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文言文步步高答案

合集下载

高中文言文阅读训练步步高答案___下编_______高中语文答题公式__高考语文18个文言虚词的用法和举例

高中文言文阅读训练步步高答案___下编_______高中语文答题公式__高考语文18个文言虚词的用法和举例

宋词鉴赏2、阅读下面一首宋词,然后回答问题。

(6分)浣溪沙秦观漠漠轻寒上小楼,晓阴无赖似穷秋。

淡烟流水画屏幽。

自在飞花轻似梦,无边丝雨细如愁。

宝帘闲挂小银钩。

(1)后人认为该词描绘了一个女子在春阴的怀抱里所生发的“淡淡哀愁”,亦体现作者秦观的心中的“淡淡的愁”。

请你说说“淡淡的愁”的“淡淡”二字在词中是如何体现出来的,请结合具体词句作答。

(2分)(2)“自在飞花轻似梦”一句是个比喻句,今人沈祖棼在《宋词赏析》中将其成为“奇喻”,请你说说这个比喻“奇”在何处?(4分)2、参考答案:(1)词人使用或选取了“轻寒”“晓阴”“淡烟”“丝雨”“如梦的飞花”等词语或意象,通过轻浅的色调、幽渺的意境,体现了“淡淡”二字。

(得分关键:“轻寒”“晓阴”“淡烟”“丝雨”“如梦的飞花”这些意象。

)(2)它的奇,可以分两层说。

第一,“飞花”和“梦”本来不相类似,无从类比。

但词人却发现了它们之间有“轻”和“美”这两个共同点,就将两样原来毫不相干的东西联成一体,构成了既恰当又新奇的比喻。

(该点2分。

如果考生围绕“通感”这种特殊的比喻来作答,此点亦可给分。

)第二,一般的比喻,都是以具体的事物去形容抽象的事物,或者说,以容易捉摸的事物去比譬难以捉摸的事物。

但词人在这里却反其道而行之。

他不说梦似飞花,而说飞花似梦,也同样很新奇。

”(该点2分)这个比喻用语奇绝,特别具有一种诗意美和画境美。

3、阅读下面一首宋词,然后回答问题(8分)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辛弃疾明月别枝惊鹊,清风半夜鸣蝉。

稻花香里说丰年,听取蛙声一片。

七八个星天外,两三点雨山前。

旧时茅店社林边,路转溪桥忽见。

(1)、作者辛弃疾__词派的代表,这一词派是宋代大词人__开创的。

(2分)(2)请用简洁的语言概括出这首词所描写的内容和作者所抒发的情感。

(4分)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唐张继有诗云“月落乌啼霜满天”,辛弃疾这首词中说“明月别枝惊鹊”。

高中文言文阅读训练步步高答案3(64~110)

高中文言文阅读训练步步高答案3(64~110)
2.(1)容留,收养;(2)负责;(3)整个早上;(4)走遍;(5)语气词“呢”;(6)大体上。
3.(1)指代“洁一庐”,即打扫房间;(2)指代“和粉墨”。
4.(1)(他)整个早上挥舞扫帚,都没能扫干净一间屋。(2)矮榻缺了一只脚,(周元素)要阿留砍一根树的分枝做个榻脚;(3)“对于这件事有什么难呢?”于是(周元素)就让他和起颜料来,(只见)色彩的浓淡,调和得参互均匀,完全像是素来就会的。
到达 (5)刚,才 (6)几乎,近于 (7)倒下 (8)满足 (9)(力气)竭尽
3.d
4.食量虽大却不随便接受食物,力气充沛却不追求逞能炫耀
5.要善待人才,要给人才充分施展才能提供必要的条件。
七十一 阿留转
1.(1)洁,形容词作动词用,使……干净;(2)善,形容词作动词,擅长;(3)上、下名词作状语,向上,向下;(4)饭,名词作动词,吃饭。
2.(1)认为;(2)抵挡;(3)驳倒;(4)改变;(5)调遣派出;(6)截断;(8)活埋。
3.ab
4.c
5.只有理论知识,
但缺乏实践经验,往往会导致失败。
七十五 济阴之贾人
1.南
2.(1)沉,落水;(2)呼叫,呼救;(3)相当于“之于”;(4)变了脸色;(5)突然;(6)近迫,触撞;(7)何不,为什么;(8)相当于“之乎”。
六十五 蝜蝂传
1.(1)昂:抬起头来,形容词作动词;(2)负:负担,指小虫身上背的东西,动词活用作名词;(3)厚:增加,形容词作动词;(4)累:负担,动词活用作名词;(5)高:使……提高,形容词作动词用;(6)大:使……增加,形容词作动词用其中。(2)(4)是动词活用作名词。
6.d
六十八 郭隗说燕昭王求士

高中文言文练习步步高66-80答案及译文

高中文言文练习步步高66-80答案及译文

66.指喻浦阳郑君仲辨,其容阗(tian2,丰满的样子)然,其色渥然(红润的样子),其气充然,未尝有疾也。

他日,左手之拇有疹焉(于此),隆起而粟(像米粒一样突出,名词作动词)。

君疑之,以(之)示人,人大笑,以为不足患(担忧)。

既(已经)三日,聚(聚集)而(承接)如钱。

忧之滋(更加)甚(厉害),又以(之)示人,笑者如初。

又三日,拇之大盈(满)握(四寸),近拇之(的)指皆为(因为)之(它)痛,若剟刺状,肢体心膂,无不病(患上病痛,名词做动词)者。

惧而谋(谋划)诸(之于)医,医视之,惊曰:“此疾之奇者(定语后置),虽病在指,其实(这实际上)一身病也,不速治,且(将)能(可能)伤生。

然始发(发作)之时,终日可愈;三日,越旬(十天)可愈;今疾且成,已非三月不能瘳(chou1,病愈)。

终日可愈,艾可治也;越旬而愈,药可治也;至于既成,甚(甚至)将延(蔓延)乎(到)肝膈,否(不然)亦将为一臂之忧。

非有以(有用来.....的方法)御(治疗)其内,其势(病势)不止;非有以治其外,疾未易为(治好)也。

”君从(听从)其言,日(每天)服汤剂,而傅(涂抹)以善药(介后句),果至二月而后瘳,三月而神色始(才)复(恢复)。

余因是(这)思之:天下之事,常发于至(极其)微(细微的地方),而终为(成为)大患;始以为(认为)不足治,而终至于(到了.....的地步)不可为。

当其易(容易)也,惜(吝惜)旦夕之力,忽(轻视)之而不顾(顾及理会);及其既成(形成)也,积岁月,疲思虑,而仅克(克服)之,如此指者多矣。

67.猫说余家苦(于)鼠暴,乞诸(之于)人,得一猫,形魁(魁梧的样子)然大,爪牙铦(xian1)且(而且)利。

余私计(认为)鼠暴当不复(再)虑(担心)矣。

以(因为)其未驯(被驯服,被动)也,絷维以伺,候其驯焉。

群鼠闻其声,相与(一起)窥其形,类有能者,恐其噬己也,屏(躲避)不敢出穴者月余日。

既而以其驯也,遂解其絷(zhi2,栓绳子)维。

2023年步步高新教材教材文言文点线面语文答案

2023年步步高新教材教材文言文点线面语文答案

2023年步步高新教材教材文言文点线面语文答案答案:1、D(“全部是歌颂”错,原文“歌颂为主”“劝百讽一”)2、A(“文人的鸿篇巨制绝迹”错,原文“文人鸿篇巨制形式的大赋作品逐渐减少”)3、C(“写作汉大赋的作家地位较高”,错,原文“汉代经学盛行,辞赋家的地位低下”)4、B命题透析:此题主要考查文言文断句能力、要求选择正确的断句项、答案选B。

思路点拨:断句的方法很多,比如虚词标志法,句意断句法等等、但是作为人物传记中的叙述语句,最好先抓人物事件,这句话主要讲傅珪参与修撰,因此而被降职和升官的历程,意思是:“说《会典》成于刘健等人,靡费很多,降参与修撰者的官,傅珪降为修撰,不久因《孝宗实录》修成,晋升左中允,再次晋升至翰林学士,历任吏部左、右侍郎、”然后做语法分析,即可得到答案、同时选择题,可以比对排除、所以选B。

5、A、命题透析:此题文言中的文化常识,题目比较简单、要求选择不正确项、答案选A。

思路点拨:四个选项涉及的文化常识都是常见的,仔细辨析即可得到答案、选A、A项中“土地、户籍”等职事归户部掌管。

6、C命题透析:此题主要考查文言文本的内容理解和概括、分析的能力、选择错误项、答案选C。

思路点拨:C项“后因得罪权贵被迫退休”错误,原文是“遂矫旨令二人致仕”即“(权贵)假托皇上诏命,让两个人辞去官职”需要对照原文,并对原文相应语句做翻译,错误往往在细微处。

7、(1)命题透析:此题主要考查文言文本的内容理解和语言表达能力、答案是:极力奏陈其时社会弊病十件事,话语多指斥受宠的权贵,权贵愈加痛恨他。

思路点拨:译出大意给3分,“权幸”“嫉” 两处,每译对一处给1分、本句比较简单,翻译中注意通顺即可、权幸,权指权贵,幸指宠幸,这里是被宠幸,这是课本中的常用实词,如《阿房宫》中的“缦立远视,而望幸焉”。

(2)命题透析:此题主要考查文言文本的内容理解和语言表达能力、答案是:又认为傅珪刚正忠实,敢于直言,应当起用,吏部按照卢雍的话上奏,没有回复。

高中文言文练习步步高61-65答案及译文

高中文言文练习步步高61-65答案及译文

61、苏轼读《汉书》朱司农载上尝分教黄冈,时东坡谪居黄,未识司农。

客有诵公之诗云:“官闲无一事,蝴蝶飞上阶。

”东坡愕然曰:“何人所作?”客以(用)公对(回答)。

东坡称赏再三,以为(认为)深得幽雅之趣。

异日,公往见,遂(于是)为(成为)知己。

自此,时获登门。

偶一日谒(拜见)至,典谒(传达人员)已通名,而东坡移时(过了一会儿)不出。

欲颇倦,欲去则业已(已经)达姓名。

如是者久之(助词,无意义),东坡始(才)出,愧谢(抱歉)久候之意,且云:“适(刚才)了(结束)适(刚才)来先生所谓日课者何?”对云:“钞(“抄”,抄写)《汉书》。

”公曰:“以(凭借)先生天才,开卷一览,可终身不忘,何用手钞(“抄”,抄写)耶?”东坡曰:“不然(这样),某(我)读《汉书》,至此凡(一共)三经手钞矣。

初则一段事钞三字为题,次则两字,今则一字。

”公离席复请曰:“不知先生所钞之书,肯幸教否?”东坡乃(于是,就)命老兵就(到)书几上取一册至,公视之,皆不解其义。

东坡云:“足下试举(列举)题一字。

”公如(按照)其言,东坡应声辄(就)诵数百言,无一字差缺,凡数(几次)挑皆然。

公降(佩服)叹良久,曰:“先生真谪仙才也。

”他日,以(把)语(告诉)其子新仲曰:“东坡尚如此,中人(中等智力的人)之性,岂可不勤读书耶!”新仲尝以(用)是(这)诲其子辂。

63、太宗始嗣位太宗始嗣位,思有以(有……的方法)帖服(使……顺服)中外。

一日辇(乘辇车)下市肆(集市店铺),有丐者不得乞,因(于是)倚门大骂。

主人逊(谦虚)谢(道歉),久不得解(解决),众方(正)拥观。

中忽一人跃出,以(用)刀刺丐者死,且遗(抛弃)其刀而去。

会(正好)日已暮,追捕莫(没有)获。

翌日奏闻(使……听闻),太宗大怒。

谓仍(沿袭)五代(后梁、后唐、后晋、后汉、后周)乱,乃(竟然)敢(于)中都(首都)白昼杀人。

即(立刻)严索捕,期(希望)必得。

有司惧罪,久之,迹(追究)其事,是乃(是)主人不胜(忍受)其愤而杀之耳。

高中文言文阅读训练步步高答案 全

高中文言文阅读训练步步高答案 全

四黎丘丈人1.(1)女,同“汝”,你(2)责,同“债”,讨债(3)反,同“返”,回来2.(1)仿效,装扮(2)到……去,前往(3)使……受苦,折磨(4)老人(5)彼,那个(6)本来(7)故意(8)往,去3.(1)(那个奇鬼)喜欢装扮别人的儿子、侄子、兄弟的样子。

省略主语(2)扶着他却在路上折磨他。

省略宾语。

(3)他的儿子哭着磕头地说。

省略介词“于”4.(1)状语后置句。

昨天我去村东向人讨债。

(2)判断句。

这一定是那个奇鬼了。

(3)被动句。

老人的智慧被貌似他儿子的奇鬼所迷惑。

5.不能。

因为它点出了全篇的寓意说在。

作为一种文体,寓言通常会在故事的结尾处揭示它的寓意。

五记王忠肃公翱事1.(1)内通纳(2)贾通“价”(3)识通“志”,标记,记号(4)阳用“佯”,假装2.(1)对……说(2)禀告(3)买来的(4)按照3.(1)代王翱女婿的官职名,代王翱女婿的姓名(2)代太监姓名(3)代“我”,太监自称4.(1)只不过表示老朋友的情意罢了。

(2)你们的伯父很廉洁,你们(过得)该不会很贫苦吧?5.(1)女婿最终没有调职。

王忠肃公不以权谋私。

(2)原先封存好的记号仍是当时那样。

王忠肃公不贪馈赠,能为后人着想。

六《梦溪笔谈》二则1.c2.(1)还(2)确实(3)雨停云散(4)靠近(5)渐渐(6)越过3.c4.(1)不一会儿又震响了一声,移到西南方去了。

(2)从西向东望就能看见,那是傍晚出现的虹。

5.是时久之次日6.比喻陨石坠地时的声音、形状、大小、颜色、重量7.虹乃雨中日影也,日照雨则有之。

七萧颖士恃才傲物1.(1)人:今义只指东西,词义缩小(2)美景:今义胜利(3)突然:今义凶暴(4)很:今义略微,词义转移(5)道歉:今义感谢(6)遗憾:今义怨恨,词义强化(7)怠慢:今义忽然,不经心(8)死在,是两个单音节词:今义最终,一个双音节词2.(1)“陵”同“凌”,侮辱(2)“卒”同“猝”,突然(3)“常”同“尝”曾经3.D4.(1)萧颖士曾经登门拜访,但未能面见到他,现在他很是惊愕。

高中文言文阅读训练步步高答案_

高中文言文阅读训练步步高答案_

宋词鉴赏2、阅读下面一首宋词,然后回答问题。

(6分)浣溪沙秦观漠漠轻寒上小楼,晓阴无赖似穷秋。

淡烟流水画屏幽。

自在飞花轻似梦,无边丝雨细如愁。

宝帘闲挂小银钩。

(1)后人认为该词描绘了一个女子在春阴的怀抱里所生发的“淡淡哀愁”,亦体现作者秦观的心中的“淡淡的愁”。

请你说说“淡淡的愁”的“淡淡”二字在词中是如何体现出来的,请结合具体词句作答。

(2分)(2)“自在飞花轻似梦”一句是个比喻句,今人沈祖棼在《宋词赏析》中将其成为“奇喻”,请你说说这个比喻“奇”在何处?(4分)2、参考答案:(1)词人使用或选取了“轻寒”“晓阴”“淡烟”“丝雨”“如梦的飞花”等词语或意象,通过轻浅的色调、幽渺的意境,体现了“淡淡”二字。

(得分关键:“轻寒”“晓阴”“淡烟”“丝雨”“如梦的飞花”这些意象。

)(2)它的奇,可以分两层说。

第一,“飞花”和“梦”本来不相类似,无从类比。

但词人却发现了它们之间有“轻”和“美”这两个共同点,就将两样原来毫不相干的东西联成一体,构成了既恰当又新奇的比喻。

(该点2分。

如果考生围绕“通感”这种特殊的比喻来作答,此点亦可给分。

)第二,一般的比喻,都是以具体的事物去形容抽象的事物,或者说,以容易捉摸的事物去比譬难以捉摸的事物。

但词人在这里却反其道而行之。

他不说梦似飞花,而说飞花似梦,也同样很新奇。

”(该点2分)这个比喻用语奇绝,特别具有一种诗意美和画境美。

3、阅读下面一首宋词,然后回答问题(8分)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辛弃疾明月别枝惊鹊,清风半夜鸣蝉。

稻花香里说丰年,听取蛙声一片。

七八个星天外,两三点雨山前。

旧时茅店社林边,路转溪桥忽见。

(1)、作者辛弃疾__词派的代表,这一词派是宋代大词人__开创的。

(2分)(2)请用简洁的语言概括出这首词所描写的内容和作者所抒发的情感。

(4分)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唐张继有诗云“月落乌啼霜满天”,辛弃疾这首词中说“明月别枝惊鹊”。

[整合]高中古诗词阅读鉴赏步步高(全)答案解析(50题)

[整合]高中古诗词阅读鉴赏步步高(全)答案解析(50题)

[整合]高中古诗词阅读鉴赏步步高(全)答案解析(50题)1.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下面小题。

黄州[宋]陆游局促常悲类楚囚①,迁流②还叹学齐优③。

江声不尽英雄恨,天意无私草木秋。

万里羁愁添白发,一帆寒日过黄州。

君看赤壁终陈迹,生子何须似仲谋![注释]①楚囚:本指被俘的楚国人,后多指处于困境而不忘故国的人。

②迁流:迁徙、流放,诗人此时被远遣到巴蜀任职。

③齐优:曲意承欢、讨好人的齐国优伶。

1.颌联________以喻写悲愁之多,以________暗写时光流逝。

2.本诗尾联与辛弃疾《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中的“千古江山,英雄无觅、孙仲谋处”化用同一典故,所表达的情感有何异同?【答案】1.江声不尽草木秋2.(1)同:都借孙权表达自己壮志难酬的悲愤。

(2)异:①辛词以“无觅孙仲谋处”表达遗憾和失落之情;②陆诗以“何须似仲谋”表达激愤之情。

【分析】1.本题考查学生分析理解诗歌内容的能力。

“江声不尽英雄恨,天意无私草木秋”,大江奔流,流不尽英雄的遗恨;天意无私,寒秋草木依旧枯黄。

“江水不尽”用流水的奔流不息,来写“英雄遗恨”之多之绵长;“草木秋”写秋天到来,草木零落,表现时光的流逝。

由此可以概括出答案。

注意填空时,第一处填写“不尽”“江声”或整句均不得分;第二处填写“秋”或整句均不得分。

2.本题考查学生评价诗歌中作者的思想情感的能力。

本诗尾联“君看赤壁终陈迹,生子何须似仲谋”,请看当年三国鏖战的赤壁,如今早已成为陈迹;男儿不再能建功立业,何必再学习孙权的榜样。

赤壁尚在,但英雄不可再世,古战场已成旧址,万事尽付东流,世事成败不足道,因而作者认为“生子不须似仲谋”了。

此联中诗人借赤壁陈迹感叹朝廷偏安半壁,强敌入侵,思无英雄与敌抗衡,自己虽似仲谋,志在恢复失地,驱逐强敌,但又得不到不思振作小朝廷的重用,还放外任万里之外的蜀地。

此联表达的正是一种无可奈何的不平之鸣。

“千古江山,英雄无觅、孙仲谋处”,在《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中,作者以“千古江山”起笔,喷薄而出,力沉势雄,显示出作者非凡的英雄气魄和无比宽广的胸襟,也说明了作者写诗为文的起因不是囿于一已私利,而是不忍见大好江山沦落异族之手,表现了一种物是人非的遗憾。

高一步步高语文文言文答案

高一步步高语文文言文答案

高一步步高语文文言文答案木假山记苏洵木之生,或孽而殇,或拱而夭;幸而至于任为栋梁,则伐;不幸而为风之所拔,水之所漂,或破折或腐;幸而得不破折不腐,则为人之所材,而有斧斤之患。

其最幸者,漂沉汩没于湍沙之间,不知其几百年,而其激射啮食之余,或仿佛于山者,则为好事者取去,强之以为山,然后可以脱泥沙而远斧斤。

而荒江之濆,如此者几何,不为好事者所见,而为樵夫野人所薪者,何可胜数?则其最幸者之中,又有不幸者焉。

予家有三峰。

予每思之,则疑其有数存乎其间。

且其孽而不殇,拱而不夭,任为栋梁而不伐;风拔水漂而不破折不腐,不破折不腐,而不为人之所材,以及于斧斤,出于湍沙之间,而不为樵夫野人之所薪,而后地至乎此,则其理似不偶然也。

然予之爱之则非徒爱其似山而又有所感焉非徒爱之而又有所敬焉预见中峰魁岸踞肆意气端重若有以服其旁之二峰二峰者庄栗刻削凛乎不可犯虽其势服于中峰而岌然绝无阿附意吁其可敬也夫其可以有所感也夫1、下列各句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木之生,或孽而殇殇:未成年而死B.漂沉汩没于湍沙之间汩:涌出的泉水C.而有斧斤之患斧斤:砍伐D.则非徒爱其似山徒:只是2、下列前后两个句子中加点虚词的用法不相同的一项是:A.不幸而为风之所拔故舍汝而旅食京师B.则为人之所材遂为猾胥报充里正役C.则疑其有数存乎其间故木受绳则直D而又有所敬焉至丹以荆卿为计,始速祸焉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A.作者在第一段尽述了树木或夭折,或被砍伐的种种不幸遭遇,目的是说明最后能被好事者拿去,加工成假山的,是树木中的幸运者。

B.作者在文中咏物抒怀、借题发挥,以不幸中有大幸的木假山为喻,抒发了自己郁郁不得志而又不愿与世浮沉,力图自立的精神境界。

C.作者运用托物寓意的手法,反映了封建社会对人才的摧残,赞美一种巍然自立、刚正不阿的精神。

D.作者在最后一段里说:我喜欢它们,是因为它们的形状与山相似,特别是它们的魁岸踞肆,意气端重使人佩服。

文言文步步高答案解析

文言文步步高答案解析

上一篇下一篇共25篇高中文言文阅读训练步步高答案一2012年09月26日 21:47:421.曲突徙薪1.(1)傍:同“旁”,旁边 (2)不:同“否”,否则 (3)息:同“熄”,熄灭 (4)坐:同“座”,座位 (5)乡,同“向”,先前 (6)亡:同“无”,没有 (7)寤:同“悟”,醒悟,觉悟2.(1)拜访 (2)烟囱 (3)改变 (4)理睬 (5)邀请 (6)假如3.B(都是承接关系。

A修饰关系;C转折关系;D并列关系) 4.(1)不然将会有火灾隐患。

(2)被火烧伤的人安排在上席,其余的人按照功劳依次入座。

(次:作动词,依次排定: 5.本篇寓言告诫人们:防患于未然比灾难发生以后的补救更为重要,即防灾重于救灾。

本文也讽刺了那种重视救灾而轻视预防的愚蠢行为。

2.苏代为燕说齐1.(1)还,同“环”,环绕 (2)贾,同“价”,报酬 (3)说,同“悦”,喜欢2.B(都是回头看的意思)3.(1)我有一匹骏马,想要卖掉它,可是接连三天在市场里,也没有哪个人来问一下。

(2)现在我想把“骏马”送给齐王看,可是没有人替我前后周旋。

4.有才能的人要善于推销自己,要像卖马人借助伯乐提高马的身价一样,要采取一些策略引起他人或社会对你的重视。

3.梁王魏婴觞诸侯1.(1)敖,同“熬”,煎熬。

[燔炙:烧烤](2)尊,同“樽”,酒杯。

(3)与,同“欤”,句末语气词。

(4)属,同“嘱”,告诫。

2.(1)进酒,劝饮;(2)起来;(3)进献;(4)断绝,戒除;(5)甜,甘美;(6)睡醒3.B[介词,因,因为。

A项连词,表承接;C项介词,凭;D项介词,用)4.A[A项是意动用法,以之为甘,译为“觉得酒味很甜美”。

其余项均为使动用法:使……昂,抬高;使……远,疏远;使……亡,丧失]5.(1)楚王登上荆台远望巫山,左边是洞庭,右边是彭蠡,俯视方淮之水,惟觉山水之乐而忘记人之将死,于是在荆台上发誓不再登高游乐。

[强台即荆台,崩山即巫山;左江即洞庭湖,右湖即彭蠡湖。

高中文言文练习步步高66-80答案及译文

高中文言文练习步步高66-80答案及译文
(tian2,丰满的样子)然,其色渥然(红润的样子),其气充然,未尝有疾也。他日,左手之拇有疹焉(于此),隆起而粟(像米粒一样突出,名词作动词)。君疑之,以(之)示人,人大笑,以为不足患(担忧)。既(已经)三日,聚(聚集)而(承接)如钱。忧之滋(更加)甚(厉害),又以(之)示人,笑者如初。又三日,拇之大盈(满)握(四寸),近拇之(的)指皆为(因为)之(它)痛,若剟刺状,肢体心膂,无不病(患上病痛,名词做动词)者。惧而谋(谋划)诸(之于)语后置),虽病在指,其实(这实际上)一身病也,不速治,且(将)能(可能)伤生。然始发(发作)之时,终日可愈;三日,越旬(十天)可愈;今疾且成,已非三月不能瘳(chou1,病愈)。终日可愈,艾可治也;越旬而愈,药可治也;至于既成,甚(甚至)将延(蔓延)乎(到)肝膈,否(不然)亦将为一臂之忧。非有以(有用来.....的方法)御(治疗)其内,其势(病势)不止;非有以治其外,疾未易为(治好)也。”君从(听从)其言,日(每天)服汤剂,而傅(涂抹)以善药(介后句),果至二月而后瘳,三月而神色始(才)复(恢复) 。

高中文言文步步高答案

高中文言文步步高答案

15.蔡邕听琴1.(1)朝向,对着 (2)刚才 (3)刚才 (4)朝北的窗(这里是作动词,开窗) (5)奔向,趋向 (6)接近,临近 (7)方向 (8)如果。

(说明:上述意义中,“朝北的窗”是本义。

从文字体形看,“向”像房子墙上开有一个窗口;从文献资料看,《说文》:“向,北出牖也。

”《诗经·豳风·七月》“穹室熏鼠,塞向瑾户。

”字形与文献相参证,可以判断“北窗”是“向”的本义。

因为窗子是朝着一定方向的,所以又引申出“朝向”、“对着”、“方向”、“趋向”、“临近”等意义,这些都是“向”的引申义)2.(1)等到 (2)偷偷地 (3)急忙 (4)退。

3.(1)蔡邕一向为乡里人所推崇;(2)这难道是杀心显露在琴声中吗?4.依声知良木,裁为焦尾琴;依声辨杀机,正中弹者意。

16.优孟马谏1.(1)文:本义是花纹,引申为华美,用的是引申义。

华:本义是光彩,引申有显赫、华美、豪华等意义,句中义是豪华,用的是引申义。

(2)求:本义是皮衣,假借为寻找,寻求,用的是假借义。

薄:本义是草丛,引申有迫近、微薄、减轻等意义,句中义是微薄,用的是引申义。

(3)闻:本义是听见,引申有知道、见闻等义。

句中义是传播,用的是引申义2.(1)为……治丧;(2)同“诤”,劝谏;(3)竟然;(4)交付3.(1)用没有帷帐的床给它做卧席,用蜜饯的枣干喂养它。

(2)各国听到这件事,都知道大王轻视人而重视马。

4.优孟善讽谏,先假意劝说应以人君之礼厚葬马,然后使楚王自省“贱人而贵马”行为的荒谬。

17.楚庄王绝缨1.(1)本义,酒喝得很畅快叫“酣”;引申义是尽兴,如酣睡。

(2)引申义,拉扯。

(3)本义,牵扯,拉。

(4)本义,丝断,冠缨也是丝状物。

2.C(都是有指代义的助词,但C项指代是“绝缨”的行为,余项都是指代人)3.(1)怎么能为了要显示妇人的贞节而使臣子受辱呢?(2)(你)五次交战五次奋勇上前,最先击退敌人,又最终取得胜利。

[高中语文文言文步步高]高中文言文阅读训练步步高答案

[高中语文文言文步步高]高中文言文阅读训练步步高答案

[高中语文文言文步步高]高中文言文阅读训练步步高答案高中文言文阅读训练步步高答案篇(一):高中文言文阅读训练及参考答案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8~9题。

天顺间,锦衣卫指挥门达怙宠骄横,凡忤之者,辄嗾觇卒①潜致其罪,逮捕拷掠,使无诘证,莫可反异。

由是权倾一时,言者结舌。

其同僚袁彬质直不屈,乃附以重情,拷掠成狱。

内外咸冤之,莫或敢发也。

京城有杨埙者,戍伍之余夫也。

素不识彬,为之上疏曰:正统十四年,驾留沙漠,廷臣悉奔散逃生,惟袁彬一人,特校尉耳,乃能保护圣躬,备尝艰苦。

及驾还复辟,授职酬劳,公论称快。

今者无人奏劾,卒然付狱,考掠备至,罪定而后附律,法司虽知其枉,岂敢辨明。

陷彬于死,虽止一夫,但伤公论,人不自安。

乞以彬等御前审录,庶得明白,死者无憾,生者亦安。

臣本一芥草茅,身无禄秩,见此不平,昧死上言。

遂击登闻鼓②以进,仍送卫狱。

达因是欲尽去异己者,乃缓埙死,使诬少保吏部尚书华盖大学士李贤指使。

埙佯诺之。

达遂以闻会三法司③,鞫④于午门前,埙乃直述,所言皆由己出,于贤无预。

达计不行,而彬犹降黜,居第尽毁。

未几,英宗升遐。

言者劾达罪,举埙事为证。

达谪死南丹,彬复旧职,代达总卫事。

成化初,修《英宗实录》,称义士杨埙云。

埙字景和,其先某处人。

父为漆工。

宣德间,尝遣人至倭国传泥金画漆之法以归,埙遂习之,而自出己见,以五色金钿并施,不止如旧法纯用金也,故物色各称,天真烂然,倭人见之,亦高中文言文阅读训练步步高答案篇(二):高考文言文阅读训练及参考答案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58题。

胡颖,字叔献,潭州湘潭人。

父,娶赵方弟雍之女,二子,长曰显,有拳勇,以材武入官,数有战功,颖自幼风神秀异,机警不常,赵氏诸舅以其类己,每加赏鉴。

成童即能倍诵诸经,中童子科,复从兄学弓马,母不许,曰:汝家世儒业,不可复尔也。

遂感励苦学,尤长于《春秋》。

绍定三年,范讨李全,檄颖入幕,颖常微服行诸营,察众志向,归必三鼓。

后全败,遣颖献俘于朝,以赏补官。

【高中文言文断句,训练】 高中文言文步步高 答案

【高中文言文断句,训练】 高中文言文步步高 答案

《【高中文言文断句,训练】高中文言文步步高答案》摘要:)表示语气逗留、舒缓和停顿,如表停顿和表判断“者”“也”表语气“矣”“焉”“哉”“乎”等,四》)言断句言断句称句是言项基训练言断句众所周知标是上世纪“五四”新化运动才产生刻板印刷代言根没有标有只是“句”即段结尾加“O”称“句”表示段完整思结束;句停顿旁边加“、”称“”()表示语气逗留、舒缓和停顿所以韩愈其《师说》才有“句不知惑不或师焉或否焉学而遗吾见其明也”感慨也有些板刻籍节省版面甚至连句也没有现我们学课业任增多不可能也没必要像那样只抱着死啃了不可能完全靠死记硬背掌握言但是出对祖国化遗产学习与继承要断句依然是很重要基技能应该学习并掌握也因《北京市语科高考考试说明》又把“言断句”作项考容明确列出这是有其深那么言断句有哪些规律呢?应该从哪些地方入手练习?应该什么呢?、言断句基原则是要懂义这里句正确与义通畅相表里义弄懂了句然无误;句无误义然通畅请看下例1虽有嘉肴弗食不知其旨也虽有至道弗学不知其善也是故学然知不足教然知困知不足然能反也知困然能强也故曰教学相长也(节选《学记》)这段正确断句是虽有嘉肴弗食不知其旨也虽有至道弗学不知其善也是故学然知不足教然知困知不足然能反也知困然能强也故曰教学相长也对句有学这样断虽有嘉肴弗食不知其旨也虽有至道弗学不知其善也虽然从语感上看这样也很上口但是从义上却讲不通因断句首先要考虑是义通畅二、利用标志性语气助词判定句言有很多语气助词用句首(称发语词)或句尾(称句尾助词)充分利用这些语助可以有效助我们准确地断句先说用句首有些是引起议论常见有夫()、且、且夫、盖等例如①夫夷以近则游者众险以远则至者少②且庸人尚羞③且夫天下非弱也④盖余所至比游者尚不能十然视其左右而记者已少也有些词样用句首是表明前句关系如是、故(故而、是故、以故)、然、因、而等例如①是余有叹焉②而世奇伟、瑰怪、非常观常於险远而人所罕至焉故非有志者不能至也③是故圣益圣愚益愚④以故其後名曰“褒禅”⑤然是说也余尤疑⑥因得观所谓石钟者⑦石侧立千尺如猛兽奇鬼森然欲搏人;而山上栖鹘闻人声亦惊起磔磔云霄其可怪也欤外些表示语气助词也常常用句首如其、岂(岂独)、等例如①尽吾志也而不能至者可以无悔矣其孰能讥乎?②圣人所以圣愚人所以愚其皆出於乎?③相如虽驽独畏廉将军哉?放句尾词就更多了般都是助词如表停顿和表判断“者”“也”表语气“矣”“焉”“哉”“乎”等如例2庄子钓濮水楚王使夫二人往先焉曰愿以境累矣庄子持竿不顾曰吾闻楚有神龟死三千岁矣王以巾笥而藏庙堂上龟者宁其死留骨而贵乎?宁其生而曳尾涂乎?二夫曰宁生而曳尾涂庄子曰往矣吾将曳尾涂(《庄子· 秋水》)例3宋人或得玉献诸子罕子罕弗受献玉者曰“以示玉人玉人以宝也故敢献”子罕曰“我以不贪宝尔以玉宝若以与我皆丧宝也不若人有其宝”(《左传襄公十年》)例4学者有四失教者必知人学也或失则多或失则寡或失则易或失则止四者心莫也知其心然能救其失也教也者长善而救其失者也(《学记》)这里要特别些特殊情况如“者”作“……人”或者表示断停顿、或“者也”连起候其面不能断句如例3“献玉者”例4“学者”“长善而救其失者也”外“也”也常常用句表示句语气舒缓诵不能停顿不要其面断句如例4“教也者”又如例5(晋)公问郭偃曰“始也吾以治国易今也难”对曰“君以易其难也将至矣君以难其易也将至矣”(《国语· 晋语四》)其加“也”面不能断句三、利用特殊句式断句言有很多特殊“句式”如感叹句、骈偶句、问答句、对应句等利用它们可以有效地助我们正确断句从而理句如(1)感叹句①甚矣汝不惠②甚矣吾衰也;久也吾不复梦见周公(《论语·述而》)③美哉乎山河固(《史记·孙子吴起列传》以上都是言常见感叹句也都是带有标志性语气助词句子断起并不难老师笔记《言断句》(2)骈偶句骈偶句多用赋体句子成对儿或成组出现可以助我们准确把握句子节奏正确断句如①使栋柱多南亩农夫;架梁椽多机上工女;钉头磷磷多庾粟粒;瓦缝参差多周身帛缕;直栏横槛多九土城郭;管弦呕哑多市人言语②然践华城因河池据亿丈城临不测渊以固③ 呜呼灭六国者六国也非秦也族秦者秦也非天下也划线部分句式相或相近语义相关语义节奏和语音节奏感都很强起琅琅上口这正是骈赋体特断句正可以根据这理了其句其他也就很容易理了因初可以前比照反复斟酌再行推断或以这样骈偶句只出现辞赋这样以整句主要句式韵当其实不然些散(散句)也有这样句子这方面是因对称、整齐有节奏感是语言美重要表现是人们种觉追和表露另方面是因汉代以辞赋正宗赋体直是人展露才华重要手段因而也成古人必学重要体所以即使写散也常觉或不觉地从笔下流出些整句如①假舆马者非利足也而致千里假舟楫者非能水也而绝江河②是故弟子不必不如师师不必贤於弟子闻道有先後术业有专攻如是而已(3)问答句言无论是叙事性还是议论性都常有问答情况出现其重要标志就是“曰”外还有“对曰”如不是般述性(如“士夫族曰师曰弟子云者则群聚而笑”)语句常常要这些“曰”断句如上面例5课例子如① 君子曰学不可以已②孔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这里要和“曰”有关句子其前面断句位置很重要断与不断断哪里很有讲究般地说如前系比较紧或者前面是对“曰”修饰般不断如下面段例6齐人有冯谖者贫乏不能存使人属孟尝君愿寄食门下孟尝君曰“客何?”曰“客无也”曰“客何能?”曰“客无能也”孟尝君笑而受曰诺(节选《战国策·齐策》)划线部分句子如诵节奏快些“”可以不断“孟尝君笑而受曰‘诺’”相反诵得慢些也可以停顿成“孟尝君笑而受曰‘诺’”这两种断法并不影响对句理都可以考试卷方便般也不会这些地方出题但是有种情况特别比如下面段例7何易尝益昌令县距刺史治所四十里城嘉陵江南刺史崔普尝乘春上游多从宾客歌酒泛舟东下直出益昌旁至则民挽舟易即腰笏引舟上下刺史惊问易曰方春姓不耕即蚕隙不可夺易属令当其无事可以充役刺史与宾客跳出舟偕骑还(唐孙樵《何易》)划线部分断句是问答“曰”肯定要断问题是“曰”前面怎么断断何处不看下仅看“曰”前“刺史惊问易曰”可以有两种断法“刺史惊问易曰……”二不断即“刺史惊问易曰……”这两种断法表现了对两种不理前者是刺史问何易答即“曰”话是何易说而者就变成了刺史问即“曰”面话是刺史问根据下可知这话是何易说因种断法正确再看例子例8医扁鹊见秦武王武王示病扁鹊请除左右曰君病耳前目下除必已也将使耳不聪目不明君以告扁鹊扁鹊怒而投其石曰君与知者谋而与不知者败使知秦国政也则君举而亡国矣(《战国策·秦策》)画线部分“曰”前也有两种断法“扁鹊请除左右曰……”这种断法表明面是“左右”说二不断即“扁鹊请除左右曰”这表明“曰”面话是扁鹊说根据下可以看出种断法是正确如这些地方出题那就不仅考了句还考了对理因要特别(4)对应句言有很多对应性句子不仅形式上还有容上相关性利用这些特殊句子可以断句方面给我们很多有益提示例如下面段例9鲁有执长竿入城者初竖执不可入横执亦不可入计无所出俄有老父至曰“吾非圣人但见事多矣何不以锯截而入?”遂依而截(选魏邯郸淳《笑林》)画线部分有两前对应性句子是“竖执不可入”是“横执(亦)不可入”这表明叙述是两相关不方面前面断了面也要样断;面断了前面也应相应断如断成“初竖执不可入横执亦不可入”就打破了前句子对应关系正确断法应该是“初竖执不可入横执亦不可入”四、参考固定词语结构助断句言里有很多固定词语结构常常是单独运用必须和其他句子划分开如①虽然今日事君事也我不敢废(《孟子·离娄下)“虽然”现代汉语是词而言是两词“虽”相当今天“虽然”“然”是“这样”思必须其区别也有些是和其他句子结合起不能断开如①是近亦忧退亦忧然则何而乐邪?类似词语前面讲发语词已涉及处不再多谈有些词是表示如俄、俄顷、俄而、无何、居无何、顷、须臾、有等也不能断开另外还有些专有名词如官名、地名、人名作独立成分不能断开特别是些特殊人名由古今习惯不很容易混淆如何易、期、骑劫等我们常犯错误是不把它们按人名看待而是望生义从而影响我们对准确理这些地方要特别判别方法是看它们是否反复出现反复出现往往就是作独立词语结构存这种情况下般就可以判断专有名词总对言断句其基也是关键还对通领会所以断句前首先要把通几遍以便对全容有整体感知和致了把能断开先断开然逐步缩围再集精力分析难断句和语境(上下)关系作出相应调整外断句还应体裁、语言风格等如要加标则标使用要合乎规和现代汉语标用法相平学习应该加强诵(以正确语气、语调及语速放声朗)增强语感俾使熟而生巧提高我们断句能力[高言断句训练] .。

文言文步步高答案下编课内

文言文步步高答案下编课内

文言文步步高答案下编课内1. 急求高中文言文阅读训练步步高下编1高中文言文阅读训练步步高下编1-20篇答案1.烛之武退秦师晋文公和秦穆公联合围攻郑国,因为郑国曾对晋文公无礼,(晋文公落难时候,曾经过郑国,不受礼待)并且从属于晋国的同时又从属于楚国。

(郑伯有晋盟在先,又不肯专一事晋,犹生结楚之心.)晋军驻扎在函陵,秦军驻扎在泛水的南面。

郑国大夫对郑伯说:“郑国处于危险之中,如果能派烛之武去见秦伯,一定能说服他们撤军。

”郑伯同意了。

烛之武推辞说:“我年轻时,尚且不如别人;现在老了,不能干什么了。

”郑文公说:“我早先没有重用您,现在危急之中求您,这是我的过错。

然而郑国灭亡了,对您也不利啊!”烛之武就答应了。

夜晚(有人)用绳子(将烛之武)从城上放下去,去见秦伯,烛之武说:“秦、晋两国围攻郑国,郑国已经知道要灭亡了。

如果灭掉郑国对您有好处,怎敢拿这件事情来麻烦您。

越过别的国家把远地作为(秦国的)边邑,您知道这是困难的,(您)为什么要灭掉郑国而给邻国增加土地呢?邻国的国力雄厚了,您的国力也就相对削弱了。

如果您放弃围攻郑国而把它当做东方道路上接待过客的主人,出使的人来来往往,(郑国可以随时)供给他们缺少的东西,(对您秦国来说,)也没有什么害处。

而且您曾经给予晋惠公恩惠,晋惠公曾经答应给您焦、瑕二座城池。

(然而,)他早上渡过黄河回国,晚上就修筑防御工事,这是您知道的。

晋国,何时才能满足呢?(现在它)已经在东边使郑国成为它的边境,又想往西扩大边界。

如果不侵损秦国,将从哪里得到它所贪求的土地呢?削弱秦国对晋国有利,希望您考虑这件事!”秦伯很高兴,就与郑国签订了盟约。

派杞子、逢孙、杨孙守卫郑国,于是秦国就撤军了。

子犯请求袭击秦军。

晋文公说:“不行!假如没有那人的力量,我是不会到这个地步的。

依靠别人的力量而又反过来损害他,这是不仁义的;失掉自己的同盟国,这是不明智的;用散乱代替整编,这是不勇武的。

我们还是回去吧!”晋军也撤离了郑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F o r p e r s o n a l u s e o n l y i n s t u d y a n d r e s a r c h;n o t f r c o m me r c i a l u s e15.蔡邕听琴1.(1)朝向,对着 (2)刚才 (3)刚才 (4)朝北的窗(这里是作动词,开窗) (5)奔向,趋向 (6)接近,临近 (7)方向 (8)如果。

(说明:上述意义中,“朝北的窗”是本义。

从文字体形看,“向”像房子墙上开有一个窗口;从文献资料看,《说文》:“向,北出牖也。

”《诗经·豳风·七月》“穹室熏鼠,塞向瑾户。

”字形与文献相参证,可以判断“北窗”是“向”的本义。

因为窗子是朝着一定方向的,所以又引申出“朝向”、“对着”、“方向”、“趋向”、“临近”等意义,这些都是“向”的引申义)2.(1)等到 (2)偷偷地 (3)急忙 (4)退。

3.(1)蔡邕一向为乡里人所推崇;(2)这难道是杀心显露在琴声中吗?4.依声知良木,裁为焦尾琴;依声辨杀机,正中弹者意。

16.优孟马谏1.(1)文:本义是花纹,引申为华美,用的是引申义。

华:本义是光彩,引申有显赫、华美、豪华等意义,句中义是豪华,用的是引申义。

(2)求:本义是皮衣,假借为寻找,寻求,用的是假借义。

薄:本义是草丛,引申有迫近、微薄、减轻等意义,句中义是微薄,用的是引申义。

(3)闻:本义是听见,引申有知道、见闻等义。

句中义是传播,用的是引申义2.(1)为……治丧;(2)同“诤”,劝谏;(3)竟然;(4)交付3.(1)用没有帷帐的床给它做卧席,用蜜饯的枣干喂养它。

(2)各国听到这件事,都知道大王轻视人而重视马。

4.优孟善讽谏,先假意劝说应以人君之礼厚葬马,然后使楚王自省“贱人而贵马”行为的荒谬。

17.楚庄王绝缨1.(1)本义,酒喝得很畅快叫“酣”;引申义是尽兴,如酣睡。

(2)引申义,拉扯。

(3)本义,牵扯,拉。

(4)本义,丝断,冠缨也是丝状物。

2.C(都是有指代义的助词,但C项指代是“绝缨”的行为,余项都是指代人)3.(1)怎么能为了要显示妇人的贞节而使臣子受辱呢?(2)(你)五次交战五次奋勇上前,最先击退敌人,又最终取得胜利。

(3)(我)又不曾特别地优待过你,你为什么这样毫不犹豫地为我出生人死呢?4.B5.(1)楚庄王认为“绝缨者”之失,是由于自己赐酒使醉;(2)人主群臣尽情欢乐,现在有人酒后失礼有情可原;(3)如果为了这件事诛杀功臣,将会使爱国将士感到心寒;(4)也是楚庄王爱惜人才的表现。

·18.弈喻1.数:(1)屡次;引申义;(2)几,若干;引申义;(3)计算;引申义。

本义是数目。

//易:(1)(3)都是“交换”;本义;(2)轻视;引申义。

//定:(1)定准,标准;引申义;(2)判定;引申义。

本义是安定。

//已:(1)止,停止;本义;(2)已,同“矣”;通假字。

2.(1)及,赶上;(2)终,结束;(3)求学的人;(4)相处;(5)本来;(6)考虑;(7)隐瞒;(8)竟,简直。

3.(1)助词,相当于“的”;(2)代词,指代“一着之失”;(3)助词,用于主谓之间,无实在意义。

4.(1)过一会儿,客人请求和我下棋,我颇为轻视他。

(2)我检查我自己的失误尚且没有时间,哪里有时间议论别人呢!(3)人人都赞成自己认为正确的,人人都反对自己认为不正确的。

5.在输棋后,才领悟到自己不能正确评价自己和别人的优劣。

(只要意思对即可)6.即使是孔子圣人,也难定是非之真,何况普通人。

7.本体是“读古人书“与今人居”,喻体是“观弈”;相似点是:看人过失,认为自己高明。

8.B[没有正反对比]19.燕王学道1.(1)(2)(3)都作“惩罚,责罚”解。

[“谴责”太轻,与文意不合;作“杀戮”,孤立地看,似通,但“诛学者之晚”的“诛”绝非杀戮之意,句意是指那个被燕王派去学“不死之道”的人没有及时赶上学习,因此燕王要惩罚他。

据此推断,三个“诛”都作“惩罚,责罚”解]2.(1)方法;(2)来得及;(3)对的、正确的;(4)考察;(5)迫切;(6)莫过于3.B[助词,相当于“的”/代词/助词,用于主谓之间)4.(那个门客)不能使自己免于死亡,哪里能够使燕王长生呢?20.子圉见孔子于商太宰1.②这个“见”字是一般动词,会见(或看见)的意思。

①③④⑤三个“见”字都是“使……谒见”的意思,也即“引见,推荐”的意思,读音也变为xiàn。

其中④⑤两句因有省略,不容易看出来,但可根据上文意思推断出来,④全句应是“君已见孔子(于君)”,⑤全句应是“太宰因弗复见[之于君)也”。

2.(1)子圉害怕孔子受到国君的器重。

(2)您向国君引见孔子后,国君也将会看你如同蚤虱那么渺小了。

3.揭示了人性的丑恶,即嫉贤妒能,不顾公义。

给我们的启迪是:为国家选材是不能有半点私心杂念的。

4.子圉只知道孔子比自己强,可是没有料想到自己在第三者眼中和孔子竟会差这么多。

他“见孔子”只是想讨好和立功,却并不想让孔子威胁到自己的声名和地位,所以才会这么做。

商太宰也是这么想的,经子圉点破之后坚定了不引见孔子的决心。

21.鬼怕恶人1.(1)通“途”;(2)庄严;(3)回头看;(4)踩(后面跟宾语“之”,可推断“履”作动词);(5)竟然;(6)责罚。

2.A[都表转折,但,却。

B连词,表目的/介词,用(脚);C介词,被/动词,作为;D介词,表对象,对或给/介词,表处所,在) 3.(1)既然这样,那么灾祸应该施加给后面过来的人。

(2)侮辱没有比这更大的了。

(3)前面的那个人已经不信(鬼神)了,(我)又怎么能降祸给他呢1 4.鬼害怕不信鬼神的人,不怕信鬼神的人。

或答:讽刺在这个世上的恶人,如官吏,以及恶霸、流氓,他们鱼肉人民,欺侮百姓,但又往往是欺软怕硬的。

谁对他们顺从乃至屈膝,他们便得寸进尺,谁向他们反抗、蔑视,他们反倒会稍有收敛。

22晏子忠上而惠下1.(1)能耐[“何能”是名词性结构) (2)能够C用在动词前) (3)(4)使……震动(都是使动用法)(;)(6)震动(一般动词用法) 2.(1)本来 (2)恐怕,大概。

表推测的语气副词 (3)受迷惑C句意含被动: (4)仁爱 3.如果你去说明此事,君臣都会得到解脱。

对国君忠诚,难道就一定要伤害别人吗?4.夸耀自己的能力,好使国君欣赏。

5.做人既要真诚不欺,又要注意用适当的方法教育犯错者。

23.神宗驳诬1.(1)囚禁,拘押;(2)惩处;(3)列举、检举;(4)解脱,开脱;(5)减轻;(6)告诉 2.(1)苏轼(2)苏轼于陛下有不臣意 (3)苏轼 3.(1)苏轼不把皇上视为知己,却要寻求地下的蛰龙作为知己,这不是不臣服之心又是什么呢?(2)他只是自己歌咏桧树,和我皇上有什么相干呢? 4.文字狱C F 5.激烈直率的语言抨击、痛斥[由文章来看,作者是否定和鄙夷“时相”的卑劣行为的。

所以“丑言”不是“坏话”,而是“激烈直率的语言”。

“诋”不是“诋毁”,而是“抨击、痛斥”的意思) 6.同情苏轼受到的冤屈;痛斥小人制造“文字狱”的丑恶行径。

24.田单将攻狄1.(1)攻破,攻下;(2)外城;(3)收复;(4)告辞;(5)攻下;<6)通“唱”;(?)这样;(8)记住。

2,A[此项不是表原因的用法) 3.田单 4.(1)将军您有誓死的决心,士卒也没有生还的念头。

(2)第二天就振作精神,沿城墙巡视。

5.破燕复齐的临战心态:将军有死之心,而士卒无生之气/攻狄不克的临战心态:有生之乐,无死之心。

6·攻狄之前:拜见鲁仲连,征询看法,对他的话不以为然,不辞而别;/攻狄不克之后:虚心求教,接受批评,心悦诚服。

7.D(攻城关键在将帅和士兵能上下一心,有高昂的土气和必胜的决心。

A项偏重将帅“丧失斗志”,B项忽略将土因素,C项说“只有土卒奋臂欲战”文中缺乏依据。

故选囚25。

澄子亡缁衣1.(1)其:第三人称代词,她的,代妇人;(2)尊称,您,代称澄子;(3)指示代词,这个,代“缁衣”;(4)己称代词,自己;(5)尊称,您,代妇人;(6)第一人称代词,我。

2.(1)丢失。

(2)同“途”,道路。

<3)作动词,穿。

(4)放开。

(5)给。

(6)抵,偿。

3.(1)你虽然丢了一件黑衣服,但我身上穿的这件黑衣确实是我自己缝制的啊。

(2)用单层黑衣抵换双层夹衣,您难道不是占了我的便宜吗? 4.寓言中的澄子是一个强横的不讲道理的人。

他为了弥补自己的损失,肆无忌惮地损害别人的利益,而且公然宣称自己损人利己的行为使被掠夺者得到了利益。

这是典型的强盗逻辑。

26,孟子见梁襄王1.(1)第三人称代词,代梁襄王;(2)疑问代词,同“何”;(3)第一人称代词,代孟子;(4)疑问代词,谁;(5)无主代词,没有谁;(6)指示代词,那;(7)指示代词,这样,指代禾苗蓬勃地生长;(8)指示代词,这样,指代“天下之民皆引领而望之”;(9)疑问代词,古今义相同。

2.(1)“卒”通“猝”,突然;(2)“由”通“犹”,如同。

3.(1)告诉;(2)靠近;(3)跟从,归/顷;(4)如果;(5)统治人民的人;(6)如果,果真。

4.D[①代词,它,代天下;②和④都是代词,他,代国君;③助词,连接主谓之间) 5.(1)“天下要怎样才能安定?”我回答他说:“天下安定于统一。

”[后半句也可译成“天下统一了才能安定”)<2)如果有不喜欢杀人的人,那么天下的老百姓都会伸长脖子仰望着他了。

6·天下人民归附不嗜杀者/君泽/民心。

27.楚人养狙L(1)第三人称代词,代养狙者;(2)有人,不定指代词;(3)第三人称代词,它们;(4)作第三人称代词用,他;(5)有人,无主代词;<6)第三人称代词,代狙公。

2.(1)到,前往;<2)栽种;(3)同“欤”,语气词;(4)靠,倚靠;(5)一起;(6)终于;(7)觉醒;(8)开导。

3.(1)既然如此,那么我们为什么要倚靠他而被他役使呢?(2)世上有用权术来统治百姓而没有道德准则的人,大概就像狙公一样吧?4.靠权术奴役百姓而不讲法度的人,是迟早要遭到反抗而灭亡的。

28.杜蒉扬觯1.<1)疑问代词,哪里;(2)指示代词,这杯酒;(3)第一人称代词,我;(4)第二人称代词,你;<5)疑问代词,为什么;(6)活用于第一人称,我[这句的“饮”,仍是使动,即“罚我喝酒”的意思) 2.(1)作陪;(2)登;(3)走下殿阶;(4)比;(5)告诉;(6)同“忘”,忘记[疾:犹言忌讳之事);(7)参加C知防:主管防止违礼的事。

知:主管);<8)高举(觯:饮酒器皿) 3.A[名词作动词,敲击。

余项均为使动用法:使……进来;使……饮酒) 4.(1)刚才(我)心想你可能要开导我,所以不跟你说话。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