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GML的空间数据交换格式及其应用
基于GML的WebGIS应用研究
第 2 卷 第7 8 期
vo128 . N b 7
计
算
机
工
程
2 0 年7 02 月来自J l 0 2 u y2 0
Co p t r En i e r n m u e gn e ig
・
博士论文 ・
文章编号:10-32( 0)7-05-2 00-482 2 -01-0 0 0
注 ,彳 着 广 阔的 发展 前景 。国 内外 许多 科 研机构 和 公 司 ,纷 『
纷将 其 在www 服务 二 作 的重 点 从 以HT I : ML 核 心转 移 到 了 为
以 X L 术 为 核 心 上 。 XM L的 最 大 用 途 之 一 是 作 为 网 上 不 M 技
2相 关 工 作
用 。基于 GML的大 众 化We GI 应用 系 统应 该是 一个 非常 简 b S 单 但 实 用 的 嵌 入 式 GI程 序 ,它 不 需 要 复杂 的GI服务 器 及 S s
其空 间数 据 传输 协 议 ,因为 GML 据 可以直 接利 用H盯 P协 数
议 传输 ,本 文就 是探 讨如 何 来实 现这样 一 个系统 。
文献标识码:A
中图分类号: T 31 P9
基 于GML的 W e GI 应 用 研 究 b S
罗英 伟 ,汪小 林 ,马 坚 ,许卓 群
( 京 大 学 计 算 机 系 , 北 京 10 7 ) 北 0 8 1
摘 要 :GML ( o rp yMak pL n u g 已逐 渐 成 为大 家所 接 受并 容易 理 解 的 一种 空 间信 息 的 交换 格 式 ,基 于GML 大众化 We GI Ge ga h ru a g ae) 的 b S应 用 : 有广 泛 的实 用 价值 和 市场 前 累 ,这 包 括 基 于GML的空 间数 据 交 易 以 及 以GML 具 数据 为基 础 的大 众 4 We GI 应 用 。基于 XMLP re技 1 b S  ̄ asr 术 ,探 讨 了一个实 现基 于GML的大众 化 We GI应 用系 统 的建 设方法 ,为大 众化GI应 用提 供 了有 益的 参考 。 b S S 关健词 :XML;GML;XMLsh ma e ;大 众化We GI c b S;XMLp re ;Jv p l as r a aa pe t
基于Web Service/GML的空间互操作研究
四川测绘第 3 卷 第 5期 2 0 0 0 7年 1 0月
— — — — _ — — — — — — — — — — — — — — — — — — _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_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一 一 一 。
G S的主流发展 方向。本 文通 过对 We e ie ML和现有几 种数 据共享 方式 的深 入研 究 ,认 为基 于 G L I bS r c 、G v M 的数据集成能很好地解决多源数据 的异构 问题 ,并进 一步架 构 了一个基 于 We ev e G bSri / ML的空 间互操作框 e
D V 还不 完 善 ,也 不 能 统一 为 各 个层 次及 不 同应 T)
空 间数据 以及 和这 些 空 接 服务 于最 终 用户 。但 是 随着 行 业
互操 作 和集 成提供 了新 的解 决 方案 。
1 地 理 信 息 共 享技 术 和 We evc 术 bSrie技
1 1 现有 地理 信 息共享 技术 . 目前 ,实现 多 格 式 数 据 共 享 的 方 式 大 致 有 三
种 :( )空 间数 据 格式 转 换模式 。它是 把其 他 格式 1 的数据 经过 专 门的数 据 转 换 程序 转 换 变成 本 系 统 的 数 据格 式 。 目前 的数 据 交 换 标 准 ( S T 、C S 如 DS N—
基于CityGML的城市三维空间数据库设计
矿 山 测 量
MI NE SURVEYI NG
NO .1
Fe b . 2 01 3
d o i : 1 0 . 3 9 6 9 / j . 1 s s n . 1 0 0 1—3 5 8 X. 2 u 1 3 . u1 . 0 1 2
基于 C i t y G ML的城 市 三 维 空 间 数 据 库 设 计 水
g u a g e , C i t y G ML ) [ 3 3 , 建 立 了 三 维 城 市 模 型 统 一 的 编 码规 范 。使城 市 三维数 据模 型 共 享 和互 操 作 成 为 可 能 J , 开展 基于 C i t y G ML的城市 三维 数据 管理 方 面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表 1 C i t y G ML规 范 构 成
文 中通过 深入 分析 C i t y G ML技 术标 准 , 提 出 了基 于 O r a c l e X ML D B设 计 C i t y G M L空 间数 据存储 的解
决 方案 , 并提 出 了基 于 C i t y O b j e c t Me m b e r 为基 本 单 位 的存 储 划 分 粒度 , 为 城 市 三 维模 型数 据 管理 提
C i t y G ML是 一 个开 放 的数 据 模 型 , 基于 X ML的 存储和虚拟 3 D城 市 模 型 交换 格 式 。在 G ML 3的基 础 上 实现 , 是G ML 3的应 用模 式 , 用来 表 现 城 市 三维 对 象 的通用 信 息模 型 , 定 义 了城 市 中的 大 部 分 地 理 对 象 的分类 及 其 之 间 的关 系 , 而 且 充 分 考 虑 了 区域 模 型 的几何 、 拓扑、 语 义 和 拓 扑关 系 。C i t y G ML不 仅 代 表 了城市 模 型 的 图形 化 的外 观 , 而 且 兼 顾 了语 义 属性 , 数 字 地面模 型 、 植被 、 水体 、 交 通设 施 等 。最 新
基于GML的WebGIS的多源异构空间数据集成研究
另一个系 统数据类型的方法。这种数据共享
模式允许各自系 统内部 数据结构和数据处理
各不相同, 但在两个系统之间都必需有一个转
的限制。 GML 数 输兼 种协议。GML 据传 容多
换模型 而且为了 统间 使系 进行直接转换, 必 需公 开各自 的数据结构和数据格式。
性查询、空间分析以及专题制图等数据的表
示功能。
中间 件服务器 端实现业务逻辑 完成数据 的集成和互操作等处理。中间件服务器包括 Web 服务器 和GIs 应用服务器, 前者主要 用与
客户 端通信, 接受来自 客户端的请求, 接收到
的WebGIS技术, 于实现多 易 诵异构空间 数据
的共享和互操作。 多源异构数据库是一个逻辑上完整而物
理空间 数据的通用 接口, GML 遵循数据互操
作模式, 可以维护地理信息 软件专有格式的优 点及其所保护的商业 利益, 于数据的交换与 利
数据模型的数 据库系 。 统川 在应用时, 可 用户
以像操作一般数据库那样访问多源异构数据 库, 而不必 数据存储 考虑 的物理位置 或数据 库 类酬2。因 WebGIS 发展的重点和淮点就 ] 此,
传 GM 为 现有网 以 量方 进行 输。 L 布 络上 矢 式
传输、 交换、 集成WebGIS 的多源异构空间 数据提供了 一种十分有效的解决途径.
在应用上, 使用XML 定义Wel〕 地图服务
过数据库访问引擎与源数据库建立连接并发
送子查询条件。 应用服务器完成了多源空 GIs 间数据的获取、 转换和输出 标准的GML 文件, 源异构 数据集成系 解决方 空间 统的 案‘
关键词:WebGIS 多源异构数据 XML GML 中图 分类号:T P 3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2- 3791(2007)10(b卜0004- 01
基于SVG∕GML的WebGIS空间数据可视化模型研究与应用
基于SVG∕GML的WebGIS空间数据可视化模型研究与应用在当今大数据时代,地理信息系统(GIS)越来越需要可视化技术来呈现数据,因为可视化使得用户可以更加直观地理解和研究信息。
WebGIS空间数据可视化模型是一种用来在Web环境中展示GIS数据的技术,本文主要着重介绍SVG/GML技术及其在WebGIS空间数据可视化中的应用。
一、SVG/GML技术简介SVG(Scalable Vector Graphics)可缩放矢量图形是一种基于XML的标记语言,用于描述二维矢量图形。
它是由W3C制定的标准,具有可缩放、小文件大小、不失真等优点。
GML (Geography Markup Language)地理标记语言是一种XML语言的标准,用于地理信息的存储和交换。
二、SVG/GML在WebGIS空间数据可视化中的应用1. 可扩展性:SVG图形可以在不失真的情况下缩放,使得地图可以无限扩大或缩小,方便用户进行浏览。
2. 可交互性:SVG图形支持在浏览器中交互,用户可以通过鼠标或触摸屏幕进行缩放、平移和选择等操作,方便用户进行数据的可视化分析。
3. 对象的可选和可编辑:SVG图形支持单独选择和编辑对象,方便用户对空间数据进行修改和编辑。
4. 矢量图形:SVG支持矢量图形,可以有效地描述空间数据的优点,在进行可视化时可以获得更高的精度和逼真度。
在WebGIS空间数据可视化中,SVG/GML技术主要应用在以下方面:1. 地图可视化:使用SVG/GML技术可以将地理信息以地图的形式在网页中呈现。
地图可以进行放大、缩小、平移、浏览等操作,进行交互式地图可视化效果。
2. 空间数据的可视化:使用SVG/GML技术可以将空间数据转化为矢量图形进行可视化展示,比如行政边界、地形、水系、道路等都可以通过SVG/GML技术进行可视化。
3. 空间数据的编辑和修改:使用SVG/GML技术可以对空间数据进行编辑和修改。
编辑和修改包括地理要素的添加、删除、修改、移动和旋转等操作,使用户可以随时调整地图的显示内容。
基于CityGML的城市三维空间数据库设计研究
基于CityGML的城市三维空间数据库设计研究目前,全国正积极开展智慧化和数字化城市建设,若想构建智慧化、数字化的城市就必须建立三维信息化管理数据库,但是三维模型数据通常较难共享,所以必须建立CityGML模型共享标准。
为了进一步明确在CityGML基础之上的城市三维空间数据库的应用价值,本文对其设计进行了相关研究,望对该模型和数据库的建立提供新思路,并为日后应用提供帮助。
标签:CityGML城市三维空间数据库;设计研究国家自从提出测绘地理信息“十二五”发展规划之后,全国各地均积极开始构建完善的数字城市建设,传统的数字城市三维景观模型具有一定的缺陷,很多大数据格式难以兼容和共享,为了有效的完善该模型建设,为此,本文深入分析了CityGML技术的标准,并为空间数据存储建立了相关解决方案,最终实现了CityGML技术在模型中的应用价值。
现将研究内容论述如下。
一、CityGML技术和模型概述1.概念概述CityGML技术和模型也就是通常所说的城市地理标记语言技术和模型,该模型下的数据较为开放,属于GML3的一种应用模式,其交换格式是在虚拟3D 城市模型和XML的存储基础上得以实现的,可以对城市中的三维对象建立相关的信息模型,可以显示多种地理对象之间的空间和数据关系,经由该模型建立的区域模型的语义、拓扑、几何关系明显。
使用这种技术和模型不仅可以有效的显示城市模型的外观,还可以建立其系统的语义属性,可以更加直观的表现城市植被、交通设施以及地面情况等。
目前,较为先进的版本为CityGML2.0版本。
该版本中内含11个扩展模式和1个核心模式。
2.关键技术说明为了深入应用该模型,必须对其关键技术进行认知和理解,其模型中主要的模型和技术包含两点,一是LOD细节层次模型,二是语义/几何一体化表达模型。
在该模型中一共有五个连贯细节层次,只有提高这些细节层次才可以更加高效的收集各种细节。
而细节层次联合地域建立的LOD0-地域模型多指2.5维度的数字地形模型,属于一种较为粗糙的层次模型。
中山大学GIS专业课目录
一:《城市地理信息系统》第一章绪论1.1城市地理信息概述1.1.1城市地理信息概述1.1.2城市地理信息的基本特征1.1.3城市地理信息的认知1.1.4城市地理信息的地位和作用1.1.5城市地理信息研究意义1.2城市地理信息研究历史与进展1.2.1城市地理信息研究的历史和现状1.2.2城市地理信息研究的进展1.3城市规划管理与信息技术1.3.1城市规划管理的技术需求1.3.2信息技术在城市规划管理中的应用1.3.3城市地理信息与信息技术结合1.4城市地理信息系统的形成与发展1.4.1城市地理信息系统概述1.4.2城市地理信息系统历史和现状1.4.3我国城市地理信息系统研究的现代需求1.4.4城市地理信息系统的框架结构体系和硬软件配置1.4.5城市地理信息系统与地理信息系统1.4.6国内外在城市地理信息系统方面的应用研究1.4.7城市地理信息系统发展趋势和面临问题1.5本书对城市地理信息系统的研究特色第二章城市地理信息系统的基础理论2.1计算机科学2.1.1计算机系统组成2.1.2计算机数据存储2.1.3人与计算机交流2.1.4 操作系统2.2地理信息系统概述2.2.1 GIS的组成2.2.2 GIS主要特征和功能2.2.3 GIS的发展前景2.3城市地理学2.3.1城市形成和发展的条件2.3.2区域的城市空间组织研究2.3.3城市内部空间组织结构研究2.3.4城市问题研究2.4城市地理信息系统空间定位2.4.1空间参照系统2.4.2 WGS-84地心坐标系统及其与国家坐标系统的转换2.4.3 城市独立坐标系统的基本转换方法2.5城市地理信息的分类与编码2.5.1城市地理信息的概述2.5.2城市地理信息分类和编码2.5.3 城市地理信息的基础和专业信息特点2.6城市地理信息系统数据组成及特点2.6.1 概述2.6.2 空间数据结构2.6.3 城市结构化数据2.7城市空间数据结构特征2.7.1 城市地理空间特征概述2.7.2 矢量数据结构及其编码方法2.7.3 栅格数据结构及其编码方法2.7.4 矢量和栅格数据之间格式转换第三章城市地理信息系统的技术与方法3.1城市地理信息系统技术与方法概论3.1.1 技术与方法在UGIS中的地位3.1.2 UGIS技术与方法在我国的发展3.2城市地理信息系统数字化技术3.2.1 概述3.2.2 数字化技术与方法3.2.3 城市数据获取和处理的技术方案3.2.4 数字化成果质量评价和保证3.3城市地理信息系统专题制图方法3.3.1 城市专题地图基本知识简述3.3.2 城市专题制图在UGIS中的应用3.3.3 UGIS图文一体化技术3.3.4 符号化技术3.3.5 自动标注技术3.3.6 模板技术3.4网络城市地理信息系统(WebUGIS)3.4.1 概述3.4.2 WebUGIS的特点和网络设计3.4.3 UGIS局域网构建技术和策略3.5城市空间数据库技术3.5.1 概述3.5.2 城市空间数据库技术基础3.5.3 UGIS空间数据库设计3.5.4 空间数据库技术在UGIS中的应用3.6多媒体技术3.6.1概述3.6.2 多媒体技术在UGIS中的应用3.7城市地理信息系统技术和方法进一步探讨3.7.1 基于遥感的城市空间数据获取和更新研究3.7.2 UGIS中空间地理信息综合研究3.7.3 城市空间数据模型研究第四章城市地理信息系统的空间数学模型4.1空间信息量算4.1.1 几何量算4.1.2 形状量算4.1.3 分布中心量算4.2多边形叠置分析(OVERLAY)4.2.1 叠置分析的一般概念4.2.2 合成叠置与统计叠置4.2.3 多边形叠置的基本方法4.2.4 多边形叠置中的属性数据计算4.2.5 叠置分析应用举例4.3城市空间缓冲区分析(UBUFFER)4.3.1 缓冲区分析概念4.3.2 栅格缓冲区的建立方法4.3.3 矢量缓冲区的建立方法概述4.4网络分析4.4.1 网络数据模型—网络要素及其属性4.4.2 常规的网络分析功能4.4.3 网络分析的若干算法4.5城市数字地形模型(UDEM)4.5.1 高程矩阵(GRID)的生成方法4.5.2 城市数字地形模型应用举例4.5.3 对城市数字地形模型(UDEM)的评价4.6不规则三角网模型(TIN)4.6.1 TIN模型的概念4.6.2 TIN模型的建立4.6.3 永不规则三角网模型模拟地表4.6.4 关于TIN的评价4.7空间相关性分析4.7.1 空间相关性的概念4.7.2 空间相关分析的计算方法4.7.3 空间相关分析的理论模型4.7.4 空间自相关(AUTOCORRELATION)显著性检验4.8门槛分析4.8.1 门槛分析的概念4.8.2 综合门槛分析方法4.8.3 实例:广州市城市发展综合门槛分析第五章城市地理信息系统软件工程5.1城市地理信息系统软件工程概论5.1.1 软件工程概述5.1.2 城市地理信息系统工程概论5.2城市地理信息系统规划5.2.1 城市地理信息系统规划概论5.2.2 可行性分析5.2.3 成本—效益分析5.2.4 制定开发计划5.3城市地理信息系统分析5.3.1 系统分析概论5.3.2 系统分析过程5.3.3 系统需求分析的方法5.3.4 需求调查的组织实施5.4城市地理信息系统设计5.4.1 低通设计的目标和任务5.4.2 系统设计的方法5.4.3 数据库设计5.4.4 过程设计5.4.5 界面设计5.5城市地理信息系统实施5.5.1 系统实施准备5.5.2 程序编码5.5.3 软件测试第六章城市地理信息系统集成6.1地理信息系统集成概论6.1.1 计算机信息系统组成6.1.2 地理信息系统集成6.2城市地理信息系统集成的基本认识6.2.1 城市地理信息系统集成的正反经验6.2.2 城市地理信息系统集成的层次6.3城市地理信息系统集成技术6.3.1 OLE技术6.3.2 C/S网络技术6.3.3 空间数据库技术6.3.4 制定集成技术方案的原则6.4城市地理信息系统数据集成6.4.1 UGIS数据组成和特点6.4.2 UGIS数据集成的主要内容6.4.3 UGIS数据集成的原则6.4.4 UGIS数据集成的方案6.5城市地理信息系统功能集成6.5.1 UGIS的功能组成及集成分析6.5.2 UGIS功能集成原则6.5.3 功能集成实现方案第七章城市地理信息系统应用实例7.1广州市地下管线系统7.1.1 用户需求分析7.1.2 GUPIS的系统目标与总体结构7.1.3 GUPIS开发环境选择7.1.4 城市地下管线的数据分析7.1.5 城市地下管线的综合应用功能要求分析7.1.6 管线编码,存贮结构与目录管理7.1.7 系统功能设计7.1.8 GUPIS系统特点7.1.9 GUPIS系统开发注重目标明确、技术先进与系统整体性、实用性7.1.10 GUPIS存在的技术问题与发展设想7.2深圳规划管理图形子系统集成案例7.2.1 深圳规划管理图形子系统基本情况7.2.2深圳规划管理图形子系统的主要集成需求和方案7.2.3深圳规划管理图形子系统集成的具体实现方法7.2.4 与系统集成相关的一些有待完善的问题7.3规划国土网络图形查询系统7.3.1项目简介7.3.2 系统Web GIS平台及开发语言7.3.3 系统体系结构7.3.4 数据组织情况7.3.5 系统配置和功能第八章城市地理信息系统的发展前沿8.1数字城市概述8.2数字城市的内容8.2.1 数字城市的框架结构8.2.2 数字城市建设的主要内容8.3数字城市的关键技术8.4三维地理信息系统8.4.1 三维空间数据模型8.4.2 不同数据模型之间的集成8.4.3城市三维空间数据采集方法8.5虚拟现实技术二:《理信息系统数据库》前言第1章绪论1.1 gis数据库概述1.1.1 GIS数据库定义1.1.2 GIS数据库特征1.1.3 GIS数据库作用1.2 gis数据库的形成与发展1.2.1 数据库发展综述1.2.2 GIS数据库历史发展1.2.3 GIS数据库基础性与共享性1.3 g is数据库与dbms原理和关系模型1.3.1 GIS数据库基本概念1.3.2 DBMS的基本原理1.3.3 RDBMS的基本特征1.4 本书对gis数据库的研究特色第2章空间数据的表达与管理2.1 空间数据的表达2.1.1 地理系统与地理现象2.1.2 空间对象及其定义2.1.3 空间对象关系和表达2.2空间数据结构与组织2.2.1 栅格数据模型2.2.2 矢量数据模型2.2.3 栅格-矢量一体化数据模型2.2.4 数字高程模型2.3空间索引2.3.1 格网索引2.3.2 四叉树索引2.3.3 R树和R+树空间索引2.4空间数据管理2.4.1 文件与关系数据库混合管理方式2.4.2 纯关系型数据库管理方式2.4.3 对象-关系数据库管理方式2.4.4 Oracle Spatial介绍2.4.5 遥感影像数据库管理2.4.6 数字高程模型数据库管理2.5 gis数据库查询语言2.5.1 GIS数据库查询语言的特征2.5.2当前几种空间信息查询语言2. 6 空间数据挖掘2.6.1 数据挖掘的概念2.6.2 空间数据挖掘的知识发现2.6.3 空间数据挖掘的方法第3章gis数据库设计与建立3.1 gis数据库设计概述3.1.1 GIS数据库设计的内容3.1.2 数据库设计目标3 .2 gis数据库的概念设计3.2.1 概念设计的一般步骤与方法3.2.2 实体-联系模型(E-R)3.2.3 实体-联系扩展模型(EER)3.2.4 E-R模型设计步骤与方法3.2.5 E-R模型的操作3.2.6 空间数据的分层3.3 关系型数据库设计3.3.1 关系模型的基本概念3.3.2 关系数据库设计理论3.3.3 关系数据库设计步骤与方法3.4 面向对象的数据库设计3.4.1 面向对象数据库及其基本特征3.4.2 面向对象的分析和设计3.5 地理信息元数据的设计3.5.1 地理信息元数据确定的原则3.5.2 地理信息源数据的主要内容3.5.3 地理信息源数据的组织3.6 基于geodatabase的数据库设计3.6.1 Geodatabase 数据模型3.6.2 Geodatabase 数据库设计3.6.3 广东省佛山市南海区土地利用数据库设计3.7 空间数据采集建库3.7.1 资料预处理3.7.2 分幅数字化3.7.3 数据编辑与图幅接边3.7.4 数据分层3.7.5 拓扑编辑与处理3.7.6 属性数据录入3.7.7 其他处理3.7.8 数据库建立第4章web gis数据库技术..4.1 webgis概述4.1.1 互联网与GIS结合的发展4.1.2 Web GIS的基本概念4.1.3 Web GIS的信息内容构建4.1.4 Web GIS的实现模式4.2 web gis的空间数据组织4.2.1 Web GIS空间数据的特点4.2.2 Web GIS地理信息服务空间数据流程4.2.3 基于超图的分布式空间数据组织4.2.4 基于GML的异构Web GIS空间数据组织4.3 web gis数据库应用服务器4.3.1 Web GIS数据库应用服务器开发技术4.3.2 Web GIS数据库应用服务器框架4.3.3 地理信息网上发布案例4.4 基于web service的开放式web gis4.4.1 Web Service概述4.4.2 开放式WebGIS第5章gis数据库标准化5.1 gis数据库标准体系5.1.1 标准原因与特点5.1.2 GIS标准体系的编制原则和内容5.1.3 国内外GIS标准的研究进展5.1.4 国家标准《地球空间数据交换格式》介绍5.2 gis数据的分类与编码5.2.1 GIS数据分类编码的意义5.2.2 GIS数据分类编码的原则5.2.3 GIS数据分类编码的方法5.2.4 GIS数据的分类体系和指标体系5.3 gis数据库的数据质量5.3.1 GIS数据质量概述5.3.2 GIS数据库的质量问题5.3.3 GIS数据库建立过程中的数据质量问题5.3.4 数据质量分析与评价5.4 gis数据库行业规范第6章gis数据库基础应用6.1 在城乡地形地籍数据建库中的应用6.1.1 概述6.1.2 建库规范与标准6.1.3 数据建库总体方案6.1.4 数据标准化方案6.1.5 数据预处理与入库6.1.6 地籍数据库安全保护方案6.2 在国土资源基础地理信息建库中的应用6.2.1 综述6.2.2 项目技术特色和创新点6.3 在水资源规划管理中的应用6.3.1 特色与创新6.3.2 GIS数据库建库的基本构架6.3.3 建库分析6.3.4 GIS数据库设计6.3.5 GIS数据库实现6.4 gis数据库应用的展望第7章gis数据库发展前沿7.1 gis数据库研究和应用现状7.1.1 国外研究现状7.1.2 国内应用现状7.2 open gis标准与gis互操作7.2.1 Open GIS标准7.2.2 GIS互操作7.3 gis数据库进一步研究探讨7.3.1 空间数据仓库7.3.2 智能GIS数据库7.3.3 定制Web GIS数据库7.3.4 面向对象GIS数据库三:《遥感应用分析原理与方法》前言绪论第1章遥感原理1.1 遥感电磁辐射原理1.1.1 电磁辐射1.1.2 电磁波辐射原理1.2 电磁辐射的传输与相互作用1.2.1 能源-太阳辐射与地球辐射1.2.2 地磁波与大气层的相互作用1.2.3 电磁波与地表的相互作用第2章遥感数据源2.1 遥感数据的特征2.1.1 空间分辨率及几何特征2.1.2 光谱分辨率2.1.3 时间分辨率2.1.4 辐射分辨率及辐射测量特性2.1.5 遥感系统的信息容量2.2 遥感研究对象的特征2.2.1 空间分布特征2.2.2 波谱反射与辐射特征2.2.3 时相变化2.3 遥感数据的获取与显示2.3.1 遥感影像记录方式2.3.2 模数变换与数模变换2.3.3 数字图像的数据格式2.3.4 数据显示第3章可见光-反射红外遥感3.1 概况3.1.1 遥感系统3.1.2 光学遥感器的基本组成3.2 摄影系统3.2.1 航空相片的几何性质3.2.2 航空相片的光学性质3.3 扫描成像系统3.3.1 光学机械扫描系统3.3.2 推扫式扫描系统3.3.3 成像光谱第4章热红外遥感4.1 概况4.2 热辐射原理4.2.1 黑体辐射4.2.2 真实物体的辐射4.2.3 热辐射与地面的相互作用4.2.4 热作用与温度4.2.5 大气效应4.3 热红外遥感器与辐射定标4.3.1 热红外遥感器4.3.2 热扫描的辐射定标4.4 热扫描图像的特点与解译4.4.1 热红外扫描图像的特点4.4.2 热红外图像成像时段的选择4.4.3 物体的热学性质4.4.4 热图像的解译第5章微波遥感5.1 微波遥感原理5.1.1 基本概念5.1.2 雷达成像原理5.1.3 雷达回波强度的影响因素5.2 雷达图像的特点与解译5.2.1 雷达图像的特点5.2.2 雷达图像的解译与处理5.3 极化雷达与干涉雷达5.3.1 极化雷达5.3.2 干涉雷达5.4 星载雷达遥感系统第6章遥感图像解译与处理6.1 遥感图像的解译6.1.1 图像识别6.1.2 图像量测6.1.3 图像分析与专题特征提取6.1.4 遥感解译过程的复杂性6.2 遥感数字图像预处理6.2.1 辐射校正6.2.2 几何纠正6.2.3 数字图像镶嵌6.2.4 图像统计6.3 图像增强和变换6.3.1 对比度增强6.3.2 图像波段之间的比值及各种指标提取6.3.3 主成分分析6.3.4 穗帽变换6.3.5 空间变化及操作6.4 图像分析6.4.1 监督分类6.4.2 非监督分类6.4.3 其他分类6.4.4 用于分类的辅助数据6.5 误差和精度评价6.5.1 误差来源及其特征6.5.2 精度评价方法第7章遥感综合分析方法7.1 地学相关分析法7.1.1 主导因子相关分析法7.1.2 多因子相关分析法7.1.3 指示标志分析法7.2 分层分类法7.2.1 概念7.2.2 建立分类树的基本方法7.3 变化检测7.3.1 遥感变化检测的影响因素7.3.2 变化检测的方法第8章图像数据融合8.1 概况8.1.1 概念8.1.2 图像融合的具体目标8.1.3 图像融合的关键技术问题8.2 图像融合方法8.2.1 彩色技术8.2.2 算术运算8.2.3 图像变换8.3 融合效果评价8.3.1 基于信息量的评价8.3.2 基于清晰度的评价8.3.3 基于逼真度的评价8.4 应用实例8.4.1 多波段遥感数据融合8.4.2 多时相遥感数据融合8.4.3 多类型遥感数据融合8.4.4 遥感信息与地学信息的融合第9章地理信息系统9.1 概况9.1.1 地理信息系统的发展概况9.1.2 地理信息系统的基本组成9.2 地理信息系统的基本原理9.2.1 空间数据的表达9.2.2 空间数据结构9.2.3 地理信息系统设计与建立9.2.4 数字地形模型及应用9.3 地理信息系统与遥感9.3.1 遥感与地理信息系统的数据库更新9.3.2 地理信息系统与遥感信息处理9.4 地理信息系统的进展第10章定量遥感分析10.1 遥感定量反演10.1.1 概述10.1.2 定量遥感的基本概念10.1.3 定量遥感面临的基本问题10.1.4 前向模型10.1.5 遥感地表参数反演10.1.6 先验知识在遥感定量反演中的应用10.2 混合像元分解10.2.1 概念10.2.2 光谱混合模型10.2.3 线性光谱混合模型第11章土地遥感11.1 土地覆盖与土地覆盖遥感制图11.1.1 概况11.1.2 研究方法11.1.3 应用实例11.2 土地利用11.2.1 概况11.2.2 研究方法11.2.3 应用实例11.3 土地资源评价11.3.1 概况11.3.2 研究方法11.4 土地退化的遥感动态监测11.4.1 概况11.4.2 研究方法第12章植物遥感12.1 植物遥感原理12.1.1 叶片和植被结构12.1.2 植物的光谱特征12.2 植被指数12.2.1 植被指数模型12.2.2 植被指数的影响因素12.3 植被指数与地表参数的关系12.3.1 植被指数与生物物理参数的关系12.3.2 植被指数与地表生态环境参数的关系12.4 应用实例12.4.1 植被动态变化分析12.4.2 遥感大面积作物估产研究第13章水体和海洋遥感13.1 概况13.2 水体遥感原理13.2.1 水体光谱特征13.2.2 水体的微波辐射特征13.3 海洋卫星及遥感器13.3.1 海洋卫星系列13.3.2 海洋遥感器及信息特点第14章地表能量平衡与土壤水分遥感14.1 地表能量平衡遥感研究14.1.1 地表净辐射14.1.2 土壤热通量14.1.3 显热通量14.1.4 潜热通量14.1.5 应用实例14.2 土壤水分遥感研究14.2.1 可见光-红外遥感监测土壤水分14.2.2 微波遥感检测土壤水分14.2.3 热红外遥感监测土壤水分第15章地质遥感15.1 概况15.2 遥感区域地质调查方法和实例15.2.1 遥感区域地质调查填图的工作程序15.2.2 区域构造与岩性遥感信息解译15.2.3 图像处理与地质信息提取15.3 遥感地质矿产勘查方法和实例15.3.1 遥感地质矿产勘查的工作程序15.3.2 遥感矿田构造预测方法15.3.3 矿产遥感信息形成机理研究和建模技术15.3.4 遥感和多元地学数据的综合分析方法15.3.5 成像光谱岩矿识别技术15.4 遥感地质灾害调查方法和实例15.4.1 滑坡、泥石流的遥感调查技术15.4.2 地下煤层自燃遥感调查。
基于GML和SVG的空间数据可视化接口设计
的通用转换样式表 , 并借 助 Vsa S d . E i l t i N T平 台, u u o 设计 了空间数 据可视 化接 口, 经实践验 证, 该接 口可快速、 有效地实现空间信息的可视化 , 对于基于 G L的 多源异构空间数据集成系 M 统 的开发 有较好 的借鉴 价值 。
[ 关 键 词 ] 空 间数 据 ; 地 理标 记语 言 ; 可扩展 矢量 图形规 范 ; 转换 样 式表 [ 文献标 识码 ] A [ 中图分 类号 ] T 3 15 P 1 .2
展矢 量 图形规 范 S G的转换 接 口来解 决 以上 问题 。 V
1 G — — 网 络 环境 下 开 放 的 空 间数 据 交换 格 式 ML
地 理标记 语 言 ( egah ak pLnug , G orpyM ru agae缩写 为 G ) 由 O e I 盟 制 定 的基 于 X ML 是 pnGS联 ML的
陕西理 工学 院学 报( 自然科学版 )
第2 7卷
⑤ Pli : o l e表示由给定 的一个坐标序列组成的一组线 , yn 包含 pi s o t属性 ; n ⑥ Pl o : o gn 表示由给定 的一个坐标序列围成的一个环状图形 , y 包含 pis o t属性。 n 要实现 G L S G的转换 , M 到 V 必须首先找出二者在表达矢量元素上 的对应关 系 , 下表为 G L元素 M 到 S G元素的对应关系。 V
省去 it o 属性 ; ne r i r
④ M l o t表示多点集合 , ui i : t n P 值为多个 Pi 表示的点对象 ; ot n ⑤ M ll etn : u inS i 表示多个 L etn 表示的折线集合 , ti r g iSi n rg 值为多个 L etnM m e 对象 , i si e br n rg 每个 Ln. i e si M m e 对象包含一个 LnS i 对象 ; tn e br rg i tn e rg
浅谈XML名称空间
摘要:在 X L中允许 用户根据设计 的需要 自定义标记 ,本文从 X L 术的基本理论 出发,通过概念和 实例 ,介绍 了 M M技
X L中名称空间的作用:解决 同一个 X L M M 文档 中使 用相 同标记名而代表 不同意义的元素所引起 的冲 突问题,以及在 同一个 X L文档 中使 用不同的标记语言集合而产生的混淆问题 。 M
其 简 单 。这 是 一 个 看 上 去 有 点 琐 细 的 优 点 , 但 正 是 这 点 使 冲 突 。 一 X L与 众 不 同 。 M 2、 名 称 空 间
X L的简单使其易于在任何应用程序 中读写数据 ,这使 M
在 复杂的 X L文档中,很可能出现标记名称相同然而其 M
X L很 快 成 为 数据 交 换 的 唯 一 公共 语 言 ,虽 然 不 同的 应用 软 所 修 饰 的 元 素 意义 却 各 不 相 同 的标 记 , 尤 其 是将 多 个 X L文 M M 件 也 支 持 其 它 的 数 据 交 换 格 式 , 但 不 久 之 后 他 们 都 将 支 持 档 组 合 使 用 时 ,出现 这 种 标 记 名称 混 乱 的 现象 几 乎 是 不 可避
是 描 述 网 络 上 的数 据 内容 和 结 构 的标 准 。 尽 管 如 此 ,X L 问 。如 此 一 来 ,在 一 X L文档 中即 便 使用 了相 同的 名称 M 个 M
不象 H M ,H M T L T L仅仅提供 了在页面上显示信息 的通用方法 的元素标记名称 ,由于隶 属于不同的名称空问中,就不会引
据 库提 供 了更强 有力的数据存 储和分析能 力,例如 :数 据 多个 同名 的标记,来修饰 不同的显示 内容,所以当一个 X L M
索 引 、排序 、查找 、相 关一致 性等 ,XML仅仅 是展示 数 文件 中有两个或多个同名标记 的时候,X L就必须有一种机 M 据 。事实上 X L与其他数据表现形式最大 的不 同是 :X L极 制能够处理这种冲突,X L M M M 提供给 了名称 空间的方法来处理
GML空间数据建模实践与探讨
空间数据模型的方法, 分析] t C 模型与转化为GML ' o AD Au 模型的可视化效果, 发现 了 存在地 理要素的变形、 失真等关键问
() 4 图式符号发生严重变形 , 如台阶 ( 3 图 中③所示) 在 , A tCD u o A 图中是 “ 字形 , 目” 转换之后成为 “ 字形, 口” 无法与房
屋 区别 。
() 5 转换后层次较为模糊 , 植被、 水系、 建筑物 、 陡砍线 等, 由简单的线条绘制, 均 失去了原图拥有的真实细腻性 ( 3 图
日 出, 0 4 G 提 2 0年0 C推出的G L31 M .版本具有下列特点删:
() 1 可以利用X L M 提供的s h 珀 验证机制, M 数据 的 c ea 对G L 完整性、 有效性进行验证。 、
( ) M 数据与非空间数据 的集 成将越 来越容易。 M 通 2 GL GL 过X i k ln 机制, 使数据集成变的相对简单 。
XLSyIE M p D 编辑修 改, 最终得到可用的G L M 格式的二维地图。
2 建 议 . 2
( ) 构建G L 档 时, 层要求 足够 的精 细 。 以参 1在 M文 分 可 考A t C D 实体 的分层 , G L c e a 档 中抽象 为 u oA 对 在 M 的S h m 文 ee e t 如,u o A 的植被层为Z T , M 模式文档中植被 lm n 。 A t C D B Z 在G L 层抽象为G I 素, M元 编码为: ( lm n a e B Z t p = ee e t n m =Z T y e
图2实用的G ML文件构建流程
GML
通用标记语言(GML)(注意:此处的GML非下面的地理标识语言)为了促进数据交换和操作,在20世纪60年代,通过IBM格公司研究人员的杰出工作,得出了重要的结论:要提高系统的移植性,必须采用一种通用的文档格式,这种文档的格式必须遵守特定的规则。
这也就是创建GML (Generalized Markup Language,通用标记语言)的指导原则,从人们所产生的将文件结构化为标准的格式的动机出发,IBM创建了GML。
GML是一种IBM格式化文档语言,用于就其组织结构、各部件及其之间的关系进行文档描述。
GML将这些描述标记为章节、重要小节和次重要小节(通过标题的级来区分)、段落、列表、表等。
GML在文档具体格式方面,为文档员提供了一些方便,他们不必再为IBM得打印机格式化语言SCRIPT要求的字体规范、行距以及页面设计等浪费精力。
GML启动装置是IBM 的GML标记集合的一个称呼。
GML启动装置的输入是由将打印机输出队列格式化的文档合成设备(DCF)处理的。
以后IBM的留言管理产品会提供更多的GML标记集合。
GML是标准通用标记语言(SGML)的先驱和基础,SGML是当今创建结构化文档描述语言规则的战略集合。
很多网页是用HTML标记表示出的,就是使用GML概念创建文档的例子。
扩展标志语言(XML)也根源于GML。
GML(同上面的通用标记语言GML,不同)GML (Geography Markup Language)即地理标识语言,它由OGC(开放式地理信息系统协会)于1999年提出,并得到了许多公司的大力支持,如Oracle、Galdos、MapInfo、CubeWerx等。
GML能够表示地理空间对象的空间数据和非空间属性数据GML语言2D游戏制作软件GameMaker 内置的编程语言——The Game Maker Language ( GML ) 。
GML 高度概括了2D 游戏设计能用到的共通编程语句,往往浓缩为一个简短灵活的函数,是“文字版的按钮”,使设计游戏更为灵活。
三维地理实体格式
三维地理实体格式
三维地理实体格式是一种用于描述三维地理空间数据的数据格式。
这种格式通常包括地理实体、实体属性和实体关系等方面的信息。
以下是一些常见的三维地理实体格式:
1. 3D CityGML:3D CityGML是一种基于XML的三维地理模型格式,用
于描述城市和城市区域的三维模型。
它包括建筑、道路、地形、植被等不同类型的地理实体,并支持实体属性和关系的描述。
2. COLLADA:COLLADA是一种用于三维应用程序之间交换数据的开放标准。
它支持三维模型的导入和导出,包括几何体、材质、光源、相机等不同类型的实体,并支持动画和交互性。
3. FBX:FBX是一种由Autodesk开发的三维模型交换格式。
它支持多种类型的三维实体,包括几何体、材质、纹理、光源等,并支持动画和交互性。
4. DAE:DAE是COLLADA的早期版本,也是一种用于三维应用程序之间
交换数据的开放标准。
它支持几何体、材质、光源、相机等不同类型的实体,并支持动画和交互性。
5. OBJ:OBJ是一种简单的三维模型格式,由Wavefront Technologies公司开发。
它支持几何体、材质、纹理等不同类型的实体,但不支持动画和交互性。
这些格式都有各自的特点和适用范围,可以根据具体需求选择适合的格式。
gml矢量格式
gml矢量格式
GML(Geography Markup Language)是一种基于XML的地理信息编码、传输、存储的规范。
它提供了一个开放的框架,用于定义地理空间数据,使得用户能够开发基于XML规范的应用子集。
GML常用于描述矢量数据,包括点、线、面等几何对象。
在GML中,矢量数据可以采用几何集合的方式来表示不同维度的几何对象,例如点(Point)、多点(MultiPoint)、线(LineString)、多线(MultiLineString)、面(Polygon)和多面(MultiPolygon)等。
这些
几何对象可以通过GML的XML语法进行定义和描述,包括几何特征和属
性特征。
通过使用GML规范,可以实现地理空间数据的互操作性和共享。
不同GIS
软件之间可以交换和共享GML格式的地理数据,从而方便了地理信息系统
的集成和应用。
gmsl原理
gmsl原理GMSL(Gigabit Multimedia Serial Link)是一种高速串行链路技术,广泛应用于汽车行业中的摄像头和显示器之间的视频传输。
它采用差分信号传输方式,具有高带宽、低功耗和抗干扰能力强等优点,成为自动驾驶和智能驾驶领域的重要技术之一。
GMSL原理的核心是差分信号传输。
差分信号传输是通过将信号分成两个相位相反的信号进行传输,接收端通过比较两个信号的差值来恢复原始信号。
相比于单端信号传输,差分信号传输具有更好的抗干扰能力和传输质量。
在GMSL中,视频数据通过差分信号传输方式从摄像头传输到显示器。
首先,摄像头将视频数据转换为差分信号,并通过GMSL传输芯片将差分信号发送到显示器端。
显示器端的GMSL接收芯片将差分信号转换为数字信号,并通过解码器将其解码为视频数据,最终在显示器上显示出图像。
GMSL的差分信号传输方式使其具有较高的传输速率和抗干扰能力。
由于差分信号传输方式中两个相位相反的信号之间存在较大的差异,即使在传输过程中受到干扰,也可以通过比较两个信号的差值来恢复原始信号,从而保证了视频数据的传输质量。
GMSL还具有较低的功耗。
相比于传统的并行传输方式,串行传输方式可以减少信号线的数量,降低功耗。
同时,GMSL通过采用低功耗的芯片和优化的传输协议,进一步降低了系统的功耗。
GMSL技术在自动驾驶和智能驾驶领域具有广泛的应用。
在自动驾驶中,摄像头需要将实时的道路信息传输给控制系统,以实现车辆的感知和决策。
而GMSL提供了高速、稳定的视频传输通道,可以满足实时性要求,并且能够抵抗来自车辆电子系统和外部环境的干扰。
在智能驾驶中,驾驶员需要通过显示器来观察车辆周围的环境和信息,而GMSL可以提供高清晰度的视频信号,使驾驶员能够清晰地看到周围的情况,提高驾驶安全性。
总结起来,GMSL原理是基于差分信号传输的高速串行链路技术。
它通过将视频数据转换为差分信号,并采用差分信号传输方式进行传输,从而实现了高带宽、低功耗和抗干扰能力强的特点。
空间信息网格的数据互操作方法
itgain 是 一 种 以 网 格 服 务 的形 式 为 用 户 提 n e rt ) o
供 网格 计 算 环 境 中分布 、 构 的数 据 访 问 和 集成 异 服 务 的简 便 而 通 用 的方 法[ . 文 通 过 深入 剖 析 3本 ]
OGS DAI 法 , A— 方 将OG A— S DAI 服务 的访 问与集 成 对象 扩 展 到 空 间数 据 , 索 一 种 较 为 通 用 的 空 探
接 口, 而 以空 间 数 据 网格 服 务 的 形 式 实 现对 分 布 、 构 的多 维 空 间 数 据 的互 操 作 , 基 于 we 从 异 是 b服 务 的空 间数 据 互 操 作 方 法 的一 种 具 体 实 现 , 验 系 统 以 - = 空 间 数 据 为 例 验 证 了其 可 行 性 . 实 -I -维
摘 要 : 间 数 据 互 操 作 是 空 问信 息 网 格 (1 的关 键 技 术 之 一 , 中 提 出 了 一 种 较 为 通 用 的 SG 数 空 SG) 文 I 据 互 操 作 方 法 . 方 法 基 于 OGS — I 展 了 一 个 空 间数 据 访 问 活 动 , 计 了一 套 空 间 数 据 访 问 该 A DA 扩 设
f e E 0等. i ,O l 内部 格 式 : o ea e T b等 . 准 交 C v rg , a 标
间信 息 网格 的数 据互 操作 方法 .
1 空 间数 据 互 操 作 方 法
由于 OGS D A— AI 是面 向通 用 应用 的 , 只支 持
换 格 式 : DTS C DT GMI , 有 各 种 影 S , NS F, 等 还
关 系 数 据 库 ( B) 管 理 空 间数 据 , 表 性 的 RD 来 代
一种基于XML的数据交换方案的设计
一
种基于 X ML 的数 据 交换 方 案 的设 计
曾 小 宁 , 黎 明。
(. 1 广东 教育 学 院 数 学 系 , 东 广 州 5 0 0 ; . 广 1 3 3 2 深圳华 为技 术有 限 公 司 , 东 深圳 5 8 2 ) 广 1 1 9
摘 要 : 用 XML 分 别 描 述 数 据 的 结 构 信 息 和 值 信 息 , 成 数 据 结 构 文 件 和 数 据 值 文 件 . 过 对 使 生 通
档进行 处 理时应 根 据文 档 的特点及 编 程要 求来 选择 相应 编程 模型 . ] 在进 行 数据 分析 时 , 要对 数据 的结构 需
文件 和用 户规 则文 件进 行 随机访 问 和多次 遍历 , 同时这 些文 件一 般 比较小 , 以采用 基 于对 象 的 DO 编程 所 M 模 型. 而在 数 据值 实际 转换 时必 须采用 S AX编程 模型 , 为在数 据交 换 时 的 XML数 据值 文 件 可能 非 常大 , 因 如果 也采 用 D OM 技 术 的话 , 么需 要将 整个 数 据值 文 件都 读 人 内存并 生成 一 棵 X 那 ML树 , 这将 严重 影 响 系 统运 行处 理速 度 , 且极 易造 成 内存溢 出并 导致 系统 崩 溃. 而
作 者 简介 : 曾小 宁( 9 5 ) 男 , 西 临 川 人 ,广 东教 育 学 院 数 学 系讲 师 . 17 一 , 江
维普资讯
8 4
广 东教 育学 院学报
第2 8卷
源数 据 和 目标 数据 的值 信 息和结 构信 息分 别用 ve aa和 ve tu t 件 来 表示 . 数 据分 析 时 只需使 用 i wd t i wsrc 文 在 结 构文件 ve tu t而不 用对 可 能极 大 的值 文件 ve aa进行处 理 . i wsrc , i wd t
SuperMap D-Manager–空间数据库管理系统
SuperMap D-Manager–空间数据库管理系统
SuperMap D-Manager是针对我国各级测绘院、信息中心建设区域地理信息基础框架的迫切需求,开发的一套专业性强、具有高可扩展性的基础地理信息数据库管理平台。
SuperMap D-Manager的主要功能
该系统主要由“数据加工子系统”、“数据库管理子系统”、“数据发布子系统”、“数据共享与交换子系统”四大子系统组成,可以满足基础地理信息数据库管理的核心业务过程的需求。
利用“数据加工子系统”,可以帮助数据加工人员完成基础地理数据进行转换和处理;
利用“数据库管理子系统”可以帮助数据库管理人员完成各种基础地理数据的数据入库与更新、数据版本管理、元数据编辑与提取、数据的查询检索与统计分析、任意范围数据的提取与转出,以及数据安全管理等数据管理工作;
利用“数据发布子系统”可以满足政府、企业、市民对基础地理数据元数据查询、数据样例在线浏览,以及数据在线订购等需求;
数据共享与交换子系统可以满足政府各部门、企业用户对数据共享的需求,以及基于GML的数据交换的需求。
城市三维建模标准CityGML与KML的比较
城市三维建模标准CityGML与KML的比较作者:王许辉吕肖飞来源:《电脑知识与技术》2017年第26期摘要:随着数字化城市概念的推广,城市三维建模成为近几年研究的热点,它对城市规划与管理具有重大的意义。
该文首先简单介绍了城市三维建模,然后对城市三维建模中两个关键的标准CityGML与KML进行了介绍,最后从坐标参考系统、拓扑描述、细节层次描述和对于复杂对象的分解处理4个方面对这两种标准进行了比较分析,以便使用者选择合适的方式实现城市三维建模。
关键词:城市三维建模;CityGML;KML中图分类号:TP31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3044(2017)26-0013-03Abstract: With the popularization of the concept of digital city, urban 3D modeling has become a hotspot in recent years, which is of great significance to urban planning management.Firstly, this paper introduces three-dimensional modeling of city, and then introduces two key standard CITYGML and KML in urban three-dimensional modeling. At last, the two standards are compared and analyzed from 4 aspects of spatial reference system, topology , levels of detail and decomposition processing for complex objects, so that users can choose the appropriate way to build the three-dimensional modeling of city.Key words: Urban 3D Modeling; CityGML; KML城市作为人类聚集稠密的区域,是具有交通环境、覆盖有一定面积的人群与房屋的密集结合体,它为人类生活提供了所需的生活空间,即城市空间。
介绍gmsl原理的书籍
介绍gmsl原理的书籍GMSL(Gigabit Multimedia Serial Link)是一种高速串行链路技术,主要用于传输视频和其他多媒体数据。
本文将介绍GMSL的原理和应用。
我们来了解一下GMSL的基本原理。
GMSL采用差分信号传输,通过将信号分为正负两个相位,来传输数据。
这种差分传输方式具有抗干扰能力强、传输距离远等优点。
GMSL使用LVDS(低压差分信号)作为物理层接口,能够支持高达6Gbps的数据传输速率。
此外,GMSL还采用了编码和解码技术,以提高数据的可靠性和传输效率。
GMSL主要应用于车载多媒体系统、无人驾驶和工业视觉等领域。
在车载多媒体系统中,GMSL可用于连接车载摄像头和中控屏幕,实现高清视频传输和显示。
在无人驾驶领域,GMSL则可以用于传输车辆周围的图像数据,提供给无人驾驶系统进行实时分析和决策。
在工业视觉应用中,GMSL可以将工业相机捕获的图像数据传输到工控机或其他处理设备上,用于图像处理和分析。
GMSL在传输过程中,主要包括发送端和接收端两个部分。
发送端将要传输的数据进行编码,并通过LVDS接口将差分信号发送到传输介质上。
接收端则将接收到的差分信号进行解码,并还原成原始数据。
在传输过程中,GMSL还采用了一些技术手段来提高传输的可靠性和稳定性。
例如,GMSL使用了可变的传输速率和前向纠错等技术,以适应不同的传输环境和数据要求。
总的来说,GMSL通过差分信号传输、编码和解码等技术,实现了高速、稳定的多媒体数据传输。
它在车载多媒体、无人驾驶和工业视觉等领域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
随着无人驾驶和人工智能等技术的发展,对高速、可靠的数据传输需求越来越大,GMSL作为一种高性能的串行链路技术,将在未来得到更广泛的应用。
GMSL是一种基于差分信号传输的高速串行链路技术,通过编码和解码等技术来实现多媒体数据的传输。
它在车载多媒体、无人驾驶和工业视觉等领域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
随着技术的不断发展,GMSL将在各个领域发挥更重要的作用。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收稿日期:2003210210;修回日期:2003212215基金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40376011)作者简介:袁 梅(19762),女,湖北黄冈人,硕士研究生,主要从事现代地图制图学与地理信息平台集成技术研究。
基于G M L 的空间数据交换格式及其应用袁 梅1,莫登沅2,边少峰2(11解放军信息工程大学测绘学院,河南郑州 450052;21海军工程大学,湖北武汉 430033) 摘要:G M L 是OG C 组织提出的应用于网络环境下的地理空间信息编码方式,文中依据G M L310规范,结合某特定空间数据模型,设计了一个基于G M L310的数据格式,对其中的部分代表性元素做出了相应说明,并进一步阐述了G M L 在WebGIS 中的应用。
关键词:地理信息系统;X M L ;G M L ;WebGIS;X M L 模式;空间信息交换中图分类号:P208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123044(2004)01200312041 序 言WebGIS 的蓬勃发展,顺应了社会对地理空间信息进入网络、实现共享的迫切需求。
然而,在目前的网络环境下,空间地理信息要真正达成共享,首先必须解决地理信息数据来源复杂、管理多样、数据格式不兼容的瓶颈问题。
目前,多源数据集成的方式大致有三种:数据格式转换模式、数据互操作模式、直接数据访问模式[1]。
2000年,开放GIS 联盟(open GIS cons ortium ,OG C )在其已创建的公共地理模型(OG C 抽象规范)基础上,通过封装地理信息及其属性,制定了符合地理空间数据组织特点的可扩展标识语言(extensible markup language ,X M L )扩展集———地理标识语言(geography markup language ,G M L )110[2~4]。
至2003年2月,G M L 已经升级至310,并已经成为事实上的网络地理空间数据交换标准。
作为应用于网络环境下的地理空间数据的通用接口,G M L 遵循数据互操作模式,可以维护商业地理信息软件专有格式的优点及其所保护的商业利益,也利于数据的交换与传输。
为在现有网络上以矢量方式进行传输、交换、集成WebGIS 的海量地理空间数据,提供了一种十分有效的解决途径。
2 G M L 概述G M L 是对空间信息的X M L 编码,可以用来对空间数据进行建模、传输和保存。
它具有X M L 的基本特征,如:数据完整性的自动化校验、可以用公共工具浏览和编辑、易于与非空间数据集成、可以转换成不同的图形。
G M L 还可以与其他语言如Java 、C ++等结合在一起有效地进行地理行为的传送。
此外,G M L310还有如下几个优点:(1)基于文本表示地理信息,比较简单、直观,容易理解和编辑。
(2)基于OG C 的地理抽象模型,封装了地理信息及其属性。
(3)封装了空间地理参考系统。
(4)具有储存拓扑(特征之间的关系)、几何曲线和时间信息的能力。
(5)可以实现地理数据的分布式存储,主要的技术工具是X Link 和X pointer 。
(6)具有模块化特点。
G M L310定义了用于数据校验的全部基本模式(Schema ),用户能够选择适合的结构和结构组件,设计应用模式来校验自己的G M L 数据,减化和缩小了执行的尺寸。
在WebGIS 中实现G M L 包括:编码研究,设计G M L 应用模式用于数据校验;数据转换,将原有数据格式转换为G M L 格式;G M L 文件解析;G M L 文件的图形显示;基于G M L 的空间数据查询等方面。
3 空间数据的G M L 组织与实现311 G M L 应用模式(G M L application schema )的设计X M L Schema (模式)是W3C 的推荐标准,自2001年5月正式发布后,立刻成为全球公认的首选X M L 环境下的建模工具。
X M L Schema 的主要目的是用来定义一类X M L 文档,它本身也是一个X M L 文档。
G M L Schema 是X M L Schema 的特例,用来对G M L 数据进行有效性、一致性的校验。
第24卷第1期2004年1月海 洋 测 绘HY DROGRAPHIC SURVEYING AND CHARTINGVol 124,No 11Jan 1,2004G M L应用模式的设计遵循如下原则:首先根据实际需求,建立适当的空间数据模型;然后选取G M L310中相应的Schema,对于其中用抽象类型(以下划线开头)定义给予实际的具体定义;最后依据X M L Schema语法规则,将其组合生成G M L应用模式。
下面以某交换格式为例给予具体说明。
该格式采用通用的空间数据模型,各图幅按要素分层,各层中分开存储属性数据和空间数据,空间数据又分别按点、线、面三种类型进行组织,属性数据和空间数据通过目标标识码连接。
在元数据层中定义了图幅和图层的基本信息。
针对这种数据结构的特点,结合G M L应用模式设计的要求,可以设计出特定的G M L应用模式,用X M L语言部分表示如下:<element name="Map"type="ex:MapT ype" substitutionG roup="gml:--FeatureC ollection"/><element name="mapMember"type="gml:Feat urePropertyT ype"substitutionG roup="gml: featureMember"/>上面是表示一个实例化的地图对象,其中的“substitutionG roup”表示继承关系。
ex、gml为名称空间前缀。
W3C将名称空间定义为“是一组名字,由URI索引确定,在X M L文档中用作元素类型和属性名”。
文档中缺省的名称空间为ex所定义的URI。
以gml为前缀的元素类型在http:// w w w1opengis1net/gml中有明确的定义,以ex为前缀的元素类型则是作者自定义的。
下面为地图对象中的图层,其中的“A”、“B”等代表要素层名。
<element name="A"type="ex:AT ype" substitutionG roup="ex:--MapC overage"/><element name="B"type="ex:BT ype" substitutionG roup="ex:--MapC overage"/>∗对于地图对象中包含的要素层的限制用通用抽象说明表示如下:<element name="--MapC overage"type="gml:A bstractC overageT ype"abstract="true"substitutionG roup ="gml:--C overage"/>图层中包含着相应的域(D omainSet),在G M L中包括“MultiP ointC overage”、“MultiSurfaceC overage”,分别表示点图层、面图层。
作为对其的补充,另外添加了“MultiCurveC overage”来表示线图层,<element name="MultiCurveC overage"type="ex: MultiCurveC overageT ype"substitutionG roup="gml:--C overage"/>每个域包含着相应的几何集,如点集、线集、面集等,每一个图层可能包含一个或多个几何集。
图层的范围(RangSet)定义中英文皆可表示,用以表示其所对应的属性,如:<element name="id"type="ex:IdT ype" substitutionG roup="gml:--Value"/><element name="编码"type="ex:IdT ype" substitutionG roup="gml:--Value"/>∗其中的“id”、“编码”等代表属性名。
范围集合中属性值数据类型的限定用type=“ex:IdT ype”等表示。
X M L Schema中内置的简单数据类型包括: string、decimal、int、float、double、boolean、gY ear等,G M L 中内置的简单数据类型有:gml:NullT ype、gml: integerList、gml:MeasureT ype、gml:C odeT ype、gml: SignT ype等。
对于不包括在这些简单数据类型及其派生类型中的数据类型,在Schema中需给出进一步明确的定义,如:<sim pleT ype name="IdT ype"> <restriction base="gml:integerOrNullList"> <length value="8"/> </restriction></sim pleT ype>域和范围是一一对应的关系,即每个域(几何集)后面必跟随一个范围。
范围值可以用文件(文本或二进制形式)来表示,用X Link语法来表示相关的链接,还可以用数据块、数据项等表示。
若地图的属性数据属性项较多,则以文件的形式表示较好,其数据量小、灵活性较大。
拓扑对象包括结点、弧段、面、体等,支持复杂拓扑,拓扑结构可以将地图对象扩充至3维。
用X M L 语言表示为:<com plexT ype name="T opologyArrayAss ociationT ype"> <ann otation>说明</annotation> <com plexC ontent> <restriction base="gml:ArrayAss ociationT ype"> <sequence> <element ref="gml:--T opology"minOccurs="0"maxOccurs="unbounded"/> </sequence> </restriction> </com plexC ontent></com plexT ype>它是用来对地图对象中包含的要素层拓扑予以限制,后者必须从其继承而来,如:<element name="CT opo"type="ex:T opology ArrayAss ociationT ype"substitutionG roup="ex:C"/>∗23海 洋 测 绘第24卷对于每一个地图对象、每一个要素层都应有相应的元数据说明,这一部分可以单独定义一种X M L Schema对其进行验证,用X Link语法来表示相关X M L文件的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