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地质地貌

合集下载

西安地质概况

西安地质概况

西安地质概况西安地质概况0000陕西省地处中国内陆腹地,北邻内蒙古,西接宁夏、甘肃,南和四川、重庆、湖北相连,东与山西、河南毗邻,是中国大西北的门户。

全省南北长约870千米,东西最宽约500千米,从北至南分为陕北黄土高原、关中平原、秦巴山地三大地貌景观区。

境内地势南北高,中间低,由西向东倾斜。

陕西的地质位置在中国具有得天独厚的特点,它处于欧亚、特提斯、太平洋三大构造域交汇地带,地跨三个一级地层、构造单元,地层出露齐全,各种岩石类型发育,中央造山带秦岭山系横亘陕西南部,地质构造复杂。

在漫长的地质历史长河中,发生了许多重要的地质事件,留下了无数典型的地质遗迹。

陕西省河流众多,分属长江、黄河两大流域,黄河在境内的主要支流从北向南有窟野河、无定河、青涧河、延河、渭河、泾河(渭河支流)、洛河等。

长江在境内的支流属汉江水系和嘉陵江水系。

一、地层陕西的地层自太古代至第四纪均有出露,地层建造序列主要含古老结晶基地,火山沉积过渡基地和沉积盖层。

沉积相有海相、陆相及海陆交互相,海陆交互相主要见于石炭系,广泛的陆相始于二叠系(华北)、上三叠系(扬子)和侏罗系(秦岭),沉积类型有活动、稳定和过渡三种。

地层经历多期不同程度变质和构造变动,基底为深中浅变质相,盖层浅变质未变质。

陕西地层的分布和发育特点是前寒武系主要沿古老地块的边缘呈带状分布,秦岭造山带内侧呈穹窿状或构造岩片残存,寒武奥陶系和二叠三叠系省内普遍分布。

华北缺失志留和泥盆系,扬子区大部缺失泥盆系和石炭系。

新生界主要分布于秦岭以北,以汾渭分区最为发育。

在古生代生物群的分区上,华北区属北方大区,扬子区属南方大区或古地中海大区,秦岭区常为上述两大区的过渡类型。

在中生代海相地层,秦岭区出现北方的菊石及南、北方瓣鳃类的混生。

陆相地层植物群,主要以温暖、潮湿的蕨类为盛,并有银杏,炎热环境的苏铁类次之。

根据境内地层的发育特点,华北南缘中、晚元古界发育较完整。

扬子区至秦岭区震旦系寒武系横向上变化连续,徽县旬阳县分区旬阳、西口一带,晚古生代地层发育齐全,剖面连续,化石较为丰富。

-关于陕西地质构造

-关于陕西地质构造

地质构造陕西省跨三大构造单元。

北属中朝准地台,南属扬子地台,中部为秦岭褶皱系。

中朝准地台,省内仅涉及其西南部,南侧以八渡—虢镇—眉县—铁炉子—三要断裂带为界,由陕甘宁台坳、汾渭断陷和豫西断隆组成。

秦岭褶皱系,北与中朝准地台为邻,南以宽川铺—饶峰—麻柳坝—钟宝断裂与扬子准地台相隔,由六盘山断陷、北秦岭加里东褶皱带、礼县—柞水华里西褶皱带、南秦岭印支褶皱带、康县—略阳华力西褶皱带、北大巴山加里东褶皱带、摩天岭加里东褶皱带组成。

扬子准地台,本省仅涉及其北缘。

北与秦岭褶皱系为邻,南部延入重庆、湖北两省(市),由龙门—大巴台缘隆褶带、四川台坳组成。

第三纪以来,新构造活动剧烈、复杂,类型多样,构成了独具特色的新构造景观。

陕北高原拱起地块,自中生代以来,堆积了巨厚的陆相碎屑岩建造,岩层产状平缓,褶皱断裂不发育。

新生代在晚白垩世缓慢上升为大面积拱起区,且具有在更新世西南部掀斜、全新世东北部掀斜的特点。

现代地貌为沙漠高原和黄土高原,新构造所形成大的活动断裂不明显,在中生界基岩中有裂隙密集带发育,在新生代地层中可见小断层发育,其走向一般近东西。

渭河地堑系新生代断陷盆地,新构造运动强烈,活动性断裂发育,地震活动频繁,区域稳定性差。

活动性断裂以近东西、北东东、北东向为主,北西向次之。

近东西向断裂形成于中生代末新生代初,直接控制着侏罗、白垩、老第三系和中新统的分布,第三纪以来仍有活动,如口镇—关池大断裂;北东东向断裂形成于中新世早期—上新世初,直接控制着中新统和上新统的分布,直至现在仍有活动,如渭河大断裂、乾县—临猗大断裂。

同期的还有北北东向断裂,如韩城断裂;北东向断裂形成于第三纪末—第四纪初,控制着第三系张家坡组,第四系上、中更新统的分布,现在仍在活动,主要有毛家河断裂、白龙潭断裂等。

同期的还有北西向断裂,如八渡—虢镇断裂。

断裂皆为高角度断层,直接控制、影响沉陷的形成和发展,使本区形成具差异性断块构造的某些特征。

近东西向地堑与北东向凹陷迭加形成断陷洼地,如陵前洼地、保南洼地、卤阳洼地等,近东西向地垒与北东向隆起带共同作用形成断块中低山、断块黄土塬,如嵯峨山、将军山、尧山、五龙山、九龙塬、紫金塬、焦作塬、铁镰塬等。

陕西地型地貌

陕西地型地貌

【陕西地型地貌】陕西地域狭长,地势南北高、中间低,同时,地势由西向东倾斜的特点也很明显。

有高原、山地、平原和盆地等多种地形。

南北长约870公里,东西宽200至500公里。

北山和秦岭从北到南把陕西分为陕北高原、关中平原、秦巴山地三个地貌区。

其中高原926万公顷,山地面积为741万公顷,平原面积391万公顷。

主要山脉有秦岭、大巴山等。

秦岭在陕西境内有许多全国著名的峰岭,如华山、太白山、终南山、骊山。

作为中国南北气候分界线的秦岭山脉横贯全省东西。

秦岭是我国南北气候的分界线和重要的生态安全屏障,是陕南和关中重要的水源地,具有调解气候、保持水土、涵养水源、维护生物多样性等诸多功能。

秦岭以北为黄河水系,主要支流从北向南有窟野河、无定河、延河、洛河、泾河(渭河支流)、渭河等。

秦岭以南属长江水系,有嘉陵江、汉江和丹江。

陕西横跨三个气候带,南北气候差异较大。

陕南具有北亚热带气候特色,关中及陕北大部具有暖温带气候特色,陕北北部长城沿线具有中温带气候特色。

其总特点是:春暖干燥,降水较少,气温回升快而不稳定,多风沙天气;夏季炎热多雨,间有伏旱;秋季凉爽较湿润,气温下降快;冬季寒冷干燥,气温低,雨雪稀少。

全省年平均气温9~16℃,自南向北、自东向西递减:陕北7~12℃,关中12~14℃,陕南14~16℃。

1月平均气温-11~3.5℃,7月平均气温是21~28℃,无霜期160~250天,极端最低气温是-32.7℃,极端最高气温42.8℃。

年平均降水量340~1240毫米,5~9月占全年降水量的70%以上。

降水南多北少,即陕南为湿润区,关中为半湿润区,陕北为半干旱区。

陕北黄土高原海拔800~1300米,约占全省总面积45%。

其北部为风沙区,南部是丘陵沟壑区。

经过50年来的建设,陕北防护林体系、生态农业、沙漠绿洲等都取得了显著成绩。

畜牧业较为发达,煤、石油、天然气储量丰富。

关中平原西起宝鸡,东至潼关,平均海拔520米。

东西长360公里,面积约占全省土地总面积的19%。

地质地貌

地质地貌

地质地貌一、地形概貌黄河三门峡水库区,地质及水文地质可划分为四个地段。

第一个地段——从坝址到潼关的黄河两岸。

这段河谷阶地不宽,是山岭地带,河漫滩以上有六个阶地,这个地段存在着黄土类土的沉陷和塌岸问题。

第二个地段——潼关以西的渭河河谷和洛河。

这段南山北原,系关中平原低地,其特点是:河谷宽,阶地发育(有5个阶地),漫滩很宽,个别地段河床宽达4公里。

右岸华县、渭南一带一级阶地最宽可达8公里,阶地标高350~360米。

二级阶地比较发育,标高360~370米。

三级阶地不太发育,标高380~400米,高于二级阶地10~15米。

四级阶地标高在400米以上,阶地的特点是:阶面平缓倾向河床,接触面不明显(华县、渭南较明显),阶地有个陡坎,由于阶地宽广平坦,也造成了水库大片浸没与淹没的条件。

第三个地段——潼关以北的黄河河谷。

这段从塌岸、沉陷、浸沉来看,很接近第一个地段,水库水边线大致在比较高的二级阶地上,南端水边线在黄土类土壤中,北端水边线在砂层中。

浸没在这个地区占次要地位,只是在个别低的地方发生。

在涑水河口以下这一段主要是塌岸和沉陷问题以上主要是塌岸问题,在水边线靠近黄土的地区最严重。

第四个地段——涑水河盆地。

这段浸没和淹没都可能很严重。

第二地段与第三地段,属于陕西省三门峡库区范围。

二、黄河小北干流地段黄河小北干流地段,就地质构造运动而言,所处的大地构造单元为汾渭地堑。

北为吕梁背斜,西为鄂尔多斯中拗陷,南为秦岭地轴,东南部有中条山隆起。

自第三纪以来这里一直是相对沉降地区,这种沉降至今还在持续着。

在相对沉降的趋势中,仍有相对上升的地段。

就东岸而言,由北向南分为汾河地堑、孤山地垒(相对上升)及涑水地堑。

而在屈村至东雷一线即为一早第四纪(Q1)上升的平缓背斜,轴部出露了新第三系(N)紫红色粘土,上覆之三门组以2~5°的倾角组成背斜,南北两翼,北至芝川,南至全兴寨始倾入河床面以下。

由于新构造运动的表现形式主要为沉降运动,因此该河段自古以来便是淤积河段,从而使河谷宽浅,河势动荡不定。

延安市地质报告修编

延安市地质报告修编

延安市地质报告修编背景延安市位于中国陕西省中部,地处黄土高原腹地,地势起伏,地质条件复杂。

本报告旨在对延安市的地质情况进行全面分析,并提出相应的建议。

分析1. 地貌特征延安市地貌复杂多样,包括山地、丘陵、台地、盆地等。

山地主要分布在市区东南部,地势较高,山峰起伏,沟壑纵横。

丘陵地带位于市区东北部和西南部,地势相对较低,起伏较小。

台地主要分布在市区西北部,地势相对平坦。

盆地主要分布在市区东部,地势较平缓。

2. 地质构造延安市地质构造复杂,主要由太古代、元古代、古生代和新生代地层组成。

太古代地层主要分布在市区北部,为花岗岩、片麻岩等岩石。

元古代地层主要分布在市区东南部,为变质岩、页岩等岩石。

古生代地层主要分布在市区西北部,为石灰岩、砂岩等岩石。

新生代地层主要分布在市区东部,为黄土、河流冲积层等地层。

3. 地质灾害延安市存在多种地质灾害,包括地震、滑坡、泥石流等。

地震活动频繁,市区位于几条断裂带交汇处,地震烈度较高。

滑坡主要分布在山地和丘陵地带,多发于雨季。

泥石流主要分布在山地和盆地,多发于暴雨天气。

4. 矿产资源延安市拥有丰富的矿产资源,主要包括煤炭、铁矿石、石灰石等。

煤炭资源主要分布在市区西南部,储量丰富。

铁矿石资源主要分布在市区西北部,质量优良。

石灰石资源主要分布在市区西部,用途广泛。

结果根据对延安市的地质情况分析,得出以下结论:1.延安市地貌复杂多样,需要根据不同地貌特征制定相应的土地利用规划。

2.延安市地质构造复杂,需要加强对地质构造的研究,为地质灾害防治提供科学依据。

3.延安市存在多种地质灾害,需要制定相应的防灾减灾措施,提高灾害防治能力。

4.延安市矿产资源丰富,需要加强对矿产资源的开发利用,促进地方经济发展。

建议基于以上结果,针对延安市的地质情况,提出以下建议:1.制定详细的土地利用规划,合理利用不同地貌特征的土地资源,促进城乡发展。

2.加强地质构造研究,建立地质构造监测系统,及时掌握地质构造变化情况,为地质灾害防治提供数据支持。

延安地区黄土地貌的演化发展过程

延安地区黄土地貌的演化发展过程
陕西省延安市地质灾害形 成的地质环境背景研究
• 延安地区黄土地貌的演化发展过程
延安地区古地貌格架 黄土高原水系的形成与演化 黄土高原侵蚀作用及其驱动因素 黄土侵蚀地貌的发育演化过程与机制 延安地区黄土侵蚀地貌类型及其对地质灾害的影
• 延安地区黄土地层结构与岩性特征
黄土地层 黄土地层划分 黄土的物质成分 黄土的显微结构特征 延安黄土的物理力学性质与湿陷性
该剖面底部的湖相地层
直接沉积在三叠系砂岩、
页岩的剥蚀面上,湖相沉
积可分为两套:下部为深
灰色和黑灰色亚粘土层,
含磨圆度较高的钙结核和 黑色腐泥条带,厚约8m; 其上为一套灰黄、棕黄色
亚粘土,具层理,厚约 15m。再向上过渡பைடு நூலகம்黄 土—古土壤序列堆积。湖 相沉积结束于第24层古土 壤(S24)形成前
• 吴起盆地湖相地层
上新世后期,受青藏高原强烈隆起(即喜马拉雅山运动的第二幕) 的影响,鄂尔多斯台地大面积抬升。其间,子午岭、黄龙山、崂山等 开始隆起(它们以后形成了黄土高原区内的主要水系的分水岭),同 时还形成了许多大小不等的断陷盆地和谷地。由于鄂尔多斯台地的隆 升,表部岩层(包括新近纪及其以前时代的基岩)遭受强烈风化,形 成了广泛分布的风化壳,例如,在渭河以北的北山、子午岭、黄龙山、 崂山、白于山的顶面均见有新近纪末期、第四纪前的厚层风化壳。由 风化壳的厚度和岩性特征推断,该地区较长时期内处于相对稳定状态, 而且是处在比较湿热的气候环境(其间有凉干时段)。
在哪个时期,延安地区准平原上分布着3个盆地:宝塔盆地、吴起盆地和洛 川盆地。后两个盆地的概况在前面已做过简介,现仅对宝塔盆地作简要说明。 宝塔盆地以白于山为北界,南界为崂山,西以崂山西北向延伸部分为界,东界 为秀延河与涧峪岔河的分水岭。在这些盆地堆积了第四纪河湖相沉积和风成黄 土—古土壤序列。

陕西韩城地质构造演化

陕西韩城地质构造演化

韩城地区地层演化史专业:地质工程学号:201411596 姓名:李东东一、地层概况图1 韩城矿区局部地层柱状图韩城市处于华北地台的陕北台凹与汾渭断陷之间的铜川-韩城断裂褶皱带的交汇部位,其出露的地层主要有太古界(涑水群)、元古界震旦系(霍山组)、寒武系(馒头组、毛庄组、徐庄组、张夏组)、奥陶系中统、石炭系(本溪组、太原组)、二叠系(山西组、下石盒子组、上石盒子组)。

(一)太古界涑水群(Ars)岩性为紫红色花岗片麻岩,具有条带状构造。

颜色为紫红色说明其含有大量钾长石,有长石存在,进一步说明形成后处于干燥氧化环境下。

(二)元古界震旦系霍山组(Z)为浅灰色中—厚层粗粒石英岩状砂岩,上细下粗,底部夹薄层或条带状砾岩,发育板状斜层理。

粒度上细下粗说明处于一种水进(退积)环境局部夹薄层说明水流速不稳定,时快时慢;板状斜层理是由于细层单向倾斜,单向水流所造成,见于河床沉积中。

(三)寒武系(∈)1.馒头组(∈1m)底部以薄层状泥灰岩与霍山组中粗粒石英岩状砂岩为界。

薄层泥灰岩说明形成过程中地壳缓慢动荡,处于一种滨海环境中(海陆过渡地带),粗粒石英岩状砂岩说明成分成熟度高,处于一种干旱氧化环境下。

古老三叶虫开始出现,但不太发育,这与环境不适有关。

2. 毛庄组(∈2m)砾屑石灰岩,常见于该组底部,为含海绿石的生物骨屑砂屑石灰岩。

海绿石是典型的表生矿物引,产在浅海砂岩、石灰岩中,是在还原状态的浅海环境及缓慢的沉积作用之下形成的,生物骨屑砂屑也说明了其形成过程中水动力较弱。

3. 徐庄组(∈2x)底部以一层黄灰色—灰色鲕粒灰岩与毛庄组为界。

鲕粒颜色较浅,颗粒大,反映水体浅、水动力强,还原环境下。

4. 张夏组(∈2z)该组以厚层石灰岩为主,地貌上成陡坎状,上部与底部以竹叶状灰岩与威力灰岩为特征。

该组的鲕粒灰岩鲕粒颜色深,反映水体深,水动力小。

竹叶状灰岩是在在正常的浅水海洋中形成的薄层石灰岩,在其刚形成后不久,有的可能尚处于半固结状态,被强烈的水动力破碎,搬运和磨蚀,并在搬运不太远的地方,在水动力条件相对较弱的环境下堆积下来的。

太白山地质地貌

太白山地质地貌
太白山的森林生态系统也是其重要特征之一 。从海拔1000米到海拔2000米,分布着各种 不同的森林类型,如针叶林、阔叶林和混交 林。这些森林为各种野生动物提供了栖息地 ,形成了复杂的食物链和生态系统
太白山地貌景观
水文景观
太白山的水文景观也是其独特的魅力之一。这里有众多溪流、瀑布和湖泊,如大爷海、二 爷海等。这些水体不仅为太白山的自然景观增添了活力,也为游客提供了丰富的亲水体验 。此外,太白山的地下水资源也十分丰富,形成了众多温泉和冷泉。这些温泉和冷泉具有 治疗和康复作用,吸引了大量游客前来体验
4
通过这些措施的实施,太白山 成功地实现了生态保护与旅游 开发的平衡发展
5 结论
结论
太白山以其复杂的地质特征和多样的地貌景 观而闻名于世。这座山脉记录了地球地质演 化的重要历史,同时也具有极高的生态和景 观价值。通过对太白山的地质特征和地貌景 观的深入了解和研究,我们可以更好地认识 这座山脉的自然魅力和文化底蕴。在未来的 发展中,我们应该继续加强太白山的生态保 护工作同时合理规划旅游开发以实现可持续 发展的目标让更多的人能够领略到这座美丽 山脉的独特魅力
太白山地貌景观
地貌景观
太白山的地貌景观十分丰富多样,包括峰峦、峡谷、峭壁、石海等。这些地貌景观的形成 与太白山的地质构造、火山活动和气候条件密切相关。其中,太白峰是太白山的最高峰, 海拔3771.2米。登顶太白峰,可以俯瞰整个太白山脉的壮观景色。此外,一线天、七女峰 等也是太白山著名的地貌景观
4
6
太白山的文化底蕴
太白山的文化底蕴
太白山的文化底蕴
太白山不仅具有丰富 的自然景观,还蕴含 着深厚的文化底蕴。 自古以来,太白山就 吸引了无数文人墨客 前来寻幽访胜,留下 了许多珍贵的文化遗 产

陕西自然地理

陕西自然地理

陕西职业技术学院
《陕西旅游景观》
黄土残塬
陕西职业技术学院
《陕西旅游景观》
黄土梁
陕西职业技术学院
《陕西旅游景观》
黄 土 斜 梁
陕西职业技术学院
《陕西旅游景观》
黄 土 峁
陕西职业技术学院
《陕西旅游景观》
黄土沟谷
陕西职业技术学院
《陕西旅游景观》
陕西职业技术学院
《陕西旅游景观》
陕西职业技术学院
陕西职业技术学院
《陕西旅游景观》
无定河
陕西职业技术学院
《陕西旅游景观》
无定河
陕西职业技术学院
《陕西旅游景观》
无 定 河
陕西职业技术学院
《陕西旅游景观》
延河
陕西职业技术学院
《陕西旅游景观》
陕西职业技术学院
《陕西旅游景观》
陕西职业技术学院
《陕西旅游景观》
泾 河
陕西职业技术学院
《陕西旅游景观》
《陕西旅游景观》
陕 南 山 地
陕西职业技术学院
《陕西旅游景观》
汉 中 盆 地
陕西职业技术学院
《陕西旅游景观》
(二)“动”、“静”不同的地质 基础
陕西由北向南存在着鄂尔多斯
地台、渭河地堑、秦岭褶皱带、大
巴山过渡带等4个地质构造单元。鄂
尔多斯地台为一内陆盆地,四周是
古陆地区,为华北陆台最稳定的部
分,其生成过程是震旦纪出露,古
陕西职业技术学院
《陕西旅游景观》
第二章
陕西自然 地理
陕西职业技术学院
《陕西旅游景观》
一、陕西的地形地貌特征 (一)狭长居中的地理位置 陕西省位于我国腔地中部偏东,南北纵长约880 公里,东西横宽约160-490公里。在全国西高东低的 阶梯状地势中,陕西省处在地貌多变的第二阶梯上。 地势南北高中间低,由西向东缓慢倾斜。海拔最高 点是秦岭主峰太白山(3767米),最低点为白河县的 汉江水面出省处(170米)。由北向南依次是陕北高原、 关中平原和陕南山地。陕北高原和关中平原是我国 陕甘黄土高原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们在构造上是一 个凹陷陆块形成的盆地,地貌上是一个具有岩石孤 山的侵蚀沟谷发达的黄土丘陵、黄土高原以及渭河 干支流冲积而成的平原。

陕西地质地貌

陕西地质地貌

陕西地质地貌地貌陕西境内地貌自北而南可分为四个各具特色的地貌单元,即:陕北沙漠高原,陕北黄土高原,关中断陷盆地及陕南秦巴山地。

一、陕北沙漠高原陕北沙漠高原区主要分布在最北部长城以北地区,是毛乌素沙漠的南缘,地形平坦,以活动沙丘、沙垄及片沙为主。

沙丘沙地绵延不断,风蚀严重,风沙移动显著,土地沙化普遍。

沙丘、沙地之间湖泊、海子星罗棋布,滩地交错,土地盐渍化有逐渐扩大的趋势。

地势总的趋势是西高东低,海拔1400—900m,最高处在定边和靖边一带,最低处在神木县。

该区气候干旱,地表起伏不大,组成物质松散,因此流水、重力作用不显著,沟壑不发育。

风蚀风积地貌分布普遍。

依据形态特征,可分为三种次级地貌类型:(一)沙丘沙地:主要分布在榆溪河西岸与无定河北岸的三角地带、梁镇至定边以北地区、红柳河与芦河之间。

这里各种流动、半固定、固定的新月形沙丘及新月形沙丘链、长条形沙垄和沙滩、平缓沙地交错分布,连续不断,占据了地面的主要部分。

沙丘、沙垄一般长几十米至百米,底宽几十米,高度一般10—30m,少数可达40m,最小2—5m。

在一些较大沙丘之间,常有丘间洼地。

这一地区地下水水位埋深大,土地沙漠化严重。

(二)草滩盆地:主要分布在定边—靖边地区,由一些低缓的内陆小盆地和滩地组成。

地面开阔平坦,由流水冲积、洪积沙土及风积沙土组成。

滩地和盆地中部低洼,有的积水成湖,因长期盐分积累,形成许多盐湖、盐碱地。

仅定边西北部就有大小盐湖11个。

小盆地之间为宽、高几米至十几米的宽缓分水鞍地。

表面坡度3—10°,越向盆地、洼地中心,越平坦。

地下水丰富,水位埋藏浅,夏季水草丰盛,是良好的牧场。

但春冬季风沙危害严重,土地不断沙化,草场持续受到破坏。

另外,在北部边缘与内蒙古接壤地带及榆林附近,分布有一系列湖盆滩地。

其特点是:沙丘沙地环抱湖盆草滩,沙丘高度一般较小,高3—6m,多已固定、半固定。

草滩地主要由冲积沙、粘土组成,地面较平坦,潜水水位埋深十几厘米至一、二米。

陕西翠华山山崩地貌遗迹特征及其珍稀性

陕西翠华山山崩地貌遗迹特征及其珍稀性

照片 2 三期倒 石堆 地貌 平 视
P o o 2 Viwi g t e p l fsi e c l p e s o e o me n t r e e io e h t. e n h i o l —o l s t n sf r d i h e ps d s e d a
照片 4 第 二期 山崩 留下的豁 口 ( 圣 台 接

P o o 4 A o c o me n t e s c n h t. n th f r d i h e o d e io eo u ti l e C l p e p s d fmo n an si —o l s d a
第二期崩塌堆积是景区内规模最大的山崩地质遗迹景观,崩落石海南起风洞一餐厅停车
场一 线 以北 ,北 至 山洞 出 口停车 场 ,西边 以洼地 与 太 乙真人 崖 下晚期 倒 石堆 相隔 ,东界倾 人
6 2

西


第 2 9
湖 中 ,南北 长约 7 0m,东 西宽 约 2 0-3 0m,是现 今游览 石海 的主 景 区 。 0 0 - 0  ̄ 第 二期 崩塌 是 山体沿 较高 角度 崩落 面 由西 南 向东北整 体滑 落倒 地 的 ,水 平位移 很 大 接圣 台一直 滑落 到第 一期 山崩 堰塞 坝之 上 ,部 分落 入早期 天池 之 内 ,使得 天 池水 域变小 在翠 华峰上 可 以清楚 地看 到第 二期 山崩 发育 的丘型 倒石堆 地貌 形态 ,中间突起 如 山 ,向 l
引起 第 一期 山崩 的 原 因是杏 园坡 断裂 活 动 以及 因此 引 起 的地震 所致 ,该断 裂 NNE走 向 直 接切 过翠 华峰 ,就像 在 破 碎 易 倾 的 山 体 上恨 恨 地 砍 下 一 刀 ,地 震 时 山体 沿 断裂 刹 那 间 倒 塌 ,留下现 今看 到 的翠 华 峰南北 向大断崖 。 第 二期 :天 池 主景 区倾 倒 式崩 塌堆 积

陕西地貌特征分析报告

陕西地貌特征分析报告

陕西地貌特征分析报告一、引言陕西,位于中国西北部,拥有丰富的地形地貌和自然景观。

这个省份拥有广阔的黄土高原,连绵的山峦,深邃的峡谷,以及壮观的喀斯特地貌。

这些地形特点形成了陕西独特的自然景观和地理环境,影响了当地的气候、农业、生态以及人类活动。

本报告将对陕西的地貌特征进行详细分析。

二、地貌类型1、黄土高原:陕西的黄土高原是黄土覆盖最广的地区之一,地势高亢,沟壑纵横。

黄土高原的形成是由于长时间的侵蚀作用和风化作用,使其形成了独特的地貌特征。

然而,水土流失问题在这些地区仍然严峻。

2、秦岭山脉:秦岭山脉贯穿陕西,形成了天然的南北分界线。

秦岭山脉的山势雄伟,生物多样性丰富,对于生态保护具有重要意义。

3、陕南盆地:陕南盆地以汉中平原为中心,周围环绕着秦岭和大巴山。

这里的地貌特征是丘陵和平原交错,河流密布,是陕西的重要粮食产区。

4、陕北高原:陕北高原的地势北高南低,地表崎岖,黄土层深厚。

这里的水土流失问题较为严重,但近年来通过生态治理,情况有所改善。

三、地貌形成原因陕西的地貌形成主要受到地质构造、气候和外力作用的影响。

地质构造是地貌形成的基础,秦岭和陕北高原的隆起是由地质构造运动引起的。

气候对地貌的影响表现在温度、降雨和风力的差异上,这些因素导致了土壤和植被的不同分布。

外力作用包括侵蚀、风化和沉积等,这些因素长期作用于地质构造,形成了各种地貌特征。

四、地貌对环境和人类活动的影响陕西的地貌特征对环境和人类活动产生了深远影响。

黄土高原和陕北高原的水土流失问题影响了农业生产和生态平衡。

秦岭山脉和陕南盆地的地形地貌为农业、交通和旅游业提供了有利条件。

陕西的地貌特征还影响了城市规划和基础设施建设。

五、结论陕西的地貌特征具有多样性,包括黄土高原、秦岭山脉、陕南盆地和陕北高原等。

这些地貌类型受到地质构造、气候和外力作用的综合影响。

陕西的地貌特征对环境和人类活动具有重要影响,既带来了挑战,也带来了机遇。

在未来的发展中,应充分考虑地貌特征的影响,制定合理的土地利用和生态保护策略,实现可持续发展。

宝鸡岩土勘察报告

宝鸡岩土勘察报告

宝鸡岩土勘察报告1. 引言本文将对宝鸡地区的岩土情况进行勘察报告,以提供相关的地质、地貌、岩土等信息。

通过此报告,我们将深入了解该地区的地质特征和岩土类型,为工程建设提供必要的参考依据。

2. 地理概况宝鸡位于中国陕西省中部,地理坐标为北纬34°21′-35°20′,东经106°42′-107°55′。

该地区地势较为平坦,主要河流有渭河、洮河等。

宝鸡地区属于黄土高原地貌,地表覆盖着厚厚的黄土层。

3. 地质背景宝鸡地区地质构造复杂,主要由中生代的构造单元构成。

其中,主要有陕甘地体、太白山隆起、巴山-秦岭等。

岩石类型多样,包括片麻岩、大理岩、变质岩等。

这些岩石形成的地质构造对工程建设具有重要影响。

4. 岩土性质4.1 岩石类型宝鸡地区的岩石类型主要有片麻岩、大理岩和变质岩等。

片麻岩是一种具有层状结构的变质岩,主要由石英、长石和云母等矿物质组成。

大理岩是一种由碳酸盐矿物质组成的沉积岩,具有良好的结构和可切割性。

变质岩则是经过高温和高压作用后形成的岩石。

4.2 地层结构宝鸡地区的地层结构复杂多样。

根据勘测结果,我们发现该地区地下主要由黄土层、砂岩层、泥岩层以及岩石层等构成。

这些地层具有不同的物理和力学特性,在工程建设中需要进行合理的分析和处理。

4.3 岩土工程特性根据对宝鸡地区的岩土勘察结果,我们得出以下结论:•岩石的强度较高,适合用于基础工程和支护工程;•黄土层的稳定性较差,需要进行合理的处理和加固;•砂岩层和泥岩层的工程性质较好,适合用于基础工程的建设。

5. 岩土工程建议基于对宝鸡地区岩土情况的了解,我们提出以下建议:•在进行基础工程时,应根据具体的地质情况选择合适的岩石类型和处理方法;•针对黄土层的工程建设,应进行合理的加固和处理,以确保工程的稳定性;•在设计和施工过程中,应充分考虑砂岩层和泥岩层的性质,合理选择施工方法和控制工艺。

6. 结论通过对宝鸡岩土情况的勘察报告,我们深入了解了该地区的地质背景和岩土特性。

陕西省地理知识点

陕西省地理知识点

陕西省地理知识点陕西省地理知识点上学期间,相信大家一定都接触过知识点吧!知识点也可以通俗的理解为重要的内容。

为了帮助大家掌握重要知识点,下面是店铺收集整理的陕西省地理知识点,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第一节陕西地理历史沿革和行政区划一、陕西地理历史沿革1.与陕西省接壤的八个省、市、自治区:内蒙古、宁夏、甘肃、四川、重庆、湖北、山西、河南。

2.陕西地理在全国的位置:陕西省位于中国西北地区东部的黄河中游,3.三秦的得名:秦亡后项羽大封诸侯,将秦故地一分为三,封秦降将章邯为雍王,司马欣为塞王,董翳为翟王。

二、陕西的行政区划西安的九区四县:新城区、碑林区、莲湖区、灞桥区、未央区、雁塔区、临潼区、阎良区、长安区。

蓝田县、周至县、户县、高陵县。

三、陕西的人口1.第五次人口普查全省人口为3605万人。

2.陕西有回、满,蒙古等46个少数民族。

第二节陕西自然地理一、陕西的地形地貌特征(一)狭长居中的地理位置陕西省位于我国腹地中部偏东,南北纵长约880公里,东西横宽160~490公里。

海拔最高点是秦岭主峰太白山(3767米),最低点为白河县的汉江水面出省出(170米)。

(二)“动”、“静”不同的地质基础陕西由北向南存在着鄂尔多斯地台、渭河地堑、秦岭褶皱带、大巴山过渡带等4个地质构造单元。

(三)山、川、原、丘、沙地貌景观较全陕西省地貌从北向南,自东至西均有明显的地理差异性、具地带分异现象。

陕西省地跨黄河、长江两大水系。

主要河流有无定河、延河、泾河、渭河、嘉陵江、汉江、丹江等。

二、陕西的地形地貌分布(一)陕北高原位于“北山”以北,是我国黄土高原的中心部分。

(二)关中盆地南倚秦岭,北界“北山”位于陕北高原与秦岭山地之间。

(三)陕南山地:关中以南的秦巴山地,两山夹一川的地势结构十分突出。

三、陕西的气候特点陕西属于大陆季风气候,纵跨温带、暖温带、北亚热带三个气候带,境内气候差异显著,四季分明。

四、陕西的.生态环境1.陕西的海拔最高点和海拔最低点2.陕西的珍贵动植物:陕西省野生植物资源中,有37种属于国家规定保护的珍稀植物。

陕西自然地理PPT课件

陕西自然地理PPT课件
陕西历史地理演变
随着时间的推移,陕西的地理环境经历了多次变化,如气候变化、河 流改道、山体滑坡等。
陕西民俗文化
陕西民俗文化概述
陕西民俗文化是中国民俗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浓郁的地方 特色和民族风情。
陕西民俗文化特点
陕西民俗文化包括民间艺术、民间音乐、民间舞蹈、民间戏曲等多 种形式,具有鲜明的地方特色和民族风格。
陕西民俗文化传承
随着现代化进程的加速,许多传统民俗文化面临消失的危险,需要 采取措施加以保护和传承。
陕西美食文化
1 2
陕西美食文化概述
陕西美食文化是中国美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以其独特的口味和制作工艺而闻名。
陕西美食文化特点
陕西美食文化包括各种面食、肉食、小吃等,口 味独特,制作工艺精细,深受广大消费者喜爱。
陕西自然地理ppt课件
• 陕西地理概述 • 陕西自然资源 • 陕西自然景观 • 陕西环境保护与可持续发展 • 陕西地理文化
01
陕西地理概述
地理位置和疆域
地理位置
陕西位于中国西北部,地处黄河中游和长江上游,东邻山西、河南,南接四川、 甘肃,西毗宁夏、青海,北界内蒙古,是连接中国东西部的重要枢纽。
性的保护提供了良好的条件。
生物资源的可持续利用
03
在生物资源的开发利用过程中,需要注重资源的可持续利用和
生态保护。
03
陕西自然景观然保护区分类
陕西拥有多个自然保护区,这些保护区为 保护当地独特的动植物资源和生态环境发 挥了重要作用。
按照保护对象的不同,陕西的自然保护区 可以分为森林生态系统保护区、湿地生态 系统保护区和野生动物保护区等。
3
陕西美食文化传承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和饮食结构的改变,许 多传统美食面临消失的危险,需要采取措施加以 保护和传承。

陕北丹霞地貌存在与价值的研究

陕北丹霞地貌存在与价值的研究

陕北丹霞地貌存在与价值的研究陈俊生 刘建朝 张燕娜丹霞地貌是一种常见的地貌类型,在中国境内分布广泛。

陕北丹霞地貌分布在中国西北半干旱-干旱地区,在成因演化、历史人文、旅游开发等方面具有较高的研究利用价值,因此,有关部门应重视保护陕北丹霞地貌工作。

引言1928年,从美国哥伦比亚大学获得硕士学位回国的冯景兰时任两广地质调查所技正,此时他正进行广九铁路沿线地质和粤北地质矿产的综合调查工作,在对粤北的地形、地层和矿产等进行详细调查研究时,发现调查区内广泛分布着紫红色的外表呈砂砾状的岩层,“色如渥丹,灿若明霞”,因此,冯景兰取“丹霞”二字将这一套独特而绚丽的地貌命名为“丹霞层”,从此拉开了关于丹霞(Danxia)地貌研究的序幕。

一、丹霞地貌简介即“以陆相为主(可能包含非陆相夹层)的红层(不限制红层年代)发育的具有陡崖坡的地貌”。

丹霞地貌的形成离不开厚度大的红色砂砾岩层,红色砂砾岩层经构造运动抬升、后期不断被剥蚀等作用后便形成了美丽的丹霞景观。

丹霞地貌在世界范围内的分布并不广泛,位于美国亚利桑那州北部的波浪谷,以其形似波浪的砂岩纹路和五彩缤纷的色彩在全世界范围内闻名遐迩,然而截至目前,在美国也仅仅发现了十多处丹霞地貌。

丹霞地貌尤为喜爱中国这个热爱红色的国家,在中国境内目前共发现有1 000余处丹霞地貌,在全国范围内广泛分布,广泛分布在热带、亚热带湿润区、温带湿润-半湿润区、半干旱-干旱区和青藏高原高寒区,主要集中在东南、西北和西南地区。

其中,广东韶关丹霞山已设立为“丹霞山世界地质公园”。

二、陕北丹霞地貌概况(一)陕北丹霞地貌分布带及类型通过2017年陕西省地质调查院组织实施的“陕北丹霞地貌地质遗迹调查”项目,对陕西省的丹霞地质遗迹景观进行了大规模详尽的调查,经相关专家组鉴定,确定了陕北丹霞地貌是国内目前已知的规模最大的丹霞地质遗迹景观带,呈总面积约3万平方千米的“S”形条带,分布在延安甘泉、志丹、安塞,榆林靖边、府谷以及铜川照金、咸阳旬邑等地。

彬县地质概况

彬县地质概况

陕西咸阳彬县地质构造彬县地质构造简单,地壳运动缓慢而稳定,属弱震区。

所发生的地质,震源多在境外,且裂度不大,破坏性较小。

较大的地震有两次,一是明嘉靖三十四年(1555),陕西华县震中8级,彬县裂度七,房屋倒塌甚多。

二是1920年12月16日,宁夏海源大震8.5级,彬县裂度6—7,破坏很大,县内一个窑洞塌死七人。

从公元前186年至今有记载地震13次。

土壤与植被县境内土壤类型多种多样,土壤主要由黑垆土、黄墡土、淤土、红土、潮土构成。

黑垆土是本县主要的农业土壤。

县内的植被属暖温带落叶阔叶林,以栽培的落叶阔叶树和农业植物群为主。

近年来实施山川秀美工程,植被情况大有改善。

植被为松柏杨杏槐,间有杂木林,土壤属黄胶土质。

地质构造在区域地质构造上,彬县位于鄂尔多斯地台南缘、祁(连山)吕(梁山)贺兰山“山”字形构造前绵东翼内侧,总体构造形态为北西—北北西向的平缓单斜,在单斜面上有为数不多的、方向单一的宽缓褶曲,地层倾角小于9°,构造简单。

南翼倾角平缓,一般1°—2°,北翼较陡,从西到东由4°陡增至9°。

两翼跨度8公里,北翼起伏幅度300米,起伏一般为80米。

地层岩性彬县境内所见到的地层从三叠纪开始,有侏罗纪、白垩纪、第三纪和第四纪层,特别是有巨厚的第四纪黄土堆积。

龟蛇山的地岩层性应为白垩系(K)洛河组,为棕红色砾岩、砂砾岩平粗砂岩。

龟蛇山位于龙高镇富仁村泾河岸边,距县城44公里,距龙高镇7公里,东距公刘墓5公里。

从泾河北边高原俯瞰,有酷似龟、蛇的两道山梁南北向奔入泾河,民间称为龟蛇二相、龟蛇神山等。

相传在公刘死后不久,曾经发生了泾河黑龙移动犟山,企图用洪水冲跨公刘墓的事,幸有伏龙山的顽强抵御,才使公刘墓免受洪水冲击。

公刘的发展农业,使人民丰衣足食的事迹感动了上天,为了保护公刘墓,天庭就派龟、蛇、牛头、马面等各路神仙下凡保护长眠于此的公刘,从龟蛇山开始,伏龙山、蝎子掌山、牛头马面山等依次排开,犬牙交错,曲曲折折,消耗能量,使泾水自古到今都无法形成巨大的冲击波危害公刘墓。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地貌陕西境内地貌自北而南可分为四个各具特色的地貌单元,即:陕北沙漠高原,陕北黄土高原,关中断陷盆地及陕南秦巴山地。

一、陕北沙漠高原陕北沙漠高原区主要分布在最北部长城以北地区,是毛乌素沙漠的南缘,地形平坦,以活动沙丘、沙垄及片沙为主。

沙丘沙地绵延不断,风蚀严重,风沙移动显著,土地沙化普遍。

沙丘、沙地之间湖泊、海子星罗棋布,滩地交错,土地盐渍化有逐渐扩大的趋势。

地势总的趋势是西高东低,海拔1400-900m,最高处在定边和靖边一带,最低处在神木县。

该区气候干旱,地表起伏不大,组成物质松散,因此流水、重力作用不显著,沟壑不发育。

风蚀风积地貌分布普遍。

依据形态特征,可分为三种次级地貌类型:(一)沙丘沙地:主要分布在榆溪河西岸与无定河北岸的三角地带、梁镇至定边以北地区、红柳河与芦河之间。

这里各种流动、半固定、固定的新月形沙丘及新月形沙丘链、长条形沙垄和沙滩、平缓沙地交错分布,连续不断,占据了地面的主要部分。

沙丘、沙垄一般长几十米至百米,底宽几十米,高度一般10-30m,少数可达40m,最小2-5m。

在一些较大沙丘之间,常有丘间洼地。

这一地区地下水水位埋深大,土地沙漠化严重。

(二)草滩盆地:主要分布在定边-靖边地区,由一些低缓的内陆小盆地和滩地组成。

地面开阔平坦,由流水冲积、洪积沙土及风积沙土组成。

滩地和盆地中部低洼,有的积水成湖,因长期盐分积累,形成许多盐湖、盐碱地。

仅定边西北部就有大小盐湖11个。

小盆地之间为宽、高几米至十几米的宽缓分水鞍地。

表面坡度3-10°,越向盆地、洼地中心,越平坦。

地下水丰富,水位埋藏浅,夏季水草丰盛,是良好的牧场。

但春冬季风沙危害严重,土地不断沙化,草场持续受到破坏。

另外,在北部边缘与内蒙古接壤地带及榆林附近,分布有一系列湖盆滩地。

其特点是:沙丘沙地环抱湖盆草滩,沙丘高度一般较小,高3-6m,多已固定、半固定。

草滩地主要由冲积沙、粘土组成,地面较平坦,潜水水位埋深十几厘米至一、二米。

低洼处常积水形成海子。

滩地大小不一,多逶迤相连,夏季水草丰盛。

较大滩地可达100 km2,如神木的尔林兔滩地,东西长25km,南北宽5km。

榆林的马合、巴拉素、补浪河、圆大滩、吧吓采当,神木的大保当、窝兔采当、长胜采当等滩地,也都在50km2以上。

这一地区地下水位埋藏浅,土地盐渍化严重。

(三)风沙河谷:主要包括鱼河堡以上榆溪河、无定河、芦河等分布在风沙区的较大河谷阶地。

其突出特点是风沙侵袭显著。

无定河鱼河堡至巴图湾之间,宽谷与峡谷相间出现,宽谷段谷宽700-1500m,谷底宽平,一、二级低阶地分布广泛,由冲积风积沙土组成。

河宽水浅,多河汊及沙滩,河床不稳。

高阶地为风沙覆盖。

榆溪河鱼河堡至榆林之间保存三级阶地,一级阶地高出河床2-5m,最宽可达800-1000m;二级阶地高出河床7-15m,左岸分布较多,最宽可达300-500m;三级阶地高出河床25-40m,多为古冲积沙层组成,其下为中生界砂岩,其上有现代风积沙覆盖。

阶面宽阔,尤以右岸最为突出,宽者可超过1km。

秃尾河在公草湾至马家滩之间,河谷平直宽阔,谷底宽300-700m,个别地段达1000m以上,河谷横剖面呈明显的U形,一级阶地发育,高出河床1-3m,由冲积风积沙土组成。

这一地区河谷两侧地下水位埋深大,土地沙漠化严重。

二、陕北黄土高原陕北黄土高原是在第三纪末起伏和缓的准平原基础上,历经第四纪以来多次黄土堆积和侵蚀作用,使得地形破碎、沟壑发育。

延安以北为黄土梁峁区,沟壑纵横,地面非常破碎,水土流失极为严重,生态环境相当脆弱;延安以南的西、南缘分布有岛状基岩低中山。

南部为中低山夹黄土塬,山区植被覆盖率高,局部地方病流行,塬面平坦适宜农作物生长。

根据形态特征可分为七种地貌类型。

(一)沙盖黄土梁:主要分布在横山县东部,榆林至神木间长城以南邻近地区。

它是被沙丘沙地半覆盖的黄土梁地。

梁地低缓,多东-西、西北-东南延伸,为古代河流、盆地、低地的分水梁地。

由于风沙侵袭,流沙覆盖,目前流水侵蚀已非常微弱。

梁地大小不一,相对高度由几米至四、五十米、宽几十米至百米,长可达几百米至几公里。

(二)黄土梁峁:主要分布在延安以北的大部分地区。

梁峁顶面高程800-1800m,切割深度100-400m,主要河流有洛河、延河、无定河、清涧河、佳芦河、秃尾河、窟野河、孤山川、皇甫川等。

由古生界灰岩和煤系地层(仅出露在府谷一带)、中生界砂岩和煤系地层、新生界第三系上新统红土及第四系黄土组成,黄土层一般厚50-70m,流水侵蚀、滑坡、崩塌发育,水土流失严重。

(三)黄土残塬:主要分布在定边县白于山西南及宜川-延长一带。

白于山西南塬梁面海拔1600-1700m,黄土层深厚,达100-200m以上,地面受流水切割,较破碎。

沟壑发育,塬面较小,其中较大者有姬塬、刘峁塬、罗庞塬、杨塬等。

长十几公里,宽1-5km,塬梁面2-5°,边缘8-15 °,沟谷深200-250m,多呈V形,沟谷坡25-75°,现代流水的沟谷侵蚀及边坡重力侵蚀严重。

在较大沟谷上游常有宽缓的墹地分布。

宜川-延长一带的塬面海拔1300m左右,黄土层较薄,一般小于100 m,土壤侵蚀强烈,冲沟发育,塬面窄、短。

(四)黄土梁塬墹地:主要分布在白于山北侧,塬梁面海拔1500-1600m,相对切割深度100-200m,梁缓墹宽,梁墹相间。

主要墹地有四十里长墹、席麻湾墹、龙洲墹、杨山墹、鹰窝墹等。

墹地底部宽平,由冲积、风积黄土状土、细粉沙组成,是农业基地。

有的墹地受近期流水侵蚀,遭到破坏,俗称"破墹"。

(五)黄土塬:主要分布在陕北黄土高原的南部。

黄土塬是在第四纪以前山间盆地古地形基础上,被黄土覆盖的面积较大的高台地,是黄土高原经过现代沟谷分割后存留下来的部分。

黄土塬顶面平坦,侵蚀微弱。

周围被深切沟谷环绕,在流水及边坡重力侵蚀作用下,塬边参差不齐。

黄土塬在数平方公里以上,是良好的农业耕作区。

由于沟谷的蚕食切割程度不同,黄土塬地貌特征迥异,可分为黄土塬、黄土残塬和黄土梁塬三类。

(六)河谷阶地:无定河、大理河、清涧河、延河、洛河等较大河流中游地段,一般河谷开阔,阶地发育。

谷底宽多达300-500m以上,有的可达1000-2000m。

地面平坦,多由冲积沙土组成,地下水位较高,水丰土肥,是陕北地区的耕作业基地。

依据河谷宽度,可分为宽谷阶地(谷底宽度大于1000m)、一般河谷阶地(宽度小于1000m)两个类型。

1、宽谷阶地:主要指无定河鱼河堡至四十里铺之间、延河延安-姚店段、洛河甘泉-富县段的谷地。

谷底一般宽1000m以上。

一级阶地发育,高出河床4-10m,由冲积粘质砂土组成。

阶地连续分布,往往长达10-20km,凸岸宽度一般在500-1000m以上。

阶面平坦,很难观察出倾斜,只在一些较大支沟沟口,因洪积物迭加,或阶地后缘因坡积物覆盖,才能看出阶地向河床倾斜。

二级阶地呈条块状零星残存,高出河床20-25m,其上为河流冲积的粉质粘土。

2、一般河谷阶地:主要包括大理河、淮宁河、清涧河、延河上游延安-安塞段、洛河上游的吴旗段。

一般谷宽300-500m,局部宽600-1000m。

各谷地一般由一、二级阶地组成。

其中一级阶地较普遍。

高出河床不足10m,由河流冲积沙土及粉细砂组成,阶面平坦。

其宽度不等,多连续分布。

(七)基岩低中山:由陕北南部的子午岭、黄龙山、崂山、北山组成,海拔1400-1800m。

主要由中生界和古生界砂页岩组成,植被覆盖率高,有地方病发生。

三、关中断陷盆地关中断陷盆地,南依秦岭,北连黄土高原,为一西狭东阔的新生代断陷盆地,渭河横贯其中。

盆地两侧地形向渭河倾斜,由洪积倾斜平原、黄土台塬、冲积平原组成,呈阶梯状地貌景观。

(一)冲积平原:位于盆地中部,系渭河及其支流冲积而成。

眉县以西,渭河河谷狭窄,发育有四至五级阶地。

以东河谷变宽,发育有三级阶地。

漫滩及一、二级阶地宽广平坦,连续分布,三级以上阶地多断续分布。

二级阶地以上各级阶地均为黄土覆盖。

渭河北岸,泾河以东的泾、石、洛冲洪积三角洲平原,宽达10-24km。

渭洛两河之间为在阶地基础上形成的沙丘地。

(二)黄土台塬:可分为两级黄土台塬。

一级黄土台塬是在下更新世湖盆基础上形成的,黄土厚100余米,塬面高程540-880m,高出冲积平原40-170m,分布于渭河北岸及西安、渭南、潼关等地。

塬面上有洼地,塬周斜坡陡峭,冲沟发育。

当斜坡下部有隔水的软弱土(岩)出露时,斜坡稳定性差。

二级黄土台塬主要分布在宝鸡、乾县、蓝田、白水、澄城等地,高600-1000m,高出一级黄土台塬或高阶地50-150m。

二级黄土台塬是在第三纪末准平原或山前洪积扇上形成的,黄土厚度一般小于100m,沟壑发育,地形破碎。

如蓝田横岭塬呈丘陵状地貌形态,沟谷切深逾200m,大多切入第三纪地层,侵蚀强烈。

(三)洪积平原:分布于秦岭和北山山前,由多期洪积扇组成。

由于所处地质环境和物质来源不同,组成岩性亦异。

秦岭山前以粗粒为主,北山山前则以细粒物质为主,且多被黄土覆盖。

关中断陷盆地基底构造复杂,具有南深北浅、东深西浅的特点。

四、陕南秦巴山地陕南秦巴山地由陇山余脉、秦岭和巴山组成,为中生代末以来全面隆起的褶皱山地。

以中山地貌为主体,高峰林立,断陷盆地星散于群山之中,汉江谷地贯穿于秦岭、巴山之间。

(一)高山:主要分布在秦岭主峰太白山-鳌山一带,海拔3000-3767m,高出渭河平原2800m左右,由燕山期花岗岩、花岗片麻岩等组成。

(二)高中山:主要分布在秦岭主脊玉皇山-终南山-华山、紫柏山-摩天岭-羊山及大巴山化龙山一带,海拔2000-3000m。

其特点是山坡陡峻,山顶突兀、尖削,多齿状和刃状山脊。

切割深度500-1200m,沟谷深邃。

组成山体的岩石有片麻岩、花岗岩、变质砂岩、石灰岩和片岩等。

现代地质作用以风化、重力崩塌和剥蚀侵蚀为主。

亚高山已不适宜农作物生长,人类活动较少,仅在大巴山可见零星散居者。

植被一般保存较好。

(三)中山:主要分布于略阳、佛坪-宁陕、镇安-山阳-商州-丹凤、宁强-镇巴-紫阳-岚皋-平利-镇坪等地,海拔600-1800m。

山脊一般狭长平缓,起伏较小,局部有陡峭孤峰,切割深度500-1000m,组成地层主要为:古老变质岩系(片岩、板岩、千枚岩等)、花岗岩、石灰岩等。

外营力以流水侵蚀作用为主,季节冻融作用也较为普遍。

中山适宜小麦、玉米、土豆、四季豆等农作物的生长。

随着农耕范围的扩大,天然林均受到不同程度的破坏。

人类活动已成为推动现代地貌发展演变的重要地质营力,水土流失有不断增强的趋势。

(四)低山丘陵:主要分布于汉中、安康、商(州)丹(凤)和西乡盆地边缘,海拔170-1000m,绝大部分在800m以下。

组成岩石是古生界片岩、千枚岩、板岩、花岗岩、砂岩及石灰岩。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