放射性废物处置遇技术难关
放射性废物处理处置技术研究现状分析
放射性废物处理处置技术研究现状分析在核能开发和利用过程中,产生的放射性废物一直是一个令人关注的问题。
放射性废物的高毒性和长寿命使得其处理与处置成为极具挑战性的任务。
为了确保人类和环境的安全,各国都在积极研究和探索放射性废物处理处置技术。
本文将对当前放射性废物处理处置技术的研究现状进行分析。
首先,目前最常用的放射性废物处理技术是储存和深地质处置。
储存是临时性的处理方法,主要包括中转站和长期储存设施。
中转站用于临时存放和处理废物,直到找到最终处置方法。
长期储存设施则是将废物安全地储存数十年或几百年,直到废物的活度降低到安全水平。
深地质处置则是将废物埋入地下数千米的地层,在地质构造和人工屏蔽层的保护下,实现废物长期隔离。
深地质处置方法因其安全性和长期稳定性而受到广泛关注。
与传统的废物处理技术相比,还有一些新兴的处理方法值得关注。
其中之一是分区域储存方法,将废物存储在距离人类居住区域较远的地点,并通过地下设施将废物传输到储存点。
分区域储存方法在一定程度上减少了对人类和生态环境的影响。
另一种新兴的技术是废物的再循环利用。
这种方法通过对废物进行分离和处理,将可再利用的物质重新利用,并最大程度地减少了对环境的污染。
此外,放射性废物的处理处置技术也面临一些挑战和问题。
首先是处理规模的问题。
随着核能的发展和扩大应用,放射性废物的产生量也在增加,这对废物处理和处置技术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其次是处置安全的问题。
放射性废物的高毒性和长寿命要求处置措施必须具备足够的安全性,以防止废物泄漏和对人类和环境造成伤害。
然后是公众接受度的问题。
废物处理和处置涉及到公众利益和安全,公众对于核能和放射性废物的担忧和不信任可能会对技术的应用和推广产生一定的阻力。
针对以上问题,各国正在积极开展相关研究和探索创新的技术方法。
一方面,需要加大对废物处理处置技术的研究和开发力度,提高处理规模和效率。
另一方面,还需要增强公众的科学素质和风险意识,通过开展教育宣传,增加公众对放射性废物处理处置技术的了解和支持。
核废物处置技术的创新与挑战
核废物处置技术的创新与挑战核能作为一种高效、清洁的能源,在全球范围内得到了广泛的应用。
然而,伴随着核能的利用,核废物的产生也成为了一个不可忽视的问题。
核废物具有放射性强、半衰期长、毒性大等特点,如果处置不当,将会对人类健康和环境造成严重的威胁。
因此,核废物处置技术的创新与发展至关重要,同时也面临着诸多挑战。
核废物的来源主要包括核电站运行过程中产生的乏燃料、核设施退役产生的放射性废物以及核医学、科研等领域产生的放射性废物。
这些废物根据放射性水平的高低,可分为高放废物、中放废物和低放废物。
不同类型的核废物,其处置方法和要求也有所不同。
在核废物处置技术的创新方面,科学家们一直在不断探索和尝试新的方法。
其中,深地质处置被认为是目前最可行的处置方式之一。
这种方法是将核废物深埋于地下数百米甚至上千米的稳定地质层中,利用地质层的屏障作用,将核废物与人类生活环境长期隔离。
为了提高深地质处置的安全性和可靠性,研究人员在选址、工程屏障设计、监测技术等方面进行了大量的创新工作。
在选址方面,需要综合考虑地质结构、水文地质条件、地震活动等多种因素,确保所选地点能够长期稳定地容纳核废物。
例如,一些地区的花岗岩地质层具有良好的稳定性和低渗透性,是较为理想的处置场所。
工程屏障设计也是创新的重点之一。
多层屏障系统包括废物固化体、金属容器、缓冲回填材料和地质层等,共同阻止核废物中的放射性物质向周围环境迁移。
研究人员不断改进固化体的材料和工艺,提高其稳定性和耐久性;同时优化金属容器的材质和结构,增强其抗腐蚀能力。
监测技术的创新对于及时掌握核废物的处置情况至关重要。
利用先进的传感器和监测系统,可以实时监测地下环境中的温度、压力、湿度、放射性水平等参数,为评估处置效果和及时发现潜在问题提供依据。
除了深地质处置,一些新的处置技术也在研究和发展中。
例如,加速器驱动次临界系统(ADS)可以将长寿命的放射性核素转化为短寿命或稳定核素,从而降低核废物的放射性危害。
放射性废物处理的技术与政策
放射性废物处理的技术与政策在现代社会,随着核能的广泛应用以及放射性物质在医疗、科研等领域的使用,放射性废物的产生不可避免。
放射性废物具有潜在的危害,如果处理不当,可能会对人类健康和环境造成严重的影响。
因此,放射性废物处理成为了一个至关重要的问题,涉及到先进的技术手段和合理的政策法规。
一、放射性废物的分类放射性废物根据其放射性水平、半衰期、物理形态等因素,可以分为高放废物、中放废物和低放废物。
高放废物通常是指从核反应堆中卸出的核燃料经过后处理产生的高放射性废液及其固化体,具有极高的放射性和较长的半衰期。
中放废物的放射性水平介于高放废物和低放废物之间,例如反应堆的结构材料、设备部件等。
低放废物则主要包括受轻微污染的物品、实验室废弃物等,其放射性水平相对较低,半衰期较短。
二、放射性废物处理的技术1、贮存对于短半衰期的低放废物,常常采用临时贮存的方法。
在经过一定时间的衰变后,其放射性水平会降低到安全范围,然后可以进行常规处理。
2、固化将放射性废物与固化剂混合,形成稳定的固体,以减少其迁移和扩散的可能性。
常见的固化方法包括水泥固化、玻璃固化等。
3、焚烧对于一些有机放射性废物,可以通过焚烧的方式减少其体积,但需要严格控制排放,以防止放射性物质释放到环境中。
4、深部地质处置这是处理高放废物和长寿命中放废物的一种常用方法。
选择地质稳定、水文条件良好的地区,建造地下处置库,将废物深埋其中,利用地质屏障来隔离放射性物质。
5、分离与嬗变通过先进的核技术,将长寿命的放射性核素分离出来,并通过核反应使其转变为短寿命或稳定的核素,从而降低废物的放射性危害。
三、放射性废物处理的政策1、法律法规各国都制定了一系列的法律法规来规范放射性废物的处理。
这些法规涵盖了废物的产生、运输、处理、贮存和处置等各个环节,明确了责任主体和操作标准。
2、监管机制建立专门的监管机构,对放射性废物处理设施进行严格的监督和检查,确保其符合法规要求和安全标准。
放射性废物处理技术的现状与挑战
放射性废物处理技术的现状与挑战在当今社会,随着核能的广泛应用以及核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放射性废物的产生不可避免。
这些放射性废物如果处理不当,将会对人类健康和环境造成极大的威胁。
因此,放射性废物处理技术的研究和发展至关重要。
目前,放射性废物处理技术已经取得了一定的成果。
首先,固化技术是一种常见的处理方法。
通过将放射性废物与固化剂混合,形成稳定的固体物质,从而减少废物的体积和流动性,降低其对环境的潜在危害。
例如,水泥固化、玻璃固化等方法在实践中得到了广泛应用。
其次,深部地质处置是一种长期的处理策略。
选择合适的地质层,如稳定的岩层或盐层,将经过固化处理的放射性废物深埋其中。
这样可以利用地质层的天然屏障作用,阻止放射性物质向周围环境扩散。
一些国家已经建立了专门的地质处置库,用于长期存放高放废物。
此外,还有一些其他的处理技术也在不断发展和应用。
例如,离子交换技术可以用于去除放射性废水中的放射性离子;蒸发浓缩技术可以减少放射性废液的体积;生物处理技术在某些情况下也能发挥一定的作用。
然而,尽管取得了这些进展,放射性废物处理技术仍然面临着诸多挑战。
首先,放射性废物的复杂性是一个巨大的难题。
不同类型的放射性废物,其放射性水平、物理化学性质等差异很大,这就需要针对不同的废物类型开发专门的处理技术,增加了处理的难度和成本。
其次,处理技术的安全性和可靠性始终是关注的焦点。
任何处理过程中的失误都可能导致放射性物质的泄漏,造成严重的后果。
因此,处理技术必须经过严格的测试和验证,确保其在长期运行中的安全性和可靠性。
再者,公众对放射性废物处理的接受程度也是一个挑战。
由于对放射性的恐惧和不了解,公众往往对放射性废物处理设施的建设存在担忧和抵制,这给处理技术的推广和应用带来了很大的阻力。
另外,处理技术的可持续性也是一个需要考虑的问题。
随着时间的推移,处理设施的维护和管理需要持续的投入和资源保障,如何确保处理技术在长期内的可持续性是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
医疗废弃物处置的技术难点与创新解决方案
医疗废弃物处置的技术难点与创新解决方案随着医疗技术的不断进步,医疗废弃物的处置问题也日益凸显。
医疗废弃物的特殊性质使其不仅对环境造成潜在危害,还对人类健康构成潜在威胁。
因此,寻找针对医疗废弃物的创新解决方案,以减少对环境和人类健康的风险,成为当前亟待解决的重要问题。
一、医疗废弃物处置的技术难点1. 分类困难:医疗废弃物的种类繁多,其中包括:注射器、废旧药品、医疗器械、病人排泄物等。
这些废弃物的种类多样导致分类困难,增加了废弃物处置的复杂性。
2. 杀菌难度大:医疗废弃物潜在的病菌和病毒的存在使其处理过程中需要进行严格的杀菌。
然而,传统的杀菌方法存在着时间长、投入大等问题,因此需要寻找快速高效的杀菌技术。
3. 资源回收问题:医疗废弃物中含有一定数量的可回收资源,如塑料瓶、纸张等。
然而,废弃物处置过程中的资源回收存在着一定的困难,主要包括分离困难和再利用技术的瓶颈。
二、创新解决方案1. 分类技术的创新针对医疗废弃物分类困难的问题,可以引入人工智能和机器学习等技术,通过图像识别和手动输入等方式实现废弃物的智能分类。
利用先进的分类技术可以将医疗废弃物快速准确地进行分类,从而为后续处理提供便利。
2. 高效杀菌技术的研发针对医疗废弃物杀菌难度大的问题,可以探索新的杀菌技术。
例如,利用光触媒杀菌技术,使用紫外线照射废弃物表面,通过光氧化反应迅速杀灭病菌和病毒。
这种技术具有杀菌效果好、无需消耗大量资源等优点。
3. 循环经济模式的推广针对医疗废弃物资源回收问题,可以推广循环经济模式,将废弃物再利用转化为资源。
例如,废弃物中的可回收资源可以进行分类回收,通过再加工制造新产品。
同时,可以利用废弃物中的有机物质进行生物能源的生产,实现资源的最大化利用。
4. 系统化管理模式的建立为了更好地解决医疗废弃物的处理问题,建立系统化管理模式是必要的。
通过构建信息化的废弃物管理平台,实现对医疗废弃物的全程监控和数据记录,可以提高废弃物处理过程的透明度和效率。
核废物处置的技术挑战
核废物处置的技术挑战核废物的产生是核能利用不可避免的副产品,而如何安全、有效地处置核废物则是全球面临的重大技术挑战。
这些核废物具有放射性,对人类健康和环境构成潜在威胁,因此需要极其谨慎和先进的技术手段来处理。
首先,核废物的分类就是一个复杂的问题。
核废物根据其放射性水平、半衰期、物理和化学形态等因素,可以分为高放废物、中放废物和低放废物。
高放废物通常来自核反应堆的核燃料后处理,具有极高的放射性和长半衰期,其处置难度极大。
中放废物和低放废物相对放射性较低,但仍然需要妥善处理,以防止对环境造成污染。
在核废物处置技术中,地质处置被认为是一种较为可行的长期解决方案。
这一方法是将核废物深埋于地下数百米甚至数千米的稳定地质层中,利用地质层的隔离作用来限制核废物的迁移和扩散。
然而,要实现这一目标并非易事。
首先,需要找到合适的地质场址,这个场址必须具备稳定的地质结构、低渗透性、良好的热传导性能等条件。
选址过程需要进行大量的地质勘探和环境评估工作,耗费大量的时间和资源。
而且,即使找到了合适的场址,还需要解决如何将核废物安全地运输到地下深处的问题。
这涉及到特殊的运输容器和运输路线的规划,以确保在运输过程中不会发生泄漏事故。
除了地质处置,还有一些其他的处置方法,如深海处置和太空处置。
深海处置是将核废物沉入深海,但这种方法存在诸多不确定性和潜在的环境风险,如海洋生态系统的破坏、废物容器的腐蚀等,因此并未得到广泛的应用和认可。
太空处置则是将核废物发射到太空,但这一方法成本极高,技术难度巨大,并且存在着发射失败导致核废物返回地球的风险。
在核废物处置过程中,监测和预警技术也是至关重要的。
需要建立一套完善的监测系统,对核废物处置设施周围的环境进行实时监测,包括地下水、土壤、空气等。
一旦发现放射性物质泄漏的迹象,能够及时发出预警,采取相应的应急措施。
然而,目前的监测技术还存在一定的局限性,例如监测精度不够高、监测范围有限等,这给核废物处置的安全保障带来了一定的困难。
放射性废物处置遇技术难关
放射性废物处置遇技术难关发布时间:2012-02-16 | 作者:甘晓 2012年02月16日来源:中国科学报作者:甘晓废弃的矿山坑道图片来源:昵图网日益增加的放射性废物令人担忧,然而很多专家都无法清楚说出目前中国究竟有多少放射性废物。
公众的担忧不仅来自不断发生的核泄漏事故,更与放射性废物的管理息息相关。
将于3月1日实施的《放射性废物安全管理条例》或将推动我国放射性污染物的防治工作,但仍需要接受公众的审视与检验。
2月13日,离大学正式开学还有一星期,《中国科学报》记者来到位于北京师范大学南门外的放射性药物化学实验室。
实验室管理员李娜一早便开始忙碌起来。
“过几天,我就更忙了!”她一边在放置放射性废物的冰柜前作记录,一边说,“等学生放假回来之后,实验产生的放射性废物又会多起来。
”在烦琐的处理流程和冗长的半衰期中,李娜必须每天记录下放射性废物的情况,等待专门机构将这些特殊的“垃圾”集中收走。
如同李娜所在的这间实验室一样,许多实验室也产生放射性废物。
不仅如此,广泛使用的核电站、铀矿、辐照设备等工业设施则产生了数量更多、放射性剂量更大的废物。
2003年正式实施的《放射性污染防治法》,标志着我国依法防治放射性污染工作迈出了重要的一步。
法律明确规定了放射性污染管理的五个方面,放射性废物管理则是其中之一。
在此基础上制定的《放射性废物安全管理条例》将于今年3月1日起实施。
中国辐射防护研究院三废治理研究所副所长孙庆红告诉《中国科学报》记者,目前最大的难题在于高放射性水平废物的永久处置。
越来越多的“垃圾”核技术在医药、能源、军事等领域的应用已经让人们尝到了它的甜头。
同时,日益增加的放射性废物也让专家们头疼不已。
但当《中国科学报》记者采访相关领域专家时,却没有一位专家能说得清目前究竟有多少放射性废物。
李娜所在的放射性药物化学实验室主要研究放射性药物在动物体内的情况,每天都会产生大量包含放射性的溶液和动物尸体。
李娜介绍,他们所用的药物半衰期都不长,而10个半衰期后,放射性剂量则被认为已经减少到不足以造成伤害的程度,便可以进一步处置。
放射性废物处置技术现状与趋势
放射性废物处置技术现状与趋势随着人类社会的发展和经济的快速增长,工业的不断发展也带来了越来越多的放射性废物。
放射性废物是影响环境和人类健康的危险物质,如何正确处理和处置这些废物已成为当今世界所面临的一个重要问题。
本文将介绍放射性废物处理技术的现状与趋势。
一、放射性废物的分类放射性废物是指放射性原料及放射性同位素的生产、加工、使用以及核设施的拆除、修复等过程中产生的辐射性物质、物品或废材,统称为放射性废物。
按照放射性强度、放射性半衰期等不同特征,放射性废物可分为三类:1. 高放射性废物:指放射性强度高、放射性半衰期长的废物,例如核反应堆中的燃料元件。
2. 中等放射性废物:指放射性强度中等、放射性半衰期较长的废物,例如医疗机构使用的放射性同位素废物。
3. 低放射性废物:指放射性强度低、放射性半衰期短的废物,例如乏燃料元件的包装材料等。
二、放射性废物目前的处置技术目前,放射性废物的处理方法可分为三类:处理、贮存和处置。
1.处理:处理是通过物理、化学或生物等方式将放射性废物转化为无害或低毒性的废物。
例如,将放射性废水的放射性物质转化为氧化物或沉淀物,并通过过滤或吸附等方法将其除去。
2.贮存:贮存是指将放射性废物在特定设备或场所中,通过隔绝、封存和监管等措施控制放射性物质的扩散和泄漏,保护环境和公众安全。
贮存技术包括浸渍贮存、间隔贮存、深度地下贮存等。
3.处置:处置是指将放射性废物从人类活动范围内排除,使其不再对生态环境和人类健康造成危害。
目前主要的处置技术包括海洋处置、深地贮存和转移处置等。
三、放射性废物处理技术的趋势随着放射性废物的不断增加,各国对于放射性废物的处理问题也越来越重视。
在传统的放射性废物处理技术基础上,新技术的研究和应用也不断涌现,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减少废物产生:通过提高工艺技术水平、改善原材料的质量等手段,减少放射性废物产生。
同时,加强环境保护意识,重视环境管理工作,也是减少放射性废物产生的有效措施。
放射性废液处理技术的现状及展望
放射性废液处理技术的现状及展望摘要:放射性废液处理技术是现代废液的处理手段,它解决了化学污染清除废液中有机物处理的基础,具有能耗低、废物量少和经济实惠的优点。
该技术不仅能有效地去除热工作场所化学污染废液中的有机物,还能显着减少废水中的核素和重金属离子,有效减少后续处理设备的工序负荷,并满足移动化学废物处理设备的液体流入条件。
减少二次废物产生量,该处理技术具有良好的示范作用和促销前景。
鉴于此,文章结合笔者多年工作经验,对放射性废液处理技术的现状及展望提出了一些建议,仅供参考。
关键词:放射性废液处理技术;现状;展望引言对放射性废液彼得技术需要加强知识宣传,建立防护制度,开展防护培训。
进行分区管理,划定控制区,将高剂量岗位原料废酸罐、二楼高位桶、萃取槽划为控制区,严禁非该区工作人员进入;配置必备的辐射环境监测设备,定期对工作场所、放射性废水进行监测;对工人开展个人剂量监测,并定期进行体检;落实并完善辐射防护措施,如通风、上下班淋浴更衣等;采取工程防护措施,实行隔离或遥控操作,增加接触距离,减少接触时间。
1、放射性废液-核电站放射性废液的主要来源核电站放射性废液的主要原因包括化学废液、工艺废液、地面排水、废水清洗、去污废液和其他废液。
除了应用于我国已经启动的核电站和正在建设的核电站的技术不同之外,根据实际核电站的不同,放射性废液的收集和处理过程也有一些差异。
但是整体上遵循分类收集和处理的基本原则.本文对当前我国主要核电站之中的应用的放射性废液收集和处理的典型工业进行分析2、放射性废液处理技术的现状(1)大亚湾核电站是我们大陆地区第一个引进技术建造的大型商用核电站,安装了两个PWR核电站,放射性废液处理系统主要服务于这两个,主要任务是处理大亚湾核电站的日常运营以及预期事故造成的放射性废液。
大亚湾结合放射性废液的实际特性,主要采用过滤、蒸发和海水淡化过程。
①废液收集工作。
根据放射性废液的来源、化学物质含量和放射性的差异,放射性废液可分为三种:工序排水、化学排水和地面排水。
2024年放射性废物治理市场发展现状
2024年放射性废物治理市场发展现状引言放射性废物治理是指对产生的放射性废物进行妥善处理和处置的过程。
由于放射性废物对人类和环境带来严重的潜在威胁,对放射性废物的治理成为了全球范围内的重要议题。
本文将探讨放射性废物治理市场的发展现状,并分析未来的趋势。
放射性废物治理市场概况放射性废物治理市场是一个庞大而复杂的市场,涉及到技术、工程、安全和法规等多个领域。
目前,全球范围内的放射性废物治理市场规模正在不断扩大,预计将继续增长。
放射性废物治理技术放射性废物治理技术是放射性废物治理市场的核心。
目前,主要的放射性废物治理技术包括储存、转运、处理和处置。
储存技术主要包括暂存设施和长期储存设施;转运技术涉及到放射性废物的安全运输;处理技术包括物理、化学和生物方法;处置技术主要包括地下埋存和转化处理。
这些技术的不断改进和创新推动了放射性废物治理市场的发展。
放射性废物治理市场的驱动因素放射性废物治理市场的发展受到多个驱动因素的影响。
首先,放射性废物的产生量不断增加,使得对放射性废物的治理需求越来越大。
其次,社会对环境保护和公共安全的关注度提高,促使政府加大对放射性废物治理的支持和投入。
此外,科技的进步和工程技术的发展也为放射性废物治理提供了更多机会和可能性。
放射性废物治理市场的挑战和机遇尽管放射性废物治理市场面临着诸多挑战,但也存在着巨大的机遇。
首先,治理放射性废物需要大量的资金和技术支持,因此,放射性废物治理市场为相关企业和机构提供了商机和利润空间。
其次,放射性废物治理的技术和经验是相对有限的,因此在技术和研发领域存在着巨大的创新和改进空间。
放射性废物治理市场的展望展望未来,放射性废物治理市场将继续保持稳定增长。
随着放射性废物产生量的增加,对放射性废物治理技术的需求也将日益增加。
同时,政府对放射性废物治理的支持和政策法规的完善将进一步推动放射性废物治理市场的发展。
此外,随着技术的不断创新和进步,放射性废物治理技术将不断提高和完善,为放射性废物治理市场开辟更广阔的前景。
放射性废物处置技术的现状和未来发展
放射性废物处置技术的现状和未来发展一、前言放射性废物处置技术是近年来全球关注的重要问题,因为放射性废物的长期储存和安全处置必须得到高度关注和切实解决。
为了保护人类和环境的健康,我们需要投入更多的精力和资源来研究和推广放射性废物处置技术。
二、放射性废物的危害放射性废物是指放射性同位素在人类活动中产生的废弃物。
这些废物释放出来的辐射极其危险,其聚积会导致严重的污染和健康风险。
与此同时,放射性废物的特性还决定了其需要长期储存和处理。
放射性废物的危害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阻碍土地利用。
放射性废物会污染土地,严重妨碍农业和生态系统的可持续发展。
2.影响健康与安全。
放射性废物散发出的辐射对人体健康产生巨大危害。
它能破坏DNA,导致基因突变和癌症等疾病。
3.造成气候变化。
废弃原子核燃料的处理产生大量温室气体,影响地球气候的变化。
三、放射性废物处理技术现状为了避免放射性废物带来的巨大风险,各国政府和科学界一直在探索和研究各种技术来处理这种废物。
当前,主要的放射性废物处置技术有以下几种:1. 海洋放射性废物处理。
虽然这种方法目前已经被禁止,但是它曾是最常见的放射性废物处理方式之一。
这种方式存在严重的环境问题,对海洋生态造成威胁,并容易引发环境和国际争端。
2. 地下放射性废物处置。
地下处置是目前各国广泛采用的放射性废物处理方式,适合不同种类的放射性废物。
这种方式采用掩埋和隔离的方法,将废物封存起来。
3. 放射性废物再处理和利用。
在一定的条件下,放射性废物可以再处理和利用,转化为具有价值的物质。
例如,放射性废物可以用于发电、照明等。
四、放射性废物处置技术的未来发展放射性废物的长期储存和处理是一个高度复杂、敏感、而且需要长期支持的问题。
这些问题难以在短时间内得到有效解决。
然而,各国政府和科学界在研究与开发更加高效和可靠的放射性废物处理技术。
1. 生物技术方面的发展。
生物技术是目前世界上非常热门的领域之一。
研究人员正在探索利用生物技术来解决放射性废物问题的可能性。
放射性废物处理与储存的现状和挑战
放射性废物处理与储存的现状和挑战放射性废物是指产生自核能发电站、医疗机构、工业应用等活动中的具有放射性的废弃物。
由于其具有高度的辐射能力和长期的放射性持续时间,正确处理和储存放射性废物对于人类和环境的安全至关重要。
本文旨在探讨放射性废物处理与储存的现状和挑战,并提供相关解决方案。
1. 现状:- 放射性废物的产生量逐年增加。
随着核能发电站的扩建和核医学的广泛应用,放射性废物的产生量呈逐年增加的趋势。
- 放射性废物的分类。
根据辐射能力和放射性的持续时间,放射性废物被分类为高、中、低水平废物。
对不同级别的废物采取不同的处理和储存方式。
- 放射性废物的处理与储存技术多样化。
目前,处理与储存放射性废物的技术包括固化、深地层处置、注射、熔融法等手段。
各国根据自身情况制定相应的政策和方法。
2. 挑战:- 安全性问题。
处理和储存放射性废物需要确保辐射材料不会对人类和环境造成危害。
但现有技术仍面临着辐射泄漏、安全措施不足等问题,应加强技术研发,提升安全性能。
- 持续时间问题。
因放射性的长期性,需要将放射性废物储存数十甚至上百年。
然而,当前技术难以确保长期储存的安全性,需要进一步研究和改进技术手段。
- 国际法律与合作问题。
放射性废物的处理与储存是一个全球性问题。
国际法律的制定和执行、国际合作的开展在放射性废物的处理与储存中至关重要。
加强国际间的沟通与合作,制定共同的准则和标准。
3. 解决方案:- 加强安全措施。
在放射性废物的处理和储存过程中,应严格遵守和执行安全规程,确保核设施的安全性和操作人员的安全。
同时,加强辐射监测和预警系统的建设,及时掌握辐射泄漏风险。
- 改进技术手段。
针对放射性废物的特点,加大对处理与储存技术的研发力度,提升技术水平和安全性能。
例如,开展熔融法等前沿技术的研究,提高处理过程中的效率和安全性。
- 加强法律与合作。
各国应加强对放射性废物处理与储存的监管和管理,制定合适的法律法规。
同时,加强国际合作与交流,共同制定和遵守国际准则和标准,推动全球放射性废物问题的解决。
核废料处置的挑战与前景展望
核废料处置的挑战与前景展望核能作为一种清洁、高效的能源形式,正逐渐被各国所重视和应用。
然而,核能的利用也带来了核废料的产生和处理问题。
核废料的处置是一个全球范围内的挑战,需要各国通力合作,寻找可行的解决方案。
本文将探讨核废料处置面临的挑战,并展望其未来的发展前景。
一、核废料处置面临的挑战1. 安全性挑战:核废料中富含放射性物质,如果不妥善处理,可能会对环境和人类健康产生严重影响。
例如,核废料泄漏可能导致辐射污染,造成生态系统破坏和地区不可居住。
2. 时间挑战:核废料的放射性衰变需要相当长的时间才能达到安全水平。
例如,铀-235的半衰期为7.04亿年,钚-239的半衰期为2.41万年。
因此,必须制定长期的处置方案,以确保核废料在人类活动范围内不会造成危害。
3. 成本挑战:核废料的处置需要大量的资金投入。
不仅需要建设安全的储存设施,还需要进行长期监测和维护。
这对于一些经济不发达的国家来说,可能是一个无法承受的负担。
二、核废料处置的前景展望1. 选址研究与持续监测:核废料的储存和处置地点的选取至关重要。
科学家和专家应该进行详尽的研究,评估地下岩层的稳定性和适用性。
同时,还需要建立持续监测系统,及时掌握储存设施的安全性。
2. 技术创新与高效处理:随着科技的发展,人们对于核废料处理技术的要求也越来越高。
新的技术手段和设备的应用可以使得核废料的处理更加高效和安全。
例如,高温熔融处理技术可以将核废料转化为较安全的玻璃状物质,减少了对存储空间的要求。
3. 国际合作与信息共享:核废料处置是一个全球性的问题,需要各国通力合作。
各国可以共享所掌握的技术和经验,并共同研究解决方案。
同时,通过国际合作,还可以减少核废料输出国与进口国之间的矛盾和冲突。
4. 推动清洁能源发展:一个长期的解决方案是减少核废料的产生。
加大对清洁能源的研究和发展,为将来提供替代能源选择。
可以采用更加先进的核能技术,如第四代反应堆,减少对铀等有限资源的依赖。
放射性废物的长期处置方案
放射性废物的长期处置方案放射性废物是指含有放射性核素或被放射性核素污染,其浓度或活度大于国家审管部门规定的清洁解控水平,并且预计不再利用的物质。
这些废物如果不能得到妥善处置,将对人类健康和环境构成严重威胁。
因此,制定科学合理的长期处置方案至关重要。
放射性废物的来源广泛,包括核电厂、核武器生产、核医学、科研实验室等。
根据放射性水平的高低,放射性废物可分为高放废物、中放废物和低放废物。
高放废物通常是指从核反应堆中卸出的乏燃料或经过处理后的高放射性废液及固体废物,其放射性水平高、半衰期长,处理和处置难度极大。
中放废物的放射性水平介于高放废物和低放废物之间,低放废物的放射性水平相对较低,但仍然需要进行妥善处置。
目前,常见的放射性废物长期处置方法主要有地质处置、海洋处置和太空处置等。
地质处置是将放射性废物深埋于地下的稳定地质层中,利用地质层的屏障作用,阻止放射性核素向周围环境迁移。
这种方法被认为是最可行和安全的长期处置方案之一。
选择合适的地质处置场址需要考虑多个因素,如地质结构的稳定性、水文地质条件、岩石的渗透性、地震活动等。
一般来说,花岗岩、盐岩和黏土岩等地质层被认为是比较适合的处置介质。
在地质处置过程中,首先要对放射性废物进行预处理,将其封装在特制的容器中,以减少放射性物质的泄漏风险。
然后,通过竖井或隧道将封装好的废物运输到地下深处的处置库中。
处置库通常分为多个单元,每个单元都有严格的设计和施工要求,以确保废物的安全存放。
为了监测处置库的运行情况,还需要安装一系列的监测设备,如传感器、探测器等,对放射性核素的迁移、地下水的水质等进行长期监测。
海洋处置是将放射性废物投放到海洋中的一种处置方法。
然而,由于海洋生态系统的复杂性和不确定性,以及国际社会对海洋环境保护的重视,这种方法受到了严格的限制,目前已很少采用。
太空处置是将放射性废物发射到太空的一种设想,但由于技术难度大、成本高昂,且存在着发射失败导致放射性物质返回地球的风险,目前仍处于研究阶段。
核废物的处理与储存技术挑战
核废物的处理与储存技术挑战核能的发展已经成为全球能源领域的一个重要方向,然而随之而来的核废物处理与储存问题也亟待解决。
核废物的长期储存和安全处理是核能发展的重要环节,也是一个全球性的挑战。
本文将探讨核废物的处理与储存技术面临的挑战,并介绍一些可能的应对方案。
一、核废物的特点与分类核废物是指在核能发电、核武器研制以及放射性同位素应用中产生的废弃物。
核废物的特点主要包括强辐射性、长半衰期、放射性同位素种类多等。
根据放射性强度和半衰期不同,核废物可分为高放射性废物、中放射性废物和低放射性废物三类。
高放射性废物是指强辐射性、半衰期较长且能够对人体造成重大伤害的核废物,如核燃料废物和核武器副产物等;中放射性废物则包括医疗用放射性材料以及核设施运行废物等;低放射性废物则主要是在核能运行和放射性同位素应用过程中产生的一些较弱放射性的废物。
二、核废物处理技术挑战1. 强辐射性处理挑战高放射性废物的处理是核废物处理中最重要也是最具挑战性的一环。
常见的方法包括熔融法、混凝土固化法和玻璃固化法等。
然而,这些方法在处理过程中往往需要高温和高压条件下进行,对处理设备的要求较高,同时还存在着侵蚀和腐蚀问题。
2. 长期储存问题核废物中很多放射性同位素都具有长半衰期,因此需要长期安全储存。
传统的储存方式包括在地下封存或者贮存在特殊容器中,然而这些储存方式仍然存在着地质条件限制、密封性问题以及后期管理和监测难题。
三、核废物处理与储存技术的应对方案1. 高温/高压诱导结晶技术高温/高压诱导结晶技术是新一代核废物处理技术的一种可能方案。
该技术通过控制温度和压力等条件,将核废物中的放射性同位素结晶固定,实现更安全、高效的处理过程。
同时,该方法也可以缩短处理时间并减少对设备的需求。
2. 地下水埋藏与岩石稳定化地下水埋藏与岩石稳定化是一种长期储存核废物的常见方法。
通过选取地质条件较好的地下岩石层,将核废物安全封存其中,有效降低了核废物对环境和人体的潜在威胁。
放射性固体处理与储存的技术挑战
放射性固体处理与储存的技术挑战放射性固体废物的处理与储存是核能技术发展过程中的一项重要任务。
核能产生的放射性废物具有很高的辐射能力和长期的辐射危害。
因此,安全高效的放射性固体处理与储存技术对于人类和环境的保护至关重要。
技术挑战一:固体废物的体积和辐射能力放射性固体废物的主要特点是具有大量的体积和强大的辐射能力。
这使得处理和储存过程中面临着挑战。
首先,放射性废物的体积庞大,占据大量的空间。
解决这一问题的一个方法是减小固体废物的体积。
例如,通过压缩或固化的方式,可以减小原始放射性固体废物的体积,方便进行后续处理和储存。
其次,放射性废物的辐射能力较强,存在一定的辐射风险。
安全地处理和储存辐射性固体废物必须采取措施,例如使用厚重的吸收层和遮蔽材料,以有效地减少辐射对周围环境和人体的影响。
技术挑战二:长期安全储存放射性固体废物的处理和储存需要长期安全保障,因为它们可能持续辐射几十甚至上百年。
对放射性固体废物的长期储存提出了许多技术挑战。
首先,储存设施必须能够有效地遏制辐射,并防止放射性废物的泄漏和释放。
因此,选择合适的储存容器和材料非常重要。
例如,使用高密度、高强度的材料防止放射性固体废物的泄漏;采用密封技术将固体废物固定在容器内,以防止辐射物质向外泄漏。
其次,长期储存可能引发新的安全隐患,如安全事件或自然灾害的发生。
因此,储存设施必须有足够的耐久性和抗灾能力。
技术挑战三:可持续的废物管理放射性固体废物的数量逐年增加,因此可持续的废物管理是一个迫切的问题。
如何高效地处理和储存放射性固体废物,以及如何达到废物减量和废物降解的目标,是当前面临的技术挑战之一。
一种可行的方法是将放射性固体废物进行再处理,例如采取化学处理或热处理等方法,将固体废物转化为较为稳定和无害的形式。
此外,还应重视废物分类和回收利用,将可回收的废物重新利用,以减少对环境的影响。
总结放射性固体废物处理与储存的技术挑战涉及到废物体积和辐射能力的处理,长期安全储存以及可持续的废物管理。
核工程中的放射性废物处理与再利用技术研究
核工程中的放射性废物处理与再利用技术研究一直是一个备受关注的话题。
随着核能产业的发展和核废物的增加,如何有效处理和再利用放射性废物成为亟待解决的问题。
本文将探讨当前放射性废物处理与再利用技术的研究现状,分析存在的挑战和解决方案。
放射性废物是核能发电和核武器生产过程中产生的不可避免的产物,其中包括用过的核燃料、废水、废气等。
这些废物中所含放射性物质的高毒性和长寿命,给环境和人类健康带来了巨大风险。
因此,科学家们一直致力于寻找更加安全、高效的放射性废物处理与再利用技术。
目前,主要的放射性废物处理方式包括封存、地下储存、回收利用等。
封存是最常见的方法,即将废物置于深层地下封存,以防止辐射泄漏。
地下储存则是将废物储存在地下深层岩层中,避免对地表环境的影响。
但这两种方法都存在着技术含量高、成本昂贵、长期稳定性难以保证等问题。
相比之下,回收利用技术则是一种更加可持续和环保的处理方式。
通过再利用废物中的可再生能源资源,如镶红矿、钚等,不仅可以减少废物对环境的影响,还可以为能源生产提供新的来源。
然而,由于技术上的复杂性和安全性的要求,目前的回收利用技术仍处于探索阶段。
为了解决这些挑战,当前的放射性废物处理与再利用技术研究主要集中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技术创新,包括研发更加高效的废物处理设备和工艺,提高处理效率和安全性;二是废物管理,建立完善的废物追踪系统和监管体系,确保废物的安全处理和再利用;三是国际合作,促进各国在放射性废物处理技术方面的交流与合作,共同应对全球性挑战。
让我们总结一下本文的重点,我们可以发现,核工程中的放射性废物处理与再利用技术研究是一个具有挑战性和前景广阔的领域。
我们相信通过科学家们的不懈努力和全球合作,一定能够找到更加安全、高效的废物处理与再利用技术,为人类环境和能源安全作出贡献。
愿我们的努力能够为未来世代留下一个更加清洁、安全的地球。
医疗废物处理中的医疗废物处理技术的技术难题研究
医疗废物处理中的医疗废物处理技术的技术难题研究医疗废物是指在医疗活动中产生并具有传染性、致病性或潜在危险的废弃物。
由于其特殊性质,医疗废物的处理变得尤为重要。
医疗废物处理技术的研究面临着一些技术难题,需要寻找解决方案。
本文将对医疗废物处理中的技术难题进行研究,并探讨可能的解决方法。
一、医疗废物处理技术的挑战1. 医疗废物的分类与识别难题传统上,医疗废物被分为感染性废物、化学性废物、放射性废物和一般废物。
然而,实际上,医疗废物通常具有多种性质,因此分类和识别成为一个技术难题。
为了有效地处理医疗废物,必须首先准确地将不同类型的废物进行分类和识别。
2. 医疗废物的适当处理难题不同类型的医疗废物需要采用不同的处理方法。
感染性废物需要进行高温高压的蒸煮处理,化学性废物需要进行中和处理,放射性废物需要进行特殊的处理,而一般废物则需要进行分类和回收。
因此,如何选择适当的处理方法成为一个技术难题。
3. 医疗废物处理设施的规划与建设难题医疗废物处理设施的规划与建设涉及到场地选择、设备采购和运营管理等多个方面的问题。
如何合理规划和建设医疗废物处理设施,确保其正常运行和有效处理医疗废物,是一个极具挑战性的任务。
二、解决医疗废物处理技术难题的方法1. 应用先进的分类与识别技术利用先进的技术手段,如人工智能、物联网和图像识别等,可以实现对医疗废物的自动分类和识别。
通过对废物进行精确的分类和识别,能够更好地指导后续的处理过程,提高处理效率和降低处理成本。
2. 探索新型医疗废物处理技术除了传统的处理方法外,可以积极探索新型的医疗废物处理技术。
例如,利用生化技术将医疗废物进行高效分解和处理,或者采用微生物降解的方法降低废物对环境的影响。
通过引入新技术,可以提高处理效果,减少资源的消耗,实现废物的资源化利用。
3. 加强医疗废物处理设施的规划与建设在医疗废物处理设施的规划与建设过程中,需要充分考虑未来的发展需求和技术进步。
通过合理的规划和设计,可以确保设施在建设完成后能够满足不同类型医疗废物的处理要求,并具备一定的可持续性和先进性。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新度 深 知
主编: 张林 编辑: 王剑 校对: 王心怡 E-mail押jianwang@
3
日益增加的放射性 废物令人担忧,然而很 多专家都无法清楚说出 目前中国究竟有多少放 射性废物。公众的担忧 不仅来自不断发生的核 泄漏事故,更与放射性 废物的管理息息相关。 将于 3 月 1 日实施的 《放射性废物安全管理 条例》 或将推动我国放 射性污染物的防治工 作,但仍需要接受公众 的审视与检验。
延伸阅读
美国如何管理 放射性废物
姻本报见习记者 甘晓
其放射性水平高、 释热量大、 毒性大, 处理和处置难度大且费用高。 来自核电站的废物属于高放射性废物, 图片 来 源: 昵图网
放射性废物处置遇技术难关
姻本报见习记者 甘晓 《中 2 月 13 日, 离大学正式开学还有一星期, 国科学报》记者来到位于北京师范大学南门外的 放射性药物化学实验室。 实验室管理员李娜一早便开始忙碌起来。 “过 她一边在放置放射性废物的 几天, 我就更忙了!” 实 冰柜前作记录, 一边说, “等学生放假回来之后, 验产生的放射性废物又会多起来。” 在烦琐的处理流程和冗长的半衰期中,李娜 必须每天记录下放射性废物的情况,等待专门机 “垃圾” 集中收走。 构将这些特殊的 如同李娜所在的这间实验室一样,许多实验 室也产生放射性废物。 不仅如此, 广泛使用的核电 站、铀矿、辐照设备等工业设施则产生了数量更 多、 放射性剂量更大的废物。 《放射性污染防治法》 , 标 2003 年正式实施的 志着我国依法防治放射性污染工作迈出了重要的 一步。法律明确规定了放射性污染管理的五个方 面, 放射性废物管理则是其中之一。 在此基础上制 将于今年 3 月 1 定的 《放射性废物安全管理条例》 日起实施。 中国辐射防护研究院三废治理研究所副所长 孙庆红告诉 《中国科学报》 记者, 目前 最大的难题 在于高放射性水平废物的永久处置。 到 2020 年前, 中国将新建 27 个 百万千瓦级核 划, 电机组, 届时将有超过 30 台的百万千瓦核电机组 投入运行。据此估算, 到 2020 年, 由这些核电机组 运行产生的放射性固体 废物将在 1500 到 3000 立 方米之间。 值得注意的是,尽管这些来自核电站的废物 体积看上去并没有达到惊人的地步,但它们都属 于 “高 放射性废物” , 其放射性水平高、 释热量 大 、 毒性大, 处理和处置难度非常大, 且费用非常高。 什么样的建筑构造和地 内不得流入自然界。那么, 未经处理的废物。 点能经得住自然界的沧海桑田? 在核动力发展的初期阶段,世界上其他国家 也 都采 取 了 与 此 类 似 的 方法 进 行 放射性废物处 置。如今,国际原子能研究机构成员国中已经有 “别放在我家后院” 100 多座专业的设施运行。 在 美 国 的报 刊 上 , 经 常 会 见 到 这 样 的 缩 在普通人眼中,放射性废物暂存库恐怕是一 即 Not in my backyard.意 思 是: 别 写—— 截至 2011 年, —NIMBY, 个非常神秘的地方。据统计, 我国已 将垃圾放在我家后院。 建成 31 个放射性废物库。孙庆红向记者透露, 我 纽约市的许多垃圾填埋场因为不符合美国环 国几乎每个省都有自己的放射性废物暂存库。 境署的环保标准而被迫关闭,一些城市索性将垃 1998 年建成的湖北省城市放射性废物库深藏 圾直接运到别的城市或其他州。被动接受垃圾的 在大别山脉的崇山峻岭中。戒备森严的仓库配备 他们 组织了 “NIMBY” 运 城市的居民就非常愤怒, 厚实的铁门,地面上有一个个标有字母的水泥盖 动, 抵制垃圾运进自家后院。 板, 放射性废物就封存在盖板下面。 在令人恐慌的放射性废物处置上,我国也面 运送废物的卡车, 必须加装防护铅板, 每次将 临类似问题。 2008 年, 在一家地方网站的论坛中出 经办人员、 车辆必须进行彻底 放射源搬入库中后, 被排入专门的蒸发池, 防止其 现一个“湖北省的放射性废物库在广水市”的帖 清洗。这些 “洗澡水” “广水市癌症发病率全省最高与 子。帖子中陈述了 混入地表及地下水体。 , 并抗议废物库 去年 6 月, 该库结束了为期 8 年的改造工程。 省放射性废物仓库具有很大关联” 继续在当地运行。 改造后的废物 库实 现了物 联网远程在线监控, 这 而 2010 年 11 月,中国核工业集团与法国阿 在全国放射性废物库建设中走在了前列。 海珐公司签署的协议则引发了更大的波澜。协议 与此相比, 高放射性水平废物处置的技术要求 规定,在甘肃嘉峪关以北的金塔县内建设一座年 则高很多。 高放射性核废料含有多种对人体危害极 处理规模达到 800 吨的乏燃料后处理基地。 大的高放射性元素, 10 毫克钚就能令人毙命。 这意味着,今后运往甘肃的核废料不仅来自 所以, 在孙庆红看来, 目前最大的难题在于高 国内的核电站, 还有可能来自周边国家。 “回收技 放射性水平废物的永久处置。 已经成了专家担忧的问题。 术是否成熟” 核工业北京地质研究院环境工程研究所所长 不过,这已不是阿海珐公司第一次在运输核 苏锐曾撰文称,高放废物的最终去向是深地质处 废料途中遭遇 “拦路虎” 。作为国际 “核废料处理中 置。这 需要把高放废物埋藏在距 离地表深约 500 所 心” ,核废料在法国与这些国家之间往来运输, 米到 1000 米的地质体中, 使之永久与人类的生存 到之处, 无不遭到民众的强烈抗议。 环境隔离。 普遍认为,核废物处置计划的成功离不开与 首先要将高放废液变成玻璃固化体,再将玻 一些国家已经采取若 公众良好的沟通。长久以来, 璃固化体装入金属罐中, 并在地下 1000 米的深部 干种步骤, 并取得相当的成效。 找一 块 2 平 方公 里到 10 平方 公里 不等的 坚硬岩 例如 , 在 匈牙利 , 上 世纪 90 年 代的 两 次 选址 石, 将装有高放玻璃固化体的废物罐埋藏其中, 最 受阻后, 匈牙利原子能委员会于 1992 年启动了国 后用一种特殊的回填材料将所有深部空间封填。 家低中放射性废物处置选址计划。委员会采用公 孙庆红 形 容: “看 上 去 有 点像 一 座 巨 大的 坟 确定了愿意成为这些场地 “东 众自愿参加的方式, 墓。” 道主” 的社区, 最终在这些社区内选定了 6 个处置 因此, 地质条件是首要的考虑因素。 南京大学 场场址。 地球科学与工程学院水科学系教授周启友向 《中 在澳 大利亚 、 美 国、 加 拿大等国家 和 地区, 全 选择高放废物的处置地点最 国科学报》 记者介绍, 面的公众磋商过程是专设低中放射性废物处置库 重要的则是要地下水的条件。 选址的一个重要环节。 “我 们要 寻找一 个不 含地下 水或 者地下 水移 而在我国,在环境问题上与公众进行互动才 动非常缓慢的地方。” 周启友说, “除了自然条件, :将来, 公众对核的 还需要加固工程屏障, 对岩石圈进行保护。” 据此, 刚刚兴起。胡华四向记者表示“ 态度将影响核科学技术事业的发展。” 如何使公众 一些专家认为甘肃敦煌北山可能是将来最为理想 , 也不致 “谈核 既不 “对核安全报以无所谓的态度” 的高放废物处置库。 色变” , 还需要作长期的努力。 不仅是中国,高放废物的处置也是一个全球 “必须要 开展广泛深 入细致 的 核科 技 知 识的 性的难题。从建造核电站的那天起, 德国政府有关 普及宣传工作。” 他说, “要使公众能理解、 配合和 机构和地质、核电专家就在为核废料的最终去处 支持这项工作的开展,应当保障充足的经费开展 而发愁。 核科学的普及工作。” 目前已知的看法是,核废料在 相当长的时间
低放废物浅层埋藏
美 国 主 要 利 用 浅层 埋 藏 场 址 处置 低 放 废物。 而即便是低 放废物, 美 国也有 细致 的 分类体系。 按照放射性活 度大小 , 美 国核 管会低 放 废物分 为 A 类 、 B 类和 C 类, 放射性活 度 依 其中, 由于 C 类低放废物在处置 场 次 增加。 封 闭 数 百 年 后 仍 可能 对 意 外 闯 入 者 造成 危 或 予以 深 害, 因 此 处置 设施要 有 工 程 屏 障 , 埋。 按 照 行 政 管 辖 范 围 , 美 国 则将 低 放废 物 分 为 两部 分, 能源 部 低 放废物和 商 业 低 放废物, 并执 行分类管理 政策。商业 低放废 物处置 设施 的 设 计、 建 造 和 运行 必须 获 得 核 管会 或 核 管会 协议 州 的 许 可 。 此 类 设施 的 设计 、 建造 和运行必须 满足 安全标准的要 求。设施运营商还必须对设施所在场址进行 广泛的 特性调查, 并分 析设施 在未 来数千 年 的行为。 目前, 投入运行的 商业低 放废物处置 设 施有三个,包括犹 他州的 恩维洛卡设施, 华 盛顿 州 的 汉福 特设施 和南 卡 罗 来 纳 州 的 巴 恩维尔 设施。 其中, 恩维洛卡 设施 只接收 A 类低放废物, 巴恩维尔 设施色 近年 来, 不断发 生的 核事故 让人们谈 变, 也与放射性废物的管理无不相关。西安交通大 学能源与动力工程学院教授胡华四向 《中国科学 “放射性废物安全管理事关人体健 报》记者强调: 康和环境安全,也直接关系到核能和非动力核技 术及应用事业的健康发展。” 其 实, 早在 1987 年 , 当时 的国家环保 总局 下 发文件 《城市放射性废物管理办法》 。该 《办法》 对 产生放射性废物单位的责任、 放射性废物的分类、 废物的收运及废物库的管理都作了详尽的规定。 贮存 、 对此, 胡华四解释 : “ 放射性废物处理 、 而 处置活动是放射性废物管理的三个核心环节。” 放射性废物管理还应以安全为目的,具体应遵循 分类 收集、 净化 浓缩、 减容 固化、 严格 “减少生产、 就地暂 存、 集 中处置、 控制排 放、 包装、 安全运输、 加强监测” 的原则。 违规使 但是, 由于管理不善带来放射源丢失、 用的事故仍然时常发生。 唐山市某建筑 工地 2004 年 7 月 12 日 凌晨 , 技术人 员 因 操 作 不 慎 , 将 一 个用 于 工业 探 伤 的 硒 -75 放射源失落在施工现场。10 余名工人误将 放射源当做机器配件,最终发现主要受照者受到 全身非均匀照射。 无独有偶, 2008 年 4 月 11 日,山西省农科院 旱农辐照中心发生了一起严重的钴源意外照射事 数 故。由于违规使用已经退役的钴源室照射药剂, 名工人受到不同程度的辐照。 另外, 在铀 (钍) 矿 和伴生放射性矿开 发利 用 缺乏对 过程中, 由于对放射性污染防治重视不够, 乱堆、 乱放放射 放射性污染防治的专项管理制度, 性废矿渣的情况也时有发生,由此造成的放射性 污染威胁着环境安全和公众健康。 中广核中科华核电技术研究院反应堆工程设 《中国科学报》 计与燃料管理研究中心主任肖岷向 记者介绍: “针对这些情况,政府部门对放射性废 物进行了日趋严格的管理。” 国务院法制办公室负责人解释, 《放射性污染 防治法》 规定了“要尽量减少放射性废物的产生 “对高放废物要进 、 量” “排放废物要经国家许可” 、 等原则性问题, 而将于今年 3 月 1 日 行分类处理” 起实施的 《条例》 则将法律的原则规定具体化了。 那么, 对具体单位而言, 新 《条例》 的实施将带 来什么变化?北京市环保局宣传教育处工作人员 称,目前仍在等环保部的进一步通知。截至发稿 时, 记者仍未得到回应。 肖岷认为,国家对放射性废物的管理力度加 大, 不仅相关文件得到了细化, 管理体系也在进行 调整。 有报道称,我国在核安全监管机构上将进行 国家能源局将新增设核电司, 国家核 大幅度调整, 核 安全局在原 来一 个司的 基础上调整 到三个司, 安全监管人员增加近千人。国防科工局新增设核 应急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