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高考历史一轮复习-晚清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动最新版最新版

合集下载

【2018年高考模拟文综历史专项汇编】近代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动-解析权威版

【2018年高考模拟文综历史专项汇编】近代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动-解析权威版

【2018年高考模拟文综历史专项汇编】近代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动-解析权威版近代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动一、选择题,每题4分,在每小题给出第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本大题共12小题,)1.“嫂嫂织布,哥哥卖布……土布贵,洋布便宜;土布没人要,饿倒了哥哥嫂嫂”,近代中国的这首民谣反映了当时的一种社会经济现象。

这一社会经济现象是()A. 自然经济的逐渐解体B. 民族工业的产生C. 贸易中心的转移D. 传统纺织业的发展A鸦片战争后,资本主义国家将大量商品输入中国,输入的洋货多为机器制造,物美价廉,竞争力强,而中国的土货滞销,土布、土纱等的销售陷入困境,材料反映了中国的手工业棉纺织业的衰败,标志着自然经济开始解体,故A正确;BCD材料未体现,排除.故选A.在中国漫长的封建社会阶段,自然经济是以小农经济的方式出现的,也就是以家庭为生产、生活单位,男耕女织,自给自足.鸦片战争后,中国的自然经济开始解体,但还是大量存在,特别是内地农村主要还是自然经济.本题考查中国自然经济的解体.资本主义的入侵,是中国自然经济解体的最直接也是最重要的原因.鸦片战争后,外国资本主义国家凭借一系列政治经济特权疯狂地向中国倾销商品、掠夺原料,把中国卷入世界资本主义市场,中国自经自足的自然经济逐渐解体.2.一战期间,张骞创办的民族企业发展很快,但很快走了下坡路,从根本上是由于()A. 近代中国,矛盾错综复杂B. 资产阶级力量弱小C. 中国的半殖民地半封建化性质D. 中国资产阶级的软弱性C注意题干时间“一战期间”和限定信息“根本”,结合所学可知,一战期间,张謇的企业发展较快,主要是由于帝国主义放松侵略造成的;而一战后,帝国主义卷土重来,加强了对中国的经济侵略,张謇的企业无力与之竞争,故很快走了下坡路,由此可知,造成这种现象的根本原因是中国的半殖民地半封建化性质,故C项正确.ABD三项不是根本原因,应排除.故选C.本题考查中国近代民族工业的发展.考查影响民族工业发展的根本原因.中国近代民族工业的曲折发展:1.洋务运动到清朝末年,出现了些民族工业萌芽,但这些民族工业往往受到封建制度的阻碍,难以生存和发展;2.辛亥革命的成果,冲击了封建制度,使民族资产阶级一度受到鼓舞;3.一战期间,帝国主义国家忙于战争,暂时放松队中国经济的掠夺,中国民族工业得到了一个发展的机会,进入了“黄金时代”;4.一战后,帝国主义经济实力卷土重来,特别是日本帝国主义的侵略,使民族工业再度受挫;5.抗战胜利后,由于国民党发动的内战和官僚资本主义的压迫,民族工业没能得到很好的恢复.本题解题的关键是抓住题干时间“一战期间”,注意限定信息“根本”,结合所学知识解答即可.需要掌握影响民族工业发展的因素.考查学生抓住关键信息、运用所学知识1 / 10解决问题的能力.3.蒋廷黻在《中国近代史》中说:“中国自强运动的领袖们……他们起初只知道国防近代化的必要,但是他们在这条路上前进一步后,就发现必须再进一步。

一轮复习近代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动

一轮复习近代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动

1)中国被迫卷入资本主义世界市场,沦为列强的商品 市场、原料产地; 2)自然经济开始解体,农、手破产,为资本主义发展提供 了市场、劳动力,从而为民族资本主义产生的提供了条件。 3)不仅改变了中国传统的经济结构,而且使中国的社会结 构发生了变化——买办阶层兴起;
童鞋们可要长点心啊~
关于中国自然经济解体过程的提示: 中国自然经济的解体不是一朝一夕完成的, 其主要动力是西方的冲击; 鸦片战争前,中国封建社会虽已产生资本主 义萌芽,但自然经济仍占统治地位; 鸦片战争后,中国自然经济逐渐解体,而且 解体的速度和程度具有不平衡性; 但就整体而言,其瓦解是一个长期的过程, 直到新中国成立前夕,自然经济仍占主导地位。
互动探究
有人说:洋务运动是中国近代化大规模实 践的开端;
也有人说:如果没有列强的再度侵华,洋 务运动能使中国走上富强之路。
结合以材料谈谈你对这两种观点的看法?
材料1:洋务派创办民用工业企业,一为“分洋商之 利”,以保护利权,并获得饷源;同时也为军用工业所需 金属原料和煤炭燃料可以由自己创办的这些工业得到供给, 减少对外国依赖。……洋务运动给中国带来铁路、重工业 (矿山铁厂)、现代银行体系、现代邮政体系、新式教育 (新学)、新式军队(满清新军)、新思想(共和)、等 影响后世的成果。 ——《洋务运动史》
请把这些要素有机地联系起来: 殖民扩张与掠夺
工业革命
地理大发现
资本 世界市场的初步形成 主义 制度的 巩固
中国政治格局变动
自然经济解体
中国经济格局的变化
近代企业的产生
地理大发现
殖民扩张与掠夺
工业革命
资本 主义 制度的 巩固
中国政治格局变动
世界市场的初步形成
自然经济解体

晚清时期的经济结构的变化与社会变化 备战2024年高考历史一轮复习(中外历史纲要上)

晚清时期的经济结构的变化与社会变化 备战2024年高考历史一轮复习(中外历史纲要上)

11886601年年总5月理2衙3日门江建苏立巡抚与英、美、法等国组织“洋枪队”,5镇.清压政太平府天中国央起机义构军。开始近代化
6.工业革命的深入,资本主义发展迅速
军事工业
江南制造总局
时间: 19世纪60—70年代
旗号: 自强 特点:
①采取雇佣劳动制,使用机器生产
江南制造总局有两千多工人, 设备齐全,分工细致。………
影响: 自然经济解体的速度进一步加快
自然经济的逐渐解体: 1、直接原因:外国资本主义的入侵
① “纺”与“织”分离
2、表现
“织”与“耕”分离
②农业产品进一步商品化
自由劳动力 国内市场
3、影响
积极:为中国近代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提供了条件
---- 机遇(发展、建设)
消极:中国成为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附庸
----灾难 (破坏)
重 )
阻碍:压制中国民族资本企业的发展; 不愿中国富强起来,走上近代化的道路。
材料一 1865年,耶松船
厂由英商佛南创办于上海 虹口。它长期租用浦东的 两个船坞,下设若干分厂 … …其第一年度纯利与 资本的百分比为 13.5%, 第二年即升至 21%。
变动二、自然经济的逐渐解体
材料一
材料二:1845年,福州官员奏称:洋货


洋务经济出现

--变动二 --变动三






民族资本主义经济产生
--变动四
变动一、外商经济的出现 时间:鸦片战争后入侵,新中国成立后被没收
资本雄厚
特 技术先进 点 拥有优惠政策
富有侵略性
商品输出
方 式
资本输出
影 响

2018年高考历史一轮复习:近代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动与资本主义的发展 (共26张PPT)

2018年高考历史一轮复习:近代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动与资本主义的发展 (共26张PPT)

原因
1.列强入侵自然经济瓦解 2.外商企业丰厚利润的刺激 3.洋务派的诱导
1.列强资本输出进一步破坏自然经济 2.清政府放宽对民间设厂限制 实业救国思潮
表现
上海发昌… 广东继昌隆… 天津贻来牟…
张謇大生纱厂
1912-1919年
1.辛亥革命扫除了一些障碍 2.“实业救国”的影响 3.反帝爱国运动 4.一战期间列强放松了经济侵略
A.洋纱洋布主要在通商口岸使用
B.进口洋布在中国销售市场萎缩 C.长江流域传统织布业逐渐消失 D.民族织布业大量使用进口洋纱
经济:是新的经济因素 ,促进社会进步
政治:
资产阶级队伍壮大,维新 变法运动和辛亥革命开展
无产阶级队伍逐渐壮大, 旧向新民主主义革命转变 ,中国共产党成立
思想: 冲击和动摇着封 建正统思想;
传播了西方资产 阶级思想文化
推 动 了 中 国 的 近 代 化
17
工业文明的崛起对中国的冲击:
冲击 西方工业文明 中国农业文明 过渡
分布在沿江、沿海地区
14
4. 从力量对比看 民国初年在中国的外商、华商煤矿比例一览表( %)
年产量(万 吨) 外商企业 华商企业 ≥100 100 0 10—99 88.5 11.5 1—9 41 59 ≤1 0 100
力量薄弱
民族资本主义经济 外国资本主义经济 封建自然经济
15
民族资本主义发展的特点
2
近代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动 与资本主义的发展
3
[课标]:
考点一:指晚清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化和民族工业的兴起。 考点二:指民国时期民族工业的曲折发展。
[课标解读]
1、简述鸦片战争后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动和近代民族工 业兴起的史实,认识近代中国资本主义产生的历史背景。

通史版2018届高三历史一轮复习第12讲晚清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动课件

通史版2018届高三历史一轮复习第12讲晚清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动课件

解析:洋务运动核心理念是“中体西用”,并非体现在外交 方面,故 A 项错误;洋务运动中,洋务企业属于官办企业或 官商合办企业,而民族资本主义属于民营企业,故 B 项错误; 洋务运动主张“中体西用”,随着世界整体化,甲午战争后 中国学习西方先进技术的步伐始终没有停止,故 C 项正确; 清政府推行“新政”主张学习西方近代政治制度,洋务运动 主张学习西方先进的技术,故 D 项错误。答案:C
[史论形成]
自然经济瓦解的影响
(1)为民族工业的发展准备了自由劳动力、资金和市场, 成为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确立的前提条件。
(2)客观上促进了社会经济的商品化程度,从根本上冲击 着根深蒂固的封建专制制度。
(3)为西方列强对华进行商品输出和资本输出创造了条 件,使中国逐渐沦为世界资本主义的经济附庸。
洋务运动的实质
(1)原因:自然经济的逐步解体(前提)。外商企业丰厚利润 的刺激。洋务企业的诱导。
(2)途径:官僚、地主、商人投资近代工业。手工工场转变 而来。
(3)代表企业:以上海 发昌机器厂 、广东继昌隆缫丝厂、天 津贻来牟机器磨坊为代表的民族工业。
2.初步发展
①甲午战争后,清政府放宽对 民间设厂 限制,1903年设 立商部,奖励工商 原因 ②社会上兴起一股实业 救国热潮,涌现出张謇、荣宗敬
2.背景
(1)外患:第二次鸦片战争后,列强加紧侵略中国。
(2)内忧:太平天国和捻军等农民运动的兴起和壮大。
(3)鸦片战争后,向西方学习的新思潮萌发。
3.表现 ①1861年,曾国藩创办中国第一家官办的 军用企业 —— 安庆内军械所 创办军 ②1862年,中国人自行设计制造的第一台实用蒸汽机 在 用企业 安庆内军械所问世,中国近代工业起步 ③1865年,李鸿章在上海创办的江南制造总局是当时国 内规模最大的一家官办军用企业 ①19世纪70年代,洋务派提出了“寓强于富”的口号, 创办民 开始创办民用工业 用企业 ②1881年投产使用机械开采的 开平煤矿 ,达到了 分洋利 的目的,促进了其他工业的发展 ________ 筹划 从19世纪70年代中期起,十年之间,初步建成北洋、 海防 南洋和福建三支海军 创办新 创办 京师同文馆 等一批新式学堂,培养翻译、军事和 式教育 科技人才;选派留学生出国深造,开近代教育先河

高考历史一轮复习 第六单元 晚清时期的中国(1840~1912年)第14讲 晚清时期经济结构的变动与

高考历史一轮复习 第六单元 晚清时期的中国(1840~1912年)第14讲 晚清时期经济结构的变动与

(3)大众传媒 ①19世纪中期前后,外国人开始在华办报。 ②19世纪70年代起,中国人自办的报刊出现。
突破核心考点
考点一 近代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动 时空观念 近代中国几种主要的经济形式
A代表小农经济(自然经济),B代表洋务企业,C代表外国资本主义企业, D代表民族资本主义经济,E代表官僚资本主义企业。
史料实证 1.论从史出 近代中国自然经济解体的特点 史料一 外国资本主义对于中国的社会经济起了很大的分解作用,一方 面,破坏了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的基础,破坏了城市手工业和农民的家 庭手工业;又一方面,则促进了中国城乡商品经济的发展。
——《毛泽东选集》第2卷《中国革命和中国共产党》 结论 史料以分号分层,从两方面说明外国资本主义的冲击是中国自然 经济解体的动力。
——赵冈、陈钟毅《中国棉纺织史》 发现问题 材料反映出19世纪中期中国日益卷入资本主义世界市场,沦为列 强的原料产地。 命题角度 鸦片战争后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动及原因;鸦片战争后,中国经济 融入世界的评价和认识。
2.新式纺织厂冲击下的手工织布业 西洋棉货的大量进口与沿海大城市新式纺织厂的兴起,使得乡村各种副业生 产的相对利益发生巨大变化。机纱之供应诱导出一些新的手工业,例如针织 品及编花边。不过,最主要的影响是使农户把用于手工纺纱的劳动力移至手 工织布。……随着手工纺纱衰落同时发生的是手工织布的勃兴。新式织布机 为手织机提供了许多改良的启示,结果手工织布的生产率有了显著的提 高……尽管有洋布与国产机织布的强烈竞争,手工织布始终未丧失其为最有 利的农村副业的资格。——赵冈、陈钟毅《中国棉纺织史》 发现问题 手工织布的“顽强生命力”反映出自然经济在解体过程中的“顽 固”和在当时中国经济中的地位。 命题角度 近代工业化对农村生产的影响;中国近代经济结构的变动及影响。

2018高考历史课标Ⅲ专用一轮总复习专题试课件专题十二近代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化与资本主义的曲折发展 79张PPT

2018高考历史课标Ⅲ专用一轮总复习专题试课件专题十二近代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化与资本主义的曲折发展 79张PPT

“集权制度”与题干材料中“军备优势”的叙述不符,排除;当时中国是西方侵略的主要对象之
一,不会获得更广泛的外部援助,D项错误。
知识归纳 洋务运动从军事、工业、教育、外交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方面开始进行近代化实践,取得了较大成效。
评析 本题以西方人士对甲午中日战争结果的预估为切入点,考查洋务运动为中国近代化所作 的努力,构思巧妙,难度较大。解题的关键是围绕“军备优势”分析思考。
5.(2016课标Ⅰ,28,4分)19世纪中期以后,中国市场上的洋货日益增多,火柴、洋布等用品“虽穷 乡僻壤,求之于市,必有所供”。这种状况表明 ( )
A.中国关税主权开始丧失
B.商品经济基本取代自然经济 C.民众生活与世界市场联系日趋密切 D.中国市场由被动开放转为主动开放 答案 C 材料表明,19世纪中期以后,西方生活日用品越来越广泛地进入中国市场,说明民众生 活与世界市场联系日趋密切,故C项正确。中国开始丧失关税主权的标志是《南京条约》中协 定关税,A项错误;中国近代商品经济虽然有所发展,但始终未取代自然经济的统治地位,B项错 误;D项在材料中没有体现。
也。”产生上述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 )
A.维新变法运动迅速兴起 B.政府大力扶持官督商办企业 C.列强对华资本输出减少 D.政府放宽了兴办实业的限制 答案 D 本题考查民族资本主义的初步发展。甲午战争以后,清政府放宽了对民间办厂的限
制,促进了民族资本主义的初步发展。从材料信息可知,此时期中国出现了兴办实业的高潮,这
高考历史
(课标Ⅲ专用)
专题十二 近代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化与资本 主义的曲折发展
五年高考
考点一 晚清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化和民族工业的兴起
A组 统一命题·课标卷题组
1.(2017课标Ⅲ,28,4分)1897年,有人指出:“中国创行西法已数十年,皆属皮毛,空言无补。至今两

高考历史一轮复习 说全章8 近代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动与资本主义的曲折发展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道路课

高考历史一轮复习 说全章8 近代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动与资本主义的曲折发展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道路课

3.分布地区极不平衡,主要集中于沿海城市。反映了中国社 会的半殖民地性。
4.中国民族工业对外国资本主义和本国封建主义既存在矛盾 又有依赖性。
二、中国近代工业化的特点 1.近代化不仅受到内部封建保守势力的顽强抵制,还不断遭 到外部资本主义列强的倾轧、排斥和武力摧残,发展缓慢,历经 曲折。 2.近代化一开始是由地主阶级中的洋务派领导的,官僚买办 阶级在中国近代化启动时期扮演过微妙的角色,资产阶级则始终 没有真正掌握过近代化的领导权。
3.近代化缺少必要的资本原始积累的过程,技术、人才和思 想的准备不足,它的推动力主要不是来自内部而是来自外部,因 此,它不是以民间自发创办近代企业为先导,通过自由竞争发展 资本主义,而是主要依靠政权的力量,以官办军事工业为起点, 从军需到民用,从国营到民营,从重工业到轻工业。
4.发展畸形。近代工业的产业结构不协调、不配套。
个体经营,集体互助
1954~1955 农民土地股份制
初级社,集体经营
1955~1957 农村土地集体所有制 高级社,集体经营
1978 年至今 农村土地集体所有制 分户自主经营,自负盈亏
3.准确掌握新中国成立后我国农村生产关系的四次调整。 (1)土地改革 ①原因:解放战争基本取得胜利;新解放区还没有土改,封 建土地制度严重阻碍生产力的发展。 ②核心内容:废除封建土地私有制,实行农民的土地所有制。 ③意义:解放了农村生产力,为农业生产的发展开辟了道路。
(2)急于求成心理。社会主义制度建立后,广大人民群众对社 会主义建设热情很高;迫切希望尽快摆脱落后状况。
(3)中央领导人的错误估计。对当时的国内外阶级斗争形势估 计过于严重,错误地认为阶级斗争仍是社会的主要矛盾。
(4)国际环境的影响。资本主义与社会主义的尖锐对立,容易 产生加速建设社会主义的心理。

2018年高考历史一轮复习-晚清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动正式版

2018年高考历史一轮复习-晚清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动正式版

三、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和初步发展
阶段 时间
原因
主要史实
产生
19世纪 六七十
年代
(1)自然经济开始瓦解。 (2)外商企业丰厚利润的刺激。 (3)洋务派引进西方先进生产技 术的诱导
(1)上海的发昌机器厂。 (2)广东南海的
继昌隆缫丝厂 。
(3)天津的贻来牟机器磨 坊
初步 发展
19世 纪末
(1)列强的资本输出进一步瓦解 自然经济。 (2)清政府放宽对 民间办厂的限 制
2.表现 (1)洋纱取代土纱,“纺”与“织”分离。 (2)洋布取代土布,“织”与“耕”分离。 (3)中国的农副土特产品日益 商品化 。 3.影响 (1)瓦解着自然经济,但仍占统治地位。 (2)客观上促进了 商品经济 的发展。
学以致用
1.1847 年,英国商人写道: “中国人所织的白而结实的布比我们的货物贵 得多。我在上海发现,由于我们的布代替了他们的布,他们的织布业已迅速下 降了。”材料实质上反映了什么问题? 试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提示:中国自然经济开始解体。
官僚资本膨胀,民族 资本日益萎缩
工厂、矿山、店铺等 纷纷倒闭
学以致用
4.老舍的著名话剧《茶馆》中有一位秦二爷,他的理想是要“顶大顶大的工 厂!那才救得了穷人,那才能抵制外债,那才能救国!”你认为秦二爷的理想 能否实现?请说明理由。 试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提示:不能。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的旧中国,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的压迫剥削束 缚了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

2018届历史一轮复习24 近代中国社会经济结构的变动 课

2018届历史一轮复习24 近代中国社会经济结构的变动 课

———————————[主干串知]———————————
[小题回扣教材] 1.19 世纪 30 年代,一位来华传教士撰文说:如果不透彻了解中 国历史,要解决其长期存在的政治和其他问题将是徒劳的;如 果这个民族与世隔绝的“秘密”不被发掘出来,那么,“将他 们与世界其他民族相分隔的万里长城就不能连根铲除”。上述 言论适应了当时西方国家 ( ) A.垄断贸易的要求 B.商品输出的要求 C.瓜分殖民地的要求 D.资本输出的要求 解析:注意题干的时间是指 19 世纪 30 年代,当时的西方列强 希望打破中国的自然经济的状态,实现其倾销商品的目的,故 B 正确。其余几个选项是 19 世纪晚期的西方列强侵略的要求。 答案:B
24
近代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动
———————————[主旨精要]———————————
机器创造出的文明随列强坚船利炮向世界各地扩散。固守 古老文明的中国在列强军事打击、商品倾销的巨大冲击中败下 阵来。中英鸦片战争改变了中国的历史命运,传统的自然经济 开始衰败、解体,中国的社会经济结构由此改变,出现了以洋 务企业、民族工业为代表的近代工业。
(6)六点意义
①引进了一些西方近代科技和先进工具,培养了一批初步 掌握近代科技的知识分子和技术工人。
②在一定程度上抵制了外国经济势力的扩张。
③诱导和刺激了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和发展。
④在改革封建文化教育制度上打开了缺口,为中国近代科 学技术的发展和西学的传播提供了一定的条件。
⑤一定程度上增强了海防能力。
(3)三个目的:镇压人民起义;抵制外来侵略;维护清朝的 封建统治。 (4)四项内容:创办军事工业、兴办民用工业、开办近代教
育、筹划近代海防。
(5)五种败因 ①外国人不希望中国富强。 ②顽固派的阻挠和破坏。

2018版高三历史一轮复习五年真题分类必修2第9课近代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动Word版含答案

2018版高三历史一轮复习五年真题分类必修2第9课近代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动Word版含答案

第9课近代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动一、选择题2016年题组1.(2016·海南单科·15)19世纪70年代初,生丝、茶叶合计占中国贸易出口总值的近90%,1900年降至38%左右,20世纪初年中国已失去主要丝茶输出国的地位。

导致这种现象的主要原因是()A.中国丝茶竞争力减弱B.清政府的重农抑商政策C.中国小农经济的瓦解D.中国产业结构的变化【考点】晚清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化【解析】由“近90%,1900年降至38%左右”到“20世纪初年中国已失去主要丝茶输出国的地位”出现的情况应从两个方面理解,一方面是丝茶出口下降,一种是出口没有下降,其它产品的出口迅猛增长。

根据近代中国对外出口的情况,在19世纪70年代开始,在西方的资本主义浪潮中,中国并没有出现具有竞争力很强的商品出现,所以只能推断中国丝茶受到竞争,出口下降,故A项正确;清政策在甲午战争后,放宽了对民间工商的限制,与“重农抑商”不符,故B项错误;生丝茶叶的生产主要是靠商品农业,小家经济对此不占主要部分,无法判断小农经济的发展状况,故C项错误;生丝茶叶出口比重的下降,是典型的殖民地经济特征,完全陷入了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表现,无法进行产业结构的调整,故D项错误。

【答案】A2.(2016·江苏单科·7)1884年刊行的直隶《玉田县志》载:“洋舶互市……我之需于彼者,至不可胜数,饮食日用曰洋货者,殆不啻十之五。

”又据光绪《雄县乡土志》:“亚谷城村,居民多以熬硝或以硫黄蘸促灯为业,自火柴行,而此业渐歇。

”综合这些材料,可知这一时期()A.经营洋货和新产品的店铺增多B.中国传统的手工业遭到沉重打击C.洋货的销售在口岸遭到了抵制D.外来技术的传入促进手工业发展【考点】晚清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化【解析】材料“饮食日用曰洋货者,殆不啻十之五”表明对洋货的需求,并没有说店铺增多,故A项错误;材料“亚谷城村,居民多以熬硝或以硫黄蘸促灯为业,自火柴行,而此业渐歇。

2018届一轮复习人教版 8.1近代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动 课件(53张)

2018届一轮复习人教版 8.1近代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动 课件(53张)

跟进题组 1.(2016· 朝阳期中)有学者描述近代中国经济状况时说“第一世 界已是马达隆隆、汽笛长鸣,是工业文明曙光初现,而第三世界则依 然是‘天苍苍,野茫茫,风吹草低见牛羊’,是传统畜牧业经济,第 二世界则是农民面朝黄土背朝天、男耕女织、耕织结合的传统农业经 济”。对上述表述理解准确的是 ( ) A.形成了有层次的南北经济差异分布带 B.反映出近代中国经济发展的区域差别 C.出现了农牧工彼此封闭相互排斥状态 D.自然地理条件的差异决定了经济分工
观点术语· 填一填 ①鸦片战争后,手工棉纺织业的衰败标志着自然经济开始解 体。自然经济的解体,为资本主义发展提供了商品市场,大量农民和 手工业者的破产又为资本主义发展提供了劳动力市场。 ②旨在“自强”“求富”的洋务运动的根本目的是维护清朝的统 治,但它客观上推动了中国社会经济的发展,在一定程度上抵制了西 方列强的侵略,是中国大规模近代化的开端。
微考点一 史料品读
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的解体
试一试 (1)依据材料和所学知识说明上述三则史料分别反映了什么问 题。 (2)传统经济结构的近代化常常伴随着迷惘和阵痛,根据上述史 料,分析晚清经济结构变动的主要原因和实质。
提示:(1)史料一体现了晚清经济结构变动的表现是自然经济趋 向瓦解,先进的资本主义生产方式诞生。 史料二表明外国商品倾销冲击了中国传统手工业,自然经济解体 首先从东南沿海开始。 史料三反映了外国资本主义入侵的双重影响。 (2)①主要原因:外国资本主义的入侵。②实质:中国卷入资本 主义世界市场,成为西方世界市场的经济附庸。
考向指南 [考试大纲] 晚清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动和民族工业的兴起。 [课标提示] 简述鸦片战争后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动和近代民族工 业兴起的史实,认识近代中国资本主义产生的历史背景。

近代前期(18401894)中国社会经济结构的变动+知识清单--2024高三上学期统编版历史一轮复习

近代前期(18401894)中国社会经济结构的变动+知识清单--2024高三上学期统编版历史一轮复习

近代前期(1840——1894)中国社会经济结构的变动知识点一:自然经济开始逐渐解体1.含义:农业和家庭手工业相分离并日益商品化2.原因:(1)西方资本主义的入侵。

鸦片战争后,西方列强凭借侵略特权,向中国倾销商品和掠夺原料。

(2)国内社会经济特别是商品经济的发展。

3.表现:主要在东南沿海地区。

①农业与家庭手工业分离(“耕”“织”分离);②传统手工业部门遭到沉重打击(“纺”“织”分离);③大批农民和手工业者破产;④农产品进一步商品化,且日益服务于国际市场的需要。

4.影响:(1)促进了中国近代工业的兴起,为中国近代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提供了条件;(2)推动了中国商业和金融业的发展,经营对华贸易的洋行大量增加,买办和买办化的商人开始出现,贸易中心由广州转移到上海;(3)中国被迫卷入资本主义世界市场,沦为世界资本主义经济的附庸。

(4)外商企业产生了积极的“示范”作用。

知识点二:外资企业的出现(外国资本主义经济)鸦片战争以后,列强开始在中国沿海一带投资一些船坞和工厂;1.时间:鸦片战争后2.地点:通商口岸(列强开始在中国沿海一带投资一些船坞和工厂;)3.特征:甲午中日战争前数量较少,且为非法,诞生了中国的无产阶级;甲午中日战争后取得合法地位,外国侵略以资本输出为主、外国资本主义企业数量增多。

4.实质:商品经济、市场经济、自由开放富有侵略性.知识点三:洋务运动与洋务企业的创办(19世纪60-90年代)1.背景:第二次鸦片战争后,清政府面临内忧外患的窘境。

2.目的:利用西方先进的科技,维护清朝统治。

3.活动:创办军事工业以“自强”为旗号,创办安庆内军械所、江南制造总局、福州船政局等创办民用企业以“求富”为旗号,创办轮船招商局和开平煤矿、汉阳铁厂等筹划近代海防初步建成北洋、南洋和福建三支海军兴办近代教育创办京师同文馆等一批新式学堂,并选派留学生出国深造4.结果甲午中日战争的惨败,宣告了洋务运动的失败。

5.影响(1)引进西方近代科学技术,培养了一批科技人才,客观上刺激了中国资本主义的发展。

2018年人教版高中历史一轮复习题:古代中国经济的基本结构与特点

2018年人教版高中历史一轮复习题:古代中国经济的基本结构与特点

1.中国古代官营手工业代表生产技艺最高水平的主要原因是( )A. 统治者的重视B. 中央集权的作用C. 工匠积极性高D. 市场需求2.宋朝规定: “应典、卖、倚当物业, 先问房亲, 房亲不要, 次问四邻, 四邻不要, 他人并得交易。

房亲着价不尽, 亦任就得价高处交易。

”(《宋刑统》卷13)这说明宋朝( )A. 田业买卖还会受到家族宗族势力的干预B. 执行“不抑兼并”的土地政策C. 买方完全可以根据个人自由意志买田业D. 朝廷对民间土地买卖管理较弱3.北魏与唐前期实行均田制的主要目的是( )A. 发展小农经济, 抑制土地兼并B. 实行土地国有, 促进经济恢复C. 打击地主势力, 促进生产发展D. 改革基层行政, 加强中央集权4.康熙皇帝任命曹雪芹的祖父曹寅主持江宁织造局的生产。

根据当时的制度, 该局产品( )A. 全部投放市场, 收入归皇室B. 全部供皇室使用, 不投放市场C. 部分用于纳税, 部分投放市场D. 部分供皇室使用, 部分投放市场5.《通典·田制》对授永业田规定如下: “其永业田, 亲王百顷, 职事官正一品六十顷, 郡王及职事官从一品各五十顷, 国公若职事官正二品各四十顷……石骑尉、武骑尉各六十亩”“丁男给永业田二十亩”。

这反映出唐朝的均田制( )A. 助长了土地兼并的风气B. 是一种地主土地私有制C. 维护了农民的根本利益D. 对特权阶层存在两面性6.有学者认为, 18世纪中后期的西方“选择了海洋”, 中国“选择了陆地”。

“选择了陆地”是指中国( )A. 忽视海防的重要性B. 放弃了重农抑商政策C. 加强发展陆路交通D. 奉行闭关锁国政策7.下列材料不能体现中国古代重农抑商主张的是( )A. “戮力本业, 耕织致粟帛多者, 复其身。

事末利及怠而贫者, 举以为收孥(官奴)。

”B. “商不得通有无以利农, 则农病;农不得力本穑以资商, 则商病。

”C. “凡士工商贾, 皆赖食于农, 以故农为天下之本务, 而工贾皆其末也。

2018新课标新高考历史第一轮总复习教案2 第9讲近代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动

2018新课标新高考历史第一轮总复习教案2 第9讲近代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动

第三单元近代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动与资本主义的曲折发展错误!【P73】错误!【P73】两次鸦片战争时期(19世纪四五十年代):通商口岸;外资进入;自然经济开始解体.洋务运动时期(19世纪60—90年代):洋务运动;六七十年代民族资本主义诞生。

清末时期(19世纪末-1911年):甲午战争后,列强以资本输出为主;民族资本主义初步发展;1903年设立商部。

北洋军阀时期(1912—1927年):民族资本主义进一步发展;一战后,欧洲列强卷土重来。

国共十年对峙时期(1927—1936年):民族资本较快发展;1935年国民经济建设运动。

抗日战争时期(1937—1945年):战时经济体制;官僚资本膨胀;民族资本陷入困境。

解放战争时期(1945—1949年):官僚资本挤压,民族资本持续困境。

第9讲近代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动夯实基础【P73】一、自然经济的逐渐解体【基础梳理】背景(1)资本主义萌芽缓慢发展,自然经济仍占统治地位。

(2)鸦片战争之后,外国商品大量涌入中国东南沿海市场,冲击自然经济.表现(1)洋纱输入使中国家庭棉纺织业“纺”与“织"分离;洋布输入使农家“织”与“耕"分离.(2)农业产品进一步商品化。

后果(1)为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提供了条件。

(2)中国成为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附庸。

(3)鸦片战争还使中国的社会结构发生变化,买办阶层产生。

【重难突破】自然经济解体的影响(1)自然经济解体,为商品经济的发展准备了自由劳动力、市场和资金,从而为资本主义萌芽的产生、发展奠定了基础.(2)自然经济的解体,是列强侵华的结果之一,中国的社会经济虽然商品化的程度增强了,但是中国经济也沦为世界资本主义的附庸。

(3)自然经济是封建社会的根本基础,自然经济的解体,商品经济的发展,也在根本上冲击着封建制度。

【真题演练】【例1】(2016全国Ⅰ)19世纪中期以后,中国市场上的洋货日益增多,火柴、洋布等日用品,“虽穷乡僻壤,求之于市,必有所供”。

2018年高考历史一轮复习课时作业第17讲晚清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动和民族资本主义的曲折发展含解析

2018年高考历史一轮复习课时作业第17讲晚清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动和民族资本主义的曲折发展含解析

一、选择题(每小题4分,共48分)1.下面是近代部分时期上海和广州进出口贸易额统计表(单位:万美元)。

这反映出()年份广州上海年份广州上海1844 3 340 480 1851 2 320 1 6001845 3 840 1 110 1852 1 640 1 6001846 2 520 1 020 1853 1 050 1 7201847 2 530 1 100 1854 930 1 2801848 1 510 750 1855 650 2 3301849 1 930 1 090 1856 1 730 3 1901850 1 670 1 190A.B.鸦片战争使上海区位优势得到巩固C.鸦片战争推动中国外贸格局的变化D.近代中国的贸易结构正在发生变化解析:材料反映的只是近代广州和上海两个港口进出口贸易总额的变化,看不出来是否是农副产品的信息,故A项错误;鸦片战争以后上海的贸易额是起伏不定的,故B项错误;鸦片战争前,只有广州十三行有权代表清政府对外贸易,鸦片战争以后上海等新通商口岸的贸易额逐渐增多,而广州贸易额相对减少,传统的外贸格局发生了变化,故C项正确;材料中并没有显示出贸易的物品种类,无法看出贸易结构是否变化,故D项错误。

答案:C2.(2017·黄冈市高三质检)下表为晚清时期清政府财政收入变化情况(单位:百万两白银)。

由此得出的正确结论是()19世纪9020世纪初收入来源1850年前年代早期A.B.苛捐杂税日益沉重,人民苦难加深C.中国日益成为世界市场的组成部分D.卖官鬻爵越来越严重导致世风日下解析:清政府的财政收入来源构成中,20世纪初外贸关税超过了农业税,故A 项错误;苛捐杂税比重的增加幅度不大,故B项错误;增加幅度最大的是外贸关税,这意味着进出口贸易的大幅增长,这说明中国日益成为世界市场的组成部分,故C项正确;材料没有反映出卖官鬻爵导致的世风日下,故D项错误。

答案:C3.有学者指出:“洋务运动坚持官办、官商合办、官督商办的制度……这种方法使得政府既是裁判又是球员。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三、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和初步发展
阶段 时间
原因
主要史实
产生
19世纪 六七十
年代
(1)自然经济开始瓦解。 (2)外商企业丰厚利润的刺激。 (3)洋务派引进西方先进生产技 术的诱导
(1)上海的发昌机器厂。 (2)广东南海的
继昌隆缫丝厂 。
(3)天津的贻来牟机器磨 坊
初步 发展
19世 纪末
(1)列强的资本输出进一步瓦解 自然经济。 (2)清政府放宽对 民间办厂的限 制
4.结果 甲午中日战争 的惨败,宣告了洋务运动的失败。 5.影响 (1)引进西方近代科学技术,培养了一批科技人才,客观上刺激了中国资本主义 的发展。 (2)对外国的 经济侵略 起到了一定的抵制作用。 (3)对本国 封建经济 的瓦解也起到了一定的推动作用。 (4)迈出了近代化第一步。
学以致用
2.“在西方列强手下遭到的第二次失败,使中国少数知识分子再次重新考虑 他们传统的准则和政策……工具方面的西方化必然导致思想和制度上的西方 化。”“工具方面的西方化”主要是指什么? 试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提示:开展洋务运动。
1927— 1936年
国民政府开展“ 国民经济建设运动 ”
快发展。 (2)国民生产总值逐
年增长
沉重 打击
陷入 绝境
(1)沦陷区:日军的破坏和
抗战爆 发后
吞并。 (2)国统区:国民政府实行
战时体制 ,官僚资本的
压榨
抗战胜 利后
(1)美国取得在华特权。 (2) 官僚资本 的挤压。 (3)国民政府的苛捐杂税, 滥发纸币,导致通货膨胀
2.表现 (1)洋纱取代土纱,“纺”与“织”分离。 (2)洋布取代土布,“织”与“耕”分离。 (3)中国的农副土特产品日益 商品化 。 3.影响 (1)瓦解着自然经济,但仍占统治地位。 (2)客观上促进了 商品经济 的发展。
学以致用
1.1847 年,英国商人写道: “中国人所织的白而结实的布比我们的货物贵 得多。我在上海发现,由于我们的布代替了他们的布,他们的织布业已迅速下 降了。”材料实质上反映了什么问题? 试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提示:中国自然经济开始解体。
(1)民间出现办厂热潮。 (2)企业数量增加,规模 扩大。
(3)由沿海向内地扩展Fra bibliotek学以致用
3.19 世纪六七十年代,中国民族资本主义产生了,有人说它是“欧风美雨” 的结果。对此你如何理解。 试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提示:从产生条件看,外国资本主义的入侵导致自然经济解体,客观上为民族 企业的产生提供了劳动力和市场条件;从动力上看,受外商企业的刺激;从分 布地域看,最初分布在受外国资本主义影响较深的东部沿海地区。
第八单元 近代中国资本主义的曲折发展和 近现代社会生活的变迁
知识体系构建
[主旨概览] 两条主线:近代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动与发展;中国近现代社会生活的变迁。 三个角度:工业文明冲击下近代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动;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背 景下中国经济的近代化历程;中国社会生活的变迁。 四大重点:洋务运动;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历程;社会生活与习俗的变化;近 代交通、通讯及大众传媒的发展。
考点二 民国时期民族资本主义的曲折发展
阶段
短暂 春天
较快 发展
时间
原因
主要表现
(1)辛亥革命的鼓舞。 1912— (2)“ 实业救国”思潮的影响。 1919年 (3)群众性反帝爱国运动的推动。
(4)欧洲列强暂时放松对华侵略
(1)纺织业、面粉业 发展迅速。
(2)厂矿企业增多。 (3)一战后萧条
(1)民族工业得到较
目录 CONTENTS
必修2 经济成长历程
第八单元 近代中国资本主义 的曲折发展和近现代社会生活
的变迁
第17讲 晚清中国经济结构 的变动和民族资本主义的曲
折发展
1 再读教材 考点整合 2 主题探究 多维讲练 3 题点冲关 提能演练 4 课时训练 规范提升
考点一 晚清中国经济结构变化和民族工业的兴起 一、自然经济的逐渐解体 1.原因 (1)鸦片战争后,洋纱大量涌入中国 东南沿海 地区。 (2)西方列强大量收购中国的农副土特产品。
官僚资本膨胀,民族 资本日益萎缩
工厂、矿山、店铺等 纷纷倒闭
学以致用
4.老舍的著名话剧《茶馆》中有一位秦二爷,他的理想是要“顶大顶大的工 厂!那才救得了穷人,那才能抵制外债,那才能救国!”你认为秦二爷的理想 能否实现?请说明理由。 试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提示:不能。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的旧中国,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的压迫剥削束 缚了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
主题一
“欧风美雨”下的晚清经济——近代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动
二、洋务运动 1.背景 第二次鸦片战争后,清政府面临 内忧外患 的窘境。 2.目的 利用西方先进的 科技 ,维护清朝统治。
3.活动 (1)创办军事工业:以“ 自强 ”为旗号,创办 安庆内军械所 、江南制造总局 、 福州船政局等。 (2)创办民用企业:以“ 求富 ”为旗号,创办 轮船招商局 和开平煤矿、汉阳铁 厂等。 (3)筹划近代海防:初步建成北洋、南洋和 福建 三支海军。 (4)兴办近代教育:创办京师同文馆等一批新式学堂,并选派留学生出国深造。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