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生物学第六章

合集下载

第六章微生物的生长及其控制

第六章微生物的生长及其控制

第六章微生物的生长及其控制微生物不论其在自然条件下还是在人为条件下发生作用,都是通过“以数取胜”或“以量取胜”。

生长和繁殖就是保证微生物获得巨大数量的必要前提。

微生物生长是指由于细胞成分的增加导致微生物的个体大小、群体数量或两者的增长。

个体细胞生长:细胞内组分的增加,导致细胞总量(体积、质量、大小)扩个体繁殖:是微生物个体生长到一定阶段,由于细胞结构的复制与重建并通由于微生物个体微小,以个体为对象研究其生长和繁殖十分不便,常以群体数量的变化来研究微生物的生长。

在微生物学中,凡说“生长”一般均指群体生长,这与研究大型生物有所不同。

群体生长:指在一定时间和条件下,微生物细胞总量的增加。

既有量变也有质变。

三者之间的关系:个体生长→个体繁殖→群体生长群体生长=个体生长+个体繁殖第一节测定生长繁殖的方法测定生长的方法是以原生质含量的增加为基础,测定繁殖是建立在计算个体数目上。

一、测生长量直接方法:测菌体细胞(数)量、菌体体积、菌体质量等;间接方法:根据细胞内某种物质的含量或某种代谢活动强度间接测定。

(一)直接法1、测体积这是一种粗放的方法。

将待测培养液放在刻度离心管中作自然沉降或离心沉降,观察其体积。

污泥沉降比(SV):为含有污泥的混合液在量筒中静置30 min后所形成的沉淀污泥的容积占原混合液容积的百分数,以%表示。

又叫30 min沉淀率。

该参数是评定活性污泥质量的重要指标之一。

正常范围为15-30%。

2、称重此法的原理是根据每个细胞有一定的重量而设计的。

它可以用于单细胞、多细胞以及丝状体微生物生长的测定。

包括称干重(DCW)和湿重。

将一定体积的样品通过离心或过滤将菌体分离出来,经洗涤,再离心后直接称重,求出湿重。

如果是丝状体微生物,过滤后用滤纸吸去菌丝之间的自由水,再称重求出湿重。

不论是细菌样品还是丝状菌样品,可以将它们放在已知重量的平皿或烧杯内,于105℃烘干至恒重,取出放入干燥器内冷却,再称量,求出微生物干重。

第六章 微生物的生长及其控制1

第六章  微生物的生长及其控制1

获得同步生长的方法: 获得同步生长的方法:
同步培养法
诱导法
筛选法
化化化化 物物化化
过过过 区区区区区区区区过 膜膜膜过
获得同步生长的方法主要有两类: 获得同步生长的方法主要有两类:
环境条件诱导法:变换温度、光线、培养基等。 环境条件诱导法:变换温度、光线、培养基等。造成与正常细 胞周期不同的周期变化。 胞周期不同的周期变化。 机械筛选法:选择性过滤、梯度离心。物理方法,随机选择, 机械筛选法:选择性过滤、梯度离心。物理方法,随机选择, 不影响细胞代谢。 不影响细胞代谢。
☆以细菌为例介绍无分支单细胞微生物群体生长规律,其结 以细菌为例介绍无分支单细胞微生物群体生长规律, 论也基本适用于酵母菌。 论也基本适用于酵母菌。 ☆生长曲线代表了细菌在新的环境中从开始生长、分裂直至 生长曲线代表了细菌在新的环境中从开始生长、 死亡的整个动态变化过程。 死亡的整个动态变化过程。 ☆每种细菌都有各自的典型生长曲线,但它们的生长过程却 每种细菌都有各自的典型生长曲线, 有着共同的规律性。一般可以将生长曲线划分为四个时期。 有着共同的规律性。一般可以将生长曲线划分为四个时期。
二、以数量变化对微生物生长情况进行测定 (一)直接法
将待测样品制成菌悬液,适当稀释, 将待测样品制成菌悬液,适当稀释,加入血球计数板方 格网的计数室内,在显微镜下直接计数; 格网的计数室内,在显微镜下直接计数;因为计数室的 体积一定, 体积一定,所以能够计算出每毫升待测样品中的细胞个 数; 特点:全菌计数,不区分死菌与活菌; 特点:全菌计数,不区分死菌与活菌; 适用于单细胞微生物:细菌、酵母菌; 适用于单细胞微生物:细菌、酵母菌; 要点:菌悬液浓度应在 个细胞/毫升左右 毫升左右; 要点:菌悬液浓度应在108个细胞 毫升左右;

微生物学课件第六章第二节微生物的生长规律

微生物学课件第六章第二节微生物的生长规律
指数期的实践意义 • 是代谢、生理研究的良好材料 • 是增殖噬菌体的最适宿主菌龄 • 是发酵生产中用作“种子”的最佳种龄 • G+染色鉴定时采用此期微生物
(三)稳定期
特点:
•活细胞总数维持不变,即新繁殖的细胞数与 衰亡的细胞数相等,菌体总数达到最高点。
•细胞生长速率为零
•细胞生理上处于衰老,代谢活力钝化,细胞 成分合成缓慢。
(一)多重环境因子影响微生物生长的规律
1、Liebig 最低浓度定律:即微生物总生物量由环境中满 足于微生物生长所需营养物质的最低浓度所决定。当环境 中某种营养物质被消耗饴尽或至一定浓度以下时,可使微 生物的生长停止,即使此时培养基中没有任何毒性物质存 在,而且其他营养物质仍很丰富,当添加少量这种营养物 质时则微生物的生长可以重新开始。
• ③ 用生活力旺盛的对数生长期细胞接种,可以 缩短延迟期,加速进入对数生长期。
• ④ 补充营养物,调节因生长而改变了环境 pH 、 氧化还原电位,排除培养环境中的有害代谢产物, 可延长对数生长期,提高培养液菌体浓度与有用 代谢产物的产量。
• ⑤ 对数生长期以菌体生长为主,稳定生长期以 代谢产物合成与积累为主。根据发酵目的的不同, 确定在微生物发酵的不同时期进行收获。
影响延滞期长短的因素与实践意义
• 接种龄:
对数期“种子”,延滞期较短

延滞期或衰亡期“种子”,延滞

较长;
• 接种量: 接种量大,延滞期较短;
接种量小,延滞期较长;
• 培养基成分:培养基成分丰富的, 延滞期较
短;
培养基成分与种子培养基一致,
影响指数期的因素
• 菌种: 不同菌种的代时差异极大 • 营养成分:营养越丰富,代时越短 • 营养物浓度:影响微生物的生长速率和总生长量 • 培养温度:影响微生物的生长速率

环境工程微生物学第六章

环境工程微生物学第六章
6.2.2.5 酶的活性中心及作用
酶的活性中心(活性部位)是指酶分子中直接和底物结合并与酶的催化作用直接有关的部位。 单成分酶的活性中心是由一些氨基酸残基的侧链基团组成(有时也包括某些肽键基团) 对于全酶、辅酶或辅基上的某一部分往往也是活性中心的组成部分。 活性中心的基团分为: 结合基团:参与和底物结合的基团 催化基团:直接参与催化反应的基团
(1) 酶分子的组成(续)
酶的辅因子有些是小分子有机物,有些是金属离子,有时两者都有。 辅酶:与酶蛋白结合较松弛、用透析法可以除去的小分子有机物的酶的辅因子; 辅基:与酶蛋白结合比较紧的、用透析法不易除去的小分子物质(包括金属离子)称为辅基。 辅基一般都以共价键或配位键与酶蛋白相结合,需经特殊化学处理才能与酶蛋白分开。
假设的放能反应过程: A+B→C+D
没有酶的活化态
ΔGAct
有酶的活化态
ΔG有酶参与的活化能
基质 (A+B)
ΔG0 reaction
产物 (C+D)
反应过程
自由能
6.2.3 酶促反应的特点(续)
②酶的催化作用具有专一性。一种酶只作用于一种物质或一类物质,或催化一种或一类化学反应,产生一定的产物。 绝对专一性:只能催化一种物质发生反应,对其他物质不起作用 相对专一性:指一种酶能催化一类具有相同化学键或基团的物质进行某种类型的反应 立体异构专一性:是指某种酶只能对含不对称碳原子的某一种异构体起催化作用,而不能催化它的另一种异构体。 如L-乳酸脱氢酶只催化L-乳酸脱氢而对D-乳酸不起作用
Fe4S4
R-半胱氨酸
R-半胱氨酸
R-半胱氨酸
R-半胱氨酸
半胱氨酸
R
半胱氨酸
半胱氨酸

微生物学-第六章-微生物的代谢课件

微生物学-第六章-微生物的代谢课件

G
6-磷酸-果糖
特征性酶 磷酸己糖酮解酶
4-磷酸-赤藓糖 + 乙酰磷酸
6-磷酸-果糖
5-磷酸-木酮糖 ,5-磷酸-核糖
戊糖酮解酶
乙酸
3--磷酸甘油醛+ 乙酰磷酸
乳酸
乙酸
1 G 乳酸 + 1.5乙酸 + 2.5 ATP
三、发酵(fermentantion)
1、定义
广义:利用微生物生产有用代谢一种生产方式。 狭义:厌氧条件下,以自身内部某些中间代谢
氧化氮还原酶
反硝化意义:
1)使土壤中的氮(硝酸盐NO3-)还原成氮气而消失,降低土壤的肥力;
2)反硝化作用在氮素循环中起重要作用。
硫酸盐呼吸(硫酸盐还原)
——厌氧时,SO42- 、SO32-、S2O32- 等为末端电 子受体的呼吸过程。
特点:
a、严格厌氧; b、大多为古细菌 c、极大多专性化能异氧型,少数混合型; d、最终产物为H2S;
用所需的硝酸盐还原酶A亚硝酸还原酶等 c 兼性厌氧 细菌:铜绿假单胞、地衣芽孢杆菌等。
硝酸盐作用
同化性硝酸盐作用:
NO3- NH3 - N R - NH2 异化性硝酸盐作用:
无氧条件下,利用NO3-为最终氢受体
NO3- NO2 NO N2O N2
硝酸盐还原酶
亚硝酸还原酶
氧化亚氮还原酶
a、a1、a2、a4、b、b1、c、c1、c4、c5、d、o等; 末端氧化酶:
cyt a1、a2、a3、d、o,H2O2酶、过氧化物酶;呼吸链组分多变 存在分支呼吸链:
细菌的电子传递链更短并P/O比更低,在电子传递链的几个位置进入链和 通过几个位置的末端氧化酶而离开链。 E.coli (缺氧) CoQ cyt.b556 cyt.o

微生物学-第六章 微生物的生长及其控制

微生物学-第六章 微生物的生长及其控制

步骤:
菌悬液通过微孔滤膜,细胞吸附其上;反置滤膜,以新鲜 培养液通过滤膜,洗掉浮游细胞;除去起始 洗脱液 后就可 以得 到刚刚分裂下来 的新生细胞, 即为同步培养。
4 PDF 文件使用 "pdfFactory Pro" 试用版本创建 ÿ
二、单细胞微生物的典型生长曲线
1.平板菌落计数法
最常用的活菌计数法。将适当稀释的菌液倾注平板 或涂布在平板表面,经适当温度培养后,以平板上出 现的菌落数乘以稀释度就可计数出原菌液的含菌量。 直径9cm 的平板上出现菌落数一般以50~500个为 宜。按照国家标准规定的样品菌落数总数测定的计数 原则,以平板菌落数在30~300个之间为报告依据。 适用范围: 中温、好氧和兼性厌氧、能在营养琼脂上生长的微 生物。
生长曲线概念: 定量描述液体培养基中微生物群体生长规律的 实验曲线,称为生长曲线。 生长曲线的制作: 把少量纯种单细胞微生物接种到一定体积的培养液 中后,在适宜的条件下培养,如果以细胞数目的对数 值为纵坐标,以培养时间为横坐标,就可以绘制出分 批培养条件下微生物的生长曲线。
每种细菌都有各自的典型生长曲线,但它们的生长 过程却有着共同的规律性。一般可以将生长曲线划分为 四个时期,即迟缓期、对数期、稳定期和衰亡期。
技术要求: 样品充分混匀,操作熟练快速(15~20min完成操 作),严格无菌操作; 注意事项: 每一支吸管只能用于一个稀释度,样品混匀处理, 倾注平板时的培养基温度; 误差: 多次稀释造成的误差是主要来源,其次还有由于样 品内菌体分布不均匀、以及不当操作。
2. 液体稀释法
对样品做10倍连续稀释,从适宜的3个连续稀 释度 中各取5ml 试 样,接 种 3组共9 支装有培养液 的试管中(每管接入1ml )。经培养后,记录每个 稀 释 度 出 现 生 长 的 试 管 数 , 然 后 查 M.P.N. 表 (most probable number,最大可能数),根据 样品稀释倍数就可计算出其中的活菌含量。

微生物学(周德庆版)第六章 微生物的生长及其控制

微生物学(周德庆版)第六章 微生物的生长及其控制
绝大多数微生物的生长PH在5-9之间。 不同微生物的生长pH也存在最低、最适与最高3个值.
除不同种类微生物有其最适生长PH外,即使同一种微生 物在其不同的生长阶段和不同的生理、生化过程,也有不同 的最适pH要求。研究其中的规律.对发酵生产中PH的控制极 为重要.
微生物细胞内环境中的PH值相当稳定.
41
4.2
7.0~7.5 9.3
Chlorobium limicola 泥生绿菌
6.0
6.8 7.0
Thurmus aquaticus 水生栖热菌
6.0 7.5~7.8 9.5
Aspergillus niger 黑曲霉 一般放线菌 一般酵母菌
1.5 5.0~6.0 9.0
5.0 7.0~8.0 10.0
19
应用意义:
1)发酵生产形成的重要时期(抗生素、氨基酸等),生产上
应尽量延长此期,提高产量,措施如下:
• 补充营养物质(补料)

调pH

调整温度
2)稳定期细胞数目及产物积累达到最高。
20
4、衰亡期
表现:出现 “负生长 ”,有些细胞开始自溶。
衰亡期特点:R为负值,细菌代谢活性降低,细 菌衰老并出现自溶,产生或释放出一些产物,如 氨基酸、转化酶、外肽酶或抗生素等。 细胞呈现多种形态,有时产生畸形,细胞大小悬殊, 有些革兰氏染色反应阳性菌变成阴性反应等。
42
不同微生物的生长pH值范围
微生物
最低
pH值 最适
最高
Thiobacillus thiooxidans 氧化硫硫杆菌 0.5
2.0~3.5 6.0
Lactobacillus acidophilus 嗜酸乳杆菌 4.0~4.6 5.8~6.6 6.8

第六章微生物的生长及其控制

第六章微生物的生长及其控制

第六章微⽣物的⽣长及其控制第六章微⽣物的⽣长及其控制1.概述⽣长:细胞物质有规律地,不可逆地增加,导致细胞体积扩⼤的⽣物学过程.繁殖:微⽣物⽣长到⼀定阶段,由于细胞结构的复制与重建并通过特定的⽅式产⽣新的⽣命个体,即引起⽣命个体数量增加的⽣物学过程。

⽣长是⼀个量变的过程,繁殖是⼀个质变的过程2.细菌的个体⽣长1.染⾊体DNA的复制和分离细菌的染⾊体为环形双链DNA分⼦。

染⾊体⼀双向的⽅式进⾏连续的复制,在细胞分裂之前不仅完成了染⾊体的复制,⽽且也开始了2个⼦细胞DNA分⼦的复制。

当细胞的⼀个世代即将结束时,不仅为即将形成的2个⼦细胞各备有⼀份完整的遗传信息,⽽且也具有已经按亲本⽅式复制的基因组。

其复制点附着在细胞膜上,随膜的⽣长和细胞分裂,2个未来的⼦细胞基因组不断地分离,最后达到2个⼦细胞中。

细菌在个体⽣长中通过染⾊体DNA的复制,使其遗传特性能保持⾼度的连续性和稳定性。

2.细胞壁的扩增细胞在⽣长过程中,细胞壁只有通过扩增,才能使细胞体积扩⼤。

3.细菌分裂的调节细菌进⼊分裂时期,此时在细菌长度的中间位置,通过细胞质膜内陷并伴随新合成的肽聚糖插⼊,导致横隔壁向⼼⽣长,最后在中⼼回合,完成⼀次分裂,将细菌分裂成2个⼤⼩相等的⼦细菌。

细胞在⽣长和分裂伴随细胞壁的裂解和闭合2个过程。

前者将细胞壁打开,有利于细胞壁物质插⼊;后者在新合成的细胞壁物质插⼊后的开⼝处重新闭合形成完整的细胞壁,以利于机体⽣存。

影响细菌的⽣长和分裂的主要因素是:转肽酶(催化2个肽聚糖的短肽链的链接);D-Ala-D-Ala-梭肽酶(催化五肽转变为四肽)青霉素竞争性抑制转肽酶。

3. 细菌的群体⽣长繁殖1.⽣长的规律细菌以⼆分裂繁殖,即细胞核⾸先进⾏有丝分裂,然后细胞质通过胞质分裂⽽分开,形成2个相同的个体.分批培养:在封闭系统中对微⽣物进⾏的培养,既不补充营养也不移去培养物质,保持整个培养液体积不变的培养⽅式。

培养曲线:以时间为横坐标,以菌数为纵坐标,依据不同培养时间⾥细菌数量变化,作出培养期间菌数变化规律的曲线。

沈萍微生物学第六章

沈萍微生物学第六章
微生物个体生长表现为个体质量和体积的增加。 微生物个体生长表现为个体质量和体积的增加。 表现为个体质量和体积的增加 微生物群体生长是以微生物细胞的数量或微生物 微生物群体生长是以微生物细胞的数量或微生物 群体细胞物质量的增加作为生长的指标。 群体细胞物质量的增加作为生长的指标。 因而要了解微生物的生长规律,就要了解微生物 因而要了解微生物的生长规律, 的个体生长和群体生长两个方面。 的个体生长和群体生长两个方面。
丝状真菌细胞的顶端生长
图 4
丝状真菌菌丝细胞顶端生长模型
图 示 Allomyces macrogynus 菌丝的顶端生长
第四节
环境对生长的影响及 生长的测定
一.环境对微生物生长的影响
1.营养物质 1.营养物质 (nutrient) 2.水的活性 2.水的活性 (water activity) 微生物aw 微生物aw范围 aw= 0.6 --- 0.99 aw范围 细菌要求 aw 较高 霉菌要求 aw 较低
图示 丝状真菌的沉淀生长
起始培养时菌丝体
培养18小时后的菌丝体 培养18小时后的菌丝体
影响因素: 影响因素: 接种体积的大小、接种物是否凝集、 接种体积的大小、接种物是否凝集、以及菌丝体是 否易于断裂等因素的综合作用决定着丝状微生物是 丝状生长还是沉淀生长。 丝状生长还是沉淀生长。 工业发酵意义: 工业发酵意义: 丝状微生物在液体培养中的生长方式在工业生产中 很重要,因为它影响发酵过程的通气性、 很重要,因为它影响发酵过程的通气性、生长速率 搅拌能耗及菌丝体与发酵液的分离难易等。 、搅拌能耗及菌丝体与发酵液的分离难易等。
2)对数生长期
特点 • 生长速率最快,细胞呈指数增长 生长速率最快, • 生长速率恒定,代时最短 生长速率恒定, • 代谢旺盛,细胞成分平衡发展 代谢旺盛,细胞成分平衡发展, • 群体的生理特性较一致

【南昌大学】优质课《微生物学》 第-六-章--微生物的生长及其控制方法

【南昌大学】优质课《微生物学》 第-六-章--微生物的生长及其控制方法

迟缓期出现的原因:调整代谢 在生产实践中缩短迟缓期的常用手段:
(1)通过遗传学方法改变种的遗传特性使迟缓期缩短;
(2)利用对数生长期的细胞作为种子; (3)尽量使接种前后所使用的培养基组成不要相差太大; (4)适当扩大接种量
南昌大学
食品院食品微生物组
对数生长期(Log phase):
又称指数生长期(Exponential phase),在生长曲线中,紧接着迟 缓期的一段细胞数以几何级数增长的时期。 对数生长期特点: 平衡生长; 酶系活跃、代谢旺盛;生长速率常数R最大、代 时最短。 是研究微生物基本代谢的良好材料。它也常在生产上用作种 子,使微生物发酵的迟缓期缩短,提高经济效益。
南昌大学 食品院食品微生物组
3. 稳定生长期(Stationary phase):
由于营养物质消耗,代谢产物积累和pH等环境变化,逐步不 适宜于细菌生长,导致生长速率降低直至零。
稳定生长期又称恒定期或最高生长期,此时培养液中活细菌 数最高并维持稳定。
南昌大学
食品院食品微生物组
4. 衰亡期(Decline或Death phase):
南昌大学
食品院食品微生物组
(二)恒浊连 续培养
概念:在恒浊器内,调节培养基流速,使细菌培养液浊度保 持恒定的连续培养方法。 原理:维持菌浓度不变。 特点:基质过量,菌以最高速率生长;但工艺复杂,烦琐。
在恒浊连续培养中装有浊度计,借光电池检测培养室中的浊 度(即菌液浓度),并根据光电效应产生的电信号的强弱变化, 自动调节新鲜培养基流入和培养物流出培养室的流速。
南昌大学
食品院食品微生物组
对数生长期(Log phase)的重要参数:
(1)繁殖代数(n)
X2=2n . X1 lgX2=lgX1 +n lg2 n =(lgX2-lgX1)/lg2 =3.322(lgX2-lgX1)

微生物学-第六章微生物的遗传

微生物学-第六章微生物的遗传

2,T2噬菌体感染实验
用 32P 标 记 病 毒 的 DNA , 35S 标 记 病 毒 的 蛋白质外壳。然后将这两种不同标记的病毒
分别与宿主大肠杆菌混合,结果发现:用含 有35S蛋白质的T2噬菌体感染大肠杆菌时,大 多数放射性留在宿主细胞的外边,而用含有 32PDNA的T2噬菌体感染大肠杆菌时,32PDNA 注入宿主细胞,并产生噬菌体后代,这些T2 噬菌体后代的蛋白质外壳的组成、形状大小
• 2) 如果转导DNA不能进行重组和复制,其上的基 因仅经过转录而得到表达,就成为流产转导 (abortive transduction),其特点是在选择培养 基平板上形成微小菌落。DNA不能复制,因此群 体中仅一个细胞含有DNA,而其它细胞只能得到 其基因产物,形成微小菌落。
• 3)被降解, 转导失败,在选择平板上无菌落形成。
大肠杆菌基因组特点:
1,遗传信息是连续的。
2,功能相关的结构基因组成操纵子结构, 有些功能相关的RNA基因也串联在一起。4100 个 基 因 , 2584 个 操 纵 子 , 16SrRNA 基 因 ---23SrRNA基因----5SrRNA基因串联在一起。
3,结构基因在基因组中多为单拷贝。rRNA 基因多拷贝,7个rRNA操纵子。
将待测样品与从老鼠肝脏抽提的酶混合在 一起适当保温后,用直径约2~3mm的圆形滤纸 片吸取待测样品,放置在含有鼠伤寒沙门氏细 菌组氨酸缺陷型突变株的基本培养基平板中央, 370C培养16~24小时。如有诱变作用,则在滤纸 片周围即可长出回复突变的菌落,由于试验纸 片的化学药剂向四周扩散而形成自然的浓度梯 度,故在浓度最高即离试验纸片近的地方,细 菌会全部被杀死,因而无菌落形成;而离试验 滤纸片较远的适宜地方形成回复突变的菌落最 多。

微生物学(第六章-微生物生长及其控制)

微生物学(第六章-微生物生长及其控制)

“微生物学”练习题第六章-微生物生长繁殖及其控制一、选择题1、对于细菌群体生长曲线叙述不正确的是()。

A、对容器内全部培养基里的细菌进行测定B、以细菌数目的对数为纵坐标C、以时间为横坐标D、细菌的群体生长曲线可分为四个时期2、消毒的目的是()。

A、消灭一切微生物B、消灭病原微生物C、抑制有害微生物D、抑制生物体内病原微生物3、代时是指()。

A、培养物从接种到开始生长所需要的时间B、从对数期结束到稳定期开始的间隔时间C、培养物生长的时间D、细胞分裂繁殖一代所需要的时间4、在典型的单细胞微生物生长曲线中,细胞形态最大的生长期是()。

A、延滞期B、对数期C、稳定期D、衰亡期5、在典型的单细胞微生物生长曲线中,代时最短的生长期是()。

A、延滞期B、对数期C、稳定期D、衰亡期6、在典型的单细胞微生物生长曲线中,细胞产量最高的时期是()。

A、延滞期B、对数期C、稳定期D、衰亡期7、下列保存方法会降低食物的水活度的是()。

A、腌肉B、巴斯德消毒法C、冷藏D、酸泡菜8、能导致微生物死亡的化学剂是()。

A、抑菌剂B、溶菌剂C、杀菌剂D、B和C9、微生物细胞内环境中的pH值一般为()。

A、中性B、碱性C、酸性D、与所处环境一致10、只能用高压灭菌才能杀死的是()。

A、结核分支杆菌B、病毒C、细菌芽孢D、霉菌孢子11、磺胺的结构类似物是()。

A、二氢叶酸B、二氢蝶酸C、对氨基苯甲酸D、四氢叶酸12、青霉素杀菌的主要机理是()。

A、损伤细胞膜B、干扰蛋白质合成C、破坏酶系统D、抑制细胞壁合成13、采用紫外线诱变菌种时需要在黑暗或红外条件下进行,主要原因是可见光激活微生物细胞中的()。

A、光激活酶B、乙醛脱氢酶C、乙醇脱氢酶D、磷酸脱氢酶14、能通过抑制叶酸合成而抑制细菌的生长的是()。

A、青霉素B、磺胺类药物C、四环素D、以上所有15、直接显微镜计数适宜的微生物是()。

A、细菌B、原生动物C、病毒D、霉菌孢子和酵母菌16、所有微生物的世代时间()。

微生物学课件 第六章 微生物代谢

微生物学课件 第六章 微生物代谢

ATP ADP+P
Fd
(Fe4S4)2
FeMoCo N2
3、CO2同化
①乙醛酸循环 ②丙酮酸羧化支路 ③甘油酸途径:乙醇酸、草酸、甘氨酸底物, 转化为乙醛酸,缩合成羟基丙酮酸半醛,还原成甘 油酸进入EMP途径。
4、糖类的合成
单糖的合成;多糖的合成。
5、氨基酸的合成
氨基化作用;转氨基作用;前体碳骨架合成。
e-
e- Bph
e- QA e- QB e-
Q库
ADP+Pi Cyt.bc1 ATP
逆电子传递 外源H2
NAD(P) NAD(P)H2
P700 e- Cyt.c2
外源电子供体H2S等
非环式光合磷酸化 (non-cyclic photophosphorylation)
1/202 2H+
叶绿素b
e- Ⅱ
③膜透性调节; ④能荷调节; ⑤诱导作用:类似物诱导; ⑥磷酸盐调节。
(1)CO2的固定:空气中的CO2同化成细胞物质的 过程。
①卡尔文循环
②还原性三羧酸循环固定CO2
乙酰CoA
丙酮酸
磷酸烯醇式丙酮酸
草酰乙

琥珀酰CoA
α-酮戊二酸
柠檬酸
乙酸
乙酰CoA
③还原单酸循环
不消耗能量,Fd由H2或NADH2提供电子,由乙酰
CoA 丙酮酸
草酰乙酸
乙酸
2、生物固氮
固氮微生物(nitrogen –fixing organisms, diazotrophs)
代谢调控:利用遗传学方法或其它生物学方法,人 为地改变和控制生物的代谢途径,生产有用物质或进行 有益服务。
二、微生物产能代谢

医学微生物学――第六章 细菌的感染与免疫

医学微生物学――第六章 细菌的感染与免疫

医学微生物学――第六章细菌的感染与免疫1.引起菌群失调的原因是____________。

a.生态制剂的大量使用b.正常菌群的遗传特性明显改变c.正常菌群的耐药性明显改变d.正常菌群的增殖方式明显改变e.正常菌群的组成和数量明显改变2.条件致病菌致病的条件____________。

a.正常菌群的耐药性改变b.正常菌群的遗传特性改变c.肠蠕动减慢使细菌增多d.长期使用广谱抗生素e.各种原因组成免疫功能亢进3.正常菌群的有益作用不包括____________。

a.抗肿瘤作用b.刺激机体的免疫应答c.合成维生素d.与外来菌竞争营养物质e.刺激补体的合成4.致病过程中引起两次菌血症的是____________。

a.痢疾志贺菌b.肉毒梭菌c.白喉棒状杆菌d.伤寒沙门菌e.淋球菌5.病原菌在机体血液中大量繁殖产生毒性物质,并随血流到达其他器官,引起多发性脓肿,称为____________。

A.bacteremiaB.pyemiaC.endotoxemiaD.toxemiaE.septicemia6.下列哪种结构与细菌侵袭力有关____________。

a.芽胞b.荚膜c.细胞壁d.中介体e.核糖体7.类毒素与外毒素的区别在于前者____________。

a.有抗原性,但无毒性b.无抗原性,有毒性c.无抗原性,也无毒性d.有抗原性,也有毒性e.仅有半抗原性,无毒性8.脑膜炎奈瑟菌侵入血流,大量繁殖产生内毒素,引起全身中毒症状,称为____________。

a.菌血症b.败血症c.毒血症d.脓毒血症e.以上都不是9.常用人工被动免疫的生物制品有____________。

a.菌苗b.疫苗c.BCGd.类毒素e.抗毒素10.能引起内毒素休克的细菌成分是____________。

a.肽聚糖b.磷壁酸c.LPSd.O抗原e.荚膜多糖11.关于Shwartzman现象的叙述,下列哪项是正确的____________。

a.是DIC的局部表现b.是一种免疫应答反应c.两次注射革兰阴性菌可相同或不同d.动物局部可出现出血或坏死,但不会死亡e.两次注射间歇时间应超过24小时12.细菌代谢产物中,与致病性无关的是____________。

【微生物生物学】第六章考点总结2

【微生物生物学】第六章考点总结2

【微⽣物⽣物学】第六章考点总结2微⽣物的营养要求:碳源—⽆机碳源,有机碳源;氮源—⽆机氮源,有机氮源;⽆机盐—主要元素,微量元素⽣长因⼦—维⽣素,⽣物素;⽔;能源微⽣物的六类营养要素:碳源,氮源,⽆机盐,⽣长因⼦,能源,⽔营养物质及其⽣理功能:⽔分—功能:(1)溶剂与运输介质(吸收与分泌)(2)参与细胞内⽣化反应(3)维持蛋⽩、核酸等⽣物⼤分⼦稳定的天然构象及细胞正常形态(4)⽐热⼤,控制细胞内温度变化(5)通过⽔合与脱⽔控制多亚基组成的结构,如酶、微管、鞭⽑的组装与分离碳源—有机碳源:糖类(单糖,寡糖,多糖),有机酸,醇,脂类,烃类,芳⾹族化合物⽆机碳源:⼆氧化碳,碳酸氢钠,碳酸钠—功能:构成细胞物质的主要成分(⾻架)能源(分解代谢过程中产⽣)氮源—有机氮:蛋⽩及其降解物(胨、肽、氨基酸),核酸、尿素、嘌呤、嘧啶等⽆机氮:N2,硝酸盐,铵盐—功能:提供微⽣物⽣长、繁殖所需氮素营养;合成细胞含氮化合物,能源(⾃养菌)能源—化学物质:有机、⽆机化合物辐射能:光⽆机盐—⼤量元素: P, S, K, Mg, Ca, Na微量元素(≤ 0.1mg/L): Mn, Cu, Co, Zn, Mo , Fe—功能:(1)维持⽣物⼤分⼦和细胞结构的稳定;(2)酶活性中⼼的组成部分;(3)调节细胞渗透压平衡;(4)控制细胞氧化还原电位;(5)某些⾃养微⽣物的能源⽣长因⼦—种类:维⽣素(B族为主)、⽣物素、烟酰胺、氨基酸、胺类、甾醇、嘌呤、嘧啶—功能:参与新陈代谢,促进微⽣物⽣长光能⽆机营养型:具有光合⾊素,利⽤光能并以⽔或还原态⽆机物为供氢体来同化CO2光合⾊素:主要⾊素:叶绿素,菌绿素辅助⾊素:类胡萝⼘素,藻胆素(捕获光能,强光下保护作⽤)产氧光合作⽤:利⽤光能分解⽔⽽产⽣O2,还原CO2为有机物(藻类、蓝细菌内含叶素)光能CO2+H2O———→[CH2O]+O2↑叶绿素不产氧光合作⽤:吸收光能, 以还原态⽆机硫化物(H2S)为氢或电⼦供体同化CO2(光合细菌:紫⾊细菌,绿⾊细菌等)光能CO2+2H2S——→*CH2O]+H2O+S菌绿素⽣活环境:光照,厌氧,富含有机质,H2,硫化物⾮环式光合磷酸化系统PSII→PSI:P680--P680*--Ph--Q A--Q B--Qpool--Cyt bf-P700--P700*--FeS--Fd--Fp--NAD(P)HQ B—Qpool:⾮环式电⼦流(产⽣质⼦动⼒)Cyt bf—Fd:环式电⼦流(产⽣质⼦动⼒)环式光合磷酸化系统(紫⾊细菌)P870—P870*--Bph--Q A--Q B—Qpool—Cyt bc1---Cyt c2—P870---NAD(P)HQpool---NAD(P)H:反向电⼦流(耗能)光能有机营养型:利⽤光能,以简单有机物(醇、有机酸)为供氢体同化CO2CH3光能│CO2+2CH2-CHOH——→*CH2O]+2CH3COCH3+H2O菌绿素化能⽆机营养型:通过氧化⽆机物取得能量,并以CO2为唯⼀或主要碳源1. 硝化细菌(亚硝化细菌群,硝化细菌群)2.硫(化)细菌(通过氧化还原态的⽆机硫化物(H2S、S、S2O32-、SO32-)获得能量, 同化CO2)3. 铁细菌(氧化Fe2+为Fe3+获取能量并同化CO2)4. 氢细菌(具有氢化酶,从氢的氧化获取能量,同化CO2)**区别于异养型的产氢细菌,具有氢酶,氧化氢获得能量,但不能同化CO2化能有机营养型:⼤多数微⽣物以有机物为碳源和能源腐⽣型,寄⽣型,兼性寄⽣营养类型能源供氢体基本碳源实例光能⽆机光⽆机物⼆氧化碳蓝细菌, 光合细菌光能有机光有机物⼆氧化碳红螺菌科细菌,简单有机物化能⽆机⽆机物⽆机物⼆氧化碳硝化细菌等化能有机有机物有机物有机物⼤多数细菌和真菌影响物质进⼊细胞的因素:1. 营养物质本⾝的性质(分⼦量、溶解性、电负性等);2. 微⽣物所处环境(温度、pH、离⼦强度);3. 微⽣物细胞的透过屏障(细胞壁、细胞膜、荚膜、粘液层等的孔径⼤⼩,松紧程度)微⽣物吸收营养物质的⽅式:1、膜泡运输(吞噬作⽤)—吸附期,膜伸展期,膜泡迅速形成期,附着膜泡形成期,膜泡释放期特点:1. 主要存在于原⽣动物(变形⾍)中;2. 细胞膜内陷包裹营养物,由胞外进⼊胞内;2、被动扩散—由细胞质膜内外营养物的浓度差⽽产⽣的物理扩散作⽤。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A. 原生动物 B. 真菌孢子 C. 细菌 D. 病毒 7.细菌的生长曲线中 , 活菌数基本维持稳定的是( C ) 正确
A.适应期 B.对数期 C.稳定期 D. 衰亡期
D )之外 正确

8.间歇灭菌过程需要下列所有条件,除了( D )之外。 错误 正确答案: B
A. 蒸汽温度 100℃ B. 每平方英尺 10 磅压力 C. 30min 时间 D. 连续三天的处理 9.微生物的稳定生长期( B ) 正确
A ) 正确
A. 链霉素
B. 青霉素
C. 利福平
D. 两性霉素 28. 微生物分批培养时,在延迟期(
B ) 正确
A. 微生物的代谢机能非常不活跃 B. 菌体体积增大 C. 菌体体积不变 D. 菌体体积减小 29.青霉素的杀菌机制是( C ) 正确
A. 破坏细胞膜 B.抑制 DNA 合成 C. 抑制肽聚糖的合成 D. 抑制蛋白质合成 30. 血清、抗毒素等可用下列那种方法除菌(
C )期最好。 正确
A.稳定期
B.衰亡期
C.指数期
D. 适应期 17. 微生物得最适生长速度是指(
B ) 正确
A.一切代谢最好的温度 B. 生长繁殖最快速度 C.菌体产量最高温度 D. 发酵速度最快的温度 18.代时为 0.5h 的细菌由 103 个增加到 109 个时需要多长时间?( C ) 正确
A. 细胞分裂速率增加 B. 细胞分裂速率降低 C. 群体是在其最旺盛壮健的阶段 D. 群体是在其最少的阶段 10.以下哪个特征表示二分裂 ? ( C ) 正确
A.产生子细胞大小不规则 B.隔膜形成后染色体才复制 ’ C.子细胞含有基本等量的细胞成分 D. 新细胞的细胞壁都是新合成的 11.某细菌 2 h 中繁殖了 5 代,该菌的代时是( B ) 正确
第六章 微生物的生长及其控制
选择题(每题 1 分,共 30 题, 30 分) 1.高温对微生物的致死是因为:( D ) 正确
A.高温使菌体蛋白变性 B. 高温使核酸变性 C. 高温破坏细胞膜的透性 D. A –C 2.对抗生素最敏感的时期是( B ) 正确
A.迟缓期 B.对数期 C.稳定期 D. 衰亡期 3.称为微好氧菌的那些细菌能(
A. 40h B. 20h C. 10h D. 3h 19.巴斯德消毒法可用于( D )的消毒。 正确
A.啤酒 B.葡萄酒 C.牛奶 D. 以上所有 20. 下列抗生素作用机制中,抑制细胞壁合成的是(
D ) 正确
A. 利福霉素 B. 四环素 C. 两性霉素 D. 青霉素 21. 下列抗生素作用机制中,干扰病原蛋白合成的是(
C ) 正确
A. 井冈霉素 B. 短杆菌素 C. 链霉素 D. 灰黄霉素 22. 下列抗生素作用机制中,阻碍核酸合成的是(
A ) 正确
A. 利福霉素 B. 四环素 C. 两性霉素 D. 青霉素
欢迎下载
3

23.酵母菌属于微生物( C ) 正确
A.好氧型 B.厌氧型 C.兼性厌氧型 D. 微厌氧型 24. 好氧微生物在液体培养基中常表现为(
A ) 正确
A.菌膜 B.沉淀 C.混浊 D. 三者都有 25. 细菌的生长曲线中,总菌数和活菌数几乎相等的是(
B ) 正确
A.适应期 B.对数期 C.稳定期 D. 衰亡期 26. 用理化方法,杀死物体上所有的微生物,此方法称为(
A ) 正确
A.灭菌 B.消毒 C.防腐 D.A 和 B 27. 下列抗生素作用机制中,干扰蛋白质合成的是(
B )生长。 正确
A.在高浓度盐中 B. 在低浓度氧中 C. 没有 ATP 或葡萄糖 D. 只在有病毒时 4.杀死所有微生物的方法称为(
B ) 正确
A. 消毒 B. 灭菌 C. 防腐 D. 化疗 5.消毒效果最好的乙醇浓度为:(
B ) 正确
A.50% 。 B.70% 。 C.90% 100% 6.直接显微镜计数用来测定下面所有微生物群体的数目,除了(
B ) 正确
A.迟缓期
B. 对数期
C.稳定期
D. 衰退期
15. 细菌细胞进入稳定期是由于:①细胞已为快速生长作好了准备;②代谢产生的毒性物质发生了积累;③
能源已耗尽;④细胞已衰老且衰老细胞停止分裂
A 1,4
欢迎下载
2

B 2,3 C 2,4 D 1,5 16. 发酵工业中,作为种子的微生物,一般处于(
A. 15 min B. 24 min C. 30 min D. 45 min 12.代时是指( D ) 正确
A.培养物从接种到开始生长所需要的时间 B.从对数期结束到稳定期开始的间隔时间 C.培养物生长的时间 D. 细胞分裂繁殖一代所需要的时间 13.果汁、牛奶常用的灭菌方法为( A ) 正确
A.巴氏消毒 B.干热灭菌 C.间歇灭菌 D. 高压蒸汽灭菌 14. 细菌生长曲线中,生物学性状最典型的是(
C ) 正确
A.巴氏消毒法 B.紫外线照射
欢迎下载
4

C.滤菌器过滤 D. 高压蒸气灭菌
欢迎下载
5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