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专题高考地理二轮复习 -地质地貌的形成过程31页PPT
高考地理二轮复习课件岱崮地貌
![高考地理二轮复习课件岱崮地貌](https://img.taocdn.com/s3/m/c0bb1a60ae45b307e87101f69e3143323868f544.png)
先形成沉积环境。题干上信息“岱崮地貌山顶平展、周围峭壁如削”,因此可以判断岱
崮地貌经历外力侵蚀作用。因此沉积岩经历地壳抬升后,又经历外力风化侵蚀。因此岱
崮地貌形成的主要地质过程为沉积作用——地壳抬升——风化侵蚀,故C正确。因此排
除A、B、D,选择C。
PART TWO
试题体验
岱崮地貌是我国山东省西部沂蒙山区独有的一种特异地貌景观。岱崮地貌的岩石中普遍含有三叶虫化石,其典型
特征是四周陡峭、顶端较平坦。调查发现,崮顶的水分、土壤状况与崮坡相比并不理想,但其原生植被生长状况
更好。下图为岱崮地貌景观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2.崮顶原生植被生长状况较崮坡好,该
(2)岱崮地貌开始塑形阶段
后期,受构造运动的影响,该区的地层逐渐抬升出露地表,在抬升过程中发育了断层和节理裂隙。
流水、风力等外力将岩层裂隙不断拓宽,岱崮地貌进入初期塑形阶段。
岱崮地貌的形成过程
(3)岱崮地貌发育成熟阶段
在长时间风化、侵蚀作用下,上硬下软的岩层结构产生差异侵蚀。
上部岩层较硬,风化侵蚀速度慢;下部岩层较软,风化侵蚀速度更快。
形成,与地貌类型分布无关,A、B错。泥石流分布在多雨
地区,图示区是半湿润区,降水较少,泥石流灾害少,D错
岱崮地貌的形成过程
“雏形期-成熟期-退化期-解体期”崮体景观图
岱崮地貌的形成过程
物质沉积
地壳抬升
风化侵蚀作用、重力
崩塌作用
岱崮地貌的形成过程
这个过程是地貌形成的一般流程,像我们熟悉的喀斯特地
貌、雅丹地貌和丹霞地貌也基本都经历了这些过程。
我国西南最典型
2023届高考地理二轮微专题课件 冲积扇、倒立锥、倒石堆
![2023届高考地理二轮微专题课件 冲积扇、倒立锥、倒石堆](https://img.taocdn.com/s3/m/6545bd4ccbaedd3383c4bb4cf7ec4afe04a1b1a3.png)
③河流较长 ④风化物粒径较小 A.①②
B.②③
形C成.甲③洪④积扇的河D.流①主④要流经北部低山 地区,地形地势起伏较小,流水侵蚀作 用较弱;河流流程较长,沿途砾石持续 沉积,至洪积扇部位以泥沙沉积为主。
(1)、结合材料信息,该倒立锥是山坡上的碎石长期不断往坡下 坠落堆积而成的地貌,提取关键字:碎石,坠落——重力导致, 破碎+重力坠落,可以推测出这里应该是风化,而选项中给出的几 个选项里满足风化作用的只能是温度变化,所以影响的主要因素 应为温度变化,A正确;而风力、流水、冰川对岩石进行的侵蚀搬 运,并不能导致这些岩石一边破碎一边坠落(这三者的动力并非 重力因素),BCD不符合。如果对风化侵蚀不太了解的话,或者这 样去推断:设问中提到该破碎的岩石是逐渐破碎,且碎石的坠落 是长不断的,由此可以推测出岩石破碎的过程有渐进性,但又保 持着连续性。风力不能保持不间断的过程,会有停歇,B不符;冰 川在对岩石进行侵蚀破坏的过程中,只对冰川覆盖地区的岩层起 作用,而从图中可以看出山坡上并没有大片冰川覆盖,冰川对岩 石的破坏过程中并不能导致碎石不断坠落,它只是冰川融化后, 夹杂的岩块才会形成堆积,一旦融化,就不会再发生长期不断坠 落现象,所以山坡上岩石逐渐破碎的主要因素并非冰川,D不对; 流水一边侵蚀一边搬运,可以在山麓前形成洪积扇,但必须要有 河床存在,注意这里是坡上坠落,并非堆积,且倒石锥面上并无 辫状水系存在,因此流水不是其主要因素,C错。)
兰山东麓南部大多数洪积扇耕地较少,且耕地主要分布在洪积扇
边缘。据此完成9~11题。
11.贺兰山东麓南部大多数洪积扇
耕地较少的主要原因是( ) A.海拔较高
专题09 自然灾害 2023年高考地理二轮专题复习课件(新高考专用)
![专题09 自然灾害 2023年高考地理二轮专题复习课件(新高考专用)](https://img.taocdn.com/s3/m/1c079abfdc88d0d233d4b14e852458fb760b3849.png)
考点01 气象灾害
【变式演练】
1.阅读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材料一每年的5月中下旬至6月上旬,黄淮地区经常会出现一种 高温、低湿并伴有一定风速的干热风灾害天气。这种天气一般是 在当地受东移的高压控制,近地面吹西南风时发生。干热风天气 出现时间较短。图1为皖、苏两省年平均干热风日数分布图。图2 为图1中宿州的气温曲线和降水柱状图。 材料二冬小麦喜温、喜凉、耐旱,生长期怕湿涝。4-6月是黄 淮地区冬小麦的拔节至成熟时期,需水量较大,期间常遇干热风 灾害天气,农民曾用大水漫灌方式进行防治,但带来许多问题。
考点01 气象灾害
(三)危害与好处 危害1.极易造成农作物大量减产,乃至颗粒无收; 2.也会影响牧草生长、加剧草场退化和沙漠化; 3.还会引发水资源短缺,造成人畜饮水困难,严重时甚至影响经 济发展乃至社会稳定。 4.干旱极易引发沙尘暴、火灾、虫灾等灾害。 (四)我国旱灾 华北、华南、西南和江淮是旱灾多发区,其中华北地区的旱灾发 生最频繁、影响最严重。
【答案】(2)丙; 丙位于高压中心及沙漠东侧,以偏西风为,且风力较大,沙尘主要吹向丙地。 【解析】(2)从图中可以看到甲地受高气压控制,乙地位于高压中心附近,两地均以晴朗天气为主,且等压线较 为稀疏,风力较小;丁地距离沙漠较远,且丁地西侧有高大山脉阻挡,很难发生沙尘天气;丙地等压线较为密集, 风力较大,同时丙地西部为沙漠,靠近沙源地,同时丙地为偏西风,便于把西部沙漠地区的沙尘带至此处,利于 沙尘运动。
【答案】(3)风向变化:从偏北风转为西南风;气温变化:气温降低,温差变小。 【解析】(3)此次沙尘暴受锋面影响较为显著,受锋面西部高压的影响,图中槽线不断由西向东移动。从图中可 以看到丙地位于锋后,锋前为偏北风,来自低纬,属于暖性气流,锋后为西南风,来自高纬,属于冷性气流。故 沙尘暴所经过的地区,其风向由偏北风转为西南风,同时也是冷气团取代暖气团的过程,伴随着气温下降;由于 大气中尘埃较多,致使白天削弱作用增强,气温较低,夜间保温作用增强,使得全天温差变小。
高考地理二轮转复习+课件+微专题+生物多样性的动态变化
![高考地理二轮转复习+课件+微专题+生物多样性的动态变化](https://img.taocdn.com/s3/m/fee33d4a30b765ce0508763231126edb6e1a7677.png)
答案:(2)大规模采伐森林(对植被破坏大),导致栖息地缩小;修建道路(国道、省道以及林区采 伐道路),导致栖息地碎片化;人类干扰活动大幅减少(全面停止采伐天然林,108 国道秦岭隧道通车 等),植被得到了较快恢复,促进大熊猫栖息地的恢复与扩展。
北京雨燕越冬地主要集中在南非、博茨瓦纳和纳米比亚三国,核心区域为 三国交界处的喀拉哈里跨境国家公园及周边。这里主要的生境为稀树草原,专 家发现雨燕迁徙路线选择避免海洋,绕过天山山脉、喜马拉雅山脉等高海拔地 区,迁徙路线的单程距离超过1.6万千米,全年迁徙距离约为3.8万千米,其一 生往返的旅程相当于地球到月球的距离。
2.动物与地理环境的关系类问题答题术语:
项目
水生动物(鱼类)
陆生动物
生 ①湖面(海域)广阔,生存空间大;
①面积大,地形复杂,气候差异显著,环境
存 ②跨度大(流程长),水域环境多样,种 多样,适宜生存空间大;②环境空间差别
空 类繁多;③河湖(海)相连,有利于××× 大,适宜生存空间小;③长期与大陆分离,
址,因此又被称为“楼燕”。北京雨燕于春夏季在北京繁殖,每年7月中下旬开 始迁徙,次年4月归来。通过为北京雨燕安装光敏定位仪,专家们掌握了北京雨 燕的行踪。这种光敏定位仪重量仅0.65克,续航时间长达两年,通过记录周围 环境光照强度的周期性变化,来估测鸟类的地理位置,经度值由日出和日落时 间的中间点确定,纬度则由当天的日照长度计算得出。
天敌
地形较封闭(远离大陆),天敌少
人类活动 地形较封闭(远离大陆),人烟稀少,受人类活动干扰少
(2014课标Ⅱ)下图示意科隆群岛(加拉帕戈斯群岛)的地理位置 。读图,完成2~3题。
高考地理二轮专题复习(课件)热融湖微专题
![高考地理二轮专题复习(课件)热融湖微专题](https://img.taocdn.com/s3/m/cbc0d3edc9d376eeaeaad1f34693daef5ff71354.png)
四、热融湖与全球气候变暖的相互作用机制
全球气候变暖加剧冻土融化,地表土壤和覆盖物(土壤或植被)失去支撑, 形成热融滑塌; 热融滑塌使下部冻土出露地表,接受光照和热量增加,微生物加速有机碳 分解,温室气体排放量增多(或冻土蓄闭的二氧化碳逸出); 热融滑塌导致地表植被遭到破坏,温室气体吸收减少,加剧全球气候变暖。 11
7
冻土融化释放温室气体
多年冻土掩埋了数千年或上万年的植物和动物残骸,研究表明,其蕴 藏的碳含量是目前大气中碳含量的两倍多。这些碳以固态形式被封存在土 里。但一旦气候变暖,多年冻土就会融化,封存的有机碳被分解成二氧化 碳或甲烷,释放到大气中,加速气候变暖。
北极苔原地区的湖泊正冒着“甲烷气泡”
俄罗斯西伯利亚再现神秘巨坑(甲烷爆炸)
容重以及土壤养分都发生了强烈改变
5
②对大气圈的影响:
热融湖演化过程中,积累在
冻土层中的有机物分解释放
出甲烷等温室气体,使湖塘
出现冒泡的现象。当湖面冰
封时,一个个气泡被冻Hale Waihona Puke 在透明的冰层中,出现与“气
泡湖”相同的景观。 有研究表明,热融湖加快了 冻土的融化速度,使土壤中 储存的碳大量释放,加剧了 全球变暖。
12
13
14
近年来,在多年冻土地区局部出现一些
湖泊,被称为热融湖。通常冻土中储存
着有机碳,冻土融化后,土壤中的微生
物会将有机碳降解转化为甲烷和二氧化
碳等气体。根据材料,回答1-3题
D 1.最可能见到该类湖泊的地区是
A.西欧平原
B.东非高原
C.云贵高原
D.青藏高原
C 2、关于热融湖的说法,正确的是
高三地理二轮微专题
热融湖
2022年高考地理热门经典微专题训练31 过程性问题 带详解
![2022年高考地理热门经典微专题训练31 过程性问题 带详解](https://img.taocdn.com/s3/m/36abb924657d27284b73f242336c1eb91a37337e.png)
2022地理微专题训练31过程性问题一、单选题1.下图为同一降水过程形成的自然状态的洪水过程线、自然状态的地下径流过程线、城市化后的洪水过程线和修建水库后的洪水过程线示意图。
人类活动影响下形成的洪水过程线是:A.①②B.②③C.③④D.①③【答案】D 地下水水量较少且流量较稳定,因此自然状态下的地下径流过程线为④;城市化后植被遭到破坏,下垫面被硬化,雨水汇流速度快,下渗量减少,地表径流增大,使径流量峰值时间提前且流量增大,①为城市化后的洪水过程线;修建水库后,水库有调节河流径流量的作用,由于水库的调节河流峰值流量减小且时间推迟,②为自然状态的洪水过程线,③为修建水库后的洪水过程线,故选D。
2.下图从t1一t4的演变过程是一个()A.城市的形成过程B.城市的移动过程C.城市郊区化过程D.城市规模扩大和城市群的形成过程【答案】D从图中可以看出,从t1一t4城镇数量逐步增多,城镇面积逐渐增大,形成了城市群,所以D 正确。
3.读图,回答:图体现出的地理过程是A.沉积岩的形成过程 B.变质岩的形成过程C.岩浆的冷却凝固过程 D.岩浆岩的形成过程【答案】B本题考查地壳物质循环,三大类岩石的形成。
地球内部的岩浆,经过冷却凝固形成岩浆岩,岩浆岩受流水、风、冰川、海浪等的侵蚀、搬运、堆积作用,形成沉积岩。
同时,这些已生成的岩石,在一定温度和压力等作用下发生变质,形成变质岩。
各类岩石在地壳深处或地壳以下发生重熔再生作用,又成为新的岩浆。
图中石灰岩为沉积岩,沉积岩接近岩浆部分受高温高压条件影响,变质称为变质岩大理岩。
所以该图体现的变质岩的形成过程。
所以本题选择B选项。
4.下图从t1一t4的演变过程是一个()A.城市的形成过程B.城市规模扩大和城市群的形成过程C.城市郊区化过程D.城市的移动过程【答案】B读图,根据图例判断t1一t4的演变过程是城市郊区化,最后城市连到一块,因此是一个城市规模不断扩大和城市群的形成过程。
高考地理二轮复习专题 土壤、生物与地理环境(课件)(全国通用)
![高考地理二轮复习专题 土壤、生物与地理环境(课件)(全国通用)](https://img.taocdn.com/s3/m/fbb8b0004a35eefdc8d376eeaeaad1f3469311df.png)
5、土壤根据形态,可分为砂土、黏土、壤土。读表,比较它们的差异
类型 砂土 壤土
黏土
主要组成 砂粒
砂、 粉、黏粒 黏粒
空隙 多、大
兼有 少、小
水
肥
透水性强、 保水性差
易流失
透水、 保水
保肥
透水性差、 保肥 保水性强
气
通气 通气 通气差
热
土温较高 适中
土温较低
壤土:兼有砂土、黏土的特点,保水、保肥、透气性好,是农作物种植 的理想土壤。
黑土是大量枯枝落叶或草本植物难以腐化、分解,历经长时间演化形成 的肥沃土壤。图13示意某优质黑士区。20世纪30年代以来,该区域农作物 种植面积不断扩大,黑土侵蚀严重。60年代起,该区域采取了滴灌等一系列 措施,黑土侵蚀明显减少。
(1)说明该地区气候条件对黑土形 成的影响。(4分)
夏季雨热同期,利于植被生长;
我国某地推广面向国内外市场的蔬菜大棚农业。由于高强度的土地利用, 大棚内的土壤逐渐退化。图4示意某大棚内不同连作年限的土壤有机质含量和 酸碱度变化。据此完成1-3题。
1.连作八年时,大棚内表层土壤退化的主要表现为
A.土壤酸化
B.土壤沙化
C.土壤盐碱化 D.土壤有机质减少
2.为减缓大棚内土壤退化速度,可采取的措施是
生物多样性分析思路 水热条件好,具有多样性
【答题语言】1、山地纬地度形低、,气热候量多充样足,水降平水差多异,水热条件好; 23另区、 、:域地人水环形类平境复 活方的杂 动向多, 影植样相 响被性对 小丰高,富度影区,大响域可,时空能气间间是候短大经(,、、垂干海纬直扰陆度) 少兼跨垂差 ,备度直异 生,大差显 态位。异著 保置气, 护过候生 较渡湿存 好,热环 等地,境 。形物多复种样杂丰;多富样;等地 形多样(多山地、丘陵食等物)、;饵料 天敌、人类干扰、生物入侵等
高考地理二轮复习课件沙丘微专题
![高考地理二轮复习课件沙丘微专题](https://img.taocdn.com/s3/m/df3957f1aff8941ea76e58fafab069dc50224716.png)
呼伦湖的沙丘
呼伦湖位于内蒙古境内,呈东北—西南狭长分布, 湖长93 km,平均宽度25.2 km,湖水面积2 339 km2。湖区盛行西北风,风力资源丰富;西岸地 势高于东岸且坡度大,多陡崖;东岸多沙丘带分 布。近几年沙丘带逐步扩大东移。下图示意呼伦 湖位置及其周围水系。
(1)分析呼伦湖东岸沙丘带的沙源。
③特殊天气、气候背景:干旱少雨、气温回升、蒸发旺盛,是风沙形成的温床;气旋与冷 空气活动频繁。 (3)植被:冬春季节植被稀疏,地表缺少植被保护,表土疏松,沙源丰富、易起沙。 (4)堆积:地形阻挡,风速降低(气压梯度力、摩擦力、风源地远近、狭管效应)
2、荒漠化的危害从现象上看:农田、村庄、道路等受到威胁,地 表裸露为沙尘暴 提供沙源.
沙丘微专题
【高考真题回顾】【例1】鄱阳湖地区夏季的风向、降水等受西太平洋副热带 高压脊位置变化的影响。鄱阳湖汛期水位上升,湖面辽阔;枯水期水位下降, 水流归槽成为“赣江”(图10b)。图中的沙岭沙山(29.5°N附近)形成于2万 年前,由松散沙粒组成。沙山临湖一侧发育了一系列垄(脊)槽(谷)相间 的地形。读图,完成下题。
【解析】第(1)题,分析沙源主要从河流带来泥沙、河湖底部裸露两个角度分析,注意从图中分析河流数量、河流输沙量 和沉积量、河流流量及季节变化对湖泊水位的影响。第(2)题,冬春季起沙的原因是风力作用的结果,所以解答的实质是 分析该湖泊冬春季节多大风的原因。可以从地形、下垫面的摩擦力大小、植被等角度进行分析。【参考答案】(1)①多条 河流在此注入错那湖,泥沙沉积,河口三角洲面积较大;②冬春季河流水位低,河滩泥沙裸露;③错那湖水位低,因河 口外湖区水较浅,出露的湖滩泥沙面积较大。(2)①冬春季气候干燥(降水少),地表缺乏植被(草)的保护;②大风多,湖 面较宽阔,西风经湖面无阻挡;③沙源东部为河谷,风力强劲。
高考地理二轮复习 微专题 曲流曲峡PPT幻灯片
![高考地理二轮复习 微专题 曲流曲峡PPT幻灯片](https://img.taocdn.com/s3/m/f61fc174e53a580216fcfef2.png)
(1)推测内蒙古高原东部草原地表曲流分布较多 的自然原因。 高原地形平坦开阔,河流落差较小,河流在侧蚀 和堆积作用下易形成曲流;草原土壤多植物根系 固结,河岸抗侧蚀能力较强,曲流形成后能够得 到长时期的保留。
(2)阐述镶嵌在太行山区峡谷中的曲流的形成过 程。
太行山区在地质史上地形平缓,河流形成曲流;后来, 地壳缓慢抬升形成太行山,河流落差不断加大,河流不 断下切侵蚀形成峡谷,原来的曲流形态保留在峡谷中。
典型例题三:阅读图文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 下图示意牛轭湖的形成过程。
地势低平;河道弯曲;凹岸侵蚀凸岸淤积
(1流水冲刷,凹岸侵蚀,河流裁弯取直, 原有河道被废弃,形成湖泊。
牛轭湖(河成湖)为河曲发展过程中天然裁弯 取直而形成的河道遗迹潮。下图为江汉平原牛轭 湖自然演化的三个不同阶段。
据图描述牛轭湖的形成过程?
流水冲刷, 凹岸侵蚀
河流裁 弯取直
原河道被废弃, 形成湖泊
典型例题四: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河流曲流大多发育在地表相对平坦、物质软硬适度
的区域,其形状似希腊字母“Ω”,但在太行山崇山峻 岭的峡谷中竟然也穿行着这种曲流。考察发现,地质史 上太行山区曾经是平原,分布着许多河流,后期缓慢隆 起形成高大山地。曲流景观是大自然的杰作,但受到人 类的干预越来越多,许多曲流景观正在消失。左图示意 分布在内蒙古高原东部草原上的曲流,右图示意分布在 太行山区深邃峡谷中的曲流。
农业发达,排水槊、大堤和溢洪道纵横交错,为美国柑橘、蔬莱主要产区。 图1示意太行山区典型“曲峡”分布地段,图2示意太行山某“曲峡”景观。 滨浅湖水位上涨顶托曲流河,河漫滩平原堆积速度加快,地势抬高,辫状河区域与河漫滩平原落差减小,流速减慢; 图1示意太行山区典型“曲峡”分布地段,图2示意太行山某“曲峡”景观。 出现在丘陵和山地中的深切曲流,其成因是,在早期的古平原面上已经形成了曲流,后来地壳抬升,河流下切时保留和继承了原来的 曲流形态。 农业发达,排水槊、大堤和溢洪道纵横交错,为美国柑橘、蔬莱主要产区。 典型例题五: 材料:图2为三江平原曲流图。 (1)根据材料一,说明曲流和故道(牛轭湖)的形成原因。 降低河流流速,减轻下游洪灾风险; “曲峡”是指形成于山地中的曲流峡谷,多是由古平原面上的曲流发育而成。 典型例题三:阅读图文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曲流河多发育于河流中下游的河漫滩平原。
地球运动规律(课件) 高考地理二轮复习(人教版2019)
![地球运动规律(课件) 高考地理二轮复习(人教版2019)](https://img.taocdn.com/s3/m/3af4f4a6e43a580216fc700abb68a98270feac40.png)
【核心精要】日期的变更
对点解密
考点01 时间的计算与日期变更
【核心精要】日期的变更
温馨提示 日期的变更关键在于自然日界线与人为 日界线的区分,其区分的方法为:
(1)自转法:自西向东或顺着地球自转的方向日 期减去一天的为人为日界线,加上一天的为自然日 界线。
(2)时间法:根据时间计算结果为0时的经线为 自然日界线。
,取两数之和。 (2)时区差:两地同在东(西)时区,取两数之差;一地在东时区,另一地在西时区
,取两数之和。
对点解密
考点01 时间的计算与日期变更
【核心精要】地方时与区时
5.求时间的技巧——“东加西减” 先画出表示全球所有经线(或时区)的数轴,标出已知经线(或时区)及其地方时(或区
时),再标出所求经线(或时区),计算出两地经度差(或时区差)后,再将其转化为地方时 差(或区时差)。如下图所示:
对点解密
考点01 时间的计算与日期变更
【变式演练】变式01 时间的计算(
2022·浙江·高三阶段练习)北极村(北纬53.5°,东
经122.5°)位于黑龙江省,是中国最北区域的一个村
庄,一年中白昼最长达17个小时。完成下面小题
2.北极村冬至日日出时的北京时间为( )
√ A.3:30
B.8:20
C.8:30
√B.一年中最大太阳高度达60 C.冬至日到夏至日白昼先变短后变长 D.夏至日有可能出现极昼现象
【解析】1.北极村与北极圈相差13个纬度差, 同一经线上,每差一纬度差,距离为111KM, 故相距1443公里左右,A错;北极村位于北回 归线和北极圈之间,每年夏至日时距离太阳直 射点最近,正午太阳高度达到最大值,H=90- (53.5-23.5)=60°,B对;北极村位于北半球 ,冬至日,昼长最短,夏至日,昼长最长,从 冬至到夏至,昼一直变长,C错;极圈到极点范 围才有极昼极夜现象,北极村位于北回归线和 北极圈之间,没有极昼极夜现象,D错,故答案 选B。
高中地理二轮复习微专题复习课件微专题主要地理计算
![高中地理二轮复习微专题复习课件微专题主要地理计算](https://img.taocdn.com/s3/m/7866f5b7710abb68a98271fe910ef12d2af9a9e1.png)
地理计算在资源开发利用中的应用
土地资源评价
综合考虑土地的自然属性、经济属性和社会属性,通过计 算土地潜力指数、土地适宜性评价等指标,为土地资源的 合理开发利用提供依据。
矿产资源勘探
利用地理信息技术和地球物理勘探方法,计算矿体的形态 、规模和储量等参数,为矿产资源的勘探和开发提供技术 支持。
旅游资源评价与开发
XX
PART 07
地理计算综合应用
REPORTING
地理计算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地方时和区时的计算
确定不同地点的当地时间或时区时间,帮助安排跨国或跨时区的 活动。
日出日落时间的计算
预测特定地点的日出日落时间,有助于规划户外活动或农业生产。
昼夜长短的计算
了解某地昼夜长短的变化规律,对人们的日常生活和生物钟调整有 指导意义。
。
距离计算
通过两地的经纬度来计算实地 距离,例如计算两个城市之间 的直线距离。
航海、航空导航
在航海、航空等领域,需要利 用经纬度来确定航行方向和位 置,是导航的重要参数。
地震、气象监测
在地震、气象等监测领域,需 要利用经纬度来定位震源或气 象现象的位置,以便进行及时
预警和救援。
XX
PART 04
时间计算
XX
PART 03
经纬度计算
REPORTING
经纬度的基本概念
经度
指过某点与地球本初子午线的两 条相交线间的狭角,以东称东经 ,以西称西经,每个经度间隔为 15度,每度分为60分,每分分为
60秒。
纬度
指某点与地球球心的连线和地球 赤道面所成的线面角,以北称为 北纬,以南称为南纬,每个纬度
间隔与经度相同。
离。
高考地理二轮复习课件之微专题--农业覆盖
![高考地理二轮复习课件之微专题--农业覆盖](https://img.taocdn.com/s3/m/9344fd8df9c75fbfc77da26925c52cc58bd690ed.png)
6.甘肃省利用全膜双垄沟播种技术能大幅度提高农作物产量,主要是充分利用
√了( )
A.降水 B.热量
C.光照
D.土壤
√ 7.为最大限度地减少土壤水分的蒸发,每年开始覆膜的最佳季节为( )
A.春季 B.夏季 C.秋季 D.冬季 8.全膜双垄沟播技术推广过程中,特别需要注意的是( )
①土壤及时增施长效有机肥料
√ C.减少农药、粉尘污染 D.减少水果营养流失
10.水果套袋比较明显的问题是( )
√A.套袋束缚水果大小发育
B.套袋可能减少阳光照射,甜度下降 C.套袋增加水果重量,生长挂树上容易掉 D.套袋会阻隔水果呼吸作用,个头较小
广西壮族自治区是我国砂糖橘的最大产地,广西的气候条件非常适宜砂糖橘的 生长,尤其在桂林、梧州、贺州和百色等地区,砂糖橘的种植已经形成了规模 化产业。砂糖橘皮薄肉嫩汁多,味道清甜,风味浓郁,在春节前后错峰上市。 近年来,为了保证水果质量和农户收益,在砂糖橘临近采摘上市前,当地大力 推广在树冠覆膜技术(树冠上方覆盖塑料薄膜,如图所示)。 (1)运用大气受热过程原理,解释树冠覆膜技术的保温原理。 (2)分析树冠覆膜技术对砂糖橘生产会产生哪些效益。
不同薄膜作用
(1)无色透明地膜 广泛用于春季增温和蓄水保墒,此外,还可提高土壤 微生物活性,对改良土壤、提高土壤有机质含量有一定作用。 (2)黑色地膜 黑色地膜用于除草降温,还可用于瓜菜的软化栽培。黑色 地膜在阳光照射下,本身增温快、湿度高,但传给土壤的热量较少,故增 温作用不如透明膜,白天还有降温作用。由于它不透光,因而除草效果显 著,能有效防止土壤中水分的蒸发和抑制杂草的生长。地面覆盖可明显降 低地温、抑制杂草、保持土壤湿度。 (3)银灰色地膜 银灰色地膜覆盖有驱蚜防毒保墒,还有除草作用。这种 地膜具降温、保湿、驱避蚜虫的作用,能增加地面反射光,有利于果实着 色。适用于夏秋季蔬菜、瓜类、烟草的防治病虫及抗热栽培。
2021届高考地理二轮复习微专题:地貌的演化过程课件
![2021届高考地理二轮复习微专题:地貌的演化过程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171737f5cfc789eb172dc8f2.png)
⑤
② ④ ⑥
2021届高考地理二轮复习微微专专题题::地地貌貌的的演演化化过过程程课件 课件
2021届高考地理二轮复习微微专专题题::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地貌貌的的演演化化过过程程课件 课件
⑥
2021届高考地理二轮复习微微专专题题::地地貌貌的的演演化化过过程程课件 课件
(2)【标答】
先后次序:构成尖顶山的玄武岩,构成平顶山的玄武岩、构成台地的玄武岩。
黄土高原(千沟万壑、支离破碎)
2021届高考地理二轮复习微微专专题题::地地貌貌的的演演化化过过程程课件 课件
流水侵蚀使原有的沟谷不断加宽加长, 如果沙尘覆盖之处是面积较大的平坦区域
新的沟谷也不断涌现。
则形成的黄土堆积也同样宽阔平坦,这种
地貌被称为塬。
如果沙尘覆盖之处是波状起伏的丘陵,如果沙尘覆盖之处为孤立的小山尖,黄土
断块山:如果断层的位移以垂直运动为主,相对上升的岩体发育称为山岭 或高地,
如我国的华山、庐山、泰山等。
火山
内力成山
追问1:外力作用可以成山吗? 向斜山(由于槽部受挤压,不易被侵蚀,反而堆积成为山岭)
追问2:侵蚀作用可以成山吗? 小空间尺度(地理事物和现象在空间上的度量【空间范围】)
2021届高考地理二轮复习微微专专题题::地地貌貌的的演演化化过过程程课件 课件
理由:地貌侵蚀程度越严重,说明岩石暴露时间越长,形成时间越早。台地受
侵蚀轻,构成台地的玄武岩形成时间最晚;平顶山保留台地的部分特征,构成
平顶山的玄武岩形成时间较晚; 尖顶山已经没有台地的特征,构成尖顶山的
玄武岩形成时间最早。
得分点1:地貌侵蚀程度越严重,说明岩石暴露时间越长,形成时间越早。
新高考地理二轮微专题复习读图专题-景观图的判读课件
![新高考地理二轮微专题复习读图专题-景观图的判读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05bc7f49e418964bcf84b9d528ea81c758f52e33.png)
B.降水
C.光照
D.土壤
(2019江苏卷)“川西林盘”主要分布于川西平原,因竹木繁茂、小巧 如盘而得名,是集生产、生活、生态于一体,具有悠久历史的独特乡村聚 落。成都市有大小林盘约12万个。图13为“川西林盘景观及模式示意图”。 读图回答25-26题。
25.川西林盘形成的背景有 AC
A.地形平坦,水网密布
1.上图剪纸所反映的景观主要分布于我国( A )
A.长江三角洲
B.华北平原 C.三江平原
2.形成这种景观特征的自然条件有( D )
A.地形封闭
B.降水均匀 C.山河相间
D.四川盆地 D.地势低平
(2016·江苏卷)中国山水画家多师法自然,其作品往往具有明显的 地域特征。下图为我国四幅山水画作品。读图回答1~2题。
考点1、判读地理景观的地理位置
[方法指导] 解答此类试题可根据地理景观的典型特征、类别或属性、
标志性地理事物来判读。
(2016全国)剪纸是中国民间传统艺术,2009年9月入选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人类 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剪纸表现的内容丰富多彩,反映人们的生活环境、 习俗和风情等,寄托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下图是一帧剪纸作品。据此完成下 列各题。
自然灾害景观图 (火山工喷业发景、观地图震示意(图采或矿照、片生等产)车间等)
生物群落景观图 (动植交物通图景片观和图自然带(景公观路)、铁路、桥梁等)
……
……
关键能力之一:辨识空间位置关系的能力 关键能力之二:辨识空间排列状态的能力 关键能力之三:综合分析、比较概括地理特征与差异的能力 关键能力之四:描述、分析、归纳空间动态过程及其规律 关键能力之五:说明、分析、推理、评估地理联系及其影响
A.稳固河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