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特区的建立”教学过程
【人教统编版】八年级历史下册第三单元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教案】
第三单元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第7课伟大的历史转折【教学目标】1.掌握真理标准问题的讨论和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的相关史实、历史意义及两者的内在联系;2.理解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是新中国成立以来党的历史上具有深远意义的伟大转折,开启了我国改革开放历史新时期;3.了解平反冤假错案工作在全国的展开,认识拨乱反正的作用。
【教学重点】1.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的主要内容及其历史意义。
【教学过程】一、新课导入新年前夕,国家主席习近平发表2018年新年贺词,指出,“2018年,我们将迎来改革开放40周年。
改革开放是当代中国发展进步的必由之路,是实现中国梦的必由之路。
”改革开放,开启了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新时期。
你知道这一历史巨变是从哪里起航的吗?一个什么样的事件,使历史出现了重大转折呢?二、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1.思想基础:真理标准问题的大讨论。
(1)背景①粉碎“四人帮”以后,人们要求对“文化大革命”中的冤假错案进行平反,要求纠正“文化大革命”的错误。
②1977年2月7日,《人民日报》、《红旗》杂志和《解放军报》公开提出“两个凡是”的方针,它的推行引起普遍不满。
(2)时间:1978年。
(3)性质:一场深刻的思想解放运动。
(4)结果:它使人们认识到,只有实践才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
2.召开时间和地点:1978年12月,北京。
3.主要内容4.历史意义:是新中国成立以来党的历史上具有深远意义的伟大转折,开启了我国改革开放历史新时期。
会后,中国共产党在思想、政治、组织等方面进行全面拨乱反正。
三、拨乱反正1.概况(1)平反冤假错案的工作在全国全面展开。
①1980年,中共中央决定撤销“文化大革命”中强加给刘少奇的种种罪名,为他恢复名誉,使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来最大的冤案得到平反。
②到1982年底,大规模平反冤假错案的工作基本结束。
(2)1981年,中共十一届六中全会召开,通过了《中国共产党中央委员会关于建国以来党的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标志着中国共产党在指导思想上的拨乱反正胜利完成。
经济特区的建立教案
经济特区的建立教案【篇一:教案】[教学目标 ]一、知识目标知道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主要内容,了解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应生产力发展需要的基本原则;以深圳等经济特区的建立为例,探讨经济特区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的作用和影响;知道国有企业改革的主要内容。
二、能力目标通过对改革开放实践和理论的学习,培养学生[此文转于斐斐课件园]运用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观点,观察分析当前一些重大的历史问题的能力。
三、情感态度价值观通过对改革开放前后中国农村、城市变化的描述,使学生认识到改革开放是我国社会主义事业繁荣昌盛的强国之路,并逐步确立为祖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作贡献的人生理想;通过了解自己身边的变化,使学生感受市场经济给人们生活带来的巨大变化和好处。
[教学重点和难点]1.重点:农村和城市的经济体制改革;深圳等经济特区的建立。
2.难点: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应生产力发展需要的基本原则;经济特区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的作用和影响。
[教学方法]1.本课内容决定了本节教学应采用情境式、探究式的教学方法。
利用多媒体演示,创设情境,然后提出探究问题,让学生带着问题阅读课文,结合教师提供的材料,开展小组讨论、交流,引导学生得出结论。
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其模式为:创设情境—探究知识—归纳结论。
2.采用师生互动的教学方法,指导学生收集深圳等经济特区成功的资料,通过师生互动的探究过程,引导学生得出结论。
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
其模式为:提出问题—创设情境—搜集信息资料—推理论证—结论与评价。
3.让学生亲自经历知识的形成过程,引导学生搜集资料,结合课文内容,编写图表,训练学生从史料中提取有效信息,分析历史史实的学习方法。
把握本课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深圳等经济特区的建立,对外开放新格局的形成,国有企业改革的基本史实。
【注】不求统一的模式,不求统一的方法,但要注重引导自学,注重启发思维,注重激励参与,注重合作学习,注重联系实际,注重鼓励质疑。
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2课件知识点1_经济特区的创办
含义:经济特区就是一个主权国家或地区在交通便利,条件适 合的地方划出一定区域,在对外经济活动中采取开放的特殊政 策用优惠的办法,吸引外资,引进技术,从而达到一定经济目 的的特殊经济区。中国的经济特区是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之下 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完全行使主权管辖的行政区域,实行特殊 的经济政策和管理体制 特的表现:①特殊的经济政策 ②不同于内地的经济管理体制
经济特区的创办
【经济特区创办的影响】
1.特区在发展外向型经济方面,成为全国排头兵; 2.对沿海地区实行外向型经济战略,具有探索和示范作用; 3.特区的改革,为全国提供了宝贵经验;
经济特区的创办
【典型试题】
1.我国先后在某些地区设立了民族自治区、经济特区、特别行 政区。以下结论正确的是
() A.三者都是根据国情制定的正确决策 B.三者都享有高度的自治权 C.三者都实行相同的社会制度 D.三者都有一定的外交自主权
经济特区的创办
【特殊政策】
国家给予特区较大的经济管理权限 【合作探究】经济特区特殊在什么地方?
特区的“特”主要体现在中国政府对其实行特殊的经济政 策和不同于内地的经济管理体制。 1.特区建设以吸收和利用外资为主。 2.实行以社会主义公有制为主导的多元化经济所有制形式。 3.经济活动以市场调节为主,对外商投资给予优惠和方便。
D.因地制宜,民族平等共繁荣
经济特区的创办
【解析】
民族自治区从中国历史出发,结合各民族发展实际情况, 为实现民族平等、民族团结和各民族共同繁荣而设立,体现了 实事求是、与时俱进。经济特区从国家经济建设大局出发,选 择具有地理、资源等优势条件的地区,国家结合国内外实际给 予特殊政策而设立,同样体现了实事求是、与时俱进。特别行 政区是考虑到主权回归与港澳顺利过渡、和谐发展等主次目标 均能实现的背景下设立的,也蕴含着实事求是、与时俱进的精 神,故A项正确;B项中“民族利益至上”的表述不符合史实 ,故B项错误;C项中的“主权”说法不适合民族区域自治政 策和经济特区这两个国内事务,故C项错误;“因地制宜”适 合民族区域自治和经济特区,但与行政特区无关,“民族平等 共繁荣”只适合民族区域自治,故D项错误。
经济特区的创立 教学设计
报告文学:《深圳的斯芬克斯之谜》(节选)陈秉安1977年11月,邓小平来到广州,听取了广东省经济方面负责人王全国的报告。
王全国在报告中从广东是侨乡又毗邻港澳等有利优势,谈到粉碎“四人帮”后,全省加紧恢复经济,但百废待兴,问题依然不少。
广州市场供应紧张,姓常说:“四季常青吃菜难”“海岸线上吃鱼难”“边防宝安一代,偷渡外流严重”。
听完报告的邓小平说:“这是我们的政策有问题,逃港,主要是生活不好,差距太大,生产生活搞好了,才可以解决逃港问题。
”……1979年春节过后又出现群体性逃港局面。
那时宝安县(今深圳)农民一年收入是134元,深圳河对面香港新界农民的年收入却是1.3万港币。
这种群体性逃离并非偶然,宝安县档案馆的资料显示,从1949年解放到20世纪70年代末,宝安县共有119274人次参与外逃。
1979年3月6日,广东省批准了宝安县委《关于发展边防经济的若干规定(13条)》的报告。
根据1979年任深圳市委书记的张勋甫会议(批复下来时宝安县已经改深圳市):“13条”不仅允许边境村庄与香港做生意,还扩大到允许宝安县的十四个公社都可以这样做……对外留成比例60%归个人,40%归国家”此后,全深圳市很快掀起了一个抓活经济的热潮。
而根据档案显示,最早一批进入深圳投资办厂,“试水”中国改革开放的那批人,不少便是当年的逃港者。
随着港商过河,工厂办起来了,越来越多的逃港者回到了故土。
……1979年4月,中央工作会议在北京召开。
时任广东省委书记的习仲勋在工作会议上提出让广东先行一步的问题,要求划出一块地方来,搞特殊政策,办出口加工区。
面对习仲勋“特殊政策”的要求,邓小平回复“就叫特区嘛……中央没有钱,可以给政策,你们自己去搞,杀出一条血路来!”……1980年8月26日,在叶剑英主持召开的五届人大会议上,正式宣告了深圳经济特区的诞生。
从此,深圳市变成了深圳经济特区,担负起为中国改革开放探路的历史重任!……1982年初,深圳蛇口工业区拟聘请外籍人士当企业经理,遭到一些人的责难。
部编版八年级历史下册第9课对外开放优质教案(含教学反思)
第9课对外开放1 教学分析【教学目标】【重点难点】教学重点:经济特区的建立,浦东的开发和开放。
教学难点:我国改革开放近30年来对外开放格局初步形成的过程及特点。
2 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改革开放前的深圳改革开放后的深圳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作出了把党和国家的工作中心转移到现代化建设上来和实行改革开放的战略决策。
以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为起点,中国进入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新时期。
1980年,深圳等4个经济特区开始筹建,打开了中国对外开放的“窗口”。
图片展示了改革开放前后的深圳的变化,同学们看图后得到的最大的感受是什么?为什么会发生这么大的改变?今天我们就来学习第9课:对外开放。
二、新课讲授目标导学一:经济特区的建立1.播放歌曲《春天的故事》,课件出示歌词:歌词:“一九七九年,那是一个春天,有一位老人在中国的南海边画了一个圈,神话般地崛起座座城,奇迹般地聚起座座金山……”2.提出问题:歌词中“画了一个圈”是指什么?提示:1980年,中央决定在广东、福建两省兴办深圳、珠海、汕头、厦门4个经济特区。
3.引导学生回答:国家对这个“圈”采取了怎样的特殊政策和灵活的措施?提示:实行特殊的经济政策和经济管理体制,允许外国企业或个人以及华侨、港澳同胞进行投资活动,并在进出口、减免税等方面提供优惠条件。
4.史料解读:材料:“任何一个国家要发展……不加强国际交往,不引进发达国家的先进经验、先进科学技术和资金是不可能的。
”——邓小平5.根据材料,教师讲述:对外开放的必要性。
世界经济正在向全球化、集团化方向发展,任何国家孤立于世界经济之外,都不可能获得发展。
旧中国长期处于停滞和落后状态,一个重要原因就是闭关自守。
对外开放是时代的潮流,是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必要条件。
6.提出问题:设立经济特区的影响。
提示:设立经济特区,对引进外资、先进技术和管理经验,推动国内的进一步改革,扩大对外经济交流,发展社会主义现代化事业起到了极为重要的作用。
初中历史经济特区建立教案
初中历史经济特区建立教案教学目标:1. 了解经济特区的概念及其发展背景。
2. 掌握经济特区建立的意义和影响。
3. 分析经济特区的成功案例。
教学重点:1. 经济特区的概念和背景。
2. 经济特区建立的意义和影响。
3. 经济特区的成功案例。
教学难点:1. 理解经济特区建立的复杂性。
2. 分析经济特区在经济发展中的作用。
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教师引导学生讨论什么是经济特区,有哪些经济特区的成功案例。
二、讲授(15分钟)1. 经济特区的概念和背景。
2. 经济特区建立的意义和影响。
3. 经济特区的成功案例。
三、讨论(15分钟)1. 同学们分组讨论经济特区的建立对社会经济发展的重要性。
2. 每组选派一名代表汇报讨论结果。
四、展示(10分钟)学生展示自己对经济特区建立的见解,分享对经济特区成功案例的分析。
五、引导思考(5分钟)教师引导学生思考在当下的社会背景下,经济特区在我国的发展中起到了什么作用。
六、作业布置(5分钟)布置作业:撰写一篇关于经济特区建立的短文,包括经济特区的概念、意义和影响。
七、复习总结(5分钟)教师对本节课的重点进行复习总结,巩固学生的知识点。
教学资源:1. 教材《历史》2. 讲义、幻灯片评估方式:1. 学生讨论表现2. 学生展示表现3. 作业表现教学反思:本节课主要通过讲解、讨论、展示等多种教学方法,引导学生深入了解经济特区建立的内容和意义,激发学生的思考和创造力,有利于学生综合运用所学知识。
在今后的教学中要加强引导,培养学生的主动性和实践能力。
部编人教版八年级历史下册 第9课 对外开放 教案设计
第九课对外开放【教学目标】知道经济特区的建立和发展。
2、了解我国对外开放领域逐步扩大的过程,认识对外开放的巨大作用。
3、理解中国加入世贸组织的作用。
4、认识是我国的强国之路,我们要毫不动摇地坚持改革开放;认识改革开放的重要性,培养面向世界的意识。
【教学重点】经济特区的建立【教学难点】对外开放领域的扩大,加入世界贸易组织。
【教学方法】讨论法读图法史料教学法【课型】新授课【课时】 1课时【教学过程】环节一让世界来到窗口。
清朝的闭关锁国政策使中国逐渐落后于世界,使近代的中国饱受列强侵略。
邓小平指出:“任何一个国家要发展,孤立起来,闭关自守是不可能的,不加强国际交往,不引进发达国家的先进经验,先进科学技术和资金,是不可能的。
”中国要发展,就要实行对外开放。
材料1979年4月,邓小平对广东省委领导人说:“还是办特区好,过去陕甘宁就是特区。
中央没有钱,可以给些政策,你们自己去搞,杀出一条血路来。
”随后,中央授权广东在对外经济活动中,实行许多特殊政策和灵活措施。
1980年中央决定在广东,福建两省建立经济特区。
问题:1980年翁纯贤想要离开家乡,到中国大陆离世界最近的地方,去闯荡一番,她会选择哪里呢?1980年设立四个经济特区:深圳、珠海、汕头、厦门合作探究一1、经济特区特殊在哪儿?(实行特殊的经济政策和特殊的经济管理体制,允许外国企业或个人以及华侨、港澳同胞进行投资活动,并在进出口、减免税等方面提供优惠条件。
)2、1980年来到深圳的翁纯贤要提高自己会选择去什么单位?(资金雄厚、技术先进的外资企业深圳第一家外资企业香港开达实业有限公司深圳蛇口凯达玩具厂)3、为什么要设立特区? (经济特区通过对外经济合作解决资金、技术、管理等问题,为全国城市经济体制改革提供可借鉴的经验,成为知识、技术、管理等多方面的窗口,大大促进了中国的经济发展,也为中国经济走向世界奠定基础。
)环节二让世界深入中国幻灯片展示深圳的变化:深圳本来只是个贫穷落后的边陲小镇,深圳特区建立以后,“时间就是金钱。
经济特区的创立教案
经济特区的创立
教学目标:
1、掌握经济特区的概念、设立及意义;理解特区在社会主义建设中的作用
2、通过材料分析经济特区设立的意义
3、树立对外开放意识,认可和支持我国对外开放政策
重难点:经济特区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的作用和影响
新课讲授:
一分钟短片导入(感受对外开放后中国的变化)
【自主学习】
PPT展示1979年7月,党中央、国务院根据广东、福建两省靠近港澳,侨胞众多,资源丰富,便于吸引外资等有利条件,决定对两省的对外经济活动实行特殊政策和灵活措施,给地方以更多的自主权,使之发挥优越条件,抓紧当时有利的国际形势,先走一步,把经济尽快搞上去。
1980年5月,中央确定深圳、珠海、汕头、厦门试办经济特区。
1988年建立海南省,划出海南岛设置海南经济特区,海南经济特区成为我国最大的经济特区。
问题:1、何为经济特区?
2、我国先后设立了哪些经济特区?
3、这些经济特区在地理位置分布上有什么特点?选择这些地方作为经济
特区是基于哪些因素考虑?
通过练习巩固知识点
【小组合作】根据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我国设立经济特区的作用?
PPT展示
材料一
材料二:改革开放40周年时间里,深圳GDP从1979年的1.79亿元增长到2017年的2.24万亿余元。
材料三:2017年,深圳的知识产权数量继续位居全国前列,质量不断提升,并取得优秀的成绩:发明专利申请量6万件,授权量1.9万件,同比增长22.6%和7.1%;有效发明专利维持5年以上的比例达86.3%,位居全国大中城市第一,为全国提供了宝贵的经验。
根据学生回答最后教师进行总结。
罗桂芝
2018年4月25。
中华书局新课标初中历史八年级下册《深圳特区建设》优质课教学设计_1
讲述法、史料研习法、历史比较法
六、教学过程
【导入】
播放2019年春晚珠海分会场的片段
师:观看视频,思考珠海成为春晚分会场的原因是什么?
生:……
师:是为了纪念改革开放40周年(2019-1978=40)。下面让我们把课本翻到72页,一起去了解对外开放的起步——深圳特区建设。
【一、对外开放的背景】世界是开放的
A.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B.设立深圳等地为经济特区
C.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D.开放珠江三角洲
2、《联合早报》指出:“新时期中国经济发展经历了三个阶段:第一个阶段是对外开放,让世界进入中国。”“让世界进入中国”开始于(B)
A.中美建立外交关系B.深圳等经济特区的建立
C.香港、澳门回归D.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
联邦德国一个年产5000万吨褐煤的露天煤矿只用2000工人,而中国生产相同数量的煤需要16万工人,相差80倍。法国戴高乐机场,一分钟起落一架飞机,一小时60架;而北京首都国际机场半小时起落一架,一小时起落两架,还搞得手忙脚乱。
生:中国的落后
师:是的,中国与世界发达国家之间仍存有较大的差别。在和法国总统德斯坦会谈时,法国驻华大使听说中国要搞120个大项目,希望给法国10个;西德巴符州的州长说能够贷款50亿美元给中国,北威州表示贷款100亿美元问题也不大。由此可见,面对中国考察队,西欧国家大都非常重视,渴望与中国发展经济贸易往来。当考察队回到中国后,邓小平提出:
3、经济特区的意义
作为中国改革开放的窗口和试验场,经济特区在我国现代化建设史上占有重要的地位。
八、随堂练习
1、1979年4月8日,时任广东省委第一书记习仲勋在中央工作会议上发言:“广东邻近港澳,华侨众多,应充分利用这个条件,积极展开对外经济技术交流。这方面,希望中央给点权,让广东先走一步,放手干。”“让广东先走一步”的具体表现是(B)
《改革开放》教案
《改革开放》教案一、教学目标:要求学生掌握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的重大决策,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深圳等经济特区的建立,对外开放新格局的形成,国有企业的改革。
二、教学重点:农村改革;深圳等经济特区的建立。
教学难点: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合生产力发展需要的基本原则;经济特区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的作用和影响。
三、教学过程:(1)导入:视频播放《春天的故事》,用歌曲形式导入,学生在轻松愉悦的情感体验中,思绪被调动起来,在高昂的情绪中一起进入新的学习主题。
让学生思考:1、这首歌反映了哪位伟人的丰功伟绩?2、歌词反映了自1979年以来中国实行的什么政策?3、这个政策在哪次会议上决定的?(这样既复习了上节内容,又导入了新课。
)(2)改革开放其实是两个部分,是哪两点?很明显,一是改革,二是开放。
阅读教材,先总结出课文中的编排哪些是相关改革的?哪些是相关开放的?便于学生从整体上把握教材。
(3)先看改革,改革先从哪里开始?改革先从农村开始农村改革:(围绕三个大问题:为什么改?怎么改?改的结果怎样?)第一,为什么改?出示材料提问:根据材料二,说说材料一表格数据变化的原因?总结:人民公社化运动挫伤农民生产积极性!防碍社会生产发展,这是改革的主要原因。
第二,怎么改?出示视频:安徽凤阳小岗村人是怎样改革的?总结:分田包产到户,自负盈亏。
——即是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雏形。
第三,改的结果如何?出示材料:分析得出粮食产量增长。
出示材料:分析得出农民劳动积极性提升。
提问:根据材料,说说材料三中粮食产量增长的原因?总结: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调动了农民生产积极性!所以促动社会生产的发展。
教师小结:生产关系必须适合生产力的发展,才能促动社会生产的发展,反之,会防碍社会生产的发展。
(在教师的指导下,学生总结)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作用:1.调动农民生产积极性,推动农村经济的发展。
2.农业生产向专业化,商品化,社会化方向发展。
3.乡镇企业蓬勃发展。
经济特区PPT教案
3. 巴拿马科隆自由贸易区 巴拿马地处中美洲,面积77,082平方公里,人口
270万,官方语言为西班牙语,普遍使用英语。 巴拿马运河横贯本土,连接太平洋和大西洋。 科隆是巴拿马共和国第二大城市,仅次于首都 巴拿马城,位于大西洋一端巴拿马运河入口处一 侧。科隆自由贸易区位于科隆市东北部,初期建 区面积为49公顷。 1948年6月17日由美国商务部倡议、巴拿马国 民议会通过18号法令,建立科隆自由贸易区。 科隆自由贸易区是美洲大陆同类自由区中最大和 最活跃的一个。多年来形成了拉美贸易的中心地 位,并成为拉美贸易的集散地、转口中心。
开发建设苏州工业园区的协议》,
同年5月实施启动。
★
园区的目标是:把苏州工业 第22页/共44页
园区建设成为具有国际竞争力的
高科技工业园区和现代化、园林
中 国 - 新 加 坡 苏 州 工 业 园 区
第23页/共44页
2. 台湾新竹科学工业园区
★ 新竹市位于台湾西北部,距台北市70公里,新 竹工业园区位于新竹市东南部
第26页/共44页
(2)发展
★ 50年代开始,印度负责火箭和卫星空间研究的 国防研究发展组织、印度科学研究组织、国家航空 实验室、印度斯坦飞机制造公司等一批国字头的高 科技研究机构在班加罗尔扎根,形成了以空间技术 、电器和通讯设备、飞机制造、机床、汽车等产业 为龙头的一批产业,逐步奠定了班市雄厚的科研基 础,成为印度有名的“科学城”。
第9页/共44页
B. 企业经营自由 企业经营的内容和发展方向,
对外开放格局的形成教案和反思
对外开放格局的形成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掌握基础知识:先后开放的五个经济特区及其作用、对外开放格局的形成、中国加入世贸组织及其影响。
2、通过学习对外开放格局形成过程,培养学生运用地理知识理解和分析历史事物的能力与跨学科综合的能力。
3、通过比较中国近现代对外开放,培养学生比较分析的能力。
过程与方法:1、感知对外开放格局形成的史实,认识我国对外开放是一个由点到面、由南到北、由东到西、由局部到全方位的推进过程,学习运用地理知识理解历史内容的方法。
认识到对外开放是中国历史经验的总结,是全球化时代的要求,树立对外开放的观念和意识。
教学重点:对外开放格局的形成教学难点: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教学用具:PPT教学方法:自主合作探究教学过程一、课前引导:通过图片对比引入本课大力推进对外开放,形成了对外开放的新格局。
并且在图片之后加入一段关于农村变化的诗歌,增强学生对本科的文学素养,同是加深本科印象。
在教学过程中不断使用诗歌等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
二、导入新课(一)经济特区的建立通读本目课文,:(1)我国在什么时候开始实行对外开放?(2)我国哪一年开始创立经济特区?设立了哪四个经济特区?(3)设立海南省,并作为经济特区是哪一年?(4)讲深圳设为经济特区后经济建设和发展的情况。
(1)什么是经济特区?它特殊在什么地方?它哪些方面又不能特殊?(2)我国为什么要设立经济特区?实践创新:深圳特区建设者最著名的口号是什么?以及邓小平的提出口号。
谈谈你对这一句口号的看法。
(二)对外开放格局的形成通读本目课文,观看《开放14个沿海城市的报道》、《发展中的上海浦东新区一角》、《对外开放新格局》图,以及课件相关内容。
讲述信息:(1)建立经济特区后,我国在对外开放上又采取了哪几大步骤?(2)开放14个沿海港口城市是在哪一年?开放了哪14个城市?(3)我国哪一年建立了哪三个沿海经济开放区?(4)党中央、国务院哪一年决定实行浦东开发开放?(1)我国对外开放新格局是怎样形成的?有什么特点?(三)加入世界贸易组织通读本目内容和史海拾贝内容,观看《中国代表在加入世贸组织议定书上签字》图,以及课件相关内容。
“经济特区的建立”教学过程
1979年5月5日,中共广东省委具体提出《关于试办深圳、珠海、汕头出口特区的初步设想》,“特区”一词第一次在正式的文件中出现。广东省委书记吴南生意识到此时更重要的是要特区的发展提供坚实的法律保障,他建议中央尽快提出一些立法和章程。一个月之后,《广东省特区条例》正式开始起草,条例共二十六条,攻破了三个难点:
1984年春节期间邓小平到广东、福建等地考察。视察蛇口时,时任蛇口开发区管委会书记袁庚说:“我们有一个口号,时间就是金钱,效率就是生命。邓小平的女儿邓榕提示说:“我们在路上就看到了。”邓小平说:“对!”邓小平的这个回答一语双关,态度鲜明,是对蛇口人的巨大鼓舞。袁庚说:“是邓小平同志给我们吃了定心丸,给了我们大胆改革的勇气。”邓小平对特区的成就表示满意,并为深圳、珠海、厦门3个特区分别题词。这不是一般的题词,这是对有关特区的争论作出的权威性总结。入
同学好。今天我们来学习经济特区的建立。当从文化大革命走出来的中国人把目光投向世界时,看到的是一个令人震惊和痛心的事实,中国经济的发展已经被远远甩在了后面。1978年,中国掀起了出境考察的热潮,这些代表团收集了大量的信息,基本形成了对外开放的想法。1978年底召开的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中国正式迈出了对外开放的步伐。然而任何改革都不是一蹴而就的,邓小平同志早在思考一个问题:改革开放,得寻找一个突破口,一个试验场。在这里放手搞,为全国开个窗口,为大面积改革探路子。这个试验场,就首先选在了深圳。经济特区的建立,既是我国对外开放的突破口,也是我国对外开放的一大特色。
一、土地使用权问题。土地的使用年限定为50年。
二、土地使用费问题。确定了要低于亚洲一些国家和地区的原则,具体的规定由各特区自行制定具体办法。
三、企业所得税问题。这方面,不同的国家和差别很大。比如新加坡,对当地企业征收所得税高达40%,为了吸引外资,对外资规定免征税十年。香港的工业企业利润所得税为17.5%,条例初步规定特区12%,还可酌情减免。
八年级历史下册 第三学习主题 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第9课 开放的中国走向世界教案 川教版
《开放的中国走向世界》教案【教学目标】(1)掌握提出办特区的人物和时间,五大经济特区的名称,所属省份和建立时间;某某等经济特区的建立;了解经济特区开放的历程;20世纪80和90年代扩大开放的历程;对外开放的格局及其意义。
(2)通过阅读和理解教材,具备一定的阅读理解能力和通过多种途径获取并处理历史信息的能力。
(1)通过歌曲导入,图片和历史资料等手段创设历史情景,培养学生学习历史的兴趣。
(2)通过对比经济特区、沿海开放城市与经济开放区、90年代开放地区的分布特点,理解对外开放由点到线、再到块、面,逐步开放的过程。
(1)通过了解对外开放以来取得的辉煌成就使学生明白:对外开放是我国社会主义事业繁荣昌盛的强国之路,并逐步确立为祖国现代化建设作贡献的人生理想。
(2)经济特区“杀出一条血路”的壮举,激发开拓进取精神。
认识对外开放强国之路。
【教学重点】经济特区的设置、开放某某浦东、全方位对外开放格局的形成。
【教学难点】经济特区之“特”、经济特区的作用。
【教学方法】本课时所使用的教学方法有:讲述法、讨论法、图示分析法等。
学习方法有:学生分组探究法、自主探究法等。
【课前准备】学生搜集经济特区的图片资料,并加以整理;教师制作多媒体课件。
【课时安排】1课时【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课件播放歌曲:《春天的故事》,教师:我们刚才一起欣赏了优美动听的歌曲《春天的故事》,歌词中唱到:“有一位老人在中国的南海边画了一个圈,神话般崛起座座城”,这位老人是谁呢?学生:。
教师:这位老人是怎样领导中国人民“在中国的南海边画了一个圈”的呢?“崛起座座城”又是怎样崛起的呢?对中国有什么影响呢?今天就让我们一起来重温这段历史。
2.讲授新课:本课共学习两个板块:经济特区崛起成窗口对外开放扩大利国家学生:齐读两个板块内容。
过渡:十一届三中全会中,党中央确立了对外开放的重大战略方针。
那么,我国在对外开放方面是怎样杀出一条血路的?让我们进入板块一。
板块一:经济特区崛起成窗口师:我国的经济特区是怎样崛起的呢?课件展示图片:与陈云在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主席台上,见第5XPPT。
初中历史《深圳等经济特区的建立》教案
初中历史《深圳等经济特区的建立》教案一、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目标】知道对外开放格局形成的过程;理解对外开放格局形成的影响。
【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小组讨论探究当今我国对外开放和近代中国开放的区别,逐步提升历史问题探究能力,同时培养合作探究、互帮互助的团队精神。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认识到改革开放是我国社会主义事业繁荣昌盛的强国之路,并逐步确立为祖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作贡献的人生理想。
二、教学重难点【重点】对外开放格局形成的过程。
【难点】当今我国的对外开放和近代中国开放的区别。
三、教学过程环节一:导入新课教师利用多媒体播放歌曲《春天的故事》,提问:歌曲中说的“画了一个圈”是指什么?为什么要画这样一个“圈”?引导学生思考,导入新课。
环节二:新课讲授(一)对外开放格局的形成1.教师引导学生阅读教材,找出导入中提到的“画了一个圈”指的是什么?“画了一个圈”是指1980年我国在广东的深圳、珠海、汕头和福建的厦门建立四个经济特区。
教师展示改革开放前后深圳的图片,引导学生直观感受深圳的发展变化。
教师介绍:深圳等对外开放区作为对外开放的第一步,起到了窗口作用。
2.教师提问:歌曲中提到的“圈”后期是怎样一步步扩大的呢?1984年开放了广州、上海等14个沿海城市,后增设了海南经济特区,设立上海浦东开发区。
教师介绍:目前我国对外开放区已从沿海地区向内地发展,形成经济特区一一沿海开放城市一沿海经济开放区一内地,这样一个全方位、多层次、宽领域的对外开放格局。
3.教师展示《早期对外开放地区示意图》,分步骤引导学生圈出经济特区一一沿海开放城市一沿海经济开放区对应的区域,直观感受对外开放格局形成的步骤和相关地理位置。
(二)对外开放格局形成的影响1.教师提问:大力实施对外开发对我国的经济发展产生了怎样的影响?学生思考回答,教师总结:我国的对外开放扩大了对外贸易,吸收了许多外资,引进了发达国家的先进技术、设备和经营管理方法,有力地加快了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进程。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深圳蛇口工业区是中国第一个外向型经济开发区,位于南头半岛南端,与香港隔海相望,刚开发时只有2.14平方公里,从1979年开始不到两年时间就完成了工业基础工程和设施建设。1981年,港督麦里浩访问蛇口时说,蛇口的速度香港赶不上。一本小册子这样描述,建设一个出口加工区的时候,这里还是荒滩野领,仅有的几家渔民小屋也摇摇欲坠,而今举目四望,在大片被平整的土地上,一幢幢高大的厂房拔地而起,成片的住宅楼、别墅鳞次栉比,道路四通八达,在这个以工业为主,商业、交通运输、旅游、住宅等行业同事发展的新兴城市里,到处是生机勃勃。
1979年4月5日至28日,中共中央在北京召开工作会议,这次会议期间,邓小平听取了广东省委第一书记习仲勋的汇报。习仲勋谈到了广东毗邻港澳等地理区位优势,着重谈到允许在深圳等地画出一块地区,作为华侨、港澳同胞和外商的投资场所。这块地方叫什么呢?工业区、贸易区、出口加工区好像都不准确。邓小平想了想,说:深圳,就叫特区吧!过去陕甘宁就是特区,不过中央没有钱,你们自己搞,要杀出一条血路来。一个影响中国改革开放的事件终于登上历史舞台。
成就
35年弹指一挥间,在历史的长河中是极其短暂的,但对于深圳经济特区而言,从一个名不见经传的边陲小镇,跻身于中国最具影响力的中心城市之列,创造了工业化、城市化和现代化发展的奇迹。一代又一代的特区建设者共同铸就了伟大的特区精神。我们应该向这座城市和它的缔造者、向曾经奋斗和今天正在这座城市奋斗的所有人致敬。
一、土地使用权问题。土地的使用年限定为50年。
二、土地使用费问题。确定了要低于亚洲一些国家和地区的原则,具体的规定由各特区行制定具体办法。
三、企业所得税问题。这方面,不同的国家和差别很大。比如新加坡,对当地企业征收所得税高达40%,为了吸引外资,对外资规定免征税十年。香港的工业企业利润所得税为17.5%,条例初步规定特区12%,还可酌情减免。
1984年春节期间邓小平到广东、福建等地考察。视察蛇口时,时任蛇口开发区管委会书记袁庚说:“我们有一个口号,时间就是金钱,效率就是生命。邓小平的女儿邓榕提示说:“我们在路上就看到了。”邓小平说:“对!”邓小平的这个回答一语双关,态度鲜明,是对蛇口人的巨大鼓舞。袁庚说:“是邓小平同志给我们吃了定心丸,给了我们大胆改革的勇气。”邓小平对特区的成就表示满意,并为深圳、珠海、厦门3个特区分别题词。这不是一般的题词,这是对有关特区的争论作出的权威性总结。
过程
1979年5月5日,中共广东省委具体提出《关于试办深圳、珠海、汕头出口特区的初步设想》,“特区”一词第一次在正式的文件中出现。广东省委书记吴南生意识到此时更重要的是要特区的发展提供坚实的法律保障,他建议中央尽快提出一些立法和章程。一个月之后,《广东省特区条例》正式开始起草,条例共二十六条,攻破了三个难点:
背景
1979年的深圳,不过是东南的一个边陲小镇,原意是“田野间的一条深水沟”,新中国成立后因其交通便利成为宝安县县城所在地,然而大量人口经由这里偷渡到香港。针对这一事件,邓小平在视察时肯定的说:这是我们的政策有问题,不是部队能够管的了的。
当时很多人并没有理解邓小平的深意。时任广东省委书记的吴南生在深圳考察时恍然大悟:深圳有个罗芳村,河对岸的新界也有罗芳村。不过深圳罗芳村的人均年收入为134元,而新界罗芳村人均年收入为13000元,收入如此悬殊,怪不得人心向外。制止偷渡,最根本的办法是发展生产力,真正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
“经济特区的建立”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
导入
同学好。今天我们来学习经济特区的建立。当从文化大革命走出来的中国人把目光投向世界时,看到的是一个令人震惊和痛心的事实,中国经济的发展已经被远远甩在了后面。1978年,中国掀起了出境考察的热潮,这些代表团收集了大量的信息,基本形成了对外开放的想法。1978年底召开的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中国正式迈出了对外开放的步伐。然而任何改革都不是一蹴而就的,邓小平同志早在思考一个问题:改革开放,得寻找一个突破口,一个试验场。在这里放手搞,为全国开个窗口,为大面积改革探路子。这个试验场,就首先选在了深圳。经济特区的建立,既是我国对外开放的突破口,也是我国对外开放的一大特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