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生实验报告单1
实验报告1
实验1:学生自身知识系统结构设计实验基本要求实验(实训)学时(学分):3学时实验(实训)目的与要求:训练学生结合自身实际和系统分析原理设计自身知识结构实验(实训)主要仪器、设备:微机实验教室,网络及相关软件实验(实训)主要内容:能够结合自身实际和外部环境对人才的要求(即自身SWOT分析),确立适当的人生梦想与目标,根据人生目标确立自己的可实现的职业规划和行动计划,进而建立层次清晰、相互关联、逻辑严密、操作性强知识结构系统。
实验内容所涉及本课程或相关课程的知识点:涉及管理学计划、组织等概念,涉及管理信息系统信息论、系统论和控制论等概念。
特别是要把握——目标明确是评价系统性能的第一指标;设置目标是系统计划的第一步;而职业规划即系统计划有不同的层次。
同时要深刻理解——系统是一些部件为了某种目的而有机地结合的一个整体,就其本质而言是一定环境中一类为达到某种目的而相互联系、相互作用的事物有机集合体;系统的特点包括整体性、目的性、关联性、层次性等;系统性能的评价指标包括目标明确、结构合理、接口清楚、能观能控等。
实验(实训)步骤:1、上网查询“SWOT分析“的含义;2、根据自身的SWOT,进行分析;3、根据自身实际情况,制定近两年计划;4、根据实习情况,寻找工作。
实验(实训)结果:1、了解到“SWOT分析”含义如下:s代表strength(优势),w代表weakness(弱势),o代表opportunity(机会),t代表threat(威胁),其中,s、w是内部因素,o、t是外部因素。
2、(一)内部因素:优势:性格上:做事认真,待人真诚,赋有责任感,热衷于自己的专业,喜欢思考问题。
能力上:有一定的分析能力,并有寻根问底的兴趣,一定要把问题弄清楚的决心。
生活上:态度乐观向上,自控能力强学习上:努力勤奋,上课专心。
弱势:做事不够果断,在大众面前显得不够热情大方。
有时不够积极参加学校的各项活动。
创新能力有待提高,英文表达与听说能力差。
小学科学实验报告单1 (2)
小学科学实验报告单
2.本表每学期按年级每个实验选样例装订成册存档。
小学科学实验报告单
2.本表每学期按年级每个实验选样例装订成册存档。
小学科学实验报告单
2.本表每学期按年级每个实验选样例装订成册存档。
小学科学实验报告单
2.本表每学期按年级每个实验选样例装订成册存档。
小学科学实验报告单
2.本表每学期按年级每个实验选样例装订成册存档。
小学科学实验报告单
2.本表每学期按年级每个实验选样例装订成册存档。
小学科学实验报告单
2.本表每学期按年级每个实验选样例装订成册存档。
小学科学实验报告单
2.本表每学期按年级每个实验选样例装订成册存档。
小学科学实验报告单
2.本表每学期按年级每个实验选样例装订成册存档。
(施加外力使静止的小球动起来。
如:浮力,风力,引力,水力、重力、弹力等作用的结果。
)
小学科学实验报告单
2.本表每学期按年级每个实验选样例装订成册存档。
一年级上册实验报告单
一年级上册实验报告单一、实验名称。
[具体实验名称,例如:认识物体的形状实验]二、实验目的。
1. 让学生通过观察和触摸,直观地认识不同物体的形状(如圆形、方形、三角形等)。
2. 培养学生的观察力和简单的分类能力。
三、实验器材。
1. 各种形状的实物(如圆形的球、方形的盒子、三角形的积木等)若干。
2. 一个大盒子(用于放置和分类物体)。
四、实验步骤。
1. 展示实验器材。
- 将装有各种形状物体的大盒子放在桌子上。
- 老师从盒子里拿出一个物体,向学生展示并简单介绍这是今天要研究的东西。
2. 观察与触摸。
- 让学生依次从盒子里拿出一个物体,仔细观察它的样子,并用手触摸感受它的轮廓。
- 老师引导学生描述物体的形状,例如:这个物体摸起来有弯弯的边,看起来像个圈,这是圆形。
3. 分类。
- 在桌子上划分出几个区域,分别标记为圆形区、方形区、三角形区等。
- 让学生根据自己对物体形状的判断,将手中的物体放到相应的区域。
- 老师在旁边观察并给予适当的指导和纠正。
五、实验结果。
1. 大部分学生能够正确识别圆形、方形和三角形的物体,并将它们准确分类。
2. 在实验过程中,发现学生对于一些特殊形状(如长方体的某个面看起来像长方形,但整个物体又不同于平面的长方形)存在理解上的困难。
六、实验总结。
1. 通过这个实验,学生对物体的形状有了更直观的认识,达到了实验目的。
2. 在今后的教学中,对于形状概念的讲解可以更加细致,多提供一些特殊形状的例子,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
你可以告诉我具体是关于什么实验的报告单,以便我能给出更符合需求的内容。
八年级生物实验报告单1
B.少。
白细胞
球形或椭圆形,比红细胞(A.小;B.大)(A.有;B.无)细胞核
A.多;
B.少。
能力拓展
(15分)
在整个实验过程中,你认为自己是否有失误?如有,请写出改进方法。如
没有,请写出你认为整个实验过程中你满意的地方,并简要说出理由。
显微镜下观察人血永久涂片,让我学会了区别红细胞和白细胞的方法和特征:红细胞数量多,呈两面凹的圆饼状,无细胞核;白细胞数量较少,呈球形或椭圆形,比红细胞大,有细胞核。
6、整理器材。
二、在您观察的视野中,数目最多棉的血细胞是红细胞,
在显微镜下呈现红色。(10分)
三、写出视野中红细胞和白细胞的个数和形状。(10分)
1.红细胞有20个,红细胞数量多,呈两面凹的圆饼状,
2.白细胞有3个,呈球形或椭圆形,比红细胞大,有细胞核。
实验结论
(10分)
血细胞
形态
数量
红细胞
呈两面凹的圆饼状(A.有;B.无)细胞核
八年级生物实验用显微镜观察人血永久涂片报告单1
学校班级姓名桌号
考核题
用显微镜观察人血永久涂片
实验器材
(10分)
人血永久涂片、显微镜、擦镜纸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备用)
实验步骤
及现象
(25分
一、简略写出该实验的步骤(5分)
1、取镜对光;2、放置人血永久涂片;
3、镜筒下降;4、观察;
5、在看到的物像中区别红细胞和白细胞的特征;
学生实验报告单1:观察干蚕豆和用水浸泡一天的蚕豆的外部形态和内部结构
班级:四年级时间:实验名称观察干蚕豆和用水浸泡一天的蚕豆的外部形态和内部结构
人员分工(小组成员全部参与实验)
领取检查实验器材人:
记录人:
操作人:
实验器材
蚕豆、水、镊子、放大镜、记录本
我们的猜想
干蚕豆和用水浸泡一天的蚕豆的外部形态和内部结构有一定的差别。
实验记录(过程与步骤)
(1)将几粒蚕豆放在水中,浸泡一天。
(2)取一粒干的蚕豆和一粒浸泡一天的蚕豆。
(3)从整体观察浸泡一天的蚕豆,并跟没有浸泡什么不同。
(4)用镊子轻轻剥掉浸泡过的和没浸泡过的蚕豆种皮,从有缝隙的一侧分别将“豆瓣”分开,用放大镜观察“豆瓣”相连的部分有怎样的结构,浸泡过和没浸泡过的种子内部结构有什么不同。
实验结论
(1)蚕豆的外形呈肾形,接近长方形,有较硬的种皮保护种子。蚕豆的内部结构包括种皮和胚两个主要部分,其中胚由胚根、胚芽和子叶构成。
(2)浸泡过的蚕豆和没浸泡过的蚕豆相比,从外部看,浸泡过的蚕豆体积更大,种皮破裂,发出嫩芽;从内部看蚕豆的胚根长长了,子叶更饱满。
四年级上册科学实验报告单1
白土岗小学科学实验报告单(一)四年级上册演示分组时间年月日指导老师实验名称 : 室内室外温度的测量与比较实验目的:比较室内与室外的温度。
实验器材:温度计、温度填充图实验步骤:1、测量室内的温度,记住测得的温度和测量的地点;2、测量室外的温度,记住测得的温度和测量的地点;观察到的现象:实验结论:白土岗小学科学实验报告单(二 )四年级上册演示分组时间年月日指导老师实验名称 : 气温的测量实验目的:气温是指在室外阴凉、通风的温度,每天应选择同一时间来测量气温实验器材:部署分小组记录一天中清晨、上午、中午,下午和夜晚的气温。
每组一张温度填充图、一支温度计。
实验步骤:1、用温度计测量一天中不同样时间的气温;2、测量清晨、上午、中午、下午、夜晚的气温(选择同一地点);3、把测得的气温填入表格。
观察到的现象:1、一天中()的气温高;()的气温低;2、一天中的气温的变化是:()实验结论:四年级上册演示分组时间年月日指导老师实验名称 : 测量旭日处和背阴处的温度实验目的:比较旭日处和背阴处的温度实验器材:温度计、温度填充图实验步骤:1、测量旭日处的温度,记住测得的温度和测量的地点;2、测量背阴处的温度,记住测得的温度和测量的地点;观察到的现象:1、()的气温高;()的气温低;2、测量气温时应入选择()的地点。
实验结论:四年级上册演示分组时间年月日指导老师实验名称 : 自制风向仪实验目的:培养学生的本质着手能力和提高观察天气现象的兴趣随和奇心。
实验器材:硬吸管、硬纸板、带橡皮的铅笔、大头针、透明胶带、剪刀。
实验步骤:1、选一根硬一点的吸管,在吸管两端纵向切开约 1 厘米的缝隙;2、用硬纸板剪一个大小适中的箭头和一个稍大一点的箭翼。
分别插入吸管两端的缝隙,并固定。
3、用一根大头针穿过吸管平衡点,并插入铅笔一端的橡皮中,使其能自由转动。
4、用我们自制的风向标测量观察到的现象:1、风向是指()的方向。
北风是由()吹来的风;东南风是由()吹来的风;2、风向能够用()来测量。
教科版四年级下册科学实验报告单-(1)
班级
学科
实验时间
小组其他成员
实验指导老师
实验名称
生活中的静电现象
实验
器材
塑料梳子或笔、碎纸屑
实验目的
体验生活中的静电现象
实验
步骤
1、用梳过干燥头发的塑料梳子慢慢接近碎纸屑,观察有什么现象发生。
2、用梳过干燥头发的塑料梳子再一次靠近头发,观察有什么现象发生。
实验
结论
带电体能吸引轻小物体。
实验
器材
一个由2个灯泡、灯座、1节电池、电池盒连接组成的出故障的电路,一个“电路检测器”。
实验
步骤
1、组装一个“电路检测器”。用电池、小电珠、导线制作一个电路检测器。
2、先预测再用电路检测器检测电路中所发生的故障。
3、说出故障原因,并且采用替换法把电路重新接亮。
实验
结论
正确认清电路故障,有效解决问题。
3、将小灯泡安装在灯座上,再连接上导线---小灯泡亮了。
4、拆分器材
5、整理器材。
实验
结论
小灯泡亮了
实验注意事项
1、正确连接电路,认清电池正、负极。
2、放置电路短路或者断路。
指导
教师:
评定等级
班级
四年级班
实验者
时间
实验名称
四、连接串联电路
实验
器材
电池、电池盒、灯泡、灯座各2个、导线4根。
实验
步骤
1、把电池装入电池盒里,把灯泡装在灯座上。
实验
结论
实验结论:花岗岩是岩浆岩。砾岩、砂岩和页岩、石灰岩是沉积岩。大理岩是变质岩。
实验注意事项
注意化学药品的使用,防止灼伤。
指导
教师:
小学科学实验报告单十六篇
小学科学实验报告单十六篇篇一:小学科学实验报告单
篇二:小学科学实验报告单
篇三:小学科学实验报告单
篇四:小学科学实验报告单
篇五:小学科学实验报告单
篇六:小学科学实验报告单
篇七:小学科学实验报告单
篇八:小学科学实验报告单
篇九:小学科学实验报告单
篇十:小学科学实验报告单
篇十一:小学科学实验报告单
篇十二:小学科学实验报告单
篇十三:小学科学实验报告单
篇十四:小学科学实验报告单
篇十五:小学科学实验报告单
篇十六:白土岗小学科学实验报告单。
科学实验报告单(1)
白土岗小学科学实验报告单(1)
白土岗小学科学实验报告单(2)
白土岗小学科学实验报告单(3)
白土岗小学科学实验报告单(4)
白土岗小学科学实验报告单(5)
白土岗小学科学实验报告单(6)
白土岗小学科学实验报告单(7)
白土岗小学科学实验报告单(8)
白土岗小学科学实验报告单(9)
白土岗小学科学实验报告单(10)
白土岗小学科学实验报告单(11)
白土岗小学科学实验报告单(12)
白土岗小学科学实验报告单(13)
白土岗小学科学实验报告单(14)
白土岗小学科学实验报告单(15)
白土岗小学科学实验报告单(16)
白土岗小学科学实验报告单(17)
白土岗小学科学实验报告单(18)
白土岗小学科学实验报告单(19)
白土岗小学科学实验报告单(20)
白土岗小学科学实验报告单(21)。
三年级科学实验报告单
三年级科学实验报告单三年级实验报告单(⼀)实验名称:拉⼒与⼩推车运动的关系实验器材:计时器⼩车尺⼦垫圈棉线实验过程:1: ⽤⼀个垫圈的拉⼒,测试⼩车⾛过50厘⽶的距离使⽤的时间是:()2、⽤3个垫圈的拉⼒,测试⼩车⾛过50厘⽶的距离使⽤的时间()。
3、⽤5垫圈的拉⼒,测试⼩车⾛过50厘⽶的距离使⽤的时间是()实验结论:通过实验发现,拉⼒越(),⼩车运动的越()。
整理器材归位如初三年级科学实验报告单(⼆)⼀、实验名称磁铁的性质⼆、实验器材磁铁实验盒、钉⼦、剪⼑、曲别针、橡⽪、塑料尺、铜钥匙、条形磁铁、环形磁铁等三、实验过程1、⽤磁铁去吸引桌上的物品,发现是磁铁的朋友。
2、⽤磁铁的两极和磁铁的中间分别去吸引钉⼦或曲别针,发现吸的多,吸的少。
说明磁铁两极的磁性,中间的磁性。
3、⽤磁铁的同极相接触,发现它们互相,⽤磁铁的异极相接触,发现它们互相4、⽤⼀根线栓在磁铁的中间部分,把磁铁悬挂起来,发现磁铁标有N的⼀端⼀直指向⽅,标有S的⼀端⼀直指向⽅。
四、实验结论通过以上实验,磁铁有,越往两极磁性越,磁铁同极相,异极相,磁铁有指⽰的性质。
五、整理器材。
三年级科学试验报告单(三)⼀、实验名称:太阳与影⼦的关系⼆、实验器材:⼀⽀⼿电筒、⼀根铅笔三、实验步骤1、将铅笔竖直⽴在桌⾯上。
2、将⼿电筒平放在桌⼦上,距离铅笔⼤约⼀尺左右。
打开⼿电筒,让光束照⾝射在铅笔上。
观察光的亮度及铅笔的影⼦,并⽤铅笔将影⼦描绘下来。
3、拿起⼿电筒,模仿太阳在天空中的位置变化,沿弧形轨迹在铅笔的南测⾃东向西移动,始终保持⼿电筒与铅笔⼤约⼀尺左右的距离。
⼿电筒每移动⼀点距离,注意停下来,观察光的亮度及铅笔影⼦的样⼦,并随时将影⼦描绘下来。
4、保持这样的观察⽅法,直⾄⼿电筒围绕铅笔正好转半圈。
5、将上⾯的实验重复做⼏次。
可以每次更换铅笔的⾼度与位置,其他实验⽅法保持不变。
⽤描绘的⽅法记录影⼦时可以更换不同顔⾊的彩笔,以免混淆。
6、根据实验,分析影⼦随⼿电筒的光的变化的规律,民时分析⼿电筒位置的变化引起光线变化的情况。
小学科学实验报告单1
说明蚯蚓喜欢阴暗潮湿的环境。
评定等级
指导教师
小学科学实验报告单
班级
五年级
时间
实验类型
分组实验
小组成员
实验名称
光与影子
实验器材
手电筒、白卡纸、铅笔、尺子
目的
影子照射的目标与什么有关?
实验步骤
1、桌面上放上一块长方体木块,打开手电筒开关,从不同位置照射。
2、在桌面上放三块木块(与手电筒距离不一样),打开手电筒开关。
目的
探究植物对于土壤流失的影响。
实验步骤
在盒子的一端用土壤对其一个一边高一边低的河道,并且稍微拍打,注意空出何止的三分之一不要装土,然后在斜坡上用小棍挖出深度为一厘米的“河道”。注入水后观察河道的变化。
。察到的现象或实验结果
用植物加固后,水土不容易流失。
实验结论
用植物加固后,水土不容易流失。
评定等级
小组成员
实验名称
光的反射
实验器材
手电筒、凹面镜、凸娩镜、平面镜
目的
照亮目标
实验步骤
1,打开手电筒的开关,让光从上往下照射桌子上的书,光是怎样照亮书本的?
2,不改变手电筒的位置,把书立起来。这时,怎样让手电筒的光照射到书本上呢?
3,不改变手电筒的位置,我们能想办法照亮阴影里的玩具吗?
观察到的现象或实验结果
蚯蚓与环境
实验器材
蚯蚓、塑料薄膜、玻璃片、纸盒
目的
研究蚯蚓喜欢什么样的生存环境?
实验步骤
找一个长方形的盒子,把盒子里面涂成黑色,盒子的盖子的一端剪掉一块,在盒子底部铺上吸水纸。
将捉来的蚯蚓五条一组放在盒子中间,盖好盖子,五分钟后,打开盒盖观察,做好记录。
四年级下册科学实验报告单[1]
科学实验报告单(1)实验名称 :体验静电现象实验目的:生活中有很多静电现象,通过摩擦等方式可以使物体带电。
实验器材:塑料梳子或笔、碎纸屑实验步骤:1、用梳过干燥头发的塑料梳子慢慢接近碎纸屑,观察有什么现象发生。
2、用梳过干燥头发的塑料梳子再一次靠近头发,观察有什么现象发生。
观察到的现象:摩擦后的塑料梳子吸上了。
实验结论:梳子摩擦后吸上了轻小物体,说明梳子摩擦后产生了。
科学实验报告单(2)实验名称 :让小灯泡发光实验目的:通过实验认识到短路的现象及其危害,学会检查电路装置,能区分断路和短路的异同。
实验器材:导线 1 根、电池 1 节、小灯泡 1 个。
实验步骤:连接方式使小灯泡发光。
1、导线连接小灯泡的螺纹与电池底部的锌壳,电池铜帽与小灯泡的锡粒接触,观察现象。
2、导线连接小灯泡的锡粒与电池底部的锌壳,电池铜帽与小灯泡螺纹接触,观察现象。
3、导线连接电池铜帽与小灯泡螺纹,小灯泡的锡粒与电池底部的锌壳接触,观察现象。
4、整理器材。
观察到的现象:小灯泡亮了。
科学实验报告单(3)实验名称 :连接带灯座的电路实验目的:经历让更多小灯泡亮起来的活动过程,并且在活动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
实验器材:小灯泡、小灯座、电池、电池盒各 1 个、导线若干根。
实验步骤:组装电路1、在电池盒的两端各连接好一根导线,把电池正确安装在电池盒里。
2、用连接电池的两根导线的另一端接触小灯泡,确定能使小灯泡发光。
3、将小灯泡安装在灯座上,再连接上导线--- 小灯泡亮了。
4、拆分器材5、整理器材。
观察到的现象:小灯泡亮了实验注意事项1、正确连接电路,认清电池正、负极。
2、放置电路短路或者断路。
科学实验报告单(4)实验名称 :连接串联电路实验目的:会根据要求设计简单的串联电路;会选择实验器材根据电路图连接电路实验器材:电池、电池盒、灯泡、灯座各 2 个、导线若干根。
实验步骤:1、把电池装入电池盒里,把灯泡装在灯座上。
2、用导线把电池盒、灯座、开关逐个串接连起来。
五年级上册科学实验报告单将一束激光笔射出的光透过空气射进水中
五年级上册科学实验报告单
实验一:将一束激光笔射出的光透过空气射进水中
探究的问题:将激光笔射出的光透过空气射进这一杯水中,光的传播路线会发生变化吗?
实验预测:
预测1:光的传播路线会发生变化。
预测2:光的传播路线不会发生变化。
实验材料:一杯水、实验记录表、激光笔等等。
实验方法:
关好门窗,保持实验室的黑暗,让激光成为实验室的唯一光源。
将一束激光笔射出的光透过空气射进水中,观察光线的传播路线是否会发生变化。
如果发生变化,又会发生怎样的变化。
实验注意点:
本次实验要保持实验室的黑暗,让激光成为实验室的唯一光源,才能够更好的体现实验效果。
不要用激光笔发出的光照射眼睛。
实验现象:
激光笔射出的光透过空气射进水中,其传播路线会发生了变化。
实验结论:
光透过空气斜射进水中,其传播路线会发生变化。
实验报告单
实验报告单(一)
笔杆滑动快慢用力大小
有橡胶套的笔杆
无橡胶套的笔杆
实验说明:一只手捏住笔杆一端,另一只手从笔杆的一端滑向另一端。
比较两支笔的不同感受。
实验报告单(二)
笔杆推动快慢用力大小
有橡胶套的笔杆
无橡胶套的笔杆
实验说明:分别将两支笔按在桌上,用同样大小的力向前推动,比较两支笔的不同感受。
实验报告单(三)
实验材料实验方法平板测力计的格数
玻璃用测力计匀速拉动重物
木板用测力计匀速拉动重物
毛巾用测力计匀速拉动重物
砂纸用测力计匀速拉动重物
实验说明:用平板测力计拉动重物分别在玻璃、木板、毛巾和砂纸上匀速前进,然后看测力计上的刻度是多少,就知道摩擦力是多少了。
注意事项:要匀速直线运动;注意实验安全;记下重物运动时测力计的刻度。
汇报:我们用测力计拉着重物在玻璃上匀速前进,测出的摩擦力是()格;在木板上是()格;在毛巾上是()格;在砂纸上是()格。
我们的结论是:摩擦力大小与接触面的粗糙程度是有关系的。
接触面越光滑,摩擦力越();接触面越粗糙,摩擦力越()。
教科版小学科学三年级上册实验报告单
观察到的现象:
实验结论:
3、倒入适量的水,观察蚯蚓的反应。
观察到的现象:蚯蚓的身体有许多环节,有一圈较粗的环带。
2、蚯蚓对外界的刺激会迅速做出反应。
实验结论:蚯蚓的身体有许多(),有一圈较粗的()。
2、蚯蚓对外界的刺激会迅速做出()。
科学实验报告单(7)
三年级上册
演示
分组
时间
年月日
指导老师
实验名称:观察金鱼
实验目的::观察金鱼的身体构造、对外界刺激的反应等
3、分类:
观察到的现象:下沉物体有()、上浮物体有()
实验结论:
科学实验报告单(14)
三年级上册
演示
分组
时间
年月日
指导老师
实验名称:砖与陶瓷
实验目的:砖瓦和陶器、瓷器有哪些性质
实验器材:砖块、瓦、陶器、瓷器、滴管、水槽、水、细木棍\铁钉或其他材料
实验步骤:
1、用小刀分别刻一刻。
2、用力弯折它们。
3、用滴管吸水分别滴入它们的表面,观察吸水情况。
实验器材:各种叶、放大镜
实验步骤:
1、将各种叶平放在一块。
2、观察比较
3、用放大镜观察叶脉及其他
观察到的现象:不同的树叶,()是不同的,叶脉也()
实验结论:
科学实验报告单(5)
三年级上册
演示
分组
时间
年月日
指导老师
实验名称:蜗牛观察实验
实验目的:认识蜗牛的反应;蜗牛的运动;蜗牛吃食物
实验器材:蜗牛一只、大号餐盘、菜叶、肉片、苹果皮、鸡蛋、面包、醋、啤酒、玻璃片
4、分别将它们放入水中,观察它们的沉浮。
学生实验报告单1
学生实验报告单学生实验报告单第二课时《光与影》教学目标:科学探究1、引导学生设计实验证明光沿直线传播。
2、能在教师指导下按教材图文说明制作小孔成像盒。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通过介绍我国《墨经》记载的“小孔成像”的科技史培养学生的民族自豪感。
2培养学生认真细致的观察习惯和态度。
科学知识知道光在空气中是沿直线传播的。
教学重点:验证光在空气中是沿直线传播的。
教学难点:如何实验设计和实验过程的描述。
教学准备:手电筒、小孔盒子、蜡烛、打火机、小圆盘、硬纸板、胶管、铁丝、成像屏、图片等。
教学过程一教学引入清晨,太阳出来,房间撒满了阳光;黑夜,打开手电筒时光照亮了前面的路。
当光照亮周围物体时,我们是否想过光的传播路线是怎样的呢?二活动寻找光的传播路线1、学生猜测:光是沿直线传播的。
说出猜想依据2、设计实验证明光是沿直线传播的。
(1)引导学生看教材第54页的图。
(2)出示一些实验材料,如硬纸板、胶管、铁丝、手电筒、启发学生。
(3)指名学生演示实验。
明确提醒确定三个圆孔是否在一条直线上,要求下面的学生描述观察到的现象和实验结论。
3、学生汇报。
4、小结:光是沿直线传播的。
5、应用:列举生产生活中的利用光的直线传播的实例。
(如透过密林、云层和门窗的阳光、夜间的探照灯柱、手电筒光柱等。
)三制作小孔成像1阅读指南车信箱了解“小孔成像”。
2过渡:通过阅读,我们再一次知道了光是沿直线传播的。
同学们有没有兴趣自己制作一个小孔成像盒。
3看教材第55页,学习小孔成像制作步骤。
模拟小孔成像实验。
教师强调要求以及注意事项。
4学生动手制作。
请记录员填好实验报告单。
5展示、交流、评价。
四、谈谈收获。
五、板书设计:光与影光是沿直线传播的器材:有小孔的盒子一个,蜡烛一根,打火机一个,硬纸板三张,成像屏一个,小圆盘实验步骤:1把成像屏伸入小孔盒子里,立在桌上。
2在盒子有小孔的一端的旁边点燃蜡烛,立在小圆盘上。
3将硬纸板遮住盒子透明的部分,观察成像屏。
小学五年级科学苏教版上册实验报告单1
小学五年级科学苏教版上册实验报告单实验序号:1实验内容:模拟太阳运动过程中影子的变化(五年上册第一单元)课题:1、太阳和影子实验器材:手电筒、竹篾(或铁丝)、小标杆(大头针竖直插在橡皮上)实验结论:太阳高度越高,影子越短;反之影子越长。
实验序号:2实验内容:制作简易太阳钟(五年上册第一单元)实验器材:卡制片、指南针、钟表、硬纸板实验类型:教师演示、学生操作实验结论:太阳影子的变化,能在太阳钟上指示出时刻。
实验内容:模拟昼夜变化(五年级上册第一单元)课题:3、昼夜交替实验器材:投影仪(或手电筒)、地球仪、人物模型实验结论:地球是个球体,太阳只能照亮地球的一半,对着太阳的一面是白昼,背着太阳的一面是黑夜。
地球不停地转动,昼夜现象就会交替出现。
实验内容:观察月相盒中月相变化(五年级上册第一单元)课题:4、看月亮实验器材:月相盒→凸月→满月→残月→下弦月→蛾眉月。
实验内容:光的直线传播(五年级上册第二单元)课题:1、光的行进实验器材:实验一:小孔板(钻有小孔的纸板或木板)、手电筒实验二:长方形纸盒、剪刀(或美工刀)、一张半透明的纸、铝箔纸(也可不用)、胶水、钉子(大头针)实验序号:6实验内容:研究镜子成像的特点(五年级上册第二单元)课题:2、照镜子实验器材:平面镜、记录纸左右相反;两块直立镜子间的夹角越小,所成的像越多;镜子与物体角度不同,所成像的方向也不同。
实验序号:7实验内容:研究不同透镜的特点和作用(五年级上册第二单元)课题:3、研究透镜实验器材:凸透镜、凹透镜、白纸实验结论:凸透镜有放大物体、聚光、成像的作用;凹透镜有缩小缩小、散光、成像的作用;光线经过透镜时会发生偏折。
实验序号:8实验内容:研究太阳光是由七种单色光组成的。
(五年级上册第二单元)课题:4、七色光实验器材:巧造彩虹——平面镜、手电筒、水槽、白张(或三棱镜)合成彩色光——白色圆纸片、铁钉、彩笔滤光实验——手电筒、红黄蓝三色玻璃纸实验序号:10实验内容:判别导体和绝缘体(五年级上册第三单元)课题:2、导体和绝缘体实验器材:电池、电池盒、开关、小电珠、灯座、导线若干、检测物体(剪刀、铅笔、回形针、橡皮、塑料圆珠笔等)、检测液体(自然水、纯净水、盐水)盐水、人体等;不容易导电的物体叫做绝缘体,如橡皮、木头、纯净水等。
六年级科学上册实验报告单1
一、实验名称:模拟细菌的繁殖•实验目的:使学生感悟到细菌繁殖的速度和数量都非常惊人,会计算细菌繁殖的数量。
•实验材料:8个透明杯子,无数颗豆子。
•实验步骤:•1、将8个同样的透明杯子按1—8编号。
•2、在1号杯中放入一颗豆子代表第一代细菌。
•3、在2号杯中放入两颗豆子,代表第一代分裂后的第二代细菌•4、以此类推,在其他各个杯中应放入多少颗豆子?•实验现象:3号杯子放4个、4号杯子放8个、5号杯子放16个、6号杯子放32个、7号杯子放64个、8号杯子放128个•实验结论:细菌成倍地增长,繁殖相当迅速。
•••二、实验名称:鸟喙与取食的模拟实验•实验目的:体现不同的鸟喙适合吃不同的食物•实验材料:米粒、葵花子、橡皮虫、泡沫塑料粒、硬纸剪的兔子或泥捏成的兔子、钳子、汤匙、镊子、起钉器•实验步骤:•1、把学生分成四组。
•2、每组用不同的工具分别拾取不同的食物。
•3、记下拾取“食物”的数量。
•4、每组把拾取“食物”的数量展现给同学。
•5、比较这些数字•实验现象:用不同的工具拾取不同的“食物”,拾取的数量不同。
•实验结论:鸟喙的多样性使得它们适合吃不同的食物,适应不同的环境。
•••三、实验名称:探究植物能量的来源•实验目的:植物能量来源于何处•实验材料:燃烧匙、酒精灯、淀粉、沙子或湿毛巾•实验步骤:•1、点燃酒精灯•2、把燃烧匙里放入淀粉•3、用酒精灯给燃烧匙加热•实验现象:加热一段时间后淀粉会燃烧起来•实验结论:淀粉里含有能量•••四、实验名称:常见能量控制装置•实验目的:让学生感悟到能量控制装置可以节省能源•实验材料:一段铅笔芯、一节电池、几节导线、一个小灯泡•实验步骤:•1、把线路连接起来•2、改变铅笔芯的长度•3、通过改变铅笔芯的长度从而改变灯泡的明暗•实验现象:•当铅笔芯的长度较长时,灯泡较暗•当铅笔芯的长度较短时,灯泡较亮•实验结论:改变铅笔芯的长度可以改变灯泡的亮度••五、实验名称:显微镜观察常见细菌•实验目的:让学生学会使用显微镜并了解细菌的特点•实验材料:显微镜、几种常见的细菌装片•实验步骤:•1、右手握住镜臂,左手托住镜座•2、把显微镜放在实验台上,略偏左,安装好目镜和物镜•3、转动转换器,使低倍物镜对准通光孔•4、把一个大的光圈对准通光孔,左眼注视目镜内,转动反光镜,使光线通过通光孔反射到镜筒内,通过目镜,可以看到白亮的视野。
教科版三年级下册科学实验报告单(1)
开发区广州路小学科学实验报告单(1)
、
开发区广州路小学科学实验报告单(2)
开发区广州路小学科学实验报告单(8)
℃
开发区广州路小学科学实验报告单(9)
8
开发区广州路小学科学实验报告单(10)
开发区广州路小学科学实验报告单(14)
开发区广州路小学科学实验报告单(15)
开发区广州路小学科学实验报告单(16)
观察到的现象:磁铁两端吸的回形针最多,中间为
结论:我认为磁铁两端磁性最强,磁铁上最强的部分称磁极,磁铁
观察到的现象:B和C排斥,B和D相吸,
结论:我认为磁铁同极相互排斥,异级相互吸引。
五年级上册科学实验报告单观察研究“一炷香”的时间
五年级上册科学实验报告单
实验一:观察研究“一炷香”的时间
实验材料:一根香、插香的盘子、打火机、秒表等等。
实验要求以及方法:
①取一支香分别在香的1/4、1/2、3/4处做标记。
②点燃这根香并记录香燃烧到每个标记的时间。
③填写燃香时间记录表。
实验现象:
一根香平均分成了4部分,每一部分燃烧所花的时间基本相同。
实验结论:
一炷香燃烧的时间为半个小时。
通常情况下,一炷香燃烧的时间都是均匀的,因此在古时候没有钟表的时代里,大多数时候人们都可以用香燃烧的时间长短来大概计量时间。
除了可以用香燃烧的时间来记录时间,我们还可以用蜡烛燃烧的时间来记录时间。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学生实验报告单
学校:三台小学实验类型:演示实验
学生实验报告单
学校:三台小学实验类型:分组实验
第二课时《光与影》
教学目标:
科学探究
1、引导学生设计实验证明光沿直线传播。
2、能在教师指导下按教材图文说明制作小孔成像盒。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通过介绍我国《墨经》记载的“小孔成像”的科技史培养学生的民族自豪感。
2培养学生认真细致的观察习惯和态度。
科学知识
知道光在空气中是沿直线传播的。
教学重点:验证光在空气中是沿直线传播的。
教学难点:如何实验设计和实验过程的描述。
教学准备:手电筒、小孔盒子、蜡烛、打火机、小圆盘、硬纸板、胶管、铁丝、成像屏、图片等。
教学过程
一教学引入
清晨,太阳出来,房间撒满了阳光;黑夜,打开手电筒时光照亮了前面的路。
当光照亮周围物体时,我们是否想过光的传播路线是怎样的呢?
二活动寻找光的传播路线
1、学生猜测:光是沿直线传播的。
说出猜想依据
2、设计实验证明光是沿直线传播的。
(1)引导学生看教材第54页的图。
(2)出示一些实验材料,如硬纸板、胶管、铁丝、手电筒、启发学生。
(3)指名学生演示实验。
明确提醒确定三个圆孔是否在一条直线
上,要求下面的学生描述观察到的现象和实验结论。
3、学生汇报。
4、小结:光是沿直线传播的。
5、应用:列举生产生活中的利用光的直线传播的实例。
(如透过密
林、云层和门窗的阳光、夜间的探照灯柱、手电筒光柱等。
)
三制作小孔成像
1阅读指南车信箱了解“小孔成像”。
2过渡:通过阅读,我们再一次知道了光是沿直线传播的。
同学
们有没有兴趣自己制作一个小孔成像盒。
3看教材第55页,学习小孔成像制作步骤。
模拟小孔成像实验。
教师强调要求以及注意事项。
4学生动手制作。
请记录员填好实验报告单。
5展示、交流、评价。
四、谈谈收获。
五、板书设计:
光与影
光是沿直线传播的
(温馨提示:)实验内容:小孔成像模拟实验实验目的:小孔成像的研究
器材:有小孔的盒子一个,蜡烛一根,打火机一个,硬纸板三张,成像屏一个,小圆盘实验步骤:
1把成像屏伸入小孔盒子里,立在桌上。
2在盒子有小孔的一端的旁边点燃蜡烛,立在小圆盘上。
3将硬纸板遮住盒子透明的部分,观察成像屏。
4移动支架直止成像屏的图像清晰。
实验记录:
1、移动支架离蜡烛近了、远了,图像都模糊;距离适中,图像清晰。
2、成像屏上的烛焰像是倒立的。
实验结论:光是沿直线传播的
(温馨提示:)实验内容:小孔成像模拟实验实验目的:小孔成像的研究
器材:有小孔的盒子一个,蜡烛一根,打火机一个,硬纸板三张,成像屏一个,小圆盘实验步骤:
1把成像屏伸入小孔盒子里,立在桌上。
2在盒子有小孔的一端的旁边点燃蜡烛,立在小圆盘上。
3将硬纸板遮住盒子透明的部分,观察成像屏。
4移动支架直止成像屏的图像清晰。
实验记录:
1、移动支架离蜡烛近了、远了,图像都模糊;距离适中,图像清晰。
2、成像屏上的烛焰像是倒立的。
实验结论:光是沿直线传播的
(温馨提示:)实验内容:小孔成像模拟实验实验目的:小孔成像的研究
器材:有小孔的盒子一个,蜡烛一根,打火机一个,硬纸板三张,成像屏一个,小圆盘实验步骤:
1把成像屏伸入小孔盒子里,立在桌上。
2在盒子有小孔的一端的旁边点燃蜡烛,立在小圆盘上。
3将硬纸板遮住盒子透明的部分,观察成像屏。
4移动支架直止成像屏的图像清晰。
实验记录:
1、移动支架离蜡烛近了、远了,图像都模糊;距离适中,图像清晰。
2、成像屏上的烛焰像是倒立的。
实验结论:光是沿直线传播的
(温馨提示:)实验内容:小孔成像模拟实验实验目的:小孔成像的研究
器材:有小孔的盒子一个,蜡烛一根,打火机一个,硬纸板三张,成像屏一个,小圆盘实验步骤:
1把成像屏伸入小孔盒子里,立在桌上。
2在盒子有小孔的一端的旁边点燃蜡烛,立在小圆盘上。
3将硬纸板遮住盒子透明的部分,观察成像屏。
4移动支架直止成像屏的图像清晰。
实验记录:
1、移动支架离蜡烛近了、远了,图像都模糊;距离适中,图像清晰。
2、成像屏上的烛焰像是倒立的。
实验结论:光是沿直线传播的
(温馨提示:)实验内容:小孔成像模拟实验实验目的:小孔成像的研究
器材:有小孔的盒子一个,蜡烛一根,打火机一个,硬纸板三张,成像屏一个,小圆盘实验步骤:
1把成像屏伸入小孔盒子里,立在桌上。
2在盒子有小孔的一端的旁边点燃蜡烛,立在小圆盘上。
3将硬纸板遮住盒子透明的部分,观察成像屏。
4移动支架直止成像屏的图像清晰。
实验记录:
1、移动支架离蜡烛近了、远了,图像都模糊;距离适中,图像清晰。
2、成像屏上的烛焰像是倒立的。
实验结论:光是沿直线传播的
(温馨提示:)实验内容:小孔成像模拟实验实验目的:小孔成像的研究
器材:有小孔的盒子一个,蜡烛一根,打火机一个,硬纸板三张,成像屏一个,小圆盘实验步骤:
1把成像屏伸入小孔盒子里,立在桌上。
2在盒子有小孔的一端的旁边点燃蜡烛,立在小圆盘上。
3将硬纸板遮住盒子透明的部分,观察成像屏。
4移动支架直止成像屏的图像清晰。
实验记录:
1、移动支架离蜡烛近了、远了,图像都模糊;距离适中,图像清晰。
2、成像屏上的烛焰像是倒立的。
实验结论:光是沿直线传播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