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前儿童感觉和知觉发展

合集下载

学前心理学第周第三章 学前儿童的感觉和知觉

学前心理学第周第三章 学前儿童的感觉和知觉

学前心理学第周第三章学前儿童的感觉和知觉1. 儿童感觉发展的基本特征1.1 感觉器官的发育儿童的感觉器官在出生后就开始发育,在经历了几个月的时间之后,它们开始发挥作用。

例如,视力和听力是两个大多数人很容易认可的感觉,但是直到孩子六个月大的时候,他们的眼睛和耳朵才能完全发育完成。

1.2 儿童的感觉区域在儿童身上,感觉器官像他们的肌肉、关节等之类的身体部位一样,都比成年人的要小。

这意味着,当儿童感觉到某种刺激时,他们所感觉到的范围也会比成人更小。

1.3 儿童易受外部刺激的影响儿童的感觉器官比较脆弱,因此儿童对外部刺激的照射很敏感。

比如,在弱光和弱声音的环境下,孩子们能够看到和听到的东西更加清晰。

而在强光和强声音的环境下,他们可能会不适应或产生不良反应。

2. 儿童知觉发展的基本特征2.1 儿童知觉发展的特征儿童在认识和理解世界的过程中,他们的知觉是一个非常重要的因素。

在不断经历各种不同的刺激之后,他们逐渐的认识到了一些基本的概念,并从中学习到了一些知识和技能。

2.2 儿童知觉误差儿童的知觉并不总是正确的,他们可能会犯一些知觉误差,而这些误差多半是由于他们庞大感觉器官范围的缘故。

比如,当一只鸟在树上飞过时,孩子们可能会觉得它从下方飞来,而不是从上方飞来。

2.3 儿童从感觉到认知儿童的感觉和认知之间存在着密切的联系。

孩子们通过感知来获取信息,同时,这些信息也在不断地改善和调整儿童的直觉和认知。

3. 儿童感觉和认知的发展需求3.1 多样化的感官体验孩子们需要不断地接触各种类型和不同强度的感官刺激,这样可以促进感觉器官的成长和发展。

在这个过程中,孩子们也必须学会接受新的经验,从而获取更多的知识和技能。

3.2 探索和尝试孩子们需要尝试新的事物和事情,比如摆弄新的玩具、探索陌生的环境、观察不同的人或事物。

这样就可以让他们的感觉和认知逐渐得到发展。

3.3 展示和分享孩子们需要分享他们的感觉和认知经验,通过与别人交流和分享,可以获得不同的观点和反馈。

学前儿童感觉和知觉发展

学前儿童感觉和知觉发展

学前儿童感觉和知觉发展前言学前儿童时期是儿童认知和心理发展的关键时期,感觉和知觉是儿童认知发展的重要部分。

本文将介绍学前儿童感觉和知觉发展的各个方面,包括感知过程、基本感觉类型和感觉差异等。

感知过程感知是指通过感觉器官收集信息,对外界环境的信息进行加工处理和解释的过程。

学前儿童时期的感知过程主要包括感觉、知觉和表征三个阶段。

感觉阶段是指儿童通过感觉器官接受外部刺激的过程,如视觉、听觉、触觉、味觉和嗅觉等。

在感觉阶段,儿童主要是感受到刺激的物理特性,如颜色、形状、大小和温度等。

知觉阶段是指儿童将感觉的信息加工处理,形成较为完整的认知内容的过程。

在知觉阶段,儿童不仅仅感知到刺激的物理特性,还能够将其与已有的知识和经验相结合,形成较为精确和细致的认知内容,如物体的种类、属性和特征等。

表征阶段是指儿童将已经加工处理的知觉信息保存到记忆中,形成了认知结构和模式的过程,这些认知结构和模式可以随着时间的推移加工再利用。

基本感觉类型在学前儿童感觉和知觉发展中,有五个基本感觉类型。

视觉视觉是指儿童通过眼睛接收视觉信号,对外界环境的视觉信息进行处理和理解的感觉。

视觉是最主要、最重要的感觉之一,对学前儿童的认知和感知发展至关重要。

听觉听觉是指儿童通过耳朵接收声音和音乐等感觉刺激,对外界环境的声音进行处理和理解的感觉。

听觉也是学前儿童认知发展中非常重要的感觉。

触觉触觉是指儿童通过身体感官接受触觉刺激,对外界环境的触觉信息进行处理和理解的感觉。

触觉对学前儿童的认知和感知发展同样也非常重要。

味觉味觉是指儿童通过舌头感觉味道,对外界环境的味道进行处理和理解的感觉。

味觉对学前儿童的认知和感知发展影响相对较小。

嗅觉嗅觉是指儿童通过鼻子感受香味,对外界环境的气味进行处理和理解的感觉。

嗅觉对学前儿童的认知和感知发展也影响相对较小。

感觉差异在学前儿童感觉和知觉发展中,儿童之间存在显著的感觉差异。

这些感觉差异主要分为两类:个体间差异和环境间差异。

学前儿童感觉和知觉的发展

学前儿童感觉和知觉的发展

学前儿童感觉和知觉的发展学前儿童的感觉和知觉发展是他们认识和理解世界的基础。

感觉是我们从外界接收信息的过程,而知觉则是我们对这些信息进行理解和解释的能力。

在学前阶段,这两个方面的发展会逐渐成熟,从而促进他们的认知和语言发展。

首先,学前儿童的感觉发展从出生开始就开始了。

他们通过视觉、听觉、触觉、味觉和嗅觉等感觉器官来接收外界的刺激。

在出生后的几个月,他们的感觉器官会逐渐发展和成熟,从而更加敏感地察觉到周围环境的变化。

例如,他们学会了注视和追踪移动的物体,能够分辨不同的声音和触摸的强度等。

随着年龄的增长,学前儿童的感觉发展也进一步提高。

他们开始对复杂的刺激作出反应,并具备差异判断的能力。

例如,他们能够在一堆玩具中找到自己想要的特定物品。

此外,他们还能够区分颜色、形状、大小和纹理等特征,并将这些感觉信息与其他认知能力结合起来。

与感觉发展相对应的是学前儿童的知觉发展。

知觉是在感觉基础上对信息进行整合和解释的过程。

通过不同感觉的整合,学前儿童能够从环境中获取更丰富的信息,并对其进行理解。

例如,当他们触摸一个物体时,他们不仅能够感受到其质地和温度,还能够将其与以前的经验进行比较,从而形成对这个物体的认知。

此外,学前儿童的知觉发展还表现在对空间和时间的理解上。

他们能够感知和理解物体之间的关系,如前后、上下、左右等。

通过与周围环境的交互,他们也能够发展出对时间的概念,如日夜的交替、季节的变化等。

总结起来,学前儿童的感觉和知觉发展是他们认识和理解世界的基础。

随着年龄的增长,他们的感觉器官不断发展和成熟,从而能够更敏感地察觉到周围环境的变化。

通过感觉的整合和解释,他们能够从环境中获取更丰富的信息,并形成对物体、空间和时间等概念的理解。

这些感觉和知觉的发展也为他们的认知和语言发展奠定了基础。

因此,在教育学前儿童时,我们应该重视他们的感觉和知觉发展,为他们提供丰富的感官刺激和探索环境的机会,以促进他们全面的发展。

《学前儿童感知觉的发展》教案

《学前儿童感知觉的发展》教案
(三)观察的全面性
儿童观察的全面性较差,很难获得关于事物的 完整认识。
(四)观察的深刻性
儿童观察的深刻性不够,只注意到事物外在的联系和表面特征,难以发现事物内在的联系。
三、学前儿童观察力的培养
(一)激发观察的兴趣
教师应该选择幼儿能够理解并感兴趣的事物引导他们进行观察思考。
(二)做好观察的准备
明确目的与任务。
(三)触觉、嗅觉和味觉的发展
1.触觉
触觉是婴儿认识世界的主要手段。
2.嗅觉
在进化早期具有重要的保护生存、防御危险的价值。
新生儿出生后即已有了嗅觉反应。
3.味觉
味觉是新生儿最发达的感觉。
新生儿的味觉敏锐,能辨别不同的味道。
对甜味表现出偏好,4个月开始偏爱咸味。
二、学前儿童知觉的发生发展
(一)空间知觉的发生发展
授课课题
第四章 学前儿童感知觉的发展
授课
形式
理论实践教学
教学目标
1.掌握感觉和知觉的概念
2.理解学前儿童感知觉发展的特点
3.懂得如何培养和促进学前儿童的观察力
教学重点
学前儿童感知觉的发展规律
教学难点
利用学前儿童感知觉规律组织教学活动
教学方法、手段、媒介
教学方法:案例教学,小组讨论,理论讲授
媒介:多媒体课件
2.感受性的变化
由于某种因素的作用,感受性会出现暂时提高或降低的现象,这就是感受性的变化。
感受性的变化有几种情况:
1.感觉适应 2.感觉对比
3.感觉相互作用 4.联觉
(三)知觉的分类
1.空间知觉
空间知觉包括对对象大小、形状、立体和远近等的知觉。一般通过多种感觉器官的协同活动实现。
2.时间知觉

学前儿童感知觉的发展

学前儿童感知觉的发展
体的能力,也就是发觉对象在体积和形状上最小 感觉:感觉是人脑对直接作用于感觉器官的客观事物的个别属性的反映。
物体接触手掌时就握住不放,甚至可以悬挂起来。 触觉是肤觉和运动觉的联合。
差异的能力。即一般所谓视力。 这种反射可能也是种系发生过程中遗传下来的,与个体在母体内的液态环境有关。
儿童从出生时起就有触觉反应,天生的无条件反射,如吸吮反射、防御反射、抓握反射等等,都可以说是触觉的表现。 4-8月表现出喜欢亮度大,而不喜欢暗色; (三)感知过程概括化和系统化 喜欢光波长的“温暖色”,不喜欢“冷淡色”。
种探索手段。
问题
“小朋友的手有四两糖”,为什么幼儿总是喜欢 咬手指等物品呢?
扩展知识:口唇期(弗洛伊德)
三、手的触觉探索
• (一)手的本能性触觉反应
• (二)视触的协调
• (三)听觉和触觉的协调: 婴儿期也已经出现听觉和 触觉的协调。
学前儿童视觉的发展
• 一、视敏度的发展 知觉:是人脑对直接作用于感觉器官的事物的整体(或综合)的反映。
一、学前儿童感知发展的趋势
• (一)感知的分化日益细致 • (二)感知过程趋向组合和协调 • (三)感知过程概括化和系统化 • (四)感知过程的主动性不断加强 • (五)感知过程的效率不断提高
二、学前儿童感知发展的主要阶段
• (一)原始的感知阶段 • (二)从知觉的概括向思维的概括过渡阶段 • (三)掌握感知标准和观察方法阶段
• (二)幼儿颜色视觉的发展

幼儿期,儿童区别颜色细微差异的能力继续
发展。

幼儿颜色视觉的发展,更主要在于颜色视觉
与掌握颜色名称的联系。
• 红、白、黑、黄、绿、蓝、橙、紫
学前儿童听觉的发展

学前儿童感知觉的发展

学前儿童感知觉的发展
鲍厄对50—60天的婴儿进行训练,结果 说明婴儿已形成了形状知觉的恒常性。
范兹的实验,说明婴儿已能区别两种水 不同的形状。
文格尔等的研究说明,4个月以内的婴儿 具有形状知觉的恒常性。
实验表明,幼儿对不同几何图形的辨别 有程度上的差异。
形状知觉发展的特点:
1、形状辨别能力逐渐增强 2、开始认识基本的几何图形,并逐渐掌握名 称
一、儿童听觉的发生 (一)胎儿的听觉反应 (二)新生儿的听觉能力 (1)能听见 (2)区分声音的高低、强弱、 品质和持续时间
(二)听觉的发展
1.对声音辨别——偏爱; 2.听力随年龄增长不断提高(儿童期); 3.听觉的个别差异 4.半聋半哑的孩子 5.注意事项:疾病、噪音、大声喧哗

儿靠视觉、听觉的联合活动进行方 向定位
(一)方位知觉的发展
1.发生
(1)婴儿听觉定位的能力强于视觉定位; (2)盲婴依靠声音进行空间定位的能力很强。

儿童很小就有方向定位的能力。 幼儿更多依靠视觉、动觉及静觉的联合活动
进行方向定位。
一、感知觉是人生最早出现的认识过程 二、感知觉是婴儿认识自己和世界的基本手
段 三、感知觉在幼儿心理活动中仍占主导地位
扩展知识:学前儿童感知发展的一般 趋势和主要阶段
学前儿童感知发展的趋势:
(一)感知的分化日益细致 (二)感知过程趋向组合和协调 (三)感知过程概括化和系统化 (四)感知过程的主动性不断加强 (五)感知过程的效率不断提高
第五章 学前儿童感 知觉的发展
【教学目的】 认识感知觉在学前儿童心理活动中的作用 掌握学前儿童感觉、知觉的发展特点 怎样发展学前儿童的各种主要感觉(或注意事

学前儿童感知觉的发展

学前儿童感知觉的发展

第二节 学前儿童感觉的发展
一、视觉的发展 (一)视觉集中:
视觉集中是指儿童将视觉集中在一定对象上的现象 。新生儿的视觉调节 机能较差,儿童集中的视觉活动还未形成。大约从出生后的第3周起, 新生儿开始具有了视觉集中现象随着儿童的视觉机能日趋完善,视觉集 中的时间和空间距离都逐渐延长。 (二)视敏度: 视敏度是指视觉精确地辨别对象形状和大小的能力,即通常所说的视力 。 视觉敏度是依靠眼球晶状体的变化来进行调节的。幼儿期的儿童的视敏 度持续发展。在正常视力之外,弱视是儿童视觉发育过程中的一种常见 病。 (三)颜色视觉: 颜色视觉指视觉区别颜色细微差异的能力,也称辨色力 一般认为,3、4个月的乳儿才开始具有最初的颜色视觉,具备了辨别彩 色与非彩色的能力。婴儿期的儿童开始能够正确辨别各种基本的颜色, 到了幼儿期,儿童区别颜色细微差别的能力逐步提高。
二、学前儿童感知觉发展的趋势
(一)从无意性向有意性发展。
儿童年龄越小,感知的目的性就越差,随着年龄的 增长,需要、兴趣等逐步发展起来 ,感知觉活动的 有意性逐步增强。
(二)从冲动性向思考性发展
婴幼儿的感知觉常常伴随着较大的冲动性,但随着 年龄的增长,儿童的感知觉向着思考性的方向发展 。
图形配对测验的结果发现,儿童年龄越小,与标准 图形配对所花的时间越短,而且错误也越多。
儿童早期就具备了对物体形状和几何图形的分辨能力。美国心理学家范 茨通过设计“注视箱”发现儿童对各模式注视的时间存在显著差异,复 杂程度越高的图形,注视的时间越长。
范茨的注视箱
一分钟测验中平均注视的时间(秒)
(二)大小知觉 大小知觉是个体对外界物体大小的反映。国内国外研究表明 儿童大小知觉的能力随年龄的增长而提高的趋势。
第一阶段(5~7岁):儿童比较固定化地辨认自己的 Nhomakorabea左右方位

第四章学前儿童的感觉和知觉

第四章学前儿童的感觉和知觉
第四章学前儿童的感觉和知觉
PART 04
学前儿童的感觉和知觉
第一节 感觉和知觉的概述 第二节 学前儿童感觉和知觉的发展 第三节 感知规律在学前儿童活动中的运用
PART 04
学前儿童的感觉和知觉
第一节 感觉和知觉的概述
第二节 学前儿童感觉和知觉的发展 第三节 感知规律在学前儿童活动中的运用
• 理解感觉、知觉、观察等概念,了解感知觉的作用和 种类。
3.手的触觉 手的触觉是通过触觉认识外界的主要渠道, 触觉探索主要通过手来进行。 胎儿出生后即有本能性触觉反应,如抓握反 射。手的真正意义上的触觉探索,出现在 4~5个月,是以伸手能够抓住东西为标志 的。手眼协调动作的出现是出生后头半年婴 儿认知发展的重要里程碑。
二、学前儿童知觉的发展
(一)空间知觉的发展 空间知觉是指对物体方位、形状、距离、大小等空间特性的知觉。
三、学前儿童观察力的发展和培养
观察是有目的、有计划、比较持久的知觉过程。 达尔文在总结自己的成就时曾说:“我既没有突出的理解力,也没有过人的机智,只是在观察那 些稍纵即逝的事物,并对其进行精确的观察的能力上,可能在众人之上。” 观察力就是人在观察过程中表现的稳定的品质和能力。观察力既是构成智力的主要成分之一,也 是智力发展的基础。
儿童在幼儿晚期,在教育影响下,开始有意识地借助于计时工具或其他反映时间流程的媒介认识 时间。研究表明,学前儿童时间知觉表现出以下特点和发展趋势:
时间知觉的精确性与年龄呈正相关
时间知觉的发展水平与儿童的生活经验呈正相关
对时间单元的知觉和理解有一个“由中间向两 端”“由近及远”的发展趋势 理解和利用时间标尺(包括计时工具)的能力与 其年龄呈正相关
(三)触觉的发展 1.儿童触觉的发生 儿童从出生时起就有触觉反应,许多种天生的无条件反射,都有触觉参加,如吮吸反射、防御反 射、抓握反射等,也可以说是触觉的表现。甚至早产儿也能发生巴宾斯基反射。

学前儿童感知觉的发展

学前儿童感知觉的发展
知觉是直接作用于感觉器官的事物的整体属性在人脑中的反映,是人对感觉信息的组 织和解释的过程。例如,看到一个苹果,听到一首歌曲,闻到花香等,这些都是知觉现象。
(二) 感觉的基本规律
1. 感受性与感觉阈限
(1) 绝对感受性与绝对感觉阈限 (2) 差别感受性与差别阈限
2. 感受性的变化规律
(1) 感觉适应 (2) 感觉对比 (3) 感觉的相互作用 (4) 感受性的发展 (5) 感官的补偿作用
三、学前儿童知觉的发展
(一) 整体知觉和部分知觉的发展
研究表明,儿童先认识客体的个别部分(4、5岁),然后开始看见整体 部分,但不够确定(6岁)。接着既能看到部分又能看到整体,但不能把整 体和部分结合起来(7、8岁)。最后一个阶段,儿童一眼就能看出部分和整 体的关系,实现了二者的统一(8、9岁)。埃尔金德和凯格勒通过实验证明 了上述观点,他们给195名5—9岁的儿童看一些图片(见图4-7),并让儿 童说出看到了什么,它们看起来像是什么。如果儿童在观察图片时,漏看了 部分或漏看了整体,就再问他: “你看还有别的什么?”
实验时,每个孩子(36名6个半月至14个月的婴儿)都被放在视崖的中间板上,让孩子的 母亲分别在“浅滩”和“悬崖”两边招呼孩子。36名婴儿中有27名愿意从中央板爬过 “浅滩”来到母亲身边,只有3名“冒险者”爬过悬崖。大多数婴儿见到母亲在悬崖一边 招呼时,不是朝母亲那边爬,而是朝离开母亲的方向爬,还有一些婴儿哭叫起来。
(三) 味觉、嗅觉的发生发展
1. 味觉的发生发展 2. 嗅觉的发生发展
(四) 触觉的发生发展
1. 触觉的产生 2. 口腔触觉 3. 手的触觉
(五) 痛觉的发生发展
新生儿的痛觉感受性是很低的。国外有人做过对新生儿的痛觉测查,他们用针去刺新生 儿最富有感受性的区域——鼻、上唇和手,结果表明未足月的新生儿,对极强的刺激都没有 不愉快的表现,即可能是感觉不到痛。

第三章-学前儿童感知觉的发展PPT课件

第三章-学前儿童感知觉的发展PPT课件

第一节 学前儿童感知觉发展概述
2、知觉的分类,根据知觉对象不同,可以分为: (1)空间知觉:对物体大小、形状、距离、方位等空间特性
的知觉。 (2)时间知觉:对物质现象的延续性和顺序性的反映。 (3)运动知觉:对物体在空间中的位移产生的知觉。 (4)错觉:对客观事物歪曲的不正确的知觉。
-
14
-
15
-
26
第二节 学前儿童感觉的发展——视觉

弱视的特征及其治疗:治疗最佳期3-5岁。
❖ 要注意到幼儿期儿童视敏度发展的特点,来为他们创造
合适的学习条件。例如:在制作教具和图片时对于年龄小的
幼儿,文字图片要大些。
3、颜色视觉:指视觉区别颜色细微差异的能力,也称辨色力。
第二节 学前儿童感觉的发展——视觉
新生儿最愿意听母亲的声音;新生儿爱听柔和的声音,爱听 高音调的声音。
-
30
第二节 学前儿童感觉的发展——听觉
❖保护婴幼儿的听力是很重要的。学前教育机构应注意以下两个方面: (1)减少噪声,保护儿童的健康。 (2)及时发现孩子听力方面问题。
-
31
第二节 学前儿童感觉的发展——皮肤觉
三、皮肤觉的发展:包括触觉、温度觉和痛觉。 (一)儿童触觉的发展 ❖儿童从出生时就有触觉反应,许多种天生的无条件反射,也都有触觉参加,
的鸟儿正在吱吱地叫个不停。她打开窗户,一阵微风
吹来,使她感到凉爽极了。她尽情地吸了几口清新的
空气,似乎嗅到了一股花香,便猜想这花香大概是从
不远处的花园里吹来的。她还记得,花园里有许多花,
现在也许已开花儿了。今天休息,她很高兴,便在脑
子里盘算着今天如果去花园玩儿,该多么惬意啊!她
很喜欢花,已有好多天没有去花园了,应该去一下。

学前儿童感觉和知觉的发展

学前儿童感觉和知觉的发展
缺乏户外活动和身体锻炼,近距 离视力活动时间过长,不注意及 时休息等; 4.色盲
全色盲,全色弱,红绿色盲和红 绿色异常
学前儿童听觉的发展
一、儿童听觉的发生 (一)胎儿听觉的发生 5、6个月胎儿就已经开始建立听觉系统,他们对
不同的乐声有不同的反应; (二)新生儿听觉的发生 正常健康婴儿一生下来 就有听觉,听觉可以说是 与生俱来的。 新生儿不仅能听见声音, 还能区分声音的高低、强弱、
三、幼儿的注意和幼儿的活动
一、注意的规律与幼儿的活动 (一)注意的选择性与幼儿的活动 注意具有选择信息的功能,这就是注意的选择性。
注意的选择性表现在对一类刺激注意的多,而对 另一类刺激注意的少。 1.幼儿注意的选择性很大程度上是由幼儿的兴趣 和情绪引起的 2.幼儿注意的选择性与幼儿的理解水平和经验有 密切关系。 3.幼儿注意的选择性受强化方式的影响,常见方 式有表扬鼓励惩罚批评
注意的外部表现:
1、适应性动作的出现 2、无关动作的停止 3、呼吸运动的变化 注意的功能:
1、选择功能,使儿童对环境中的各种刺激做出选择性反 映并接受更多信息。
2、保持功能,使儿童心理活动对所选择的对象保持一种 比较紧张、持续的状态,从而维持儿童的游戏、学习等活 动顺利进行。
3、调节功能,使儿童能够发觉环境变化,调整行为,为 应付外来刺激作相应准备,从而能更好适应周围环境的变 化。
谢谢
学前儿童感觉和知觉的发展
第一节学前儿童注意的发展 第二节学前儿童感知觉的发展 第三节学前儿童记忆的发展 第四节学前儿童想象的发展 第五节学前儿童思维的发展 第六节皮亚杰的心理发展观
第一节学前儿童注意的发展
一、注意在学前儿童心理发展中的作用 二、 3-6岁儿童注意发展的主要特征 三、幼儿的注意和幼儿的活动

《学前心理学》第4章学前儿童感觉和知觉发展

《学前心理学》第4章学前儿童感觉和知觉发展

第五节 学前儿童触觉、动觉和痛觉的发展
一、学前儿童触觉的发展
◈ 触觉,是指分布于全身皮肤上的神经细胞接受来自外 界的温度、湿度、疼痛、压力、振动等方面的感觉。 ◈ 触觉不但在学前儿童认识物体中起着重要作用,而且 在儿童人际关系形成中起着重要作用。如母乳喂养, 不仅是营养问题,也通过和母亲接触满足情感需要。
二、颜色视觉的发展
◈ 颜色视觉,是指区别颜色细致差异的能力,亦称辨色 力。
明度:颜色的亮度,即深浅、明暗的变化。 色调:能确切表示某种颜色色别的名称。 饱和度:颜色的纯净程度,即颜色中所含有色成分 的比例。
◈ 研究表明:3个月的婴儿已经初步具备辨色力,不但 能够根据名都辨别颜色,而且能够根据色调辨别颜色。
第三节 学前儿童视觉的发展
一、视觉敏度的发展
◈ 视觉敏度,是指精确地辨别细致物体或处于具有一定 距离的物体的能力,也就是发觉一定对象在体积和形 状上最小差异的能力,即通常所说的视力。
(一)视觉敏度发展的年龄特点
◈ 1、出生6个月以内是视觉发展的敏感期,这个时期如 果出现发育异常,会引起视力丧失。 ◈ 2、新生儿最佳视距在20厘米左右(视觉集中)。 ◈ 3、生后4个星期的婴儿,其视力为20/100,即在20英 尺处才能看见正常视力的成人在100英尺处看见的东 西。 ◈ 4、生后8个星期的婴儿,视力已达20/60。 ◈ 5、生后5-6个月,视力可达20/20,即成人的正常视 力。 注:1英尺=30.48cm。
红绿色盲:不能区别红绿色,能区别蓝和黄色。
红绿色弱:颜色深而鲜明时,能区别红绿色;视角小 或颜色不饱和时,不能区分。
第四节 学前儿童听觉的发展
听觉是获得信息的主要渠道之一 通过听觉感受音乐,学唱歌曲,得到美育熏陶

第二章-学前儿童感知觉的发展PPT课件

第二章-学前儿童感知觉的发展PPT课件

8/2/2024
知觉的理解性
22
8/2/2024
一、形状知觉的发展
视觉偏好:能力逐渐增强
2.开始认识基本的几何图形,并逐渐掌 握名称 3. 幼儿掌握形状的难易顺序:圆形-正方 形-半圆形-长方形-三角形-八边形-五边形梯形-菱形
23
2个月与9个月,是婴儿自我效能 感发展的两个高峰。
32
8/2/2024
感觉剥夺与感觉轰炸
33
8/2/2024
感觉剥夺实验
34
8/2/2024
1954年,心理学家贝克斯顿等在加拿大的麦克 吉尔大学进行了首例感觉剥夺实验研究。他们在 付给大学生每天20美元的报酬后,让他们呆在缺 乏刺激的环境中。具体地说,就是在没有图形知 觉(让被试戴上特制的半透明的塑料眼镜),限制 触觉(手和臂上都套有纸板做的手套和袖头)和听 觉(实验在隔音室里进行,用空气调节器的单调嗡 嗡声代替其听觉)的环境中,静静地躺在舒适的帆 布床上。当时大学生打工一小时大约只能挣50美 分,这让很多大学生都跃跃欲试,认为利用这个 机会可以好好睡一觉,或者考虑论文、课程计划。 但结果却令很多人大跌眼镜:没过几天,志愿35者 们就纷纷退出。
或远距离物体的能力,也就是发觉 对象在体积和形状上最小差异的能 力。即一般所谓视力。
2岁左右,婴儿的视敏度接近成人
11
8/2/2024
2、视觉集中: 在出生时,新生儿视觉机能调节较差 两个月时才能改变焦点, 四个月时才能像成人那样改变晶体的
形状,以看清不同距离的客体。
12
8/2/2024
3.颜色视觉 颜色视觉是指区别颜色细微差异的
8/2/2024
第二章 学前儿童的认知的发展
第一节 学前儿童感知觉的发 展

分别简述学前儿童感觉和知觉的规律

分别简述学前儿童感觉和知觉的规律

分别简述学前儿童感觉和知觉的规律
1. 感觉的规律:
- 感觉器官的发育不平衡:学前儿童视觉和听觉发育较好,而味觉、嗅觉和触觉发育相对滞后。

- 感觉活动较为单纯:学前儿童的感觉活动较为单纯,缺乏系统性和综合性。

- 感觉活动容易疲劳:学前儿童的神经系统尚未完全发育成熟,因此感觉活动容易疲劳。

- 对感官刺激的敏感性较高:学前儿童对新奇、鲜明的感官刺激反应较为敏感。

2. 知觉的规律:
- 知觉活动具有片面性:学前儿童的知觉活动往往只关注事物的某一个方面或特征,缺乏全面性。

- 知觉活动缺乏稳定性:学前儿童的知觉活动容易受到外界环境和自身情绪的影响,缺乏稳定性。

- 知觉活动具有生动形象性:学前儿童的知觉活动以具体形象为主,抽象概念形成较为困难。

- 知觉活动具有主观性:学前儿童的知觉活动容易受到个人经验、兴趣和需求的影响,具有一定的主观性。

学前儿童的感觉和知觉活动都具有一定的特点和规律,对于教育工作者来说,了解这些规律有助于更好地组织教学活动,促进儿童感知能力
的发展。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四章学前儿童感觉和知觉的发展感觉的概念,知觉的概念;感知觉在儿童心理发展中的作用;原始的感觉发展阶段;从感知的概括向思维的概括过渡;知觉标准;观察力发展阶段;视觉敏感发展的机制、年龄特点、测定;影响幼儿视力的因素;颜色视觉及其发展,色盲;儿童听觉的发展,与视觉的协调;学前儿童听觉发展及个别差异;听觉的测定、保护和培养;儿童触觉的发生;触觉和视觉、听觉的协调;动觉的发展、痛觉;学前儿童形状、大小、方位、距离、时间知觉的发展;观察目的性、持续性、细致性的发展,观察方法的形成。

第一节感觉和知觉在学前儿童心理发展中的作用一、感觉和知觉的概念1.感觉的概念:人脑对直接作用于感觉器官的刺激物的个别属性的反映,属简单的心理现象,主要与生理作用相联系。

包括视、听、嗅、味、肤、动与平衡觉等。

2.知觉的概念:人脑对直接作用于感觉器官的事物的整体的反映。

它以感觉为基础,但并非感觉成分的简单相加,而是对感觉所提供信息的加工。

它反映刺激所代表的意义,受经验影响,因此,对同一事物的知觉会有所不同。

二、感觉和知觉在学前儿童心理发展中的作用i.感觉和知觉是人生最早出现的认知过程;2.两岁前儿童依靠感觉和知觉认识世界;3.感觉和知觉在3~6岁儿童的心理活动中占优势;4.幼儿的记忆、情绪和意志也受感知觉的影响。

第二节学前儿童感知发展的主要阶段一、原始的感知发展阶段感觉与生俱有,出生后不久,知觉就在感觉基础上发展起来。

在原始的感知发展阶段,对刺激物的分析和综合能力很低。

二、从知觉的概括向思维的概括过渡阶段出生后第一年,婴儿认识事物依靠知觉的恒常性,随语言和思维的发展,知觉的概括性逐渐向思维的概括性过渡。

三、掌握知觉标准和观察力发展阶段3岁后,儿童对物体的知觉,渐渐和有关的概念相联系,知觉活动已发展到能够进行观察。

第三节学前儿童视觉的发展儿童视觉的发展表现在两方面:视觉敏度的发展、颜色视觉的发展。

一、视觉敏度的发展(一)视觉敏度的概念精确地辨别细致物体或处于具有一定距离的物体的能力,也就是发觉一定对象在体积和形状上最小差异的能力,即通常所说的视力。

(二)视觉敏度发展的机制1.晶状体的变化调节;2.中枢神经系统对视感觉的信号加以辨认;。

3.视觉系统突触组织的发展是辨别能力发展的基础;4.控制眼动的能力;5.经验的参与,即视知觉。

(三)视觉敏度发展的年龄特点1.新生儿的视觉敏度,孩子出生后即能看见眼前东西,最佳视距在20cm 左右;2.婴幼儿的视觉敏度,6个月内是视觉发展的敏感期,4个星期的婴儿视力为20/60,8个星期为20/100,5~6个月为20/20。

(四)视觉敏度的测定1.视力检查表测定:一般的E字检查表;专为儿童设计的图形视力表;2.用简单观测方法。

(五)影响婴幼儿视力的因素1.受遗传和环境影响,视觉经验是促进视觉发展的必要因素。

影响视力减退的条件:(1)光线照明;(2)户外活动和身体锻炼;(3)坐姿不良。

2.儿童弱视:(1)表现;(2)成因;(3)治疗。

二、颜色视觉的发展1.颜色视觉:指区别颜色细致差异的能力,亦称辨色力。

2.婴儿的颜色视觉:婴儿出生后第三个月开始区分红、绿两种光刺激,但不稳定,第四个月比较稳定。

颜色视觉与颜色的明度、色调、饱和度有关。

3.幼儿颜色视觉的发展主要表现在区别颜色细微差别能力的继续发展,同时对颜色的辨别和掌握颜色名称结合起来。

3岁儿童不能认清基本颜色和区分各种颜色的色调。

4岁区别色调细微差别的能力发展,开始认识一些混合色。

5岁注意到色调、明度和饱和度,能辨别更多混合色。

颜色辨别能力的发展,主要在于掌握颜色的名称,主要依靠生活经验和教育。

4.色盲色盲是颜色视觉异常,可分为全色盲、全色弱、红绿色盲和红绿色弱4种。

第四节学前儿童听觉的发展一、听觉发展对儿童心理发展的意义1.听觉是获取信息的主要渠道之一,依靠听觉辨认周围事物发声特点;2.依靠听觉感受音乐,学唱歌曲,欣赏乐曲,从而还得到美育的熏陶;3.儿童与成人交往,特别是学习口语,必须依靠听觉,听觉对智力、个性发展也有影响。

二、儿童听觉的发生(一)胎儿对声音的反应胎儿对声音有反应。

据此,孕妇应多听宁静悦耳的音乐,避免过多噪音刺激。

(二)新生儿听觉的发生新生儿对不同的声调,声音的纯度、强度和持续时间等都有不同的反应。

(三)听觉与视觉协调活动的发生1.听觉和视觉很早就发展起来;2.持续、复合的听觉刺激有助于视觉定向;3.听觉刺激能导致视觉的习惯化;4.婴儿能识别同时出现的视听觉刺激的一致性。

(四)新生儿的听觉偏好新生儿爱听人的声音、母亲的声音、柔和的声音、高音调的声音。

三、婴幼儿听觉的发展随年龄增长,学习语言、接触音乐环境和接受听觉训练的过程中,婴幼儿的听觉迅速发展:儿童的听觉阈限值逐渐降低,听觉感受性提高。

四、学前儿童听觉的个别差异出生后24小时内的新生儿,听觉反应已可分五等,反应形式、强度也不同,存在音高差别阈限。

五、学前儿童听觉的测定1.观察听觉行为;2.简易测听;3.用仪器做听力测查。

六、听力的保护与培养(一)避免噪音污染1.在家庭为幼儿创设安宁环境;2.在幼儿园教育孩子避免大声喧哗;3.采用吸音设备;4.用养花种草等净化环境。

(二)创设良好的音乐环境乐音和音乐活动都是幼儿发展听觉的有力手段。

(三)通过学习语言发展听觉在幼儿园,可组织专I'liJil练听力的游戏,训练听力辨别力等。

七、聋儿听觉康复的训练1.早期验配助听器2.早期听力训练(1)对声音的感知和理解:在游戏中运用音响玩具、游戏,感官功能代偿,音乐训练等;(2)对声音的辨别:结合图片、实物或模型,使聋儿感知不同事物发出的声音。

第五节学前儿童触觉、动觉和痛觉的发展一、学前儿童触觉的发展触觉是肤觉和运动觉的联合。

(一)儿童触觉的发生儿童出生就有触觉反应,许多种无条件反射都有触觉参加。

(二)口腔的触觉儿童出生具有口腔触觉,且通过它认识物体。

(三)手的触觉1.触觉探索主要通过手采进行,儿童出生就有本能触觉反应;2.视觉和手的触觉协调,是半岁婴儿认知发展的里程碑,也是手的真正触觉探索的开始;3.眼手协调出现的标志是伸手能抓到东西,表明儿童知觉达到了能知觉到物体的位置、手的位置、视觉指导手的触觉活动。

二、学前儿童动觉的发展动觉的发展使婴幼儿动作越来越准确,动作感受性提高,有助于手控制自己的动作,而系统训练有利于提高动觉感受性,提供声音和视觉刺激物等作为信号,有助于提高儿童对动觉的意识。

三、学前儿童痛觉的发展儿童痛觉是随年龄增长而发展的,表现在痛觉感受性的提高。

1.疼痛发生的条件:(1)伤害或过强刺激的刺激量;(2)痛觉阈限;(3)痛的情绪。

2.疼痛包括痛的感觉和痛的情绪,孩子疼痛的阈限随年龄增长而降低。

第六节学前儿童空间知觉和时间知觉的发展空间知觉包括形状知觉、大小知觉、方位知觉和距离知觉。

一、学前儿童形状知觉的发展(一)婴儿的形状知觉1.很小的婴儿已能辨别不同的形状,具有对形状的知觉的恒常性;2.对物体形状的视觉偏好。

(二)幼儿的形状知觉1.在视觉、触觉、动觉的协调活动中,对几何形体知觉的效果最好;2.对几何图形辨别的难度由易到难,具顺序性;3.形状知觉和掌握形状的名称相结合;4.形状知觉在先,用词概括形状的能力在后;5.通过游戏可提高形状知觉水平;6.日常生活需要形状知觉,也为形状知觉发展提供条件。

二、学前儿童大小知觉的发展1.婴儿对物体大小知觉的恒常性已经形成;2.视触动觉的共同活动,利于幼儿对积木大小的知觉;3.对物体大小知觉的发展,蕴含着辩证思维发展的萌芽。

三、学前儿童方位知觉的发展1.婴儿已有听觉定位能力;2.正常儿童主要依靠视觉定位;3.幼儿方位知觉的发展主要和词语所代表的方位概念结合;4.幼儿方位知觉的发展早于方位词的掌握;5.只能辨别以自身为中心的左右方位;6.方位知觉的发展是幼儿入学准备的重要内容;7.方位知觉的发展主要表现在对上下、前后、左右方位的辨别。

四、学前儿童距离知觉的发展1.防御反应表明婴儿已有距离知觉;2.婴儿能够区分物体与自己的距离;3.距离知觉的发展受经验影响;4.已有深度知觉,且受刺激模式和刺激条件的影响;5.深度知觉的发展受经验影响较大。

幼儿园户外游戏和体育活动中,因深度知觉的发展不足而出现安全问题,教师要特别注意加强教育。

游戏和体育活动能够促进幼儿距离知觉、深度知觉的发展。

五、学前儿童时间知觉的发展1.婴儿主要依靠生理上的变化产生对时间的条件反射,即由生物节奏周期(生物钟)所提供的时间信息而出现的时间知觉。

2.随年龄增长,会产生与具体事物和事件相联系的时间知觉,主要是依靠生活中接触到的周围现象的变化。

3.逐渐能通过钟表和日历认识时间,把钟表和日历上的字符形象化。

4.6岁以后,能够开始学习对持续时间进行估计。

5.幼儿时间知觉发展的方向是思维参与时间的知觉,即把时间知觉和时间概念联系起来。

第七节幼儿观察的发展幼儿观察的发展,表现在观察的目的性、持续性、细致性、概括性以及观察方法等方面。

一、观察的目的性加强幼儿观察的目的性从低到高可分为三级:低级、中级、高级。

二、观察的持续性延长幼儿初期,观察持续时间很短,其持续性和目的性有关。

三、观察的细致性增加经过系统的培养,幼儿观察的细致性能够有所提高。

四、观察的概括性提高对图像观察概括化可分四个阶段:个别对象、空间联系、因果联系、对象总体。

五、观察方法的形成幼儿的观察,是依赖于外部动作向以视觉为主的内心的活动发展。

1.幼儿的观察是从跳跃式、无序的逐渐向有序性的观察发展。

2.幼儿掌握观察方法,需要教师指导和培养,如指导不当,反而阻碍幼儿观察的发展。

3.成人的指导语,往往影响幼儿观察图画的水平。

第八节感知觉规律在幼儿教学中的运用一、适应现象1.感觉是由于分析器工作的结果而产生的感受性,会因刺激持续时间的长短而降低或提高,这种现象叫适应现象。

2.幼儿园各班活动室应有通风换气设施和制度,以保证空气清新。

二、对比现象1.同一分析器的各种感觉会因彼此相互作用而使感受性发生变化,这种现象叫感觉的对比,分先后对比和同时对比两种。

教师在制作和使用直观教具时,掌握对比现象的规律,对提高幼儿感受性有重要的实际意义。

2.不同分析器的感觉,也会因相互作用而使感受性发生变化。

在视觉感性方面较明显。

在组织幼儿观察活动时,不应有喧哗声,教师的声音也不应很大。

三、知觉中对象与背景的关系知觉对象从背景中分离出来,受以下因素影响:1.对象与背景的差别,包括颜色、形状、声音和强度方面的差别,差别越大,对象越容易从背景中分离。

教师要运用背景与对象关系的规律,教师的板书、挂图和实验演示,应当突出重点,加强对象与背景的差别;教材的重点部分,使用粗线条、粗字体或彩色笔,使它们特别醒目;教学指示棒与直观教具的颜色不要接近。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