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年级上册科学单元教学计划
2024年三年级上册科学教学计划(精选8篇)
2024年三年级上册科学教学计划(精选8篇)三年级上册科学教学计划篇1一、指导思想:以培养小学生科学素养为宗旨,积极倡导让学生亲身经历以探究为主的学习活动,培养他们的好奇心和探究欲,发展他们对科学本质的理解,使他们学会探究解决问题的策略,为他们终身的学习和生活打好基础。
二、教材分析:本册教材的整体设计有三个核心概念:温度与水的变化; 磁铁;植物的生长变化;动物的生命周期。
科学探究是一个综合的过程,年级高低,探究的水平有高低。
本册教材侧重的技能:观察、描述、记录、简单实验、测量、维恩图比较、分类、交流和表达等。
三、学生分析:1、整体学习状况:学生普遍的特点是比较活泼,思维较活跃,好奇心较强,但却不善于设法自主去获取知识并在生活中灵活运用知识。
因而学生对基础知识的掌握往往只停留在了解上,理解不深刻,运用能力差。
2、已有知识、经验:学生由于各种条件的限制,科学常识极为缺乏,科学探究能力也较弱。
家长和某些教师偏重于语数教学,使学生没有多少时间和机会接触大自然,更没有得到大人和老师及时、周到的指导,使学生没能很好地在观察、实验、调查等实践活动中获取知识、发展能力、培养思想情感。
3、儿童心理分析:在小学阶段,儿童对周围世界有着强烈的好奇心和探究欲望,他们乐于动手操作具体形象的物体,而我们的科学课程内容贴近小学生的的生活,强调用符合小学生年龄特点的方式学习科学,学生必将对科学学科表现出浓厚的兴趣。
四、教学目标:1、知道与周围常见事物有关的浅显的科学知识,并能应用于日常生活,逐渐养成科学的行为习惯和生活习惯;2、了解科学探究的过程和方法,尝试应用于科学探究活动,逐步学会科学地看问题、想问题;3、保持和发展对周围世界的好奇心与求知欲,形成大胆相信、注重证据、敢于创新的科学态度和爱科学、爱家乡、爱祖国的情感;五、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重视对学生典型科学探究活动的设计,以探究为核心,培养小学生的科学素养。
教学难点:通过动手动脑、亲自实践,在感知、体验的基础上,使学生形成较强的科学探究能力。
青岛版(2024)小学科学三年级上册教学计划
青岛版(2024)小学科学三年级上册教学计划一、学情分析三年级学生对科学课充满了好奇和兴趣,他们在经过一二年级的科学学习后,已经具备了一定的观察能力和简单的思维能力。
但他们的自主探究能力还较弱,需要教师进一步引导和培养。
同时,这个阶段的学生活泼好动,注意力集中时间较短,在教学中需要采用生动有趣、多样化的教学方法来吸引他们的注意力。
二、教材分析青岛版(2024)小学科学三年级上册教材包括《动物与环境》《植物的生活》《土壤与岩石》《固体和液体》《测量工具》五个单元。
教材内容贴近学生生活实际,注重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探究欲望,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
三、教学目标1. 科学知识认识常见的动物和植物,了解它们的基本特征和生活习性。
知道土壤和岩石的种类及用途,理解它们与人类生活的关系。
区分固体和液体的性质,了解它们在生活中的应用。
学会使用常见的测量工具,准确测量物体的长度、质量等。
2. 科学探究能够运用多种感官和简单工具进行观察和测量。
能够提出问题、作出假设,并通过实验、调查等方式寻找答案。
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比较能力、分类能力和实验操作能力。
3. 科学态度对科学保持好奇心和探究热情,愿意参与科学活动。
培养认真细致、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敢于质疑和创新。
培养学生尊重事实、善于合作、乐于分享的精神。
4. 科学、技术、社会与环境了解科学技术在生活中的应用,感受科学给人们带来的便利。
意识到人类活动对环境的影响,树立保护环境的意识。
四、教学重难点1. 教学重点动物和植物的特征及与环境的关系。
土壤和岩石的性质及用途。
固体和液体的区别和性质。
测量工具的正确使用方法。
2. 教学难点探究动物和植物适应环境的方式。
理解土壤的成分和岩石的形成过程。
比较固体和液体的不同性质。
运用测量工具进行准确测量并记录数据。
五、教学措施1. 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通过生动有趣的实验、故事、游戏等方式引入教学内容。
2. 创造条件让学生亲自参与实验和观察活动,培养他们的动手能力和观察能力。
科学三年级上册教学计划
科学三年级上册教学计划一、教学目标通过本学期的科学教学,目标是帮助学生建立对科学的兴趣和探索精神,培养科学思维和观察能力,提高科学知识和实验技能的掌握程度。
二、教学内容安排第一单元:生活中的物体1.认识不同物体:有生物体和非生物体之分,观察日常生活中的物体,分类整理。
2.物体的形状特征:观察物体的形状、颜色、大小等特征。
3.物体的质地特征:观察物体的质地,运用触觉辨别不同物体的质地。
第二单元:各种功效的水1.认识水的重要性:了解水在生活中的作用。
2.水的三态变化:观察水的凝固、融化、汽化等状态,了解水的不同形态。
3.水的净化:通过实验了解水的净化过程,培养环保意识。
第三单元:食物和营养1.食物的来源:认识不同食物的来源,了解农田和海洋等食物供应地。
2.食物的营养成分:了解食物中的蛋白质、碳水化合物、脂肪等营养成分。
3.合理膳食:学习如何搭配合理食物,保持均衡的饮食结构。
第四单元:植物的生长与繁殖1.观察植物的生长:了解植物的生长过程,包括种子发芽、根、茎、叶的生长过程。
2.植物的繁殖:了解植物的有性生殖和无性生殖方式。
3.种子传播:观察植物种子的传播方式,培养对植物保护的意识。
第五单元:动物的运动和感觉1.观察动物的运动方式:研究不同动物的运动方式,了解动物的运动原理。
2.动物的感觉:了解动物的感觉器官和感觉的作用。
3.动物的行为:观察动物的行为,了解动物的生活习性。
三、教学方法与手段1.讲授与讨论:通过教师授课和与学生的互动讨论,共同理解科学知识。
2.实验与观察:利用实验和观察的方法,培养学生的实验能力和观察力。
3.游戏与活动:通过游戏和活动,培养学生对科学的兴趣和参与度。
四、教学评价1.平时表现:包括课堂参与度、作业完成情况等。
2.实验报告:通过学生实验报告的书写和评价,了解学生对实验的理解。
3.知识测试:定期进行小测验,检查学生对科学知识的掌握情况。
五、教学资源1.教材:使用教材《科学三年级上册》作为主要的教学资源。
2024新教科版科学三年级上册教学计划(根据新课标编写)
2024新教科版科学三年级上册教学计划(根据新课标编写)一、教材分析三年级上册科学教学内容,由“水”、“空气”和“天气”三个单元组成,每个单元各有8个教学内容,共计24个教学内容。
完成一个单元的教学需10课时左右,一学期共需30课时左右。
1.“水”单元本单元以“水”为探究主题,引导学生探究物质状态之间的变化。
通过观察水的各种状态(固态、液态、气态),集中研究水在融化、蒸发、凝结过程中发生的变化,帮助学生初步建立起“物质是不断变化的”概念;同时,通过对食盐和沙混合物的分离实验,帮助学生初步建立起自然界“物质循环”和“变化可逆”的概念。
本单元共有8课,这8课的编排逻辑是这样的:第1课到第4课了解水的三态变化,从观察常见的水蒸发现象开始,逐步深入地探究水的沸腾、结冰以及融化现象,比较三种形态的水的特点;第5课引导学生探究一定数量的水能溶解多少物质,第6课引导学生探究怎样加快物质在水中的溶解速度,认识水与别的物质混合后发生的变化以及影响这种变化的因素;第7课引导学生探究分离混合物,从而知道某些变化是可逆的。
第8课引导学生探究与水的三态变化类似的一些物质变化,总结提升学生对变化和水这种物质的认识。
2.“空气”单元本单元将带领学生认真地观察空气,用多种方法研究空气的性质。
让学生了解到空气是占据一定空间的,也是可以被压缩的;空气虽然很轻,但也是有质量的,很多很多的空气积聚起来,质量还不小;空气也是可流动的,自然界的很多现象都与空气的流动有很大关系。
学生还将联系生活实际,认识到空气是生命生存的必要条件,人类的生活离不开空气,人们利用空气的性质做了许多事情。
在本单元的探究活动中,学生首先用感官观察空气,然后通过简单的实验,用竖直倒扣的杯子、注射器、简单天平、热气球、风的成因盒子来探究空气的各种性质,在感性认识的基础上进行理性思考,实现科学概念和科学探究协同发展。
本单元共8课,这8课的编排逻辑是这样的:整体感知空气(第1课,感受空气);具体研究空气的各种性质特征(第2课到第7课);讨论、归纳、总结、提炼空气的特征和作用(第8课)。
湘科版(2024)小学科学三年级上册教学计划
湘科版(2024)小学科学三年级上册教学计划一、学情分析三年级学生刚刚开设科学课,对周围世界有着强烈的好奇心和探究欲望,他们乐于动手操作具体形象的物体。
但是他们年龄较小,生活经验有限,观察能力和思维能力还处于初步发展阶段,对科学概念的理解比较模糊,需要教师的引导和帮助。
在教学中,应注重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实验能力和思维能力,让学生在探究中学习科学知识,提高科学素养。
二、教材分析湘科版小学科学三年级上册教材共包括“走进科学”“身边的动植物”“土壤”“固体和液体”“我们的家园——地球”“科学探究成果展示会”六个单元。
教材内容贴近学生生活实际,注重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实验能力和思维能力,激发学生对科学的兴趣。
三、教学目标激发学生对科学的兴趣,培养学生的科学态度和科学精神。
帮助学生了解科学探究的基本过程和方法,培养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
让学生了解身边常见的动植物、土壤、固体和液体、地球等方面的科学知识,培养学生对自然世界的好奇心和求知欲。
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实验能力、思维能力和创新能力,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
四、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让学生掌握科学探究的基本方法和过程,培养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
帮助学生了解身边常见的动植物、土壤、固体和液体、地球等方面的科学知识。
教学难点引导学生理解一些抽象的科学概念和原理,如生命的特征、物质的状态变化等。
培养学生的实验设计和操作能力,让学生能够独立完成简单的科学实验。
五、教学措施深入研究教材,把握教学重点和难点,精心设计教学过程,提高教学效率。
注重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通过生动有趣的实验、游戏、故事等形式,引导学生积极参与科学探究活动。
加强实验教学,让学生亲自动手操作,培养学生的实验能力和观察能力。
同时,要注意实验安全,确保学生的人身安全。
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因材施教,对学习困难的学生给予更多的帮助和指导,让每个学生都能在科学学习中有所收获。
加强与其他学科的整合,让学生在跨学科学习中提高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
三年级科学上册单元教学设计
三年级科学上册单元教学设计1. 单元概述1.1 主题背景科学教育旨在培养学生对科学的兴趣、探究能力和创新精神。
本单元主题为“探究自然”,围绕自然界中的现象和规律展开,引导学生观察、思考和探究自然界的奥秘。
1.2 教材分析本单元选用的人教版《科学》教材,内容主要包括:天气与气候、水循环、生物与非生物、生物的适应与进化等。
教材通过丰富多样的活动,引导学生掌握科学知识,提高科学素养。
1.3 学情分析三年级学生已具备一定的观察、思考和表达能力,但对科学知识的掌握程度参差不齐。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要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激发他们的研究兴趣,培养他们的探究能力。
2. 教学目标2.1 知识与技能1. 了解天气与气候、水循环、生物与非生物等基本概念。
2. 掌握生物适应环境、生物进化等原理。
2.2 过程与方法1. 学会观察、记录和分析自然现象。
2. 能够运用科学方法解决问题。
2.3 情感态度价值观1. 培养学生对科学的兴趣和好奇心。
2. 增强学生关爱自然、保护环境的意识。
3. 教学内容3.1 教学模块1. 天气与气候2. 水循环3. 生物与非生物4. 生物的适应与进化3.2 教学安排4. 教学方法与手段4.1 教学方法1. 启发式教学:引导学生思考、探究自然现象。
2. 讨论式教学:分组讨论,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
3. 实验教学:观察自然现象,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
4.2 教学手段1. 多媒体课件:生动形象地展示自然现象。
2. 实验器材:帮助学生直观地了解自然规律。
3. 课外阅读:拓展学生的知识面。
5. 教学评价5.1 过程性评价1. 观察学生的课堂表现,了解他们的研究兴趣和参与程度。
2. 记录学生在实验、讨论等环节的表现,评估他们的实践能力和团队协作精神。
5.2 终结性评价1. 期末考试:评估学生对本单元知识的掌握程度。
2. 学生作品:收集学生的探究报告、实验报告等,了解他们的研究成果。
6. 教学资源1. 教材:人教版《科学》三年级上册。
2024年青岛版小学科学三年级上册教学计划(4篇)
2024年青岛版小学科学三年级上册教学计划教学计划:2024年青岛版小学科学三年级上册第一单元:生活中的物质教学目标:1.了解常见物质的性质和用途。
2.认识物质可以分为固体、液体和气体。
3.培养观察和实验的能力。
教学内容:1.常见的固体物质及其性质与用途:石头、铁、金子、和面粉。
2.常见的液体物质及其性质与用途:水、牛奶、果汁和油。
3.常见的气体物质及其性质与用途:空气、二氧化碳和氧气。
4.通过观察、讨论和实验,学会区分固体、液体和气体。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展示实物,让学生观察、感知物质的性质和用途。
2.实验教学法:设计简单实验,让学生亲自操作,加深对物质性质的认识。
3.小组合作学习法:鼓励学生合作学习,共同观察、实验和讨论,培养团队合作精神。
教学过程:第一课:常见的固体物质及其性质与用途1.老师出示石头、铁、金子和面粉等物质,让学生观察、感知。
2.引导学生用手摸摸这些物质,感受它们的硬度和粗糙度。
3.让学生想一想,这些物质在生活中有什么用途。
4.学生分组,小组内讨论并展示自己对这些物质性质和用途的认识。
5.整理汇报,学生分享自己的观点,并互相学习。
第二课:常见的液体物质及其性质与用途1.老师出示水、牛奶、果汁和油等液体物质,引导学生观察和感知。
2.让学生说出这些液体的特点,如颜色、味道和流动性等。
3.学生分组,小组内讨论并展示自己对这些液体性质和用途的认识。
4.整理汇报,学生分享自己的观点,并互相学习。
第三课:常见的气体物质及其性质与用途1.老师出示空气、二氧化碳和氧气等气体物质,引导学生观察和感知。
2.让学生说出这些气体的特点,如无色、无味和轻重等。
3.学生分组,小组内讨论并展示自己对这些气体性质和用途的认识。
4.整理汇报,学生分享自己的观点,并互相学习。
第四课:固体、液体和气体的区分1.让学生再次回顾前三节课学到的知识,总结固体、液体和气体的特点。
2.设计简单的实验,让学生通过观察和实践来区分这三种物质。
人教版三年级科学上册教学计划(精选5篇)
人教版三年级科学上册教学计划(精选5篇)三年级科学上册教学计划1一、指导思想以《全日制义务教育数字课程标准》提出的新理念为依据,努力体现新的教学观和教材观,在教学中体现互动教学,创造性教学。
情景教学类教学模式,体现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方式。
自动探究为主的学习观,做到趣味性、情感性、活动性、自主性、生活性和开放性。
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
二、教材分析本册有课文32篇,其中精读课文24篇,略读课文8篇。
每个单元包括导语、课例和语文园地三大部分。
教材继续以专题组织单元,设计了8个专题。
依次是:多彩的生活、名人故事、心中的秋天、细心观察、灿烂的中华文化、壮丽的祖国山河、科学的思想方法、显出我们的爱。
每个专题内涵丰富,贴近儿童生活,体现时代特点,蕴含教育价值。
教材的特点:(一)围绕专题组织单元,进一步加强教材的整合。
(二)结合专题安排“综合性学习”,落实课程标准倡导的课程理念和提出的课程目标。
(三)大量更新课文,合理安排精读和略读两类课文。
(四)改进课文和课后练习的编排,促进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
(五)改进“语文园地”的形式,丰富“语文园地”的内容。
学习目标:1、在于文学习过程中,感受生活的丰富多彩,激发学生对生活的热爱;了解祖国壮丽的山河、富饶的物产,培养热爱祖国、热爱自然的思想感情;认识传统文化的丰厚博大,激发学生民族自豪感;学习革命、科学家的优秀品质;受到挂乃他人、助人为乐的思想品德教育;在发展语言能力的同时,启迪学生的思想,培养学生留心观察,善于思考的能力。
2、要求会任200个字,会写300个字。
累计认识__个字,会写300个字。
3、会使用字典,学习使用词典,有初步的独立识字能力。
开始练习用钢笔书写正楷字,用毛笔描红。
4、用普通话正确流利由感情的朗读课文。
5、继续学习默读,学习对课文中部理解的地方提出问题。
6、学习联系上下文,借助字典、词典和生活积累,理解词句的意思;初步体会课文中关键此举在表情达意方面的作用。
人教版小学三年级上册科学教学计划及进度表
人教版小学三年级上册科学教学计划及进
度表
教学计划
第一单元:观察动物
- 教学内容:通过观察和讨论,了解不同动物的特征和生活性- 教学目标:学生能够观察、分类和描述不同动物的特征,了解它们的生活方式
- 教学重点:培养学生观察、分类和描述的能力
- 教学方法:实地观察、图表法、小组讨论
- 授课时间:2周
第二单元:了解植物
- 教学内容:通过实地观察和实验,了解植物的特征和生长过程
- 教学目标:学生能够观察、分类和描述不同植物的特征,了解它们的生长过程
- 教学重点:培养学生观察、实验和描述的能力
- 教学方法:实地观察、实验、小组合作
- 授课时间:2周
第三单元:认识食物
- 教学内容:通过实地考察和实验,了解不同食物的来源和制作过程
- 教学目标:学生能够了解不同食物的来源、制作过程和营养价值
- 教学重点:培养学生实地考察、实验和描述的能力
- 教学方法:实地考察、实验、小组合作
- 授课时间:2周
第四单元:认识物体
- 教学内容:通过实地观察和实验,了解物体的特征和用途
- 教学目标:学生能够观察、分类和描述不同物体的特征和用途
- 教学重点:培养学生观察、分类和描述的能力
- 教学方法:实地观察、实验、小组合作
- 授课时间:2周
教学进度表
以上是人教版小学三年级上册科学教学计划及进度表的内容安排。
根据每周的授课时间,每个单元的教学时间为2周。
在教学过程中,采用实地观察、实验和小组合作等教学方法,帮助学生培养观察、分类、描述和实验的能力。
三年级科学教学计划6篇
三年级科学教学计划6篇一、教材分析:本册教材共分为三个单元。
第一单元是“我们在那里”,包括三课内容,其次单元是“物体与材料”,共四课。
第三单元是“生物大家族”,共有五课。
二、教学目标:科学探究目标:1、知道科学探究涉及的主要活动,理解科学探究的根本特征。
2、能通过对身边自然事务的观看,发觉和提出问题。
3、能运用已有学问作出对问题的假想答案。
4、能通过观看、试验、制作等活动进展探究。
5、逐步学会查阅、整理从书刊及其他途径获得的科学资料。
6、能质疑、能表达自己的探究结果,进展沟通。
学问目标:1、引导学生识别方向,学会看地图,能够描述自己的位置。
2、引导学生通过试验熟悉不同的物体、不同的材料有着不同的性质。
3、引导学生经受种植凤仙花的完整过程,帮忙学生建立植物生长周期的概念,引导他们学会定期观看、记录以及分析数据的方法。
4、引导学生经受养蚕的完整历程,帮忙学生建立动物的生命周期概念,感受生物的生命过程并学会描述这个过程。
5、引导学生熟悉多姿多彩的海洋世界。
三、教学时间安排:第一至五周我们在哪里第六至九周物体与材料第十至十六周生物的家族第十七至十八周机动复习小学三年级科学教学规划篇二一、指导思想:充分挖掘课程资源,和孩子们一起探究,实施真正意义上的科学探究性教学,有效地组织学生开展真正有深度的科学探究性活动。
二、教学目标:1、培育学生科学的思维方法,努力进展学生解决问题的力量,使得学生们在日常生活中亲近科学、运用科学,把科学转化为对自己日常生活的指导,渐渐养成科学的行为习惯和生活习惯;2、了解科学探究的过程和方法,让学生亲身经受科学探究的全过程,从中获得科学学问,增长才能,体会科学探究的乐趣,理解科学的真谛,逐步学会科学地看问题、想问题;3、连续指导、引导学生学习运用假设,分析事物之间的因果关系,注意观看试验中的测量,特殊是掌握变量、采集数据,并对试验结果作出自己的解释,学习建立解释模型,以验证自己的假设。
人教版小学三年级上册科学教学计划
人教版小学三年级上册科学教学计划目标:本教学计划旨在帮助学生掌握小学三年级上册科学课程的核心知识和基本技能,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探索精神,培养科学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本教学计划旨在帮助学生掌握小学三年级上册科学课程的核心知识和基本技能,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探索精神,培养科学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第一单元:观察周围的物体教学目标:1. 了解物体的特征和属性。
2. 学会观察和描述物体。
教学内容:1. 物体的形状、颜色、大小等特征。
2. 物体的用途和属性。
教学活动:1. 观察周围的物体,记录它们的特征和用途。
2. 根据老师的描述,找出物体并说出它们的特征。
第二单元:生活中的力教学目标:1. 了解生活中的力的存在和作用。
2. 研究一些常见的力的应用。
3. 学会保护自己并正确使用力。
教学内容:1. 各种力的实例(推、拉、重力等)。
2. 力对物体的影响。
3. 安全使用力的原则。
教学活动:1. 通过实验和观察,了解力的作用和效果。
2. 角色扮演,模拟生活中力的运用场景。
3. 研究正确使用力的方法和注意事项。
第三单元:植物的一生教学目标:1. 了解植物的生命周期。
2. 理解植物的基本结构和生长过程。
教学内容:1. 植物的生命周期(种子、发芽、成长、结果、衰老、死亡)。
2. 植物的根、茎、叶、花和果实。
教学活动:1. 通过观察和实践,了解植物的生长过程。
2. 种植植物,观察它们的生长情况并记录。
3. 制作植物的生命周期展板。
第四单元:动物的一生教学目标:1. 了解动物的生命周期,及其相应的生活性。
2. 理解动物的基本结构和特征。
教学内容:1. 动物的生命周期(幼年期、成年期、衰老期)。
2. 动物的外部结构(头、躯干、四肢等)。
教学活动:1. 观察和了解不同动物的生命周期。
2. 研究绘制动物的基本结构。
3. 分析不同动物的生活性和适应环境的特点。
第五单元:太阳对地球的影响教学目标:1. 了解太阳对地球的影响。
2. 掌握地球的基本概念和特性。
三年级上册科学教学计划
三年级上册科学教学计划
本教学计划适用于三班级上册科学课程,旨在援助同学掌控基本的科学知识和试验技能,培育科学思维和探究精神。
第一单元:生活中的科学
1.1 生活中的物体
1.2 生活中的能量
1.3 生活中的运动
1.4 生活中的声音
1.5 生活中的
第二单元:植物的生长
2.1 植物的种子
2.2 植物的发芽
2.3 植物的生长
2.4 植物的繁殖
第三单元:动物的生长
3.1 动物的生长
3.2 动物的饮食
3.3 动物的运动
3.4 动物的繁殖
第四单元:天气与季节
4.1 天气的改变
4.2 季节的改变
4.3 天气与人们的生活
4.4 天气与植物的生长
第五单元:科学试验
5.1 科学试验的基本步骤
5.2 科学试验的记录与分析
5.3 科学试验的安全考前须知
5.4 科学试验的应用
教学方法:
1. 通过观测、试验、争论等方式,激发同学的爱好和新奇心,培育科学思维和探究精神。
2. 采纳多媒体教学、课堂争论、小组合作等方式,促进同学的互动和合作,提高学习效果。
3. 引导同学积极参加试验,掌控基本的试验技能和安全知识,培育试验精神和创新技能。
4. 鼓舞同学自主学习和探究,提高学习爱好和自主学习技能。
评估方法:
1. 课堂表现评估:包括课堂参加、回答下列问题、试验操作等方面。
2. 作业评估:包括课后作业、试验报告、小组合作等方面。
3. 考试评估:包括期中考试、期末考试等方面。
4. 综合评估:综合考虑同学的课堂表现、作业完成状况、考试成果等方面,评估同学的综合技能和学习成果。
2024年科教版小学三年级科学上册教学计划
2024年科教版小学三年级科学上册教学计划教学计划:2024年科教版小学三年级科学上册第一单元:物质与化学变化1.1 探索物质的分类和性质- 学习物质的分类:固体、液体、气体- 通过实验观察探索物质的性质,如颜色、形状、硬度等- 学习物质的测量单位:克、升、米1.2 探索固体的形状- 通过实验观察不同形状的固体物体- 学习正方形、长方形和圆形等常见形状的特点1.3 探索物质的变化- 学习化学变化和物理变化的区别- 通过实验观察物质的溶解、燃烧和腐蚀等变化现象第二单元:能量与物体运动2.1 探索物体的运动- 学习物体的直线运动和旋转运动- 通过实验观察不同物体的运动方式和速度2.2 探索物体的停止- 学习物体停止运动的因素,如摩擦力、阻力等- 通过实验观察不同物体停止运动的过程2.3 探索能量与物体的运动- 学习能量的概念和种类,如动能和势能- 通过实验观察能量在物体运动过程中的转化第三单元:光与视觉3.1 探索光的传播- 学习光是如何传播的- 通过实验观察光的直线传播和反射现象3.2 探索光的颜色- 学习光的颜色和光的波长的关系- 通过实验观察光的分光现象3.3 探索视觉的形成- 学习光线进入眼睛的过程- 通过实验观察凹透镜和凸透镜对光线的折射现象第四单元:天体与地球4.1 探索地球的自转- 学习地球自转的概念和原理- 通过实验观察地球自转带来的白天和黑夜的变化4.2 探索地球的公转- 学习地球公转的概念和原理- 通过实验观察地球公转带来的四季变化4.3 探索月亮的变化- 学习月亮的形状和变化- 通过实验观察月亮的不同形态和月相变化教学方法:1. 实验探究法:通过实验观察、操作和分析,培养学生的观察力和实践能力。
2. 讨论交流法:通过师生互动,引导学生思考和讨论,促进知识的理解和掌握。
3. 游戏教学法:通过游戏形式,增加趣味性和互动性,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教学评估:1. 实验报告评估:要求学生进行实验并撰写实验报告,评估学生的实验能力和撰写能力。
三年级科学上册教学工作计划
三年级科学上册教学工作计划一、教学目标本文档旨在规划三年级科学上册教学工作,通过充分挖掘学生的学习潜力,培养他们的科学素养和实践能力,达到以下教学目标:1.培养学生对自然界的好奇心和探究精神;2.帮助学生理解科学知识,培养科学思维;3.培养学生的观察、实验和动手能力;4.提高学生对科学的兴趣和热爱。
二、教学内容第一单元:生活中的科学1.了解周围的物体;2.探究生活中的物体;3.实践观察科学。
第二单元:季节的变化1.认识季节的变化;2.观察天气变化;3.了解季节对生活的影响。
第三单元:植物的生长1.了解植物的生长特点;2.探究植物的需求;3.实践观察植物生长。
第四单元:动物的生活1.了解动物的生态环境;2.探究不同动物的生活习性;3.观察动物的行为特点。
三、教学方法1.启发式教学法:通过提出问题引导学生思考,启发他们对问题的探究。
2.实践性教学法:注重学生的实践操作,让他们亲自动手,体验科学乐趣。
3.讨论式教学法:通过小组讨论、互动交流等方式,激发学生兴趣,促进学习。
四、教学计划第一周•学习目标:认识周围的物体。
•教学内容:观察周围的物体,描述物体的形状、颜色等特征。
•教学活动:带学生去校园周边进行物体观察,记录观察结果。
第二周•学习目标:探究季节的变化。
•教学内容:观察季节的变化,理解不同季节的特点。
•教学活动:组织学生制作季节变化折页,描述不同季节的气候及景象。
第三周•学习目标:了解植物的生长特点。
•教学内容:观察植物的不同部分,了解植物的生长过程。
•教学活动:实地观察植物,记录不同植物的生长特点。
第四周•学习目标:认识动物的生态环境。
•教学内容:了解不同动物的栖息地及生活习性。
•教学活动:展示不同动物的图片,让学生猜测它们的生活环境。
五、总结通过本教学工作计划的实施,将帮助学生在科学领域建立坚实的基础,培养他们对自然的热爱和探索精神。
同时,教师应根据实际情况灵活调整教学内容和方法,确保教学质量和效果。
科学教学规划:三年级上册
科学教学规划:三年级上册目标本教学计划的目标是帮助三年级学生建立科学思维和基础知识,并培养他们的观察、实验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内容安排单元一:观察与实验- 学习目标:培养学生观察和实验的能力,了解科学的基本概念和方法。
- 教学重点:观察和实验的步骤和原理。
- 教学内容:- 观察生活中的现象,记录观察结果;- 进行简单的实验,观察实验现象;- 学习使用科学工具,如显微镜、天平等;- 学习实验的步骤和注意事项。
单元二:物质与变化- 学习目标:了解物质的性质和变化过程,培养学生的实验和观察能力。
- 教学重点:物质的性质和变化的原因。
- 教学内容:- 探索物质的性质,如颜色、形状、质地等;- 学习物质的分类和测量;- 研究物质的变化过程,如溶解、融化等;- 进行简单的实验,观察物质的变化。
单元三:植物与动物- 学习目标:了解植物和动物的基本特征,培养学生的观察和分类能力。
- 教学重点:植物和动物的特征和分类。
- 教学内容:- 学习植物和动物的基本特征;- 探索植物和动物的不同种类;- 进行观察和实验,了解植物和动物的生长和变化过程;- 学习植物和动物的分类方法。
单元四:天气与季节- 学习目标:了解天气和季节的变化规律,培养学生的观察和记录能力。
- 教学重点:天气和季节的变化规律和影响因素。
- 教学内容:- 学习天气和季节的基本概念;- 观察和记录天气的变化;- 研究天气和季节的影响因素;- 进行实地观察和实验,了解天气和季节的变化规律。
教学方法- 实验探究法:通过观察和实验,让学生主动探索科学问题,培养他们的实验和观察能力。
- 合作学习法:鼓励学生在小组中合作,共同完成实验和探究任务,培养他们的合作和交流能力。
- 问题导入法:通过提出问题的方式引导学生思考和探索科学问题,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和好奇心。
教学评估通过观察学生的实验记录、口头回答问题和小组合作情况,以及定期的测验和评估,来评估学生的学习情况和能力发展。
苏教版三年级科学上册第三单元教学计划
知识与技能:
1.能够辨别周围环境中的物体,哪些是固体,哪些是液体,给物体分类。
2.会运用感官和工具认识固体在颜色、形状、软硬、透明、轻重等方面的性质,并能描述出来。
过程与方法:
学习实验操作的方法,培养学生自己设计实验,并学会一些简单的实验操作技能。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观察、实验等活动,培养学生认真细致、实事求是、与人合作、不怕困难等方面的科学态度,并进行学科学、用科学教育。
教学
重难点
重点:多角度认识、描述固体和液体。
难点:测量100毫升水中能溶解多少克盐。
教学方法措施
讲授法、讨论法、实验法、观察法等
教学具
准备
PPT、挂图、实验仪器、多媒体
课时安排
课题课时
1、认识固体1
2、认识液体2
3、固体的混合与分离1
4、把盐放到水里2
材简析
本单元是以生活中常见的固体和液体为切入点,进一步研究物质世界。用多种感官和多种方法认识和描述一个具体事物,不是单纯地认识固体或液体的性质,而是在此基础上再通过大量、反复的实验,认识固体与液体、固体与固体、液体与液体之间的关系,以此培养学生比较全面、客观的认知能力。
本单元
2024年三年级上册科学教学计划(三篇)
2024年三年级上册科学教学计划一、科学内涵本册教材旨在将科学知识生动地呈现给学生,让他们在课堂教学中体验科学的奥秘,理解科学的本质。
教学过程中,应注重构建适宜的问题情境,鼓励学生摆脱等待提问、机械应答的心态,从尝试提出问题开始,逐步提升至能提出有深度、适合探究的问题。
教师需广泛开展讨论,采取多种训练方式,以符合新课程标准的要求。
二、教材解析作为新一轮国家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小学《科学》第一册,本教材在形式上突破传统,更注重趣味性,内容贴近学生生活,旨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教材遵循新课程标准的理念,引导学生关注日常生活,从常见事物中发现科学,学习科学,培养科学素养。
教材采用主题单元的形式,知识结构由浅入深,为学生提供适宜的探究过程。
三、学情分析面对的学生群体尚未接触过系统的科学学习,但他们拥有丰富的日常生活经验。
学生对周围世界充满好奇,乐于提问。
这种生活经验是宝贵的教育资源,有助于他们在实际情境中学习科学,感受科学的魅力。
四、教学策略教学中,应充分挖掘科学内涵,将科学现象生动展示给学生,让他们领悟其中蕴含的科学道理。
创设问题情境,鼓励学生主动提问,逐步形成独立思考的能力。
在科学探究活动中,需结合学生的生活实际,合理设定假设,制定并执行切实可行的计划。
教学应注重采用小组学习模式,让学生在合作、交流中体验科学学习的乐趣,培养他们对科学的热爱和探索精神。
五、教学进度1-2周:预备课,介绍科学的含义3-4周:引导学生寻找和观察生物5-6周:探讨动物、植物与人的关系7-8周:总结生命与水的联系,开始观察水的特性9-10周:继续探索水的神奇特性11-12周:研究常见材料,如纸、纺织品和金属13-14周:深入学习塑料的性质15周:单元总结16-17周:教授如何提出和选择研究问题18周:单元总结19-20周:进行整理复习,进行综合评价21-22周:期末测试与期终考查2024年三年级上册科学教学计划(二)本学期教学目标与任务概述如下:一、发声训练方面:1. 在稳定的气息控制下,逐步扩展高音区域,以增强声音的表现力。
最新2023-2024学年人教版科学三年级上册教学计划(含教学进度表)
最新2023-2024学年人教版科学三年级上册教学计划一、指导思想牢固树立质量意识、特色意识、课程意识、学习意识、创新意识,以提高教师素质为核心,以提高教学质量为重点,以优化管理为手段,积极探索提高教学质量的途径和方法,不断强化教育教学管理,全面推进我校的素质教育向纵深方向发展。
二、教材分析本册教材共16课,分五个单元。
1、第一单元《食物与消化》,包括1―4课,让学生了解日常生活食物的营养搭配,了解食物的消化,学会怎样搭配基本的食物。
2、第二单元《溶解与分离》,包括4―6课,能够自己设计实验,探究水能溶解固体物质的特性。
知道水有溶解物质的特性,能定性地描述溶解变化,了解溶解在生活中的作用。
3、第三单元《家庭用电》,包括7―9课,了解手电筒的秘密,了解开关在电路中的应用。
电路出现故障如何去检测?了解生活用电。
4、第四单元《我们的呼吸》,包括10―12课,了解人体呼吸的过程,知道常见呼吸系统疾病产生的原因以及预防措施。
5、第五单元《小小建筑师》,包括13―15课,让学生了解建筑中常用的材料,认识建筑中的结构并设计制作建筑模型。
三、目标任务1、配合我校科学课改建设,进一步深化课程改革研究,努力转变教学观念与手段,提高教学质量。
让本组教师成为一支思想素质上乘、业务素质过硬,符合新课标要求的教师队伍。
2、在科学学科教研教改中注重素质教育,充分利用好我校为每个教师配备的电脑,学习先进教学技术,开展教科研研究,促进教学质量的提高。
3、加强科学课堂改革力度,积极开展对学生学习方法的指导,做到班班有特色,人人有方法,让学生想学、会学、乐学,成为学习的主人。
4、协助教导处抓好毕业班教学研究和学生的思想工作,提高毕业班教学质量。
四、转变观念、提高认识,树立科学的教育观1、认真组织科学教师学习学校制定的工作计划,领会精神,树立正确的质量观、人才观,大胆创新,与时俱进,进一步强化发展意识、改革意识、创新意识、质量意识,全面提高教学质量,努力培养学生的综合实践能力,树立现代化的、开放式的教学理念。
三年级科学上册教学计划 (2)2篇
三年级科学上册教学计划 (2)三年级科学上册教学计划 (2)精选2篇(一)教学目标:1. 培养学生的科学观察能力和探究精神;2. 培养学生的科学思维能力和实践能力;3. 培养学生对科学知识的兴趣和学习动力。
教学内容:1. 科学实验和观察:通过开展简单的科学实验和观察,培养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和观察能力。
教学内容包括比较观察、测量观察、变化观察等。
2. 生物学知识:介绍一些基本的生物学知识,如动物和植物的分类、构造和功能等。
通过实地观察和图示,让学生对生物多样性有初步的了解。
3. 地球科学知识:介绍一些基本的地球科学知识,如地球的形状、地球的运动、水循环等。
通过模型和图示,让学生对地球的基本特征有初步的了解。
4. 物理学知识:介绍一些基本的物理学知识,如力、运动、光和声音等。
通过简单的实验证明和观察,让学生对这些现象有初步的了解。
教学过程:第一学期:1. 单元一:科学实验和观察a. 观察天空的变化,记录天气的变化;b. 进行简单的测量实验,如测量果实和蔬菜的重量、尺寸等;c. 进行变化观察实验,如观察水的沸腾、熔化冰块等。
2. 单元二:动物的分类和特征a. 通过实地观察和图片,了解一些常见的动物和它们的特征;b. 分类动物,如鸟类、哺乳动物、爬行动物等;c. 制作海报,介绍一种动物的特征和习性。
第二学期:1. 单元三:植物的分类和特征a. 通过实地观察和图片,了解一些常见的植物和它们的特征;b. 分类植物,如树木、草本植物、水生植物等;c. 制作海报,介绍一种植物的特征和生长环境。
2. 单元四:地球的形状和运动a. 通过模型和图片,了解地球的形状和运动;b. 进行实验观察,模拟地球自转和公转的过程;c. 制作模型,展示地球的形状和运动。
3. 单元五:力、运动和能量a. 通过实验,观察力对物体的影响;b. 了解摩擦力、重力和浮力对运动的影响;c. 观察和描述一些日常生活中的运动现象。
评价方式:1. 科学实验和观察的记录和报告;2. 参与课堂讨论和互动的表现;3. 制作的海报和模型;4. 期末测验和个人综合评价。
小学三年级科学上册教学计划优秀12篇
小学三年级科学上册教学计划优秀12篇三年级上册科学教学计划篇一一、指导思想:以培养小学生科学�二、教材分析:三年级上册科学课,是小学生科学学习的起始学期。
充分考虑三上学生的年龄特点,本册教材在内容选择上贴近学生生活实际,本册教材共分为七个单元《走进科学》《身边的动植物》《土壤》《奇妙的水》《空气》《各种各样的材料》《我们学习了观察》。
1、《走进科学》本单元用一个主体活动“校园寻宝”来架构全单元的教学,以“宝贝”作为研究的对象,按“寻找”“观察”“整理”的顺序,依次设计出《校园寻宝》《观察“宝贝”》《整理“百宝箱”》三课,试图让学生在科学史的引领下,初步学习观察、分类、简单制作等方法,体验探究过程中的愉悦,激发起学生学科学、爱科学的兴趣与热情。
2、《身边的动植物》本单元学习的是生命科学部分的内容,要让学生认识不同种类、不同环境中的动植物。
本单元以认识常见动植物的典型特征为线索,引导学生观察植物和动物,在学习分类、归类,同时渗透关爱生命、敢于质疑的情感态度教育。
3、《土壤》本单元正是以“土壤里有什么?”“土壤里为什么能长出庄稼?”为出发点,引导学生通过一系列的科学探究活动,了解土壤的构成,了解土壤对于人类的作用,感悟到保护土壤的重要意义,并主动参与到保护土壤的行动中来。
从探究能力的训练上看,本单元与三上其他单元一样,以观察、分类、比较和提出问题的能力为重点,兼顾其他探究能力的培养。
4、《奇妙的水》本单元教材从学生已有的知识与经验出发,引导学生观察和研究我们所熟悉的“水”观察水的形状、测量水的体积、了解物体在水中的沉浮、探究“流动的水”的力量、研究物体在水中的溶解现象、了解水在自然界的存在及其形式,等等,让儿童从多方面了解水的性质,加深对水的认识。
儿童对水的认识越深刻,就觉得水越奇妙,会从心底里觉得水的珍贵,自觉产生珍惜每一滴水、保护水资源、保护环境的意识。
5、《空气》本单元编排了“周围的空气”“流动的空气”“压缩空气”“空气中的灰尘”4课,按“找空气,观察、研究空气,保护空气”的顺序,组织教学。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三年级上册单元计划植物单元一、单元概述这是学生学习科学课的第一个单元,也是引领学生走进小学科学学习大门的单元,将对学生们以后的学习产生深刻的影响。
选择植物作为开篇,是因为学生对植物具有天然的好奇心,这将为他们的主动学习提供重要的心理基础。
秋天是果实成熟的季节,也是一个丰收的季节,生命也在这个季节里展现出丰硕的一面。
让学生关注植物、关注一个个生命体的特点,是这个单元的核心概念。
实际上,第二单元动物的核心概念,仍然是帮助学生建立生命体的概念,两者是一致的。
本单元的教学内容是围绕着生命体的基本特征来设计,以学生能够接受的程度来组织学习活动的。
对三年级学生的学习来说,植物单元只涉及生命体特征的1、2、4、6四条,其余的很少涉及,这跟学生的年龄特点有关。
在科学探究方面,考虑到三年级学生的生理和心理发展水平,还不可能从事较为独立、完整的科学过程与方法,出于科学探究始于细微观察的观点,教科书将把着重点放在发展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对科学观察的理解之上。
观察是本单元的主要技能,学生将学习用感官进行观察,用简图进行记录和描述,用维恩图帮助整理概念之间的关系。
二、单元教学目标科学概念我们利用感官观察周围的世界。
地球上有很多不同种类的植物,它们一般都有根、茎、叶,会开花、结果、产生种子植物有最基本的生存需要:水分、阳光、空气、空间和营养,每个植物个体有特定的生存需要,如特定的环境,一定的阳光和水分。
植物会经历生长、发育和死亡的过程,会繁殖它们的后代。
植物有相同点:生长在一定的环境里,都需要水分、阳光、营养和一定的空间,都会生长发育,都会繁殖后代,都有一生的周期。
生命体具有一些基本的特征:物质构成、新陈代谢、适应和影响环境、生长发育和繁殖。
过程与方法用感官观察不同种类的植物。
用文字、图画记录观察内容。
运用维恩图处理观察内容,整理描述的结果。
在观察过程中提出研究的问题。
通过阅读提高对植物基本需要和植物多样性的理解。
比较多种植物,总结它们的相同和不同。
情感、态度、价值观发展探究植物的兴趣。
感受植物的多样性,培养对不同形态植物的研究兴趣。
培养对植物生存需求的敏感性。
培养保护自然环境中的植物的意识。
培养学生以观察结果为出发点,实事求是追求结果的态度。
三、单元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重视对学生典型科学探究活动的设计,以探究为核心,培养小学生的科学素养.教学难点:通过动手动脑,亲自实践,在感知,体验的基础上,使学生形成较强的科学探究能力.四、单元教学内容及课时分配我看到了什么1课时校园的树木1课时大树和小草1课时水生植物1课时植物的叶2课时植物发生了什么变化1课时植物有哪些相同特点1课时五、单元教学措施第1课主要解决什么是真正的观察问题,通过有目的的比较,让学生明白观察能够帮助我们获得更多、更有用的信息,同时也点出本单元的主题——观察生命体。
第2课至第4课,从不同植物的个体来了解植物都具有相同的生命特征。
尽管它们的形态各不相同,生长环境也有区别,但是它们都有相同的特点,学生通过画维恩图分析这些特点,将建立起植物多样性下具有相同特征的认识。
这几课,还将利用画简图的方式,来把握植物的主要形态特征,这是学生形成技能的一种手段。
第5~6课从植物中单独剥离出叶子进行研究,从叶片的不同到相同,学生发现原来叶子也是有生命周期的,也具有生命的特征,从而加深对植物整体的生命概念的认识。
第7课主要强调学生对植物的生长变化的观察,意识到随着时间的推移,植物处在不断的变化之中,有些变化较快较明显;有些变化较慢,一下子难以观察到,但在一个大跨度的时间里,变化还是很明显的。
这课要求学生作长期的观察记录,是对学生毅力的培养。
第8课主要帮助学生总结梳理,把具体的经验上升到普遍的认识,形成他们对植物生命体基本特征的理解。
主要采用比较和填写维恩图的方式进行。
六、教学准备水葫芦、金鱼藻、狗尾草、多种植物的叶、放大镜、塑料尺、蜡笔、水槽。
动物单元一、单元概述本单元是在植物单元的基础上继续进行的过程与方法。
对学生来说,喜爱动物之情是与生俱来的。
秋天是动物活动频繁的季节,也是观察研究动物的好时机。
学生们在观察大树、观察各种植物的时候,已经留意到各种各样的小动物,并且被一些动物的活动所吸引;关于动物的各种各样的问题已经提出。
科学教学内容也就从植物发展为对动物的观察研究。
本单元的核心概念仍然是生命体的基本特征。
学生对生命的认识,尽管有植物单元的影响,但平时更主要的来自于对动物的认识,学生往往从自己所饲养的小动物的生老病死的过程中,体会到生命的可贵,显现出对生命的关切之情。
二、单元教学目标科学概念核心概念生命体具有一些基本的特征——都是由物质构成的,都有新陈代谢活动,能适应和影响环境、对外界刺激作出反应、进行生长发育和繁殖。
具体概念地球上有很多不同种类的动物,它们和植物一起构成了丰富多彩的生命世界。
动物具有多样性,动物的生存依赖于环境,不同的环境中生长着不同的动物。
动物有最基本的生存需要:食物、空间和应激性。
动物会经历出生、发育和死亡的过程,会繁殖它们的后代。
动物有相同点:生长在一定的环境里,会运动,需要食物维持生命,会排泄废物,会对外界刺激作出反应,会生长发育,会繁殖后代。
过程与方法饲养一种小动物。
用文字、图画记录观察内容。
运用维恩图处理观察内容,整理描述的结果。
在观察过程中提出要研究的问题,用不同的方法解决不同的问题。
通过阅读提高对动物基本需要和动物多样性的理解。
比较多种植物,总结它们的相同和不同。
情感、态度、价值观发展探究动物的兴趣。
感受动物的多样性,培养对不同动物的研究兴趣。
培养对动物生存需求的敏感性。
培养保护自然环境中的动物的意识,能爱护自然环境下的小动物。
培养以观察目的为出发点,实事求是的观察态度。
三、单元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重视对学生典型科学探究活动的设计,以探究为核心,培养小学生的科学素养.教学难点:通过动手动脑,亲自实践,在感知,体验的基础上,使学生形成较强的科学探究能力.四、单元教学内容及课时分配寻访小动物1课时蜗牛(一)1课时蜗牛(二)1课时蚯蚓1课时蚂蚁1课时金鱼1课时动物有哪些相同特点1课时五、单元教学措施观察研究动物的活动是从“寻访小动物”开始的。
我们期望学生能找到多种小动物,并对其中的一种或几种发生兴趣。
通常情况下,这种兴趣将激起学生自发的观察认识活动。
这正是“寻访小动物”所希望达到和能够达到的目的。
在学生发现了许多可爱的小动物,情不自禁地、兴致勃勃地观察起来的时候,我们科学课的教学,我们科学教师应该做些什么呢?毫无疑问,学生希望他们的“观察研究活动”得到肯定,得到鼓励,得到指导,得到帮助。
这正是动物单元中第2课至第6课“蜗牛”“蚯蚓”“蚂蚁”“金鱼”等教学内容所希望完成的任务:以科学课观察研究活动的名义使学生的一系列活动得到首肯、并加以鼓励;以对蜗牛、蚯蚓、蚂蚁和金鱼的一系列观察活动经历,在观察内容的发现和开掘,观察方法的思考和改进,问题的提出和解决等方面,对学生在课外、校外的自发观察认识活动施加积极的影响,尝试初步的指导。
本单元的最后一课,尝试着把具体的经验上升到普遍的认识,形成他们对动物共同特征的概括和理解,同时促进学生对生命体基本特征的理解。
六、单元教学准备四种小动物——蜗牛、蚯蚓、蚂蚁、金鱼,饲养箱(或广口瓶)、饲养盒、鱼缸、金鱼藻、放大镜、泡沫塑料、盘子、玻璃杯、菜叶、青瓜、西红柿、面包片。
我们周围的材料一、单元概述在进行了“植物”和“动物”单元的学习之后,学生将在这个单元里开始对物质世界的探究。
“我们周围的材料”单元为三年级学生提供了研究周围常见物体和材料特性的机会。
当学生们对各种物体进行探索的时候,他们会发现,物体都是由一种或多种材料做成的,我们的周围存在着许多不同种类的材料。
可以按照组成物体的材料和材料的物理性质来描述这些物体。
而材料的物理性质是可以被观察和测量的。
材料与人类的关系十分密切,材料的使用也影响着周围的环境。
在对材料展开的研究中,学生们将进一步发展运用感官进行观察的能力,从对物体一个特征的注意转换成几个特征的同时注意。
学习运用简单测量的方法比较材料之间的相同和不同,学习根据物理性质给物品分类,并提高对材料特性的描述水平。
二、单元教学目标科学概念物体是由一种或多种材料做成的,我们的周围存在着许多不同种类的材料。
物体可以根据构成它的材料的性质来描述,也可以根据这些性质来区分一组物体或材料。
物理性质可以用来描述材料,例如硬度、柔韧性、吸水性和在水中沉浮的能力,这些物理性质可以被观察和测量。
不同的材料具有不同的性质,材料的性质决定材料的用途。
某些材料可以反复使用,一些废弃的物品可以用来制造新的产品,但各种材料再利用的程度不同。
通过科学技术可以将自然界的各种材料利用起来,材料在生产中可能发生变化,材料经过加工可能改变它们的性质。
材料的加工和使用与环境有着密切的联系,我们需要对消费进行选择。
过程与方法运用各种感官观察各种材料制成的物品。
利用各种简单工具进行测量,扩展观察活动。
通过验证探索材料的物理性质。
根据可观察到的特征和性质,对物体和材料进行描述、比较、分类和排序。
将学习到的知识和解决问题的方法运用到新的情境中去。
情感、态度、价值观发展探究物质世界的兴趣。
认同物体的物理性质是可以被观察和测量的观点。
认识到在科学研究中准确描述事物很重要,因为这可以对事物进行观察和比较。
三、单元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重视对学生典型科学探究活动的设计,以探究为核心,培养小学生的科学素养.教学难点:通过动手动脑,亲自实践,在感知,体验的基础上,使学生形成较强的科学探究能力.四、单元教学内容及课时分配我们周围的材料2课时哪种材料硬1课时比较韧性1课时它们吸水吗1课时材料在水中的沉浮1课时砖瓦和陶器、瓷器1课时给身边的材料分类1课时五、单元教学措施这个单元的第1~2课,是让学生观察和思考,周围的物体是由哪些材料做的,指认6种常见材料并用词语描述它们。
这使我们有机会了解学生在材料方面的已有经验,引导学生从材料的角度观察物体、引发他们对材料的研究兴趣,明确研究材料的意义。
第3~5课,通过4个具有典型意义的测试实验,将学生带入到验证材料物理性质的活动中去。
学生将围绕木头、纸、金属和塑料这几种常见材料,依次从硬度、柔韧性、吸水性、在水中的沉浮能力4个方面展开对它们特性的研究。
他们将通过实验一一检验这4种材料的哪一种物理特征最明显,讨论用什么词语定性地描述它们。
在这4课的学习中,学生们还将通过其他的简单实验和观察,完善对木头、纸、金属和塑料特殊性质的认识,理解材料与人类活动的关系。
第6课将提供给学生应用检验材料物理性质方法的机会。
让学生运用已经学习到的知识,对砖和陶瓷这两种材料的物理性质进行检验,并且选择准确的词语对它们进行描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