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外建筑史教学大纲
中外建筑史教案
中外建筑史教案教案第1次课2学时授课形式:课堂讲授课目、课题:古代建筑发展概况授课时间:第1讲教学目的:1.了解中国古代建筑体系的发展概况,理解文化、社会意识形态、社会经济、生产技术等对中国古代建筑发展的影响和制约作用。
2.掌握并能简要分析中国古代建筑体系从原始社会至明清各历史时期在结构体系、材料、技术和建筑艺术等方面的发展成就。
重点:各历史时期的建筑形式特点难点:各历史时期的建筑发展成就内容:1.1 原始社会建筑发展概况:旧石器时代、新石器时代1.2 奴隶社会建筑发展概况:夏、商、西周、春秋时期1.3 封建社会前期建筑:战国、秦、两汉、三国、晋、南北朝时期1.4 封建社会中期建筑:隋唐、五代、___时期1.5 封建社会后期建筑:元、明、清时期教学进程:教学内容:讲解中国古代建筑发展概况教学方法:讲授法辅助手段:选取典型图文多媒体演示师生互动:学生可以提问,教师会回答时间分配:2学时板书设计:无作业布置:观察周围建筑特点参考资料:《中外名建筑赏析》、《营造法式》课后自我总结分析第2次课2学时授课形式:课堂讲授课目、课题:中国古建筑的主要特征授课时间:第2讲教学目的:1.了解中国古代建筑木构架结构体系的优点,掌握木构架的组成及主要结构构件的功能,掌握木构架的主要结构形式及各自特点。
2.能简要分析中国古建筑的木结构形式、单群体组合和装饰艺术特征。
重点:木构架的组成、形式和特点难点:叠梁式、穿斗式的基本结构、构造内容:2.1 木构特征2.1.1 木构架的优点:“墙倒屋不塌”2.1.2 木构架结构体系教学进程:教学内容:讲解中国古建筑的主要特征教学方法:讲授法辅助手段:选取典型图文多媒体演示师生互动:学生可以提问,教师会回答时间分配:2学时板书设计:无作业布置:复参考资料:《中外名建筑赏析》课后自我总结分析授课时间:2学时授课形式:课堂讲授课目、课题:中国古建筑的主要特征重点:了解中国古代建筑木构架结构体系的优点;掌握木构架的组成及主要结构构件的功能;掌握木构架的主要结构形式及各自特点;掌握中国古代建筑在单体设计和群体组合上的典型特征;掌握古建在门窗、屋顶、天花和藻井、彩画等方面的装饰特征。
《中外建筑简史》教学大纲
《中外建筑简史》课程教学大纲一、课程基本信息二、教学内容及基本要求(一)教学基本要求1、目的中外建筑简史是环境设计专业的专业基础课群的必修课,它以培养学生对建筑艺术的兴趣,全面了解中外建筑艺术的发展历史,不同时期建筑的特点与风格,拓宽对建筑艺术的直观感受,开阔学生们的眼界为目的。
2、要求学生学完课程后应达到如下要求:①掌握建筑的发展演变历程;②理解各种不同建筑风格的差异及其产生的历史原因;③了解建筑更深层次的文化内涵及建筑内外结构。
④通过古今中外的建筑纵横对比加深对建筑流派的体系特点和建筑构成形态认知。
3、课程重点及难点课程重点:不同历史时期的代表建筑和建筑师。
课程难点:①不同历史时期的建筑形式。
②不同历史时期的建筑结构。
(二)教学基本内容概况(共32学时)第一章中国古代建筑史(共16学时)第一节大兴土木,缘何无石——中国建筑的材料(2学时)第二节中国建筑的艺术语言(2学时)第三节百层之台,起于垒土——中国建筑的结构(4学时)第四节雕梁画栋,美不胜收——中国建筑的装饰(2学时)第五节庭院深深,秩序井然——中国古代建筑的空间布局(2学时)第六节佛门之花,怒放神州——中国的宗教建筑(1学时)第七节帝王建筑——宫殿、坛庙、陵墓(2学时)第八节店肆与民居(1学时)第二章外国建筑史(19世纪末叶以前)(共16学时)第一节史前建筑(0.5学时)第二节神秘的古埃及建筑(1学时)第三节古代西亚建筑——塔庙与宫殿的兴起(1学时)第四节古希腊建筑——永恒的魅力(1学时)第五节古罗马建筑——帝国风貌的展示(2学时)第六节早期基督教建筑(1学时)第七节拜占庭建筑(1学时)第八节罗曼式建筑(1学时)第九节哥特式建筑(1学时)第十节中古伊斯兰建筑(0.5学时)第十一节意大利文艺复兴建筑(2学时)第十二节意大利巴洛克建筑(1学时)第十三节法国古典主义建筑(1学时)第十四节欧洲其他国家文艺复兴建筑(1学时)第十五节欧美资产阶级革命时期的复古思潮建筑(古典复兴建筑、浪漫主义建筑、折中主义建筑)(1学时)三、教学安排及方式(一)学时安排本课程总学时 32 学时,理论授课 32 学时(含多媒体32学时)。
外国建筑史 教学大纲
外国建筑史教学大纲外国建筑史教学大纲引言:外国建筑史是建筑学专业的重要课程之一,通过学习外国建筑史,可以了解世界各个时期的建筑风格和演变过程,培养学生的建筑审美能力和历史意识。
本文将探讨外国建筑史教学的内容和方法,以及其在培养学生综合素质方面的作用。
一、古代建筑的演变1. 古埃及建筑古埃及建筑以金字塔为代表,探讨其建造技术和宗教信仰对建筑的影响。
2. 古希腊建筑介绍古希腊建筑的特点和风格,如帕台农神庙和雅典卫城,探讨其对后世建筑的影响。
3. 古罗马建筑探讨古罗马建筑的公共建筑和私人住宅,如斗兽场和巴西利卡,以及罗马建筑在欧洲的传播和影响。
二、中世纪建筑的发展1. 拜占庭建筑介绍拜占庭建筑的特点和风格,如圣索菲亚大教堂,探讨其对东欧和俄罗斯建筑的影响。
2. 罗曼式建筑探讨罗曼式建筑的特点和风格,如诺曼底大教堂,以及其在欧洲的传播和影响。
3. 哥特式建筑介绍哥特式建筑的特点和风格,如巴黎圣母院,探讨其对后世建筑的影响。
三、现代建筑的发展1. 文艺复兴建筑探讨文艺复兴建筑的特点和风格,如圣彼得大教堂,以及其对欧洲建筑的影响。
2. 巴洛克建筑介绍巴洛克建筑的特点和风格,如凡尔赛宫,探讨其对欧洲和美洲建筑的影响。
3. 现代主义建筑探讨现代主义建筑的特点和风格,如巴黎蓬皮杜艺术中心,以及其对建筑设计的影响。
四、教学方法1. 理论讲授通过课堂讲授,向学生介绍各个时期的建筑风格和演变过程,引导学生理解建筑的历史背景和文化内涵。
2. 实地考察组织学生进行实地考察,参观各个时期的建筑作品,感受建筑的空间和氛围,加深对建筑历史的理解。
3. 课堂讨论通过课堂讨论,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分享对建筑作品的观点和思考,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和表达能力。
五、培养学生综合素质外国建筑史教学不仅仅是传授知识,更重要的是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
通过学习外国建筑史,可以培养学生的观察力、分析能力和创新思维,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和文化素养。
结论:外国建筑史是一门重要的建筑学课程,通过学习外国建筑史,可以了解世界各个时期的建筑风格和演变过程,培养学生的建筑审美能力和历史意识。
建筑历史学教学大纲
建筑历史学教学大纲一、课程简介建筑历史学作为建筑学专业中重要的一门课程,旨在帮助学生了解建筑发展的历史脉络,掌握各个时期不同风格的建筑特点,培养学生的审美意识和历史文化素养。
二、教学目标1. 掌握建筑历史的发展演变过程,了解各个时期建筑风格的特点;2. 培养学生对建筑的审美感知能力,提升其对建筑文化的理解和欣赏水平;3. 培养学生对建筑的研究方法和批判性思维,从多维度全面认识建筑的价值和地位。
三、教学内容1. 古代建筑1.1 古代建筑的发展历程1.2 古代不同文明下的建筑特点及代表性建筑作品2. 中世纪建筑2.1 中世纪建筑的特点和发展变化2.2 各种宗教建筑的不同风格及建造技艺3. 文艺复兴建筑3.1 文艺复兴时期的建筑特点和创新3.2 重要建筑师及其作品的分析与评价4. 工业革命时期建筑4.1 工业革命对建筑发展的影响4.2 工业革命时期建筑风格的演变及建筑技术的进步5. 当代建筑5.1 当代建筑的多样性和变革5.2 各种当代建筑风格的特点和表现形式四、教学方法1. 理论讲授:通过课堂讲授建筑历史知识,并结合图片、视频等多媒体手段进行辅助教学。
2. 专题研究:鼓励学生进行文献搜集、研究论文撰写,深入了解某一时期或某一建筑风格的相关内容。
3. 参观实践:组织学生参观各种历史建筑和当代建筑,现场感受建筑的魅力和历史底蕴。
五、教学评价1. 学生平时表现(40%):包括课堂参与、作业完成情况等。
2. 期中考试(30%):考察学生对建筑历史知识的掌握情况。
3. 期末论文(30%):要求学生选择一个建筑主题进行深入研究并撰写论文,考察学生的独立思考和文献综述能力。
六、教学资料1. 主要教材:《建筑的故事》、《世界建筑史》等2. 辅助资料:建筑历史图片集、建筑历史视频资料等七、教学建议建议学生积极参与课堂讨论和专题研究,注重理论联系实际,提升对建筑历史的深度理解和综合运用能力。
以上就是建筑历史学教学大纲的内容,希望能够为学生对建筑历史学的学习提供明确的指导和规划。
《中外建筑史》课程教学大纲
《中外建筑史》课程教学大纲一、课程的基本情况课程类别:必修课程学时:60授课对象:建筑设计技术专业(全日制)专科学生二、教学目的中外建筑史是艺术设计专业一门重要的专业课程。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较全面地了解中西方建筑历史发展情况,了解各不同时期建筑环境的典型特点,细部构造与演变,掌握中西方传统建筑设计的基本语汇及设计手法,为今后的设计创作打下基础。
三、教学基本要求使学生掌握中西方建筑的有关基本概念,并对重要建筑艺术流派、建筑艺术现象有一个清晰的了解和认识,运用科学的方法去认识、分析艺术现象。
四、课程内容与学时分配《中外建筑史》的教学内容绪言主要内容:了解不同时期不同国家的建筑特点及其发展环境,掌握中西方传统建筑设计的基本语汇及其细部构造。
1、中国古代宫殿建筑主要内容:学习中国古代不同时期的宫殿建筑的特点,了解宫殿建筑在中国古代建筑史上的重要意义; 2、中国古代城市建筑主要内容:结合中国古代的政治、经济、军事等,学习中国古代城市建设在不同时期的不同特点。
3、中国古代陵墓建筑主要内容:学习古代陵墓建筑的特点,了解陵墓建筑在古代国家建筑中的重要性。
4、中国古代园林建筑主要内容:学习中国古代园林建筑的历史,了解明清时期的皇家园林与江南私家园林不同的内涵。
5、西方古代建筑主要内容:学习古埃及、古希腊、古罗马的建筑历史,了解重要的建筑遗迹的内容、特点。
6、西方近现代建筑主要内容:学习从文艺复兴之后的西方近现代建筑,了解重要的建筑设计师及其代表作品。
五、教材与参考书教材:郑朝灿张献梅. 中外建筑简史. :中国水利水电出版社,2012六、教学方式和考核方式1、教学方式以课堂讲授为主,辅助实训教学、课后作业2、考核方式通过闭卷考试方式考核1。
中外建筑史 教学大纲
中外建筑史一、课程说明课程编号:190602Z10课程名称:中外建筑史The Chinese and foreign history of architecture课程类别:专业教育课程学时/学分:32/2先修课程:建筑设计原理,室内设计原理适用专业:环境设计教材、教学参考书:1、《中国建筑史》,潘谷西,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92、《外国建筑史(19世纪末叶以前)》,陈志华,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43、《中国古代建筑历史图说》,侯幼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24、《中国古代建筑史》,刘敦桢,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19845、《建筑历史》,沈福煦,同济大学出版社,20056、《外国建筑历史图说》,刘松茯,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8二、课程设置的目的意义该课程是环境设计专业核心课,培养学生认识建筑的本质和它的系统结构,它将为今后环境艺术设计的学习打下一个坚实牢固的基础。
本课程全面地分析了中国建筑与外国建筑的发展历史,讲授不同时期国内外建筑的特点与风格及建筑的基本词汇与设计手法。
对中外建筑的起源与发展概况,对中国古建筑发展、古建筑特征、各建筑类型和国外各历史阶段最具代表性的建筑风格、建筑流派、代表人物与代表作品进行了详细的阐述和分析。
课程的主要任务是培养学生的建筑艺术欣赏能力,建立和巩固专业思想,帮助学生正确理解建筑和建筑设计,提高学生的建筑艺术素养,启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强学习的主动性。
使学生认识到“建筑与艺术”是历史的产物,它与所处的社会的政治、地域、经济、文化与科学技术的发展密不可分,从而形成丰富多彩的建筑特点。
为后续课程建立起比较全面和正确的学习方法与认识论,为今后的学习和设计创作道路树立正确的理论基础三、课程的基本要求教学要求:培养学生的建筑艺术欣赏能力,建立和巩固专业思想,帮助学生正确理解建筑和建筑设计,提高学生的建筑艺术素养,实践要求:启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强学习的主动性。
使学生认识到“建筑与艺术”是历史的产物,它与所处的社会的政治、地域、经济、文化与科学技术的发展密不可分,从而形成丰富多彩的建筑特点。
中外建筑史教学大纲
湖北省高等教育自学考试大纲课程名称:中外建筑史/Chinese and Foreign Architecture History课程代码:8022第一部分课程的性质与目标一,课程性质与特点本课程是环境艺术设计专业的学科基础课,主要是着力于知识面的拓宽。
这门课程主要是通过大量的建筑历史理论知识与相关资料的教学,结合图片,让学生了解建筑发展历史和建筑风格流派,为今后的设计打下基础。
二,课程目标与基本要求通过对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掌握建筑的基本知识,提高建筑理论、建筑艺术和建筑历史的修养;培养学生正确的建筑史观。
本课程的基本要求是:认识建筑体系的独特传统、自然地理和人文背景;了解中外建筑的发展历程和演变脉络;认识历史上重要建筑的组群布局、平面构成、结构体系、外观形式、构件做法和细部装饰的基本形态和具体形制,掌握建筑的主要术语;了解中外建筑师的活动概况和创作思想。
了解和掌握各种自然条件、文化类型、社会和经济因素对建筑发展的影响;了解建筑发展的历史规律和发展趋势。
三,与本专业其他课程的关系本课程是专业学科基础课,是其他艺术理论课程的基础。
其中分为《中国建筑史》部分与《外国建筑史》部分,两者为并行关系,属于同一课程的两大组成部分。
先学《外国建筑史》部分,后学《中国建筑史》部分,有利于对中国历史建筑的讲解,有利于进行中外建筑史的比较。
学完本课程后,学生可修建筑设计基础。
第二部分考核内容与考核目标第一篇《外国建筑史》19世纪叶以前一、学习的目的与要求从第一章到第六章主要阐述外国建筑历史发展的一般情况,以及各个时期的代表性建筑。
学习这一部分要着重理解以下两个问题:一是了解以欧美国家为主线的外国建筑历史发展的过程和基本史实,建筑风格形成的历史背景,理解各时期建筑理论和建筑美学的主要观点。
二是了解和掌握历史上建筑空间、环境与场所等概念的发展及其与意识形态、结构技术、社会生活等的关系。
掌握代表性建筑的风格特征、技术特点以及社会文化内涵。
中外城建史教学大纲ok
中外城建史教学大纲一、课程名称:中文城建史课程代码:课程负责人:二、学时和学分:32学时,2学分三、课程性质:专业基础选修课四、适用专业:景观建筑学五、使用教材:1.沈玉麟编. 《外国城市建设史》.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1989.122.董鉴泓编. 《中国城市建设史》.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1989 年9月第二版3.《自然与文化遗产保护》(讲义)六、参考书目:1.芒福特著(中译本). 《城市发展史、起源、演变和前景》.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 1989.10.2.阮仪三等,《历史文化名城保护理论与规划》,同济大学出版社。
3.W.奥斯特罗夫斯基,《现代城市建设》,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
4.宁越敏等,《中国城市发展史》,安徽科技大学出版社。
七、开课单位:八、课程的目的和任务:通过学习城市发展过程、比较城市变迁经历理解如何认知城市及其空间。
了解和初步掌握基本的城市历史研究方法。
学习不同城市理论与思想的特点及其变迁过程。
了解中国城市建设史部分在城市选址、城市供排水、城市交通、防火、城市绿化和风景区、城市规划等方面已有的成就和经验;了解外国城市建设史相关部分。
九、课程的教学基本要求:通过本课程的学习,要求学生了解中外城市发展和建设的历史,了解中外城市规划理论发展的历史,认识城市发展的特点及内在规律;通过追溯自然和文化遗产保护的起源、发展和前沿,介绍自然和文化保护的一般理论、方法和程序,分析国内外自然和文化遗产保护实例,为学生从事规划设计中有关自然和文化遗产保护工作奠定理论基础。
十、课程主要内容:第一讲外国城市建设史(一)古代的城市(二)中古的城市(三)近代资本主义社会的城市(四)现代城市第二讲中国城市建设史(一)古代部分(二)近代部分(三)现代部分第三讲自然和文化遗产保护(一)自然和历史文化遗产保护的起源与发展(二)自然和文化遗产保护的内容与方法(三)中国自然和文化遗产保护(四)自然和文化遗产保护制度(五)自然和文化遗产保护实例分析十一、课程说明:本课程大纲教学总学时数为32学时,相关教学环节可如下安排:1.分阶段布置读书笔记作业及课外参考文献的阅读。
中外建筑史教案
中外建造史教案中外建造史教案是一份旨在匡助学生了解和掌握中外建造史的教学计划。
本教案将通过详细介绍中外建造史的重要内容和发展历程,匡助学生深入了解建造的起源、演变和影响。
本教案将涵盖不同历史时期和地区的建造风格、材料和技术,并通过案例研究和实地考察等活动,培养学生的观察力、分析能力和创造力。
一、教学目标1. 了解中外建造史的重要内容和发展历程。
2. 掌握不同历史时期和地区的建造风格、材料和技术。
3. 培养学生的观察力、分析能力和创造力。
二、教学内容1. 中外建造史的起源和演变。
2. 不同历史时期和地区的建造风格、材料和技术。
3. 中外建造史的影响和意义。
三、教学步骤第一课:中外建造史的起源和演变1. 导入:通过图片或者视频展示不同历史时期和地区的建造,激发学生对建造的兴趣。
2. 讲解:介绍中外建造史的起源和演变,包括古代建造、中世纪建造、现代建造等。
3. 案例分析:选择几个具有代表性的建造案例,分析其特点和历史背景。
4. 小组讨论:学生分成小组,讨论并总结不同历史时期和地区的建造特点。
第二课:不同历史时期和地区的建造风格、材料和技术1. 导入:通过图片或者视频展示不同历史时期和地区的建造风格,引起学生对建造风格的兴趣。
2. 讲解:介绍不同历史时期和地区的建造风格、材料和技术,包括古代建造、中世纪建造、现代建造等。
3. 案例分析:选择几个具有代表性的建造案例,分析其建造风格、材料和技术的特点。
4. 实地考察:组织学生进行实地考察,观察并记录当地的建造风格、材料和技术。
第三课:中外建造史的影响和意义1. 导入:通过图片或者视频展示中外建造史对当代建造的影响,引起学生对建造的思量。
2. 讲解:介绍中外建造史对当代建造的影响和意义,包括建造的功能、美学和文化价值等。
3. 案例分析:选择几个具有代表性的当代建造案例,分析其受到中外建造史的影响。
4. 创作活动:组织学生进行创作活动,设计一个符合中外建造史特点的建造作品。
中外建筑史教学大纲
《中外建筑史》教学大纲一、课程的性质、地位与任务本课程是建筑设计专业的专业选修课程。
通过学习,使学生认识到建筑的形式、结构及其演变规律,认识到在一定的历史条件下,建筑的主要社会功能。
从建筑发展的历史进程中寻找中、外各民族的文化内涵和艺术精髓,通过吸收前辈的建筑艺术成就,进一步指导我们今后的建筑设计与创作,为设计思维开拓更为广阔的空间领域和时间领域。
二、教学基本要求了解中国建筑体系的发展以及中国古代木构建筑的基本结构、特征和做法。
重点掌握宫殿、坛庙、宗教等建筑的结构形式以及清式做法中的“大木作、小木作、油漆、彩画作”等具体做法,通过学习,要求学生初步具备仿古建筑的设计能力。
了解其建筑的类型、建筑技术及建筑艺术思潮。
掌握现代中国的城市规划与城市建设等。
了解外国建筑的发展概况。
掌握古典建筑柱式、拱券技术、各个时期的代表建筑类型、建筑技术、建筑成就以及有关的建筑理论等。
三、教学学时分配表四、教学内容与学时安排第一章中国古建筑的主要特征2学时本章教学目的和要求:了解中国古代建筑木构架结构体系的优点,掌握木构架的组成及主要结构构件的功能;掌握木构架形式及各自特点;掌握中国古代建筑在单体设计和群体组合上的典型特征;掌握中国古代建筑在门窗、屋顶、天花和藻井、彩画等方面的装饰特征。
教学重点:中国木构架结构体系优缺点、木构架的组成、主要结构形式及其特点; 单体建筑特征、群体组合特征。
教学难点:中国古建筑门窗、屋顶装饰、天花和藻井、色彩、彩画等特征。
第一节木构特征一、木构架的优点二、木构架结构体系第二节建筑特征概述一、单体建筑特征二、建筑群体特征第三节装饰特征一、门窗二、屋面装饰三、天花和藻井四、色彩与彩画五、雕饰第二章古代建筑发展概况2学时本章教学目的与要求:了解中国古代建筑体系的发展概况;理解不同历史时期的文化、社会意识形态、社会经济、生产技术等中国古代建筑发展的影响和制约作用;掌握从原始社会至明清各历史时期在结构体系、材料、技术和建筑艺术等方面的发展成就。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外建筑史》课程教学大纲一、课程基本信息二、教学内容及基本要求(一)教学基本要求1、目的教学目的:中外建筑史是艺术设计(环境艺术设计)专业的素质拓展(专业限选、任选)课群课,它以培养学生对建筑艺术的兴趣,全面了解中外建筑艺术的发展历史,不同时期建筑的特点与风格,拓宽对建筑艺术的直观感受,开阔学生们的眼界为目的。
实践目的:使学生通过论文的撰写,更深层次的理解建筑的内涵,古今中外不同的历史时期建筑的差异,建筑功能和形式的差别及统一。
2、要求教学要求:要求学生学习态度端正、工作严谨、保证学习时间和质量。
培养学生的建筑艺术欣赏能力,建立和巩固专业思想,帮助学生正确理解建筑和建筑设计,提高学生的建筑艺术素养,实践要求:启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强学习的主动性。
使学生认识到“建筑与艺术”是历史的产物,它与所处的社会的政治、地域、经济、文化与科学技术的发展密不可分,从而形成丰富多彩的建筑特点。
学生学完课程后应达到如下要求:①掌握建筑的发展演变历程;②理解各种不同建筑风格的差异及其产生的历史原因;③了解建筑更深层次的文化内涵及建筑内外结构。
④通过古今中外的建筑纵横对比加深对建筑流派的体系特点和建筑构成形态认知。
3、课程重点及难点重点:不同历史时期的代表建筑和建筑师。
难点:①不同历史时期的建筑形式。
②不同历史时期的建筑结构。
(二)教学基本内容概况(共32学时)第一章中国古代建筑史(共15学时)第一节大兴土木,缘何无石——中国建筑的材料(2学时)第二节中国建筑的艺术语言(2学时)第三节百层之台,起于垒土——中国建筑的结构(3学时)第四节雕梁画栋,美不胜收——中国建筑的装饰(2学时)第五节庭院深深,秩序井然——中国古代建筑的空间布局(2学时)第六节佛门之花,怒放神州——中国的宗教建筑(1学时)第七节帝王建筑——宫殿、坛庙、陵墓(2学时)第八节店肆与民居(1学时)第二章外国建筑史(19世纪末叶以前)(共15学时)第一节史前建筑(0.5学时)第二节神秘的古埃及建筑(1学时)第三节古代西亚建筑——塔庙与宫殿的兴起(1学时)第四节古希腊建筑——永恒的魅力(1学时)第五节古罗马建筑——帝国风貌的展示(1学时)第六节早期基督教建筑(1学时)第七节拜占庭建筑(1学时)第八节罗曼式建筑(1学时)第九节哥特式建筑(1学时)第十节中古伊斯兰建筑(0.5学时)第十一节意大利文艺复兴建筑(2学时)第十二节意大利巴洛克建筑(1学时)第十三节法国古典主义建筑(1学时)第十四节欧洲其他国家文艺复兴建筑(1学时)第十五节欧美资产阶级革命时期的复古思潮建筑(古典复兴建筑、浪漫主义建筑、折中主义建筑)(1学时)习题作业(课下完成)作业小结(2学时)三、教学安排及方式(一)学时安排本课程总学时 32 学时,理论授课 30 学时(含多媒体30学时),作业小结 2 学时。
(二)课程进度参见以下课程进度表:■《中外建筑史》课程进度表:(三)教学日志参见以下教学日志表:四、课程教学的有关说明本课程总学时 32 学时,理论授课 30 学时(含多媒体30学时),作业小结 2 学时。
周学时 2 学时,共 16 周。
1、课程自学内容及学时:自学时间个人把握。
2、利用现代化教学手段内容及学时:多媒体教学30学时。
3、对学生能力培养的要求:本课程力争做到在教学中找准重点、难点,配合重点建筑作品的分析,作深入浅出的讲解,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学生对本课程给予足够的重视,通过学习本课程,是学生对中外建筑历史有一个全面的认识,对学生的设计实践起到理论指导作用。
4、课程成绩考核比例:平时成绩*30%+作业成绩或考试成绩*70%5、课程作业题目、教学要求、教学目的、教学重点和难点(下见课程习题相关说明)。
五、课程习题相关说明《中外建筑史》课程作业(课下完成)任务指导提纲作业题目:撰写与中外建筑历史相关论文一篇,题目自拟。
研究对象:中外建筑历史。
教学要求:对中外建筑历史应有个人观点。
教学目的:对中外建筑的历史沿革、历史背景及建筑环境和成因和各个历史时期古建筑结构和形制进行探讨。
教学重点:中外各个历史时期古建筑的形制。
教学难点:中外各个历史时期古建筑的结构。
习题作业要求:(一)格式1、论文的文章按顺序包括:封面、摘要、关键词(至少三个)、正文、参考文献、(附录)等,各部分都应按统一要求的格式书写。
2、正文字数:不少于1500字。
3、摘要:论文摘要应概括地反映出本论文的主要内容,包括写作目的、研究方法、研究成果和结论,要突出本论文的创造性成果,要求300字以内。
4、关键词:论文关键词是为了便于作文献索引和检索工作而从论文中选取出来用以表示全文主题内容信息的单词或术语,一般3~5个,之间用空格分开。
5、注释及参考文献:论文中凡属原文引用了他人的观点、结论、数据等,须加上注释,统一为尾注,列于参考文献之前。
对于作者直接阅读过的、最主要的、发表在正式出版物上的文献,应在文末列出参考文献表。
参考文献应按文中引用出现的顺序列出。
注释及参考文献统一采用以下标准格式:(著作)作者:《书名》,XX出版社,XXXX年,第X版,第XX页。
(期刊)作者:《文章题目》,《杂志名称》,XXXX年第X期,第XX页。
(网址)http:// XXXX. XXXX. XX,《文章题目》,编者或作者。
6、论文段落层次划分及使用序号标准一、(用于论文小标题)(一)(用于重要段落的划分)1、(用于要点的排列)(1)(用于特征的排列)①(用于分特征的排列)7、版面设置要求:封面:题目采用宋体小二号字,加粗,居中。
其他信息使用楷体四号字,字体黑色,居左。
(见封面模版)论文题目:宋体三号字,加粗,居中。
副标题用小四号字。
摘要、关键词、正文:宋体五号字两端对齐;段落首行空两字;段落间不允许空行;段落标题除可以加粗外不得再使用其他任何格式;除段落标题以外的正文部分不可以加粗、不可以使用其它任何格式;单倍行距;段落间距为零;不得对整篇文章使用表格嵌套;不得使用繁体字和任何背景色。
注释、参考文献、(附录):宋体五号字;注释、参考文献采用尾注;需要附录的,附录排在参考文献的后面。
页码:全文要求统一编页,页码从正文页开始采用页脚形式按阿拉伯数字(1,2,3……)居中编排。
(二)文风1、态度严肃。
认真思考、广泛查阅资料,独立完成论文。
2、思维严谨。
立论准确,论据充实可靠,结构层次清晰合理,推理论证讲究逻辑。
3、语言平实。
注意学习使用科研论文特有的专业术语,行文简练,文字平实。
不可过于繁琐,不可使用过分夸张虚饰、感情色彩过分浓重的文学语言,不可使用过分直白、庸俗的市井语言。
4、格式规范。
论文各部分内容完整,并按格式规范设置页面。
(三)范例中部分格式的操作方法:1、尾注的添加选择文档中要设置“注释引用标记编号”的插入点,然后执行“插入”菜单下的“脚注和尾注”项,出现“脚注和尾注”对话框后,选择“尾注”,并在编号格式下拉框中选择”①,②,③…”格式,然后按“确定”。
此时插入点处即会出现脚注或尾注的提示编号,随之光标会移到页末或文末处,此时可以在此输入脚注或尾注的具体内容。
2、正文页码的设置(1)在论文封面末尾处插入一个分节符。
具体操作为:在菜单栏依次点击“插入”、“分隔符”,弹出“分隔符”对话框,将“分节符类型”设为“下一页”,按下“分隔符”对话框的“确定”按钮。
(2)在菜单栏依次点击“插入”、“页码”,弹出“页码”对话框,点击“格式”,弹出“页码格式”对话框,把“页码编排”下的“起始页码”设为“1”,按下“页码格式”对话框的“确定”按钮。
然后在对齐方式下拉框中选择“居中”,并按下“页码”对话框的“确定”按钮,并且去掉“首页显示页码的钩选”。
论文的页码就会从正文的第1页开始编排。
(四)装订打印后页码排列整齐,于纸张左侧适当位置,钉两个订书钉。
并用A4塑料抽杆夹装起。
(五)上交时间于课程结束前2课时上交。
课程成绩考核比例:总评成绩=平时成绩×30%+期末成绩×70%,其中期末成绩主要以习题作业或外出考察论文等为考核内容。
六、课程习题评分标准本课程总分100分,课程成绩考核比例为:平时成绩*30%+作业成绩或考试成绩*70%=100,平时成绩包括平日课上学生素质能力考核50分,剩下50分为平日出缺勤成绩。
课程作业包括作业完成情况的分数综合。
分配详见下表:附具体评分标准,如下:(100分为满分,60分以下视为不及格)1、优秀(100-90分):论文立意创意新颖,创新能力强,个性突出,无抄袭,无雷同,行文流畅,论点明确,论据有力。
无旷课、迟到、早退现象,态度端正,严肃认真。
2、良好(89-80分):论文立意具有一定新颖创意,在借鉴现有研究成果的基础上有所创新,思维灵活,无抄袭,行文比较流畅,论点明确,论据有力。
无旷课、迟到、早退现象,态度端正,严肃认真。
3、中等(79-70分):论文立意在对现有研究成果进行合理的借鉴的基础上有一定创新,行文比较流畅,偶有错别字,论点明确,论据比较有说服力。
有旷课、迟到、早退现象,态度端正,严肃认真。
4、及格(69-60分):论文立意几乎没有新颖创意,仅仅在借鉴现有研究成果,个人创新内容很少,行文偶有不通顺之处,偶有错别字,论点不突出,论据说服力不强。
有旷课、迟到、早退现象,态度端正。
5、不及格(60分以下):论文全文抄袭现有研究成果,行文非常不通顺,错别字连篇,毫无论点,论据说服力不强。
有旷课、迟到、早退现象,态度不端正。
制定人:审定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