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县土壤养分现状及问题与对策
分析土壤肥力下降的原因及应对措施
分析土壤肥力下降的原因及应对措施随着人口的增长和农业生产的扩大,土壤肥力的下降成为一个普遍存在的问题。
土壤肥力的下降主要有以下几个原因:土壤侵蚀、化学肥料和农药的过度使用、土壤质量的丧失、水土流失和气候变化。
土壤侵蚀是导致土壤肥力下降的重要原因之一。
人类的不合理开垦、过度放牧和大规模森林砍伐等活动破坏了土壤的结构,使得土壤容易流失。
土壤流失不仅带走了土壤表层的肥沃土壤,还会带走土壤中的养分和有机质,导致土壤肥力的降低。
化学肥料和农药的过度使用也是导致土壤肥力下降的原因之一。
化学肥料在一定程度上可以提高作物的产量,但长期过量使用会导致土壤中的营养元素失调,从而降低土壤的肥力。
农药的过度使用除了对土壤中的有益微生物和土壤生物多样性造成直接影响外,还会对土壤质量产生负面影响,从而降低土壤肥力。
水土流失也是导致土壤肥力下降的原因之一。
不合理的水利设施建设、过度灌溉和水资源的不合理利用等都会导致土壤水分的流失,从而破坏土壤的结构和水分保持能力,进而影响土壤肥力。
气候变化也是导致土壤肥力下降的重要原因之一。
气候变化会引起降雨和气温的变化,进而影响土壤的水分和养分的供给。
干旱和极端降雨都会对土壤质量和肥力产生负面影响,导致土壤肥力的下降。
针对土壤肥力下降的问题,应采取以下应对措施:1. 合理耕作和土地管理。
采取合理的耕作措施,如合理轮作、控制耕地坡度和保持植被覆盖,可以减少土壤侵蚀和水土流失,并改善土壤质量。
2. 减少化学肥料和农药的使用量。
合理施肥和农药使用可以减少对土壤的负面影响,可以采用生态友好型农业的方法,如有机农业、绿肥轮作和生物防治等。
3. 增加有机质含量。
通过合理施肥和有机物添加,可以增加土壤中的有机质含量,提高土壤肥力。
4. 加强水资源管理。
合理利用水资源,减少过度灌溉和水资源的浪费,可以减少土壤的水分流失和土壤肥力的下降。
5. 适应气候变化。
选择适应性强的农作物品种和耕作方式,可以减轻气候变化对土壤肥力的影响。
农业土壤养分保护措施
农业土壤养分保护措施农业土壤是农作物生长的重要基础,土壤中的养分对于植物的生长发育至关重要。
然而,随着农业生产的持续发展,土壤养分流失现象逐渐严重,对农业生产造成了不利影响。
为了保护农业土壤中的养分,采取一系列有效的措施至关重要。
首先,采用合理施肥。
合理施肥是保护农业土壤养分的关键,包括有机肥、矿物肥和微量元素肥的施用。
合理施肥可以保证植物养分的供应,减少对土壤养分的消耗,避免因施肥不当导致的养分浪费和土壤质量下降。
在施肥过程中,应根据土壤类型、作物需求和季节特点科学配置施肥量,避免过量施肥造成的养分流失。
其次,实行轮作休耕。
轮作休耕是一种重要的土壤养分保护措施,通过合理的轮作休耕可以使土壤得到有效修复和养分恢复。
在轮作休耕中,可以选择适宜的植物种类进行种植,减少对土壤养分的耗损,保证土壤中养分的平衡和积累。
轮作休耕还可以增加土壤的有机质含量,提高土壤肥力和肥力稳定性。
另外,加强农业废弃物的利用。
农业废弃物中含有丰富的养分,如秸秆、厩肥、畜禽粪便等,可以通过科学处理和利用来循环利用养分。
将农业废弃物还田或进行堆肥处理,可以有效地补充土壤中的养分,提高土壤的肥力和保持土壤的营养平衡。
合理利用农业废弃物还可以减少化学肥料的使用,降低对土壤环境的影响。
此外,推广有机农业模式。
有机农业模式注重生态平衡和资源循环利用,通过合理利用有机肥料、生物肥料和微生物肥料来保护土壤养分。
有机农业模式不仅可以提高农产品的品质和安全性,还能减少土壤养分流失和土壤污染的风险,保护农业土壤的生态环境。
最后,加强土壤保护管理。
建立健全的土壤保护制度和监测体系,加强对土壤养分状况的监测和评估,及时发现土壤养分的流失和消耗情况,采取有效的措施进行调控和修复。
加强土壤保护管理不仅可以保护土壤养分,还可以提高土壤质量和农业生产效益,实现可持续农业生产。
综上所述,保护农业土壤养分是维护农业生产稳定和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举措。
通过合理施肥、轮作休耕、农业废弃物利用、有机农业推广和土壤保护管理等措施的落实,可以有效地减少土壤养分流失和养分损耗,保护农业土壤的生态环境,促进农业生产的健康发展。
成县水土保持现状分析与对策
系 。东北与徽县接壤 , 西 与西 和相邻 , 南 以西汉水为界与康县相 望, 东南与陕西 略 阳毗邻 。年均降雨量 5 8 1 . 6 mm左右 , 相对湿
制 开发 、 建设 和弃土 弃渣 的范 围, 促 进 生 产 建 设 项 目 中水 土 保
割地 貌 , 生态 环境急剧恶化 , 人们的生存空 间变得 越来越小 , 同
时也 加 大 了下 游 人 民 防治 水 患 的经 济 负 担 。 1 . 2水 土 保 持 综 合 治 理 情 况 自1 9 8 9年 成 县 列 入 长 江 上 游 水 土 保 持 重 点 防 治 区 以 来 ,
度7 5 % 。境 内有 犀 牛 江 、 东河 、 南河 、 洛河等 “ 一江三河 ” 丰 厚 的 水 资 源 。土 地 总 面 积 1 6 7 7 k m 2 , 其 中耕地 4 0 5 7 5 . 2 h m2 , 林 地 7 9 4 9 5 . 5 h m , 天然 草 场 1 0 3 8 5 h m , 森林覆盖率 4 8 . 5 %。 全 县 辖 1 7个 乡 ( 镇) , 2 4 5个 行 政 村 , 总人 口 2 6 . 8 2万 人 , 其 中农 业 人 口
土 保 持 三 级 监 督 网络 。在 一 定 程 度 上 提 高 了水 保 执 法 队伍 的整
果, 成县水土流失面积 9 4 9 . 8 k m 2 , 其 中轻度侵蚀 3 3 2 4 3 h m , 中度
侵蚀 4 1 7 9 1 h m2 , 强度 侵 蚀 1 9 9 4 6 h m 2 , 侵蚀模数 2 1 4 0 t 他m2 ・ a ) , 平 均 年 蚀 总量 1 1 5 . 3 4 w t , 年径流量 1 2 . 7 3亿 ms 。 强 烈 的水 土 流失 , 使 土壤结构 遭到破 坏 , 土壤肥力 下降 , 土 壤 的 蓄 水 保 墒 能 力 减 退, 对 农 业 生 产造 成 了 严 重 影 响 , 而且阻 断交通 、 蚕食 农 田、 切
如何利用培育技术解决农村土壤质量下降问题
如何利用培育技术解决农村土壤质量下降问题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速和农业现代化的推进,我国农村土壤质量逐渐下降,给农业生产和农民生活带来了一系列问题。
如何利用培育技术解决农村土壤质量下降问题成为当前迫切需要解决的关键问题之一。
一、了解土壤现状,建立科学的监测体系首先,我们需要深入了解农村土壤的现状,只有通过科学的监测体系才能更好地把握农村土壤质量的下降趋势和变化规律。
建立科学的监测体系是解决农村土壤质量下降问题的基础,可以通过土壤采样和实验室分析等手段,获取土壤质量的综合信息,并据此进行科学的评估和监测。
二、推行科学施肥,合理利用有机肥料农业生产中的过度施肥是农村土壤质量下降的主要原因之一。
为了解决这个问题,我们需要推行科学施肥,合理利用有机肥料。
科学施肥要根据土壤的实际需求,选择适当的肥料种类和施用量,避免过量施肥造成土壤污染和养分流失。
有机肥料是一种比较理想的肥料选择,不仅可以改善土壤结构,提高土壤肥力,还能增加土壤的有机质含量,有利于提高农田的产量和品质。
三、加强土壤保护与治理,合理利用土壤资源为了解决农村土壤质量下降问题,我们还需要加强土壤保护与治理,并合理利用土壤资源。
土壤保护与治理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任务,需要从源头上控制农药的使用和防治土壤污染的发生。
在农业生产中,可以采用轮作休耕、合理耕作、退耕还林还草等措施,减少土壤的侵蚀和破坏。
此外,还可以开展土壤修复和改良工程,通过添加有机质和土壤改良剂,改善土壤结构,提高土壤质量。
四、开展科研与技术推广,提高农民的土壤管理水平为了加快解决农村土壤质量下降问题,我们还需要开展科学研究和技术推广,提高农民的土壤管理水平。
科研机构可以针对不同地区和不同类型的土壤,开展深入的研究,提供科学的技术支持和解决方案。
同时,政府部门还应加大对农民的培训力度,通过组织培训班、开展示范推广等形式,提高农民的土壤管理水平,使他们能够更好地利用培育技术解决土壤质量下降问题。
分析土壤肥力下降的原因及应对措施
分析土壤肥力下降的原因及应对措施土壤肥力的下降对农业生产和生态环境产生了不良影响。
土壤肥力的下降主要是由于以下几个原因:1. 长期过度耕作和不合理的农业管理导致了土壤养分的损失。
农作物连续种植、大规模施肥和过度灌溉等措施导致土壤中的氮、磷、钾等关键养分的流失,进而造成土壤肥力的下降。
2. 土壤侵蚀加剧是导致土壤肥力下降的重要原因之一。
水土流失、风蚀等侵蚀现象导致了土壤层的剥蚀,使土壤中的肥料、有机质等养分流失,严重降低了土壤肥力。
3. 土壤盐碱化导致土壤肥力的降低。
过度灌溉、不合理的排水和地下水位潜在上升增加了土壤中的盐分,使土壤表层盐碱化加重,导致植物无法正常吸收养分,从而影响了土壤肥力。
如何应对土壤肥力下降问题是农业生产和生态环境保护的重要任务。
以下是一些应对措施:1. 合理轮作和间作。
通过制定合理的轮作和间作计划,可以减少农作物连续种植带来的土壤养分流失,并有效控制病虫害的发生。
2. 秸秆还田。
将农作物的秸秆留在地里还田,可以增加土壤的有机质含量,改善土壤结构,提高土壤肥力。
3. 合理施肥。
根据土壤的养分情况和作物的需求,科学施肥,减少肥料的过量使用,避免养分的浪费和流失。
4. 水土保持措施。
加强水土保持工作,控制水土流失和风蚀现象,保护土壤层,减少养分的流失。
5. 植物修复技术。
利用具有吸附能力的植物修复受污染土壤,通过植物的吸收作用,减少土壤中的污染物含量,改善土壤环境。
6. 合理灌溉和排水。
做好灌溉和排水工作,控制土壤中的盐分积累,降低土壤盐碱化的程度,提高土壤肥力。
土壤肥力下降是一个复杂的问题,需要综合运用上述措施,采取科学有效的方法来保护和恢复土壤肥力,以确保农业的可持续发展和生态环境的保护。
农田土壤贫瘠治理方案
农田土壤贫瘠治理方案农田土壤贫瘠是一种普遍存在的问题,它会影响到农作物的生长,降低产量,增加农民的经济负担。
为了解决这个问题,需要采取针对性的治理方案,本文将介绍一些可行的方案。
1. 建立科学施肥制度合理施肥是改善土壤质量的重要手段。
应根据每种农作物对养分的要求,建立科学合理的施肥制度。
不同的农作物对养分的需求不同,在不同的生长阶段,需要供应的养分也不同。
因此,在农作物生长期间,施肥量的控制也要随之调整。
此外,应根据土壤中的营养元素含量情况,调整施肥方案。
对于土壤缺乏养分的情况,可以施用有机肥、磷肥等,增加土壤养分含量,促进作物生长。
对于土壤中某些养分含量过高的情况,应适当降低施肥量,以免影响农作物生长和品质。
2. 深翻耕作深翻耕作是一种解决土壤贫瘠的有效方式。
通过深度翻耕,可以将土壤中的有害物质和杂草深埋在地下,促进土壤中的氧气循环,提高土壤肥力。
此外,深度翻耕还能促进土壤中有机质的分解,提高土壤的肥力和保水性。
然而,深度翻耕并不是适用于所有土壤类型的农业耕作方式。
对于一些积累了很多营养物质和有机质的土壤,深度翻耕可能会导致养分流失和土壤侵蚀。
因此,在耕作前应该充分考虑土壤类型和耕作方式,选择最适合的耕作方式。
3. 科学轮作制度科学轮作制度是解决土壤贫瘠问题的另一种有效手段。
通过合理的轮作方式,可以避免同一块土地长期种植同一种作物而导致的养分枯竭和有害物质积累。
轮作的原则是在充分考虑农作物特性和土地类型的前提下,合理安排农作物的种植次序。
科学的轮作方式可以增加土壤中的有机质含量,促进土壤中有机肥的分解和吸收,从而提高土壤的肥力。
4. 加强土壤保水管理保水管理是保证农作物正常生长的重要手段。
在农作物生长期间,土壤中的水分是必不可少的。
因此,加强土壤保水管理是解决土壤贫瘠的重要手段。
在保水管理中,首要任务是排水。
通过排水系统,可以将多余的积水排出土壤表面,减小土壤中的涝灾情况。
此外,还可以在土壤表面覆盖秸秆等物料,防止土壤表面水分的蒸发和土壤侵蚀。
我国农作物土壤营养的现状分析与对策
我国农作物土壤营养的现状分析与对策孟新志+张学义摘要:我国现阶段农作物土壤存在养分退化,污染严重、环境生物修复困难和对土地安全生产管理及科学知识的普及教育相对滞后等问题,本文从分析导致农作物土壤严重恶化的主要原因入手,提出若干建议。
关键词:农作物土壤营养;粮食安全生产;意义;问题;对策我國是人口大国,经过几十年的奋斗,基本上达到了粮食自给,但是粮食安全问题却屡次引起“以食为天”的广大人民的恐慌,土壤的营养是保障粮食安全与人类赖以存在的重要基础,是我国国民经济稳定发展的根本,但是我国农作物土壤出现了越来越多问题,这些问题阻碍了农业可持续发展的实现,需要进行研究并提出相应的解决措施,以促进农业的较好发展和广大人民群众饮食的安全。
一、土壤的营养对农作物成长的重要意义二、我国农作物土壤存在的问题(一)耕地质量下降、土壤养分缺失、严重影响粮食的基础生产能力。
近年来农村通过开展土地整理、标准农田建设、农业综合开发等,使土壤耕作层遭到破坏,熟地变生地,再加上农民为了追求生产效益,存在只用地不养地的掠夺式经营行为,土壤肥力大幅度下降,土壤养分严重缺失。
(二)过量使用无机化肥和农药。
氮、磷、钾在土壤中的有效供应量少,但作物的需求量较大,必须通过大量施肥来满足作物对它们的需求,氮肥和磷肥是植物内重要的结构物质,钾肥是许多酶的活化剂,参与植物内部的许多代谢过程,这就需要科学施肥,平衡营养,但是我国许多农民缺乏科学施肥知识,大量施用化肥、农药造成生物污染和化学污染。
(三)有机肥料施用比例很小或不施用。
有机肥料施入土壤后,有机质能有效地改善土壤酸化状况和生物特性,熟化土壤,增强土壤的保肥、供肥能力和缓冲能力,为作物的生长制造良好的土壤条件,但我国化肥施用的比例较大,有机肥施用的比例较小或基本不施,据统计,在我国粮食生产中,化肥投入占90%,有机肥投入只占10%,有专家指出,欧美国家有机肥投入达50%,差距相当大,这是导致土壤肥力下降的重要原因。
我国农田土壤质量存在的问题及提升建议
我国农田土壤质量存在的问题及提升建议摘要:我国人口众多,而耕地资源紧缺,人均耕地面积仅为世界平均水平的40%左右。
地少人多的国情,使我国的耕地常年处于高投入、高产出、超负荷利用的状态,农田土壤质量下降,农业稳产、增产、农业产品品质均受到一定程度的影响,土壤中累积的污染物会污染农田土壤、影响食品安全。
因此,做好农田土壤改良修复,全面提升我国耕地质量,已迫在眉睫。
关键词:农田土壤;质量;问题;措施1农田土壤污染成因的分析1.1农资使用不合理部分地区的耕地因为缺乏灌溉水资源,而选择污水灌溉农田,虽然污水灌溉起到了缓解灌溉水资源不足对农作物灌溉产生的影响,但同时也出现了土壤重金属积累量增加的情况,导致农田土壤出现了严重的重金属指标超标问题。
另外,农户在农作物种植过程中农资用品使用不合理,也在一定程度上加剧了农田土壤重金属污染。
1.2大气沉降影响大气沉降则指的是大气中的各种重金属污染物在沉降过程中转移至地面,从而对生态环境造成了严重的影响和污染。
根据相关调查发现,大气中的重金属物质主要是工业生产中的废气产生的,这些工业生产废气因为干湿沉降后,转移至地面与农田生态体系结合在一种,对农作物的健康生长埋下了隐患。
1.3固体废弃物堆积固体废物处理中常用的掩埋处理法是导致土壤重金属污染问题发生的主要原因。
由于工业固废废物中含有的有害物质对土壤土质造成了严重的腐蚀和破坏,是导致土壤出现重金属污染的重要因素之一。
如果直接采用掩埋处理方式不仅会破坏土壤环境,而且还会因为土壤中的微生物群落生存环境受到破坏,加剧了土壤重金属污染的程度。
比如,工业生产中产生的工业废渣,长期在地面堆积,不仅会导致土壤酸性发生改变,而且还会影响到周边动植物的健康生长。
目前,常用的固体废物处理方法主要有海洋处理和陆地掩埋处理等几种。
大量固体废物因为需要占用大量海洋水体面积,对海洋的生态系统循环与洋流循环造成了极大的影响,随着海洋生物资源与活动面积的不断减少,海洋生物的健康也受到了不同程度的影响。
我国常见土壤 问题及养护措施
我国常见土壤问题及养护措施一、沙质土壤问题及养护措施沙质土壤是指颗粒粗大、结构疏松的土壤,水分保持能力、肥力较差,容易发生风蚀和水蚀。
常见的沙质土壤问题包括水分短缺、养分缺乏、通气性较强等。
1.水分短缺:沙质土壤的水分保持能力较差,容易出现干旱状况。
对沙质土壤的养护措施包括增加土壤有机质含量、改善土壤结构、施用保水剂和合理灌溉。
增加土壤有机质含量可通过施用有机肥、绿肥和秸秆来实现,以提高土壤保水能力。
改善土壤结构可以通过施用石灰、腐殖酸、石膏等物质来改善土壤的结构,增加其保水能力。
施用保水剂可增加土壤的含水量,并改善水分季节分配,减少干旱时期的水分短缺问题。
合理灌溉措施包括滴灌、喷灌等,可以提高用水利用率,降低水分的浪费。
2.养分缺乏:沙质土壤由于颗粒粗大,通透性较好,养分容易流失。
养护措施包括合理施肥、增加有机质含量和改善土壤酸碱度。
沙质土壤通常缺乏氮、磷、钾等养分,应根据作物需要进行科学合理的施肥。
增加有机质含量可以通过施用有机肥、绿肥和秸秆等来实现,以提高土壤肥力。
改善土壤酸碱度可以通过施用石灰、石膏等来调节土壤pH值,提供适宜的酸碱环境,有利于植物养分的吸收利用。
3.通气性较强:沙质土壤种植作物通气性较强,导致土壤容易干燥并且通透性好,养分容易流失。
养护措施包括增加有机质含量、利用植物搭建遮荫、保湿覆盖等。
增加有机质含量可以改善土壤结构,减少土壤干燥,提高土壤保湿能力。
利用植物可以搭建遮荫架或种植多年生乔木,以减少土壤的通气性,保持土壤湿润。
保湿覆盖可采用覆盖草屑、薄膜等方式,减少土壤蒸发,保持土壤湿润。
二、黏土土壤问题及养护措施黏土土壤是指颗粒较细、黏性较强的土壤,容易出现积水、坚硬等问题。
常见的黏土土壤问题包括排水不畅、土壤坚硬、养分不易释放等。
1.排水不畅:黏土土壤的颗粒细小,颗粒间隙小,排水性差,容易积水。
养护措施包括改善土壤结构、增加土壤通气性和改善地势。
改善土壤结构可以通过施用有机质、石灰、石膏等来改善土壤结构,增加其通透性。
分析土壤肥力下降的原因及应对措施
分析土壤肥力下降的原因及应对措施土壤肥力是指土壤中有利于植物生长发育的营养物质的含量和供应能力。
土壤肥力下降是指土壤中养分含量逐渐减少,植物生长发育受到限制,农作物产量逐渐下降。
土壤肥力下降的原因很多,主要有以下几种。
1.人类活动。
过度开垦、抽水、过度施肥、荒漠化、水土流失和大面积的林业开发等活动都会导致土壤肥力下降。
2.自然因素。
气候、地质和地形等自然因素也会对土壤肥力产生影响。
3.化学污染。
巨大的化肥和农药使用,工业生产过程中产生的废弃物和污水都会对土壤产生化学污染,导致土壤肥力下降。
4.生物因素。
土壤生物群落的失调会对土壤肥力产生极大的影响,如土壤真菌、细菌、蚯蚓等微生物的大量死亡,都会导致土壤肥力的下降。
针对土壤肥力下降这一问题,我们需要采取一些应对措施,如下所述。
1.发展有机农业。
有机农业的重点就是保证土壤的肥力和生态环境的稳定。
有机农业不仅可以保护土壤,还可以促进生态循环,提高农作物品质,同时也可以为农民带来更加可持续的收益。
2.调整施肥策略。
合理施肥,减少使用化肥、农药等化学物质,是保护土壤肥力的重要手段。
科学施肥除了可以保护土壤,还可以提高农作物品质和产量。
同时也可以减少化肥、农药的使用成本,为农民带来更大的经济效益。
3.改善耕作方式。
改善耕作方式是保护土壤和提高农业生产的关键。
保持耕层稳定,增加根际生物量,并且避免过度耕作和其他伤害性的工作,这些都是关键的生态条件。
此外,选择正确的耕种模式的农民将获得更多的经济收益。
4.生物修复技术。
生物修复技术是一种将自然生态系统纳入治理的方法。
通过调节、利用自然生态系统中的生物组织结构和生物生活习性,使土壤得到修复和再生。
例如,我们可以通过增加蚯蚓、蜜蜂等生物量达到保育耕种,显著提高土地生产能力的目的。
5.土地整治。
土地整治是一项综合性的工程,在改善土地肥力和土地生产能力方面有很好的效果。
土地整治涉及到的工作和措施有拦沙治滑、退耕还林、水利治理等。
浅析土壤养分失衡及地力退化的原因及危害
浅析土壤养分失衡及地力退化的原因及危害作者:闫正萍来源:《农民致富之友》2018年第07期由于农民大量施用化肥,有机肥施入不足,施肥结构不合理,肥料施用不科学,造成土壤有机质含量下降,碱解氮、效磷含量上升,速效钾含量下降,土壤呈酸化趋势,各土壤类型的土壤容重普遍增加。
导致耕地土壤养分失衡、养分含量下降,土壤板结,地力退化现象非常普遍。
1养分失衡、地力退化的原因1.1对土地缺乏保养意识。
耕地开垦年限比较长,农民只注重即得利益,缺乏长远规划,重化肥轻农肥,有机肥投入少、甚至几十年不施有机肥,只用不养,进行掠夺性生产,土地用养严重失调。
1.2有机肥投入少、质量差。
目前,农业生产中普遍存在着重化肥轻农肥的现象,过去传统的积肥方法已不复存在。
由于农村农业机械化的普及提高,有机肥源相对集中在少量养殖户家中,这势必造成农肥施用的不均衡和施用总量的不足。
在农肥的积造上,由于没有专门的场地,农肥积造过程基本上是露天存放,风吹雨淋造成养分的流失,使有效养分降低,影响有机肥的施用效果。
1.3化肥使用比例不合理。
部分农民不根据作物的需肥规律和土壤的供肥性能进行科学合理施肥,大部分盲目施肥,造成施肥量偏高或不足,影响产量水平的发挥。
有些农民为了省工省时,没有从耕地土壤的实际情况出发,采取一次性施肥,不追肥,这样对保水保肥条件不好的瘠薄性地块,容易造成养分流失和脱肥现象,抑制作物产量。
尤其是以前只注重氮磷肥的投入,忽视钾肥的投入,造成土壤速效钾含量下降,钾素成为目前限制作物产量的主要限制因子。
1.4农业机械化作业面积虽扩大,但耕翻深度过浅;化学除草剂应用减少了传统中耕次数。
土壤耕层变薄,土壤结构恶化,存蓄肥水能力下降,地力退化。
1.5食用菌产业迅猛发展,食用菌生产周期结束后产生的废弃菌糠仅有少部分用作燃料及再生产其他食用菌类,剩余的大部分野外堆置,占用耕地,滋生霉菌和害虫,且产生大量的白色污染,一定程度上加重了耕地地力的退化。
农业种植中常见的土壤问题及其解决方案
农业种植中常见的土壤问题及其解决方案在农业种植领域,土壤的质量直接关系到农作物的生长、产量和品质。
在实际的农业生产过程中,常常会遇到各种各样的土壤问题。
一、土壤肥力下降土壤肥力是土壤为植物生长提供养分的能力。
随着多年的耕种,土壤肥力下降是常见的问题。
1.原因-长期频繁的种植同一作物,会使土壤中的某些养分被大量消耗。
例如,种植小麦等禾本科作物时,土壤中的氮、磷、钾等大量元素会随着作物的收获而不断流失。
因为这些作物对大量元素的需求量较大,土壤不能及时补充的话,肥力就会逐渐降低。
-现代农业中,有些种植者过于依赖化肥,而忽视了有机肥料的使用。
有机肥料不仅能提供植物生长所需的养分,还能改善土壤结构。
没有足够的有机物料,土壤中的微生物活性降低,土壤团粒结构难以形成,导致土壤肥力下降。
2.解决方案-实行轮作制度,不同作物对土壤养分的需求不同。
例如,可以将豆科作物和禾本科作物轮作。
豆科作物根部有根瘤菌,能够固氮,增加土壤中的氮素含量。
轮作还能减少病虫害的发生,改善土壤的物理和化学性质。
-有机肥来源广泛,如农家肥(包括畜禽粪便、堆肥等)、绿肥(如紫云英等)。
农家肥含有丰富的有机质和各种养分,经过腐熟后施入土壤,可以缓慢释放养分,提高土壤肥力。
绿肥可以在农田休耕期间种植,然后翻耕入土,既能增加土壤有机质,又能改善土壤结构。
二、土壤酸化土壤酸化是指土壤pH值降低,酸性增强的现象。
1.原因-长期大量施用酸性肥料,如硫酸铵等铵态氮肥,铵离子在土壤中被植物吸收后,残留的酸根离子会使土壤酸化。
一些化肥中的杂质也可能导致土壤酸化。
-在一些工业发达地区,酸雨较为频繁。
酸雨的酸性物质(如硫酸、硝酸等)进入土壤后,会降低土壤的pH值。
2.解决方案-石灰是一种碱性物质,可以中和土壤酸性。
根据土壤酸化的程度,合理确定石灰的施用量。
一般来说,石灰可以改善土壤的酸性环境,提高土壤中磷等养分的有效性,促进植物对养分的吸收。
-减少酸性肥料的使用,增加碱性肥料或生理碱性肥料的施用。
农村土壤改善方案
农村土壤改善方案背景土壤是农业生产的基础,土壤中的养分和微生物对于作物的生长至关重要。
但是,由于长期的过度开垦、化肥农药过量使用等原因,农村土壤质量已经受到了较大的影响,其中出现了土地酸化、贫瘠化等问题。
这不仅影响着农业生产,也加剧了土地退化的危机。
因此,必须采取积极措施来改善农村土壤,以保证农业生产的稳定性和可持续性。
方案科学施肥农作物的生长需要多种元素,如氮、磷、钾等,并且不同的作物对于这些元素的需求也有所不同。
因此,科学合理的施肥是改善农村土壤的首要措施。
科学施肥的原则是根据土壤的养分含量、作物的需求以及施肥的时间、方法等因素综合考虑,选择合适的肥料种类和施肥方式,并确保施肥量的合理性。
在施肥过程中,不应过量使用化学肥料,应根据实际情况选择有机肥料补充,以减少对土壤环境的污染。
农业轮作长期的单一作物种植会导致土壤中的某些养分过量耗损,从而影响作物的生长。
因此,采用农业轮作的方式可以改善土壤质量,提高作物的产量和品质。
农业轮作即在同一块土地上长期轮换不同的农作物。
轮作土壤的作物种类不同,可以通过不同的根系和分泌物质,有效地改善土壤性质,增加土壤微生物群落的多样性,从而提高土壤的肥力和生产状况。
有机栽培与化学肥料相比,有机肥料不仅能为植物提供所需的元素,而且能够改善土壤结构、水分保持能力和微生物生态系统。
有机栽培是在不破坏环境的前提下,通过增加土壤的肥力和改善土壤生物学特性,提高农作物品质和产量。
生态林业生态林业建设是区域生态功能的重要组成部分,它能够实现生态系统功能完备、资源高效利用、环境友好等目标。
在农村土地利用中,选用既能保护生态环境,又有利于农民增收的经济林种,如龙眼、茶花等进行经济林种养成,形成生态经济林,实现生态利用农业和现代林业结合,既生产伐木、果实,又增加了生态环境的改善,形成生态经济和环保效益的良性循环,可谓一个很好的选择。
结论农村土壤的改善是农业生产和生态环境建设的基础,也是保障农民身体健康和增加收入的重要措施。
土壤问题的解决措施
土壤问题的解决措施引言土壤是农业生产的基础,但随着人类活动的增加,土壤问题也日益严重。
常见的土壤问题包括土地退化、酸性土壤、盐碱化等。
这些问题不仅影响着农业生产的可持续发展,还直接威胁到人类的生活和健康。
为了解决这些土壤问题,需要采取一系列的措施。
本文将介绍几种有效的土壤问题解决措施。
1. 合理施肥措施合理的施肥是土壤肥力维护和提高的重要措施。
通过科学施肥可以提供植物所需的养分,从而增强土壤的肥力。
下面是一些常用的合理施肥措施:•根据土壤测试结果调整施肥量。
不同类型的土壤对养分的需求有所不同,施肥前可以进行土壤检测,根据测试结果来调整施肥量和种类。
•循环利用有机废弃物。
将农作物秸秆、畜禽粪便等有机废弃物进行堆肥,通过有机肥的施用,可以提高土壤有机质含量,改善土壤质地。
2. 水资源合理利用水资源是农业生产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但过度的灌溉会导致土壤中的盐分堆积,产生盐碱化问题。
为了解决这个问题,需要合理利用水资源:•精确灌溉技术。
采用现代化的灌溉技术,如滴灌、渗灌等,可以避免过度灌溉,减少水分的流失,降低土壤的盐碱化风险。
•将含盐水排出农田。
对于含有高盐分的灌溉水,可以采取合适的措施将其排出农田,防止盐分在土壤中积累。
3. 避免过度耕作过度耕作会破坏土壤结构,导致土壤退化。
为了解决土壤退化的问题,需要避免过度耕作:•采用保护性耕作技术。
保护性耕作技术包括不翻土耕作、轻度拔除和覆盖植物残体等,可以减少土壤的侵蚀和土壤质量的下降。
•合理轮作和休闲。
适当轮作不同作物可以降低土壤病虫害的发生,提高土壤养分的利用率。
在农田休闲期,可以采取措施修复土壤结构,如种植绿肥作物、施用有机肥等。
4. 生物多样性保护生物多样性对土壤的保护和改善起着重要的作用。
保护生物多样性有助于调节土壤水分、养分循环和抑制病虫害。
以下是一些保护生物多样性的措施:•保护自然栖息地。
保护自然湿地、森林和草地等自然栖息地,有助于维持生态平衡,保护土壤生物多样性。
我国农田土壤质量存在的问题及提升
河南农业2022年第34期TURANG FEILIAO YU NONGTIAN JIESHUI土壤肥料与农田节水年,我国土壤污染问题已引起社会各方的广泛关注,根据2014年4月17日由国家国土资源部和环保部联合发布的《全国土壤污染状况调查公报》,全国土壤总的超标率为16.1%,其中,轻微、轻度、中度和重度污染点位比例分别为11.2%、2.3%、1.5%和1.1%。
从污染分布状况来看,南方土壤污染重于北方,长三角、珠三角、东北老工业基地等部分区域土壤污染问题较为突出,西南、中南地区土壤重金属超标范围较大。
据统计,全国有3600万hm 2的农田土壤受到不同程度的有机污染物、工业三废废物的污染,这些污染物包括石油类、化学农药类、多环芳烃、有机磷类、有机氯类等有机污染物,以及工业、生产、生活无序排放的废水、废气和废渣。
其中,因石油开采造成的土壤污染面积约为10 000 hm 2,石油精炼工业及其他工业生产也但是,产业快速发展的同时,也伴随着技术、管理、推广和应用等多层面问题的产生,比如市场粗放式发展,各参与主体技术、产品、人才短板明显,企业盲目跟着国家项目投入生产,产品扎堆、技术单一、效果不佳等。
土壤修复治理产业是否能够健康发展,是影响我国耕地质量提升、农产品质量与安全的重要因素。
二、推进土壤改良修复工程及全面提升耕地质量的建议(一)树立生态环保理念,构建土壤修复工程体系土壤作为地球赐予人类的宝贵生存资源,与水、大气、森林等共同构成一个完整的地球生态系统,这些系统要素之间进行着密切的物质和能量交换。
其中,土壤是整个地球生态系统的基础,是人类获取食物的物质基础,人类的生产、生活都离不开土壤。
因此,农田土壤Copyright ©博看网. All Rights Reserved.河南农业2022年第34期TURANG FEILIAO YU NONGTIAN JIESHUI 土壤肥料与农田节水土壤修复与治理行业的发展。
某某县土壤养分现状变化与评价
某某县土壤养分现状变化与评价一、现状土壤养分是农作物生长发育所必需的元素,它直接影响着农作物的生长和产量。
县是农业县,农业占据了该县经济的重要地位,所以土壤养分的现状对农业生产十分关键。
1.氮素养分在县的农田土壤中,氮素是最重要的养分之一、根据近年来的监测数据显示,该县土壤氮素含量总体上比较高,但也存在一定的差异。
氮素含量高的地区主要集中在农田周边,土壤中有较高的有机质含量和养分积累,但是远离农田的山地地区氮素含量较低,这与农田施肥不均有一定的关系。
2.磷元素县土壤中的磷元素含量相对较低,主要原因是磷素在土壤中的迁移能力较差。
长期的农业生产过程中,由于大量磷肥的使用,导致了农田土壤中的有效磷素含量较低,进一步导致农作物的磷素不足。
这要求农民在农田施肥时要更加注重磷肥的使用,以提高土壤中的有效磷素含量。
3.钾元素县土壤中的钾元素含量相对较高,主要原因是钾元素在土壤中的迁移能力较强。
农田地力较好的地区土壤中的钾元素含量较高,但是部分山地地区土壤中的钾元素含量较低。
这种情况要求农民在施肥时要根据不同地区的土壤情况来科学合理地施用钾肥。
二、变化随着农业生产的发展和农民生产方式的改变,县土壤养分发生了一些变化。
1.化肥使用量变化近年来,县农民普遍使用化肥来提高农作物产量。
这导致了农田土壤中的养分含量较高,但同时也存在化肥过量使用的问题,土壤中的养分失衡现象比较明显。
这要求农民要根据土壤的实际情况来合理施用化肥,以免造成浪费和环境污染。
2.有机肥施用增加县农民逐渐意识到有机肥对土壤的益处,开始大量施用有机肥。
有机肥的施用可以增加土壤的有机质含量,提高土壤的保水保肥能力,从而提高农作物的产量和品质。
这种施用方式有利于土壤养分的平衡,并且对环境没有污染。
三、评价县土壤养分现状和变化的评价如下:1.优势:县土壤中的氮素含量总体较高,对农作物的生长和发育起到了积极的促进作用。
在有机质含量高的农田周边地区,氮素养分的供给相对充足,为高产农业提供了有力的保障。
成县土壤养分现状及问题与对策
成县土壤养分现状及问题与对策摘要:通过对成县当前土壤养分状况与耕地地力分析评价,找出问题并提出培肥土壤提高地力、实行测土配方施肥的对策措施。
关键词:土壤养分;现状;耕地地力;测土施肥;中低产田改造成县位于甘肃省南部的陇南市东北部,地处西秦岭南麓徽成盆地西部。
于2007年开始实施测土配方施肥国家补贴资金项目,通过野外调查、采土化验、3414试验、搜集有关历史资料数据等,对全县当前土壤养分状况与变化及供肥能力有了更新的了解。
1土壤养分现状及分布特点1.1土壤有机质、氮、磷、钾养分含量状况通过对全县2007~2009年定点定位所采4 990个耕层土壤农化样的化验分析,农田耕层土壤有机质、氮、磷、钾养分含量状况如下。
有机质平均含量为13.70 g/kg,最低为3.82 g/kg,最高为113.40 g/kg;耕层土壤有机质含量在15~20 g/kg之间的耕地面积为11 923.48 hm2,占耕地总面积的24.36 %;在10~15 g/kg之间的耕地面积为28 276.66 hm2,占耕地总面积的57.77 %;这表明成县除南北二山林区耕地外,其他绝大多数耕地有机质贫乏,位于甘肃省四、五级水平。
有机质平均含量虽比1982年第二次土壤普查时的10.92 g/kg提高了2.78 g/kg,但与全省、全国平均水平相比,成县土壤有机质含量还普遍偏低。
全氮平均含量为0.72 g/kg,最低为0.30 g/kg,最高为2.00 g/kg;碱解氮平均含量为65.40 mg/kg,最低为2 mg/kg,最高为551 mg/kg。
全氮含量在0.75~1.00 g/kg的耕地面积为14 982.67 hm2,占耕地总面积的30.61 %;在0.50~0.75 g/kg 之间的耕地面积为29 138.131 hm2,占耕地总面积的59.53 %;即90 %以上耕地全氮含量属于省五级和六级水平。
碱解氮含量在50~100 mg/kg之间的耕地面积为21 913.56 hm2,占耕地总面积的44.77 %;≤50 mg/kg的耕地面积为21 017.83 hm2,占耕地总面积的42.94 %;即有近90 %耕地碱解氮含量属于省六级和七级水平。
农田土壤中养分流失的预防措施
农田土壤中养分流失的预防措施农田土壤是农业生产的基础,其中的养分对于农作物的生长和产量至关重要。
然而,在农业生产过程中,由于多种因素的影响,农田土壤中的养分常常会发生流失,这不仅降低了土壤肥力,影响农作物的产量和品质,还可能对环境造成一定的污染。
因此,采取有效的预防措施来减少农田土壤中养分的流失具有重要的意义。
一、合理施肥合理施肥是预防农田土壤养分流失的关键措施之一。
首先,要根据土壤的肥力状况、农作物的种类和生长阶段,制定科学的施肥方案。
进行土壤检测,了解土壤中氮、磷、钾等主要养分的含量以及酸碱度、有机质含量等指标,为合理施肥提供依据。
其次,要选择合适的肥料种类。
有机肥具有养分全面、肥效持久、改良土壤结构等优点,应适当增加有机肥的施用量。
同时,合理搭配使用化肥,避免过度依赖单一类型的化肥。
再者,要掌握正确的施肥时间和方法。
例如,氮肥应在农作物生长旺盛期分次施用,以提高肥料利用率;磷肥易被土壤固定,应集中深施;钾肥可在作物生长前期适量追施。
二、采用保护性耕作方式保护性耕作可以减少土壤侵蚀,降低养分流失的风险。
常见的保护性耕作方式包括免耕、少耕、秸秆覆盖等。
免耕和少耕能够减少土壤扰动,保持土壤结构的稳定性,增加土壤孔隙度,有利于水分和养分的保持。
秸秆覆盖可以降低土壤表面风速,减少水分蒸发,增加土壤有机质含量,提高土壤肥力。
此外,还可以采用轮作、间作等种植方式,改善土壤生态环境,提高土壤的抗侵蚀能力。
三、加强农田水利设施建设完善的农田水利设施有助于控制土壤水分,减少养分的淋溶损失。
修建灌溉渠道和排水系统,根据农作物的需水规律进行合理灌溉,避免大水漫灌造成的养分流失。
采用滴灌、喷灌等节水灌溉技术,既能提高水资源利用率,又能减少土壤养分随水流失。
同时,良好的排水系统可以及时排除农田中的多余水分,防止土壤过湿导致的养分流失。
四、提高土壤有机质含量土壤有机质能够增加土壤的保肥能力,减少养分的流失。
通过增施有机肥、种植绿肥、实施秸秆还田等措施,可以提高土壤有机质含量。
农业土壤养分管理技巧
农业土壤养分管理技巧农业生产中,土壤养分管理是至关重要的环节。
良好的土壤养分管理不仅能提高作物产量和品质,还能维持土壤的健康和可持续性。
一、了解土壤的基本养分状况要进行有效的土壤养分管理,首先得对土壤本身有深入的了解。
不同地区的土壤在养分含量上存在着巨大差异。
例如,在我国东北地区的黑土,有机质含量相对较高,肥力较为充足;而在一些南方的红壤地区,土壤酸性较强,养分流失较快,肥力相对较低。
通过土壤检测是了解土壤养分状况的最科学的方法。
可以检测土壤中的氮、磷、钾这三大主要养分元素的含量,还能检测微量元素如锌、铁、锰等的含量。
专业的土壤检测机构能够给出详细的检测报告,依据这个报告,农民或者农业生产者就能够明确土壤中到底缺乏哪些养分,从而有针对性地进行施肥等管理措施。
不过,土壤养分状况不是一成不变的。
它会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像农作物的种植种类、种植密度、灌溉方式以及气候条件等。
比如,种植需氮量高的作物如玉米,土壤中的氮元素会被大量消耗;频繁的灌溉可能会导致土壤中一些可溶性养分的淋失。
所以,定期进行土壤检测很有必要,一般来说,每2-3年进行一次较为合适。
二、合理施肥的策略(一)有机肥与无机肥的配合使用有机肥含有丰富的有机质,能够改善土壤结构,增加土壤的保水保肥能力。
常见的有机肥有农家肥(如畜禽粪便、堆肥等)、绿肥(如紫云英等)。
无机肥则养分含量高、肥效快,能迅速满足作物生长对养分的需求。
像尿素、磷酸二铵等都是常用的无机肥。
在实际的农业生产中,单纯使用有机肥可能无法满足作物快速生长对养分的大量需求,而单纯使用无机肥则容易造成土壤板结等问题。
将二者配合使用是非常理想的选择。
例如,在种植蔬菜时,可以在基肥中加入适量的有机肥,如腐熟的鸡粪,然后在作物生长过程中根据不同生长阶段追施无机肥。
这样既能保证作物生长前期土壤肥力的缓慢释放,又能在关键生长期迅速补充所需养分。
(二)精准施肥技术精准施肥是根据作物的需求、土壤的养分状况以及环境条件等因素,精确地确定施肥的种类、数量、时间和位置。
Y成武县土壤肥力状况及施肥对策
xx土壤肥力状况及施肥对策xxxxxxxxxx(xx农业局274200)成武县地处鲁西南牡丹之乡菏泽市东南部,全县辖12处乡镇、一区,476个行政村,全县土地总面积110万亩,其中耕地面积100万亩,农作物常年播种面积204.6万亩,其中粮食作物播种面积118万亩。
是一个以粮食生产为主的农业县。
近几年随着生产条件的不断改善,农业生产有了较大的发展,粮食产量也有了很大的提高,同时,土壤养分也发生了较大的变化。
为了及时掌握土壤肥力演变动态,成武县作为2005年全国200个测土配方资金补贴项目试之一,根据土壤类型、地力水平、灌溉状况、种植方式、产量水平、施肥状况等条件,设置了1200个代表地块农化样点,代表面积40万亩,首期化验了200个点样,化验测定了土壤有机质、全氮、碱解氮、速效磷、速效钾,取得了大量的科学数据和资料,为指导农业生产发挥了重要作用。
1土壤养分普查结果田间调查结果调查分析结果表明:从1986年至2005年全县粮食产量从耕亩单产539.5kg提高到892.5kg,增加了1.65倍,翻了近一番;亩施化肥从38kg提高到109kg,增加了2.9倍,也翻了一番多;亩施有机肥从1500kg,增加到1800kg,增加19.3%。
说明粮食产量的提高,明显依赖了肥料施用量的增加,尤其是化肥施用量的增加,增施化肥又反过来促进有机肥的增加。
大量增料投入,在促进产量水平提高的同时,也促使地力水平及各种土壤养分含量相应提高。
常规分析结果这次测土化验土壤养分结果与1982年土壤养分普查相比,各种养分(速效钾除外)平均含量都有了不提高。
土壤有由8.9g/kg提高到12.0g/kg,全氮由0.83g/kg提高到0.98g/kg,碱解氮由70.55mg/kg下降到64mg/kg,有效磷由6.19mg/kg提高到23.1,速效钾由144.0mg/kg提高到149。
虽然速效养分含量的提高主要是由于施用化学肥料产生的结果,但是,自1986年以来,由于我县增施有,实行秸秆还田,推广“301”菌剂、“催腐剂”等快速堆沤新技术,并采取有机无机相结合等技术措施,培肥了地力,因此土壤有机质含量一直呈上升趋势,有机肥的投入土壤养分含量呈正相关,土壤有机质提高后,也相应增加了对速效氮素的保存能力和对磷素的活化能力。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成县土壤养分现状及问题与对策
摘要:通过对成县当前土壤养分状况与耕地地力分析评价,找出问题并提出培肥土壤提高地力、实行测土配方施肥的对策措施。
关键词:土壤养分;现状;耕地地力;测土施肥;中低产田改造成县位于甘肃省南部的陇南市东北部,地处西秦岭南麓徽成盆地西部。
于2007年开始实施测土配方施肥国家补贴资金项目,通过野外调查、采土化验、3414试验、搜集有关历史资料数据等,对全县当前土壤养分状况与变化及供肥能力有了更新的了解。
1土壤养分现状及分布特点
1.1土壤有机质、氮、磷、钾养分含量状况
通过对全县2007~2009年定点定位所采4 990个耕层土壤农化样的化验分析,农田耕层土壤有机质、氮、磷、钾养分含量状况如下。
有机质平均含量为13.70 g/kg,最低为3.82 g/kg,最高为113.40 g/kg;耕层土壤有机质含量在15~20 g/kg之间的耕地面积为11 923.48 hm2,占耕地总面积的24.36 %;在10~15 g/kg之间的耕地面积为28 276.66 hm2,占耕地总面积的57.77 %;这表明成县除南北二山林区耕地外,其他绝大多数耕地有机质贫乏,位于甘肃省四、五级水平。
有机质平均含量虽比1982年第二次土壤普查时的10.92 g/kg提高了2.78 g/kg,但与全省、全国平均水平相比,成县土壤有机质含量还普遍偏低。
全氮平均含量为0.72 g/kg,最低为0.30 g/kg,最高为2.00 g/kg;碱解氮平均含量为65.40 mg/kg,最低为2 mg/kg,最高为551 mg/kg。
全氮含量在0.75~1.00 g/kg的耕地面积为14 982.67 hm2,占耕地总面积的30.61 %;在0.50~0.75 g/kg 之间的耕地面积为29 138.131 hm2,占耕地总面积的59.53 %;即90 %以上耕地全氮含量属于省五级和六级水平。
碱解氮含量在50~100 mg/kg之间的耕地面积为21 913.56 hm2,占耕地总面积的44.77 %;≤50 mg/kg的耕地面积为21 017.83 hm2,占耕地总面积的42.94 %;即有近90 %耕地碱解氮含量属于省六级和七级水平。
这些情况表明成县氮含量水平不高,需施肥提升。
土壤有效磷平均含量为15.40 mg/㎏,最低为1.30 mg/kg,最高为220 mg/kg;有效磷含量在15~20 mg/kg之间的耕地面积为10 601.91 hm2,占耕地总面积的21.66 %;在10~15 mg/kg的耕地面积为18 599.85 hm2,占耕地总面积的38 %。
这说明,土壤有效磷平均含量虽较1982年第二次土壤普查时的3.4 mg/kg提高了12 mg/kg,缺磷状况有所改善,但仍有60 %耕地含磷水平低,属于省四级和五级水平,土壤供磷水平依然偏低,供给不足,绝大部分地块仍需补施磷肥。
速效钾平均含量为129.30 mg/kg,最低为10 mg/kg,最高为561 mg/kg;缓效钾平均含量为782.70 mg/kg。
速效钾含量在甘肃省的七个等级中都有分布,其中含量在150~200 mg/kg之间的耕地面积14 165.25 hm2,占耕地总面积的28.94 %;含量在100~150 mg/kg之间的耕地面积25 971.26 hm2,占耕地总面积的53.06 %;也就是说80 %多的耕地速效钾含量属于省四级和五级水平,且平均含量比1982年第二次土壤普查时期的141 mg/kg下降11.70 mg/kg,缺钾面积增加、区域扩大,应重视钾肥的施用。
缓效钾含量在1 000~1 200 mg/kg之间的耕地面积为8 012.62 hm2,占总耕地面积的16.37 %;含量在800~1 000 mg/kg、600~800 mg/kg、400~600 mg/kg之间的各占总耕地面积的20 %左右。
1.2成县农田土壤养分分布特点
从空间分布上看,耕层土壤全氮、有机质含量南北山区较高,在15~20 g/kg 之间,东西中部较低,普遍在15 g/kg以下,碱解氮含量普遍低,绝大部分在30~100 mg/kg。
成县西部的苏元乡、纸坊镇、小川镇等和东部的店村镇耕层土壤有效磷含量相对较低,在10~15 mg/kg之间;中部的城关镇和抛沙镇,南部的鸡峰镇以及北部的黄渚镇等耕层有效磷含量相对略高,在15~25 mg/kg之间。
速效钾含量大多在100~150 mg/kg之间,100 mg/kg以下仅占17.64 %,面积约为8 634.24 hm2;缓效钾含量,纸坊、黄渚、二郎、店村、抛沙五乡镇较高,大多在800~1 200 mg/kg之间,属于省二级、三级水平,而城关镇和南部各乡镇的耕地耕层缓效钾含量较低,在400~800 mg/kg之间,属省四级、五级水平。
1.3成县耕地地力等级
依据2010年以来成县测土配方施肥、历史资料、试验、化验和调查的资料数据,应用GIS县域耕地资源管理信息系统平台,对成县耕地地力等级进行了评价分级,结果为:成县耕地总面积为48 946.97 hm2,三等地和四等地较多,分别占总耕地面积的30 %以上;其次是二等地和五等地,分别占总耕地面积的15.6 %和11.64 %;一等地较少,占总耕地面积的7.72 %。
根据农业部1997年颁布的《全国耕地类型区、耕地地力等级划分》(NY/T309~1996)国家十级标准。
采用当地典型的粮食种植制度近期正常年份全年粮食产量水平计算,将此次成县耕地地力等级归入国家耕地地力评价体系中,其中县级一等地和二等地对应于国家六等地,年产量为平均5 959.50~7 500 kg/hm2;县级三等地对应于国家七等地,年产量为平均4 686~5 959.50 kg/hm2;县级四等地对应于国家八等地,年产量为平均4 116~4 686 kg/hm2,县级五等地对应于国家九等地,年产量为平均2 353.50~4 116 kg/hm2。
从评价结果看,成县耕地生产潜力居全国十级评价标准体系中的六、七、八、九等地,多属下等水平的耕地。
2存在问题与对策
2.1土壤有机质含量不足,需加大有机肥投入
解决土壤有机质含量不足这一问题的办法,一是要改变农民在田间焚烧农作物秸秆的习惯,使农作物秸秆还田,推广秸秆还田技术,是提升农田土壤有机质及全氮含量的最简便、快捷、有效、低成本投入的重要途径;二是要复种短期绿肥翻压还田;三是建设有机肥发酵塔,工厂化生产有机肥,供广大农民群众施用;四是大力发展畜牧养殖业,养猪、养牛、养羊、养鸡开辟肥源;五是将树叶、农作物秸秆在地边进行堆沤肥,只要这样才能加大有机肥投入,逐步提高土壤有机质含量。
2.2磷素
磷素含量依然不高,继续增施磷肥,是促进农田土壤有效磷含量显著增加的关键。
2.3钾素
钾素投入不足,是导致农田土壤速效钾含量降低的根本原因。
应大力推广测土配方施肥技术,科学补钾。
2.4农业种植业结构改变,盲目施肥,应大力推广测土配方施肥技术
因地制宜,因缺补缺,科学合理的制定各种作物氮磷钾施肥配方,以减少肥料浪费,增产增效,节约资源,保护生态环境。
当前成县应重点加强测土配方施肥技术的推广应用,有针对性地因土因作物实行大量元素与中、微量元素配合施用,解决部分农户地块养分不足、养分供给不平衡、盲目施肥的问题。
2.5中低产田面积大,分布广,要加强中低产田改造
依据农业部耕地地力划分标准,结合成县县级地力等级,综合分析,成县中低产田包括如下四个类型:瘠薄培肥型、坡地梯改型、干旱灌溉型和障碍层次型。
成县多为丘陵和山区,中低产田分布面积大,全县总耕地面积48 946.97 hm2,中低产田面积约为44 244.42 hm2,占全县总耕地面积的91.03 %。
其中,瘠薄培肥型中低产田占耕地总面积的48.53 %;坡地梯改型占耕地面积的26 %;障碍层次型占耕地面积的11.73 %;干旱灌溉型占耕地面积的4.77 %。
瘠薄培肥型、坡地梯改型全县都有分布。
中低产田障碍因素多,改造难度大,需根据土壤主导障碍因素的改良主攻方向,制定改造方案,以一法为主、多法并举、综合配套应用各项改造措施,大力改造中低产田,培肥土壤,提高地力,科学施肥,进一步提高作物产量。
改造中低产田应抓好以下主要措施:加快农田基本建设步伐,扩大水平梯田面积,防止水土流失;加快水利建设,扩大有效灌溉面积;广辟肥源,增加土壤有机质的投入量;加强土地的深耕深翻,增厚耕层土壤熟化层;因土种植,合理施用化肥,大力推广测土配方施肥技术;推广地膜覆盖,良种良法配套,提高高寒低温山区粮食产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