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章 原子结构2
4原子结构
Bohr的局限
Bohr 没有摆脱经典力学的束缚,没有认识到电子运 动的波粒二象性,他的电子绕核运动的固定轨道的观 点不符合微观粒子运动的特性,不能全面反映微观粒 子运动规律。因此不能说明多电子原子的光谱,也不 能说明氢原子光谱的精细结构。
普通化学
21:55:31
4 原子结构
4.1 微观粒子的特性
三、微观粒子的波粒二象性 光的本性
微观粒子的运动没有固定的轨迹,只有统计的分布规 律。只能用几率而不能用轨迹来描述它们的运动状态。
1926 年Schrödinger 提出了描述核外电子运动状态 的波动方程建立了近代量子力学理论。
本节应用 Schrödinger方程来研究氢原子的结构。
普通化学
21:55:31
4 原子结构
4.2 单电子原子的波函数及其结构
单位体积内电子出现几率(概率)的大小称为几 率密度。空间任何一点电子波的强度和电子在该 处出现的几率密度成正比。
海森堡测不准原理: Δx·Δp≥h
Δp= mΔv;
微观粒子运动的两个基本特征: 量子化和波粒二象性
普通化学
21:55:31
4 原子结构和周期系
4.1 微观粒子的运动特征
微观粒子的波粒二象性
普通化学
21:55:31
4 原子结构
微观粒子的波粒二象性
4.1 微观粒子的特性
德布罗意的预言
❖表征波动性的波长和表征粒子性的动量之间存在 如下关系:
❖这种实物粒子的波称为德布罗意波(又称物质波 或实物波)
例如一个电子
m =9.11×10-11g
υ=6×105m.s-1
按德布洛意关系此电子的波长 λ=1.21nm
而且由此电子的能量逐渐降低,最后坠入原子核,使 原子不复存在。
《常考题》初中高中物理选修三第四章《原子结构和波粒二象性》知识点总结(含答案解析)
一、选择题1.如图为氢原子的能级示意图,已知光子能量在1.63eV~3.10eV的光为可见光。
要使大量处于基态的氢原子被激发后可辐射出2种可见光光子,原子应吸收的能量为()A.10.2eV B.12.09eV C.12.75eV D.13.06eV2.氢原子能级的示意图如图所示,大量氢原子从n=4的能级向n=2的能级跃迁时辐射出可见光a,从n=3的能级向n=2的能级跃迁时辐射出可见光b,则()A.a光的光子能量大于b光的光子能量B.氢原子从n=4的能级向n=3的能级跃迁时会辐射出紫外线C.处于能级n=4的电子的动能大于能级n=2的动能D.在真空中传播时,b光的波长较短3.光电管是一种利用光照射产生电流的装置,当入射光照在管中金属板上时,可能形成光电流。
表中给出了6次实验的结果。
组次入射光子的能量/e V相对光强光电流大小/mA逸出光电子的最大动能/eV第一组1234.04.0}4.0弱中强2943600.90.90.9第二组4566.06.06.0弱中2740552.92.9.9强由表中数据得出的论断中正确的是()A.两组实验采用了相同频率的入射光B.两组实验所用的金属板材质不同C.若入射光子的能量为5.0eV,逸出光电子的最大动能为2.9eVD.若入射光子的能量为5.0eV,相对光强越强,光电流越大4.氢原子能级示意如图。
现有大量氢原子处于n=3能级上,下列正确的是()A.这些原子跃迁过程中最多可辐射出6种频率的光子B.从n=3能级跃迁到n=1能级比跃迁到n=2能级辐射的光子频率低C.从n=3能级跃迁到n=4能级需吸收0.66eV的能量D.n=3能级的氢原子电离至少需要吸收13.6eV的能量5.如图,当电键K断开时,用光子能量为2.5eV的一束光照射阴极P,发现电流表读数不为零。
合上电键,调节滑线变阻器,发现当电压表读数小于0.60V时,电流表读数仍不为零;当电压表读数大于或等于0.60V时,电流表读数为零。
高中物理 选修三(2019)第四章 原子结构和波粒二象性 第2节光电效应练习(含答案)
光电效应练习学校: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_一、单选题1.如图所示为光电管工作原理图,当有波长(均指真空中的波长,下同)为λ的光照射阴极板K 时,电路中有光电流,则( )A .换用波长为λ1(λ1>λ)的光照射阴极K 时,电路中一定没有光电流B .换用波长为λ2(λ2<λ)的光照射阴极K 时,电路中一定没有光电流C .增加电路中电源的端电压,电路中的光电流可能增大D .将电路中电源的极性反接,电路中一定没有光电流2.关于光电效应,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A .光电子的最大初动能与入射光的频率成正比B .光电子的最大初动能越大,形成的光电流越强C .能否产生光电效应现象,决定于入射光光子的能量是否大于或等于金属的逸出功D .用频率是1ν的绿光照射某金属发生了光电效应,改用频率是v 2的黄光照射该金属一定不发生光电效应3.如图所示,用可见光照射金属板,发现与该金属板相连的验电器指针张开一定角度,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有( )A .验电器指针带正电B .有一部分电子从金属板表面逸出C .如果改用相同强度的红外线照射,验电器指针也一定会张开一定角度D .如果改用相同强度的紫外线照射,验电器指针也一定会张开一定角度4.真空中有一平行板电容器,两极板分别由铂和钾(其截止频率对应的光波波长分别为1λ和2λ)制成,板面积为S ,间距为d .现用波长为12()λλλλ<<的单色光持续照射两板内表面,则电容器的最终带电荷量Q 正比于A .11()d S λλλλ-B .22()d S λλλλ- C .11()S d λλλλ- D .22()S d λλλλ- 5.在光电效应实验中,某同学用同一光电管在不同实验条件下得到三条光电流与电压之间的关系曲线(甲光、乙光、丙光),如图所示(甲、乙交于U c 2)。
则可判断出( )A .甲的光照强度小于乙的光照强度B .乙光对应的截止频率大于丙光的截止频率C .甲光对应的光电子最大初动能大于丙光的光电子最大初动能D .若乙光能使某金属板发生光电效应,则丙光一定也可以6.a 、b 、c 三条平行光线从空气射向玻璃砖且方向垂直于半圆柱体玻璃砖的截面直径,如图所示。
第四章原子结构简介
18
【例如】n=3, l=0,1,2 l 可以有三个取值。也就是说,第三电子层有
三个亚层,分别是:3s、3p、3d。 同一层中(n相同),l 越大,则轨道的能量越高。
E3s E3p E3d
另外,l 不同的原子轨道,形状不一样。
08:28
19
角量子数与电子亚层、轨道形状的对应关系
角量子数 亚层符号 轨道形状
鲍林原子轨道能级图★
08:28
29
08:28
30
E4s E4p E4d E4f
08:28
31
08:28
32
从鲍林近似能级图可以看出,各轨道能级次序如下:
1s<2s<2p<3s<3p<4s<3d<4p<5s<4d<5p<6s<4f< 5d<6p<7s<5f<6d<7p
08:28
能量相同的轨道称为简并轨道(或等价轨道), 如:3px、3py、3pz 互相称为等价轨道。
08:28
23
l=2,m=-2,-1,0,+1,+2 五个取值,说明d 轨道在空间有5个不同取向 的原子轨道:
dz2 、dxy 、dxz 、dx2 y2 、d yz
08:28
24
根据n、l、m三个量子数的取值范围,可以 确定每个电子层中原子轨道的数目。
理奖 量子概念是1900年普朗克首先提出的,到今天已经一百多年 了。期间,经过玻尔、德布罗意、玻恩、海森柏、薛定谔、 狄拉克、爱因斯坦等许多物理大师的创新努力,到20世纪30 年代,初步建立了一套完整的量子力学理论
08:28
4
§4-1 氢原子光谱和玻尔理论
新2024秋季高中化学必修人教版第四章物质结构元素周期律《第一节原子结构与元素周期表》
教学设计:新2024秋季高中化学必修人教版第四章物质结构元素周期律《第一节原子结构与元素周期表》一、教学目标(核心素养)1.宏观辨识与微观探析:学生能够理解原子的基本构成(质子、中子、电子)及其数量关系,并能从宏观元素性质推断其微观原子结构特征。
2.证据推理与模型认知:通过构建原子结构模型,学生能够运用原子序数、核电荷数、核外电子排布等概念,解释元素性质周期性变化的原因,建立元素周期律的初步认知。
3.科学探究与创新意识:引导学生通过实验数据和周期表信息,探究元素性质与原子结构之间的关系,培养科学探究精神和创新思维。
4.科学态度与社会责任:认识元素周期表在化学科学及现代社会中的重要作用,激发学生对化学学科的兴趣和责任感。
二、教学重点•原子的构成及粒子间的数量关系。
•核外电子排布规律与元素周期表的结构。
•元素性质周期性变化的根本原因。
三、教学难点•深入理解核外电子排布的能级跃迁与电子层、能级的概念。
•元素性质(如金属性、非金属性)与原子结构之间的定量关系。
四、教学资源•高中化学必修人教版教材第四章第一节内容。
•多媒体教学课件(包含原子结构模型动画、元素周期表演示图)。
•实验视频或实物演示(如钠、镁、铝金属性对比实验)。
•互联网资源(科学史话、最新研究成果链接)。
五、教学方法•讲授法结合多媒体演示,直观展示原子结构和周期表。
•小组讨论,围绕元素性质与原子结构的关系进行合作探究。
•问题引导法,通过设置梯度问题,引导学生逐步深入理解概念。
•案例分析,选取典型元素性质变化实例,强化理论与实践结合。
六、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情境引入:展示一张色彩斑斓的元素周期表图片,提问:“这张表为何如此重要?它背后的秘密是什么?”激发学生好奇心。
•视频导入:播放一段关于原子结构发现的科学史视频,简述从道尔顿的原子论到现代原子模型的演变过程,引出本节课主题。
2. 新课教学•原子的基本构成:•讲解质子、中子、电子的概念及它们之间的关系(电荷数=质子数=核电荷数,质量数=质子数+中子数)。
原子结构讲解
原子结构讲解
原子结构是指原子的组成以及各组成部分之间的相对位置。
原子是由原子核和核外电子组成的,原子核位于原子的中心,核外电子围绕原子核高速旋转。
原子结构示意图是一种表示原子结构的图示,它用圆圈和小圈分别表示原子核和核内质子数,弧线表示电子层,弧线上的数字表示该层的电子数。
原子的核外电子是分层排列的,从里到外分别称为第一层、第二层、第三层等。
每层最多可以排2×(n)^2个电子,其中n表示层数。
最外层电子数不
超过8个,次外层电子数不超过18个,倒数第三层不超过32个。
原子的性质由其核外电子的排布决定。
根据电子排布的不同,原子可以分为金属原子、非金属原子和稀有气体原子。
金属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一般小于4,容易失去电子,表现出金属的特性;非金属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一般大
于或等于4,容易得到电子,表现出非金属的特性;稀有气体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为8个(氦为2个),是一种稳定结构,表现出稀有气体的特性。
以上就是原子结构的简要介绍,如需获取更多信息,建议查阅化学书籍或咨询化学专家。
第四章 原子结构和波粒二象性 大单元教学说课-高二下学期物理人教版(2019)选择性必修第三册
• 3、科学探究:物理学史中重要理论和实验的产生有其历史发展的必然性, 这种必然性以及理论与实验的科学性的分析过程就是一种非常可行的科学探 究过程。
• 4、科学态度与责任: 理解人类对原子的认识和研究经历了一个十分漫长的 过程, 这一过程也是辩证发展的过程,通过教学让学生体验科学家所进行 的科学探究,领会科学方法和科学精神。
三、活动设计
活动一
活动二
1897
1909
J.J汤姆逊发 现了电子并建 立了原子的枣 糕式模型
卢瑟福 原子核式 结构模型
活动三
1922
玻尔量子理 论引入原子 结构
三、活动设计
人们对原子组成和原子结构的认识过程
v
e
+F
r
e
枣糕(西瓜)模型
核式结构模型
量子化轨道
电子云
三、活动设计
第二课时 光电效应的专题课 我们安排了三个活动,通过三个活动 使同学们系统掌握了光电效应规律,会利用光电效应方程计算遏止 电压、截止频率、饱和电流,能应对一些简单的计算题,缩短同学 们之间的差距
一、单元设计指导思想
【教材和学情分析】
学生在初中已经学过原子的核式结构,但并不了解这些知识是怎样获得的, 本单元介绍了科学家怎样一步一步深入认识了原子结构,学生通过这段历史可 以进一步了解科学探索的过程,了解人类认识微观世界的方法和途径,有利于 培养他们的学习兴趣。发展他们的思维能力。
教材上本单元有五节内容:第一节 普朗克黑体辐射理论 第二节 光电效应 第三节 原子核式结构模型 第四节 氢原子光谱和玻尔原子模型 第五节 粒子的波动性和量子力学的建立
工程化学习题解答2
第四章 原子结构1.判断正错(+)(1)能量量子化、波粒二象性和几率分布是微观粒子运动的三个特征。
(-)(2)电子的运动也可用牛顿力学来描述。
(-)(3)除氢原子外的其它原子中,只要角量子数不同,其轨道能级必定不同。
(-)(4)通过原子发射光谱至少可以对金属元素进行定性分析。
(+)(5)确定了n 、l 、m 三个量子数,就确定了一个原子轨道。
(-)(6)确定了n 、l 、m 三个量子数,就确定了一个电子的运动状态。
2.选择填空(1)下列四个量子数组合正确的是(B )A .(1,1,0,+21) B.(3,0,0,+21)C .(1,2,1,-21) D.(3,1,2,-21) (2)下列原子轨道存在的是(D )A . 1p B. 2d C. 3f D. 6s34.判断正错(-)(1)当n =2时,l 只能取1,m 只能取±1。
(-)(2)波函数角度分布图也能表示电子离核的远近。
(-)(3)磁量子数为0的轨道都是s 轨道。
(-)(4)p 轨道角度分布图为“8”字形,这表明电子是沿“8”字形运动的。
5.填空(1)决定电子离核远近和所处能级高低的量子数是(n )。
(2)决定轨道形状的量子数是(l )。
(3)决定轨道空间伸展方向的量子数是(m )。
(4)决定电子自旋方向的量子数是(m s )。
6.下列原子的核外电子分布式是不正确的,它们各违背什么原则?请订正之。
(1)5B :1s 22s 3 违背泡利不相容原理,应为:1s 22s 22p 1(2)22Ti :1s 22s 22p 63s 23p 63d 4 违背能量最低原理,应为:1s 22s 22p 63s 23p 63d 24s 2(3)7N :1s 22s 22p 2x p 1y 违背洪特规则,应为:1s 22s 22p 1x 2p 1y 2p 1z(4)29Cu :1s 22s 22p 63s 23p 63d 94s 2 违背全充满半充满规律,应为:1s22s22p63s23p63d104s17.分别写出6C、7N、8O三种原子的电子分布式、外层电子分布式和2p电子的8.通过表格形式写出20Ca、24Cr、26Fe、29Cu四种原子的外层电子分布式、未成9.选择填空(1)下列原子外层电子分布式不正确的是(D)A. 11Na:3s1 B. 17Cl:3s23p5 C. 23V:3d34s2 D. 30Zn:4s2(2)Mn2+外层电子分布式正确的是(C)A.4s0 B. 3d54s0 C. 3s23p63d5 D. 3d5(3)下列原子中未成对电子数最多的是(B)A. V B. Cr C. Mn D. Zn(4)下列离子中属于9—17电子构型的是(C)A. Cl— B. Ca2+ C. Cu2+ D. Zn2+12.某元素最高氧化数为+6,最外层电子数为1,金属性是同族中最强的。
4.3原子的核式结构模型
原子的核式结构模型与原子的枣糕模型的区别
核式结构模型
原子内部是非常空旷的,正电
荷集中在一个很小的核里
电子绕核高速旋转
枣糕模型
原子是充满了正电荷的球体
电子均匀嵌在原子球体内
三、原子核的电荷与尺度
1.电子数与原子序数
由于原子是电中性的,原子核所带正电荷数等于电子数。
科学家们注意到各种元素的原子核的电荷数,即原子内的电
AB中的电流方向可以改变磁场方向,从而使阴极射线的受力方向向上,
使电子束的径迹向上偏,C对。由此可知电子束的径迹与AB中的电流方
向即AB形成的磁场方向有关,D错。
E
(比荷)
m rB 2
汤姆孙根据阴极射线在电场和磁场中的偏转情况断定,它的
本质是带负电的粒子流。它是构成各种物质的共有成分。
组成阴极射线的粒子被称为电子。电子是比原子更基本的
物质单元,是原子的组成部分。
由此可见电子是原子的组成部分,是比原子更基本的物质单元。
原子核
电子
金属原子
阴极射线是带负电的电子流。
2、在α粒子散射实验中,电子对α粒子运动的影响可以忽略,
这是因为与α粒子相比,电子( D )
A.电量太小
B.速度太小
C.体积太小
D.质量太小
3.关于卢瑟福的原子核式结构学说的内容,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B)
A.原子是一个质量分布均匀的球体
B.原子的质量几乎全部集中在原子核内
C.原子的正电荷和负电荷全部集中在一个很小的核内
A.导线中的电流由A流向B
B.导线中的电流由B流向A
C.若要使电子束的径迹向上偏,可以通过改变AB中电流的方向来实现
D.电子的径迹与AB中电流的方向无关
_新教材高中化学第四章物质结构元素周期律第一节第一课时原子结构核素课件新人教版必修第一册
→F-:
。
[名师点拨] (1)最外层电子数排满 8 个(He 为 2 个)形成稳定结构,不易得失电子、化学性 质稳定。 (2)原子核外电子排布规律是相互联系、相互制约的,不能孤立地理解或应用其 中一部分。如 M 层不是最外层时,其容纳的电子数最多为 18 个,当 M 层为最外 层时,其容纳的电子数最多为 8 个。 (3)原子形成离子时,核外电子数发生变化,但核内质子数不变。
提示:Na+
与稀有气体 Ne 的核外电子排布相同;Cl-
与稀有气
体 Ar 的核外电子排布相同。
1.电子层 在含有多个电子的原子中,电子分别在能量不同的区域内运动。我们把不同的区
域简化为不连续的壳层,也称作电子层。
2.核外电子的分层排布 在多电子原子中,电子的能量是不相同的。能量较低的,通常在离核较近的区域
第四章 物质结构 元素周期律
第一节 原子结构与元素周期表
第一课时 原子结构 核素
[素养发展目标]
1.从微观视角认识原子的构成,了解元素、核素、同位素的含义。 2.了解原子核外电子排布规律,能画出 1~20 号元素的原子结构示意图,能根据
原子的结构特征确定元素,促进宏观辨识与微观探析化学核心素养的发展。
解析:4200Ca 和4220Ca 是质子数相同、中子数不同的两种核素,二者互为同位素,不 属于同素异形体。
答案:B
3.(1)下列原子:162C、174N、11H、2113Na、21H、4200Ca、4109K、31H、164C 中,元素有________ 种,核素有________种,互为同位素的有________。 (2)18O2 与 16O2,二者的关系是________(填“互为同位素”“互为同素异形体”或 “属于同一种物质”)。 解析:(1)题目提供的 9 种原子共 9 种核素,6 种元素,其中11H、21H、31H,126C、164C 分别互为同位素。 (2)18O2 和 16O2 是分子,属于同一种物质。 答案:(1)6 9 11H、21H、31H;126C、146C (2)属于同一种物质
《原子结构》课件
《原子结构》课件一、教学内容本节课我们将学习《化学》教材第四章第二节“原子结构”的内容。
详细内容包括原子理论的发展历程、原子的组成结构,以及原子中各粒子之间的关系。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原子理论的发展历程,理解原子结构的组成及特点。
2. 使学生掌握原子中各粒子之间的关系,并能运用这些关系解释一些化学现象。
3. 培养学生的观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激发学生对化学学科的兴趣。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学难点:原子结构的理解,原子中各粒子之间的关系的掌握。
教学重点:原子结构的组成,原子中正电荷与电子的分布关系。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原子模型、PPT课件、实验器材。
2. 学具:笔记本、教材、练习册。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通过展示一些日常生活中的化学现象,如燃烧、腐蚀等,引导学生思考这些现象背后的原因,从而引出原子结构的学习。
2. 理论讲解利用PPT课件,讲解原子理论的发展历程,重点介绍道尔顿、汤姆逊、卢瑟福等科学家的原子模型。
3. 例题讲解以氦原子为例,讲解原子中各粒子之间的关系,强调原子序数、质子数、中子数、电子数之间的对应关系。
4. 随堂练习让学生根据所学内容,分析一些简单化学现象,如氧化、还原等,并解释其原理。
5. 实验演示演示原子吸收光谱的实验,让学生直观地了解原子结构的特点。
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1)简述道尔顿、汤姆逊、卢瑟福的原子理论。
(2)解释为什么原子是电中性的。
(3)某元素的原子序数为20,其原子中有多少个质子、电子和中子?2. 答案:(1)道尔顿:原子是不可分割的小颗粒;汤姆逊:原子是一个带正电荷的均匀分布的球体,电子镶嵌在其中;卢瑟福:原子由一个带正电荷的核和围绕核旋转的电子组成。
(2)原子是电中性的,因为原子核中的质子数等于核外的电子数,正负电荷相互抵消。
(3)该元素的原子核中有20个质子,核外有20个电子,中子数不确定。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本节课学生对原子结构有了基本的认识,但在理解原子中各粒子之间的关系方面还存在一定困难。
高中化学—— 原子结构
注意:原子结构示意图中质子数等于核外电子数, 而离子结构示意图中质子 数与核外电子数不相等。
阴离子的核外电子数=质子数+电荷数 阳离子的核外电子数=质子数-电荷数
核外电子排布的表示方法
思考与交流
【思考1】当M层上有电子时,L层上的电子是否已排满? 由于L电子层能量比M层低,故电子先排满L层后再排M层;因此,当M层上有电 子时,L层上一定排布8个电子。
原子的诞生
大爆炸 2h后诞生 大量的_氢___,少量的__氦___,极少量的__锂___ 原子核的融合反应 其他元素
科学史话-原子结构模型的演变
英国化学家 道尔顿
英国物理学家 汤姆生
英国科学家 卢瑟福
丹麦物理学家 玻尔
奥地利物理学家 薛定谔
实心球模型 葡萄干蛋糕模型 行星太阳模型 玻尔原子模型 电子云模型
【思考与交流】如果是离子,各微粒数如何变化?
粒子符号
23 11
Na+
3177Cl-
质子数 (Z) 11 17
质量数(A) 23 37
中子数(N) 12 20
电荷数 1 1
核外电子数 10 18
阳离子:核外电子数=质子数-电荷数 阴离子:核外电子数=质子数+电荷数
原子核外电子的排布
电子层
在含有多个电子的原子里,电子分别在 能量不同的区域内运动。在多电子原子里, 把电子运动的能量不同的区域简化为不连 续的壳层,称作电子层。
课堂练习
1.某元素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是次外层的m倍(m为大于1的整数),则该原子的核
外电子总数为( C )
A.2m
B.2m+10
C.2m+2
D.m+2
高中化学必修一 第四章第一节 物质结构与元素周期表20202021学年新)解析版)
第四章物质结构元素周期律第一节原子结构与元素周期表本章内容是继氧化还原反应和离子反应之后又一个化学的理论知识点,通过本章的学习可以体会化学也是有规律可循的,本节内容是本章的基础,也是整个周期表周期律的基础,这一节学不好,就很难体会化学上结构决定性质的奥秘,也就很难体会化学的规律性,本节内容共有13个重点内容,静下心来慢慢体会吧!一、核外电子排布的表示方法(1)原子结构示意图①小圆圈和圆圈内的符号及数字表示原子核及核内质子数。
②弧线表示电子层。
③弧线内数字表示该层中的电子数。
(2)离子结构示意图①当主族中的金属元素原子失去最外层所有电子变为离子时,电子层数减少一层,形成与少一个电子层的稀有气体元素原子相同的电子层结构。
②非金属元素的原子得电子形成简单离子时,形成与电子层数相同的稀有气体元素原子相同的电子层结构。
(2020·上海市奉贤区奉城高级中学高一期末)有四种微粒的结构示意图,下列叙述中错误的是()它们属于不同种元素它们的核外电子排布相同它们都是离子它们都具有稀有气体原子的稳定结构【答案】C【分析】根据结构示意图分析可得,四种微粒分别为O2-、Ne、Mg2+和Al3+。
【详解】由分析可知,它们属于不同元素,故A不选;根据结构示意图,它们的核外电子排布相同,故B不选;由分析可知,第二种微粒不是离子,是氖原子,故C选;稀有气体原子最外层有8个电子(氦有2个),是稳定结构,第二种微粒就是Ne,其他几种微粒都和Ne的原子结构相同,故D不选;故选C。
二、明确符号A Z X±c n±m中各个字母的含义并了解它们之间的关系(1)质量数(A)=质子数(Z)+中子数(N),质量数可近似地代替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
(2)原子的核外电子总数=质子数=核电荷数=原子序数。
(3)阳离子M n+的核外电子数=质子数-n;阴离子N n-的核外电子数=质子数+n。
(2020·福建南安市·高一期中)科学研究表明,月球上有丰富的He资源,可开发利用作未来的新型能源。
(新教材)【人教版】必修一(化学)原子结构与元素周期表
12
2.质量数
(1)概念:质子和中子的相对质量都近似为1,忽略电子 的质量,将原子核内所有_质__子__和_中__子__的相对质量取近
似整数值相加,所得的数值叫做质量数。 (2)关系:质量数(A)=_质__子__数__(_Z_)_+_中__子__数__(_N_)_
【巧判断】 (1)某种硫原子的中子数是18,则其质量数是34。( ) 提示:√。硫的质子数为16,根据质量数=质子数+中子 数可知,硫的质量数为34。
2.用A+、B-、C2-、D、E、F和G分别表示含有18个电子 的七种微粒(离子或分子),请回答: (1)A元素是________,B元素是________,C元素是 ________(用元素符号表示)。 (2)D是由两种元素组成的双原子分子,其分子式是 ________。
【规律方法】1~18号元素中12类原子结构的特点 (1)最外层电子数为1的原子有H、Li、Na。 (2)最外层电子数为2的原子有He、Be、Mg。 (3)最外层电子数与次外层电子数相等的原子有Be、Ar 。
(4)最外层电子数是次外层电子数2倍的原子是C。 (5)最外层电子数是次外层电子数3倍的原子是O。 (6)最外层电子数是次外层电子数4倍的原子是Ne。 (7)次外层电子数是最外层电子数2倍的原子有Li、Si 。
【素养提升】 如图所示为原子核外电子运动的三维立体图:
图中所有电子均已画出。
(1)该图所描述的是哪种元素的原子? 提示:该原子共8个电子,故属于氧元素。
(2)请用另一种形式表示该元素原子的电子排布。 提示:
【备选要点】等电子粒子 (1)利用元素排布寻找“10电子”微粒的方法
(2)利用元素排布寻找“18电子”微粒的方法
高中物理第四章原子结构和波粒二象性4氢原子光谱和玻尔的原子模型学案选择性3
氢原子光谱和玻尔的原子模型必备知识·素养奠基一、光谱1。
定义:用光栅或棱镜可以把物质发生的光按波长展开,获得波长(频率)和强度分布的记录。
2。
分类:(1)线状谱:光谱是一条条的亮线。
(2)连续谱:光谱是连在一起的光带.3.特征谱线:气体中中性原子的发光光谱都是线状谱,说明原子只发出几种特定频率的光,不同原子的亮线位置不同,说明不同原子的发光频率不一样,光谱中的亮线称为原子的特征谱线。
4。
应用:利用原子的特征谱线,可以鉴别物质和确定物质的组成成分,这种方法称为光谱分析,它的优点是灵敏度高,样本中一种元素的含量达到10-10 g时就可以被检测到。
二、氢原子光谱的实验规律1.原子内部电子的运动是原子发生的原因,因此光谱是探索原子结构的一条重要途径。
2。
氢原子在可见光区的四条谱线满足巴耳末公式:=R∞(—)(n=3,4,5…)其中R叫里德伯常量,其值为R∞=1.10×107 m—1。
3。
巴耳末公式的意义:以简洁的形式反映了氢原子的线状光谱的特征。
三、经典理论的困难1.核式结构模型的成就:正确地指出了原子核的存在,很好地解释了α粒子散射实验。
2.经典理论的困难:经典物理学既无法解释原子的稳定性,又无法解释原子光谱的分立特征。
四、玻尔理论的基本假设1.轨道量子化:(1)原子中的电子在库仑引力的作用下,绕原子核做圆周运动.(2)电子运行轨道的半径不是任意的,也就是说电子的轨道是B(A。
连续变化 B.量子化)的。
(3)电子在这些轨道上绕核的转动是稳定的,不产生电磁辐射。
2。
定态:(1)当电子在不同轨道上运动时,原子处于不同的状态,原子在不同的状态中具有不同的能量,即原子的能量是量子化的,这些量子化的能量值叫作能级。
(2)原子中这些具有确定能量的稳定状态,称为定态。
能量最低的状态叫作基态,其他的状态叫作激发态。
3。
跃迁:(1)当电子从能量较高的定态轨道(其能量记为E m)跃迁到能量较低的定态轨道(能量记为E n,m〉n)时,会放出能量为hν的光子,这个光子的能量由前、后两个能级的能量差决定,即hν=E m—E n,该式被称为频率条件,又称辐射条件。
2021年高中物理选修三第四章《原子结构和波粒二象性》经典习题(答案解析)
一、选择题1.在实验室或工厂的高温炉子上开一小孔,小孔可看作黑体,由小孔的热辐射特性,就可以确定炉内的温度。
如图所示,就是黑体的辐射强度与其辐射光波长的关系图像,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T 1<T 2B .在同一温度下,波长越短的电磁波辐射强度越大C .随着温度的升高,黑体的辐射强度都有所降低D .随着温度的升高,辐射强度的极大值向波长较短方向移动2.在相同的条件下,先后用甲、乙两种不同的单色光,用同一双缝干涉装置做实验,在屏幕上产生的相邻两条亮纹的间距不同,其中甲光间距较大。
则甲光比乙光( ) ①在真空中的波长短②在玻璃中传播速度大③在玻璃中传播时,玻璃的折射率大④其光子能量小A .①②③B .①③C .②④D .①③④ 3.处于基态的氢原子吸收一个光子后,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氢原子的总能量增加 B .电子的动能增加C .氢原子的电势能减小D .电子绕核旋转半径减小 4.大量处于4n =能级的氢原子辐射出多条谱线,其中最长和最短波长分别为1λ和2λ。
已知普朗克常量为h ,光速为c 。
则4n =能级与3n =能级的能量差为( ) A .1hc λ B .2hc λ C .1212()hc λλλλ+ D .1212()hc λλλλ-5.如图所示,图甲为氢原子的能级图,大量处于4n =激发态的氢原子跃迁时,发出频率不同的大量光子。
其中频率最高的光子照射到图乙电路中光电管阴极K 上时,电路中电流随电压变化的图像如图丙。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阴极K 的逸出功为6.75eVB.氢原子跃迁时共发出4种频率的光C.保持入射光不变,向右移动滑片P,电流表示数一定变大D.光电子最大初动能与入射光的频率成正比6.氦原子被电离一个核外电子,形成类氢结构的氦离子。
已知基态的氦离子能量为154.4eVE=-,氦离子能级的示意图如图所示。
以下关于该基态的氦离子说法正确的是()A.该基态氦离子吸收某种光子发生跃迁,当能量为E4=-3.4eV时,氦离子最稳定B.能量为48.4eV的光子,能被该基态氦离子吸收而发生跃迁C.一个该基态氦离子吸收能量为51.0eV的光子后,向低能级跃迁能辐射6种频率的光子D.该基态氦离子吸收一个光子后,核外电子的动能增大7.某金属发生光电效应,光电子的最大初动能E k与入射光频率ν之间的关系如图所示。
高中物理选修三第四章《原子结构和波粒二象性》测试(含答案解析)
一、选择题1.(0分)[ID :130641]图甲是研究光电效应的电路图,图乙是用a 、b 、c 光照射光电管得到的I U -图线,1c U 、2c U 表示遏止电压,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在光照条件不变的情况下,随着所加电压的增大,光电流一直会增加B .a 光的频率小于b 光的频率C .光电子的能量只与入射光的强弱有关,而与入射光的频率无关D .c 光照射光电管发出光电子的初动能一定小于b 光照射光电管发出光电子的初动能 2.(0分)[ID :130635]如图所示,圆心为O 的半圆形某透明玻璃砖置于水平桌面上,一束复色光从P 点入射玻璃砖(法线如图虚线所示),在玻璃砖中分为两束单色光a 、b ,其中a 光与法线夹角为α,且在A 处恰好发生全反射,b 光入射到B 点。
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a 光的光子能量小于b 光的光子能量B .玻璃砖对b 光的折射率大于1cos αC .a 光从P 到A 的传播时间小于b 光从P 到B 的传播时间D .a 光从P 到A 的传播时间等于b 光从P 到B 的传播时间3.(0分)[ID :130623]如图甲所示为氢原子的能级图,图乙为氢原子的光谱.已知谱线a 是氢原子从n =4的能级跃迁,到n =2的能级时的辐射光,则谱线b 是氢原子A.从n=3的能级跃迁到n=2的能级时的辐射光B.从n=5的能级跃迁到n=3的能级时的辐射光C.从n=4的能级跃迁到n=3的能级时的辐射光D.从n=5的能级跃迁到n=2的能级时的辐射光4.(0分)[ID:130615]下列四幅图涉及不同的物理知识,其中说法不正确的是()A.原子中的电子绕原子核高速运转时,运行轨道的半径是任意的B.光电效应实验说明了光具有粒子性C.电子束穿过铝箔后的衍射图样证实了电子具有波动性D.极少数α粒子发生大角度偏转,说明原子的质量绝大部分集中在很小空间5.(0分)[ID:130609]如图是氢原子能级示意图的一部分则()A.电子在各能级出现的概率是一样的B.一个氢原子从n=4 的能级向低能级跃迁时最多发出 3 种频率的光C.一个动能是 13.6eV 的原子撞击处于基态的氢原子,一定能使它电离D.一个氢原子从 n=4 的能级向低能级跃迁时,能辐射出的光子中,波长最长的是从 n=4 到 n=1 的轨道跃迁时放出的光子6.(0分)[ID:130608]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布朗运动证明了花粉分子的无规则热运动B.光电效应彻底否定了光的波动说,证明了光具有粒子性C.α粒子的散射实验说明了原子核很小且质量很大D.温度升高物体内分子的动能一定增大7.(0分)[ID:130598]关于光电效应,以下说法正确的是()A.光电效应证明了光的波动性B.金属的极限频率与照射光的强弱及频率无关C.同种金属分别用不同频率的光照射,遏止电压相同D.光电子的最大初动能与入射光的频率成正比8.(0分)[ID:130597]有关卢瑟福α粒子散射实验的说法,以下正确的是()A.α粒子散射实验说明原子核具有复杂结构B.在α粒子散射实验中观察到大多数粒子发生了较大幅度的偏转C.通过α粒子散射实验,可以得出正电荷均匀分布在整个原子中D.通过α粒子散射实验,可以估算出原子核的大小9.(0分)[ID:130582]如图所示,是波尔为解释氢原子光谱画出的氢原子能级示意图,一群氢原子处于n=4的激发态,当它们自发地跃迁到较低能级时,以下说法正确的是()A.所辐射的光子的频率最多有6种B.由n=4跃迁到n=1时发出光子的频率最小C.从高能级向低能级跃迁时电子的动能减小、原子的势能增加、原子的总能量减小D.金属钾的逸出功为2.21eV,能使金属钾发生光电效应的光谱线有2条10.(0分)[ID:130572]如图a为氢原子的能级图,大量处于n=2激发态的氢原子吸收一定频率的光子后跃迁到较高的能级,之后再向低能级跃迁时辐射出10种不同频率的光子。
大学无机化学思维导图第四章
02
化学键与分子结构
离子键与离子晶体
离子键的形成
通过正离子和负离子之间的静电吸引力形成 。
离子晶体的特点
高熔点、硬度大、脆性、导电性差(固态) 、溶解性(在水中易溶解)。
离子晶体的结构
离子晶体中,正离子和负离子交替排列,构 成空间点阵结构。
共价键与分子晶体
共价键的形成
通过原子间共用电子对形成。
配位化合物的分类
根据中心原子和配体的种类以及 配位数的不同,配位化合物可分 为不同类型,如单核配合物、多 核配合物等。
配位化合物的组成和命名
配位化合物的组成表示方 法
配位化合物的组成可以用化学式表示,其中 中心原子和配体的比例以及配体的种类和数 目都有特定的表示方法。
配位化合物的命名规则
配位化合物的命名遵循一定的规则,包括中心原子 、配体和配位数的表示,以及配合物类型的指明等 。
大学无机化学思维导 图第四章
contents
目录
• 原子结构与元素周期律 • 化学键与分子结构 • 配位化合物 • 氧化还原反应与电化学 • 固体无机化学简介
01
原子结构与元素周期律
原子结构模型
道尔顿实心球模型
原子是一个坚硬的实心小球,不可再分。
汤姆生枣糕模型
原子是一个平均分布着正电荷的粒子,其中镶嵌着许多电子,中和了 正电荷,从而形成了中性原子。
分子晶体的特点
低熔点、硬度小、具有弹性、不导电(固态和液态) 、溶解性(在水中难溶解,易溶于有机溶剂)。
分子晶体的结构
分子晶体中,分子间通过范德华力相互吸引,构成晶 体。
金属键与金属晶体
金属键的形成
通过金属原子间自由电子的共享形成。
金属晶体的特点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比较Y(θ, φ)与Y2(θ, φ):
(1) Y2(θ, φ)较“瘦” (2) 没有正、负号
即:电子云的角度分布比波函数的角度分布 图“瘦”一些,无正负号
一、E的大小
1、H原子:电子能量只取决于n的大小 (n是唯一 影响因素。)
价电子层结构 3s23p5 4s1 3d54s1 3d64s2 3d104s1 4s24p4 5s2 4f36s2 6s26p2
注意:绝大部分元素符合上述规律, 但也有例外,
如:Ru(44) 4d75s1, Rh(45) 4d85s1, Pd(46) 4d10.
如何确定价电子层结构:
1. 价电子层:反映不同化合价及电子得失发 生在哪个轨道。
1s2 2e
Ne(10):1s22s22p6
2s22p6
Ar(18):1s22s22p63s23p6 Kr(36):1s22s22p63s23p63d104s24p6
3s23p6 4s24p6
Xe(54):1s22s22p63s23p63d104s24p64d105s25p6 5s25p6
8e稳 定结 构
2、电子云:核外电子运动的统计解释,是核外电 子几率密度形象化的描述。
3、两者关系:电子云是几率密度的具体图像。
(1) Y(θ, φ)与主量子数n没有关系,∴Ypx即可。 (2) Y(θ, φ)分布图上有“+”、“-”之分。
“+” :表示波函数数值为正。 “-” :表示波函数数值为负。
图中的 ⊕ 表示原子核,一个小黑点表示电子在这
Rn(86):1s22s22p63s23p63d104s24p64d104f14 5s25p65d106s26p6
6s26p6
4.3 核外电子排布
据泡利不相容原理和Pauling能级顺序图,随原子序 数递增,将电子依次填入到各原子的原子轨道中, 再考虑洪特规则,最后内层电子再按主量子数能量 顺序调整,即可得到各个原子的基态电子构型。
里出现过一次。
(f) 5张照 片叠印
(g) 20张 照片叠印
(h) 100张 照片叠印
(i) 许多张 照片叠印
氢原子的电子云的特征:
1、氢原子的电子云呈球形对称,而多电子原子的 电子云则比较复杂。
2、电子云图上的一个小黑点,并不表示一个电子, 而是表示电子在某一时刻曾在此处出现一次。
二、电子云角度分布图
0, 1, 2
m
-3 0, ±1, ±2
+1 0
0
3
0 0, ±1 0, ±1, ±2
三、原子轨道角度分布 z
y x
直角坐标
直角坐标( x, y, z)与球坐标 (r,θ,φ) 的转换
z
x = r sinθcosφ
y = r sinθsinφ
z = r cosθ
θr
r = x2 + y2 + z2
电子层: K L M N O P Q ……
n 电子层 l
1
K
0
2
L
0
1
3
M
0
1
2
4
N
0
1
2
3
亚层 (轨道符号)
1s 2s 2p 3s 3p 3d 4s 4p 4d 4f
3、磁量子数 (m)
m决定了原子轨道在空间的伸展方向或者说 是空间取向。
m取值(由l决定) : m = 0, ±1, ±2 …±l (共2l+1个)
二、其它元素电子排布
17Cl:
1s22s22p63s23p5
原子实 [Ne]3s23p5
Ne:10 17Cl:1,2能级组全充满[Ne]3s3p
17-10=7
[Ne]3s23p5
26Fe:1-3能级组全充满[Ar]4s3d4p 26-18=8 [Ar]4s23d6 [Ar] 3d64s2
例题:写出17Cl, 19K, 24Cr, 29Cu, 26Fe, 35Br, 59Pr和82Pb的电 子结构式(电子排布)和价电子层结构。
2、徐光宪近似规律:取 (n+0.7l )整数即为能级组数。 4d 5p 4f 6s
n+0.7l 5.4 5.7 6.1 6 能级组数 Ⅴ Ⅴ Ⅵ Ⅵ
一、 能量最低原理
核外电子排布时尽可能优先占据能级较低 的轨道,以使系统能量处于最低。
按Pauling能级组由低到高填充:
1s, 2s2p, 3s 3p, 4s 3d 4p, 5s 4d 5p, 6s 4f 5d 6p, 7s 5f 6d 7p
=
h m∆v
=
6.626 ×10−34 50×10−3 × 3×104 × 0.01%
=
4.42 ×10−33 m
对相同速度的电子,位置的不准确值为:
∆x
≥
h m∆v
=
6.626 ×10−34 9.11×10−31 × 3×104 × 0.01%
=
2.424 ×10−4 m
原子半径为10-10 m 数量级
◆ 能量最低原理 ◆ 泡利不相容原理 ◆ 洪特规则
轨道顺序 1s 2s2p 3s3p 4s3d4p 5s4d5p 6s4f5d6p 7s5f6d7p
能级组 I II III IV Ⅴ
VI
VII
状态数 2 8 8 18
18
32
32
特点: (1)组数 = n (主量子数)
(2)每能级组 (I除外)以s开头,以p结尾
小结:
(1)测不准原理只适用于微观物体,对于宏观物 体的位置、速度可以同时准确确定。
(2)测不准原理反应了微观粒子的运动特征(波粒二 象性),说明微观粒子不能用经典力学来描述。
(3)测不准原理不是测定的误差。
3.2 核外电子运动状态的描述-波函数
一、薛定谔方程(Schrödinger)
电子在原子核外空间运动的波动性,可用波函数 来描述。波函数不是一个具体数值,而是用空间 坐标(x, y, z)来描述波的数学表达式。
§3 原子的量子力学模型
3.1 波粒二象性
一、光的二象性 1905年爱因斯坦光子理论,明确了光既具有波动 性(光的干涉、衍射),又具有微粒性(光电效应)
二、德布罗意波(微观粒子的波粒二象性)
1924年法国的De.Broglie大胆提出电子、原子等实 物微观粒子也具有波粒二象性。
p = mv = h λ
n
l
m
ms
3,4,5… 2
0
+
1 2
2
1
-1
-1 2
4 0,1,2,3 0
1 +2
3
1
0, ±1
-1 2
l 亚层
0
s
m
空间运动状态数
(原子轨道)
0
1
1
p
0, ±1
3
2
d
0, ±1, ±2
5
3
f 0, ±1, ±2, ±3
7
简并轨道:同一亚层的几个原子轨道能量是完全相同的。
改正:
n 3 2 4 3
l 2 0 1 3
2、角量子数 (l)
同一电子层可分为几个亚层,l 用来描述 电子所处的亚层。
(1) l 确定原子轨道的形状:
l 取值
0
1
2
3
轨道形状 轨道符号
球形 s
哑铃 花瓣
p
df
(2) n与l 的关系: l =0、1、2‥‥‥ n-1
z
y x
直角坐标
二、四个量子数
1、主量子数 (n) :描述电子离核的远近和能级。 n越大,表示电子离核的平均距离越远, 状态的能级越高。 n = 1, 2, 3, 4, 5, 6, 7……
φ
x
y
球坐标
波函数的角度分布图
s轨道:
YS =
1 4π
y
+ x
Ys
z
-+
x
Ypx
y +
x
-
Ypy
z +
x
-
Ypz
Ψ (x, y, z) ⎯球⎯坐⎯标→Ψ (r,θ,φ) = R(r)⋅Y(θ,φ)
R (r) - 径向分布部分,仅与r (原子轨道半径) 有关,与空间取向无关
Y(θ, φ) - 角度分布部分,只取决于轨道的空间 取向,与轨道半径无关
二、 pauli不相容原理:
同一个原子里面没有四个量子数完全相同的两个 电子。(结果:每个轨道只能容纳2e,而且这两 个e自旋方向必须相反)
轨道符号 s
轨道数
1
电子数
2
p
df
3
57
6
10 14
三、 洪特规则 (Hund Rule)
1、对于处于主量子数(n)和角量子数(l)都相同的 轨道中的e,优先占据磁量子数(m)不同的轨道, 对于这些电子自旋应相同(平行)。
这些取值意味着亚层中的电子有(2l+1)个取向, 每一个取向相当于一个“轨道”.
所以:一组 n、l、m确定一个波函数, eg: (2, 0, 0): 2s
4、自旋量子数 (ms)
决定电子自旋方向:m s
=
+
1 2
,
ms
=
−
1 2
常用正反箭头表示:
自旋平行:相同的自旋状态
自旋反平行:不同的自旋状态
填空:
例如:Kr (36)
1s, 2s2p, 3s 3p, 4s 3d 4p, 5s 4d 5p, 6s 4f 5d 6p, 7s 5f 6d 7p
2 8 8 18
Kr :1s2 2s2 2p6 3s2 3p6 4s2 3d10 4p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