菩萨蛮(其二)韦庄
菩萨蛮(其二)韦庄

• 郑愁予《赋别》 这次我离开你,是风,是雨,是夜晚; 你笑了笑,我摆一摆手 一条寂寞的路便展向两头了。 念此际你已回到滨河的家居, 想你在梳理长发或是整理湿了的外衣, 而我风雨的归程还正长……
• 徐志摩《偶然》
• 我是天空里的一片云, 偶尔投影在你的波心—— 你不必讶异, 更无须欢喜—— 在转瞬间消灭了踪影。 你我相逢在黑夜的海上, 你有你的,我有我的,方向; 你记得也好, 最好你忘掉, 在这交会时互放的光亮
• 题材:花间月下,男女之情,其他尚有些咏史征戍、行旅写 景之作。风格辞意婉约,香软秾艳,史称花间词派。
• 发展:北宋词家,如晏殊、欧阳修、柳永、秦观、周邦彦、 李清照等人,上承花间词,去其香软浮艳,以蕴藉雅正见长, 语言秀丽而清新,情思曲折而真切。
写作背景
韦庄《菩萨蛮》共五首,是前后相呼应的 组词。本词为第二首。黄巢起义之后,藩 镇混战,韦庄避乱江南长达十年之久。本 词就是他避乱江南时期所作(一说早年浪 游江南时所作)。
• 昨夜夜半,枕上分明梦见。语多时。依旧桃花面,频低 柳叶眉。 半羞还半喜,欲去又依依。觉来知是梦,不胜悲。
荷叶杯
• 记得那年花下,深夜,初识谢娘时。水堂西面画帘垂, 携手暗相期。 惆怅晓莺残月,相别,从此隔音尘。如今俱是异乡人, 相见更无因。
(1)好在景美
春水碧于天
从视觉角度写:描绘春水 色彩,突出水之清,水之
绿,令人心旷神怡。
江
(2)好在生活美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南
画船听雨眠
从听觉角度写:聆听着淅沥 的雨声,渐渐入眠,十分惬
好
意闲适。
(3)好在人美
垆边人似月 皓腕凝霜雪
《菩萨蛮(其二)/韦庄》教学设计(江西省县级优课)

《菩萨蛮》(其二)韦庄人人尽说江南好,游人只合江南老。
春水碧于天,画船听雨眠。
垆边人似月,皓腕凝霜雪。
未老莫还乡,还乡须断肠。
韦庄《菩萨蛮》教案教学目标:1.因声求气,吟咏诗韵:朗读并背诵全词。
2.置身诗境,缘景明情:透过诗句,体会情感。
3.以意逆志,知人论世:结合写作背景,探究主旨。
教学重难点:1、通过对词中的景物描写,体会词中江南的意境之美 2、缘景明情,通过词人笔下对江南的描述,理解词人置身江南美景之中获得的暂时的精神解脱对和客游他乡的无奈之情。
教学课时:一课时教学过程:一、导入江南美景图导入二、认识作者韦庄(836-910),字端已,今陕西西安人,韦应物之四世孙。
他生活在唐帝国由衰弱到灭亡、再到五代十国分裂割据的混乱时期。
诗歌广泛地反映了唐末动荡的社会面貌,长篇叙事诗《秦妇吟》为其代表作,人称“秦妇吟秀才”。
其词尤具特色,内容有男女之情、离愁别恨,然能注入作者平生漂泊离乱、思乡怀旧之感,风格清新明朗,与温庭筠其并称“温韦”,是“花间词人”中的代表之一。
三、吟咏诗韵,整体感知1、学生自由朗读课文、注释和优化方案,初步感知内容。
2、让学生通过集体诵读,听名家朗读和分角色朗读,感知《菩萨蛮》的词律特征。
四、置身诗境,缘景明情1、江南好在哪里?(请用词作中原有的句子回答)?春水碧于天,画船听雨眠。
垆边人似月,皓腕凝霜雪。
(风景美、生活美、人美)2、知人论世,再探文心。
(1)背景介绍韦庄《菩萨蛮》共五首,是前后相呼应的组词。
本词为第二首。
广明元年(880)十二月,黄巢的农民起义军以迅猛之势一举攻破长安。
年约45岁的韦庄身陷重围,与弟妹、友人失散,只身藏匿,大病几死。
直至中和二年(882)春天他才脱身长安,避乱江南长达十年之久。
(2)结尾两句“未老莫还乡,还乡须断肠。
”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情感?①赞美和留恋之情。
②心中却是对故乡欲归不得的盘旋郁结的愁苦之情。
五、对比鉴赏阅读比较白居易的《忆江南》(其一)与韦庄《菩萨蛮》的异同。
第10课 菩萨蛮(其二)

韦庄《菩萨蛮》赏析
韦庄《菩萨蛮》现存五首,风格都相近,其中第二首的主 体部分极写江南好。开头部分就已点明:“人人尽说江南好, 游人只合江南老。”江南的美景早已人尽皆知,白居易在 《忆江南》中就曾用“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 来赞美江南的旖旎风光。词人作为客游江南的人,也就被 “人人”奉劝终老江南。对于一位游人而言,最感兴趣的 不外乎江南的山水、风月。接下来的四句就具体描述了江 南的妙处。上阕两句先从美景写起,既抓住了江南水乡的 特点,又凸显了江南水乡生活的悠闲自在。上阕为读者展 现了一种在碧蓝的水上,精雕细刻的画船中,听雨入眠的悠 闲意境。
1.给下列加点字注音。 垆边( lú ) 皓腕( hào) 菩萨( pú ) 野蛮(mán)
2.解释下列诗句中加点的词。
(1)游人只合江南老: 只应
(2)垆边人似月:
指酒家。垆,旧时酒店用土 砌成酒瓮卖酒的地方
(3)皓腕凝霜雪: 洁白的双臂
1.为什么词人说“未老莫还乡,还乡须断肠”?
【与你交流】词人劝人不到叶落归根之际,不要回到家乡,回到 家乡会伤心断肠,这是因为词人生活在唐朝将要灭亡的时候,中原 地区烽火连天,有家难归,即使能回到家乡,看到的景象也只能使 人伤心断肠。应该说,词人在歌颂江南美好的同时,也寄托了对中 原故乡“不堪回首”的叹惋。
1.“人人尽说江南好,游人只合江南老”一句在全词中起 什么作用? [自我核对]开门见山,点出全词主旨,并且贯穿全文。
2.本词从哪些方面写出了“江南好”?请用简练的语言概 括。 [自我核对] “春水碧于天”描绘了江南水乡的风景美,“ 画船听雨眠”描绘了江南人的情趣美,“垆边人似月,皓腕凝 霜雪”写出了江南的人物美。
下阕转而写人,酒家女貌美似月,肤白如雪,“垆边人似月,皓 腕凝霜雪”。词人写到这里,把江南的美景、美人刻画得淋 漓尽致。最后以回应“游人只合江南老”作结:“未老莫还乡, 还乡须断肠。”从浅层次来看,词人对江南极端迷恋,甚至遥 想回乡之后,会因思恋江南而肝肠寸断。可是我们仔细体会, 又会发现不妥之处,作客异乡之人总会因思恋故土而愁肠百 结,例如东汉王粲在《登楼赋》中曾云:“虽信美而非吾土兮, 曾何足以少留。”那词人为何一反常态呢?再次回过头来梳 理全词,我们会发现所谓江南好,只不过是他人劝慰之语,并 非词人亲言。联系词人当时所处背景,家乡正值一片战乱,词 人为避乱流落江南,如果当时即还乡,只能目击离乱之景,令 人断肠,故暂不还乡。由此可知,词人不还乡只是无奈之举。 “未老”二字我们也不可忽视,古人云“落叶归根”,中国人 这种浓得化不开的故土情节是根深蒂固的,未老尚可忍受思 乡之痛,可当年华日渐老去,乡土仍是最终的归宿。
菩萨蛮其二韦庄原文及翻译

菩萨蛮其二韦庄原文及翻译菩萨蛮·其二[唐]韦庄人人尽说江南好,游人只合江南老。
春水碧于天,画船听雨眠。
垆边人似月,皓腕凝霜雪。
未老莫还乡,还乡须断肠。
作者简介韦庄(约836年-约910年),字端己,汉族,长安杜陵(今中国陕西省西安市附近)人,晚唐诗人、词人,五代时前蜀宰相。
文昌右相韦待价七世孙、苏州刺史韦应物四世孙。
韦庄工诗,与温庭筠同为“花间派”代表作家,并称“温韦”。
所著长诗《秦妇吟》反映战乱中妇女的不幸遭遇,在当时颇负盛名,与《孔雀东南飞》《木兰诗》并称“乐府三绝”。
有《浣花集》十卷,后人又辑其词作为《浣花词》。
《全唐诗》录其诗三百一十六首。
注释游人只合江南老:这里指飘泊江南的人,即作者自谓。
只合:只应。
江南好:白居易《忆江南》词首句为“江南好”。
碧于天:一片碧绿,胜过天色。
垆边:指酒家。
垆,旧时酒店用土砌成酒瓮卖酒的地方。
《史记·司马相如列传》记载,司马相如妻卓文君长得很美,曾当垆卖酒:“买一酒舍沽就,而令文君当垆。
”皓腕凝霜雪:形容双臂洁白如雪。
凝霜雪,像霜雪凝聚那样洁白。
未老莫还乡,还乡须断肠:年尚未老,且在江南行乐。
如还乡离开江南,当使人悲痛不已。
须:必定,肯定。
译文人生如果都像初次相遇那般相处该多美好,人人都说江南好,来到这的游人只想在江南慢慢变老。
春天的江水清澈碧绿更胜天空的碧蓝,还可以在有彩绘的船上听着雨声入眠。
江南酒家卖酒的女子美丽无比,盛酒撩袖时露出的双臂洁白如雪。
年华未衰之时不要回乡,回到家乡后必定要愁肠寸断。
赏析这首诗是《菩萨蛮五首》中的第二首,对第一首的回应。
难道主人公不愿意回到家中吗?可是自己求取功名不得,又怎能轻言回去呢?“人人尽说江南好。
游人只合江南老。
”写得多美!但这种美,不是靠意象的美而烘托,却是靠浓挚的情感,而且是经过理性的浸润后的浓挚的情感动人。
江南之美,甲于天下,但寓居在此,逃避战乱的人,又怎么会有归属感?故这两句是沉郁的。
“春水碧于天”是江南风景之美,江南水的碧绿,比天色的碧蓝更美。
韦庄《菩萨蛮—其二、其三》古诗词比较阅读

韦庄《菩萨蛮—其二、其三》古诗词比较阅读阅读下面两首词,完成下面小题。
菩萨蛮①韦庄其二人人尽说江南好,游人只合江南老。
春水碧于天,画船听雨眠。
垆边人似月,皓腕凝霜雪。
未老莫还乡,还乡须断肠。
其三如今却忆江南乐,当时年少春衫薄。
骑马倚斜桥,满楼红袖招。
翠屏金屈曲②,醉入花丛宿。
此度见花枝,白头誓不归。
【注释】①这组词创作于作者晚年寓居蜀地之时,共有五首,是作者回忆江南旧游而作。
当时中原大乱,作者为避战火流浪至江南。
②金屈曲,屏风的折叠处反射着金光。
一说金屈曲是屏风上的金属环纽。
1.下列对这两首词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是A.“人人尽说江南好”从别人口中道出江南好,“游人只合江南老”中的“合”是“应该、理应”的意思,劝游子应该在江南终老。
B.“未老莫还乡”顺承上文,一个“莫”字直接表明自己不想回到故乡的心情,因为“还乡须断肠”,即回到故乡肯定会让自己痛苦。
C.“如今却忆江南乐,当时年少春衫薄”中的“却忆”“当时”表明词人当年的江南之游已成为一段回忆,当时“乐”正反衬今日“悲”。
D.“此度见花枝,白头誓不归”是说此时有“见花枝”之美好遇合,不再作还乡之想,而终老于此,实为词人悲苦至极时故作决绝无情之语。
2.《菩萨蛮》(其二)中所描绘的江南之美表现在哪些方面?请简要概括。
【答案】1.B2.(1)风景美。
从“春水碧于天”一句,可见江南的景物十分优美。
(2)生活美。
从“画船听雨眠”一句,可见江南的生活的悠闲惬意。
(3)人物美。
从“垆边人似月,皓腕凝霜雪”一句,可见江南女子之美。
【解析】1.此题考查学生对诗歌理解鉴赏能力。
这是一道综合考核诗歌的形象、语言、表达技巧和思想情感的题目,每个选项一个考点,几乎涵盖诗歌的所有内容,注意结合全诗进行分析,主要的错误是意象的含义不对,手法不准确,手法的解说和艺术效果的分析不对,语言方面主要是风格不正确,内容一般为曲解诗意,答题时注意仔细辨析。
B项,“‘未老莫还乡’顺承上文”分析错误,“未老莫还乡”表面上是顺承,实际上是反补,蕴含词人浓郁的思乡之情,“莫”字正是词人极其无奈之语。
菩萨蛮(其二)韦庄

《菩萨蛮 》 (其二)韦庄
人人尽说江南好,游人只 合江南老。春水碧于天,画船 听雨眠。 垆边人似月,皓腕凝霜雪。 未老莫还乡,还乡须断肠。
江南好, 风景旧曾谙: 日出江花红胜火, 春来江水绿如蓝。 能不忆江南!
《菩萨蛮》(其二) 韦庄
作者简介
韦庄,字端己,京兆杜陵人。此前曾漫 游各地。曾任校书郎,左补阙等职。后 入蜀,为王建掌书记。王氏建立前蜀, 他做过宰相,卒于蜀。他的诗都很著名, 诗极富画意,词尤工。与温庭筠同为 “花间派”重要词人。长安的长篇叙事 诗《秦妇吟》,影响极大,被称为“秦 妇吟秀才”,著有《浣花集》。
少做作,不卖弄。
主要用朴素简 练的文字描摹 形象,不重词 藻修饰与渲染 烘托。
父耕原上田,子斫山下荒。 六月禾未秀,官家已修仓。
全诗用白描的手法勾勒 出了父子辛勤劳作、官家 修筑粮仓的画面,表现了 封建统治者残酷剥削、压 榨农民的深刻主题。
人人尽说江南好,游人只合江南老。 春水碧于天,画船听雨眠。 上阕两句先从美景写起,既抓住 了江南水乡山清水秀的特点,又凸 显了江南水乡生活的悠闲自在。为 读者展现了一个在碧蓝的水上、精 雕细刻的画船中,听雨入眠的悠闲 意境。
(1)好在景美
春水碧于天
江 南 好
(2)好在美
垆边人似月
皓腕凝霜雪
全诗主旨意境:
这首词描写了江南水乡 的风光美和人物美,表现 了诗人对江南水乡的依恋 之情,也抒发了诗人飘泊 难归的愁苦之感。
游人 人人 只尽 合说 江江 南南 老好 。,
游人:这里指 飘泊江南的人, 即作者自谓。
《菩萨蛮(其二)》阅读鉴赏

高二年级语文导学案学习目标:依照鉴赏深入理解文本,识记重点知识。
韦庄的生平韦庄,字端己,京兆万年(今属陕西西安)人。
他的远祖韦待价是初唐武则天时的宰相,四世祖韦应物是中唐代宗朝的著名诗人,后因韦门世族家道中落,政界文苑都史无闻人。
韦庄早年为了实现其“平生志业匡尧舜”(《关河道中》)的不凡抱负,在当时朝政腐败,危机四伏,农民起义大风暴即将来临的岁月里,他急于考取进士,多次应试长安。
僖宗乾符四年(877)他移居虢州后,依然频频奔走京城。
在屡试不中的逆境中,韦庄虽也自伤“要路无媒”,怨恨“曲如弓”的“天道”(《关河道中》),登临吊古,访僧垂钓,游历江南,也有过五陵游客绿醅红袖的风流生活,却始终“强亲文墨事儒丘”(《惊秋》),执意苦读,在文学创作上也竭尽心力,晨鸡未唱就出门行吟,甚至“独吟三十里,城月尚如珪”(《早发》)。
正当韦庄为成为进士而惨淡经营时,广明元年(880)十二月,黄巢的农民起义军以迅猛之势一举攻破长安。
年约45岁的韦庄身陷重围,与弟妹、友人失散,只身藏匿,大病几死。
直至中和二年(882)春天他才脱身长安,赴唐军驻守的洛阳,居于洛北乡间。
其生活、思想和文学创作,从此都发生了深刻变化。
面对天地翻覆的社会巨变,他冷静而深入地思考,效法杜甫,写了不少焦虑时难的诗篇,入洛的第二年,更怀着复杂情感写成著名的叙事长诗《秦妇吟》,从此韦庄诗名大振,时称“秦妇吟秀才”。
在婺州,韦庄过着寄情诗酒、贫病寡欢的隐居生活,和僧人贯休交游,又与个别的避乱朝臣诗客偶相往来,他移居兰芷江的乡野以后,有时身心的闲静甚至达到嫌流水闹、笑野云忙(见《山墅闲题》诗)的地步。
他这时写诗很少涉及社会现实,而创作技艺却因倾心苦吟又有增进。
只因他并没有完全关闭敞向现实的心扉,在《倚柴关》《闻春鸟》《梦入关》诸诗中,依然表露出一定的京师故山之念,写给拾遗郑谷的《一百韵》尤见情怀。
唐昭宗即位后,韦庄重新振作,携姬负笈远游江西、湖南、巴蜀等地,此番远游依旧前程渺茫,功名无着,只是留下不少抒写客情乡梦的诗词。
韦庄《菩萨蛮》其二

韦庄《菩萨蛮》其二原文其二人人尽说江南好,游人只合江南老。
春水碧于天,画船听雨眠。
垆边人似月,皓腕凝双雪。
未老莫还乡,还乡须断肠。
译文:人人尽说江南好:人们都说江南很好,游人只合江南老:游玩的人只觉得江南很古老。
春水碧于天:春天的水比天空还碧绿,画船听雨眠:小船像画中的一样在小雨中穿梭。
垆边人似月:水道边的买酒的姑娘像月亮一样,皓腕凝霜雪:洁白的手腕像结了霜一样。
未老莫还乡:人还没有老就不要回到家乡,还乡需断肠:回到家乡会觉得很伤悲。
注释只合:应当。
垆:旧时酒店用土砌成放酒瓮卖酒的地方。
《史记·司马相如列传》中记载司马相如妻卓文君长得很美,曾当垆卖酒:“买一酒舍沽酒,而令文君当垆。
”“皓腕凝霜雪”,形容双臂洁白如雪。
译文:人人都说江南好,游人只应当在江南老去。
春天的江水清澈碧绿更胜天空的碧蓝,江南酒垆边卖酒的女子光彩照人,卖酒时撩袖盛酒,露出的双臂洁白如雪。
不到年老时,千万不要回到故乡,回到家乡思念江南之情会让人愁断肠。
(其实是反写,表达的还是要还乡的意思,作者欲回乡而不得的愁苦悲伤之情)其它原文:其一红楼别夜堪惆怅,香灯半卷流苏帐。
残月出门时,美人和泪辞。
琵琶金翠羽,弦上黄莺语。
劝我早归家,绿窗人似花。
其二人人尽说江南好,游人只合江南老。
春水碧于天,画船听雨眠。
垆边人似月,皓腕凝双雪。
未老莫还乡,还乡须断肠。
其三如今却忆江南乐,当时年少春衫薄。
骑马倚斜桥,满楼红袖招。
翠屏金屈曲,醉入花丛宿。
此度见花枝,白头誓不归。
其四劝君今夜须沈醉,尊前莫话明朝事。
珍重主人心,酒深情亦深。
须愁春漏短,莫诉金杯满。
遇酒且呵呵,人生能几何。
其五洛阳城里春光好,洛阳才子他乡老。
柳暗魏王堤,此时心转迷。
桃花春水渌,水上鸳鸯浴。
凝恨对残晖,忆君君不知。
其中被选入中学课本人人尽说江南好,游人只合江南老。
春水碧于天,画船听雨眠。
垆边人似月,皓腕凝双雪。
未老莫还乡,还乡须断肠。
菩萨蛮韦庄全(3篇)

韦庄的《菩萨蛮》五首菩萨蛮韦庄全(3篇)韦庄的《菩萨蛮》五首菩萨蛮韦庄全篇一唐代:韦庄洛阳城里春光好,洛阳才子他乡老。
柳暗魏王堤,此时心转迷。
桃花春水渌,水上鸳鸯浴。
凝恨对残晖,忆君君不知。
春暖花开,万象更新。
洛阳城里,春光明媚,娇好异常。
可是,我这个天涯浪子,却只能异地漂泊,老死他乡。
眼前的魏王堤上,杨柳依依,浓荫茂密。
而我心怀隐痛,满心凄迷,惆怅不已。
桃花嫣红,春水碧绿,烟笼柳堤,水浴鸳鸯。
此物之出双入对,相守相依,更勾起我这个离人永隔之悲苦。
无以释解,只好把一腔相思相忆之情凝结成的丝丝愁恨,化解到落日西沉的余晖之中。
远方的人儿呵,遥远的故国呵,你知道不,我这是在思念着你呵!菩萨蛮:词牌名。
春:一作“风”。
洛阳才子:西汉时洛阳人贾谊,年十八能诵诗书,长于写作,人称洛阳才子。
这里指作者本人,作者早年寓居洛阳。
魏王堤:即魏王池。
唐代洛水在洛阳溢成一个池,成为洛阳的名胜。
唐太宗贞观中赐给魏王李泰,故名魏王池。
有堤与洛水相隔,因称魏王堤。
渌:一本作“绿”,水清的样子。
凝恨:愁恨聚结在一起。
这首词是韦庄在公元九世纪(唐僖宗中和年间)避乱洛阳时的作品。
韦庄客居洛阳,正是国家多事之秋,战乱频仍,____;自己那么浪迹他乡一事无成。
所以词一开头,就以排比偶句写景抒慨。
上句写景,洛阳多花,春光确实很好;下句抒慨,洛阳多才子,但他们却因为生不逢时而垂老他乡。
洛阳的大好春光未能使之陶醉,反而触发了他的隐忧,可见这位“洛阳才子”此时感慨颇深。
这里,“春光好”是淡写,“他乡老”却是重笔,情景两两对举,比照非常鲜明,以情景的反差表现了心理的反差,突出了“春光”却在“他乡”、虽“好”可惜已“老”的矛盾心境。
明代戏剧家汤显祖读到这里说“可怜可怜,使我心恻”(汤显祖评本《花间集》卷一),可见“他乡老”一语,既是韦庄一类晚唐士人的慨叹,也是历代失意士人胸中共有的块垒。
三四句承上,一句写景,一句写心。
魏王堤即魏王池,因“贞观中,以赐魏王泰”而得名,它是东都洛阳的游赏胜景。
韦庄《菩萨蛮》(其二)

菩萨蛮(其二)韦庄词是起源于五代与唐朝,流行于宋代的一种文学体裁。
它由五言诗、七言诗或民间歌谣发展而成,所以又叫“诗余”。
它原是配乐歌唱的一种诗体,句的长短随歌调而改变,因此又叫“长短句”。
词是长短句,但是全篇的字数是有一定的。
每句的平仄也是有一定的。
词大致可分为三类:⑴小令;⑵中调;⑶长调。
有人认为:五十八字以内为小令,五十九至九十字为中调,九十一字以外为长调。
这种分法虽然未免太绝对了,但是,大概的情况还是这样的。
词牌,就是词的格式的名称。
词的格式和律诗的格式不同:律诗只有四种格式,而词则总共有一千多个格式(这些格式称为词谱)。
人们不好把它们称为第一式、第二式等等,所以给它们起了一些名字。
这些名字就是词牌。
有时候,几个格式合用一个词牌,因为它们是同一个格式的若干变体;有时候,同一个格式而有几个名称,那只因为各家叫名不同罢了。
词牌名,唐朝女蛮国进贡者,他们梳有高高发髻,戴金饰帽子,挂珠玉项圈,称为菩萨蛮。
《菩萨蛮》据考证原是今缅甸境内古代罗摩国的乐曲,后经汉族乐工改制而来的。
《菩萨蛮》中的菩萨与我们的佛祖菩萨并无关系,词牌的意思是“像菩萨似的蛮国人”。
韦庄(836-910)字端己,今陕西西安人,晚唐诗人,韦应物之四世孙。
长篇叙事诗《秦妇吟》反映了唐末动荡的社会面貌,为其代表作,人称“秦妇吟秀才”。
与《孔雀东南飞》《木兰辞》并称为“乐府三绝”。
其词尤具特色,内容不外男女欢爱、离愁别恨,然能注入作者平生漂泊乱离、思乡怀旧之感,风格清新明朗,与温庭筠其并称“温韦”。
后蜀赵崇祚收录了温庭筠、欧阳炯、韦庄等十八位词人的作品共五百首编成文学史上第一部文人词总集,取名《花间集》,后人将这十八位词人的作品称为花间词。
词的题材,十之八九为花前月下,男女之情,其他尚有些咏史征戍、行旅写景之作。
风格以辞意婉约,香软浓艳为主,史称花间词派。
北宋词家,如晏殊、欧阳修、柳永、秦观、周邦彦、李清照等人,上承花间词,去其香软浮艳,以蕴藉雅正见长,语言秀丽而清新,情思曲折而真切。
优质课《菩萨蛮》其二 韦庄

领悟情感
还未 乡老 须莫 断还 肠乡 。,
寄居他乡的 人总是为思乡之 情所苦,这首 《菩萨蛮》却写 道:“未老莫还 乡,还乡须断 肠”。
知人论世
韦庄(约836年- 约910年),字端己,长安杜陵人,晚 唐诗人、词人,五代时前蜀宰相。苏州刺史韦应物四世孙。早 年屡试不第,乾宁元年近六十时方考取进士,任校书郎。李询 为两川宣瑜和协使时,召韦庄为判官,奉使入蜀,归朝后升任 左补阙。天复元年,入蜀为王建掌书记,自此终身仕蜀。天祐 四年,韦庄劝王建称帝,任左散骑常侍,判中书门下事,定开 国制度。官终吏部侍郎兼平章事(宰相),卒谥“文靖”。宋 代张唐英高度评价:“不恃权,不行私,惟至公是守,此宰相 之任也。” 韦庄工诗,与温庭筠同为“花间派”代表作家,并称“温 韦”。其诗多以伤时、感旧、离情、怀古为主题;律诗圆稳整 赡,绝句情致深婉、包蕴丰厚;其词多写自身的生活体验和上 层社会之冶游享乐生活及离情别绪,善用白描手法,词风清丽 。 所著长诗《秦妇吟》反映战乱中妇女的不幸遭遇,与《孔雀东 南飞》、《木兰诗》并称“乐府三绝”。有《浣花集》十卷。
知人论世
庄,字端己,京兆杜陵人也。少孤贫,力学,才敏过人。 庄应举时,正黄巢犯阙,兵火交作,遂著《秦妇吟》。乱定, 公卿多讶之,号为“秦妇吟秀才”。乾宁元年举进士。释褐校书 郎。李询宣谕西川,举庄为判官。后王建辟为掌书记。寻征起 居郎,建表留之。及建开伪蜀,庄托在腹心,首预谋画,其郊 庙之礼,册书赦令,皆出庄手。以功臣授吏部侍郎同平章事。 庄早尝寇乱,间关顿踬(zhì ,事不顺),携家来越中, 弟妹散居诸郡。西江、湖南,所在曾游,举目有山河之异,故 于流离漂泛,寓目缘情,子期怀旧之辞,王粲伤时之制,或离 群轸(zhěn,悲伤)虎,或反袂兴悲,四愁九怨之文,一咏一 觞之作,俱能感动人也。庄自来成都,寻得杜少陵所居浣花溪 故址,虽芜没已久,而柱砥犹存,遂诛茅重作草堂而居焉。性 俭,秤薪而爨,数米而饮,达人鄙之。弟蔼,撰庄诗为《浣花 集》六卷,及庄尝选杜甫、王维等五十二人诗为《又玄集》, 以续姚合之《极玄》,今并传世。
菩萨蛮(其二)韦庄概述

2020/3/8
韦庄(约836年— 约910年),字端己,汉族,长安杜陵 (今中国陕西省西安市附近)人,晚唐诗人、词人,五代时 前蜀宰相。唐诗人韦应物四世孙。 早年屡试不第,直到乾宁元年(894年)年近六十时方考取 进士,任校书郎。李询为两川宣瑜和协使时,召韦庄为判官, 奉使入蜀,归朝后升任左补阙。 天复元年(901年),韦庄入蜀为王建掌书记,自此终身仕 蜀。天祐四年(907年),韦庄劝王建称帝,任左散骑常侍, 判中书门下事,定开国制度,举荐张道古等忠直文人。官终 吏部侍郎兼平章事,卒谥文靖。宋代张唐英撰《蜀梼杌》曾 高度评价:“不恃权,不行私,惟至公是守,此宰相之任 也。” 韦庄工诗,其诗多以伤时、感旧、离情、怀古为主题。其律 诗圆稳整赡、音调浏亮,绝句情致深婉、包蕴丰厚,发人深 思;其词多写自身的生活体验和上层社会之冶游享乐生活及 离情别绪,善用白描手法,词风清丽。与温庭筠同为“花间 派”代表作家,并称“温伟”。所著长诗《秦妇吟》反映战 乱中妇女的不幸遭遇,在当时颇负盛名,与《孔雀东南飞》、 《木兰诗》并称“乐府三绝”。有《浣花集》十卷,后人又 辑其词作为《浣花词》。
“花间派”,是中国晚唐的五 代词派,其名得自于后蜀赵崇祚所 编词集《花间集》。《花间集》收 辑温庭筠、韦庄等十八人的词作, 共计500首词。其作者大多是蜀人, 词风近似,词作内容多为歌咏旅愁 闺怨、合欢离恨,局限于男女燕婉 之私,因此被称为“花间词派”。
写作背景
韦庄《菩萨蛮》共五首,是前 后相呼应的组词。本词为第二 首。黄巢起义之后,藩镇混战, 韦庄避乱江南长达十年之久。 本词就是他避乱江南时期所作 (一说早年浪游江南时所作)。
第二问:家乡不如江南好,表现了作者 对江南景色的依恋、赞美之情。也可以 理解为作者以乐景写哀情,写江南的好, 是2为020/3/了8 表现思乡的愁苦。
高中语文《菩萨蛮(其二)——韦庄》课件

状语后置句
春水碧于天 ( 应为“春水于天碧”
)
课内自主学习
课内文本探究
课后课时作业
4.默写填空
(1)韦庄的《菩萨蛮(其二)》中表现他人劝词人留在江南的句子是:
“
,
”。
(2)描写江南风景之美的句子是:
“
,
”。
(3)描写江南人物之美的句子是:
“
,
”。
(4)抒发诗人漂泊难归的愁苦之感的句子是:
“
,
”。
课内自主学习
课内自学习
课内文本探究
课后课时作业
提示
3.客居他乡的人总是为思乡之情所苦,这首《菩萨蛮》却写道:“未 老莫还乡,还乡须断肠。”试分析这两句表达了怎样的情感?[考点:评价 作者的观点态度]
我的答案:
提示:久居他乡的人都会思念家乡,作者却说,不到老的时候就不要回 乡,否则会极度悲痛,一方面表达了作者对江南的赞美和留恋之情。另一方 面联系当时中原地区战事频繁,社会动乱不已的背景,我们也能体会到作者 有家难归的极度愁苦之情。江南之美与故园之思,词人以乐景写哀情,更觉 沉郁深挚。
课内自主学习
课内文本探究
课后课时作业
二 古诗文基础
1.字音识记
①垆.( lú ) ②皓.腕.( hào wàn ) 2.词语解释 (1)游人只.合.江南老 只合: 只应 (2)画.船.听雨眠 画船:装饰华美、专供游人乘坐的船 (3)垆.边.人似月 垆边: 指酒家。垆:旧时酒店用土砌成安放酒瓮的土台子 3.特殊句式
课内文本探究
课后课时作业
二|文本探究 1.简要分析“春水碧于天,画船听雨眠”分别描绘了怎样的意境?[考 点:鉴赏诗歌的意境] 我的答案:
提示:“春水碧于天”不但形容了春水的颜色,还描写水面开阔、明 丽,倒映着整个蓝天白云的意境,写出江南的景色之美,从视觉角度进行描 写。“画船听雨眠”从听觉角度进行描写,写的是江南春季多雨,那就不妨 安稳地躺在画船中,听着雨声入眠。
《菩萨蛮(其二)》

04
作品比较研究
与舒亶其他《菩萨蛮》作品的比较
主题比较
将《菩萨蛮(其二)》与舒亶的其他《菩萨 蛮》作品进行比较,可以发现它们在主 题上具有一定的相似性,都表达了作者 对爱情、离别等情感主题的关注。
VS
艺术手法比较
在艺术手法方面,舒亶的《菩萨蛮》作品 都采用了细腻、柔婉的表现方式,通过描 绘景物、抒发情感来表达主题。不同作品 之间可能存在一些细微的差别,但总体上 呈现出一种独特的艺术风格。
作品影响与评价
当时社会的反响与评价
轰动一时
这首词以其独特的风格和深刻的 内容,在当时社会引起了轰动, 被人们广为传唱。
高度评价
当时的文人雅士对这首词给予了 极高的评价,认为其具有独特的 艺术魅力,堪称词中经典。
传承与推广
这首词后来被收入各种文集和诗 词选集,成为了文学传承中的重 要作品。
对后世的影响与传承
的描绘和情感的抒发,而同时代的诗词则更加注重对情感主题的深入挖掘和表现。
与不同时代、不同作者诗词的比较
主题比较
将《菩萨蛮(其二)》与不同时代、不同作者 的诗词进行比较,可以发现它们在主题上具 有一定的相似性,都表达了作者对爱情、离 别等情感主题的关注。不同时代、不同作者 的诗词在表现情感主题时可能存在一些细微 的差别,但总体上呈现出一种独特的艺术风 格。
教育传承
现代教育体系将《菩萨蛮(其二)》等经典文学作品纳入教材和考试范围,通过课堂教学和考试制度等方式 ,将其传承给下一代。
作品在国际文化交流中的影响
翻译与跨文化传播
《菩萨蛮(其二)》被翻译成多种语言,通过跨文化交流的方式,让更多国家和地区的读 者了解和欣赏该作品。
国际学术研究
《菩萨蛮(其二)》作为中国古典文学的代表作之一,吸引了国际学术界的关注和研究。 学者们对其进行深入研究和分析,推动了中国古典文学的国际影响力提升。
韦庄菩萨蛮(其二)

【注】 雉:野鸡。 旅:植物未经播种叫“旅生”。 《十五从军征》是一首暴露封建社会不合理兵役制 度的汉代乐府民歌叙事诗。描绘了一个“少小离家 老大回”的老兵返乡途中与到家之后看到人去屋空, 人亡园荒的凄凉景象。
春水碧于蓝天,水波氤氲如诗,就像江南女 子那脉脉含情的眼神。江南初春的季节,连雨也 灵动起来,我独自一人,卧于画舫之中,感受那 潇潇雨声平平仄仄仄平平交织而成的丝竹曲,不 由得醉了。舱外蒙蒙烟雨里的湖光山色,掩映在 摇曳生姿的柳翠里,仿佛一幅淡雅的水墨画,闲 适恬静。陶醉之际,几欲入眠,蓦见水中一个温 婉的倒影,抬头一看,原来是垆边卖酒的女郎, 面若皓月,肤如凝脂,手如柔荑。哦,这江南的 女儿……大概,只有江南这沾衣欲湿的杏花雨, 才养育得出这样冰清玉洁、超凡脱俗的雅致女子 吧……不如就在此地终老?落叶,终要归根,还 乡呵,只怕断肠……
黑白居
青 石 巷
雨朦胧
菩 萨 蛮
韦 庄
作者简介
1、韦庄,字端己,京兆杜陵人,晚唐诗人。
2、长篇叙事诗《秦妇吟》为其代表作, 人称“秦妇吟秀才”。
3、与温庭筠同是“花间派”重要词人, 并称“温韦”,词风清新明朗, 著有《浣花集》。
请从词中挑选一个合适的短语概括韦庄 《菩萨蛮(其二) 》所写的内容。
回到那弥漫着战乱烽火的故乡,只会有断肠的悲哀。
表现出了一种极深婉而沉痛的情意, 尽展词人对故乡欲归不得的盘旋郁结的苦衷。
“的人只应该在江南终老。
由衷地表达词人对江南水乡的 依恋之情的同时,也沉郁委婉 地表达了有家不能归的苦衷。
入境诵读
游人 人人 只尽 合说 江江 南南 老好 。,
绿遍山原白满川,子规声里雨如烟。
( 翁卷《乡村四月》)
沾衣欲湿杏花雨,吹面不寒杨柳风。
菩萨蛮》(其二

韦庄
作者简介
韦庄(836一910),字端己,京兆杜陵(今陕西西安东南) 人。五代时前蜀诗人、词人。他生活在唐帝国由衰弱 到灭亡、再到五代十国分裂割据的混乱时期。59岁举 进士,72岁帮助王建创建“前蜀”小朝廷,并任吏部 侍郎平章事。因他有反映黄巢义军攻入长安的长篇叙 事诗《秦妇吟》,影响极大,被称为“秦妇吟秀才”。 诗多忧时伤乱之作,怀古感旧,缘情而发。其词尤具 特色,内容虽不外男女欢爱、离愁别恨,却能注入作 者平生漂泊乱离、思乡怀旧之感,感情真挚,笔调清 新,多用白描手法。他在词坛上与温庭筠齐名,并称 “温韦”,是“花间派”词人的代表作家,著有《浣 花集》。
写景特点
1、白描手法,寥寥几笔就把江南景美‘生活美’ 人美的特点勾勒出来 2、融情于景,词人对江南的热爱赞美之情融于 对江南美丽画卷的描绘中。 乐景衬哀情:写乐景,抒发的是有家难回的愁苦 之情。
背景:Biblioteka 在黄巢起义之后,藩镇割据,韦庄避乱江南达十年之久,这首词就是 写于其避乱江南之时。
1:词作的首二句“人人尽说江南好,游人 只合江南老”在整首词中有什么作用?
明确:开门见山,点出全词的题旨,并贯穿全 文。
2.江南到底好在哪里?作者是从哪几个方 面来描写江南之美的?
作者从三个方面描写江南美景的,即风景美、 生活美、人物美。
4.作者为什么说“未老莫还乡,还乡须断 肠”?其中包含着作者怎样的情感?
1、久居他乡的人都会思念家乡,作者却说, 不到老的时候就不要回乡,否则会因为过早离 开江南而遗憾惆怅,从侧面表达了对江南极度 的赞美和留念之情
2、因为中原战乱,作者被迫漂泊江南,有家 难回。
菩萨蛮(其二)韦庄-2024鲜版

交流与影响。
23
对研究唐代历史文化的重要意义
历史见证
该词作为唐代文学作品,是研究唐代历史文化的重要见证之一。
2024/3/28
文化传承
该词所体现的唐代文化内涵与审美观念,对后世文化产生了深远 影响,具有重要的文化传承价值。
艺术瑰宝
该词以其优美的语言和生动的描绘,成为中国古代文学宝库中的 一颗璀璨明珠,具有极高的艺术价值。
1 2
《送友人》
此诗是薛涛的代表作之一,通过描绘与友人离别 的场景,表达了深深的离愁别绪。
《春望词四首》
这组诗以生动的笔触描绘了春天的景象,抒发了 作者对春天的热爱和向往。
3
《罚赴边有怀上韦令公二首》
这两首诗是薛涛被罚赴边时的作品,表达了她对 韦令公的感激和思念之情。
2024/3/28
27
鱼玄机及其代表作品
绘画美
词人善于运用色彩和画面来营造意境 。通过描绘女子的容颜、服饰以及周 围的自然景物,构成了一幅幅美丽的 画面,使读者仿佛置身于词中所描绘 的场景之中。
31
心理学角度:女性心理特点及情感需求
女性心理特点
词中所塑造的女性形象展现了女性特有的细 腻、敏感、多情等心理特点。她们对于爱情 和离别有着更深刻的体验和感受,更容易陷 入情感的漩涡之中。
《江陵愁望寄子安》
此诗是鱼玄机写给丈夫李亿的作品,通过描绘江陵的景色和自身的感受,表达了作者对丈 夫的思念之情。
《赠邻女 / 寄李亿员外》
此诗以邻女自比,表达了对李亿的深情厚意和不被理解的苦闷。
2024/3/28
《冬夜寄温飞卿》
此诗是鱼玄机写给温庭筠的作品,通过描绘冬夜的景象和自身的感受,表达了作者对温庭 筠的敬仰和感激之情。
菩萨蛮(其二)韦庄

课后作业
1、用现代诗歌的语言改写这首词。 2、对比阅读并摘抄: 《菩萨蛮· 平林漠漠烟如织》(李白) 《菩萨蛮· 书江西造口壁》(辛弃疾) 《菩萨蛮· 黄鹤楼》(毛泽东) 《菩萨蛮· 大柏地》(毛萨蛮》共五首,是 前后相呼应的组词。本词为第 二首。黄巢起义之后,藩镇混 战,韦庄避乱江南长达十年之 久。本词就是他避乱江南时期 所作。
作者为何有 “未老莫还 乡,还乡须 断肠”的感 慨?
三、展开想 象,用散文 笔调描绘春 水碧于天, 画船听雨眠。 垆边人似月, 皓腕凝霜雪。 所蕴含的意 境。
春 水 碧 于 天 ,
画 船 听 雨 眠 。
皓垆 腕边 凝人 霜似 雪月 。,
其一、学生原创: 行走于江南的河畔,春风扶柳,燕飞 枝头,柳枝调皮地牵拉着我的衣袖。回 首,风儿吹飞了谁的长发,空气中飘漾 着绿叶的香味,让人迷醉!放眼湖中, 柳影倒映于水中,水面影映着柳影。不 知是水绕柳,还是柳缠水。这一排柳树 躺在水中,那绿,那翠,似乎超过了天。 恍惚间,细雨不期而遇,忙叫一条小船, 在雨中静听江水的呢喃,带着不念之情 渐渐入梦,望能在梦中重游。 评价:语言清新,灵动 。
光美和人物美,表现了诗人对江南水乡的迷恋和热爱之情,也抒发了
——韦庄
——韦庄
六盘水市第八中学--周妍君
置 身 诗 境
菩萨蛮 (其二) 人人尽说江南好,游 人只合江南老。春水碧 于天,画船听雨眠。 垆边人似月,皓腕 (Wàn) 凝霜雪。未老 莫还乡,还乡须断肠。
缘景明情
知人论诗
• •
1、作者信息:韦庄(836年~910 年),字端己,五代前蜀诗人、词人, 长安杜陵(今陕西西安东南)人,为 中唐著名诗人韦应物四世孙。孤贫力 学,才敏过人。一生宦海沉浮,官至 丞相。 他的诗都很著名,诗极富画意, 词尤工。与温庭筠同为“花间”重要 词人,二人齐名,号称“温韦”。因 长篇叙事诗《秦妇吟》,影响极大, 被称为“秦妇吟秀才”,著有《浣花 集》。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人游 人人 尽只 合:应当。 说合 自己未曾认为江南好,只 江江 南 南 是大家都说江南好而已。 好老 “游人只合江南老”,也 , 。 是别人的劝说之辞,远游的人
就应该在江南终老。
游人:这里指飘泊 江南的人,即作者 自谓称。
“人人尽 说江南好”中 “人人尽说” 隐藏意思是什 么?
“游人只合江南老。” 为什么 江南人敢这样大胆地对韦庄说你就 该留在江南终老?
作者简介
后蜀赵崇祚收录了温庭筠、欧阳炯、韦庄等 十八位词人的作品共五百首编成文学史上第一部 文人词总集,取名《花间集》,后人将这十八位 词人的作品称为花间词。词的题材,十之八九为 花间月下,男女之情,其他尚有些咏史征戍、行 旅写景之作。风格以辞意婉约,香软浓艳为主, 史称花间词派。 北宋词家,如晏殊、欧阳修、柳永、秦观、 周邦彦、李清照等人,上承花间词,去其香软浮 艳,以蕴藉雅正见长,语言秀丽而清新,情思曲 折而真切。
人人尽说江南好, 游人只合江南老。 春水碧于天, 画船听雨眠。 垆边人似月, 皓腕凝霜雪。 未老莫还乡, 还乡须断肠。
第二首写他到了江南, 七八年中他求仕求食,行程 万里,依然一无所获。人人 都说江南好,在韦庄眼里, 江南最好的莫过于那些胳膊 雪白的卖酒女郎了。可是他 心里却惦着家乡,一心想回 去,而北方此时正处于战火 之中。所以江南人劝他:未 老莫还乡,还乡须断肠。
春水碧于天
从视觉角度写:描绘 春水色彩,突出水之清, 水之绿,令人心旷神怡。 从听觉角度写:聆听着 淅沥的雨声,渐渐入眠,十 分惬意闲适。
(2)好在生活美
画船听雨眠
(3)好在人美
垆边人似月
皓腕凝霜雪
比喻生动贴切,极言其 皮肤之白皙、细腻,因为卖 酒女子用手打酒,手臂的动 作格外引人注目,所以作者 对皓腕加以特写。
课 外 品 读
菩萨蛮 (其一)
红楼别夜堪惆怅, 香灯半卷流苏帐。 残月出门时, 美人和泪辞。 琵琶金翠羽, 弦上黄莺语。 劝我早归家, 绿窗人似花。
第一首写他早年 在洛阳时的一段美好 的遇合。当时他为了 生计和前程不得不离 开这个女子,而她曾 弹了一曲琵琶赠别, 并叮嘱他早一日回来。
菩萨蛮 (其二)
《 菩( 其 萨二 蛮) 韦 》 庄
第二组:侯冬意
菩萨蛮
唐宣宗大中年间, 女蛮国派遣使者进贡, 她们身上披挂着珠宝, 头上戴着金冠,梳着 高高的发髻,让人感 觉宛如菩萨,当时教 坊就因此制成《菩萨 蛮曲》。后来《菩萨 蛮》成了词牌名。又
名《花间意》。
韦庄,字端已,五代前蜀词人,今陕西西安人。 时值黄巢起义,攻占长安,他身陷兵火,弟妹失散, 后流落江南,后入蜀为西蜀节度使王建掌书记。唐 亡,王建称帝,庄为宰相,终于蜀,谥文靖。 诗歌广泛地反映了唐末动荡的社会面貌,长篇 叙事诗《秦妇吟》为其代表作,人称“秦妇吟秀 才”。 著有《浣花集》。 其词尤具特色,内容不外男女欢爱、离愁别恨, 然能注入作者平生漂泊离乱、思乡怀旧之感,风格 清新明朗,与温庭筠其并称“温韦”,是“花间词 人”中的代表之一。
黄巢起义
黄巢起义是中国历史上的一场相当 重要的农民起义运动,是唐末民变中历 时最久、遍及最大、规模最大、影响最 深远的一场战争。黄巢之乱祸延大唐半 壁江山,直接打击了唐朝政府的腐朽统 治,导致唐末国力大衰,加速了唐朝的 灭亡。
《菩萨蛮 》 (其二)
韦庄
人人尽说江南好,游人 只合江南老。春水碧于天,画 船听雨眠。 垆边人似月,皓腕凝霜雪。 未老莫还乡,还乡须断肠。
——细节描写及比喻
未还 老乡 莫须 还断 乡肠 ,。
须:必定。
断肠:形容非常伤心。
结尾两句“未老莫还乡,还乡须 断肠。”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情感?
①久居他乡的游子都会思念家乡,作者却 说不到老就不要回乡,否则会因为过早离开江 南而遗憾、惆怅,从侧面表达了对江南的极度 赞美和留恋之情。 ②表面上写得很旷达,说“我”没有老所 以不还乡,而心中却是对故乡欲归不得的盘旋 郁结的愁苦之情。因为回到那弥漫着战乱烽火 的故乡,只会有断肠的悲哀。所以有人评价韦 庄词“似直而纡,似达而郁”。
《诗经〃卫风〃硕人》
表现手法—— “比”
“ 凝 眉目 齿 手 脂 ,盼 如 如 , 巧兮 瓠 柔 领 笑。 犀 荑 如 倩” , , 蝤 兮 螓 肤 蛴 , 首 如 , 美 蛾
荑(tí):同“稊” 蝤蛴(qiú qí) 瓠(hù) 螓(qín)
秦 罗 头 缃 行 耕 来 ——正面描写及侧面描写 青 少 氏 敷 上 绮 者 者 归 丝 年 有 善 倭 为 见 忘 相 为 见 好 蚕 堕 下 罗 其 怨 笼 罗 女 桑 髻 裙 敷 犁 怒 系 敷 duò) , , , , , , , 倭堕(wō , , 缃绮(xiāng qǐ) 自 采 耳 紫 下 锄 但 捋(lǚ) 桂 脱 名 桑 中 绮 担 者 坐 髭须( zī xū ) 枝 帽 帩头(qiào tóu) 为 城 明 为 捋 忘 观 为 著 罗 南 月 上 髭 其 罗 笼 帩 敷 隅 珠 襦 须 锄 敷 钩 头
花间词派
似 达 而 郁 最 为 词 中 胜 纡(yū):苦闷 境 。
《 白 雨 斋 词 话 》 说 :
韦 端 己 词 似 直 而 纡 ,
,
,
写作背景
韦庄《菩萨蛮》共五首,是 前后相呼应的组词。本词为第二 首。黄巢起义之后,藩镇混战, 韦庄避乱江南长达十年之久。本 词就是他避乱江南时期所作(一 说早年浪游江南时所作)。
下阕小结
垆边人似月,皓腕凝霜雪。 未老莫还乡,还乡须断肠。
下阕转而写人,酒家女貌美似月, 肤白如雪:“垆边人似月,皓腕凝霜 雪”。词人写到这里,把江南的美景美 人刻画的淋漓尽致。所以,以回应“游 人只合江南老”作结:“未老末还乡, 还乡须断肠。”
“好 人在 人哪 尽里 说? 江 南 好 ”
(1)好在景美
全诗主旨意境
这首词描写了江南水 乡的风光美和人物美,表 现了诗人对江南水乡的依 恋之情,也抒发了诗人飘 泊难归的愁苦之感。
艺术特点
1.语言疏朗秀美、明白晓畅。 2.抒情直抒胸臆,却又婉转含蓄。
3. 写景写人纯用白描,却又清新明丽。 在谋篇布局上,上片开首两句 与下片结尾两句抒情,中间四句写 景、写人。全词写得情真意切,具 有较强的艺术感染力。
第五首是对全组词 的总结:现实是“洛阳 才子他乡老”,而这位 在他乡老去的才子并没 有忘记他早年的恋人。 当他看见桃花春水上成 双成对的鸳鸯,便想起 那个远方的心上人,可 是对方知道这一切吗?
在江南韦庄是一个游人客子,劝他在江 南终老,那一定是他的故乡有什么让他不能 回去的苦衷,所以才敢劝你在江南终老。 中国有句老话:“美不美,故乡水,亲 不亲,故乡人。”而韦庄这两句词,似直而 纡,把怀念故乡欲归不得的感情都委婉地蕴 藏在这表面看来非常直率的话中了。
春 水 碧 于 天
画 船 听 雨 眠
菩萨蛮(其四 )
劝君今夜须沈醉, 尊前莫话明朝事。 珍重主人心, 酒深情亦深。 须愁春漏短, 莫诉金杯满。 遇酒且呵呵, 人生能几何。
第四首写他与 西蜀主人对饮,为 了不让自己沉浸在 回忆的痛苦中,还 是一醉方休的好。
菩萨蛮(其五)
洛阳城里春光好, 洛阳才子他乡老。 柳暗魏王堤, 此时心转迷。 桃花春水渌, 水上鸳鸯浴。 凝恨对残晖, 忆君君不知。
《陌上桑》
《洛神赋》
翩若惊鸿,婉若游龙,荣曜(yào)秋菊,华茂春松。 髣髴(fǎng fú)兮若轻云之蔽月,飘飖(yáo)兮若流风之 回雪。 远而望之,皎若太阳升朝霞。迫而察之,灼若芙蕖(qú) 出渌(lù)波。 秾(nóng)纤得衷,修短合度。肩若削成,腰如约素。 延颈秀项,皓质呈露,芳泽无加,铅华弗御。 云髻峨峨,修眉联娟,丹唇外朗,皓齿内鲜。 明眸善睐,靥辅承权,瓌(guī)姿艳逸,仪静体闲。 柔情绰态,媚于语言。奇服旷世,骨象应图。 披罗衣之璀粲兮,珥(ěr)瑶碧之华琚(jū)。戴金翠之首饰, 缀明珠以耀躯。 践远游之文履,曳雾绡(xiāo)之轻裾。微幽兰之芳蔼(ǎi)兮, 步踟(chí)蹰(chú)于山隅(yú)。
比较阅读
忆 江 南
白 居 易
江南好,风景旧曾谙(ān ): 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 能不忆江南?
江南忆,最忆是杭州: 山寺月中寻桂子,郡亭枕上看潮头。 何日更重游?
江其吴春吴醉早 南次酒竹娃芙晚 忆忆一叶双蓉复 ,吴杯,舞。相 宫 逢 : 。
韦庄的《菩萨蛮》显然顺承了白居易的《忆 江南》。两人的词都用了简洁清新的语言勾勒了 江南风光秀丽的图画,并融进了深深热爱、依恋 江南的感情。 不同的是: 韦庄的词在表现依恋江南之情的同时,还表 达了漂泊难归的愁苦之情。 白居易的词是用清丽淡稚的语言匀勒江南山 水,而韦词则把人物形象的刻画也纳入其中。 可以说,白词为我们呈现的是一幅“江南山 水图”,而韦词则是一幅“江南仕女图”。
上阕小结
人人尽说江南好,游人只合江南老。 春水碧于天,画船听雨眠。 上阕两句先从美景写起,既抓住了 江南水乡的特点,又凸显了江南水乡生 活的悠闲自在。为读者展现了一个在碧 蓝的水上、精雕细刻的画船中,听雨入 眠的。
皓腕: 洁白的手 腕。
垆皓 边腕 人凝 似霜 月雪 ,。
菩萨蛮 (其三)
如今却忆江南乐, 当时年少春衫薄。 骑马倚斜桥, 满楼红袖招。 翠屏金屈曲, 醉入花丛宿。 此度见花枝, 白头誓不归。
第三首写的是“如 今”——也就是他在西蜀 的时候,这时他已经老了, 唐王朝也已经灭亡了。不 要说家乡了,就连江南也 成了永远的过去。他的记 忆中是“满楼红袖招”, 可当时他并没有被这些 “红袖”招去,所以“此 度见花枝,白头誓不归” 也算是弥补当时的遗憾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