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外名著阅读的呈现形式及评价方式说课讲解
语文说课稿古代文学名著的阅读与理解
语文说课稿古代文学名著的阅读与理解古代文学名著的阅读与理解一、引言:古代文学名著是中华文化瑰宝,具有深厚的历史、文化和艺术内涵。
通过阅读和理解这些经典之作,我们能够更好地了解传统文化的底蕴,提高语文素养。
本文将介绍古代文学名著的阅读与理解方法。
二、提前教学:在学生们阅读古代文学名著之前,老师可以通过导入引发学生的兴趣。
例如,可以利用名著中的经典段落、脍炙人口的故事情节或者与当代语境相结合的案例,激发学生对名著的好奇心。
三、导读与预习:在学生们进行古代文学名著阅读之前,老师可以进行导读与预习的环节。
通过读者提问、引导学生观察书名、封面、目录、作者简介等信息,激发学生对名著的猜测和预期,为后续的阅读打下基础。
四、整体把握:学生开始阅读名著后,老师可以通过教授整体把握的方法帮助学生把握作品的总体框架和基本情节。
可以通过讲述主要角色的形象、背景及作品的起承转合等,帮助学生全面理解名著的故事线索。
五、分析细节:在整体把握之后,老师可以引导学生分析名著中的细节。
可以通过提问学生名著中的一些重要材料,如对话、描写、比喻等,帮助学生进行深入分析和解读,理解作品中的情感、思想和主题等。
六、对比阅读:为了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古代文学名著,老师可以安排对比阅读的环节。
可以选取其他同一时期或者同一题材的作品作为补充材料,与名著进行对比,从而帮助学生更全面地理解名著的独特之处。
七、互动讨论:在整个阅读过程中,老师可以组织学生进行互动讨论。
可以设置小组讨论、角色扮演、辩论等形式,让学生积极参与,交流彼此的观点和感受,拓宽对名著的认知。
八、写作实践:古代文学名著的阅读与理解不仅仅停留于理论学习,还需要学生进行写作实践。
老师可以设计不同的写作任务,例如写读后感、撰写名著导游手册等,让学生通过写作的方式来提升对名著的理解和表达能力。
九、评价反馈:在学生完成阅读和写作任务后,老师需要进行适当的评价和反馈。
可以通过点评作文、组织班级讨论、进行学生间的互评等方式,给予学生全面的评价和建议,帮助他们不断提高阅读与理解的能力。
引导学生欣赏名著的人教版一年级语文说讲稿
引导学生欣赏名著的人教版一年级语文说讲稿大家好,我是一年级语文老师。
今天我要和大家一起探讨的是如何引导学生欣赏名著。
在人教版一年级语文教材中,我们可以通过一些方法和策略来激发学生对名著的兴趣,并让他们从中获得更多的收获。
首先,我们可以选取一些具有代表性的名著,采用适合一年级学生的方式进行讲解。
比如,我们可以选择《红楼梦》中的《秦可卿嫁人》这一部分内容,通过简单的绘本、动画片或者戏剧表演的形式,将故事情节生动地呈现给学生。
这样不仅可以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还可以培养他们的想象力和表达能力。
其次,我们可以邀请一些有经验的老师或者专家来给学生讲解名著。
他们可以通过讲故事、演示或者互动的方式,将名著的知识点传递给学生。
同时,老师也可以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鼓励他们提问、发表自己的见解,培养他们的思维能力和批判性思维。
另外,我们还可以通过一些小组活动来引导学生欣赏名著。
比如,学生可以组成小组,互相推荐、交流自己喜欢的名著,并用自己的方式来表达对这本书的喜爱之情。
可以是绘画、写作、朗读等方式。
这样不仅可以增强学生对名著的理解和记忆,还可以培养他们的合作与沟通能力。
此外,我们还可以通过一些实践活动来激发学生对名著的兴趣。
比如,组织学生去参观一些与名著相关的地方,如博物馆、图书馆等。
让学生亲身感受名著的魅力,了解名著背后的历史和文化背景。
这样可以让学生更加深入地体会到名著的魅力,加深他们对名著的理解和欣赏。
最后,我们还可以通过一些评比或者展示的形式来鼓励学生阅读名著。
我们可以组织一次名著展览,让学生用自己的方式展示对名著的理解和欣赏。
可以是展板、手抄报、PPT等形式。
这样可以激发学生对名著的热爱和创造力,让他们更加主动地去阅读和欣赏名著。
通过以上的方法和策略,我们可以有效地引导学生欣赏名著。
让学生从小就培养起对名著的兴趣和热爱,为他们以后更深入地了解名著奠定良好的基础。
同时,也可以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想象力和表达能力等多个方面的素养。
初中语文名著赏析技巧(含学习方法技巧、例题示范教学方法)
初中语文名著赏析技巧第一篇范文在初中语文的教学过程中,名著赏析是一个重要的环节。
它不仅有助于提高学生的文学素养,还能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和批判性思维能力。
本文将从以下几个方面探讨初中语文名著赏析的技巧。
一、了解作者和作品背景在赏析名著之前,学生首先要了解作者的生平和创作背景,这有助于更好地理解作品的主题和内涵。
例如,鲁迅的《呐喊》是在新文化运动背景下创作的,反映了当时社会的种种矛盾和问题。
通过了解这些背景信息,学生可以更深入地理解作品。
二、细读文本,品味语言在阅读名著时,学生应细读文本,品味语言,从而体会作者的写作技巧。
例如,朱自清的《荷塘月色》中,作者运用了丰富的修辞手法,如比喻、拟人等,形象地描绘了荷塘月色的美景。
学生在阅读时,可以关注这些语言特点,从而提高自己的写作水平。
三、分析人物形象名著中的人物形象生动鲜明,是作品的重要组成部分。
学生在赏析名著时,要关注人物形象的塑造,分析他们的性格特点和命运轨迹。
例如,在《红楼梦》中,贾宝玉、林黛玉等人物形象栩栩如生,通过分析这些人物形象,学生可以更好地理解作品的内涵。
四、探讨作品主题每一部名著都有其独特的主题,学生在赏析时要关注作品的主题思想。
例如,鲁迅的《狂人日记》揭示了封建礼教的吃人本质,对旧社会进行了深刻批判。
学生在探讨作品主题时,要结合时代背景和个人感悟,从而提高自己的审美情趣。
五、批判性思维在名著赏析过程中,学生要运用批判性思维,对作品进行客观评价。
例如,对于《红楼梦》这部作品,学生可以探讨其艺术价值,分析其在文学史上的地位。
同时,学生还可以从自己的角度出发,提出对作品的看法和建议。
六、感悟与启示在阅读名著时,学生要关注作品给自己带来的感悟和启示。
例如,从《哈利·波特》系列中,我们可以学到勇敢、友谊和坚持等品质。
通过分享自己的感悟,学生可以与他人交流,共同提高。
总之,初中语文名著赏析技巧包括了解作者和作品背景、细读文本、分析人物形象、探讨作品主题、运用批判性思维以及感悟与启示。
《名著童话》课外阅读指导课说课稿
《名著童话》课外阅读指导课说课稿引言本次课是《名著童话》的课外阅读指导课,旨在帮助学生更好地阅读和理解经典名著童话作品。
通过本次课,学生将能够掌握阅读名著童话的方法和技巧,培养阅读兴趣和提升阅读能力。
课程目标- 帮助学生了解名著童话的特点和价值;- 引导学生学会分析名著童话的情节和人物形象;- 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 提升学生的阅读理解和表达能力。
教学内容1. 名著童话的定义和特点- 名著童话是指具有普遍价值和经典地位的童话作品,如《安徒生童话》、《格林童话》等。
- 名著童话具有浓厚的文化底蕴,丰富的想象力和艺术表现力。
2. 阅读名著童话的方法和技巧- 注意理解故事情节和人物形象,分析故事中的冲突、转折和解决方法。
- 注重细节描写和意象的表达,培养想象力和感知能力。
- 多角度思考和解读名著童话,培养独立思考和批判思维。
3. 培养阅读兴趣和能力- 通过鼓励学生分享自己喜欢的名著童话,激发阅读兴趣。
- 组织阅读小组讨论和互动,培养合作研究和阅读理解能力。
4. 提升阅读理解和表达能力- 练阅读理解题,培养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
- 引导学生进行写作和口头表达活动,提升表达和沟通能力。
教学方法- 讲授法:通过讲解名著童话的定义、特点和阅读方法,引导学生了解和理解。
- 互动法: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合作研究和阅读互动,培养学生的思考能力和合作能力。
- 辅导法:针对学生的阅读困难和问题,进行个别辅导和帮助,提升阅读能力。
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一段引人入胜的名著童话片段,引起学生对名著童话的兴趣和好奇心。
2. 讲解名著童话的特点和价值,引导学生理解名著童话的重要性和文化意义。
3. 分析名著童话的情节和人物形象,引导学生通过细节描写和意象的表达来理解故事。
4. 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和合作研究,分享自己喜欢的名著童话及其阅读体会。
5. 进行阅读理解练,帮助学生巩固阅读技巧和提升阅读能力。
6. 引导学生进行写作或口头表达活动,展示对名著童话的理解和想象力。
名著阅读教学设计 说课稿
名著阅读教学设计说课稿在现代教育教学中,名著阅读是一个重要的话题。
通过阅读经典名著,学生可以拓展自己的知识面,提高语言表达能力,并培养对文学作品的审美能力和阅读兴趣。
为了更好地引导学生阅读名著,本文将设计一份名著阅读教学说课稿,以《红楼梦》为例。
一、教材分析与教学目标《红楼梦》是中国古代四大名著之一,通过对贾、史、王、薛等富贵人家的生活描写,展现了中国封建社会的风貌和人们的命运。
作为名著阅读教学的重点,教师应确立以下教学目标:1. 学生通过阅读《红楼梦》,了解中国古代封建社会的文化与生活方式;2. 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和文学鉴赏能力;3. 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和写作能力;4. 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和阅读习惯。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教学重点:1. 掌握《红楼梦》的基本情节,并分析人物形象;2. 理解文学描写手法的运用;3. 学习使用合适的语言表达和写作方式。
教学难点:1. 对于一些生僻词汇和古文句式的理解;2. 对人物关系的把握与分析。
三、教学内容与方法1. 预习导入通过展示名著《红楼梦》的封面和相关图片,引发学生对这本书的兴趣,并进行简要介绍。
2. 名著导读学生分组,每个小组负责阅读一部分内容,并进行讲解。
同时,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技术呈现书中关键情节和人物形象,加深学生对故事的理解。
3. 文学鉴赏选择名著中的经典场景,进行文学鉴赏。
通过带领学生分析文字运用、描写手法等,增进学生对文学作品的理解和欣赏。
4. 课堂讨论设计一些问题引导学生思考和讨论,如“你心目中最喜欢的角色是谁?为什么?”、“《红楼梦》中的爱情观点你是怎么看的?”等。
通过讨论,激发学生的思维,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和表达能力。
5. 作文写作要求学生根据自己对《红楼梦》的理解和感受,写一篇关于书中某个人物或情节的作文。
鼓励学生用自己的语言表达思想和情感,培养学生的写作能力。
四、教学评价与反思1. 个人作业评价通过对学生的作文进行评价,包括内容的合理性、语言表达的准确性和写作结构的完整性等方面,对学生进行评价和指导。
名著欣赏四年级语文说课稿
名著欣赏四年级语文说课稿语文课程在学生的学习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通过阅读名著,不仅可以增长知识,培养阅读兴趣,还可以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和思维能力。
本次说课的主题是名著欣赏,针对四年级学生的特点和需求,我将通过精心设计的教学方案,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名著,提高他们的语文素养。
一、教学目标通过本次课的学习,学生应能够:1. 了解名著的概念和重要性;2. 掌握阅读名著的方法和技巧;3. 培养对名著的兴趣和欣赏能力;4. 提高语文素养和表达能力。
二、教学准备1. 教学资源:《红楼梦》第一回读本、《西游记》插图、PPT演示2. 教学媒体:投影仪、音频设备3. 教学环境:整洁、安静、有足够的光线三、教学过程1. 导入(3分钟)老师可以通过展示《红楼梦》封面或播放与名著相关的音乐来引起学生的兴趣,激发他们的阅读欲望。
2. 了解名著(10分钟)老师向学生介绍名著的概念和重要性,并与学生一起讨论为什么名著如《红楼梦》、《西游记》等对我们有重要的影响。
通过让学生发表个人观点,培养他们的思维能力和表达能力。
3. 预读名著(15分钟)老师在课堂上分发《红楼梦》第一回的读本,并指导学生快速阅读几个片段。
然后,让学生分享自己的理解和感受。
通过群体合作和个人思考结合的方式,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
4. 名著欣赏(15分钟)老师通过投影仪展示《西游记》中的插图,引导学生欣赏插图中的人物形象和场景描绘。
并与学生一起讨论插图和故事之间的联系,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和分析能力。
5. 阅读技巧的介绍(10分钟)老师向学生介绍阅读名著的常用技巧,如扫读、精读、分段理解等。
并通过实例演示每种技巧的应用方法,让学生明白如何更好地阅读名著。
6. 名著分析(15分钟)老师选取名著中的一个片段或段落,与学生一起进行分析讨论。
通过分析人物、情节、语言等要素,让学生理解名著的深层意义,提高学生的批判性思维。
7. 总结和评价(5分钟)老师引导学生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回顾和总结,并以小组形式进行讨论,评价课堂效果和自己的学习收获。
中学生课外名著阅读指导与评价方法
探索篇誗方法展示伟大的德国文学家歌德曾经说过:“读一本好书就是和一位品德高尚的人谈话。
”的确如此,古今中外很多经典文学著作,都包含着历代先贤深邃的情感和思想,是民族的智慧和文化的沉淀。
因此,我国教育部在2007年颁布的教学大纲中,就有规定明确要求中学生课外实践阅读的文学名著的种类不能低于30种。
中学生阅读一定数量的名著,不仅可以使作文水平得到提高,还能通过生动形象的方式感悟人生、理解社会。
本文简要分析了初中生课外名著阅读指导实践方式,希望能以此提高初中生的文化素养,丰富其人生体验。
一、培养学生课外阅读名著的兴趣1.营造良好的阅读名著的学习氛围曾有著名教育家说过:“教育的艺术不在于传授本领,而在于激励、唤醒和鼓舞。
”与其不停地督促学生阅读,引起学生的反感,还不如为学生的阅读营造一种氛围,激发学生阅读的积极性,调动他们阅读的内需力和紧迫感。
语文教师自身对阅读的喜爱和习惯也深刻地影响着周围学生的语文阅读,只有热爱阅读的教师,才能将阅读的喜爱和愉悦之情传递给学生,充实自己的课堂,只有教师本身阅读过,才能体验学生阅读的甘苦,拥有和学生共同的话题,及时向学生推荐有益的读物,和学生分享读后感,成为学生学习的对象以及分享的朋友。
师生可以共同阅读同一本书,在班级建立图书角,形成“我捐一本书,换回十几本图书”的读书观念,学会分享。
为了便于管理,保护好图书,还要制定一套严格的有关图书管理的规章制度,指定专人负责,如由班级里喜欢读书、有责任感、乐于助人的同学承担图书的管理任务。
学生是读书活动的主体,因此我们要依靠学生来开展活动,在活动中同时可以培养学生的工作能力。
我们还要和学生家长密切联系,取得家长的积极配合。
2.教师要为学生精选课外阅读文学名著中的课文教师应该为学生精选课外阅读文学名著中的课文,这样可以更好地激发学生阅读名著的兴趣。
例如,引导学生学习《在烈日和暴雨下》(苏教版)这篇经典课文,通过阅读,让学生进一步了解老舍的代表作《骆驼祥子》的文学艺术特色,进而指导学生在课外阅读整本书,从不同的侧面体会祥子的性格特点,进而分析出祥子悲剧命运的深层次原因,充分体会底层劳动人民的艰辛和社会的黑暗。
初中名著阅读说课稿模板
初中名著阅读说课稿模板尊敬的各位评委、老师们:大家好!今天,我将为大家说课一篇初中名著阅读课程。
本课程旨在通过精选名著,引导学生深入阅读,培养他们的文学素养和批判性思维能力。
下面,我将从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过程以及评价与反思五个方面进行详细阐述。
教学目标在本课程结束时,学生应能够:1. 理解并掌握所选名著的主要内容和主题思想。
2. 分析名著中的人物形象、情节构造和文学手法。
3. 能够对名著进行个性化的解读,并与自己的生活经验相联系。
4. 培养良好的阅读习惯,提高文学鉴赏和批判性思维能力。
教学内容本次课程选取的名著是《小王子》。
《小王子》是法国作家安托万·德·圣埃克苏佩里创作的一部经典作品,以其深刻的寓意和优美的语言,深受全世界读者的喜爱。
本课程将围绕以下几个方面展开:1. 作品概述:介绍《小王子》的创作背景、主要内容和艺术特色。
2. 人物分析:深入剖析小王子、玫瑰、狐狸等主要角色的性格特点和象征意义。
3. 主题探讨:探讨作品中关于爱、责任、成长等主题的表达。
4. 文学手法:分析作者如何运用寓言、象征等手法来构建故事。
教学方法为了提高教学效果,本课程将采用以下教学方法:1. 导入式教学:通过讲述作者的生平故事和作品的社会背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小组讨论:学生分组讨论人物形象和主题思想,培养合作学习和交流表达能力。
3. 角色扮演:学生扮演书中角色,通过情景再现加深对作品的理解。
4. 阅读指导:教师提供阅读策略,指导学生如何进行深入阅读和文本分析。
教学过程本课程的教学过程分为三个阶段:1. 导入新课:通过讲述作者的生平和作品背景,引起学生的兴趣和好奇心。
2. 深入阅读:学生自主阅读《小王子》,同时教师提供阅读指导和问题引导。
3. 交流分享:学生在小组内分享自己的阅读体验和理解,然后进行全班交流。
4. 总结提升:教师总结学生的观点,引导学生进行深入思考,并布置相关的写作任务。
《西游记》阅读指导课评课稿
评朱小琳老师《西游记》阅读指导课一、领略原著魅力,让学生带着阅读冲动走出课堂《西游记》是我国家喻户晓一部神魔小说,很多学生就是听着《西游记》故事,看着《西游记》影视剧长大。
可是影视带给他们只是对人物本领与故事情节等浅层次内容了解,而对《西游记》思想吻涵与文学价值等认识与体会不够深刻、全面,因此很有必要引导学生学会阅读与欣赏《西游记》。
课外阅读活动课第一要务,应该是激起学生强烈阅读兴趣,要让学生带着兴趣走进课堂,带着更大兴趣甚至是阅读冲动走出课堂。
那么,怎样才能做到这一点呢?朱主任用得最多方法就是引导学生赏析原著片断,领略原著魅力,让学生明白:“更美妙文字在名著里边。
”“诱导”学生去阅读名著,在说人物形象、品环境描写、聊故事情节时,卖个“欲知详情,请读原著”关子,把学生胃口吊得足足,把学生兴趣激发得浓浓。
这节阅读活动课便成为了学生阅读《西游记》、走进《西游记》引子。
二、把握文体特征,带着方法阅读。
学生有了阅读原著兴趣,但读了以后不一定能体会到原著“名”在何处,所以教师还要教给学生阅读整本书方法。
教学中朱主任凭借《三打白骨精》这个故事,借助思维导图、借助图表、借助资料、借助想象读书方法。
用这个方法可以轻松解读原著中每个故事。
值得一提是,课堂上虽然提供了大段原著,但朱主任并未费时耗力精耕细作,而是让学生通过读一读、品一品、想一想、说一说、比一比等形式自读感悟,了解西游故事,品味文学语言,一个个活灵活现人物形象、一场场惊心动魄故事情节与一处处光怪陆离环境出现在学生面前。
此外,朱主任还从整体上指导学生,告诉学者还从整体上指导学生对全书作了一个鸟瞰式结构,告诉学生既可以从头至尾细细品味,也可以摘其一二,重点突破,精读感悟,有效降低阅读难度,减轻心理压力,让学生得法于课内得益于课外,提升在课外。
语文阅读课教案文学作品的解读与评析
语文阅读课教案文学作品的解读与评析教案主题:语文阅读课教案——文学作品的解读与评析目标:通过解读和评析文学作品,培养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和阅读理解能力,提高学生的文学素养和综合语文水平。
一、导入(200字左右)在导入环节,教师可以使用一些有趣的故事或者问题引起学生的兴趣,例如可以通过展示一幅画作或者播放一段音乐视频等方式引出本节课的主题,引导学生思考文学作品所表达的个人情感和社会价值。
二、解读文学作品(400字左右)1.选择合适的文学作品在解读文学作品的环节,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理解能力和年级特点选择一篇适合的文学作品,如诗歌、散文、小说、寓言等。
同时,要求学生提前阅读文学作品,并思考作品中的核心主题和情感。
2.背景介绍教师应当向学生介绍作品的写作背景、作者的生平及创作动机,这有助于学生更好地理解和评析作品。
3.文学形式和艺术手法教师可以引导学生探讨文学作品的形式特点和艺术手法,如运用比喻、夸张、对比等修辞手法和描写、抒情、叙事等文学形式。
通过了解和分析这些艺术手法和形式,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欣赏文学作品。
4.主题与情感体验教师可以引导学生从作品中寻找主题和情感,通过细致的分析和解读,引导学生深入体验作品所表达的情感、思想及社会价值观。
三、评析文学作品(600字左右)1.思考与讨论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对文学作品进行思考与讨论,例如:作品中的人物形象是否真实可信、作品中的情节安排是否合理自然、作品中的价值观是否积极向上等。
学生可以分小组进行讨论,表达自己的观点与看法。
2.提供多元视角教师可以提供不同的视角和观点,以启发学生思考。
例如,引导学生从历史、社会、文化等多个维度来评析文学作品,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和多元文化意识。
3.对比分析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对比分析不同的文学作品或者同一作家不同作品之间的异同,体会作品中的风格和主题的变化。
通过对比分析,学生能够更深入地理解文学作品的内涵与表达方式。
四、总结与延伸(200字左右)在本节课的总结与延伸环节,教师可以对学生进行小结概括,巩固学生对本节课内容的理解与掌握。
说课稿《激发阅读兴趣 领略名著风采》
激发阅读兴趣领略名著风采各位评委、各位老师:大家好!今天我说课的题目是《鲁滨逊漂流记》。
下面,我将从教学目标、文本内容、教学过程、教学反思四个方面来对这次教学设计进行说明。
一、说教学目标依据新课标三维目标要求,结合对文本内容的分析和对学生的了解,我确定以下学习目标:知识与能力:1、引导学生阅读《鲁滨逊漂流记》,把握这部名著的主要情节和人物形象。
2、开阔学生的文化视野,汲取丰富的文学养料,了解社会,体验人生,全面培养学生的语文综合素养。
3、通过这次阅读活动,既让学生掌握课外阅读名著的基本方法,又让学生充分展示自己阅读成果,从而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培养学生喜爱名著,自觉读名著的习惯。
过程与方法:分三个阶段完成阅读,在这过程中鼓励学生充分发挥自己的个性、兴趣与经验优势,形成自主、合作、探究的语文学习方式。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感受鲁滨逊的性格魅力,培养学生坚韧顽强,积极进取的精神。
二、说文本内容《鲁滨逊漂流记》······三、说教学过程名著是经过读者反复筛选和严格检验的艺海明珠,要把握其博大精深的思想底蕴和精湛卓绝的艺术特色,短时间内是无法完成的,需要长时间的反复阅读。
这次《鲁滨逊漂流记》的阅读可以分成三个阶段:阅读准备阶段、阅读体验阶段、阅读交流阶段。
(一)阅读准备阶段1、老师阅读初中生必读名著中一部分书籍,给学生推荐《鲁滨逊漂流记》这部名著开展第一次阅读活动。
2、让学生明确阅读名著的好处,并指导学生把握这部名著的重点内容。
3、根据学生的兴趣和能力,把全班同学分成不同的阅读小组,再以小组为单位开展阅读活动,以便学生在阅读中互相讨论问题。
4、老师组织“怎样收集资料”和“怎样做读书笔记”的专题辅导,为学生的阅读过程打好基础。
设计意图1、老师应该把广泛阅读名著作为自己教学过程中应当备的第一课,努力成为学生名著阅读的导航者,充分理解每部名著的内容,为指导学生正确阅读做准备,让阅读有价值。
浅谈名著阅读教学模式及方法
浅谈名著阅读教学模式及方法名著是指具有较高艺术价值和思想深度的文学作品,是文学史上的经典之作。
名著的阅读对于学生的成长和素养培养具有重要意义,因此名著阅读教学一直备受关注。
由于名著内容深奥、语言古雅,教学方式也很容易呈现出单一、枯燥的特点。
如何通过多种途径和方法让学生更好地理解名著,成为教师们需要思考和探索的重要课题。
一、名著阅读教学模式名著阅读教学模式是指名著阅读教学的总体设计方案和基本表现形式。
在名著阅读教学模式方面,我们可以探讨以下几种常见的模式:1. 传统模式:以解读名著原著文本为主,强调学生对名著的语言、结构、情节和人物的深入理解。
教学过程中,教师主导性强,学生接受性强,教师对名著的诠释是学生学习的主要依据。
这种模式对学生的理解能力提出了较高的要求,但传统的纯文本解读难以唤起学生的阅读兴趣,教育效果较为有限。
2. 互动模式:采用课堂讨论、小组合作等方式,拓展名著阅读的渠道,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和参与热情。
教师和学生之间形成一种平等的、探究性的关系,通过互动,激发出名著的更多内涵,培养学生独立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互动模式强调学生自主探究,有利于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创造性思维,是一种比较理想的名著阅读教学模式。
3. 多媒体模式:利用现代技术手段,构建多媒体资源,将名著的文本、音频、视频等多种形式进行整合,以丰富的方式呈现给学生。
利用多媒体资源,可以让学生更加直观地感受名著的魅力,增加名著阅读的趣味性和吸引力。
多媒体模式适应了学生对多样化、多媒体信息的需求,有利于提高名著阅读的效果和效率。
1. 多角度解读法:在名著阅读教学中,应该提供多个角度供学生解读名著。
教师可以通过名著的历史背景、作者生平、文学风格、思想内涵等多种角度对名著进行深入分析和解读,引导学生树立全面、深入的认识和理解。
学生可以通过多角度的解读,更全面地理解名著,感受到名著的丰富内涵。
2. 情境再现法:通过情境再现的方式,让学生更好地融入名著的情节和人物,增强情感色彩,提高阅读体验。
西游记说课稿
西游记说课稿《西游记》说课稿一、课程简介《西游记》是中国古代四大名著之一,由明代作家吴承恩所著。
它以唐僧师徒四人西天取经的故事为主线,展现了丰富的想象力和深刻的道德、哲学内涵。
本课程旨在通过讲解《西游记》的情节、人物和主题,引导学生了解中国古典文学的魅力,培养学生的文化素养和审美情趣。
二、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了解《西游记》的作者、成书背景、主要情节和人物;分析《西游记》的艺术特色和思想内涵。
2. 过程与方法:通过阅读、讨论、分析等手段,培养学生阅读古典文学的能力和思维水平。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对《西游记》培养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和文化认同感;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和人生观。
三、教学内容1. 作者与成书背景:介绍吴承恩的生平和创作动机;阐述《西游记》的成书背景和社会意义。
2. 主要情节与人物:概述《西游记》的情节梗概;重点分析孙悟空、猪八戒、沙僧等主要人物的性格特点和成长历程。
3. 艺术特色与思想内涵:分析《西游记》的叙事风格、人物塑造和艺术手法;探讨《西游记》的道德教育意义和人文价值。
四、教学方法与手段1. 阅读指导:引导学生有针对性地阅读相关章节,理解作品的主题和思想内涵。
2. 讨论交流:组织学生分组讨论《西游记》中的情节和人物,激发学生的思维能力和表达能力。
3. 分析评价:引导学生运用文学鉴赏的方法,对作品的艺术特色和思想内涵进行深入分析和评价。
五、教学步骤1. 导入新课(5分钟):通过播放《西游记》的片段或图片,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新课讲解(20分钟):按照教学内容逐步讲解《西游记》的相关知识,引导学生积极参与课堂讨论。
3. 小组活动(15分钟):组织学生分组讨论《西游记》的情节和人物,每组选出代表进行汇报。
4. 总结归纳(10分钟):对学生的讨论成果进行总结归纳,强调作品的魅力和价值。
5. 作业布置(5分钟):布置课后作业,要求学生撰写一篇关于《西游记》的读后感或评论文章。
课外阅读教学设计及评课
课外阅读教学设计及评课课外阅读是培养学生阅读兴趣和提高阅读能力的重要途径之一。
本文将为您设计一节课外阅读教学的具体内容,并对教学过程进行评课。
请注意,以下内容中不包含网址链接。
一、教学设计1. 教学目标通过本节课外阅读教学,学生将能够:- 培养对阅读的兴趣和乐趣;- 提高阅读理解和文学鉴赏能力;- 培养良好的阅读习惯和批判思维能力。
2. 教学内容- 选取适合学生年龄和水平的优秀课外阅读材料;- 引导学生独立思考和表达,增强学生的阅读体验;- 激发学生对阅读的兴趣,培养学生爱读书的习惯。
3. 教学步骤步骤一:导入(5分钟)- 引入阅读话题,如“你最喜欢的课外阅读书籍”;- 学生通过口头交流或书面表达的方式,分享自己的阅读经历。
步骤二:阅读活动(20分钟)- 提供一份优秀的课外阅读材料,根据学生的年龄和兴趣选择;- 学生在课堂上独立阅读,并对喜欢的内容进行标注和批注;- 鼓励学生尝试解释作者用词和表达的含义。
步骤三:讨论与分享(15分钟)- 学生以小组或全班形式分享自己的阅读体验和感受;- 引导学生分析作品中的人物形象、情节和主题。
步骤四:扩展阅读(10分钟)- 提供一些相关的课外阅读推荐书目,并解释推荐理由;- 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鼓励他们继续进行课外阅读。
步骤五:总结与作业布置(5分钟)- 学生总结本节课的收获,讨论对阅读的态度和批判思维的重要性;- 布置针对本节课读书材料的阅读报告,并要求学生用书面形式完成。
二、评课本节课外阅读教学设计充分体现了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和提高阅读能力的目标。
通过选取适合学生年龄和水平的优秀读物作为教学材料,让学生在独立阅读中感受和理解文字中的含义和情感。
同时,通过分享和讨论,学生能够通过对自己和他人阅读体验的交流,进一步提高阅读理解和文学鉴赏能力。
此外,推荐相关课外阅读书目以及布置阅读报告的方式,也能够激发学生的阅读热情,培养他们持续阅读的习惯。
但是,对于不同年级和年龄段的学生,教学内容的选择需要更加具体和详细,以满足不同学生的需求和阅读水平。
《水浒传》名著导读课评课稿
《水浒传》名著导读课评课稿本次名著导读课以《水浒传》为载体,旨在引导学生深入了解这部经典作品的内涵和价值,激发他们对传统文化的兴趣和热爱。
以下是对本次评课的总结:一、教学内容丰富,重点突出本次导读课涵盖了《水浒传》的多个方面,包括历史背景、人物形象、文学风格和思想价值等。
通过引导学生阅读原著、观看改编影视作品和进行小组讨论等多种形式,使学生全面了解这部经典作品的内容和特点。
同时,重点突出,对《水浒传》的内在价值和意义进行了深入剖析,有助于学生深刻理解这部伟大的文学作品的精髓。
二、教学方法多样,学生参与度高本次导读课采用了多种教学方法,包括讲解、讨论、小组合作等。
通过这些方法,使学生能够更好地参与到课堂中来,激发他们的学习热情和主动性。
同时,通过小组讨论等形式,也锻炼了学生的合作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三、注重情感教育,培养学生的文化自信在导读过程中,教师注重情感教育,引导学生感受《水浒传》中蕴含的民族精神和文化自信。
通过深入剖析作品中的主题和人物形象,让学生体会到传统文化的独特魅力和价值,培养学生的文化自信和爱国情感。
四、课堂氛围浓厚,师生互动良好本次导读课的课堂氛围浓厚,师生互动良好。
教师以平等的态度和学生进行交流和讨论,鼓励学生发表自己的观点和看法。
同时,教师也能够对学生的回答进行恰当的评价和引导,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知识。
五、需要改进的地方虽然本次导读课取得了很好的效果,但仍有一些需要改进的地方。
例如,可以进一步加强对《水浒传》中人物形象和情节的深入剖析,使学生更加深入地理解这部伟大作品的内涵和价值。
此外,可以增加一些与《水浒传》相关的文化背景和历史知识的介绍,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这部作品的时代背景和文化内涵。
总之,本次名著导读课以《水浒传》为载体,通过多种教学方法和手段的运用,引导学生深入了解这部经典作品的内涵和价值,激发他们对传统文化的兴趣和热爱。
同时,也需要在今后的教学中进一步加强对作品内在价值和意义的深入剖析和文化背景知识的介绍等方面的工作。
初中语文名著阅读《西游记》说课稿
初中语文名著阅读《西游记》说课稿《西游记》说课稿设计意图:《西游记》是中我国“四大名著”之一。
《西游记》不仅有较深刻的思想内容,艺术上也取得了很高的成就。
它以丰富奇特的艺术想象、生动曲折的故事情节,栩栩如生的人物形象,幽默诙谐的语言,构筑了一座独具特色的《西游记》艺术宫殿。
教学目标:1、通过学习,学生更深入了解《西游记》的丰富内涵,感受祖国文化的博大精深,激发热爱祖国悠久灿烂历史文化的情感。
2、在具体的故事片段中,学生进行思考、体会,激发学生对中国古典名著的阅读兴趣,学会阅读中国古典名著的方法。
3、鼓励学生课外到图书馆阅读古今中外名著,培养学生欣赏文学作品的能力和读好书的习惯。
教学重、难点:1、重点:分析主要人物形象,在具体的故事片段中,学生进行思考、体会,激发学生对中国古典名著的阅读兴趣,渗透阅读中国古典名著的方法。
2、难点:结合作品故事情节来理解人物形象。
课前准备:课件教学过程:(一)激情导入,激发兴趣1、歌曲的魅力在于它可以让我们忘记忧伤,分享快乐。
上课之前老师请同学们来欣赏一首歌曲。
会唱的一起唱。
(播放《西游记》主题曲)2、这是我们非常熟悉的一部电视剧的主题曲。
今天就让我们乘着歌声的翅膀轻轻敲开《西游记》的大门吧!(板书:西游记)3、走进作者1)哪位同学能告诉老师《西游记》的作者是谁啊?(吴承恩)(多媒体展示作者简介)。
过渡:在四大古典名著当中,《西游记》是最受青少年喜爱的,它被拍成了电视剧,制成了卡通片,绘成了连环画,可谓是妇孺皆知,但“看”代替不了阅读名著。
同学们前段时间已对这部著作进行了阅读,这节课我就和同学们一起走进书中的神魔世界,去感悟,去欣赏。
2)吴承恩(约1500—约1582),中国明代小说家。
字汝忠,号射阳山人,先世江苏涟水,后徙淮安府山阳县(今江苏省淮安市楚州区)人。
他出身于一个世代书香后败落为小商人的家庭,曾祖吴铭、祖父吴贞曾分别任过县学训导、教谕。
其父吴锐,家境贫寒,以经营绸布为生。
高中语文教案:文学名著的阅读与解析
高中语文教案:文学名著的阅读与解析一、介绍文学名著阅读与解析的重要性文学名著是中学语文教育中不可或缺的重要内容之一。
通过深入阅读和解析文学名著,能够对学生进行思想品格的教育,提高他们的语言表达能力以及对文化传承的理解。
本教案将围绕着高中语文课程中常见的几部经典文学作品展开讨论,指导教师如何设计有针对性的阅读分析课堂。
二、《红楼梦》: 刻画人物形象《红楼梦》是中国古代小说中一部杰出的作品,其中塑造了众多丰满饱满、形象鲜明的人物。
在教学上,教师可以选择一些典型人物来进行分析讨论,比如贾宝玉、林黛玉等。
1. 描述人物外貌与特点:通过生动而准确地描述人物外貌特征以及性格特点,引导学生对其形象进行直观感知。
2. 探究背后原因:引导学生从个别事例出发,推测和揣摩造成该人物特点形成的真正原因。
比如,林黛玉刚强而敏感的性格与她在荣府的成长环境有什么关系。
3. 分析角色命运:通过对人物性格与命运之间的关联,激发学生对文学作品中人物形象更深层次理解。
阅读过程中,教师可以引导学生思考:那些个性鲜明、独具一格却命运不佳的人物传达给我们怎样的信息?三、《西游记》: 构建想象空间《西游记》是一部反映了中国古代社会风貌和民间传说的著名小说。
通过阅读和分析这部作品,可以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
1. 描绘神话世界: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将自己想象成唐僧一行人中的一个角色,在动手操作之余,反思每个场景背后蕴含的哲理和文化内涵。
2. 从虚幻到现实:帮助学生分清虚幻与现实之间的边界,在浑然天成中感受着作者无拘无束、自由奔放的创作精神。
3. 探索文化背景:指导学生通过学习《西游记》背后的文化背景,了解中国古代社会风貌及其中体现的思想观念。
四、《水浒传》: 探究恶与善的边界《水浒传》是一部展现了中国封建社会内外矛盾斗争的小说。
作为高中语文教学的一部分,通过阅读和分析这本小说,可以引导学生思考美与丑、善与恶的区别和边界。
1. 人物形象解析:选取几个典型好坏人物进行比较分析,帮助学生理解其中复杂的道德辨析。
九年级语文科目的教案中国古代文学名著赏析与评价方法
九年级语文科目的教案中国古代文学名著赏析与评价方法九年级语文科目的教案:中国古代文学名著赏析与评价方法一、Introduction中国古代文学名著是中学语文教学中重要的一部分。
通过对古代文学名著的赏析和评价,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了解中国古代文化,提升语文素养和文学鉴赏能力。
本教案旨在介绍在九年级语文科目中,如何进行中国古代文学名著的赏析与评价。
二、文学名著赏析的方法1. 了解背景知识学生应首先了解文学名著的创作背景、作者的生平背景,以及时代背景等。
背景知识的掌握能够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作品的内涵和语境。
2. 解读文学名著的情节与人物学生需要仔细阅读文学名著,了解故事情节的发展以及各个人物形象的塑造。
可以通过分析人物性格、行为举止和言语等方面,深入了解作品中的人物形象,并对其进行赏析。
3. 掌握主题和思想内涵文学名著的主题和思想内涵是学生赏析作品的重要内容。
学生应该通过阅读和分析,揭示作品所表达的主要思想,以及作者对社会、人生等问题的看法。
4. 解读作品的形象描写和语言运用学生应该仔细分析文学名著中的形象描写和语言运用,例如比喻、夸张、反衬等修辞手法。
通过对这些手法的研究,学生能够更好地理解作品的意义和表达方式。
5. 比较研究不同版本的文学名著对于一些古代文学名著,存在多个版本或多个改编本。
学生可以选择其中的一部分版本进行比较研究,分析其异同点,并找出各个版本之间的优劣之处。
三、文学名著评价的方法1. 历史价值的评价学生可以通过了解文学名著对当时社会的影响、反映了哪些历史事件等方面,来评价作品的历史价值。
2. 文学价值的评价学生应该分析作品的艺术特点,如文学语言的优美、情节的紧凑、人物形象的鲜明等,以评价作品的文学价值。
3. 探究作品的现实意义文学名著往往不仅仅是一种艺术创作,更是对现实社会的批判或反思。
学生需要通过分析作品中的社会问题、道德观念等,来评价作品对现实的反映和影响。
4. 个人情感体验的评价学生可以结合自身的情感体验,来评价作品对自己的触动和影响。
课外名著阅读的呈现形式及评价方式
课外名著阅读的呈现形式及评价方式新课标中课外阅读的地位更加突出了,然而现实中的课外阅读却令不少语文教师“想说爱你不容易”。
究其原因,就是“内、外有别”。
课内阅读教学,目标清晰,相对而言,课外阅读则是一项“软”任务,始终“硬”不起来。
因为课外阅读的过程是自由、宽松的,读书读什么?应该读到什么程度?是“读懂了”、“读通了”,还是仅仅“读过了”,都因人而异、因文而异。
感兴趣的会反复揣摩,不感兴趣的就翻翻而过。
然而,中小学生的阅读主要是为了积累,是为了丰富文化积淀,必须要有明确的目标,才能保证在语言和思想方面“打好底子”。
否则,积累语言、提高素养、充实精神只能是空谈。
一、用形式多样的活动促进学生课外名著阅读,激发名著阅读兴趣1、开展读书辩论会。
初中的学生很愿意表现自己,要关注他们个人的阅读的体验。
就组织学生开展辩论会,比如说某班同学在阅读《西游记》之后,就让同学们分为两组,分别对唐僧这个人物提出不同的看法,有正方,有反方,围绕着唐僧这个人物形象老师们组织了一场非常成功的辩论会。
2、举行名著阅读交流会。
同学们之间这种交流特别有必要。
有时候某一个学生可能阅读水平有限,阅读能力有限,他从这个名著当中得到的东西可能也有限。
这种情况下,学校或班级可以组织一个名著阅读的交流活动,要求每一位学生在规定的书目当中任选一本,围绕一些话题,准备一些自己的材料,在阅读交流会上,大家就可以围绕一些共同的话题来谈自己的阅读感受。
比如这本书当中我最喜欢的一个人物是谁;书里边我最熟悉的一个故事是什么等。
这样通过交流,同学们能够共同提高自己的阅读的水平。
3、访谈会。
有主持人,有嘉宾,名著的作者等,这些都可以有学生来扮演,来进行访谈。
由学生去设计一些访谈的话题向嘉宾提问。
这样还可以锻炼学生的口语表达的能力。
4、组织比赛、竞赛,交流读书心得。
开展以读书为话题的演讲比赛,组织读书征文竞赛,激发读书兴趣。
另外还可以组织读书手抄报比赛、学生阅读笔记展评,师生共读共写活动等形式都能促进学生阅读课外名著。
中学生课外名著阅读指导与评价方法概谈论文
中学生课外名著阅读指导与评价方法概谈论文中学生课外名著阅读指导与评价方法概谈论文关于课外阅读,《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以下简称《课标》)中明确提出“学生九年阅读总量不少于400万字”的标准。
《课标》实施建议中指出:要重视培养学生广泛的阅读兴趣,扩大阅读面,增加阅读量,提高阅读品味。
提倡少做题,多读书,好读书,读好书,读整本的书。
课外阅读是提升学生语文素养、提高语文能力的有效途径,这里就课外名著阅读方法的指导与评价和大家交流。
一、推荐作品的依据和方法向学生推荐作品可依据《课标》选择推荐。
要把教师推荐和学生推荐结合起来。
既要有教师把关,又要考虑学生的阅读兴趣和阅读能力。
坚持学期授课季统一阅读和假期自选阅读相结合的方式。
教师要上好作品推荐导读课。
授课季由教师统一推荐作品,假期由学生根据同学的推荐自选作品。
推荐课要最大限度地激发学生兴趣。
如由影视作品导入,由精彩情节人物故事导入,由作品的文学成就和影响导入等。
总之,教师要吊足学生的胃口,激发学生阅读欲望。
如对于《三国演义》的阅读,可以将影视作品截取出来播放给同学们。
选取影视资料时不必在意是否忠于原著,能激发兴趣足矣。
二、确定阅读进度并完成读书笔记学生阅读全书,还要完成阅读笔记。
可以积累字词,语句,重点人物,阅读体会,内容概要等。
每周一篇。
三、周评价和月读书汇报中学生名著阅读必须配以相应的检测评价,没有评价的阅读是不会有质量的。
周评价形式多样。
演讲式:讲情节,讲感受,讲喜恶的人物。
也可以笔试,与语文基础知识和课内阅读测评结合起来,重点考查本周阅读内容,分数比例为10%为宜。
要将名著阅读活动和其他语文教学的实践活动结合起来。
每月可举行读书汇报会,可以以小组为单位,也可全班交流。
展示个人读书的阶段成果和体验,也可以表达自己对作品的认识和期待。
要在汇报中紧紧结合读者的生活实际。
四、教师的专场辅导和对作品的理解交流欣赏水平和能力决定对作品的认知深度。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课外名著阅读的呈现形式及评价方式新课标中课外阅读的地位更加突出了,然而现实中的课外阅读却令不少语文教师“想说爱你不容易”。
究其原因,就是“内、外有别”。
课内阅读教学,目标清晰,相对而言,课外阅读则是一项“软”任务,始终“硬”不起来。
因为课外阅读的过程是自由、宽松的,读书读什么?应该读到什么程度?是“读懂了”、“读通了”,还是仅仅“读过了”,都因人而异、因文而异。
感兴趣的会反复揣摩,不感兴趣的就翻翻而过。
然而,中小学生的阅读主要是为了积累,是为了丰富文化积淀,必须要有明确的目标,才能保证在语言和思想方面“打好底子”。
否则,积累语言、提高素养、充实精神只能是空谈。
一、用形式多样的活动促进学生课外名著阅读,激发名著阅读兴趣
1、开展读书辩论会。
初中的学生很愿意表现自己,要关注他们个人的阅读的体验。
就组织学生开展辩论会,比如说某班同学在阅读《西游记》之后,就让同学们分为两组,分别对唐僧这个人物提出不同的看法,有正方,有反方,围绕着唐僧这个人物形象老师们组织了一场非常成功的辩论会。
2、举行名著阅读交流会。
同学们之间这种交流特别有必要。
有时候某一个学生可能阅读水平有限,阅读能力有限,他从这个名著当中得到的东西可能也有限。
这种情况下,学校或班级可以组织一个
名著阅读的交流活动,要求每一位学生在规定的书目当中任选一本,围绕一些话题,准备一些自己的材料,在阅读交流会上,大家就可以围绕一些共同的话题来谈自己的阅读感受。
比如这本书当中我最喜欢的一个人物是谁;书里边我最熟悉的一个故事是什么等。
这样通过交流,同学们能够共同提高自己的阅读的水平。
3、访谈会。
有主持人,有嘉宾,名著的作者等,这些都可以有学生来扮演,来进行访谈。
由学生去设计一些访谈的话题向嘉宾提问。
这样还可以锻炼学生的口语表达的能力。
4、组织比赛、竞赛,交流读书心得。
开展以读书为话题的演讲比赛,组织读书征文竞赛,激发读书兴趣。
另外还可以组织读书手抄报比赛、学生阅读笔记展评,师生共读共写活动等形式都能促进学生阅读课外名著。
5、名段朗诵。
组织学生个人朗诵或集体朗诵名著中的精彩片段,可仿读、分角色读、轮读、齐读。
还可以组织名著朗诵竞赛或朗诵会,并鼓励优秀学生背诵名著中的名段。
通过抑扬顿挫、激情洋溢的朗诵,学生可获得作品的思想精髓,受到作品语言的强烈感染。
6.讲故事比赛。
文学名著中有不少引人入胜的故事,如“美猴王”、“草船借箭”、“鲁提辖拳打镇关西”等,可组织学生开展讲故事比赛。
可以先在小组里讲,然后推荐代表到全班、全年级、全校讲。
这样,就提供给孩子们一个展现自我的舞台,既锻炼了他们的语
言表达能力,又锻炼了胆量。
学生在展现自我的同时又能互相促进、互相学习
7、文学创作。
让学生对名著进行改编、缩写、仿写、续写等再创作。
也可以鼓励学生自己创作一些类似的作品,即使是模仿来写都可以。
这样,可以展示学生的创作能力,充分激发学生的创造力。
二、用有效的评价方式以读促读
欣赏文学作品,能有自己的情感体验,初步领悟作品的内涵,从中获得对自然、社会、人生的有益启示。
传统意义上的评价,视考试、检测为法宝,造成学生为考试而阅读,为应付检测而努力。
教师只有探索新颖、有亲和力的评价方式,实施有效的名著阅读评价,才能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1、所有活动都应由教师或学生组成评价小组给予评价。
苏
霍姆林斯基说“成功的欢乐是一种巨大的情绪力量”,“教学的实质在于激励与唤醒”。
我们要善于发现学生在阅读中的成功之处及时喝彩,最大限度地满足学生的成就感。
无论是书面材料还是口头发言,都可按A、B、C、D四个等级确定学生的发展等级。
评价过程中,允许学生对评价结果大胆质疑,甚至“讨价还价”。
2、在赏析交流中评价。
组织学生开展赏析交流,既能检验阅读效
果,又是一个共同提高的过程。
可以从赏析一处绝妙的遣词造句、一节优美的景物描写、一段精辟的议论,逐渐过渡到赏析整篇文
章、整部作品,赏析作品中的代表人物,让学生畅谈自己的体会,轻松、自由地表达读书的乐趣。
教师在交流过程中进行简要的、激励性的点评,使学生在交流活动中获得知识、陶冶情感、启迪思维,获取审美愉悦。
2、在成果展览中评价。
通过成果展览的形式展示每个学生阅读的收获,能让学生体验成功,保持读书的热情。
可以用墙上的统计表显示谁读的书多,谁摘抄的精彩片段多,谁会背的古诗多,谁写的读后感多等,让进步看得见,掀起你追我赶的读书热潮。
;并评出优胜者,给予奖励。
在这个过程中,既有教师的评价,又有同学之间的互评,还有学生的自我评价。
以“展”代评,将评价融入活动之中,每一次展览都会成为读书活动的一个加油站、一个助推器
3、在话题辩论中评价。
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
每个学生在阅读过程中,都有独特的感受、体验和理解。
教师可以确定一些带有争议性的话题,让学生围绕话题开展评论,不仅能满足学生在自主阅读中的交际性情感需求,为学生提供表达自己读书收获的机会,同时也为教师评价学生阅读效果提供了鲜活、生动的素材。
从辩论发言中引用知识的多少,可以评价学生的阅读面;从辩论发言中对问题的不同理解,可以评价学生阅读思维的深度;从发言的激情,可以评价学生读书的热情;学生参与辩论,不仅锻炼了思维,口头表达能力也会有长进
4、在问题探究中评价。
可以定期向学生抛出一些有研究价
值且学生力所能及的研究课题,由教师先介绍一些阅读材料,指引查找资料的途径,教给“做学问”的方法,让学生去阅读、思考、探索,最后形成自己的小论文,探究结果一定是精彩纷呈,令人赏心悦目的。
也可以让学生自己选定一些感兴趣的探究课题,开展探究性阅读。
这样,既培养了学生的科研意识,又提高了学生的阅读能力,阅读兴趣也可以得到长久的保持。
教师对学生的阅读成效进行评价,既评价探究课题选择的合理性、探究结果的深刻性,又评价探究方法的科学性、探究过程的规范性,不断将阅读活动引向深入,促进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发展。
5、在演讲比赛中评价。
一段时间内就读过的书目组织学生
进行演讲,可以设评委席和听众席。
在比赛的过程中学生是否真的读了,读到什么程度一目了然,在这个过程中可以锻炼学生对书中内容的高度概括的能力,语言表达的能力,思考的能力。
因为在演讲的过程中学生要渗透自己的观点和看法,又要让自己在同学面前不至于出丑,他们会积极准备。
每个同学演讲结束后评委席和听众席各出一名进行点评,由评委们当场打分亮分,这对同学们来说是一个很大的激励。
这也是最容易操作的一种方法,能收到很好的效果。
书海茫茫,渡在何处?初涉书海的中学生,需要有经验的水手一路相助,而这名水手就是我们。
老师还要与学生共同阅读,只有自己亲自去读了,才能体验书中人物的情感,才能关注书中人物的命运,才能找到与学生交流的话题。
教师不能成为学生读书过程中的局外
人,而应该成为与他们志趣相投的“书友”“书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