毕节地区药用植物资源现状的研究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毕节地区药用植物资源概况及利用现状的研究
王登高
贵州大学林学院
摘要毕节地区药用植物资源丰富,种类繁多,拥有较多特色药材,为加快毕节地区药用植物的开发利用,充分挖掘本地区中药材资源用于生产加工和科学研究,对外展示本地区富有特色的药材资源,本文从毕节地区药用植物资源的种类,分布等方面进行分析,为加快药材的开发利用提供依据。
关键词药用植物资源概况利用现状
1.引言
毕节地区拥有众多品质优、分布广的名贵药材,如大方的天麻、黔西的杜仲、金沙的银耳、织金的黔党参等,因而被称誉为“地道药材之乡",其中尤以半夏的栽培最为广泛,最具规模。
加快毕节地区的发展,提高农民收入,建立统一大型的药材栽培基地,打造毕节的药用植物品牌,就应该对毕节地区的药用植物资源的分布和利用现状进行全方位的了解和认知,对药材栽培的前景进行评估,本文对毕节的药用植物资源的分布状况及现阶段的开发利用情况进行分析,为本地区开利用发药用植物提供合理的依据。
2.毕节地区的基本情况
2.1地理位置
毕节市典型的岩溶山区,位于贵州省西北部,地处贵州高原屋脊,位于东经105°36′——106°43′,北纬26°21′——27°46′之间,处于乌蒙山区,东部和南部与本省遵义市、贵阳市、安顺市、六盘水市接壤,西部和北部与云南省、四川省毗邻。
毕节处在滇东高原向黔中山原丘陵过渡的倾斜地带,境内多山,西高东低,平均海拔1400米,最高点赫章韭菜坪2900.6米,为全省最高点,最低海拔457米,境内山高坡陡,峰峦重叠,沟壑纵横,河谷深切,土地破碎。全区总面积26844.5平方公里,高原山地占93.3%,分属长江流域和珠江流域两大水系,长江流域面积占95.38%,珠江流域面积占4.62%,是乌江、赤水河、北盘江的重要发源地之一。
其地貌特征是地势西高东低,地形随山势而异,西部平坦缓和,中部切割强烈。东部起伏轻微
2.2 气候条件
毕节市大部分地方属北亚热带温凉湿润季风气候,水热资源适中。雨日多,降雨量充沛。冬无严寒,夏无酷暑。各地多年平均日照时数1101.8—1780.2小时,年平均气温10 5—15.0℃,一月平均气温17——4.3℃,七月平均气温17.6——24.9℃,稳定通过10℃的有效积温2544.6—4617.1℃;年平均降水量848.6—1394.4毫米,月变率大,70%左右的降水量集中在5至9月;无霜期205—297天。特别是90年代以来,全球气候偏暖,我区冬季温度逐渐偏高,暖冬趋势明显,对越冬作物和喜温的热带果树、多年生作物的种植提供了有利
的气候条件;夏无酷暑对秋粮喜温作物不会造成热害。
境内山清水秀,平畴谷幽,风光秀美,夏无酷暑,冬无严寒,雨量充沛,气候适宜。
2.3文化底蕴
毕节市是个多民族聚居地区,民族文化深厚,有威宁彝族回族苗族自治县、77个民族乡,使毕节风土人情多彩多样,民俗民风绚丽多姿。全国56个民族中共有45种民族分布在毕节,另外还有穿青人、蔡家人、亻革家人、龙家人等未定族称人们共同体。古老独特的民族礼俗,构成毕节人热情,礼貌,尊老爱幼,团结友爱的传统风尚,别具情趣的彝族迎亲,苗家牛角酒,回族的道"色兰",彝、苗丧葬习俗,布衣婚俗等独具一格。丰富多彩的民族节日,"彝族火把节"、"彝族年"、"苗族跳花节"、"布衣族的六月六节";五彩缤纷的民族歌舞,以汉、彝、苗、回、布依、白、仡佬等7个民族歌舞享誉全球;艳丽多姿的民族服饰,让人欢喜。
3 毕节地区药用植物情况
3.1 药用资源概况
毕节地处云贵高原向黔中丘原的过渡地带,属于亚热带湿润温凉季风气候,冬暖夏凉,山脉交错,沟壑纵横,气候复杂多样,独特的生态环境孕育了结构复杂、层次繁多的植物群落,造就了丰富的中药材资源。调查数据显示,该地区中药材资源有1 672种,其中,植物1577种,动物药79种,矿物药16种。植物中药资源有低等植物真菌、地衣2个门的9科14种,苔藓植物门6科6种,蕨类植物门25科136种,裸子植物门8科21种,被子植物门137科1400种,共计6门185科1 577种,是一个丰富的天然中药材基因库。这些资源中可开发利用部分包括根、茎、叶、花、子(米果壳)、草、皮、菌类等,蕴藏量约85万t。丰富的植物、动物和矿物中药资源为该市发展现代中药产业提供了重要的物质基础。
3.2 具有丰富的特色药用资源
毕节地区除了资源丰富外,还有特色的中药材,这些中药材在中外享有极高的声誉,是毕节地区稀有,名贵,濒危的资源,其优势主要体现在以下方面:
1. 濒危物种多本地区拥有方珙桐、、金毛狗、扇蕨、金铁锁、凹叶厚朴、贵州萍逢草、丽江麻黄、贵州省三级保护植物光亮瘤蕨,秃叶黄柏松叶蕨等,其中,大部分为国家级保护植物,
2. 药材市场价值高拥有极具市场开发价值的药用植物资源。主要有金铁锁、九香虫、地不容、金果揽、铁皮石斛、野生天麻、野生半夏、金钱牡丹、独脚莲、九头狮子草、盘龙须、双肾草等。
3. 拥有民族药物多毕节市有40多个民族,少数民族人口超过650万,各民族在长期的生产生活实践中,积累了丰富的医疗经验,创造了独特的民族用药。全市有民族药共132种。其中,苗族用药76种(风湿类药13种,占苗药的17.1%),彝族用药24种,布依族用药19种,其他民族用药13种。苗药在民族用药中占主导地位,尤其以风湿类药和儿科用药见长。
4. 新物种资源陆续发现在近几年的调查中,有许多的新物种资源被发现,开发利用,主要有树形杜鹃,鹿形杜鹃,毕节小檗,三苞小柴胡,这些药材藏量较小,应加以保护利用和进行人工栽培。
5. 地道药材丰富毕节拥有丰富的地道药材,其中具有代表性的有天麻,杜仲,五倍子,盐肤木,半夏等,这些药材的开发利用,对毕节的经济发展具有促进作用。
4发展现状及问题
4.1 种植规模正进一步扩大
在十一五以前,本地区的药用栽培主要是散户栽培为主,统一的成型的大规模栽植几乎没有,十一五以后,毕节地区加大药物的种植力度,情况有所改观,就目前看,通过几年的建设,该市有13个中药材示范基地,已有一定规模,并发挥了较好的示范带动作用。如赫章县河镇乡半夏种植基地,面积已超过600 hm2,并向德卓、安乐等乡镇辐射,威宁党参通过基地示范,种植范围也扩大到小海、哲觉等乡镇,面积达0.13万hm2。
组织形式上,政府根据企业流转土地面积的规模大小,对牵头企业或合作社补助部分土地流转金的方式,推动了单家独户种植向公司+农户+基地、合作社+农户+基地的生产组织形式转变,逐步提高了种源、技术和销售的三统一程度,有效地促进了全市中药材种植规范化、规模化、组织化程度的提高。
但由于政府财政经费投入不足、企业自身财力弱小、土地流转成本高,农民自身观念和素质不高,技术支撑泛力,部分药材种植成本较高以及土壤破碎和分割严重等原因,组织化生产的面积比例仍然不大,规范化和规模化程度仍有待提高。
4.2 受灾情况严重
由于栽培技术不规范,栽培过程中管理不善,没有提供有力的技术指导。导致近几年的药材产量下降,在栽培过程中不注重病害,虫害的防治,导致产量下降,收入降低,农民积极性受到影响,加之自然灾害严重,导致农民信心受到动摇,比如威宁党参育苗受干旱无法播种,大方县移栽的前胡和杭白菊因干旱成活率较低,新播种的续断和云木香等均受到干旱的较大影响,成活率较低。2010年和2012年4—6月份的干旱,对毕节市中药材造成了较大损失,有些地方由于远离水源,水利设施不完善或者根本就没有,给抗旱救灾造成较大难度。因此,中药材的种植在一些地方仍处在靠天吃饭的境地,从而造成了该市中药材在种植面积迅速扩大的同时,总产却因自然灾害等原因未与面积同步迅速增加。
4.3 品牌影响力小
毕节地区的药用植物资源丰富,但是知名度较小,形成品牌优势的较少,近几年来,就如何把资源打造成品牌优势一直在努力,也取得了一定成果,其中,大方天麻、威宁党参、大方圆珠半夏、织金竹荪等4个品种获得了国家地理标佑护认证,大方天麻还获得中国食品工业协会授予中国天麻之乡称号,赫章半夏正在积极准备材料申报国家地理标志品种保护。从大体上看,毕节市在品牌保护上取得了一点成就,但如何利用好品牌,发挥品牌效应,迸一步丰富品牌的内容和提升品牌的知名度和含金量上,还有待加强。
4.4 技术支撑不到位
该市围绕中药产业发展提供了一系列的技术支撑,进行了培训和现场的技术指导,取得了一些富有成效的工作,毕节市农业科学研究所成立了药用植物研究室,在毕节职业技术学院设立了药用植物栽培专业,市科技局设立了中药现代化专项资金,各县成立了指导中药产业发展的相关业务机构,但该市从事中药种植和产品研发的人员和机构较少,在有限的科技人员中,多数都没有中药等相关的专业背景,至今全市没有一个中药材种植基地通过国家GAP种植基地认证,没有省级中药现代化产业领域重点(工程)实验室和省级中药现代化产业领域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和中药现代化产业领域省级企业技术中心,仍没有药企业获贵州省获高新技术企业认定,这在全省各地州市中,位置比较靠后的,与毕节市建设中药大区极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