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自贡盐场盐工的种类

合集下载

古今自贡盐的品类

古今自贡盐的品类

古今自贡盐是中国盐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悠久的历史和丰富的品类。

自贡盐的品类繁多,下面我将为您介绍一些主要的品类,并对其特点进行详细阐述。

一、精制碘盐精制碘盐是指在普通食盐中添加适量的碘化钾或碘化钠,以补充人体所需的碘元素。

自贡盐作为中国盐业的重要产地之一,其生产的精制碘盐在全国享有盛誉。

精制碘盐不仅具有普通食盐的调味功能,还能够预防和治疗碘缺乏病,对于保护人体健康具有重要意义。

二、特种盐特种盐是指根据不同的用途和需求,在加工过程中对盐进行特殊处理而得到的盐品。

自贡盐的特种盐种类繁多,包括食品添加剂盐、药用盐、工业用盐等。

这些盐品在各自领域发挥着重要作用,满足了不同行业和个人的需求。

三、岩盐自贡盐是以岩盐为主要原料加工而成的。

岩盐是一种天然形成的矿物盐,具有丰富的矿物质含量和独特的味道。

自贡盐的岩盐主要分布在盐井中,其开采方式独特,具有悠久的历史和技艺。

四、海盐除了岩盐,自贡盐还以海盐为原料进行加工。

自贡地区靠近海洋,拥有得天独厚的地理优势,使得海盐的生产成为可能。

海盐具有淡淡的咸味和独特的风味,被广泛应用于烹饪和调味。

五、低钠盐随着人们对健康饮食的重视,低钠盐逐渐成为一种受欢迎的盐品。

低钠盐是指通过减少盐中的钠含量而制成的盐品,可以有效降低人们的钠摄入量。

自贡盐的低钠盐产品经过精细加工,保留了盐的风味特点的同时,降低了钠含量,符合现代人对于健康饮食的需求。

六、有机盐有机盐是指在盐的生产过程中采用有机的种植方法和加工技术,生产出的符合有机农产品质量标准的盐品。

自贡盐以其独特的地理环境和先进的生产工艺,生产出了高质量的有机盐产品,深受消费者喜爱。

七、调味盐调味盐是指在普通食盐中加入不同的调味料,使其具有特殊的风味和口感。

自贡盐的调味盐种类繁多,包括蒜香盐、花椒盐、海鲜盐等。

这些调味盐能够为菜肴增添丰富的味道,提升食欲,受到了广大消费者的喜爱。

以上介绍的是古今自贡盐的一些主要品类,每一种盐品都有其独特的特点和功能,满足了人们不同的需求。

古今自贡盐的品类

古今自贡盐的品类

自贡盐是中国著名的特产之一,其历史悠久,品类丰富。

古今自贡盐的品类主要包括岩盐、井盐、井熏盐、泉水盐等多种类型。

下面我将为您详细介绍这些盐的品类及其特点。

一、岩盐岩盐是指从地下岩层中开采出来的盐矿晶体。

古自贡盐矿是中国最大的岩盐矿,其岩盐以晶莹剔透、味道纯正而闻名。

古代自贡盐商就以岩盐为主要商品,远销各地,享有盛名。

岩盐因其天然成分丰富,常被用于制作高档食品和保健品,受到消费者的青睐。

二、井盐井盐是指通过在地下盐层中打井开采出来的盐水,然后再经过晒结或熬煮得到的盐类产品。

自贡盐井盐具有丰富的矿物质成分和纯净的口感,因此备受青睐。

井盐在古代被广泛用于食用和保存食物,如咸菜、腌制食品等,同时也被用于日常烹饪,是古代自贡人民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三、井熏盐井熏盐是将井盐置于烟熏室中进行熏制而成的一种特色盐品。

熏制过程中,盐中会吸附烟熏的香气,使得盐的口感更加独特,同时也增添了一种特殊的风味。

自贡的井熏盐因其独特的熏制工艺和口感,备受消费者喜爱,成为当地的特色美食原料。

四、泉水盐泉水盐是指自然泉水中含有的盐分,经过蒸发结晶而成的盐类产品。

自贡盐泉水盐因其产地的独特性和泉水中所含的矿物质成分,味道纯正,口感清爽。

泉水盐在烹饪中被广泛使用,不仅提升了菜肴的口味,同时也为人们的健康生活增添了一份美好。

总结而言,古今自贡盐的品类丰富多样,每一种盐都有其独特的特点和用途。

岩盐以其纯净的品质和丰富的矿物质成分备受推崇;井盐因其古老的生产工艺和口感纯正成为人们餐桌上的必备品;井熏盐则因其独特的熏制工艺和香气独特成为美食中的佳品;泉水盐则以其清爽的口感和丰富的矿物质成分受到人们的喜爱。

古今自贡盐的多样品类不仅丰富了人们的饮食文化,更展现了自贡盐业的悠久历史和独特魅力。

四川自贡遗存盐业古建筑景观现状分析及设计初探

四川自贡遗存盐业古建筑景观现状分析及设计初探

四川自贡盐业古建筑景观现状分析及景观设计初探①李平毅②(四川理工学院艺术学院,四川自贡643000;西南交通大学艺术与传播学院,四川成都610031)摘要:四川自贡素以井盐历史久远而扬名中外,其凿井采盐的历史可以上溯自东汉章帝时期,拥有“千年盐都”的美誉。

自贡因井盐而生,属于典型的“先矿后城”式的资源型城市。

盐就是自贡的灵魂和命脉,对自贡的社会经济、文化艺术等各个方面产生了深远影响。

本文主要对盐业古建筑的概念作出定义,并就四川自贡地区盐业古建筑的类型及景观研究现状和景观设计特色等方面的内容作了基本的调查与分析。

关键词:盐文化;盐业古建筑;景观设计;地域文化一、古建筑与盐业古建筑谈及古建筑,读者似乎都能通过“望文”既“生义”,对其概念清楚明了,以致许多阐述古建筑相关知识的著作对其概念也都不加解释。

其实却不然,对于“古建筑”的释义,不同的角度有不同的理解。

《中国古代建筑辞典》中对“古建筑”的解释为:“主要指古代原始社会、奴隶社会和封建社会遗留的建筑物”。

③而《中国大百科全书·考古学》一书中对“中国古代建筑”词条的解释为:“中国古代建筑是世界上最古老的建筑体系之一,有7000年以上有实物可考的历史。

3000年前已形成以木构架为主要结构、以封闭的院落为基本的群体布置方式的独特风格”。

④归纳起来,对古建筑概念的解释主要有两种:第一种解释在定义古建筑时强调建筑营建的时间,古建筑是指古代(一般指清代及以前)所建的建筑。

另一种是从形式上说,或者说从特征上说,即通常所谓传统的民居形式建筑。

⑤其实,相同历史时期的建筑在建筑形式、营建技巧、装饰手法上都有规律可循,常体现出较为一致的时代特征。

基于这样的思考,综合以上两种观点,笔者认为:所谓古建筑,一般是指清代及清代以前的以木构架为主要结构、以封闭的院落为基本的群体布置方式的建筑物和构筑物。

需要说明的是,由于民国初年部分建筑在形制、结构、材料、装饰艺术等方面与清代建筑类同,所以也该纳入中国古代建筑的范围。

盐工习俗面面观

盐工习俗面面观

自贡盐工习俗面面观---------------宋良曦在相当长的时期内,自贡井盐生产并无专业的盐工,当时的井盐生产,多以农民在耕作的同时进行凿井煎盐。

除农民从事井盐生产外,官府还强迫囚犯刑徒服盐井之役。

随着分工逐步细密,各工种才有了专门的称呼,如山匠、碓工、拭篾匠、辊子匠、牛牌子、白水客、坐灶、烧盐匠等。

盐工这一总的称呼,至民国初方始出现。

“农人之苦有春秋,盐工之苦无旦昼”,在中国的传统职业中,劳动强度最大,工作时间最长,生产条件最差的,除了矿工,恐怕则非盐工莫属了。

自贡地区向来被历代史家称为“其民简朴士甚良”,“淳厚守礼之善邑”。

自贡盐工,世代相传,劳动和生活的重压,练就了盐都人粗犷、热情、乐观、豁达的性格。

他们自有喧泄自已情感的方式,自有展示自已心灵的习俗。

几节青竹,做一支过山号,也能吹出火热的情怀;三块木片,做出金钱板,也能道出人世的沧桑;一把破扇,来一段沙和尚逗狮子的舞蹈,也能引出无尽的欢乐,凄婉沉重的挽子歌,高亢悠扬的盐船调,轻松幽默的抬工号子,这些独具韵味的盐工歌谣更是不亚于西部黄土地音乐的文化宝藏。

然而,最能体现盐都人情愫的,也是盐工们最常去的地方,还是散处在全市大大小小的茶馆。

自贡的茶馆,充盈盐工情趣,可谓是茶馆文化的一朵奇葩。

如果说四川人爱喝茶的话,那自贡盐工则是“嗜茶如命”,到了“不可一日无茶”的程度,无论是景幽之处,还是闹市之中,也无论是山林场镇,还是小巷深处,随处可见的茶馆总是座上客常满,碗中茶不空。

人们在这里坐片刻即不分你我,喝几盏则各奔东西,无拘无束,随心所欲,自在潇洒。

盐都人喝茶,或高朋满座,或三两相邀,或独自寻味,从无定式;或以棋为伴,或携鸟相随,各行其便;或品茗迎日出,或酌味观晚霞,自得其乐。

茶馆里俨然成了社会生活的小世界,即可休息品茗,又可约亲会友,还可聚会议事。

至于吃闲茶的人,大都有摆不完的龙门阵,上下古今,地北天南,家庭锁事,都成了茶桌上的话题。

兴之所致,无边无际,爱摆者摆,爱听者听,你摆你的,我摆我的,彼此之间互不干扰。

四川省自贡市久大盐厂

四川省自贡市久大盐厂

5.方茴说:"那时候我们不说爱,爱是多么遥远、多么沉重的字眼啊。

我们只说喜欢,就算喜欢也是偷偷摸摸的。

"6.方茴说:"我觉得之所以说相见不如怀念,是因为相见只能让人在现实面前无奈地哀悼伤痛,而怀念却可以把已经注定的谎言变成童话。

"7.在村头有一截巨大的雷击木,直径十几米,此时主干上唯一的柳条已经在朝霞中掩去了莹光,变得普普通通了。

四川省自贡市久大盐厂四川省自贡市是以盛产井盐著称。

自贡开采井盐已有2000年的历史。

据记载,历代盐工在自贡先后钻井13000多口,有的井深达1000米,即使以平均300米计,等于凿穿了400多座珠穆朗峰。

盐业从凿井、汲卤、输卤到煎盐,分工很细,工序繁难,工程费用和设备投资颇多。

每开一井,一般需要一二年至四五年,最多的需十余年乃至数十年;凿井投资,浅者以千两计,深者以万两计,甚至有费至三四万两而不见功者。

经营井灶的企业主,大多数凑资朋充,采取合伙制度,以使资力雄厚。

在富荣产区,投资者(称客人)和地主以租佃和合股的形式做井,有“年限井”(或称客井)和“子孙井”之分。

道光朝以前多为“年限井”,即凿井成功后,投资者按照比例只享有一定年限的股份及其收益,届期将井及其设施全部无偿地交还地主;“子孙井”在开凿成功后,由投资者与地主长期共同拥有所有权。

随着凿井技术的提高,井深相应增加,投资者付出的垫支资本数额持续上升,改变了股份结构中投资者与地主原来分占的比率,“年限井”逐步过渡为“子孙井”。

一般情况下,地主在井成投产后,占有股份的六分之一至四分之一不等,称“主日份”、“地脉日份”或“地脉锅口”;其余大部股权归投资者所有,称“工本日份”,“客日份”或“开锅水份”;在有承首人(集资凿井的发起人或组织者)的情况下,还需从地脉日份或锅口中拨出部分股份,作为给承首人的报酬,称“乾日份”、“团首日份”或“开锅水份”。

井盐产区的投资者,主要是商人,其中尤以陕西、山西商人为多。

井盐史之瑰宝:自贡盐业历史档案

井盐史之瑰宝:自贡盐业历史档案

井盐史之瑰宝:自贡盐业历史档案作者:川档来源:《四川党的建设》2008年第09期自贡井盐业曾创造了无数全国乃至世界之最1821-1850年:世界上第一个进行工业性开采的气水田——自流井气田;1835年:世界上第一口超千米深的盐井——燊海井;1838年:最早的招商引资项目——扇子坝盐井招商;19世纪中叶:中国最大的工场手工业主——自贡盐业“四大家族”;19世纪中叶:有中国第五大发明之称的盐井顿钻技术在世界领先;1892年:中国第一口岩盐井——发源井;1902年:最早采用蒸汽机车汲卤;1939年:第一个因盐设市的省辖市——自贡;1944年:抗战时期节约献金全国之最;……类似这些历史之最的真实记录,珍藏自贡盐业历史的档案,无疑是国家的一笔宝贵财富。

自贡盐业历史档案以它在井盐史上的唯一性以及数量可观的集中性,成为我国乃至世界井盐史的瑰宝。

自贡盐业契约档案有着独特的历史地位2003年10月23日,自贡盐业契约档案(3000余件),以它丰富而深刻的内涵价值与独特唯一的历史地位,通过“中国档案文献遗产工程”国家咨询委员会评审,正式入选《中国档案文献遗产名录》。

丰富而深刻的内涵价值:中国盐业生产具有悠久的历史,盐业自古便是国民经济的重要命脉。

自贡是因盐设市,因盐而兴,世界上第一口超千米盐井——燊海井就诞生在这里。

自贡在盐井开发史上,无论是生产时间、生产技术,还是生产规模、生产方式,都是首屈一指的。

因此,记载自贡井盐开采、生产、运输、销售等经济活动的盐业契约档案文献,无疑在悠久的中国井盐发展史上占有重要的地位。

独特的历史地位:自贡盐业契约档案文献形成始于清雍正十年(1732),止于1949年,时间跨度200多年。

此间中国正值封建经济演变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经济的历史阶段。

这些文献系统地反映了合伙集资开发生产经营井盐的全过程,反映了当时自贡地区盐业发展的阶段性和经营特点,生动地再现了社会经济活动各个环节的面貌,记载了投资人以股份制形式运作盐业的历史。

自贡制盐工艺流程

自贡制盐工艺流程

自贡制盐工艺流程自贡是中国古代盐业发达的地区之一,自古以来就以制盐工艺闻名。

下面将介绍自贡制盐的工艺流程。

一、采卤自贡盐田位于四川盆地中部,地下盐水资源丰富。

制盐的第一步是采卤。

采卤过程中,首先在盐田挖掘深井,然后通入淡水,使地下盐层中的盐水溶解,然后抽取地下盐水。

二、脱除杂质采卤得到的盐水中含有一些杂质,需要进行脱除。

脱除杂质的方法有多种,常用的是利用沉淀法和过滤法。

沉淀法主要是通过加入适量的沉淀剂,使杂质沉淀下来,然后将清洁的盐水抽取出来。

过滤法则是通过过滤器将杂质过滤掉。

三、蒸发结晶脱除杂质后的盐水需要进行蒸发结晶。

蒸发结晶是将盐水放置在大型的浅盐池中,通过太阳的照射和自然风力的作用,使盐水逐渐蒸发,最终形成结晶的盐。

四、收获晶盐经过一段时间的蒸发结晶,盐池中的盐结晶逐渐增多,此时需要进行收获。

收获晶盐的方法有两种,一种是人工收获,即用工具将结晶的盐从盐池中铲出,然后放置在晾晒场晾晒。

另一种是机械收获,即使用机械设备将结晶的盐收集起来。

五、晾晒和烘干收获的盐晶需要进行晾晒和烘干,以去除余水和增加盐的干燥度。

晾晒一般是将盐晶摊放在晾晒场上,通过太阳光和空气的作用使盐晶逐渐干燥。

烘干则是使用热风炉或其他热源将盐晶进行加热,加快盐晶的干燥速度。

六、筛分和包装晾晒和烘干后的盐晶需要进行筛分和包装。

筛分是将盐晶进行粒度的筛选,将大颗粒和小颗粒的盐分开。

包装则是将盐装入袋子或盒子中,便于储存和销售。

总结:自贡制盐的工艺流程包括采卤、脱除杂质、蒸发结晶、收获晶盐、晾晒和烘干、筛分和包装等几个步骤。

这个工艺流程经过长期的实践和改进,保证了制盐的质量和效率。

自贡的制盐工艺流程在盐业发展史上有着重要的地位,也为其他地区的制盐工艺提供了宝贵的经验。

自贡市盐业历史博物馆(下):中国井盐科技史老古

自贡市盐业历史博物馆(下):中国井盐科技史老古

自贡市盐业历史博物馆(下):中国井盐科技史老古西秦会馆既是中国古代建筑宝库中的精品,又是盐业发展史上不可多得的珍贵历史文物,具有很高的历史、科学和艺术价值。

1959年,由邓小平同志倡议,在西秦会馆内建立了自贡市盐业历史博物馆。

经过50多年的发展,该馆已成为国内外享有一定声誉的中国唯一的盐业历史博物馆。

该馆收藏了大量有关井盐发展的史籍、文献和档案资料以及实物、工具等藏品1322件。

其中盐井传统钻凿和修治井工具503件,是中国目前唯一保留的较为完整的古代顿钻工具群。

同时,该馆还以生动形象的手法,展现了两千多年来以自贡为中心的井盐业在钻井、采卤、天然气开采和制盐等方面的恢宏画卷,真实地再现了中华民族在人类钻井技术上的杰出贡献、卓越成就和伟大创造力。

盐业历史博物馆的基本陈列,叫做中国井盐科技史,主要陈列在献技楼及其东西廊楼、正殿及左右客廨,整个陈列分为五个部分:序厅、中国盐的概述、人工挖掘井时期、顿钻凿井时期、旋钻凿井时期和制盐技术的发展,每个部分又分为若干单元,突出展示了中国井盐科技的“十大发明”:宋代的冲击式(顿钻)凿井法、雨盘水溶硫化氢技术、明代的盐井修治井技术、打捞井下落物技术、背斜构造定井找矿技术和清代的卤水浓缩技术、食盐提纯技术、自然连通器输卤技术、低压天然气康(上加穴)盆开采技术、深层薄盐层多井连通开采技术。

序厅中央,塑造了一位正在凿井的盐工形象,表现了凿井工人把铁锉提出井口的情景。

盐是两个金属离子和一个酸根离子的化合物,食盐就是氯化钠,是由39.4%的钠元素和60.6%的氯元素的化合物。

盐与水、空气、阳光和食物构成人类生存不可缺少的物质要素。

在日常生活中,人们必须不断地摄入一定数量的盐,才能维系生命机体的正常活动。

古代先民靠舔食咸土来摄取盐份,后来,钻井、开采、制盐技术不断演进,人们采制和使用食盐也方便多了。

环绕雕塑的是一幅大型壁画——“井盐生产历史长河”,这幅壁画,全景反映了井盐生产的演进过程,具有强烈的艺术效果。

自贡古代盐场的众多会馆

自贡古代盐场的众多会馆

自贡古代盐场的众多会馆在盐场,随着生产工艺工序逐渐走向成熟,分工也越来越细。

大量文献资料记载,到20世纪40年代,川南自贡盐场的各种行帮多达41种,川东的云安盐场则多达50余个帮会。

由于时代的局限和科学知识的缺乏,人们都把本行业的兴盛与个人命运寄托在“神”的身上。

因此,各行各业都树立起自己的行业神,并修建庙宇供奉,希望得到神的庇护。

如:烧盐工人的火神庙(供奉炎帝)、打铁的老君庙(供奉太上老君)、行医的药王庙(供奉药王)、屠沽行业的张爷庙(供奉张飞)、盐运工人的王爷庙(供奉镇江王爷)、推水户的牛王庙(供奉牛王菩萨)、井户的龙王庙(供奉龙王)。

凡此种种,不一而足,一时整个盐场庙宇林立,香烟缭绕,成为盐场的一大景观。

在自贡盐场保留较为完好的当数火神庙、张爷庙、王爷庙等。

火神庙后来改为炎帝宫,即供奉火神祝融的庙子,是由自流井的烧盐工人集资修建的,经道光五年(1825)到咸丰四年(1854)两年营造,咸丰五年(1855)完全竣工。

断断续续约建造了20余年,实际工程造价仅万余吊钱。

炎帝宫位于自流井张家沱,座东南朝西北,四合院布局,系两层楼的抬梁式木结构建筑,占地面积1249.5平方米。

现戏楼、回廊、厢房左侧保存完好,门楼和戏台融为一体,戏台两侧抱楼环绕。

厢房为砖木结构建筑,木雕遍布于戏楼楣板上,多数为戏剧题材。

门楼和戏台融为一体,戏台两侧有抱楼环绕,在演戏时要男女分座,各占一半,穿过天井就是正殿,正殿中供奉着炎帝——神农皇帝和关圣人的神像,因此这里也禁演三国戏,以免有嘻戏关公、对神不敬。

王爷庙则座落在自贡市中区的釜溪河畔,是一座造型独特的清中叶建筑。

中国的盐业运输,水路舟运是最为重要的通道和运线,在盐运河道的主要口岸,往往都有由盐商,船民修建的镇江王爷庙来供奉镇江王爷,祈求王爷佑护运盐船只的一路平安。

王爷庙主要采用传统古建筑布局方法,沿中轴线依次是戏台、开井和正殿。

王爷庙依山临水,独踞形胜,既是建筑佳品,又是风景胜地。

史话自贡盐商

史话自贡盐商

史话自贡盐商
史话自贡盐商
【摘要】盐都自贡在近两千年的盐业生产过程中,不仅创造了经济的繁荣,也酿造了丰富多彩的盐文化,其中盐商作为创造的主要群体之一,在各个领域发挥了重要作用,为地方经济、教育和文化等做出了重要贡献,也为自贡这座充满“盐味”和“盐色”的历史文化名城增添了奇异的风采。

【关键词】盐都自贡;盐文化;自贡盐商
盐都自贡在近两千年的盐业生产过程中,因盐设镇,因盐设县,并因盐设市,也因盐而兴、因盐而盛。

其井盐的生产发端于东汉,闻名于唐宋,鼎盛于清末民初,享有“千年盐都”的美誉,创造了许多盐业历史上的奇迹,充满了许多有趣的故事与传说,尤其是有关盐商们的故事,流传甚远,现撷取一二,可见一斑。

一、自贡盐商的新老“四大家族”
入清以来,自贡富荣盐场的资本主义萌芽得到了进一步的发展,并随着盐井开采技术日趋完善和天然气开始被开发利用,以及两次“川盐济楚”为盐业提供了广阔的销售市场而产生了一批“富甲全川”的盐商家族。

在前一期,即清咸同年间,因第一次“川盐济楚”,自贡盐业步入黄金时代,年产盐三百多万担,销售川、滇、黔、湘、鄂等省二百余州县,而此间兴起的盐商主要有“王、李、胡、颜”即“王三畏堂”,“李四友堂”、“李陶淑堂”,“胡慎怡堂”和“颜桂馨堂”四大盐业家族,被称为“老四大家族”。

他们靠经营盐业暴。

自贡的盐业帮会

自贡的盐业帮会

自贡的盐业帮会随着盐业生产的不断发展,盐业队伍不断扩大,盐业分工日趋细密,盐场的社会群体力量逐步形成。

到光绪年间,一家盐商就可雇用数千工人,有井口管事、使牛匠、牛牌子、试篾匠、勾水匠、土木石工、杂工、学徒、山匠、翻水匠、坐皇桶、坐码头、白水匠、马夫、灶头、烧盐匠、桶子匠、打锅匠、车水匠、抬盐匠、伙房等工种。

那时,仅自贡盐场直接和间接从事盐业的人数就达到三四十万人。

在这里从事各种生计的诸色人种,基于他们不同的籍贯、社会地位、经济势力、政治倾向、宗教信仰等,逐步以不同的形式形成了利害相关、利益相同的社会圈。

这种社会圈子也就是在盐场发展史上颇具特色而又十分复杂、力量强大不可小视的行帮组织。

我们将这些与盐业有关的帮会统称为盐业帮会。

其中称“帮”者,一般以所属地域、职业来划分;称“行帮”者,绝对是以所从事行业来称谓;称“会”者一般以各自行业的崇拜神而得名,与会众的信仰有关;帮会组成了一张严密的网,笼罩着盐场这块土地,各种斗争中都渗透着行帮势力的充分表演。

对盐场的政治、经济、文化和社会的发展起着正反两方面的作用。

它影响着一个盐场的社会结构和社会风气,规范着人们的日常交往活动和行为习惯,甚至左右着盐业的发展。

实际上,在相当长的历史时期内,并无专业的盐工,更没有盐业帮会。

当时的井盐生产,多以农民在耕作的同时进行凿井煎盐。

清代才有了盐商和盐工的区别,将业盐者(盐商)称灶户、井户、笕户,将雇佣的盐工称灶丁。

所谓灶户、井户、笕户实际上是按井、灶、笕、号的生产大分工对盐商的进一步划分,即:井户(帮)主要经营盐井开凿,灶户(帮)主要经营制盐,笕户(帮)主要经营卤水运输,而号主要经营盐业运销,银钱帮主要经营钱庄,竹木油麻帮主要为盐业生产提供竹木、油麻。

盐工则按工种划分为:山匠帮(主要负责锉井)、机车帮、车水帮、山笕帮(架设维修输送卤水的笕管)、烧盐帮、牛牌帮(管理盐场的牛)、转盐帮、捆盐帮、装盐帮、杠运帮等十大帮。

对此,清代人李榕在其所撰《自流井》有所记述:“担水之夫约有万,其力最强,担可三百觔。

古代自贡盐商神秘的生活

古代自贡盐商神秘的生活

古代自贡盐商神秘的生活四川大盐商的豪奢,记载甚多,比比皆是,其挥霍仅逊于宫廷,其排场不亚于官府。

四川大盐商之所以如此的奢华,一是拥有富可敌国的财富(这是物质基础),二是斗富、炫耀,满足虚荣心。

在重庆海关的《盐火井总论》(卷23)中说:清代盐业经营中的利润,“在中国商务中,亦可首屈一指”。

林振翰的《自流井盐务琐闻》中则写道:“绅商各界,应酬奢华,为各行首所仅见”。

在《清世宗实录》(卷10)中对四川大盐商们的奢华则这样描述:“衣服屋宇,穷极华靡,饮食器具,备求工巧,徘优妓乐,恒舞酣歌,宴会嬉游,殆无虚日。

金钱珠贝,视如泥沙,甚至悍仆豪奴,服侍起居,同于仕宦……各地盐商皆然。

”云阳县志上对云安盐场的盐商生活的记载是:“道咸之际,盐商豪靡,拟于淮扬……各乡殷阜,豪绅富贾,暨其子弟,岁常入城游止,动经旬月,服用丰美,挥霍偃蹇。

”《自流井盐务琐闻》描写的自流井地区盐商的生活是:“富商出门,跟随护兵轿班……前呼后拥,威武几与前清北京东华门散值之军机大臣相仿。

”不少大盐商家族,还拥有武装,或设家丁卫宅邸,或置盐警押盐儎。

下面我们用几个实例来感受一下盐商们的奢华:衣。

清光绪十四年(1888年),美国学者弗吉尔·哈特在其撰写的《自流井考察记》中描述了自贡商贸的繁荣景象:“店里充斥着不少舶来品……,一派熙熙攘攘的景象”。

在《王三畏堂&李陶淑堂家族史》中谈到李陶淑堂李谨文之独子——李新寿冬天的穿戴:狐皮大褂长袍,套小舔马褂,脚下是毛毡厚底云头陕鞋,头上是紫貂皮,手上还要提一个小铜火炉。

食。

美国人马克·科尔兰斯在其出版的《盐》中就说那时富裕的自流井盐商们吃得格外讲究。

“菜的原料越古怪,烹调方法越神秘,主人就越有身价”。

自流井大盐商吃退鳅显示了唐时杨贵妃吃鲜荔枝的派头。

退鳅是一种产于釜溪河下游和沱江富顺段的一种奇特鱼类,类似江团。

其习性奇特,一年中仅7、8月份约30天中,在洪水退去之后才能在江中捕到。

神秘的盐帮

神秘的盐帮

神秘的盐帮
盐工。

是最为庞大的群体。

在不同盐区他们的名称和工种不同。

在四川自贡生产的是井盐,盐工按工种不同分为“十大帮”,即:山匠帮、机车帮、车水帮、山笕帮、烧盐帮、牛牌帮、转盐帮、捆盐帮、装盐帮、扛盐帮。

其壮观的人数可从清代人李榕的记载中得知:“担水之夫约有万……,盐船之夫其数倍于担水之夫,担盐之夫又倍之。

盐匠、山匠、灶头,操此三艺者,约有万,积巨金业盐者数百家,合得三四十万人”。

在海盐的最大产区两淮盐场,在大海边煮海熬盐叫盐丁,运盐是河工。

他们处在社会的最底层,他们的生活十分悲惨。

据康熙年间《两淮盐法志》载,康熙四年(1665年)七月四日的一次大潮灾,大海涌潮高数丈,淹死灶丁男女老幼几万人之多。

但盐工们仍然顽强地活着,而且尽量活出人生的精彩。

他们虽然吃得简单,但也吃出了滋味,吃出了传奇,还吃出了不少名菜。

如自贡盐工们用水一煮了之的牛肉成就了自贡盐帮菜的经典名菜“水煮牛肉”;盐工们用牛粪饼烤出了声名远扬的火边子牛肉;运盐的船工将人们弃之不食的牛下水——牛胃(当地称为毛肚),放在锅里与花椒海椒同煮,创造了毛肚火锅,使自贡可能成为四川火锅的发源地,因四川火锅最早就叫毛肚火锅。

千载盐都缩影 历代盐工丰碑——自贡市盐业历史博物馆介绍

千载盐都缩影  历代盐工丰碑——自贡市盐业历史博物馆介绍

作者: 谢奇筹
出版物刊名: 四川文物
页码: 15-16页
主题词: 历史博物馆 自贡市 盐业公司 自贡地区 盐业史 盐都 盐业生产 井盐生产 盐工 自贡盐业
摘要: <正> “盐都自流井,盛名传久远”。

自贡盐业,历史悠久。

从东汉章帝时期(76-88年)起,我们祖先就在这里开始了盐业生产,迄今已有近两千年的历史。

自贡地区的盐业在晋代初具规模,唐宋闻名全川。

明、清日趋兴盛,迄清咸同年间,独执川盐业之牛耳,一跃为井盐生产中心,盐产量占全川一半以上,除满足四川需要外,还远销滇、黔、湘、鄂等省,从而赢得“盐都”的称谓,饮誉中外。

古代自贡充满智慧的制盐工艺

古代自贡充满智慧的制盐工艺

传统手工煮盐
古代自贡充满智慧的制盐工艺
有了卤水,并不是说一煎就能得到需
要的盐。

要得到上好的盐,这里面还有许
多的奥妙。

在传统的井盐熬制过程中,有
一道工序既简单又巧妙,盐卤在熬制前如
何尽量提高浓度以节约燃料,晒盐篷必不
可少。

将木头支成倒V 字形的架子,上面
铺满藤条或者稻草,有点像原始部落的草
房,将盐卤水浇淋在篷上,经过太阳照射
蒸发后,反复几次后再排到锅中熬制。

这木头架子相当于浓度浓缩器,想当年盐业兴盛时,巨大的盐篷一字排开,何等壮观。

熬过的盐杂质较多,盐味苦涩,如何去除杂质,得到洁白如雪、口感极好的盐呢?聪明的盐工们又想到了一种最简单实用的方法:将卤水倒入圆锅中烧热,煮沸出现盐花和悬浮物时,把准备好的黄豆浆按一定比例下锅,吸除硫酸钙等杂质,并用竹编“灶筛子”将泡沫清除,称为“提浆工艺”。

提浆之后的锅内盐卤“清澈见底”,然后下母子渣盐,以促进结晶,最后还要淋花水。

花水是卤水久煮下豆浆后提出的浓卤,等盐煎成后,放入木甑,将花水均匀地淋透,相当于再次清洗杂质,最后的花盐洁白晶莹而且口感纯美。

由此,形成了一套以自贡盐场为代表的井盐制盐生产工艺:枝条架浓卤——净化卤水——配兑卤水——篁桶存贮——温锅浓卤——兑卤——加新水——下豆浆——熬干成盐——淋花水等。

四川自贡燊海井作坊至今还保留着传统的制盐工艺—低压火花圆锅制盐,燃料为燊海盐井伴生自产的低压天然气,制盐的锅灶型采用圆灶,亦称瓮笼灶。

自贡谚语千年盐仓

自贡谚语千年盐仓

自贡谚语千年盐仓凡有盐井,必有天车驾车驶入自贡城区,沿着穿城而过的釜溪河一路前行,两旁的建筑逐渐丰富了起来。

釜溪河曾被称作“盐井河”,是因当年河流两岸星罗棋布的盐井而得名。

这块热土一直与盐有着解不开的渊源,就连市名自贡,也是来源于自流井和贡井,由卤井、盐号直接衍化而来的街名、桥名更比比皆是。

从自流井老街到坐落在阮家坝山下长堰塘附近的燊海井,一百八十多年屹立不倒的高耸天车总能远远吸引人们的目光。

“天车”其实就是井架,但走近看还是让人感到相当震撼。

天车足有18 米高,虽历经沧桑,却依旧坚实。

这耸入云天的庞然大物和我想象中的完全不同,它们竟然是由几百根圆杉木用一根一根竹篾绳靠人工徒手捆扎而成,竹筒、竹篾索、原木做的滑轮,相当有蜀中特色。

井架下工作的胡师傅告诉我,天车的建造工艺非常独特,既没有设计图纸,也没有任何资料可供参考,仅靠“师带徒”面授传承。

“凡有盐井的地方,必定有天车。

”胡师傅耐心地给游客们讲述着天车的奇妙,天车是盐井凿挖和汲取盐卤最重要的的地面设施,主要用于悬挂天辊(滑轮)提取井下的卤水。

自贡在两千多年的盐业生产过程中,遗存有一大批古井、天车。

据记载,1914 年仅自流井就有960 眼,而废井则多达11800 多眼,所以流传有“天车多如麻筛”的说法。

燊海井,“踩”出来的世界纪录巨大的天车下就是古老的盐井,井口目测有碗口大小。

在燊海井,可以看到天车从千米深的井下汲取黑卤的全过程。

天车有四个脚,四周拉12 根竹篾固定井架,顶上架设天辊(滑轮),地上有地辊(定滑轮)。

胡师傅一边进行提卤操作,一边耐心地讲解其中的奥秘,古时汲卤,动力来源是离天车不远的大车,大车用现在的眼光看,作用相当于缠绕绳索的卷扬机。

转运大车带动天车上悬挂的一根长11 米的楠竹筒深入井中,竹筒底部设有单向阀,入井汲卤时卤水可以自动流入竹筒内,当提起装满盐卤的竹筒时,利用卤水的重力自动关闭阀门。

待竹筒升起后,用铁钩捅开阀门,卤水倒入地簧桶中,通过管道直接流向储卤池,再到煮盐作坊,通常一提黑卤可以生产15 公斤盐。

几个井盐文物名称的商榷即外形相似井盐工具的辨析——以自贡市盐业历史博物馆馆藏井盐文物为例

几个井盐文物名称的商榷即外形相似井盐工具的辨析——以自贡市盐业历史博物馆馆藏井盐文物为例

【亮鉴】Refreshing Appreciation自贡以井盐生产闻名遐迩。

北宋初年(1041—1048),人们在四川南部井研、荣州等地发明了“冲击式(顿钻)凿井法”开凿卓筒井。

以宋代卓筒井为代表的中国古代井盐钻井技术于宋代发明,明代获得重大改进,清代日益完善,并于19世纪初在四川自贡地区臻于成熟,形成了一套完整的钻井工艺技术。

中国井盐工具的发明、发展、完善,是中国古代钻井技术成熟的重要标志。

中国井盐工具—钻治、打捞、制盐工具多达数百种。

自贡市盐业历史博物馆珍藏有不同形制的凿井、修治井、制盐工具700余件(套),拥有世界上唯一一套完整的中国古代凿井、修治井工具群。

这些工具种类功能繁多,可用于凿井、打捞、补腔、固井、淘井、扇汲,形制复杂多样,难以辨识。

研究这些文物对传承井盐科技,展示井盐技术,加强藏品管理、藏品研究,有重要意义。

在梳理自贡市盐业历史博物馆这些珍贵的盐史文物时,发现有些文物名称与资料记载有异,与同一名称的其他文物形貌有别。

文物名称反映文物的特征、作用、内涵。

文物定名是博物馆藏品管理的基本和重要工作,准确的定名需要大家商议,共同斟酌。

在此列出四组文物,采取查阅资料、实物比较、老盐工访谈的方式进行考辨,与诸君共商,以期确定正确的名称,对文物管理、研究、利用工作有所禆益。

1 转槽子(圆杆转槽子)、挺子转槽子(圆杆转槽子)、挺子,都是盐井开凿、修治、扇汲中常用的连接工具,主要用来连接钻具及修治井工具。

它相当于人的关节,可以上下屈伸,能使钻、治、汲工具在井下作业时操作方便运用自如。

这些工具由上端的连接部分、铁杆、鸡脚杆、蛋壳、球球组成。

转槽子能连接钻具垂直冲击,击碎岩石,完成凿井的任务,是钻井的必备工具。

从某种意义上说,没有转槽子,就不可能钻锉深井。

挺子是入井打捞工具的必带之器,也是钻治井的连接工具。

它能连接各种不同打捞工具进行打捞、扫、催、抓、勾、割等不同作业。

自贡市盐业历史博物馆珍藏有登记号:Ybf-6(登记名称:转槽子)、登记号:Ybf-8(登记名称:转槽子)、登记号:Ybf-34(登记名称:挺子)三件文物。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古代自贡盐场盐工的种类
盐工这一称谓,并不是与井盐业同时产生的。

自井盐生产发端以来,在相当长的历史时期内,并无专业的盐工。

当时的井盐生产,多以农民在耕作的同时进行凿井煎盐。

除农民经营盐业生产外,当时官府还强迫囚犯刑徒从事井盐生产。

李吉甫在《元和郡县志》卷三十三中写道:唐代的盐工“多以刑徒充之”。

唐代将业盐者称作亭户。

宋代业盐人称为井户,井上劳动者被称为“役夫”。

元代业盐者叫灶户。

明代井灶生产者被称为灶丁。

清代业盐者称为灶户、井户、笕户,盐工称灶丁。

看来叫盐工已是清朝以后的事了。

据统计,抗战时期,四川省盐工人数为56万余人。

伴随着井盐生产规模的扩大,人员的增加,分工也越来越细密。

盐工又被细分为若干工种,且各工种均有专门称呼。

清人温瑞柏在《井盐记》中记述了四川盐工工种:“其人有司井、司牛、司车、司篾、司梆、司漕、司锅、司火、司饭、司草,又有医工、井工、铁工、木匠”。

当时,自贡所在的富荣场按井、灶、笕大类分工,其中井上工种15~19个,用工50~70人;灶上工种5~14个,用工14~23人;笕上工种9~11个,用工28人。

盐工中最了得的是山匠,山匠就是钻井技工。

著名作家王余杞在其《自流井》序中也对盐场工人的工种做了记述,主要包括:司机、生火、开车、拭篾、山匠、管事、大帮车、牛牌、辊子匠、白水挑夫、井上杂工、烧盐匠、盐水挑夫、桶子匠、灶上杂工、笕山匠、车水匠、巡视匠、笕上杂工等。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