防震减灾知识(全)2014-10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学生防震减灾科普知识
地震是怎么一回事
地震是地壳运动的一种形式,是一种自然现象。全球每年发生约500万次地震,平均约7秒就有一次。这些地震中99%以上震级都很小,有的只有零点几级,一般人感觉不到,只有仪器才能探测得到。人们能够感觉得到的不到1%,其中造成灾害的仅有万分之二左右。
全球85%的地震是发生在海洋中,只有15%发生在大陆。一般说来,地壳内部积累的能量越多,地震时释放的能量也就越大,地震的震级也就越大,造成的地面建筑破坏程度也就越严重。
1、地球的内部结构
地球的外层是地壳,地壳之下是地幔和地核。它们的分层结构就像鸡蛋的蛋壳、蛋清和蛋黄。地核又分为内地核和外地核。(图片资料)
地球的内部构造
2、地球是运动着的(图片资料用“小学生防震减灾知识读本”原图P2页)
我们居住的地球始终在不停的运动中。她在自转的同时,还与太阳系其它星球一道围绕太阳旋转,随着太阳系、银河系在茫茫宇宙中遨游。地球是有生命的。她和太阳系一起形成,从而开始她自身的演化进程。
3、天然地震的几种主要类型
天然地震主要有三种类型:构造地震、火山地震、陷落地震。
构造地震由于地下深处岩层错动、破裂所造成的地震。这类地震发生的次数最多,约占全球地震数的90%以上,破坏力也最大。(图片资料:唐山、汶川的地震)
火山地震由于火山作用,如岩浆活动、气体爆炸等引起的地震。火山地震一般影响范围较小,发生得也较少,约占全球地震数的7%。(图片资料:火山喷发)
陷落地震由于地层陷落引起的地震。例如,当地下溶洞或矿山采空区支撑不住顶部的压力时,就会塌陷引起振动。这类地震更少,大约不到全球地震数的3%,引起的破坏也较小。(图片资料)构造地震对人类的威胁最大。
4、地震基本概念(图片资料)
地震是怎样发生的呢?地下的岩层受力时会发生变形。开始,这个变形很缓慢;但当受到的力太大,岩层不能承受时,就会发生突然的、快速的破裂;岩层破裂所产生的振动传到地表,引起地表的振动,这就是地震。
◆震源:就是地壳内部岩层直接破裂发生地震的地方。
◆震中:震源垂直对应在地面上的地点。仪器测定的震中称为微观震中,一般用经纬度来表示时,也叫震中位置。人们感觉最强烈、地面破坏最严重的地方称为宏观震中。
◆震源深度:从震中到震源的距离。一般震源深度越小,地震对地面的破坏性越大。
◆震中距:地面上从震中到任意一点的距离。
震中距小于100公里的地震称为地方震。
震中距在100至1000公里之间的地震称为近震。
震中距大于1000公里的地震称为远震。
◆震级:衡量地震大小的标度称为震级。它反映地震时释放能量的多少。震级每差1.0级,能量相差大约32倍;震级相差2.0级,能量相差约1000倍。
震级小于3.0级的地震称为弱震。
震级在3.0—4.5级之间、人们能够感觉到的地震称为有感地震。
震级在4.5—6.0级之间的地震称为中强地震。
震级大于5级,或造成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的地震称为破坏性地震。
震级在6.0级以上的地震称为强震,震级大于8.0级的地震称之为巨大地震。
◆地震烈度:地面遭受地震影响和破坏的程度。同一个地震,不同地区由于震中距不同或地下构造不同,受到的破坏程度和人对地震的感觉也不同,因此地震烈度也不相同。(震级与烈度的区别,请进一步做通俗化处理。)
一般说来,震级表示的是地震时释放能量的大小,因此我们常说某个地震有多大。而地震烈度反映的是地面受地震影响破坏的程度,是地震对地面及其建筑破坏和对人的影响的综合表现。一次地震只有一个震级,但不同的地区往往地震烈度不同。一般来说,距离震中越近,烈度越高,地面破坏越严重;距离震中越远,烈度越低,破坏越小。如汶川8.0级地震,在震中映秀镇地震烈度为十一度,在我省文县的部分地区地震烈度为九度,而到了兰州市区,地震烈度就降为四、五度了。
◆地震波:地震发生时由震源处的岩石破裂激发出向四周传播的弹性波,它可以从地球内部传播到地球表面。地震波分为纵波和横波。传播方向和振动方向一致的波叫纵波(P波),在地壳中传播速度约为5-6千米/秒,地震时人们常感到地面上下跳动,就是纵波作用的结果;传播方向和振动方向垂直的波叫横波(S波),在地壳中传播速度约为3-4千米/秒,地震时人们感到左右晃动,就是横波作用的结果。一般情况下,地震时地面总是先上下颠簸,后水平晃动,两者之间有一个时间间隔,人们可以根据这个间隔的长短来判断震中的远近。
◆地震三要素:地震发生的时间、地点(震中)、震级(用M表示)。
◆地震次生灾害:地震造成除房屋倒塌致使人员伤亡以外的其他灾害现象,如火灾、水灾、海啸、瘟疫、滑坡、泥石流以及有毒液体、气体外泄等灾害。有时候地震次生灾害造成的人员伤亡比地震直接造成的人员伤亡还要大。地震次生灾害中,火灾最严重。
二、地球上哪些地方会发生地震
1.全球地震活动带
地球上的地震并不是均匀分布的,而是集中在三个主要的地震活动带上:(图片资料用原图P6页)环太平洋地震带分布在太平洋周围,像一个巨大的花环,把大陆与海洋分隔开来。这里是全球分布最广、地震最多的地震带,这个地震带所释放的能量约占全球的四分之三。
欧亚地震带从地中海向东,一支经中亚至喜马拉雅山,然后向南经我国横断山脉,过缅甸,呈弧形转向东,至印度尼西亚。另一支从中亚向东北延伸,至堪察加半岛,分布比较零散。
海岭地震带分布在太平洋、大西洋、印度洋中的海岭地区(海底山脉),这个带上的地震震级不太大。各地震带上地震发生的时间分布并不均匀。有的时期地震相对多而强,有的时期地震相对少而弱表现出一定的周期性。因而,可以划分出地震的活跃期和平静期。
2.中国是个多震灾的国家
我国的地震活动及其灾害特点(图片资料)
由于我国位于世界两大地震带——环太平洋地震带与欧亚地震带之间,受太平洋板块、印度洋板块和菲律宾海板块的挤压,因此我国是全球大陆地震活动水平最高的地区之一。我国的地震灾害特点是频度高、范围广、强度大、震源浅、震害重。
我国的陆地面积仅为全球陆地面积的1/14,但地震却占全球陆地破坏性地震的1/3。20世纪以来,我国大陆发生了5-5.9级地震1600余次,平均每年16次;6-6.9级地震共395次,平均每年将近4次;7-7. 9级地震共70次,平均每3年2次;8级以上地震共8次。这些地震活动分布并不均匀,总体上是西部多东部少。
我国地震活动水平较高的省份分别是西藏、新疆、云南、四川、甘肃、青海等。全国超过四成的国土和2/3左右百万以上人口的大城市位于7度以上的地震高烈度区。
1900年以来,全球因地震死亡的总人数近150万人,其中我国有近60万,约占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