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教师岗前培训考试《教育心理学》主观题范围

合集下载

(完整版)教师招考教育学心理学主观题(超详细)

(完整版)教师招考教育学心理学主观题(超详细)

(完整版)教师招考教育学心理学主观题(超详细)教育学一、20世纪后期教育改革和发展的特点(单选)1.教育的终身化;2.教育的全民化;3.教育的民主化;4.教育的多元化;5.教育技术的现代化;6.教育全球化;7.教育信息化;8.教育具有科学性。

二、社会政治经济制度对教育发展的影响与制约(单选)1.社会政治经济制度决定教育的领导权2.社会政治经济制度决定受教育者的权利3.社会政治经济制度决定教育目的4.社会政治经济制度决定教育内容的取舍5.社会政治经济制度制约着教育体制6.社会政治经济制度制约着教育的改革与发展4.教育相对独立于政治经济制度三、教育对社会政治经济制度的作用(教育的政治功能)1.教育培养出政治经济制度所需要的人才2.教育通过传播思想、形成舆论,作用于一定的社会政治经济制度3.教育促进民主化进程,但对政治经济制度不起决定作用四、生产力对教育发展的影响与制约(27)1.生产力的发展水平制约着教育发展的规模和速度2.生产力的发展水平制约着人才培养的规格3.生产力的发展水平制约着教育结构的变化4.生产力的发展水平制约着教育的内容、方法与手段5.生产力的发展水平制约着学校的专业设置6.教育相对独立于生产力的发展水平五、教育对生产力的促进作用(教育的经济功能)教育对生产力的促进作用主要通过两个方面来实现:教育再生产劳动力,教育再生产科学知识。

1.教育可以实现劳动力再生产,把可能的劳动力转换成现实的劳动力2.教育是科学知识技术再生产的手段3.教育是生产新的科学知识技术的手段六、文化对教育发展的影响与制约(判断29)1.文化类型影响教育目的2.文化观念影响教育观念3.文化传统影响教育内容和教育方法七、教育对文化发展的促进作用(教育的文化功能)(案例)1.教育能够传承文化(传递、保存、活化)2.教育能够改造文化3.教育能够传播、交流和融合文化4.教育能够更新和创造文化八、学生文化的成因:①学生个人的身心特征;②同伴群体的影响;③师生的交互作用;④家庭社会经济地位;⑤社区的影响。

2014教师资格证考试教育心理学真题(含答案解析)

2014教师资格证考试教育心理学真题(含答案解析)

2014教师资格证考试教育心理学真题(含答案解析)一、单项选择题(在每小题的四个备选答案中。

选出一个正确答案,并将正确答案的序号填在题干后的括号内。

每小题1分。

共30分)1.教师的组织管理能力包括()A.组织教学的能力B.组织管理学生集体的能力C.组织教学的能力和组织学生的能力D.组织教学的能力和组织管理学生集体的能力2.学生的说谎、偷窃和欺骗等属于()A.情绪冲动B.性格障碍C.情绪适应困难D.行为障碍3.问题解决的系列搜索策略也称()A.启发式B.搜索式C.算法式D.排列式4.奥苏贝尔提出的三个主要影响迁移的认知结构变量是()A.结构性、可操作性和可辨别性B.稳定性、可利用性和结构性C.可操作性、可利用性和结构性D.可利用性、可辨别性和稳定性5.影响心理发展的主要因素是()A.教育与遗传B.遗传与环境C.社会与遗传D.教育与环境6.如果个体对成功或失败作任务难度归因,那么从归因因素角度讲,这种归因属于()A.外部、不可控和不稳定归因B.外部、可控和稳定归因C.外部、不可控和稳定归因D.外部、可控和不稳定归因7.柯尔伯格认为,儿童道德判断的前习俗水平包括的两个阶段是()A.“好孩子”定向水平、权威定向水平B.权威和维护社会秩序定向水平、原则定向水平C.原则定向水平、良心定向水平D.惩罚和服从定向、工具性的享乐主义定向8.心理咨询的方式包括()A.个别咨询和团体咨询;电话咨询、通信咨询和现场咨询等B.分散咨询和集中咨询;个别咨询和团体咨询;电话咨询、通信咨询和现场咨询等C.分散咨询和集中咨询;电话咨询、通信咨询和现场咨询等D.分散咨询和集中咨询;个别咨询和团体咨询;直接咨询和间接咨询等9.技能的种类有()A.工作技能和生活技能B.动作技能和操作技能C.智力技能和认知技能D.认知技能和操作技能10.教育心理学与儿童心理学的不同之处在于()A.教育心理学从横向角度研究教育条件和措施与儿童知识掌握、技能形成和能力发展之间的内在关联,而儿童心理学从纵向角度研究儿童心理发生、发展B.教育心理学从纵向角度研究教育条件和措施与儿童知识掌握、技能形成和能力发展之间的内在关联,而儿童心理学从横向角度研究儿童心理发生、发展C.教育心理学从横向角度研究儿童知识掌握、技能形成和能力发展,而儿童心理学从纵向角度研究儿童心理发生、发展D.教育心理学从纵向角度研究儿童知识掌握、技能形成和能力发展,而儿童心理学从横向角度研究儿童心理发生、发展11.不同的人具有不同的特殊能力,能力的这种差异是属于()A.能力的量的差异B.能力的质的差异C.能力发展水平的差异D.能力发展速度的差异12.学生已掌握了“整数加减法”的知识,再学习“小数加减法”的知识,这种学习属于()A.符号学习B.上位学习C.下位学习D.并列学习13.丹瑟洛将学习策略分为具有相互联系的两大类,这两大类是()A.宏观策略和微观策略B.知识理解的策略和知识记忆的策略C.通用策略和专用策略D.基本策略和支持策略14.观察法的不足是()A.难以制定严密的计划B.观察的目的性不能保证C.作出精确的判断相当不易D.所获得的材料不够真实15.根据动机影响范围的大小可以把动机分为()A.近景性动机和远景性动机B.直接动机和间接动机C.意识到的动机和没有意识到的动机D.广泛性动机和狭隘性动机16.在问题教学的解决问题阶段,教师应该帮助学生激起以下一系列的心理活动()A.激发学生的兴趣、能回忆起有关的知识和规则、激活并运用以前学会的认知策略、把回忆起来的规则靠认知策略重新组织B.对有关的知识保持相当的注意、激活并运用以前学会的认知策略、把回忆起来的规则靠认知策略重新组织C.能回忆起有关的知识和规则、激活并运用以前学会的认知策略、把回忆起来的规则靠认知策略重新组织D.回忆有关的知识和规则、激活认知策略、提出必要的假设17.对于体育洁动和社会公益劳动而言,随着年级的增高()A.社会阻抑作用和社会助长作用并没有明显的变化B.社会阻抑作用表现得越来越不明显C.社会助长作用表现得越来越明显D.社会阻抑作用表现得越来越明显18.实验法的一般程序是()A.设计方案,没计等组,施加影响,进行复测,对比分析B.设计方案,设计等组,进行初测,进行复测,对比分析C.进行初试,选择与设计等组,施加影响,进行复测,对比分析D.进行初试,设计方案,施加影响,进行复测,对比分析19.皮亚杰认为,儿童在判断行为对错时,是()A.从客观责任到主观责任发展B.从主观责任到客观责任发展C.从他律向自律发展D.从自律向他律发展20.应用题的解题策略一般应包括()A.提出问题、判明问题性质、选择算法、找寻条件B.提问、识别、探索、解决C.判明问题性质、选择算法、找寻条件D.提出问题、选择算法、找寻条件21.道德观念即()A.道德准则B.道德观点C.道德判断D.道德认知22.信息加工论认为,一系列问题状态和转变问题状态的算子构成了()A.算子系列B.问题空间C.问题解决D.问题情境23.关于迁移的经验泛化说是由心理学家提出。

2014教育心理学考试大纲

2014教育心理学考试大纲

2014教育心理学考试大纲(单选、判断部分)1. 教育心理学是一门研究学校情境中学与教的基本心理规律的科学2。

学习过程是教育心理学研究的核心内容3. 1903年,美国心理学家桑代克出版了《教育心理学》,这是西方第一本以教育心理学命名的专著4。

所谓心理发展,是指个体从出生、成熟、衰老直至死亡的整个生命进程中所发生的一系列心理变化5。

学习准备是指学生原有的知识水平或心理发展水平对新的学习的适应性,即学生在学习新只是时,那些促进或妨碍学习的个人生理、心理发展的水平和特点6. 中学生心理发展的关键期是个体早期生命中一个比较短暂的时期,在此期间,个体对某种刺激特别敏感,过了这一时期,同样的刺激对之影响很小或没有影响7。

瑞士心理学家皮亚杰将从婴儿到青春期的认知发展分为感知运动、前运算、具体运算和形式运算等四个阶段8. 最近发展区是指儿童在有指导的情况下,借助成人帮助所能达到的解决问题的水平与独自解决问题所达到的水平之间的差异,实际上是两个邻近发展阶段的过度状态9。

埃里克森认为,人格的发展必须经历八个顺序不变的阶段10. 性格是指个体在生活过程中形成的对现实的稳固的态度以及与之相适应的习惯化的行为方式11。

广义的学习是指人和动物在生活过程中,凭借经验而产生的行为或行为潜能的相对持久的变化。

学生的学习是人类学习中的一种特殊形式12。

人的学习是通过语言的中介作用而进行的13。

我国心理学家把学生的学习分为知识的学习、技能的学习和行为规范的学习三类14。

会区分巴普洛夫的经典性条件作用论(被动)和斯金纳的操作性条件作用论(主动)P36—3815。

所谓动机,是指引起和维持个体的活动,并使活动朝向某一目标的内在心理过程或内部动力.它一般具有以下三种功能:激活功能,指向功能,强化功能16. 学习动机是指激发个体进行学习活动、维持已引起的学习活动,并致使行为朝向一定的学习目标的一种内在过程或内部心理状态。

学习动机的两个基本成分是学习需要和学习期待,两者相互作用形成学习的动机系统17。

2014年福建省招聘教师教育学心理学考纲

2014年福建省招聘教师教育学心理学考纲

2014年福建省中小学新任教师公开招聘考试教育综合知识考试大纲(二)教育法律法规、教师职业道德模块一.教育法律、法规(1)《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2)《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2006年修订)(3)《中华人民共和国教师法》(4)《中华人民共和国未成年人保护法》(5)《教师资格条例》(6)《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7)《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2010—2020)(8)《福建省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二.教师职业道德(Ⅰ)教师职业道德及其作用、教师职业道德的基本内容概念:指教师在其职业生活中,调节和处理与他人、与社会、与集体、与职业工作关系所应遵守的基本行为规范或行为准则,以及在这基础上做表现出来的观念意识和行为品质。

作用:师德对教师起着调节和教育的作用;师德对学生起榜样和示范作用;师德对社会起影响和促进作用基本内容:对待教育事业的道德;对待学生的道德;对待教师集体的道德;对待自己的道德。

(Ⅱ)加在强师德修养的途径、方法途径:教师良好的师德修养不是与生俱来的,而是在科学理论的指导下,经过长期的社会实践,不断完善自身的结果,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是师德修养的根本途径。

方法:加强学习,躬身实践,树立榜样,学会反思。

(Ⅲ)教育部《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2008年修订)爱国守法,爱岗敬业,关爱学生,教书育人,为人师表,终身学习(Ⅳ)《福建省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考核办法(试行)》(三)教育学模块一.教育学及其发展定义:教育学是以教育现象、教育问题为研究对象,研制教育活动的规范,指导教育实践的一门社会科学。

萌芽阶段:1、中国古代的教育学思想:把教育看做是治国安民的工具,提出“建国君民、教育为先”,主张通过教育培养统治人才和化民成俗,达到“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目的;把“诗”、“书”、“礼”、“乐”、“春秋”当做主要的教育内容;在教学上主张学思结合、文以载道、温故知新、举一反三、循序渐进、因材施教、深造自得等原则和方法;提出博学、审问、慎思、明辨、笃行等一套学习过程;思想品德教育方面提出长善救失、防微杜渐、潜移默化、立志、力行、内省、慎独、去私解弊、意志锻炼等原则和方法;提倡尊师爱生、教学相长、重视教师的作用,强调教师要学而不厌、诲人不倦、以身作则、躬行践履,尽传道、授业、解惑之责。

教师考编常考主观题:教育学、心理学、教育心理学(附答案)

教师考编常考主观题:教育学、心理学、教育心理学(附答案)

教师考编常考主观题:教育学、心理学、教育心理学(附答案)1.《学记》中的主要教育思想包括:揭示教育的重要性和教育与政治的关系;设计完整的教育体制,包括严密的师导和考试制度;主张课内和课外相结合,藏息相辅;提出教学相长的辩证关系和“师严然后道尊”的教师观;反对死记硬背,主张启发式教学。

2.XXX在《大教学论》中提出的主要教育思想包括:教育要适应自然,不能违背自然规律;系统论述了班级授课制以及教学的原则、方法;要进行把广泛的自然知识传授给普通人的“泛智教育”。

3.20世纪后教育的改革与发展呈现出教育的终身化、全民化、民主化、多元化、技术现代化、全球化、信息化和具有科学性等新特点。

4.生产力对教育的决定作用主要表现在:生产力的发展水平制约着教育发展的规模和速度;生产力的发展水平制约着教育结构的变化;生产力发展水平制约着教育的内容与手段。

教育对生产力的促进作用主要表现在:教育再生产劳动力;教育再生产科学技术。

5.教育要适应个体发展的顺序性和阶段性、不平衡性、稳定性和可变性、个别差异性和互补性,因材施教,促进人的个性发展。

6.现阶段我国的教育目的要求培养的人是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因此要坚持政治思想道德素质与科学文化知识能力的统一;要求学生在德智体等方面全面发展,坚持脑力和体力两方面的和谐发展;适应时代要求,强调学生个性发展,培养学生的创造精神和实践能力。

7.我国美育德基本任务包括:初步具有广泛的兴趣和健康的爱美情趣;培养审美能力。

8.我国学制改革的基本原则包括:教育结构必须适应经济结构和社会结构;统一性与多样性相结合;普及与提高相结合;稳定性与灵活性相结合。

9.我国当前的学制改革的主要内容包括:加强基础教育,落实义务教育;强调中等教育结构,发展职业技术教育。

1、直接经验和间接经验相结合的规律是指教学中既要注重学生的亲身体验,也要注重引导学生通过思考、交流等方式获得间接经验。

教师的主导作用与学生主体作用相统一的规律是指教师应该在教学中扮演引导者和组织者的角色,同时也要尊重学生的主体性,让学生在教学中发挥自己的主动性和创造性。

2002-2014江苏教师岗前培训《高等教育心理学》真题及参考答案

2002-2014江苏教师岗前培训《高等教育心理学》真题及参考答案

2002年江苏省新教师岗前培训《高等教育心理学》试卷(A)一、选择题(每题2分,共30分)1.教育心理学研究的对象是( D )A.教师教学 B.教师教育 C.学生学习 D.学生学习和教师教育2.人本主义心理学的著名代表是( C )A.弗洛伊德 B.布鲁纳 C.马斯洛 D.布卢姆3.当学生取得好的成绩后,老师、家长给予表扬和鼓励,这符合桑代克学习规律中的( C )A.准备律 B.练习律 C.效果律 D.动机律4.发现学习理论的提出者是( D )A.苛勒 B.加涅 C.奥苏伯尔 D.布鲁纳5.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运刚多媒体教育手段模拟实物的形象,为学生提供学习的感性材料,这被称( B ) A.实物直观 B.模象直观 C.言语直观 D.想象直观6.在教学过程中,教师为了让学生掌握知识的本质意义,需要变换知识的呈现方式,其中本质属性保持恒在,而非本质属性可有可无,这在心理学中称为( A )A.变式 B.比较 C.概括 D.抽象7.某学生具有外向、直爽、精力旺盛、反应迅速、情绪发生快而多变、急躁容易冲动等特点。

据此,可以初步判定该生的气质类型属( A )A.胆汁质 B.粘液质 C.抑郁质 D.多血质8.个性中具有核心意义的、表现一个人对现实稳定的态度和相应的行为方式的心理特征叫( C )A、能力 B.气质 C.性格 D.习惯9.主张学生的学习不是从不知到知的过程,而是在学习者原由知识经验的基础上不断“生长”出新的知识意义的过程,这种学习理论所属学派为( C )A.人本主义 B。

行为主义 C.建构主义 D.认知派10.个体由于群体的舆论压力,在认知和行动上不由自主地趋向于跟多数人一样的现象称( B )A.凝聚性 B.从众 C.社会助长作用 D.士气l1.研究表明,学习动机强度和学习效率之间的关系一般表现为( D )A.正相关 B.负相关 C.无相关 D.动机强度适中,学习效率最高12.群体中占优势的言论和意见称为( B )A.规范 B.舆论 C.群体气氛 D.凝聚性13.心理学中首创两难故事法研究人的道德发展阶段的心理学家是( A )A.科尔伯格 B.皮亚杰 C.斯金纳 D.巴甫洛夫14.有这样一列数字:149162536496481100,如果孤立地记忆,则有18个记忆单位,难度很大,但如将它们看成1,2,3,4,5,6,7,8,9,10的平方,则有10个有规律的记忆单位,提高了记忆的成效,这是利用了记忆编码中的哪种策略( D )A.系统化 B.联想 C.替换 D.组块化15.个体在解决问题时往往只看到某种事物的通常功能,而看不到它其他方面的功能,从而影响问题的解决,这种现象称为( B )A.定势作用 B.功能固着 C.变式 D.迁移二、填空题:(每题1分,共10分)1.人的心理是一个动态的过程,包括认知过程、情感过程和意志过程三个方面。

2014年湖南省教师资格证考试教育心理学资料 (1)

2014年湖南省教师资格证考试教育心理学资料 (1)

教育心理学第一章教育心理学概述一、研究对象和内容教育心理学是一门研究学校情景中学和教的基本心理规律的科学。

专门研究发生在教育领域中的心理学问题,研究学生在学习活动中的心理现象及其变化和发展规律。

研究内容:学习和教学的要素、学习和教学的过程(五要素、三过程)要素:学生(主体)、教师(主导)、教学内容(是教和学过程中要实现传递的主要信息部分,教学内容一方面表现为教学大纲、教材、课程,一方面可划分为知识、技能、价值观和态度)、教学媒体(教学内容的载体,传递教学信息的工具)、教学环境(分物质环境和心理环境)过程:学习过程(研究核心内容、重要领域)、教学过程、评价/反思过程二、作用教育心理学研究对教育实践具有(描述、解释、预测和控制作用)。

①帮助教师准确了解问题②为教育教学实践提供科学的理论指导③帮助教师预测并干预学生④提供各种研究方法和角度(帮助教师结合实际教学进行研究)教育心理学可为实际教学提供一般性的原则和技术。

三、发展概况教育心理学的发展经历了:创建、发展、成熟、完善四个时期:(1)初创时期(20世纪20年代以前)美国心理学家桑代克,从19世纪末起,开始从事动物的学习研究,在1903年著书《教育心理学》,后来又扩充为三卷本的《教育心理大纲》,从人是一个生物的存在角度来着重探讨《人的本性》、《学习心理》、《个性差异和测量》。

这是西方第一本以“教育心理学”来命名的专著,也是世界公认的科学教育心理学专著,教育心理学学科从此产生。

补充知识:教育心理学创建阶段:1)捷克的教育家夸美纽斯第一次提出教育必须遵循自然的思想。

2)瑞士的裴斯泰洛齐在《论教学方法》中首次提出了“教育要心理学化”。

3)德国的赫尔巴特在《普通教育学》中提出要把教学理论绵研究建立在科学(心理学)基础上,提出“四段教学法”。

(2)发展时期(20世纪20年代到50年代末)20世纪30年代后,学科心理学成了教育心理学的组成内容;50年代,信息论思想及相关成果影响到教育心理学。

教师招聘考试心理学主观题

教师招聘考试心理学主观题

教师招聘考试心理学主观题一.简答论述1.学生观察力的培养?(2017河北)(1)引导学生明确观察目的、任务(前)(2)充分准备、周密计划、提出观察具体方法(前)(3)加强对学生个别指导,有针对性培养观察习惯(中)(4)记录整理观察结果,写出观察报告、日记(后)(5)讨论、交流并汇报观察结果(后)2.主张影响知觉选择性的因素有哪些?(1)客观方面:①刺激物的绝对强度;②对象和背景的差别性,也即差异律;③对象的活动性,也即活动律;④刺激物的新颖性、奇特性,也容易引起学生优先知觉。

此外,还有组合律,即知觉对图形的组织原则。

(2)主观方面:①知觉有无目的和任务;②个体已有知识经验的丰富程度;③个人的需要、动机、兴趣、爱好、定势与情绪状态等。

3.简述艾宾浩斯遗忘规律。

(19年德州临邑案例、18年济南商河)德国心理学家艾宾浩斯最早对遗忘进行了实验研究,以无意义音节为材料,采用节省法,根据保持效果,提出了著名的“遗忘曲线”,认为遗忘是有规律的,遗忘的进程是不均衡的,其趋势是先快后慢、先多后少,呈负加速,且到一定程度就不再遗忘了,所以我们一定要做到及时复习。

4.影响遗忘的进程的因素(16年吉林)(1)材料的性质(2)系列位置效应(3)识记材料的数量和学习程度(过度学习)(4)记忆任务的长久性重要性(5)识记的方法(6)时间因素(7)情绪和动机5.依据记忆规律有效的组织复习(18年济南商河、17年安阳汤阴)(1)复习时机要得当:及时复习、合理分配复习时间、间隔复习、循环复习(2)复习方法要合理(两多两结合)①分散复习与集中复习相结合②复习方法多样化③用多种感官参与复习④尝试回忆与反复识记相结合(3)复习次数要适宜(4)重视对记忆品质的培养(5)注意用脑卫生口诀:十次方知味6.影响识记效果的因素?(1)识记的目的与任务;(2)识记的态度和情绪状态;(3)活动任务的性质;(4)材料的数量和性质;(5)识记的方法。

口诀:目太轻,质量法7.简述中学生记忆发展的主要特点。

2014年新疆教师资格证心理学考试内容大纲

2014年新疆教师资格证心理学考试内容大纲

心理学一、概念总结1.心理学概念:研究人的心理现象(心理活动)发生、发展及其规律的科学。

2.心理现象的分类:心理过程、人格心理。

3.心理过程:相对人格,它是不断变化的、暂时性的心理现象,包括认识过程,情感过程和意志过程,其中认识过程指的是在认识事物的过程中,为了弄清客观事物的性质和规律而产生的心理现象;情感过程是在认识事物的过程中所引起的对客观事物的态度体验;而意志过程指的是由认识的支持与情感的推动,使人有意识地克服内心障碍与外部困难而坚持实现目标的过程。

4.意识的概念:一种觉醒的心理状态,是人所特有的高水平心理活动,是对自己的身心状态和外界环境的知觉。

人能意识到自己的存、客观世界的存在和自身同客观世界关系的存在。

意识具有知觉性、能动性和社会制约性的特征。

5.注意的概念:心理活动对一定对象的指向和集中。

6.感觉的概念:人脑对直接作用于感觉器官的客观事物的个别属性的反映。

感觉是一种最简单的心理现象。

7.知觉的概念:人脑对直接作用于感觉器官的客观事物整体属性的反映。

8.记忆的概念:过去经验在人脑中的反映。

9.想象的概念:人脑对已有表象进行加工改造从而创造新形象的过。

10.思维的概念:人脑对客观现实间接的和概括的反映,是揭示事物本质特征与内部规律的理性认识过程。

11.迁移的概念:已经学过的东西在新情境中的应用,也就是已有的经验对解决新客体的影响。

可分为正迁移和负迁移。

12.情绪的概念:人们对客观事物与个体需要之间关系的反映。

情绪比较短暂、动荡,反应形式比较简单、低级。

13.情感的概念:和情绪一样,情感也是人们对客观事物与个体需要之间关系的反映。

情感比较稳定、持久,反应形式比较复杂。

14.意志的概念:意志是人自觉地确定目的,根据目的支配自己的行动并克服困难,从而实现目的的心理过程。

15.人格的概念:又称个性,指一个人稳定的、完整的心理面貌,既具有一定倾向的各种心理特征的总和。

16.人格倾向性的概念:人进行活动的基本动力,是人格结构中最活跃的因素。

教育心理学主观题

教育心理学主观题

教育心理学第一章教育心理学概述1.从当前基础教育改革的需要出发,谈谈学习与研究发展与教育心理学的意义。

提示:为教育改革提供心理学依据。

例如:提供儿童、青少年的发展特点,为教材的选编提供依据;提供教育教学方法,为教学实践提供依据;研究新的学习理论,为教育教学改革提供方向等。

第二章学习与心理发展名词解释1.学习:学习心理学界对学习尚未有统一的看法。

一般而言,学习是指以心理变化适应环境变化的过程,是经验获得和积累的过程或经验建构的过程。

它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理解:学习是一个获得和积累经验的过程;学习可以通过行为的变化表现出来,而且这种变化是比较持久地。

药物疲劳等引起的行为变化不是学习;学习实质上是一种适应活动。

2.学习风格:学习风格指学习者在完成学习任务时所表现出来的一贯的典型的独具个人特色的学习策略和学习倾向。

这里,学习策略是指学习者在完成学习任务或实现学习目标的过程中采取的一些列步骤、方法。

学习倾向指学习者的学习情绪、态度、动机,坚持性以及对学习环境学习内容等的偏爱。

并非所有的学习策略和学习倾向都属于学习风格。

只有稳定、持久、一致而独特的学习策略和学习倾向,才构成学习风格。

简答题1、学习风格的认知因素。

(西北师大2002)学习风格的认知因素主要涉及对信息和经验进行组织加工的方式的特征。

这就是心理学家们所倾向于使用的认知风格。

典型的认知风格有:场依存性和场独立性、反思型和冲动型以及整体性和系列性认知加工方式(1)场独立型与场依存型美国心理学家赫尔曼·威特金发现,有些人知觉的时候,比较多地受他所看到的环境信息影响,他把受环境影响大的称为场依存型;有些人较多地受来自身体内部的线索的影响,他把这种不受或很少受环境因素影响的,称为场独立型。

后来,他发现这是两种普遍的认知方式。

场独立型和场依存型的认知方式,与学习有密切关系。

一般而言,场依存型的人,对人文学科、社会学科更加感兴趣,比较适应结构良好的教学。

2014年教育心理学考试提纲

2014年教育心理学考试提纲

2012年湖南省教师资格证测试教育心理学复习提纲第一章教育心理学概述一、教育心理学的研究对象和研究内容1、教育心理学的研究对象教育心理学是一门研究(学校情境中学和教的基本心理规律)的科学。

2、教育心理学的性质是使用心理学的一种,是心理学和教育学的交叉学科3、教育心理学的研究内容(学教相互作用过程模式:P4)具体研究范畴是围绕学和教相互作用过程而展开的。

(1)五要素①学生-- 学习的主体因素(其群体差异、个体差异影响学和教过程)②教师--教学中起关键作用(教学过程的主导)③教学内容--学和教的过程中有意传递的主要信息部分,表现为:教学大纲、教材、课程④教学媒体--教学内容的载体、教学内容的表现形式、师生之间传递信息的工具。

(影响教学内容的呈现方式和容量;影响教学组织形式及学生的学习方法)⑤教学环境--包括物质环境(课堂自然条件、教学设施及空间布置)社会环境(课堂纪律、同学关系、校风、社会文化)影响学生的学习过程和方法、认知发展过程,教师的教学方法、教学组织(2)三过程①学习过程--学生在教学情境中通过和教师、同学以及教学信息的相互作用获得知识、技能和态度的过程(教育心理学研究的核心内容)②教学过程--教师组织教学③评价/反思过程--贯穿在整个教学过程中:教学前对教学设计效果的预测和评判;教学中对教学的监视和分析;教学后的检测、反思)4、学和教相互作用:五种因素共同影响了三种过程,三种过程交织在一起,相互影响。

(P6)二、教育心理学的作用对教育实践具有描述、解释、预测和控制的作用。

1、帮助教师准确地了解问题 2、为实际教学提供科学的理论指导3、帮助教师预测并干预学生 4、帮助教师结合实际教学进行研究三、教育心理学的发展过程 P9-12(一)初创时期(20世纪20年代以前)代表人物:桑代克事件:1903年出版了《教育心理学》,是西方第一本以教育心理学命名的专著(二)发展时期( 20世纪20年代到50年代末)尚未成为一门具有独立理论体系的学科(三)成熟时期(20世纪60年代到70年代末)作为一门具有独立理论体系的学科正在形成四)完善时期( 20世纪80年代以后)布鲁纳:认为教育心理学研究包括(4方面)我国第一本《教育心理学》教科书:廖世承(1924年)第二章学生的心理发展和教育第一节中学生的心理发展概述一、心理发展1、定义:是指个体从出生、成熟、衰老直至死亡的整个生命中所发生的一系列心理变化。

2014江苏省高等学校教师岗前培训_心理学整理_往年试题答案版

2014江苏省高等学校教师岗前培训_心理学整理_往年试题答案版

第一章 绪论心理过程包括:认知过程;情绪过程;意志过程。

教育心理学独立的标志:是1903年美国心理学家桑代克《教育心理学》的正式出版。

*最近发展区理论维果茨基将学生的发展水平区分为两种:学生目前已经达到的“现有发展水平”和经过教师教育,学生自身努力“可能的发展水平”,其中“可能的发展水平”实际上就是教育目标,两种水平的差距称为“最近发展区”,教育就是实现“最近发展区”的过程。

教师威信包括两方面:一是教师的职业威信;二是教师的人格威信。

教师威信形成的主观因素 一具有高尚的思想、良好的道德品质;二渊博的知识、高超的教育和教学艺术;三端庄的仪表、良好的工作作风和习惯;四平等的对待学生;五给学生以良好的第一印象五、教师威信对教育效果的影响:a 威信效应(教育者在学生心目中的威信对教育效果的影响)b名片效应(即教育者与被教育双方一致的观点)c自己人效应(教育者与受教育者有若干相似之处)d好感效应 (有好感则易接受对方观点,反之拒绝)八、教师教学的三种水平:根据教师掌握教育理论和教育技术程度、教学的针对性、灵活性、创造性及其有效性,我们可以将教师的教学分为三种水平:尝试式教学(没有经过师范教育的专业化培训,没有学习教育理论,不懂得教育的基本规律和学生学习规律,通过盲目尝试或经验积累进行教学,是“没有理论的实践”);因循式教学(经过了,但其针对性、灵活性和创造性不够);策略式教学;第二章 学习的基本理论二、大学生学习的基本特点:1.学习内容上的特点:专业化程度高,职业定向性强;实践知识丰富,动手能力较强;学科内容的高层次性和争议性;2.学习方式上的特点:自学方式日益占有重要地位;学习的独立性,批判性和自觉性不断提高;课堂学习与课外和校外学习相结合1.布鲁纳认知发现说强调学生掌握学科的基础结构;强调学生学习过程的重要性;教学应遵循四个学习原则(动机原则、结构原则、程序原则、反馈原则);提倡发现学习;鼓励进行直觉思维。

教育心理学部分主观题汇总

教育心理学部分主观题汇总

部分主观题汇总名词解释汇总1、教育心理学:研究学与教的基本心理学规律的科学。

2、正式的学生群体:即根据上级正式文件或学校内部正式规定而建立的各种学生群体组织。

3、非正式学生群体:没有正式规定建立,也无需任何人批准同意,由有关学生自愿组合而成的学生群体。

4、罗森塔尔效应:教师对学生的期望可以起一种潜移默化的作用,从而有助于学生学习的进步。

5、教师的期望效应:教师对学生的期望可以起一种潜移默化的作用,从而有助于学生学习的进步。

6、教学:是一个人际交往的过程,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传达情感和观念均依赖于师生的交流。

7、教育目标:是一个多层次的目标体系。

社会根据政治和经济需要,为各级各类学校及其他教育机构制定一般的教育目标。

8、学习目标:是对学习者通过教学以后将能做什么的一种明确的、具体的表述。

9、发展:是随着生理年龄的推移,作为经验和内部相互作用的结果而在个体的整个体系内产生的机能构造上的变化过程。

10、头一尾梯度:发展的进行有若干基本的方向。

尤其是身体运动的发展方向,具有同神经成熟的方向相一致的梯度。

从控制靠近头部的运动向着控制更远的脚部;这一进展的方向称作头一尾梯度。

11、学习:是人及动物在生活中获得个体的行为经验的过程。

12、学习(狭义):狭义的学习特指人类的学习。

潘菽认为是“在社会生活实践中,以语言为中介,自觉地、积极主动地掌握社会的和个体的经验的过程”。

13、广义的学习:包括人和动物的学习,它是动物和人类生活的普遍现象。

14、有意义学习:就是符号所代表的新知识与学生认知结构中已有的适当知识建立非人为(非任意)实质性的(非字面的)联系的过程。

15、代表性学习:指学习单个符号或一组符号的意义,或者说学习它们代表什么。

代表性学习的主要内容是词汇学习,即学习单词代表什么。

16、迁移:是一种学习对另一种学习的影响。

17、遗忘曲线:首先用无意义音节为材料进行有关保持进程的研究,发现并绘制了第一个保持曲线,或称遗忘曲线。

教师招聘心理学主观题

教师招聘心理学主观题

第二部分教育心理学1、教育心理学的意义教育心理学对教育实践具有描述、解释、预测、控制的作用。

具体来说:1.帮助教师准确地了解问题。

2.为实际教学提供科学的理论指导。

3.帮助教师预测并干预学生。

4.帮助教师结合实际教学进行研究。

2、教师的成长及培养(一)教师成长的影响因素影响教师成长的因素可以分为三类:个人因素、情境因素、系统过程。

1.个人因素:指教师自身的职业与能力等方面特征,包括教师的自我评价、似的状况、人际关系、认知能力、职业发展和动机水平等,其中认知能力是关键因素。

2.情境因素:指教师学习或工作的环境,分为五个层面:社会与社区、学校体质、学校分为、教学小组或部门、课堂。

3.系统过程:即有目的地影响教师成长的特定方法和手段,具体有教研活动、反思训练等。

(二)教师成长与发展的基本途径一方面是通过师范教育培养新教师作为教师队伍的补充,另一方面是通过刻意的实践训练提高在职教师的教学能力,刻意训练有如下几种主要形式::以教研组为基地的教研活动:观摩和分析优秀教师的教学活动2.开展微型教学(微格教学):以少数学生为对象,在较短时间内(5-20分钟)做小型的课堂教学,并把教学过程录制下来,课后再进行分析。

教学决策训练:如判断自己的教学行为引起的学生反映是否符合期望等。

4.反思教学经验:对教学经验的反思,又称反思性实践或反思性教学,波斯纳提出了一个教师成长公式:经验+反思=成长。

5.行动研究3.感知觉规律在教育中的运用(1)感知觉规律在教学中的运用主要体现为直观教学,包括实物直观、模象直观、言语直观。

(2)运用感知规律,灵活用用各种直观形式,有效促进直观教学。

感知规律包括:强度律、差异律、活动律、组合律。

4.记忆规律在教学中的运用(1)运用识记规律提高课堂教学效果。

让学生明确识记的目的与任务;充分运用无意识记的规律组织教学;使学生理解所识记的内容并将其具体化;充分利用生动、具体的形象和表象进行教学。

(2)运用遗忘规律有效组织复习。

2014年教师公开招聘考试《教育心理学基础》考试辅导

2014年教师公开招聘考试《教育心理学基础》考试辅导

第一章教育心理学概述一、教育心理学研究对象与研究内容(一)教育心理学的研究对象教育心理学旨在理解学生的学习心理(教育心理学的核心)(二)教育心理学的研究内容教育心理学的研究内容是围绕学习与教学相互作用的过程而展开的,包括学习心理、教学心理、学生心理和教师心理四大部分内容。

1、教学系统学与教相互作用过程是一个复杂的系统,该系统包含学生、教师、教学内容、教学媒体和教学环境等五种要素;包括学习过程、教学过程和评价反思过程这三种活动过程交织在一起。

2、学习与教学过程的基本要素:学生、教师、教学环境、教学媒体、教学内容3、学习与教学的三个过程:学习过程、教学过程、评价/反思过程4、学与教过程的五因素和三过程的相互作用在教学过程中,五种因素(学生、教师、教学内容、教学媒体、教学环境)共同影响了三种过程(学习过程、教学过程、评价/反思过程),三种过程交织在一起,相互影响。

二、教育心理学的作用教育心理学对教育实践具有描述、解释、预测和控制的作用,在实际应用中,这些作用往往互相交织在一起。

(一)帮助教师准确地了解问题(二)为实际教学提供科学的理论指导(三)帮助教师预测并干预学生(四)帮助老师结合实际教学进行研究三、教育心理学的发展概况(一)教育心理学在西方的发展教育心理学的发展大致经历了初创、发展、成熟、完善四个阶段1、初创时期(20世纪20年代以前)(1)1868年俄国教育家乌申斯基出版了《人是教育的对象》(也称为《教育人类学》),被誉为“俄国教育心理学的奠基人”(2)1877年,俄国教育家和心理学家卡普捷列夫出版了《教育心理学》,这是最早正式以教育心理学命名的著作。

(3)1879年,德国心理学家冯特在莱比锡大学建立了世界上第一个心理学实验室,标志者科学心理学的诞生,这对教育心理学成为一门独立的学科起到了极大的推动作用。

(4)1903年,美国心理学家桑代克出版了《教育心理学》一书,这是西方第一本以教育心理学命名的专著。

教师资格心理学主观题

教师资格心理学主观题

教师资格考试心理学简答题题库名词解释心理学:是研究心理现象及规律的科学。

认识过程:感觉、知觉、记忆、想象和思维都是属于对客观事物的认识活动,在心理学上的称谓。

心理过程:认识过程、情感过程、意志过程统称为心理过程。

个性差异:人们之间的个性差异主要体现在个性倾向性和个性心理特征。

包括需要,动机、兴趣、信念和世界观等。

个性心理特征:是个性的外在表现,包括能力、气质和性格。

注意:是心理活动对一定对象的指向与集中,指向性和集中性是注意的两个基本特点。

有意后注意:指有预定的目的,不需要意志努和的注意。

(又称随意后注意)注意的广度:(又叫注意的范围)指在同一时间内人所能清楚地觉察到对象的数量。

注意分散:也叫分心。

感觉:是对直接作用于感官的客观事物个体属性的反映。

知觉:是对直接作用于感官的客观事物整体属性的反映。

记忆:是人脑对经历过的事物的反映。

思维:是人脑对客观事物概括的间接的反映。

发散思维:又叫辐射思维或求异思维)动机水平:指对问题解决的迫切程度,它决定于被主体解决问题的需要所诱发的情绪状态。

原型:在解决问题时,对于新假设的提出有启发作用的那些事物。

迁移作用:指原有的知识经验在新情况新问题中的应用。

(正迁移、负迁移)定势:指人在进行心理操作活动中的一种准备状态。

想像:是人对已有表象进行加工改造而创造新形象的过程。

幻想、理想、空想P46意志(意志过程):是人自觉地确立目的,并根据目的支配调节自己的行动,克服各种困难的实现预定目的的心理过程。

个性:主要是指一个人的整个精神面貌,即具有一定倾向性的心理特征的总和。

需要:是对客观事物的要求在头脑中的反映。

动机:是直接推动人进行活动,达到某一目标的内部动力,也是激励人行为的原因,是以需要为基础的,但动机产生还必须有外部刺激的作用。

兴趣:是个体积极探究某种事物的认识倾向。

能力:指直接影响活动效率并使活动顺利完成的必备的个性心理特征。

气质:指受先天因素影响较大的,表现在心理活动和行为动力方面稳定的个性心理特征。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14教师岗前培训考试《教育心理学》主观题范围陈学元/整理第一章绪论1. 教育、学习、发展三者关系P9:联系:教育必须以学生现有的发展水平为基础;教育目标是促进每一个学生的发展;教育促进学生的发展必须以学生自身的学习活动为中介。

区别:三者分别由教育理论中不同学科侧重研究,“教育”由教育学研究,“学习”由教育心理学研究,“发展”由发展心理学研究;三者主体不同,“教育”主体是教师,“学习”和“发展”主体是学生。

2. 教师威信对教育效果的影响以及对我们的启示P12-13:a. 威信效应:教育者在学生心目中的威信,启示是提高各方面水平与修养;b. 名片效应:教育者与被教育者双方一致,启示是揣摩学生心理,以投其所好吸引学生,达到教学目的;c. 自己人效应:教育者与被教育者有相似点,启示是要多和学生交流沟通,零距离接受;d. 好感效应:要建立好感,不等于无条件迁就学生。

3. 教师成长与发展的基本途径P22-23①教学观摩:对优秀教师的课堂进行教学观摩和分析,可分为组织化观摩和非组织化观摩。

通过观摩分析,学习优秀教师驾驭专业知识,进行教学管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等方面的教育机智和教学能力。

②微型教学:以少数的学生为对象,在较短的时间内尝试小型的课堂教学,可以把这种教学过程摄制下来,课后再分析——这是训练新教师提高教学水平的一条重要途径。

③教学反思:通过反思训练来提高教师的教学水平是近年来教师心理研究的一个重要课题。

对教学经验的反思,又称反思性实践或反思性教学,这是“一种思考教育问题的方式,它是在对教学的道德责任以及技术性教学的实际效果的分析基础上发展起来的,要求教师具有作出理性选择并对这些选择承担责任的能力”。

第二章学习基本理论4. 学生学习特点P27:a. 内容:学生的学习过程是掌握间接经验的过程,与人类认知客观世界的过程不完全相同;b. 形式:学生的学习是在教师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的指导下进行的;c. 性质:学生的学习有一定的被动性;d. 领域:学生的学习过程还涉及思想品德、行为习惯的培养。

5. 大学生学习基本特点P27-28:①学习内容特点(两高一实践):a. 专业化程度高,职业定向性强;b. 实践知识丰富,动手能力较强;c. 学科内容的高层次性和争议性。

②学习方式特点(两自一结合):a. 自学方式日益占有重要地位;b. 学习的独立性、批判性和自觉性不断提高;c. 课堂学习与课外和校外学习相结合。

6. 布鲁纳认知发现说P34-35:a. 内容:强调教学应让学生掌握学科基本结构;b. 过程:强调学生学习过程的重要性;c. 原则:动机原则、结构原则、程序原则和反馈原则;d. 提倡发现学习(发现法4好处:提高学习者智慧并发挥其潜力;产生自行学习的内在动机;学会发现的试探法;巩固对知识的记忆);e. 鼓励学生进行直觉思维。

第三章学习动机与教育激励7. 学习动机与学习效率关系P54-55:耶尔克斯-道德森定律(最佳动机激起水平与作业难度相关:任务易水平高,任务中等水平适中,任务难水平低,故教师应根据学习任务难度的不同,控制学生学习动机的激起程度)。

8. 学习动机的激励措施P63-67:①使学生明确学习目的和意义,确立合适的学习目标;②创设问题情境,实施启发式教学;③激发学生学习的成功感(借分数给学生);④利用学生的争强好胜心理,妥善组织学习竞赛(团体赛、自我赛);⑤利用反馈信息,合理进行奖惩;⑥指导结果归因,促使学生继续努力(引导学生找出成功或失败的真正原因;教师应根据每个学生过去成绩的优劣差异,从有利于今后学习的角度进行归因)。

第四章知识、技能学习9. 促进大学生有效理解知识条件P76:①运用正例和反例(正例称为肯定例证,指包括知识本质特征和内在联系的例证。

反例称为否定例证,指不包括或只包括极少部分知识的主要属性和关键特征的例证);②提供丰富的变式(变换同类事物的非本质特征,以便突出本质特征);③科学地进行比较(揭示知识间的联系、区别);④启发学生自觉概括。

10. 促进大学生知识巩固有效复习P85:①及时复习;②复习时间适宜;③复习次数适宜与过度记忆法;④反复阅读与试图回忆相结合;⑤复习方法多样化(多种感官协同参与)。

第五章学习策略与学习迁移11. 思维一般训练策略P113-114:①看事物的正、反面,不简单的拒绝或接受;②全面考虑、从整体出发;③注意行为的近期后果和长远后果;④弄清行动的真正目的;⑤按问题的重要性排序,优先解决重要问题;⑥想出解决问题的各种新的可能性;⑦善于放弃自己的观点去考虑别人的观点。

12.学习迁移作用P125:知识的学习是达到“应知”的目标,技能的学习是达到“应会”的目标,学习的迁移是达到“应变”的目标,学习迁移作用在于使习得的经验得以概括化、系统化,更好地支配、调节人的行为,并能动地作用于客观世界。

13. 教学如何促进学习迁移P129:①科学选择教学内容(具有广泛迁移价值的材料是学科的基本概念、基本原理、基本法则、基本方法及其相互之间的关系);②合理编排教学内容(教材的结构化、一体化和网络化);③改进教学内容的呈现方式(不断分化:知识的纵向联系;综合贯通:知识的横向联系);④训练学生掌握学习策略。

第六章问题的解决与创造性的培养14. 创造性与智力发展关系P139:一种相对独立、在一定条件下又有相关的非线性关系:①低智商不可能有高创造性;②高智商可能有高创造性,也可能有低创造性;③低创造性的智商水平任意;④高创造性必须有高于一般水平的智商。

这种非线性关系分布表明,高智商是高创造性的必要条件,而非高创造性的充分条件,更重要的是,创造性绝不仅仅是一种智力特征,更是一种人格特征,一种精神状态,一种综合素质。

15. 影响问题解决的心理因素P142:①问题表征(问题表征反映对问题的理解程度,涉及到在问题情境中如何抽取有关信息);②情绪状态(个体在怎样的情绪状态下进行问题解决的思维活动,对活动效果有直接影响);③动机强度(动机会影响个体思维活动的积极性);④定势作用(由先前活动所形成的并影响后继活动的一种心理准备状态);⑤功能固着(个体在解决问题时往往只看到某种事物的通常功能,而看不到它其他方面可能有的功能);⑥原型启发(在其他事物或现象中获得的信息对解决当前问题的启发)。

16. 大学生创造性思维的心理训练P 150-152:①思维的流畅性训练;②思维的变通性训练;③思维的独特性训练;④思维的辩证性训练。

第七章品德心理与教育17. 品德形成基本过程P170:①态度定势形成(正确积极):态度定势是个体基于过去经验对当前事物产生的肯定或否定的内在倾向,在品德形成的初始阶段,态度定势的作用较为明显,个体所持有的某种态度直接影响对外在信息的接纳以及对事物的预期和评价;②道德观念确定(道德认识形成):道德观念是人们对道德活动中所产生的各种关系以及如何处理这些关系的行为准则认识的反映,道德观念的形成是一个由低到高、由浅入深的渐进过程,个体道德观念的形成表现在了解道德规范和进行道德评价;③道德感情培养:伴随道德观念反映人的内在需要的一种态度体验,是推动人产生道德行为或制止不道德行为的内在动力a. 通过具体的道德情境培养直觉的道德情感;b. 通过文艺作品或先进人物培养想象的道德情感;c. 通过说理培养伦理的道德情感;④道德信念形成:道德活动的理性基础,是个体对自己要遵循的道德观念的确信a. 使学生获得道德行为的经验;b. 利用道德情感的催化作用;c. 发挥教育者的言传身教作用;⑤道德意志锻炼:道德行为过程不可能是一帆风顺的,个体会遇到各种各样的困难、挫折和诱惑,需要进行道德抉择和行为调节,这就是道德意志的体现;⑥道德行为养成:受道德意识支配的对待他人、社会乃至自身的具有道德意义的活动,是道德观念的外现,也是实现道德动机的手段(a. 掌握道德行为技能;b. 训练道德行为习惯)。

18. 品德矫正心理策略P180:①过矫正;②防范协约;③强化暂停;④表征性奖励;⑤榜样示范。

19. 说服教育心理策略(补充):①合理使用正反方面的材料,依赖4个条件;②合理的使用情绪因素和理智因素;③利用门槛效应,对学生逐步提高要求;④利用南风效应,进行和风细雨式的教育方式;⑤利用名片效应;⑥避免超限效应。

第八章大学生的自我意识与自我教育20.大学生自我教育P196:①全面认识自我a. 通过认识他人和与他人的比较来认识自我;b. 从他人对自己的态度中认识和评价自我;c. 通过自我比较来认识自我;d. 通过自己的活动表现和成果来认识自我;e. 通过自我反省来认识自我;②积极悦纳自我(积极地评价自我;正确对待挫折和失败);③努力完善自我(确立正确的理想自我;努力提高现实自我)。

第九章大学生群体心理与人际调适21. 良好人际关系维护P223:①避免争论;②不要直接批评,责怪和抱怨别人;③勇于承认自己的错误;④学会批评。

第十章大学生心理健康与心理健康教育22. 心理健康8标准p228:(知情行①⑤⑧、自我独立②③、人际适应⑥⑦和人格④)①具有旺盛的求知欲和浓厚的学习兴趣;②具有独立生活的能力;③具有正确的自我意识、能悦纳自我;④具有完整统一的人格品质;⑤具有协调和控制情绪的能力、心境良好;⑥具有良好的适应和改造的能力;⑦具有良好的人际交往能力,人际关系和谐;⑧具有符合年龄特征的心理行为。

23. 心理发展矛盾性p231:(独立①争强⑤、成才③理想②、闭锁④、性⑥)①独立性和依赖性的矛盾;②理想性和现实性的矛盾;③强烈的成才意识与知识经验不足的矛盾;④心理闭锁与寻求理解的矛盾;⑤群集友谊与争强好胜的矛盾;⑥性生理成熟与性心理成熟相对迟缓的矛盾。

24. 心理健康教育内容p232:①环境适应教育(生活环境;学习特点;人际关系;管理制度);②智力发展教育(促进、发展、认知);③人际关系和谐教育;④健康恋爱观教育;⑤生涯发展规划与教育。

第十一章人格发展与学校教育25. 卡特尔流体智力与晶体智力理论p262:①流体智力是以生理为基础的认知能力,如知觉、记忆、运算速度和推理能力等,是先天的和依赖大脑的神经解剖结构的,多半不依赖于学习;②晶体智力是以习得经验为基础的认知能力,晶体智力与教育、文化有关,而与年龄的变化没有密切的联系;③流体智力是晶体智力的基础,两者包含在各种智力活动中,是难以分开的;④流体智力随生理成长而变化,随机体衰老而减退;晶体智力随着年龄增长、经验的丰富而增长。

26. 加德纳智力多元结构理论及其教育启发意义p263:八种智力①逻辑数理智力(数学);②言语智力(语文);③身体-动觉智力(体育);④空间智力(美术);⑤音乐智力;⑥人际智力(社会);⑦自我内省的智力(心理);⑧观察自然的智力。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