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药材种植女能手事迹汇报

合集下载

中药材种植女能手事迹汇报

中药材种植女能手事迹汇报

中药材种植女能手事迹汇报不断拼搏进取,创造精彩人生我叫XXX,今年37岁,是BBB镇AA村一名普通的农村妇女。

作为一个农民,想干成点事是很难的,而对一个农村妇女来说,就更是难上加难了。

下面,我就以自己从多年来的打拼总结出来的一些人生感悟为主线,叙述一下我大胆尝试,勇于拼搏,不断发展壮大药材生产的创业历程。

感悟之一:生活从来不会对任何一个人关上成功的大门,只要你自信自强,就能牢牢把握住成功的钥匙,创造一份属于自己的精彩人生。

那还是在1987年,我遇上了人生的第一个坎儿:我高考落榜了。

在当时,一个农村女孩子跳不出农门,就意味着要一辈子过一种锄田种地、喂猪打狗、相夫教子的生活,我身边的很多姐妹们都是这样。

我感到了一种前所未有的绝望,觉得生活一下子没有了阳光。

我开始混日子。

在无所事事,有一天,我从一个女伴手里拿到一本妇女杂志,看到了著名妇女问题专家胡巴的一句名言:“若一个社会的女人只被教导如何管理家务照顾男人和如何延续后代,那这个社会必然会走向灭亡。

”这句话犹如醍醐灌顶,我猛然间醒悟了:我还这么年轻,怎么能就没有理想和追求了呢?女人怎么了?农村怎么了?我就不信凭着自己的恒心和毅力,就不能干出一番自己的事业来!我开始振作起来,利用自己年轻有文化的优势,依靠BBB市场的有利地势,凭借一不怕苦二不怕累的精神,从做书包、卖书包起家,逐步发展到批发针织品、鞋等日用品,成为一个型批发商,到最后选择从事药材生产,成为一个药材种植女能手,一步一步的脚印里,无一不凝结着我艰苦创业的心血和汗水。

我从来没有退却过,我就是要用自己的行动证实:农村妇女一样可以拥有自己的事业,农村妇女的人生一样可以很精彩!感悟之二:机会对人从来都是公平的,我们必须善于发现和抓住机会,抓住了机会,就成功了一半。

我从事药材生产,是有着一定的偶然性的,那还得从99年说起。

那时我正搞鞋类批发,随着市场竞争的日益激烈,经营的难题越来越多,收入也相对下滑,我感到了竞争的危机。

药材种养能手的致富故事

药材种养能手的致富故事

龙源期刊网 药材种养能手的致富故事作者:费令来源:《金点子生意》2012年第08期在素有“药不到樟树不齐,药不过樟树不灵”之美誉的江南药都樟树市,到处传颂着一位青年农民带领广大农友科学种植中药材走上致富路的动人故事。

故事的主人公就是江西樟树金土地种业开发有限公司总经理、药都中药材种养专业学校校长黄菊林。

聪明过人而又憨厚朴实的黄菊林,出身于江南药都的一个农民家庭。

祖祖辈辈朝天躬耕陇亩之上,刨食泥土之中。

尽管辛勤劳作,由于沿袭传统的种植模式,固然勉强解决了温饱,但是经济上的捉襟见肘,使他感到前途的迷惘与惆怅。

不安于农村日出而作,日落而息安贫乐贱的现状,他开始寻求摆脱贫困,通向富裕之路。

于是,他订阅各类报刊杂志,到处寻找信息,并出外参观考察、拜访名师。

他走遍全国各大药材市场,了解药材行情。

决心利用药都得天独厚的地理优势,在中药材种养上闯出一条致富路。

他利用从湖南引进的金银花株系和当地的大叶金银花杂交,再经无性繁殖、提纯、复壮,培育成适宜江南种植的南方大叶木本金银花,种植13公顷获纯利12万元,种植中华吴茱萸67公顷获纯利80万元,投资30万元建土元立体养殖场,每年可获利数十万元。

在云南永仁、四川隆昌、广元、重庆荣昌等地,发展药都选1号水栀子640公顷,可创造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千万元。

看到自己的药材种植园硕果累累——黄菊林开心的笑了。

黄菊林成功了!他选择了一条药材种养的成功之路。

他立足农村,书写着自己的抱负,改变了广大农友传统的种养模式。

如今,他的药材良种场已发展到70公顷。

药材品种发展到了木本药食兼用新品种无核果桑、南方木本金银花、药都选1号水栀子、中华吴茱萸等,草本药材新品种浙白术、多倍体板兰根、脱毒甜桔梗、大粒决明子等160多种。

十佳致富能手事迹材料范文(2篇)

十佳致富能手事迹材料范文(2篇)

十佳致富能手事迹材料范文___泉子街镇党员致富典型李银芬在泉子街镇小西沟村,提起种植能手李银芬,可以说是无人不知、无人不晓,近年来,她凭着一股韧劲和永不言弃的精神,在村党组织的关心帮助下,经过数年的打拼,在设施农业种植上取得了令人惊艳的成就。

53岁的李银芬,加入中国共产党一直是她的梦想,直到___年她才正式成为一名共产党员,她时刻以一个党员的标准严格要求自己,在村上她不仅积极参与村党支部组织开展的各项活动还率先搞起了反季节蔬菜嫁接和大棚温室蔬菜种植。

利用远程教育学到的最新科学种植知识和技术,把蔬菜嫁接和大棚蔬菜种植搞得的红红火火,一座大棚年收入超万元,成了远近闻名大棚蔬菜种植致富女能手和技术女能手,在当地妇女群众中起到了模范带头作用。

曾经的她,生活过的十分艰难,由于家境贫困,加之要供两个孩子上学,欠了一屁股的债,沉重的债务常常压得她喘不过气来,望着勤奋好学的孩子们,心中不由一阵一阵酸楚,强烈的责任心使她辗转反侧,夜不能眠。

但同时她也意识到只依靠家里的几亩地是很难摆脱贫困过上好日子的,就在她苦苦寻找致富门路的时候,镇党委的同志为她送来了蔬菜种植的影像资料,于是她有了通过种植温室大棚蔬菜脱贫致富的想法。

有了主意她便开始忙活起来,可修建大棚的钱从那里来,她犹豫了。

但资金短缺并不能阻挡她摆脱贫困的想法,她东拼西凑,向亲戚朋友借了6000多元,买回了修建大棚所需的原材料,在大家和镇妇联及技术人员的帮助指导下,经过二十多天废寝忘食的劳作,大棚终于建成了。

农家的日子,庄稼要赶时节下种才行,她顾不上休息,又抢时间在大棚里种上了油白菜、葫芦、黄瓜、西红柿等反季节蔬菜。

由于第一次种大棚温室蔬菜,缺少大棚温室蔬菜的种植经验,蔬菜长势差,产量低,销路也不好。

一年起早贪黑忙活下来几乎没有赚到钱,更没能还清所欠的债务。

李银芬开始后悔了,原来种植大棚温室蔬菜并不是她想象的那么简单,她退缩了,不想种了,就在她心灰意冷,打退堂鼓的时候。

致富女能手事迹材料

致富女能手事迹材料

致富女能手事迹材料致富女能手事迹材料事迹材料是指党政军机关为了弘扬正气,表彰先进,推动工作,对本单位具有突出事迹的集体和个人整理出的文字宣传材料,属于事务公文。

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致富女能手事迹材料,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致富女能手事迹材料1xxx,女,大学文化程度,1970年9月生于xx县拼茶镇,现任xx 农村商业银行公司业务部经理。

42岁的她,成熟而睿智,热情而不失严谨,身上洋溢着xx农村商业银行人特有的开拓豪气和创新胆魄。

秉承长期积淀的职业道德修养,发扬一贯的专业专注精神,她在农村金融世界里演绎着别样的精彩。

作为一名中小农村金融机构从业人员,时刻不忘服务三农、支持中小企业发展。

她靠着一股持之以恒的精神在农村金融领域服务了近二十年,为辖区内广大创业者默默无闻奉献。

一、专业品质赢得社会赞誉专业,是xxx赢得客户信赖的制胜法宝。

从接触这个岗位开始,她就踏上了一条悉心钻研、持续提升的专业修习之路,再忙再累也要挤出时间学习。

几年来她深入学习了信贷领域专业书籍,先后参加了上海起航、人民大学、北京对外经贸大学等知名培训机构的系统培训。

同时,他借助各种论坛、考察和会议的机会与金融同业的客户经理深入交流,不断开阔眼界,取长补短。

二、做实授信,满足中小企业资金需求。

在中小企业信贷服务过程中,xxx始终坚持把贷前调查和评级授信工作放在突出位置,认真做实授信工作。

任职xx农村商业银行拼茶支行行长期间,结合辖内企业经营发展特点,有针对性地开展了全辖范围内的中小企业调查、授信、评级等工作,亲自带队,带领客户经理下乡入户进企业,先后走访了xx纤维有限公司、xx橡胶制品有限公司、xx纺织有限公司、xx水产品有限公司、xx纺织有限公司等多家中小企业,通过深入企业生产车间进行摸底排查,详细了解企业生产经营情况。

在摸底调查过程中,认真调查收集了企业业主个人信用状况、家庭收支状况、企业经营管理情况、技术水平、行业状况、贷款需求情况及市场前景等,在深入细致的了解企业经营发展现状的基础上,根据企业的存续时间、经营者素质、资信状况等因素进行评级授信,特别是对信用条件好的企业,在授信金额、期限、利率和担保条件上给予优惠,不仅为中小企业融资提供了保障,也为全年贷款投放做足了准备。

瑶乡种果女状元——记广西个体神果女能手何凤葱的事迹

瑶乡种果女状元——记广西个体神果女能手何凤葱的事迹
,9 2年便 19 到外 家借 了 10 00多元 在 本村 开 了

与化 肥经营部取得联系 , 自己担保 让化肥 经营部特地为贫 困户亮 “ 绿 灯” ,贫 困户买农 药化 肥可 常年 赊
家个体代销店 ,几年下 来何凤葱
后 购买 了原 颖 泉公 司 10 00亩 脐橙
到 石 枧 自然 村 后 ,她 不 甘 心 守 着 几
如今是硕果 累累 , 去年产值 1 O多万 斤, 产值达 2 O多万元 。为 了让 周边 民兵妇女 、 群众走向种果致富路 , 何 凤 葱经常个人出钱聘请专业技 术人 员 给大家上技术课 ;果农 资金 周转
困 难 , 肥 、 药 没 着 落 , 凤 葱 就 化 农 何
万元到县城 , 开办 了一家个体 “ 富 碧
批发店 ” 。事 业 有 了一 个 好 的 开 端 ,
植 面积 2 0 0 0多亩 的私 营个 体 企业 家 。 为 了立 足市 场 , 大 销 售 , 工 扩 在
商 部 门 的 帮 助 下 ,02年 2月 她 注 20 册 成 立 了“ 盛 实 业 公 司 ” 她 采 取 家 。 “ 司 +企业 +农 户 ” 的发 展 模 式 , 公 以 工 业 理 念 发 展 壮 大农 业 企 业 。加
维普资讯
西 农 I 新 村 ●
露 种
记 广 西 个 体 神 果 女 能 手 何凤 葱 的事 迹
●陈献吉 何 忠毅 周 平
程” ,不 断做 大做强优质脐橙种 植。
20 0 4年 该 公 司果 场 挂 果 面 积 10 60
亩, 产量达 10多万斤 , 6 产值 达 20 4
他如何种植 , 使他顺利种上 了 4 o亩 脐 橙 。三 年 过 去 了 , 何 凤 葱 的真 心 在

历经艰辛矢志不渝,五味子趟出致富路_经验交流.doc

历经艰辛矢志不渝,五味子趟出致富路_经验交流.doc

历经艰辛矢志不渝,五味子趟出致富路_经验交流我叫孟凡彬,是乌云镇乌云村农民。

2002年我与同村王瑞华合伙承包经营了乌云镇葡萄岛,利用该岛野生资源和土壤地理条件进行五味子野生改培与人工种植,经过三年来开发和种植,累计投入资金达四十万元,目前发展五味子近30公顷,上架20多公顷,人工栽植五味子苗8万多株,苗木长势良好,形势十分喜人,三年后就可挂果,五年后进入丰产期,预计年均可获纯利150余万元。

在承包葡萄岛前,我与合伙人王瑞华对五味子开发前景进行了认真考察和分析,并一同到伊春林科院进行了咨询和学习,我们发现五味子不但近年来价格非常好,而且还可以进行深加工,目前野生五味子越来越少,已远远满足不了市场需求,前景十分广阔,并且还是一次种植多年受益,一本万利好项目,我们下定了决心一定要搞五味子开发。

思路定了,我开始谋划如何发展。

首先对全岛进行了规划设计,由于不懂技术和设计要求,我就向县科信局、北药办求助,得到了科信局领导及北药办技术人员热心帮助,我们每天白天到岛上探查地形,晚上在灯下设计,经过半个多月努力,一个标准规范葡萄岛五味子园区设计出来了。

设计完成后,我们开始组织实施。

第一年冬季,当别人都在家猫冬时,我带着15个小工上岛清林割带,为明年春季栽苗做着前期准备工作。

春节时,小工们都回家和家人团聚了,我仍一个人留在岛上忙活着。

经过一冬天辛苦努力,全部完成了清林工作。

春季栽苗这个最关键时期,我坚持高标准、严要求,严格按照生产标准,每天像管理名贵花草一样精心管理着全岛五味子。

几年下来,五味子成活率达到90以上,苗木长得又齐又壮,为丰产打下了坚实基础。

当初我搞北药开发时候,由于是刚起步,不懂技术,不知道五味子生长习性和管理方法,我就向书本学习,向北药办技术人员请教,到外地参观考察,在实践中摸索。

每当我看到有关于五味子种植方面书籍我都要买回来,几年下来,北药书籍买了一大摞,白天时候干活,晚上我就在灯下学习五味子各方面知识,别人都说我想发财想疯了,我却不这么认为,能够搞这个项目,开发这五味子产业,这不但是对我实现人生价值一个考验,更是我学习知识,积累经验一个过程。

做一名脚踏实地的巾帼科技特派员——记绥中县省级果树科技特派团团长赵德英

做一名脚踏实地的巾帼科技特派员——记绥中县省级果树科技特派团团长赵德英

32 中国农村科技 CHINA RURAL SCIENCE & TECHNOLOGY 科特派风采TECHNICAL TASK FORCE2009年7月,赵德英博士毕业来到中国农业科学院果树研究所工作之后,先后担任中国农业科学院果树研究所驻绥中科技特派团的特派员、联络员和团长,长期深入生产一线,求真务实,知实情,想实招,办实事,求实效,沉下身子,从一点一滴做起,脚踏实地解决了一些困扰农民致富的关键问题。

建基地 搞示范建基地是加速科技成果转化的有效手段,可保证果农“看得见、摸得着、学得会”。

赵德英参加科技特派行动以来,致力于打造矮砧密植栽培的核心示范园,每一个基地从荒滩变成现代栽培模式的样板园,整地、栽树、修剪、施肥、灌溉,每一项工作都留下了她的足迹和汗水。

从品种的引进、示范和筛选,从砧木的评价、筛选和应用,从树形的选择和培做一名脚踏实地的巾帼科技特派员记绥中县省级果树科技特派团团长赵德英养,从花果的培养到负载量的确定,从水肥的需求到精准调控,从果园生草到地力配肥,从病虫害防控到机械应用,每一个关键技术和成果的开发都凝聚了她的努力和智慧。

参加科技特派行动以来,赵德英亲自建设的核心示范园有三处,分别是绥中沙河高科技示范基地、绥中县秋子沟乡群英果业产销专业合作社示范基地、绥中前所核心示范基地,总面积245亩。

目前,这些基地引进大量新技术、新品种进行试验和示范,树立了看得见、摸得着、实实在在的样板,起到了既“做给农民看”又“领着农民干”的作用,实实在在的效益令耳听为虚眼见为实的朴素农民竞相仿效,已经成为新技术、新成果不断进入绥中果区的桥梁和纽带。

赵玉庭是绥中水泉子村的一名普普通通的果农,经常作为雇工参加前所核心示范基地的日常管理,真正参与到现代矮砧苹果栽培生产管理的各个环节。

5年前,根据示范基地的新型栽培模式建立了8亩左右矮砧寒富苹果园,2019年进入盛果期,亩产达到5000斤左右,赵玉庭和其儿子由衷感受到新技术的重要作用。

茫茫十万山 幽幽药香草 巾帼扶贫领头雁

茫茫十万山 幽幽药香草 巾帼扶贫领头雁

茫茫十万山幽幽药香草巾帼扶贫领头雁作者:翁辩福来源:《女性天地》2018年第01期她扎根十万大山,就是为了让广西的道地药材发扬光大,发掘出它应有的价值。

她的初衷很简单,只是想让贫困乡里的孩子不再吃苦,却坚定了她扎根十万大山,利用产业致富带动大家脱贫致富的决心。

她热心公益事业,十万大山里许多因贫失学的孩子们,都得到过她的帮助。

三年多来她依托产业帮扶与农户共同走上致富之路。

她的企业也实现了大幅的产值增收。

她是2016—2017年度广西优秀女企业家。

她就是广西玲芝堂药业公司董事长黄颖玲。

—题记01黄颖玲MBA硕士毕业后,做过房地产、影视制片和文化传媒、进出口贸易等工作,理科生的学术训练让她的行事雷厉风行,要经过缜密的思考与分析,制定了详尽的计划之后她才开始执行。

她的语言清晰明了,谈起药材种植和大健康产业未来有自己的想法。

她一心将广西道地药材发扬光大,于2014年3月以广西世海和源农业科技发展有限公司进入上思县十万大山种植中草药。

2015年又成立了玲芝堂药业公司,注册资金5000万元,主要业务涵盖了原中药种植、收购、批发销售、中药饮片研发加工、中成药、壮成药研发等,涉及农林旅等领域。

她深知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这个硬道理,将药材种植业做加强做优,她将目光放在了“产学研合作”上。

作为广西贫困村科技特派员,她积极地向广西中医药大学、香港大学寻求技术支撑,不断增加玲芝堂药业的科技附加值。

习近平总书记的一句话,带给了黄颖玲对公司未来发展的启迪:“没有全民健康,就没有全面小康。

要把人民健康放在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

”她认准了健康产业是一个朝阳产业,将目标人群定位为对健康有迫切需求的人群,因为随着生活节奏不断加快,人们的压力越来越大,在追求健康的过程中有选择快捷而高效的养生方式的趋势。

比如,年轻人没有时间和耐心熬煮中药材,但仍有同样的保健需求。

于是针对这样的需求,公司生产开发了铁皮石斛、金线莲、灵芝、黄精枸杞茶、牛大力茶等系列产品养生茶,满足了他们的需求。

中药材种植致富故事

中药材种植致富故事

中药材种植致富故事故事一:李大山的灵芝种植致富之路李大山是一个农村村民,他生活在一个偏远的山区。

由于地势高、气候湿润,当地的自然条件非常适合灵芝的生长。

李大山从一开始就对灵芝感兴趣,并开始尝试种植。

起初,李大山面临了许多困难。

他缺乏种植经验和技术知识,也没有足够的资金购买种子和设备。

然而,他并没有放弃,而是通过参加培训班、请教专家和与其他种植户交流等方式,不断学习和改进。

经过几年的努力,李大山终于成功地种植出了优质的灵芝。

他发现,市场对于灵芝的需求很大,而供应量却相对较少。

他利用自己的地理优势和良好的品质,与商家建立了合作关系,并通过互联网销售渠道拓展了市场。

随着时间的推移,李大山的灵芝种植业务逐渐发展壮大。

他扩大了种植规模,雇佣了更多的村民参与种植工作,并提供技术指导和培训。

如今,他的灵芝种植基地成为当地的一道亮丽风景线,带动了周边村民的就业和收入增长,使整个村庄焕发出勃勃生机。

故事二:王阿姨的养殖中药材走红之路王阿姨是一个退休的农民,她生活在一个山区小村庄。

她经过多年的农田劳作,积累了丰富的农业经验。

在退休后,她对中草药产业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并开始尝试养殖中药材。

起初,王阿姨遇到了很多困难。

她需要学习中草药养殖的知识和技术,并购买种子和设备。

然而,由于缺乏资金和资源,她很难开展养殖业务。

幸运的是,王阿姨得到了当地政府的支持和扶持。

政府组织了培训班,为她提供了专业的培训和指导。

此外,政府还提供了贷款和优惠政策,帮助她解决了资金问题。

经过几年的努力,王阿姨成功地养殖出了高品质的中药材,并建立了自己的品牌。

她与药店、制药厂等商家建立了合作关系,并通过互联网销售渠道扩大了市场。

如今,王阿姨的中药材养殖事业蓬勃发展。

她雇佣了当地村民参与养殖工作,提供就业机会,改善了村庄的生活状况。

同时,她也积极投身于中草药产业的推广和发展,为更多的农民带来了致富机会。

故事三:刘师傅的当归种植之路刘师傅是一个退休的农民,他生活在一个山区小镇。

致富路上的“女强人”——记梅河口市双兴木耳蘑菇种植专业合作社副社长陈桂荣

致富路上的“女强人”——记梅河口市双兴木耳蘑菇种植专业合作社副社长陈桂荣

致富路上的“女强人”——记梅河口市双兴木耳蘑菇种植专业合作社副社长陈桂荣作者:吕天龙来源:《新长征·党建版》 2013年第9期吕天龙在山多地少、位置偏僻、资源稀缺的梅河口市双兴乡德庆村,土生土长的陈桂荣不甘贫困,立志要为乡亲们闯出一条致富路。

2002年,她率先发展木耳产业,在她影响和带动下全村153户全部发展木耳产业,户均增收13万元,全村增收1900多万元,把一个曾经落后的山村变成名副其实的木耳专业村。

她先后获得全国城乡妇女岗位建功先进个人、吉林省“致富女状元”和“三八红旗手”、吉林省首批乡土实用型专家、通化市优秀共产党员等荣誉称号。

打开致富之门陈桂荣和丈夫都是农民,1982年结婚后,日子一直过得不宽裕,一年忙到头也就勉强维持生计。

两个女儿上学后,家里负担更重了,困难的时候连个鸡蛋都舍不得吃,攒多了卖钱,好换点油盐酱醋。

她琢磨着光种地只能勉强维持生活,要想过好日子还得想法干点啥。

从1985年开始她一直没闲着,先后养过鸡、牛和猪,种过香瓜和大辣椒,但都是小打小闹,挣点小钱贴补家用。

她丈夫平时总爱买些农业科技书,她也跟着学。

自从看了《食用菌技术》这本书后,她就对发展食用菌产生了兴趣,觉得这个项目投资本钱少,还不占地方,容易发展起来,可她又细想:“一个农村妇女,要上哪儿找门路呢?”无巧不成书。

2001年春,梅河口市委“三个代表”学教活动讲师团到乡里讲课,市食用菌协会的于晶龙会长专门讲了食用菌的种植技术和市场发展前景,当时重点讲的是平菇栽培。

她听了后很受启发,和丈夫商量后,决定发展平菇生产。

于是,在乡领导的帮助下,她和于会长取得了联系,于会长介绍了一些情况,让她联合几家农户形成一定规模,才能签订回收合同,也便于技术指导。

陈桂荣当时是铁了心要发展这个项目,回村后就挨家挨户地发动大伙儿,也不管人家烦不烦,张嘴闭嘴就是谈论平菇,还鼓励乡亲们说:“这个机会很难得,咱们目的都一样,就是想过更好日子,不试怎么知道?”经过努力,她说服了8户村民同意发展平菇产业。

中药材种植女能手事迹

中药材种植女能手事迹

中药材种植女能手事迹中药材种植女能手事迹的妇女群众共同致富,才是我最高的理想和追求,也是我人生价值的最好体现。

我认为,一个人即使拥有百万家产,但是如果对于别人来说,有他不多,没他不少,那么他的财富也就没有什么意义,人生也没有什么价值。

我种植中药材,是为了给广大妇女群众趟出一条致富的路子。

在我的带动下,许多群众开始尝试种植中药材。

为了让大家少走弯路,尽快见效,使我县中药材产业不断发展壮大,我毫无保留地向广大种植户传授种植管理技术,竭尽全力帮助她们。

我亲自帮助农户选购种子、种苗,亲自到田里指导农户平整土地、施肥下种。

哪家农户管理中遇到了难题,来人或来电话找我,我除了在电话中尽量给予详细的解答外,还亲自到地里给予指导。

有一次,我村王善友家种的黄芪出现了一种黑色蚜虫,眼看着叶子一片片枯黄而不知所措,心急火燎地找到我。

当时,我家种的药材正在浇水、施肥,误了时机,就会影响药材的生长。

但我还是毫不犹豫地放下手中的活,立刻来到他家地里,和王善友一起查看分析病情,确定防治方案,并和他一起兑药、喷洒,等到4亩多黄芪全部喷洒完,半天已经过去了。

对于那些想发展中药材又苦于缺乏资金的农户,我主动找到他们,借给他们钱,鼓励他们发展。

滤布林西镇高庄子村白宇晨,因经营棚室芦荟赔了本,又新娶了儿媳妇,债台高筑,没钱为种植中药材投入。

我了解这一情况后,先后借给他3000多元钱,扶持他发展中药材,现在年可收入1万多元,日子过得一天比一天红火。

在我们的多方努力下,全县共发展中药材500多亩,我县中药材产业已初具规模。

随着中药材种植户的逐渐增多,我发现走街串户传授技术已经很难满足许多农户的需求。

为了及时有效地解决群众的各种技术难题,推动全县种植结构的快速调整,促进农业增效、农民增收这一目标的实施,我在县科协等有关单位的支持协助下,通过多方协调,于201X 年1月份,在鸦鸿桥镇繁华地带建成了玉田县科普信息服务部。

服务部拥有固定资产8万元,流动资产25万元,配有电视机、vcd、电脑等先进设备,高薪聘请了4名技术人员。

傣家女成了种植能手

傣家女成了种植能手

傣家女成了种植能手
高建安
【期刊名称】《致富天地》
【年(卷),期】2006(000)003
【摘要】在云南省石屏县与新平县交界的地方,有一条常年流淌的小河,名叫大桥河,河边有个叫大寨的小村子,这里山高谷深,海拔仅有850米。

常年高温多雨的立体气候,使这里成了适宜水果生长的“温室”。

【总页数】1页(P20)
【作者】高建安
【作者单位】无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S665.1
【相关文献】
1.种植致富女能手张正艳
2.科技知识引路村姑成了"种籽大王"--记全国"双学双比"先进女能手朱美华
3.蔬菜种植女能手黄桂英
4.事与愿违,女演奏家成了留守男的摇钱树
5.姜希永:“天脊肥”让我成了种植能手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二十八载无悔“育苗路”——记舟曲生态建设局茶岗林场育苗女工黄英

二十八载无悔“育苗路”——记舟曲生态建设局茶岗林场育苗女工黄英

二十八载无悔“育苗路”——记舟曲生态建设局茶岗林场育苗女工黄英作者:刘江林来源:《甘肃林业》 2020年第1期刘江林在白龙江林管局舟曲生态建设局茶岗林场群山环抱之中的苗圃基地里,有位深受人们敬佩的育苗女能手。

28年来,她在苗圃这片孕育着活力和希望的沃土上,留下了一串勤恳耕耘的坚实足迹,把青春热血都奉献给了育苗事业,谱写出朴实无华但却动人心弦的“绿色乐章”。

她就是今年51岁的“川妹子”黄英。

1991年6月,黄英初中毕业后顶替父亲,从四川来到甘肃白龙江林区原舟曲林业局茶岗林场苗圃当育苗工,开始了以山林为家的育苗工作和生活。

从那时起,她就暗下决心,一定要用自己热爱育苗事业的实际行动为青山再添新绿。

汗水浇出珍稀苗技艺创开大市场茶岗林场苗圃地处大山深处的嘎尔沟,交通不便,信息闭塞,生活单调,距离场部10多公里,到最近的集镇也有70多公里,“脏、乱、差”是当时苗圃真实的写照。

“当时我啥也没想,二话没说,撸起袖子,与40多名女工一起每天重复干着单调的育苗工作,虽然有苦也有累,但是因为我喜欢这一行,所以无论如何我也要育好管好每一株苗木。

”回想起当年的场景,黄英记忆犹新。

最终,她选择育苗这项工作留了下来,而且一干就是28年。

“育苗确实不是个容易干的活儿,生产季节性非常强,且工作量繁重,从整地、做床、催芽、播种、移床、田间管理到病虫害防治、起苗等每个工序,都有严格的技术要求。

”黄英说,刚参加工作时,为了尽快掌握云杉等树种的育苗技术,白天,她坚持和同事们做好整理圃地、翻地播种、除草松土、浇灌施肥、撒药杀虫等生产管理;晚上,她向书本学习,主动找老育苗工学习、请教,经常加班到很晚。

她在育苗生产中一边琢磨,一边在实践中练习,直到达到技术要求为止。

很快,她就成为育苗行家里手。

由于年轻的黄英人缘好、踏实能干,她还担任了育苗班长,负责全班育苗技术指导工作。

每年春季是新播和移床育苗生产最忙、最辛苦时节,她带领班组员起早贪晚,白天顶着烈日的炎热,清晨冒着刺骨的严寒,晴天一身土,雨天一身泥,不怕脏不怕累,饿了就在地头吃口干粮,一干就是一整天,手磨出了血泡,手臂肿得抬不起来,腰膝累的疼痛难忍,但她仍然咬牙坚持,直到育苗生产任务完成。

小小中药材写出扶贫大文章——记山西省屯留县新型职业农民贾忠汉

小小中药材写出扶贫大文章——记山西省屯留县新型职业农民贾忠汉

小小中药材写出扶贫大文章——记山西省屯留县新型职业农民贾忠汉作者:暂无来源:《农村工作通讯》 2019年第12期40 多年前,贾忠汉怎么也想不到一辈子都跟中药材打交道。

当年那个家境贫寒的村里娃,不仅自己通过种植中药材富裕起来,还带动一方百姓脱贫致富。

投身种植中药材贾忠汉出生在山西省长治市屯留县河神庙乡圪套村,小时候就常常跟家里大人上山采中药材。

成年后的贾忠汉不满足于每天采集中药材带来的不稳定收入,便开始自己琢磨种植中药材。

1996 年贾忠汉承包了乡里的小房岭农场,先利用小房岭农场的100亩土地,结合当地自然条件,试种了生地、柴胡、黄芩等品种,但是由于缺乏技术,连续两年种植失败。

但他坚信,只有坚持才能尝到胜利的果实,所以他不断总结经验教训并请专家进行专门指导。

功夫不负有心人,1999 年贾忠汉种植的几个中药材品种终于成功并且取得了收益,这给了他很大的信心。

贾忠汉暗自决定,一定要把中药材种植坚持到底。

在各地积极转型跨越发展,加快农村产业结构调整之际,贾忠汉在2002 年组建了“屯留县民康中药材开发有限公司”,并建立了“公司+ 基地+ 农户”的生产模式发展中药材种植,大力发展订单农业,进行现代新型绿色农业实践,带动了屯留县及周边地区中药材种植业的发展,逐渐形成了一定规模和较好的经济效益。

积极参与产业扶贫经过多年的种植,贾忠汉积累了丰富的经验。

自己有了收益,他就想着把周边的农户都带动起来,不仅让大家一起致富,而且要把中药材产业做大做强,更要建立当地的药材品牌。

起初,他带领公司职工到农户家中做中药材种植的宣传和技术服务工作,并提供大量技术资料,随后又到田间地头为农户讲解中药材栽培技术。

贾忠汉通过积极探索农业产业化模式,与农户签订合同,为他们提供产前垫付生产资料、产中技术指导、产后上门收购“一条龙”服务,与农户形成了稳定的合作关系,结成利益共享、风险共担的经济共同体。

经过不懈努力,他的中药材事业受到了农户的肯定与追随。

小小“黄金草”致富道路宽——记虫草栽培能手黄秀英

小小“黄金草”致富道路宽——记虫草栽培能手黄秀英

小小“黄金草”致富道路宽——记虫草栽培能手黄秀英
秋声
【期刊名称】《农村新技术》
【年(卷),期】2012(000)001
【摘要】2011年11月,寒意袭人,然而在黄秀英十几平方米的“实验室”里,却是一片生机,一盒盒鲜艳、金黄色的蛹虫草正茁壮成长。

“这东西一年能种五六茬,这茬即将采收,估计收获50~60千克没问题”,黄秀英喜滋滋地告诉笔者,“这茬货我是直接给广州的老客户快递过去,有多少要多少,销售不成问题,每千克价格约300元,而成本却不到一半”。

【总页数】1页(P54)
【作者】秋声
【作者单位】
【正文语种】中文
【相关文献】
1.昔日农家女如今养蚕秀——记敦化市养蚕能手何效英
2.爱心行动引发的热门生意——记复合果蔬杂粮豆腐发明人黄秀英
3.科技不能没有你——记旗政协委员非党女能手段秀英
4.“虫草皇后”的另类虫草让财富和养生同步实现——记广西壮仁堂生物科技有限公司创始人黄秀英
5.勤劳致富的领头雁——记自治区农牧区“三学三比”女能手马秀英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执著成就事业路——“双学双比”女能手陈玉兰创业记

执著成就事业路——“双学双比”女能手陈玉兰创业记

执著成就事业路——“双学双比”女能手陈玉兰创业记
郑立志
【期刊名称】《《农家之友》》
【年(卷),期】2008(000)009
【摘要】鹿寨县寨沙镇龙江村有一位声名远播的种桑养蚕女能人,她的名字叫陈玉兰。

今年40多岁的她,经历过下岗失业的痛苦,重新创业的艰辛,这位普通的下岗女工,凭着对事业的执著追求和一股不服输的劲头,最后终于在种桑养蚕的道路上创出了一片新天地。

【总页数】1页(P36)
【作者】郑立志
【作者单位】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S685.15
【相关文献】
1.书写绿色诗篇的女能人--记第四届"全国十大绿化女状元"、"全国双学双比"女能手刘菊梅 [J], 郭绍龙
2.绿衣使者--记全国"十大绿化女状元"、全国"双学双比"女能手刘菊梅 [J], 陈春燕
3.执著成就创业路——“双学双比”女能手陈玉兰创业记 [J], 郑立志
4.农家女铺就七彩路——记全国“双学双比”女能手庞香娟 [J], 王军; 陈宏; 覃政
5.用茶叶书写的致富人生——记全国“双学双比”女能手瑶族农家女黎其钊 [J], 邱维;李燕兰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药材种植女能手事迹汇报不断拼搏进取,创造精彩人生我叫XXX,今年37岁,是BBB镇AA村一名普通的农村妇女。

作为一个农民,想干成点事是很难的,而对一个农村妇女来说,就更是难上加难了。

下面,我就以自己从多年来的打拼中中总结出来的一些人生感悟为主线,叙述一下我大胆尝试,勇于拼搏,不断发展壮大中药材生产的创业历程。

感悟之一:生活从来不会对任何一个人关上成功的大门,只要你自信自强,就能牢牢把握住成功的钥匙,创造一份属于自己的精彩人生。

那还是在1987年,我遇上了人生中的第一个坎儿:我高考落榜了。

在当时,一个农村女孩子跳不出农门,就意味着要一辈子过一种锄田种地、喂猪打狗、相夫教子的生活,我身边的很多姐妹们都是这样。

我感到了一种前所未有的绝望,觉得生活中一下子没有了阳光。

我开始混日子。

在无所事事中,有一天,我从一个女伴手里拿到一本妇女杂志,看到了著名妇女问题专家胡巴的一句名言:“若一个社会中的女人只被教导如何管理家务照顾男人和如何延续后代,那这个社会必然会走向灭亡。

”这句话犹如醍醐灌顶,我猛然间醒悟了:我还这么年轻,怎么能就没有理想和追求了呢?女人怎么了?农村怎么了?我就不信凭着自己的恒心和毅力,就不能干出一番自己的事业来!我开始振作起来,利用自己年轻有文化的优势,依靠BBB市场的有利地势,凭借一不怕苦二不怕累的精神,从做书包、卖书包起家,逐步发展到批发针织品、鞋等日用品,成为一个中型批发商,到最后选择从事中药材生产,成为一个中药材种植女能手,一步一步的脚印里,无一不凝结着我艰苦创业的心血和汗水。

我从来没有退却过,我就是要用自己的行动证实:农村妇女一样可以拥有自己的事业,农村妇女的人生一样可以很精彩!感悟之二:机会对人从来都是公平的,我们必须善于发现和抓住机会,抓住了机会,就成功了一半。

我从事中药材生产,是有着一定的偶然性的,那还得从99年说起。

那时我正搞鞋类批发,随着市场竞争的日益激烈,经营的难题越来越多,收入也相对下滑,我感到了竞争的危机。

于是我在搞批发的同时,开始多方搜集信息,寻求合适的就业机会,考虑转行。

那年秋天我去外地联系业务,恰巧看到业务户正在地里组织人力采挖中药材黄芪。

当天晚上,由于旅途劳累,我有些头晕眼花,业务户见此,拿起一根洗净的黄芪,泡在开水里,让我喝了一大碗,只一会儿的工夫,我便神清气爽,恢复如初。

这件小事让我的心里一动,我想:这里边可能蕴藏着一个很好的机会。

我一下子兴奋起来,联想到近几年来各级党委、政府非常重视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制定了多项优惠政策,发展环境较为宽松。

从事中药材生产,很可能成为玉田农村经济发展的一个新的增长点。

为了稳妥起见,我进行了详细的市场调查。

我首先找到县科协、县科委、县农经局等部门的专家进行详细的探讨、论证,了解玉田发展中药材的可行性,又先后3次到北京同仁堂药店了解中药材的需求量,3次到到河北安国、河南卢氏等地药材市场考察了解中药材的市场行情及前景,并查阅了多种有关的报刊杂志。

通过调查,我了解到,国内、国际对中药材的需求量都在逐年增加,特别是我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后,中药材的出口前景更加广阔。

至此,我坚定了种植中药材的信心。

我决心抓住这个机遇,大干一场。

当年,我就在村里承包了5亩耕地,又于次年3月,从周边几个村承包了47亩地,全部种上了柴胡、黄芪、黄芩等中药材,开始正式从事中药材生产。

感悟之三: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只有不断地学科技、用科技,才能在风起云涌的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大潮中,如鱼得水,屡战屡胜。

种上药材以后,我辛辛苦苦地耕种、浇水、打药、锄草、施肥,每个环节都兢兢业业、一丝不苟,生怕稍有疏忽,影响了药材生长。

起初,药材的长势很好。

可是后来,就开始断断续续地出现了各种异常。

尤其是黄芪,长到70厘米高的时候,叶面上出现了许多黑色的虫子,致使叶片迅速收缩、坏死。

见此情景,我焦急万分。

通过多方向专家请教,才弄清是因天气干旱生成的一种新型害虫。

经过专家指点,我采用了毒土灭虫的方法,及时控制住了病虫害的蔓延。

这件事,让我感触颇深。

我深深明白了“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的深刻内涵。

没有科技知识,简直是寸步难行。

我和丈夫跑遍了县城的大小书店,购买了《种植中药材技术解答》、《中药材的需求量》等大量中药材方面的书籍,并订阅了好几种报刊。

每逢村里组织有关中药材生产的培训班和讲座,我都积极地前去参加,认真听了看了不说,还总要收集回来不少资料。

为了尽快掌握中药材管理技术,我和丈夫顶着炎炎烈日,忍着蚊虫叮咬,一天到晚在田里摸爬滚打,一边观察秧苗的生长习性、特点,一边做笔记、查阅资料,有时候就住在田间的简易房里。

赶上下雨的时候,外边下大雨,里边下小雨,我和丈夫也没了睡意,就着烛光研读中药材管理的书籍。

别人农闲没事的时候,打打麻将,看看电视,侃会儿大山,对我那是从来没有过的事。

我对中药材的研究几乎着了魔,在我眼里,照顾秧苗就象养育小孩。

哪棵秧苗出现了异常,我都象自己的小孩得了病似的,又是着急又是上火,今天看到这株长高了几厘米,明天又发现那株发了个新芽,都能让我们夫妻俩手舞足蹈地高兴半天,村里人看我们都跟傻子似的。

就这样,通过刻苦的学习和实践,我基本上掌握了中药材的种植管理技术,不仅熟练掌握了常见中药材的种子、种苗选择标准、病虫害防治方法、收获技巧等,还对常见中药材的出售时机、市场行情及销售网络烂熟于心,成了全县有名的中药材种植女能手。

工夫不负有心人,在我的精心照管下,我种植的中药材,不论是产量、质量,还是市场销售价格,都好于外地同类产品,从XX年起至今,我先后在县内外承包70—120亩地,种植了黄芪、黄芩、沙参、板蓝根、荆芥、瓜蒌、红花、牛膝等品种,亩效益是普通农作物收入的3倍以上,而且产品畅销全国各药材市场,有时收购药材的外地客商交定金提前预定,带着车前来等货。

感悟之四:一花独放不是春,万紫千红春满园。

一人富不算富,带动帮助更多的妇女群众共同致富,才是我最高的理想和追求,也是我人生价值的最好体现。

我认为,一个人即使拥有百万家产,但是如果对于别人来说,有他不多,没他不少,那么他的财富也就没有什么意义,人生也没有什么价值。

我种植中药材,是为了给广大妇女群众趟出一条致富的路子。

在我的带动下,许多群众开始尝试种植中药材。

为了让大家少走弯路,尽快见效,使我县中药材产业不断发展壮大,我毫无保留地向广大种植户传授种植管理技术,竭尽全力帮助她们。

我亲自帮助农户选购种子、种苗,亲自到田里指导农户平整土地、施肥下种。

哪家农户管理中遇到了难题,来人或来电话找我,我除了在电话中尽量给予详细的解答外,还亲自到地里给予指导。

有一次,我村王善友家种的黄芪出现了一种黑色蚜虫,眼看着叶子一片片枯黄而不知所措,心急火燎地找到我。

当时,我家种的药材正在浇水、施肥,误了时机,就会影响药材的生长。

但我还是毫不犹豫地放下手中的活,立刻来到他家地里,和王善友一起查看分析病情,确定防治方案,并和他一起兑药、喷洒,等到4亩多黄芪全部喷洒完,半天已经过去了。

对于那些想发展中药材又苦于缺乏资金的农户,我主动找到他们,借给他们钱,鼓励他们发展。

林西镇高庄子村白宇晨,因经营棚室芦荟赔了本,又新娶了儿媳妇,债台高筑,没钱为种植中药材投入。

我了解这一情况后,先后借给他3000多元钱,扶持他发展中药材,现在年可收入1万多元,日子过得一天比一天红火。

在我们的多方努力下,全县共发展中药材500多亩,我县中药材产业已初具规模。

随着中药材种植户的逐渐增多,我发现走街串户传授技术已经很难满足许多农户的需求。

为了及时有效地解决群众的各种技术难题,推动全县种植结构的快速调整,促进农业增效、农民增收这一目标的实施,我在县科协等有关单位的支持协助下,通过多方协调,于XX 年1月份,在BBB镇繁华地带建成了玉田县科普信息服务部。

服务部拥有固定资产8万元,流动资产25万元,配有电视机、VcD、电脑等先进设备,高薪聘请了4名技术人员。

服务部集良种繁育、物资供应、技术服务于一体,不仅进行良种销售、技术指导,还配合县科协、科委、农经局等部门广泛开展各种科普活动。

在服务部运营期间,我依托科技信息服务部,围绕农时,本着实用、实际、实效的原则,以中药材为主,开展了多种形式的科普活动。

期间开展“技术+物资”科技下乡活动84场次,召开农作物新品种现场观摩会2次,举办各种类型的技术培训班18场次,参训人员1800人次,接受技术咨询6000人次,发放技术资料1.5万份。

技术问题解决后,销路成了大家关注的热点。

随着我县中药材种植面积的逐步扩大,很多农户担心中药材收获后卖不出去。

为了打开销路,让农民吃一颗定心丸,我率领服务部人员开始致力于发展定单农业。

我们多次带着样品南下北上到全国各大药材产销地,向药材经销商及药材加工厂家详细介绍我县中药材的产量、质量及发展前景,他们被我们的真诚与执著所打动,纷纷与我县建立了固定的产销关系。

到现在为止,我县已成功签定了450亩中药材的定单。

一分耕耘,一分收获,现在,我县已建成科普示范基地5个,培育科技示范户60多户,中药材种植在我县已由“星星之火”逐渐成为“燎原之势”,中药材种植成了我县促进农业增效、农民增收的一个新的经济增长点。

很多农户依靠种植中药材脱贫致富,逐步过上了小康生活。

我非常欣慰,在大家对我热情的态度、感激的话语中,我体验到了自己的人生价值。

对于我的奋斗和努力,党和政府给予了充分肯定,也给了我较高的荣誉。

我被评为我县XX年度中药材种植状元,受到了县委、县政府的表彰,还多次被评为市县两级“双学双比”先进个人、“三八”红旗手和青年星火带头人,还被光荣地评为唐山市劳动模范。

面对这些荣誉,我感到很惭愧,其实我只是做了一些我认为应该做的事,我的成功,离不开各级党委、政府的支持。

我只有在今后不断拼搏进取,带动更多的农户走产业结构调整之路,竭尽全力促进我县农业增效、农民增收,才能无愧于这些荣誉,不辜负党和政府以及广大群众的希望。

姐妹们,总结我自己的亲身经历,我认为,自信自强、抓住机会、依靠科技、共同致富是我们农民创业成功的4个关键,只要我们大家坚持自信自强、抓住机会、依靠科技、共同致富,我们当代农民的勤劳和智慧就会绽放出奇光异彩,我们的家乡也会更加繁荣富强!。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