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一年级语文《促织》课文朗读
《促织》课件++++2023-2024学年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下册
![《促织》课件++++2023-2024学年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下册](https://img.taocdn.com/s3/m/314d041fe55c3b3567ec102de2bd960590c6d929.png)
情境任务:学校的“读经典,品书香”读 书推荐活动即将拉开帷幕,你决定向全校同学 推荐《促织》这篇文章,并当上 了《促织》的 推荐员。
活动1:读文本,绘情节 请按照顺序给下列情节依
次排序。 【明确】征促织、觅促织、卜 促织、得促织、失促织、化促 织、斗促织、献促织
2.以“我是成名”开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介 绍自己。要求:身份+经 历+归宿。 学生活动:说一说,3分 钟
1.本文开头就告诉我们故事发生在明朝的宣德年间,是不是表明作者只 是在讲一个发生在前朝的故事?
①蒲松龄主要生活在清康熙年间,《聊斋志异》虽写的是狐妖鬼怪的故事, 却生动地描述、反映了清初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由于当时文字狱大行其 道,《促织》使用了讲前朝故事的“障眼法”,但作品对当时黑暗社会现 实的揭露可谓淋漓尽致,具有深刻的普遍意义。
这是父性的丧失。这还不仅仅是父性的丧失,它还是成名人性的扭曲。这篇文章,明 面上是儿子从人变成蟋蟀,又从蟋蟀变回了人;但暗地里却是成名这个人,一点点从 一名迂讷的读书人,变成了一个标准的“俗人”。
主旨探究 1.依据你对文章内容的理解,补充空缺部分。 本文描述主人公成名因被迫交纳促织而备受摧残,几近家破人亡的悲惨 遭遇,反映了封建社会皇帝荒淫无道,巡抚县令胥吏上行下效、横征暴 敛的黑暗现实,寄托了对受尽欺凌和压迫的社会底层群众的深切同情。
促织
【清】蒲松龄
学习目标
1.体会情节的曲折,理解并能用简洁的语言分析作者 通过现实和虚幻情节转换达到批判效果的技法。 2.体会小说辛辣的讽刺意味,明确其深刻的社会意义。
探背景
这篇小说写的是发生在明代宣德年间的故事,这样写其实大有深 意。“宣德治世,宣宗令主……顾以草虫纤物殃民至此耶?惜哉!抑 传闻失实耶?”这是跟作者同时代的诗坛宗师王渔洋写在《聊斋志异》 手稿本上的一条评语。王渔洋为什么要强调宣德年间是“治世”,宣 宗是“令主”即“明君”呢?显然他的用意,是要提醒读者读《促织》 时要联系眼前的现实。康熙年间正是清代的“盛世”,康熙本人正被 称为“英主”。可当时的统治集团和康熙本人同样追求“声色犬马”, 酷爱“斗鸡戏虫”。可见作者的创作意图,实际上是在借讲前朝“令 主”当政的“治世”时代的事,来揭露“当时”“英主”当政的“盛 世”的黑暗现实。“治世”“盛世”尚且如此,那“庸主”当政的 “衰世”就不用说了。
高中语文古诗文《促织》教学课件PPT
![高中语文古诗文《促织》教学课件PPT](https://img.taocdn.com/s3/m/ef7b0b1c443610661ed9ad51f01dc281e53a56da.png)
高中语文古诗文
GAO ZHONG YU WEN
促织(教学课件)
【课堂知识点拨】
《促织》是《聊斋志异》中的名篇,作者通过写成名一家被官府逼迫交纳蟋蟀以致倾家荡 产,但又终于致富的故事,深刻揭露了封建徭役的残酷,辛辣讽刺“一人飞升,仙及鸡犬 ”的丑剧,有深刻的社会意义。 《聊斋志异》是中国文学史上由刘义庆《世说新语》志人志怪小说开创的笔记小说的高峰 ,成名后出现了一系列仿作,其中尤以纪昀的《阅微草堂笔记》和袁枚的《子不语》最出 名。 蒲松龄有意模仿司马迁的《史记》“太史公曰”笔法,在许多篇小说的最后都带上了“异 史氏曰”来进行议论。
高中语文古诗文
GAO ZHONG YU WEN
促织(教学课件)
【课堂知识点拨】
蟋蟀在古代有很多名称。因其形似蝗而小,原与蝗虫同名,都称为“蛩”(qióng)。《淮 南子•本经训》中的“飞蛩满野”就是指蝗虫,而白居易《禁中闻蛩》诗“西窗独暗坐,满 耳新蛩声”则是说蟋蟀。蟋蟀也就以它的善于鸣叫而与蝗虫相区别,称为“吟蛩”。到了 魏晋时代,因其鸣声似“促织”、“趋织”,便获得了“促织”的美名。晋人崔豹在他写 的《古今注•鱼虫》中说:“促织,一名投机,谓其声如急织也。”这也就是说,“促织” 的名称是“因声得意”。现在北方话称蟋蟀为“蛐蛐儿”,也是以其叫声来命名的。从训 诂学的角度说,“促织”、“趋织”、“蛐蛐”为同音转化,名称都是由叫声而来。
高中语文古诗文
GAO ZHONG YU WEN
促织(教学课件)
【课堂知识点拨】
一.题解 “促织”又名“蛐蛐”、“斗鸡”和“蟋蟀”。 南宋诗人、文学家杨万里有一首七绝——《促织》,“一声能遣万人愁,终夕声声晓未休 。不能缫丝替人织,强来出口促衣裘。” 本诗以蟋蟀一叫,秋凉了,提醒人们赶快织,故 实为孰促纺织之意。 古谚云:“蟋蟀鸣,懒妇惊”,是说古代妇女一听到蟋蟀的叫声,便知秋日已到,离冬天 不远了。于是抓紧时间纺织,这便是“促织”一名之由来。
《促织》经典全文翻译
![《促织》经典全文翻译](https://img.taocdn.com/s3/m/687eb77b964bcf84b9d57b93.png)
创作编号:BG7531400019813488897SX创作者:别如克*【红色粗框为重点实词,C为初中,G为高中;黑框为重要实词;蓝框为重要虚词】宣德征∧∧民非(期间,时期)(崇尚)(每年,名作状)(省略“之于”)(中间)(副词,本来)(地名)明朝宣德年间,皇室里盛行斗蟋蟀的游戏,每年向民间征收蟋蟀。
这东西本来不是陕西出产的。
有个华阴县的县官,想上官,斗而∧(之)常供。
令∧(之)(讨好,巴结)(把,拿)(进献)(让)(于是,就)(责令)(省略“县令”)(把)(省略“供应的差事”)巴结上司,把一只蟋蟀献上去,上司试着让它斗了一下,显出了勇敢善斗的才能,上级于是责令他经常供应。
县官又把供应之里正。
市中得佳者其∧(之)(分派)(游手好闲、不务正业的年轻人)(用笼子,名作状)(抬高,也作使动)(通“值”)(积,储存)(省略,好的蟋蟀)的差事分派给各乡里正。
市上那些游手好闲的年轻人,捉到好的就用竹笼装着喂养它,抬高它的价格;储存它们(并把它们)货。
里胥此口,每(当作)(珍奇的)(猾,黠:均狡猾刁诈意)(借)(征税)(聚敛)(成年男子)(指派)(常常)古今异义(↓显现才能,名作动)当作珍奇的货物一样(等待高价出售)。
乡里的差役们狡猾刁诈,借这个机会向老百姓摊派费用,每摊派一只蟋蟀,常常家之产。
(使……倾尽)(多)使好几户人家破产。
【本段重点实词:10个,高中2个】【红色粗框为重点实词,C为初中,G为高中;黑框为重要实词;蓝框为重要虚词】有成名者,童子久不∧为人遂猾胥里(县)(操:从事(行业)(卖,引申为成功、到达。
译考取)(表被动)(报告,告知)(充当)县里有个叫成名的人,是个念书人,长期未考中秀才。
为人拘谨,不善说话,就被刁诈的小吏报到县里,叫他担任里正正役,百营不能不产征促织,成不(计策)(办法)(摆脱)(终了,结束)(微薄的)(牵连妨碍)(完)(副词,适逢)的差事。
他想尽方法还是摆脱不掉(任里正这差事)。
高中语文高一年级上华东师大版6.19《促织》课件
![高中语文高一年级上华东师大版6.19《促织》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2367daa14128915f804d2b160b4e767f5acf8090.png)
《促织》是《聊斋》中的名篇,作 者通过写成名一家被官府逼迫交纳蟋 蟀以致倾家荡产,但又终于致富的故 事,深刻揭露了封建徭役的残酷,辛 辣讽刺“一人飞升,仙及鸡犬”的丑 剧,有深刻的社会意义。
看译文助理解
贯串本文的线索是什么?
蒲松龄20岁左右开始创作《聊斋》,40岁左 右基本完成,后不断增删,至死方止,萃一生心 血而成。《聊斋》收集了大量的民间神话传说, 多以狐仙鬼怪、鱼精花妖为题材,用以讽刺现实, 寄托孤愤。
题材可分为:①婚姻爱情类,如《婴宁》 《连城》《小翠》
《婴宁》
故事生动地塑了一个 活泼可爱的少女形象— —婴宁,并着意刻划了 她与王子服相爱过程中 天真而近乎狡黠的内心 世界。
——“跃”——“叮”
显示了小虫的神秘本领。小虫由成名的儿子变 化而来,作者运用夸张和细节描写,形象地描画 出当时的统治阶级造成虫命为贵、人命为贱的社 会病态心理,对统治者进行了无情的揭露和鞭挞。
促织结局
一人飞升,仙及鸡犬。 (典出:汉
一人得道,鸡犬升天。)
辨证地看篇末评论
“异史氏曰”是一段议论文字,这 是蒲松龄对故事所作的评论,借此表 明自己对所记之人和事的态度,使作 品的主题更鲜明、突出。
促织
征虫—捉虫—得虫—化虫
梳理故事情节
1、序幕:交代故事背景
朝廷
2、开端:成名被 派交纳促织
促织
3、发展:成妻 促织 4、高潮:成子 促织 5、结局:成名促织
成名按图索促织 促织 促织
6、尾声:作者 促织
1征2摊3卜4毙、化、斗5献6评
情节:跌宕起伏,曲折多变
问卜得促织
喜
因祸得福
高中语文课文《促织》赏析与练习
![高中语文课文《促织》赏析与练习](https://img.taocdn.com/s3/m/d779792faf1ffc4ffe47ac80.png)
原文:促织蒲松龄(清代)宣德间,宫中尚促织之戏,岁征民间。
此物故非西产;有华阴令欲媚上官,以一头进,试使斗而才,因责常供。
令以责之里正。
市中游侠儿得佳者笼养之,昂其直,居为奇货。
里胥猾黠,假此科敛丁口,每责一头,辄倾数家之产。
邑有成名者,操童子业,久不售。
为人迂讷,遂为猾胥报充里正役,百计营谋不能脱。
不终岁,薄产累尽。
会征促织,成不敢敛户口,而又无所赔偿,忧闷欲死。
妻曰:“死何裨益?不如自行搜觅,冀有万一之得。
”成然之。
早出暮归,提竹筒丝笼,于败堵丛草处,探石发穴,靡计不施,迄无济。
即捕得三两头,又劣弱不中于款。
宰严限追比,旬余,杖至百,两股间脓血流离,并虫亦不能行捉矣。
转侧床头,惟思自尽。
时村中来一驼背巫,能以神卜。
成妻具资诣问。
见红女白婆,填塞门户。
入其舍,则密室垂帘,帘外设香几。
问者爇香于鼎,再拜。
巫从旁望空代祝,唇吻翕辟,不知何词。
各各竦立以听。
少间,帘内掷一纸出,即道人意中事,无毫发爽。
成妻纳钱案上,焚拜如前人。
食顷,帘动,片纸抛落。
拾视之,非字而画:中绘殿阁,类兰若。
后小山下,怪石乱卧,针针丛棘,青麻头伏焉。
旁一蟆,若将跳舞。
展玩不可晓。
然睹促织,隐中胸怀。
折藏之,归以示成。
成反复自念,得无教我猎虫所耶?细瞻景状,与村东大佛阁真逼似。
乃强起扶杖,执图诣寺后,有古陵蔚起。
循陵而走,见蹲石鳞鳞,俨然类画。
遂于蒿莱中侧听徐行,似寻针芥。
而心目耳力俱穷,绝无踪响。
冥搜未已,一癞头蟆猝然跃去。
成益愕,急逐趁之,蟆入草间。
蹑迹披求,见有虫伏棘根。
遽扑之,入石穴中。
掭以尖草,不出;以筒水灌之,始出,状极俊健。
逐而得之。
审视,巨身修尾,青项金翅。
大喜,笼归,举家庆贺,虽连城拱璧不啻也。
上于盆而养之,蟹白栗黄,备极护爱,留待限期,以塞官责。
成有子九岁,窥父不在,窃发盆。
虫跃掷径出,迅不可捉。
及扑入手,已股落腹裂,斯须就毙。
儿惧,啼告母。
母闻之,面色灰死,大惊曰:“业根,死期至矣!而翁归,自与汝复算耳!”儿涕而出。
《促织》课件(共46张PPT) 2024年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下册
![《促织》课件(共46张PPT) 2024年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下册](https://img.taocdn.com/s3/m/3e70278cc67da26925c52cc58bd63186bceb92ba.png)
③喜剧性的结尾 既然魂化蟋蟀不可能,那成名一家摆脱厄运、裘马扬扬也就
纯属幻想。这样的结果不可能出现,设计这样一个虚构的结局, 不仅仅是为了表达美好的愿望,也不仅仅是为了引人入胜,更不 仅是为了离奇而离奇,而是通过这种曲折离奇、波澜迭起的情节, 来强有力地揭露社会的黑暗、统治集团的腐朽,从而实现自己的 创作意图。
第三,针对抚臣、令尹蒙受促织“恩荫”,证实“一人 飞升,仙及鸡犬”的说法,生动地表明封建官僚的升迁发迹 是建立在百姓苦难之上的,作者以此抒发愤懑不平之感。
【活动5】如何理解成名一家的苦难?
成名一家的苦难对整个封建社会具有高度的概括性。成名 一家的悲剧是深刻的,正是由于成名的质朴、善良而被“报充 里正役”,这样就引来更大的灾祸,不仅“薄产累尽”,而且 屡受杖责,被逼得“惟思自尽”。费尽苦心得到一只能够“塞 责”的促织,又被儿子误毙,以致儿子投井,骨肉分离,造成 极大的精神痛苦……直到儿子僵卧岁余,魂化促织,历经险厄, 才从灾难中拯救了全家,于是因祸而得福。
文中表时间的词语
(1)少间,帘内掷一纸出(一会儿) (2)食顷,帘动(吃一顿饭的工夫) (3)斯须就毙(一会儿) (4)未几,成归(没多久) (5)既而得其尸于井(不久,随后) (6)俄见小虫跃起(不久,一会儿) (7)旋见鸡伸颈摆扑(随即,跟着就) (8)无何,宰以卓异闻(没多久)
任务一 梳理情节
的事。但魂化蟋蟀则不可能。这个虚幻情节有着强烈震撼人心的 揭露、批判力量,小孩子本是天真无邪、无忧无虑的,但成名的 孩子却因为一只蟋蟀而死,并且连死了都不能忘记家里父母的难 处,要化为蟋蟀来帮助父母,曲折地反映出在那个时代连孩子也 没有了生路。
这段故事其实隐含着一个强烈的对比:儿子的生命与蟋蟀的 生命孰轻孰重。孟子说:“鱼我所欲也,熊掌亦我所欲也,二者 不可得兼,舍鱼而取熊掌者也。”那么在儿子与蟋蟀的性命不可 “得兼”的时候,成名自然便会“舍儿而取促织者也”。不仅如 此,即使舍弃儿子也不足以让成名摆脱那样的悲惨境界,只有让 儿子变成一只善斗的蟋蟀才能挽救一家人的性命,这是一种多么 没有天理的社会!
《促织》翻译
![《促织》翻译](https://img.taocdn.com/s3/m/cbdae439580216fc700afd5b.png)
《促织》参考译文第五段译文:成名有个九岁的儿子,看父亲不在家,偷偷地打开蟋蟀盆。
蟋蟀跳跃着径直跳了出来,快得不能捉拿。
等到扑捉到手里,已经大腿脱落肚子裂开,一会儿就死了。
儿子惧怕,哭着告诉母亲。
母亲听到这件事,脸色像死灰一样,非常惊慌地说:“惹祸的东西,(你的)死期到了!你父亲回来,自然要跟你再算帐的了!”儿子流着眼泪走开了。
第六段译文:没多久,成名回来了,听了妻子的话,(全身)像覆盖上了冰雪。
怒气冲冲地寻找儿子,儿子无影无踪不知到什么地方去了。
不久在水井里找到他的尸体,于是变怒气为悲痛,头撞地,口呼天,几乎要绝命。
夫妻面对着墙角哭泣,茅草屋里没有起烟火做饭,(他们)面对面默不作声,不再有一点生趣。
太阳将要落山,抬出儿子用草席裹着尸体准备埋葬。
走近抚摸他,还有微弱气息。
高兴地把他放在床上,半夜里,(儿子)重又苏醒过来。
夫妻的心情稍稍得到点安慰,但是儿子的精神气色痴呆麻木,气息微弱只想睡觉。
成名回头看到装蟋蟀的笼子里空虚无物,就出不来气,说不出话,也不再把儿子放在心上了。
从黄昏到天亮,眼皮没有合上过。
东方的太阳已经升起,成名直挺挺躺在床上非常忧愁。
忽然听到门外有蟋蟀的鸣叫声,惊奇地爬起来窥视,(看到)蟋蟀好像还在。
(成名)高兴地去捕捉它,蟋蟀一声鸣叫就跳开了,行动得迅速。
(成名)用手掌扣住它,空荡荡得好像没有东西;手才抬起来,(它)就又(跳得)轻快而高地跳走了。
急忙追赶它,转过墙角,迷失了它的方向。
来来回回地走着向四处察看,(才)见到蟋蟀趴在墙壁上。
仔细地看它,又短又小,黑里带红的颜色,顿时发现不是先前的那只蟋蟀。
成名因为它短小,认为它不好。
只是来回走动着张望,寻找追赶的那只。
这时墙壁上的那只小蟋蟀忽然跳落到他的衣袖上。
细看它,形状像蝼蛄,梅花般的翅膀,方方的脑袋,长长的腿,觉得像是好的。
高兴地收养了它。
准备把它献到衙门去,又心神恐惧不安,恐怕不合官府的心意,想试着让它角斗以便察看它(怎么样)。
第七段译文:村里有一个喜欢多事的年轻人,驯养了一只蟋蟀,自己起名叫“蟹壳青”,每天跟伙伴的蟋蟀角斗比赛,没有不胜的。
高中语文统编版下册课件14.1《促织》
![高中语文统编版下册课件14.1《促织》](https://img.taocdn.com/s3/m/aa31ea55f011f18583d049649b6648d7c1c708ba.png)
悲剧就是把美好的东西毁灭给人看。——鲁迅
安乐的生活
温暖的亲情
鲜活的生命
好奇的童真
正常的理想
离奇跌宕的故事
异
起落无常的情感 变形异化的生命
情势:虚构、夸张、变形
悲
社会悲剧 性情悲剧
命运悲剧
本质:社会、现实、真实
1、下面是《明朝小史》中对《促织》这一事件的叙述,请你比较一下,在处理素 材上,两者有什么不同?其表达效果有什么不同?
官吏:媚上 惯性使然,奴性十足
成名:迂讷 面对困境,束手无策
成名之子:化虫 牵连家人,以己纾难
旨之异——悲剧内蕴
成名一家的命运真的操纵在促织的手里吗?
宫中尚促 织之戏
官贪吏虐,民 日贴妇卖儿, 更无休止
天子一跬步, 皆关民命
并非促织,而是以皇帝为首的封建统治者。由于最高统治者的 荒淫无耻,贪官对上的阿谀阿谀,“科敛丁口”,老百姓就只能落 入“贴妇卖儿”、倾家荡产的悲惨命运。
旨之异——悲剧内蕴
1、批评的矛头直指封建统治者、官吏,同情的暖流奔向底层百姓 社会悲剧
迂讷成名 VS
猾黠里胥 媚上县令 贪虐官吏 游侠儿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性情悲剧
成名
命运悲剧
我未成名君未嫁,可能俱是不如人。 ——唐·罗隐
十年窗下无人问,一举成名天下知。 ——元·高明
操童子业 默默无闻、穷愁潦倒、惨遭责打、忧闷欲死
• 成名听说儿子误毙促织则 怒 ,得子尸于井则转而为 悲 ,见子气息惙然则转而为 喜 ,但顾蟋蟀笼虚则又转 而为 愁(悲) 。忽闻门外虫鸣则既 惊 且 喜 , 然见促织短小则认为它劣,又转而为 失望 ;视之,意 似良,则转而为 喜 ,将献公堂,不知能否合官老爷之 意,心中又 恐 。
《促织》《变形记(节选)》联读课件-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下册
![《促织》《变形记(节选)》联读课件-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下册](https://img.taocdn.com/s3/m/f5965fd250e79b89680203d8ce2f0066f433647d.png)
学习活动五:探究主旨,深入思考
问题二:《变形记》是赤裸裸的悲剧,那么《促织》的结局是真正的喜剧吗?
预设:1.是 2.不是
“世界上只有一种英雄主义,那就是认清生活的 真相后依然热爱生活。”
——罗曼•罗兰
工作强度大,同事间交情冷漠。
学习活动四:结合课本,探究变形原因
2.格里高尔为什么会变成虫子?找找他变形前的生活。
第5段: 别的推销员活得像后宫的娘娘。举例说吧,当我跑 着赶回旅店,以便在搞到的订单上签字时,这些先生们还在 坐着吃早餐呢。要是我在我老板这里也这么试一把的话,我 准保立刻就被解雇……假如我不考虑父母的态度,我早就辞 职不干了……等我攒够了钱,还清了父母欠他的债——大概 还得五六年吧——我一定办理这件事……
① 必然,那么必须强调社会环境对人物命运产生的影响, 异化只是人在非常态环境中做出的“常态”行为;
②不必然,必须指出异化是文学作品展现人物命运悲剧的 非现实主义手法,是对社会环境严酷性的夸张与变形。
课堂小结
蒲松龄和卡夫卡,一个生活在中国的封建社会,一个生活在西 方的现代工业社会,虽然所处的时代不同,所处的国度不同,但 都以艺术家独特的眼光,看到了扭曲社会下小人物生存的困境, 触摸到人性这一主题,感受到了人性在异己力量面前的脆弱。两 篇小说的结局虽然是一喜一悲,但在这“变”与“不变”中都深 刻揭示了社会现实的黑暗和人性的复杂冷漠,表现出两位作者对 人在面对黑暗社会时的无能为力的一种共同的思考。
身负父母巨大的债务压力,还受到老板的压榨和歧视。
14.1《促织》练习 (含解析)2023-2024学年高中语文统编版必修下册
![14.1《促织》练习 (含解析)2023-2024学年高中语文统编版必修下册](https://img.taocdn.com/s3/m/74fd9e7c443610661ed9ad51f01dc281e43a5660.png)
14.1《促织》练习一、文言文阅读阅读下文,完成各题。
翼日进宰,宰见其小,怒诃成。
成述其.异,宰不信。
试与他虫斗,虫尽靡.。
又试之鸡,果如成言。
乃赏成,献诸抚军。
抚军大悦,以金笼进上,细疏其能。
既入宫中,举天下所贡蝴蝶、螳螂、油利挞、青丝额一切异状遍试之,无出其.右者。
每闻琴瑟之声,则应节而舞。
益奇之。
上大嘉悦,诏.赐抚臣名马衣缎。
抚军不忘所自,无何,宰以卓异闻。
宰悦,免成役。
又嘱学使俾入邑庠。
后岁余,成子精神复旧,自言身化促织,轻捷善斗,今始苏耳。
抚军亦厚赉.成。
不数岁,田百顷,楼阁万椽,牛羊蹄躈各千计;一出门,裘马过世家焉。
异史氏曰:“天子偶用一物,未必不过此已忘;而奉行者即为定例。
加以官贪吏虐,民日贴.妇卖儿,更无休止。
故天子一跬步,皆关民命,不可忽也。
独是成氏子以蠹贫,以促织富,裘马扬扬。
当其为.里正、受扑责时,岂意.其至此哉!天将以.酬长厚者,遂使抚臣、令尹,并受促织恩荫。
闻之:一人飞升,仙.及鸡犬。
信.夫!”1.以上选段的作者是,他的文言短篇小说集是。
2.解释下列加点字。
(1)抚军亦厚赉.成(2)民日贴.妇卖儿(3)岂意.其至此哉(4)信.夫3.与“仙.及鸡犬”中的活用现象不同的一项是()A.士生乎鄙野,推选则禄.焉B.晏子长不满六尺,身相.齐国C.已倍.亲而仕D.诏.赐抚臣名马衣缎4.下列加点字意义相同的一项是()A.试与他虫斗,虫尽靡./靡.计不施B.徒以.有魏也/天将以.酬长厚者C.当其为.里正、受扑责时/市租皆输入莫府,为.士卒费D.成述其.异,宰不信/无出其.右者5.把文中的画线句翻译成现代汉语。
(1)抚军大悦,以金笼进上,细疏其能。
(2)独是成氏子以蠹贫,以促织富,裘马扬扬。
6.结尾“异史氏曰”一段是否多余?请说明理由。
二、古代诗歌阅读7.阅读下面这首词,回答问题。
红窗迥柳永小园东,花共柳。
红紫又一齐开了。
引将蜂蝶燕和莺,成阵价①、忙忙走②。
花心偏向蜂儿有。
莺共燕、吃他拖逗③。
高中必修文言文《促织》蒲松龄
![高中必修文言文《促织》蒲松龄](https://img.taocdn.com/s3/m/fe8fc400c4da50e2524de518964bcf84b9d52da9.png)
高中必修文言文《促织》蒲松龄促织蒲松龄〔清代〕宣德间,宫中尚促织之戏,岁征民间。
此物故非西产;有华阴令欲媚上官,以一头进,试使斗而才,因责常供。
令以责之里正。
市中游侠儿得佳者笼养之,昂其直,居为奇货。
里胥猾黠,假此科敛丁口,每责一头,辄倾数家之产。
邑有成名者,操童子业,久不售。
为人迂讷,遂为猾胥报充里正役,百计营谋不能脱。
不终岁,薄产累尽。
会征促织,成不敢敛户口,而又无所赔偿,忧闷欲死。
妻曰:“死何裨益?不如自行搜觅,冀有万一之得。
”成然之。
早出暮归,提竹筒铜丝笼,于败堵丛草处,探石发穴,靡计不施,迄无济。
即捕得三两头,又劣弱不中于款。
宰严限追比,旬余,杖至百,两股间脓血流离,并虫亦不能行捉矣。
转侧床头,惟思自尽。
时村中来一驼背巫,能以神卜。
成妻具资诣问。
见红女白婆,填塞门户。
入其舍,则密室垂帘,帘外设香几。
问者爇香于鼎,再拜。
巫从旁望空代祝,唇吻翕辟,不知何词。
各各竦立以听。
少间,帘内掷一纸出,即道人意中事,无毫发爽。
成妻纳钱案上,焚拜如前人。
食顷,帘动,片纸抛落。
拾视之,非字而画:中绘殿阁,类兰若。
后小山下,怪石乱卧,针针丛棘,青麻头伏焉。
旁一蟆,若将跳舞。
展玩不可晓。
然睹促织,隐中胸怀。
折藏之,归以示成。
成反复自念,得无教我猎虫所耶?细瞻景状,与村东大佛阁真逼似。
乃强起扶杖,执图诣寺后,有古陵蔚起。
循陵而走,见蹲石鳞鳞,俨然类画。
遂于蒿莱中侧听徐行,似寻针芥。
而心目耳力俱穷,绝无踪响。
冥搜未已,一癞头蟆猝然跃去。
成益愕,急逐趁之,蟆入草间。
蹑迹披求,见有虫伏棘根。
遽扑之,入石穴中。
掭以尖草,不出;以筒水灌之,始出,状极俊健。
逐而得之。
审视,巨身修尾,青项金翅。
大喜,笼归,举家庆贺,虽连城拱璧不啻也。
上于盆而养之,蟹白栗黄,备极护爱,留待限期,以塞官责。
成有子九岁,窥父不在,窃发盆。
虫跃掷径出,迅不可捉。
及扑入手,已股落腹裂,斯须就毙。
儿惧,啼告母。
母闻之,面色灰死,大惊曰:“业根,死期至矣!而翁归,自与汝复算耳!”儿涕而出。
《促织》课件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下册
![《促织》课件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下册](https://img.taocdn.com/s3/m/36747be132d4b14e852458fb770bf78a64293a61.png)
大腿
淋淋往下流滴的样子
并虫亦不能行捉矣。转侧床头,惟思自尽。
第2段 文本解读
成名:为人迂讷(背锅侠)
被人欺:遂为猾胥报充里正役——薄产累尽 不欺人:不敢敛户口,而又无所赔偿——忧闷 欲死、惟思自尽
里胥:黠猾(甩锅小能手)
祸水东引:报充里正役(名为当官实为甩锅)
文言知识点
一、词类活用 1.成然之:认为……对(意动) 二、特殊句式 1.遂为猾胥报充里正役(被动) 三、重点实词 1.操童子业,久不售(从事)(卖出,指考取秀才) 2.靡计不施,迄无济(无)(最终)(成功) 3.冀有万一之得(希望) 4.又劣弱不中于款(符合)(规格) 5.旬余,杖至百,两股间脓血流离(被杖责)(大腿)
chì
大喜,笼归,举家庆贺,虽连城拱璧不啻也。
名作动
即使 大璧,泛指珍宝
sè
上于盆而养之,蟹白栗黄,备极护爱,留待限期,以塞官责。
蟹肉和栗肉,指蟋蟀吃的精饲料。
充抵、应付
文言知识点
一、词类活用
1.大喜,笼归,举家庆贺:用笼子装(名作动)
二、特殊句式
1.问者爇香于鼎(状后)
2.焚拜如前人(状后)
3.折藏之,归以示成(省略) 4.掭以尖草(状后)
明宣宗朱瞻基的年号
斗蟋蟀的游戏 于
宣德间,宫中尚促织之戏,岁征民间。 状语后置:于民间征
否定判断句 崇尚、喜好
征收
蟋蟀
此物故非西产;有华阴令欲媚上官,以一头进,
本来 固 陕西 华阴县令 谄媚、巴结
试使之斗而其才,因责其常供。令以此责之里正。里里:长古代居民的基层
名作动, 责令
行政单位。
有才能→勇猛善斗
第2课时
蒲 松 龄
发展:
14.1《促织》课件+2023-2024学年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下册
![14.1《促织》课件+2023-2024学年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下册](https://img.taocdn.com/s3/m/2b6cc72df56527d3240c844769eae009581ba288.png)
⑮之。早出暮归,提竹筒丝笼,于败 堵⑯丛草处,探⑰石发⑱穴,靡⑲ 计不施,迄⑳无济21。即22捕得三两
对的⑯残破的墙垣⑰摸, 掏⑱挖掘⑲没有⑳最后,
头,又劣弱不中23于款24。宰25严限 最终21成功22即使23合乎,
追比26,旬27余,杖至百,两股28间 符合24规格25县令26追逼
导入一
古代很多皇帝都有自己的爱好,有的喜欢音乐,有的喜欢画 画,还有的喜欢做木工,宋徽宗喜欢踢球,重用了踢球踢得很好 的高太尉,结果是祸国殃民,明朝皇帝明宣宗的爱好是斗促织, 会有什么样的后果呢,今天我们来学习小说《促织》。
导入二
蒲松龄的自勉诗(科举路) 有志者,事竟成,破釜沉舟,百二秦关终属楚; 苦心人,天不负,卧薪尝胆,三千越甲可吞吴。
理
第二部分:(第2段)成名因交不上促织而遭受痛苦。
情
第三部分:(第3-4 段)成妻占卜得图,成名按图索
节 促织。
第四部分:(第5-7段)成子误毙促织——化促织——
斗促织。
第五部分:(第8段)成名献促织,因祸得福。
第六部分:(第9段)作者评论促织一事。
2.全文是以什么为线索?紧扣线索给每段加一个标题。
了
蒲松龄20岁左右开始创作《聊斋》,40岁左右基
解 本完成,后不断增删,至死方止,萃一生心血而成。
《
《聊斋志异》,“聊斋”是作者的书斋名,“志”
聊 即“记”,“异”指“异闻”。“聊斋志异”指在聊
斋 斋中记述的奇异的故事。
志 异
《聊斋志异》是一部短篇文言小说集,有近500篇。
》 其中收集了大量的民间神话传说,书中极大部分以狐
出身于一个逐渐败落的地主家庭、书香世家。自幼聪慧好学, 19岁应童子试,以县、府、道三考皆第一而闻名籍里,补博士弟 子员。但后来却屡应省试不第,直至71岁时才成岁贡生,因此对 科举制度的不合理深有体验。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未几,成归,闻妻言,如被冰雪。怒索儿, 儿渺然不知所往。既得其尸于井,因而化怒为悲, 抢(qiānɡ)呼欲绝。夫妻向隅,茅舍无烟,相对默 然,不复聊赖。日将暮,取儿藁(ɡǎo)葬。近 抚之,气息惙(chuò)然。喜置榻上,半夜复苏。 夫妻心稍慰,但蟋蟀笼虚,顾之则气断声吞,亦 不敢复究儿。自昏达曙,目不交睫。
自幼聪慧好学,19岁应童子试,以县、 府、道三考皆第一而闻名籍里,补博士弟 子员。但后来却屡次应省试不第,直至7 1岁时才成岁贡生。为生活所迫,他除了 应同邑人宝应县知县孙蕙之请,为其做幕 宾数年之外,主要是在本县西铺做塾师, 舌耕笔耘,几近40年,直至71岁时方 撤帐归家。1715年(清康熙五十四年) 正月病逝。
伸张正义。
脂与鄂秀才结成伉俪。
促织
蒲松龄
宣德间,宫中尚促织之戏,岁征民间。此物故非西产; 有华阴令欲媚上官,以一头进,试使斗而才,因责常供。 令以责之里正。市中游侠儿得佳者笼养之,昂其直,居 为奇货。里胥猾黠,假此科敛丁口,每责一头,辄倾数 家之产。
邑有成名者,操童子业,久不售。为人迂讷,遂为猾 胥报充里正役,百计营谋不能脱。不终岁,薄产累尽。 会征促织,成不敢敛户口,而又无所赔偿,忧闷欲死。 妻曰:“死何裨益?不如自行搜觅,冀有万一之得。”
村中少年好事者驯养一虫,自名“蟹壳 青”,日与子弟角,无不胜。欲居之以为利, 而高其直,亦无售者。径造庐访成,视成所 蓄,掩口胡卢而笑。因出己虫,纳比笼中。 成视之,庞然修伟,自增惭怍,不敢与较。 少年固强之。顾念蓄劣物终无所用,不如拼 博一笑,因合纳斗盆。小虫伏不动,蠢若木 鸡。少年又大笑。试以猪鬣毛撩拨虫须,仍 不动。少年又笑。屡撩之,虫暴怒,直奔, 遂相腾击,振奋作声。俄见小虫跃起,张尾 伸须,直龁(hé)敌领。
成然之。早出暮归,提竹筒铜丝笼,于败堵丛 草处,探石发穴,靡计不施,迄无济。即捕得 三两头,又劣弱不中于款。宰严限追比,旬余, 杖至百,两股间脓血流离,并虫亦不能行捉矣。 转侧床头,惟思自尽。
时村中来一驼背巫,能以神卜。成妻具资 诣问。见红女白婆,填塞门户。入其舍,则密 室垂帘,帘外设香几。问者爇香于鼎,再拜。 巫从旁望空代祝,唇吻翕辟,不知何词。各各 竦立以听。少间,帘内掷一纸出,即道人织(一)
学习目标:
1、初步了解蒲松龄生平。 2、听读课文,读准字音。能够准 确停顿,熟练朗读全文。 3、通过朗读课文,初步了解各文 段大意和故事情节。
促
织 ( 一 )
蒲 松 龄
作者介绍
蒲松龄(1640~1715),字留 仙,又字剑臣,别号柳泉居士,世称聊斋 先生,清代杰出文学家,山东省淄川县
东曦既驾,僵卧长愁。忽闻门外虫鸣,惊起 觇视,虫宛然尚在。喜而捕之,一鸣辄跃去, 行且速。覆之以掌,虚若无物;手裁举,则 又超忽而跃。急趋之,折过墙隅,迷其所往。 徘徊四顾,见虫伏壁上。审谛之,短小,黑 赤色,顿非前物,成以其小,劣之。惟彷徨 瞻顾,寻所逐者。壁上小虫忽跃落衿袖间。 视之,形若土狗,梅花翅,方首,长胫,意 似良。喜而收之。将献公堂,惴惴恐不当意, 思试之斗以觇之。
“用传奇之法,而以志怪,变幻之状, 如在目前。” 它代表了我国文言短篇 小说的最高成就。
----鲁迅
画人画鬼高人一等 刺贪刺虐入骨三分
——郭沫若
蒲松龄20岁左右开始创作《聊斋》,40岁左右 基本完成,后不断增删,至死方止,萃一生心血 而成。《聊斋》收集了大量的民间神话传说,多 以狐仙、鬼怪、鱼精、花妖为题材,用以讽刺现 实,寄托孤愤。
有志者,事竟成, 破釜沉舟,百二秦关终属楚
苦心人,天不负, 卧薪尝胆,三千越甲可吞吴 ——落第自勉联
一世无缘附骥尾,
三生有幸落孙山。
聊斋遗闻
蒲松龄作《聊斋志异》,古书有载:“相传先生 居乡里,落拓无偶,性尤怪僻,为村中童子师, 食贫自给,不求于人。作此书时,每临晨携大磁 罂,中贮苦茗,具淡巴菰(gū野生水边长的草本 植物,菰米)一包,置行人大道旁。下陈芦衬, 坐于上,烟茗置身畔,见行道者过,必强执与语, 搜奇说异,随人所知;渴则饮以茗,或奉以烟。 必令畅谈乃已。偶闻一事,归而粉饰。如是二十 余寒暑,此书方告蒇(chǎn完成)。故笔法超 绝。”
成妻纳钱案上,焚拜如前人。食顷,帘动,片纸 抛落。拾视之,非字而画:中绘殿阁,类兰若; 后小山下,怪石乱卧,针针丛棘,青麻头伏焉; 旁一蟆,若将跳舞。展玩不可晓。然睹促织,隐 中胸怀。折藏之,归以示成。
成反复自念,得无教我猎虫所耶?细瞻景状, 与村东大佛阁真逼似。乃强起扶杖,执图诣寺后, 有古陵蔚起。循陵而走,见蹲石鳞鳞,俨然类画。 遂于蒿莱中侧听徐行,似寻针芥。而心目耳力俱 穷,绝无踪响。冥搜未已,一癞头蟆猝然跃去。 成益愕,急逐趁之,蟆入草间。
蹑迹披求,见有虫伏棘根。遽扑之,入石 穴中。掭(tiàn)以尖草,不出;以筒水灌之, 始出,状极俊健,逐而得之。审视,巨身修尾, 青项金翅。大喜,笼归,举家庆贺,虽连城拱璧 不啻也。上于盆而养之,蟹白栗黄,备极护爱, 留待限期,以塞官责。
成有子九岁,窥父不在,窃发盆。虫跃掷径 出,迅不可捉。及扑入手,已股落腹裂,斯须就 毙。儿惧,啼告母。母闻之,面色灰死,大惊曰: “业根,死期至矣!而翁归,自与汝覆算耳!” 儿涕而出。
题材可分为:①婚姻爱情类,如《婴宁》《连城》 《小翠》
《 连
城 》
《婴宁》
连城,大户之女。有才名,工刺绣。
故事生动地塑了一个活泼可 以诗择婿。应者颇众,有乔生献诗,甚可,
爱的少女形象——婴宁,并着意 父贫之,连城病,几死,生割肤肉活之,
刻划了她与王子服相爱过程中天 父又悔婚。后又死,生悲绝,会于冥府,
③揭露黑暗现实的。如:《席方平》《胭脂》《促织》
《席方平》
《胭脂》
席父被冤至死,方平赴泉下
牛医爱女胭脂,聪明美貌,爱慕
为父伸冤。然泉下官吏也贪赃枉 秀才鄂秀才。岂料竟 引出一桩人命案
法,乌烟瘴气,方平不畏权势酷 来,几经反复,累及多人。山东学使施
刑,不睬金诺寿,终于战胜邪恶, 愚山,力翻冤狱,严惩凶手毛大,使胭
真而近乎狡黠的内心世界。
得友人助而双双复生和好。
②批判科举制度类。如《叶生》《司文郎》《颜氏》等
《 颜 氏 》
故事描绘了一个聪明美丽而又 善良的女子颜氏,见丈夫屡考不中, 便女扮男妆替夫考取功名,官御史 达十年之久,后退而侍奉夫君,空 使须眉汗颜。
《司文郎》
一瞎和尚用鼻子嗅试卷, 以定文章的好坏,让官吏把文章 烧了给他闻,竟至:“向壁大呕, 下气如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