圆筒拉伸模具设计毕业设计论文

合集下载

带凸缘圆筒形件拉深模设计

带凸缘圆筒形件拉深模设计

摘要随着中国工业不断地发展,模具行业也显得越来越重要。

本文针对带凸缘圆筒形零件的拉伸工艺性及拉伸工序过程,列举其中一次拉深并完成模具设计。

介绍了筒形零件冷冲压成形过程,经过对筒形零件的批量生产、零件质量、零件结构以及使用要求的分析、研究,按照不降低使用性能为前提,将其确定为冲压件,用冲压方法完成零件的加工,且简要分析了坯料形状、尺寸,排样、裁板方案,拉深次数,冲压工序性质、数目和顺序的确定。

进行了工艺力、压力中心、模具工作部分尺寸及公差的计算,并设计出模具。

同时具体分析了模具的主要零部件的设计,冲压设备的选用,凸、凹模间隙调整。

列出了模具所需零件的详细清单,并给出了合理的装配图。

关键词冲压件/带凸缘圆筒形拉伸件/拉伸工艺/拉深模设计WITH FLANGE CYLINDRICAL DEEPDRAWING DIE DESIGNABSTRACTAs China's industrial development unceasingly, the mold industry also appears more and more important. This paper belt of flange cylindrical parts stretching manufacturability and stretching process process, list one time deep drawing and complete the mold design. Cold stamping process of cylindrical parts is introduced, after mass production of the cylindrical parts, parts quality, parts structure, and use requirement analysis, research, according to not reduce the usability for the premise, to identify it for stamping parts, complete parts processing, with stamping method and the brief analysis of the blank shape, size, layout, cutting board, deep drawing, stamping process in nature, the determination of number and order. The technology force, pressure center, mold working parts dimension and tolerance of calculation, and design the mold. At the same time, concrete analysis of main components of the mold design, the selection of stamping equipment, convex and concave die clearance adjustment. Lists the mould needs a detailed list of spare parts, and gives the reasonable assembly drawing.KEYWORDS stamping parts, flange cylindrical stretching, stretching, deep drawing die design process目录1 前言 (1)1.1 模具的概论 (1)1.1.1 冲压与冲模 (1)1.1.2 我国冲压现状与发展方向 (2)1.1.3 国外模具发展趋势及行业特点 (2)1.1.4 模具设计及加工技术的现状 (3)1.1.6 冲模的零部件 (4)1.2 冲压件工艺分析 (5)1.2.1 冲压加工的经济性分析 (5)1.2.2 冲压件的工艺性分析 (5)1.3 本设计要求 (6)2 工艺方案 (7)2.1 工艺性分析 (7)2.1.1 拉深件的结构与尺寸 (7)2.1.3拉深件材料 (7)2.2 设计方案的确定 (7)3 主要工艺参数计算 (8)3.1 确定排样、裁板方案 (8)3.1.1 工艺分析 (8)3.1.2 确定修边余量 (8)3.1.3 坯料直径 (8)3.1.4 排样 (9)3.1.5 压力中心的确定 (10)3.2 拉深工艺的计算 (10)3.2.1 压边 (10)3.2.2 总拉深系数 (10)3.2.3 预算拉深次数 (10)3.2.4 确定首次拉深工序件尺寸 (11)3.2.5 确定拉深次数及以后各次拉深的工序件尺寸 (12)3.2.6 第二次拉深直径和高度 (13)3.2.7 第三次拉深直径和高度 (13)3.2.8 修边 (14)3.2.9 拉深速度 (14)3.3 工艺力计算 (14)3.3.1 拉深力 (14)3.3.2 压料力 (15)3.4 压力机的选择 (16)3.4.1 初选压力机 (16)3.4.2拉深功 (16)3.4.3压力机电动机功率 (16)3.4.4功率校核 (17)4 拉深模设计 (17)4.1拉深模具结构设计 (17)4.2模具工作部分尺寸计算 (17)4.2.1 凸凹模间隙 (17)4.2.2 凸凹模圆角半径 (17)4.2.3凸凹模工作尺寸及公差 (17)4.3标准件的选取 (18)4.3.1 模架 (18)4.3.2下模座 (19)4.3.3上模座 (19)4.3.4 导柱、导套 (19)4.3.5 销钉 (19)4.3.6 螺钉 (20)4.3.7 模柄 (20)4.3.8带螺纹推杆(顶杆) (20)4.3.9 打杆 (20)4.3.10 打杆螺母 (21)4.3.11 橡胶的选取 (21)4.3.12 橡胶螺杆 (22)4.3.13 ;螺杆螺母 (22)4.3.14 模柄紧固螺钉 (22)4.4模具非标准件的设计 (22)4.4.1 拉深凸模的设计 (22)4.4.2拉深凹模的设计 (23)4.4.3 凸模固定板设计 (24)4.4.4压料圈的设计 (24)4.4.6 托板的设计 (25)5 压力机的校核 (25)6 模具装配图 (26)结束语 (27)致谢 (28)参考文献 (29)1 前言板料冲压是金属加工的一种基本方法,他用以生产各种板料零件,具有生产效率高、尺寸精度好、重量轻、成本低并易于实现机械化和自动化等特点。

圆桶件冲压工艺与模具毕业设计

圆桶件冲压工艺与模具毕业设计

圆桶冲压工艺与模具设计学校:理工大学班级:机械工程与自动化:指导老师单位:指导教师:指导教师职称:Air conditioner cover stamping processand die designInstitute : Kunming University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Class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nd manufacturing and automation Name:The Department Of Tutor :Tutor’ Name :The Title Of Tutor :目录摘要0ABSTRACT1前言2第1章绪论31.1冲压概述41.2 冲压的基本工序与模具61.3 冲压技术的现状与发展方向71.4我国模具行业前景11第2章零件的工艺性分析152.1零件的工艺性分析162.2确定工艺方案182.2.1毛坯尺寸的计算182.2.2确定拉深次数182.2.3凸凹模工作部分的尺寸192.2.4确定各次拉深直径和计算拉深高度192.2.5画出工序简图202.2.6确定排样方式和计算树料利用率212.2.7工艺方案的确定25第3章冲压模具总体结构设计263.1模具类型263.2操作与定位方式263.3卸料与出件方式263.4模架类型与精度263.5导向装置的选择27第4章冲压设备的选用284.1落料力的计算284.2卸料力的计算284.3压边力的计算284.4拉深力的计算294.5总冲压力的计算294.6压力中心的计算294.7压力机的选择29第5章模具主要零部件的结构和设计31 5.1工作零件315.1.1落料凹模315.1.2拉深凸模345.1.3凸凹模365.2定位零件375.2.1固定挡料销375.2.2导料板385.3卸料、压料和推料零件395.3.1刚性固定卸料板395.3.2压边圈405.3.3推件板415.3.4推杆425.4固定零件与其他标准零件435.4.1上下模座445.4.2凸凹模固定板和垫板455.4.3模柄475.4.4导柱导套475.4.5螺钉和销钉485.5弹顶装置49第6章确定模具的闭合高度51第7章模具的总装配图527.1模具的工作过程527.2模具的总装配图53结论54总结体会55辞56参考文献57附录58摘要此次设计说明书的主要容主要有以下方面:模具方面的相关知识与其模具状况以与零件的冲压性分析,主要包括零件的冲压性定义、分析方法、零件的冲压工艺性分析等。

(数控模具设计)筒形件拉伸模具设计

(数控模具设计)筒形件拉伸模具设计

(数控模具设计)筒形件拉伸模具设计目录摘要 (3)第 1 章、绪论 (3)1.1冲压模具的历史和背景 (3)1.2设计目的及意义 (3)1.3目前发展状况 (3)1.4主要设计内容 (3)第 2 章、基础理论分析 (3)2.1冲压工艺介绍 (3)2.2拉深件类型 (3)2.3筒形件的拉伸变形分析 (3)2.4拉深成形过程中ft现的问题及防止措施 (3)2.4.1起皱 (3)2.4.2拉裂 (3)2.5拉深系数的计算 (3)2.5.1、拉深系数 (3)2.5.2影响极限拉深系数的因素 (3)2.6拉深次数及工序尺寸计算 (3)2.6.1拉深次数的确定 (3)2.6.2各次拉深工序件尺寸的确定 (3)2.7圆筒形件拉深的压边力与拉深力 (3)2.7.1.压边力 (3)2.7.2拉深力 (3)2.7.3公称压力 (3)2.8拉深工艺的辅助工序 (3)第 3 章、工艺分析 (3)3.1筒形件工艺分析 (3)3.2计算毛坯直径 D (3)3.3判断拉伸次数 (3)3.4压边力的计算 (3)3.5拉伸力的计算 (3)3.6公称压力的计算 (3)第 4 章、模具工作部分尺寸的计算 (3)4.1拉伸模的间隙 (3)4.2拉伸模的圆角半径 (3)4.2.1凹模的圆角半径 (3)4.2.2凸模圆角半径 (3)4.3凹凸模工作部分的尺寸和公差 (3)4.4模具的总体设计 (3)4.5卸料装备的选择 (3)4.6压力机的选择 (3)总结 (3)致谢 (3)参考文献 (3)摘要本文介绍了筒形件模具设计,并且介绍了筒形件拉伸模具设计的全部过程。

对拉伸模具设计进行了全面的介绍和分析,并且在此基础上进行了模具的设计,设计的主要内容包括工艺性分析拟定零件的工艺方案及模具结构,计算工具压力选取压力机及确定压力中心,确定模具结构及绘制模具总装配图,凹凸模公差的计算及半径的确定,确定各主要零件的尺寸,设计并绘制总图,绘制部分非标准零件图等一系列工作。

箱体拉伸模--模具设计毕业设计论文

箱体拉伸模--模具设计毕业设计论文

毕业设计论文题目:箱体拉伸模的设计系别:XXX系学科专业:模具设计与制造学生:XX学号:XX指导教师(签名):XXXXXXXX 年X 月指导教师评语:指导教师(签名):年月日评阅教师评语:评阅教师(签名):年月日前言大学生活已近尾声,我认真学习了专业知识,为检阅我所学的专业知识,学校于5月初布置了这次毕业设计,而这也是一次给我们积累经验和展示自己的机会。

在设计期间,我查阅了大量的模具设计相关书籍,认真进行了计算和设计,终于顺利完成了这次设计任务。

在此期间,我得到了指导教师和广大同学的悉心指导和热情帮助在此我对他们表示衷心的感谢!虽然在设计是查阅了相关书籍,但是由于理论水平和实践经验有限,所以设计中难免有不当或错误之处,恳请老师同学多多批评指正!XXX20XX年XX月目录一任务书及产品图二确定工艺方案三落料拉深模一)拉深二)拉深件毛坯展开尺寸与形状1、毛坯直径2、拉深件拉深次数的计算3、工作部分尺寸和形状1)凹模圆角半径2)拉伸件冲裁力,拉深力,压边力的计算3)工作部分尺寸4、定位零件5、导向零件6、压力机的选用:J21—40四整形落料模一)工作部分尺寸计算1)凹模圆角半径2)落料部分工作尺寸五参考文献一、设计任务书及产品图确定如图所示零件的工艺方案。

该零件材料为08钢,中批量生产。

二、确定箱体拉伸模的加工工艺:箱体冲压加工工艺为:拉伸,整形切边。

工艺难点集中在拉伸工序上。

从箱体的工艺编排上看,拉伸后设置整形工序。

三、落料拉深模一)拉深拉深是以平板毛坯(或拉深半成品)通过模具制成圆筒形或其他断面形状空心件的冲压工艺方法。

拉深件毛坯展开尺寸与形状1、毛坯直径:D=1.13)33.0(72.1)43.0(42r H r r H B B +--+=1.13)1033.040(1072.1)1043.040(10041002⨯+⨯-⨯-⨯+ =1.13×154 =174㎜2、拉深件拉深次数的计算在设计模具以前,首先要确定拉伸件的拉伸次数。

毕业设计(论文)-圆筒件冲压模具设计

毕业设计(论文)-圆筒件冲压模具设计

南充职业技术学院毕业设计说明书题目: 圆筒件冲压模具设计系部: 机电工程系专业: 模具设计与制造年级: 2004级三普模具班指导老师:学生姓名:学号:2006年12月6日目录1. 前言 (2)2. 分析冲压件的工艺性 (2)2.1零件冲裁件工艺性分析 (2)2.2零件拉深工艺性分析 (4)2.3材料分析及其机械性能 (5)3. 计算毛坯展开尺寸 (6)4. 排样及裁板方式的经济,并计算材料利用率性分析 (6)4.1. 材料的利用率 (6)4.2. 排料方式和材料的经济利用率 (7)4.3. 根据材料利用率选择裁板方式 (8)5. 工序次数的确定 (9)6. 确定工艺方案并对工艺方案的技术、经济综合分析比较 (10)7. 确定各工序模具结构型式 (11)7.1设计落料、拉深件复合模 (11)7.2导向装置 (15)7.3固定与连接零件 (16)8.选定模具结构型式的合理性分析 (17)9. 凸、凹模工作部分尺寸、公差的计算 (17)10.冲压工艺卡 (18)总结与体会 (19)致谢词 (19)参考文献 (20)1.前言本次冲压模具的设计,主要是设计圆角冲压模具,其中包括了模具的设计步骤、计算方法,零件图及装配图等内容,充分体现了清晰的设计思路,合理的安排布局,严格按照相关标准选取设计所需资料,保证了设计的准确性,但其中仍有不足及错误,有待改进。

本次设计的主要目的是熟悉设计模具的基本步骤和将理论知识与实际联系在一起,使我们在以后工作中能更好地设计模具。

2.分析冲压件的工艺性根据产品图样,分析冲压件的形状特点、尺寸大小、精度要求及所用材料的性能等是否符合冲压工艺的要求。

良好的冲压工艺性应保证材料消耗少、工序数目少、占用设备数量小、模具结构简单而寿命高、产品质量稳定以及操作简单方便等。

在分析审查中若发现冲压件的工艺性差,则应会同设计人员,在保证产品使用要求的前提下,对冲压件的形状、尺寸、精度要求乃至选材进行必要的修改。

3003铝合金微圆筒拉深成形研究---优秀毕业论文参考文献可复制黏贴

3003铝合金微圆筒拉深成形研究---优秀毕业论文参考文献可复制黏贴

工学硕士学位论文3003铝合金微圆筒拉深成形研究 MICRO DRAWING OF 3003 ALUMINUM ALLOY CUP马冬莉哈尔滨工业大学2006年6月国内图书分类号: TG 306国际图书分类号: 621.7.01工学硕士学位论文3003铝合金微圆筒拉深成形研究硕士研究生:马冬莉导师:郭 斌 教授申 请 学 位:工学硕士学科、专业:材料加工工程所在单位: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答辩日期:2006年6月授予学位单位:哈尔滨工业大学Classified Index:TG 306U.D.C.: 621.7.01Dissertation for the Master Degree in EngineeringMICRO DRAWING OF 3003 ALUMINUMALLOY CUPCandidate:Ma DongliSupervisor:Prof. Guo BinAcademic Degree Applied for:Master of EngineeringSpecialty:Material Processing Engineering Affiliation: Department of Material Scienceand EngineeringDate of Defence:June, 2006Degree-Conferring-Institution:Harbin Institute of Technology哈尔滨工业大学工学硕士学位论文摘要随着微机电系统的高速发展,对微型零件的需求越来越迫切。

微塑性成形技术作为微加工的一种,在微型零件的精确、高效和批量成形中发挥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本文通过单向拉伸试验研究了3003铝合金箔板微小试样机械性能的尺寸效应,并且通过模拟和实验相结合方法研究了3003铝合金箔板微圆筒拉深成形工艺,得到了最小直径为1mm的成形质量良好的微圆筒拉深件。

圆筒的落料拉深复合模设计

圆筒的落料拉深复合模设计

毕业设计(论文)设计(论文)题目阶梯圆筒的落料拉深复合模具设计学生姓名指导教师20**年1 月4 日学院(系)专业毕业设计论文任务书一、题目及专题:1、题目冲压模具设计2、专题阶梯圆筒落料拉深模具设计二、课题来源及选题依据课题来源:企业开发研制产品需要。

选题依据:根据学生所学专业及教学大纲要求,结合相关企业实际生产需要及设计模式,促使学生将所学专业基础知识及专业知识具体应用到实践中,培养其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

三、本设计(论文或其他)应达到的要求:1.根据零件的使用条件、技术要求、形状和尺寸,确定该零件的冷冲压工艺方案(包括排样图);2.选择各工序冲压设备,填写冲压工艺过程卡;3.设计本工序的工装设备(模具);4.绘制全套模具图(工序图、排样图、装配图和零件图);5.撰写设计计算说明书一份,字数约10000字符。

摘要此次毕业设计是由蔡昀老师亲自指导,设计一副简单的复合模具,经过数个月的设计,基本完成此次设计的任务。

此副模具主要是阶梯圆筒形零件的设计,采用落料﹑拉深两道工序相结合的复合模,本人经查阅相关书籍﹑资料以队此副模具所用到的相关公式﹑数据做出了一个准确的依据。

此副模具的设计一共分为四章,和其他模具的设计一样,首先第一章是对零件进行了工艺分析,接着对工艺方案进行了比较,最终确定采用先落料拉深后切边的工艺方案,然后画工序图﹑经过计算选择冲压设备。

第二章是选择冲模类型以及结构形式,接着是一些模具设计的相关数据计算。

第三章是对模具凸模﹑凹模加工工艺过程以及加工工艺方案的确定,最后填写凸凹模加工工艺规程卡以及编制凸模数控加工程序。

第四章是设计总结﹑谢辞以及参考文献。

本人在设计过程中得到了其他同学的大力支持,并有蔡昀老师的息心指导,在此表示诚恳的感谢。

由于本人水平有限,此次设计难免还存在一些缺点和错误,恳请阅读者批评指正。

目录第1章冲压工艺设计 (1)1.1 零件的工艺分析 (1)1.2 制定冲压工艺方案 (3)1.3 画工序图 (4)1.4 初选冲压设备 (6)1.5编制冲压工艺卡 (8)第2章冲压模具设计 (10)2.1 冲模类型及结构形式 (10)2.2 模具设计计算 (10)第3章模具主要零件加工工艺设计 (14)3.1 制定凸凹模加工工艺过程 (14)3.2 填写凸凹模加工工艺规程卡 (16)3.3 编制凸模或凹模数控加工程序 (19)第4章设计总结 (21)致谢 (22)参考文献 (23)第1章 冲压工艺设计1.1 零件的工艺分析此零件形状为阶梯圆筒形件,需要采用落料,拉深,切边三道工序,通过计算确定拉深次数。

毕业论文-电机圆筒外壳模具设计

毕业论文-电机圆筒外壳模具设计

摘要随着计算机技术和数值计算技术的发展完善,计算机在铸造领域得到了广泛的研究和应用。

它可以在不进行实际浇注的情况下,模拟铸造的充型、凝固、传热、应力场、微观组织分布、缩孔及缩松的形成等过程,可以大大提高生产效率和经济效益,对于铸造生产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本论文中,首先用高级绘图软件UG实现电机圆筒外壳的三维实体造型,并导出*.stl格式的文件;然后利用数值模拟软件AnyCasting,对其进行一系列的参数设置,选择优化的网格剖分数量,完成对铸件的前处理后,开始模拟电机外壳铸造的整个过程。

最后输出结果并对其分析。

本文着重分析了充型、凝固过程,及其速度场、温度场的变化情况。

主要结论如下:(1)利用高级绘图软件对三维实体造型的设计,这是数值模拟的前期准备阶段。

绘制的准确与否,直接影响到后期的模拟结果。

(2)Anycasting软件对铸件的充型、凝固过程数值模拟能比较准确地反映铸件的实际状况,预测可能产生的铸造缺陷及产生缺陷的部位。

(3)对电机圆筒外壳铸件解剖和宏观观察,结果显示边缘处尚存在一定程度的缩孔,缩松缺陷,但缺陷较少,说明这个设计工艺较为合理。

关键词:三维实体造型,数值模拟,充型IAbstractWith the development of the computing technology and the numerical calculating technology, the compute was applied to the casting field more and more. The numerical simulation technology can simulate the forming process of mold filling, the solidification, the conduct heat, the stress field, the distribution of micro-organization and the shrinkage cavity and so on in the casting without experiencing practical molding, and improve greatly the yield efficiency and economic benefits. Therefore, the compute technology has become important meanings in casting production.In this thesis, firstly, the three-dimensional solid modeling of motor shell should be achieved by the advanced graphics software UG and then export it the *.stl file format. Secondly, carry out a series of parameter settings and select the optimal number of mesh using software "Anycasting". Thirdly, after completion of the pre-casting, this paper starts to investigate the whole simulative process of casting. Besides the numerical simulation of the filling and solidification process, the paper investigates the changing of the velocity field and temperature field. The main research work and conclusions are presented as follows.1. The three-dimensional solid modeling of motor shell should be achieved by the advanced graphics software UG which is the pre-preparation phase of the numerical simulation. The accuracy of the molding directly impact on the results of simulation.2. The numerical simulation of the filling and solidification process can reflect the actual condition of the casting, and can predict the possible foundry defect and its position in the cast product.3. The three-dimensional solid modeling of motor shell was sectioned and observed macroscopically. The results showed that the position of shrinkage porosity defects was close to the edge of the casting. But It was found that that the trend of shrinkage porosity defects increased slightly which shows that This process is reasonableKey words: three-dimensional solid modeling, numerical simulation, the fillingII目录摘要 (I)Abstract (II)目录 (III)第一章引言 (1)1.1Unigraphics 介绍 (1)1.2两种铸造模拟软件介绍 (2)1.2.1 Anycasting软件 (2)1.2.2 ProCAST软件 (3)1.3铸件充型凝固数值模拟的研究进展 (6)1.4本文研究内容 (7)第二章电机圆筒外壳三维实体造型 (8)2.1电机外壳铸造工艺设计 (8)2.1.1工艺方案的分析 (8)2.1.2浇口设计 (8)2.1.3冒口设计 (9)2.2电机圆筒外壳造型特点及三维实体造型方法 (9)2.3电机圆筒外壳的绘制 (9)2.4 STL文件的导出 (15)第三章电机圆筒外壳铸造工艺数值模拟 (16)3.1电机外壳的实体造型 (16)3.2数值模拟前处理 (16)3.2.1仿真铸件的有限差分网格划分 (16)3.2.2设定铸造工艺参数 (18)3.3运行求解 (20)第四章铸件充型过程数值模拟结果及分析 (22)4.1充型过程 (22)4.2铸件凝固过程 (26)4.3传感器输出曲线及分析 (31)III第五章结论 (40)参考文献 (41)致谢 (43)IV第一章引言1.1Unigraphics 介绍Unigraphics(简称UG)最早应用于美国麦道飞机公司,1997年10月将微机版的Solid Edge软件统一到Parasolid平台上,形成了较为完善的企业级集成系统。

筒形件拉伸切边复合模具设计本科学位论文

筒形件拉伸切边复合模具设计本科学位论文

1 绪论模具是制造业的一种基本工艺装备,它的作用是控制和限制材料(固态或液态)的流动,使之形成所需要的形体。

用模具制造零件以其效率高,产品质量好,材料消耗低,生产成本低而广泛应用于制造业中。

模具工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工业,是国际上公认的关键工业。

模具生产技术水平的高低是衡量一个国家产品制造水平高低的重要标志,它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产品的质量,效益和新产品的开发能力。

振兴和发展我国的模具工业,正日益受到人们的关注。

模具工业既是高新技术产业的一个组成部分,又是高新技术产业化的重要领域。

模具在机械,电子,轻工,汽车,纺织,航空,航天等工业领域里,日益成为使用最广泛的主要工艺装备,它承担了这些工业领域中60%~90%的产品的零件,组件和部件的生产加工。

20世纪80年代开始,发达工业国家的模具工业已从机床工业中分离出来,并发展成为独立的工业部门,其产值已超过机床工业的产值。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模具工业发展也十分迅速。

近年来,每年都以15%的增长速度快速发展。

许多模具企业十分重视技术发展。

加大了用于技术进步的投入力度,将技术进步作为企业发展的重要动力。

此外,许多科研机构和大专院校也开展了模具技术的研究与开发。

模具行业的快速发展是使我国成为世界超级制造大国的重要原因。

今后,我国要发展成为世界制造强国,仍将依赖于模具工业的快速发展,成为模具制造强国。

1.1国内模具的现状和发展趋势1.1.1国内模具的现状我国模具近年来发展很快,目前,我国制造业的资源已突破了企业——社会——国家的界线,制造业的国际化已是一个客观事实。

近几年,我国模具产业总产值保持13%的年增长率(据不完全统计,2004年国内模具进口总值达到600多亿,同时,有近200个亿的出口),到2005年模具产值预计为600亿元,模具及模具标准件出口将从现在的每年9000多万美元增长到2005年的2亿美元左右。

单就汽车产业而言,一个型号的汽车所需模具达几千副,价值上亿元,而当汽车更换车型时约有80%的模具需要更换。

圆筒件拉深成形工艺分析和模具设计毕业设计(论文)

圆筒件拉深成形工艺分析和模具设计毕业设计(论文)

目录1.绪论1.1引言1.2Dynaform简介2.圆筒件拉深成形工艺分析和模具设计2.1拉深工艺分析2.1.1确定修边余量错误!未找到引用源。

2.1.2毛坯尺寸计算2.1.3拉深系数和判断拉深次数2.1.4拉深力的计算2.1.5压边力的计算2.2拉深模主要零部件的设计2.2.1拉深模的间隙计算2.2.2拉深模的圆角半径计算2.2.3凸、凹模工作部分的尺寸计算2.2.4凹、凸模固定板的选择2.2.5模架的选择3.圆筒件拉深成形有限元分析4.结论参考文献致谢一、绪论1.1引言1.2 Dynaform简介基本资料在其前处理器(Preprocessor)上可以完成产品仿真模型的生成和输入文件的准备工作。

求解器(LS-DYNA)采用的是世界上最著名的通用显示动力为主、隐式为辅的有限元分析程序,能够真实模拟板料成形中各种复杂问题。

后处理器(Postprocessor)通过CAD技术生成形象的图形输出,可以直观的动态显示各种分析结果。

Dynaform 软件基于有限元方法建立, 被用于模拟钣金成形工艺。

Dynaform软件包含BSE、DFE、Formability三个大模块,几乎涵盖冲压模模面设计的所有要素,包括:定最佳冲压方向、坯料的设计、工艺补充面的设计、拉延筋的设计、凸凹模圆角设计、冲压速度的设置、压边力的设计、摩擦系数、切边线的求解、压力机吨位等。

Dynaform软件可应用于不同的领域,汽车、航空航天、家电、厨房卫生等行业。

可以预测成形过程中板料的裂纹、起皱、减薄、划痕、回弹、成形刚度、表面质量,评估板料的成形性能,从而为板成形工艺及模具设计提供帮助。

Dynaform软件设置过程与实际生产过程一致,操作上手容易。

来设计可以对冲压生产的全过程进行模拟:坯料在重力作用下的变形、压边圈闭合过程、拉延过程、切边回弹、回弹补偿、翻边、胀形、液压成形、弯管成形。

Dynaform软件适用的设备有:单动压力机、双动压力机、无压边压力机、螺旋压力机、锻锤、组合模具和特种锻压设备等。

圆筒拉伸模具设计的

圆筒拉伸模具设计的

毕业设计说明书圆筒拉伸模具设计摘要本文首先论叙了我国目前冲压模具制造技术发展现状以及发展趋势。

正文部分介绍了一种直筒形电动机壳体的拉深模具设计,内容主要包括:拉深原理分析、拉深工艺分析及方案比较选择、模具结构的设计计算。

在设计中充分利用了计算机辅助设计(CAD/CAM):用AutoCAD2000绘制了所有零件图和装配图;用Pro/E2001设计了模具的三维实体造型。

另外还运用Flash MX 制作出动画,演示了整个模具的工作过程。

关键词:模具、壳体拉深、工艺分析、结构设计、凸模角度AbstractThis text talks about our country hurtles to press the molding tool manufacturing technical present condition and the development trends currently.Then the text part introduces a kind of design for drawing die which is used for the motor case's body with frank tube shape,which content includes mainly :The priciple analysis of Drawing ,the technical analysis for Drawing ,the scheme relatively chosen, design and calculate for the die structure. There have fully utilized CAD in the design [CAD/CAM]:Have drawn all part pictures and installation diagrams with Auto CAD 2000;Have designd the three-dimensional entity's modelling of the die with pro/E2001.Still use FLash MX to be made and set out the picture in addition ,demonstrate the working process of whole die.Key words: die、shell drawing、the priciple analysis、the structure design、punch angel目录1 前言 (1)2 拉深 (2)3 工艺方案的确定 (3)3.1圆筒件拉深的变形分析 (3)3.1.1拉深变形过程 (3)3.1.2.凹模圆角部分 (5)3.1.3.筒底部分 (5)3.2拉深件的起皱及拉裂 (6)4 拉伸模具的分析 (7)4.1拉伸模具的结构 (7)4.2圆筒件拉深的变形分析 (7)4.2.1拉深变形过程圆筒形件是最典型的拉深件 (7)4.2.2拉深过程中坯料内的应力与应变状态 (8)4.3旋转体拉深件坯料尺寸的确定 (11)4.3.1坯料形状和尺寸确定的依据 (11)4.3.2简单旋转体拉深件坯料尺寸的确定 (12)4.4圆筒件的拉深工艺计算 (12)4.4.1拉深系数与极限拉深系数 (12)4.4.2拉深次数与工序件尺寸 (13)4.4.3圆筒形件拉深的压料力与拉深力 (13)5 模具结构设计 (15)5.1传动原理 (15)5.1.1成形工艺: (15)5.1.2卸料过程: (15)5.2零部件设计 (15)5.3导向顶出机构设计 (18)5.3.1滑动导柱导套 (19)5.3.2滚珠导柱、导套 (19)5.3.3 常用卸料、出件及压料零、部件 (20)5.4.1 模具工作部分的表面加工 (22)5.4.2工艺润滑 (22)6 零件的工艺性分析 (24)6.1对拉伸件的分析 (24)6.2工艺分析 (24)6.3拉伸凸凹模尺寸计算 (26)6.4拉伸间隙的确定 (27)6.4.1间隙对冲压模具寿命的影响 (28)6.4.2间隙对冲压工艺力的影响 (28)6.4.3间隙值的确定 (28)设计总结 (30)参考文献 (31)致谢 (32)附录A (29)附录B (30)附录C (31)1 前言模具制造技术迅速发展,已成为现代制造技术的重要组成部分。

无凸缘圆筒件拉模具设计

无凸缘圆筒件拉模具设计

Hefei University本科课程设计(论文)B AC H E L O RD I S SE RTAT I O N设计题目:筒形件拉深模学科专业: 材料成型及控制工程作者姓名:张锐作者学号:1006031017导师姓名:周伟完成时间: 2013.07.08目录一、零件的工艺性分析 (3)二、主要工艺参数的计算 (4)三、排样及材料利用率的计算 (5)四、冲压力的计算、压力中心的确定、压力机的选择 (6)五、工作零件的尺寸的计算 (8)六、工作零件加工的工艺过程 (14)七、冲压工艺卡片 (15)八、模具的装调和模具的制造注意事项 (16)九、总结 (17)十、参考文献 (19)一零件的工艺性分析零件名称:无凸缘圆筒件材料:08钢材料厚度:1.5mm冲裁件的工件是指从冲压工艺方面来衡量设计是否合理。

一般地讲,在满足工件使用要求的条件下,能以最简单最经济的方法将工件冲制出来,就说明该工件的冲压工艺性好,否则,该工件性能就差。

当然工艺性的好坏是相对的,她直接受到工厂的冲压技术水平和设备条件等因素的影响。

以上要求是确定冲压件的结构,形状,尺寸等对冲裁件工艺的实用性的主要因素。

根据这一要求对该零件进行工艺分析。

零件尺寸公差无要求,故按IT14级选取,利用普通冲裁方式可达到图样要求。

由于该工件外形简单,形状规则,适于冲裁加工。

材料为08钢,厚度为1.5mm.二. 主要工艺参数的计算1.毛坯尺寸的计算 D=2256.072.14r rd dh d --+=2245.05.40472.1205.4045.40X X X X X --+≈71则毛坯的直径D=71mm2.确定是否加修编余量根据冲压件相对高度:49.05.4020==d h <0.5可以不考虑加修边余量。

3.确定拉深次数根据冲压件的相对高度(d h )和坯料的相对厚度(100×t D )的大小查表确定拉深次数(D 取105)。

相对高度:49.05.4020==d h ;相对厚度:20.2100715.1100==X X D t 查手册可知,由于冲压件相对高度0.4小于拉深时的允许拉深相对高速0.70--0.57,则可以一次拉深成形。

筒形件拉伸模具设计

筒形件拉伸模具设计

筒形件拉伸模具设计筒形件拉伸模具设计概述筒形件是一种较为常见的零件,广泛应用于各种机械和设备中。

在生产过程中,对筒形件进行拉伸成型是一种常见的加工方式,此时需要使用拉伸模具。

本文将针对筒形件拉伸模具的设计进行探讨。

筒形件拉伸模具筒形件拉伸模具是用于筒形件拉伸成型的一种模具,它包括模具本体、拉伸钩、拉伸板和压板等部件。

在模具加工过程中,需要根据筒形件的材质、尺寸、形状和加工要求等因素进行合理设计,具体设计方案的制定包括以下几个步骤。

第一步:材料选用在筒形件拉伸模具的设计中,材料的选用是至关重要的。

模具材料需要具备以下特点:1、高强度和硬度,能够承受较大的拉伸力和压力;2、良好的耐磨性,能够长时间使用而不损坏;3、优异的热稳定性,能够承受高温热变形而不变形。

根据以上要求,常用的模具材料有合金钢、铸钢、耐热合金等。

其中合金钢是拉伸模具最常用的材料之一,具有较高的强度和硬度,适用于大多数筒形件的拉伸加工。

第二步:结构设计筒形件拉伸模具的结构设计需要考虑以下几个因素。

1、拉伸钩的形状拉伸钩是进行拉伸成型的关键部件,其长度、形状和弯曲程度等参数都需要根据筒形件的形状和加工要求确定。

通常情况下,拉伸钩的长度需要比筒形件的高度略长,而弯曲程度需要根据筒形件的圆弧度和要求进行调整。

2、拉伸板的形状拉伸板是支撑筒形件进行拉伸的关键部件,其长度、宽度和厚度等参数需要根据筒形件的尺寸和形状进行调整。

通常情况下,拉伸板的厚度需要与筒形件的壁厚相对应,而宽度和长度需要根据筒形件的外形尺寸进行调整,保证其能够完全覆盖筒形件的表面。

3、压板的设计为了保证筒形件在拉伸成型过程中不发生位移和变形,需要在拉伸钩和拉伸板之间加一个压板,使得筒形件在拉伸成型时能够处于稳定的状态下进行加工。

压板的长度、宽度和厚度都需要根据筒形件的尺寸进行调整,保证其能够完全覆盖筒形件的表面,并且能够达到一定的压力和稳定性。

第三步:加工工艺筒形件拉伸模具的加工工艺需要考虑以下几个因素。

圆筒件拉深模具设计

圆筒件拉深模具设计

圆筒件拉深模具设计拉深是主要的冲压工序之一,而圆筒件又是最典型的拉深件。

本论文以外胆下壳零件为例,介绍了拉深零件工艺的制定、模具设计过程。

从毛坯尺寸的确定,拉深系数和拉深次数的选择,凸凹模尺寸的计算,拉深方式的选择到模具结构的最终敲定,从而建立了拉深模设计的基本过程。

本次设计的模具及工艺在生产实践中切实可行,取得了较好的经济效果。

标签:圆筒件拉深;拉深件工艺;凸凹模计算;模具结构1 零件毛坯尺寸的确定旋转体零件系采用圆形毛坯,其直径按面积相等原则计算。

以前,计算毛坯尺寸时,先将零件划分为若干便于计算的简单几何体,分别求出其面积后相加。

计算量大且容易出错,现在,利用计算机三维软件,如SolidWorks等,可以方便准确的计算出零件总表面积。

零件如图1所示,材料为3A21。

本零件相对高度为,参考《航空工艺装备设计手册-冷冲模设计》的表4-2 ,选取修边余量δ=11mm。

加上修边余量,在SolidWorks中设计出零件图,得出其总表面积ΣA=180950mm2。

毛坯直径:2 拉深系数和次数毛坯的相对厚度,(t为毛坯厚度)。

4 持续改进4.1 第二道拉深模的改进为了减小金属流动的阻力,凹模口部做成锥形。

这样,拉深毛坯的过渡形状呈曲面,具有了更大一些的抵抗塑性失稳的能力,使得起皱的趋向有所减小,其拉深效果比圆筒形好。

4.2 反拉深凹模的改进反拉深的凹模如果为整体,高度比较高,浪费比较贵的模具钢,加工难度大,需热处理的材料也多。

若改成三段组合,则比较节省。

5 模具结构设计参考文献:[1]王孝培.冲压手册(第二版)[M].机械工业出版社,2000.[2]《冲模设计手册》编写组.冲模设计手册—模具手册之四[M].机械工业出版社,1988.[3]郑家贤.冲压工艺与模具设计实用手册[M].机械工業出版社,2005.[4]《航空工艺装备设计手册》编写组.航空工艺装备设计手册—冷冲模设计[M].国防工业出版社,1998.基金资助:河南工程学院.机械基础与工程训练河南省实验教学示范中心(省级项目,编号508906)作者简介:黄宏俊(1981-),男,河南平顶山人,本科,讲师,研究方向: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

毕业设计拉伸模具设计

毕业设计拉伸模具设计

前言模具是制造业的重要基础装备,它是“无以伦比的效益放大器”。

没有高水平的模具,也就没有高水平的工业产品,因此模具技术也成为衡量一个国家产品制造水平的重要标志之一,正因为模具的重要性及其在国民经济中重要地位,模具工业一直被提到很高的位置。

从起步到现在,我国模具工业已经走过了半个多世纪。

从20 世纪以来,我国就开始重视模具行业的发展,提出政府要支持模具行业的发展,以带动制造业的蓬勃发展。

有关专家表示,我国的加工成本相对较低,模具加工业日趋成熟,技术水平不断提高,人员素质大幅提高,国内投资环境越来越好,各种有利因素使越来越多国外企业选择我国作为模具加工的基地。

因为模具生产的最终产品的价值,往往是模具价格的几十倍,上百倍。

目前,模具技术已成为衡量一个国家产品制造水平高低的最重要标志。

它决定着产品的质量、效益和新产品的开发能力。

模具工业在我国国民经济中的重要性,主要表现在国民经济的五大支柱产业——机械、电子、汽车、石油化工和建筑。

事实上,模具是属于边缘科学,它涉及机械设计制造、塑性加工、铸造、金属材料及其热处理、高分子材料、金属物理、凝固理论、粉末冶金、塑料、橡胶、玻璃等诸多学科、领域和行业。

据统计资料,模具可带动其相关产业的比例大约是1:100 ,即模具发展 1 亿元,可带动相关产业100 亿元。

通过模具加工产品,可以大大提高生产效率,节约原材料,降低能耗和成本,保持产品高一致性等。

如今,模具因其生产效率高、产品质量好、材料消耗低、生产成本低而在各行各业得到了应用,并且直接为高新技术产业服务;特别是在制造业中,它起着其它行业无可取替代的支撑作用,对地区经济的发展发挥着辐射性的影响。

当前,由于产品品种增多,更新加快,市场竞争的日益激烈,因此,对模具的要求是交货期短,精度高及成本低。

而模具的标准化程度直接影响着这些因素。

模具的标准化程度越高,专业化生产越强,模具的生产周期就会越短,生产成本越低,模具质量越高。

圆筒拉伸模具设计毕业设计论文

圆筒拉伸模具设计毕业设计论文

毕业设计说明书圆筒拉伸模具设计圆筒拉伸模具设计摘要本文首先论叙了我国目前冲压模具制造技术发展现状以及发展趋势。

正文部分介绍了一种直筒形电动机壳体的拉深模具设计,内容主要包括:拉深原理分析、拉深工艺分析及方案比较选择、模具结构的设计计算。

在设计中充分利用了计算机辅助设计(CAD/CAM):用AutoCAD2000绘制了所有零件图和装配图;用Pro/E2001设计了模具的三维实体造型。

另外还运用Flash MX 制作出动画,演示了整个模具的工作过程。

关键词:模具、壳体拉深、工艺分析、结构设计、凸模角度AbstractThis text talks about our country hurtles to press the molding tool manufacturing technical present condition and the development trends currently.Then the text part introduces a kind of design for drawing die which is used for the motor case's body with frank tube shape,which content includes mainly :The priciple analysis of Drawing ,the technical analysis for Drawing ,the scheme relatively chosen, design and calculate for the die structure. There have fully utilized CAD in the design [CAD/CAM]:Have drawn all part pictures and installation diagrams with Auto CAD 2000;Have designd the three-dimensional entity's modelling of the die with pro/E2001.Still use FLash MX to be made and set out the picture in addition ,demonstrate the working process of whole die.Key words: die、shell drawing、the priciple analysis、the structure design、punch angel目录1 前言 (1)2 拉深 (2)3 工艺方案的确定 (3)3.1圆筒件拉深的变形分析 (3)3.1.1拉深变形过程 (3)3.1.2.凹模圆角部分 (4)3.1.3.筒底部分 (5)3.2拉深件的起皱及拉裂 (5)4 拉伸模具的分析 (7)4.1拉伸模具的结构 (7)4.2圆筒件拉深的变形分析 (7)4.2.1拉深变形过程圆筒形件是最典型的拉深件 (7)4.2.2拉深过程中坯料内的应力与应变状态 (8)4.3旋转体拉深件坯料尺寸的确定 (11)4.3.1坯料形状和尺寸确定的依据 (11)4.3.2简单旋转体拉深件坯料尺寸的确定 (11)4.4圆筒件的拉深工艺计算 (11)4.4.1拉深系数与极限拉深系数 (11)4.4.2拉深次数与工序件尺寸 (12)4.4.3圆筒形件拉深的压料力与拉深力 (12)5 模具结构设计 (14)5.1传动原理 (14)5.1.1成形工艺: (14)5.1.2卸料过程: (14)5.2零部件设计 (14)5.3导向顶出机构设计 (16)5.3.1滑动导柱导套 (17)5.3.2滚珠导柱、导套 (17)5.3.3 常用卸料、出件及压料零、部件 (17)5.4.1 模具工作部分的表面加工 (19)5.4.2工艺润滑 (19)6 零件的工艺性分析 (21)6.1对拉伸件的分析 (21)6.2工艺分析 (21)6.3拉伸凸凹模尺寸计算 (22)6.4拉伸间隙的确定 (23)6.4.1间隙对冲压模具寿命的影响 (24)6.4.2间隙对冲压工艺力的影响 (24)6.4.3间隙值的确定 (24)设计总结 (26)参考文献 (27)致谢 (28)附录A (29)附录B (30)附录C (31)1 前言模具制造技术迅速发展,已成为现代制造技术的重要组成部分。

带凸缘圆筒外壳的落料拉深模具设计本科毕业设计论文

带凸缘圆筒外壳的落料拉深模具设计本科毕业设计论文

本科毕业论文(设计)题目带凸缘圆筒外壳的落料拉深模具设计毕业设计(论文)原创性声明和使用授权说明原创性声明本人郑重承诺:所呈交的毕业设计(论文),是我个人在指导教师的指导下进行的研究工作及取得的成果。

尽我所知,除文中特别加以标注和致谢的地方外,不包含其他人或组织已经发表或公布过的研究成果,也不包含我为获得及其它教育机构的学位或学历而使用过的材料。

对本研究提供过帮助和做出过贡献的个人或集体,均已在文中作了明确的说明并表示了谢意。

作者签名:日期:指导教师签名:日期:使用授权说明本人完全了解大学关于收集、保存、使用毕业设计(论文)的规定,即:按照学校要求提交毕业设计(论文)的印刷本和电子版本;学校有权保存毕业设计(论文)的印刷本和电子版,并提供目录检索与阅览服务;学校可以采用影印、缩印、数字化或其它复制手段保存论文;在不以赢利为目的前提下,学校可以公布论文的部分或全部内容。

作者签名:日期:学位论文原创性声明本人郑重声明:所呈交的论文是本人在导师的指导下独立进行研究所取得的研究成果。

除了文中特别加以标注引用的内容外,本论文不包含任何其他个人或集体已经发表或撰写的成果作品。

对本文的研究做出重要贡献的个人和集体,均已在文中以明确方式标明。

本人完全意识到本声明的法律后果由本人承担。

作者签名:日期:年月日学位论文版权使用授权书本学位论文作者完全了解学校有关保留、使用学位论文的规定,同意学校保留并向国家有关部门或机构送交论文的复印件和电子版,允许论文被查阅和借阅。

本人授权大学可以将本学位论文的全部或部分内容编入有关数据库进行检索,可以采用影印、缩印或扫描等复制手段保存和汇编本学位论文。

涉密论文按学校规定处理。

作者签名:日期:年月日导师签名:日期:年月日II注意事项1.设计(论文)的内容包括:1)封面(按教务处制定的标准封面格式制作)2)原创性声明3)中文摘要(300字左右)、关键词4)外文摘要、关键词5)目次页(附件不统一编入)6)论文主体部分:引言(或绪论)、正文、结论7)参考文献8)致谢9)附录(对论文支持必要时)2.论文字数要求:理工类设计(论文)正文字数不少于1万字(不包括图纸、程序清单等),文科类论文正文字数不少于1.2万字。

油桶类圆形拉伸件的模具设计

油桶类圆形拉伸件的模具设计

油桶类圆形拉伸件的模具设计
张秀清
【期刊名称】《电加工与模具》
【年(卷),期】2010(000)0z1
【摘要】为了使油桶双环密封盖的密封性能和产品质量进一步提高,对原来的油桶盖进行了分析,对存在的密封性不好盖子压不紧等问题进行了技术改造.由单工序模设计成了复合模,并增加缩口工艺解决液体从缝隙中泄露的问题,改进了模具的设计方案.经过生产实践证明,此模具不但保证了各部位的尺寸精度,而且生产效率大为提高.
【总页数】3页(P83-84,87)
【作者】张秀清
【作者单位】鹤壁市技工学校,河南鹤壁,458030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TG241
【相关文献】
1.圆形凸台件的冷挤压工艺及模具设计 [J], 张福乐
2.圆形拉伸件卸料装置的设计与应用 [J], 魏军伟;于连顺
3.复杂圆形拉伸件的模具设计 [J], 郭志勇
4.油桶类圆形拉伸件的模具设计 [J], 张秀清
5.减少圆形拉伸冲压件废料工艺 [J], 刘世群;宋云霞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毕业设计说明书圆筒拉伸模具设计圆筒拉伸模具设计摘要本文首先论叙了我国目前冲压模具制造技术发展现状以及发展趋势。

正文部分介绍了一种直筒形电动机壳体的拉深模具设计,内容主要包括:拉深原理分析、拉深工艺分析及方案比较选择、模具结构的设计计算。

在设计中充分利用了计算机辅助设计(CAD/CAM):用AutoCAD2000绘制了所有零件图和装配图;用Pro/E2001设计了模具的三维实体造型。

另外还运用Flash MX 制作出动画,演示了整个模具的工作过程。

关键词:模具、壳体拉深、工艺分析、结构设计、凸模角度AbstractThis text talks about our country hurtles to press the molding tool manufacturing technical present condition and the development trends currently.Then the text part introduces a kind of design for drawing die which is used for the motor case's body with frank tube shape,which content includes mainly :The priciple analysis of Drawing ,the technical analysis for Drawing ,the scheme relatively chosen, design and calculate for the die structure. There have fully utilized CAD in the design [CAD/CAM]:Have drawn all part pictures and installation diagrams with Auto CAD 2000;Have designd the three-dimensional entity's modelling of the die with pro/E2001.Still use FLash MX to be made and set out the picture in addition ,demonstrate the working process of whole die.Key words: die、shell drawing、the priciple analysis、the structure design、punch angel目录1 前言 (1)2 拉深 (2)3 工艺方案的确定 (3)3.1圆筒件拉深的变形分析 (3)3.1.1拉深变形过程 (3)3.1.2.凹模圆角部分 (4)3.1.3.筒底部分 (5)3.2拉深件的起皱及拉裂 (5)4 拉伸模具的分析 (7)4.1拉伸模具的结构 (7)4.2圆筒件拉深的变形分析 (7)4.2.1拉深变形过程圆筒形件是最典型的拉深件 (7)4.2.2拉深过程中坯料内的应力与应变状态 (8)4.3旋转体拉深件坯料尺寸的确定 (11)4.3.1坯料形状和尺寸确定的依据 (11)4.3.2简单旋转体拉深件坯料尺寸的确定 (11)4.4圆筒件的拉深工艺计算 (11)4.4.1拉深系数与极限拉深系数 (11)4.4.2拉深次数与工序件尺寸 (12)4.4.3圆筒形件拉深的压料力与拉深力 (12)5 模具结构设计 (14)5.1传动原理 (14)5.1.1成形工艺: (14)5.1.2卸料过程: (14)5.2零部件设计 (14)5.3导向顶出机构设计 (16)5.3.1滑动导柱导套 (17)5.3.2滚珠导柱、导套 (17)5.3.3 常用卸料、出件及压料零、部件 (17)5.4.1 模具工作部分的表面加工 (19)5.4.2工艺润滑 (19)6 零件的工艺性分析 (21)6.1对拉伸件的分析 (21)6.2工艺分析 (21)6.3拉伸凸凹模尺寸计算 (22)6.4拉伸间隙的确定 (23)6.4.1间隙对冲压模具寿命的影响 (24)6.4.2间隙对冲压工艺力的影响 (24)6.4.3间隙值的确定 (24)设计总结 (26)参考文献 (27)致谢 (28)附录A (29)附录B (30)附录C (1)1 前言模具制造技术迅速发展,已成为现代制造技术的重要组成部分。

如模具的CAD/CAM技术,模具的激光快速成型技术,模具的精密成形技术,模具的超精密加工技术,模具在设计中采用有限元法、边界元法进行流动、冷却、传热过程的动态模拟技术,模具的CI MS技术,已在开发的模具DNM技术以及数控技术等,几乎覆盖了所有现代制造技术。

模具设计水平的高低、加工设备的好坏、制造力量的强弱、模具质量的优劣直接影响着许多新产品的开发和老产品的更新换代,影响着产品质量和经济效益的提高。

现代模具制造技术朝着加快信息驱动、提高制造柔性、敏捷化制造及系统化集成的方向2 拉深拉深(又称拉延)是利用拉深模在压力机的压力作用下,将平板坯料或空心工序件制成开口空心零件的加工方法。

它是冲压基本工序之一,广泛应用于汽车、电子、日用品、仪表、航空和航天等各种工业部门的产品生产中,不仅可以加工旋转体零件,还可加工盒形零件及其它形状复杂的薄壁零件,如图2.1所示。

a)轴对称旋转体拉深件b)盒形件c) 不对称拉深件图2.1拉深件类型3 工艺方案的确定根据上述工艺分析及计算,可确定该零件椭圆外形可以一道工序拉伸成形,考虑到零件底部各孔装配及拉伸后端面修边的需要,因此还需设计底部冲孔及端面切边模,为保证拉伸好的椭圆的外形光洁、圆滑,同时还需对拉伸好的椭圆进行整形。

于是采用的工艺方案为:冲切展开料- 拉伸成椭圆外形-整形-修边。

具体分析零件展开料及椭圆形各尺寸的关系,可看出落料一拉伸凸凹模的壁厚大于凸凹模最小壁厚具备复合的条件,为减少工序数目及模具数量,降低设备占用,以提高经济效益,因而确定工艺方案为:冲切展开料并拉伸出椭圆外形- 整形并修边。

为此,需设计落料-冲孔-拉伸复合模、整形修边复合模、等3副模具来完成上述3个工序。

3.1圆筒件拉深的变形分析3.1.1拉深变形过程拉深可分为不变薄拉深和变薄拉深。

前者拉深成形后的零件,其各部分的壁厚与拉深前的坯料相比基本不变;后者拉深成形后的零件,其壁厚与拉深前的坯料相比有明显的变薄,这种变薄是产品要求的,零件呈现是底厚、壁薄的特点。

本模具应用不变薄拉深。

拉深所使用的模具叫拉深模。

拉深模结构相对较简单,与冲裁模比较,工作部分有较大的圆角,表面质量要求高,凸、凹模间隙略大于板料厚度。

下图为有压边圈的首次拉深模的结构图,平板坯料放入定位板6内,当上模下行时,首先由压边圈5和凹模7将平板坯料压住,随后凸模10将坯料逐渐拉入凹模孔内形成直壁圆筒。

成形后,当上模回升时,弹簧5恢复,利用压边圈5将拉深件从凸模10上卸下,为了便于成形和卸料,在凸模10上开设有通气孔。

压边圈在这副模具中,既起压边作用,又起卸载作用。

如图3.1 拉深过程中,其底部区域几乎不发生变化由于金属材料内部的相互作用,使金属各单元体之间产生乐内应力,在径向产生拉伸应力б1,在切向产生压缩应力б3。

在б1和б3的共同作用下,凸缘区的材料在发生塑性变形的条件下不断地被拉入凹模内成为筒形零件的直壁。

拉深时,凸缘变形区内各部分的变形被拉入凹模内成为筒形零件的直壁。

拉伸时,凸缘变形区内各部分的变形是不均匀的,外缘的厚度,硬度最大变形亦最大。

3.1 拉深模结构图1-模柄2-上模座3-凸模固定板4-弹簧5-压边圈6-定位板7-凹模8-下模座9-卸料螺钉10-凸模图拉深过程中出现质量问题主要是凸缘变形区的起皱和筒壁传力区的拉裂。

凸缘区起皱是由于切向压应力引起板料失去稳定而产生弯曲;传力区的拉裂是由于拉应力超过抗拉强度引起板料断裂。

同时,拉深变形区板料有所增厚,而传力区板料有所变薄。

因而出现的问题也不同。

为了更好地解决上述问题,有必要研究。

3.1.2.凹模圆角部分面积较小,因此产生的拉应力较大。

同时,该处所需要转移的材料较少,故该处材料的变形程度很小,冷作硬化较低,材料的屈服极限也就较低。

而与凸模圆角部分相比,该处又不象凸模圆角处那样,存在较大的摩擦阻力。

因此在拉深过程中,此处变薄便最为严重,是整个零件强度最薄弱的地方,易出现变薄超差甚至拉裂。

3.1.3.筒底部分这部分材料与凸模底面接触,直接接收凸模施加的拉深力传递到筒壁,是传力区。

该处材这部分材料变薄严重,尤其是与筒壁相切的部位,此处最容易出现拉裂,是拉深的“危险断面”。

原应力作用,变形为径向和切向伸长、厚度变薄,但变形量很小。

从拉深过程坯料的应力应变的分析中可见:坯料各区的应力与应变是很不均匀的。

即这部分材料变薄严重,尤其是与筒壁相切的部位,此处最容易出现拉裂,是拉深的“危险断面”。

原是这样,越靠近外缘,变形程度越大,板料增厚也越多,拉深成形后制件壁厚和硬度分布情况可以看出,拉深件下部壁厚略有变薄,壁部与圆角相切处变薄严重,口部最厚。

由于坯料各处变形程度不同,加工硬化程度也不同,表现为拉深件各部分硬度不一样,越接近口部,硬度愈大。

3.2拉深件的起皱及拉裂凸缘变形区的“起皱”和筒壁传力区的“拉裂”是拉深工艺能否顺利进行的主要障碍。

为此,必须了解起皱和拉裂的原因,在拉深工艺和拉深模设计等方面采取适当的措施,保证拉深工艺的顺利进行,提高拉深件的质量。

凸缘区会不会起皱,主要决定于两个方面:一方面是切向压应力σ的大小,越大越容易失稳起皱;另一方面是凸缘区板料本身的抵抗失稳的能力,凸缘宽度越大,厚度越薄这部分材料变薄严重,尤其是与筒壁相切的部位,此处最容易出现拉裂,是拉深的“危险断面”。

原力而且取决于压杆的粗细。

在拉深过程中是随着拉深的进行而增加的,但凸缘变形区的相对厚度也在增大。

这说明拉深过程中失稳起皱的因素在增加而抗失稳起皱的能力也在增加。

拉深时,筒壁所受的拉应力除了与径向拉应力有关之外,还与由于压料力引起的摩擦阻力、坯料在凹模圆角表面滑动所产生的摩擦阻力和弯曲变形所形成的阻力有关。

筒壁会不会拉裂主要取决于两个方面:一方面是筒壁传力区中的拉应力;另一方面是筒壁传力区的抗拉强度。

当筒壁拉应力超过筒壁材料的抗拉强度时,拉深件就会在底部圆角与筒壁相切处——“危险断面”产生破裂要防止筒壁的拉裂,一方面要通过改善材料的力学性能,提高筒壁抗拉强度;另一方面是通过正确制定拉深工艺和设计模具,合理确定拉深变形程度、凹模圆角半径、合理改善条件润滑等,以降低筒壁传力区中的拉应力。

4拉伸模具的分析4.1拉伸模具的结构拉深模结构相对较简单。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