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海洋石油总公司发展综述2003

合集下载

自升式钻井平台的发展综述

自升式钻井平台的发展综述

文章编号:1001-4500(2007)06-0001-06

自升式钻井平台的发展综述

陈 宏1,李春祥2

(1.岸外技术发展有限公司,新加坡629353;2.上海大学,上海200072)

摘 要:简要回顾了自升式钻井平台的发展历程,列举了当前主要深水自升式钻井平台的

参数,最后总结了新一代自升式钻井平台的发展趋势。

关键词:自升式钻井平台;悬臂梁;厚壁钢管节点;齿条锁定系统;RPD;带裙边的桩靴;动力

放大系数

中图分类号: P75 文献标识码:A

1 自升式钻井平台的发展历程

美国人Samuel Lewis早在1869年最先申请了自升式钻井平台专利。从图1给出的自升式钻井平台的主要发展里程碑可知,直到1954年,世界上第一座自升式钻井平台“德隆1号”(DeLo ng No.1,又称Off2 shore No.51)才问世。它有10条桩腿,每条桩腿直径1.8m(6ft),长48.8m(160ft),采用了L.B.德隆设计的升降系统。在“德隆1号”建成后6个月,由Bet hlehem公司设计的第一座沉垫支撑自升式钻井平台“嘎斯先生1号”(Mr.Gus1)建造完毕。1956年,美国发明家R.G.Le Tourneau(图2)设计的第一座三腿自升式钻井平台“天蝎号”(Zapata Scorpion)建成交付Zapata Off shore公司使用。美国前总统乔治.布什时任Zapata Off shore总裁,他大胆采用了Le Tourneau创新的桁架式桩腿及齿条和齿轮升降系统的平台设计。“天蝎号”平台型长56.7m(186ft),型宽45.7m(150ft),桩腿长42.7m(140ft),总重4000t,是独立桩腿式平台,也是现代自升式钻井平台的雏形。1963年,第一座由Le Tourneau公司[2]设计的斜桩腿式平台“Dixi2 lyn250号”建造完毕。第一座可在北海常年工作的自升式钻井平台“猎户星座号”(Off shore Orion)于1966年建成。第一座自航式平台“水星号”(Off shore Mercury)于1969年下水。这两座平台皆由当前全球最大的海洋钻井承包商Transocean Inc.的前身之一滨海公司(Off shore Company)设计。

全球海洋资源开发现状和趋势综述_李军

全球海洋资源开发现状和趋势综述_李军

铜,镍,钴,锰
钴,镍,铅,铂
开发制度安排
保留区制度
参股/联合企业
(资料来源:依据国际海底管理局网站http://www.isa.org.jm/en/home相关资料整理。)
多金属硫化物 洋脊、弧后盆地
500-2000米 ~4亿吨
铜,铅,锌,金,银 参股/联合企业
14 2013 年第 12 期
地质与矿产
国际海底管理局管理国际海底区域资源探矿和勘 探的重要方式是要求申请者提交勘探申请,管理局进 行审查同意后,与申请者签订勘探合同,规范管理局与
表1 国际海底区域金属矿产资源分布及开发制度
多金属结核
富钴结壳
分布地区
洋盆
海山
分布水深
4000-6000米
800-2500米
估算资源量
~700亿吨
~210亿吨
有用组分
天然气水合物又称“可燃冰”,是一种高密度、高 热值的非常规能源,主要分布于水深大于三百米的海 洋及陆地永久冻土带沉积物中,其中海洋天然气水合 物通常埋藏于水深大于300米的海底以下0~1100米处, 其资源量是陆地冻土带的一百倍以上。因此,天然气水 合物被普遍认为将是21世纪最有潜力的接替能源,同 时也是目前尚未开发的储量最大的一种新能源。
三、海洋油气资源勘探开发已由浅 海延伸至深海
截 至 2 0 0 8 年12月,全 球 318个 盆 地海洋部 分累计 发现油气田6005个,油气可采储量(原始可采储量,探 明+控制)为13215亿桶油当量(表2)。根据对USGS和 英国石油公司(BP)数据,分1996年前后2个段的统计、 计算,全球(不含美国)截止2008年底的油气原始可采

世界与中国海洋经济发展状况与发展战略

世界与中国海洋经济发展状况与发展战略

世界与中国海洋经济发展状况与发展战略

发布时间:2011-11-2信息来源:

导读:随着各国海洋战略意识的增强和现代海洋科学技术的发展,各沿海国都把发展海洋经济作为新世纪的战略重点,纷纷将目光投向这一个具有巨大开发潜力的蓝色经济领域。

上世纪60年代以来,开发利用海洋资源,发展海洋经济越来越受到世界各国的重视。早在1960年,法国总统戴高乐就提出“向海洋进军”。1967年法国政府成立海洋部,统管全国的海洋事务。1980年代美国就预言:“ 21世纪将是海洋开发的世纪”。这个预言已成为当今国际经济发展的主要态势。尤其在人类社会面临地球表面“资源日趋枯竭、环境日益恶化和人口不断增加”三大威胁的今天,随着各国海洋战略意识的增强和现代海洋科学技术的发展,各沿海国都把发展海洋经济作为新世纪的战略重点,纷纷将目光投向这一个具有巨大开发潜力的蓝色经济领域。

辽阔的海洋蕴藏着丰富的生物、矿物、化学、能源等各种自然资源,堪称是地球上一座巨大的“蓝色资源宝库”。据科学家估算,全球海洋中约拥有50万种动物,其中仅鱼类就有2万余种,生物资源总量达26万亿吨,海洋储存着相当陆地上全部农产品1000倍的食物。目前世界近海陆架区已探明石油地质储量1450亿吨,占世界石油总储量的45%;天然气地质储量43万亿立方米,占世界天然气总储量的1/3。上世纪90年代中以来,海洋油气勘探向深水(>300米)陆坡区推进,不断有新的大油气田发现。新旧世纪之交,世界海洋经济产值已从1998年的1万亿美元快速增加至2002年的1.3万亿美元,占世界经济总量超过4%。

海洋石油QHSE系列培训-HSE管理理念

海洋石油QHSE系列培训-HSE管理理念
46
46
持续改进
ACTION 管理评审
审查及改善体系,以 持续改进整体绩效
方针政策
以声明形式确定对做出承诺
规划 PLAN CHECK 检查与纠正措施
监督量测并评估绩效 组织资源、建立机制 以有效施行并达到政 策及目标 制定计划以达到 政策之承诺
实施与运作 DO
47
47
HSE体系要素对照表
一级要素 (一)方针 (二)规划策划 1.环境方针 2.环境因素 ISO14000 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 1.职业安全卫生方针
成功
28
5. 戴帽回接 日回收5千方,燃烧5千方– 有效 7. 打救援井密封压井(平衡压井) -
29
30
水面回收和消除污染
31
32
33
34
事故调查结果
8个主要问题
1. 2. 3.
4.
5. 6.
7. 8.
环空水泥未能封住油气层 套管鞋未能阻隔油气侵入套管 虽然井身完整性未建立,但负压测试结 果仍合格了 直到油气进入立管后才发觉井涌 井控措施不当导致错失良机 将井液分流到泥浆除气器导致可燃气弥 漫平台 火/气探测系统未能防止油气被引燃 BOP应急模式无法关井
……….军队的价值观
15
15
西点军校的核心价值观
忠诚:全心全意效忠宪法、陆军、部队和战友

我国石油化工企业的国际竞争力分析

我国石油化工企业的国际竞争力分析

关键词 : 石油化工 中外公司 竞争力 比较分析
中图分类号 :4 7 2 F 0 2 文葡标识码 : c 文章编号 :∞ 9 6 0 l0 2 0 0 1 0 l — 89 2 0 }4— 0 6— 9
An Ana y i ft e I e na o a m p ttv we f Chi l ss o h nt r t n l Co i e i e Po r o na’ i S
维普资讯 http://www.cqvip.com

专题综述 ・
PETROLEUM & pETROCH EM I CAL TODAY
当代 石 油 石 化
0l 0 N l 4 _】 J _ 4 r p 2 0 0 2
我 国石 油化 工企 业 的 国际竞 争力 分析
Pe r c e c lEnt r ie t o h mi a e prs s
Hu Ya la g o in
( I O E op fnLnS bC m a y 耐 n 1 0 7 C i ) SN P C C r. i u —o p n , i / g2 0 3 , hn a
SO Oe , et UF s c.
K e wo d p t c e c lid srr y r s: er h mia n u t5,Chia a o eg o a i s o eii ep we ,e l a a ie a ay i o n nd f r in c mp n e ,c mp t v o r onp r t n l ss t v

近海石油老龄平台延寿技术研究

近海石油老龄平台延寿技术研究

2 国内外研究综述
国外十分重视平台延寿技术的研究,在工业界联合资助下,以美国B e a R G 教授和挪威 M o a n教授为代表的科学家进行了 卓有成效的研究工作,在平台寿命再评估、平台缺陷检测 监测、 平台缺陷维修和平台极限强度评估等多个方面取得一系列的研究成果。 在平台维修技
术方面, R o d r i g u e z - S a n c h e z J . E 提出 “ 简单修理” 技术, F i s h e r 提出 平台 节点焊缝处裂纹
4 预期达到的水平、技术指标和主要创新点
4 . 1 预期达到的水平、技术指标 ( 1 )满足现行国家及海洋石油行业有关规范标准的相关要求, 并与A P I 规范和 I S O 标准
相一致。
( 2 )建立具有工业标准体系的现役老龄海洋平台延寿运行的安全保障技术系统, 总体技 术达到国际先进水平,填补国内空白。 ( 3 )适用对象:固定钢制导管架平台( 水深< 2 0 0 m ) 。
出现问题, 不能确保平台安全运行, 此时就需要采有合理的评价技术确定平台是否应该维修、
加固或提前退役。 考虑到现役老龄平台运行的经济性和安全性之间存在的矛盾, 急需一套延 寿系统对平台的继续使用、 维修、 退役等问题进行指导, 避免出 现平台倒塌的恶性事故。 平 台延寿技术的研究涉及到平台寿命预测、 承载能力评估、 结构安全评估理论、 检测维修等多 学科内 容, 通过引入相关领域最新的理论和应用技术, 能够形成一套现役老龄海洋平台延寿 技术体系, 用于指导平台优化运行, 为现役平台的继续使用、 维修和退役等决策提供理论依 据和具体施行方法, 在保证平台安全可靠运行的前提下能有效延长平台的使用寿命, 降低海

自升式平台的结构组成特点以及发展趋势

自升式平台的结构组成特点以及发展趋势

自升式海洋石油平台研究

摘要: 自升式钻井平台属于海上移动式平台,由于定位能力强和作业稳定性好,在大陆架的勘探开发中居主力军地位。阐述自升式钻井平台的组成和作业范围,以及在我国海洋油气勘探开发中的发展与前景。

关键词: 自升式钻井平台;发展;前景

Abstract: As the maritime moving platform, the self2elevation drilling platform is the main force in the exploration of the continental shelf as the result of good fixing and reliable working. This paper expatiates the composing and working scope of self2elevation drilling platform, as well as its development and foreground in the oil and gas exploration of our country.

Key words : self2elevation drilling platform ; development ; foreground 1、自升式平台的结构组成特点

自升式平台由平台机构、桩腿和升降机构以及生活楼(包括直升飞机平台) 等组成。平台能沿桩腿升降,一般无自航能力。工作时桩腿下放插入海底,平台被抬起到离开海面的安全工作高度,并对桩腿进行预压,以保证平台

防止船舶污染技术及发展趋势-大连海事大学海洋科学专业

防止船舶污染技术及发展趋势-大连海事大学海洋科学专业

防止船舶污染技术及发展趋势

2220092522 海洋科学2班王洋

1综述

世界海洋总面积为36000万km2,占地球总面积的71%。海洋在人类社会发展史中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海洋资源极为丰富,海洋为大量运输物资和人员提供了最廉价的方法,海洋环境也是人们赖以生存和发展的物质基础。为维护海洋健康,保护海洋环境,确保海洋资源的可持续利用和海上安全,联合国1973年12月召开了“第三次联合国海洋法会议”,并于1982年4月通过了对和平和安全等具有深远意义的《联合国海洋法公约》,对自然资源的分配、海上航行、海洋运输、海洋科研、和海洋环境作了规定。1996年6月7日我国向联合国交存批准《联合国海洋法公约》的文件,同年7月7日该公约对我国生效,我国遂成为该公约的缔约国,该公约成为我国防止船舶污染海洋等必须遵循的国际法。

在人类开发利用海洋的二十一世纪,保护海洋环境,防止污染海洋环境已成为人类共同遵守的准则和共同担负的使命。陆地和海上影响海洋环境的污染源很多,其中一个严重的流动污染源是海上运输船舶。随着工业技术极大的发展以及人口快速的增长,海上货运量逐年大幅度增长,世界船舶总吨位和尺度也在不断增加。船舶在营运过程中,不可避免的直接或间接把一些物质和能量引入海洋环境,以至于产生损害生物资源,危及人类健康,妨碍包括渔业活动在内的各种海洋活动,破坏海洋的使用素质和舒适程度的有害影响,造成海洋污染。本文结合《联合国海洋法公约》,对如何防治船舶污染我国海洋环境作一些探讨。

从20世纪中叶起,随着石油大规模开采和化学工业发展,海上运输石油和化学品的船舶数目越来越多,尺度越来越大,发生海难往往造成石油或化学品泄漏,严重污染海洋环境和生态系统的事件逐渐增多。例如1967年3月利比里亚籍超大型油轮Torrey Canyon号在美国西南海岸因避让渔船不当而触礁沉没,8万吨石油泄漏海中,造成当时史无前例的最严重的海上污染事故,在国际社会上引起巨大反响。1978年3月利比里亚籍超大型油轮Amoco Cadiz号在英吉利海峡靠法国一侧航行时遇强风偏航导致触礁沉没,泄漏23万吨石油而污染整个海面和法国海岸,其污染严重程度远远超过Torrey Canyon号污染事故,引起世界舆论强烈谴责。

2004年中国石油工业综述

2004年中国石油工业综述

2004年中国石油工业综述

2004年,在世界经济高速增长的同时,中国经济继续保持平衡较快发展,GDP增长了9.5%。虽然中国政府采取了加强和改善宏观调控的一系列政策措施,但经济发展对油气资源的需求持续增长,使我国石油消费量首次突破3亿吨大关,石油净进口量首次突破1.4亿吨。2004年,随着中国“入世”進入第三年,燃料油期货在上海开市,成品油零售市场如期开放,中国第一个民间石油组织——全国工商联石油业商会成立,这些标志性特征都使得2004年的中国石油行业显得非同寻常。为满足国内需求,石油行业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加快国内油气资源的勘探开发,加快炼油与化工产品的结构调整和销售业务的发展,并加大了“走出去”的步伐。伴随着西气东输管道的全线贯通投产,覆盖全国的天然气骨干管网初步形成,原油和成品油管道建设也突飞猛进。2004年,三大国家石油公司努力通过体制创新、管理创新和科技创新提高核心竞争力,实现了生产效益同步增长。

经济效益:主要指标达到历史最好水平

2004年,国际原油价格延续2003年的高价位,呈现整体上扬态势,并不断突破历史新高。与此同时,随着我国经济进入新一轮增长周期,对能源的需求持续上升,进而拉动了主要石油石化产品消费量的大幅度增长。石油行业(包括原油和天然气开采业、石油加工业)全力保障国民经济发展对油气的需求,全年实现现价工业总产值11644.8亿元,工业增加值3615.37亿元,产品销售收入11539.6亿元,利润1983.8亿元,利税总额2925.45亿元,分别较上年增长了34%、12%、33%、48%和40%。全行业和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公司、中国石油化工集团公司、中国海洋石油总公司三大国家石油公司的经济效益均大幅度提高,主要经济指标再创历史最好水平。

中国海洋石油总公司的天然气发展战略及其启示

中国海洋石油总公司的天然气发展战略及其启示
维普资讯 http://www.cqvip.com

专题综述 ・
PETR0 LE UM & PETR 0C H EM I L CA TO D A Y
当代 石 油 石化
V0l I N 0 6 O . J n u . 2 0 0 2
中 国 海 洋石 油 总公 司的天 然 气 发展 战 略 及其 启 示
收稿 日期 :0 2— 3—1 20 0 5 作者 简 介 : 丰± (9 4一) 男 , 东 腔 南 ^ , 士 后 , 教 授 安 16 . 山 博 副 现从 事 石 油 石化 工 业 发 展 战 略 研 究
其他天然气投 资项 目, 在华东沿海修建 200公里 0 长 的天然气 管道 , 该管 道将 把南 海 、 海 和渤 海气 田 东 生产 的天 然气输 送到华 东 各省市 , 早 、 尽 尽多 地抢 占
Th t a a v l pme tS r t g fCNOOC n is Hi t e Na ur lG s De e o n ta e y o a d t n s
An F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q a ng u n
( I O E cnmi SN P C E o o c s& D vl m n , s r ntueB in 00 9, h a ee p e tR e c Istt, ei 1 0 2 C i ) o ea h i jg n

世界及我国海洋油气产业发展及现状

世界及我国海洋油气产业发展及现状
Wu J i a — mi n g
( D e p t . o f Na v a l Ar c h . a n d Oc e a nE n g . S o u t hC h i n a Un i v e r s i t yo f T e c h wenku.baidu.com o l o g y , G u a n g z h o u 5 1 0 6 4 0 1
Th e De v e l o pm e n t a nd Ex i s t i n g Ci r c um s t a nc e s o f Oi l a n d
Ga s I n d u s t r y i n t h e W o r l d a n d Ch i n a
d e v e l o p me n t o f o fs h o r e o i l nd a g a s nd i u s t r y i n he t wo r l d wi l l g o u p n i a mo e r r a p i d s p e e d u n d e r he t b a c k g r o nd u ha t t t h e
Abs t r ac t :Of fs h o r e o i l a nd g a s i n d us t r y ha s be c o me a n i mp o r t a n t f a c t o r f o r t h e d e v e l o p me nt o f g l o b a l e c o n o my a te f r he t e v o l u t i o n nd a d e v e l o p me n t mo r e ha t n s i xt y y e a r s s i n c e i t s e me r g e n c e n i 1 9 4 0’ S .Th e ne a r f ut u r e e x pl o r a t i o n n d a

我国石油行业竞争力分析

我国石油行业竞争力分析

我国石油行业竞争力分析

一、我国石油行业竞争力现状及存在问题分析

1、我国石油行业的基本现状分析

石油行业是国民经济的支柱产业,石油行业的发展在极大的程度上影响着一个国家的经济增长以及可持续发展。随着我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市场开放程度逐步深化,国际资本加快进入我国能源行业尤其是石油行业,这必将给我国石油企业带来空前激烈的竞争压力。我国石油行业在经历了1998年的重组后,打破了上下游分割的行业性垄断,组建了中国石油和中国石化两个上下游一体化的大型企业集团,加上原有的中国海洋石油总公司(主要从事海上勘探开采,近几年才开始发展下游加工行业),初步形成了我国石油行业的竞争格局,但这并不等于国内市场形成了有效竞争。

目前中国主要有三家石油公司,即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简称中国石化)、中国石油天然气股份有限公司(简称中国石油)和中国海洋石油有限公司(简称中海油)。随着三大石油企业在海外的成功上市,我国石油企业的性质已经发生了根本性变化,由附属于政府之下的生产单位转向市场经济的竞争主体,经营理念也向着追求股东权益最大化转变,其生存面临着巨大的国际竞争压力。

由于长期受计划经济的影响,中国石油企业是在国家政策保护扶持下发展起来的,与国际上石油石化大公司相比,在管理水平、科技水平、产品质量、装置规模等方面仍存在着较大差距,例如与埃克森美孚——中国石化的人员是埃克森美孚公司的4.5倍,资产额不到埃克森美孚公司的三分之一,总收入不到埃克森美孚公司的三分之一,净利润只有埃克森美孚的17. 16%。当前,我国石油企业正处在加入WTO的后过渡时期,国外的跨国公司正在大力拓展中国市场,与国内石油石化企业展全方位、多层次的激烈竞争;而中国石油内部也正处于整合成长期,其资源开发、加工炼制、市场销售以及投资等体制正逐渐向上下游一体化转变。随着国内外石油石化行业竞争格局的形成,中国石油企业的竞争能力,特别是国际竞争力就越来越受到投资者的关注。

中国石油储备现状分析

中国石油储备现状分析

中国石油储备现状分析

作者:周轩青志超

来源:《中国科技博览》2017年第32期

[摘要]石油作为一个国家重要的能源物质,是国民经济的命脉。面对紧张动乱的国际形势,尽快研究制定出长远的石油安全战略,从国家整体国情出发,建立符合我国国情的石油储备体系是当前的必然发展要求。本论文从我国石油战略的历史储备和现状、以及目前的管理运营体制以及我国目前石油储备所面临的问题综述中国石油储备的现状。在论文的最后根据实际存在提出了关于石油储备的建议。

[关键词]中国石油战略储备现状

中图分类号:TH38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914X(2017)32-0000-01

1.石油战略的历史储备与现状

石油是黑色的金子,是现代工业的“血液”,不仅是一种不可再生的商品,更是国家生存和发展不可或缺的战略资源,对保障国家经济和社会发展以及国防安全有着不可估量的作用。可以说,目前几乎所有国家都把石油储备发展置于能源战略的核心位置。

我国的石油储备工作从1993年开始酝酿,到2003年中央正式开始批准实施。在2001年3月,“尽快建立石油等战略资源的储备制度”就像白纸黑字体现在全国人大通过的“十五”计划中。我国石油储备基地总规划3期,其储量大致安排是:第一期(1000~1200)×104t;第二期2800×104t;第三期2800×104t。截止到2015年年中,中国共建成8个国家石油储备基地,总储备库容达2860万立方。[1]

2.石油储备的管理体制和运行体制

2.1 国家战略石油储备

中国《能源发展“十一五”规划》提出,“中国将借鉴国际经验,建立三级石油储备管理体系:从上至下分别为发改委能源局、储备中心、储备基地”,最顶层是决策层,对应的机构是国家发改委能源局油气司;中间是执行层,对应的机构是国家石油备中心;最后是操作层,对应的机构是国家石油储备基地公司。国家石油储备办公室成立于2003年,现隶属于国家能源局。国家石油储备中心成立于2007年12月,2008年8月正式划归国家能源局,是国家石油储备建设和管理的执行机构。[2]

中海油2013年工作综述 回顾四大亮点

中海油2013年工作综述 回顾四大亮点

中海油2013年工作综述回顾四大亮点

(2014-01-24)

去年7月30日,中央政治局就建设海洋强国进行专题学习,提出坚持走依海富国、以海强国、人海和谐、合作共赢的发展道路,扎实推进海洋强国建设。党的十八大召开8个多月后,中央又一次为海洋强国战略指明路径。

建设海洋强国,海洋油气资源开发有着现实且深远的政治经济意义。过去的一年,中国海洋石油总公司(下称中国海油)在复杂多变的经济形势下,借着海洋强国建设的东风,积极探索和推动改革创新,生产经营业绩再创新高。

总资产过万亿,重要生产经营指标连续四年获新突破;尼克森并购成功,海外战略全面升级;加快发展液化天然气(LNG)产业,为饱受“霾浮”之害的国人送来清洁能源;深水油田超大型平台“浮”立南海,中国海油的“入海神技”与嫦娥、神舟的“飞天绝活”一同引发国人热议与赞叹……

“蓝色国土”精耕细作,勘探开发一路凯歌

2013年,中国海油进一步突出发展油气主业,在广袤的“蓝色国土”精耕细作,不断加大油气资源勘探开发力度,推动中国海洋石油工业向更深、更广的领域拓展。

去年,公司在中国近海油气发现继续保持较高水平,获得多个发现,深水领域勘探扎实推进,海外勘探取得实质性进展,非常规勘探致密砂岩气获得突破,公司勘探成功率保持在较好水平。

公司勘探人员推动认识创新和技术进步,油气勘探和评价成果“多点开花”,为未来发展进一步筑牢资源基础。开平凹陷、陵水凹陷北坡和莱州湾南坡等三个新区获得具有领域意义的重要发现;成功评价蓬莱15-2揭示了该地区良好的勘探前景;新发现渤中8-4,开创了渤中西斜坡油气勘探新局面。

中国海洋石油开发战略与管理研究

中国海洋石油开发战略与管理研究

中国海洋石油开发战略与管理研究

中国是一个拥有广阔海域的国家,海洋石油资源丰富。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中国对石油的需求不断增加。因此,中国海洋石油的开发对于保障国家能源安全具有重要意义。本文将对中国海洋石油开发战略与管理进行深入探讨,以期为中国海洋石油产业的健康发展提供参考。中国海洋石油开发应贯彻“海上大庆”的战略定位,以实现海洋石油资源的可持续开发利用。在保障国家能源安全的前提下,根据市场需求和资源状况,制定长远发展规划,优化产业布局,提高综合竞争力。中国海洋石油开发的战略目标应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增加海洋石油产量:通过加大投资力度、完善基础设施、提高技

术水平等措施,逐步提高海洋石油年产量。

(2)提升产业水平:加强技术创新,推动海洋石油产业向高质量发展,提高资源利用率和附加值。

(3)保护海洋生态环境:在开发过程中,注重保护海洋生态环境,实

现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的良性循环。

中国海洋石油开发需要完善的法律法规体系来保障其健康发展。应制

定和完善相关法律法规,明确海洋石油开发主体、权限、程序等,加强许可证管理和环境保护方面的监管力度,确保依法合规开发。

中国海洋石油开发应加强国内外战略合作,与国际知名石油公司、研究机构等开展合作交流,引进先进技术和管理经验,提高产业发展水平。同时,加强与沿岸国家及地区的合作,共同开发海洋石油资源,促进互利共赢。

海洋石油开发过程中存在较高的安全风险,因此应提高安全管理水平。加强员工安全培训和教育,提高员工安全意识;建立完善的安全管理制度和应急预案,定期进行安全检查和演练,确保安全生产。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国海洋石油总公司发展综述2003

2003年中国海油走过了不平凡的一年,继续保持高速、高效发展态势。全年共实现销售收入538.6亿元,利润149.8亿元,全年纳税67.8亿元,均创历史新高。至2003年底,公司总资产达1198.4亿元,净资产达684.7亿元。中国海油各板块都在这一年中取得了较大的发展。

上游业务仍然是中国海油成长的支柱。2003年,国内外油气总产量达3336万吨油当量,比2002年增长3.94%,其中国内产量2601万吨,海外权益产量735.4万吨。中下游业务发展势头非常强劲,全年共实现收入114亿元,比2002年增加121.4%,实现利润近13亿元。专业公司赢利继续增加,共实现利润8亿元,比2002年增加20%。新兴的金融板块已经开始呈现业绩增长的势头,全年赢利1.7亿元,比上一年度增长80%。随着中下游业务和金融业务的蓬勃发展,新的产业架构正在迅速形成,中国海油的成长呈现出多元发展、良性互动的好局面。

为了向国际一流的综合型能源公司的发展目标迈进,2003年中国海油在系统内大力推进人事改革。改革使公司的用工与薪酬制度基本实现了市场化;改革为公司解决困扰多年的人才瓶颈问题打下了一个好的制度基础;改革使一大批年轻有为的人才脱颖而出,使事业发展的人才基础更加坚实;改革使竞争意识深入人心,丰富了公司的文化内涵。

2003年2月,中国海油下属中国海洋石油有限公司被著名金融杂志《资产》评获为中国公司最佳公司治理、最佳公司、最佳公司发债、最佳并购四项大奖。10月中旬,国际权威资信评定机构穆迪投资服务公司宣布将中国海洋石油总公司及有限公司的资信评级由Baal调高至A2,等同于国家主权级。

上游业务中国海上的油气勘探、开发、生产和销售业务由中国海油控股的上市公司——中国海洋石油有限公司(简称中海油)负责。

2003年,中海油及外国公司合作共采集二维地震18407公里和三维地震3403平方公里。公司在中国近海共钻井47口,其中自营钻探井29口,其中预探井30口。在海外钻探井9口,其中预探井8口。当年,中国近海钻探共获得9个油气发现,其中自营6个,合作3个,并成功评价了10个含油气构造,海外获得3个油气新发现。

截至2003年12月31日中国海域在生产油气田29个,包括绥中36-1、锦州9-3、涠洲11-4、东方1-1气田、崖城13-1气田、陆丰13-1、番禺4-2等;境外东南亚公司在生产区块5个。

2003年中海油新投产3个新建油气田(番禺4-2、番禺5-1、东方1-1)、1个新区块(涠洲12-1北)。其中东方1-1气田及涠洲12-1北区块均比计划提前投产。

2003年公司国内外油气总产量达3336万吨油当量,比2002年增长3.94%,其中国内产量2601万吨,海外权益产量735.4万吨。国内外净份额产量130.2百万桶,比2002年增长2.91%。

中下游业务为了建设成为上下游一体化的综合型能源公司,形成主业突出,产业链完整,各产业良性互动的产业结构,中国海油大力拓展中下游业务,提升总体竞争力。

中海壳牌石化项目中国海油与英荷壳牌集团合作的中海壳牌石化项目是中国最大的石化项目,总投资约43亿美元。合营双方是壳牌南海私有有限公司,它是英荷壳牌集团的成员之一,占50%股份;中方投资者为中海石油化工投资有限公司,占50%股份,该公司是中国海油与广东投资开发公司的合资企业。该项目将在广东省惠州市大亚湾畔建造一座具有世界级规模的80万吨乙烯裂解装置、年产230万吨石化产品的联合化工厂,预计2005年底建成投产。

2003年8月初中海壳牌签订了金额达27亿美元的融资协议,这是亚太地区有史以来最大一笔私营项目融资。

继2002年11月签订3个合同总值达8.23亿美元的EPC总包合同之后,中海壳牌又于2003年2月12日签署了3个EPC总包合同,总价值达4.1亿美元。

2003年5月12日,乙烯裂解装置打下第一桩,不仅标志着这一装置正式开始施工,同时也为整个项目的实施阶段翻开了新的一页。至2003年底,项目已完成工程量的40%。

中海石油东方化工城中海石油东方化工城位于海南省东方市,投资主体为中国海洋石油总公司,化工项目的发展已成为中国海油中下游业务板块中的一个亮点。

2001年由中国海洋石油总公司进行资产重组的富岛一期项目,采用英国ICI-AMV合成氨工艺和挪威海德鲁流化床造粒技术。2003年生产尿素60.23万吨,创历史最好成绩,其中24.37万吨销往美国、泰国等国家。2003年9月30日建成投产的年产45万吨合成氨、80万吨尿素的富岛二期项目是国内最大的单套尿素生产装置。首次使用富含二氧化碳、低热值的贫气作为化工原料;率先采用布朗和凯洛格结合工艺,使装置能耗降低;在国内大化肥项目中建设周期最短,只用了21个月;设备国产化率最高,达到40%。2003年共生产尿素14.33万吨。2003年11月18日开工建设年产60万吨甲醇项目,是中国最大的甲醇生产装置,由中海石油化学有限公司与香港建滔化工集团公司合营,总投资预算14.7亿元人民币。

进口液化天然气(LNG)项目中国海油率先涉足进口LNG项目,广东、福建两大LNG项目的启动和实施,树立了中国海油在该领域的优势地位。广东LNG

项目的资源供应方为澳大利亚ALNG集团,一期年供LNG 330+40万吨。广东LNG 站线项目可研报告已获得国家批准,正在进行三通一平工程和详细设计。

在福建建设的LNG接收站,由印尼东固气田作为资源供应方,一期年供LNG 260万吨。该项目可研报告已上报待批,正在进行接收站填海工程和三通一平工程,以及初步设计。

中国海油通过广东、福建LNG接收站的建设,有利于尽快建立起纵贯东南沿海的天然气主干网,使东南沿海地区早日用上清洁能源,并为最终形成沿海天然气大动脉奠定坚实的基础。

天然气管道/管线中国海油凭借上游的资源优势以及靠近沿海经济发达地区这一得天独厚的市场优势,以先点后线、横向扩展的策略开发沿海天然气市场,计划用10~15年时间建设一条中国东南沿海的天然气主干线,以满足沿海地区对天然气的强劲需求。

2003年8月11日,利用东方1-1气田资源的海南东方-洋浦-海口输气管道工程建成投产。这是中国海油第一条陆地天然气管线,而且该工程在四大控制上成效显著:工程比计划提前一个多月完工,技术达到国内长输管道的先进水平,人身和设备安全事故为零,同时投资比预算减少15%。

于2002年底开工建设的杭州-湖州天然气管线,2003年11月28日全面竣工,并已具备了通气条件,可以向杭州半山电厂、德清电厂以及杭州、湖州等地市民供气。

由中国海油参股25%的烟台中世天然气有限公司建设的龙口-烟台管道工

程于2003年11月初正式动工。珠海-中山天然气管道项目按照惠州、番禺气田新的开发方案,通过了立项修改,也于2003年11月正式启动。

天然气发电由中国海油与广东粤电资产经营有限公司、广东电力发展股份公司合作的惠州液化天然气电厂,是广东LNG项目最大的用户之一,建设规模为6×35万千瓦。该项目可研报告已于2003年10月通过国家发改委审批,场平工程基本完成,已进入初步设计阶段。

与福建LNG项目配套的福建莆田燃气电厂,由中国海油与福建省电力有限公司、福建投资开发总公司共同投资建设,规模为8×37.9万千瓦。该项目可研报告已同福建LNG总体项目一起上报国家发改委审批,项目开工的各项准备工作基本就绪。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