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自觉视域下长三角都市圈文化教育发展

合集下载

长江三角洲的文化中心有哪些文化活动?

长江三角洲的文化中心有哪些文化活动?

长江三角洲的文化中心有哪些文化活动?一、戏曲表演长江三角洲地区自古以来就是中国戏曲的重要发源地和传播中心。

这里形成了独具特色的各个地方戏曲剧种,如江苏地区的评剧、越剧,浙江地区的京剧、绍剧等。

每年,长江三角洲都会举办各种戏曲表演和戏曲节庆活动,吸引了无数观众前来欣赏和学习。

在这些戏曲表演中,演员们运用着精湛的表演技巧和戏曲唱腔,展现了各个地方的独特文化魅力。

观众们不仅可以欣赏到高水平的演出,还能领略到不同地方的文化风貌。

戏曲表演不仅是一种艺术享受,更是一种文化传承和交流的方式。

二、文化节庆长江三角洲地区还举办了许多各具特色的文化节庆活动,如上海的“东方艺术之春”、南京的“江南文化节”等。

这些文化节庆活动集中展示了当地的文化资源和创意产业,吸引了大量的观众和游客。

在这些节庆活动中,人们可以欣赏到各类艺术展览、演出和文化交流活动。

例如,江苏的“秦淮灯会”展示了传统的中国灯彩艺术,吸引了全国各地的观众;上海的“国际艺术节”则邀请了世界各地的艺术家和表演团体,展示了不同文化间的碰撞与融合。

三、博物馆和文化遗址长江三角洲地区拥有众多的博物馆和文化遗址,这些地方展示了当地丰富的历史和文化遗产。

例如,上海的中国国家博物馆、南京的南京博物院等都是中国重要的博物馆之一。

在这些博物馆中,人们可以了解到长江三角洲地区的悠久历史和丰富文化。

观众们可以欣赏到珍贵的文物、艺术品和历史展览,了解到这些文化遗产所承载的历史记忆和文化精神。

四、艺术展览和文化交流长江三角洲地区还经常举办各类艺术展览和文化交流活动,为人们提供了了解当代艺术和文化的机会。

例如,上海举办了许多国际艺术展览,展示了来自不同国家和地区的艺术家们的作品。

在这些展览和交流活动中,人们可以领略到国内外艺术家们的创作成果,了解到不同文化背景下的艺术表达形式和思考方式。

这种交流和碰撞不仅激发了艺术的创造力,也促进了不同文化间的相互理解和交流。

总结起来,长江三角洲地区作为中国的文化中心,拥有丰富多样的文化活动。

人才安居政策与区域人才分布不平衡问题研究——基于长三角41个城市的实证分析

人才安居政策与区域人才分布不平衡问题研究——基于长三角41个城市的实证分析

引言高标准人才作为重要的资源,是城市创新发展的核心要素。

随着经济总量飞速增长,人才的重要性日益突出,各地政府也从单纯提升人力资本存量,转向促进人力资本结构高级化。

为响应国家人才发展战略,各城市陆续出台相关人才安居政策,以期实现各地人才资源配置的均衡及城市高标准人才水平的发展。

然而有关研究表明,区域人才分布、发展不平衡的矛盾仍然严峻。

长三角城市群作为国内规模最大的城市群,存在发展不均衡、不充分的根本原因在于人力资源的不合理分配,尤其是高标准人才在区域内存在错配现象。

通过对文献梳理发现,现有研究较多关注人才安居政策对单一城市内产业结构与创新发展的作用,缺乏针对政策有效性对长三角城市群区域作用的定量评价,并且较少研究关注长三角城市群内的人才错配现象。

为此,本文基于人才发展所需地区资源禀赋,构建城市人才容纳指数,通过量化评价城市人才容纳能力,直观反映人才安居政策对城市人才环境的作用。

构建高标准人才评价指标体系,讨论了人才安居政策实施后长三角城市群高标准人才水平的时空演变特征,探究人才安居政策能否改善区域人才错配问题,以期改变长三角城市群高标准人才分配不平衡的现状。

本文以国务院印发的《国家中长期人才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为指导,以长三角各城市所实施的人才安居政策为着力点,利用2010—2020年41个长三角城市的连续十一年的面板数据,通过构建城市人才容纳能力与高标准人才评价指标体系,运用双重差分和空间计量分析的实证研究方法,从探究人才政策有效性出发,分析人才安居政策是否加剧了我国区域人才分布不平衡问题,以期为各地政府更好优化人才政策提供科学依据,解决由于地区资源禀赋不同而导致的人才局部过剩和不足并存的问题,进而改善城市间高标准人才分布失衡的现状。

研究结果显示,长三角城市群现有人才安居政策并不是优化城市人才环境的有效策略,人才安居政策会加剧地区间人才错配进而强化区域发展两极分化问题。

1文献综述人才是城市发展的第一资源。

文化在长三角地区发展中的作用

文化在长三角地区发展中的作用

文化在长三角地区发展中的作用南师附中高一14 宋鼎简介:本文主要阐述了长三角地区现存的吴越文化(江南文化)和由其演变而来的海派文化的特点特征,并对其在地区发展中发挥的独特作用进行剖析。

标签:吴越文化;江南文化;海派文化在基本步入小康社会之后,人们的生活日趋开始关注于更高层侧的文化领域,特别是在经济发展较发达的长三角地区。

因此,研究长三角的文化发展以及对地域发展的作用就尤为重要,本文针对长三角地区的文化,进行介绍和对其前途的展望,来分析文化对长三角地区的作用。

1.吴文化1.1.吴文化概述吴文化,又称吴越文化、江南文化。

顾名思义,吴文化以春秋时期的吴国为中心,即现在的苏南太湖流域、浙北地区和皖东地区为土壤发展而来的文化。

吴文化源远流长,从旧石器时期就不断发展,大抵包含有语言、经学、史学、文学、美学、戏曲、建筑等各个方面,形成了一套多元文化体系。

下面就作者的了解,浅谈其中的几项。

1.1.1.吴语根据资料显示:在吴越通行非汉语的古越语的上古时代,我国南方汉语系统唯有楚语。

自吴越归人楚的版图列为东楚之后,楚语就东传至吴越地区,并在古越语的底层上发展。

秦汉以降,又受南下的军人士宦带来的中原汉语影响,逐渐发展形成江东汉语方言——江东语,即吴语的祖语[1]。

随着中国历史进程中南北方不断的交流,汉代以后吴语受到南下北方语言的影响,尤其是晋室南渡大量移民的涌人,吴语也随之发展变化。

但是吴方言始终保持着自己的独特地域特点,正如自居易所云“语言诸夏异,衣服一方殊”,在唐代吴语仍然与中原语言有着明显的差异[2]。

在今吴语中还可看到与普通话差异较大,而与侗台语相同的特点。

这些特点在语音、语法、词汇上都有所表现,应该是吴方言的底层,即古吴越语的遗存成分。

它们当是古吴越人在学得汉语后,遗留在新学语言中的旧语言的沉淀和化石[3]。

1.1.2. 吴戏曲江南水乡,素来是我国文化盛产之地,其中繁衍出的各类剧中,大多以地方命名,包括昆剧、锡剧、沪剧、甬剧、湖剧、姚剧、扬剧、淮剧、越剧和苏州评弹等。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_文化制度化_基金支持热词逐年推荐_【万方软件创新助手】_20140806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_文化制度化_基金支持热词逐年推荐_【万方软件创新助手】_20140806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推荐指数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2010年 序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31 32 33 34 35 36 37 38 39 40 41
2012年 序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31 32 33 34 35 46 47 48 49 50 51 52
53 54 55 56 57 58 59 60 61 62 63 64 65 66 67 68 69 70 71 72 73 74 75 76 77 78 79 80 81 82 83 84 85 86 87 88 89 90 91 92 93 94 95
2011年 科研热词 制度化 政治参与 和谐社会 农民 非制度化政治参与 防治途径 问责 配套立法 道德防控 道德根源 途径 路径选择 趋向 语言 行为决策 藏区 蒙古族 英国 自由主义道德 腐败制度化倾向 腐败 罗尔斯 网民 绩效评估 经济危机 策略 立论基础 科学内涵 社会转型 社会流动 社会怨恨 社会共同体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 相对剥夺感 现实意义 现代化 法制化 河南县 民族团结教育 民族区域自治 民意表达 民主政治 民主 普世价值 方法 新思路 新农村建设 文化整合 教育 政治信任 政府构造 意识形态解释力 推荐指数 3 2 2 2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2024年江苏省苏州市中考道德与法治试题及参考答案(可下载)

2024年江苏省苏州市中考道德与法治试题及参考答案(可下载)

2024年江苏省苏州市中考道德与法治试题及参考答案(可下载)2024年苏州市初中学业水平考试试卷道德与法治注意事项:1. 本试卷分选择题和非选择题两部分。

共3大题,25小题,开卷考试。

考试时间50分钟,满分50分。

2. 答题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考点名称、考场号、座位号用0. 5毫米黑色墨水签字笔填写在答题卡的相应位置上,并认真核对条形码上的准考号、姓名是否与本人的相符合。

3. 答选择题必须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请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答非选择题用0. 5毫米黑色墨水签字笔写在答题卡指定的位置上,不在答题区域内的答案一律无效。

不得用其他笔答题。

4. 考生答题必须答在答题卡上,答在试卷和草稿纸上一律无效。

第Ⅰ卷(选择题共22分)一、单项选择题:在下列各题的四个选项中,选择一项最符合题意的。

每小题1分,共22分。

1. 2023年11月1日,在我国西北沿边地区揭牌成立的首个自由贸易试验区是A. 新疆自贸区B. 海南自贸区C. 上海自贸区D. 陕西自贸区2. 2023年11月30日,习近平总书记在上海主持召开深入推进长三角一体化发展座谈会时强调,深入推进长三角一体化发展要紧扣的两个关键词是A. 一体化和双循环B. 龙头带动和各扬所长C. 一体化和高质量D. 生态环保和经济发展3. 世界经济论坛2024年年会1月15日至19日在瑞士达沃斯举行。

本届年会主题聚焦A. 凝聚力量B. 重建信任C. 勇于担当D. 携手合作4. 下列时事新闻能体现中国影响力增强的是A. 日本名义GDP被德国超越B. 沙特将主办2030年世博会C. 春节被确定为联合国假日D. 普京当选连任俄罗斯总统5. 2024年3月13日,国务院发布《推动大规模设备更新和消费品以旧换新的行动方案》。

可以推测该方案的作用有①拉动消费②促进投资③限制出口④节能降碳A. ①②③B. ①②④C.①③④ D. ②③④6. 2023年12月,教育部印发《关于全面实施学校美育浸润行动的通知》,将美育融入教育教学活动各个环节。

长三角都市文化圈

长三角都市文化圈

都市圈文化概述长三角区域,主要是吴越文化,南京、镇江、扬州、泰州、南通地区还有江淮文化。

早期的吴文化中心在宁镇一带,后迁移至太湖流域,在经历历史上的数次北人南迁后,比如著名的永嘉南渡和战争因素,吴文化圈逐渐缩小,镇江称为江淮文化和吴文化的过渡地带。

吴越文化区域主要从苏南的武进、无锡、常熟、苏州、吴县、宜兴到浙北的嘉兴、湖州、德清、临安,余杭,再到钱塘江南岸的萧山、诸暨、慈溪、绍兴、上虞、余姚等地,而且考古发现,吴越文化的界限也是十分清楚的。

改革开放以来,植根于吴越文化传统的海派文化,日益被注入时代精神,赋予新的时代内涵。

长三角整个区域成为一片充满生机的热土,苏南模式、温州模式比翼齐飞,乡镇工业异军突起与小城镇的兴盛,张家港精神、昆山之路、义乌现象相继出现,都不可能是彼此孤立的偶然因素使然,从这一区域的文化传承与更新中,就不难找到现实的注脚。

随着浦东开发开放的深度推进,上海作为长三角领头羊的地位愈加稳固。

长三角一体化,不仅是经济社会进一步发展的客观要求,更是区域文化无障碍互动、共同繁荣的急切呼唤。

在这种情势下,海派文化必然要以更加博大的胸襟、更为自觉的主动性,不断实现对自身的超越,从而在更广阔的历史舞台上,充分展现其文化的引领、统摄与辐射功能。

江淮文化的概念其实也很笼统模糊,一般指长江与淮河之间这个区域的,包括江苏和安徽的部分地区。

随着古代大运河的开通,江淮文化进入繁荣,比如淮安、扬州、镇江、南京,在历史上都是全国十大城市之一。

随着上海的崛起,苏杭都逐渐衰退,淮扬镇的衰退速度更甚,都远没有达到历史上在全国的繁荣程度【6】。

淡化文化的行政属性笔者在这里所说的长三角文化的一体化,主要是基于此区吴越文化、江淮文化有着很长一段历史的交融期,在长三角一体化的进程中,应该注重此区域文化上的进一步合作,淡化文化的行政所属权,因为从古代到现在,经过很多次的行政区域改革,比如古代武进远大于今天的武进,镇江专区远大于现在的镇江市,常州府所辖大于今天的常州市。

吴越文化的特点是什么

吴越文化的特点是什么

吴越文化的特点是什么吴越文化又称江浙文化,是汉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江浙的地域文化。

下面给大家说说吴越文化的特点是什么,供大家阅读!吴越文化的特点是什么吴越文化是江南文化的中心与代表。

今天不论研究吴越文化,还是海派文化,都必须将其置于长三角文明的大背景中。

惟此方能历史地发展地把握其主体文脉与核心精神。

长三角文化与吴越文化、海派文化相承相继、一路走来,充分展现了归并和重塑传统优势的强大整合力。

在当今新形势下,要使之得到应有的张扬和推进,再造长三角区域文化新的辉煌,对其深刻内涵与精神特质的充分把握就显得格外重要:海纳百川一是,海纳百川、兼容并蓄。

一方水土涵养一方人文,溯(长)江、环(太)湖、濒海的“山水形胜”,造就了吴越文化缔造者的文化习性与人文精神,注定了这一方文化与生俱来的开放胸怀。

今天更要不断强化这种开放开拓的自觉意识,努力将长三角文化打造成“包孕吴越”、“汇通大海”的多元文化体。

聪慧机敏二是,聪慧机敏、灵动睿智。

吴越文化的创生和传承,既是优越地理环境的造化,更是经济社会发展的结晶。

吴越人民世代相袭的聪明才智,非但赋予锦绣江南特有的柔和、秀美,而且熔铸出由这些精雅文化形式所体现的审美取向和价值认同。

重视教化、尊重人才,蔚然成风。

长三角文化要不断提升自身的品位,理当对其予以充分吸纳并使之不断发扬光大。

经世致用三是,经世致用、务实求真。

吴越之地商品经济率先起步,市民阶层形成较早,实业传统、工商精神、务实个性和平民风格等,都是吴越文化包括海派文化中不可或缺的内容。

毫无疑义,大力弘扬崇真向善、淳朴平实、诚信守份的精神,正是如今思想文化建设和核心价值体系建设面临的重任。

长三角文化的繁荣发展,离不开求实、务实风格的延续。

敢为人先四是,敢为人先、超越自我。

善于创造、勇于创新是吴越文化、海派文化共同的秉性,也是这一区域文化充满生机与活力的内生动力。

只有始终坚持这种永不止息的创新精神,增强突破意识,摆脱狭隘的视域和地域羁绊,才能进一步助推长三角区域的文化整合,在切实加强先进文化建设、实现中华文明的伟大复兴中,不断谱写新的华章。

构筑长三角世界级都市群文化体系

构筑长三角世界级都市群文化体系
全 方位


开展
蔡 生 态与文化相融

多 角 度 的 文化 合 作


汇 集 区域


丧 文 化 大生 态体 系 的
心 亥


形 成 以上

内文 化元 素
整 合 区 域 内文 化 资源


即 可 在 结构体

杭州

南 京 为 副 中心


聚 文化 发 展 合力 推 进 长三 角 经 济社 会 率先 发展 科 学 发展 ’和谐 发展

文 化 内容 的 创 造 中心 和

( 又 称文化生态 圈 ) 费
文化 批判

寸 用 更大 的世 界 级 都市群 作

文 化 产 业 的 发 展 中心 越 重 要 的地 位
长三
角各城市
系 的 文 化生态 链 条 由文化 生 产
一 一
文化 消
要 以 竞 合 的方 式 联 手

的 文 化 产 业 在 国 民 经 济 中 正 占据 越 来
争 将 生态思 维运 用 到人们 有意
之 活动之 中 化

交 流 融 合 联动协作

市群 文 化 生 态 体 系
长三 角都 市 文 化 生 态 圈 共 存 的诸 类 亚 文 化 虽 然起 源 和 发展 经 脉不 同 经 过 长时 间 的 交 叉 融合



个人与 自
知识与产
构建 有 利于 共 同 发展 的 协调 机 制

长三 角

体化 被

市 两 省政

地 区 的综 合竞 争力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_线性分析_基金支持热词逐年推荐_【万方软件创新助手】_20140812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_线性分析_基金支持热词逐年推荐_【万方软件创新助手】_20140812

科研热词 经济增长 多元线性回归模型 非线性关系 逐步回归法 投资组合 影响因素 对外经济合作 var 高级加密标准 高校 驱动力 非线性趋势 非线性四轮驱动 非线性协整 需求弹性 需求信息更新 零售 道格拉斯生产函数 递归均值调整 透明度 违法 运输设施选择博弈 转移 转喻 负指数损失函数 计量经济 蔬菜质量安全 节能减排 能源效率 能源价格 股权定价 联合模型 网络模型 绩效 经济发展水平 经济发展模式 细分要素 组织磅学习模式 线性规划 线性特征 纯策略纳什均衡 竞争优势 立法 空间开支 稳定词 积温 科技进步 科学配置 社会发展 研发资本 石河子 知识产权保护
直销渠道 目的论叙事 甘肃省 现金流平衡 环境政策执行 灰色预测 源式发展 湖北省 消费结构 消费税 测度 水资源 武川县 模拟退火启发式算法 本土制造业企业 易腐性产品 时空特征 教育社会学 教育层次结构 政策 收益率 收入差距 指代消解 持续期 投资决策 投入产出 技术能力构建 技术引进 技术差距 技术外溢 技术创新 房地产价格 循环经济 引大入秦工程 平滑转换机制 市场价值 差分特征 实验经济学 实证研究 实证分析 奇异值分解 大型骨干水利工程 多元线性回归分析 外资并购 外资企业所得税 外商直接投资 外商投资(fdi) 处罚期望 地区差异 国家政治 向心理论 发展中国家 双矩阵对策 双数组
2008年 序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31 32 33 34 35 36 37 38 39 40 41 42 43 44 45 46 47 48 49 50 51 52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教师招聘考试题库《教育理论综合知识》考点特训最新版(二)_111

教师招聘考试题库《教育理论综合知识》考点特训最新版(二)_111

教师招聘考试题库《教育理论综合知识》考点特训最新版(二)1、多选题下列属于人的性格结构特征的是_____。

A : 情绪特征B : 品质特征C : 态度特征D : 理智特征参考答案: ACD本题解释:【答案】ACD。

解析:性格是指人的较稳定的态度和习惯化了的行为方式相组合而形成的人格特征。

性格的结构主要包括四个:态度、意志、情绪、理智。

2、单选题“足智多谋,随机应变”是思维过程的_____。

A : 广阔性B : 独立性C : 灵活性D : 逻辑性参考答案: C本题解释:参考答案:C。

参考解析:灵活性又叫变通性,指个人面对问题情境时,不墨守成规,不钻牛角尖,能随机应变,触类旁通。

故选C。

3、单选题当一个不爱学习的学生表现出良好的学习行为时,老师撤除了对他的批评。

老师的这一做法属于_____。

A : 正强化B : 负强化C : 消退D : 惩罚参考答案: B本题解释:参考答案:B。

参考解析:斯金纳的操作性条件反射学习规律中的负强化是指为了让孩子摆脱厌恶刺激,题干中的撤除批评,从而增强孩子良好行为出现的概率,让不爱学习的学生表现出好的学习行为,因此属于负强化。

4、多选题学校教育与家庭教育相互配合的方法有_____。

A : 互访B : 民主评议C : 召开家长会D : 组建家长委员会参考答案: ACD本题解释:参考答案:A,C,D。

参考解析:广义的教育包括学校教育、家庭教育和社会教育,为了给学生营造一个良好的教育环境,需要三者相结合统一。

学校教育与家庭教育相配合的方法有三种:互访、家长会、家长委员会。

5、简答题简要说明学生中心课程理论的优、缺点。

参考答案:参考解析:优点: (1) 重视学生学习活动的心理准备,在课程设计和安排上满足了学生的兴趣,有很大的灵活性,调动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2) 强调实践活动,重视学生通过亲自体验获得直接经验,要求学生主动探索,有利于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 强调围绕现实社会生活各个领域,精心设计和组织课程,有利于学生获得对世界的完整认识。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_文化大繁荣_基金支持热词逐年推荐_【万方软件创新助手】_20140806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_文化大繁荣_基金支持热词逐年推荐_【万方软件创新助手】_20140806

53 54 55 56 57 58 59 60 61 62 63 64 65 66 67 68 69 70 71 72
2011年 科研热词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现实需要 战略选择 先进文化建设 音乐学 长期规划 迷文化 迷 边缘群体 软实力 转企改制 路径 规划项目 藏族 节庆习俗 艺术科学 艺术学 繁荣发展 科技文化 科学理论研究 科学技术普及 社会科学基金 社会思潮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 社会主义文化 社会主义 目的价值 源文化 格萨尔 核心价值观 核心价值 有形文化 智慧科普 无形文化 新媒介 文化自觉 文化理论 文化创新 文化人才 文化产业 文化 政府 改革开放 执政文化 意义 引领 市场 工具价值 工作体制创新 少数民族 实效性 学科教学 推荐指数 2 2 2 2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推荐指数 5 4 3 2 2 2 2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2009年 序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31 32 33 34
科研热词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 精神实质 文化动力机制 长三角地区 艺术宣传 编辑出版学 环渤海地区 特色文化 构成要素 晁说之 晁补之 晁氏家族 晁冲之 晁公逫 文化软实力 文化企业 文化产业发展 指标原则 抗日战争 抗战美术 屯垦 家族诗歌 学科体系链 大编辑 大媒介 周恩来 古代西域 区域性特色 产业集群 中部地区 中国 丝绸之路 东部地区 东北地区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_经济空间格局_基金支持热词逐年推荐_【万方软件创新助手】_20140812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_经济空间格局_基金支持热词逐年推荐_【万方软件创新助手】_20140812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53 54 55 56 57 58 59 60 61 62 63 64 65 66 67 68 69 70 71 72 73 74 75 76 77 78 79 80 81 82 83 84 85 86 87 88 89 90 91 92 93 94 95 96 97 98 99 100 101 102 103 104 105 106
科研热词 空间格局 淮海经济区 长江三角洲 人口城市化 软实力 趋势预测 贸易流量估算 贫困地区 西北地区 航空运输供需分析 航空港 网络媒介 综合评价 综合分区 结构优化 系统 第四增长极 空间结构 空间分布 社会经济发展 省际边缘区 省(区)际贸易 生产与人口分布 演化 泰尔指数 江浙 核心区 时间演变 文化自觉 文化帝国主义 收敛与发散 战略定位 循环经济 影响要素 影响因素 形成原因 开发和保护 延安市 布局演变 布局影响因素 布局优化 对外贸易 安定区 多中心都市区 城镇区域 城镇体系 城市群(带) 城市群 城市化 城乡互动发展 地理要素 土地利用
2008年 序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31 32 33 34 35 36 37 38 39 40 41 42 43 44 45 46 47 48 49 50 51 52
科研热词 淮海经济区 经济联系 空间自相关 空间格局 空间分布 上海 esda 驱动机制 长江经济带 长三角 酒店集群区 都市圈 通达性 轴一辐网络 路网 资源环境承载力 贸易自由度 西部地区 草地功能 自然资本投资 自主创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综合经济实力 经济联系流强度 经济联系势能 经济增长 系统工程 粮食安全 粮食产量增量贡献率 空间集聚效应 空间辐射效应 空间统计分析 空间组织 空间格局优化 空间句法 空间内生增长理论 空间关联类型 空间作用 稳态经济 科学统筹 石油工业结构 石油工业布局 知识溢出度 省际边缘区域 相对效率 生态经济效率 生态环境价值论 生态文明 生态承载力 甘肃 特征 水资源利用 武汉都市圈

长三角区域文化的承接与发展

长三角区域文化的承接与发展
济和 文化 的发 展 品位 , 吸 引 区域 外 的生 产 与 消费
等 方面 发挥 着重 要作 用 。在长 三角 区域一 体 化 的
经济 , l 2 ] 而李明波则将吴越文化的共同特征概括为: 宽容 、 市民化、 外柔内刚、 开放创新 、 重商功利等。 [ 3 ]
二 、作 为 一体 化 非正 式 制度 安 排 的 长 三 角 区域 文化
考察 区域文 化 与 区域 一 体 化 发 展 的关 联 性 , 可 从 区 域 制 度 安 排 及 区 域 实 力 构 成 两 个 维 度
深 入发展 进 程 中 , 区域 文化 开发 滞后 , 甚 至对 区域

新制度经济学的“Βιβλιοθήκη 非正式制度安排” 概念有助 于 我们 理解 文化 因素在 长 三角 区域 一体 化制 度创 新 方式 选 择 过程 中 的作 用 。区 域 文化 中 的惯 例 、
体化 制度 建 设 形 成 制 约 。此外 , 地 域 文化 的差
进行 。 ( 一 )区域 文 化 构 成 区域 一体 化 制 度建 设 中 的非正 式 制度 安排 生双 重效 应 。区域 文化 在制 度创 新 中有两 种可 能
的作 用方 向 : 或是成 为 制度创 新 可利用 的资源 , 或
是成为制度创新的障碍 。长三角地区历史上具有 较为浓 厚的商业文化 和创新精 神, 然而 , 长久以 来, 这种富有历史积淀 的苏浙文化传统却没有得 到很好的开发利用 , 以至于在长三角区域一体化
境和基础性制度安排 , 但各地域也都存在着 自己
特 殊 的制度 环境 和具 体 因素 , 也 都 有 自己特定 的 历史文化、 传 统 习俗 、 价值观念、 伦理 规 范 及道 德
观念等, 这就造成 了各地方的正式与非正式制度 安排不完全相 同, 区域经济发展 的制度安排以及 制度变迁的进程就有可能受其影响。

未来传播2020年1-6期(总133-138期)总目录

未来传播2020年1-6期(总133-138期)总目录

未来传播2020年1-6期(总133-138期)总目录㊃高端连线㊃孙㊀江㊀李㊀圆㊀张梦可㊀认识论视域下智媒时代新闻生产与分发的逻辑关系(1)曾静平㊀王友良㊀5G赋能时刻:全媒体,全素养(2)江和平㊀打通供需两侧㊀做强环 球 传播 5G语境中的媒体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思考(3)徐小洲㊀张㊀雷㊀新时代高层次传媒人才培养的战略构想(4)方兴东㊀严㊀峰㊀ 健康码 与正在浮现中的智能传播新格局(5)周㊀斌㊀夏衍与江南文化 纪念夏衍120周年诞辰(6)㊃媒介社会㊃沈㊀珉㊀杨柳牧菁㊀赛博空间的非遗传播 媒介环境传播学视阈下的思考(1)王㊀勇㊀宋㊀梅㊀宋㊀欣㊀事前舆论监督:防腐反腐的路径选择(1)花㊀晖㊀颠覆与重构:VR电影语言的演进(1)原艳飞㊀金兼斌㊀争议性科学议题中叙事对第三人效果的影响(2)汪㊀凯㊀凌子敏㊀科学传播中的文化阻滞: 养生文化 与民间 反转基因 话语之建构(2)楚亚杰㊀胡佳丰㊀张林璇㊀新兴知识经纪人与科学传播对话规则的建立(2)谢泽杭㊀于㊀晶㊀基于ELM-SEM模型的政务短视频受众采纳意愿研究(3)邱立楠㊀新中国成立70年来数字出版的学术演进(3)曹月娟㊀红色文化在新时代的传播传承研究 基于产业集群理论视角(3)储雯倩㊀丛㊀挺㊀音乐社交APP互动仪式链研究 以网易云音乐为例(3)陈安繁㊀罗㊀晨㊀胡㊀勇㊀徐靖杨㊀徐永妍㊀中国社交媒体上转基因争论的网络议程研究(4)高芳芳㊀丌㊀力㊀公众参与科学视角下的反转基因话语策略分析(4)游淳惠㊀社会信任转移:从地方式信任到体制式与分散式信任(4)张玲玲㊀朱旭光㊀栗青生㊀刷屏文化:弹幕社群的 同时性 与 想象的共同体 以网络动画片‘那年那兔那些事儿“的弹幕文本为例(5)王晓旭㊀从溢出到融合:叙事学研究的空间性位移考察(5)陈彩银㊀从粉丝屠榜事件论粉丝社群对当代娱乐产业的影响(5)肖国飞㊀姚㊀望㊀传媒院校专业结构调整优化的探究与实践 以浙江传媒学院为例(6)张玉河㊀张成蹊㊀基于延安精神的甘肃播音主持事业发展史研究(1949-2019)(6)张东平㊀论自媒体刷量及其治理(6)宦㊀佳㊀马克思主义新闻观的红色传承:中国共产党早期的大学新闻教育(6)㊃影视艺术㊃周㊀星㊀张㊀洋㊀嬗变与新晋:国际视野下新时代华语电影再认识(1)张㊀晶㊀李晓彩㊀新主流电影的叙事规约与延展 以2019年国庆献礼大片为例(1)鲁乾辉㊀潘可武㊀从写实的叙事到魔幻的现实 以万玛才旦‘撞死了一只羊“的荒诞呈现为例(1)崔㊀颖㊀倪崑皓㊀从 黄金时代 到 世纪危机 :20世纪下半叶泰国电影的发展历程(1)陈晓兵㊀互动电影的发展现状及应对策略(2)李国聪㊀观念博弈与类型探索:再探第四代导演的新维度(2)王娅姝㊀王宜文㊀底层叙事的认知错位 基于观众数据的‘无名之辈“研究(2)武建勋㊀产业融合视角下我国 互联网+ 电影产业发展现状㊁问题及对策(5)鲜㊀佳㊀转向自觉下的多元开拓 新中国成立后留沪影人石挥的创作转型研究(5)王纪澎㊀袁㊀军㊀电影产业国际化在国家形象传播中的溢出效应(6)濮㊀波㊀华晓红㊀从时空之维再思小津家庭伦理电影的诗学(6)张㊀媛㊀王璐璐㊀互动电视剧的创新与发展:受众需求的满足与互动模式的转变(6)胡㊀璇㊀周陈成㊀新世纪国产电影与诗歌的互文性对话(6)㊃电影工业美学㊃张立娜㊀美国独立电影的工业美学:类型实践㊁ 制片人中心制 与作者性表达(1)陈旭光㊀张明浩㊀论 电影工业美学 视域下中国动画电影的现实困境与未来发展(1)秦兴华㊀电影工业美学之后:中国电视剧工业美学的生成语境与理论构想(1)㊃网络文化㊃许文强㊀柴改英㊀义乌市 异国风情街 阿拉伯语景观调查研究(1)余㊀玉㊀中央苏区新闻漫画的图像修辞探析(1)宋㊀奇㊀梁晨阳㊀社会学新制度主义视角下的报业再创新探析(1)白㊀龙㊀多元性的网络空间传播规则 基于德勒兹空间哲学视角的多维阐释(2)盛㊀榕㊀言语社区商业标牌中的语言权势和文化认同研究(2)张晓娴㊀张㊀梅㊀即刻真实㊁想象空间与自我观照 情感电台中的听觉文化(2)穆㊀童㊀战㊀迪㊀全媒体时代视听文本的听觉文化转向及其表意实践(3)袁筱华㊀沈松华㊀连接与隔离的重奏:泛媒体时代广播媒介的演进构思(3)曹㊀忠㊀身份认同焦虑㊁人格结构异化及娱乐化叙事 语境化改编下‘哪吒之魔童降世“的影像表征(3)王旭锋㊀基于通专结合理念的影视专业课程体系探索 以中美比较为视角(3)张㊀恒㊀姚㊀争㊀真实㊁现世与自为:媒体泛化语境下纪录片的特质问题研究(4)陶建杰㊀宋姝颖㊀新闻教育㊁媒体实习与新闻学子马新观的关系研究(4)李海华㊀袁爱清㊀观看与展演:视觉心理下抖音短视频的身体性隐喻研究(4)章㊀宏㊀林慧冰㊀文化接近性与文化差异性:中国出口电视节目模式的文化机制探究(6)曾㊀光㊀高㊀栩㊀文化产品增值与折扣之辩证及其数学模型建构(6)李㊀斌㊀ 一带一路 倡议下语言传播国际化人才培养模式及路径探析 以播音主持艺术专业为例(6)㊃文学研究㊃崔㊀波㊀马志浩㊀算法权力视角下的‘三体“维基百科词条编辑研究(1)葛㊀娟㊀‘白鹿原“现代性叙事的历史面向与审美面向(1)韩德星㊀中国大陆舞台上的田纳西㊃威廉斯戏剧演出研究(4)刘晓珍㊀从贾宝玉形象看‘红楼梦“的佛禅境界(4)㊃学术争鸣㊃万传法㊀左右还是雅俗:1932 1949年中国电影改编研究(2)李道新㊀电影史研究: 深度 的路径与 本体的位置 对‘左右还是雅俗:19321949年中国电影改编研究“一文的思考(2)㊃媒介融合㊃詹海宝㊀王㊀卓㊀第五轮学科评估时域下我国新闻传播学生产力分布格局检视 基于国家社科基金立项与代表性期刊的统计分析(2)董秀成㊀社会媒体协同主流媒体提升舆论引导力研究(2)万丽萍㊀5G时代传媒业的生存挑战与变革走向(2)陈维龙㊀5G赋能智能媒体技术在弹幕视频中的体系创新与价值引领(2)张针铭㊀双语播音专业大学生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路径研究 以浙江某艺术类高校学生为例(2)赵㊀莉㊀超越缺失模型:新媒体语境下环境传播模型的嬗变与反思(3)陈虹虹㊀杨秀英㊀地方记忆的微信生产与传播:以 广州湾 历史为例(3)陶贤都㊀水蓝薇㊀澎湃新闻 城市漫步 栏目城市形象传播的特色及启示研究(3)刘良模㊀大数据时代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精准传播的逻辑进路与实证研究(3)陈凌广㊀陈子坤㊀祠堂载体设计之道:乡村公共文化空间活化更新设计的案例透析(4)王文渊㊀丽江木府空间再造的传播学分析(4)邱㊀蔚㊀ 温度 与 距离 :播音主持人格化传播探究(4)曾㊀真㊀媒介技术视阈下的大学生价值观引领研究(4)赵雪芹㊀许丽霞㊀信息流视频广告社交性的影响因素研究 以微信朋友圈广告为例(6)吴㊀玥㊀韩雨辰㊀孙源南㊀探寻促进网络直播用户向主播打赏的影响因素 基于准社会交往理论的实证研究(6)周㊀颖㊀全球传播秩序的演进逻辑与重构进路(6)袁㊀蕾㊀高校思政课15年的研究特征㊁学术话语及未来传播图景 基于CNKI(2005-2019)CSSCI论文的综合分析(6)㊃社会治理传播㊃李文冰㊀新媒体与城市群空间的共生发展 以长三角城市群为例(3)张爱军㊀孙玉寻㊀微信社区屏蔽治理与舆论失衡(3)王国勤㊀社会治理传播研究:理论体系构建与研究展望(3)㊃新媒介美学㊃李诗语㊀时间的辩证法 影游融合视野下电影与游戏的连续性问题及其比较(4)赵立诺㊀张明浩㊀ 数字经验 的影像表达与文化症候 论新力量导演的 新媒介美学 潮流(4)耿游子民㊀陈旭光㊀从符号的自生成到去同步观看 CGI技术下的影游融合新美学(4)㊃智能传播㊃钱小龙㊀仇江燕㊀基于内容分析法的人工智能慕课优化路径研究:以北京大学为例(5)陈㊀琳㊀5G背景下的中国音乐剧多元化变革(5)潘红霞㊀智媒时代智能信息推荐算法的缺陷及正向重构(5)㊃电视剧研究㊃严㊀勤㊀中国电视剧创作转型与发展态势(5)周江伟㊀时代的讴歌和历史的反思 评‘奔腾年代“(5)徐㊀怡㊀范志忠㊀‘陈情令“:圈层文化的破壁与创新(5)㊃出版研究㊃张连义㊀共和国家理想与‘新青年“的启蒙(5)高辛凡㊀蒋辰雨㊀瞿秋白主编刊物特色及其社会影响力(5)吴心怡㊀中国现代出版业时期的绍兴出版人群体及其形成原因(5)。

初三政治题卷及答案

初三政治题卷及答案

初三政治题卷及答案初三政治题卷及答案注意啦!即将参加中考的初三考生速看!初三政治题卷及答案来袭啦!各位初三考生们来看看吧!下面小编给大家整理了关于初三政治题卷及答案的内容,欢迎阅读,内容仅供参考!初三政治题卷注意事项:1.你拿到的道德与法治试卷满分为80分,道德与法治与历史考试时间共120 分钟。

请你合理安排好时间,仔细审题,认真作答。

2.本试卷包括“试题卷”和“答题卷”两部分,答案请务必写在“答题卷”上,写在“试题卷”上答题是无效的。

3.考试结束后,请将“答题卷”交回。

第Ⅰ部分选择题(共24分)一、下列各题4个备选答案中,只有一个的最符合题意的。

请选出正确答案,并将其序号填入答题卷相应的空格内(共12题,每题2分)1.@所有人:大国点名,没你不行!国务院决定于2023年11月开展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

对比前几次人口普查的数据,下表反映出我国人口面临的挑战为( )①增长速度过快②人口出生率低③老龄化问题加剧④人口基数过大A. ①②B.①④C.②③D.③④2.“雄赳赳,气昂昂,跨过鸭绿江;保和平,卫祖国,就是保家乡”,70年前的旋律犹然在耳。

抗美援朝战争胜利60多年来,中华民族迎来了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伟大飞跃。

新时代,我们要继续弘扬抗美援朝精神,这是因为伟大的抗美援朝精神 ( )①可以激发人民群众的民族自信心和自豪感,坚定文化自信和民族复兴信念②可以汇聚中国力量,凝聚共识,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提供精神动力③是以爱好和平为核心的中华民族精神的具体体现④是当代中国精神的集中体现,凝结着全体人民共同的价值追求A.①②B. ①④C.②③D.③④3.2023年8月30日,国务院关于印发《北京、湖南、安徽自由贸易试验区总体方案及浙江自由贸易试验区扩展区域方案》的通知,《方案》提出,赋予自贸试验区更大改革自主权,深入开展差别化探索,加大开放力度。

我国建立自贸实验区是基于A.我国已是经济强国,经济发展由低速发展阶段转向高速增长阶段B.我国还面临城镇化水平不高、城乡发展不平衡不协调等现实挑战C.改革开放解放和发展了社会生产力,中国已成为影响世界的决定性力量D.落实新发展理念,坚持高质量发展,以更好服务对外开放总体战略布局4.在悠久的历史长河中,中华民族积淀深厚的传统美德。

2020年专业技术人员继续教育(生态文明建设)测试试题与答案

2020年专业技术人员继续教育(生态文明建设)测试试题与答案

2020年专业技术人员继续教育(生态文明建设)测试试题与答案一单项选择题1.()通过了《巴厘岛路线图》,这是人类应对气候变化历史中的一座新里程碑,它确定了加强落实《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的领域。

(1.0分)A.联合国人类环境会议B.联合国环境与发展大会C.联合国气候变化大会D.联合国可持续发展世界首脑会议正确答案:C2.2018年10月,联合国政府间气候变化专门委员会(IPCC)发布的《全球升温1.5℃特别报告》指出,如果气候变暖以目前的速度持续下去,预计全球气温增幅最早可能会在()达到1.5℃。

(1.0分)A.2025年B.2030年C.2035年D.2050年正确答案:B3.()作为地球文明(地球文明是星球文明的一种表现形态)的一个发展阶段,为最终使星球文明向星际文明过渡奠定物质和精神的基础。

(1.0分)A.精神文明B.物质文明C.政治文明D.生态文明正确答案:D4.根据世界银行发布的数据,全球PM2.5污染主要集中在()。

(1.0分)A.亚洲B.欧洲C.非洲D.大洋洲正确答案:A5.在我国国土空间的主体功能区中,优化开发区域不包括()。

(1.0分)A.环渤海区域B.长三角区域C.珠三角区域D.北部湾地区正确答案:D6.政府间气候变化专门委员会第五次评估报告表明,未来人类还有约()二氧化碳的排放空间。

(1.0分)A.5000亿吨B.6000亿吨C.7000亿吨D.8000亿吨正确答案:C7.在十九大报告关于生态文明的新部署中,着力解决突出环境问题的内容不包括()。

(1.0分)A.解决人民群众反映强烈的大气、水、土壤污染等突出问题为重点B.开展农村人居环境整治行动C.参与全球环境治理,落实减排承诺D.杜绝城市环境污染问题正确答案:D8.生态工业园区是我国第()代产业园。

(1.0分)A.一B.二C.三D.四正确答案:C9.1992年,全球环境领域发生的重大事件是()。

(1.0分)A.提出全球治理理论B.“全球治理委员会”成立C.发表了《天涯成比邻》研究报告D.中国首次明确提出全球治理理念:“共商共建共享”与“公正合理”正确答案:B10.()是环境权的核心,是指日照权、眺望权、景观权、嫌烟权、亲水权、清洁空气权、公园利用权、历史性环境权、享有自然权等。

2022年-2023年咨询工程师之宏观经济政策与发展规划通关提分题库及完整答案

2022年-2023年咨询工程师之宏观经济政策与发展规划通关提分题库及完整答案

2022年-2023年咨询工程师之宏观经济政策与发展规划通关提分题库及完整答案单选题(共30题)1、根据《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的建议》,更加注重缓解()就业矛盾,加快提升劳动者技能素质,完善重点群体就业支持体系,统筹城乡就业政策体系。

A.结构性B.摩擦性C.需求不足D.周期性【答案】 A2、在现代市场经济条件下,()的实质是政府通过公共行动对劳动力市场的干预。

A.健康政策B.减贫政策C.就业政策D.教育政策【答案】 C3、在相互可替代的商品之间,价格与需求变动的规律是( )。

A.替代品价格上升,被替代品需求减少B.替代品价格上升,被替代品需求增加C.替代品价格上升,被替代品需求不变D.无稳定的变动规律【答案】 B4、()是实体经济的基础,是构筑未来发展战略优势的重要支撑。

A.现代服务业B.制造业C.现代农业D.高端制造业【答案】 B5、()是实体经济的基础,是构筑未来发展战略优势的重要支撑。

A.现代服务业B.制造业C.现代农业D.高端制造业【答案】 B6、根据财政支出经济性质,可将财政支出划分为()。

A.一般利益支出和特殊利益支出B.预防性支出和创造性支出C.补偿性、积累性与消费性D.购买性支出和转移性支出【答案】 D7、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必须坚持以()为中心。

A.人民B.全面深化改革C.保障和改善民生D.新发展理念【答案】 A8、近年来,国家结合国家重大区域发展战略陆续出台了一系列产业布局政策,下列做法符合产业布局政策的是()。

A.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B.发挥主观优势C.完善资源治理D.尊重客观规律【答案】 D9、中国人民银行对商业银行贷款期限的上限是()。

A.三个月B.二年C.九个月D.一年【答案】 D10、财政收入的主要来源是()。

A.国有资产转让收入B.罚没收入C.债务收入D.税收收入【答案】 D11、根据市级国土空间总体规划的内容,基于灾害风险评估,确定主要灾害类型的防灾减灾目标和设防标准,划示()。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文化自觉视域下长三角都市圈文化教育发展文化自觉是发展一个地区的文化教育以及增强一个地区文化竞争力无法绕过去的出口。

长三角都市圈在文化转型期在文化教育事业发展上把握文化自觉,即在文化认知上自觉认识文化;在文化反思上自觉实现对文化的批判与提高;同时在文化创新上自觉追求文化的创意创新,在文化行动与实践上追求文化的自觉行动,必将能为新一轮改革发展增添动力。

标签:文化自觉;长三角都市圈;文化;教育文化是一个民族的瑰宝和宝库,一个民族的崛起与强大必然需要文化的崛起与强大。

当今的社会生产力高度发展,全球化和文化多元化愈演愈烈,国家、地区、民族以及个人之间的交往达到了空前的高度,人类发展到现在,比以往任何时代更加关注地区、民族的文化繁荣和文化自强的问题。

文化上的繁荣与自强,离不开文化主体——人在文化上的自觉。

文化自觉是发展一个地区的文化教育以及增强一个地区文化竞争力无法绕过去的出口。

在经济全球化和文化多元化的今天,“文化自觉”回答了在这多样性的文化背景下,各种文化形态面对多元文化互相交往与冲突的复杂环境,如何实现实现自身价值以及实现多元文化间共荣共生的问题,解决地区文化自觉自强的问题是破解文化转型期文化事业发展困境的必然选择。

费孝通先生早在上世纪九十年代就在全球化时代背景下,对如何保持民族特色和多元文化之间张力进行了思考,提出了“文化自觉”的概念,目的是倡导一种“和而不同”的文化理念。

费先生具体指出了“文化自觉”的概念:“所谓文化自觉是指生活在一定文化中的人对其文化有自知之明,明白它的来历、形成过程,所具有的特色和它发展的趋向,不带任何文化回归的意思,不是要复旧,同时也不主张全盘西化或全盘他化,自知之明是为了加强对文化转型的自主能力,取得决定适应新环境、新时代时文化选择的自主地位。

”文化自觉的基本价值意蕴和旨趣是和其他文化一起,取长补短,共同建立一个有共同认可的基本秩序。

在费先生这里,文化自觉就是这种自知之明,就是在文化转型期主张文化主体人的自我觉醒,在文化认知上自觉认识文化;在文化反思上自觉实现对文化的批判与提高;同时在文化创新上自觉追求文化的创意创新,在文化行动与实践上实现文化的自觉行动。

人们越来越认识到文化力量的重要性,如何在文化转型期保持长三角都市圈文化的特性,包容增长,从而达到文化共生共荣的理想,已成为长三角都市圈文化教育发展急需思考和解决的问题。

因此,就必须从文化自觉的高度研究和探讨长三角都市圈在全球化和文化多元化背景下,如何抓住机遇,形成文化的凝聚力,在文化认知、创新、反思、行动上实现自觉,从而以文化自觉促文化发展的问题。

1文化认知上的自觉文化自觉首先体现为文化认知上的自觉。

文化认知上的自觉就是文化认同,是文化主体——人自觉地认识并认可自身的文化形态,并在此基础上,认同自身文化的价值及文化特色,从而形成一种在地区文化认同的前提之下对文化的自知和自信。

文化认同的重点是对地区的文化精神、文化价值和文化定位的认同,这种认同是建立在文化主体人对文化对象的认知和珍赏的基础上。

一方面需要认知地区文化的特点与精髓,另一方面需要接触并把握地区文化的真正价值,珍赏地区文化的特性和价值。

长三角三省一市作为当今中国经济和文化事业发展最具活力的区域之一,地域相近,人缘相亲,历史相连,经济相融、文化相通。

长三角文化都是典型的江南文化,各种文化在此荟萃,大放光彩。

江南文化、吴越楚文化、徽州文化、海派文化、水乡文化等争奇斗艳。

这些地域文化和传统文化承载着人们对长三角文化和历史的普遍认同,是长三角都市圈的文化基因和精神家园,是文化传承和进步发展的创新源泉。

因此,在文化转型期的今天,面对各种文化和意识思潮的冲击,长三角都市圈必须形成对地区传统文化的认同,自觉认知并认同传统文化,保护好传统文化,增强传统文化活力,使传统文化得到传承和延续。

同时,全球化和城市化的今天,外来文化对长三角地区的影响也越来越大。

对外来文化的认知与认同,不能过分夸大外来文化的作用,也不能一概拒斥外来文化,而应该承认文化交流和文化融合的现实,以更合理的认识、更高明的见地处理区域传统文化与外来文化的关系。

在长三角的文化交流中,在对待外来文化的态度上,应倡导整合型的文化自觉,即形成有吸引力的文化磁场,积极吸纳外来优秀文化元素的注入,同时又能保持地区核心传统文化的本质不改变,并壮大文化实力最终能够创造和发展出带有地区文化特色的新文化特征。

在长三角地区发展进程中,近代大放光彩的“海派文化”就是对地域和外来文化自觉把握的典范,“海派文化”很好地表现了文化吸收与文化整合上的文化自觉与自信。

文化认知上的自觉还需要正确把握多元文化观。

全球化时代,一个地区的文化已经不可能被一个单一的文化所占据,多元文化已经变成大势所趋,这对于出于我国对外开放的前沿征地的长三角更是如此。

在本质上,对多元文化的认同就是尊重不同文化,承认不同文化存在的合理性。

尊重文化的多元性是文化认知自觉的起点。

每一种历史文化都有他们自身的文化特性,应当相互尊重,同时也需要协调各种文化的发展的关系,实现文化的兼容并蓄,包容发展,真正实现文化上的“和而不同”、“各美其美,美人之美”。

在长三角文化教育事业发展中必须注重让文化主体——人文化认知上的自觉,主动自觉地认识并认同长三角都市圈的核心文化,从认知上把握文化的精髓,并能包容地认知长三角各种文化间的关系,增进文化认知的凝聚力。

2文化反思上的自觉文化自觉还是一种文化反思上的自觉。

对自身文化的反思是人类智慧的杰作,是人之所以为人而区别于动物的一大特性和优势,是人与自然相分离的重要标志。

正如列宁所说:“在人面前是自然现象之网。

本能的人,即野蛮人没有把自己同自然界区别开来。

自觉的人则区别开来了。

”长三角都市圈的发展离不开文化反思,若缺乏文化的反思意识,就会夜郎自大,浮夸萎靡。

在文化反思方面,长三角现在还有很多问题需要得到重视和解决,其中最重要的就是中西方文化关系的反思问题。

由于中西密切交往的近几个世纪以来,东方文化渐渐开始处于弱势地位,文化话语权在很大程度上受到了“科学与技术”的文化霸权的统治。

然而,一旦我们对西方文化进行反思,就可以西方文化存在很多弱点和危机。

甚至西方不少学者对这种文化霸权进行了反思,法国学者埃德加·莫兰就曾指出,“西方文明的福祉正好包藏了它的祸根:它的个人主义包含了自我中心的闭锁与孤独;它的盲目的经济发展给人类带来了道德和心理的迟钝,造成各领域的隔绝,限制了人们的智慧能力”西方文明不仅牺牲了当下各种自然环境资源,破坏了生态环境,而且还对人类后代和地球生物圈的生存发展造成了极大的威胁。

这种发展模式直接给人类未来的发展带来了极大的威胁。

因此,就必须对西方文化中的发展模式以及人生观、生态观、科技文化进行反思,这能够帮助长三角地区在经济、社会、文化等方面发展的更健康。

与西方主客对立的思维方式不同,中国的传统文化一向强调天人相通、天人合一、追求灵机触发、道随自然的境界,因此中国文化中的“自觉”多与“觉悟”相联系。

在这个方面看,我们的传统文化在这方面比西方文化有着得天独厚的优势。

但是近代以来,伴随着国门的打开,西方文化传入中国,并不断冲击中国的传统文化。

因此,如何正确看待传统文化、传承传统文化,也是长三角文化教育事业必须重视的问题。

正确地看待传统文化,也离不开文化反思。

中华民族有着自我反思的传统,先秦时代的“诸子百家”、近代的新文化运动以及七八十年代开始的改革开放,都有认真且全面地反思和探讨本民族传统文化,并试图在此基础上进行创造新文化形态的文化反思活动。

但于此同时,也时常产生了文化自大与优越意识。

这种文化自大与优越意识,以及伴随而来的固步自封与文化保守主义常常阻碍民族文化的发展与文化间互相交往。

因此,长三角文化教育事业发展中必须自觉认识本民族本地区文化的生成过程,实现对文化的自觉反思,并把握本土文化和外来文化的优劣长短,促进文化的健康交往与整合,从而实现文化的和谐进步。

3文化创新与行动上的自觉文化自觉促进文化创新,如果没有文化自觉,文化创新就无从谈起。

文化自觉还必须注重文化创新上的自觉。

文化自觉是文化创新的先导,文化创新是文化自觉的本质要求、延伸及具体创造性展开。

文化创新有助于一个地区的文化在多元文化和区域文化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

在文化转型期的长三角,文化的发展更是离不开文化创新。

文化自觉并非仅仅是一种自觉的意识,文化自觉本身并不是目的,通过文化创新推动文化发展才是文化自觉真正的目的长三角区域文化相通,共同发展。

在文化形态和特征上,上海文化表现出海纳百川,融汇中西,乐于标新,自强不息的特点;江苏文化表现出眼界开阔,开放多元,交融互补的特点;浙江文化表现出开放包容,灵巧生机,敢为天下先的特性;安徽文化体现出经世济用,兼容并蓄,天下和洽的特点。

只有注重地区间文化的合作和创新,才能在文化自觉的基础上落实“文化大发展大繁荣”的宏伟目标,才能体现出区域文化的真正价值。

长三角地区要实现文化上的自觉,就必需一种文化创新上的自觉。

这种文化创新不是一般简单的改进,不是对原有内容的修修补补,而是由量的变化飞跃到质的变化,实现飞跃性的发展,达到革命性的变革,特别是实现综合性的创造。

费孝通在《文化的传统和创造》中指出“从传统和创造的结合中去看待未来,创造一个新的文化的发展。

也就是,以发展的观点结合过去同现在的条件和要求,向未来的文化展开一个新的起点”可见,文化自觉的真实意蕴是理论与实践的统一,以发展和创造的观点看待与指导文化事业的发展,能够为未来文化的发展提供支撑与根基,能够为文化事业发展提供更多的新鲜元素和发展动力。

文化自觉还根源于人的文化主体性的生成以及人的文化意识的觉醒,具体表现为认识和反思自身文化存在时自觉形成的一种文化秩序与行动准则。

文化自觉作为对文化的自知之明,是对文化的理性认识与把握,是从理论到实践的关于文化的过去、现在及未来的全面自觉,文化的自知之明与人的理性的自觉与发展是一致的,因此,文化自觉既是对文化的自觉,也是对人的自觉、理性的自觉。

从文化发展历程来看,文化自觉总是一个不断扩大与深化的历史过程,文化总是从自在自发走向自觉自由,因而总体上呈现出历史进步性。

文化自觉表现为价值取向的自觉。

文化自觉实质上是持有不同价值理念的价值主体在文化价值选择和构建过程中产生的不同价值取向。

但是,文化自觉没有统一的价值取向,并不意味着不期望有理想的价值取向。

费孝通先生提出的“各美其美、美人之美、美美与共、天下大同”之说就是文化自觉追求的人类文化自觉的正价值取向,是理想的价值取向。

“和而不同”是文化自觉总的价值原则,它主张各种文化在保持各自独立的前提下互相吸取精华,共同发展。

文化时代呼唤文化自觉。

正如费孝通先生所说:“21世纪是一个文化自觉的世纪”。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