鲁教版化学九年级上册知识点总结
鲁教版九年级化学上册知识点总结
第一单元步入化学殿堂1、化学,是有关物质变化的学问。
是利用实验的方法研究物质及其变化的原因和规律,继而根据这些规律来改变和创造物质。
2、物质的变化:物理变化---没有生成其他物质的变化。
化学变化----生成了其他物质的变化3、如何知道物质是否发生了化学变化:A、有新物质生成;B、伴随现象(发光、发热、颜色变化、产生气体、生成沉淀)4、蜡烛燃烧实验(1)火焰:焰心、内焰(最明亮)、外焰(温度最高)(2)比较各火焰层温度:用一火柴梗平放入火焰中。
现象:两端先碳化;结论:外焰温度最高(3)检验产物H2O:用干冷烧杯罩火焰上方,烧杯内有水雾CO2:取下烧杯,倒入澄清石灰水,振荡,变浑浊(4)熄灭后:有白烟(为石蜡蒸气),点燃白烟,蜡烛复燃。
说明石蜡蒸气燃烧。
5、化学变化还会伴随能量的变化6、学习化学的重要途径——科学探究 ----一般步骤:提出问题→猜想与假设→收集证据(包括设计实验方案、进行实验等)获得结论→反思与评价→交流与表达7、化学实验(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科学)常用仪器及使用方法(一)用于加热的仪器--试管、烧杯、烧瓶、蒸发皿、锥形瓶、坩埚可以直接加热的仪器是--试管、蒸发皿、燃烧匙、坩埚只能间接加热的仪器是--烧杯、烧瓶、锥形瓶(垫石棉网—受热均匀)可用于固体加热的仪器是--试管、蒸发皿、坩埚可用于液体加热的仪器是--试管、烧杯、蒸发皿、烧瓶、锥形瓶不可加热的仪器——量筒、漏斗、集气瓶、水槽(二)测容器--量筒量取液体体积时,量筒必须放平稳。
视线与刻度线及量筒内液体凹液面的最低处保持水平。
量筒不能用来加热,不能用作反应容器。
量程为10毫升的量筒,一般只能读到0.1毫升。
(三)称量器--托盘天平(用于粗略的称量,一般能精确到0.1克。
)注意点:(1)先调整零点;(2)称量物和砝码的位置为“左物右码”;(3)称量物不能直接放在托盘上。
一般药品称量时,在两边托盘中各放一张大小、质量相同的纸,在纸上称量。
(完整版)初三化学全册知识点(鲁教版)
第一单元化学改变了世界第一节奇妙的化学一、化学给我们带来了什么1、天然材料:木材、棉花、石料等自然界中本来就存在的人造材料:塑料、玻璃、不锈钢等通过化学变化制的的,属于化学制品2、与人类社会发展的关系环境保护、能源开发利用、功能材料研制、生命过程探索等二、观察化学变化1、镁条燃烧(1)现象:①发出白光②放出热量③生成白色粉末点燃(2)结论:镁+氧气氧化镁Mg O2MgO2、锌与稀盐酸反应(1)现象:产生气泡(2)结论:锌+盐酸→氯化锌+氢气Zn HCl ZnCl2 H23、硫酸铜与氢氧化钠的反应(1)现象:生成蓝色沉淀(2)结论:硫酸铜 + 氢氧化钠→氢氧化铜 + 硫酸钠NaOH CuSO4 Cu(OH)2↓ Na2SO44、化学变化:生成新物质的变化(1)特征:有新物质生成(2)伴随现象:发光、放热、变色、生成沉淀、产生气体(3)伴随能量变化:化学能转化为热能、光能、电能5、物理变化:没有生成新物质的变化6、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的区别:是否有新物质生成7、绿色化学:课本P7 又称环境无害化化学,环境友好化学,清洁化学,绿色化学的理想是不在使用有毒、有害的物质,原料百分之百转变成产物,生产对环境友好的产品。
三、物质组成的奥秘1、物质是由分子、原子、离子构成如:水是由水分子构成铜是由铜原子构成氯化钠是由氯离子和钠离子构成2、物质是由元素组成如:氧气是由氧元素组成第二节化学之旅一、从问题开始善于发现问题和提出问题二、通过科学探究解决问题基本环节:提出问题、建立假设、收集证据(设计实验、进行实验等)、获得结论、交流评价三、对探究活动进行反思第三节走进化学实验一、认识常见的化学仪器试管酒精灯滴瓶量筒烧杯锥形瓶集气瓶水槽坩埚钳长颈漏斗分液漏斗胶头滴管铁架台玻璃棒托盘天平二、实验基本操作1、原则:“三不”(1)不能用手接触药品(2)不要把鼻孔凑到容器口去闻气体的气味(3)不得品尝任何药品的味道2、用量:(1)严格按实验规定用量(2)未指明用量时,取用最少量(固体只需盖满试管底部,液体取1—2ml)3、剩余药品的处理:三不一要(1)不能放回原瓶(2)不要随意丢弃(3)不要拿出实验室(4)要放入指定的容器内4、固体药品的取用:(1)块状固体:一般用药匙或镊子取,操作为“一横二放三慢立”(2)粉末状固体:用药匙或纸槽取,操作为“一横二送三慢立”5、液体药品的取用:(1)较多量:倾倒法(瓶塞倒放、试管倾斜、标签向手心、瓶口挨着管口)(2)较少量:用胶头滴管吸取(一捏二吸三悬空,不能倒置或平放)(3)极少量:用玻璃棒蘸取6、一定量药品的取用:(1)固体:用托盘天平称量A、构造:托盘、指针、分度盘、标尺、平衡螺母、底座、游码。
初三化学全册知识点(鲁教版)
第一单元步入化学殿堂第一节化学真奇妙一、化学改变了世界1、天然材料:木材、棉花、石料、竹子等自然界中本来就存在的人造材料:塑料、玻璃、不锈钢、化肥、农药等通过化学变化制的的,属于化学制品2、与人类社会发展的关系信息科学、功能材料研制、能源开发利用、环境保护、生命过程探索等。
二、神奇的化学变化(一)观察化学变化的现象1、点燃镁条(1)现象:①发出耀眼的白光②放出大量的热量③生成白色粉末点燃(2)结论:镁+氧气氧化镁Mg O2MgO2、氢氧化钠溶液与无色酚酞试液的作用氢氧化钠溶液能使无色酚酞试液变成红色(无色酚酞试液遇氢氧化钠溶液变成红色)。
3、锌与稀盐酸反应(1)现象:产生气泡(2)结论:锌+盐酸→氯化锌+氢气Zn HCl ZnCl2 H24、硫酸铜溶液与氢氧化钠溶液的反应(1)现象:生成蓝色沉淀(2)结论:硫酸铜 + 氢氧化钠→氢氧化铜 + 硫酸钠CuSO4 NaOH Cu(OH)2↓ Na2SO4注意:对实验现象的描述语言中,不能出现物质名称,它不同于实验结论。
如:实验现象是蜡烛燃烧发光、放热、生成能使澄清的石灰水变浑浊的气体;实验结论是蜡烛燃烧生成二氧化碳。
(二)化学变化:生成新物质的变化1、特征:有新物质生成2,、伴随现象:发光、放热、变色、生成沉淀、产生气体3、伴随能量变化:能量的释放:化学能转化为热能、光能、电能能量的储存:光合作用(三)物理变化:没有生成新物质的变化伴随现象:物质的外形、状态发生变化,也可能发光、发热等。
(四)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的本质区别:是否有新物质生成(判断依据)三、物质构成的奥秘1、在微观上,物质是由分子、原子、离子构成,而分子是由原子构成的如:分子构成的物质:水、氢气,氧气,二氧化碳,氯化氢气体等。
描述为:水是由水分子构成,水分子是由氢原子和氧原子构成,或一个水分子是由两个氢原子和一个氧原子构成。
而不能说:水是由氢原子和氧原子构成。
原子构成的物质:铜是由铜原子构成,金属,稀有气体,金刚石、石墨等。
鲁教版九年级化学上册主要知识点
鲁教版九年级化学上册主要知识点(总12页)本页仅作为文档页封面,使用时可以删除This document is for reference only-rar21year.March初中化学上册知识清单第一单元步入化学殿堂第一节化学真奇妙1、材料分为—————————————————————和—————————————————————————。
2、物理变化是指。
化学变化是指。
3、镁带燃烧的现象为,,。
文字表达式。
4、无色酚酞遇氢氧化钠溶液变色。
5、锌与稀硫酸反应的实验现象为。
文字表达式。
6、硫酸铜溶液与氢氧化钠溶液混合反应的现象为。
文字表达式。
7、化学变化的特征:。
8、化学变化时伴随的现象有:、、、、。
9、化学反应中能量的转化(化学的能量观):常表现为、、等能量的放出或吸收)10、物理变化与化学变化的关系:本质区别:。
联系:在化学变化过程中,但在物理变化过程中不一定。
11、世界万物都是由极其微小的粒子如——————、——————等)构成的。
12、水是由——————构成的,氢气是由——————构成的,氧气是由—————————————构成的,一个水分子是由———————————————————————————构成的,其符号为————————;一个氧分子是由—————————————————构成的,其符号为—————;一个氢分子是由———构成的,其符号为————————。
13、化学就————————————————————————————————————————————————————————————。
化学是研究物质的组成、结构、性质以及变化规律的基础科学。
第二节体验化学探究1、是学习化学重要的方式,是进行科学探究的重要途径。
2、科学探究的基本环节:、、(包括设、等)、、。
化学实验基本技能训练(一)1、“三不原则”不,不,不。
2、节约原则:严格按规定的用量取用药品,若没有说明用量,则取少量,液体 ml,固体只需要盖满。
鲁教版九年级化学上册知识点归纳总结
鲁教版九年级化学上册知识点归纳总结一、走进化学世界1. 化学变化:生成了其它物质的变。
2. 物理变化:没有生成其它物质的变化。
3. 物理性质:不需要发生化学变化就表现出来的性质,如:颜色、状态、密度、气味、熔点、沸点、硬度、水溶性等。
4. 化学性质:物质在化学变化中表现出来的性质,如:可燃性、助燃性、氧化性、还原性、酸碱性、稳定性等。
5. 常用仪器及使用方法①用于加热的仪器:试管、烧杯、蒸发皿、燃烧匙。
②测容器:量筒(视线与量筒内液体凹液面的最低点保持水平)。
③称量器:托盘天平(左物右码)。
④加热器皿:酒精灯。
⑤分离物质及加液的仪器:漏斗、长颈漏斗、分液漏斗。
6. 化学实验基本操作二、空气1. 组成:N2 :78%、O2 :21%、稀有气体:0.94%、CO2 :0.03%,其它气体与杂质0.03%。
2. 空气中氧气的测定(原理:压强差)(1)可燃物要求:足量且产物是固体,红磷。
(2)装置要求:气密性良好操作要求:冷却到室温后打开弹簧夹。
(3)现象:放热,有大量白烟产生,打开弹簧夹后,广口瓶内液面上升约1/5体积。
(4)结论:O 2 约占空气体积的1/5。
(5)探究:①液面上升小于1/5原因:装置漏气,红磷量不足,未冷却完全。
②能否用铁、镁代替红磷?不能,原因:铁不能在空气中燃烧,镁会与N2 、CO2 反应。
③能否用碳、硫代替红磷?不能,原因:产物是气体,不能产生压强差。
3. 氧气的性质和制备(1)氧气的化学性质:支持燃烧,供给呼吸。
铁在氧气中燃烧烧集气瓶中放少量水或细砂的目的:防止溅落的高温熔化物炸裂瓶底。
硫在氧气中燃烧集气瓶中放入少量水的目的:吸收SO 2 ,防止其污染空气。
(2)氧气的制备:①工业制氧气——分离液态空气法(原理:液氮和液氧的沸点不同,物理变化)②实验室制氧气原理:a. 气体制取与收集装置的选择发生装置:固固加热型、固液不加热型(根据反应物的状态和反应条件)收集装置:根据气体的密度、溶解性。
鲁教版初三化学上册知识点
初三化学知识点梳理第一单元步入化学殿堂第一节化学真奇妙1化学变化是指,也叫。
物理变化是指。
2.化学变化的基本特征是,在这个过程中常常伴随着、、、、等现象。
3.物质发生化学变化不但生成,还会伴随着。
这种能量变化通常表现为、和的释放或吸收。
4.镁带燃烧的现象为,化学方程式为。
5.物理变化与化学变化的关系:本质区别:。
联系:在化学变化过程中,但在物理变化过程中不一定。
6.化学就是在、水平上研究的一门基础学科,它能指导我们更好的、和物质。
7.为什么说蜡烛燃烧时既有物理变化,又有化学变化?。
8.从微观角度,构成物质的基本微粒有、、等微粒。
从宏观角度,自然界中的物质都是由组成的。
如:从微观角度看,水是由大量的构成的;1个水分子又是由个和个构成的;从宏观角度看,水是由和组成的。
第二节体验化学探究1. 是学习化学重要而有效的方式,是进行科学探究的重要途径。
2.金刚石与石墨都是由碳元素组成,为什么物质性质上有较大的差异?。
3.科学探究的基本环节包括:、、(包括、等)、、、。
化学实验基本技能训练(一)1.药品的取用原则(1)“三不原则”不拿:,不闻:,不尝。
(2)节约原则:严格按规定的用量取用药品,若没有说明用量,则取少量,液体取 ml,固体只需要盖满。
(3)处理原则:实验剩余药品既不要,也不要,更不能带出实验室,要放入内。
2.闻气体气味的方法:。
3.药品的取用(1)固体药品的取用取用粉末状药品使用或;取用块状药品使用。
(2)液体药品的取用,量多时,直接用试剂瓶倾倒,倾倒时,取下瓶塞,放在实验桌上,试剂瓶口试管口,标签手心,缓缓倾倒;量少时,用滴加,滴加时,胶头滴管要在试管口上方,不能接触试管,更不能伸入试管。
4.物质的加热酒精灯火焰分为、和。
取下灯帽,用点燃酒精灯;用温度较高的给物质加热;用盖灭酒精灯。
切忌向燃着的酒精灯内添加酒精。
酒精灯内添加的酒精量一般控制在酒精灯容量的至。
不能用的酒精灯去点燃另一个酒精灯。
试管中液体体积不得超过试管容积的。
鲁教版九年级化学知识点
第一单元 步入化学殿堂第一节 奇妙的化学一.化学研究对象化学是一门研究物质的组成与结构、性质与变化、用途与制法的自然科学【知识解读】12所示,一个水分子是由两个氢原子与一个氧原子构成的。
3.同种物质的组成与结构相同,组成相同的物质不一定是同一物质。
一氧化碳和二氧化碳都是由碳元素与氧元素组成的,但是,一个一氧化碳分子是由一个碳原子与一个氧原子构成的,一个二氧化碳分子是由一个碳原子与两个氧原子构成的,如图 。
所以,虽然他们组成相同但是结构不同,而不是同一物质。
4、二.物质的变化与性质(重点)【知识解读】1、物理变化与化学变化据变化过程中的现象、变化前后物质的性质对比来判断是否有新物质生成。
中考中,常考的事例都是生活中和初种化学教材中大家熟悉的例子。
2、物理性质与化学性质性质与变化的关系:性质决定变化。
性质表示一种变化发生的可能性,变化表示这种变化正在或已经发生。
例如,碗易打碎,描述的是性质,碗仍然完好无损;而碗打碎了,描述是变化,则碗已经成为了碎瓷片。
同时要注意,一些物理性质如物质的颜色、形状、状态、密度、气味、味道等组成与结构 性质与变化用途与制法 决定 决定 变化性质物理变化没有生成新物质的变化 化学变化 生成新物质的变化 物理性质 不需要发生化学变化就能表现出来的性质化学性质 物质发生化学变化时表现出来的性质 物质不需要发生任何变化就能表现出来。
物理性质与化学性质的判断:首先,判断描述的是变化还是性质,如果描述的是性质,再假设发生了变化,如果发生的变化是化学变化,则描述的是化学性质;如果发生的是物理变化或不能发生变化,则描述的是物理性质。
三.绿色化学(热点)绿色化学又称环境无害化学、环境友好化学、清洁化学。
绿色化学的理想是不再使用有毒、有害物质,原料百分之百地转变成产物,生产对环境友好的产品。
绿色化学是一门从源头上阻止污染的化学。
最符合绿色化学要求的基本反应类型是化合反应。
第二节化学之旅一、科学探究科学探究一般包括:提出问题、建立假设、收集证据(包括设计实验方案、进行实验等)、获的结论、交流评价这样几个环节二、实验现象和实验结论描述实验的基本方法包括三个方面:实验操作过程、实验现象、实验结论【知识解读】1、实验现象是通过人体感觉器官直接观察感觉到的,如:发光、放热、变色、产生气体、生成沉淀等;实验结论是通过对现象的分析推理而得到的。
鲁教版化学知识点(九年级)
《九年级化学全一册》.........的化合物叫做酸。
如H 2SO 4,HNO 3,HCl 等。
电离时生成的阴离子全部是氢氧根离子...........的化合物叫做碱,如KOH ,NaOH ,Ca (OH )2等。
电离时生成金属离子和酸根离子的化合物叫做盐,如KNO 3,K 2SO 4,NaCl 等。
思考:酸、碱、盐、氧化物中一定含有氢元素的是 ;一定含有氧元素的是 ;一定含有金属元素的是 ;一定含有酸根的是 ;反应实质:氢离子与氢氧根离子反应生成水。
例如:NaOH HCl NaCl H O +=+2 22222HCl Ca OH CaCl H O +=+() 思考:(1)中和反应与复分解反应的关系是(2)有盐和水生成的反应一定是中和反应吗? 酸和碱之间发生什么反应:中和反应: 酸碱盐水+→+H OH H O +-+→2 NaOH HCl NaCl H O +=+2 22222HCl Ca OH CaCl H O +=+()溶液的酸碱性以及酸碱指示剂通常用蓝色或红色石蕊试纸检验溶液的酸碱性,用玻璃棒蘸取少许溶液滴定在试纸上,使蓝色石蕊试纸变红的为酸性溶液,使红色石蕊试纸变蓝的溶液为碱性溶液。
2. 酸碱度与pH 的关系: pH=7,溶液显中性pH<7,溶液显酸性,pH 越小,酸性越强。
pH>7,溶液显碱性,pH 越大,碱性越强。
pH 试纸使用方法:用玻璃棒蘸取试样溶液滴在pH 试纸上,把试纸呈现的颜色与标准比色卡对照,就可以粗略地确定溶液的酸碱度。
酸类物质的溶液一定显酸性,碱类物质的溶液一定显碱性。
应注意:显酸性的溶液原物质不一定是酸,显碱性的溶液原物质不一定是碱。
例如:碳酸钠溶液显碱性,但碳酸钠不是碱而是盐。
氨水显碱性,但3NH 不是碱而O H NH 23⋅(一水合氨)是碱。
测定溶液的酸碱性常用指示剂,需要注意的是酸或碱的溶液使指示剂变色,千万不要说酸或碱溶液变色。
7、溶液的酸碱度常用pH 来表示,pH=7时溶液呈中性,pH <7时呈酸性,pH >7时呈碱性。
鲁教版初中化学九年级上知识点总结
点燃
8、碳在氧气中充分燃烧:C+O2-CO2
现象:(1)发出白光,(2)放出热量,(3)产生一种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的气体
现象:发出蓝色的火焰,放热,澄清石灰水变浑浊。
△
*14、加热碱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碳酸铜:CU2(OH)2CO3三2CuO+H2O+CO2T
现象:(1)绿色粉末变成黑色,(2)试管内壁有水珠生成,(3)产生的气体通入澄清石灰水,石灰水变浑浊。
比如所有的碱,所有的有机盐,无机盐。
C02(常温下是一种无色无味气体,密度比空气大,能溶于水,与水反应生成碳酸,不支持燃烧。)
1、锻烧石灰石:CaC03= CaO+CO2f(二氧化碳工业制法)2、 实验室用大理石/石灰石制二氧化碳:CaC03+2HCl=CaCl2+CO2T+H2O
验证:将气体通入澄清石灰水中,若澄清石灰水变浑浊,则证明是二氧化碳。
点燃
4、铝在空气中燃烧:4AI+3O2—2AI2O3
现象:(1)发出耀眼的白光,(2)放热,(3)有白色固体生成。
点燃
5、氢气中空气中燃烧:2H2+O2工2H2O
现象:(1)产生淡蓝色火焰,(2)放出热量,
点燃
6、红(白)磷在空气中燃烧:4P+5O2二2P2O5
现象:(1)发出白光,(2)放出热量,(3)生成大量白烟。(固体小颗粒)
现象:紫色石蕊试液由紫色变成红色。(紫色石蕊试液遇酸变红、遇碱变蓝)
注意:酸性氧化物+水T酸女口:SO2+H2O=H2SO3SO3+H2O=H2SO4
4、碳酸不稳定而分解:H2CO3=H2O+CO2f
最新鲁教版九年级化学上册知识点总结
按住Ctrl键单击鼠标打开配套名师教学讲课视频播放初中化学知识点全面总结(上)第一单元步入化学殿堂1、化学,是有关物质变化的学问。
是利用实验的方法研究物质及其变化的原因和规律,继而根据这些规律来改变和创造物质。
2、物质的变化:物理变化---没有生成其他物质的变化。
化学变化----生成了其他物质的变化3、如何知道物质是否发生了化学变化:A、有新物质生成;B、伴随现象(发光、发热、颜色变化、产生气体、生成沉淀)4、蜡烛燃烧实验(1)火焰:焰心、内焰(最明亮)、外焰(温度最高)(2)比较各火焰层温度:用一火柴梗平放入火焰中。
现象:两端先碳化;结论:外焰温度最高O:用干冷烧杯罩火焰上方,烧杯内有水雾(3)检验产物 H2:取下烧杯,倒入澄清石灰水,振荡,变浑浊CO2(4)熄灭后:有白烟(为石蜡蒸气),点燃白烟,蜡烛复燃。
说明石蜡蒸气燃烧。
5、化学变化还会伴随能量的变化6、学习化学的重要途径——科学探究 ----一般步骤:提出问题→猜想与假设→收集证据(包括设计实验方案、进行实验等)获得结论→反思与评价→交流与表达7、化学实验(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科学)常用仪器及使用方法(一)用于加热的仪器--试管、烧杯、烧瓶、蒸发皿、锥形瓶、坩埚可以直接加热的仪器是--试管、蒸发皿、燃烧匙、坩埚只能间接加热的仪器是--烧杯、烧瓶、锥形瓶(垫石棉网—受热均匀)可用于固体加热的仪器是--试管、蒸发皿、坩埚可用于液体加热的仪器是--试管、烧杯、蒸发皿、烧瓶、锥形瓶不可加热的仪器——量筒、漏斗、集气瓶、水槽(二)测容器--量筒量取液体体积时,量筒必须放平稳。
视线与刻度线及量筒内液体凹液面的最低处保持水平。
量筒不能用来加热,不能用作反应容器。
量程为10毫升的量筒,一般只能读到0.1毫升。
(三)称量器--托盘天平(用于粗略的称量,一般能精确到0.1克。
)注意点:(1)先调整零点;(2)称量物和砝码的位置为“左物右码”;(3)称量物不能直接放在托盘上。
2020年鲁教版九年级上化学全册知识点总结
2020年鲁教版九年级上化学全册知识点总结鲁教版初中化学上册鲁教版初中化学上册知识知识点总结点总结1.化学变化的基本特征有新物质生成2.化学变化的【关键词】(至少5个)燃烧.腐蚀.变质.酿酒.光合作用.呼吸作用.生锈3.描述水的构成奥秘水是由水分子构成的每个水分子由两个氢原子和一个氧原子构成水由氢氧元素组成4.保持水化学性质的微粒是水分子5.科学探究过程中收集证据包括哪些环节设计实验方案.进行实验6.固体药品存放在粉末状用什么取用块状固体用什么取用广口瓶/药匙或纸槽/镊子7.酒精灯用什么点燃如何熄灭用哪部分加热火柴/灯帽盖灭/外焰8.液体加热的注意事项液体体积不超过3试管夹夹持在离口3处擦干外壁再加热,先预热再加热倾斜459.量筒的用途集气瓶的用途量度液体的体积收集或储存少量气体10.三态变化中,水分子的情况水分子的数目和大小不变,间隔和排列方式改变11.分子的基本性质分子的质量和体积很小;相互间有间隔;总在不停地运动12.水的天然循环通过什么实现的三态变化13.沉降除去哪些杂质通常加入作用是大颗粒不溶性杂质/明矾/加速泥沙沉降14.过滤除去哪些杂质过滤用到的仪器玻璃棒的作用小颗粒不溶性杂质/烧杯.漏斗.玻璃棒.铁架台(带铁圈)/引流15.过滤后滤液浑浊的原因滤纸破损.液面高于滤纸.仪器本身不干净16.过滤慢的原因杂质过多.滤纸未紧贴漏斗内壁17.除去水中有颜色和异味的杂质通常加入作用活性炭/吸附18.如何去除可溶性杂质蒸馏19.水中的微生物如何除属于什么变化杀菌消毒/化学变化20.硬水和软水如何区分软水对应的现象生活中如何降低水的硬度肥皂水/泡沫丰富/煮沸21.举例说出两种混合物.两种纯净物混合物空气.海水.石头等;纯净物氢气.水.氧气等22.电解水过程中,正极---气体怎么验证的现象说明气体的性质氧气.带火星的木条.木条复燃.助燃性负极---气体怎么验证的现象说明气体的性质氢气.点燃的火柴.气体被点燃,火焰呈淡蓝色.可燃性23.化学变化的实质破换旧分子,形成新分子,即原子的重新组合24.用微观角度解释化学变化中一定不变的是一定改变的是可能改变的是原子的种类和数目/分子的种类/分子的数目25.化学变化中,最小的微粒原子26.电解水文字表达式氢气燃烧的文字表达式水通电氢气氧气氢气氧气点燃水27.通过电解水实验得到的结论是什么电解水生成氢气和氧气正氧负氢,氢二氧一水由氢氧元素组成28.点燃氢气前应进行什么操作验纯29.分解反应.化合反应的特点一变多.多变一,都是化学反应30.原子的结构,并注明各微粒的带电情况31.原子中的等量关系质子数核电荷数核外电子数32.决定原子种类的是质子数33.哪些物质是由原子直接构成的金属.稀有气体.石墨金刚石34.画出钠原子.镁离子的结构示意图35.构成物质的微粒有哪些各列举两例分子---水和大部分气体原子---金属.金刚石.稀有气体离子---氯化钠.氧化镁36.写出钠离子.镁离子.氯离子.硫离子的符号NaMg2Cl-S2-37.原子的化学性质由什么决定最外层电子数38.相对原子质量的定义表达式39.一种元素和另外一种元素的区别质子数不同40.元素符号的意义Fe这一符号的意义一种元素,代表这种元素的一个原子铁元素.一个铁原子.铁41.元素在地壳中的分布由大到小的顺序为氧硅铝铁钙42.列举生活中常见的溶液至少5种糖水.茶水.啤酒.白醋.消毒酒精.碳酸饮料43.溶液的特征均一.稳定44.溶液的组成溶质.溶剂45.溶于水温度升高的是降低的是氢氧化钠.硝酸铵46.汽油去油污的原理溶解47.洗涤剂去油污的原理乳化48.托盘天平称量药品时,不能把药品直接放在托盘里,应如何做没有腐蚀性的---纸片;有腐蚀性的---烧杯中49.量筒用来量度液体的体积,读数时应注意视线与凹液面的最低处保持水平50.在描述饱和溶液的时候,应注意强调哪三点一定的温度;一定量的溶剂;该物质51.溶液是否饱和的判断方法首先看溶液中是否有未溶解的固体,如果有,则此时的溶液已经达到饱和状态如果没有,再向溶液中加入少量该溶质看是否继续溶解52.饱和溶液如何转变为不饱和溶液加入溶剂,改变温度53.溶质质量分数的表达式溶质质量分数(溶质质量/溶液质量)10054.配制一定溶质质量分数的溶液基本步骤包括计算---称量---溶解---装瓶存放55.配制一定溶质质量分数的溶液用到哪些仪器托盘天平.药匙.量筒.胶头滴管.烧杯.玻璃棒56.玻璃棒在配制溶液中的作用搅拌,加速溶解57.在配制一定溶质质量分数的溶液时,导致溶质质量分数偏小的原因可能有哪些药品不纯;量取水时仰视;烧杯或试剂瓶内壁有水;物质和砝码放反,且使用游码58.空气中含量最多的气体是体积分数是多少氮气;7859.空气中各成分由多到少排序氮气---氧气---稀有气体---二氧化碳---其它60.测定空气中氧气含量时,可选用的药品有哪些为什么不选择木炭铜粉.红磷;木炭与氧气加热会生成二氧化碳气体61.铜粉加热的文字表达式/现象铜氧气氧化铜,红色粉末变黑62.氧气含量测定时,有哪些注意事项药品要充足.装置要密封.冷却至室温再读数63.简述空气中各成分分离的简要过程该过程属于什么变化通过降温加压使空气液化,然后加热液态空气,利用空气中各成分的沸点的不同,使其在不同的温度下气化,从而将各种气体分离出来。
最新鲁教版化学九年级上册知识点总结
初中化学知识点全面总结(上)第一单元步入化学殿堂1、化学是研究物质的组成、结构、性质以及变化规律的基础科学。
2、物质的变化:物理变化—没有生成其他物质的变化。
化学变化—生成了其他物质的变化3、蜡烛燃烧实验(1)火焰:焰心、内焰(最明亮)、外焰(温度最高)(2)比较各火焰层温度:用一火柴梗平放入火焰中。
现象:两端先碳化;结论:外焰温度最高(3)检验产物H20 :用干冷烧杯罩火焰上方,烧杯内有水雾C02:取下烧杯,倒入澄清石灰水,振荡,变浑浊(4)熄灭后: 有白烟(为石蜡蒸气),点燃白烟,蜡烛复燃。
说明石蜡蒸气燃烧。
4、学习化学的重要途径——科学探究一般步骤:提出问题一猜想与假设一设计实验一实验验证一记录与结论一反思与评价5、化学实验(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科学)常用仪器及使用方法(一)用于加热的仪器--试管、烧杯、烧瓶、蒸发皿、锥形瓶可以直接加热的仪器是--试管、蒸发皿、燃烧匙只能间接加热的仪器是--烧杯、烧瓶、锥形瓶(垫石棉网—受热均匀)可用于固体加热的仪器是--试管、蒸发皿可用于液体加热的仪器是--试管、烧杯、蒸发皿、烧瓶、锥形瓶不可加热的仪器——量筒、漏斗、集气瓶(二)测容器--量筒量取液体体积时,量筒必须放平稳。
视线与刻度线及量筒内液体凹液面的最低处保持水平。
量筒不能用来加热,不能用作反应容器。
量程为10 毫升的量筒,一般只能读到0.1 毫升。
(三)称量器--托盘天平(用于粗略的称量,一般能精确到0.1 克。
)注意点:(1)先调整零点(2)称量物和砝码的位置为“左物右码”。
(3)称量物不能直接放在托盘上。
一般药品称量时,在两边托盘中各放一张大小、质量相同的纸,在纸上称量。
潮湿的或具有腐蚀性的药品(如氢氧化钠),放在加盖的玻璃器皿(如小烧杯、表面皿)中称量。
(4)砝码用镊子夹取。
添加砝码时,先加质量大的砝码,后加质量小的砝码。
(5)称量结束后,应使游码归零。
砝码放回砝码盒。
(四)加热器皿--酒精灯(1)酒精灯的使用要注意“三不”①不可向燃着的酒精灯内添加酒精;②用火柴从侧面点燃酒精灯,不可用燃着的酒精灯直接点燃另一盏酒精灯;③熄灭酒精灯应用灯帽盖熄,不可吹熄。
鲁教版九年级化学上册主要知识点
第一单元化学改变了世界第一节奇妙的化学一、化学给我们带了什么?1、我国是世界文明古国,在化学工艺方面,我国古代的、、、、的工艺举世闻名。
2、天然材料有哪些?、、等。
3、人工制造材料或化学制品有哪些?、、等。
4、化学对社会的作用:(1)化学的发展促进了人类社会文明的进步,提高了人们的生活质量:为工业;为农业生产提供了高效的;为人类战胜疾病提供了。
(2)当今,化学已日益渗透到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特别是与人类社会发展密切相关的重大问题。
二、观察化学变化1、物理变化是指。
2、化学变化是指。
3、镁带燃烧的现象为,,。
文字表达式。
4、无色酚酞遇酸变色、无色酚酞遇碱的变色。
5、化学变化的特征:。
6、化学变化时伴随的现象有:、、、、。
7、化学反应中能量的转化(化学的能量观):常表现为、、等能量的放出或吸收)8、物理变化与化学变化的关系:本质区别:。
联系:在化学变化过程中,但在物理变化过程中不一定。
9、为什么说蜡烛燃烧时既有物理变化,又有化学变化?。
10、化学研究目的:。
11、绿色化学(化学的价值观):化学对环境的承诺A、;B、。
12、物理性质是。
包括。
13、化学性质是:。
包括。
14、白色污染指的是:。
15、三大环境问题:、、。
三、物质组成的奥秘1、物质的构成构成物质的微粒有、、等微粒。
(微观方面)2、物质的组成:元素(宏观)水是由和组成;3、什么是化学:化学就是在原子、分子的水平上研究物质的、、及其应用的一门基础自然科学,它是以与为基础第二节化学之旅一、从问题开始1、问题的和是科学探究的起点2、发现和提出问题的方法:A、;B、;C、;D、;E、。
3、金刚石与石墨都是由碳元素组成,为什么物质性质上有较大的差异?。
二、通过科学探究解决问题1、科学探究的基本环节:、、(包括设、等)、、。
四、化学探究的实验报告1、;2、;3、;4、;5、;6、。
第三节走进化学实验室一、认识初中阶段常用的仪器。
二、切记实验室安全规则三、药品的取用原则1、“三不原则”不拿:,不闻:,不尝。
九年级上册鲁教版化学知识点总结
九年级上册鲁教版化学知识点总结九年级上册鲁教版化学知识点总结一:1.元素和化合物:元素是由相同类型的原子组成的纯物质,可以通过化学符号表示。
化合物是由不同类型的元素以固定比例结合而成的物质。
2.原子结构:原子由原子核和电子组成。
原子核包含质子和中子,质子带正电荷,中子没有电荷。
电子围绕在原子核周围,带有负电荷。
3.周期表:周期表是按照元素的原子序数排列的表格。
它分为周期和族。
周期指的是元素的电子层数,从左到右逐渐增加。
族指的是元素的化学性质相似,位于同一列。
4.元素周期律:元素周期律是指元素周期性变化的规律。
其中,原子半径、离子半径、电离能、电负性等性质都随着元素周期的变化而发生规律性的变化。
5.化学键:化学键是原子之间的相互作用力,常见的化学键包括共价键、离子键和金属键。
6.酸碱中和反应:酸和碱反应生成盐和水的反应称为酸碱中和反应。
在这种反应中,酸的氢离子(H+)和碱的氢氧根离子(OH-)结合形成水。
7.氧化还原反应:氧化还原反应是指物质失去电子的过程称为氧化,获得电子的过程称为还原。
在氧化还原反应中,氧化剂接受电子,还原剂失去电子。
8.物质的组成和性质变化:物质可以通过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来改变其组成和性质。
物理变化不改变物质的组成,而化学变化会导致物质的组成发生变化。
九年级上册鲁教版化学知识点总结二:1.元素和化合物:元素是由相同类型的原子组成的纯物质,化合物是由不同类型的元素以固定比例结合而成的物质。
2.原子结构:原子由原子核和电子组成。
原子核包含质子和中子,质子带正电荷,中子没有电荷。
电子围绕在原子核周围,带有负电荷。
3.元素周期表:元素周期表是按照元素的原子序数排列的表格。
它分为周期和族。
周期指的是元素的电子层数,从左到右逐渐增加。
族指的是元素的化学性质相似,位于同一列。
4.化学键:化学键是原子之间的相互作用力,常见的化学键包括共价键、离子键和金属键。
5.酸碱中和反应:酸和碱反应生成盐和水的反应称为酸碱中和反应。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鲁教版化学九年级上册知识点总结
1、化学是研究物质的组成、结构、性质以及变化规律的基础科学。
2、物质的变化:物理变化生成了其他物质的变化
3、蜡烛燃烧实验(1)火焰:焰心、内焰(最明亮)、外焰(温度最高)(2)比较各火焰层温度:用一火柴梗平放入火焰中。
现象:两端先碳化;结论:外焰温度最高(3)检验产物
H2O:用干冷烧杯罩火焰上方,烧杯内有水雾 CO2:取下烧杯,倒入澄清石灰水,振荡,变浑浊(4)熄灭后:有白烟(为石蜡蒸气),点燃白烟,蜡烛复燃。
说明石蜡蒸气燃烧。
4、学习化学的重要途径科学探究一般步骤:提出问题→猜想与假设→设计实验→实验验证→记录与结论→反思与评价
5、化学实验(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科学)常用仪器及使用方法
(一)用于加热的仪器--试管、烧杯、烧瓶、蒸发皿、锥形瓶可以直接加热的仪器是--试管、蒸发皿、燃烧匙只能间接加热的仪器是--烧杯、烧瓶、锥形瓶(垫石棉网装点移—熄
b、注意点①试管口略向下倾斜:防止冷凝水倒流引起试管破裂
②药品平铺在试管的底部:均匀受热③铁夹夹在离管口约1/3处④导管应稍露出橡皮塞:便于气体排出⑤试管口应放一团棉花:防止高锰酸钾粉末进入导管⑥排水法收集时待气泡均匀连续冒出
时再收集(刚开始排出的是试管中的空气)⑦实验结束时,先移导管再熄灭酒精灯:防止水倒吸引起试管破裂⑧用排空气法收集气体时,导管伸到集气瓶底部(6)氧气的验满:用带火星的木条放在集气瓶口检验:用带火星的木条伸入集气瓶内
7、催化剂(触媒):在化学反应中能改变其他物质的化学反应速率,而本身的质量和化学性质在反应前后都没有发生变化的物质。
(一变两不变)催化剂在化学反应中所起的作用叫催化作用。
8、常见气体的用途:
①氧气:供呼吸(如潜水、医疗急救)支持燃烧(如燃料燃烧、炼钢、气焊)②氮气:惰性保护气(化性不活泼)、重要原料(硝酸、化肥)、液氮冷冻③稀有气体(He、Ne、Ar、Kr、Xe等的总称):保护气、电光源(通电发不同颜色的光)、激光技术
9、常见气体的检验方法①氧气:带火星的木条②二氧化碳:澄清的石灰水③氢气:将气体点燃,用干冷的烧杯罩在火焰上方
10、氧化反应:物质与氧(氧元素)发生的化学反应。
剧烈氧化:燃烧缓慢氧化:铁生锈、人的呼吸、事物腐烂、酒的酿造共同点:①都是氧化反应②都放热
第五单元定量研究化学反应
一、质量守恒定律:
1、内容:参加化学反应各物质的质量总和等于反应后生成各物质的质量总和。
说明:①质量守恒定律只适用于化学变化,不适用于物理变化;②不参加反应的物质质量及不是生成物的物质质量不能计入“总和”中;③要考虑空气中的物质是否参加反应或物质(如气体)有无遗漏。
2、微观解释:在化学反应前后,原子的种类、数目、质量均保持不变(原子的“三不变”)。
3、化学反应前后(1)一定不变宏观:反应物生成物总质量不变;元素种类、质量不变微观:原子的种类、数目、质量不变(2)一定改变宏观:物质的种类一定变微观:分子种类一定变(3)可能改变:分子总数可能变
二、化学方程式
1、遵循原则:①以客观事实为依据② 遵守质量守恒定律
2、书写:
(注意:a、配平 b、条件 c、箭号)
3、含义以2H2+O2点燃2H2O为例①宏观:表明反应物、生成物、反应条件氢气和氧气在点燃的条件下生成水②微观:表示反应物和生成物之间分子(或原子)个数比每2个氢分子与1个氧分子化合生成2个水分子(对气体而言,分子个数比等于体积之比)③各物质间质量比(系数相对分子质量之比)每4份质量的氢气与32份质量的氧气完全化合生成36份质量的水
4、化学方程式提供的信息包括①哪些物质参加反应(反应物);②通过什么条件反应:③反应生成了哪些物质(生成物);④参加反应的各粒子的相对数量;⑤反应前后质量守恒,等等。
5、利用化学方程式的计算
三、化学反应类型四种基本反应类型①化合反应:由两种或两种以上物质生成另一种物质的反应②分解反应:由一种反应物生成两种或两种以上其他物质的反应③置换反应:一种单质和一种化合物反应生成另一种单质和另一种化合物反应④复分解反应:两种化合物相互交换成分,生成另外两种化合物的反应第六单元燃烧及其利用
一、燃烧和灭火
1、燃烧的条件:(缺一不可)(1)可燃物(2)氧气(或空气)(3)温度达到着火点
2、灭火的原理:(只要消除燃烧条件的任意一个即可)(1)消除可燃物(2)隔绝氧气(或空气)(3)降温到着火点以下
3、影响燃烧现象的因素:可燃物的性质、氧气的浓度、与氧气的接触面积使燃料充分燃烧的两个条件:(1)要有足够多的空气(2)燃料与空气有足够大的接触面积。
4、爆炸:可燃物在有限的空间内急速燃烧,气体体积迅速膨胀而引起爆炸。
一切可燃性气体、可燃性液体的蒸气、可燃性粉尘与空气(或氧气)的混合物遇火种均有可能发生爆炸。
二、燃料和能量
1、三大化石燃料: 煤、石油、天然气(混合物、均为不可再生能源)(1)煤:“工业的粮食”(主要含碳元素);煤燃烧排放的污染物:SO
2、NO2(引起酸雨)、CO、烟尘等(2)石油:“工业的血液”(主要含碳、氢元素);汽车尾气污染物:CO、未燃烧的碳氢化合物、氮的氧化物、含铅化合物和烟尘(3)天然气是气体矿物燃料(主要成分:甲烷),是较清洁的能源。
2、两种绿色能源:沼气、乙醇(1)沼气的主要成分:甲烷甲烷的化学式: CH4 (最简单的有机物,相对分子质量最小的有机物)物理性质:无色,无味的气体,密度比空气小,极难溶于水。
化学性质: 可燃性 CH4+2O2点燃CO2+2H2O (发出蓝色火焰)(2)乙醇 (俗称:酒精, 化学式:C2H5OH)
化学性质: 可燃性 C2H5OH+3O2点燃2CO2+3H2O 工业酒精中常含有有毒的甲醇CH3OH,故不能用工业酒精配制酒!乙醇汽油:优点(1)节约石油资源(2)减少汽车尾气(3)促进农业发展(4)乙醇可以再生
3、化学反应中的能量变化(1)放热反应:如所有的燃烧(2)吸热反应:如C+CO2高温2CO
4、新能源:氢能源、太阳能、核能、风能、地热能、潮汐能氢气是最理想的燃料:
(1)优点:资源丰富,放热量多,无污染。
(2)需解决问题:①如何大量廉价的制取氢气?
② 如何安全地运输、贮存氢气?
三、单质碳的化学性质: 单质碳的物理性质各异,而各种单质碳的化学性质却完全相同!
1、常温下的稳定性强
2、可燃性: 完全燃烧(氧气充足),生成CO2 : C+O2点燃CO2 不完全燃烧 (氧气不充足),生成CO:2C+O2点燃2CO
四、二氧化碳的制法
1、实验室制取气体的思路:(原理、装置、检验)(1)发生装置:由反应物状态及反应条件决定:
反应物是固体,需加热,制气体时则用高锰酸钾制O2的发生装置。
反应物是固体与液体,不需要加热,制气体时则用制H2的发生装置。
(2)收集方法:气体的密度及溶解性决定:
难溶于水用排水法收集 CO只能用排水法密度比空气大用向上排空气法 CO2只能用向上排空气法密度比空气小用向下排空气法
2、二氧化碳的实验室制法1)原理:用石灰石和稀盐酸反应:
CaCO3+2HCl==CaCl2+H2O+CO2↑2)
选用和制氧气相同的发生装置3)气体收集方法:向上排空气法4)验证方法:将制得的气体通入澄清的石灰水,如能浑浊,则是二氧化碳。
验满方法:用点燃的木条放在集气瓶口,木条熄灭。
证明已集满二氧化碳气体。
3、二氧化碳的工业制法:
煅烧石灰石:
CaCO3高温CaO+CO2↑ 生石灰和水反应可得熟石灰:
CaO+H2O=Ca(OH)2
五、二氧化碳的性质
1、物理性质:无色,无味的气体,密度比空气大,能溶于水,高压低温下可得固体----干冰
2、化学性质:1)一般情况下不能燃烧,也不支持燃烧,不能供给呼吸2)与水反应生成碳酸:
CO2+H2O==H2CO3 生成的碳酸能使紫色的石蕊试液变红,
H2CO3 == H2O+ CO2↑ 碳酸不稳定,易分解3)能使澄清的石灰水变浑浊:CO2+Ca(OH)2==CaCO3↓+H2O 本反应用于检验二氧化碳。
4)与灼热的碳反应:
C+CO2高温2CO
3、用途:灭火(灭火器原理:
Na2CO3+2HCl==2NaCl+H2O+CO2↑)既利用其物理性质又利用其化学性质;干冰用于人工降雨、制冷剂;温室肥料
4、二氧化碳多环境的影响:过多排放引起温室效应。
六、一氧化碳
1、物理性质:无色,无味的气体,密度比空气略小,难溶于水
2、有毒:吸进肺里与血液中的血红蛋白结合,使人体缺少氧气而中毒。
3、化学性质:1)可燃性:2CO+O2点燃2CO2 (可燃性气体点燃前一定要检验纯度) H2和O2的燃烧火焰是:发出淡蓝色的火焰。
C O和O2的燃烧火焰是:发出蓝色的火焰。
C H4和O2的燃烧火焰是:发出明亮的蓝色火焰。
鉴别:H
2、CO、CH4可燃性的气体:看燃烧产物(不可根据火焰颜色)除杂:CO[CO2] 通入石灰水或氢氧化钠溶液:
CO2+2NaOH==Na2CO3+H2O CaO[CaCO3]只能煅烧(不可加盐酸) CaCO3高温Ca O+CO2↑ 注意:检验CaO是否含CaCO3加盐酸:CaCO3+2HCl==CaCl2+H2O+CO2↑ (CO2-的检验:先加盐酸,然后将产生的气体通入澄清石灰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