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本培训:骨干教师和青年教师的差别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骨干教师和普通教师的差别
王勤莉
尊敬的领导,亲爱的老师们,大家好!
今天我和大家交流的话题是“骨干教师和普通教师的差别”,相信在座的经验丰富的老师们都有很多真知灼见,都有切身体会。所以,我不想讲抽象的专业理论,只想结合自己的成长经历,来谈谈我的一点看法,希望对青年教师们有所启发。
一、备课——文本解读有差异,读出自我见功力
记得我刚参加工作的时候,97年,备课用的参考资料就是一本教师教学参考书,没有电脑没有网络,没有海量的备课资料,参考书上那点有限的资料就成了权威,成了至尊,也成了束缚手脚的镣铐。即便有些问题它解读的并不清晰,明知道那样讲给学生没有丝毫价值,还是会逼着自己,像背答案一样默记于心,稍加消化便讲给学生听。因为没有名家案例可以参照,也不知道教学有模式,基本上就是根据自己的理解设计一大堆问题,用接连不断的问题牵着学生的鼻子读文章,以为学生只要认真听了,积极发言了就能把语文学好。
后来,培训的机会渐渐多了,现场观摩过程翔、郑晓龙等名师的课,也看过一些名师的录像课,才发现对文本的品读可以跳出教学参考,可以向外延伸向内开掘,可以读出属于自己的理解,甚至可以品出和教参不一样的味道。这样的解读把文章变成了宝藏,师生上课享受着挖掘宝藏的快乐。这样的解读也使同一篇文章具有了不同的魅力,不同的老师来上便有不同的风景。我开始意识到自己的浅薄,要把语文上出味道来,必须在文本的解读上下工夫。于是,我开始购买名家的专著,《于漪教学艺术论》、《钱梦龙与导读艺术》等书,像学生读书一样拿着笔圈圈划划。关于备课,于漪老师说过的一段话让我印象深刻。她说,“教参是别人劳动的成果,不过是贴在窗户上的一朵纸花,没有生命力;而自己钻研出来的,虽无多少惊人之处,但毕竟是扎根于思考原野上的野花,富有生命力;拿着自己钻研的东西上课,就能左右逢源,得心应手。”
这些年,俞映潮老师的课深受欢迎,他对文本的解读可谓篇篇都有独到之处,他把文章拆分组合点面兼顾,娴熟得像玩一个小孩子的魔方。还有“青春语文”的代言人北京的王君老师,“魅力语文”的倡导者上海的李百艳老师,等等,她们敢于和别人上同课异构的课,她们有自己的理解,有自己的阐释,所
以才能上出不一样的花样了。
所以说,备好课是上好课的基础。对语文而言,文本的解读是备课的前提,所以,青年教师要尽快地成长为骨干教师,首先要在文本解读上下工夫,在备课上下功夫,增强自己的功力,练就一身真本领。
二、上课——学生主体要落实,鼓励引导要及时
1、教案在脑,学生在心
语文这门学科跟其它科目不一样,我们没有明确的知识体系,具体到每节课就没有固定的授课知识点。虽然每节课都有教学目标,可那往往是方法的培养、能力的提升和情感的熏陶。一篇文章在手,又都是经典的名家名作,其实值得学习值得分析的地方都很多,所以最初上课的时候,总是贪多求全,以为可以教给学生很多知识,其实就忽略了学生的领悟程度。因为设计的教学内容多,所以很多问题都是蜻蜓点水般一带而过,学生的理解是没有深度的,更谈不上自主、合作和探究了。用新课标“教为主导,学为主体”的理念来看,学生的主体地位是没有得到落实的。教师成了课堂的主宰,学生只是配合老师完成授课任务的配角而已。
名师的课堂总是思路清晰,简约却不简单。看起来不经意抛出的一个问题却能抓住文章的核心命脉,起到牵一发而动全身的效果。他们往往从一句话入手,或者从一个“文眼”入手,领着学生深入开掘,大有打破沙锅问到底的尽头。而且,由于学生的探究、合作,课堂上生成的东西特别多,这是在老师预设之外的,是备课中没有提前埋伏的环节,反而会特别精彩。学生在这样的课堂上思维得到锻炼,学到了方法,提升了能力,成为真正的学习的主体。
所以我觉得,青年老师上课的时候脑子里要装着教案,眼里要有学生,心中要有学生,才能真正落实学生的主体地位。只有主体地位落实了,才能谈得上培养学生,为学生的发展负责。
2、注意评价,言语生花
作为一个观察者,我去听青年教师上课的时候,发现青年教师确实有自己独到的优势。他们通常思维敏捷,语言流利,风格鲜明,充满活力,如果是漂亮的女老师,或者是帅气的男老师,那学生就更加喜欢了,有些孩子抢着说话,特别爱发言就表现的很明显。但是学生的性格有差异,有些学生就羞于表达或者说懒于表达,怎样调动这些孩子的积极性,培养他们的语言表达能力,我觉
得现在做的就比年轻的时候做的要好。
以前,学生答对了问题,我也会马上肯定和表扬,通常也就是程式化地说一句,“好”或者“很好”,至于好在哪里,为什么很好,没说。现在,当孩子们能大胆地说出自己的看法时,我真的会充满欣赏地看着他们,和他们进行眼神的交流,然后告诉全班同学,刚才这位同学的回答好在哪里,比如,我经常说的,“语言表达特别流畅,真棒!”“有自己的独到见解,有思想,你很了不起。”“能从多个方面回答这个问题,你的思维很厉害。”“哇,你出口成章,说得比老师说得还好。”“你说得真是太棒了,很有进步”等等,有时候这些还不够,我还会伸伸大拇指,或者故意做出点夸张的神情和动作。我觉得这样的评价里,不光肯定了学生的回答,而且传递出老师的欣赏、赞许,也能提高他们在整个班级中的知名度,学生受到的鼓舞是巨大的。尤其对于基础年级中下等的学生来说,老师的鼓励尤为重要,他们本来就缺失自信,老师的表扬会让他们重新鼓起风帆,勇敢向前。
更多的时候,学生的回答可能不那么令人满意。以前上课的时候,听到学生说错了,略加启发后,如果学生还不能领会,心里真的就会很失望,虽然教室里没有镜子,看不到自己的脸,但是,我能从学生的眼睛里很容易地读到自己脸色的变化,那肯定是失望的、不悦的,甚至有时是烦躁的、厌恶的。现在想来,那对学生敏感的、脆弱的自尊心是多大的伤害呀,他们从此可能就怕了,怕回答问题,尤其是怕说错了,让老师失望,使自己丢面子。但是,现在上课不一样了,学生说错了不要紧,只要他认真听课了,认真参与了,我的内心深处就不会有任何的不满,有时候我还会笑着说:“谢谢这位同学给我们一个不完美的答案,可以让大家继续思考。”或者说,“你说的有一定道理,我还想听听别的同学有什么不一样的见解。”有时候,学生发现自己说错了,表现得很羞涩,很惭愧的样子,我会说:“说错了不要紧,不会也不要紧,要是大家都会了,都对了,还要老师干啥呀,我该下岗了,对不对?”在学生会意的笑声中,我的订正、我的讲解,学生就会听得特别认真。
3、主体落实,和谐相处
这次到华师大培训,我们的导师胡东芳教授指出,教师行为的差异,其实都是教育理念的差异。教师是不是真的尊重生命、尊重每一个学生,表现在教学行为上是有差异的。比方说,有的老师习惯于踩着上课铃声走进教室,往讲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