朝觐的意思

合集下载

朝觐的意思解释

朝觐的意思解释

朝觐的意思解释《诗经·大雅·文王》:“於乎前王,施后嗣有万方,亦孔之固。

四方攸同,上天所不。

朝觐是古代中国政府派遣官员或使者到国外访问、学习等,目的在于与当地建立友好关系和维护与宗主国的臣属关系,有时也带有联络感情、增进交流、了解情况等意图,也称为朝贡。

如汉武帝时张骞出使西域,公元前119年,西汉政府在西域设立西域都护,开始了与中亚各国的交往;公元前60年,班超出使西域,加强了与西域各国的联系;东汉时期,中原王朝多次出兵帮助西域,平定了叛乱,这些均体现了中国与中亚各国之间的友好关系。

唐玄奘去印度取经,公元627年,他从长安出发,经过一年多的跋涉,历尽艰险,于公元628年,到达印度,受到印度僧人的热烈欢迎。

古代君主或其它重要人物去帝王陵墓、宗庙祭祀的礼仪。

《仪礼·士冠礼》:“乃朝服而朝服焉。

”郑玄注:“朝服,谓吉服。

”朝见的程序分为:觐、展、揖、趋、揖。

天子觐见,须在宣室(未央宫前殿),并在东厢房设坐,面南背北,朝东而立,群臣进门后,退出而立于殿外。

天子举行拜礼,然后答拜。

群臣行拜礼,天子答拜。

臣下按品位,由南向北、由下而上依次对天子行六肃三跪三叩首礼。

行礼毕,臣下齐奏:“兴!”天子回答:“兴!”即行起礼。

兴毕,复奏“兴!”天子还礼。

一直至出宫门。

平常日期则只行四肃二跪二叩首礼。

臣下行朝觐礼时,多随所进奏而用各种乐器演奏,以象征对皇帝的赞颂。

先秦时期,只有诸侯和国君才能朝觐,一般卿大夫士和乡大夫则无权觐见。

《孟子·滕文公下》:“臣无将。

不得其门而入。

”宋王安石《明妃曲》:“汉家能以事远人,岂徒朝觐称贤德。

”清陈康祺《郎潜纪闻》卷九:“圣驾停午门外,待其朝觐。

”秦牧《艺海拾贝·菊花与金鱼》:“你看,有不少水平很高的作家、画家、音乐家,像每年五月四日那样,放弃了自己优裕的生活环境,抛弃了自己心爱的工作,远道而来,不辞劳苦地去朝觐伟大的祖国。

”。

也指由宫廷通达于王庭。

朝觐的意思解释

朝觐的意思解释

朝觐的意思解释朝觐(chai jin)解释:古时外族或外国来到中国朝见帝王的礼仪。

有自愿来朝的,也有奉命来朝的。

按规定在金銮殿向皇帝献贡,称为朝贡。

唐代称这种规格为“遥朝”。

此外还有四夷来朝,五方来朝等名称。

明清两代分为朝贺、朝贡和朝觐。

所谓朝贺,就是周代的使臣往来于天子和诸侯之间的接见礼,后世成为国家大典,简称“朝”。

秦汉以来,凡使臣入京都要受到隆重的接待,所带贡物也颇丰盛。

汉朝特别注重此事,甚至有跪拜礼。

《后汉书·东夷传》记载:“汉祖尝过海上,见鲁王及其群臣,其长老皆肃立敬侍。

又见东莱太守,东莱太守亦肃立以迎,汉祖还拜,一如见鲁王礼。

”《三国演义》第八十一回:“来朝我唐,我不纳之;来朝我周,我不纳之。

孙权来朝,可容他一拜;曹操来朝,必杀之!”当今世界各国的领导人访华,虽无外交访问之名,但仍然要在天安门城楼上与中国最高领导人握手,共进午餐,这也是“遥朝”。

明代建都北京,后来将都城迁到南京,但遥朝制度仍然沿用下来。

明太祖洪武十四年( 1381)即下令对外藩属国遣使时要用宝船护送。

二十七年( 1394)令公侯伯以下和一品官朝贡,其余依次递减。

永乐以后,每逢大朝会,各王、公、侯、伯,以及九卿以下大臣及外国国王和使节,都要先到紫禁城午门外等候,在皇宫前殿参见皇帝。

宣德年间,将历代颁赐各国的纪念物,集中存放在隆宗门的内库中,并选派汉族学士兼充使者管理,以便其“奏事”时,照例陈奏。

各国君主、使臣经由午门进宫后,行三跪九叩礼,然后在午门外宣读给皇帝的国书。

内阁票拟完毕后,再传达各部院。

然后皇帝在乾清宫接见。

颁赐礼物的具体形式因国而异。

有的在册封、进表时授予印玺及诰命,由使臣带回;有的在各国君主或国王回访时赠给方物,由他们带回。

最隆重的当属元旦朝贺礼。

即日午门外张挂彩幡,鸣鞭炮,皇帝穿龙袍端坐金銮殿,大学士、公侯、文武百官分班站立。

朝贺国王到达,须上殿向皇帝跪拜,行四拜九叩大礼。

皇帝举起金杯,斟酒赐饮。

朝觐篇——精选推荐

朝觐篇——精选推荐

朝觐篇朝觐篇第⼀节朝觐的概念:⼀、朝觐的概念:词意是:趋向某件⼤事或贵重的事物。

教义上指:在特殊的时期,⽤特殊的⾏为去朝觐特殊的地⽅。

特殊的地⽅是指天房和阿拉法特⼭。

特殊的时期是指在伊历12⽉9⽇进驻阿拉法特⼭,宰牲节早晨巡游天房等。

特殊的⾏为是指举意正朝和其它功修。

⼆、朝觐的教法律例:1、朝觐是伊斯兰五功之⼀,对每⼀位有能⼒的朝觐者来说是主命,否定朝觐是不信仰伊斯兰教的⾏为。

朝觐也是⼀种财⼒和体⼒的宗教功修。

2、必须要进⾏的朝觐。

3、圣⾏的朝觐:如果举意⾃愿朝觐时。

4、可憎的朝觐。

5、被禁⽌的朝觐:如果⽤⾮法是财富去朝觐时。

三、朝觐被定为主命的依据:朝觐被定为主命是由《古兰经》、《圣训》和穆斯林学者公议所确定的。

真主说:“凡是是能旅⾏到天房的,⼈⼈都有为真主朝觐天房的义务。

不信仰伊斯兰教的⼈,真主是不需要(世⼈来增光添彩)。

(3:97)圣训:据伊本·欧麦尔传述,穆圣说:“伊斯兰教有五⼤基础:见证万物⾮主,惟有真主。

穆罕默德是主的知者。

⽴⾏拜功。

完纳天课。

朝觐。

和封斋⽉的斋戒。

四、朝觐的条件:1、必须朝觐的条件:○1、信奉伊斯兰教。

○2、理智健全和成年⼈,疯⼦和⼩孩⽆须朝觐。

○3、⾃由:奴⾪⽆须朝觐,即使是主⼈死后才能被释放的奴⾪、契约之奴和妻妾之奴。

○4、知道朝觐的主命性,在⾮伊斯兰国度中通过公证⼈或者两个⽆名⽒或者有男性和两个⼥性的告知。

○5、有能⼒:真主说:“凡是能旅⾏到天房的,⼈⼈都有为真主朝觐天房是义务。

不信伊斯兰的⼈,真主是不需要(世⼈增添光彩)。

”(3:97)2、完成朝觐有效的条件:○1、信奉伊斯兰教;⽆论是⾃⼰直接的信奉伊斯兰还是通过他⼈间接的信奉伊斯兰都是⼀样的。

○2、成年⼈和理智健全的⼈。

○3、在特定的时期直接进⾏朝觐的功修。

○4、在特定的地⽅直接进⾏朝觐的功修。

这些特定的地⽅是:再次的巡游天房的地点,驻阿拉法特⼭的地点。

○5、受戒。

○6在受戒和驻阿拉法特⼭期间,不得过性⽣活。

《观潮》生字详解

《观潮》生字详解

《观潮》生字详解观潮钱塘江大潮,自古以来被称为天下奇观。

农历八月十八是一年一度的观潮日。

这一天早上,我们来到了海宁市的盐官镇,据说这里是观潮最好的地方。

我们随着观潮的人群,登上了海塘大堤。

宽阔的钱塘江横卧在眼前。

江面很平静,越往东越宽,在雨后的阳光下,笼罩着一层蒙蒙的薄雾。

镇海古塔、中山亭和观潮台屹立在江边。

远处,几座小山在云雾中若隐若现。

江潮还没有来,海塘大堤上早已人山人海。

大家昂首东望,等着,盼着。

午后一点左右,从远处传来隆隆的响声,好像闷雷滚动。

顿时人声鼎沸,有人告诉我们,潮来了!我们踮着脚往东望去,江面还是风平浪静,看不出有什么变化。

过了一会儿,响声越来越大,只见东边水天相接的地方出现了一条白线,人群又沸腾起来。

那条白线很快地向我们移来,逐渐拉长,变粗,横贯江面。

再近些,只见白浪翻滚,形成一堵两丈多高的水墙。

浪潮越来越近,犹如千万匹白色战马齐头并进,浩浩荡荡地飞奔而来;那声音如同山崩地裂,好像大地都被震得颤动起来。

霎时,潮头奔腾西去,可是余波还在漫天卷地般涌来,江面上依旧风号浪吼。

过了好久,钱塘江才恢复了平静。

看看堤下,江水已经涨了两丈来高了。

生字源流略释:堤、屹、鼎、沸、贯、崩、称、恢、潮、笼、罩、蒙、薄、雾、昂、旧。

堤堤,同“坁”。

本义是阻滞,水流不畅。

《说文》:“堤,滞也。

从‘土’,‘是’声。

”段注:“按此篆与‘坁’篆音义皆同。

《国语》曰:‘戾久将底,底箸滞淫。

’《左传》曰:‘勿使有所壅闭湫底。

’杜云:‘底,滞也。

’《释诂》底、厎皆训‘止也’。

‘底’字与‘坁’、‘堤’字,音虽别而义略同。

”按:堤字与“底”字义略同,故又引申为瓶类器物的底座。

这个意义现在用得很少。

《淮南子·铨言训》:“瓶瓯有堤。

”现代汉语中,“堤”字通常用来表示“堤防”,本字应为“隄”,意为江河湖海修筑的挡水建筑。

借用为“堤”字后,原字废弃不用。

屹山势直立高耸。

泛指耸立貌。

《正字通》:“山独立壮武貌。

”又为象声词,音gē。

西周五礼

西周五礼

西周五礼《周礼》对五礼分别阐释为: 吉礼:以吉礼祀邦国之鬼神示;凶礼:以凶礼哀邦国之忧;军礼:以军礼同邦国;宾礼:以宾礼亲邦国;嘉礼:以嘉礼亲万民一、吉礼之别十有二:有禋祀祀昊天上帝,以实柴祀日月星辰,以槱燎祀司中、司命、飌师、雨师(以上是祭天神),以血祭祭社稷五祀五岳,以貍沈祭山林川泽,以疈辜祭四方百物(以上祭地祗),以肆献裸享先王,以馈食享先王,以祠春享先王,以礿夏享先王,以尝秋享先王,以烝冬享先王(以上祭人鬼)。

1、天神祭:第一等:祭昊天上帝(天子行祭)第二等:祭日月星辰。

即日、月、五纬(金、木、水、火、土五大行星)、十二辰(子、丑、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戌、亥)、二十八宿(东苍龙:角、亢、氐、房、心、尾、箕/西白虎:奎、娄、胃、昴、毕、觜、参/南朱雀:井、鬼、柳、星、张、翼、轸/北玄武:斗、牛、女、虚、危、室、壁)第三等:凡是职有所司、有功于民的列星(司中、司命、风师、雨师、司民、司禄、分野星、房星、灵星、农星、太岁等)2、地祗祭:第一等:社(土地神)、稷(谷神)、五祀(五行之神)、五岳(泰、华、恒、衡、嵩山)第二等:山林、川泽、四镇(扬州会稽山、青州沂山、幽州医无闾、冀州霍山)、四渎(江、河、淮、济)、城隍、四方山川、五祀、六宗第三等:四方百物(掌管四方百物的各种小神,如春祀户,夏祀灶,中央祀中霤,秋祀门,冬祀行)3、人鬼祭: 先祖、历代帝王、先圣、先师、贤臣、先农、先蚕、先火、先炊、先医、先卜等。

二、凶礼之别五:指救患分灾的礼仪,包括荒礼和丧礼两大类,细目则有丧礼、荒礼、吊礼、禬礼、恤礼等五种。

1、丧礼:“以丧礼哀死亡”。

华夏礼仪中最重要的礼仪之一,核心是通过对死者遗体的处理,来表达对死者的敬爱之情。

2、荒礼:“以荒礼哀凶札”。

本国或邻国出现荒年、疫年时,以礼以示同忧。

3、吊礼:“以吊礼哀祸灾”。

邻国遭遇水火之灾,派使者前往吊问。

4、禬礼:“以禬礼哀围败”。

禬是会合财货的意思。

水浒传重点字词音形义

水浒传重点字词音形义

水浒传重点字词音形义祈禳[qíráng]:祈祷以求福除灾。

斋戒沐浴[zhāi jièmùyù]:古人祭祀之前,必沐浴更衣,不喝酒,不吃荤,不与妻妾同寝,以示虔诚庄敬。

杳杳冥冥[yǎo yǎo míng míng]:不明亮天罡地煞[tiān gāng dìshà]:道教称北斗丛星中有三十六个天罡星,每个天罡星各代表一神,共有三十六位神将。

地煞,主要有两条意思,首先是指星相家所称主凶杀之星,其次是泛指凶神恶鬼,比喻恶势力。

在民间传说中,三十六天罡常与七十二地煞联合行动,降妖伏魔。

奸佞[jiān nìng]:奸滑谄媚琥珀[hǔpò]:一种很硬的、由微黄到微褐色半透明的树脂化石,产于冲积土、褐煤层或某些海滨,容易抛光,主要用于装饰品(如串珠及烟嘴),可作中药。

玳瑁[dài mào]:热带和亚热带海洋里的一种食肉性海龟,壳长很少超过二尺,具黄色斑纹的褐色大型角质板呈覆瓦状排列,是贸易上的优良龟甲。

话休絮烦[xùfán]:话语过于琐碎和雷同而使人心烦。

唱喏[chàng rě]:出声回答;古人见尊长,双手作揖,口念颂辞,叫做唱喏或声喏提辖[tíxiá]:管领。

喽罗[lóu luó]:聚众起事头目的兵卒虚钱实契[xūqián shíqì]:钱那回事是虚假不存在的,可是(郑屠)契约文书写可是分明的多少多少钱。

嵯峨[cuóé]:形容山势高峻袈裟[jiāshā]:和尚披的法衣,由许多长方形布片拼缀而成度牃[dié]:床板皈依[guīyī]:佛教名词。

信仰佛教者的入教仪式。

因对佛、法、僧三宝表示归顺依附,故亦称三皈依剪迳强人[jiǎn jìng]:拦路抢劫的强盗阆苑[làng yuàn]:阆凤山之苑,传说中神仙居住的地方,旧时诗文中常用来指宫苑拖枪拽棒[zhuài]:赍发[jīfā]:赠与;给人钱财帮助名震寰海[huán hǎi]:名声震动全国。

中国古代风俗礼仪常识有哪些

中国古代风俗礼仪常识有哪些

中国古代风俗礼仪常识有哪些千百年来的文明礼仪之风传承至今,因此中国素以“文明古国”、“礼仪之邦”著称于世。

人们历来重视道德修养和文明礼貌,成为一名优秀的人必须有良好的文明礼仪。

我们不要将这些传统遗忘,快来和一起学习。

【九拜】我国古代特有的向对方表示崇高敬意的跪拜礼。

《周礼》谓“九拜”:“一曰稽首,二曰顿首,三日空首,四曰振动,五日吉拜,六日凶拜,七日奇拜,八日褒拜,九曰肃拜。

”这是不同等级、不同身份的社会成员,在不同场合所使用的规定礼仪。

【跪】两膝着地,挺直身子,臀不沾脚跟,以示庄重。

如《廉颇蔺相如列传》:“于是相如前进瓿,因跪请秦王。

”【坐】古代席地而坐,坐时两膝着地,臀部贴于脚跟。

为了表示对人尊重,坐法颇有讲究:“虚坐尽后,食坐尽前。

”“尽后”是尽量让身体坐后一点,以表谦恭;“尽前”是尽量把身体往前挪,以免饮食污染坐席而对人不敬。

【稽首】古代的拜礼,为“九拜”之一。

行礼时,施礼者屈膝跪地,左手按右手,拱手于地,头也缓缓至于地。

头至地须停留一段时间,手在膝前,头在手后。

这是九拜中最隆重的拜礼,常为臣子拜见君王时所用。

后来,子拜父,拜天拜神,新婚夫妇拜天地父母,拜祖拜庙,拜师,拜墓等,也都用此大礼。

【家祭】古人在家庙内祭祀祖先或家族守护神的礼仪。

唐代即有专人制订家祭礼仪,相沿施行。

宋代陆游《示儿》诗中有这么两句:“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

”【朝仪】古代帝王临朝的典礼。

按规定:天子面向南,三公面向北以东为上,孤面向东以北为上,卿大夫面向西以北为上,王族在路门右侧,面向南以东为上,大仆大右及大仆的属官在路门左侧,面向南以西为上。

朝仪之位已定,天子和臣子行揖礼,礼毕退朝。

后世也称人臣朝君之礼仪为“朝仪”。

【朝聘】古代宾礼之一。

为诸侯定期朝见天子的礼制。

诸侯朝见天子有三种形式:每年派大夫朝见天子称为“小聘”;每隔三年派卿朝见天子为“大聘”;每隔五年亲自朝见天子为“朝”。

【朝觐】古代宾礼之一。

为周代诸侯朝见天子的礼制。

中国古代礼节有哪些

中国古代礼节有哪些

中国古代礼节有哪些中华民族,素有“礼仪之邦”的美誉,中国古代的种种礼节,就是其具体表现。

下面由店铺给大家整理了中国古代礼节有哪些相关知识,希望可以帮到大家!中国古代礼节【家祭】古人在家庙内祭祀祖先或家族守护神的礼仪.唐代即有专人制订家祭礼仪,相沿施行.宋代陆游《示儿》诗中有这么两句:“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朝仪】古代帝王临朝的典礼.按规定:天子面向南,三公面向北以东为上,孤面向东以北为上,卿大夫面向西以北为上,王族在路门右侧,面向南以东为上,大仆大右及大仆的属官在路门左侧,面向南以西为上.朝仪之位已定,天子和臣子行揖礼,礼毕退朝.后世也称人臣朝君之礼仪为“朝仪”.【朝聘】古代宾礼之一.为诸侯定期朝见天子的礼制.诸侯朝见天子有三种形式:每年派大夫朝见天子称为“小聘”;每隔三年派卿朝见天子为“大聘”;每隔五年亲自朝见天子为“朝”.【朝觐】古代宾礼之一.为周代诸侯朝见天子的礼制.诸侯朝见天子,“春见曰朝,秋见曰觐”,此为定期朝见.春秋两季朝见天子,合称为朝觐.【揖让】一指古代宾主相见的礼节.揖让之礼按尊卑分为三种,称为三揖:一为土揖,专用于没有婚姻关系的异姓,行礼时推手微向下;二为时揖,专用于有婚姻关系的异姓,行礼时推手平而致于前;三为天揖,专用于同姓宾客,行礼时推手微向上.一指禅让,即让位于比自己更贤能的人.【长揖】这是古时不分尊卑的相见礼,拱手高举,自上而下.【拱】古代的一种相见礼,两手在胸前相合表示敬意.《论语·微子》中有这样的记载:“子路拱而立.”【顿首】古时一种拜礼,为“九拜”之一,俗称叩头.行礼时,头碰地即起.因其头接触地面时间短暂,故称顿首.通常用于下对上及平辈间的敬礼,如官僚间的拜迎、拜送,民间的拜贺、拜望、拜别等.也常用于书信中的起头或末尾,如丘迟《与陈伯之书》:“迟顿首.陈足下无恙,幸甚幸甚……丘迟顿首.”【稽首】古代的拜礼,为“九拜”之一.行礼时,施礼者屈膝跪地,左手按右手,拱手于地,头也缓缓至于地.头至地须停留一段时间,手在膝前,头在手后.这是九拜中最隆重的拜礼,常为臣子拜见君王时所用.后来,子拜父,拜天拜神,新婚夫妇拜天地父母,拜祖拜庙,拜师,拜墓等,也都用此大礼.【九拜】我国古代特有的向对方表示崇高敬意的跪拜礼.《周礼》谓“九拜”:“一曰稽首,二曰顿首,三日空首,四曰振动,五日吉拜,六日凶拜,七日奇拜,八日褒拜,九曰肃拜.”这是不同等级、不同身份的社会成员,在不同场合所使用的规定礼仪.【跪】两膝着地,挺直身子,臀不沾脚跟,以示庄重.如《廉颇蔺相如列传》:“于是相如前进瓿,因跪请秦王.”【坐】古代席地而坐,坐时两膝着地,臀部贴于脚跟.为了表示对人尊重,坐法颇有讲究:“虚坐尽后,食坐尽前.”“尽后”是尽量让身体坐后一点,以表谦恭;“尽前”是尽量把身体往前挪,以免饮食污染坐席而对人不敬.【座次】古时官场座次尊卑有别,十分严格.官高为尊居上位,官低为卑处下位.古人尚右,以右为尊,“左迁”即表示贬官.《廉颇蔺相如列传》:“以相如功大,拜为上卿,位在廉颇之右.”古代建筑通常是堂室结构,前堂后室.在堂上举行的礼节活动是南向为尊.皇帝聚会群臣,他的座位一定是坐北向南的.因此,古人常把称王称帝叫做“南面”,称臣叫做“北面”.室东西长而南北窄,因此室内最尊的座次是坐西面东,其次是坐北向南,再次是坐南面北,最卑是坐东面西.《鸿门宴》中有这样几句:“项王、项伯东向坐,亚父南向坐,……沛公北向坐,张良西向侍.”项王座次最尊,张良座次最卑.【席次】古代宴会席次,尊卑很有讲究.一般筵席用的是八仙桌,桌朝大门,其位次如下:位尊者居前,8是主人席位.如果客多,可设两桌、三桌或更多,有上桌与散座的区别:上桌与单席的位次相同,散座则不分席次.【冠礼】古代男子成年时(二十岁)加冠的礼节.冠礼在宗庙中进行,由父亲主持,并由指定的贵宾给行冠礼的青年加冠三次,先后加缁布冠、皮弁、爵弁,分别表示有治人、为国出力、参加祭祀的权力.加冠后,由贵宾向冠者宣读祝辞,并给起一个与俊士德行相当的美“字”,使他成为受人尊敬的贵族成员.因为男子二十岁行冠礼,所以后世将二十岁称作“弱冠”.【婚冠礼】古代嘉礼之一.《周礼》:“以婚冠之礼亲成男女.”古代贵族男子二十岁行冠礼后即可成婚,并享受成人待遇,女子十五岁行笄礼(笄:束发用的簪子.古时女子满十五岁把头发绾起来,戴上簪子)后也可结婚.所以把婚礼、冠礼合称为婚冠礼.【祖道】古代为出行者祭祀路神和设宴送行的礼仪.《汉书》载,西汉将领李广利率军队出击匈奴之前,“丞相为祖道,送至渭桥”.《荆轲刺秦王》:“至易水上,既祖,取道.”文中的“祖”就是“祖道”,临行祭路神,引申为饯行送别.【斋戒】古代祭祀或重大事件,事先要沐浴、更衣、独居,戒其嗜欲,以示心地诚敬,这些活动叫“斋戒”.“斋”又称“致斋”,致斋三日,宿于内室,要求“五思”(思其居处、笑语、志意、所乐、所嗜),这主要是为了使思想集中、统一.“戒”又称“散斋”,散斋七日,宿于外室,停止参加一切娱乐活动,也不参加哀吊丧礼,以防“失正”、“散思”.古人斋戒时忌荤,但并非忌食鱼肉荤腥,而是忌食有辛味臭气的食物如葱、蒜等,这主要是为了防止祭祀时口中发出的臭气,对神灵、祖先有所亵渎.【虚左】古代座次以左为尊,空着左边的位置以待宾客称“虚左”.《信陵君窃符救赵》:“公子于是乃置酒大会宾客.坐定,公子从车骑,虚左,自迎夷门侯生.”足见信陵君对侯生之尊敬.今人有“虚左以待”一语.【再拜】先后拜两次,表示礼节之隆重.旧时书信末尾也常用“再拜”,以表示敬意.【膜拜】古代的拜礼.行礼时,两手放在额上,长时间下跪叩头.原专指礼拜神佛时的一种敬礼,后泛指表示极端恭敬或畏服的行礼方式.今人多用“顶礼膜拜”形容对某人崇拜得五体投地.【折腰】即拜揖.鞠躬下拜,表示屈辱之意.《晋书·陶潜传》载:陶渊明曾为彭泽县令,州郡派督邮巡视至县,县吏劝陶束带迎见,他感叹地说:“吾不能为五斗米折腰,拳拳事乡里小人邪!”李白《梦游天姥吟留别》:“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后来引申为倾倒、崇拜,如毛泽东《沁园春·雪》:“江山如此多娇,引无数英雄竞折腰.”【六礼】中国古代婚姻的六种手续和礼仪,即纳采、问名、纳吉、纳征、请期、亲迎.【秦晋之好】春秋时,秦、晋两国国君几代都互相通婚,后称两姓联姻为“秦晋之好”.【举案齐眉】古代妻子为丈夫捧膳食时要举案于眉,表示相敬.【以文会友】古代文人交往、交友的礼俗.文人相交轻财物而重情谊、才学,故多以诗文相赠答,扬才露己,以表心态.唱酬是通行的方式,即以诗词相酬答.在宴饮等聚会时,更是不可有酒无诗,流行尽觞赋诗之俗.【讳称】古人对“死”有许多讳称,主要的有:(1)天子、太后、公卿王侯之死称:薨、崩、百岁、千秋、晏驾、山陵崩等.(2)父母之死称:见背、孤露、弃养等.(3)佛道徒之死称:涅磐、圆寂、坐化、羽化、仙游、仙逝等.“仙逝”现也用于称被人尊敬的人物的死.(4)一般人的死称:亡故、长眠、长逝、过世、谢世、寿终、殒命、捐生、就木、溘逝、老、故、逝、终等.礼节注重中华民族,素有“礼仪之邦”的美誉,中国古代的种种礼节,就是其具体表现。

最容易写错的100个词语

最容易写错的100个词语

·把“草菅人命”写成“草管人命”人们很容易把“菅”误写成“管”。

“菅”其实是一种多年生草本植物,多生于山坡草地,以前可以用来做草鞋、搭茅草屋等。

所以这个字有草字头。

而“管”最早指的是一种类似笛子的管乐器,从竹,所以有“丝竹管弦之乐”的说法。

人们很容易将“草菅人命”理解为草率地杀人,其实该词是“视人命如草菅”之义。

《大戴礼记·保傅》中写道“其视杀人若芟(shān)草菅然”。

“芟”是除去、割草的意思,也就是说杀人就像割草一样。

·把“美轮美奂”写成“美仑美奂”“美轮美奂”这个词源自《礼记·檀弓下》,原本仅用于形容建筑物外观上的高大美观,如今也用于形容装饰、布置等。

人们常将“轮”字错写作“仑”,认为和“车”没有关系。

其实这里的“轮”在古代是指“轮囷”,就是一种圆形的谷仓,在农业社会谷仓是很重要的,一般都修建得非常高大雄伟。

《辞海》对“轮”的解释为“盘旋屈曲而上,引申为高大貌”。

而“仑”在文言文里的意思是思、想,《说文解字》中解释为:“仑,思也。

”除此之外,人们也常将“奂”错写为“幻”,以为“美轮美奂”是漂亮、梦幻的意思。

其实“奂”是众多、盛大的意思。

《礼记·檀弓下》有“美哉,奂焉”的说法。

·把“恣意妄为”写成“姿意妄为”人们常把“恣意妄为”中的“恣”字写错,“恣”的含义是“放纵”,与内心相关,因此是心字底。

而且恣的读音是去声,而不是阴平。

《说文解字》把“恣”说解为“纵也。

从心,次声。

”“恣”的本义是纵容、放纵、不加约束。

“恣”的意义和“心”有关,读音和“次”有关。

“次”既是“恣”的声旁,也和意思有关联,原本表示大声出气。

“恣”的本义是随心所欲地大声出气(或说话),引申为“放纵”,“恣意”是任意的意思。

·把“荦荦大端”写成“落落大端”或“荤荤大端”“荦”容易错写为表示“荤腥”的“荤”。

“荦”本义是带杂色花纹的牛,所以下半部分是牛字。

“荦荦大端”其实也很容易和“落落大方”的意思搞混。

周朝礼乐制度的体现

周朝礼乐制度的体现

周朝礼乐制度的体现篇一:谈谈周朝的礼乐制度谈谈周朝的礼乐制度在我国文化的发展过程中,西周是一个政治文化制度大变革的时期,它上承远古夏商的图腾崇拜、巫术祭祀文化,下启华夏礼乐文化的先河。

其中礼乐制度既是对历史的延续,又是对此之前文化体制的反映,同时也启发了后世人文精神和理性思想。

由于礼乐是西周这一特定的时期出现的,其必定局限于社会上层的活动,因此,为了了解西周的礼乐制度,有必要先了解其特定的社会背景及起主要作用的社会上层结构。

《左传》记载:“国之大事,在祀与戎。

”也就是说,在奴隶社会的周代,国家大事有两件:一是要祭祀祖先,二是要带兵打仗。

周武王死后,周公摄行王政。

为了巩固其统治,他依照周国原有的制度,制定了一整套维护奴隶制统治的制度。

西周统治的巩固,与这套稳定的制度很有关系。

其中有四大制度:封建制、宗法制、礼乐制、井田制。

根据封建制度,「溥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滨,莫非王臣」。

天子把爵位、土地连同居民分封给诸侯;诸侯对天子有纳贡、从征等义务,但可把土地及居民分赐给卿大夫;卿大夫之下又有士。

这就构成了天子—诸侯—卿大夫—士金字塔形之贵族等级制。

为了维系封建制度,西周还形成了按血缘关系组织起来的家族制度——宗法制,规定从天子到士各级贵族的名位只能由嫡长子继承,并建立以全国最高宗主——周天子为核心的层层藩屏。

封建制是西周的政治制度,也是其统治的核心。

井田制是维持封建的经济制度。

宗法制度、礼乐制度,则是维持封建的社会制度和文化制度。

从历史上考察,商代就有分封诸侯的现象,因为领土大了,分封便于统治。

但商代没有把自己的同姓封到各地去。

周代也搞分封,应该说是取法于商的,但周人的分封,绝大部分封的是同姓,也就是把周的族人分封到全国各地去成为当地的统治者。

因此周代的分封诸侯,是把“宗法”与“封建(封侯建国)”结合起来的做法,由此便形成了围绕姬姓宗族的层层“大、小宗”的严密等级关系。

礼乐制度,正是对于这个严密的宗法等级网的强调和固定。

《封建论》原文翻译赏析【柳宗元】散文

《封建论》原文翻译赏析【柳宗元】散文

《封建论》原文翻译赏析【柳宗元】散文这是作者在参加王叔文等领导的革新失败后,在被贬期间写的一篇政论文章。

这里所说的“封建”,指的是我国古代实行过的“封国士,建诸侯”的分封制,与现在所说的封建社会的“封建”含义不同。

这篇政论文章的论题是“封建制”的存废,及其与郡县制的优劣。

但其内容远远超过了这个范围。

作者以周、秦、汉、唐四代史实作依据,论证了“封建制”的弊端:裂土分国,常形成“末大不掉”的局面,“继世而理”,不能“使贤者居上,不肖者居下”,世大夫世食禄邑,堵塞贤者发挥才能的机会,指出郡县制代替“封建制”,是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肯定了秦废分封、立郡县、建立中央集权制的进步性。

论文中多论古事,但实质是借以针贬中唐时期藩镇割据的现实。

这些都反映了作者维护国家统一,重视“生人之意”的政治思想。

柳宗元塑像【原文】天地果无初[1]乎?吾不得而知之也。

生人[2]果有初乎?吾不得而知之也。

然则孰为近[3]?曰[4]:有初为近。

孰明之?由封建而明之也。

彼封建者,更古圣王尧、舜、禹、汤、文、武[5]而莫能去之。

盖非不欲去之也,势[6]不可也。

势之来,其生人之初乎?不初,无以有封建。

封建,非圣人意[7]也。

彼其初与万物皆生,草木榛榛[8],鹿豕狉狉[9],人不能搏噬[10],而且无毛羽,莫克自奉自卫[11],荀卿[12]有言:必将假物以为用者也[13]。

夫假物者必争,争而不已,必就其能断曲直[14]者而听命焉。

其智而明者,所伏[15]必众。

告之以直而不改,必痛之而后畏[16]:由是君长刑政[17]生焉。

故近[18] 者聚而为群;群之分,其争必大,大而后有兵有德[19]。

又有大者[20],众群之长又就而听命焉,以安其属[21]。

于是有诸侯之列[22],则其争又有大者焉。

德又大者,诸侯之列又就而听命焉,以安其封。

于是有方伯、连帅[23]之类,则其争又有大者焉。

德又大者,方伯、连帅之类又就而听命焉,以安其人[24],然后天下会于一[25]。

朝觐生命阅读答案

朝觐生命阅读答案

篇一:朝觐生命阅读答案篇二:朝觐生命阅读答案篇四:朝觐生命阅读答案阅读下文.完成1-4题. 朝觐生命陈世旭你从哪里来?要到哪里去?你的眉头像未解的结.你的脚步疲惫而蹒跚. 我把喧嚣的城市留在身后.我把拥挤的人群留在身后.我把所有的躁动和冲撞留在身后. 把自己交给苍茫. 你失落了什么?你要寻找什么?你想得到什么? 我问蓝天.我问大地.我问草原. 草原.向我张开博大的襟怀.从两边涌到路上来的.被露水淋得透湿的花枝和草棵子殷勤地拂着我的裤腿.像默默的爱?题目和参考答案——精英家教网——你从哪里来?要到哪里去?你的眉头像未解的结,你的脚步疲惫而蹒跚。

我把喧嚣的城市留在身后,我把拥挤的人群留在身后,我把所有的躁动和冲撞留在身后。

把自己交给苍茫。

你失落了什么?你要寻找什么?你想得到什么?我问蓝天,我问大地,我问草原。

草原,向我张开博大的襟怀。

从两边涌到路上来的、被露水淋得透湿的花枝和草棵子殷勤地拂着我的裤腿,像默默的爱抚。

古老而烂漫的克什克腾草原。

这是埋藏无数卜骨、陶片、断简、残碑的土地:这是站立长城、寺庙、黯淡的宫阙和拓荒者废墟的土地;这是横亘叱咤风云的康熙大帝平息叛乱的土地;这是勇猛彪焊的八旗壮士演习杀戮的古御道的土地。

乌兰布通,红色的山。

大清王朝的十二连营埋进深草;抚远大将军的鹿角枪炮没入沼泽,方尖碑如断锷。

水泡子是宵遁的噶尔丹饮恨苍天的眼睛。

从刀光火石到金戈铁马,从血流飘杵到冠盖如云,都杳然如苍狼呜咽。

帝王的霸业连同古战场一起退出历史,一个鞍马部族的史诗在季节的河道声息干裂。

而草原依旧。

思想就像徘徊在迷离草莽的孤马,你会一再地想起那些似乎遥远的、已经忘却的过去,心里无端地涌起一种莫名的、淡淡的却是幽深的甜密或忧伤。

你会感到好像早就有过这种体验,要不就是做一个和眼前的情景极为相似的梦。

但是究竟是在什么地方、是在一生中的哪个幸或不幸的时刻,你怎样也记不起来了。

生活就像流水一样,淙淙地从你身边流过,你失落了很多,却不知道那是些什么。

阿拉伯各国礼仪风俗

阿拉伯各国礼仪风俗

阿拉伯各国礼仪风俗礼仪是一个民族在长期的社会实践中自然形成的人与人之间交往的行为规范与习俗。

对于个人来说,礼仪是思想道德水平、文化修养、交际能力的外在表现;对于社会来说,礼仪是一个国家文明程度、道德风尚和生活习惯的反映。

风俗是指人们在特定的自然环境和具体的社会条件下形成的群体性的生活习尚。

它是群体的产物,决定了人们的思想、行为方式,并使不同时代和不同地区的人群相互区别开来。

普通民众大多是从风俗的视角来认识不同的国家或民族的。

各民族的传统文化多姿多彩。

每一个民族由于特定的历史、地理、文化、宗教等因素,都有自己的风俗、礼仪、饮食、居住、服饰等,构成了独具魅力的人文景观。

阿拉伯世界西起大西洋,东至阿拉伯海;北起地中海,南至非洲中部,面积约为1420万平方公里。

阿拉伯世界是一个多样性社会,居住着若干不同种族、不同肤色、不同方言和不同习俗的群体,但是伊斯兰教和阿拉伯语是阿拉伯世界占主导地位的文化现象。

尽管他们是22个国家成员,有着不同的政体,但统一的历史和传统将他们联系在一起,他们都认为自己是同一个民族的一部分;阿拉伯世界也依然保持着自己植根于伊斯兰教的传统与习惯。

一、伊斯兰教的“五功”伊斯兰教是除叙利亚、黎巴嫩以外的其他阿拉伯国家的国教,绝大多数阿拉伯人都信仰伊斯兰教。

“五功”被认为是伊斯兰教的基础,是成年穆斯林必须履行的宗教义务。

“五功”指念诵作证词、礼拜、斋戒、缴纳天课、朝觐。

中国穆斯林将其简称为“念、礼、斋、课、朝”。

(一)、证词:即要求穆斯林吟诵:“我证万物非主,唯有真主;我证穆罕默德是真主的使者”。

这个作证词是伊斯兰教的根本,穆斯林每次礼拜都要吟诵这一证词。

(二)、礼拜:礼拜是穆斯林向真主表示顺从、感谢的一种崇拜仪式。

礼拜语都应用阿拉伯语。

礼拜的仪式有站立、诵读古兰经、鞠躬、叩头、坐定等动作。

法定的礼拜为日礼、聚礼和会礼。

日礼:穆斯林每日须做五次礼拜:晨礼、晌礼、晡礼、昏礼和宵礼。

关于这一日五次礼拜的来历还有一段故事:相传伊斯兰历纪元前一年,即公元621年7月27日晚,先知穆罕默德为了躲避一些反对派的谋害,到他妹妹家中暂蔽。

觐怎么读_觐怎么念_觐见是什么意思?

觐怎么读_觐怎么念_觐见是什么意思?

觐怎么读_觐怎么念_觐见是什么意思?
觐字怎么读?觐字是什么意思?在古装剧中常常会听到“觐见”这两个生僻字,那么,为什么见皇上要说是觐见呢,以上就一起来提高汉字的认知水平。

目录:
1、觐字怎么读?
2、觐字是什么意思?
3、觐字怎么组词
4、觐字的偏旁部首
5、觐字有多少笔画
6、觐字的书写笔顺
7、觐见字是什么意思?
觐字怎么读?
觐的拼音是【 jìn】
觐字是什么意思?
朝见(君主);
朝拜(圣地):觐见,朝觐。

觐字怎么组词
朝觐觐见归觐谒觐省觐入觐觐岳私觐觐省觐接觐飨王觐觐岁展觐 
觐字的偏旁部首

觐字有多少笔画
15
觐字的书写笔顺
横,竖,横,横,竖,提,,竖,横,竖,横折,横竖,横折,撇,竖弯钩觐见字是什么意思?
朝见(君主)。

1。

朝觐的意思是什么

朝觐的意思是什么

朝觐的意思是什么推荐文章fighton是什么意思热度:电音的基本是什么意思热度:党员学习三严三实记录内容是什么意思热度:众志成城典故范文热度:三会两制一课是什么意思热度:朝觐的意思:谓臣子朝见君主。

《礼记·乐记》:“朝觐,然后诸侯知所以臣;耕藉,然后诸侯知所以敬。

”《文选·曹植<应诏诗>》:“嘉诏未赐,朝觐莫从。

” 李善注:“ 毛苌《诗传》曰:觐,见也。

” 唐李肇《唐国史补》卷上:“ 淮西贼将僭窃,问仪注於鲁公。

公答曰:‘老夫所记,唯诸侯朝觐之礼耳。

’” 章炳麟《论式》:“经术已不行於王路,丧祭尚在,冠昏朝觐,犹弗能替旧常,故议礼之文亦独至。

”又,宗教徒朝觐圣地圣像等。

谓臣子朝见君主。

《礼记·乐记》:“朝觐,然后诸侯知所以臣;耕藉,然后诸侯知所以敬。

”《文选·曹植<应诏诗>》:“嘉诏未赐,朝觐莫从。

” 李善注:“ 毛苌《诗传》曰:觐,见也。

” 唐李肇《唐国史补》卷上:“ 淮西贼将僭窃,问仪注於鲁公。

公答曰:‘老夫所记,唯诸侯朝觐之礼耳。

’” 章炳麟《论式》:“经术已不行於王路,丧祭尚在,冠昏朝觐,犹弗能替旧常,故议礼之文亦独至。

”又,宗教徒朝觐圣地圣像等。

英文解释[法]hajj ;[make a pilgrimage]∶指教徒拜谒圣像、圣地等[hajj]∶伊斯兰教用语,指伊斯兰教徒到麦加的朝拜[have an audience with an emperor]∶朝见详细解释谓臣子朝见君主。

《礼记·乐记》:“朝覲,然后诸侯知所以臣;耕藉,然后诸侯知所以敬。

”《文选·曹植<应诏诗>》:“嘉詔未赐,朝覲莫从。

” 李善注:“ 毛萇《诗传》曰:覲,见也。

” 唐李肇《唐国史补》卷上:“ 淮西贼将僭窃,问仪注於鲁公。

公答曰:‘老夫所记,唯诸侯朝覲之礼耳。

’” 章炳麟《论式》:“经术已不行於王路,丧祭尚在,冠昏朝覲,犹弗能替旧常,故议礼之文亦独至。

中国古代祭祀用语

中国古代祭祀用语

中国古代祭祀用语祭祀祭天 :古文献记载,虞舜、夏禹时已有祭天的典礼,到了周代,“天”的观念逐渐代替了殷人所说的“上帝”、“帝”。

天帝的形象被人格化,周王又有了“天子”的称谓。

周王是作为天帝之子在人 间统治人民的,他也要象侍奉父亲一样侍奉天帝。

祀天就是对天帝的侍奉、享献的仪式。

周代祭天的正祭是每年冬至之日在国都南郊圜丘举行。

“圜丘祀天”与“方丘祭地”,都在郊外,所以也称为“郊祀”。

圜丘是一座圆形的祭坛,古人认为天圆地方,圆形正是天的形象,圜同圆。

祭祀之前,天子与百官都要斋戒并省视献神的牺牲和祭器。

后代的祭天礼多依周礼制定。

祭地 :远古时已有对土地的崇拜,大地生长五谷,养育万物,犹如慈爱的母亲,因此,古代有“父天而母地”的说法。

古文献记载土地神是“社”,祭礼叫“宜”。

在殷商甲骨文里已有对社土的 祭祀,还有大量的祭祀山岳河流的记录,主要目的是祈求农作物的丰收。

封禅 : “封禅”,专指在泰山的天地祭祀。

《史记封禅书》正义曰 :“此泰山上筑土为坛以祭天,报天之功,故曰封。

此泰山下小山上除地,报地之功,故曰禅。

”这就是“封泰山”、“禅梁父” ( 梁父是泰山下一座小山 )。

相传远古在泰山举行封禅典礼的有七十二家。

历代好大喜功的帝王多将封禅作为一代盛典,给予特别的重视。

行封禅礼的帝王有秦始皇、汉武帝、后汉光 武帝、唐高宗、唐玄宗与宋真宗。

祭社稷 :祭祀社稷神在社稷坛。

本来,社坛与稷坛是分立的,后来合而为一了。

相传共工氏之子名勾 龙,能平水土,被称为“后土”,即社神 ; 厉山氏之子名农 ( 一说名“柱” ) ,能播殖百谷,被 当做稷神。

商汤灭夏,以周人的始祖契 ( 后稷 )为稷神。

祭祀社稷神,最切近功利的目的是祈谷,因此有“春祈秋报”之祭。

春祈在社日 ( 仲春之月吉日 ) 举行,秋报在秋收后 ( 孟冬之 月吉日 ) 举行,这是社稷的正祭。

祭宗庙 :宗庙的设置,与宗法制度密切相关,后代宗庙祭祀所沿用的制度,基本上还是周代的礼制。

杜甫《酬高使君相赠》古诗原文的意思赏析

杜甫《酬高使君相赠》古诗原文的意思赏析

杜甫《酬高使君相赠》古诗原文的意思赏析杜甫《酬高使君相赠》古诗原文的意思赏析古诗《酬高使君相赠》年代:唐作者:孟浩然古寺僧牢落,空房客寓居。

故人供禄米,邻舍与园蔬。

双树容听法,三车肯载书。

草玄吾岂敢,赋或似相如。

作品赏析【注解】:【鹤注】公初到成都,寓居浣花溪寺。

时高适为彭州刺史,以诗寄赠,而公酬以此诗也。

古寺僧牢落①,空房客寓居②。

故人供禄米③,邻舍与园蔬④。

双树容听法⑤,三车肯载书⑥。

草《玄》吾岂敢⑦,赋或似相如。

(此诗逐联分答,与高诗句句相应。

空房客居,见无诗书可讨。

邻友供给,见非取资僧饭。

但容听法,则不能设难。

未肯载书,亦何处翻经乎。

未则谢草《玄》而居作赋,言词人不敢拟经也。

)①《洛阳伽蓝记》:“凡有古寺名僧德众。

”《上林赋》:“牢落陆离。

”②秦嘉诗:“独坐空房中。

”《成都记》:草堂寺,在府西七里,寺极宏丽。

僧复空居其中,与社员外居处逼近。

赵清献《玉垒记》:公寓,沙门复空所居。

③《杜臆》:敌人,当指裴冕。

《公孙弘传》:敌人宾客仰衣食,奉禄皆给之。

《晋书·山涛传》:“禄赐俸秩,散之亲故。

”④后汉陈忠疏:“邻舍比里。

”颜延之《陶征士诔》:“伊好之洽,接阎邻舍。

”湛方生诗:“茹彼园蔬,饮此春酒。

”⑤《翻译名义集》:娑罗树,东西南北四方各双,故曰双树。

方面悉皆一荣一枯。

《涅槃经》:世尊在双树间演法。

⑥旧注:《法华经》:长者以牛车、羊车、鹿车立门外,引诸子出离火宅。

王勃《释迦成道记》:“牛羊鹿之三车出宅。

”注:“《法华》三车,喻也,羊车喻声闻乘,鹿车喻缘觉乘,牛车喻菩萨乘,俱以载运为义。

前二乘方便设施,唯大白牛乘,是实引重致远,不遗一物。

”【钱笺】《唐慈恩窥基传》云:基师,姓尉迟氏,鄂国公其诸父也。

奘师因缘相扣,欲度为弟子,基曰:“听我三事,方誓出家。

”奘许之。

行至太原,以三车自随,前乘经论箱袠,中乘自御,后乘食馔。

道中,文殊菩萨化为老人,河之而止。

此诗正用慈恩事也。

言如容我双树听法,亦许我如慈恩三车自随,但我只办用以载书耳。

觐礼原文翻译

觐礼原文翻译

觐礼原文翻译觐礼原文翻译【题解】《觐礼》记述秋天诸侯晋见天子的礼仪。

篇中首先对诸侯前来,天子派人慰劳,赐诸侯馆舍的礼节仪式作了介绍,接着记述天子派人通知诸侯觐期,诸侯在庙门外接受次所的礼节。

然后详细记述诸侯如何行觐礼,如何行三享,如何请罪诸礼节仪式,然后,对天子赐诸侯车服,天子对诸侯的称谓,天子待诸侯的礼节,天子会同、巡守的礼节做了详细介绍。

关于篇名,张尔岐《仪礼郑注句读》:“秋见曰觐。

”引郑目録:“觐,见也。

诸侯秋见天子曰觐。

”《周礼》“春见曰朝,夏见曰宗,秋见曰觐,冬见曰遇。

”春朝是图谋天下事,秋觐是比邦国之功,夏宗是陈天下之谟,冬遇是协诸侯之虑。

春、夏、冬三礼已亡。

觐礼篇中记有诸侯向天子请罪之节,当是秋觐比功之意。

所以,觐礼即是诸侯秋天进见天子的礼仪。

觐礼在五礼中属宾礼。

觐礼(1):至于郊(2),王使人皮弁用璧劳。

侯氏亦皮弁迎于帷门之外(3),再拜。

使者不答拜(4),遂执玉,三揖。

至于阶,使者不让,先升。

侯氏升听命,降,再拜稽首,遂升受玉。

使者左还而立,侯氏还璧,使者受。

侯氏降,再拜稽首,使者乃出。

侯氏乃止使者,使者乃入。

侯氏与之让升。

侯氏先升,授几(5),侯氏拜送几。

使者设几,答拜。

侯氏用束帛、乘马傧使者,使者再拜受。

侯氏再拜送币。

使者降,以左骖出(6)。

侯氏送于门外,再拜。

侯氏遂从之。

天子赐舍。

曰:“伯父,女顺命于王所(7)。

赐伯父舍。

”侯氏再拜稽首,傧之束帛、乘马。

天子使大夫戒,曰:“某日,伯父帅乃初事(8)。

”侯氏再拜稽首。

诸侯前朝(9),皆受舍于朝。

同姓西面北上(10),异姓东面北上(11)。

侯氏裨冕(12),释币于祢。

乘墨车(13),载龙旂(14),弧■(15),乃朝以瑞玉有缫(16)。

天子设斧依于户牖之间,左右几。

天子衮冕(17),负斧依。

啬夫承命(18),告于天子。

天子曰:“非他,伯父实来(19),予一人嘉之(20)。

伯父其入,予一人将受之。

”侯氏入门右,坐奠圭(21),再拜稽首。

相关主题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朝觐的意思
【拼音】:cháo jìn
【解释】:1、谓臣子朝见君主。

2、指教徒拜谒圣像、圣地等。

3、伊斯兰教用语,指伊斯兰教徒到麦加的朝拜。

【定义】:动词,形容词。

【出处】:《礼记·乐记》:“朝觐,然后诸侯知所以臣;耕藉,然后诸侯知所以敬。


《文选·曹植》:“嘉诏未赐,朝觐莫从。


【造句】:
1、虚拟朝觐只是伊斯兰在线近期在电脑虚幻世界中推出的节目之一。

2、离开或到达的朝觐者大声地念纪念词和大赞辞。

3、在人流滚滚的朝觐者中,独独有一处幽静的地方,这就是苍松翠柏掩映下的立雪亭。

4、我们看见属于他的那颗星升起了,我们来朝觐。

5、它一直是受人朝觐的地方。

6、在一年一度朝觐周结束后,一切恢复平静,再也没人去谈到它,直到12个月以后。

7、教徒们都聚集在广场,准备明天去朝觐圣像。

8、道教是一个多神结构的宗教奉祀庞大的神团系统,在实际的朝觐中,那些颇显亲近的地方神灵,更加受到当地民众虔诚的膜拜,茅山供奉“三茅真君”。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