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长三角城市群分析报告

合集下载

长三角城市群生活质量地域结构特征分析

长三角城市群生活质量地域结构特征分析

【 中图分 类号】 C 9 1 3 ; F 2 9 0
【 文献标识码】 A
【 文章编号】 1 6 7 3 — 8 6 1 6 ( 2 0 1 3 ) 0 5 — 0 0 5 9 - 0 3
生 活质 量 向来 是 社 会学 、 经济 学 以及 地理 学 研 量的地域空间分异规律和特征 , 进而为政府关于民
社会全体成员对 自身及其生存环境 的认 同感 。[ Z l 其 长 三 角 1 6个 城 市 客 观 生 活 质 量 地域 结 构 , 围绕 客
实 质 是 强调 生 活 质量 研究 中 主 、 客观 维度 兼 顾 的观 观生活质量核心要素选取了 8 个代表性指标 : 表示 点 。国内学者 最早 于 1 9 8 0年代 引进 国外 相关 理论 、 生 活 营 养 水平 和 生 活水 平 选 用 人 均 肉奶 水 产 品 占
学建筑工程与环境 学院讲 师、 理学博士( 浙 江宁波 , 3 1 5 2 1 1 o

59 ・
创新
2 0 1 3 年第 5 期 总第 4 7 期
表 2 长三角城市群生活质量综合评 价指数
客 观 生 活质 量 城 市 客观 总 主观 生 活 综合 生 活 质 量指 数 质量 指 数
究关注 的内容 , 经济增长理论和发展理论把生活质 生和 区域协调规划等方面提供决策参考 。为此 , 本 量 当作主要 问题来研究 。生活质量研究发轫于经济 文 对 长 三角 城市 群 的生 活 质量 进行 定 量 评价 , 找 寻 学家评价生活水平 , 是对 G D P 单一经济指标的不断 其主要影响因子 , 并从空间视角分析城市群生活质 修正, 兴起于美欧等西方发达 国家 , 经济收入 的高 量 地域 类型 , 探究 城市 群生 活质 量空 间特 征 。 水平并不意味着生活高质量 , 人们关注的更 多的是 对 生 活 质量 的主 观评 价 ; 发 展 中国家 则 优先 考 虑 经 济 增长 , 首先关注人 的基本需求 , 生活质量研究更

长江三角洲地区的城市环境与可持续发展

长江三角洲地区的城市环境与可持续发展

长江三角洲地区的城市环境与可持续发展第一章绪论长江三角洲是中国经济最发达、最具活力、最富有活力的城市群之一,是中国现代化建设的重要基地和开放型经济的窗口。

长三角地区以上海、南京、杭州、苏州等城市为代表,已成为中国国内最具特色和最具影响力的区域之一。

但长三角地区的城市环境问题不容忽视,城市发展面临的诸多问题给可持续发展带来了挑战。

本文通过对长江三角洲地区的城市环境进行分析,探讨其对可持续发展的影响,旨在提出可持续发展的方向和建议,促进长三角地区城市环境的可持续发展。

第二章长三角地区城市环境问题分析长三角地区城市环境问题严重,其中包括以下方面。

1. 空气污染长三角地区的工业发展和交通运输的增加导致空气污染问题日益严重。

其中,工业排放和车辆尾气是空气污染的主要源头。

另外,大气扩散条件不佳也是空气污染的因素之一。

2. 水污染长三角地区的地下水资源丰富,但水质受到严重污染。

工业废水和农业化肥是主要的污染源,而城市垃圾和化学品的随意排放也对水环境造成了巨大的危害。

3. 垃圾处理问题长三角地区垃圾处理问题也很严重。

大量的垃圾随意倾倒和不合理的垃圾处理方式导致社会环境恶化、现代城市形象受到破坏。

同时,垃圾处理过程中的废气、废水、污泥等产生的二次污染问题也需要重视。

4. 建设用地占用问题长三角地区是中国经济最活跃的城市群之一,其城市化进程十分迅速。

因此,建设用地的紧张问题日益突出。

城市建设大规模开展,相应的土地资源消耗也十分剧烈。

第三章长三角地区可持续发展的方向和建议长三角地区城市环境问题的解决不能通过简单的行政命令或工程建设来实现,必须从可持续发展的角度出发,采取综合、系统的治理措施。

1. 加强环境监控和治理政府应加强环境监控和治理,建立完善的环境监测和评估体系,严格执行环境保护法规和标准。

同步加强中小型企业污染治理,尤其要加强对零散污染点的整治工作。

2. 鼓励清洁能源的使用政府应在能源资源配置方面引导发展清洁能源,鼓励新型能源技术和设施的开发和推广,逐步将经济发展模式转向清洁能源的节能减排方向,实现能源利用的可持续性和低碳化。

2015-2018年全国城市群规划批复的情况

2015-2018年全国城市群规划批复的情况

2015-2018年全国城市群规划批复的情况2015-2018年全国城市群规划批复情况2006年“城市群”第一次出现在中央文件,2013年以来中央要求把城市群作为推进国家新型城镇化的主体形态。

2006年国家“十一五”规划提出,把城市群作为推进城镇化的主体形态。

2007年十七大报告指出,以大城市为依托,形成辐射作用大的城市群,培育新的经济增长极。

2012年十八大报告指出,继续实施区域发展总体战略,科学规划城市群规模和布局。

2013年中央城镇化工作会议提出,要在中西部和东北有条件的地区,依靠市场力量和国家规划引导,逐步发展形成若干城市群。

2014年《国家新型城镇化规划(2014-2020年)》及“十三五”规划要求建设长三角、珠三角、京津冀、山东半岛、海峡西岸、哈长、辽中南、中原、长江中游、成渝、关中平原、北部湾、山西中部、呼包鄂榆、黔中、滇中、兰州-西宁、宁夏沿黄、天山北坡等19个城市群。

2017年十九大报告指出,以城市群为主体构建大中小城市和小城镇协调发展的城镇格局。

2018年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建立更加有效的区域协调发展新机制的意见》明确指出,以京津冀城市群、长三角城市群、粤港澳大湾区、成渝城市群、长江中游城市群、中原城市群、关中平原城市群等城市群推动国家重大区域战略融合发展,建立以中心城市引领城市群发展、城市群带动区域发展新模式,推动区域板块之间融合互动发展。

2015年至今,国务院已批复11个城市群规划。

图表全国19个城市群规划国务院批复情况资料来源:中投产业研究院整理中国城市群区域分布状况图表中国19大城市群范围界定资料来源:中投产业研究院图表19大城市群分布资料来源:中投产业研究院整理中国城市群经济发展状况19个城市群以25%土地集聚75%人口,创造88%的GDP,其中城镇人口占比78%。

目前大部分城市群依旧需要进一步的发展和培育。

城市群更具生产效率,更节约土地、能源等,是支撑中国经济高质量发展的主要平台,是中国当前以及未来发展的重点。

关于长三角城市群建设的优劣势分析

关于长三角城市群建设的优劣势分析

关于xx城市群建设的优劣势分析张大亚长三角城市群建设,即长江三角洲地区的同城化建设问题,在经过我们所探究和调研过后,确实存在许多相关措施和影响,在此我仅对其自身和周边环境所带来的优势和相对需要面对的挑战方面给出我组的相关分析和结论。

首先,我们先来看一下长三角城市群建设方面所拥有的一些优势。

第一、xx的自身优势:长江三角洲地区包括上海市、江苏省和浙江省,区域面积21.07万平方公里。

该地区区位条件优越,自然禀赋优良,经济基础雄厚,体制比较完善,城镇体系完整,科教文化发达,已成为全国发展基础最好、体制环境最优、整体竞争力最强的地区之一,在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全局中具有十分重要的战略地位。

具体可以分为以下几点:1区位条件优越。

位于亚太经济区、太平洋西岸的中间地带,处于西太平洋航线要冲,具有成为亚太地区重要门户的优越条件。

地处我国东部沿海地区与长江流域的结合部,拥有面向国际、连接南北、辐射中西部的密集立体交通网络和现代化港口群,经济腹地广阔,对长江流域乃至全国发展具有重要的带动作用。

2自然禀赋优良。

属于我国东部亚热带湿润地区,四季分明,水系发达,淡水资源丰沛,地势平坦,土壤肥沃,港口岸线及沿海滩涂资源丰富,具有适宜发展的自然条件。

3经济基础雄厚。

农业基础良好,制造业和高技术产业发达,服务业发展较快,经济发展水平全国领先,是我国综合实力最强的区域。

4体制比较完善。

较早地建立起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基本框架,是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主要试验地。

已率先建立起开放型经济体系,形成了全方位、多层次、高水平的对外开放格局。

5城镇体系完整。

上海建设国际大都市目标明确,在长三角地区的核心地位突出。

南京、苏州、无锡、杭州、宁波等特大城市在区域乃至全国占有重要地位。

区域内城镇密集,一批各具特色的城市具有很强的发展活力。

目前,核心区城镇化水平超过60%,具备了跻身世界级城市群的基础。

6科教文化发达。

区域内集中了大批高等院校和科研机构,拥有上海、南京、杭州等科教名城和南京、苏州、镇江、扬州、南通、徐州、淮安、杭州、宁波、绍兴、金华、衢州等国家历史文化名城,人力资源优势显著,文化底蕴深厚,具有率先建成创新型区域的坚实基础。

长三角一体化战略及城市发展评析

长三角一体化战略及城市发展评析

长三角一体化战略及城市发展评析下载提示:该文档是本店铺精心编制而成的,希望大家下载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问题。

文档下载后可定制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和使用,谢谢!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类型的实用资料,如教育随笔、日记赏析、句子摘抄、古诗大全、经典美文、话题作文、工作总结、词语解析、文案摘录、其他资料等等,想了解不同资料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is editor. 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it, it can help you 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 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 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 actual needs, thank you! In addition, this shop provides you with various types of practical materials, such as educational essays, diary appreciation, sentence excerpts, ancient poems, classic articles, topic composition, work summary, word parsing, copy excerpts, other materials and so on, want to know different data formats and writing methods, please pay attention!长三角一体化战略及城市发展评析1. 引言长三角地区由上海、江苏省和浙江省组成,是中国经济最为发达和全球化程度最高的地区之一。

长三角区域城市群发展战略研究

长三角区域城市群发展战略研究

长三角区域城市群发展战略研究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中国城市化进程逐渐加速,城市化对中国经济社会的发展影响深远。

长三角区域城市群是中国重要的城市群之一,由南京、上海、苏州、杭州等城市组成,是中国最具活力和发展潜力的城市群之一。

本文将就该地区的城市群发展战略进行研究。

一、长三角区域城市群的概况长三角区域城市群是指长江三角洲地区与沪浙皖的城市群。

区域总面积17.1万平方千米,包括了江苏省、浙江省、上海市和安徽省的一部分。

区域人口约1.13亿,居民收入比发达城市地区高,经济总量占全国的比重也在不断增加。

该地区的城市群拥有多个国内知名的城市,如南京、上海、苏州、杭州、宁波、无锡、常州等。

同时,该地区也是全国的经济中心之一,拥有完善的交通、能源、信息等基础设施。

无论是产业基础还是科技水平,该地区都领先于其他地区。

因此,长三角区域城市群在中国的经济发展和城市化进程中扮演着非常重要的角色。

二、长三角区域城市群的发展战略1. 优化空间结构长三角区域城市群已经成为中国的经济中心地带,但是城市群之间的空间布局仍然存在一些问题,如城市密集程度不均衡、城市间的距离过远、缺乏集聚效应等。

因此,长三角城市群的发展战略应当优化空间结构,提高城市群的整体协调性和竞争力。

2. 加强区域协作长三角地区的城市群之间存在竞争关系,但是在发展过程中也需要加强合作,共同推进区域经济发展。

比如,长三角各城市群之间可以加强合作,共建优质产业生态、完善基础设施、推进城市更新、深化改革等方面。

在加强区域协作的同时,可以提高整个地区的品牌效应和国际知名度,进而提高整个地区的经济发展水平。

3. 重点发展技术创新长三角地区的城市群在发展过程中需要注重技术创新,在科技领域取得更多的突破和成果。

可以加大对重点产业和企业的技术支持,推动科学技术向产业化和商业化转化。

长三角地区的城市群可以通过与各高校、科研机构建立合作关系,吸引更多的人才,为技术创新提供更加广阔的发展空间。

长三角、珠三角、闽东南城市群演化比较的分析研究

长三角、珠三角、闽东南城市群演化比较的分析研究

对区域产业升级、城市职能演进及价值链跃迁过程中城市群演化的机制进行研究,得出城市群演化的一般性规律,探索城市群演化过程中城市体系结构演进、区域一体化程度变化、城市地位变迁的深层原因,为城市群及群内城市发展战略制定提供一定的理论依据。

2.3技术路线
本文首先以城市群理论为基础,自开发的分析软件USAS为手段,通过腹地演化比较、发展轴线演化特征比较、联系强度比较三个方面分别研究长三角、珠三角、闽东南城市群近20年来的空问演化规律,并通过横向比较得出城市群空间演化的共性特征。

之后,本文以价值链理论为基础,以主成分分析、区位商运算、聚类分析等(以SPSS软件进行运算)为主要方法,分析研究了三大城市群职能演化的规律,并与空间演化规律进行比对,得出价值链视角的城市职能演进对城市群结构的影响规律。

最后,本文从微观的企业行为角度出发,以企业发展升级理论为基础,以波特的钻石体系为主要理论模型,研究企业发展升级过程中组织分化后不同组分的区位条件需求,并以此分析企业发展对城市群空间结构演化的影响。

本文技术路线如下图所示
图1技术路线框架图。

关于长三角城市群建设的优劣势分析word精品

关于长三角城市群建设的优劣势分析word精品

关于长三角城市群建设的优劣势分析张大亚长三角城市群建设,即长江三角洲地区的同城化建设问题,在经过我们所探究和调研过后,确实存在许多相关措施和影响,在此我仅对其自身和周边环境所带来的优势和相对需要面对的挑战方面给出我组的相关分析和结论。

首先,我们先来看一下长三角城市群建设方面所拥有的一些优势。

第一、长三角的自身优势:长江三角洲地区包括上海市、江苏省和浙江省,区域面积21.07 万平方公里。

该地区区位条件优越,自然禀赋优良,经济基础雄厚,体制比较完善,城镇体系完整,科教文化发达,已成为全国发展基础最好、体制环境最优、整体竞争力最强的地区之一,在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全局中具有十分重要的战略地位。

具体可以分为以下几点:1 区位条件优越。

位于亚太经济区、太平洋西岸的中间地带,处于西太平洋航线要冲,具有成为亚太地区重要门户的优越条件。

地处我国东部沿海地区与长江流域的结合部,拥有面向国际、连接南北、辐射中西部的密集立体交通网络和现代化港口群,经济腹地广阔,对长江流域乃至全国发展具有重要的带动作用。

2 自然禀赋优良。

属于我国东部亚热带湿润地区,四季分明,水系发达,淡水资源丰沛,地势平坦,土壤肥沃,港口岸线及沿海滩涂资源丰富,具有适宜发展的自然条件。

3 经济基础雄厚。

农业基础良好,制造业和高技术产业发达,服务业发展较快,经济发展水平全国领先,是我国综合实力最强的区域。

4 体制比较完善。

较早地建立起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基本框架,是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主要试验地。

已率先建立起开放型经济体系,形成了全方位、多层次、高水平的对外开放格局。

5 城镇体系完整。

上海建设国际大都市目标明确,在长三角地区的核心地位突出。

南京、苏州、无锡、杭州、宁波等特大城市在区域乃至全国占有重要地位。

区域内城镇密集,一批各具特色的城市具有很强的发展活力。

目前,核心区城镇化水平超过60%,具备了跻身世界级城市群的基础。

6 科教文化发达。

区域内集中了大批高等院校和科研机构,拥有上海、南京、杭州等科教名城和南京、苏州、镇江、扬州、南通、徐州、淮安、杭州、宁波、绍兴、金华、衢州等国家历史文化名城,人力资源优势显著,文化底蕴深厚,具有率先建成创新型区域的坚实基础。

以都市圈建设推动城市群的高质量发展

以都市圈建设推动城市群的高质量发展

以都市圈建设推动城市群的高质量发展作者:张学良来源:《上海城市管理》2018年第05期摘要:都市圈是我国新型城镇格局中承上启下的关键一环,“大城市-都市圈-城市群”的三个空间尺度紧密相连。

中国区域协调发展与城市群建设要以大都市圈为核心,打造都市圈这一个“强核”,进一步发挥好中心城市的龙头带动作用。

在长三角区域发展历史进程中,上海的核心地位越突出,上海服务越好,整个长三角发展就越好。

上海大都市圈是长三角城市群一体化发展格局中的“强核”,需要进一步发挥上海的龙头带动作用,需要发挥上海都市圈在更小空间尺度上跨区域合作的示范作用。

新时期促进上海大都市圈应注重三个“结合”:上海都市圈建设要与区域合作机制建设相结合,上海都市圈建设要与跨区域的规划编制相结合,上海大都市圈建设要与上海城市功能疏解相结合。

关键词:都市圈;长三角城市群;新型城镇化;高质量发展;城市功能DOI:10.3969/j.issn.1674-7739.2018.05.001党的十九大报告将区域协调发展战略上升为国家战略,提出要以城市群为主体构建大中小城市和小城镇协调发展的城镇格局,这标志着东、中、西、东北“四大板块”与“一带一路”建设、京津冀协同发展、长江经济带发展“三大战略”向更深范围与更高层次迈进。

《全国主体功能区规划》与《国家新型城镇化规划(2014-2020年)》也都提出要以城市群为主体形态,推动大中小城市和小城镇协调发展,近10年来包括长三角、珠三角在内的各类城市群国家级规划也相继出台。

城市群是由两个及以上规模和功能不同但联系紧密并空间上呈现连绵的都市圈构成,都市圈是城市群的核心,在区域协调发展与城市群建设中,都市圈特别是大都市圈发挥着关键作用。

与城市群相比,都市圈是突破城市行政边界、促进生产要素跨区域优化配置的更小空间尺度,都市圈是以某个大城市为中心,以经济、社会联系为纽带,以发达的交通通道为依托,以时间距离为标尺来划分的大城市及其毗邻区域。

对长江三角洲城市群规模分布体系简单分析和位序粗略测算

对长江三角洲城市群规模分布体系简单分析和位序粗略测算

对长三角城市群规模分布体系的测算及分析——基于捷夫法则摘要:所谓城市群是城市化过程中一种特殊的经济与空间的组织形式,是以中心城市为核心的、由不同等级-规模城市所组成的巨大的多中心城市区域。

由于经济的高度发展及城市间巨大的相互作用,致使城市间的地域边界相互蔓延,形成连结成片的城市地区,即城市群。

长江三角洲城市群已是国际公认的六大世界级城市群之一,并致力于在2018年建设成为世界第一大都市圈。

长江三角洲城市群的快速崛起,是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发生的重大变化之一,其对中国经济未来的走向,乃至全球经济格局都将产生深远的影响。

关键词:城市群;长三角;位序规模分布;捷夫法则1引言长江三角洲是位于长江入海之前的冲积平原,也是中国第一大经济区,中央政府定位的中国综合实力最强的经济中心、亚太地区重要国际门户、全球重要的先进制造业基地、中国率先跻身世界级城市群的地区。

根据国务院批准的《国务院关于依托黄金水道推动长江经济带发展的指导意见》,长江三角洲城市群包括上海、江苏、浙江、安徽(2014年划入),区域面积35.44万平方公里,占国土面积的3.69%。

长江三角洲城市群是中国经济最发达、城镇集聚程度最高的城市化地区。

长三角是中国经济发展最活跃的地区之一,以仅占全国2.1%的国土面积,集中了全国1/4的经济总量和1/4以上的工业增加值,被视为中国经济发展的重要引擎,是中国经济最发达的地区。

上世纪80年代以后,随着改革开放,经济迅速发展(比如典型的江苏乡镇企业、浙江民营企业、上海外资企业),集聚效应开始发挥作用,城市化率快速提高,其中城镇化尤为快速,小城镇和城市对本地区城市化率的发挥较大作用。

在全球化背景下,长江三角洲正在通过经济与空间的双向运动,逐渐成长为世界第六大城市群2基本介绍2.1行政区划截至2016年,长江三角洲城市群包括三省一市:上海市、江苏省、浙江省、安徽省,41个地级市。

江苏、浙江、上海、安徽“三省一市”统计局发布了《2015年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主要数据公报》,统计结果显示,2015年底,“三省一市”范围的长三角常住人口达到21693.49万人。

长三角城市群城市创新能力评价与分析

长三角城市群城市创新能力评价与分析

猱艺科枚Journal of Green Science and Technology第24期2019年12月长三角城市群城市创新能力评价与分析翼艺涛,陆彥文,刘静(南京邮电大学地理与生物信息学院,江苏南京210023)摘要:以长三角城市群26个城市为研究对象,从制度创新、知识技术创新、经济发展与创新保障4个方面构建了长三角城市群城市创新能力评价指标体系,采用全局嵋值法对长三角城市群26个城市创新能力进行 了测算,结果表明:长三角城市群综合创新能力呈增长趋势,在空间上呈"东高西低”的分布特征,知识技术 创新是影响各城市创新能力的关键。

依据研究结论,从人才培养、创新环境建设方面提出了促进长三角城 市群城市创新能力提升的措施与建议。

关键词:长三角城市群;创新能力;全局嫡值法中图分类号:F061.5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9944(2019)24-0255-041引言创新是城市活力的保障,是城市综合竞争力的标 志。

长三角城市群作为我国的创新高地,肩负着带领全 国实现创新发展的重要使命。

《长三角地区高质量一体化发展水平研究报告(2018年)》强调长三角城市群城 市创新发展在实现全国创新发展中起到的重要作用。

关于城市创新能力的评价研究,一直以来都是学者 们探讨的热点。

何舜辉、杜德斌等m 基于2001〜2014年中国287个地级以上城市的专利数和论文数,对中国 创新格局的时空演变进行研究。

周灿、曾刚等也基于2014年长三角城市群26个地级市的发明专利数,对城市创新能力进行评价。

刘树林、庞东鑫讯运用爛值法, 对国内18个典型城市的创新能力进行研究,并对武汉 市进行重点评价。

汪晓梦曲利用面板数据,比较了北京、合肥、上海的城市创新能力。

冯云廷、翟嬪彤旳通过2005-2015年全国30个城市的面板数据,探讨城市兴衰的原因。

目前,关于长三角城市群城市创新能力的评价研究较少,且已有的研究成果多采用截面数据分析,而本文选取长三角城市群26个城市为研究对象,对 2013-2017年的城市创新能力进行了深入研究分析。

长三角城市群高质量发展水平测度

长三角城市群高质量发展水平测度

基金项目:安 徽 省 哲 学 社 会 科 学 规 划 重 点 项 目 (A H S K Z 2 0 1 9 D 0 3 2 ) 作者简介:杨 阳 (1990— ),男 ,安 徽 六 安 人 ,博 士 ,讲 师 ,研 究 方 向 :宏 观 经 济 增 长 。
窦 钱 斌 (1989— ),男 ,安 徽 合 肥 人 ,博 士 研 究 生 ,研 究 方 向 :开 放 经 济 。 姚 玉 洋 (1 993— ),男 ,安 徽 肥 西 人 ,硕 士 ,研 究 方 向 :宏 观 经 济 增 长 。
已有学者对长三角区域的高质量发展情况进行了研 究 。在 理 论 层 面 ,刘 志 彪 ( 2 0 1 9 ) " 1指出长三角区域高质量 一 体 化 发 展 中 ,制 度 方 面 的 阻 碍 可 能 是 持 续 扭 曲 其 进 程 的 主要力量 ,因此需要进行区域行政权力调整,并建设统一 竞 争 规 则 ;陈 建 军 ( 2 0 1 9 ) P1从理论层面阐述了长三角高质 量一体化发展的示范作用、发 展 瓶 颈 、内在动力以及实现 路 径 ;肖金成和李清娟(2020)131指出推动长三角高质量发 展的关键在于创新驱动、经 济 转 型 、改革开放和经济一体 化 ;高 丽 娜 和 蒋 伏 心 (2020)141分 析 了 当 前 长 三 角 区 域 高 质 量 发 展 中 的 阶 段 性 特 征 ,归 纳 出 四 大 发 展 困 境 ,提出以协 调发展为目标导向构建普惠型政策体系的发展思路。在 实 证 层 面 ,熊 娜 等 ( 2 0 1 9 ) 151利用省份面板数据分析了长三 角 区 域 交 通 高 质 量 一 体 化 发 展 水 平 ;王 然 和 成 金 华 ( 2 0 1 9 ) 161基于高质量发展视角,对 长 三 角 城 市 群 2 6 个城市

长三角城市群

长三角城市群

长三角城市群
长江三角洲城市群(简称:长三角城市群),位于长江入海之前的冲积平原,根据国务院批准的《长江三角洲城市群发展规划》,长三角城市群包括:上海,江苏省的南京、无锡、常州、苏州、南通、盐城、扬州、镇江、泰州,浙江省的杭州、宁波、嘉兴、湖州、绍兴、金华、舟山、台州,安徽省的合肥、芜湖、马鞍山、铜陵、安庆、滁州、池州、宣城等26市。

公开资料显示,长三角城市群有全国约1/4的“双一流”建设高校、年研发经费支出和有效发明专利数均占全国1/3左右。

长三角城市群是“一带一路”与长江经济带的重要交汇地带,在中国国家现代化建设大局和开放格局中具有举足轻重的战略地位,是中国参与国际竞争的重要平台、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引擎、长江经济带的引领者,是中国城镇化基础最好的地区之一。

长三角城市群经济腹地广阔,拥有现代化江海港口群和机场群,高速公路网比较健全,公铁交通干线密度全国领先,立体综合交通网络基本形成。

《长江三角洲城市群发展规划》指明,长三角城市群要建设面向全球、辐射亚太、引领全国的世界级城市群。

建成最具经济活力的资源配置中心、具有全球影响力的科技创新高地、全球重要的现代服务业和先进制造业中心、亚太地区重要国际门户、全国新一轮改革开放排头兵、美丽中国建设
示范区。

根据国务院批准的《长江三角洲城市群发展规划》,长三角城市群在上海市和江苏、浙江、安徽三省部分城市范围内,规划范围包括:上海市,江苏省的南京、无锡、常州、苏州、南通、盐城、扬州、镇江、泰州,浙江省的杭州、宁波、嘉兴、湖州、绍兴、金华、舟山、台州,安徽省的合肥、芜湖、马鞍山、铜陵、安庆、滁州、池州、宣城等26市,区域面积21.17万平方公里,约占中国面积的2.2%。

长三角城市群规模分布变化及其原因分析

长三角城市群规模分布变化及其原因分析

2 . 2 首位 及其 余城 市人 口比例分 布 由图2 可 知 ,长 三 角城 市 群 的首 位 度为 3 . 6 7( 首 位度 = 上海 人 口/ 南 京 人 口= 9 3 8 . 2 1 / 2 5 5 . 8 6 = 3 . 6 7) , 远 高 于 其 它 城 市 之 间 的 人 口比例 。 其原 因如 下 : 1 ) 政 治 因 素 : 该 地 区 位 序 一规 模 分 布 的 上
Me t h o d:
城市
南通 扬州 湖州
l Sq u a r e  ̄
Sa mpl e _ 1 臻
2 0 0 0 年市区非农业
人 口效 ( 万 人) 4 8 6 4 4 2 4 2 3 l _ 4 7 2 9 l 】
2 0 0 0 年市区非农业
表1 2 0 0 0 年 长 三 角 城 市 群 城 市 位 序
位序 城市
上海 2 3 南京 杭州 无锡
表2 2 0 0 0 年 长 三 角 城 市 群 人 口 与 位 序 的 模 型 回 归结 果 表
0斯 静 嚣 柏 奇 f 链 Va a a b * e L O G{ P | )
为 一 次线 性方 程 l g P i = l g K —d I g R i ,并 对城 市 的位序 一 规模 关 系进
行线性 回归 。
潘鑫 等 ( 2 0 0 8)选 取 长 三 角 城 市 群 7 个年 份 的城 市人 口规模 数
据 从 城 市规 模 等 级 结 构 、首 位度 等层 面 出 发 ,得 出长 三角 地 区 以 通 过 “2 0 O 0 年 长 三 角 城 市 群 人 口位 序 离 散 图 ”推 测 出 “ 位 上 海 为 核 心 、多 中 心 圈层 集 聚等 三 方 面 的特 征 。程开 明 ( 2 0 0 8) 序 一 规 模 ”模 型 , 再 由 表 2 数据可得具体方 程:l g( Pi ) = 6 . 5 5 — 对 长 三 角 城 市 体 系 首 位 度 、 位 序一 规 模 法 则 进 行 实 证 分 析 ,发 现 1 。 2 4l g( R i ) ,转 化 为指 数 型方 程 P i = 3 5 4 8 1 3 3 . 8 9 R i 一 1 . 2 4 ,其 中 ,

长三角城市群土地利用变化及生态环境影响

长三角城市群土地利用变化及生态环境影响

长三角城市群土地利用变化及生态环境影响长三角城市群位于中国东部,是中国最具经济发展潜力和吸引力的地区之一。

随着经济的迅猛增长,该地区的土地利用也发生了重大变化,对生态环境产生了深远影响。

本文将从土地利用变化以及生态环境影响两个方面来分析长三角城市群的现状和挑战。

一、土地利用变化随着长三角城市群经济的快速发展,农田逐渐被城市建设所取代。

大量农田转向工业园区、住宅区和商业区的建设,导致农田面积减少,农业生产受到了一定影响。

此外,城市扩张还引发了大量土地开发,造成土地资源的浪费和破坏。

过度的土地开发给生态环境带来了压力,导致水土流失、土地沙化等问题的加剧。

同时,土地利用结构也发生了变化。

随着产业升级和城镇化进程的推进,工业用地和住宅用地需求增加,对土地的要求更高。

因此,大量农用地被转化为工业用地和住宅用地,这给农业生产带来了压力。

此外,大规模的土地开发引发了城市扩张,导致城市建设用地的大量消耗。

土地资源的紧张不仅限制了城市的发展空间,而且也对生态环境造成了威胁。

二、生态环境影响长三角城市群土地利用变化对生态环境产生了深远影响。

首先,大规模的土地开发导致土地资源的浪费和破坏。

过度的土地开发导致水土流失、土地沙化等问题加剧,给生态环境带来了严重的破坏。

其次,农田的减少引发了粮食安全问题,城市化进程所带来的快速人口增长使得粮食供应压力增大。

农田面积的减少还让农业生产面临着更多的生态和环境挑战。

此外,城市化过程中还带来了大量的工业污染和交通尾气排放,给空气质量和水质带来了严重的污染。

工业园区和交通枢纽的建设使得大量的废水和废气排放到环境中,加剧了水、空气的污染程度。

长期以来,污染问题已经引起了人们的普遍关注,对生态环境的保护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同时,大量建设和人口密集的城市也给生态系统造成了很大的压力。

城市建设引发了生态系统的破碎化和生物多样性的丧失,破坏了生态系统的平衡。

此外,城市的随机扩张还造成了水资源的过度利用和水污染问题的加剧,给生态环境带来了巨大的压力。

长江三角洲城市群经济发展战略研究

长江三角洲城市群经济发展战略研究

长江三角洲城市群经济发展战略研究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中国经济快速发展,城市群崛起成为一种趋势。

而江苏、浙江、上海三省一市相邻,陆地面积虽然不大,却是中国发展最为活跃的经济地带,形成了长江三角洲城市群。

长江三角洲城市群是中国经济发展和区域一体化过程中的重要节点,是中国现代综合发展能力最强的区域之一。

本文旨在探讨长江三角洲城市群经济发展战略,提出发展建议。

一、城市群的概念及现状城市群是指一定地理范围内,由两个或两个以上的相互依存的城市组成的地区。

城市群所涵盖的地理范围往往不止一个市或省份,沿海城市群比内陆城市群更为多样化、更具竞争力。

中国的城市化水平不断提高,城市群已经成为了影响中国经济发展的重要力量。

长江三角洲城市群包括江苏省南京、苏州、无锡、常州、扬州、南通、镇江、泰州、宿迁,浙江省杭州、宁波、温州、绍兴、湖州、嘉兴、金华、台州、丽水,上海市。

长三角城市群的经济总量占全国的近20%,并不断增长。

城市群面临的挑战也越来越多。

二、长江三角洲城市群优势长江三角洲城市群地处中国东南沿海,优越的地理位置和经济发展状况为其发展带来了天然的优势。

经济发展、社会资源的共享是城市群的主要优势之一。

1.地理位置和交通优势长江三角洲城市群位于长江三角洲地区,处在上海、宁波、杭州三大城市协同发展的中间地带,其地理优势已经或正在转化为经济优势。

在城市群内部的交通条件也非常完善,特别是高速公路和高铁的普及使城市群之间的通达更加方便,使得这个城市群在经济发展中扮演着非常重要的角色。

2.经济互补和资源共享长江三角洲城市群在区位、历史、文化和经济等方面各具特色,互补性强。

江苏省下辖9个地级市,各有所长,在制造业、现代服务业方面都有较强的竞争力。

浙江省的制造业是全国出口的主要来源,特别是机械制造、电子信息、化纤等工业产业在全国处于领先地位。

上海则在金融、贸易、创新等方面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三省一市在经济上的这种互补性,打破了地理障碍,不仅实现了互利共赢,而且也丰富了发展浙江和江苏的重要资源。

长三角城市群经济重心动态演变及区域发展差异分析

长三角城市群经济重心动态演变及区域发展差异分析

长三角城市群经济重心动态演变及区域发展差异分析白雪【摘要】The economic development of the Yangtze River Delta urban agglomeration continues to accelerate since China’s reform and opening-up,but there is a big gap in development between cities. This paper,by employing the research method of economic gravity center,calculates the location,direction and distance of the economic gravity center in the Yangtze River Delta urban agglomeration from 1982 to 2013. Then the paper makes an analysis on the difference of regional economic development by combining with indexes,such as the relative speed of economic development and the skewness coefficient,etc.,discusses the causes of differences of regional economic development in the Yangtze River Delta urban agglomeration,and puts forward suggestions and prospects for the balanced regional development.%改革开放以来,长江三角洲城市群经济发展持续加快,但各城市之间也产生了较大的发展差距。

在长三角城市群中的地位

在长三角城市群中的地位

在长三角城市群中的地位1.引言1.1 概述长三角城市群位于中国东部沿海地区,包括上海、江苏、浙江和安徽等四个省份,是中国经济最为发达的地区之一。

长三角城市群以其优越的地理位置和丰富的资源,成为全球经济发展的重要引擎。

本文将从经济地位和政治地位两个方面来探讨长三角城市群在中国以及全球的地位。

在经济地位方面,长三角城市群拥有极为发达的经济体系和强大的产业基础。

上海作为该地区的核心城市,不仅是中国的金融中心和国际贸易港口,而且还拥有全球一流的经济和科技实力。

与此同时,江苏、浙江和安徽等省份也各具特色,代表着中国制造业、服务业以及现代农业的发展成就。

长三角城市群在国内外投资和贸易方面具有巨大的影响力,吸引了大量的投资者和跨国公司前来发展。

因此,长三角城市群在中国经济中扮演着举足轻重的角色,被誉为中国经济的“龙头”。

除了在经济方面的重要地位,长三角城市群在政治地位上也占据着重要位置。

作为中国经济发展的核心区域,政府高度重视该地区的发展,并采取了一系列政策来支持和促进长三角城市群的建设和发展。

各级政府积极引导资源的优化配置,加强区域合作,推动城市群的一体化发展。

长三角城市群也成为政府开展创新试验和深化改革的重要平台,成为中国经济发展的风向标和样板。

综上所述,长三角城市群在中国以及全球的地位不可忽视。

它以其卓越的经济地位和政治地位,推动着中国乃至全球的经济繁荣和发展。

未来,长三角城市群在国内外合作、产业升级和科技创新等方面仍然具有巨大的发展潜力,将继续在中国和全球的经济地图上占据重要位置。

1.2 文章结构文章结构部分的内容可以包括以下内容:文章的结构是指整篇文章的组织和布局方式,它决定了读者在阅读过程中能够准确理解文章的主要内容和思路。

本文的结构主要分为三个部分:引言、正文和结论。

引言部分主要是对长三角城市群的地位进行概述,并介绍文章的结构。

在概述部分,可以简要介绍长三角城市群的背景和概况,包括区域范围、经济发展情况等。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18年长三角城市群
分析报告
2018年6月
目录
一、过去:历史发展 (6)
1、第一阶段:上海经济区阶段 (6)
2、第二阶段:浦东开发开放时期 (6)
3、第三阶段:经济全球化时期 (7)
二、现在:整体实力、区域结构与禀赋优势 (7)
1、长三角区域概况与整体实力 (8)
2、区域内的静态结构与动态交互 (10)
(1)区域内静态结构 (10)
(2)区域内的动态联系 (13)
3、长三角地区的资源禀赋优势 (14)
(1)基建优势 (14)
(2)资本与产业优势 (16)
(3)人口资源优势 (17)
三、未来:从国际经验与本土战略看未来方向 (19)
1、国际发展经验启示 (19)
(1)城市群规划的思路演进与重要关注点:以纽约为例 (19)
(2)从国际经验看科技创新与知识经济的重要性 (20)
2、长三角的战略方向:创新与开放 (22)
四、未来:投资机遇 (24)
1、长三角与新经济的碰撞 (25)
(1)长三角正受到资本追捧的行业 (25)
①私募投资动向 (25)
②政府的引导方向 (25)
(2)长三角可以得到更好科研支持的行业 (27)
①中科院在长三角地区的布局 (27)
②高校的精专领域分布 (28)
③张江科技园的产业布局 (29)
(3)长三角具有产业聚集的领域 (31)
(4)阿里巴巴与新经济 (32)
(5)总结 (33)
2、楼市投资机会 (34)
(1)上海市:限价令导致的“低价”新房还有多大的潜在规模 (34)
(2)二线城市吸引人才流入,长三角城市有望切实受益 (38)
(3)长三角二线最受主流房企青睐的城市 (40)
(4)环沪城市面面观 (41)
(5)总结 (44)
本报告从过去、现在、未来三个角度出发,对长三角城市群进行了详细的全方位透视。

长三角区域面积21.17万平方公里,占全国国土面积的2.2%,但人口与GDP产值占比却高达11.0%与20.0%,在全国经济发展中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

区域内部静态结构上,长三角城市群区域均衡性在三大城市群中最为良好,城市之间经济发展梯度明显更低;区域内部动态联系上,其动态区域网络中心呈多点分布,城市之间动态联系紧密。

另外,长三角地区在基建、资本与产业、人口方面也具有较强的禀赋优势。

国际经验显示,科技进步与对知识经济的大力培养是区域经济出现跳跃式发展的重要推动力。

目前我国对长三角的规划文件也在创新与开放的政策推动上给予了重点关注,同时对未来新兴产业发展方向进行了明确。

不过考虑到该规划于2016年即已出台,文件中列出的支持方向也存调整的可能。

由此我们从资本、科研、产业集群等角度出发,对长三角在具体行业领域上的资源禀赋特征进行了进一步的探究,以图发掘长三角更可能在哪些领域对新经济产生催化。

根据我们的分析结果,长三角的资源禀赋特征对新经济的催化将很可能主要发生在电子通信(集成电路)、互联网大数据(新零售、云计算等)、生物医疗、汽车、新材料、机械设备制造这六大领域。

综合来看,长三角地区在我国各个方面的资源优势都非常显著,区域内部经济发展均衡,动态联系紧密,对外联系与金融发展水平居
于全国之首,同时政策面上对于新兴产业发展的支持、进一步扩大开放的信号也相当明确。

未来长三角地区极有可能成为全国新经济的引领区域,进一步考虑到其资源禀赋特征在上述六大领域相对更为占优,其中隐含的投资机会值得重点关注。

另外,我们也对长三角城市群楼市的投资机会进行了简要分析,主要结论包括:①从规划文件上看,未来上海市新增住宅类用地会有所提升,由限价令带来的“低价”新房具有一定的潜在供给空间。

②二线城市要想享受人才红利,人才流入、经济发展、公共资源建设、房地产业之间能够形成良性互动是关键,同时当地是否具有基本的产业经济和就业机会进行新增人口的承接更是重要前提条件。

从这个角度上看,经济实力明显靠前的长三角二线城市有望切实享受人才流入的红利,房价具升值空间。

③主流房企的拿地布局具有较强参考价值,长三角城市中,主流房企对杭州、苏州、上海、南京明显更为青睐。

④我们对环沪城市进行了基本面的比较分析,认为苏州与嘉兴两个城市在环沪概念上的投资价值相对更高,理由包括:二者距离上海通勤时间最短,可以切实满足“双城生活”人群需求;苏州较强的经济实力使其投资价值不仅限于环沪概念,城市本身对人口流入即具备较强吸引力;嘉兴在购房成本和限购政策上均具相对优势,同时嘉兴在发展战略上明显积极向上海靠拢,与上海科技产业园的合作也已经落地,具备较强的后续发展潜力。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