宏观经济学复习重点知识点教程文件

合集下载

宏观经济学复习重点1.doc

宏观经济学复习重点1.doc

宏观经济学复习重点一、复习内容1、基本知识2、基本概念3、基本理论4、联系实际二、习题类型1、名词解释(五个,共15分)2、单选题(十五个,共15分)3、判断题(十个,共10分)4、简答题(五个,共30分)5、计算题(两个,共15分)6、论述题(一个,15分,包括理论联系实际题)三、各章应当掌握的内容第十二章国民收入核算国内生产总值国民收入国内生产净值总投资重置投资GDP的平减指数实际GDP 简答:如何理解国内生产总值的内涵简述核算国民收入的支出法和收入法。

政府转移支付和购买普通股票的价值是否可计入GDP,为什么?为什么间接税要计入GDP两个国家合并为一国,对GDP总和有什么影响。

写出五个基本的国民收入总量,并说明它们之间的关系?为什么投资储蓄恒等式不意味着计划投资等于计划储蓄简述税收、政府购买和转移支付对总支出影响有什么不同什么是名义GDP和实际GDP ?计算支出法计算GDP;计算政府预算赤字;计算进出口盈余;计算储蓄额;课后计算6、7论述什么是支出法,如何用支出法计算四部门经济的国内生产总值十三章简单国民收入决定理论均衡产出边际消费倾向边际储蓄倾向消费函数储蓄函数转移支付成乘数平衡预算乘数简答:简述凯恩斯定律及其内容。

能否说边际消费倾向和平均消费倾向都总是大于零而小于1?消费函数与储蓄函数的关系如何理解“节俭的悖论”。

什么是投资乘数?简述投资乘数的决定因素并写出其公式。

课后计算10论述:按照凯恩斯的观点,增加储蓄与增加消费各对均衡收入有什么影响;结合中国的实际谈谈你的消费观。

十四章产品市场和货币市场的一般均衡资本边际效率IS曲线流动偏好货币需求函数流动偏好陷阱LM曲线简答:影响IS 平移的因素有哪些简述凯恩斯的货币需求理论简述货币需求三种动机及货币需求函数?什么是流动偏好陷阱?简述满足产品市场和货币市场均衡的条件?什么是LM曲线的三个区域,其经济含义是什么?什么是IS曲线和LM曲线?绘出产品市场和货币市场的一般均衡的图形。

《宏观经济学》期末复习资料整理高鸿业版

《宏观经济学》期末复习资料整理高鸿业版

《宏观经济学》复习提纲各章复习大纲:第一章国民收入核算:GDP概念、核算方法、其他国民经济各相关概念及计算、名义GDP 和实际GDP、投资—储蓄恒等;第二章简单国民收入决定理论:均衡产出、消费曲线和储蓄曲线、两(三)部门经济收入的决定、各部门的乘数计算;第三章产品市场和货币市场的一般均衡:IS-LM模型(推导、斜率、移动、计算等)、投资函数、利率的决定、货币需求动机;第四章宏观经济政策分析:财政政策效果、货币政策效果、挤出效应、政策的混合使用;第五章宏观经济政策实践:宏观经济政策目标、失业的相关概念、奥肯定律、财政政策工具、货币政策工具、货币与存款创造乘数;第六章总需求—总供给模型:AD-AS模型及计算;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对总需求曲线的影响;第七章失业与通货膨胀:通货膨胀的原因、经济效应、菲利普斯曲线及其应用;第八章开放经济:汇率、对外贸易第九章经济增长与经济周期:经济增长与经济发展、经济周期第十章宏观经济学理论演变:凯恩斯学派与货币主义学派的假设、主要观点(其中第八-十章内容约占3-4%,以选择和判断为主)第12章国民收入核算一、国内生产总值1、测量一个宏观经济运行情况的重要指标有国民收入以及增长、失业率、物价水平及其变动。

2、国内生产总值(GDP):指经济社会(即一国或一地区)在一定时期内(通常是一年)运用生产要素所生产的全部最终产品和劳务的价值总和。

GDP的计算遵循国土原则。

你3、名义GDP与实际GDP(1)名义GDP:用生产物品和劳务的当年价格计算的全部最终产品的市场价值。

(2)实际GDP:用从前某一年作为基期价格计算出来的全部最终产品市场价值。

(3)GDP折算指数=————,用来反映物价变动程度4、国民生产总值(GNP):指某国国民所拥有的全部生产要素在一定时期内所生产的最终产品的市场价值。

GNP的计算遵循国民原则。

GNP=GDP+来自国外的要素净支付二、国民收入核算方法1、生产法:又叫增值法,采用对每个生产过程新增价值加总的方法计算GDP。

宏观经济学复习讲义

宏观经济学复习讲义

第十二章国民收入核算一、宏观经济学1. 什么是宏观经济学?宏观经济学作为经济学分支的诞生可以追溯到凯恩斯1936年出版的《就业、利息和货币通论》。

在《通论》出版之前的时代,“古典主义”的思想占据着经济学界主流,经济学家对于经济问题的考察大都集中在微观领域。

在《通论》出版之后,经济学家开始注重从宏观的角度出发来分析经济问题。

2. 宏观经济学的研究对象(单列)宏观经济学研究的是社会总体的经济行为及其后果,即对经济运行的整体,包括整个社会的产量、收入、价格水平和就业水平进行分析。

最重要指标有国民收入及其增长率、失业率、物价水平及其变动即通货膨胀率。

其他比较重要的指标还有政府财政预算赤字及贸易赤字的变动、利率等。

3:是指用以前某一年作为基期的价格计算出来的当年全部最终产品的市场价值。

就业者和失业者的总和称为劳动力,失业者占劳动力的百分比就是失业率。

4. 微观经济学与宏观经济学的关系(单列)现代宏观经济学作为一门独立的经济分支学科,是凯恩斯的著作《就业、利息和货币通论》一书于1936年出版后才正式形成的。

(1)二者的联系第一,微观经济学和宏观经济学互为补充。

微观经济学是在资源总量既定的条件下,通过研究个体经济活动参与者的经济行为及其后果来说明市场机制如何实现各种资源的最优配置;宏观经济学则是在资源配置方式既定的条件下研究经济中各有关总量的决定及其变化。

第二,微观经济学是宏观经济学的基础。

这是因为任何总体总是由个体组成的,对总体行为的分析自然也离不开个体行为的分析。

第三,微观经济学和宏观经济学都采用了供求均衡分析的方法。

微观经济学通过需求曲线和供给曲线决定产品的均衡价格和产量,宏观经济学通过总需求曲线和总供给曲线研究社会的一般价格水平和产出水平。

(2)二者的区别第一,研究对象及解决的问题不同。

微观经济学研究的是个体经济活动参与者的行为及其后果,侧重讨论市场机制下各种资源的最优配置问题,而宏观经济学研究的是社会总体的经济行为及其后果,侧重讨论经济社会资源的充分利用问题。

宏观经济学复习提纲

宏观经济学复习提纲

宏观经济学复习提纲⾼鸿业《宏观经济学》复习提纲⼀、宏观经济学基本框架⼆、各章知识点分析第12章国民收⼊核算⼀、了解与识记1、宏观经济学研究对象和研究⽅法:即均衡国民收⼊理论和总量分析⽅法2、GDP的内涵,(知道什么项⽬计⼊GDP,GDP与GNP的关系,实际GDP与名义GDP的关系)3、核算国民收⼊的三种⽅法(⽀出法、收⼊法、增殖法需要了解)4、中间产品与最终产品区别5、GDP折算数⼆、理解与分析1、国民收⼊各个核算指标之间的关系第13章简单国民收⼊核算理论⼀、了解与识记1、简单国民收⼊决定理论的含义及简章经济的假设条件2、均衡产出的含义及条件3、凯恩斯的绝对收⼊消费理论(理解与分析消费函数与储蓄函数的关系)4、其他消费理论⼆、理解与分析1、两部门、三部门、四部门(略)国民收⼊的决定及变动(重点)2、两部门、三部门、四部门(略)的各个乘数(重点)第14章产品市场和货币市场的⼀般均衡(重点章节)⼀、了解与识记1、经济学投资的概念、投资函数、投资的影响因素2、IS曲线的含义3、货币需求函数、交易需求及投机需求4、凯恩斯陷阱、古典极端5、LM曲线的含义6、货币的供给(名义供给与实际供给)⼆、理解与分析1、两部门、三部门IS曲线(⽅程)及其移动(IS曲线的推导——图形分析)2、均衡利率的决定及其变动(LM曲线的推导——图形分析)3、产品市场和货币市场⼀般均衡及均衡的变动4、失衡的区域及失衡的恢复第15章宏观经济政策分析(重点章节)⼀、了解与识记1、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的影响⼆、理解与分析1、财政政策效果的IS-LM图形分析(⼀般情形、极端情形)2、货币政策效果的IS-LM图形分析(⼀般情形、极端情形)3、挤出效应的内涵、图形分析、影响因素。

4、两种政策混合使⽤的政策效应第16章宏观经济政策实践(重点章节)⼀、了解与识记1、⾃然失业率(结合第18章充分理解)2、财政政策、政策⼯具(哪些是扩张性的,哪些是紧缩性的?)、局限性3、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实施的总原则是什么?——“逆经济风向⾏事”4、证券市场基础知识(证券价格决定,买空(多头),卖空(空头),⼀级市场,⼆级市场,主板市场,⼆板市场)(可以略看)⼆、理解与分析1、经济政策的⽬标及相互关系⽬标:经济持续均衡增长、充分就业、价格稳定、国际收⽀平衡关系:四个⽬标是⽭盾统⼀的。

宏观经济学期末复习资料大全.docx

宏观经济学期末复习资料大全.docx

宏观经济学期末复习资料大全第一章导言>宏观经济学的研究对象>宏观经济学的产生和发展第一节宏观经济学的研究对象一、宏观经济学的含义及其理解(-)宏观经济学的含义宏观经济学是以整个国民经济为研究对象,通过研究国民经济的有关总量指标及其变化说明资源如何得到充分利用的-门学科。

(一•)宏观经济学含义的理解研究对象:整个国民经济活动中心理论:国民收入决定理论解决问题:资源的利用问题分析方法:总量分析。

(包括个量加总和个量平均)二、宏观经济学的研究对象1国民收入决定理论产品市场和货币市场均衡理论(IS—LM模型)2经济增长理论3经济周期理论4失业理论5通货膨胀理论6开放经济理论7宏观经济政策三、宏观经济管理的基本目标1保持经济的合理增长2保持物价的基本稳定3实现充分就业4保持国际收支的基本平衡第二节宏观经济学的产生和发展一、前人的宏观经济学思想斯密:主要的宏观经济学思想包括:1、分工理论:认为分工是国民财富增长的重要原因。

2、财政和税收理论:阐述了国家的支岀、收入和公债,提出了公平、确定、便利和经济四大税收原则。

李嘉图:1817年,《政治经济学及赋税原理》岀版,其核心思想:寻找最佳途径,提高劳动生产率,发展资本主义,增进资产阶级的财曷O主要的宏观经济学思想包括:1、坚持经济自由主义原则,反对政府干预经济。

2、各种赋税问题。

3、经济危机。

4、货币数量论二、宏观经济学的产生背景及其代表人物——约翰•梅纳德•凯恩斯与《就业、利息和货币通论》产生背景一20世纪30年代的经济人危机代表人物一英国经济学家约翰•梅纳德•凯恩斯产生标志一1936年发表的《就业、利息和货币通论》(-)凯恩斯理论的基本观点1由于工资和价格具有“刚性",无法实现劳动力市场和产晶市场的均衡2由于三条心里规律(边际消费倾向递减、投资收益率递减、流动性偏好)的作用,必然出现有效需求不足3提出了放弄自由放任,主张国家干预经济的政策主张(-)《就业、利息和货币通论》的基本思想(三)凯恩斯理论对传统经济理论的颠覆1.在理论上否定了萨伊定律:(1)工资是具有“刚性”的,充分就业是难以实现的。

宏观经济学复习重点知识

宏观经济学复习重点知识

宏观经济学期末复习资料大全作者:王欣钊第一章导言➢宏观经济学的研究对象➢宏观经济学的产生和发展第一节宏观经济学的研究对象一、宏观经济学的含义及其理解(一)宏观经济学的含义宏观经济学是以整个国民经济为研究对象,通过研究国民经济的有关总量指标及其变化说明资源如何得到充分利用的一门学科。

(二)宏观经济学含义的理解研究对象:整个国民经济活动中心理论:国民收入决定理论解决问题:资源的利用问题分析方法:总量分析。

(包括个量加总和个量平均)二、宏观经济学的研究对象1国民收入决定理论产品市场和货币市场均衡理论(IS—LM模型)2经济增长理论 3经济周期理论 4失业理论5通货膨胀理论 6开放经济理论 7宏观经济政策三、宏观经济管理的基本目标1保持经济的合理增长2保持物价的基本稳定3实现充分就业4保持国际收支的基本平衡第二节宏观经济学的产生和发展一、前人的宏观经济学思想斯密:主要的宏观经济学思想包括:1、分工理论:认为分工是国民财富增长的重要原因。

2、财政和税收理论:阐述了国家的支出、收入和公债,提出了公平、确定、便利和经济四大税收原则。

李嘉图:1817年,《政治经济学及赋税原理》出版,其核心思想:寻找最佳途径,提高劳动生产率,发展资本主义,增进资产阶级的财富。

主要的宏观经济学思想包括:1、坚持经济自由主义原则,反对政府干预经济。

2、各种赋税问题。

3、经济危机。

4、货币数量论二、宏观经济学的产生背景及其代表人物——约翰·梅纳德·凯恩斯与《就业、利息和货币通论》产生背景—20世纪30年代的经济大危机代表人物—英国经济学家约翰·梅纳德·凯恩斯产生标志—1936年发表的《就业、利息和货币通论》(一)凯恩斯理论的基本观点1由于工资和价格具有“刚性”,无法实现劳动力市场和产品市场的均衡2由于三条心里规律(边际消费倾向递减、投资收益率递减、流动性偏好)的作用,必然出现有效需求不足3提出了放弃自由放任,主张国家干预经济的政策主张(二)《就业、利息和货币通论》的基本思想(三)凯恩斯理论对传统经济理论的颠覆1.在理论上否定了萨伊定律:(1)工资是具有“刚性”的,充分就业是难以实现的。

《宏观经济学》复习提纲经济复习宏观经济学复习宏观经济学复习提纲.docx

《宏观经济学》复习提纲经济复习宏观经济学复习宏观经济学复习提纲.docx

《宏观经济学》复习提纲第一讲序论一、宏观经济学宏观经济学是对整个经济行为的研究:它分析长期的经济增长以及总产岀的周期波动、失业率和通货膨胀、货币供给和预算赤字、国际贸易和国际金融。

与之相对应的是研究个别市场、价格及产岀行为的微观经济学。

所有的市场经济需要面对的三个核心的宏观经济问题是:(1)产岀和就业率为什么有时会下降?如何减少失业率?(2)通货膨胀的原因是什么?如何控制它?(3)-国如何提高其经济增长率?二、现代宏观经济学的产生和发展1936年凯恩斯《就业、利息和货币通论》一书的出版,是现代宏观经济学系统理论的开端。

凯恩斯在理论、方法和政策三个方面都提出了不同丁20世纪30年代以前居于西方经济学界正统地位的传统的、新古典经济学的观点和主张。

在理论上,传统经济学以“萨伊定律”(即“供给会自动创造需求”)为基础,以供给为中心,断定需求是供给的函数。

因此坚持在资木主义经济中将存在保证充分就业均衡趋势的自动机制这一信条。

凯恩斯否定了“萨伊定律”,从而抛弃了“储蓄会自动转化为投资”的传统观点。

他认为,“需求会自动创造供给”(即凯恩斯定律),供给就是需求的函数,即产出量和就业量的总水平决定于总有效需求(所谓“国民收入决定理论”)。

在方法上,传统经济学关心个别厂商和个别消费者的行为活动,以及单个商品市场的交换过程及其相对价格的决定,即着重个量分析或微观经济分析。

凯恩斯则关心经济中的总量(总产量或国民收入总量、总消费、总投资、总就业等)行为活动,特别是总产出(投资支出、消费支出、政府支岀)所产生的收入效应。

他开创了宏观经济分析方法,即总量分析。

在政策上,凯恩斯反对传统经济学提倡的“自由放任”,积极主张政府干预和调节私营经济。

由以上三个方面的“变革”而形成的凯恩斯经济学或凯恩斯主义,在二战后成为西方经济学的新正统。

六七十年代以来,西方经济学界围绕凯恩斯经济学的讨论已演变成两大派:现代凯恩斯学派和现代古典学派——就经济哲学而言,无非是政府干预派和自由放任派。

宏观经济学各章节重要知识点

宏观经济学各章节重要知识点

第一章国民收入核算1、概念:GDP;名义GDP;实际GDP;GNP;投资;国内生产净值;狭义的国民收入;个人收入和个人可支配收入;CPI;失业率2、国民收入核算方法:收入法、支出法3、国民收入储蓄投资恒等式:两部门、三部门、四部门4、GDP 折算指数计算第二章国民收入决定1、概念:均衡产出、2、简单国民收入的决定:二部门、三部门、四部门模型3、消费函数与储蓄函数的表达式4、APC、MPC、APS、MPS5、乘数理论中的各个乘数的概念及计算6、节约悖论第三章产品市场和货币市场的一般均衡1、投资函数表达式2、MEC 概念,MEC 公式,托宾Q说3、如何求IS 和LM 曲线,IS 曲线和LM 曲线移动距离的计算(图形的移动)4、均衡利率的决定及其变动5、概念:流动性陷阱、交易性需求、谨慎性需求、投机性需求6、介绍LM曲线7、IS-LM模型第四章总需求—总供给模型1、AD 函数的概念2、P 水平变动的四种效应3、AD 曲线的推导与移动4、AS 曲线:宏观生产函数、劳动力市场均衡5、简单介绍AS曲线及其影响因素6、AD-AS模型第五章失业和通货膨胀1、概念:失业率、摩擦性失业、结构性失业、周期性失业、奥肯定律、牺牲率、痛苦指数、菜单成本、鞋底成本2、自然失业率的计算3、失业的影响:经济成本(GDP缺口),社会成本(贫富差距加大)4、通货膨胀的概念及其计算5、通货膨胀的原因:货币现象的通货膨胀、需求拉动、成本推动、结构性通货膨胀以及通货膨胀螺旋6、通货膨胀的经济效应5、菲利普斯曲线的概念6、短期、长期和附加预期的菲利普斯曲线第六章宏观经济政策分析1、扩张性、紧缩性的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2、挤出效应的概念及影响其大小的因素3、宏观经济政策的目标4、概念:内在稳定器、相机抉择、货币创造乘数5、财政政策、货币政策的概念及工具第七章开放经济下的短期经济模型1、汇率的概念;名义汇率与实际汇率的关系2、净出口函数的表达式3、人民币升值的影响4、蒙代尔弗莱明模型5、蒙代尔弗莱明模型的应用:固定汇率和浮动汇率下的财政政策与货币政策第八章经济增长和经济周期理论1、经济增长和经济发展2、增长核算方程3、新古典增长模型的内容(不含技术进步和包含技术进步)4、稳态均衡的条件资本深化=人均储蓄-资本广化(其中资本深化=0)5、如何促进经济增长第八章1、棘轮效应2、名义工资黏性和名义价格黏性(课本620页)。

宏观经济学知识点归纳讲义

宏观经济学知识点归纳讲义

《西方经济学》(宏观部分)教学内容第一章国民收入核算第一节宏观经济学研究的主要内容宏观经济学是研究国民经济系统整体运行的经济理论。

主要研究:家庭部门和厂商部门的消费和投资,从而决定整个经济的总需求;家庭和厂商部门如何决定整个经济中的总供给;经济中的总需求和总供给如何决定资源总量和价格总水平;资源总量和价格总水平的长期变动趋势。

第二节国民收入核算一、宏观经济运行的特点在只有家庭和厂商构成的两部门经济中,厂商生产的产出等于所有的各种要素的收入,而家庭和厂商用收入对消费品和投资品的购买又使得厂商获得收入。

在包含家庭、厂商以及政府的三部门经济中,除了厂商与家庭之间的联系之外,家庭及厂商与政府之间的联系是家庭和厂商向政府提供生产要素或产品而获得收入,还可以获得一部分政府补贴,同时还需要向政府纳税。

二、国民收入核算方法国内生产总值是一个国家在特定时期内生产的所有最终商品及其劳务的市场价值总和,简写为GDP。

需要准确理解国内生产总值的概念所包含的含义。

国内生产总值可以借助于支出方法和收入方法加以核算。

掌握支出方法和收入方法核算GDP的基本过程和应注意的问题。

熟悉国内生产净值、国民收入、个人收入和个人可支配的收入的含义以及它们之间的相互联系。

1 、支出法支出法又称最终商品或产品流量法。

这种方法是从产品的使用出发,把一年内购买的各项最终商品的支出加总。

按支出法计算国内生产总值,包括以下几项支出:个人消费支出(C)、国内私人总投资(I)、政府购买商品和劳务支出(G)和净出口(X-M)。

个人消费支出包括所有家庭对国内和国外生产的产品和劳务的消费。

它又可细分为耐用品、非耐用品和劳务三种支出。

劳务中包括房租的租金。

私人国内总投资是用于购买新生产的资本货物(固定投资)和用于变动存货的总支出。

家庭用于购买新的房屋被视为投资,包括在私人国内总投资之中,而它所提供的居住服务则估算其租金计入个人消费支出之中。

政府购买商品和服务支出,包括中央和地方各级政府购买产品和劳务的数量,对政府雇员薪金的支出也包括在这个项目之中。

宏观经济复习要点

宏观经济复习要点

《宏观经济学》复习大纲(重点、难点部分) 1、 宏观经济学主要研究问题1-1 主要问题 [主要参看第1章] 必须从大道理上弄懂这三大问题。

1)、国民收入的决定 2)、失业问题 3)、通货膨胀问题 1-2 政府要追求的目标 经济增长 安定物价 充分就业2、 基本概念与国民收入核算理论[主要参看第1、第2章] 2-1 GDP 、名义GDP 、实际GDP 、可支配收入 2-2 国民收入的核算方法(主要要求理解支出法):家庭消费、企业投资、政府购买支出、净出口 2-3劳动力、失业率、自然失业率、物价水平、通货膨胀率3、 基本分析工具:总供给总需求(AS-AD 模型)[主要参看第1章第3节、第4章第2节和第8章第1节] 3-1 模型3-2 总需求曲线AD 为什么向右下方倾斜总需求曲线是一条表示物价总水平与整个社会总的需求量之间关系的曲线。

其之所以向右下方倾斜,主要是基于以下原因。

(1)财富效应:物价水平与消费较低的物价水平增加了家庭的购买力,消费增加,所以总需求增大. (2)利率效应:物价水平与投资较低的价格减少了家庭交易需求的货币量;当家庭力图把多余的货币变为有利息的资产时,资金供给增加,利率下降, 从而引起投资增加,所以总需求增大(3)汇率效应:物价水平与净出口当较低的物价水平降低了利率时, 在外汇市场上本币贬值, 出口增加,进口减少,所以总需求增大. 以上三个解释都是假设货币供给是固定的。

3-3 总需求的构成 AD=C+I+G+NX 即总需求由家庭消费、企业投资、政府购买支出和净出口构成; 总需求的变动就来自于这四个部分的变动。

四大构成部分之和所表示的购买力越大,则需求越大,所对应的供给曲线就越在右边。

反之,则在左边。

3-4 总供给曲线AS物价平P实质 产量Y平Pe均衡产量YeASAD总供给曲线是一条表示物价总水平与整个社会总的供给量之间关系的曲线。

短期的总供给曲线是一条向右方倾斜的曲线,长期的供给曲线是一条垂直的曲线。

宏观经济学知识要点总结(完整版)

宏观经济学知识要点总结(完整版)

宏观经济学知识要点总结第一章一关键概念1、实证分析:回答“是什么”的问题,建立逻辑框架对经济行为和现象进行分析和解释,推导出的命题要能用经验数据来检验。

2、规范分析:回答“应该是什么的问题",从理论上探讨某类经济行为应该是什么或某类经济问题应如何解决。

3、均衡分析:研究经济的部分或整体趋向均衡(一种相对静止、稳定不变的状态)的条件、机制和结果。

4、静态分析:研究经济达到某一状态的条件和结果。

5、动态分析:研究经济的实际变动过程.6、国内生产总值(GDP)和国民生产总值(GNP)比较:(1)GDP是某一时期内(衡量期的长度通常为一年)在一国境内为市场生产的所有最终产品和服务的货币价值的总和。

(2)国民生产总值(GNP):一国居民拥有的生产要素在某一时期内为市场生产的所有最终产品和服务的货币价值的总和。

(3)GNP与GDP关系:GNP=GDP+NFP,其中NFP是净要素支付,即本国居民拥有的生产要素在国外使用所获得的报酬(工资、利息、股息等)-国外生产要素在本国使用所获得的报酬。

(4)GNP比GDP更能反映国民收入(一国居民拥有的生产要素所获得的报酬)的变动,并且,一个国家居民的福利水平更直接地反映在GNP而不是GDP上。

7、名义价值:用核算期货币价值衡量的产品和服务的价值量。

8、实际价值:用基期货币价值衡量的产品和服务的价值量,它是经过通货膨胀调整的价值量.9、流量:一定时期内的增量,如GDP、GNP、NDP、收入、投资和折旧。

10、存量:某一时点上的累积量,如财富和资本。

11、现值:未来某时刻获得的货币折算到当前时刻的价值。

二复习思考题1、宏观经济学的研究对象是什么?宏观经济学研究经济整体的运行,主要内容是经济活动整体水平(总收入、失业率、物价指数和通货膨胀率等)的决定。

2、宏观经济学的研究方法是什么?总量分析方法,即分析经济活动整体水平(总收入、失业率、物价指数和通货膨胀率等)的决定、变动和相互关系.3、请谈谈宏观经济学派与宏观经济学的关系。

精华高鸿业宏观经济学各章复习重点

精华高鸿业宏观经济学各章复习重点
GDP折算数?
第十三章
1,理解均衡产出的定义? 2,理解国民收入均衡中的i=s和国民收入核
算中的I=S的区别? 3,理解凯恩斯消费函数? 4,什么是MPC和APC? 5,理解凯恩斯储蓄函数?
第十三章
6,什么是MPS和APS? 7,消费函数和储蓄函数的关系? 8,从家庭消费函数导出社会消费函数需要考虑
2,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导致AD的移动 3,总需求曲线的斜率 4,AD曲线的经济含义 5, AS曲线的经济含义 6,古典、凯恩斯、常规的AS曲线 7,AS-AD对现实的解释
第十八章
1,什么是失业?摩擦性失业?结构性失业?自 愿失业?非自愿失业?
2,失业的经济学解释?(出清的劳动力市场和经济要实现的目标?
充分就业;物价稳定;经济增长;国际收支平衡。
2,GDP的概念和深层次含义? 3,什么是最终产品?包括哪些? 4,GDP和GNP的区别? 5,GDP统计的缺陷?
第十二章
6,GDP核算的方法? 7,掌握支出法核算GDP的要素? 8,投资的分类? 9,什么是净投资? 10,理解五个国民收入总量之间的关系? 11,掌握投资储蓄恒等式 12,名义GDP与实际GDP的概念?什么是
哪些是主要的? 5,IS曲线和LM曲线的斜率对财政政策的
影响?
第十五章
6,凯恩斯极端和古典主义极端? 7,货币政策的作用机理? 8,货币政策和财政政策作用的区别? 9, 货币政策的局限性? 10,混合使用的政策效果 11,IS曲线和LM曲线的斜率对货币政策的
影响?
第十七章
1,总需求函数的推导(代数推导,几何推 导)
哪些因素? 9,掌握两部门国民收入的决定,掌握用消费函
数和储蓄函数决定均衡国民收入的方法。并掌握 图形 10,什么是投资乘数?乘数作用的条件是什么? 11,掌握政府支出乘数,税收乘数,转移支付乘 数。 12,了解三部门和四部门国民收入及相关乘数的 概念

宏观经济学复习提纲整理

宏观经济学复习提纲整理

宏观经济学复习提纲整理一、宏观经济学基本概念1.宏观经济学的定义和研究内容2.宏观经济学的基本假设和方法3.宏观经济学的主要变量和指标二、需求与供给1.总需求和总供给的概念和构成要素2.宏观经济平衡和市场均衡的关系3.总需求与总供给的决定因素和调节机制三、经济增长与经济周期1.经济增长的基本概念和测算方法2.经济增长的影响因素和推动力量3.经济周期的定义和特征4.经济周期的理论解释和调控方法四、通货膨胀与失业1.通货膨胀的概念和测算方法2.通货膨胀的影响因素和类型3.失业的定义和测算方法4.失业的类型和影响因素五、国际贸易与汇率1.国际贸易的基本理论和模型2.贸易的利益和限制因素3.汇率的概念和变动原因4.汇率制度和汇率政策六、货币与金融1.货币的职能和货币供求的决定因素2.货币发行与流通的机制与政策3.银行与央行的职能与作用4.股票、债券市场与金融创新七、政府与经济1.政府的宏观调控目标与手段2.财政政策的目标和工具3.货币政策的目标和工具4.国际宏观经济政策的协调和合作八、经济全球化与可持续发展1.经济全球化的概念和特征2.全球经济治理与国际经济组织3.可持续发展的含义和目标4.可持续发展的挑战和实践在复习过程中,需要注重以下几点:1.理解和记忆重点概念和理论,例如宏观经济学的基本定义、影响因素和调控手段等。

2.研究并理解各个方面的经济数据和指标,例如国内生产总值、通货膨胀率、失业率等,以及它们之间的关系。

3.运用所学知识分析和解释实际经济情况和事件,例如通货膨胀的原因和影响、经济增长的推动力量等。

4.细化学习内容,建立系统性和逻辑性,通过绘制思维导图或制作总结表格来整理复习材料。

5.进行真题练习和模拟考试,检验复习成果,找到巩固和提高的重点。

通过系统地复习和掌握宏观经济学的基本概念和理论,能够更好地理解和分析宏观经济现象,为未来的经济决策和实践提供参考和指导。

宏观经济学考试重点知识点

宏观经济学考试重点知识点

宏观经济学期末复习【复习范围】第一讲宏观经济学绪论1. 宏观经济学的研究对象和研究方法研究对象:社会总体的经济行为及其后果。

研究方法:总量分析。

第二讲国民收入核算理论【1. GDP(或GNP)的含义;】GDP:国内生产总值是指经济社会(即一个国家或一个地区)在一定时期内(一年、一季度)运用生产要素所生产的全部最终产品(物品和劳务)的市场价值的总和。

——国境原则GNP:国民生产总值是指一国国民在一定时期内运用生产要素所生产的全部最终产品(物品和劳务)的市场价值的总和。

——国民原则【2.GDP(或GNP)的三种核算方法和GDP折算系数;】生产法:通过核算各行各业在一定时期内生产中的价值增值来获得,这种方法称为生产法。

支出法:通过核算在一定时期内整个社会购买最终产品的总支出,即最终产品的总卖价来计量。

这种方法称为:支出法。

按支出法计算GDP,包括以下几项支出:个人消费支出(C)国内私人总投资(I)政府购买支出(G)净出口NX(出口X—进口M)GDP=C+I+G+NX收入法:从收入的角度出发,GDP等于生产要素在生产中所获得的各种收入的总和。

GDP=工资+利息+租金+利润+间接税及企业转移支付+折旧+统计误差折算系数:名义GDP和实际GDP之比,它衡量了和某一基年相比,报告期各产品的价格平均变化幅度。

名义GDP:按当年市场价格核算的GDP 实际GDP:按基年价格核算的GDPGDP折算指数=名义GDP/实际GDP 实际GDP=名义GDP/GDP折算指数【3.国民收入核算中五个总量指标的关系及其计算;】(1)国内生产总值(GDP)=总消费+总投资+净出口=总消费+(净投资+重置投资)+净出口(2)国内生产净值(NDP) ------是指经济社会(一个国家或地地区)在一定时期内(一年)内新创造出来的全部最终产品和劳务的市场价值的总和。

NDP = GDP-折旧额(3)国民收入(NI) ------是指经济社会(一国或一个地区)居民在一定时期内(一年)所获得的全部要素收入的总和。

宏观经济学重点知识 精选全文

宏观经济学重点知识 精选全文

可编辑修改精选全文完整版《宏观经济学》选择(15*2分)名词解释(5*3分)计算(2*10分)问答(2*10分)论述(1*15分)第九章宏观经济的基本指标及其衡量第一节国内生产总值(GDP)一、GDP,是指一定时期内在一国(或地区)境内生产的所有最终产品与服务的市场价值总和。

二、GDP的衡量:增值法、收入法、支出法、绿色GDP1、增值法:从生产角度衡量GDP的一种方法。

(1)基本思想:通过加总经济中各个产业的产品和服务的价值来求得GDP核算值。

(2)企业的增值=企业产出价值-企业购买中间产品价值(3)GDP=该国境内所有企业的增值之和2、收入法:用要素收入即企业生产成本核算GDP的一种方法。

(1)根据增值法,增值就是销售收入和批发成本的差额,这些差额必定会成为某些人的收入。

这样,全部增值以工资、租金、利息和利润的形式出现在收入流中。

(2)GDP =工资+利息+利润+租金+间接税和企业转移支付+折旧3、支出法:通过衡量在一定时期内整个社会购买最终产品和服务的总支出来核算GDP的一种方法。

GDP = 消费 +投资+政府购买+净出口 GDP=C+I+G+NX4、绿色国内生产总值(绿色GDP,GGDP)=GDP-能源等自然资源消耗-环境破坏绿色国内生产净值(绿色NDP,EDP)=NDP-能源等自然资源消耗-环境破坏=GDP-折旧(物质资本损耗)-能源等自然资源消耗-环境破坏三、名义GDP与实际GDP1、名义GDP,是用生产产品和服务的当年价格计算的全部最终产品和服务的市场价值。

2、实际GDP,是选定某一时期作为基期,然后以基期价格核算出的某年所生产的全部最终产品和服务的市场价值。

3、实际GDP剔除了价格影响因素,能够反映实际产量的变动,是一个更明确的经济福利衡量指标。

将一国某一年的实际GDP除以该国人口数,可得到该国该年的人均GDP。

四、与GDP相关的其他指标1、国民生产总值(GNP),是经济社会(一国或地区)成员在一定时期运用生产要素所生产的全部最终产品和服务的市场价值。

《宏观经济学》复习提纲

《宏观经济学》复习提纲

《宏观经济学》复习提纲一、宏观经济学的基本概念宏观经济学主要研究整个经济的总体运行情况,包括经济增长、通货膨胀、失业、国际贸易等方面。

其关注的是总体经济现象,而非个体经济单位的行为。

经济增长是宏观经济学中的重要概念,它衡量的是一个国家或地区在一定时期内生产的商品和服务的增加量。

通常用国内生产总值(GDP)的增长率来表示。

通货膨胀指的是总体物价水平的持续上升。

这会导致货币购买力下降,影响人们的生活和经济的稳定。

失业则是指有劳动能力并且愿意工作的人没有工作的状态。

失业率是衡量失业程度的重要指标。

二、国民收入核算1、国内生产总值(GDP)GDP 是指在一定时期内(通常为一年),一个国家或地区内所生产的全部最终产品和服务的市场价值。

理解 GDP 的定义需要注意几个要点:首先,GDP 只计算最终产品和服务,避免重复计算;其次,GDP 是市场价值的总和,需要通过市场价格来衡量;最后,GDP 是在一定时期内生产的,而非销售的。

2、其他相关指标除了 GDP,还有国民生产总值(GNP)、国内生产净值(NDP)、国民收入(NI)、个人收入(PI)和个人可支配收入(DPI)等指标。

GNP 是指一个国家或地区的国民在一定时期内所生产的最终产品和服务的市场价值,它与 GDP 的区别在于计算的是本国国民的生产,而不管生产活动是在国内还是国外进行。

NDP 是从 GDP 中扣除折旧后的净值。

NI 是指一个国家在一定时期内用于生产的各种生产要素所得到的全部收入。

PI 是国民收入经过初次分配后形成的个人收入。

DPI 则是个人收入扣除个人所得税后的余额。

3、国民收入核算的方法主要有支出法、收入法和生产法三种。

支出法是通过核算在一定时期内整个社会购买最终产品和服务的总支出,即消费(C)、投资(I)、政府购买(G)和净出口(NX)之和来计算 GDP。

收入法是从生产过程中创造收入的角度,根据生产要素在生产过程中应得的收入份额来计算 GDP,包括工资、利息、租金、利润等。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宏观经济学复习重点知识点一、名词解释。

1.国内生产总值(GDP):是在一个国家领土范围内,一定时期内所生产的全部最终产品和劳务的市场价值的总和。

P4282.均衡产出:和总需求相等的产出称为均衡产出或收入。

P4463.乘数:国民收入变动量与引起这种变动量的最初注入量的比例。

P4624.投资乘数:指收入的变化与带来这种变化的投资支出的变化的比率。

P4635.产品市场均衡:是指产品市场上供给与总需求相等。

P4866.IS曲线:一条反映利率和收入间相互关系的曲线。

这条曲线上任何一点都代表一定的利率和收入的组合,在这样的组合下,投资和储蓄都是相等的,即i= s,从而产品市场是均衡的,因此这条曲线称为IS曲线。

P4877. 凯恩斯流动性偏好陷阱:凯恩斯认为当利率极低时,人们为了防范证券市场中的风险,将所有的有价证券全部换成货币,同时不论获得多少货币收入,都愿意持有在手中,这就是流动性陷阱。

P4958.LM曲线:满足货币市场的均衡条件下的收入y与利率r的关系的曲线称为L M曲线。

P5009.财政政策:是指政府变动税收和支出以便影响总需求进而影响就业和国民收入的政策。

P51710.货币政策:是指政府货币当局即中央银行通过银行体系变动货币供给量来调节总需求的政策。

P51811. 挤出效应:指政府支出增加(如某一数量的公共支出)而对私人消费和投资的抵减。

P52312. 自动稳定器:也称内在稳定器,是指经济系统本身存在的一种会减少各种干扰对国民收入冲击的机制,能够在经济繁荣时自动抑制通胀,在经济衰退时自动减轻萧条,无须政府采取任何行动。

P54613.经济滞胀:又称萧条膨胀或膨胀衰退,即大量失业和严重通货膨胀同时存在的情况。

P572—57614.通货膨胀:指一般物价水平在比较长的时间内以较高幅度持续上涨的一种经济现象。

P612—61615.菲利普斯曲线:反映通货膨胀率与失业率之间关系的曲线。

短期曲线表现为一条向右下方倾斜的曲线,表示在短期里通货膨胀率与失业率存在一种替代关系。

长期曲线表现为一条垂直的曲线,表示在长期里失业率与通货膨胀率之间,是一种独立的关系。

P625—63216.自发消费:与收入变动无关的消费。

即使收入为0,也需要的消费。

17.经济增长:经济增长:指一国一定时期内生产的产品和提供的劳务总量的扩大。

表现为GDP或者人均GDP的增长。

18.中间产品:指购买后不是用于最终消费,而是用于转卖或进一步加工的商品和劳务。

19.资本深化:人均储蓄超过资本广化或人均储蓄在与补充原有资本折旧和配备新工人后)而导致人均资本上升的情况。

1.消费的决定:家庭的消费支出主要由什么因素决定?答:主要由家庭的当年收入决定。

某个家庭当年收入越高,其消费支出就会越大。

这主要从消费函数c=a+by中可以看出。

其他影响因素还有:1、家庭财富拥有量,财富越多则当年的消费就越高。

2、家庭成员一生中的总收入,一生中的总收入越大则任何一年的消费量都会增大。

3、周围人群的消费水平,周围人群消费水平越高,则本家庭受影响越大,看齐的心理使得本家庭的当年消费越大。

2.平衡预算乘数在哪些情况下等于1?答:平衡预算指政府预算收入等于预算支出。

在国民收入决定理论中,平衡预算指政府支出G来自于等量的税收T(即G=T)。

政府支出G和税收T对国民收入的影响作用可以通过乘数来反映。

在四部门经济中,平衡预算乘数=政府支出乘数+税收乘数要使平衡预算乘数=1,应当是 ,即是在只有消费者、企业和政府的三部门经济中没有内生变量的税收。

或者在消费者、企业、政府和国际市场构成的四部门经济中,没有内生变量的税收和进口。

3.经济学家认为轻微的通货膨胀对经济扩张有利,试说明理由?答:坚持这种观点的经济学家认为,由于在经济活动过程中,为节约交易成本,劳资双方喜欢签订长期劳动合同关系,原材料供求中喜欢签订长期购销合同,由于这种长期劳动合同和原材料供求合同存在,使厂商工资成本和原材料成本相对稳定,而通胀又使产品价格上升,从而使使厂商的实际利润增加,刺激厂商增加投资,扩大生产,全社会产量和就业都增加。

4、试说明图中A、B两点的经济涵义。

2% B Msp=L2(r) 货币投机需求Msp答:A点:利率处于最高点,未来利率只降不升,债券价格只升不降,人们只愿意持有债券,不愿意持有货币,此时货币投机需求为0。

B点:利率处于最低点,未来利率只升不降,债券价格只降不升,人们只愿意持有货币,不愿意持有债券,此时货币投机需求为∞。

不管有多少货币人们都愿意持有在手中,处于凯恩斯货币需求的流动性陷阱,货币政策实效。

5.向右下倾斜的菲利普斯曲线隐含的政策含义?答:菲利普斯曲线反映失业率与通货膨胀的反向变动关系。

政策含义是政府在进行失业与通胀治理时,先确立一个“临界点”(即失业率与通胀率的社会可接受程度)。

如果失业率超“临界点”,要求政府实行扩张性政策,以较高的通胀率换取较低的失业率;如果通胀率超“临界点”,要求政府实行紧缩性政策,以较高失业率换取较低的通胀率。

6.什么是“内在稳定器”?具有“内在稳定器”作用的财政政策主要有哪些?答:内在稳定器也称自动稳定器,是指经济系统(财政政策)本身存在的一种会减少各种干扰和冲击的机制。

能够在经济繁荣时期自动抑制通胀,在经济衰退时期自动减轻萧条,无须政府采取任何行动。

是政府“稳定经济的第一道防线”。

具有“内在稳定器”作用的财政政策有:自动变动的税收(特别累进税制)、政府转移支付和农产品价格维持制度。

7.简述超额准备金产生的原因?并简要说明市场利率变化如何影响商业银行的超额准备金率。

答:超额准备金指“银行实际贷款低于本身贷款能力”,其差额部分就是超额准备金。

产生原因在于:银行找不到可靠的贷款对象,或企业预期利润率太低不愿意借款,或银行认为利率太低不愿意贷出等等。

对商业银行而言,吸收存款是负债业务,如果不能放贷出去,同样要付出存款利息,增加成本。

所以当市场利率上升时,将刺激商业银行放贷积极性,从而超额准备金减少。

反之,准备金增加。

8.画图用AD-AS模型简要说明经济滞胀的成因?答:滞胀又称为萧条膨胀或膨胀衰退,即大量失业和严重通货膨胀同时存在的情况。

如发生在上西方资本主义世界60年代末70年代初的经济滞胀,主要是由于石油输出国组织限产提价,石油依赖程度高的国家进口原油价格上升,导致国内生产成本提高,总供给下降的冲击。

在总需求不变情况下,由于总供给刺激,AS1移动到AS2,均衡点发生移动,这时国民收入下降,有Y1到Y2,失业率增加;同时价格水平也上升,有P1上升到P2,出现通胀。

第十二章国民收入核算一、国民经济循环流动模型1.两部门(私人部门)经济的循环流动模型两部门经济是由居民户部门和厂商部门构成的经济(假设没有政府和对外贸易部门)。

居民户部门与厂商部门通过产品市场、要素市场和金融市场发生联系。

两部门经济循环模型的公式表达:从宏观经济来看,总需求(AD)是购买者购买所有生产的商品和服务的货币总值,它包括居民户的消费需求和厂商的投资需求,它们分别用消费支出(C)和投资支出(I)来代表,即:总需求(总支出)=消费+投资Y=C+I总供给是全部产品和劳务供给的货币总值。

产品和劳务由各种生产要素组合起来加以生产,因而可以用各种生产要素相应的收入总和(工资+利息+地租+利润)来表示总供给。

居民所得到的这些收入可分为消费(C)和储蓄(S)两部分,则,总供给(总收入)=消费+储蓄Y=C+S总需求与总供给的恒等式为:C+I=C+S,I=S当总需求等于总供给时,国民收入实现了均衡。

也即,I=S,是两部门经济中,国民收入均衡的条件。

2.三部门经济的循环流动模型在两部门经济的循环流动模型中加上政府部门,就成为三部门的经济模型。

为了保证三部门经济的正常循环进行,不仅储蓄等于投资,而且政府的税收(T)等于政府的支出(G)。

三部门经济中,总需求(总支出)=消费+投资+政府支出即 Y=C+I+G总供给(总收入)=消费+储蓄+税收即Y=C+S+T三个部总需求与总供给的恒等式为:C+I+G=C+S+T,I+G=S+T三部门经济中国民收入均衡的条件仍然是总需求等于总供给,即I+G=S+T3.四部门经济的循环流动模型四部门的经济模型由居民户、厂商、政府和对外经济活动所组成。

要使四部门经济正常运行下去,不仅储蓄等于投资、政府税收等于政府支出,而且要出口(X)等于进口(M)四部门经济中;总需求(总支出)=消费+投资+政府支出+出口Y=C+I+G+X总供给(总收入)=消费+储蓄+政府税收+进口Y=C+S+T+M四部门的总需求与总供给的恒等式为I+G+X=S+T+M四部门经济国民收入均衡的条件仍然是总需求等于总供给,即I+G+X=S+T+M二、国民收入的概念对国民收入的研究是宏观经济学的核心,也是宏观经济学的出发点和归宿点。

国民收入,从广义上讲是指在一定时期内一国所创造的最终产品及劳务价值的总和。

它包括五个经济总量指标:国民生产总值(或国内生产总值)、国民生产净值(或国内生产净值)、国民收入(狭义国民收入)、个人收入和个人可支配收入。

1.国民生产总值(GNP)及国内生产总值(GDP)GNP是指一个国家的国民在一定时期内所生产的最终产品和劳务的市场价格总额。

理解此概念需注意几个问题:第一,GNP是一定时期内(通常为一年)所生产的最终产品和提供劳务的总值,它不包括以前所生产的最终产品和劳务。

所以GNP是一流量而不是存量概念。

第二,GNP看的是“生产”的情况,计算的是当年生产的产品。

如果去年生产的产品,但在今年销售,不能算进今年的国民生产总值。

第三,GNP测度的是最终产品的价值。

因此计算时不包括中间产品的产值,以避免重复计算。

第四,GNP不仅包括各种最终物质产品的价值,也包括各种劳务的价值。

第五,GNP的统计都是按当年的“市场价格”加以计算的。

按市场价计算出来的GNP中包括价格变动因素,称为“名义国民生产总值”。

如果扣除价格变动因素,得出的是“实际国民生产总值。

第六,GNP不包括非市场交易(如家务劳动的价值)和非生产性交易(指纯粹金融市场交易)。

第七,GNP是一个以人口标准做基础的概念,测度的是本国国民在国内和国外的生产产值。

现在越来越多的国家采用GDP概念。

GDP是指在一个国家的国土上一年内所生产的所有最终产品和劳务的市场价格总额。

它是一个以地理标准为基础的概念。

GDP=GNP-本国国民在国外生产的部分+外国国民在本国生产的部分。

上而所述的七点注意事项除了第七点以外,其余六点也都适用于国内生产总值。

2.国民生产净值NNP、国民收入(NI)、个人收入(PI)和个人可支配收入(PDI) NNP=GNP-折旧(NDP=GDP-折旧)NI=NNP-间接税PI=NI-(公司未分配利润+公司所得税+社会保险税)+政府转移支付PDI=PI-个人所得税三、国民收入核算方法在国民经济核算体系中有异曲同工的三种核算GNP方法,即支出法、收入法和增值法,其中前两种是主要的方法。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