要穿戴合适的防护装备,防护装备要覆盖住肺部的呼吸道部位,防护装备要透气且方便穿着和移动,这样可以避免对工作的干扰,提高工作效率。

各职业也有自己专用的防护装备,例如在煤矿采煤作业区内,采煤工人必须配备氧气呼吸器等。

2. 按规定工作、定期体检工人们需要按规定工作,规范作业行为,严格执行安全措施,避免过度疲劳,不超负荷工作。

此外,按时进行体检也是预防尘肺病的重要手段,早期发现患病,早期治疗,提前采取科学的防治对疾病的控制和治愈有很大帮助。

3. 做好工作环境的卫生清洁和通风换气工作场所的环境环境是影响员工身心健康的重要因素,卫生清洁和通风换气可以降低粉尘浓度和卫生环境的污染,降低工人患病风险。

4. 合理规划工作要合理规划工作,选用高效的防尘措施,如设置护坡、喷雾装置、开设风道,降低粉尘浓度和危害,保障员工身体健康和高效工作。

5. 定期培训和教育对员工进行定期培训和教育,使员工了解尘肺病的病因、症状和危害,培养员工自我防护意识,提高员工对职业危害的关注度,避免意外发生。

结语作为固定工作岗位的员工更应该注重自身健康的维护,工人们应该保持良好的工作生活习惯,正确使用防护措施,严格遵守安全操作规程,如有任何身体不适,及时就医,预防尘肺病发生。

尘肺病危害因素与控制措施

尘肺病危害因素与控制措施

尘肺病危害因素与控制措施概述尘肺病,又称职业性肺尘埃沉着病,是由于吸入某些有害粉尘,引起气管、支气管、肺泡等部位的炎症反应和不同程度的纤维化、肺泡壁增厚等结果而发生的一种职业病。

尘肺病是一种常见的职业病,尤其是在建筑、矿山、冶金、化工、陶瓷、印染、农业等行业中常见。

尘肺病的发病率逐年上升,给社会的健康造成了巨大的危害。

因此,对尘肺病的危害因素和控制措施进行深入探讨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危害因素尘肺病的危害因素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职业因素尘肺病是一种职业性疾病,职业因素是尘肺病发生的主要原因。

建筑、矿山、冶金、化工、陶瓷、印染、农业等行业,接触有害粉尘的工人更容易患上尘肺病。

因此,这些行业中的工人特别需要注意保护自己的呼吸系统。

2. 粉尘浓度粉尘的数量和浓度是尘肺病发生的另一个重要因素。

环境中的粉尘浓度过高,长时间暴露于这种环境下,容易引起肺部的损害和炎症反应,导致尘肺病的发生。

3. 粉尘粒径粉尘的粒径也是尘肺病发生的重要因素之一。

直径大于5微米的粉尘不易到达肺泡,不容易引起病理反应。

而直径小于5微米的粉尘则能够进入肺泡,对人体健康造成极大的威胁。

4. 粉尘成分不同的粉尘有其特定的组成成分,不同的成分可能会引起不同的病变。

如矽尘、石棉尘、煤尘等不同种类的粉尘会引起不同的尘肺病。

控制措施正确认识尘肺病的危害因素,采取有效的控制措施,是预防尘肺病的关键。

以下是一些常见的控制措施:1. 工作场所卫生管理建立科学的工作场所的卫生管理制度和操作规程,给员工提供健康、安全、无尘的工作环境。

在危害高的场所安装除尘设备,定期清洗和维护除尘设备,使粉尘浓度保持在安全的范围内。

2. 新型防护设备目前,市场上有许多新型的防护设备,可以有效地保护员工免受有害粉尘的侵害。

例如,戴上防护口罩和护目镜等个人防护装备等。

3. 健康监护体检工人需要定期进行健康检查,及时发现和诊断早期的尘肺病,进行及时治疗。

也需要注重个人健康保健,保持体内的免疫能力和抵抗力。

4、尘肺病的预防与防治

4、尘肺病的预防与防治

尘肺病的预防与防治预防和控制尘肺病实行八字方针:“革、水、密、风、护、管、教、查”和“三级预防”原则。

一级预防:控制职业病危害1、革(革新、改造):工艺改革、革新生产设备是消除粉尘危害的主要途径。

2、水(湿式作业):采用湿式碾磨石英、耐火材料,矿山湿式凿岩、井下运输喷雾洒水。

3、密(密闭):对不能采取湿式作业的场所,应采用密闭抽风除尘办法,防止粉尘飞扬。

4、风(通风):采用通风、除尘降低粉尘浓度,减轻危害5、护(防护):加强防护设施及个人防护,佩戴防尘护具,如防尘安全帽、送风头盔、送风口罩等。

6、管(管理):制定职业危害管理工作制度。

主要包括:职业病工作计划、职业危害申报制度、安全防护制度、奖惩制度、职业健康检查制度、职业病人管理制度、职业危害因素检测制度,制定操作规程。

7、教(教育培训):对员工定期开展职业卫生岗位培训,培训合格后上岗。

主要进行所从事岗位职业危害知识及防护培训,提高职工对职业危害知识的掌握,自觉加强防护意识和安全意识。

8、查(监督检查):企业、车间、班组通过监督检查,尽早发现存在的职业安全问题和违规违纪,及时发现及时解决,严格实行巡视员巡视监督检查制度。

二级预防:早发现、早干预开展职业健康监护,主要是严格按规定开展职业健康检查:包括就业前和定期健康检查,脱离粉尘岗位时还应做离岗检查。

三级预防:早诊断、早治疗1、早诊断、早治疗:对于大多数职业病做到早诊断、早治疗往往是避免病情进一步发展和加重的必要措施,是积极保护劳动者健康的重要环节(主要通过定期体检才能做到早发现----疑似职业病)2、及时参加工伤评残,享受工伤待遇(前提:参加工伤保险)3、政府救济:主要通过民政部门的救济,最大程度获得必要的康复、治疗保障。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尘肺病危害因素与控制
措施
集团企业公司编码:(LL3698-KKI1269-TM2483-LUI12689-ITT289-
尘肺病危害因素与控制措施1.尘肺病危害因素
生产性粉尘就是特指在生产过程中形成的,并能长时间漂浮在空气中的固体颗粒。

随着工业生产规模的不断扩大,生产性粉尘的种类和数量也不断增多,同时,许多生产性粉尘在形成之后,表面往往还能吸附其他的气态或液态有害物质,成为其他有害物质的载体。

生产性粉尘是污染作业环境的主要职业病危害因素之一,严重危害着劳动者的身体健康。

①非吸入性粉尘。

又可称做不可吸入粉尘,一般认为,空气动力学直径大于15μm的粒子被吸入呼吸道的机会非常少,因此称为非吸入性粉尘。

②可吸入粉尘。

空气动力学直径小于15μm的粒子可以吸入呼吸道,进入胸腔范围,因而称为可吸入粉尘或胸腔性粉尘。

其中,空气动力学直径为10~15μm的粒子主要沉积在上呼吸道。

医学上的可吸入粉尘则具体指可吸入而且不再呼出的粉尘,它包括沉积在鼻、咽、喉头、气管和支气管及呼吸道深部的所有粉尘。

③呼吸性粉尘。

空气动力学直径小于5μm以下的粒子可到达呼吸道深部和肺泡区,进入气体交换的区域,称之为呼吸性粉尘。

呼吸性粉尘在医学上是指能够达到并且沉积在呼吸性细支气管和肺泡的那一部分粉尘。

2.工作场所粉尘控制标准
自1986年以来,为加强粉尘监测的科学管理,国家前后颁发了《作业场所空气中粉尘测定方法》(GB5748-85)和《生产性粉尘作业危害程度分级》(GB5817-86),这对指导实际监测工作,正确地、科学地评价作业场所的粉尘危害程度,起到重要作用。

国家卫生部颁布的GBZ2-2002《工作场所有害因素职业接触限值》,将分散公布的50余种粉尘容许浓度汇于一表之中,统一用时间加权平均容许浓度(PC-TWA)和短时间接触容许浓度(PC-STEL)代替了原来的最高容许浓度(MAC),这是一项重大改革。

卫生部颁布的GBZ2-2002《工作场所有害因素职业接触限值》,矿山工作场所空气中粉尘容许浓度。

尘肺病人肺灌洗后原则上不能再接尘,如肺灌洗后再接尘,应在3~5年后再次灌洗,以去除肺内残留粉尘,巩固疗效编辑推荐:肺灌洗术后注意事项。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