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生物学重点内容(考试必看)
微生物考试重点
一、绪论1、微生物的特点:个体微小、构造简单、进化地位低。
微生物的定义:一切肉眼看不清见或看不清的微小生物的总称。
(必考)P12、四个障碍:个体过于微小、群体外貌不显、种间杂居混生以及形态与其作用的后果之间很难被人认识(必考)P23、微生物五大共性:体积小,面积大;吸收多,转化快;生长旺盛,繁殖快;适应强,易变异;分布广,种类多。
P44、两个重要的人物:巴斯特和科赫(必考,记着名称与贡献)巴斯特的贡献:(1) 发现并证实发酵是由微生物引起的;(2) 彻底否定了―自然发生‖学说;(3) 免疫学——预防接种首次制成狂犬疫苗(4)其他贡献巴斯德消毒法:60~65℃作短时间加热处理,杀死有害微生物科赫的贡献:(1)微生物学基本操作技术方面的贡献a)细菌纯培养方法的建立土豆切面→营养明胶→营养琼脂(平皿)b)设计了各种培养基,实现了在实验室内对各种微生物的培养c)流动蒸汽灭菌d)染色观察和显微摄影(2)对病原细菌的研究作出了突出的贡献:a)具体证实了炭疽杆菌是炭疽病的病原菌;b)发现了肺结核病的病原菌;(1905年获诺贝尔奖)c)证明某种微生物是否为某种疾病病原体的基本原则——著名的柯赫原则①在每一相同病例中都出现这种微生物;②要从寄主分离出这样的微生物并在培养基中培养出来;③用这种微生物的纯培养接种健康而敏感的寄主,同样的疾病会重复发生;④从试验发病的寄主中能再度分离培养出这种微生物。
P2二、原核生物的形态、构造和功能(球状、杆状、螺旋状三大类,必考)1、细胞结构:P112、测量方法:显微镜测微尺和显微照相后根据放大倍数进行测算(必考)P103、细胞大小:球菌0.5 ~ 1 mm (直径)杆菌0.2~ 1 mm (直径)X 1~ 80 mm(长度)琏菌0.3~ 1 mm (直径)X 1~ 50 mm(长度)(长度是菌体两端点之间的距离,而非实际长度) Ps.量度细菌大小的单位是µm(微米,即10¯6)P10 必考4、细胞壁概念:细胞壁是位于细胞表面,内侧紧贴细胞膜的一层较为坚韧,略具弹性的细胞结构。
微生物学考试重点
微生物学绪论1、微生物(名解):是存在于自然界的一大群体型微小,结构简单肉眼直接看不见,必须借助光学显微镜或电子显微镜放大数百倍,数千倍,甚至数万倍才能观察道德微小生物。
2、巴斯德创用加温处理法即巴氏消毒法。
郭霍创用琼脂固体培养基并提出郭霍法则。
3、细菌的测量一般以微米作为单位。
按其外形主要有球菌、杆菌、螺旋菌。
4、G﹢菌的肽聚糖仅由聚糖骨架、四肽侧链、五肽交联桥三部分组成。
﹢-6、细菌的特殊结构包括:荚膜、鞭毛、菌毛、芽孢。
7、影响细菌生长的环境因素答:1.营养物质充足的营养物质可以为细菌的新城代谢及生长繁殖提供必要的原料和充足的能量。
2.氢离子浓度每个细菌都有一个可生长的PH范围,以及最适宜的PH。
3.温度各种细菌对温度的要求不一。
藉此分为嗜冷菌、嗜温菌、嗜热菌。
病原菌适应人体环境称为嗜温菌。
4.气体根据对氧分子需要与否可分为:专性需氧菌、微需氧菌、兼性厌氧菌、专性厌氧菌。
5.渗透压一般培养基的盐浓度和渗透压对大多数细菌是安全的。
少数细菌如嗜盐菌需要在高浓度的NACI环境中才能生长良好。
8.生长曲线:以培养时间为横坐标,培养物中活菌数的对数为纵坐标,可以绘制出一条生长曲线。
9.根据生长曲线,细菌的生长繁殖分为四个期:迟缓期分裂迟缓,繁殖极少。
一般为1-4小时。
对数期生长迅速,活菌数以恒定的几何数增长,生长曲线图上细菌数的对数呈直线上升。
研究细菌的生物学性状(形态染色、生化反应,药物敏感试验等)应该选用该期细菌。
一般细菌对数期在培养后的8-18小时。
稳定期依稀细菌的芽孢,外毒素,和抗生素等代谢产物大多在稳定期产生。
衰亡期稳定期后细菌繁殖越来越慢,死亡数越来越多,并超过活菌数。
10.细菌的生化反应用于鉴别细菌。
吲哚(I)甲基红(M)VP(V) 枸橼酸盐利用(C)四种试验常用于鉴定肠道杆菌,合称IMVIC实验。
11.细菌合成代谢产物及其医学意义:1.热原质是细菌合成的一种注入人体或动物体内能引起发热反应的物质,产生热原质的细菌大多是G﹢热原质即其细胞壁的脂多糖。
医学微生物学复习要点重点总结
医学微生物学复习要点重点总结1.微生物分类:微生物包括细菌、真菌、病毒、寄生虫等不同种类。
其中,细菌是单细胞微生物,可以根据形态、生理特征、遗传关系等进行分类。
真菌是真核生物,广泛存在于自然界中的土壤和植物中。
病毒是非细胞生物,需要寄生于宿主细胞才能进行复制。
寄生虫包括原生动物和蠕虫两大类。
2.微生物结构:细菌由细胞壁、细胞膜、细胞质和核酸组成。
真菌由菌丝、子实体和分生孢子组成。
病毒包含核酸(DNA或RNA)和蛋白质壳体。
寄生虫的结构因种类不同而不同。
3.微生物繁殖和生长:细菌通过二分裂来复制自身,生长速度快。
真菌以分生孢子的方式进行繁殖。
病毒需要寄生于宿主细胞进行复制。
寄生虫有多种繁殖方式,包括卵的产生和分裂。
4.微生物的致病机制:微生物可以通过多种方式引起疾病。
细菌可以通过产生毒素、刺激宿主免疫反应、侵入宿主组织等方式引起疾病。
真菌可以通过产生毒素、机械破坏和刺激宿主免疫反应等方式引起疾病。
病毒通过寄生于宿主细胞进行复制,对宿主细胞造成损害,引起疾病。
寄生虫可以通过侵入宿主组织、摧毁宿主细胞、干扰宿主机体等方式引起疾病。
5.微生物的诊断方法:微生物的诊断常常依赖于细菌培养和分离、病毒血清学检测、核酸检测、显微镜检查等方法。
细菌培养和分离可以通过培养基、温度、气体等条件来筛选和培养细菌。
病毒血清学检测通过检测宿主体液中的抗体来进行诊断。
核酸检测是利用特异性引物和放大技术来检测病原体的核酸。
显微镜检查可以观察细菌、真菌、寄生虫等的形态和结构。
6.微生物的预防和控制:微生物疾病的预防和控制包括个人防护措施、社区防控措施和医疗机构控制措施。
个人防护措施包括手卫生、面罩和个人防护装备的使用等。
社区防控措施包括检疫、消毒、卫生教育和疫苗接种等。
医疗机构控制措施包括手卫生、环境清洁、医疗废物管理等。
7.抗菌药物和耐药性:抗菌药物是治疗细菌感染的常用药物。
抗菌药物可以通过不同机制抑制细菌的生长和复制。
耐药性是指细菌对抗菌药物的抵抗能力增强。
微生物学(沈萍)考试重点
8、缺壁细菌 ①L 型细菌 专指实验室或宿主体内通过自发突变而形成的遗传稳定的细胞壁缺陷菌株。 ②原生质体 指在人为条件下,用溶菌酶除尽原有细胞壁或用青霉素抑制新生细胞壁合成后,所得到的仅有一层细胞膜包 裹着的圆球状渗透敏感细胞。原生质体一般由革兰氏阳性菌形成。 ③球状体 又称原声质球,指还残留着部分细胞壁,一般由革兰氏阴性菌形成。 ④支原体 是一类在长期进化过程中形成的、适应自然生活条件的无细胞壁的原核生物。因为它的细胞膜中含有一般原 核生物所没有的甾醇,所以即使缺乏细胞壁,其细胞膜仍具有较高的机械强度。
c 肽桥或肽间桥 在金黄色葡萄球菌中,肽桥为甘氨酸五肽,它起着连接前后两个四肽尾分子的“桥梁”作用。
②磷壁酸 结合在革兰氏阳性菌细胞壁上的一种酸性多糖,主要成分为甘油磷酸或核糖醇磷酸;包括壁磷壁酸和和膜 磷壁酸。 磷壁酸的生理功能: a 其磷酸分子上较多的负电荷可提高细胞周围 Mg2+的浓度,进入细胞后就可以保证细胞膜上一些需 Mg2+的合 成酶提高活性; b 贮藏磷元素; c 增强某些致病菌对宿主细胞的黏连、避免被白细胞吞噬以及抗补体的作用; d 赋予革兰氏阳性菌以特异的表面抗原; e 可作为噬菌体的特异性吸附受体; f 能调节细胞内自溶素的活力,借以防止细胞因自溶而死亡。
③平板划线法 a 用接种环以无菌操作蘸取少许待分离的材料,在无菌平板表面进行平板划线、扇形划线或其他形式的连续 划线; b 微生物细胞的数量将随着划线次数的增加而减少,并逐步分散开来,如果划线适宜的话,微生物能一一分 散,经培养后,可在平板表面得到单菌落。
医学微生物学复习要点重点总结
医学微生物学复习要点重点总结1.微生物的分类与特点:-根据形态特征可分为细菌、真菌、病毒、寄生虫等。
-细菌是单细胞的原核生物,可分为革兰氏阳性菌和革兰氏阴性菌。
-真菌分为真菌和酵母菌,对糖类有较好的利用能力。
-病毒是核酸包裹在蛋白质外壳中的微生物,不能自主繁殖。
-寄生虫包括原虫、线虫和吸虫等,以细胞病原为主。
2.微生物的培养与鉴定:-培养微生物可通过无菌技术和培养基进行。
-常用的培养基有富养基、选择性和差异培养基等。
-鉴定微生物可通过生理生化特性、形态特征和分子生物学方法等。
3.微生物的致病机制:-细菌通过侵袭性和毒性产生疾病,可以通过感染、产生毒素和刺激宿主免疫反应等途径。
-病毒通过侵入宿主细胞,复制自身基因组并释放新的病毒颗粒来引发感染。
-真菌通过侵袭宿主组织或产生毒力因子来导致疾病。
-寄生虫通过宿主的体液或组织进行营养摄取和生殖,同时会导致宿主免疫反应。
4.常见微生物性疾病:-呼吸道感染:如肺炎、流行性感冒等,常见病原体有肺炎链球菌和流感病毒等。
-胃肠道感染:如细菌性食物中毒、霍乱等,常见病原体有大肠杆菌和沙门氏菌等。
-皮肤感染:如疖、蜂窝组织炎等,常见病原体有葡萄球菌和链球菌等。
-泌尿生殖道感染:如尿路感染、淋病等,常见病原体有大肠杆菌和淋球菌等。
-血液感染:如败血症、疟疾等,常见病原体有金黄色葡萄球菌和疟原虫等。
5.抗微生物药物的应用:-抗生素:如青霉素、头孢菌素等,用于治疗细菌感染。
-抗真菌药物:如抗念珠菌药物、广谱抗真菌药物等,用于治疗真菌感染。
-抗病毒药物:如抗流感药物、抗艾滋病病毒药物等,用于治疗病毒感染。
-抗寄生虫药物:如抗疟疾药物、抗寄生虫原虫药物等,用于治疗寄生虫感染。
6.感染控制与预防:-感染控制重点包括手卫生、消毒、隔离和个人防护等。
-预防包括疫苗接种、健康教育和环境控制等。
在复习医学微生物学时,应重点掌握微生物的分类和特点,了解微生物的培养与鉴定方法,掌握微生物的致病机制和常见微生物性疾病,以及抗微生物药物的应用和感染控制与预防措施。
微生物学考试重点归纳
绪论1.微生物:微生物是一切肉眼看不见或看不清的微小生物的总称。
个体微小,单细胞或个体结构简单的多细胞甚至无细胞结构的低等生物的总称。
通常要用光学显微镜和电子显微镜才能看清楚的生物,统称为微生物。
微生物包括细菌、病毒、霉菌、酵母菌等。
(但有些微生物是肉眼可以看见的,像属于真菌的蘑菇、灵芝等。
)分类:原核类:细菌(真菌类、古生菌)、放线菌、蓝细菌、支原体、立克次氏体、衣原体真核类:真菌(酵母菌、霉菌)原生动物、显微藻类非细胞类:病毒、亚病毒(类病毒、阮病毒、拟病毒)2.微生物的五大共性一、体积小,面积大二、吸收多,转化快,三、生长旺,繁殖快四、适应强,易变异,五、分布广,种类多,3.微生物的发展史巴斯德——微生物学奠基人(免疫学-预防接种,巴斯消毒法,雁颈瓶实验)科赫——细菌学奠基人(科赫法则,证实了疾病的病原学说)第一章原核生物的形态、构造和功能细菌定义:狭义的细菌是指一类细胞细而短,结构简单,细胞壁坚韧,多以二等分裂方式繁殖和水生性较强的原核微生物。
广义的细菌则是指所有原核生物。
1. a细菌形态:球菌、杆菌(最常见)、螺旋菌b细菌细胞的构造细菌细胞的基本结构包括:细胞壁、细胞膜、细胞质、核区、间体、核糖体、气泡、质粒和储藏物。
特殊结构包括:鞭毛、菌毛、性菌毛、糖被(包括荚膜和粘液层)、芽孢和伴孢晶体等。
细胞壁概念:位于细胞最外的一层厚实、坚韧的外被,主要由肽聚糖构成。
具有固定细胞外形和保护细胞不受损伤等多种生理功能。
功能:1固定细胞外形和提高机械强度,使其免受渗透压等外力的损伤2为细胞生长、分裂、鞭毛运动所需;3阻止大分子有害物质(某些抗生素和水解酶)进入细胞4赋予细菌特定的抗原性以及对抗生素和噬菌体的敏感性缺壁细胞四类缺壁细胞a.L型细菌:指那些实验室或宿主体内通过自发突变而形成的遗传性稳定的细胞壁缺陷菌株。
L型细菌在固体平板上生长形成煎鸡蛋状小菌落b. 原生质体:用人为方法,在细菌生长培养基中加入抑制细胞壁合成的物质,如青霉素、丝裂霉素C,或用溶菌酶分解掉细菌的细胞壁而形成的仅有一层细胞膜包裹的圆球状渗透敏感细胞,一般由革兰氏阳性细菌形成c. 球状体:用溶菌酶、青霉素等处理革兰氏阴性细菌形成的去壁不完全的近球状体。
医学微生物学复习要点、重点总结
医学微生物学复习要点、重点总结.绪论细菌的形态与结构名词解释微生物:是一类肉眼不能直接看见,必须借助光学或电子显微镜放大几百或几万倍才能观察到的微小生物的总称。
医学微生物学:是研究与人类疾病有关的病原微生物的基本生物学特性、致病性、免疫性、微生物学检查及特异性防治原则的一门学科。
中介体:是细菌细胞膜向内凹陷,折叠、卷曲成的囊状结构,扩大膜功能,又称拟线粒体。
多见于革兰阳性菌。
质粒:是染色体外的遗传物质,为双股环状闭合DNA,控制着细菌的某些特定的遗传性状。
异染颗粒:用美兰染色此颗粒着色较深呈紫色,故名。
用于鉴别细菌。
荚膜:某些细菌在其细胞壁外包绕的一层粘液性物质。
鞭毛:细菌菌体上附有细长呈波浪弯曲的丝状物。
鞭毛染色后光镜可见。
菌毛:菌体表面较鞭毛更短、更细、而直硬的丝状物。
电镜可见。
芽胞:某些细菌在一定的环境条件下,胞质脱水浓缩,在菌体内形成一个圆形或椭圆形的小体。
简答题1.简述微生物的种类。
2.简述细菌的大小与形态。
大小:测量单位为微米(μm)1μm = 1/1000mm球菌:直径1μm杆菌:长2~3μm 宽0.3~0.5μm螺形菌:2~3μm 或3~6μm形态:球形、杆形、螺形,分为球菌、杆菌、螺形菌。
3.分析G+菌、G-菌细胞壁结构与组成特点及其医学意义。
细菌细胞壁构造比较医学意义:1、染色性:G染色紫色(G+)红色(G-)2、抗原性:G+:磷壁酸G-:特异性多糖(O抗原/菌体抗原)3、致病性:G+:外毒素、磷壁酸G-:内毒素(脂多糖)4、治疗:G+:青霉素、溶菌酶有效G-:青霉素、溶菌酶无效4.简述L型菌的特性。
1、法国Lister研究院首先发现命名。
2、高度多形性,不易着色,革兰阴性。
3、高渗低琼脂血清培养基2-7天荷包蛋样、颗粒、丝状菌落。
4、具致病性,常在应用某些抗生素(青霉素、头孢)治疗中发生,且易复发。
5、临床症状明显但常规细菌培养(-),予以考虑L型菌感染5.分析溶菌酶、青霉素、链霉素、红霉素的杀菌机制。
微生物学必考知识点汇总
第一章绪论微生物学(Microbiology)是生物学的一个分支,是研究微生物的形态结构、生理、遗传变异、生态分布,分类及其与人类、动物、植物、自然环境相互关系等问题的科学。
三菌四体一病毒1.细菌、真菌、放线菌;2.支原体、衣原体、螺旋体、立克次氏体;3.不具细胞结构的病毒;不同形态的微生物可以分为三大类:1.真核细胞型微生物细胞核的分化程度较高,有核膜、核仁和染色体;胞质内有完整的细胞器(如内质网、核糖体及线粒体等)。
真菌属于此类型微生物。
2.原核细胞型微生物细胞核分化程度低,仅有原始核质,没有核膜与核仁;细胞器不很完善。
这类微生物种类众多,有细菌、螺旋体、支原体、立克次体、衣原体和放线菌。
3.非细胞型微生物没有典型的细胞结构,亦无产生能量的酶系统,只能在活细胞内生长繁殖。
病毒属于此类型微生物。
细菌是三种形态:球菌(用直径衡量大小)、杆菌(长宽衡量大小,宽写在前面,不加单位,长写在后面,写上单位)、螺旋菌(自然长度、螺旋数、螺距等衡量大小)长度单位均为微米(μm)微生物特点:1.体积小、面积大2.吸收多、转化快3.生长旺、繁殖快☆比面积=面积/体积4.适应强、易变异5.分布广、种类多巴斯德的功绩:1.彻底否定了“自生说”。
巴斯德在前人的研究基础上,进行了许多实验,其中著名的曲瓶颈试验无可辩驳证实,空气内确实含有微生物,它们引起有机质的腐败。
2.证明发酵是微生物引起的。
在否定“自生说”的基础上,认为一切发酵作用都可能和微生物的生长繁殖有关。
3.免疫学----预防接种。
1877年,巴斯德研究了鸡霍乱,发现将病原菌减毒可诱发免疫性,以预防鸡霍乱病。
首次制成狂犬疫苗,证实其免疫学说,为人类防病、治病做出重大贡献。
4.发明巴斯德消毒法,解决家蚕软化病问题。
60℃---65℃作短时间加热处理,杀死有害微生物的一种消毒法。
柯赫的功绩:1.发明了固体培养基并用其纯化微生物等一系列研究方法的创立2.证实炭疽病因—炭疽杆菌3.发现结核杆菌、霍乱弧菌4.提出科赫法则:确定某种微生物是否具有致病性的主要依据。
微生物学考试重点笔记(精华)
微生物学本章节学习重点:掌握:微生物、病原微生物和医学微生物学概念、病原微生物的种类微生物:是广泛存在于自然界中的一大群形体微小、结构简单、肉眼直接看不见,必须借助光学显微镜或电子显微镜放大数百倍、数千倍甚至数万倍才能观察到的微小生物的总称。
微生物的分类:1)非细胞型微生物2)原核细胞型微生物3)真核细胞型微生物本章节学习重点:掌握或熟悉细菌的基本形态、基本结构及特殊结构的特征与功能;熟悉细菌生长繁殖的条件及繁殖方式、人工培养方法以及与细菌鉴别和致病有关的代谢产物。
细菌的结构1、基本结构:细胞壁、细胞膜、细胞浆及核质。
2、特殊结构:荚膜、鞭毛、菌毛和芽胞。
革兰氏阳性菌,革兰氏阴性菌细胞壁比较细胞壁结构显著不同,导致G+菌与G-菌染色性、抗原性、致病性、对药物的敏感性等方面的很大差异细胞壁的功能:维持细菌的外形,对细菌起保护作用;参与细胞内外物质交换;具抗原性等。
细胞膜的功能:细胞膜有选择性通透作用,与细胞壁共同完成菌体内外的物质交换。
膜上有多种呼吸酶,参与细胞的呼吸过程。
膜上有多种合成酶,参与生物合成过程。
细菌细胞膜可以形成特有的结构。
荚膜的特点及功能:定义:细胞壁外一层透明黏液状物质。
化学成分: 多数:多糖少数:多肽观察:特殊染色法、墨汁负染法;功能:(1)抗干燥作用:贮留水分(2)形成生物膜:荚膜多糖可使细菌彼此之间粘连,也可粘附于组织细胞或物体表面形成生物膜(3)抗吞噬作用:能保护细菌免受溶菌酶、补体、抗体、抗菌药物等有害物质的损伤,保护细菌抵抗宿主细胞的吞噬与消化作用,从而成为侵袭力的组成之一。
(4)荚膜抗原:分型依据。
鞭毛的特点及功能:定义:某些细菌菌体表面附着有细长呈波状弯曲的丝状物化学成分:蛋白质观察:染色加粗法;半固体培养基穿刺法;功能:运动器官致病性有关,如霍乱弧菌可以通过其鞭毛的运动穿过小肠粘液层,到达细胞表面生长繁殖,产生毒素而致病抗原性,可帮助鉴别细菌菌毛的特点及功能:定义:多数革兰阴性菌及少数革兰阳性菌的菌体表面有比鞭毛更细、更短的丝状物特征:菌毛只有在电子显微镜下才能见到化学成分:主要是蛋白质(菌毛蛋白)种类: 普通菌毛性菌毛普通菌毛(ordinary pilus)特点:数目多:可达百余根细:直径仅为3~8nm,长0.2~2μm。
医学微生物学复习重点
1.微生物的概念自然界的一大群体形微小、结构简单、肉眼直接看不见,必须籍助光学显微镜或电子显微镜放大数百倍、数千倍,甚至数万倍才能观察到的微小生物的总称。
2.微生物的特点1.个体微小,但具有一定的形态、结构和功能。
2.种类多,数量大,在自然界中分布广泛。
3.适宜环境中繁殖迅速,易变异。
3.自然界微生物的种类1.非细胞型微生物:无典型的细胞结构,活细胞内繁殖,只有一种核酸(DNA\RNA)——病毒(virus)。
2.原核细胞型微生物:细胞的分化程度较低,是一类仅有原始的核质,无核膜核仁,缺乏完整细胞器的微生物——细菌(细菌、衣原体、支原体、立克次体、螺旋体和放线菌)3.真核细胞型微生物:一类细胞分化程度高,有核膜,核仁和染色体,胞质内有完整细胞器的微生物——真菌(fungus)。
4.微生物学(补充)生命科学的一个重要分支,是研究微生物的类型、分布、形态、结构、代谢、生长繁殖、遗传、进化,以及与人类、动物、植物等相互关系的一门科学5.医学微生物学(补充)微生物学的一个分支.主要研究与医学有关病原微生物的生物学特性、致病和免疫机制,以及特异性诊断、防治措施,以控制和消灭感染性疾病和与之有关的免疫损伤等疾病,达到保障和提高人类健康水平的目的.6.二分裂分裂無丝分裂与有丝分裂相对存在,两者都只属于真核生物。
原核生物的分裂叫二分裂,以区别于无丝分裂。
无丝分裂的过程是细胞核先延长缢裂,然后细胞质分裂。
原核生物的二分裂不会有核延长缢裂的过程。
7.细菌与病毒的大小与类型观察细菌常用光学显微镜,其大小用测微尺在显微镜下进行测量,以微米(μm)为单位细菌的外部形态比较简单,仅有三种基本类型,即球状、杆状和螺旋状。
并据此而将细菌分为:球菌、杆菌、螺旋菌球菌大小:直径1微米杆菌:长2-3微米宽0.3-0.5微米螺形菌:2-3微米或3-6微米病毒体积微小,可以通过滤菌器;电子显微镜观察。
测量单位:纳米(nm)。
<50 nm 小型病毒50 nm -150 nm 中等大小病毒(大多数)150nm 大型病毒(最大300 nm)8.细菌的四个基本结构1.细胞壁:是位于细菌细胞最外层,包绕在细胞膜周围,无色透明、坚韧而富有弹性的膜状结构。
(完整版)微生物实验考试重点
1.微生物的纯培养物由一种微生物组成的细胞群体通常是由一个单细胞生长繁殖形成。
2.菌落:单个微生物细胞在适宜的固体培养基表面或内部生长、繁殖到一定程度形成的肉眼可见的、有一定形态的子细胞生长群体。
3.灭菌:是指物体中包括芽孢在内的所有微生物都被杀死或消除。
4.消毒杀死或灭活物质或物体中所有病原微生物的措施消毒起到防止感染或传播作用5.无菌技术:在分离、转接及培养纯种微生物时,防止其被环境中微生物污染或其自身污染环境的技术。
6.鉴别培养基:在培养基中加入能与特定微生物的代谢产物发生特征性化学反应的化学物质,用于鉴别不同类型微生物。
7.选择培养基:根据不同微生物的营养需求或对某种化学物质敏感性不同,在培养基中加入相应营养物质或化学物质,抑制不需要微生物的生长,将所需微生物从复杂的微生物群体中选择分离出来。
8.基础培养基:含有一般微生物生长所需基本营养物质的培养基。
9.合成培养基:由化学成分完全了解的物质配制而成的培养基,也称为化学限定培养基。
10.平板划线法:用接种环在培养平板表面划线接种微生物,使微生物细胞数量随着划线次数的增加而减少,并逐步分开。
保温培养后,在固体培养基表面得到生长分离的微生物菌落。
11.稀释倒平板法:将待分离的材料稀释后与已熔化并冷却至50°C左右的琼脂培养基混合,摇匀后制成可能含菌的培养平板,保温培养后分离得到的微生物菌落生长在固体培养基表面和里面。
12.平板菌落计数法:将适当稀释的样品涂布于琼脂培养基表面,培养后活细胞能形成菌落,通过计算菌落数能知道样品中的活菌数,该方法称为平板计数或菌落计数。
二.填空题(每空1分,共20分)1.用培养平板进行微生物纯培养分离的方法包括:平板划线分离法/稀释涂布平板法、稀释倒平板法。
2.霉菌菌体均由分支或不分支的菌丝构成。
许多菌丝交织在一起,称为菌丝体。
在固体培养基上,部分菌丝深入培养基内吸收养料,称为营养菌丝体;另一部分则向空中生长,称为气生菌丝体。
微生物学检验重点
一、名词解释:1、溶原性细菌:获得温和噬菌体核酸的细菌。
2、前噬菌体:温和噬菌体整合于细菌染色体(宿主基因组)中的核酸称为前噬菌体。
3、侵袭力:病原微生物能突破宿主的防御系统,在机体定植、繁殖和扩散的能力。
4、正常菌群MIC(最低抑菌浓度):在体外试验中,抗菌药物抑制培养基中某种细菌生长最低药物浓度,是药物抗菌活性指标,提示药物的抑菌能力(µg/ml)5、MRSA: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6、迁徙生长现象:变形杆菌在固体培养基上呈扩散性生长,形成以菌种接种部位为中心的,厚薄交替同心圆型的层层波状菌苔7、菌丝:真菌在适宜的环境中,由孢子出芽形成芽管,逐渐延长呈丝状,称为菌丝。
8、二相性真菌:有些真菌在不同寄生环境和培养条件下可出现两种形态,称二相性真菌9、病毒体:一个成熟有感染性的病毒颗粒称为病毒体二、填空、判断、选择、问答部分(一)革兰氏染色的三个原理,操作步骤与临床意义【选择题】1、原理:(1)渗透学说:革兰阳性菌细胞壁结构较紧密,肽聚糖层厚,含脂质少,脱色时乙醇不易渗入,反而使细胞壁脱水,通透性下降,胞结晶紫与碘的复合物不易渗出。
格兰阴性菌细胞壁结构较疏松,肽聚糖层薄,含脂质多,易被乙醇溶解,是细胞壁通透性增加,胞结晶紫与碘的复合物易被乙醇溶解溢出而被脱色。
【主要学说——细胞壁结构学说:G+菌和G-菌的细胞壁成分差异大,对脱色剂的反应不同】(2)化学学说:革兰阳性菌含大量核糖核酸镁盐可与结晶紫、碘牢固结合,而不易被乙醇脱色。
革兰阴性菌所含核糖核酸镁盐少,故易被脱色。
(3)等电点学说:革兰阳性菌的等电点(pH2~3)比格兰阴性菌(pH4~5)低,在相同pH的条件下,革兰阳性菌比格兰阴性菌所带的负电荷多,与带正电荷的碱性染料结合较牢固,而不易脱色。
2、操作步骤:①细菌涂片、干燥,经火焰固定(菌膜>1cmX1cm)②结晶紫染色1min,水洗甩干③加碘液媒染1min,水洗甩干④加95%乙醇脱色30s,水洗甩干⑤用稀释复红或沙黄复染30s,水洗吸干后镜检3、临床意义:①鉴别细菌②选择治疗用药③与细菌致病性有关(二)细菌的基本结构及功能、细菌的特殊结构及功能、细菌的变异机理【选择题】细菌蛋白质的合成场所:核糖体(同时也是药物作用的部分)细菌毒素的化学成分:脂多糖1、细菌的基本结构基本结构:由外向依次为细胞壁、细胞膜、细胞质和核质等。
微生物学期末复习全部重点考试必备资料
绪论1、列文虎克:发现微生物2、巴斯德:微生物奠基人3、科赫:细菌学奠基人4、微生物的五大共性:(1)体积小,面积大(2)吸收多,转化快(3)生长旺,繁殖快(4)适应强,易变异(5)分布广,种类多第一章1、细菌的形态:基本上只有球状、杆状和螺旋状三大类。
2、细菌细胞的模式结构3、溶菌酶:广泛分布于卵清、人泪和鼻涕以及部分细菌和噬菌体中。
β-1,4-糖苷键很容易被它水解,从而导致细菌因细胞壁肽聚糖的裂解而死亡。
4、磷壁酸:是结合在G+细菌细胞壁上的一种酸性多糖,主要成分为甘油磷酸或核苷醇磷酸。
主要生理功能:①通过分子上的大量负电荷浓缩细胞周围的Mg2 、Ca2+ 等两价阳离子,以提高细胞膜上一些合成酶的活力;②贮藏元素;③调节细胞内自溶素的活力,借以防止细胞因自溶而死亡;④作为噬菌体的特异性吸附受体;⑤赋予G+ 细菌特异的表面抗原,因而可用于菌种鉴定;⑥增强某些致病菌对宿主细胞的粘连,避免被白细胞吞噬,并有抗补体的作用。
5、外膜:G- 细菌细胞壁所特有的结构,位于壁的最外层,化学成分为脂多糖、磷脂和若干种外膜蛋白。
自发缺壁突变:L型细菌实验室中形成彻底除尽:原生质体6、缺壁细菌人工方法去壁部分去除:球状体自然界长期进化中形成:枝原体7、L型细菌:专指稳定的L型即那些实验室或宿主体内通过自发突变而形成的遗传性稳定的细胞壁缺损菌株。
8、原生质体:在人为条件下,用溶菌酶除尽原有细胞壁或用青霉素抑制新生细胞壁合成后,所得到的仅有一层细胞膜爆过的圆球状渗透敏感细胞,它们只能用等渗或高渗培养液保存或维持生长。
G+ 细胞最易形成原生质体。
9、球状体:又称原生质球,指还残留了部分细胞壁(尤其是G- 细菌外膜层)的球形原生质体。
10、枝原体:是在长期进化过程中形成的、适应自然生活条件的无细胞壁的原核生物。
11、E.coli细菌的细胞膜:主要含磷脂酰乙醇胺,还含少量磷脂酰甘油和罕见的二磷脂酰甘油成分。
而非极性尾则由长链脂肪酸通过酯键连接在甘油分子的C1和C2位上组成,其链长与饱和度因细菌种类和生长温度而异,通常生长温度要求较高的种,其饱和度就越高,反之则低。
微生物考试重点
微生物考试重点一、名词解释1.芽孢指某些细菌在其生长发育后期,在细胞内形成一个圆形或椭圆形,厚壁,含水量极低,抗逆性极强的休眠体。
2.菌落指在固体培养基上个,由一个细菌或孢子生长,繁殖形成的肉眼可见的群体,称为菌落。
3.酵母菌一种俗语,指一群单细胞的真核微生物,通常以芽殖或裂殖来进行无性繁殖的单细胞真菌,极少数种可产生子囊孢子进行有性繁殖。
4.霉菌是一种俗语,是一类丝状真菌的统称。
分类上分属于鞭毛菌亚门,接合菌亚门、子囊菌亚门、担子菌亚门和半知菌亚门。
5.温和噬菌体指侵入宿主后,将其核酸整合到细菌染色体上,该细菌细胞继续生长繁殖,并使宿主细胞溶原化的噬菌体。
6.烈性噬菌体指入侵宿主后,改变宿主的性质,使之成为制造噬菌体的“工厂”,产生大量新的噬菌体,最后导致菌体裂解死亡的噬菌体。
7.溶源性溶源性是温和噬菌体侵入宿主细菌细胞后产生的一种特性。
即当温和噬菌体侵入宿主细胞后,在宿主细胞中检查不到噬菌体的存在,但却具有产生成熟噬菌体粒子的潜在能力。
8.选择性培养基根据某种微生物的特殊营养要求或对某化学、物因素的抗性而设计的培养基,其功能是使混合菌样中的劣势微生物变为优势微生物,从而提高该微生物的筛选效率。
9.鉴别性培养基培养基中加有能与某一菌的无色代谢产物发生显色反应的指示剂,从而用肉眼就能使该菌的菌落与外形相似的其他菌落相区分的培养基。
10.发酵(生化意义上)发酵工业上的发酵是指任何利用好氧或厌氧微生物来生产有用代谢产物的一类生产方式;而在生物化学中发酵是指在无氧条件下,底物脱氢后所产生的还原力[H]不经过呼吸链而直接传递给某一内源氧化性中间代谢产物的一类低效产能反应。
11.次级代谢是相对于初级代谢而提出的一个概念,指微生物在一定的生长时期,以初级代谢产物为前体,合成一些对微生物的生命活动没有明确功能的物质的过程。
如某些色素、抗生素、毒素、激素和生物碱等的代谢。
12.连续发酵根据所绘制的典型生长曲线,针对所采用的单批培养或密闭培养而采取相应的有效措施的一种培养方式,当微生物培养到后期时,一方面以一定速度连续流进新鲜培养基,并立即搅拌均匀,另一方面,利用溢流的方式以同样的流速不断流出培养物,这样培养物就可长期保持对数期的平衡生长状态和稳定的生长速率上。
微生物学重点知识点归纳总结
微生物学重点知识点归纳总结微生物学重点知识点归纳总结总论部分1.绪论2.细菌的基本形态和结构3.细菌的增殖与代谢以及人工培养4.噬菌体5.细菌的遗传变异和实际应用6.消毒、灭菌、无菌、无菌操作和物理化学灭菌法7.细菌的致病性和机体的抗免疫性8.病毒概述9.真菌概述10.其他微生物11.免疫学基础1) 抗原、抗体的概念2) 特异性免疫与非特异性免疫3) 变态反应的概念与分类4) 疫苗及其他生物制品如干扰素5) 免疫学诊断的基本概念一、微生物的基本概念和种类微生物是个体小,只能在显微镜下观察到的生物。
微生物包括病毒、真菌、细菌等种类,它们的特点和区别也不尽相同。
正常菌群是一种定居于人体表面和开放性腔道中的微生物群体。
而条件致病菌或机会致病菌则是在正常情况下不致病,只有在抵抗力低下时才导致疾病。
引起人类和动物发生疾病的微生物称为病原微生物。
二、细菌的基本形态和结构细菌的基本形态包括球菌、杆菌、螺形菌、螺菌、弧菌、双球菌、链球菌和葡萄球菌等。
细菌的基本结构包括细胞壁、细胞膜、细胞质、核质等部分。
细胞壁主要组分为肽聚糖,其功能是维持细菌固有的外形,并保护细菌抵抗低渗环境,起到屏障作用。
细胞膜则具有渗透和运输作用、呼吸作用、生物合成等功能。
细菌的新陈代谢的主要场所是细胞质,其中含有核酸和多种酶系统,参与菌体内物质的合成代谢和分解代谢。
细菌还具有特殊结构,如荚膜、鞭毛、菌毛、芽胞等,它们具有抗吞噬作用、抗有害物质的损伤作用和黏附作用,运动器、抗原性和与致病性有关。
三、其他微生物的概述除了细菌以外,还有病毒和真菌等微生物。
病毒是一种非细胞型微生物,无典型细胞结构,仅含RNA或DNA一种核酸,只能在活细胞中繁殖。
真菌则是一种真核细胞型微生物,具有细胞核和各种细胞器,能在体外生长繁殖。
四、免疫学基础免疫学基础包括抗原、抗体的概念,特异性免疫与非特异性免疫,变态反应的概念与分类,疫苗及其他生物制品如干扰素以及免疫学诊断的基本概念。
微生物学各章重点
第一篇细菌学第二章1.细菌的生长繁殖条件是什么?2.细菌生长曲线分哪4个阶段?3.细菌根据对氧的需要程度分为哪几种类型?4.细菌合成代谢产物有哪几种?第三章1、常用的消毒剂有哪些种类?2、简述化学消毒剂的杀菌机制。
3、湿热灭菌有哪些方法? 各有何用途?4、筒述紫外线杀菌的作用机制和注意事项。
5、在温度和时间相同的情况下,为什么湿热灭菌法的效果比干热法好?6、当从事病原生物学安全实验室工作时,应考虑哪些与生物安全相关的问题?第四章1.噬菌体的概念及其特征。
2.毒性噬菌体和温和噬菌体、前噬菌体、溶原性细菌、溶原性转换的概念及特征。
3.溶菌性周期与溶原性周期的区别。
第五章1.细菌基因转移和重组的类型及其主要差异?2.何谓BCG、transposon、R质粒、Hfr、lysogenic conversion和Ames试验?3.影印试验验证何种理论?突变型细菌有哪些?第六章1.简述抗菌药物类型2.抗菌药物作用机制又几种?3.简述细菌耐药性产生机制。
4.控制细菌耐药性策略?第七章1.病原菌对宿主的致病性,是由哪些因素决定的?2.试比较内毒素与外毒素的基本生物学特性?3.细菌的侵袭力,由哪些因素组成?4.请陈述机体抗细菌感染的特点?5.当机体感染病原菌后,感染的发展及其结果可能在机体有哪些方面的表现?6.试述医院感染的基本特点?从医学微生物学角度,怎样预防和控制医院感染?第八章1. 试述检测病原菌的基本程序和原则?2. 对已经分离出的细菌菌落,怎样从微生物学角度去进一步鉴定?3. 试述疫苗研制及其发展的主要阶段?第九章1、简述葡萄球菌的分类及意义。
2、简述链球菌的分类依据及意义。
3、金黄色葡萄球菌和乙型溶血性链球菌引起化脓性炎症的特点有何不同,为什么?4、哪些方法可以检测金黄色葡萄球菌引起的食物中毒?5、对脑膜炎奈氏菌应如何进行分离培养(为何需要床边接种)?快速诊断方法 ?6、简述淋球菌的致病性。
7、根据涂片染色镜检可作出微生物学初步诊断的病原性球菌有哪些?第十章1.简述肠产毒型大肠埃希菌的致病机制.2.大肠埃希菌肠最常见的道外感染有哪些?3.大肠埃希菌与人类的关系如何?4.归纳志贺菌致病的主要特点。
《微生物学》主要知识点
引言概述:微生物学是研究微生物的形态、结构、生理、生化、遗传、生态及其与动植物及人类的关系等方面的科学。
微生物是一类极小的生物体,能在繁殖时产生大量后代,从而在自然界中广泛分布。
因其能够以各种形式存在,微生物与我们的日常生活密切相关,对我们的生物圈、食物产业、生态环境等都有着重要的影响。
本文将分为五个大点来详细阐述微生物学的主要知识点。
正文内容:一、微生物的分类与形态1. 原核生物的分类:细菌和蓝藻菌的特征和分类。
2. 真核生物的分类:真菌、原生动物和微小动物的特征和分类。
3. 病毒和噬菌体的特征及与细胞的关系。
4. 微生物的形态特征:细菌形态、真菌形态和病毒形态的描述和区别。
二、微生物的生理生化特性1. 微生物的生长要素:温度、湿度、氧气和营养物质的要素。
2. 微生物的代谢作用:厌氧代谢、光合作用、呼吸作用和发酵作用的过程和产物。
3. 微生物的酶:纤维素酶、淀粉酶、蛋白酶等微生物产生的酶及其应用。
4. 微生物的抗生素产生:抗生素的发现、产生机制及应用领域。
三、微生物与人类健康1. 微生物引起的传染病:细菌、病毒和真菌引起的常见传染病及其病因和防治措施。
2. 微生物感染的致病机制:微生物侵入机体、生长繁殖及毒素产生对人体的影响。
3. 微生物与免疫系统:微生物与人体的免疫系统的相互作用、免疫记忆和疫苗的作用原理。
4. 微生物与人体共生关系:微生物在人体中的正常居住及对人体健康的影响。
四、微生物在环境中的作用1. 微生物与生态系统:微生物的生物地理分布、微生物对生态系统循环的贡献。
2. 微生物对环境的净化作用:水体和土壤中的微生物净化、油污的微生物降解。
3. 微生物在农业中的应用:微生物肥料的生产和应用、生物防治和生物修复。
4. 微生物在食品行业的应用:乳酸菌、酵母菌在食品加工中的应用和作用。
五、微生物技术和研究方法1. 微生物实验室基本操作:无菌技术、培养基制备和微生物培养方法。
2. 微生物的形态观察和鉴定方法:显微镜观察、染色技术和生物化学鉴定。
微生物考试重点
微生物考试重点一、名词解释1.芽孢指某些细菌在其生长发育后期,在细胞内形成一个圆形或椭圆形,厚壁,含水量极低,抗逆性极强的休眠体。
2.菌落指在固体培养基上个,由一个细菌或孢子生长,繁殖形成的肉眼可见的群体,称为菌落。
3.酵母菌一种俗语,指一群单细胞的真核微生物,通常以芽殖或裂殖来进行无性繁殖的单细胞真菌,极少数种可产生子囊孢子进行有性繁殖。
4.霉菌是一种俗语,是一类丝状真菌的统称。
分类上分属于鞭毛菌亚门,接合菌亚门、子囊菌亚门、担子菌亚门和半知菌亚门。
5.温和噬菌体指侵入宿主后,将其核酸整合到细菌染色体上,该细菌细胞继续生长繁殖,并使宿主细胞溶原化的噬菌体。
6.烈性噬菌体指入侵宿主后,改变宿主的性质,使之成为制造噬菌体的“工厂〞,产生大量新的噬菌体,最后导致菌体裂解死亡的噬菌体。
7.溶源性溶源性是温和噬菌体侵入宿主细菌细胞后产生的一种特性。
即当温和噬菌体侵入宿主细胞后,在宿主细胞中检查不到噬菌体的存在,但却具有产生成熟噬菌体粒子的潜在能力。
8.选择性培养基根据某种微生物的特殊营养要求或对某化学、物因素的抗性而设计的培养基,其功能是使混合菌样中的劣势微生物变为优势微生物,从而提高该微生物的筛选效率。
9.鉴别性培养基培养基中加有能与某一菌的无色代谢产物发生显色反响的指示剂,从而用肉眼就能使该菌的菌落与外形相似的其他菌落相区分的培养基。
10.发酵〔生化意义上〕发酵工业上的发酵是指任何利用好氧或厌氧微生物来生产有用代谢产物的一类生产方式;而在生物化学中发酵是指在无氧条件下,底物脱氢后所产生的复原力[H]不经过呼吸链而直接传递给某一内源氧化性中间代谢产物的一类低效产能反响。
11.次级代谢是相对于初级代谢而提出的一个概念,指微生物在一定的生长时期,以初级代谢产物为前体,合成一些对微生物的生命活动没有明确功能的物质的过程。
如某些色素、抗生素、毒素、激素和生物碱等的代谢。
12.连续发酵根据所绘制的典型生长曲线,针对所采用的单批培养或密闭培养而采取相应的有效措施的一种培养方式,当微生物培养到后期时,一方面以一定速度连续流进新鲜培养基,并立即搅拌均匀,另一方面,利用溢流的方式以同样的流速不断流出培养物,这样培养物就可长期保持对数期的平衡生长状态和稳定的生长速率上。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十章、细菌学概论细菌(bacteria ): 一类具有细胞壁、单细胞、以无性二分裂方式进行繁殖的原核细胞型微 生物。
1. 大小:微米、光学显微镜2.基本形态(适宜条件、 8-18h 、主要有3种;观察选对数生长期最优)球菌 Coccus 单、双、链、四联、八叠、葡萄球菌杆菌 Bacillus 各种杆菌差异较大,排列分散、无一定形式螺形菌Spiral bacterium弧菌:一个弯曲、螺菌:数个弯曲3. 多形性:细菌在条件改变时,出现不规则形态,呈梨形、气球状、丝状等,条件适宜,可以恢复。
二)细菌的细菌结构(10分)1. 基本结构(所有细菌共有的结构):细胞壁、细胞膜、细胞浆及核质。
A.革兰氏阳性菌细胞壁较厚,含丰富肽聚糖,少量磷壁酸a. 肽聚糖由40层左右的网格状分子交织成厚的三维立体网状结构,1 )细胞坚韧、有弹性;保护细菌;含主要成分肽聚糖,特殊成分磷酸壁、脂多糖等。
■时 Hing m^Tnhmnc一、细菌的形态、结构与分类)大小与形态(P123-137 )DMA ribosomepla%Hnl<l由聚糖骨架和四肽侧链及五肽桥组成。
聚糖骨架由N-乙酰葡糖胺(G)和N-乙酰胞壁酸(M )经??1,4糖苷键交替间隔排列而成。
肽聚糖支架相同,肽链肽桥随菌而异。
b. 磷壁酸(G+特有成分)酸性多糖,由核糖醇或甘油残基经磷酸二酯键互相连接而成的链状聚合物。
分壁磷壁酸(核糖醇型)和膜磷壁酸(甘油型)具重要生理功能:①.P-结合阳离子,Mg 2+提高细胞表面酶活性②.细胞壁表面抗原成分③.噬菌体吸附的特异受体④.调节自溶素活力⑤.增加细菌粘附性,与致病性有关。
B.革兰氏阴性菌细胞壁较薄,肽聚糖含量低。
外膜层位于细胞壁肽聚糖层的外侧,包括脂多糖、脂质双层、脂蛋白三部分a. 肽聚糖b. 外膜①.脂蛋白:一端以蛋白质部分共价键连接于肽聚糖的四肽侧链上另一端以脂质部分连接在外膜的磷酸上,其功能是稳定外膜并将之固定于肽聚糖层。
② .脂质双层:脂蛋白外侧,脂质双层结构。
含有外膜蛋白。
③ .脂多糖(LPS ):习惯称细菌内毒素,由脂质双层向细胞外伸出,含类脂A 、核心多糖、特异性多糖。
类脂A :毒性部分及主要成份。
致病物质,无种属特异性。
核心多糖:类脂A 外层,具属和组特异性。
特异性多糖:最外层,数个至数十个低聚糖重复单位构成。
G -菌体抗原(0抗原)就是特异多糖,有 种和型特异性LPS 功能吸附Mg2 +等阳离子,与磷壁酸作用类似类脂A ,细菌内毒素主要成分特异性多糖:0-侧链(0抗原),鉴定细菌噬菌体吸附的位点c •周质空间外膜与细胞膜间的空间,含周质蛋白1tcrvcUJrw 出 E cell will tff frim-pDikjvt indc. 作用于细胞壁的抗生素及酶Cd wil p 世产rhvta 凭Cvl wzlHicncK^cidMtrrSrar*Ifjmkholc ucmemlnK whiipnoninHIMn?!!!TnTTmTTTTConUpoLipid A -OuttrmembraneReriphsrnCytopiaim mefTiBFiM with prottiniGniJn cel walGrim-pcHrcw tril wallForm ('MEW ' proL«ri)iPtepi dojljrt.inA. 青霉素(penicillin )和头孢菌素:与细菌竞争合成胞壁过程所需的转肽酶,抑制四肽侧链上D-丙氨酸与五肽桥之间的联结,使细菌不能合成完整的细胞壁,可导致细菌死亡。
B. 溶菌酶(lysozyme ):切断肽聚糖中N-乙酰葡糖胺和N-乙酰胞壁酸之间的??1,4糖苷键之间的联甘键之间的联结,破坏肽聚糖支架,弓I起细胞裂解。
D.细胞壁缺陷型细菌L型细菌(bacterial L form ):实验室培养过程中,自发突变,指细胞壁缺陷的变型。
原生质体:G+高渗、人工条件,溶菌酶完全水解或青霉素完全抑制新生细胞壁的合成球状体:G-高渗、人工条件,溶菌酶部分水解或青霉素不完全抑制新生细胞壁的合成2) 细胞膜A. 半渗透性脂质双层生物膜,主要由磷脂和蛋白质组成。
丁圮B. 功能:a. 细胞膜有选择性通透作用,菌体内外的物质交换。
b. 维持渗透压c. 膜上有多种呼吸酶,参与产能过程。
d. 合成细胞壁及附属结构的场所C. 中介体(mesosome ):又称间体,细胞膜向胞浆凹陷折叠成囊状物(充满囊泡) 。
与细胞呼吸有关,为细菌提供大量能量。
有拟线粒体之称。
多见于G+。
3) 细胞质及内含物细胞质:基本成份是水(约80% )、蛋白质、脂类、核酸及少量糖和无机盐。
A. 核糖体:70&RNA + 30% 蛋白质细菌:70S 核糖体 ( 50S 亚基+ 30S 亚基)真核:80S 核糖体 ( 60S 亚基+ 40S 亚基) 某些抗生素能作用于细菌核糖体,如红霉素与链霉素能分别于细菌核糖体的50S 和30S 亚基结合,干扰蛋白质的合成,使细菌死亡。
而真核核糖体为80S ,故许多能有效作用于细菌核糖体的抗生素对人体无害。
B. 胞质颗粒:细菌细胞内颗粒状内含物,大多数为营养贮藏物,可以鉴别细菌。
聚beta- 羟丁酸:类脂性质C 源贮藏物异染颗粒:贮藏高能磷酸盐,嗜碱性较强,用特殊染色法可以看得更清晰。
糖原粒与淀粉粒:C 源贮藏物4) 核质体( Nuclear body ):细菌的遗传物质。
核质( nuclear material )、原核( prokaryon )、类核( nucleoid )、细菌的染色体( chromosome )富尔根( Feulgen ) 染色法染色后,显微镜观察多形态核质体。
基因组( genome ):核质体为单倍体,含细菌全部基因,也称基因组。
5. )质粒 ( plasmid ):染色体外的遗传物质。
2. 特殊结构:非细菌生活所必须。
包括荚膜、芽孢、鞭毛、菌毛。
1 )荚膜( capsule ):A 由多糖或多肽组成。
厚度0.2m 以下者,称微荚膜。
B 细菌一般在机体内和营养丰富的培养基中才能形成荚膜。
2.C 在固体培养基上形成光滑型( S 型)或粘液型( M )菌落,失去荚膜后变为粗糙型( R)。
D 荚膜作用:a. 保护细菌抗干燥、抗吞噬细胞的吞噬和消化。
b. 储存营养。
c 堆积代谢废物。
d 一定屏障作用,对其他因子(溶酶菌、补体、抗体、抗菌药物等)的侵害有一定抵抗力。
E荚膜与人类a医疗:提取葡聚糖 b.细菌分型鉴定c•危害:发酵生产2)芽胞(spore )A. 定义:在一定条件下,芽孢杆菌属(如炭疽杆菌)及梭状芽胞杆菌属(如破伤风杆菌、气性坏疽病原菌)能在菌体内形成一个折光性很强的不易着色小体,称为內芽胞,简称芽胞。
B. 芽胞含水量少(约40%),蛋白质受热不易变性。
无通透性,有保护作用,能阻止化学品渗入。
芽胞对理化因素(热、干燥、辐射、化学消毒剂等)具有高强度的抵抗力。
炭疽杆菌芽胞可在草原中存活20-40 年。
C. 芽胞含有大量吡啶二羧酸DPA,使芽胞的酶类具高稳定性和耐热性。
D. 芽胞并非细菌繁殖体,而是休眠休态,以维持细菌生存的持久体。
E•芽胞的抵抗力强,当进行消毒灭菌时往往以芽胞是否被杀死作为判断灭菌效果的指标。
F 营养缺乏,容易形成芽胞。
3)鞭毛(flagellum ):化学组成——鞭毛蛋白;基础小体+ 钩状体+ 丝状体(运动性)运动“器官”与细菌的致病性有关。
如:霍乱弧菌鞭毛的数量、分布可用以鉴别细菌。
4)菌毛:G-化学组成——菌毛蛋白(抗原性)A. 普通菌毛(粘附性、致病性)B. 性菌毛(F菌毛)传递DNA性菌毛由质粒携带的一种致育因子( Ferility factor )的基因编码,故性菌毛又称F菌毛。
带性菌毛的细菌称为F+菌或雄性菌,无菌毛的细菌称为F-菌或雌性菌。
三)分类1. 分类单位纲、目、科、属、种,最重要、最基本的单元是种,其次是属。
细菌中常用属和种。
种(species ):细菌分类的基本单位。
生物学性状基本相同的细菌群体构成一个菌种。
亚种、变种(subspecies):—个种内不同细菌存在稳定的变异或遗传特征,不足以归为新种型:亚种下的细分。
菌株(strain):不同来源的标本种所得到的同属一种的纯培养标准株(standard strain ):具有典型特征的菌株,由菌种中心给统一编号2. 命名:林奈双名法Staphylococcus aureus Rosenbach菌株:Bacillus subtilis BF7658 标准菌株:Staphylococcus aureus ATCC 259233. 分类方法:核酸分析:16srRNA/18srRNA 序列4. 分类系统:分为真细菌和古细菌1) 真细菌狭义:专指其中的细菌,种类最多、数量最大、最具代表性。
广义:指各类原核细胞型微生物包括:衣原体、立克次氏体、霉形体、螺旋体、放线菌、蓝细菌、光合细菌等2) 古细菌:生存在极端环境下(高温、高盐、低pH),细胞壁无肽聚糖。
未发现有病原菌。
二、细菌的营养与生长繁殖(P138-150 )1•营养物质运输方式:简单扩散、促进扩散、主动运输(主要方式)、基因转移。
1)主动运输(active transport ):在细胞膜上特异性渗透酶的参与下,消耗能量,可以逆浓度差运输营养物质,且被运输物质在运输前后并不发生任何变化的一种物质运输形式。
2)基因转移(group translocation ):指需要载体蛋白参加,消耗能量的物质运输方式,且被运输物质在运输前后发生构修饰(化学分子结修饰)。
磷酸转移酶系统。
主要存在厌氧菌、兼性厌氧菌。
除化学修饰外,其他同于主动运输。
2•营养类型3.生长繁殖条件1 )营养物质:水、C源、N源、无机盐、生长因子2 )适宜的酸碱度:pH = 6.8-7.4缓冲物质。
乳酸杆菌 5.8-6.6 霍乱:8.4-9.2 ;亚硝酸细菌7.8-8.6 结核:6.5-6.83)温度细菌类型最适温度 代表类型嗜冷菌10-20 C 海洋、深湖、冷泉和冷藏库的细菌嗜温菌体温菌 25-32 C 寄生病原菌室温菌 37 C 腐生菌嗜热菌 50-55 C温泉、堆肥、火山口附近的细菌)气体环境(氧和 2)细菌类型 最适02体积(% ) 代表类型专性需氧菌 >20 枯草芽胞杆菌、结核杆菌微需氧菌2-10霍乱杆菌、空肠弯曲菌, HP耐氧菌<2 扎酸菌—b 兼性厌氧菌1( 有或无02 i■大肠埃希菌(多数菌)■1专性厌氧菌J不能有02丙酮丁醇梭菌**■■■戦TjfcF4•繁殖方式:无性二分裂繁殖速度极快,代时(G): 20-30min ;个别较慢(如结核杆菌)5•人工培养1)培养基(medium ):划分依据培养基类别组成天然、合成、半合成培养基物理状态液体、固体、半固体培养基用途基础、营养、选择、鉴别、厌氧培养基2)培养方法及生长现象培养方法备注固体培养法菌落形成单位:CFU ;菌落(colony )、纯种分离、纯培养;菌苔液体培养法静置、震荡培养半固体培养法判断运动性(有无鞭毛):有动力、无动力菌苔(lawn ):挑取单个菌落划线接种于琼脂斜面上,由于划线密集重叠,长出的细菌会融合成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