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海洋石油

合集下载

中国海油企业文化

中国海油企业文化

1.恪守承诺:无论对内还是对外始终对自己的言 行高度负责。 运用已知的信息与资
利益。
3.自身利益增长以提高竞争力为前提,通过 降低成本、扩大产出,提高效率,增加效 益,来提升赢利水平。
2.真实透明:真实地告诉投资者和客户公司情
况,最大限度地与社会交融。 3.公正负责:通过诚实的劳动和服务,诚实的技 术创新及各种创新,诚实的经营行为等获得利 益,不谋取暴利和贪图意外之财。
谈谈中国海油
中国海油成立于1982 年2月,是在原石油工业
部所属海洋石油勘探局
和南海石油勘探指挥部 基础上成立的。
2014年是总公司成立32周年
思想政治工作部
谈谈中国海油
中国海洋石油总公司
中 国 海 洋 石 油 有 限 公 司 中 海 油 田 服 务 股 份 有 限 公 司 油中 管国 理海 局洋 石 油 南 海 东 部 石
思想政治工作部
诚信
创新
为股东创造利润,保证投资 价值和利益回报。 为员工创造空间,尊重权利, 提升素质,保障利益。 为客户创造价值,满足需求, 深化服务,赢得信赖。 为公众创造福祉,回报社会, 保护环境,共享成功。
谈谈中国海油
人本 责任 双赢
诚信
创新
1.寻求自己利益,同时主动考虑别人利益。 2.在合作双方互利情况下,主动兼顾第三者
中 海 信 托 股 份 有 限 公 司
中 海 投 资 管 理 有 限 公 司
中 海 石 油 投 资 控 股 有 限 公 司 山 东 省 化 工 规 划 设 计 院
中 海 石 油 保 险 有 限 公 司
理中 局国 、海 渤洋 海石 公油 司渤 海 石 油 管
理中 局国 海 洋 石 油 东 海 石 油 管

中国海洋石油勘探开发现状及其未来

中国海洋石油勘探开发现状及其未来

( )中国南沙群岛周围的油气资源因缺乏系统的研究评价,油气资源数据没有可比性, # ’ ,目前文莱、马来西亚、越南正在大规模勘探开发,据不 石油资源量约( )& ! " " " % " " ! " (
. 以上,年产气 ’ %。我国在这个区域只做 完全统计,这个区域每年产油# " " " &! " ( ! $ "&! " ,
( )下游发展目标:在坚持效益第一原则下,有选择大力度发展下游及其它相关能源产 # 业,完善总公司产业链,提高对油价的抗风险能力,弥补国内市场短缺。同时高起点、高标 准、高效率建设化肥、石化和 / 1 2 三大项目。
" 海洋石油工业# $ % "年远景规划
# 油当量目 + & % ,年的战略目标:上游要持续加快发展,增加油气产量,实现 , & & &$% & ( 标,减少国家石油进口压力,为促进国民经济持续稳定地增长作出贡献。尤其是要加快实施
龚再升 !
(中国海洋石油总公司 北京 ! ) " " " # $
! 中国海洋油气资源潜力
( )中国近海陆架盆地油气资源,按全国第二轮油气资源评价结果,近海陆架十个盆地 ! ’ ,占全国石油资源量的 ’。 共有石油资源量# % $ & ! " ( % " ),预计可采石油资源量为 ! *&! " (
! # %,占我国天然气资源总量的 ! # 天然气资源量为! + & ! " , % * ),估算可采资源量为 # + & ! " %。到 ’ ,占总资源量的 , # " " "年底累计发现石油地质储量% + & ! " ( ! + ),其中探明储量! + & ’ 。累计发现天然气地质储量 ’ %,占天然气资源量的 ! "( * + " " & ! ", . % )。

全面中海油各大分公司管理系统概况

全面中海油各大分公司管理系统概况

中国海油介绍中国海洋石油总公司(在本手册中以“中国海油”、“公司”或“集团”指代)是中国国务院国有资产监督管理委员会(在本手册中以“国资委”指代)直属的特大型国有企业,是中国最大的海上油气生产商,2011年在世界最大50家石油公司中排名上升至34位,2012年在《财富》杂志世界500强企业中排名上升至101位。

公司成立于1982年,总部设在北京,现有10万余名员工。

自成立以来,中国海油保持了良好的发展态势,由一家单纯从事油气开采的上游公司,发展成为主业突出、产业链完整的综合型能源集团,形成了油气勘探开发、专业技术服务、炼化销售及化肥、天然气及发电、金融服务、新能源等六大业务板块。

围绕“二次跨越”发展纲要,公司紧紧抓住海洋石油工业发展的新趋势、新机遇,正视公司发展中遇到的新问题、新挑战,稳健经营,实现“十二五”良好开局,为全力推进我国海洋石油工业的“二次跨越”创造了有利条件。

油气勘探开发中国最大的海上油气生产商、全球最大独立油气勘探生产(E&P)公司之一,在中国海域拥有4个主要产油地区,同时还在尼日利亚、印度尼西亚、澳大利亚、阿根廷、美国等国家或地区拥有上游资产。

天然气及发电以液化天然气(LNG)及相关业务为核心,以接收站和管网为基础,建设中国沿海天然气大动脉,积极发展天然气发电、LNG加注等清洁能源产业。

炼化销售及化肥依托公司特色资源,高起点、差异化发展炼化和化肥等关联产业及优势产品,在全国拥有七个化肥基地,并在“两洲一湾”(长江三角洲、珠江三角州、环渤海湾)和“一江两线”(长江、京广线、京九线)进行销售市场布局。

专业技术服务为海洋石油勘探开发作业提供全过程服务,依靠国内外两个市场,力争成为国际化能源技术服务板块。

新能源致力于风能、生物质能、煤基清洁能源、动力电池等可再生能源、清洁能源的开发利用及清洁发展机制(CNM)等业务发展。

金融服务以服务集团主营业务为中心,提供安全、灵活、高效的理财、融资、保险及资产受托管理等服务,助力集团价值的整体提升。

我国海洋石油的发展历程

我国海洋石油的发展历程

我国海洋石油的发展历程我国海洋石油勘探开发的艰苦历程起始于1957年4月,在海军和渔民的协助下,石油工作者潜水调查了莺歌海海滨村浅海油气苗,取得了储油岩样和气样。

1959年,我国第一支海上地震队在青岛组建,开始在渤海进行地震和重力、电磁测量。

1960年我国用驳船安装冲击钻,在海南莺歌海盐场水道口浅海钻了两口井,井深26米,首次获得重质原油150公斤。

1964年,在浮筒沉垫式简易平台上安装陆用钻机,在莺歌海岸边水深15米处钻了3口井,井深388米,获原油10公斤。

虽然是微小的发现,党和国家却非常重视,当时中南局第一书记和广东省省长都亲自到现场视察和祝贺。

1966年,我国在渤海建成我国第一座钢质导管架桩基平台,并于1967年6月成功地钻探了第一口海上具有工业油流的油井,井深2441米,试油结果为日产原油35.2吨、天然气1941米,它的成功标志着中国海洋石油进入了工业发展的新阶段,国务院为此还发来了贺电。

1971年,我国在渤海发现海四油田,先后建立了两座平台,年高峰产油量8.69万吨,累积采油60.3万吨,这就是我国第一个海上油田。

1957年至1979年是我国早期海上石油勘探开发所走过的一段历程,在这22年中,共钻井127口,发现含油构造14个,获石油储量1.3亿吨,建成原油年产能力17万吨,共累积采油96万吨。

我国海洋石油的对外合作开始于1979年,同年就与13个国家的48家石油公司签订了8个地球物理勘探协议,从此全面辅开了我国海洋石油的勘探工作,世界先进技术的引入大大加快了海上的找油速度。

1980年就发现了一大批有利的局部构造:珠江口盆地169个、莺—琼盆地47个、南黄海盆地74个。

接着在渤海发现BZ28—1油田、BZ34—2油田,在北部湾发现W10—3油田、在琼东南发现崖城13—1大气田。

在1984年至1988年间在珠江口陆续发现了惠州21—1油田、流花11—1大油田、惠州26—1油田、西江30—2油田,在渤海又发现锦州20—2凝析气田、绥中36—1大油田等。

中石油、中石化、中海油和中航油的区别(修正版)

中石油、中石化、中海油和中航油的区别(修正版)

中石化、中石油、中海油和中航油的区别中国石油领域有以下几大家:中石油、中海油、中石化。

大家都做油,但是各自的侧重点不一样,从名字基本可以大概了解:一个开采、一个冶炼、一个海洋开采、一个专注于航油,可能有重叠,但重点还是不一样的。

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公司(简称中国石油)和中国石油化工集团公司(中文简称中国石化)是1998年重新组建的。

其中中国石油集团是从中国石油天然气总公司(简称中石油)转化而来。

主要班底是以前的石油工业部。

中国石化集团是从中国石油化工总公司(简称中石化)转化而来。

中石油既然是石油部的班底,原来占有几乎所有国内油田。

中石化则是占有大型的炼油厂和化纤厂。

1998年的重组是一次大地震:两大石油公司以长江为界进行上中下游的整合,长江以北为中石油主导,长江以南为中石化主导,每个集团公司都拥有油田、炼油、成品油的销售。

成为上下游一体化的大公司。

例如:中国石油拥有大庆油田、克拉玛依油田等上游采油板块;拥有抚顺石化、兰州石化等中游炼油板块;拥有辽宁石油、内蒙古石油公司等下游销售板块。

而中国石化则拥有胜利油田、江汉油田、中原油田等上游板块;拥有燕山石化、扬子石化等中游板块;也拥有北京石油、广东石油等下游板块。

目前,中国石油和中国石化的主营业务部分均在国内和国外上市,成立了中国石油股份有限公司和中国石化股份有限公司。

经过重组8年后,目前,两大石油公司互有渗透,主要是在下游销售部分。

因此,在北京同样可以看到中国石油的加油站。

此外,中国石化2000年左右把新星石油公司重组进来,加大了勘查能力。

因为新星石油公司是从地质矿产部的地质勘探大队转化而来,拥有最全面的全国地质资料。

现在,两大公司会战在新疆,希望开发出大的油田,解决中国经济发展的需要。

此外,中国还有另外两家大石油企业——中国海洋石油总公司和中国航空油料集团公司。

中海油主要是开采中国海洋国土的石油的公司。

主营部分也是在国内外上市公司。

中航油核心业务是为中外航空公司提供航油供应服务。

2024年海洋石油现代安全环保管理体制(三篇)

2024年海洋石油现代安全环保管理体制(三篇)

2024年海洋石油现代安全环保管理体制中国海洋石油总公司是根据xx年1月30日国务院发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对外合作开采海洋石油资源条例》成立的国家公司,享有代表国家统一负责对外合作开采海洋石油资源的责任。

海洋石油工业作为我国第一个全面对外开放的行业,经过二十年的对外合作及自营作业,使发展迟缓的海洋石油工业进入了高速高效发展的新时期。

二十年来,经过海洋石油人的不断摸索,不断吸取教训,总结经验,发展、提高,逐步形成了海洋石油工业自成体系的安全、环保管理体制,找到了适应海洋石油工业改革和发展的安全管理形式和模式,安全管理正朝着符合其自身规律的方向发展着,正成为企业整体管理的一部分,企业整体素质的一种表现。

安全管理是海洋石油工业一项十分重要的工作海洋石油作业具有环境恶劣、技术复杂、施工难度大、投资大、风险大的特点,其风险大不但指投资风险、经济效益风险、资源风险,而且,由于恶劣的自然环境,海洋石油作业所需的高科技、高质量的设备、高素质的人才,海洋石油作业设施包括各类船舶、钻井平台、采油平台、浮式生产储油装置、海底长距离输油气管道等等,面积狭小,风险因素多而集中,容易引发各类事故。

事故一旦发生,海上施救十分困难,极易酿成重大恶性事故。

这些因素,就决定了海洋石油工业的安全工作是一项十分重要的工作,也是十分特殊、十分复杂、综合性、技术性、科学性十分强的工作。

概括的说有以下几个特点:1.海上油气勘探、开发、生产等活动。

如钻井、采油、注水、油气处理和集输、维修、人员生活和其他活动全部集中在海上设施狭小的空间,风险集中,施救困难;2.海上油气生产设施远离陆地,或浮于海面或固定于海床,其生存与周围的海况、气象密切相关,如台风、冰、波浪以至海啸、地震、地层滑移等恶劣的海洋环境条件对海上设施都有极大的影响甚至破坏作用;3.海上油气生产设施所生产的石油、天然气具有高压、易燃、易爆、易流动的特点。

在海上生产过程中需要更多的管线进行油气仓储转移或处理,稍有不当,则易发生火灾、爆炸等恶性事故。

中国海洋石油总公司天津介绍共37页

中国海洋石油总公司天津介绍共37页

1111/0/50B5LOCK
BZ6-1-1 PL7-1-1
PL9-1-1
PL9-1
BZ22-1-1
1 PL25-6-1
PL25-2-1
PL19-3 PL25-6
PL25-2
13
科麦奇(04/36、05/36) 合同区勘探成果图
CFD4-1
CFD11-1
CFD12-1
14
雪佛龙(02/31、06/17) 合同区勘探成果图
城 基
业 管


筑 公
应 公

术 服 务
发 公



售 公
服 务
工 程
术 服 务

开 发
理 公

公公公

司司司司司司司司司司司司司司司司
社( 教 职 公
区街



办育




中处
心) 处 院 处
8
直接从事、服务于海上勘探开发工作的员工队伍
油公司 [中海石油(中国)有限公司天津分公司]: 直接从事海上油气勘探、开发、生产,员工400多人。
渤海油气勘探开发形势
一、渤海海域勘探开发概况 二、渤海海域勘探开发主要成果 三、渤海海域勘探开发前景
1
面积7.3万平方公里,平均水深26米; 渤海海域自1966年开始勘探 1979年开始对外合作; 矿区总面积近5.1万平方公里。
辽东湾
塘沽 渤海湾
渤海中部
渤海海峡
莱州湾
2
渤 海 海 域 勘 探 矿 区
预计最终可找到
油田
40亿吨海上可开发
气田
的地质储量

中国海洋石油工业的发展历程

中国海洋石油工业的发展历程

中国海洋石油工业的发展历程(转载)中国海洋石油工业的发展历程新中国的海洋石油事业发端于南海,早在1957年,有关部门即开始在海南岛南面莺歌海岸外组织作业,追索海面后由于60年代越美战事终止。

1958年,则在渤海湾荣城至大沽口一段沿海地带调查油气苗;1959年,开展并海域及其邻近陆地的小比例尺航空磁测,资料初步揭示渤海是华北拗陷区的一个组成部分。

1960年5月,开展重力、电法的物探试验;随后完成了渤海全海区的地震概查和安排了远景较好的辽东湾海域的普查和重力调查。

证实,渤海是陆地各拗陷向海域延伸的部分。

这期间,也在渤海进行了地质观测、测量海底地形,底质取样以及力工作。

从渊源上讲,在石油企业改革之前,中石油,中石化,中海油的各大油田均归口石油部管辖,改革后中石油占有油田,中石化则包揽大多数炼厂,中海油则在石油需求强劲的背景下逐渐崛起。

中国陆上油田基本被中石油,中同样海上的有利区块也都被中海油注册,虽然也有关于中海油上陆,中石化,中石油下海的说法,但中石油、中油依然缺乏互动。

而经过40多年的开发,中国陆上石油资源,尤其是东部油田油气资源已成日益递减状态,海上将有力缓和这一状况。

在几年内渤海油田很有可能成为中国第二大油气产地,中海油也将超越中石化成为中国第产商。

1961年、1964年分别对黄海海域进行地震初查,以了解南黄海与苏北盆地的地质构造关系,并着手对其含油前作。

海上油气勘查的逐步展开渤海油气勘查取得了突破,发现了海上油田。

1967年6月,海1井试获日产30t 为我国海域第一口出油井。

南海北部湾油气勘查的突破。

从60年代安排了区域性调查后。

直到1973年初,美、越签订《巴黎协定》结束越海海域恢复平静之后,中国燃料工业部才再一次成立了南海石油勘探筹备处,恢复南海石油勘探。

到1973年,综合地质、地球物理调查,预测北部湾是一个有良好前景的含油气拗陷。

此后几年,由于国内又出现其它原因,石油勘探开发一直处于停滞状态。

中国的海洋资源知识点总结

中国的海洋资源知识点总结

中国的海洋资源知识点总结中国的海洋资源是指中国领海以及其他海洋区域中蕴藏的各种可利用的资源,包括石油、天然气、渔业资源、海洋生物资源、深海矿产资源等。

中国地处东亚大陆边缘,拥有东海、南海以及中国大洋的海域,海岸线长达18000多公里,是一个拥有丰富海洋资源的国家。

1.石油和天然气资源:中国海洋石油天然气储量广阔,主要分布在东海和南海。

东海盆地是中国外沿海陆沉积盆地,沉积有丰富的油气资源。

南海是一个广阔的海域,拥有潜在的丰富石油和天然气资源。

中国长期以来一直在南海进行石油和天然气勘探,并在南海岛礁上建设海上油气田。

2.渔业资源:中国是世界上渔业资源最为丰富的国家之一。

拥有着丰富的渔产资源,包括各种鱼类、虾蟹、贝类、海参等。

中国渔业一直是重要的经济支柱产业,为中国人民提供大量的食物和就业机会。

同时,中国还积极开展海洋渔业资源保护和可持续发展。

3.海洋生物资源:中国的海洋生物资源非常丰富,包括各类海洋生物、海藻、珊瑚等。

中国海域是海洋生物多样性的热点地区之一,许多稀有物种和珍贵物种在中国的海域中有繁衍生息的地方。

同时,中国还开展了大规模的海洋生物资源的研究和保护工作。

4.深海矿产资源:中国的深海矿产资源潜力巨大,包括多种金属元素和矿石。

中国近年来在南海和大洋中进行了一系列的深海勘探和开发活动,发现了一些矿产资源。

但深海勘探和开发仍然面临着技术难题和环境挑战。

5.海洋能源资源:中国的海洋能源资源非常丰富,包括风能、潮汐能和海浪能等。

中国海岸线长,具备良好的海洋能源开发条件。

近年来,中国加大对海洋能源的开发和利用,建设了一批风电场、潮汐能发电装置等。

6.海洋旅游资源:中国的海洋旅游资源十分丰富,拥有美丽的海滩、海岛和海洋公园。

中国的中华鳐和海豚等海洋动物也吸引了众多游客。

海洋旅游为中国的旅游业和经济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

7.海洋环境保护:中国长期以来一直重视海洋环境保护工作,制定了一系列相关法律法规,加强对海洋资源的保护和管理。

最全中海油各大分公司概况

最全中海油各大分公司概况

中国海油介绍中国海洋石油总公司(在本手册中以“中国海油”、“公司”或“集团”指代)是中国国务院国有资产监督管理委员会(在本手册中以“国资委”指代)直属的特大型国有企业,是中国最大的海上油气生产商,2011年在世界最大50家石油公司中排名上升至34位,2012年在《财富》杂志世界500强企业中排名上升至101位。

公司成立于1982年,总部设在北京,现有10万余名员工。

自成立以来,中国海油保持了良好的发展态势,由一家单纯从事油气开采的上游公司,发展成为主业突出、产业链完整的综合型能源集团,形成了油气勘探开发、专业技术服务、炼化销售及化肥、天然气及发电、金融服务、新能源等六大业务板块。

围绕“二次跨越”发展纲要,公司紧紧抓住海洋石油工业发展的新趋势、新机遇,正视公司发展中遇到的新问题、新挑战,稳健经营,实现“十二五”良好开局,为全力推进我国海洋石油工业的“二次跨越”创造了有利条件。

油气勘探开发中国最大的海上油气生产商、全球最大独立油气勘探生产(E&P)公司之一,在中国海域拥有4个主要产油地区,同时还在尼日利亚、印度尼西亚、澳大利亚、阿根廷、美国等国家或地区拥有上游资产。

天然气及发电以液化天然气(LNG)及相关业务为核心,以接收站和管网为基础,建设中国沿海天然气大动脉,积极发展天然气发电、LNG加注等清洁能源产业。

炼化销售及化肥依托公司特色资源,高起点、差异化发展炼化和化肥等关联产业及优势产品,在全国拥有七个化肥基地,并在“两洲一湾”(长江三角洲、珠江三角州、环渤海湾)和“一江两线”(长江、京广线、京九线)进行销售市场布局。

专业技术服务为海洋石油勘探开发作业提供全过程服务,依靠国内外两个市场,力争成为国际化能源技术服务板块。

新能源致力于风能、生物质能、煤基清洁能源、动力电池等可再生能源、清洁能源的开发利用及清洁发展机制(CNM)等业务发展。

金融服务以服务集团主营业务为中心,提供安全、灵活、高效的理财、融资、保险及资产受托管理等服务,助力集团价值的整体提升。

中国海洋石油工业的发展历程

中国海洋石油工业的发展历程

中国海洋石油工业的发展历程新中国的海洋石油事业发端于南海,早在1957年,有关部门即开始在海南岛南面莺歌海岸外组织作业,追索海面油苗显示,后由于60年代越美战事终止。

1958年,则在渤海湾荣城至大沽口一段沿海地带调查油气苗;1959年,开展并完成了渤海海域及其邻近陆地的小比例尺航空磁测,资料初步揭示渤海是华北拗陷区的一个组成部分。

1960年5月,开展海上地震、重力、电法的物探试验;随后完成了渤海全海区的地震概查和安排了远景较好的辽东湾海域的普查和重力调查。

资料进一步证实,渤海是陆地各拗陷向海域延伸的部分。

这期间,也在渤海进行了地质观测、测量海底地形,底质取样以及部分海底重力工作。

从渊源上讲,在石油企业改革之前,中石油,中石化,中海油的各大油田均归口石油部管辖,改革后中石油占有了大部分的油田,中石化则包揽大多数炼厂,中海油则在石油需求强劲的背景下逐渐崛起。

中国陆上油田基本被中石油,中石化包揽,同样海上的有利区块也都被中海油注册,虽然也有关于中海油上陆,中石化,中石油下海的说法,但中石油、中石化与中海油依然缺乏互动。

而经过40多年的开发,中国陆上石油资源,尤其是东部油田油气资源已成日益递减状态,海上石油的发展将有力缓和这一状况。

在几年内渤海油田很有可能成为中国第二大油气产地,中海油也将超越中石化成为中国第二大油气生产商。

1961年、1964年分别对黄海海域进行地震初查,以了解南黄海与苏北盆地的地质构造关系,并着手对其含油前景的摸底工作。

海上油气勘查的逐步展开渤海油气勘查取得了突破,发现了海上油田。

1967年6月,海1井试获日产30t的原油,成为我国海域第一口出油井。

南海北部湾油气勘查的突破。

从60年代安排了区域性调查后。

直到1973年初,美、越签订《巴黎协定》结束越南战争,南海海域恢复平静之后,中国燃料工业部才再一次成立了南海石油勘探筹备处,恢复南海石油勘探。

到1973年,基本完成了综合地质、地球物理调查,预测北部湾是一个有良好前景的含油气拗陷。

为中国海油发展贡献力量——海洋石油高效开发国家重点实验室

为中国海油发展贡献力量——海洋石油高效开发国家重点实验室

Support Platform支撑平台工程中心海洋石油高效开发国家重点实验室示意图70 科学中国人 2020年4月科研成果丰硕实验室确立了“近期以海上稠油高效开发为重点,中远期向低渗透和深水油气田高效开发拓展”的研究领域。

自2013年3月29日进入正式运行期来,实验室瞄准油田开发生产的重大难题和中国海油的长远发展需求,积极承担国家级、公司级和自主研究课题等各类科研课题75项(经费4.43亿元),其中,2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课题、1项原“973”计划课题、4项国家科技重大专项“大型油气田及煤层气开发”专项(含2项示范工程项目)、1项国家科技重大专项子课题、39项中国海油科技重大项目与综合科研项目等省部级课题、2项国际合作课题、27项横向项目。

实验室的关键和核心技术成果在油田应用,动用5.4亿方储量,增加4309万方可采储量(相当于没有任何勘探与风险投入又新发现了2个亿吨级储量的大油田),平均可提高采收率8%左右。

2013—2016年,四大研究方向成果应用累增油935.54万方,油田产量递减率平均下降3~4个百分点,年增油量占渤海油田年产量的10%以上,并带动了数个油田的有效开发,为公司的持续上产与稳产做出了重要贡献。

实验室的研究成果已经获得省部级及以上科技奖51项,其中,国家级奖项2项(国家技术发明奖二等奖与国家科技进步奖二等奖各1项),天津市、中国石油和化学工业联合会等省部级科技进步奖49项(一等奖15项、二等奖23项、三等奖11项)。

除此之外,实验室还围绕我国海洋石油高效开发这一主轴,秉持“开放、流动、联合、竞争”的运行理念,在中国海洋石油总公司的支持下设置开放课题。

2013-2016年来,实验室共收集到来自俄罗斯国立古勃金石油天然气大学、清华大学、天津大学、厦门大学、中国科学院化学所等20余家科研机构127项申请,实验室择优,分3批资助课题23个,资助金额1084万元,且开放力度及资金支持将不断加大。

国家海洋局令第1号——中华人民共和国海洋石油勘探开发环境保护管理条例实施办法

国家海洋局令第1号——中华人民共和国海洋石油勘探开发环境保护管理条例实施办法

国家海洋局令第1号——中华人民共和国海洋石油勘探开发环境保护管理条例实施办法文章属性•【制定机关】国家海洋局•【公布日期】1990.09.20•【文号】国家海洋局令第1号•【施行日期】1990.09.20•【效力等级】部门规章•【时效性】失效•【主题分类】海洋环境保护正文国家海洋局令第1号《中华人民共和国海洋石油勘探开发环境保护管理条例实施办法》已于1989年12月1日经国家海洋局第十五次局务会议通过,现予发布施行。

局长:严宏谟1990年9月20日中华人民共和国海洋石油勘探开发环境保护管理条例实施办法第一条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海洋环境保护法》第四十七条规定,为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海洋石油勘探开发环境保护管理条例》(以下简称《条例》),制定本实施办法。

第二条本办法适用于在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内海、领海、及其他管辖海域从事石油勘探开发的任何法人、自然人和其他经济实体。

第三条国家海洋局及其派出机构是实施本办法的主管部门。

派出机构包括:分局及其所属的海洋管区(以下简称海区主管部门)。

海洋监察站根据海洋管区的授权实施管理。

沿海省、自治区、直辖市海洋管理机构是主管部门授权实施本办法的地方管理机构。

第四条凡在中国管辖海域从事海洋石油勘探开发者,应在实施作业前将海洋石油勘探开发位置、范围报海区主管部门。

并按照“海洋石油勘探开发环境保护报告表”的内容和要求,向海区主管部门报告有关情况。

第五条需使用炸药震源和其他对渔业资源有损害的方法进行海洋石油地震勘探作业时,应在开始作业之前半个月将计划和作业海区报告海区主管部门,并采用有效的技术措施,最大限度地减少对资源的损害或影响。

第六条从事海洋石油开发者应在编制油(气)田总体开发方案的同时,按《条例》第五条规定的内容编报海洋环境影响报告书,并将经批准的环境影响报告书送交所处海区主管部门。

生产中(含试生产)的油(气)田,根据开采规模的变化及环境质量状况,作业者应对环境影响报告书适时进行补充完善,并报主管部门审查。

我国海洋石油钻井技术及装备发展探讨

我国海洋石油钻井技术及装备发展探讨

我国海洋石油钻井技术及装备发展探讨中海油田服务股份有限公司山东德州253200摘要:油气资源是否能够得到持续的供给,对于一个国家的经济发展来说,无疑是一个至关重要的因素。

为此,为了确保石油的供应可以得到有效的提升,应从两个方面入手,一个是要加大原油和天然气的进口,另一个是要对原油和天然气的产量进行提升,并对海洋石油的开发力度予以强化,为我国的经济发展提供大量的能源。

现阶段,我国对于海洋石油的发展已经初具成效,但在实际情况下,还有较大的改进力度,所以,我们将继续投入大量的精力,对海上石油钻井技术及其发展进行深入的研究。

关键词:海洋石油;钻井技术;装备;发展引言在现代工业社会不断发展的过程中,石油资源是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物质基础。

在新时期,伴随着国家经济的迅速发展,对石油资源的需求量也在不断增加,仅凭国内的采油量已经不能满足需要。

根据数据显示,每年进口的原油约占国内原油需求的70%。

为了适应国家对石油资源的巨大需要,开展海洋石油资源的勘探和开发工作具有十分重大的现实意义。

要想更好地开发海洋石油资源,就必须要更好地进行海洋石油钻井技术的研发。

海上石油钻井产业对海上石油钻井技术的需求十分严格,这是一个高科技、高资本密集型的产业,要想把海上石油资源的钻探与开采做好,就一定要大力开展海上石油钻井技术的研发工作。

1我国海洋石油钻井技术发展现状近年来,我国在海洋油气钻探技术方面取得了一定进展,取得了一定的进展。

要想发展和应用海上石油钻井技术,就必须要有一个海上石油钻井平台作为支持,所以,进行海上石油钻井技术的研究工作是其发展的必要条件。

近几年来,国家加大了对海洋石油钻井平台的研发和生产,参与到海上石油资源钻机的数量也在增加,在此过程中,海洋石油钻井平台也在不断地改进,为今后的钻井技术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我国海洋石油钻井技术的发展相对滞后,各种海洋石油钻井装备的起步阶段最大的问题就是人才的缺乏。

目前,我国的海上石油钻探技术发展中,主要面临以下问题:海上石油钻探设备的国产化程度不高,据不完全统计,目前国内海上石油钻探设备的国产化率仅占1/5,仍有相当多的设备需要从国外进口,而这20%的设备中,国内设备仅完成了非常少的工作,技术含量也相对较低,这已成为制约我国海上石油钻探技术发展的一个重要因素。

中国海洋石油工业的发展历程

中国海洋石油工业的发展历程

中国海洋石油工业的发展历程新中国的海洋石油事业发端于南海,早在1957年,有关部门即开始在海南岛南面莺歌海岸外组织作业,追索海面油苗显示,后由于60年代越美战事终止。

1958年,则在渤海湾荣城至大沽口一段沿海地带调查油气苗;1959年,开展并完成了渤海海域及其邻近陆地的小比例尺航空磁测,资料初步揭示渤海是华北拗陷区的一个组成部分。

1960年5月,开展海上地震、重力、电法的物探试验;随后完成了渤海全海区的地震概查和安排了远景较好的辽东湾海域的普查和重力调查。

资料进一步证实,渤海是陆地各拗陷向海域延伸的部分。

这期间,也在渤海进行了地质观测、测量海底地形,底质取样以及部分海底重力工作。

从渊源上讲,在石油企业改革之前,中石油,中石化,中海油的各大油田均归口石油部管辖,改革后中石油占有了大部分的油田,中石化则包揽大多数炼厂,中海油则在石油需求强劲的背景下逐渐崛起。

中国陆上油田基本被中石油,中石化包揽,同样海上的有利区块也都被中海油注册,虽然也有关于中海油上陆,中石化,中石油下海的说法,但中石油、中石化与中海油依然缺乏互动。

而经过40多年的开发,中国陆上石油资源,尤其是东部油田油气资源已成日益递减状态,海上石油的发展将有力缓和这一状况。

在几年内渤海油田很有可能成为中国第二大油气产地,中海油也将超越中石化成为中国第二大油气生产商。

1961年、1964年分别对黄海海域进行地震初查,以了解南黄海与苏北盆地的地质构造关系,并着手对其含油前景的摸底工作。

海上油气勘查的逐步展开渤海油气勘查取得了突破,发现了海上油田。

1967年6月,海1井试获日产30t的原油,成为我国海域第一口出油井。

南海北部湾油气勘查的突破。

从60年代安排了区域性调查后。

直到1973年初,美、越签订《巴黎协定》结束越南战争,南海海域恢复平静之后,中国燃料工业部才再一次成立了南海石油勘探筹备处,恢复南海石油勘探。

到1973年,基本完成了综合地质、地球物理调查,预测北部湾是一个有良好前景的含油气拗陷。

最全中海油各大分公司概况

最全中海油各大分公司概况

中国海油介绍中国海洋石油总公司(在本手册中以“中国海油”、“公司”或“集团”指代)是中国国务院国有资产监督管理委员会(在本手册中以“国资委”指代)直属的特大型国有企业,是中国最大的海上油气生产商,2011年在世界最大50家石油公司中排名上升至34位,2012年在《财富》杂志世界500强企业中排名上升至101位。

公司成立于1982年,总部设在北京,现有10万余名员工。

自成立以来,中国海油保持了良好的发展态势,由一家单纯从事油气开采的上游公司,发展成为主业突出、产业链完整的综合型能源集团,形成了油气勘探开发、专业技术服务、炼化销售及化肥、天然气及发电、金融服务、新能源等六大业务板块。

围绕“二次跨越”发展纲要,公司紧紧抓住海洋石油工业发展的新趋势、新机遇,正视公司发展中遇到的新问题、新挑战,稳健经营,实现“十二五”良好开局,为全力推进我国海洋石油工业的“二次跨越”创造了有利条件。

油气勘探开发中国最大的海上油气生产商、全球最大独立油气勘探生产(E&P)公司之一,在中国海域拥有4个主要产油地区,同时还在尼日利亚、印度尼西亚、澳大利亚、阿根廷、美国等国家或地区拥有上游资产。

天然气及发电以液化天然气(LNG)及相关业务为核心,以接收站和管网为基础,建设中国沿海天然气大动脉,积极发展天然气发电、LNG加注等清洁能源产业。

炼化销售及化肥依托公司特色资源,高起点、差异化发展炼化和化肥等关联产业及优势产品,在全国拥有七个化肥基地,并在“两洲一湾”(长江三角洲、珠江三角州、环渤海湾)和“一江两线”(长江、京广线、京九线)进行销售市场布局。

专业技术服务为海洋石油勘探开发作业提供全过程服务,依靠国内外两个市场,力争成为国际化能源技术服务板块。

新能源致力于风能、生物质能、煤基清洁能源、动力电池等可再生能源、清洁能源的开发利用及清洁发展机制(CNM)等业务发展。

金融服务以服务集团主营业务为中心,提供安全、灵活、高效的理财、融资、保险及资产受托管理等服务,助力集团价值的整体提升。

cnooc中国海洋石油总公司企业社会责任

cnooc中国海洋石油总公司企业社会责任

China National Offshore Oil Corporation ("CNOOC"),中国海油秉承“绿色、低碳、清洁与循环经济”的发展理念,加大“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企业建设力度。

按照“事后控制不如事中控制,事中控制不如事前控制,事前控制不如全过程控制”的管理原则,不断完善环保管理制度体系建设,持续加强建设项目的全过程环保管理,将环境保护融入日常生产经营,有效减少环境风险隐患,努力成为“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企业,实现企业与环境的可持续发展。

To develop a low-carbon and renewable economy,CNOOC makes great efforts to become a resource-efficient and environment-friendly company.The company implements preventive and whole-process control in environment protection in project construction and operation, which effectively reduces influences to the environmental and realizes sustainable developmentof the company.绿色经营中国海油秉承 hold the mission“绿色、低碳、清洁与循环经济”的发展理念,加大了“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企业建设力度。

公司按照 pre-control and whole process control“事后控制不如事中控制,事中控制不如事前控制,事前控制不如全过程控制”的管理原则,不断完善环保管理制度,持续加强建设项目的全过程环保管理,将环境保护融入日常生产经营,有效减少环境风险隐患,实现了企业与环境的可持续发展。

中国海洋石油开发战略与管理研究

中国海洋石油开发战略与管理研究

中国海洋石油开发战略与管理研究中国是一个拥有广阔海域的国家,海洋石油资源丰富。

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中国对石油的需求不断增加。

因此,中国海洋石油的开发对于保障国家能源安全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将对中国海洋石油开发战略与管理进行深入探讨,以期为中国海洋石油产业的健康发展提供参考。

中国海洋石油开发应贯彻“海上大庆”的战略定位,以实现海洋石油资源的可持续开发利用。

在保障国家能源安全的前提下,根据市场需求和资源状况,制定长远发展规划,优化产业布局,提高综合竞争力。

中国海洋石油开发的战略目标应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增加海洋石油产量:通过加大投资力度、完善基础设施、提高技术水平等措施,逐步提高海洋石油年产量。

(2)提升产业水平:加强技术创新,推动海洋石油产业向高质量发展,提高资源利用率和附加值。

(3)保护海洋生态环境:在开发过程中,注重保护海洋生态环境,实现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的良性循环。

中国海洋石油开发需要完善的法律法规体系来保障其健康发展。

应制定和完善相关法律法规,明确海洋石油开发主体、权限、程序等,加强许可证管理和环境保护方面的监管力度,确保依法合规开发。

中国海洋石油开发应加强国内外战略合作,与国际知名石油公司、研究机构等开展合作交流,引进先进技术和管理经验,提高产业发展水平。

同时,加强与沿岸国家及地区的合作,共同开发海洋石油资源,促进互利共赢。

海洋石油开发过程中存在较高的安全风险,因此应提高安全管理水平。

加强员工安全培训和教育,提高员工安全意识;建立完善的安全管理制度和应急预案,定期进行安全检查和演练,确保安全生产。

中国海洋石油开发战略与管理研究对于推动中国海洋石油产业的健康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在开发过程中,应注重战略定位、战略目标明确以及法律法规完善等方面的工作。

加强战略合作和安全管理水平也是必不可少的。

未来,中国海洋石油产业应继续加大技术创新和环保投入力度,提升产业综合实力和竞争力,为国家的能源安全和经济发展做出更大贡献。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国海洋石油有限公司的“二次跨越”
1.案例介绍
? “十二五”期间,中国海洋石油总公司(以下简称“中海油”)累计生产原油3.1亿吨,天然气1 015亿立方米,进口LNG(液化天然气)6 187万吨,原油加工量1.5亿吨。

公司累计实现营业收入26 428亿元,利润总额4 689亿元,上缴利税费5 846亿元。

2015年,油气供应能力创历史新高,油气总产量首次突破1亿吨油当量大关。

2015年年末,公司资产总额达到11 623.8亿元。

2012年,中海油果断提出“二次跨越”的战略构想,并制定了发展纲要。

2012年与2013年是其发展战略的起步阶段,构成了战略执行的重要阶段。

本案例通过对其近年来的财务报表分析,锁定了对其非财务分析的方向。

由此通过对其战略分析、行业分析与财务信息分析,本案例分析得出了结论:中海油在商品经营与资本经营过程中取得了良好的结果,完成了自身资本的保值与增值活动,即中海油正逐步完成其战略目标。

中海油自2009年起5年的财务报表主要数据见表1-1:
表1-1 中海油财务报表主要数据表单位:百万元
如表1-1所示,中海油2013年度的营业收入为2009年营业收入的2.72倍,净利润为1.91倍;资产总额为2.57倍,净资产为1.96倍;净经营现金流量为2.23倍,其中固定资产与长期负债增长较大,分别为1.52倍与4.05倍。

从中海油的偿债能力方面分析:短期偿债能力较强但波动较大,自2009年至2013年的流动比率分别为2.28、1.45、1.88、2.07和1.14;长期偿债能力较强,但2103年面临较大的压力,近五年的资产负债率分别为28%、32%、32%、32% 和45%。

从中海油的营运能力方面分析,中海油营运能力较强,近五年的流动资产周转率分别为1.50、1.81、1.83、1.45和1.951。

从中海油的盈利能力方面分析,中海油具有持续保持高盈利的能力,近五年的营业净利率分别为28%、30%、29%、26%和20%。

从中海油的发展能力方面分析,中海油具有较高的增长率,近四年的营业收入增长率分别为74%、34%、3%和15%。

关于中海油的其他相关分析信息可查阅其相关年度的年度报告。

2.案例分析要求
1本案例中为了保证数据连贯性,流动资产采用年末余额为计算基础。

(1)上述对中海油报表数据分析结果表明,中海油近五年保持了高速的发展,尤其是自2012年实施“二次跨越”的战略以来,中海油各项财务指标规模均呈现较大的增长。

那么是哪些因素支撑了中海油的高速发展,并且能否保证其在未来期间仍保持快速的发展进而保障其完成自身的战略指标?
(2)结合以上内容,请思考财务报表信息在财务分析中的作用,并假设站在不同利益相关者角度,分析中国海洋石油有限公司“二次跨越”,在分析目的和内容上会有什么不同?
(3)2014年以来中海油的经营业绩和财务状况如何?。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