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21第2章 储层和盖层(第一节 储集层的物理性质)

合集下载

石油地质学-3. 储集层

石油地质学-3. 储集层
对业已开采的含油气层则称之为产油气层或生产层。 储集层的研究对于油田工作来说是首当其冲的。
Clq 2019/11/1
二、储集层的特性
世界上绝大多数油气藏的储集层是沉积岩,只有少数 油气藏的储集层是岩浆岩和变质岩。
储集层具有孔隙性和渗透性两大基本特性。这两大特 性是衡量储集层性能好坏的基本参数。
1、储集层的孔隙性 储集层的孔隙是指岩石中未被固体物质充填的空间。 地壳中没有孔隙的岩石是不存在的,只是不同的岩石 的孔隙大小、形状和发育程度不同而已。
Clq 2019/11/1
储层空间结构形体类型
Clq 2019/11/1
碎屑岩不同沉积环境中砂体的结构模型
Webert et al, 1990;于兴河,2019
Clq 2019/11/1
第三节 碳酸盐岩储集层
Clq 2019/11/1
Clq 2019/11/1
碳酸盐岩为含油气层的油气储量占世界总储量的 一半,产量已达到总产量的60%以上。
而把每一相流体局部饱和时的有效渗透率与全部饱和时 的绝对渗透率之比值,称为相对渗透率。并分别以Kg/K、 KO/K、Kw/K表示气、油、水的相对渗透率。
Clq 2019/11/1
实验表明:某一相流体的有效渗透率与其饱和度 (某一相流体体积与孔隙体积之比)成正相关的关系。
在水饱和度未达到20%时,水不渗透,只有油渗透;当油饱和度低于15%时, 只有水通过岩石,油不渗透。在两曲线交叉点,油、气相对渗透率相等。
第五章 储集层
Clq 2019/11/1
页岩储层
蜂窝状小孔洞 Clq 2019/11/1
页岩储层
Clq 2019/11/1
第一节 储集层的物理性质
一、储集层概述

石油地质学第二章储集层及盖层之二

石油地质学第二章储集层及盖层之二
机械压实是指沉积物在上覆重力及静水压力作用下, 定 发生水分排出,碎屑颗粒紧密排列,软组分挤入孔隙,使孔隙 义 体积缩小,孔隙度降低,渗透性变差的作用.结果引起除骨架
颗粒溶解之外的岩石总体积的减小.
① 颗粒间接触由点 线,随深度加大而变紧密.
表 现
② 塑性变形.火山岩屑、泥质岩屑、云母等柔性组分
形 式
变形呈假杂基挤入颗粒空间.
③ 破裂.刚性颗粒发生破裂,出现小裂缝.
④ 颗粒定向排列,石英拉长具优选方位.
压溶作用
压溶是指在压应力作用下,由骨架颗粒在接触点的 溶解所引起的岩石总体积的减小过程.
a 石英自生加大
b 颗粒呈凹凸、缝合接触
石英自生加大
颗粒呈凹凸、缝合接触
2〕成岩后生作用
②溶解作用:
使物性变好,可产生溶蚀孔隙. 特别是有机质热成熟产生的有机 酸和CO2可使储集层中的碳酸盐 胶结物及铝硅酸盐颗粒大量溶解, 从而有助于次生孔隙的形成.
2、影响碎屑岩储层储集物性的主要因素
1〕物源和沉积条件 ——微观因素的控制〔包括:岩石的成分、结构和构造〕 ①碎屑颗粒的矿物成分: 相同成岩作用下,石英砂岩 储集性比长石砂岩好.原因: a长石的润湿性比石英强; b长石比石英的抗风化能力弱.
②碎屑颗粒的粒度及分选性:
粒度越大,φ、K大;分选 程度好, φ、K大. a. 粒度一定时,分选越好, 物性越好. b.分选一定时,K与粒度 呈正比.
第二节 储集层的岩石类型
目前发现的含有油气的储集层可归为三类:
碎屑岩类储集层:砂岩、砾岩、粉砂岩 碳酸盐岩储集层:灰岩、白云岩、礁灰岩 其他岩类储集层:岩浆岩、变质岩、裂缝性泥岩
据世界546个大中型油气田的统计,碎屑岩类和碳酸盐岩类储集 层所储油气占总量99.8%,其中碎屑岩中的储量占57.1%,碳酸盐 岩中占42.7%.其中,碎屑岩储集层是我国目前最重要的储集层类 型.

石油地质学 第二章 储集层及盖层之一

石油地质学 第二章 储集层及盖层之一
0.01 0 5 10 15 20 25
1000
渗透率(10-3 μm2 )
孔隙度(%)
100 10 1 0.1
陕北斜坡某油田长6油层组孔—渗关系
0.01 0.001 0 5 10 15 20 25 30
孔隙度(%)
陕北斜坡某油田延9油层组孔—渗关系
四、孔隙度与渗透率的关系
一般地,孔隙度相同时,孔、喉小的比孔喉大的渗透率 低,孔喉形态简单的比复杂的渗透率高。 从孔隙和喉道的不 同配置关系,可使储层呈现不同的性质,主要有: ①孔隙较大,喉道较粗,一般表现为孔隙度大,渗透率高; ②孔隙较大,喉道较细,一般表现为孔隙度中等,渗透率低; ③孔隙较小,喉道较粗,一般表现为孔隙度低~中等,渗透 率中等一偏低;
主要与岩石本身有关。
2、绝对渗透率(absolute permeability):K
从理论上讲,岩石的绝对渗透率只反映岩石本身的 特性,而与测定所用流体性质及测定条件无关。一般来 说,孔隙直径小的岩石比孔隙直径大的岩石渗透率低, 孔隙形状复杂的岩石比形状简单的岩石渗透率低。这是 因为孔隙直径越小,形状越复杂,单位面积孔隙空间的 表面积越大,则对流体的吸附力、毛细管阻力和流动摩 擦力也越大。
第二章 储集层和盖层
刚才我们讲到油储存在储层中,由于油气的密度较小, 会受到浮力的作用,有向上流动的趋势,这时候如果没有 岩层阻止其向上流动,我们可以想象一下会发生什么情况? 会一直逸散到地表,所以,要想让油能储集在储集层中, 必要要有能够阻止其向上逸散的岩层,这就是接下来要介 绍的盖层所行使的职能。 所谓的盖层就是位于储集层的上方、能够阻止油气向 上逸散的细粒、致密岩层叫做盖岩,也习惯地叫做(封) 盖层。通常会见到那些岩石能作为盖层呢?一般一些致密 的粉砂质泥岩、泥岩、盐岩、膏岩等常常作为盖层。

储层物理性质

储层物理性质
通常以干燥空气或氮气为流体,测定岩石的绝对渗透率。
k=
2P2qμ A P12
L P22
渗透性:指在一定压差下,岩石本身允许流体通过的能力。 控制产能大小→受控于形成条件和工艺改造措施:压裂、酸 化等
绝对渗透率:当单相流体充满岩石孔隙,流体不与岩石发生 任何物理和化学反应,流体的流动符合达西定律时,所测得 的岩石渗透能力。绝对渗透率与流体性质无关
包括:各种孔隙(狭义)、溶孔、溶洞、裂缝、成岩缝
孔隙空间
指储集岩中未被固体物质所充填的空间,是储集流体的场所, 也称为储集空间。
岩石中各种 孔隙、孔洞及裂 缝组成的储集空 间,其中可储存 流体。
所有具有孔隙的的岩石均可成为储集岩?
总孔隙: 有效孔隙:连通的毛管孔隙及超毛管孔隙
(D= 0.2~500m) (D>500m)
据孔隙或裂缝大小及其对流体流动的影响, 将孔隙划分为三种类型:
a、超毛细管孔隙
孔隙直径>0.5mm,或裂缝宽度>0.25mm
特点:在这种孔隙中,流体在重力作用下可以自由流动,服从静水力学的一般规律。
b、毛细管孔隙
孔隙直径介于0.5~0.0002mm,裂缝宽度介于0.25~0.0001mm之间 特点:在这种孔隙中,由于受毛细管力的作用,流体已不能在其中自由流动,只有在外 力大于毛细管阻F P1 P2 t
Kx:某一流体的有效渗透率,μm2 Qx:某一流体在t秒内通过岩样的体积,cm3
相对渗透率:多相流体共存时,某一流体的有效渗透率与绝 对渗透率的比值。与流体性质、岩石本身的微观孔隙结构特 性相关。
Kxr=Kx/K
Kxr:某一流体的相对渗透率,小数 Kx:某一流体的有效渗透率,μm2 K:岩样的绝对渗透率,μm2

最新石油与天然气地质学教案——第二章 储集层和盖层

最新石油与天然气地质学教案——第二章 储集层和盖层

第二章储集层和盖层第一节储集层的物性参数储集层的基本特征是具孔隙性和渗透性,其孔隙渗透性的好坏、分布规律是控制地下油气分布状况、油气储量及产量的主要因素。

一、储集层的孔隙性绝对孔隙度:岩样中所有孔隙空间体积之和与该岩样总体积的比值。

是衡量岩石孔隙的发育程度。

Pt=V p/V t*100%按岩石孔隙大小,有超毛细管孔隙、毛细管孔隙和微毛细管孔隙三类。

1.超毛细管孔隙:直径>0.5mm,相应裂缝宽度>0.25mm,液体在重力作用下自由流动。

2.毛细管孔隙:直径0.5~0.0002mm,裂缝宽度0.25~0.0001mm,由于毛细管力的作用,液体不能自由流动。

3. 微毛细管孔隙:直径<0.0002mm,裂缝宽度<0.0001mm,液体在非常高的剩余流体压力梯度下流动。

有效孔隙度:指彼此连通的,且在一般压力条件下,可以允许液体在其中流动的超毛细管孔隙和毛细管孔隙体积之和与岩石总体积的比值。

Pe=V e/V t*100%二、渗透性渗透性:指在一定的压差下,岩石允许流体通过其连通孔隙的性质。

对于储集层而言,指在地层压力条件下,流体的流动能力。

其大小遵循达西定律。

K即为岩石的渗透率,国际单位为μm2,常用单位为达西(D)。

国际单位:μ=1Pa.s △P=1Pa F=1m2 L=1m Q=1cm3/s则:K=1μm2常用单位:μ=1厘泊△P=1大气压 F=1cm2 L=1cm Q=1cm3/s则:K=1D=1000md1D=0.987μm21D=987*10-6μm2绝对渗透率:单相液体充满岩石孔隙,液体不与岩石发生任何物理化学反应,测得的渗透率称为绝对渗透率。

有效渗透率:储集层中有多相流体共存时,岩石对每一单相流体的渗透率称该相流体的有效渗透率。

油气水分别用Ko、Kg、Kw表示。

相对渗透率:对每一相流体局部饱和时的有效渗透率与全部饱和时的绝对渗透率之比值,称为该相流体的相对渗透率。

油气水分别表示为Ko/K、Kg/K、Kw/K。

中国地质大学(武汉)专业课《石油及天然气地质学》复习要点

中国地质大学(武汉)专业课《石油及天然气地质学》复习要点

《石油及天然气地质学》复习要点#中国地质大学(武汉)考研专业课复习要点#第一章油气藏中的流体1.简述海相与陆相石油的基本区别?(1)石油类型(2)含蜡量(3)含硫量(4)钒和镍含量与比值(5)碳稳定同位素组成2.气藏气中常见的化学组成是什么?(1)主要成分:烃类,通常甲烷占优势(2)次要组成:非烃气(3)痕量到微量的惰性气体3.蒂索和怀特(1978)提出的石油分类?(1)石蜡型(2)环烷型(3)石蜡—环烷型(4)芳香—中间型(5)芳香—环烷型(6)芳香—沥青型4.石油的化合物组成?(1)正构烷烃(2)异构烷烃(3)环烷烃(4)芳烃和环烷芳烃(5)含硫、氮、氧化合物(6)生物标记化合物5.油田水的分类(Sulin,1948)?(1)硫酸钠型(2)重碳酸钠型(3)氯化镁型(4)氯化钙型6.油田水的来源?(1)沉积水(2)渗入水(3)转化水(4)深成水。

7.油田水的产状?(1)与油、气分布的相对位置,分为底水和边水(2)与油层的相对位置分为上层水、夹层水和下层水(3)按照水在储集层的存在状态可分为:气态水、吸附水、毛细管水和自由水8.油田水的化学组成?(1)无机组成:常量组分、微量组分(2)有机组分:烃类、酚和有机酸(3)溶解气:O2、H2、CO2、H2S、CH4、He等9.不同成因天然气的化学组成和碳氢稳定同位素的基本特征?(1)生物成因气:甲烷气及部分CO2和少量N2;δ13C1值一般-55‰〜-90‰之间;δD值较低。

(2)油型气:石油和凝析油伴生气,重烃气含量一般大于5%,最高可达40%〜50%,甚至可超过甲烷含量。

过成熟以甲烷为主,重烃气一般小于2%;碳稳定同位素:由石油伴生气→凝析油伴生气→过成熟干气,大致分别为-55‰〜-40‰、-45‰〜-30‰、≥-35‰;δD 偏高,与δ13C值频率分布特征一样,随烷烃气中碳数增加,δD值频率区间值变重。

(3)煤型气:重烃气含量有时可达10%以上,甲烷气一般占70%-95%.非烃气中普遍含N2和Hg蒸气,也常含CO2,但贫H2S;我国煤型气的δ13C1值分布在-41.8‰至-24.9‰之间。

储层和盖层

储层和盖层

Q k F P
L
k QL
F P
渗透率的单位: •SI制:μm2 •CGS制:达西(D)和毫达西(mD) •换算关系为:
1mD=987×10-6μm2=0.987×10-3μm2。
根据渗透率大小可将石油储集层分为6级:
级别 Ⅰ级 Ⅱ级 Ⅲ级 Ⅳ级 Ⅴ级
Ⅵ级
渗透率(mD) >1000
1000-100 100-50 50-10 10-1 <1
砂岩孔隙度(%) >20
15-20 10-15 5-10
<5
评价等级 很好 好 中等 差
无价值
二.渗透性
•岩石的渗透性是指在一定压力差下,岩石允许流 体通过的能力。
•岩石渗透性的好坏用渗透率表示。 •当单相流体通过孔隙介质并沿孔隙通道呈层状流 动时,服从达西直线渗透定律(H. Darcy,1856):
(1-0.3)
渗透性评价 极好 好 中等
一般低渗 特低渗 超低渗
(可开发)
•绝对渗透率—单相流体 •有效渗透率/相渗透率—两相以上流体
ko、kg、kw •相对渗透率:kro、krg、krw
kro
ko k
•kro = 0~1。
•有效渗透率和相对渗透率取决于:岩石性质(润湿 性)、流体性质(可吸附性、黏度)及其数量比例 (饱和度)。
➢储层之所以能够储集油气,是因具备了两个特征: 孔隙性——直接决定岩层储集油气的数量; 渗透性——控制了储层内所含油气的产能。
➢决定孔、渗性好坏的根本因素是岩石的孔隙结构。
岩石中的各类孔隙 (红色部分)
1-分选良好、排列疏松的砂; 2-分选良好、排列紧密的砂; 3-分选不良,含泥、砂的砾石; 4-经过部分胶结的砂岩; 5-具结构性孔隙的黏土; 6-经过压实的黏土; 7-发育裂隙的岩石; 8-具有溶隙和溶穴的可溶岩石。

储集层和盖层

储集层和盖层

气、油两相时, 随着饱和度的降 低,渗透率降低
基本特征是具有 孔隙度、渗透率
砂岩储层物性级别表 级 别 特高 高 中 低 特低 渗透率 (10-3μm2)
大于2000 2000-500 500-100 100-10 10-1
孔隙度 %
大于30
25- 30
15--25 10--15 小于10
孔隙度与渗透率之间的关系
表面束缚薄膜较厚,缩小孔隙空间,渗 透性变差(长石)。
矿物的抗风化能力:抗风化能力弱的矿物,则 易风化成粘土矿物,充填孔隙或表面形成风化 层减小孔隙空间。因此,长石砂岩较石英砂岩 物性差。
第二节 碎屑岩储集层 —影响储集性能的地质因素集
2、碎屑颗粒的粒度、分选及排列方式 粒度:当分选系数
一定时,渗透率的对 数值与粒度中值成线 性关系。
储集空间类型 影响储集性能的地质因素
砂(砾)岩储集层的成因类型
第二节 碎屑岩储集层 ---砂(砾)岩储集层的成因类型
砂岩体
冲积扇砂砾岩体 河流砂岩体 三角洲砂岩体 沿岸堤坝 湖泊砂岩体 陆棚砂岩体 浊流砂岩体 风成砂岩体
具有一定形态、岩性和分 布特征,并以砂质为主的 沉积岩体。碎屑岩储集层 以舌状砂岩体的形态出现, 可分为四个带:

② ③
排驱压力(Pd):最大连通喉道
孔喉半径集中范围与百分含量: 饱和度中值压力: 50%饱和度时的压力

最小非饱和的孔隙体积百分数(Smin%):
最小非饱 和的孔隙 体积百分 数(小于 0.04μm的 孔隙)
饱和度中值喉道半 径( Pc50%越低, γ50越大,则孔隙结 构好。) 孔喉半径集中范围 与百分含量
岩石孔隙铸体法: 把染色的环氧化树 脂注入到岩石孔隙 中去然后制成薄片 观察。

储层物理性质

储层物理性质

渗透率与孔隙度的关系
研究区不同类型砂岩孔渗交汇图
100 大量资料表明,岩石的孔隙度与渗透率之间有一定的相关 岩屑砂岩 岩屑石英砂岩 关系,常规储层相关性较好,致密储层相关性较差。但两 石英砂岩 Ⅰ类 者之间通常没有严格的函数关系。
渗透率(10-3μm2)
岩石的渗透性除受孔隙度影响外,还受孔道截面大小、形 Ⅱ类 状、连通性以及流体性能等多方面因素的影响。 一般来说,有效孔隙度大,则绝对渗透率也高,在有效孔 隙度相同的条件下,孔隙直径小的岩石比直径大的岩石渗 Ⅲ类 透率低;孔隙形状复杂的岩石比孔隙形状简单的岩石渗透 0.1 率低。孔隙和喉道的不同配置关系,也可以使储层呈现不 0 3 6 9 12 15 18 同的性质。
无效孔隙:微毛管孔隙、死孔隙
(D=< 0.2m)
死孔隙:孤立、彼此不连通的孔隙。 在死孔隙中流体不能渗流。 成因可能有二种:压实→孔隙喉道堵 塞,胶结→孔隙喉道堵塞
衡量孔隙性大小→孔隙度:反映岩石中孔隙的发育程度 总孔隙度: 岩样中所有孔隙空间体积之和与该岩样总体积之比:
Φ
t
V =
V
p
100 %
孔隙度(%)
1
10
1、储集层孔隙性 2、储集层渗透性 3、流体饱和度
流体饱和度
储集岩的孔隙空间中,通常为各种流体所占据,某种流、体 占孔隙空间体积的百分数称之为该流体的饱和度。
SO
Vo VP

Vo φ Vr
100 % S g
Vg VP

Vg φ Vr
100 % S ω
Vω VP

Vω φ Vr
100 %
油、气、水饱和度是油气田勘探和开发阶段一个很重要的 参数,但这一参数并非一个常数,特别是在开发阶段流体 饱和度变化是相当大的。在勘探阶段所测的流体饱和度称 之为原始含油、含气、含水饱和度,是储量计算最重要的 参数。在开发阶段所测定的流体饱和度,称之为目前油、 气、水饱和度,是开发方案调整的重要参数。

储集层和盖层

储集层和盖层
为了度量岩石孔隙的发育程度,提出了孔隙 度(率)的概念。孔隙度是指岩石孔隙体积与岩 石体积之比值(以百分数表示)。根据研究目的 不同,孔隙度又可分为绝对孔隙度、有效孔隙度 及流动孔隙度。
4.2.1储集层的孔隙性
绝对孔隙度 岩石中全部孔隙体积称为总孔隙或绝对孔隙。
总孔隙(Vp)和岩石总体积(Vt)之比(以百分数 表示)就叫做岩石的总孔隙度或绝对孔隙度(Φ t) 。可用公式表示如下:
4.2.2储集层的渗透性
储集层的渗透性是指在一定的压差下,岩石允 许流体通过其连通孔隙的性质。换言之,渗透性是 指岩石对流体的传导性能。严格地讲,自然界的一 切岩石均具有相互连通的孔隙,在漫长的地质年代 里,在足够大的压差条件下都具有一定的渗透性。 通常我们所称的渗透性岩石与非渗透性岩石是相对
的。渗透性岩石是指在地层压力条件下,流体能较
储集层的渗透率无论在垂向上或横向上都有很 大的差别,一般变化在0.001-1μm2之间,最高可达 几个μm2。Калинко(1983)按渗透率大小将储集 层分为7级(表)。对石油和天然气储集层评价的 标准是不一样的。
储集层渗透率分级
级别
1 2 3 4 5 6 7
渗透率 10-3μm2
>1000 1000-500 500-100
因此,从实用的角度出发,只有那些彼此 连通的超毛细管孔隙和毛细管孔隙才是有效的 油气储集空间,即有效孔隙。因为它们不仅能 储存油气,而且可以允许油气渗滤;而那些孤 立的互不连通的孔隙和微毛细管孔隙,即使其 中储存有油和气,在现代工艺条件下,也不能 开采出来,所以这些孔隙是没有什么实际意义 的。为了研究孔隙对油、气储存的有效性,在 生产实践中,人们又提出有效孔隙度(率)的 概念。
差 无价值
需要指出的是,孔隙度的大小与孔 隙个体的大小是两个截然不同的概念。 孔隙度只说明岩石中孔隙或有效孔隙在 岩石中所占的比例,并不涉及孔隙个体 本身的大小。两块具有相似孔隙度的岩 石,其孔隙个体大小可以很不相同。孔 隙个体大小不仅直接影响着储集岩中油 气储存的集中程度,而且对储集岩的渗 透性也有着重要的影响。

第二章(储集层和盖层)

第二章(储集层和盖层)

第二章储集层和盖层地下岩石中之所以能够储存石油、天然气,其基本条件是这类岩石的孔隙性比较好,能够提供给油气以储集空间;同时还具有比较好的渗透性,允许油气注入其孔隙空间。

这种具有连通孔隙、允许油气在其中渗滤的岩石就是储集岩。

储集岩的概念只表明其具备储集油气的能力,并非一定都已储集油气。

储集了油气的储集层可称为含油气层。

业已开采的含油气层称为产油气层。

虽然理论上没有岩性限制,但实际上已发现的油气绝大多数产自沉积岩层,其中以砂岩和碳酸盐岩最为重要。

因此,储集岩又被习惯性称做储集层(简称储层)。

早在油气注入之前,储层的孔隙(或裂隙)中应该是饱含地层水的。

由于石油天然气通常比油田水的密度要小,在地下岩石孔隙中,由于受油田水的浮力驱使,油气通常具有向上倾方向渗流的趋势。

如果储层上方发育致密岩层,则对油气向上逸散能起阻止作用。

位于储集层的上方、能够阻止油气向上逸散的岩石形象地叫做盖岩,也习惯地叫做(封)盖层。

盖层和储层对油气所发生的作用是相反的。

对于储层,其孔隙度和渗透率越大,评价越好;盖层则越致密越好。

但两者在本质上是相对而言的。

盖层也不是绝对没有孔隙,只是非常致密、孔隙半径很小、能对下方的油气发生足够大的毛细管阻力。

盖层主要依靠这种毛细管压力来封闭油气。

储集层的物理性质通常包括其孔隙性、渗透性、孔隙结构,含油气层还包括其含油气饱和度等。

第一节储集层的物理性质一、储集层的孔隙性储集层的孔隙性是指空隙形状、大小、连通性与发育程度。

岩石中的空隙按其形状可分为孔隙和裂缝两大类。

孔隙是三维发育的,裂缝主要是二维延展的。

较大的孔隙则笼统地称为孔洞或洞穴,“孔”与“洞”没有严格界限,一般界限为1-4mm。

按照孔隙大小可分为三种类型:超毛细管孔隙、毛细管孔隙和微毛细管孔隙(表2-1)。

表2-1孔隙/裂缝大小分类表(1)超毛细管孔隙:管形孔隙直径大于0.5mm ,裂缝宽度大于0.25mm 者。

在超毛细管孔中液体能在重力作用下自由流动。

石油地质学-第三讲储集层和盖层

石油地质学-第三讲储集层和盖层

二、储集层的渗透性
渗透性,在压力差存在条件下,岩石允许流体通过 其连通孔隙的性能。
习惯将流体较易通过其连通孔隙的岩石,称渗透性 岩石;把不易通过或通过速度慢的岩石称为非渗透性 岩石。渗透性用渗透率表示。
实验表明:当单相流体通过多孔介质沿孔隙通道呈 层状流动时,遵循直线渗透定律。
Q=K(P1 - P2)S /μL
①任一相流体相渗透率均小于绝对渗透率;
②相渗透率的增加程度与该相在介质中饱和度成正比(So越小,Sw越大,Ko越 小;So越大,Kw越小,Ko越大;当So达100%时,Ko=K=1, Kw=0)
三、储层的孔隙结构
•孔隙结构,指岩石所具有的孔隙和喉道的几何形状、 大小、分布及其连通关系; •孔隙, 岩石系统中膨大的空间; •喉道,连通孔隙的细小部分;
第三章 储集层和盖层
基本内容提要:
储集层基本特征是孔隙性和渗透性;而决定孔 隙性和渗透性好坏的根本因素是孔隙结构,与沉积 作用和成岩后生作用改造密切相关。
盖层好坏影响着油气在地下聚集和保存;盖层 的形成机理和相对性是盖层的重要条件,评价盖层 从宏观和微观两方面进行。
第一节 储集层的物理性质
各种不同类型的岩石均具有一定的孔 隙和裂隙。
决定孔隙度好、坏 的主要是孔隙;决 定渗透率好坏的主 要是喉道。
排(饱(替P和Pdc压)度50力:中)值:是指压是力指
压 大 力非为汞量。实注换润50验入言湿%中岩之时相汞样,对饱开的是应和始压非的度 润毛湿相细开管始压注力入。岩与 样之中最相大对的应连的通喉喉道 道半的毛径细,管称压为力饱。和 在 上 (度(毛压图细力中中r5管最A0值))压小喉所,力的道对曲拐Pc应半线点50径 的越压力低即,为r5排0驱越压大, 力则。岩岩石石排孔驱隙压结力构 越越小,好说;明反大之孔,喉则 越越多,差孔。隙结构越

石油地质学-第三讲储集层和盖层

石油地质学-第三讲储集层和盖层
厚层裂缝密度小但规模较大以立缝和高角度斜缝为主砂岩与碳酸盐岩储集性质比较孔隙大小与颗粒直径和分选好坏关系较少受次生作用影响与颗粒直径分选好坏等有密切关系由于经受沉积后的各种改造溶洞裂缝发育变化极大虽受成岩后生变化影响但几乎仍为粒间孔隙最终孔隙类型原始孔隙类型粒间孔隙较多但其他孔隙类型也很重要几乎全为粒间孔隙一般为原始孔隙度的一半或一半以上储层普遍为1530一般只有原始孔隙度很小一部分或接近于零储层中通常为515沉积物中的原始孔一般为4070一般为2540碳酸盐岩砂岩岩石类型特征孔隙形状主要取决于颗粒形态胶结情况和溶蚀程度的大小变化极大孔隙大小形状和分布的一致性在均匀的砂岩体内一般有好的一致性即使在单一类型的岩体内变化也很大从具有好的一致性到极不均一成岩作用的影响由于压实作用和胶结作用孔隙有所减小但溶蚀作用也会扩大孔隙影响很大能够形成消失甚至完全改变原有孔隙裂隙的影响质的影响一般不重要对储层性质影响很大孔隙度与渗透率的目估情况能大体进行估量从能大体进行目估到不能目估而需要仪器测量岩心分析对储集层估价的作用适合作岩心分析大直径的岩心也难于对储层进行评价孔隙度与渗透率之间的关系有一定相关关系从有一定相关关系到不相关1
好;反之,孔隙结
构就越差
四、流体饱和度
束缚水饱和度:油于流体对岩石的润湿性差异和毛细 管力的作用,运移的油气不可能把孔隙中的水完全驱替 出去,残留在岩石颗粒接触处和微细孔隙中或吸附在岩 石骨架颗粒表面,几乎不能流动的水的饱和度。
可动油、气、水饱和度:油田开发所具有的压差下,孔 隙中可以流动的油气水占孔隙体积百分数。
一个沉积盆地内碎屑岩储集层发育情况,受沉积旋回的控制, 一般在一个完整旋回的中后期所沉积的砂质岩,分布广,厚度 大,储古集构物造性条好件,对常碎常屑形岩成储良集好层的碎形屑成岩和储分集布层也。有影响。一般 在盆地的斜坡带,碎屑物质经过机械分异作用,颗粒较均匀, 圆度好,胶结物含量少,储集物性甚佳。在水下大型古隆起的 顶部和翼部,由于湖水的冲洗作用,形成物性良好的碎屑岩储 集层。

石油地质 第二章 储集层和盖层

石油地质 第二章 储集层和盖层

相对渗透率影响因素:
①相对渗透率与绝对渗透率有关 ②相对渗透率与流体性质有关 ③相对渗透率的大小与流体饱和度有关。只有流体的饱和度 达到一定量时,才有相对渗透率。
临界饱和度
三、孔隙结构(pore texture)
孔隙(pore):岩石颗粒包围着的较大空间。 孔隙:控制储层储存流体的能力
喉道(throat):连通较大孔隙空间之间的狭窄连通部分。 喉道:控制储层渗滤流体的能力
孔隙度(%)
>20
渗透率
500-100

三角洲分流河 道、扇三角洲
20-15 100-10

游动性 滨浅湖
15-10 50-1

河流-冲 积扇
<10 <1
2.成岩后生作用对储集空间的影响
成岩作用对碎屑岩储层储集空间的作用具有多重性,一 些作用是导致孔渗性变差,而有些作用则能新生孔隙, 形成次生孔隙。
岩石渗透性与非参透性是相对的:
渗透性岩石:
在地层压力条件下,流体能较快地通过其连通孔隙 的岩石。如:砾岩、砂岩、多孔石灰岩、白云岩
非透性岩石:泥岩、盐岩、石膏
2. 渗透率(permeability)
K
QL
P1 P2 S
.t
P1
L
S
P2
渗透率的单位是 m2
单位时间,单位截面积,单位压力降条件下的流量。
急剧压实
Φ0:原始孔隙度,%;
D:埋深,m;
稳定压实
c:与压实速率、沉积
原生 缝
次生
3)孔隙按大小的分类
①超毛细管孔隙:孔隙直径>0.5mm,裂缝宽度>0.25mm
流体可在其中自由流动
②毛细管孔隙:孔隙:0.5-0.0002mm,裂缝:0.25-0.0001mm,

《储集层与盖层》课件

《储集层与盖层》课件

实际应用案例分析与总结
通过实际案例分析,总结储集层和盖层在不同行业和场景中的应用和效果。
储集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的种类
1 关系型数据库
基于表格结构的传统数据库,适用于结构化 数据存储和管理。
2 非关系型数据库
以键值对、文档、图形等形式存储数据的数 据库,适用于半结构化和非结构化数据处理。
3 分布式文件系统
通过多个节点之间共享存储和处理任务,提 供高容错性和可扩展性的文件系统。
4 数据仓库
用于长期存储和分析大型数据集的系统,支 持复杂分析和报表生成。
盖层的种类
1 数据可视化工具
提供丰富的图表和可视化效果,帮助用户直 观地展示和分析数据。
2 大屏展示系统
通过大屏幕展示数据,用于会议、展览和监 控等场景。
3 报表系统
生成可打印和可分享的数据报表,用于业务 分析和决策支持。
4 数据分析工具
提供各种分析功能和算法,帮助用户挖掘数 据背后的见解。
盖层的架构
《储集层与盖层》PPT课 件
储集层与盖层是数据处理和可视化的关键组成部分。本课件将深入介绍储集 层和盖层的定义、种类、架构以及特点,以及它们之间的关系和实际应用案 例分析。
储集层的定义
概念
储集层是指在数据处理流程中负责存储和管理数 据的层级。
作用
储集层通过收集、整理和存储数据,提供数据处 理和分析的基础。
储集层的架构
1
组成
储集层由数据源接入、数据存储、数据处理和数据管理等组件构成。
2
层次结构
储集层可以按照数据处理流程划分为原始数据层、清洗数据层、集成数据层和存 储数据层。
3
特点
储集层的特点包括数据的安全性、可靠性和一致性。

第二章 储层与盖层

第二章 储层与盖层

μ ——液体的粘度,10-3Pa· s ;L——岩石的长度,cm;(p1-p2) ——液体通过岩石前后的压 差,MPa ;K——岩石的渗透率,μm2 。
因此,渗透率表示在一定压差下,液体通过岩石的能力:
对于气体来说,由于它与液体性质不同,受压力影响十分明显, 当气体沿岩石由p1 (高压力)流向p2 (低压力)时,气体体积要发 生膨胀,其体积流量通过各处截面积都是变数,故达西公式中的体 积流量应是通过沿的平理) ●
二、
[讲解要点] ● ● ●
2.4
非常规储集层
一、岩浆岩储集层 二、变质岩储集层 三、泥质岩储集层
一、
[提问与讨论]
● [讲解要点] ● ●

● ● ● [对比分析]
●多是减温减压条件成因,与沉积岩不同
二、
[讲解要点] ●
三、
[讲解要点]

四、煤岩储集层
[讲解要点] ●煤岩裂缝
暗色泥岩中的垂向裂缝,裂缝与裂缝近于平行裂缝被 石充填,利89井,3435m,沙四上
于是,气体渗透率的公式可写成:
式中 μg ——气体的粘度;Q2 ——通过岩石后,在出口压力(p2)下,气体的体积流量。
2.2
碎屑岩储集层
一、孔隙结构
二、储集层类型
一、孔隙结构
[提问与讨论] ● [讲解要点] ●
●填隙物(胶结物、杂基)
● ●孔隙类型 :粒间孔隙、粒内孔隙、填隙物内孔隙、组合孔隙、 裂隙 ●以粒间孔隙为主,物性好;组合孔隙,次之;粒内孔隙、填 隙物内孔隙最差
式中 φe ——有效孔隙度;ΣVe ——岩样中彼此连通、流体能够通过的孔隙体积之和; Vr ——岩样总体积。
显然,同一岩石的有效孔隙度总小于其总孔隙度,对于未胶 结的砂层和胶结不甚致密的砂岩,二者相差不大,而对于胶结致 密的砂岩或碳酸岩,二者可能有很大差别。目前在生产单位所说 的孔隙度,都是指有效孔隙度,但在习惯上简称为孔隙度。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Kf ≈(T (d2 z/dx2) )3×D 2 /48 请见右图2-12。
图2-12 圆柱状褶皱裂缝渗流模型
三、储层的孔隙结构 (一)有关基本概念 1、孔隙结构:孔隙的形状、大小、分布及其连通性。 2、孔隙(更狭义的):矿物或岩石颗粒所围限的膨大空间。 3、喉道:连通孔隙的狭窄空间。 4、流体饱和度 :岩石内某相流体体积与流体总体积之比,称为该相流体的饱和 度。 5、毛细管压力:毛细管内流体弯曲界面由于表面张力产生的压强。
3、绝对渗透率
绝对渗透率:岩石渗透不与之发生化学反应的、饱和度为100%的单相流体的渗 透率。亦即常称的渗透率。
注:(1)绝对渗透率是岩石孔隙几何学参数,与流体性质无关;(2)因为它常用气体测定,所以也 称气体渗透率。
4、有效相渗透性
有效相渗透性:当岩石被多 相流体同时通过时,其中某相 流体的渗透率,称为该流体的 有效相渗透率。如:油、气、 水的有效相渗透率,常分别用 符号Ko、Kg、Kw。
Vz=—( e 2 /12)×( 1/μ)× (dp/dz) ×(e/d) Vy= —( e 2 /12)×( 1/μ)× (dp/dy) ×(e/d) Vx=0
则:Kfz = Kfy= e 2 /12 × (e/d) = e 2 /12 × Φf
Kfx =0
注: Φf =e/d
图2-8 板片状裂缝渗流模式图
Φt = Vt / Vb (×100%)。 1
2、有效孔隙度(φe):岩石内相互连通
2
的孔隙体积(V e )与岩石总体积(Vb)
之比。即:
3
φ e = V e / Vb (×100%)。(φ e ≤ Φt)
4
有效孔隙度大小反映了储集层物性的好坏 (如:对砂岩孔隙度的评中表2-2)。
5
表2-2 砂岩孔隙度评价
第二章 储层和盖层
第一节 储集层的物理性质
一、储集层的孔隙性 (一)有关基本概念
1、孔隙 (1)广义的孔隙:岩石内未被固体物质占据的空间。包括狭义的孔隙和裂缝。 (2)狭义的孔隙:岩石内除裂缝之外的各种孔隙。 (3)裂缝:岩石因破坏作用产生的面状孔隙(裂隙) 。 。 (4)双重孔隙:岩石内同时发育上述两种孔隙(狭义的孔隙和裂缝)时,统
砂岩孔隙度(%) 评价
25—20
很好
20—15

15—10
中等
10—5

0—5
无价值
(四)裂缝孔隙度 裂缝孔隙度(φt) :岩石内裂缝孔隙体积( Vf )与岩石总体积( Vb )
之比。 Φf = Vf / Vb (×100%)。
不同的裂缝模型,裂缝孔隙度有不同的计算公式。
1、板片裂缝模型 如右图2-1所示,设裂缝的间距为d,裂缝宽度
(二)孔隙大小的分类
超毛细管 毛细管 微毛细管
表2-1 孔隙类型及大小划分表
孔隙直径
裂缝
备注
>0.5mm
0.25mm
大的超毛细管称为洞
2 ×10-4—0.5mm 10-4—0.25
<2 × 10-4 mm
< 10-4
(三)孔隙度
1、总孔隙度(φt):岩石内全部孔隙体 积(Vt)与岩石总体积(Vb)之比。即:
图2-14 润湿性和非润湿性及表面张力
(4)毛细管压力:毛细管内弯曲的流体界面由于表面张力产生的压强。 见图2-15。
图2-15 毛细管压力
(二)压汞法研究孔隙结构
汞是绝大多数的非润湿相,而且汞—空气(或汞蒸汽)界面的表面张力大, 压汞法可用来研究直径变化范围很大的岩石“孔喉”等效直径分布。
1、压汞法具体步骤: (1)逐渐加压将汞压入研究的 岩石样品,依次记录压力值(Pc) 和被压入汞体积。
Φf =3e/d
图2-3 立方体裂缝模型
4、圆柱状褶皱的裂缝模型 设圆柱状褶皱岩层某点内径曲率半径为R,岩层厚度为T,对于小扰
度情形(T<<R),则圆柱状褶皱的裂缝的裂缝孔隙度按下式近似计算: Φf ≈T/(2R)。 因为地层的倾角很小,裂缝孔隙度
进一步近似按下式计算 Φf ≈1/2 ×T ×(d2 z/dx2)
为e,则板片模型裂缝 孔隙度按下式计算:
Φf = e /(d+e)≈ e / d (e<<d))
图2-1板片裂缝模型
2、火柴杆裂缝模型 如右图2-2所示,设两组裂缝相互垂直,裂缝间距分别为d1和,
裂缝宽度分别为e1和e2,则火柴杆模型裂缝 孔隙度按下式计算:
Φf = e1 /(d1+e1)+e2/(d2+e2) ≈ e1 / d1+e2/d2 当裂缝间距均为d,裂缝宽度均为 e时,则:
Φf ≈1/2 ×T ×(d2 z/dx2+ d2 z/dy2) 原理同圆柱状褶皱的裂缝的裂缝孔隙度的计算。
(四)双重孔隙度 双重孔隙度:狭义孔隙度与裂缝孔隙度之和。
二、储集层的渗透性
(一)有关基本概念
1、储层渗透性:一定流体压力差下,储层允许流体通过的性能。
2、渗透率:达西定律中的比例系数K,是一个二阶张量。流体流速( V )方向 的渗透率为:
图2-17孔喉等效半径分布图
(3)饱和度中值压力(Pc50): 毛细管压力曲线上非润湿相(汞)饱
= e 2 /24 × Φf
注: Φf =2e/d
图2-9 火柴杆状裂缝模型渗流模式
(4)立方体裂缝模型裂缝渗透率 推广布辛列克方程,在在Z、Y和X方向的渗流速度(图2-10):
Vz=—( e 2 /12)×( 1/μ)× (dp/dz) ×(e1/d1+e2/d2) Vy= —( e 2 /12)×( 1/μ)× (dp/dy) ×(e1/d1+ e3/d3 ) Vx= —( e 2 /12)×( 1/μ)× (dp/dx) ×(e2/d2 + e3/d3 ) 当e1=e2=e3、d1=d2=d3 时 则:Kfx = Kfy= Kfz = e 2 /12 × (2e/d)
常 规 储 层
低渗透储层
致密储层
(四)裂缝储层渗透率
1、单个裂缝渗透率 按布辛列克方程:
Vx= —( e 2 /12)×( 1/μ) × dp/dx
则:Kf = e 2 /12
如图2-7所示
图2-7 平行单个裂缝流体渗流
(2)板片状裂缝模型裂缝渗透率 推广布辛列克方程,在Z和Y方向的渗流速度(图2-8) :
Kfz= ∑ei 3 /(12 × di) ×cos 2 αi (i=1 to n)
(7)圆柱状褶皱的裂缝渗透率 设圆柱状褶皱岩层某点内径曲率
半径为R,裂缝间距为D,岩层厚度 为T,对于小扰度情形(T<<R),则 平行圆柱状褶皱的裂缝的裂缝渗透 率按下式近似计算:
Kf ≈(T/R)3×D 2 /48。 因为地层的倾角很小,裂缝孔隙度 裂缝孔隙度进一步近似按下式计算:
图2-4 圆柱状褶皱的裂缝模型
5、非圆柱状褶皱的裂缝模型 设非圆柱状褶皱岩层某点两个内径主曲率半径分别为R1和R2,岩层厚
度为T,对于小扰度情形(T<<R1和R2),则圆柱状褶皱的裂缝的裂缝孔 隙度按下式近似计算:
Φf ≈T(1 / R1+1 / R2)/2。
因为地层的倾角很小,裂缝孔隙度 裂缝孔隙度进一步近似按下式计算
Kl = — μ Vl /(dp/dl)。 上式中,p为压力(压强),l为流体流速方向线度。达西定律写成:
Vl = —Kl / μ ×(dp/dl) 特别注意:Vl是岩石中流体的(平均)渗滤速度,通常不是流体的真实流速。 Kl是岩石中流体的(平均)渗透率。
注:渗透率单位:(1)国际单位:μm2 、cm2、 m2;(2)实用单位: md、 d;(3)两者关系: 1 md=9.869× 10-9 cm2≈10-8cm2。
= e 2 /18 × Φf
注: Φf =3e/d
图2-10 立方体裂缝模型渗流模式
(5)任意方向一组裂缝的渗透率
设一组裂缝平面与压力梯度方向(如:Z方向)夹角为α (图2-11) ,则Z方 向的渗流速度:
Vz=—( e 2 /12)×(e/d) ×cos 2 α × (dp/dz) ×( 1/μ) 所以,Kfz = e 3 /(12 × d) ×cos 2 α。 附:证明如下(s代表单个裂缝,其他符号同前文): 因为:Vts= —( e 2 /12) × (dp/dl) ×( 1/μ)
图2-6 含水饱和度与相对渗透率的关系曲线图 (转引自Levorsen,1954)
(三)储层渗透性分级
表2-3 储集层渗透率分级
级别
1 2 3 4 5 6 7
渗透率
>1000 1000—500 500—100
100—10 10—1 1—0.1 <0.1
油层
极好 好
中等 较差 差—可能 不渗透
评价
气层
注:它是该流体饱和度的函数。
5、相对渗透率
相对渗透率:某相流体的有效 相渗透率与岩石的绝对渗透率 之比。如:
油、气、水的有效相渗透率分 别是:Ko/K、Kq/K、Kw/K。 有效相渗透率同样是饱和度的 函数(如:图2-5和图2-6)。
图2-5 油气饱和度与相对渗透率的关 系曲线图(转引自Levorsen,1954)
注:(1)表面张力(σ):增加两相界面单位面积所做的功(W= σ A) 。它的 大小取决于两相性质和外界条件(温度、压力)。参见下图2-13。
图2-13 两相界面分子受力示意图
(2)吸附作用:一种物质吸引另一种物质以减少自身表面能的现象。 某种物质吸引不同的物质减少其自身表面能是不同的。减少的越多,界 面的表面张力越小。 (3)润湿相、非润湿相和润湿性:一种固相与两种流体相接触时,当 固相对其中一种流体相有较大的吸附作用时,称为该流体相为固体的润 湿相,另一种流体相称为固体的非润湿相。换言之,(接触)润湿角 (θ)小于90度的流体相为润湿相(固体亲该流体),大于90度的流体 相为非润湿相(固体憎该流体)。流体相润湿作用的性质称为流体润湿 性(见图2-14)。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