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古代史综合测试题(高中)_含答案
历史试题及答案解析高中
历史试题及答案解析高中一、选择题1. 秦始皇统一六国后,采取了哪一项措施来加强中央集权?A. 分封制B. 郡县制C. 世袭制D. 禅让制答案:B解析:秦始皇为了加强中央集权,废除了分封制,实行了郡县制,将全国划分为36个郡,郡下设县,由中央直接任命官员管理。
2. 唐朝时期,科举制度的推行对中国古代社会有何影响?A. 促进了社会等级的固化B. 促进了社会阶层的流动C. 阻碍了文化的发展D. 阻碍了经济的发展答案:B解析:唐朝时期科举制度的推行,打破了世袭制和门阀制度,使得不同社会阶层的人有机会通过考试获得官职,促进了社会阶层的流动。
二、填空题1. 明朝时期,著名的航海家_________率领船队七次下西洋,开辟了海上丝绸之路。
答案:郑和解析:郑和是明朝著名的航海家,他率领船队七次下西洋,到达了东南亚、南亚、西亚、非洲等地,促进了中外经济文化交流。
2. 清朝末期,_________运动标志着中国近代民主革命的开始。
答案:辛亥革命解析:辛亥革命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次成功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推翻了清朝的统治,结束了中国两千多年的封建君主制,标志着中国近代民主革命的开始。
三、简答题1. 请简述新文化运动对中国社会的影响。
答案:新文化运动是20世纪初中国知识分子发起的一场思想解放运动。
它提倡民主、科学、新道德,反对封建礼教和旧文化。
新文化运动对中国社会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推动了中国社会的思想解放,促进了文化教育的改革,为后来的五四运动和中国革命的发展奠定了思想基础。
四、论述题1. 论述中国抗日战争胜利的历史意义。
答案:中国抗日战争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重大的历史意义。
首先,抗日战争的胜利,捍卫了中国的国家主权和领土完整,使中国摆脱了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地位。
其次,抗日战争的胜利,提高了中国人民的民族自尊心和自信心,增强了民族凝聚力。
再次,抗日战争的胜利,为中国的现代化建设创造了有利条件,为中国的崛起奠定了基础。
简明中国古代史综合测试题
《简明中国古代史》综合测试题一、填空1.一般说来,中原地区的居民称为__族, 其四周的居民按其方位分别为__,__,__,__。
2.今天,我国共有___个民族。
由于在历史上,氏族关系的密切发展,自汉魏以后,___一词逐渐成为我国各民族的总名称。
3.原始社会分为两个时期,其前期为___时期,后期为___时期。
4.传说中国的文明起源于__和___时代。
旧时人们常以___代表中华民族的祖先。
5.___是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王朝。
6.商朝的建立者是____。
7.西周的地方行政制度是____土地制度是____。
8._____年,少数民族____攻破镐京,西周灭亡。
9.齐桓公任用______为相,进行改革。
10.“合纵”的主要代表人物是洛阳人___;“连横”的主要代表人物是魏人__。
11.“五经”是___,___,____,___,和____;“三传”是____,____和____。
12.春秋后期的___是一位杰出的民间医生,他用望、闻、问、切四诊法诊病,兼通内、妇、五官、小儿等科。
13.秦长城西起____,东至_____。
14.秦统一后的钱币叫_____,文字叫_____。
15.汉武帝即位,_____提出了“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建议。
汉武帝基本上采纳了这个建议,从此_____学说逐步成为西汉中后期的统治思想。
16.西汉时,_____两次出使西域;东汉时,_____经营西域。
17.许慎的_____是我国最早的一部编辑完善,内容丰富的字典。
18.东汉时期最著名的医学家有_____和_____。
19.曹操的选官政策是所谓“___”;曹丕时,用“__”以选拔官吏。
20.230年,孙权派___到达夷州.21.___是两晋的基本经济和财政政策.22.“五胡”指__,__,__,__和__.23.隋炀帝即位后,创立_____,这标志着科举制的产生。
24.641年,唐太宗以_____入吐蕃和亲,嫁与松赞干布。
25.880年,黄巢在长安称帝,国号“___”。
人民版高中历史 2019-2020 高三二轮复习专题: 古代史综合(含答案)
二轮复习:古代史综合练习一、单选题1.春秋晚期孔子特别推崇周公“制礼作乐”的创造性贡献,常说:“郁郁乎文哉,吾从周。
”孔子推崇西周礼乐制度的主要原因是礼乐制度A.推动西周社会的经济发展B.打击了诸侯割据势力C.有利于维护社会的统治秩序D.有利于分封制的推行2.西周时期,从政治上讲,一国无二君;从宗法上讲,一庙无二主。
各级宗族成员,都要以各级“宗子”为中心,表示“尊祖”和“敬宗”。
其目的是A.宣扬天无二日B.保证嫡长子地位C.强化尊祖敬宗D.维护家天下局面3.西周时期已形成一套较完备的国家政治体系,其中拓展了疆域且维系了其长久统治的制度是A.宗法制B.分封制C.郡县制D.中央集权制4.顾炎武论及某一制度时,认为其最大的弊端是“尽天下之权,而收之在上”。
该制度是A.分封制B.宗法制C.郡县制D.世官制5.元朝行省制是“一个极不合理的制度”“这种行省设施,实际上并不是为了行政方便,而是为了军事控制”。
它反映了元朝设置行省的直接目的是A.分割官员权力,牵制地方重臣B.拓宽选官渠道,扩大统治区域C.消除割据隐患,加强军事控制D.创设行政机构,维护国家统一6.北宋乾德二年,宋太祖“欲为赵普(时任宰相)置副而难其名称”,翰林学士承旨(官名)陶毅的建议最后被采纳。
下列选项中他推荐的“名称”最有可能是A.刺史B.三司使C.枢密使D.参知政事7.明朝内阁制在我国政治史上是一次前所未有的探索。
“内阁”是①内侍机构②君主专制产物③决策机构④制约皇权工具A.①②B.②④C.③④D.②③8.林则徐在1545年日记中记录他在某地的见闻:“见沿途多土坑,询其名曰卡井,能引水横流者,由南而北,渐引渐高,水从土中穿穴而行,诚不可思议之事,此处田土膏腴,岁产木棉无算,皆卡并之利为之也”。
关于“卡井”的表述有误的是A.由关中农民创造B.至今还流行与新疆一些地区C.起源于战国时期D.有利于木棉等经济作物种植9.北宋《武经总要》介绍了一种工具的用法,“用时,置水碗于无风处,平放鱼在水而令浮,其首常南向午也。
高中历史考试和答案
高中历史考试和答案一、单项选择题(每题2分,共40分)1. 秦始皇统一六国后,采取了哪些措施加强中央集权?A. 推行郡县制B. 实行分封制C. 推行科举制D. 实行九品中正制答案:A2. 下列哪项不是汉武帝时期的政治措施?A. 罢黜百家,独尊儒术B. 推行均田制C. 创立太学D. 创立刺史制度答案:B3. 唐朝时期,科举制度的主要科目有哪些?A. 明经、进士B. 明经、明法C. 进士、明法D. 进士、明经答案:A4. 宋代的“三司”指的是哪三个机构?A. 户部、兵部、工部B. 礼部、户部、刑部C. 户部、度支、盐铁D. 吏部、户部、礼部答案:C5. 明朝时期,内阁制度的创立者是哪位皇帝?A. 明太祖B. 明成祖C. 明宣宗D. 明英宗答案:B6. 清朝雍正时期,设立了哪个机构来加强皇权?A. 东厂B. 西厂C. 锦衣卫D. 军机处答案:D7. 辛亥革命后,中华民国成立,其临时大总统是?A. 孙中山B. 袁世凯C. 黎元洪D. 黄兴答案:A8. 新文化运动的主要内容是什么?A. 提倡民主与科学B. 提倡儒家思想C. 提倡佛教思想D. 提倡道教思想答案:A9. 五四运动爆发的直接原因是什么?A. 巴黎和会中国外交失败B. 俄国十月革命C. 一战结束D. 辛亥革命答案:A10. 中国共产党成立的时间是?A. 1921年B. 1922年C. 1923年D. 1924年答案:A11. 抗日战争时期,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敌后抗日根据地主要分布在哪些地区?A. 东北、华北、华东B. 华北、华东、华南C. 东北、华北、华中D. 华北、华东、华中答案:D12.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的时间是?A. 1949年10月1日B. 1948年10月1日C. 1950年10月1日D. 1949年9月1日答案:A13. “一五”计划期间,中国开始实施的第一个五年计划的主要目标是什么?A. 发展农业B. 发展轻工业C. 发展重工业D. 发展服务业答案:C14. 文化大革命期间,被错误批判的“资产阶级反动路线”是指?A. 经济建设为中心B. 以阶级斗争为纲C. 以农业为基础D. 以工业为主导答案:B15. 改革开放后,中国农村实行的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主要特点是?A. 土地私有化B. 土地集体所有,家庭承包经营C. 土地国有化D. 土地集体所有,集体经营答案:B16. 1992年,邓小平南方谈话中提出的“发展是硬道理”主要强调的是什么?A. 经济发展B. 政治发展C. 文化发展D. 社会发展答案:A17. 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WTO)的时间是?A. 2001年B. 2002年C. 2003年D. 2004年答案:A18. “一带一路”倡议是中国在哪个领域提出的国际合作倡议?A. 经济领域B. 政治领域C. 文化领域D. 军事领域答案:A19.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的标志是什么?A. 中国共产党第十九次全国代表大会B. 中国共产党第十八次全国代表大会C. 中国共产党第十七次全国代表大会D. 中国共产党第十六次全国代表大会答案:A20. 中国实现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是在?A. 2020年B. 2021年C. 2022年D. 2023年答案:A二、材料分析题(每题10分,共20分)21. 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史记·秦始皇本纪》记载:“分天下以为三十六郡,郡置守、尉、监。
历史学科试题及答案高中
历史学科试题及答案高中一、选择题(每题2分,共40分)1. 秦始皇统一六国后,采取了哪些措施巩固统一?()A. 推行郡县制B. 统一度量衡C. 修建长城D. 以上都是答案:D2. 唐朝时期,科举制度得到了进一步的发展,其中进士科主要考察哪些内容?()A. 诗歌B. 法律C. 儒家经典D. 历史答案:C3. 明朝时期,海禁政策的实施对国家经济产生了哪些影响?()A. 促进了海上贸易的发展B. 限制了对外贸易C. 增加了国家财政收入D. 减少了海盗活动答案:B4. 清朝康熙帝在位期间,对西藏地区采取了哪些措施加强管理?()A. 派遣驻藏大臣B. 实行金瓶掣签制度C. 推行汉化政策答案:D5. 辛亥革命后,中华民国成立,孙中山提出的三民主义包括以下哪些内容?()A. 民族主义B. 民权主义C. 民生主义D. 以上都是答案:D6. 五四运动爆发的直接原因是什么?()A. 巴黎和会上中国外交的失败B. 国内经济危机C. 国内政治腐败D. 外国列强的侵略答案:A7. 抗日战争期间,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八路军和新四军在敌后建立了哪些根据地?()A. 晋察冀B. 陕甘宁C. 华中D. 以上都是答案:D8. 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中国政府采取了哪些措施进行土地改革?()A. 没收地主土地B. 分配给农民C. 实行土地国有化答案:D9. 文化大革命期间,哪些文化遗产受到了严重破坏?()A. 古建筑B. 古籍C. 艺术品D. 以上都是答案:D10.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在经济建设方面取得了哪些显著成就?()A. 经济持续快速增长B. 对外贸易不断扩大C. 人民生活水平显著提高D. 以上都是答案:D二、填空题(每题2分,共20分)1. 唐朝时期,由_______主持编纂的《唐六典》是一部重要的法律文献。
答案:长孙无忌2. 明朝时期,郑和下西洋的船队最远到达了_______。
答案:非洲东海岸3. 清朝乾隆年间,编纂的《四库全书》是中国古代最大的一部_______。
中国古代史综合测试题高中_含答案
中国古代史综合测试题(高中) 含答案一、选择题(本卷共有30小题,每小题1.5分,共45分)重农抑商就是中国封建社会传统的经济思想,然而历代商品经济仍有不同程度的发展。
据此回答1-4题。
1.我国古代商品经济最初产生于( )A.原始社会后期B.商朝C.春秋战国时期D.秦汉时期2.以下说法正确的就是( )A.儒家思想就是中国封建社会的正统思想,重农抑商就是中国封建社会传统的经济思想,所以孔子就是主张重农抑商的B.法家代表人物商鞅就是重农抑商政策的始作俑者,所以战国时法家都就是主张重农抑商政策的C.重农抑商政策的经济基础就是封建的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所以重农抑商政策就是封建自然经济的必然结果,因而它长期的实行,就是有利于社会经济发展的D.司马迁在《史记》中为从事工商业者作传记(《货殖列传》),说明秦汉以前工商业者还有一定的社会地位;而后世的正史中再也瞧不到专门为工商业者作的传记,说明由于受重农抑商政策影响,工商业者不再具有较高的社会地位了3.以下哪些就是战国时期“重农抑商”政策产生的原因( )①封建自然经济的自给自足的性质②新兴地主阶级经济利益的反映③封建社会初期不具备发展工商业的条件④诸侯国出于政治、军事因素的考虑A.①②③B.①②④ C ②③④ D.①③④4.封建统治者长期推行重农抑商政策的根本原因就是( )A.维护封建土地所有制B.限制商品经济的发展C.保证政府稳定的财政收入D.稳定封建统治秩序匈奴就是我国北方古老的少数民族,对北方边疆的开发作出了重要贡献。
据此回答5-6题。
5.下列情况不符合两汉时期匈奴历史的就是( )A.经济生活由畜牧业发展到农牧业B.铁器已广泛用于生产、生活等领域C.从分裂走向统一,形成了强盛的奴隶制国家D.西汉对其进行了有效的管理6.两汉与秦朝对匈奴采取的相同措施就是( )A.修建防御工事B.与亲与互市C.进行战争D.迁民屯边张骞出使西域,促成当时世界几大文明在西域的碰撞与交融,使当地文化丰富多彩。
人教版高考历史二轮复习综合测试卷(附答案):中国古代史
人教版高考历史二轮复习综合测试卷中国古代史一、选择题1.据《史记.五帝本纪》记载,传说中的五帝嬗递和尧舜禹的禅让都是纯粹出于公心,即所谓“公天下”;禹传启,把原属于部族内部的传递,变为父子相传,古人谓之“家天下”。
出现这种变化的根源是()A.王权神秘色彩的强化 B.社会生产力的发展C.家国同构观念的萌生 D.继承人的品德优良2.“夏朝设秩宗,商朝设卜、巫、史,西周设太史、太祝、太卜、太士等,他们既是神权的掌握者,又是国家的重要执政官,权位显赫。
”这表明中国古代早期政治制度的特点之一是( )A.按照血缘亲疏分配政治权力 B.形成内外相辅的地方政权体制C.国家与家族宗法制度密切结合 D.神权与王权相结合3.某思想家曰:“天地无人推而自行,日月无人燃而自明,星辰无人列而自序,禽兽无人造而自生,此乃自然为之也,何劳人为乎?人之所以生、所以无、所以荣、所以辱,皆有自然之理、自然之道也。
”这主要反映了( )A.孔子“仁”和“礼”的思想 B.庄子“齐物”的自由精神C.老子一切要顺应自然的思想 D.墨子“节用”“兼爱”的主张4.20世纪90年代,陕西章台出土了一些秦代封泥(密封信封文件时加盖了印章的泥块),上面有上郡、代郡、邯郸等郡名和蓝田等县名。
这一发现可以印证秦朝()A.政治上四分五裂的事实 B.出现了造纸业C.实行郡县制的事实 D.用泥制陶的事实5.《史记.陈涉世家》记载:“当此时,诸郡县苦秦吏者,皆刑其长吏,杀之以应陈涉......楚兵数千人为聚者不可胜数。
”这反映了秦末农民起义()A.起因于官吏的贪腐B.反对实施郡县制C.以六国贵族为主力D.得到了广泛响应6.董仲舒在“五行相胜”中指出,“夫木者农也,农者民也”,“土者,君之官也”,“君大奢侈,过度失礼,民叛矣,其君穷矣,故曰木胜土。
”这说明董仲舒( )A.杂糅儒家和道家相关思想 B.承袭先秦以来的民本思想C.呼唤周代礼乐制度的回归 D.倡导建立中央集权的政府7.《后汉书·蔡伦传》记载:“缣(细绢)贵而简重,并不便于人。
中国古代史综合测试题(高中)_含答案
中国古代史综合测试题(高中)含答案一、选择题(本卷共有30小题,每小题1.5分,共45分)重农抑商是中国封建社会传统的经济思想,然而历代商品经济仍有不同程度的发展。
据此回答1-4题。
1.我国古代商品经济最初产生于( )A.原始社会后期B.商朝C.春秋战国时期D.秦汉时期2.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A.儒家思想是中国封建社会的正统思想,重农抑商是中国封建社会传统的经济思想,所以孔子是主张重农抑商的B.法家代表人物商鞅是重农抑商政策的始作俑者,所以战国时法家都是主张重农抑商政策的C.重农抑商政策的经济基础是封建的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所以重农抑商政策是封建自然经济的必然结果,因而它长期的实行,是有利于社会经济发展的D.司马迁在《史记》中为从事工商业者作传记(《货殖列传》),说明秦汉以前工商业者还有一定的社会地位;而后世的正史中再也看不到专门为工商业者作的传记,说明由于受重农抑商政策影响,工商业者不再具有较高的社会地位了3.以下哪些是战国时期“重农抑商”政策产生的原因( )①封建自然经济的自给自足的性质②新兴地主阶级经济利益的反映③封建社会初期不具备发展工商业的条件④诸侯国出于政治、军事因素的考虑A.①②③B.①②④ C ②③④D.①③④4.封建统治者长期推行重农抑商政策的根本原因是( )A.维护封建土地所有制B.限制商品经济的发展C.保证政府稳定的财政收入D.稳定封建统治秩序匈奴是我国北方古老的少数民族,对北方边疆的开发作出了重要贡献。
据此回答5-6题。
5.下列情况不符合两汉时期匈奴历史的是( )A.经济生活由畜牧业发展到农牧业B.铁器已广泛用于生产、生活等领域C.从分裂走向统一,形成了强盛的奴隶制国家D.西汉对其进行了有效的管理6.两汉与秦朝对匈奴采取的相同措施是( )A.修建防御工事B.和亲与互市C.进行战争D.迁民屯边张骞出使西域,促成当时世界几大文明在西域的碰撞与交融,使当地文化丰富多彩。
据此回答7-8题。
高中历史中国古代史综合测试卷
第3页
返回层目录 返回目录
(一)中国古代史综合测试卷
高考·历史
02[2019·广东江门鹤山市模拟]我国的每一个省级行政区都有一个或两个简称,例如
山东简称“鲁”、陕西简称“秦”、山西简称“晋”等。这几个省份的简称都与我国古
代实行的一种政治制度有关。这种制度就是( )
A.禅让制
B.世袭制
C.分封制
D.中央集权制
A.大运河沟通了南北交通 B.明长城是世界建筑的杰作 C.卢沟桥见证了抗日烽火 D.国子监是中国古代最高学府
解析:根据“举世闻名、连绵不断、雄伟壮观,气势磅礴、固若金汤”这些词语可 判断学习的内容为明长城,它是世界建筑的杰作。
第27页
返回层目录 返回目录
(一)中国古代史综合测试卷
高考·历史
19[2019·广东汕头潮阳区一模]顺治年间,出版家毛重倬因刻写的序文没有署上“顺 治”年号,被大学士刚林认为是“目无本朝”从而被拘;江西乡试主考官查嗣庭因出了 一道“维民所止”的作文题目,被雍正帝认为“维止”两字是“雍正”两字去了头,受 尽折磨含冤死于狱中,又受到戮尸之辱。上述案件出现的直接原因是清朝实行( )
高考·历史
解析:根据题干给出的表格对北宋年间贡举和武举取士人数进行了对比,取士人数 出现差异是因为宋朝实行重文轻武的政策。宋朝实行重文轻武的政策,造就了宋朝科技 发达、文化昌盛、人才辈出的文治局面。
第23页
返回层目录 返回目录
(一)中国古代史综合测试卷
高考·历史
16[2019·江苏盐城大丰区期中]下图反映了南宋初期抗金斗争中的重要战役,意义非 凡。对此理解正 确的是( )
A.唐朝杜甫的诗充满想象力和感染力,具有浓郁的浪漫情怀 B.词在唐朝时已经出现,经五代到两宋,成为宋代主要的文学形式之一 C.南宋的辛弃疾,其词内容多数与抗金活动有关 D.元曲把音乐、歌舞、动作、念白融合在一起,成为一种综合性的艺术
高中文科班中国古代史综合测试一
高中文科班中国古代史综合测试(一)一、选择题:本大题共28小题,每小题1.5分,共42分。
1. 据考古发现证明我国远古居民普遍使用磨制石器是在:(A)北京人生活时期 (B)氏族社会初期(C)母系氏族公社时期 (D)父系氏族公社时期2. 商代青铜器的主要成份是(A)银、铝、锡 (B)铝、锡、铅 (C)锡、铝、铅 (D)铜、锡、铅3. 春秋战国时期,先进生产力的代表是(A)地主阶级 (B)农民阶级 (C)奴隶主阶级 (D)奴隶阶级4. 我国奴隶制向封建制过渡采取的主要方式是(A)争霸战争 (B)变法运动 (C)百家争鸣 (D)统一措施5. 韩非子“法治”思想的实质是(A)把法律作为至高无上的准则 (B)用法律来约束每个人的行动(C)法律是君主治理天下的工具 (D)用法制代替个人意志的统治6. 陈胜吴广起义的地点大泽乡在今(A)山东东南 (B)江苏西北 (C)河南东部 (D)安徽北部7. 西汉初统治者实行宽舒政策的根本原因是(A)吸取秦朝灭亡的教训 (B)文武结合长治久安的需要(C)经济极端贫困的状况 (D)统治者出身贫寒的本质8. 东汉时期在生产上使用“水排”的进步意义在于(A)保证了农田的灌溉 (B)提高了冶铁的质量 (C)治理了黄河的泛滥(D)制造出生铁农器9. 道教是我国土生土长的宗教,它兴起于(A)春秋时期 (B)战国时期 (C)西汉时期 (D)东汉时期10. 下列手工业品出现的先后顺序是①铁器②丝织品③瓷器④纤维纸 (A)①②③④ (B)③①②④ (C)①④②③ (D)②①④③11. 北魏孝文帝改革的阻力主要来自(A)地主阶级 (B)鲜卑贵族 (C)北方各族 (D)汉族地主12. 正确古代北方民族占有外蒙古的先后顺序是①突厥②回纥③契丹④匈奴 (A)④②①③ (B)④②③① (C)④①②③ (D)①④③②13. 隋唐时期,推崇佛教广建庙宇的统治者是(A)隋文帝与唐太宗 (B)隋文帝与武则天(C)隋炀帝与唐玄宗 (D)隋文帝与唐玄宗14. 在右图中,唐代制瓷业青瓷的佳品出产于(A)①(B)②(C)③(D)④15. 中国的造纸术传入印度的时间是(A)东汉 (B)三国 (C)隋朝 (D)唐朝16. 755年,安禄山叛乱能够很快攻占洛阳、长安的主要原因是(A)唐玄宗不理政事 (B)唐朝内地兵力空虚 (C)杨国忠腐败无能 (D)宦官专政人心涣散17. 下列不属于二十四史的史书是(A)《史记》 (B)《汉书》 (C)《隋书》 (D)《史通》18. 契丹族起源的地区是(A)黑龙江流域 (B)蒙古大漠 (C)辽河上游 (D)河套地区19. 宋太祖加强中央集权的直接原因是(A)陈桥兵变的教训 (B)藩镇割据的教训(C)辽国的军事威胁 (D)统一天下的需要20. 王安石颁行的青苗法、募役法、方田均税法主要解决的问题是(A)增加政府财政收入 (B)限制大地主的利益(C)鼓励发展农业生产 (D)巩固加强中央集权21. “澶渊之盟”的议定地点澶州是今天的(A)河南开封 (B)河南濮阳 (C)安徽合肥 (D)安徽芜湖22. 以下有关女真民族历史的表述,正确的是(A)女真族是契丹族完颜部落的别称(B)契丹族称黑水末曷为女真(C)11世纪女真族已完成封建化(D)11世纪女真族已有了自己的文字23. 我国古代海运、陆路对外贸易最活跃的时期是(A)唐朝 (B)南宋 (C)元朝 (D)明朝24. 我国古代从中央到地方建立一整套学校体制始于(A)唐朝 (B)宋朝 (C)元朝 (D)明朝25. 以下对元杂剧的叙述,错误的是(A)元杂剧是比较成熟的戏剧形式(B)元杂剧把音乐、歌舞、念白熔合一起(C)元杂剧中的一种歌词称为元曲(D)关汉卿是元杂剧的剧作家26. 明朝北京城由里到外的顺序是(A)紫禁城、皇城、宫城 (B)宫城、皇城、京城 (C)皇城、宫城、外城(D)宫城、紫禁城、皇城、京城27. 李自成建立的大顺政权控制的南部地区最远到达(A)黄河以北 (B)淮河以北 (C)长江以北 (D)长江中小游28. 对宋应星及春所著《天工开物》的表述,错误的是(A)《天工开物》记述了中国传统手工业的工艺过程 (B)《天工开物》反映了明朝手工工场的情况(C)宋应星因科举落第而献身于科学研究(D)宋应星的科学研究处于世界领先地位二、多项选择题:本大题共10小题,每小题3分,共30分。
中国古代史测试题参考答案
《中国古代史》测试题参考答案二.材料题51.(1)秦始皇、汉武帝、唐太宗、宋太祖(2)秦始皇结束春秋战国分裂局面,建立了第一个统一的多民族的封建国家。
开创了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成为中国封建社会政治制度的基础。
(巩固统一的各项措施亦可)汉武帝:“推恩令”,“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北击匈奴,派张骞通西域,实现“大一统”,使西汉王朝达到鼎盛。
唐太宗:完善科举制与三省六部制,“贞观之治”,开创了唐朝的盛世局面。
宋太祖:结束了五代十国的分裂局面。
“杯酒释兵权”加强了中央集权。
52.(1)商鞅变法;奖励军功等措施损害了奴隶主贵族的利益。
(2)使秦国强盛,为秦统一天下奠定了基础。
(3)内容:说汉话,改汉姓,穿汉服,学习汉族官制礼法等相同点:都促进了社会经济的发展;都是封建化的改革。
不同点:孝文帝改革有促进民族融合的作用,商鞅变法没有。
53.秦朝:最高统治者称皇帝,独揽大权;三公九卿制,郡县制。
西汉:“推恩令”,加强监察制度;(“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可给分)。
唐朝:科举制,三省六部制。
元朝:行省制我国封建社会的政治制度是: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54.(1)闭关自守(2)原因:自持天朝物产丰富。
统治者担心国家的领土受外国侵略,还害怕外国人与沿海人民往来会引起统治统治不稳。
(3)后果:阻碍了对外经济文化科技交流,对西方的兴起一无所知,导致近代落后挨打(遭受西方殖民侵略)。
三.读图题(顺序不能颠倒)55.曲辕犁、筒车、唐朝56.(1)长安、大秦、敦煌(2)是东西方贸易往来的重要通道,促进了东西方经济、文化交流和发展。
57.(1)洛阳、涿郡(今北京),余杭(今浙江杭州)(2)海河,黄河,淮河,长江,钱塘江(3)江南河、邗沟、通济渠、永济渠58.略。
新人教版高考历史一轮总复习 中国古代史检测试题(含解析)新人教版高三全册历史试题
中国古代史检测试题(时间:40分钟满分:85分)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2小题,每小题4分,共48分)1.(2018·某某某某调研)据《国语·鲁语上》记述,有虞氏和夏、商、周三族祭祀的时候,不仅上推到本族的先王、先公,还更进一步把本族来源与黄帝族系联系起来,都自认为是黄帝族的后裔。
这反映了当时的中国( )A.已有民族认同的意识B.区域间的文化交流频繁C.政治制度具有连续性D.农耕经济成为各朝根本解析:A 本题主要考查中国古代文化认同感。
“把本族来源与黄帝族系联系起来,都自认为是黄帝族的后裔”,一方面是出于维护统治的需要,另一方面说明已有民族认同的意识,故A项正确;有虞氏和夏、商、周三代是前后相继的过程,不属于区域间的文化交流,故B项错误;材料是“祭祀”方面,属于宗族意识,不是政治制度和农耕经济方面,故C、D两项错误。
2.(2018·某某某某二调)秦始皇在统一中国后的十余年内,前后进行了八次大规模的移民,共迁徙居民约106万户,达500多万人口。
当时的移某某要分两种情况,一种是迁豪富、强族于关中;一种是徙平民、罪吏于边境。
此举( )A.强化了关中的经济优势B.有利于均衡全国人口的分布C.旨在抑制土地兼并D.促进了封建国家的统一解析:B 本题考查秦朝巩固统一多民族国家的措施。
秦统一六国的兼并战争中,对一些地方的人口造成严重影响,通过大规模的移民,有利于均衡全国人口的分布,故B项正确。
秦始皇在统一中国之前,关中地区经受战乱破坏,经济与其他地区相比并没有优势,故A项说法错误。
秦朝移民中“迁豪富、强族于关中”是为了加强监管,尤其是迁六国贵族,是为了削弱六国贵族势力;“徙平民、罪吏于边境”是为了减少边疆少数民族叛乱,C项排除。
材料为巩固国家统一措施,D项排除。
【教师备用】【新知生成】秦朝保障统一的配套措施(1)全国必须在经济、文化上高度统一。
这就是所谓“车同轨”“书同文”“行同伦”,简言之就是度量衡、文字、货币、车道,乃至意识形态,都趋于高度统一,使中央政令可以畅通于各地,地方与中央保持一致。
高中中国历史试题及答案
高中中国历史试题及答案一、选择题(每题2分,共20分)1. 下列关于秦始皇统一六国的叙述,不正确的是:A. 秦始皇统一了度量衡B. 秦始皇推行了郡县制C. 秦始皇实行了分封制D. 秦始皇统一了文字答案:C2. 唐朝时期,下列哪一项不是唐朝对外交流的重要举措?A. 玄奘西行取经B. 鉴真东渡日本C. 郑和下西洋D. 遣唐使来华答案:C3. 明朝时期,以下哪位皇帝不是以武力夺取皇位的?A. 朱元璋B. 朱棣C. 朱厚照D. 朱由校答案:C4. 下列关于辛亥革命的叙述,正确的是:A. 辛亥革命是由孙中山领导的B. 辛亥革命推翻了清朝的统治C. 辛亥革命建立了中华民国D. 辛亥革命实现了国家的完全独立答案:B5. 下列关于五四运动的叙述,不正确的是:A. 五四运动发生在1919年B. 五四运动的导火索是巴黎和会C. 五四运动的口号是“民主”和“科学”D. 五四运动是一场反帝反封建的爱国运动答案:C6. 长征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红军为了躲避国民党军队的围剿而进行的一次战略转移,下列关于长征的叙述,不正确的是:A. 长征的起点是江西瑞金B. 长征的终点是陕西延安C. 长征的总里程超过了25000里D. 长征的目的是北上抗日答案:D7. 下列关于抗日战争的叙述,正确的是:A. 抗日战争始于1937年的七七事变B. 抗日战争是中国人民反抗日本侵略的战争C. 抗日战争的结果是日本无条件投降D. 抗日战争是中国近代史上唯一的对外战争答案:B8. 下列关于新中国成立的叙述,不正确的是:A. 新中国成立于1949年10月1日B. 新中国的成立标志着中国进入了社会主义社会C. 新中国的成立结束了中国一百多年来被侵略和奴役的历史D. 新中国的成立是中国历史上的一次伟大革命答案:B9. 下列关于文化大革命的叙述,不正确的是:A. 文化大革命开始于1966年B. 文化大革命期间,许多知识分子受到迫害C. 文化大革命的目的是反对封建主义和资本主义D. 文化大革命的结果是社会经济和文化遭受了巨大损失答案:C10. 下列关于改革开放的叙述,不正确的是:A. 改革开放始于1978年B. 改革开放是中国现代化建设的重要里程碑C. 改革开放的目的是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D. 改革开放导致了中国经济的全面私有化答案:D二、填空题(每题2分,共10分)1. 秦始皇统一六国后,为了加强中央集权,实行了________制度。
历史试题及答案解析高中
历史试题及答案解析高中一、选择题1. 秦始皇统一六国后,采取了以下哪项措施来加强中央集权?A. 推行郡县制B. 建立科举制C. 实行分封制D. 推行九品中正制答案:A解析:秦始皇统一六国后,为了加强中央集权,推行了郡县制,废除了分封制,将国家划分为若干郡县,由中央直接任命官员管理,从而加强了中央对地方的控制。
2. 下列哪一项是唐朝时期对外关系的重要表现?A. 开辟丝绸之路B. 建立朝贡体系C. 实行闭关锁国D. 推行海禁政策答案:B解析:唐朝时期,中国对外关系的一个重要表现是建立了朝贡体系,通过朝贡贸易与周边国家进行交流,加强了与各国的联系,同时也体现了唐朝的国力和影响力。
二、填空题1. 明朝时期,为了加强海防,采取了________政策。
答案:海禁解析:明朝时期,为了防止倭寇的侵扰和加强海防,采取了海禁政策,限制了对外贸易和海上活动,这一政策在一定程度上维护了国家的海防安全。
2. 清朝末年,中国遭受了列强的侵略,其中________战争是中国近代史上的一次重大战争。
答案:甲午解析:甲午战争是清朝末年发生的一次重大战争,中国在这场战争中战败,被迫签订了不平等条约,割让了台湾等领土,对中国的近代史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三、简答题1. 简述唐朝的科举制度及其对后世的影响。
答案:唐朝的科举制度是一种选拔官员的考试制度,通过考试选拔有才能的人才进入官僚体系。
这一制度对后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它打破了世袭制和门第观念,使得社会阶层流动性增强,为社会的进步和发展提供了人才支持。
2. 论述清朝末年的洋务运动及其对中国近代化的影响。
答案:清朝末年的洋务运动是一次旨在学习西方科技和管理经验,以实现国家自强的改革运动。
洋务运动推动了中国近代工业的发展,建立了一批近代企业,如江南制造局、福州船政局等,同时也引进了西方的科技和管理经验,对中国的近代化进程产生了积极的影响。
然而,由于种种原因,洋务运动最终未能实现其预期目标,但它为中国的近代化奠定了一定的基础。
历史试题及答案解析高中
历史试题及答案解析高中一、选择题1. 秦始皇统一六国后,采取了哪些措施来加强中央集权?A. 推行郡县制B. 焚书坑儒C. 统一度量衡D. 修建长城答案:ABCD解析:秦始皇为了加强中央集权,采取了多项措施,包括推行郡县制以取代分封制,焚书坑儒以统一思想,统一度量衡以促进经济交流,以及修建长城以防御北方游牧民族的侵扰。
2. 唐朝时期,科举制度的推行对当时社会产生了哪些影响?A. 促进了社会流动B. 增强了中央集权C. 促进了文化发展D. 导致了地方势力的削弱答案:ABCD解析:科举制度的推行,使得社会各阶层的人都有机会通过考试进入官僚体系,促进了社会流动。
同时,科举选拔官员的权力集中在中央,增强了中央集权。
科举考试的内容以儒家经典为主,促进了文化的传承和发展。
此外,科举制度也削弱了地方势力对人才的控制。
二、填空题1. 明朝时期,______是著名的航海家,他七次下西洋,开创了中国航海史上的辉煌篇章。
答案:郑和解析:郑和是明朝时期的著名航海家,他率领船队七次下西洋,到达了东南亚、南亚、西亚以及非洲东海岸等地区,促进了中外经济文化交流。
2. 五四运动是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端,其导火线是______。
答案:巴黎和会中国外交失败解析:1919年,巴黎和会上中国外交的失败,特别是山东问题的处理,激起了中国民众的强烈不满,引发了五四运动,这场运动标志着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始。
三、简答题1. 简述清朝灭亡的主要原因。
答案:清朝灭亡的主要原因包括:- 内部腐败:清朝晚期官僚体系腐败严重,政治黑暗,导致国家治理效能低下。
- 经济落后:封建经济结构无法适应工业化浪潮,导致国力相对衰落。
- 民族矛盾:民族矛盾激化,尤其是满汉矛盾和民族压迫政策,加剧了社会不稳定。
- 外部侵略:列强的侵略和不平等条约的签订,严重削弱了清朝的主权和国力。
- 思想启蒙:西方思想的传入,促进了民众的觉醒,为革命提供了思想基础。
解析:清朝灭亡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既有内部的政治、经济、社会问题,也有外部的侵略和思想影响。
高三历史一轮复习《中国古代史》练习题(含答案)
高三历史一轮复习《中国古代史》练习题(含答案)一、单选题1.公元前124 年,汉武帝在长安兴办太学,太学的学习科目为“五经”,一律由儒学五经博士教授,同时下令全国各郡国设置学校。
汉武帝的这些措施A.打破了贵族垄断文化教育的局面B.宣告了“百家争鸣”局面的结束C.确立了儒学在文化上的主导地位D.推动了儒学走向世俗化和生活化2.《诗经》祭祀诗中商人多神化商汤、武丁等祖先,崇尚先王的暴力和武功;而周人塑造的祖先则多是文质彬彬的形象,他们赞颂祖先带领民众在治理田畴、勘察居住点、建筑房屋等方面的贡献。
这反映出西周统治者A.践行儒家民本观念B.执政观念趋向理性C.尤其重视基层治理D.开始强调以文治国3.永乐三年,他率领二万七千八百多人,分乘二百零八艘木制帆船,由太仓的刘家港出发,开始了持续二十八年之久的航海壮举,访问了亚非30多个国家和地区,最远到达非洲东海岸和红海沿岸。
这一壮举,史称A.郑和下西洋B.鉴真东渡C.法显西行D.空海求法4.明朝郑和七下西洋,访问了亚非30多个国家和地区。
600多年来,中国与亚非各国关系的佳话流传不衰。
据此可知,郑和下西洋A.促进中外经济文化交流B.增加政府的财政收入C.推动明朝政治革新进程D.扩大海外贸易的规模5.造成下图所示漫画中“悲剧”的措施是A.使枢密院与“三衙”分权B.将地方精锐部队编入禁军C.设通判与知州彼此制约D.枢密院、三司分割宰相权力6.汉代妇女盛行自由改嫁,而唐代中、上层妇女大多选择守寡。
这种变化折射出A.儒家思想文化的发展B.唐代妇女更自由富足C.妇女贞节观念愈淡薄D.程朱理学观念已普及7.公元10世纪到13世纪是继三国两晋南北朝之后又一个北方少数民族活跃的时期。
少数民族政权在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发展中起到了重要作用。
下面是某校学生用列表法梳理知识时制作的表格,由上到下应依次填写的是A.契丹、党项、女真、蒙古B.鲜卑、女真、蒙古、匈奴C.契丹、吐蕃、女真、满洲D.鲜卑、女真、党项、蒙古8.“唐朝统治者具有‘华夷一家’的观念,与300多个国家和地区保持友好交往。
中国古代史测试题
中国古代史测试题一、选择题1. 下列哪位统一了中国的六个国家?A. 刘备B. 曹操C. 秦始皇D. 孙权2. 唐太宗的庙号是?A. 高祖B. 太宗C. 神宗D. 成宗3. 下列哪位皇帝是中国历史上最后一位皇帝?A. 乾隆B. 嘉庆C. 光绪D. 溥仪4. 下列哪位是中国古代文学四大名著之一?A. 《红楼梦》B. 《西游记》C. 《水浒传》D. 《三国演义》5. “丝绸之路”是哪位皇帝开辟的?A. 唐太宗B. 汉武帝C. 明成祖D. 康熙二、填空题1. 中国古代封建制度的基本单位是________________。
2. 唐朝盛世时期,中国的首都是________________。
3. 秦始皇统一六国后,建立了哪个朝代________________。
4. 明朝的第一位皇帝是________________。
5. 中国的丝绸制造技术最早源自哪个朝代________________。
三、简答题1. 请简述中国古代封建社会的等级制度是如何组织的。
2. 请简要介绍一下汉朝的文化繁荣和科技发展。
3. 请谈谈唐朝盛世时期对世界的影响。
4. 请简述明朝的漕运制度和科举制度的重要性。
5. 请简要介绍一下中国古代的科技发明和传播。
四、论述题中国古代史是中华文明发展史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了解中国历史和文化具有重要意义。
请你谈谈你对中国古代史的认识,并说明为什么学习中国古代史对于我们的现实生活有何帮助。
【文章结束】。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国古代史综合测试题(高中)含答案一、选择题(本卷共有30小题,每小题1.5分,共45分)重农抑商是中国封建社会传统的经济思想,然而历代商品经济仍有不同程度的发展。
据此回答1-4题。
1.我国古代商品经济最初产生于( )A.原始社会后期B.商朝C.春秋战国时期D.汉时期2.以下说确的是( )A.儒家思想是中国封建社会的正统思想,重农抑商是中国封建社会传统的经济思想,所以孔子是主重农抑商的B.法家代表人物商鞅是重农抑商政策的始作俑者,所以战国时法家都是主重农抑商政策的C.重农抑商政策的经济基础是封建的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所以重农抑商政策是封建自然经济的必然结果,因而它长期的实行,是有利于社会经济发展的D.司马迁在《史记》中为从事工商业者作传记(《货殖列传》),说明汉以前工商业者还有一定的社会地位;而后世的正史中再也看不到专门为工商业者作的传记,说明由于受重农抑商政策影响,工商业者不再具有较高的社会地位了3.以下哪些是战国时期“重农抑商”政策产生的原因( )①封建自然经济的自给自足的性质②新兴地主阶级经济利益的反映③封建社会初期不具备发展工商业的条件④诸侯国出于政治、军事因素的考虑A.①②③B.①②④ C ②③④D.①③④4.封建统治者长期推行重农抑商政策的根本原因是( )A.维护封建土地所有制B.限制商品经济的发展C.保证政府稳定的财政收入D.稳定封建统治秩序匈奴是我国北方古老的少数民族,对北方边疆的开发作出了重要贡献。
据此回答5-6题。
5.下列情况不符合两汉时期匈奴历史的是( )A.经济生活由畜牧业发展到农牧业B.铁器已广泛用于生产、生活等领域C.从分裂走向统一,形成了强盛的奴隶制国家D.西汉对其进行了有效的管理6.两汉与朝对匈奴采取的相同措施是( )A.修建防御工事B.和亲与互市C.进行战争D.迁民屯边骞出使西域,促成当时世界几大文明在西域的碰撞与交融,使当地文化丰富多彩。
据此回答7-8题。
7.司马迁称骞出使西域为“凿空”,主要是由于( )A.骞没有完成使命B.西域不愿同西汉夹攻匈奴C.了解到西域的历史地理与风俗人情D.开辟了西汉同西域的交通8.当时,西汉传人西域的物品与技术是①丝织品与金属工具②铸铁技术③井渠法④葡萄与石榴A.①②B.①②③C.②③④D.①②③④南北朝时期是我国民族融合的高潮时期。
据此回答9-10题。
9.当时的民族融合实质上是( )A.胡汉民族布局被打乱B.各族人民互相交流与学习C.少数民族封建化 D 边疆地区的大开发10.当时的民族融合对历史发展进程的重要影响是( )A.促进了民族间的迁徙与杂居B.使北方经济恢复,北兴盛一时C.打破了农牧经济的天然界限D.为隋唐的统一与繁荣准备了条件新疆地区自西汉归属中央以后,先后生活着众多的少数民族,在汉族和少数民族的共同努力下,新疆发展迅速。
据此回答11-12题。
11.西汉时期的新疆地区( )A.掌握了铸铁技术、井渠法,修筑坎儿井B.处于丝绸之路的起点,商贸发达C.始终处在中央的管理下D.民族众多,大都处在封建社会时期12.唐朝先后设立了一些机构管理新疆地区,下列不属于唐朝设立的是( )A.都督府B.安西都护府C.伊犁将军D.北庭都护府唐朝时期是我国统一的多民族国家的大发展时期。
据此回答13-15题。
13.其首领被唐玄宗册封为“怀仁可汗”的少数民族是( ) A.突厥B.回纥C.南诏D.吐蕃14.南诏对我国农业发展作出的重大贡献是( )A.形成了南稻北粟的农业格局B.最早实行复种制C.使用了井渠法等技术D.采用中原先进技术,稻米产量高15.唐朝与吐蕃的友好关系不包括( )A.通婚联姻B.经济文化交流C.共同平定安史之乱D.长庆会盟在古代历史上,中国与外国的交往促进了双方文明的进步。
据此回答16-17题。
16.唐朝文化在当时世界上是最先进的文化,唐文明对西方世界的影响主要体现在( )A.印刷、火药、导航技术等方面B.丝绸、冶铸、水利技术等方面C.、建筑、法律制度等方面D.造纸、纺织、印刷技术等方面17.唐朝对外交往盛况空前的主要原因有( )①经济文化世界领先②对外交通相对发达③政府实行对外开放政策④贸易往来利益驱动A①②③B.①③④C.①③D.①②③④选官制度在中国封建时代几经演变。
据此回答18-20题。
18.下列关于两汉时期选官制度的各项表述中,不正确的是( )A. 察举是两汉选用官吏的主要途径B.征召是由下而上推选人才为官C.汉武帝建立起的选拔人才为官的制度D.西汉的选官制度包括察举和征召等19.东汉时期,选官制度逐渐发生变化,逐渐以门第族望为主要依据,发生这一变化的原因是A宦官外戚交替把持选官大权B.地方豪强势力强大C.地方官吏回避本籍任职制度D.儒家思想强调门第20.隋唐实行科举制的进步意义主要是( )A.扩大了封建社会的统治基础B.对皇帝的专制权力有一定的抑制作用C.促进科技文化的发展D.削弱了显贵的特权中国医药学成就辉煌,形成了独特的理论体系。
据此回答21-23题。
21.下列关于《黄帝经》的各项表述中,不正确的是( )A.本书是依据黄帝列出纲目而写作的B.本书在战国问世至西汉时编写C.本书集中反映了古代中医早期成就D.本书奠定了中医学的理论基础22.下列各项关于医学家仲景成就的述评中,正确的是( ) A.提出中医的传统诊断法B.总结了中医药物学的理论C.其著作是后世中医经典 D 其著作是中国最早的医书23.下列关于中国古代医学成就的各项表述中,符合史实的是( ) A.华佗被后世誉为“医圣”B.唐太宗时《唐本草》最终得以编成C.思邈发明了“麻沸散”D.《本草纲目》被誉为“医药巨典”赋税是我国古代国家宏观管理经济的重要手段。
据此回答24-28题。
24.我国古代一整套赋税制度形成的标志是A.西周贡赋的征收B.西汉编户制度的施行C.北租调制的确立 D 隋唐租庸调制的推行25.西汉到北赋税制度的变化的基本趋势是A.由贡赋向地租转变B.由人头税向土地税转变C.由必须服役向允许代役转变D.由按人头向按户征收转变26.下列对两税法的阐述中,不对的是( )A.保留了地税和户税B.重地轻人,征收财产税C.否定了土地兼并D.官僚、地主也纳税27.明朝推行一条鞭法中体现当时有利于社会经济新现象产生的容是( ) A.将田赋、徭役、杂税合并为一条B.将丁税平均摊人田赋C.赋役征收 D 要根据当时情况采取相应措施28.乾隆年间的税种有( )A.地丁银和商品税 B 田赋和辽饷C.丁税和田租D.地丁银和免役钱明清时期专制主义空前加强。
据此回答29-30题。
29.以下关于明朝“废行省、设三司”的措施评价最正确的是( )A.通过分散地方权力来加强中央权力B.是我国地方行政区划制度划时代的变革C.有利于加强明边境的防御力量D.政府各部分相互牵制,提高了行政效率,减轻了人民负担30.清代一位军机大臣用一首诗来形容自己的工作:“依样胡芦画不难,胡芦变化有千端。
画成依样旧胡芦,要把胡芦仔细看。
”该诗直接说明了A.军机大臣完全听命于皇帝,根据皇帝的旨意拟发谕旨,处理军国大事B.军机大臣在皇帝心目中毫无地位,完全被视为走卒C.军机大臣接替丞相职权,替皇帝处理政事D.军机处的设置,标志着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发展到登峰造极的地步二、非选择题(本卷共有3小题,共55分)31.阅读下列材料(16分)材料一:“为政以德,譬如北辰,居其所而众星拱之。
”“子曰:苛政猛于虎也。
”——摘自《论语》材料二:“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是故得乎丘民为天子,得乎天子为诸侯,得乎诸侯为大夫。
”“五亩之宅,树之以桑,五十者可衣帛矣。
鸡、豚、狗、彘之畜,不失其时,七十者可以食肉矣;百亩之田,勿夺其时,入口之家可以无饥矣。
”“是故明君制民之产,仰足以事父母,俯足以畜妻子,乐岁终身饱,凶年免于死亡。
”——摘自《孟子》材料三:唐太宗说:“为君之道,必须先有百姓,若损百姓以奉其身,犹割股以啖腹,腹饱而身毙。
”——摘自《贞观政要》请回答:(1)概括材料一的主要思想。
(2分)(2)概括材料二的主要思想。
(2分)(3)材料一与材料二体现的思想有何关系。
(4分)(4)联系材料及所学知识,分析上述孔孟思想在唐朝贞观年间有何具体体现。
(8分)32.阅读下列材料(14分)材料一:自耕农是封建国家直接剥削的对象。
为了保证赋税、徭役的供应,封建国家历来关注这一阶层的存在。
“稳定小农”是封建王朝久安的良策,每一个新王朝建立时,对此极为关注,他们总是采取鼓励垦荒等政策,积极培拉自耕农。
诚然,自耕农这一阶层是很不稳定的,经常分化。
——叶显恩《明清徽州农村社会与佃仆制》材料二:民有幸不役于人而有田自耕者,皆以等书于籍而公(官府)役之。
……至不胜(有能承受),则贱卖其田,或逃而去。
——欧阳修《欧阳文忠公全集》材料三:自田制坏而兼并之法行,贫民下户极多,而中产之家(相当于自耕农)赈贷之所不及,一遏水旱,狼狈不策,只有流离饿莩耳。
——董火胃《救荒活民书》请回答:(1)结合材料分析封建国家历来“积极培植自耕农”,而“自耕农这一阶层”却“经常分化”的原因。
(4分)(2)为什么“每一个新王朝建立时”对小农经济都“尤为关注”,而封建政权不能从根本上消除自耕农“经常分化”的现象?(4分)(3)“稳定小农”是封建王朝久安的良策,试从封建社会历史发展的全程对该政策作简要评价。
(6分)33.阅读下列材料(25分)材料一:阅读“黄土地带”及“汉关中主要水利工程”示意图材料二:旅游者从到骊山所看到的黄褐色的土壤是黄土地带的东南边际。
这土壤纤细有如面粉,令人设想几百万年前经过风力的转运,堆积在一个广大的地区。
它的深度自50英尺到700英尺,它的下层可能是在冰河时期结束时受到极大的压力所粉碎而成。
当初一部分土壤也可能被水力冲刷而沉淀于东部,又经过长期间的堆积,才聚成今日之深度。
这种现象对中国历史的展开,有好几重影响:因为黄土之纤细,可以供原始的工具耕耘,如木制之犁及锄。
周朝的开国,与推广农业互为表里,显然是得到这种土壤特性的裨益。
材料三:黄土还给中国另一种影响:黄河中游由北至南将黄土地带割成两半,其纵长500英里。
它也在地接受几条支流的汇入,其结果是黄河的流水中夹带着大量的泥沙。
通过河流的水夹带着5%的泥沙已算相当的多,南美洲的亚马河夏季可能高至12%,而黄河的流水曾经有过46%的纪录。
其中一条支流曾在一个夏天达到了难于相信的含沙量63%。
所以黄河经常有淤塞河床,引起堤防溃决泛滥,造成大量生命与财产损失的可能。
这河流的水量在洪水期间和枯水期间幅度的变化又大,更使潜在的危机经常恶化。
按理说来,有一个最好坐落于上游的中央集权,又有威望动员所有的资源,也能指挥有关的人众,才可以在黄河经常的威胁之下,给予应有的安全。
当周王不能达成这种任务时,环境上即产生极大的压力,务使中枢权力再度出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