俄罗斯现代化进程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俄罗斯现代化进程
一、彼得一世改革:
俄罗斯的前身是莫斯科公国,钦察汗国解体后获得独立,领土不断扩张,1547年伊凡四世(伊凡雷帝)自称沙皇,标志着近代俄国的建立。
1、改革的背景:
(1)西欧国家资本主义有了相当程度的发展:尼德兰和英国资本主义的生产关系已经确立(2)17世纪的俄国工商业有一定的发展,但是整体经济相比西欧还相当落后:
(3)彼得一世希望获得良好的出海口,实现扩张的目的:彼得一世即位时的俄国基本上还是一个内陆国,北边虽然后海岸线,但是基本上常年封冻,无法作为港口,彼得一世希望通过向西扩张,获得波罗的海的出海口;向南扩张,获得黑海的出海口。
(4)俄国军队在向克里木的进攻中损失惨重,暴露了俄国军队的弱点:
2、改革的主要内容:
1697年彼得一世组织使团考察西欧国家,自己也化名前往,一年后回国,即刻进行了大刀阔斧的改革。
(1)军事上,仿效西欧样式,建立新式海陆军:
(2)经济上,鼓励开办工场,发展工商业:
(3)政治上,改革和健全国家近代行政机构,加强中央集权:
(4)社会文化方面,重视教育改革,改变社会习俗:
3、改革的影响:彼得一世改革并没有触动俄国的农奴制,但是经过改革,俄国的国力显著增强。使俄国跟上了世界潮流,开始了其现代化的进程。
(1)彼得一世改革大大增强了俄国的军事实力,保证了俄国在北方战争中击败当时欧洲的军事强国瑞典,从而使“俄国在波罗的海沿岸站稳了脚跟”,“进入强国的行列”。到1725年,俄国已拥有一支训练有素的20余万人的近代化常备军。以前俄国没有海军,到彼得一世执政末年,俄国波罗的海舰队已拥有各种舰只895艘,水兵28000人。
(2)彼得一世改革刷新了俄国政治、削弱了贵族权力,加强了中央集权,提高了行政管理效能,在俄国开创了近代议政制度。
(3)彼得一世改革推动了俄国逐渐向近代化国家的道路上迈进,客观上为俄国资本主义的发展创造了条件。列宁指出,俄国的欧化“甚至从彼得大帝时代就开始进行了”。彼得一世改革,打破了俄国闭关自守的落后状态,使社会生产力得到了较快的发展。
彼得一世改革对俄国社会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把俄国推进到一个新的历史时代。马克思就认为彼得一世改革“为结束俄国百年来的落后状况,起了重大的历史作用”。俄国伟大诗人普希金更为形象地给彼得一世改革以高度评价,说它“让俄罗斯腾空而起”。彼得一世的改革为以后俄国的扩张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二、废除农奴制改革:
1、1861年改革:
(1)改革的背景:
①落后的农奴制成为资本主义进一步发展的严重障碍;
19世纪30年代,俄国开始的工业革命推动了资本主义的进一步发展,但是落后的农奴制成
为资本主义发展的严重障碍:农奴被束缚在土地上,近代工厂缺乏自由劳动力;农奴收入低下,社会购买力低,俄国资本主义的发展市场狭窄。
②国内阶级矛盾尖锐,农奴起义不断:俄国农奴深受贵族压迫,生活贫困,不断起来反抗。
③俄国在克里木战争中的失败暴露了农奴制的腐朽:
1854~1856年,俄国和英法为争夺克里木半岛而进行了战争,最终俄国惨败。俄国虽然占据距离近的优势,但是这并没有能够帮助俄国取得胜利。战争中,俄国和英法的差距也明显暴露出来:英法用火车和汽船调动军队和运送军需物资,而俄国依然是以畜力运输工具为主;英法军队使用先进的后膛枪,而俄国士兵依然以前膛枪为主;俄国军队中军官打骂士兵、克扣士兵补贴、贪污军饷等落后现象,大大影响了俄军战斗。
(2)改革的主要内容:
1861年2月,沙皇亚历山大二世签署了废除农奴制的法令,开始了自上而下的改革,主要内容有:
①从法律上宣布农奴成为自有人,享有财产、职业和选举等公民权利,地主不能在把他们当作私有财产买卖、赠送和典押,不得干涉他们的生活。
②农民交纳了60卢布的赎金以后,6个月后可以取得宅旁的园地,此外还可以出钱购买一块份地,农民先付20~25%地价,余款有国库垫付,农民在49年之内偿还本息,这样的做法使农民的经济负担沉重。
以后,沙皇又采取了一些措施:
①建立地方和城市自治机构,自治机构由选举产生,但是又严格的财产限制;
②参照西欧模式,建立陪审和律师制度,实行公开审判。
(3)改革的性质和意义:
1861年改革使沙皇为维护其封建专制统治而进行的一场带有资本主义性质的自上而下的改革。它废除了农奴制度,为俄国资本主义发展提供了自由劳动力和资金,开辟了统一的国内市场,有力地促进了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
2、1905年革命:
(1)俄国在日俄战争中失败:
1904年,为争夺在中国东北的权益,俄国对日本发动了一场战争,结果俄军惨败,和日本签订了《朴茨茅斯条约》,失去了在中国东北南部的权益。
(2)1905年革命:
1900~1903年,俄国爆发了经济危机。国内矛盾空前尖锐,工农斗争此伏彼起。沙皇政府为了转移人民的斗争视线,乞灵于一场胜利的对外战争。但是,结果适得其反。1904年开始的日俄战争破坏了国家的经济,加深了人民的苦难,暴露了专制制度的腐朽,从而加速了革命的到来。
1905年初,彼得堡最大的普梯洛夫工厂的工人举行罢工,抗议厂方无理开除工人。罢工很快发展成为全城总罢工。
1905年五一节,全俄有近200个城市爆发工人罢工。10月,全国主要铁路线的职工宣布总罢工,随即扩展到各大城市,形成为全俄政治总罢工,有100多万人参加。总罢工使工厂停工、学校停课、商店停业、车船停驶、邮电不通、许多政府机构陷予瘫痪。在总罢工过程中,各地纷纷建立苏维埃,领导革命斗争。
(3)俄国建立君主立宪制:
十月总罢工迫使沙皇作出重大让步。10月30日(俄历10月17日),尼古拉二世签署宣言,答应召集立法杜马和给人民以言论、出版、集会的自由。资产阶级欢天喜地接受了这个宣言,说“开始了民主宪制”,并组成了十月十七日同盟(十月党)和立宪民主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