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药材种植女能手事迹汇报.doc

合集下载

致富女能手个人主要事迹简介

致富女能手个人主要事迹简介

致富女能手个人主要事迹简介
她是一个普通的女性,但她拥有着非凡的毅力和决心。

她不满足于现状,坚信只有通过自己的努力才能改变命运。

她就是致富女能手——XXX。

XXX出生在一个贫困的家庭,从小就饱受贫困的困扰。

然而,她没有被贫困打倒,相反,她将贫困视为动力,努力读书,积极向上。

毕业后,她选择回到家乡,用自己的知识和能力帮助村民脱贫致富。

回到家乡后,XXX发现村里的经济状况十分落后,村民们主要以传统农业为生,收入微薄。

她意识到要想改变这种状况,必须要有创新和改变。

于是,她开始尝试引进新的农业技术,提高农作物的产量和品质。

她还鼓励村民们发展养殖业和手工艺,增加收入来源。

为了更好地帮助村民们致富,XXX还自掏腰包,创办了培训班,教授村民们新的技能和知识。

她还积极联系外部资源,争取到了不少扶贫项目和资金支持。

在她的带领下,村民们的收入逐渐增加,生活水平也有了显著提高。

除了在经济方面取得显著成绩外,XXX还十分注重公益事业。

她积极参与各种慈善活动,为村里的老人、孤儿等弱势群体提供帮助。

她还倡导环保理念,带领村民们植树造林、保护生态环境。

XXX的事迹感动了许多人,她也因此获得了多项荣誉和奖项。

但她始终保持谦虚和低调,认为自己只是在做自己应该做的事情。

她说:“我最大的愿望就是看到村民们过上幸福美满的生活。


XXX用自己的实际行动诠释了什么是真正的致富女能手。

她不仅在经济方面取得了巨大成功,更在公益事业和环保方面做出了卓越贡献。

她的故事激励着更多的人去追求自己的梦想,用自己的力量为社会做出贡献。

高级农艺师个人劳模事迹材料 13

高级农艺师个人劳模事迹材料 13

高级农艺师个人劳模事迹材料13
小娜,女,**县农业农村局高级农艺师,长期奋战在农业农村基层一线,情系三农,躬耕田野,把初心和使命写在每一寸沃土上,为**县现代农业发展和乡村振兴作出了突出贡献。

一、忠于职守,克己奉公,服务基层职工群众中做出突出贡献。

以女性特有的细腻和认真,以党员的先进性和服务性,以热情、踏实、朴实的工作作风,身兼农业技术指导员、农业信息员、农情调研员、农技推广员、农民培训员等多重身份和综合服务职能,在服务基层职工群众中作出突出贡献。

二、创新思路,锐意进取,在全面推进乡村振兴方面作出突出贡献。

数年如一日,深入田间应用移动智能采集农田温度、湿度和土壤墒情数据,实时采集、传输和汇总,不论天气多么恶劣从未间断,为全县农业发展及粮食增产丰收打下坚实基础,提供了及时、有效、可靠的`数据。

在全县240个行政村建成益农信息社站点,将农业信息资源服务延伸到乡村和农户,解决农业生产上的产前、产中、产后和日常健康生活等问题,提高农民经济收入,缩短城乡数字鸿沟,为促进农村现代文明在促进乡村振兴中做出了贡献。

三、认真钻研,积极推广,在技术革新和攻关中取得突出成绩。

积极参加百名农技人员包百村。

指导科技示范户2000余人,先后承担了小麦、玉米、蔬菜、高标准农田等
高产栽培技术项目的实施,积极引进完善农业新技术10项,获国家新型专利1项、发表论文13篇、编写著作2部、参与制定市地方标准4项,获省、市科普成果奖17项,实现知识技术向效益产能的有效转化。

胡连琼同志先进事迹材料doc - 禄丰县农业信息网

胡连琼同志先进事迹材料doc - 禄丰县农业信息网

心系“三农”,做农业科技的传播者—记优秀共产党员胡莲琼同志先进事迹胡莲琼同志,女,1968年11月生,彝族,大专文化,农艺师,1992年参加工作,现在农业局经济作物工作站从事蔬菜试验、示范推广工作。

自参加工作以来,她心系农业农村工作,对农业有着深厚感情,一直在基层生产一线兢兢业业、任劳任怨、默默无闻的从事蔬菜试验、示范、推广和技术培训工作。

在工作中以邓小平理论为指导,十七大精神为指针,认真践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把农业增效、农民增收作为工作的根本点和出发点,把服务好“三农”作为自己的工作目标,积极深入基层开展蔬菜技术指导,立足于把自己所学专业知识与实践相结合,以高度的事业心和责任感,为我县蔬菜产业的发展,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尽心尽力,默默的耕耘,多年的探索和实践锻炼,使她掌握了丰富的专业技术知识,积累了丰富的实践经验,练就了一身过硬专业技能本领,通过勤勤恳恳、任劳任怨的工作,得到了领导的信任,同事们的认可,群众们的满意。

2002年度被评为优秀专业技术人员,2005年、2007年、2009年被评为优秀共产党员,2005年承担大棚蔬菜示范样板经县政府验收考核获第二名并受到奖励。

2006年局组织论文撰写,她撰写的《冬春大棚辣椒主要病虫害发生和综合防治》获三等奖,并发表在《云南农业》,2009年、2010年撰写的五篇论文分别在《云南农业》、《云南农业科技》、《致富天地》上发表,所承担试验、示范样板得到州、县领导的一致好评,为我县“三农”服务树立了良好形象。

该同志的主要表现是:一、勤奋学习,开拓创新她一直爱岗敬业,恪尽职守在农业、农村工作的多个岗位上得到锤炼,为在平凡的农业科技推广岗位上,为了将实现自我的人生价值与提高农业科技在农业生产中的贡献率相融合,面对市场变化莫测,农业科技日新发展,她深知:作为一名科技人员要服务好“三农”,首先自己必须思想、业务素质过关,对蔬菜产业发展有全新的认识,对蔬菜栽培技术全面掌握,才能适应现代农业的发展,因此她始终把学习贯穿于工作之中,不敢有丝毫懈怠。

农村致富女能手先进材料

农村致富女能手先进材料

农村致富女能手先进材料某某某,是某某某镇某某某村妇联主任兼二组组长,她为人热情大方,性格开朗。

在党的富农政策的引导下,她不仅操持着9亩花椒园,还自己摸索种植了2亩魔芋、2亩苍术。

近几年苗木发展势头好,她又经营着近20亩的国槐、五角枫、株叶漆、白蜡等苗木。

通过多年的努力拼搏,终于成为远近闻名的致富能手,年收入近10万余元。

但是她致富不忘乡亲,积极帮助本村本组的村民发展产业,增收致富。

她热心为附近村民传授自己所学来的经验,认真指导大家培育、种植、肥料等,甚至还拿自己培养的种子给村民种植。

在她的热心帮助下,某某某村有9户村民开始发展苗木种植产业。

去年苍术销售价好,她就向村上妇女宣传苍术种植的技巧,今年已经有6名妇女已经打算向她学习,也发展苍术种植。

某某某是个闲不下来的人,农闲的时候,她还要在县城周边务工,遇上招工的时候,她总是第一时间将招工信息告诉村上的妇女,大家都夸她,是某某某村的妇女致富带头人。

农村致富女能手先进材料2屈兰,女,汉族,现年26岁,团员,大专文化程度,现为可可托海镇文化东路社区居民。

2022年9月在文化西路开了一家餐饮及住宿为一体的“峡谷风情农家乐”。

她时刻不忘创业的艰辛,脚踏实地、埋头苦干,本本分分,她认真学习管理学知识,不断创新体制,充分发挥了先锋模范作用,为发展可可托海经济贡献着微薄的力量。

一、创业艰辛,永不放弃2022年7月,屈兰毕业于乌鲁木齐科技学院专科,刚毕业的她也一心想留在大城市,做一名城里的姑娘,她和所有的毕业生一样,积极、用心的在乌鲁木齐找一份适合自己的工作,但是处处碰壁,家里人都让她回镇上,但她决意不肯,为了留在乌鲁木齐,她端过盘子、站过店、发过传单......生活一直不如意。

但在去年,当她得知可可托海镇将被评为国家“5a”级景区的时候,一根神经触发了她,她决定要回故乡可可托海进行自主创业。

从此她便踏上了自主创业的艰辛历程,回到镇上,她开始对市场做调研,经过一番调查,她发现可以利用可可托海创建国家“5a”景区的契机,开一家餐馆。

种药扶贫创基地 甘为“三农”献丹心——记中药材种植专家郭益中

种药扶贫创基地  甘为“三农”献丹心——记中药材种植专家郭益中
儿 般 逐 个 掌 握 药 材 品 种 的 生 长 规 科 头 乡 的刘 为群 ,他 们 种 药收 入 每 ( 任湖 南 省 人大 常 委会 副主 任 ) 现 律。 年 都过 万 元 。二 是上 门进行 技 术 服 等几 十位 市 、县党 政领 导亲 临药场 同 时 , 他 还 先 后 到 隆 回 县 小 务 。l 多 年 来 ,他先 后 不 辞劳 苦 地 视察 。他 本 人 先后 被 国家 科技 部授 0 沙江 中药 材 种植 基 地 、安 徽 省亳 州 深 入 到 l ( () ) 多个 药 材 种 植 基 地 和 近 予 “ 星火 科 技 二传 手 ” 、省老 科协
不 知付 出了 多少 艰辛 和 努力 。他 的 任 中药材 开 发技 术 顾 问 ,帮助 发 展 唯 一办 法 就是 亲 口尝 梨 子 、亲 自实 药 材 l 余 万 亩 。他 带 动 的 药 材 生 0

笔可观 的收入 。
郭 老 无 私 奉 献 , 身 体 力 行 推
践 。为 此 ,他 一边 刻 苦 学 习书 本上 产 , 以每 年 每亩 产值 1 0 元计 算 , 动 中 药 材 种 植 产 业 发 展 , 为 农 民 00 的药 材 种 植 技 术 , 一 边 亲 自到 地 每 年 为农 民创 收 2 3 . 亿元 。本 村 退 找 到种 药致 富之路 的事迹 ,得 到 了 头 , 从 平 整 土 地 、施 放 肥 料 到 育 休 残疾 工 人 刘化 祥 ,本 市 岩 口镇 的 各级 党 政领 导的充 分 肯定 和称 赞 。 种 、移栽 、管 理 ,象 护理 、侍候 婴 李 传牟 、毛 易镇 的王华 文 ,新 化 县 娄底 市 原市 委 书记 余 英生 、蔡力 峰
心沥血发展 中药材种植事业的非凡 荒 山承 包合 同, 白筹 资金 1万 元 ,率 领2 5 0 事迹 多户 贫 困户 劳动 力 , 动 力 源 察 l 9 年 2 , 曾任 新 化 县 人 民 日夜苦 干 在 山头 。经 96 月 医院 中医骨 伤科 主任 、主 治 医师 的 过 半年 时 间 ,他们 共 00 郭 益 中退休 回到 老家— — 冷水 江 市 投 工3 0 多个 、挖 掉 三 尖镇 粘禾 村 。有着 2 年 中医临床 柴 蔸6 0 多担 ,搬 运 7 00 经 验 ,熟练 运 用 几百种 中草药 为无 石 头 1 0 立方 米 ,挑 50 20 立 数 患者解 除病 痛 的老 中医 郭益 中 , 运 土 方 1 0 0 方 , 00 深深 爱着 祖 国传统 医学 ,深 知 中药 砌 石 坎 、修土 坎 7 0 材几 千来 为 民祛病 的无 穷威 力 。他 多 条 ,开 垦 坡 土 2 0 0 回家 后 ,看到 本村 不少 乡 亲家庭 经 多亩 ,种 植 杜仲 、厚 济 不富 裕 ,生活 依然 困难 ,而 屋后 朴 、黄 柏等 木 本 中药 O 荒 山却 是种 植 中药材 的天 然沃 土 。 材 7 多亩 , 白术 、玄 于是 ,凭着 一颗 对祖 国传 统 医药 学 参 、玉 竹 等草 本 药材 和 农 民群众 无 比热爱 之心 ,他 决心 3 多亩 ,培 育 药材 苗 0 在 家乡 创建 中药 材种 植示 范基 地 , 2 亩 , 做 到 当 年 开 0 将黄 土变 黄金 ,为 家 乡父老 探索 出 发 ,当年种植 ,当年受 益 。 条 看得 见 、摸 得 着 的致 富之路 。 初试 得胜 ,郭 老干 劲倍 增 。他 郭老 的心 愿很 快得 到 乡、村 两级 领 以愚 公移 山精 神 ,逐年 发展 ,做 大 导 的大 力支持和 乡 亲们 的理解 与 做强 。在 那艰 苦创 业 的 日子里 ,郭

巾帼能手申报事迹材料范文

巾帼能手申报事迹材料范文

巾帼能手申报事迹材料范文
《巾帼能手申报事迹材料》
尊敬的评审委员会:
我是一名普通的女性,但在平凡的生活中,我不平凡的精神屡屡展现。

在工作、家庭和社会中,我一直尽心尽力,以实际行动践行着“巾帼能手”的精神。

我十分荣幸能有机会向您申报我在各个领域的成就与事迹。

首先,作为一名职场女性,我在工作中一直展现出非凡的能力和才华。

在公司工作的这些年里,我不断努力学习,钻研业务知识,勇于创新,在工作中推陈出新,不断突破自我。

凭借着较强的组织协调能力,我多次带领团队顺利完成各项工作任务,得到了领导和同事的一致肯定。

更重要的是,我努力学习,提升自己的综合素质,做到了既有家庭责任,又有事业成就,成为了公司一名闪亮的女性职场代表。

其次,作为一名母亲,我同样不负众望,尽心尽力。

在孩子成长的过程中,我一直是他们最坚强的后盾和最亲切的陪伴。

即使是在忙碌的工作之余,我也不忘教育子女,关心他们的成长,传授他们正能量的道理。

我固然没有成为一个女强人,但我成为了我的孩子们心目中最伟大的母亲。

此外,在社会公益活动中,我也积极参与,关心弱势群体、关爱孤寡老人。

在自愿服务的过程中,我见证了众多美丽而感人的瞬间,这些都是我所珍藏的人生宝藏。

综上所述,我是一名普通的巾帼能手,是家里的女强人,是公司的职场代表,是社会的志愿者。

我荣幸地向您申报我的一系列事迹,希望您能给予我认可,让我成为巾帼能手的一员,为社会和家庭带来更多的正能量。

谨上,
申报者:XXX
日期:XXXX年XX月XX日。

女村官庞玉芹事迹材料

女村官庞玉芹事迹材料

女村官庞玉芹事迹材料在通往享誉世界的旅游景区秦始皇兵马俑博物馆的高速公路上,巨大广告牌上有一位普通女士的形象,她并不美丽,显然不是明星。

不少旅游者在问,她是谁,她做了什么?当记者开始采访并渐渐熟悉这个已经因病去世的名叫庞玉芹的女村官时,心中一直有着疑问,一个女村官在一个小小的村庄舞台上的成功,是否具备广泛推广和被学习的价值呢?而著名经济学者刘国靖教授却认为,庞玉芹的故事本身就是一个成功的MBA案例,她带领村民摆脱贫穷的努力和成功不亚于任何一个杰出的企业家庞玉芹当官先带村民种西瓜养母猪1986年,张瑞敏刚刚砸掉了76台坏冰箱,开始砸出海尔帝国的第一步;后来打造出陕西著名民营企业东岭集团的李黑记,这时候还窝在黑铁皮加工厂里搞焊接。

就在这一年,身高不过一米五,先天佝偻的庞玉芹走马上任当官了,成为西安市临潼区南刘村历史上第一位女支书,不过这个官儿可不是什么好官儿。

南刘村号称稀屎刘,虽紧邻骊山,离秦始皇陵也不过20公里,但自然条件奇差,种小麦一亩打不了300斤粮,种玉米干脆没收成,种庄稼填不饱肚子,许多人家借粮度日,一村人穷的被人叫做烂刘村。

虽然庞玉芹之前担任过南刘村的会计、出纳、计生专干、妇联主任等村干部职位,但很多人对她当村支书并不看好,健康人把这烂村都越搞越烂了,现在让个背锅女人领上,等着全村讨饭吧。

南刘村人最缺什么?最缺钱。

几乎每个南刘村人都会这么回答。

但在庞玉芹看来,南刘村人更缺的是挣钱的想法和办法。

一天,庞玉芹去镇上赶集,被集市生意红火的西瓜摊给吸引住了。

看着卖西瓜的外地人忙忙碌碌过秤、收钱,庞玉芹觉得对于南刘村人来说,种西瓜可能是个不错的主意。

但她的想法并没有得到多少支持。

有些人还说风凉话,说庞支书是想钱想疯了,南刘村几辈人都是以种粮为主,可别到时候西瓜种不好,连芝麻都丢了。

南刘村几位老年村民现在还能回忆起当年的情景。

庞玉芹决定自己先试种。

她在自家地里划出了一亩地作为试验田,到农技站求技术人员来指导,学习小麦、西瓜、棉花套种技术。

中药材种植致富故事

中药材种植致富故事

中药材种植致富故事故事一:李大山的灵芝种植致富之路李大山是一个农村村民,他生活在一个偏远的山区。

由于地势高、气候湿润,当地的自然条件非常适合灵芝的生长。

李大山从一开始就对灵芝感兴趣,并开始尝试种植。

起初,李大山面临了许多困难。

他缺乏种植经验和技术知识,也没有足够的资金购买种子和设备。

然而,他并没有放弃,而是通过参加培训班、请教专家和与其他种植户交流等方式,不断学习和改进。

经过几年的努力,李大山终于成功地种植出了优质的灵芝。

他发现,市场对于灵芝的需求很大,而供应量却相对较少。

他利用自己的地理优势和良好的品质,与商家建立了合作关系,并通过互联网销售渠道拓展了市场。

随着时间的推移,李大山的灵芝种植业务逐渐发展壮大。

他扩大了种植规模,雇佣了更多的村民参与种植工作,并提供技术指导和培训。

如今,他的灵芝种植基地成为当地的一道亮丽风景线,带动了周边村民的就业和收入增长,使整个村庄焕发出勃勃生机。

故事二:王阿姨的养殖中药材走红之路王阿姨是一个退休的农民,她生活在一个山区小村庄。

她经过多年的农田劳作,积累了丰富的农业经验。

在退休后,她对中草药产业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并开始尝试养殖中药材。

起初,王阿姨遇到了很多困难。

她需要学习中草药养殖的知识和技术,并购买种子和设备。

然而,由于缺乏资金和资源,她很难开展养殖业务。

幸运的是,王阿姨得到了当地政府的支持和扶持。

政府组织了培训班,为她提供了专业的培训和指导。

此外,政府还提供了贷款和优惠政策,帮助她解决了资金问题。

经过几年的努力,王阿姨成功地养殖出了高品质的中药材,并建立了自己的品牌。

她与药店、制药厂等商家建立了合作关系,并通过互联网销售渠道扩大了市场。

如今,王阿姨的中药材养殖事业蓬勃发展。

她雇佣了当地村民参与养殖工作,提供就业机会,改善了村庄的生活状况。

同时,她也积极投身于中草药产业的推广和发展,为更多的农民带来了致富机会。

故事三:刘师傅的当归种植之路刘师傅是一个退休的农民,他生活在一个山区小镇。

致富路上的“女强人”——记梅河口市双兴木耳蘑菇种植专业合作社副社长陈桂荣

致富路上的“女强人”——记梅河口市双兴木耳蘑菇种植专业合作社副社长陈桂荣

致富路上的“女强人”——记梅河口市双兴木耳蘑菇种植专业合作社副社长陈桂荣作者:吕天龙来源:《新长征·党建版》 2013年第9期吕天龙在山多地少、位置偏僻、资源稀缺的梅河口市双兴乡德庆村,土生土长的陈桂荣不甘贫困,立志要为乡亲们闯出一条致富路。

2002年,她率先发展木耳产业,在她影响和带动下全村153户全部发展木耳产业,户均增收13万元,全村增收1900多万元,把一个曾经落后的山村变成名副其实的木耳专业村。

她先后获得全国城乡妇女岗位建功先进个人、吉林省“致富女状元”和“三八红旗手”、吉林省首批乡土实用型专家、通化市优秀共产党员等荣誉称号。

打开致富之门陈桂荣和丈夫都是农民,1982年结婚后,日子一直过得不宽裕,一年忙到头也就勉强维持生计。

两个女儿上学后,家里负担更重了,困难的时候连个鸡蛋都舍不得吃,攒多了卖钱,好换点油盐酱醋。

她琢磨着光种地只能勉强维持生活,要想过好日子还得想法干点啥。

从1985年开始她一直没闲着,先后养过鸡、牛和猪,种过香瓜和大辣椒,但都是小打小闹,挣点小钱贴补家用。

她丈夫平时总爱买些农业科技书,她也跟着学。

自从看了《食用菌技术》这本书后,她就对发展食用菌产生了兴趣,觉得这个项目投资本钱少,还不占地方,容易发展起来,可她又细想:“一个农村妇女,要上哪儿找门路呢?”无巧不成书。

2001年春,梅河口市委“三个代表”学教活动讲师团到乡里讲课,市食用菌协会的于晶龙会长专门讲了食用菌的种植技术和市场发展前景,当时重点讲的是平菇栽培。

她听了后很受启发,和丈夫商量后,决定发展平菇生产。

于是,在乡领导的帮助下,她和于会长取得了联系,于会长介绍了一些情况,让她联合几家农户形成一定规模,才能签订回收合同,也便于技术指导。

陈桂荣当时是铁了心要发展这个项目,回村后就挨家挨户地发动大伙儿,也不管人家烦不烦,张嘴闭嘴就是谈论平菇,还鼓励乡亲们说:“这个机会很难得,咱们目的都一样,就是想过更好日子,不试怎么知道?”经过努力,她说服了8户村民同意发展平菇产业。

典型事迹材料

典型事迹材料

强乡富民路上的领头人——记向阳堡乡党委书记李玉兰李玉兰,女,中共党员,大学本科。

1988年参加工作后,先后任平鲁二中英语教师、团委书记、副校长、平鲁实验中学党支部书记、下水头乡乡长、区妇联主席,2009年11月至今,担任向阳堡乡党委书记。

从一名普通教师,李玉兰一路走来,成长为全区为数不多的乡镇工作女带头人。

有人说,她是教师中的幸运儿,是妇女中的幸运儿。

确实,当初作为一个出身农村、家境贫寒的普通女孩,能够脱颖而出,谱写出一曲曲巾帼妇女茁壮成长的赞歌,她是幸运的。

然而,幸运的背后,埋藏的是她20多年如一日脚踏实地、认真细致的工作作风,永不满足、力争上游的工作态度,大胆开拓、敢于创新的工作魄力和真诚待人、严于律己的人格魅力。

干一行爱一行,行行争当女状元“踏踏实实做好每一件事”,这是李玉兰常说的一句话。

一句朴实的话语,折射出的是她对待工作、对待人生的态度和高度。

20多年来,她正是以这句话为准则,在多个工作岗位上一步一个脚印走下去,成就了自己“干一行爱一行,行行争当女状元”的人生誓言。

1988年9月参加工作,她成为一名英语教师,和千千万万个普通教师一样,她在平凡而辛苦的岗位上默默奉献着。

然而,她又与许多普通教师不同,她在心中默默立下誓言:要当全校、全区甚至全市、全省最好的教师。

功夫不负有心人,她所教的六届毕业生每年中考英语成绩班均分全区第一,每年中考全区单科前十名几乎都是她的学生,初出茅庐的她很快成为全区最知名的英语教师。

优异的工作成绩使她在教师中脱颖而出,先后担任校团支部书记、副校长和党支部书记。

期间,她并没有因职务的变迁而放松自己的本职工作,一如既往地奋战在教学第一线,当好全区英语教学的排头兵。

十八年的教学生涯,先后获得60多次国家、省、市、区级表彰,全国模范教师,山西省模范教师、教学能手、劳动模范、省级学科带头人、全国奥林匹克英语竞赛优秀辅导教师、省级巾帼建功标兵等荣誉称号是对她教师生涯的最好肯定。

2019年整理中药材种植女能手事迹汇报

2019年整理中药材种植女能手事迹汇报

中药材种植女能手事迹汇报不断拼搏进取,创造精彩人生我叫XXX,今年37岁,是BBB镇AA村一名普通的农村妇女。

作为一个农民,想干成点事是很难的,而对一个农村妇女来说,就更是难上加难了。

下面,我就以自己从多年来的打拼中中总结出来的一些人生感悟为主线,叙述一下我大胆尝试,勇于拼搏,不断发展壮大中药材生产的创业历程。

感悟之一:生活从来不会对任何一个人关上成功的大门,只要你自信自强,就能牢牢把握住成功的钥匙,创造一份属于自己的精彩人生。

那还是在1987年,我遇上了人生中的第一个坎儿:我高考落榜了。

在当时,一个农村女孩子跳不出农门,就意味着要一辈子过一种锄田种地、喂猪打狗、相夫教子的生活,我身边的很多姐妹们都是这样。

我感到了一种前所未有的绝望,觉得生活中一下子没有了阳光。

我开始混日子。

在无所事事中,有一天,我从一个女伴手里拿到一本妇女杂志,看到了著名妇女问题专家胡巴的一句名言:“若一个社会中的女人只被教导如何管理家务照顾男人和如何延续后代,那这个社会必然会走向灭亡。

”这句话犹如醍醐灌顶,我猛然间醒悟了:我还这么年轻,怎么能就没有理想和追求了呢?女人怎么了?农村怎么了?我就不信凭着自己的恒心和毅力,就不能干出一番自己的事业来!我开始振作起来,利用自己年轻有文化的优势,依靠BBB市场的有利地势,凭借一不怕苦二不怕累的精神,从做书包、卖书包起家,逐步发展到批发针织品、鞋等日用品,成为一个中型批发商,到最后选择从事中药材生产,成为一个中药材种植女能手,一步一步的脚印里,无一不凝结着我艰苦创业的心血和汗水。

我从来没有退却过,我就是要用自己的行动证实:农村妇女一样可以拥有自己的事业,农村妇女的人生一样可以很精彩!感悟之二:机会对人从来都是公平的,我们必须善于发现和抓住机会,抓住了机会,就成功了一半。

我从事中药材生产,是有着一定的偶然性的,那还得从99年说起。

那时我正搞鞋类批发,随着市场竞争的日益激烈,经营的难题越来越多,收入也相对下滑,我感到了竞争的危机。

中药材产业先进人物事迹

中药材产业先进人物事迹

中药材产业先进人物事迹
中药材产业是中国传统的重要产业之一,对于中药材产业的发展做出了杰出贡献的先进人物有很多。

其中一个著名的先进人物是袁隆平。

袁隆平是中国杂交水稻育种专家,他在杂交水稻领域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被誉为"杂交水稻之父"。

虽然他的研究领域主要是水稻,但他的成就对中药材产业也有着深远的影响。

首先,袁隆平在杂交水稻育种方面的成功经验为中药材产业提供了宝贵的借鉴。

他在杂交水稻育种中所积累的经验和技术手段,对中药材的良种选育、高产栽培等方面具有借鉴意义。

他的成功经验为中药材的育种改良提供了新的思路和方法,推动了中药材产业的科学化、规模化发展。

其次,袁隆平在水稻育种领域的国际合作和交流也为中药材产业的国际化发展提供了参考。

他与国际上许多知名科学家和机构进行广泛合作,促进了中国杂交水稻技术的国际传播和交流。

这为中国中药材产业走出去、引进来提供了有益的经验和启示。

此外,袁隆平在科研成果转化和产业化方面的成功经验也对中药材产业具有借鉴意义。

他通过与企业合作,将科研成果快速转化
为生产力,推动了杂交水稻的产业化进程。

这为中药材产业的科研成果转化和产业化发展提供了有益的借鉴,促进了中药材产业的健康发展。

综上所述,袁隆平作为中国杂交水稻育种专家,对中药材产业的发展产生了积极而深远的影响。

他的先进事迹在科研创新、国际合作、产业化转化等方面为中药材产业的发展提供了宝贵的经验和启示,对中药材产业的现代化发展起到了重要的推动作用。

中药材优秀事迹

中药材优秀事迹

中药材优秀事迹
中药材优秀事迹有很多,以下是其中一些:
1. 孙思邈与《千金方》:孙思邈是唐代著名的医药学家,被后人尊称为“药王”。

他深入研究和总结了前人的医药经验,注重临床实践,提出了“预防为主,治疗为辅”的医学理念。

他撰写的《千金方》是中国古代最具代表性的医学巨著之一,被誉为中国医药史上的“四大名著”之一。

2. 李时中与《本草纲目》:李时中是明代著名的医药学家,他穷毕生精力,广泛采集药物,经过精心考证,完成了《本草纲目》这部伟大的药物学著作。

该书被誉为中国医药史上的“四大名著”之一,至今仍被广泛应用于中医药领域。

3. 朱丹溪与“丹溪学派”:朱丹溪是元代著名的医药学家,他创立了“丹溪学派”,主张“以气为本,以血为辅”,强调“气血不和,百病由生”。

他的学术思想对后世中医药学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4. 赵学敏与《本草纲目拾遗》:赵学敏是清代著名的医药学家,他广泛收集民间的草药偏方,历经数年努力,完成了《本草纲目拾遗》这部伟大的药物学著作。

该书对《本草纲目》进行了补充和修正,为中医药学的发展做出了重要的贡献。

这些优秀事迹展示了中医药文化的博大精深和丰富内涵。

在中药材的研究和开发过程中,涌现出了一批优秀的医药专家和学者。

他们的贡献不仅推动了中医药学的发展,也造福了人类健康。

《亚兰药业巾帼事迹》

《亚兰药业巾帼事迹》

《亚兰药业巾帼事迹》xx年十二月十日中药饮片缔造人类健康平凡岗位展现巾帼风采——记甘肃亚兰药业有限公司饮片车间女工地处兰州市榆中县和平镇工贸一条街148号的甘肃亚兰药业。

依托甘肃丰富的中药材资源优势,大量生产可供国内外销售的多品种多规格的中药饮片(甘草、黄芪、党参、当归、锁阳、大黄、麻黄、黄芩、独活等),植物提取物(甘草酸单铵盐、甘草浸膏粉、亚麻木酚素等)。

中药是中华瑰宝,中药治本去病根,还可以健身,增强抵抗力和免疫力。

而中药炮制可以让药物的毒性减小,副作用降得更低。

中华儿女应该都服用过中药,见过一些中药饮片。

当我们吃着苦涩的中药时,当中药治愈我们的病痛时,你是否知道这些看似简单平常的中药饮片,却有着十分复杂的加工炮制过程,在我们这里,就有一群默默无闻的女工们在不停的劳作着。

她们年复一年,日复一日的为我们的健康,辛勤工作和无私奉献着……中药生产企业在外行人眼里可能认为是一种简单而又轻松的工作,每天守着机器,只要机器没有什么故障,工作十分的省心。

然而,在饮片车间,85%的员工是女工,不仅没有常人想象的那样轻松,反而每天都要和带有泥土的原药材打交道、忍受粉尘的无情侵袭。

然而,她们在车间主任成春玲同志的带领下无怨无悔,兢兢业业,以巾帼不让须眉的本色,以耐心细致的工作态度,为企业发展增砖添瓦,贡献着柔弱而不凡的力量。

每天黎明的曙光刚刚出现,她们就要暂别亲人,用抖擞的精神和豪情万丈的状态,踏上工作的征程。

在夕阳西下时,她们才能拖着疲惫的身躯赶回家中,因为饮片车间生产任务紧,她们比别人上班早下班迟,坐不上通勤车,就自行解决坐车问题,别人都是双休,他们却是单休。

不管是冰冻三尺的严冬,还是挥汗如雨的盛夏,她们一如既往,风雨无阻。

在这些女工中,她们有的是下岗女工,重新走上工作岗位,有的是刚刚告别校门,就走入新的工作征程,但是她们不管来自何方,她们都以一颗平常的热心投入到了亚兰大业的建设上来。

在她们中间有脱皮工,有切片工,有风选工……,但是不管她们身处何种位置,工作多么琐碎又多么辛苦,她们都牢固树立“产品质量无小事,药品安全大如天”的意识,坚守岗位,用爱心、负责的态度,把好生产的每一个环节,确保为人民群众生产出安全放心的中药饮片。

事迹简介事迹

事迹简介事迹

事迹简介1.丁大林,男,55岁,中共党员,江西昂泰药业有限公司、九江昂泰胶囊有限公司董事长。

1985年开始创业,先后在家乡武宁创办了砂轮厂、骨粒厂、胶囊厂、机械厂、制药厂。

公司现占地面积72690平方米,员工380人,其中下岗再就业工人130人,农民工160名,残疾人6人。

企业总资产6632万元,年产值3100万元,产品畅销全国30个省、市,以及巴基斯坦等国家。

丁大林牵头研制的ATE -1型全自动胶囊生产线,先后得到省和国家级的权威认证,科技部、质监总局等五家单位对其颁发了《重点新产品证书》。

他注重企业党的建设和工会工作,建立党支部,关心职工冷暖。

近年来累计捐款31万元,并向汶川灾区捐出药品多万100件,价值99.6万元。

多次被国家、江西省和九江市有关部门授予“优秀民营企业家”光荣称号,2005年被评为江西省劳模。

2.王曼丽,女,43岁,乐平市金鹄生态农业有限公司董事长。

初中毕业后,王曼丽先后务过农、做过缝纫、开过店。

2000年,35岁的她放弃城里收入颇丰的服装生意,在乐平市鹄山脚下承包了350亩山地,发展无公害果业生产。

2003年,她又设立生态果蔬基地,示范种植冬暖大棚,成功地在隆冬季节种植了樱桃西红柿、七彩椒、袖珍西瓜等,带动了当地现代生态农业的发展。

在她的带领下,现有45户农民加入到种西甜瓜行列,共种西瓜186亩。

她自己创办的公司也成为销售额达700多万元的现代农业企业。

她本人也先后获得全国“双学学比”女能手、省劳动模范、省“十大农村创业女明星”、景德镇市“十大农村青年致富带头人”、景德镇市劳动模范、景德镇市“十大杰出女性”等荣誉。

3.王献蜀,男,37岁,巴士在线传媒有限公司董事长兼首席执行官。

2002年,他辞去公职创巴士在线项目,2003年3月成立巴士在线(南昌)——南昌巴士网络传媒有限公司。

2003年筹划成立江西省巴士在线控股有限公司。

2004年3月,成立江西巴士在线传媒有限公司。

几年来,与青岛、上海等近30个城市公交公司签订合作合同,在南昌、青岛、上海、深圳、柳州、沈阳安装车载网络传媒设备投资已达1亿元。

致富能手个人事迹材料

致富能手个人事迹材料

致富能手个人事迹材料**,是八千乡八千村人;熟悉她的乡亲都称她是致富女能人。

她依靠科技种植大棚蔬菜发家致富后,带动本村的6户村民与外村的11户村民共建起蔬菜大棚19个,创收50多万元。

为了走上富裕道,**从提高自身科技素养入手,买了诸如《温室大棚新技术》、《蔬菜种植要领》、等10多套农业科技丛书,同时还到山东、北京等地学习先进经验。

在不断自我充实的过程中,**积极向**农业大学农业专家虚心请教后,她试验性的搞起了蔬菜大棚。

种植温室大棚蔬菜是有着一定风险性的,肥料的操纵、病虫害的防止等等方面,如掌握不好,都可能导致种植失败,最终赔本。

农家的日子,庄稼要赶时节下种才行,她一天起早贪黑,抢时间在大棚里种上了辣椒、黄瓜等反季节蔬菜。

由于第一次种植大棚蔬菜,缺少种植经验与技术,蔬菜产量与质量始终跟不上市场需求,一年辛苦下来,根本没赚到什么钱。

但倔强的**还是继续大胆的贷款种上了大棚蔬菜。

在试种阶段,由于经验不足,施肥不够合理,管理出现漏洞等原因,大棚菜不光没有让**赚到钱,甚至几近折本。

挫折让**进一步感到自己“充电”的不足,原先种植大棚蔬菜并不是她想象的那么简单。

但个性好强的她不能就这样放弃。

为此,她又向专家认真学习分析土壤、光照、籽种与大棚的建造等方面经验第二年开春,她向乡上的技术员请教大棚蔬菜种植技术,同时借来了各类资料,还向其它乡镇有经验的农户请教。

一边学习一边种菜,功夫不负有心人,通过她的不懈努力与悉心照料,一年下来大棚收入达到一万多元,这让她与家人着实感到欣慰。

感受着收获的喜悦,**决定加大投入,扩大规模,因此,又贷款上了5个标准棚,在继续种植油菜、黄瓜的同时,试种韭菜、西红柿、番茄等新品种;同时,她进一步加强管理,搞市场调查,积极跑销路。

就这样,在村里人不明白的目光中,短短几年内,**就成为了赫赫有名的大棚种植能手,累计创收20多万元。

自己成功后,在她的影响下,村里的很多妇女们也都开始了种植大棚菜,她把种植经验与技术传授给同村的姐妹们,帮助她们解决技术差、销售难的问题,让大家共同致富,如今八千村越来越多的妇女都加入到其中.**种植温室大棚成功后,周围村民也开始改变传统种植习惯,很多村民跟着种起大棚蔬菜。

技术能手事迹材料【妇女种烟能手自强致富事迹材料】

技术能手事迹材料【妇女种烟能手自强致富事迹材料】

《技术能手事迹材料【妇女种烟能手自强致富事迹材料】》摘要:在**县**乡**村六组,有一位家户喻晓的人物,一提起她,村民无不翘起大拇指,称赞她是一个自强自立的女强人,她就是今年42岁的**,不管刮风下雨还是骄阳似火,**总是早起晚归,认真了解烟叶的的长势情况,潜心致力于烟叶种植技术和烘烤技术的试验、研究,虽然已经取得了一定的成绩,成了远近闻名的种烟能手,但是**并没有骄傲自满,裹足不前在**县**乡**村六组,有一位家户喻晓的人物,一提起她,村民无不翘起大拇指,称赞她是一个自强自立的女强人,她就是今年42岁的**。

自2006年以来,在乡党委、政府的大力支持和县烟草局的技术指导下,**在烟叶种植中取得了可喜的成绩,不仅自己过上了小康生活,还解决了村里大部分剩余劳动力的就业问题,为村里经济的发展和产业结构的调整,做出很大的贡献。

一路走来,虽然**经历了很多的困难,但更多的是感到喜悦和高兴。

一、朝乾夕惕,天道酬勤不仅改进了生产方法,完善了管理模式,还扩大了种植面积。

在他们的辛勤管理下,烟叶长势喜人,可惜却因为烘烤方面的技术还不够成熟,所以产量上来了,质量却没有得到保证。

一年辛苦下来仅仅只得到8000元。

尽管连续两年自己的付出都没有获得应有的回报,可**却不信这个邪,发誓要把这块硬骨关给啃下来。

不管刮风下雨还是骄阳似火,**总是早起晚归,认真了解烟叶的的长势情况,潜心致力于烟叶种植技术和烘烤技术的试验、研究。

她平时勤于思考,勇于创新,不断加强自己的理论修养,牢固树立科学发展观为自己发展烟叶产业的指导思想。

别人教给她的种植技术,她都一一用笔记本记下。

遇到有病虫害等问题,她不仅及时主动地向乡烟办的技术人员请教,还邀请技术员进行现场指导。

在长期不懈的努力下,她逐步掌握了种植烟叶和烘烤烟叶的技术,优化了管理模式。

第三年,她种烟的面积达到了25亩,到2009年更是达到了42亩,在她的苦心培育下, 2009年她的的烟叶产量已经达到了亩产320斤以上,并且烟质上成,全年的毛收入也达到了12万元以上,纯收入5万余元。

感动——记一位将中医药事业践行在生活中的人

感动——记一位将中医药事业践行在生活中的人

感动——记一位将中医药事业践行在生活中的人2012年5月11日,昌吉队在吉木萨尔到奇台的途中,在路边忽然发现一个“奇台观顺堂中草药研究所”的指示标牌立于路旁,但由于熟悉昌吉中草药情况的昌吉队顾问兼队员的杨卫星老师以前均未听说此研究所,所以昌吉队的伙计们驱车前往,想一探究竟。

车子偏离主路,而且感觉越走越偏,最后在碧流河乡一个看似农家庭院的地方停了下来,这户农家门前标有“奇台观顺堂中草药研究所”的字样,而且在门前还竖有“发展才是硬道理——邓小平”样的标语墙,院子里种满了中草药。

一位农家妇女出来招呼了大家,结果在和她及其女儿的交谈过程中,不禁让我们的心灵为之感动:原来,所谓的“奇台观顺堂中草药研究所”是当地的农民邱仁山同志私人建立的私人家族企业,这里虽然把其称为企业,但听到其女儿邱建红的介绍,父亲邱仁山医生是子承父业,开办“奇台观顺堂中草药研究所”,不是为了追逐经济效益,只是为了一种对中医药的执着与信仰,为周围的百姓看诊,更难能可贵的是邱仁山医生对中医中药事业尤为热爱,尤其是想致力于中草药的研究工作,在其研究所中种植了黄芩、党参、沙参、芍药、甘草、射干、车前、五味子、百合等数十种药材植物,另外今年还在试种植人参。

邱建红介绍说:其父亲邱仁山做这些仅仅是出于对中医药的热爱,并不计较经济上的得失,邱医生每年会到全国各大中草药集散地或生产地去购买或研究药材,例如,现在栽培成功的五味子,就是邱医生几次赴东北买回树苗,并将原地的土壤花费昂贵的运了回来,经过多次试验摸索,终于种植成功。

正如其女邱建红所言,获得的利润远不及其付出的成本,但是,为了支持父亲所热衷的事业,已经工作的姐姐们经常为家里提供一些经济支持。

不仅如此,邱医生的6个子女中,有3个均就读或毕业于医学院校。

邱建红就是其中一个,她于2011年毕业于天津中医药大学针灸专业,毕业后,在父亲的要求及其本人想对父亲事业的支持的情况下,她也放弃了城市的喧嚣,回到了碧流河乡,和父亲一起开办此家研究所。

女能人村支书事迹材料

女能人村支书事迹材料

女能人村支书事迹材料读书人文档频道给广大网友提供最实用的文档资料美丽的河畔,提起,认识她的人都说她豪爽、泼辣,熟悉她的人都知道她是碑廓镇唯一的一名女支部书记,工作踏实,干事有魄力。

就是这样一个风风火火的女人,带领着全村1300 多名群众走上了一条由乱到治、脱贫致富的路子。

勇跳重担1998 年,时任村妇代会主任的被组织上任命为村党支部书记。

当时的村,交通闭塞,村级组织瘫痪,集体经济薄弱,是远近出了名的贫困村。

面对这样的局面,亲戚们劝她:“前几任大老爷们都没把工作搞上去,你一个女人家,又只有初中文化,如何能将工作搞好呢?还是不干的好。

”朋友们劝她:“家里孩子正读书,又搞电焊场,又有责任田,负担这么重,就不要干了。

”丈夫也劝她:“不要那么辛苦,有个妇女主任干着就行了。

”面对亲朋好友的劝说,也曾有过犹豫,但她想的更多的还是镇党委和全村党员对她的信任。

她“铁”下心,接过这个烂摊子,当好这个支部书记。

当时,村各项管理比较混乱。

上任后,首先从网村民意见最大的村财务问题入手,成立理财小组,健全财务管理制度,组织党员、群众代表对村里的帐务进行认真核查,一笔笔清算。

发动党员、群众代表带头缴纳村里欠款,并把交付情况张榜公布。

短短几天的时间,村民拖欠的各种款项全部收齐,不仅还清了外债,还有了集体余款。

又在村两委会上对村内招待问题作了规定,以后来人一律在村委大院吃饭,标准不超过 5 块钱。

一段时间去了,干群关系融洽了,村民们从新班子的行动看到了村的希望。

一心为民说:干部只有心里装着群众,把群众关心的热点难点问题解决好,群众才会真正认可干部。

村紧靠河,每到雨季来临,村民只好挽着裤腿过河,又危险又不方便。

看到这一切,便有了修桥的想法。

修桥需要钱,村集体拿不出那么多,怎么办?在村民会上来了个“总动员”,一方面号召村民出工,一方面四处筹措资金。

一次,她到一家企业寻求帮助,厂长明明就在办公室,却说到外面开会了,将她拒之门外。

面对这种情况,没有放弃,硬是在厂长办公室门口等了一整天。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药材种植女能手事迹汇报
不断拼搏进取,创造精彩人生
我叫XXX,今年37岁,是BBB镇AA村一名普通的农村妇女。

作为一个农民,想干成点事是很难的,而对一个农村妇女来说,就更是难上加难了。

下面,我就以自己从多年来的打拼中中总结出来的一些人生感悟为主线,叙述一下我大胆尝试,勇于拼搏,不断发展壮大中药材生产的创业历程。

感悟之一:生活从来不会对任何一个人关上成功的大门,只要你自信自强,就能牢牢把握住成功的钥匙,创造一份属于自己的精彩人生。

那还是在1987年,我遇上了人生中的第一个坎儿:我高考落榜了。

在当时,一个农村女孩子跳不出农门,就意味着要一辈子过一种锄田种地、喂猪打狗、相夫教子的生活,我身边的很多姐妹们都是这样。

我感到了一种前所未有的绝望,觉得生活中一下子没有了阳光。

我开始混日子。

在无所事事中,有一天,我从一个女伴手里拿到一本妇女杂志,看到了著名妇女问题专家胡巴的一句名言:“若一个社会中的女人只被教导如何管理家务照顾男人和如何延续后代,那这个社会必然会走向灭亡。

”这句话犹如醍醐灌顶,我猛然间醒悟了:我还这么年轻,怎么能就没有理想和追求了呢?女人怎么了?农村怎么了?我就不信凭着自己的恒心和毅力,就不能干出一番自己的事业来!
我开始振作起来,利用自己年轻有文化的优势,依靠BBB市场的
有利地势,凭借一不怕苦二不怕累的精神,从做书包、卖书包起家,逐步发展到批发针织品、鞋等日用品,成为一个中型批发商,到最后选择从事中药材生产,成为一个中药材种植女能手,一步一步的脚印里,无一不凝结着我艰苦创业的心血和汗水。

我从来没有退却过,我就是要用自己的行动证实:农村妇女一样可以拥有自己的事业,农村妇女的人生一样可以很精彩!
感悟之二:机会对人从来都是公平的,我们必须善于发现和抓住机会,抓住了机会,就成功了一半。

我从事中药材生产,是有着一定的偶然性的,那还得从99年说起。

那时我正搞鞋类批发,随着市场竞争的日益激烈,经营的难题越来越多,收入也相对下滑,我感到了竞争的危机。

于是我在搞批发的同时,开始多方搜集信息,寻求合适的就业机会,考虑转行。

那年秋天我去外地联系业务,恰巧看到业务户正在地里组织人力采挖中药材黄芪。

当天晚上,由于旅途劳累,我有些头晕眼花,业务户见此,拿起一根洗净的黄芪,泡在开水里,让我喝了一大碗,只一会儿的工夫,我便神清气爽,恢复如初。

这件小事让我的心里一动,我想:这里边可能蕴藏着一个很好的机会。

我一下子兴奋起来,联想到近几年来各级党委、政府非常重视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制定了多项优惠政策,发展环境较为宽松。

从事中药材生产,很可能成为玉田农村经济发展的一个新的增长点。

为了稳妥起见,我进行了详细的市场调查。

我首先找到县科协、县科委、县农经局等部门的专家进行详细的探讨、论证,了解玉田发展
中药材的可行性,又先后3次到北京同仁堂药店了解中药材的需求量,3次到到河北安国、河南卢氏等地药材市场考察了解中药材的市场行情及前景,并查阅了多种有关的报刊杂志。

通过调查,我了解到,国内、国际对中药材的需求量都在逐年增加,特别是我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后,中药材的出口前景更加广阔。

至此,我坚定了种植中药材的信心。

我决心抓住这个机遇,大干一场。

当年,我就在村里承包了5亩耕地,又于次年3月,从周边几个村承包了47亩地,全部种上了柴胡、黄芪、黄芩等中药材,开始正式从事中药材生产。

感悟之三: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只有不断地学科技、用科技,才能在风起云涌的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大潮中,如鱼得水,屡战屡胜。

种上药材以后,我辛辛苦苦地耕种、浇水、打药、锄草、施肥,每个环节都兢兢业业、一丝不苟,生怕稍有疏忽,影响了药材生长。

起初,药材的长势很好。

可是后来,就开始断断续续地出现了各种异常。

尤其是黄芪,长到70厘米高的时候,叶面上出现了许多黑色的虫子,致使叶片迅速收缩、坏死。

见此情景,我焦急万分。

通过多方向专家请教,才弄清是因天气干旱生成的一种新型害虫。

经过专家指点,我采用了毒土灭虫的方法,及时控制住了病虫害的蔓延。

这件事,让我感触颇深。

我深深明白了“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的深刻内涵。

没有科技知识,简直是寸步难行。

我和丈夫跑遍了县城的大小书店,购买了《种植中药材技术解答》、《中药材的需求量》等大量中药材方面的书籍,并订阅了好几种报刊。

每逢村里组织有关中药材生产的培训班和讲座,我都积极地前去参加,
认真听了看了不说,还总要收集回来不少资料。

为了尽快掌握中药材管理技术,我和丈夫顶着炎炎烈日,忍着蚊虫叮咬,一天到晚在田里摸爬滚打,一边观察秧苗的生长习性、特点,一边做笔记、查阅资料,有时候就住在田间的简易房里。

赶上下雨的时候,外边下大雨,里边下小雨,我和丈夫也没了睡意,就着烛光研读中药材管理的书籍。

别人农闲没事的时候,打打麻将,看看电视,侃会儿大山,对我那是从来没有过的事。

我对中药材的研究几乎着了魔,在我眼里,照顾秧苗就象养育小孩。

哪棵秧苗出现了异常,我都象自己的小孩得了病似的,又是着急又是上火,今天看到这株长高了几厘米,明天又发现那株发了个新芽,都能让我们夫妻俩手舞足蹈地高兴半天,村里人看我们都跟傻子似的。

就这样,通过刻苦的学习和实践,我基本上掌握了中药材的种植管理技术,不仅熟练掌握了常见中药材的种子、种苗选择标准、病虫害防治方法、收获技巧等,还对常见中药材的出售时机、市场行情及销售网络烂熟于心,成了全县有名的中药材种植女能手。

感悟之四:一花独放不是春,万紫千红春满园。

一人富不算富,带动帮助更多的妇女群众共同致富,才是我最高的理想和追求,也是我人生价值的最好体现。

我认为,一个人即使拥有百万家产,但是如果对于别人来说,有他不多,没他不少,那么他的财富也就没有什么意义,人生也没有什么价值。

我种植中药材,是为了给广大妇女群众趟出一条致富的路子。

在我的带动下,许多群众开始尝试种植中药材。

为了让大家少走弯
路,尽快见效,使我县中药材产业不断发展壮大,我毫无保留地向广大种植户传授种植管理技术,竭尽全力帮助她们。

我亲自帮助农户选购种子、种苗,亲自到田里指导农户平整土地、施肥下种。

哪家农户管理中遇到了难题,来人或来电话找我,我除了在电话中尽量给予详细的解答外,还亲自到地里给予指导。

有一次,我村王善友家种的黄芪出现了一种黑色蚜虫,眼看着叶子一片片枯黄而不知所措,心急火燎地找到我。

当时,我家种的药材正在浇水、施肥,误了时机,就会影响药材的生长。

但我还是毫不犹豫地放下手中的活,立刻来到他家地里,和王善友一起查看分析病情,确定防治方案,并和他一起兑药、喷洒,等到4亩多黄芪全部喷洒完,半天已经过去了。

对于那些想发展中药材又苦于缺乏资金的农户,我主动找到他们,借给他们钱,鼓励他们发展。

林西镇高庄子村白宇晨,因经营棚室芦荟赔了本,又新娶了儿媳妇,债台高筑,没钱为种植中药材投入。

我了解这一情况后,先后借给他3000多元钱,扶持他发展中药材,现在年可收入1万多元,日子过得一天比一天红火。

在服务部运营期间,我依托科技信息服务部,围绕农时,本着实用、实际、实效的原则,以中药材为主,开展了多种形式的科普活动。

期间开展“技术+物资”科技下乡活动84场次,召开农作物新品种现场观摩会2次,举办各种类型的技术培训班18场次,参训人员1800人次,接受技术咨询6000人次,发放技术资料1.5万份。

技术问题解决后,销路成了大家关注的热点。

随着我县中药材种植面积的逐步扩大,很多农户担心中药材收获后卖不出去。

为了打开销
路,让农民吃一颗定心丸,我率领服务部人员开始致力于发展定单农业。

我们多次带着样品南下北上到全国各大药材产销地,向药材经销商及药材加工厂家详细介绍我县中药材的产量、质量及发展前景,他们被我们的真诚与执著所打动,纷纷与我县建立了固定的产销关系。

到现在为止,我县已成功签定了450亩中药材的定单。

一分耕耘,一分收获,现在,我县已建成科普示范基地5个,培育科技示范户60多户,中药材种植在我县已由“星星之火”逐渐成为“燎原之势”,中药材种植成了我县促进农业增效、农民增收的一个新的经济增长点。

很多农户依靠种植中药材脱贫致富,逐步过上了小康生活。

我非常欣慰,在大家对我热情的态度、感激的话语中,我体验到了自己的人生价值。

对于我的奋斗和努力,党和政府给予了充分肯定,也给了我较高的荣誉。

我被评为我县2003年度中药材种植状元,受到了县委、县政府的表彰,还多次被评为市县两级“双学双比”先进个人、“三八”红旗手和青年星火带头人,还被光荣地评为唐山市劳动模范。

面对这些荣誉,我感到很惭愧,其实我只是做了一些我认为应该做的事,我的成功,离不开各级党委、政府的支持。

我只有在今后不断拼搏进取,带动更多的农户走产业结构调整之路,竭尽全力促进我县农业增效、农民增收,才能无愧于这些荣誉,不辜负党和政府以及广大群众的希望。

姐妹们,总结我自己的亲身经历,我认为,自信自强、抓住机会、依靠科技、共同致富是我们农民创业成功的4个关键,只要我们大家坚
持自信自强、抓住机会、依靠科技、共同致富,我们当代农民的勤劳和智慧就会绽放出奇光异彩,我们的家乡也会更加繁荣富强!。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