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程实施中的问题与困惑
新课程的困惑与对策
新课程的困惑与对策实施新课程以来我们遇到不少问题与困惑,我觉得主要要在教学方法上多下工夫,吃透教材,紧扣课标,转变观念,大家共同探究研讨,争取在最短的时间内能够驾驭课堂,指导学生研究性学习,培养学生的三维知识目标。
现将我自己的一点见解罗列如下,以供共商:第一:新课程涉及内容多,模块教学跨度大,专题教学对学生要求高,难度大,课时紧张。
学生开始时较盲目,课时紧张不能完成教学任务。
基础知识欠缺难以理解抽象的政治文明史。
第二:学生缺乏学习主动性,科目多,分配的任务不能按时完成。
知识能力较差的同学跟不上,容易产生厌学情绪。
第三:学生普遍不重视历史,认为是不重要的科目。
学习历史的目的也不明确。
一直以来的被动式的学习习惯很难改变,不能勤于思考,讨论和探究,学习效果不明显。
第四:学生难于查找资料,知识储备太少,学习方法不当,仍停留在初中的死记硬背的方法上。
对知识不能有效的联系整合,知识一盘散沙,缺乏体系。
对于以上问题我总结出以下对策,如下:第一:教师应尽快转变观念,把“教本”变为“学本”,教不仅仅是为了考而是为了学生个性发展奠定基础。
教师多在教学设计上多费功夫,变“学会”为“会学”。
第二:版本多,难度大,内容多,教师应理解研究大纲、课标、本地区的考试说明。
教材中涉及的内容不必面面俱到,事无巨细。
多补充相关知识,重在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
第三:学校应加大课程资源的投入。
例如:图书、设备、影视资料、网络资源、或者实地考察的机会。
教师学生应利用现有的资源吸收知识培养能力。
第四:教师应改变在课程中过于注重知识传播的倾向,强调学生形成积极主动的学习习惯。
注重知识的均衡性、综合性、选择性。
第五:改变“难、偏、旧、繁”和过分注重书本知识的现状。
加强课程内容与学习生活现状及现代社会、科技发展的联系。
关注学生学习兴趣、经验。
精选终身学习必备的基础知识。
第六:抓主干、抓线索、注重知识之间的有效联系帮助学生构建知识体系。
第七:据跳跃性、大跨度的特点,可灵活地避免教学习惯,发展时序的绝对性,呈现方式的相对性。
高中化学新课程实施中的问题与困惑
三、分析与思考
贵州省的高中教育正在进行着一场前所未有的 变革。传统的教学观念和方法受到了强烈冲击,教师 的教学方法和学生的学习方式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实 践中出现 了 这 样 或 那 样 的 问 题 和 困 惑 是 很 正 常 的。 面对问题和困惑,我们要有正确的态度: 一是学校要 勇于承担责任。课堂上出现问题与学校对教师的培 训指导不到位有很大的关系。不要害怕教师出现问 题,出现问题说明教师在积极进行实验; 更不能指责 教师发生的问 题,就 像 一 个 初 学 走 路 的 婴 儿,如 果 我 们不允许他摇摆,也许他这一辈子都不会走路。二是 学校要站在一 个 制 高 点 上,从 新 课 程 改 革 的 目 标、课 程结构、课程标 准、教 学 过 程、教 材 开 发 与 管 理、课 程 评价等方面重新认识课程改革,审视实践过程中出现 的问题,和全体教师一起研讨,消除教师存在的疑虑, 统一思想,树立 信 心,使 课 改 始 终 沿 着 正 确 的 方 向 前 进。我校各教研组组织教师再次学习《课标》,认真反 思; 在教研会上,大家各抒己见,对课堂上出现的问题 以及产生的困惑作了认真分析。
新课程改革实施的困惑及思考
新课程改革实施的困惑及思考一、困惑要紧集中在下列几个方面:1.观念的更新。
一些地方领导对新课程的重要意义还存在认识上的不足,重视程度也不够,在相当一部分教师、教研员中还存在把课程改革等同于使用新教材,在教学与评价工作中,“穿新鞋、走老路”的现象更是比较普遍,这些都需要认真加以研究解决。
决不可因循守旧,消极对待,缺乏对新课程改革的懂得,是新课改推行进展不平衡的原因之一。
2.教师自身方面。
“为了每位学生的进展”能够说是此次课程改革的旗帜性口号,关注学生的进展是新课程的重要理念。
相比较而言,新课改对教师的关注程度是远远不够的,很多地区的教师培训方式陈旧,而且是浮于表面的、形式化的培训,对教师没有产生根本的作用,不能满足教师的需要。
有的地区居然是这样进行培训的:给每位参与培训的教师发一本有关新课程改革的学习手册,然后让他们做一张试卷,教师的任务就是到学习手册上找现成的答案。
同时新课程改革给予了教师参与课程开发的权利,比如说其中的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关于很多教师来说就是全新的挑战。
没有现成的教材可用,需要教师根据学校的具体情况与学生的实际情况、兴趣需要自己开发课程。
这关于毫无课程开发经验,缺乏课程开发指导,本已非常繁忙的中小学教师来说,无疑是“雪上加霜”。
新教材往往形式多样,教学形式的多样化使得教师的课前准备时间增加了,甚至对教师的体力提出了挑战。
3.现实的落差。
新课程改革非常注重学生的个性化进展,这需要教师给予其充分的关注与充足的进展空间。
由于种种原因,客观上存在现实与理想的巨大反差,尽管正在积极研究与实践,总觉可资借鉴的经验、做法很少。
在这种情况下,小班化教学是与其相习惯的教学组织形式。
然而,实际情况是,基本上很多学校都是人满为患,每个班级都有将近50个学生,甚至有的班级达60多人。
有的教师说:“我每天的大部分时间都放在补差上了,哪里有的时候间来注意进展学生的个性啊。
”课程改革步伐太快,许多与其相应的配套措施跟不上,课改信息闭塞,致使课程实施在落实到不一致学校的时候,效果往往是差异悬殊的。
高中英语新课程实施中的困惑与策略
高中英语新课程实施中的困惑与策略〔关键词〕高中英语;课堂教学;困惑;策略一、高中英语新课程实施中的困惑(一)课堂上对学生自主学习与自主构建的误解,导致课堂上教师责任的失效1.强调学生在语言学习中的自主构建,却忽视了提供构建知识和能力所必需的支架。
在新课程以生为本的理念下,课堂教学虽然在尽力体现学生在语言学习中的自主构建,但同时也显露出了诸如活动间缺乏递进的层次性、活动前没有任何铺垫或支架等问题。
2. 强调了学生学习的自主性,却忽视了教师的学法指导和价值引领。
调研发现,由于教师普遍认为教学时间紧,于是教学中就以语言知识为中心,经常“赶时间”讲解语言知识或练习。
教师让学生自选内容、自读课文、自主练习,但不作任何跟踪性检查、点拨、讲解、评价或反馈。
显然,这样的教学因教师价值引导、智慧启迪、思维点拨、学法指导等的丧失而停留在虚假、肤浅层面,学生的认知水平也由此徘徊在原有的水平。
(二)英语课堂教学目标主体不明或定位不准,导致课堂教学目标的失效1.教学目标主体不明确。
判断教学是否有效取决于学生是否有所收获和进步,而不是看教师是否完成了某一教学任务。
但不少教师在确定教学目标时,更多的仍将其着眼点定位在控制学生的学习,而不是引导。
2.教学目标失效。
知识和技能目标作为三维目标中的基础性目标,反而出现缺少或者变得含糊,重点不突出,缺乏可操作性。
(三)英语课堂教学评价功能缺位或不当1.过程评价落实不到位。
新课程强调建立多元化和多样性的评价体系,提倡形成性评价与终结性评价相结合、定性评价与定量评价相结合。
调研结果显示,不少教师已开始关注过程性评价,不少学校也已形成了“形成性评价+终结性评价”相结合的评价体系,采用不同的方式把学生的期末、期中和平时成绩纳入其中。
但对于平时成绩,更多的只是将学生的历次月考或单元考成绩作为考核的指标,未能从综合的视角全面衡量学生的平时表现。
2. 阶段性测试的诊断功能不当。
阶段性测试包括单元测试、期中测试或期末测试,其目的是对学生某阶段学习进行考查,发现问题,查找原因并采取补救措施,从而调整教学计划,实现教学行为的改进和教学质量的提高。
新课程教学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及解决方法
新课程教学过程中遇到的问题与解决方法新课程的实施,带给我们全新的教学理念,也带来了不少争议、探索和困惑。
我是从2010年送走高三后直接接的高二,教授新教材也就是半年多的时间,在这半年多的教学实践中,我遇到了好多的问题和困惑。
一、教学中遇到的最主要问题问题一:学生活动和教学任务的关系处理不是很好,完不成教学任务是经常性的现象新课改以后的政治教材与旧的传统教材相比较,原来两课时甚至三课时的内容在新教材中都是要一课时完成的。
新的教学理念要求课堂上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倡导把课堂还给学生,学生活动、探究、合作学习往往要比老师单纯讲授花费更多的时间,并且学生活动过程中可能会出新的思维亮点甚至出人意料的新情况需要处理,现有的每节课的时间并没有增加,这样就使得教学任务很难完成。
比如生活与哲学第四课第二框《认识运动把握规律》这里就涉及到运动、静止、规律三个概念,“物质和运动”、“运动和静止”、“人和规律的关系”三个关系;事物是运动的,事物的运动是有规律的,规律是客观的三个原理。
这些在旧教材这些在旧教材中是分在四框来讲的。
所以我在教学中是把它分为两课时探究的,但不可能每课内容都这样分解。
问题二:自主学习、合作探究形式滥用,缺乏有价值的探讨。
自主学习、合作探究是新课标所倡导的学习方式。
自主学习、合作探究是学生的一种需要,一种发自内心的合作欲望,它作为一种新型的学习方式被教师广泛采用,这种人人参与、组组互动、竞争合作、时有思维碰撞火花闪现的课堂,确实能给人以享受和启迪,但在实际教学过程中,特别是上公开课、示范课时,自主学习,小组讨论,合作探究出现了只重视形式,而忽视实质,缺乏实效的情况。
课堂上,不论是否存有合作的时机,是否有合作的必要,教师就喜欢采用分组的方式让学生小组讨论,进行合作学习,教师提出问题后不给学生思考的余地,立刻小组讨论,同学们你一言、我一语,热闹非凡,然而小组讨论的效果并不明显。
更有一些学生在讨论中盲目表现,不会倾听,完全视同学和老师的意见于不顾,在课上吵成一团。
实施课程改革的过程中遇到的困惑及其思考
实施课程改革的过程中遇到的困惑及其思考一、实施课程改革的过程中遇到的困惑1、教材中出现的情景很多需要展现的,像旋转、平移、视图等在我们广大的农村中学,由于教学条件欠缺,多媒体技术无法进班,这对教学活动产生一定的影响。
学生的动手能力较差,在课堂上没有足够的时间让学生动手操作。
2、如何区分真假合作学习、探究学习?新课标的过程中要学生经历学习的过程,现在往往看到教师组织学生讨论交流合作,是形式上的交流合作。
学生在吱吱喳喳的说着,但学生究竟在谈论什么呢?老师也不得而知。
这就造成课堂气氛活跃,但不是真正的活跃,只是热闹而已。
3、教学理念更新程度不够:像自主互助高效课堂等。
评价学生既要关注学生学习的结果,也要重视学习的过程;在学习过程中,不仅是对学生学习成绩的评价,也包括对学生学习过程的评价,对学生学习态度的评价。
4.教师的教学行为有待进一步改进。
以学生为本的观念还停留在口头上,灌的多放的少,考什么就教什么,课题学习一律不教。
5、教学需要怎样的情境?教学情境与生活情境以及问题情境有什么关系?怎样去创设呢?“创设情境”是数学教学中常用的一种策略,它有利于解决数学的高度抽象性。
广大教师都非常重视创设情境,力求为学生提供良好的学习环境。
但数学教学究竟需要怎样的情境?教学情境与生活情境、问题情境的关系如何?创设情境需遵循什么原则?需注意哪些问题?6、农村孩子家庭教育跟不上的情况,给新课程的实施带来了困难。
新课程教材中除了新授的内容,在练习中出现了很多的灵活性的新题型,对于优秀的孩子,拓宽了思路,训练了思维的灵活性。
但是,班中大部分是农村孩子,其中一部分孩子由于学前的教育没能跟上,家庭又不重视,他们学习新课内容已经感到力不从心了,面对练习中不断变化的题型,真是云里雾里、糊里糊涂了,基础知识得不到巩固,灵活知识失去了价值。
二、我的思考和落实1、处理好了继承与创新的关系。
在教学内容、教学模式和教学方法等方面做大胆的尝试,敢于超越传统,综合创新,处理好继承与创新的关系。
新课程实施中的困惑
版本 . 同版 本新 教 材 的素材 选 取有 较 不
大 差异 . 同一 知识 点还 出 现 了不一 样 对
价 方案还 很模 糊甚 至缺失 。新课 程评 价
方 案 的缺失 . 先 表现 为 高考 方 案 出台 首
的诠释 。这 种课标要 求 的模糊 性 和教材 版 本 的多 样 性 使 我们 很 难 把 握 教 学 内
未来 , 资源 、 息 、 对 信 师资 、 费 要求 较 经
高 .其 整体 设计 理 念 以城市 为 中心 . 即 使 在 一定 程度 上考 虑 了农 村 的情况 . 但
总体 上 与农 村特 别 是 贫 困 地 区实 际 情 况 相去甚 远 这 种 以城市 为中心 的课 程 理 念 与 农 村 课程 资源 匮 乏 之 问 的矛 盾 非 常突 出 . 而且 教材 编 写缺 乏对 农村 实 际的 深 刻认 识 .无 论 从教 材 的 内容 设
嵌 窗 ¨ n ih 0 @ 理论 之 I Z ou u h
困 惑
陕西省旬 邑县第二高 中 赵军珂
新 课 程 改 革 已 经 进入 全 面 实施 阶
段 .学 生 多元 发 展 成 为 教 学 的最 终 目
计。 还是 教 学 资 源 建设 . 高 高 凌 驾 于 都
度令 人质 疑 . 课程 实施 最 终要 归 结 于 新 怎样 的 课程 评价 。 们心 中无数 。课 程 我
容 的广度 和 深度 。另一 方 面 , 由于新 教 材不 仅重 构 了教 学 的知识 框 架 . 而且 增 加 了许 多体 现学科 时 代性 的 前沿 知 识 . 从 狭 义 的教学 资源 看 . 够与 新教 材 配 能 套 使 用 的图 片 、 习 、 练 多媒 体 课 件 等 资 源 严重 匮 乏 。面对 如此 状况 . 我们 无 所
学习新课程的困惑与收获
学习新课程的困惑与收获学习新课程是每个学生都会面临的挑战。
新的教学内容、学习方法的改变以及与之相关的学习困惑都会给学生带来一定的压力。
然而,面对困惑,我们也能从中收获很多宝贵的经验和知识。
本文将探讨学习新课程时的困惑,并分享一些应对困惑的方法,以及从中收获的一些好处。
第一节:困惑的来源及表现学习新课程时,我们往往面临各种困惑。
首先,新的教学内容可能与我们之前学习的知识体系不太一致,导致我们对新内容的理解困难。
其次,新的学习方法和教学模式可能需要我们花费更多时间和精力来适应,这也会使我们感到迷茫和困惑。
此外,新的学习任务可能更加复杂和繁多,让我们感到压力倍增。
这些困惑在学习过程中可能以以下几种形式表现出来:1. 对新知识的难以理解:新的教学内容可能涉及到一些陌生的概念和观念,导致我们无法迅速掌握和理解。
2. 学习效果不佳:由于学习方法的改变,我们可能无法像以前那样高效地学习,导致学习效果下降。
3. 学习时间不足:新的学习任务可能更加复杂和繁多,我们可能需要花费更多的时间来完成学习任务。
第二节:应对困惑的方法面对学习新课程时的困惑,我们可以采取一些方法来提高学习效果并克服困难。
以下是一些应对困惑的方法:1. 主动请教老师:如果我们对新的学习内容感到困惑,可以主动请教老师。
老师通常会很乐意为我们解答疑惑,并给予我们指导和建议。
2. 寻找同学帮助:有时候,同学可能已经掌握了一些我们不懂的知识点,找他们请教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和掌握新内容。
3. 多做练习和实践:通过多做习题和实践活动,我们可以更加熟悉和掌握新的学习内容。
这样不仅可以加深我们对知识的理解,还可以提高我们的实际操作能力。
4. 制定合理的学习计划:面对新的学习任务,我们可以制定一份合理的学习计划,合理安排时间和任务,避免学习时间不足的情况出现。
第三节:学习新课程的收获虽然学习新课程会带来一定的困惑,但同时也会给我们带来不少收获。
首先,学习新课程可以拓宽我们的知识面,增加我们对世界的了解和认知。
新课改面临的十大困惑和困难
新课改面临的十大困惑和困难
高中新课程改革启动以来,我们在工作中遇到了至少有10个方面的困难与困惑,在此列举出来,希望得到党委、政府的重视与投入,希望得到上级教育主管部门和教研专家的大力指导,希望引起全县各高中学校领导与教师的共同研讨和应对。
1、师资问题。
既有数量的问题,更有学科结构的问题;既有教坛适应能力的问题,更是教育理念陈旧与僵化的问题。
为此,新课改背景下促进教师专业成长任重道远。
2、硬件问题。
图书资料不足,实验设备条件有限,缺乏现代化教学手段,实践基地建设困难。
3、教法问题。
新教材呼唤适合素质教育的新教法。
课堂教学改革是新课程改革的重头戏。
4、开课问题。
按要求开齐开足课程,对照现有教学条件有困难,应对未来高考有担心。
处理好传统高考科目与新课改要求加强的科目,值得研究。
5、课程环境问题。
出于对教学质量的担心,对未来高考的担心,老师、学生、家长都心存顾虑,社会舆论不一,课改环境不优,压力很大。
6、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开设困难。
应试教育环境下的教师大多不能胜任研究性学习课程的教学,出于安全考虑,加之基地建设困难,社区服务和社会实践难以组织。
7、教材、教参、教辅不统一的问题。
教材内容多,难以完成教学任务;新课标要求不高,如此教下去能否应对高考;课辅仍然很难,课堂教学深度难以把握。
8、学分评定与发展性评价的操作问题。
9、教师工作评价的问题。
10、政府投入问题。
高中新课程改革是一个浩繁的巨大工程,成功与否,是需要强大的经济作支撑的,目前地方政府没投入一分钱,课改经费相当困难。
新课程实施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困惑以及对策
新课程实施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困惑以及对策学习方式变革是本次课程改革的又一个亮点。
为了促进学生学习方式转变,引导学生学习方式转变,引导学生主动地、富有个性地学习,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大胆改革传统教学方式,尝试新的教学方式。
教学方式出现了多样化的景观,但不可否认的是,在多样化的背后,透露出浮躁、盲从和形式化倾向,学生内在的情感和思维并没有真正被激活。
--把“自主”变成“放羊”自主学习,也叫自我调节学习,是指学生通过自己确定学习目标、选择学习方法、监控学习过程、评价学习结果等方式,在教师必要的讲解、计划和引导下,最终实现学习目标的学习,具有主体性、能动性、独立性等特征,是一种典型的突出教师主导、学生主体的学习方式。
新课程强调自主学习,有的教师上课便叫学生自己练习,没有具体要求,练得如何也没有检查,没有反馈,由学生一练到底,满堂练,成为典型得“放羊式”教学。
有的教师甚至一味强调学习内容由学生自己定,学习方式由学生自己挑。
这些做法,表面上看学生获得了自主得权利,课实际上并没有实现真正的自主。
--合作学习有形无实新课程提倡合作学习,于是一些体育教师就盲目追求课堂小组合作学习这一形式,只要有疑问,无论难易,甚至一些毫无讨论价值的问题都要在小组里讨论,这种场景在目前一些公开课上可谓司空见惯。
--探究学习被泛化探究学习是指学生在学科领域或现实生活的情趣中,通过发现问题、调查研究、动手操作、表达与交流等探究性活动,获得知识、技能和态度的学习方式和学习过程。
但是,并不是所有的教学内容都适合采用探究学习方式的,无需探究、考究的偏要去探究、考究,只能是对探究价值的贬损和摧毁,从而导致探究价值的浅层化和庸俗化。
--廉价的表扬新课程强调对学生的尊重、赏识,于是有的体育教师便不管学生表现如何,一味给予表扬,“你很聪明”、“你真棒”的话语不绝于耳。
一些教师甚至认为,要满足学生的成就感,学生无论怎么错都不能批评,否则就会挫伤他们的自尊心与自信心。
新课标执行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新课标执行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引言:自2017年起,我国开始执行新的《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以下简称“新课标”),旨在提高学生综合素质和核心能力。
然而,该政策的实施过程中出现了一些重要问题,影响了学生和教师的学习效果与教育质量。
本文将针对这些主要问题进行探讨,并提出相应建议。
一、缺乏充分准备1.1 教师培训不足:由于新课标在理论指导和实践操作上都具有较大挑战性,很多老师缺乏系统化的培训来适应新变化。
1.2 教材资源不全面:当前市场上仍然存在脱离实际、内容单一的教材,无法满足全面素质发展所需需求。
二、过度重视考试2.1 过多知识点压力:部分地区为迎合考试改革方向,增加了大量知识点和难题数量,在限定时间内完成任务成为困扰学生们最常见且棘手的难题。
2.2 考试导向窒息创造力:过分追求绩效和升学率,使教学中的创造力和思辨能力缺乏培养机会。
三、教与评不匹配3.1 教育理念与实施策略不一致:新课标提出了注重个体差异和全面素质发展的指导方针,然而,在具体的教育实践当中,依旧存在着统一化指导,缺乏灵活性。
3.2 评价方式单一:强调传统考试评价模式,没有充分考虑到学生身心发展需求和实际应用能力。
四、信息化应用滞后4.1 缺乏先进技术设备:尽管新课标鼓励信息技术在教学中的应用,但是许多农村地区仍然无法为师生提供必要的硬件设备支持。
4.2 教师数字素养有待提高:部分老师对于使用现代技术以及媒体资源来丰富课堂内容还存在困惑甚至抗拒。
五、家庭作业合理性问题5.1 超负荷任务压迫:过多且繁杂的家庭作业给孩子们造成了过多时间和心力的压力,阻碍了他们进行独立思考和其他兴趣爱好的发展。
5.2 家庭支持不足:某些家长缺乏参与并引导孩子在家完成任务所需的能力或资源。
结论:为了解决新课标执行中存在的主要问题,有必要采取以下措施。
首先,增加教师培训投入,并提供更全面、适应实际需要的教材资源。
其次,在考试方面减轻学生压力、注重素质培养和创造性发展;同时改善评价方式以对学生综合能力予以肯定。
新课标落实中的困惑和问题
新课标落实中的困惑和问题一、背景介绍随着时代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教育也在不断地改革与创新。
而新课标作为教育改革的重要一环,对于我国教育事业的发展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然而,在新课标落实过程中,也出现了不少困惑和问题。
二、新课标落实中存在的困惑和问题1. 教材选用问题在新课标实施过程中,由于教材选用问题导致了很多老师和学生在教学过程中感到困惑。
一方面,由于新课程标准对于教材有更高要求,但是目前市场上好多教材并没有完全符合这些要求;另一方面,由于各地区之间差异较大,在选用教材时也存在差异性。
2. 教学方法与手段问题在新课标实施过程中,由于传统的教学方法和手段不能完全适应新课程标准的要求,导致很多老师在授课时感到困难。
例如,在语文教学中,传统讲解式授课已经不能满足学生需求了;在数学教学中,传统的“讲解-练习-检查”模式也需要进行改进。
3. 教师培训问题在新课标实施过程中,由于教师的培训问题,导致很多老师在授课时感到困难。
一方面,由于新课程标准对于教师的素质要求较高,但是目前很多老师还没有接受过相关的培训;另一方面,由于各地区之间差异较大,在教师培训时也存在差异性。
4. 学生学习负担问题在新课标实施过程中,由于学生学习负担问题导致了很多家长和学生感到困惑。
一方面,由于新课程标准对于学生的要求较高,但是目前很多家长和学生还没有完全适应这些要求;另一方面,在不同地区之间也存在着差异性。
三、解决新课标实施中存在的困惑和问题1. 教材选用问题解决方法针对教材选用问题,可以采取以下措施:加强教材审定工作、推广优秀教材、鼓励教师自主编写教材等。
2. 教学方法与手段问题解决方法针对教学方法与手段问题,可以采取以下措施:加强教师培训,提高他们的教学水平;鼓励教师在授课中运用多种现代化技术手段,如多媒体、网络等。
3. 教师培训问题解决方法针对教师培训问题,可以采取以下措施:加强培训力度,提高老师的素质;开展定期的专业知识更新和交流活动,促进老师之间的互相学习和共同进步。
在实施新的课改教学改革过程中的疑难和困惑
在实施新的课改教学改革过程中的疑难和困惑湖南省衡阳市珠晖区新民小学刘茜新课程的实施,犹如一股春风迎面扑来,让人为之一振,它带给我们全新的教学理念和教改精神。
它带来的不仅是变革,也带来了不少争议、探索和困惑。
新课程教学改革已经进行很长时间了,教师的教育观念、教学方式以及学生的学习方式都发生了可喜的变化。
但是随着新课程试验的进一步深入,一些深层次的问题也随之出现,正如一位教育专家所感叹的:“课堂是教育教学改革最终归属与落脚的地方,新课程为我们打开了一个新天地,但要真正达到课堂教学的理想境界,却有无数个‘结’等待我们去解。
”在此,本人结合自己工作的实际和对新课程的理解,谈谈我校在新课程实施中存在的困惑及提出相应对策,请各位同仁赐教。
一、新课程实施中存在的困惑困惑一:教师知识与教材有矛盾。
新课程倡导学生自主学习和课堂的开放性,教材的难度看起来是降低了,但对教师的要求却高了,教师不仅要把握教材内的知识和技能,还要把握与教材内容相关的知识,以应对学生在课堂上随时提出的各种问题,在教法上既要留意过程和方法,还要留意情感态度,价值观。
教学观念的转变,教学能力的要求使多数教师难以适应,力不从心。
教师的转变还需要一定的时间过程和磨和,教师中还存在着差异性。
困惑二:合作学习流于形式而无实质。
在实施新课程过程中,许多新课改的公开课、新课改展示课、研究课,一讲“合作”就是“小组”,什么课都是小组讨论,什么内容都要通过小组讨论来“解决”,而不管这些问题是否有讨论的价值。
本来可以独立解决的问题偏偏要合作,只把其当成了课堂教学的插花去点缀,以显课堂形式的多样和表面气氛的热烈。
在课堂上我们却经常看到小组学习处于一种“无政府状态”,没有规则,乱哄哄一团,“小组讨论”成了课堂上的“放羊”,讨论没有实质性,而流于形式。
往往是学生还来不及形成完整的答案,就被教师止住而又安排下一项内容。
其实是在无形中剥夺了学生独立学习的权利,减少了学生独立思考的时间。
新课程实施中的困惑及应对
新课程实施中的困惑及应对新课程实施中的困惑及应对课程改革如一股春泓,滋润着教育这块绿地。
在这块绿地上,我们与新课程同行,同新课改晤谈,在探索中前进,在实践中成长,在改革中发展。
在这块绿地上,我们学习新理念,研究新课程,走进新教材,尝试新教法,拥有新课堂,创造新经验。
可以说,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给我们带来了机遇。
然而,在新课程的实施中,我们又遇到了诸多困惑,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也给我们带来了挑战!困惑之一教材内容脱离学生实际我国幅员辽阔,城乡差别巨大,其国家教材无法满足各地区学生的需求。
如数学二下教材,认识钝角、锐角,教材呈现的一幅图是上海黄埔大桥,目的在于说明钢索与桥面形成的角是锐角,两组钢索之间形成的角是钝角,由于这个实例远离学生熟悉的生活,教师感到十分棘手。
针对这一情况,我们的应对策略是:打破传统的以教材为本的思想,把教材作为凭借,针对学生实际,创造性地使用教材。
于是,教师就把学生带到滑滑梯前,实地指导观察,现场传授知识,学生兴味十足。
困惑之二教材要求超越学生能力小语《大纲》要求: 1 2年级学生要认识常用汉字_00~_00个,每课书仅识字就要达到10 _个以上。
识字量之大与学生年龄之小,形成了强烈的反差,加上识字的枯燥无味,学生头疼,老师心焦。
为了解决这一难题,我们采取的办法是:(1)、看图识字,借助实物识字,读童谣、讲故事、猜字迷识字,激发学生识字兴趣,提高识字效率。
(2)、让学生建立识字袋,识字本,鼓励学生在生活中识字。
(3)、建立识字展示台,评选识字大王,激发学生识字的热情。
困惑之三教师知识结构单一传统的教学思想和方法根深蒂固,只有专攻,缺乏学科间的融合,不善于有效利用各种教育资源,课堂呆板,效率低下。
这种单一的知识结构,很显然,也不利于新课程的实施。
为此,我们采取的措施是:走校本教研之路,打造一支复合型的教师队伍。
其主要作法:(1)、从上网查阅资料、收集信息入手到课件制作、网页制作系统地对教师进行计算机培训。
当前新课程改革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思考
当前新课程改革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思考随着21世纪的到来,我国的基础教育改革正在如火如荼地进行。
新课程改革已经全面铺开,进入具体实施阶段。
然而,在实践中,我们既有对已有经验的惊喜,也有对新出现问题的迷惘和困惑。
本文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对课程改革中最新出现的问题进行分析和思考。
二、新课程改革中出现的问题1、观念重构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在基础教育课程的重大变革中,许多教育管理者和教师思想准备不足,特别是在观念上不适应。
传统教学理念和教学模式已经形成一种难以扭转的巨大惯性,导致老教法不灵了,新的教法又找不到。
于是,许多教师就把新课程装进了“应试教育”的“笼子”里,使新课程实施的效果大打折扣。
同时,一部分教师在传统应试教育观念的负面影响下,仍然看不到学生间存在的个体差异,看不到学生身上多向度发展的潜质,看不到学生自我发展的可能。
另外,一些教师虽然形式上接受了课程改革新理念,但在实质上还远未以新的学生观指导教学,导致言与行不吻合的被动局面。
还有一部分教师,他们有对新课改的热情,但思想偏激,容易陷入新的误区,如把学生自我发展的可能理解为自我发展的现实,把学生多向度的发展理解为单向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发展,把对学生个体差异的认识推向极端,误将学生身上的毛病当着学生的个性化加以纵容等。
2、教学内容与教学方法的不匹配问题在新课程改革中,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的不匹配问题也是一个重要的问题。
一方面,新课程改革要求教师在教学中注重学生的主体地位,注重学生的自主研究和探究,但是实际上,许多教师仍然采用老师讲、学生听的传统教学模式,忽视了学生的主体地位,导致教学效果不佳。
另一方面,新课程改革强调教学内容的多样性和开放性,但是实际上,许多教师仍然采用单一的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导致学生的研究兴趣和积极性降低。
三、对策与思考1、加强师资培训,提高教师素质教师是新课程改革的关键,教师的素质直接影响到教学效果。
因此,需要加强师资培训,提高教师的素质,让教师真正理解和接受新课程改革的理念和要求,从而更好地指导学生的研究。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最新资料推荐------------------------------------------------------
新课程实施中的问题与困惑
新课程实施中的问题与困惑在新课程实施中的主要存在以下三个方面的问题与困惑:
一、《课程资源》部分 1.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是课程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关系到课程改革设想能否变成中小学实际的教育成果。
有效地开发和利用课程资源需要教师树立什么样的课程资源观? 2.新课程在课程资源的运用上,要求教师能够有效地整合利用各种资源。
作为教师,在教学设计时应关注哪些课程资源? 3.新课程改革对条件性课程资源提出更高的要求,但目前农村学校条件设备相对匮乏,教师如何因地制宜地开发课程资源? 4.新课程要求教师用教材教而不是教教材,提倡教师对教材进行深度开发。
教学中教师如何创造性地使用教材? 5.教师兼具条件性与素材性课程资源两种性能,教师的知识结构和人格魅力等都是宝贵的课程资源。
教师如何开发自身的课程资源? 6.学生的经验、观点、问题、猜想甚至错误都是课程资源,利用好这些资源是面向学生,还学生以课程主体地位的新理念的体现。
教师如何从学生那里采集到富有价值的课程资源? 7.获得课程资源的渠道多种多样,社会、家庭、网络媒体就蕴含着许多课
1 / 6
程资源。
教师如何开发和利用这些资源? 8.教学是一个动态生成的过程,许多课程资源往往在师生互动、对话的过程中涌现和生成。
作为教师,如何正确对待和有效地利用这些资源? 9.书籍是宝贵的精神食粮,也是重要的课程资源。
教师如何有效地利用这些资源,构建学生健康的课余生活?
10.校本课程开发的主体是教师,但是,校本课程开发对许多教师来说是陌生的。
教师如何开发、实施校本课程? 11.校本课程开发应考虑学生的需要,才能让学生喜欢,教师如何根据学生多样化发展的需要开发校本课程? 12.兴趣小组活动是学生活动的重要形式。
那么,兴趣小组活动是不是校本课程?如何从兴趣小组活动中开发校本课程?二、《综合实践活动》部分 1. 研究性学习是综合实践活动的最重要的活动方式。
研究课题的确定,特别让指导老师为难。
学生或者提不出问题,或者问题过于宽泛或者无法探索研究,老师只得赞助课题。
这样,不就越俎代庖了。
教师如何指导学生生成、确定研究性学习的主题? 2. 综合实践活动作为一种特殊的课程形态,没有配套的综合实践教材,没有教材化课程内容,教师如何组织教学? 3. 由于指导教师数量有限,活动小组中学生人数往往比较多,难免产生一些陪研究、凑热
---------------------------------------------------------------最新资料推荐------------------------------------------------------ 闹的现象。
活动中如何实现全体学生的有效参与? 4. 由于综合实践活动要求学生走出校园,在开放的时空中开展实践性的学习活动。
那么,教师对学生活动过程的安全问题应采取哪些策略? 5. 综合实践活动课是一门开放性的课程,它的实施要考虑到地域特点,社会课程资源与学校资源等有关因素。
教师应如何开发、利用综合实践活动的课程资源? 6. 综合实践活动课具有综合性、实践性、开放性、生成性等特点。
教师如何根据这些特点对学生的活动状况与活动进行评价?
7. 研究性学习强调学生的亲历亲为,但学生的实践能力、探究能力往往比较低。
那么教师应怎样在学生实践过程中指导研究性学习的活动过程? 8. 综合实践活动是学生自主活动的课程形态,它强调教师在活动指导上,不能采用学科教学中的传授接受方式。
活动中教师如何正确有效地开展指导? 9. 综合实践活动强调学生的亲历亲为,但活动中学生经常采用访问、请教、查询、上网搜寻的方法去收集资料甚至解决问题、获得成果。
教师如何看待这种现象? 10. 综合实践活动的内容往往涉及多方面知识的综合,当面对自己不熟悉的知识领域时,教师如何实现有效指导? 11. 班团(队)活动是综合实践活动的一个领域,但这类活动又有其特殊的管理、教育目标与功能,在人员配置与课程
3 / 6
安排上也有其特殊性。
那么,在实施过程中,如何做到既实现班团(队)活动的教育目标,又体现综合实践活动的基本理念? 12. 劳动与技术教育,这方面内容在已有的教育工作中就已经存在,如今把它纳入综合实践活动。
那么,它的功能与目标有何变化?教师如何正确地开展劳动技术教育?三、《教师专业成长》部分 1.教师专业化发展是新课程改革的一个重要取向,也是教师教育实践中关注的的主要问题。
新课程背景下的教师专业发展主要包括哪些内容? 2.随着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教师的工作职能出现了深刻的变化,这种变化极大地提高了教师劳动的复杂程度和创造性质。
面对这种变化,教师应当从哪些方面进行努力,提高自己的素养? 3.进入新课程实验后,学校帮助每位教师建立起教师专业成长记录袋,并要求教师制定自己个人的专业发展计划。
教师为什么必须制定个人专业发展计划?怎样制定专业发展计划? 4.反思就是反省、思考和解决教育教学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它是教师专业发展的核心要素和重要途径。
教学实践中,教师怎样开展反思? 5.新课程改革的今天,做学习型教师应当成为每位教师的追求目标。
在繁忙的教学工作中,教师要怎样安排好自己的学习?有哪些学习方式有助于提高教师学习的成效? 6.教师将自己的经验以叙事的形式呈现,是教学研究的一种新的重要表达形式。
---------------------------------------------------------------最新资料推荐------------------------------------------------------ 教师如何从日常教学工作中发现、收集撰写教学案例的素材?怎样撰写教学案例? 7.坚持写课后反思,可以获得宝贵的经验、教训,并及时发现和解决教学中出现的新问题。
上完一节课后,怎样写教学手记?教学手记一般可以写哪些方面的内容?是否上完课后都要写写教学手记? 8.听评课是教学研究的重要手段,也是教师相互交流、相互学习和促进教师自我反思的重要途径。
新课程背景下,教师该如何听课和评课? 9.同伴互助是教师之间的专业切磋、协调和合作,大家共同分享经验,互相学习,彼此支持,共同成长。
在新课程背景下,教师之间如何更有成效地开展集体备课?
10.随着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逐步推进,教师的专业发展与缺乏专业指导的矛盾日益突出;尤其是农村中小学从进入课改开始还常常遭遇到专业引领不足的尴尬局面。
在这种情况下,教师如何克服专业引领不足的困境? 11.新课程倡导行动研究的开展,以促使教师转变角色,成为研究者。
行动研究是指教师在实际的教育情境中担任研究工作,制定计划、系统地搜集资料、分析问题、提出改进方案、付诸实施、检验和反省成果,并以研究成果为依据,进行教育改革,提升教学质量。
它教师的研究的基本形式。
5 / 6
教师怎样开展行动研究? 12.教学行动研究始于问题的发现。
但是,教学中所有的问题并不是都具有研究的价值。
在教学研究中,教师如何发现问题、提出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