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三化学全册基础知识点

合集下载

初三化学基础知识点整理

初三化学基础知识点整理

初三化学基础知识点整理一、物质的组成和分类1.1 物质的组成物质是由原子、分子、离子等微观粒子组成的。

1.2 物质的分类1.2.1 纯净物由一种物质组成的物质称为纯净物,如氧气、氢气、水等。

1.2.2 混合物由两种或两种以上的物质混合而成的物质称为混合物,如空气、海水等。

1.2.3 化合物由不同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称为化合物,如水(H₂O)、二氧化碳(CO₂)等。

1.2.4 单质由同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称为单质,如氧气(O₂)、氢气(H₂)等。

二、原子和分子2.1 原子原子是物质的基本组成单位,具有原子核和核外电子。

2.2 分子分子是由两个或两个以上原子通过化学键连接在一起构成的粒子。

三、化学反应3.1 化学反应的基本概念化学反应是物质在原子、离子或分子层面上发生的转化,产生新的物质。

3.2 化学反应的基本类型3.2.1 化合反应两种或两种以上的物质生成一种新物质的反应。

3.2.2 分解反应一种物质分解成两种或两种以上的物质的反应。

3.2.3 置换反应一种单质和一种化合物反应,生成另一种单质和另一种化合物的反应。

3.2.4 复分解反应两种化合物相互交换成分,生成另外两种化合物的反应。

3.3 化学反应的表示方法化学反应可以用化学方程式表示,包括反应物、生成物、反应条件等。

四、溶液4.1 溶液的概念溶液是由溶剂和溶质组成的均匀、稳定的混合物。

4.2 溶液的组成4.2.1 溶剂能够溶解其他物质的物质称为溶剂,如水、酒精等。

4.2.2 溶质被溶剂溶解的物质称为溶质,如食盐、糖等。

4.3 溶液的性质4.3.1 均一性溶液中溶质和溶剂混合均匀,无明显分层现象。

4.3.2 稳定性溶液在一定条件下不会发生相分离现象。

五、常见化学物质5.1 氧气氧气是一种无色、无味、无臭的气体,具有支持燃烧和供给呼吸的作用。

5.2 氢气氢气是一种无色、无味、无臭的气体,具有可燃性和还原性。

5.3 水水是一种无色、无味、无臭的液体,是生物体生存的基础。

初三化学必背知识点总结 重要知识点整理

初三化学必背知识点总结 重要知识点整理

初三化学必背知识点总结一、化学基础知识1. 化学元素化学元素是由原子组成的物质,目前已知的元素有118种,其中92种是自然存在的元素,其他的都是人工合成的元素。

元素的周期表是化学元素按照一定规律排列的表格,通常以周期表中的周期和族来表示元素,周期表的主要分为金属元素、非金属元素和过渡金属元素三类。

2. 化合物化合物是由两种或两种以上的元素按照一定的比例结合而成的物质。

化合物有分子和离子化合物两种,分子化合物是由非金属元素或非金属化合物元素组成,离子化合物是由金属与非金属元素之间的化合物。

3. 化学反应化学反应是指物质之间发生化学变化的过程,参与反应的物质称为反应物,生成的新物质称为产物。

化学反应按照反应方式可以分为合成反应、分解反应、置换反应、双替反应等几种基本类型。

二、原子结构和元素周期表1. 原子结构原子是构成物质的基本微粒,由原子核和核外电子组成。

原子核包括质子和中子,核外电子围绕原子核运动。

2. 元素周期表元素周期表是一种将化学元素按照一定规律排列的表格,现代元素周期表是以元素的原子序数来排列。

周期表的横向行称为周期,纵向列称为族,周期表中的元素按照其原子序数和元素性质来排列。

三、常见物质的性质和用途1. 金属和非金属金属是指具有典型的金属性质的元素,金属具有导电性、导热性、延展性和金属光泽等特性。

非金属是指不具备金属性质的元素,大多数非金属为固体。

2. 酸和碱酸和碱是化学反应中非常常见的性质,酸呈酸性,碱呈碱性,酸碱通过pH值进行表示,pH值在1~6之间的物质为酸性,pH值在8~14之间的物质为碱性。

3. 盐和氧化物盐是指酸和碱中和得到的物质,氧化物是指金属与非金属氧化物质所组成的物质。

四、化学反应和实验1. 化学反应方程式化学反应过程中通常使用化学方程式来表示,反应物和产物之间的化学变化通过符号和化学式进行表示。

2. 化学实验化学实验是化学教学中非常重要的一环,通过化学实验可以观察化学反应的过程,验证化学知识的正确性。

初三化学知识点总结归纳(完整版)

初三化学知识点总结归纳(完整版)

初中化学总结第1单元走进化学世界1、化学是研究物质的组成、结构、性质以及变化规律的基础科学。

2、我国劳动人民商代会制造青铜器,春秋战国时会炼铁、炼钢。

3、绿色化学-----环境友好化学 (化合反应符合绿色化学反应)①四特点P6(原料、条件、零排放、产品)②核心:利用化学原理从源头消除污染4、蜡烛燃烧实验(描述现象时不可出现产物名称)(1)火焰:焰心、内焰(最明亮)、外焰(温度最高)(2)比较各火焰层温度:用一火柴梗平放入火焰中。

现象:两端先碳化;结论:外焰温度最高(3)检验产物 H2O:用干冷烧杯罩火焰上方,烧杯内有水雾CO2:取下烧杯,倒入澄清石灰水,振荡,变浑浊(4)熄灭后:有白烟(为石蜡蒸气),点燃白烟,蜡烛复燃。

说明石蜡蒸气燃烧。

5、吸入空气与呼出气体的比较结论:与吸入空气相比,呼出气体中O2的量减少,CO2和H2O的量增多(吸入空气与呼出气体成分是相同的)6、学习化学的重要途径——科学探究一般步骤:提出问题→猜想与假设→设计实验→实验验证→记录与结论→反思与评价化学学习的特点:关注物质的性质、变化、变化过程及其现象;7、化学实验(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科学)一、常用仪器及使用方法(一)用于加热的仪器--试管、烧杯、烧瓶、蒸发皿、锥形瓶可以直接加热的仪器是--试管、蒸发皿、燃烧匙只能间接加热的仪器是--烧杯、烧瓶、锥形瓶(垫石棉网—受热均匀)可用于固体加热的仪器是--试管、蒸发皿可用于液体加热的仪器是--试管、烧杯、蒸发皿、烧瓶、锥形瓶不可加热的仪器——量筒、漏斗、集气瓶(二)测容器--量筒量取液体体积时,量筒必须放平稳。

视线与刻度线及量筒内液体凹液面的最低点保持水平。

量筒不能用来加热,不能用作反应容器。

量程为10毫升的量筒,一般只能读到0.1毫升。

(三)称量器--托盘天平(用于粗略的称量,一般能精确到0.1克。

)注意点:(1)先调整零点(2)称量物和砝码的位置为“左物右码”。

(3)称量物不能直接放在托盘上。

初三化学全册必背知识点(精华)

初三化学全册必背知识点(精华)

初三化学全册必背知识点(精华)初三化学全册必背知识点(精华)化学作为一门基础科学,是初中学习中重要的一部分。

为了帮助同学们更好地掌握化学知识,下面将为大家总结初三化学全册的必背知识点,希望能够对同学们的学习有所帮助。

一、物质的分类1. 纯物质:由同种元素或化合物构成的物质,如金属铜、氧气等。

2. 混合物:由不同物质混合而成的物质,如空气、盐水等。

二、化学变化与物理变化1. 化学变化:物质发生新的物质变化,如燃烧、酸碱中和等。

2. 物理变化:物质只是在形态、状态上发生改变,如固体溶解于水中、水的沸腾等。

三、原子与分子1. 原子:构成物质的最基本单位,具有质量且带有电荷。

2. 元素:由相同类型的原子组成的物质,如氧气、金属铁等。

3. 分子:由两个或多个原子结合而成的粒子,若原子间是不同的则称为化合物,如水分子(H2O)等。

四、化学方程式化学方程式以化学式表示化学反应过程,包括反应物、产物以及它们的配比关系。

五、常见化学反应1. 氧化还原反应:有氧化剂和还原剂参与的反应,如金属与非金属氧化物反应,火焰燃烧等。

2. 酸碱反应:酸和碱之间发生的中和反应,如盐酸与氢氧化钠反应等。

3. 酸和金属反应:酸与金属发生反应生成气体和盐,如盐酸与锌反应等。

六、离子理论1. 正离子:失去电子后带正电荷的离子,如氢离子(H+)。

2. 负离子:获得电子后带负电荷的离子,如氯离子(Cl-)。

3. 离子化合物:由正离子和负离子组成的化合物,如氯化钠(NaCl)。

七、溶液和溶解度1. 溶液:由溶质和溶剂组成的均匀混合物,如盐水。

2. 饱和溶液:在一定温度下,溶剂中溶解的溶质数量已达最大值的溶液。

3. 溶解度:在一定温度下,单位体积的溶剂中溶解的溶质的最大量。

八、常见化合物1. 重要无机化合物:如氯化钠、氧化铜等。

2. 重要有机化合物:如甲烷、乙醇等。

九、化学实验常见仪器1. 锥形瓶:用于反应时的混合溶液的容器。

2. 密封瓶:贮存气体或固体试剂的容器。

初三化学知识点大全

初三化学知识点大全

九年级化学知识点大全第1单元走进化学世界1、化学是研究物质的组成、结构、性质以及变化规律的基础科学。

2、我国劳动人民商代会制造青铜器,春秋战国时会炼铁、炼钢。

3、绿色化学-----环境友好化学(化合反应符合绿色化学反应)①四特点P6〔原料、条件、零排放、产品〕②核心:利用化学原理从源头排除污染4、蜡烛燃烧实验〔描述现象时不可显现产物名称〕〔1〕火焰:焰心、内焰〔最明亮〕、外焰〔温度最高〕〔2〕比较各火焰层温度:用一火柴梗平放入火焰中。

现象:两端先碳化;结论:外焰温度最高〔3〕检验产物H2O:用干冷烧杯罩火焰上方,烧杯内有水雾CO2:取下烧杯,倒入澄清石灰水,振荡,变浑浊〔4〕熄灭后:有白烟〔为石蜡蒸气〕,点燃白烟,蜡烛复燃。

讲明石蜡蒸气燃烧。

5、吸入空气与呼出气体的比较结论:与吸入空气相比,呼出气体中O2的量减少,CO2和H2O的量增多〔吸入空气与呼出气体成分是相同的〕6、学习化学的重要途径——科学探究一样步骤:提出咨询题→猜想与假设→设计实验→实验验证→记录与结论→反思与评判化学学习的特点:关注物质的性质、变化、变化过程及其现象;7、化学实验〔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科学〕一、常用仪器及使用方法〔一〕用于加热的仪器--试管、烧杯、烧瓶、蒸发皿、锥形瓶能够直截了当加热的仪器是--试管、蒸发皿、燃烧匙只能间接加热的仪器是--烧杯、烧瓶、锥形瓶〔垫石棉网—受热平均〕可用于固体加热的仪器是--试管、蒸发皿可用于液体加热的仪器是--试管、烧杯、蒸发皿、烧瓶、锥形瓶不可加热的仪器——量筒、漏斗、集气瓶〔二〕测容器--量筒量取液体体积时,量筒必须放平稳。

视线与刻度线及量筒内液体凹液面的最低点保持水平。

量筒不能用来加热,不能用作反应容器。

量程为10毫升的量筒,一样只能读到0.1毫升。

〔三〕称量器--托盘天平〔用于粗略的称量,一样能精确到0.1克。

〕注意点:〔1〕先调整零点〔2〕称量物和砝码的位置为〝左物右码〞。

化学知识点整理初三

化学知识点整理初三

化学知识点整理初三一、走进化学世界。

1. 物质的变化和性质。

- 物理变化:没有生成其他物质的变化。

例如,水的三态变化(冰融化成水、水蒸发成水蒸气)、灯泡发光等。

- 化学变化:生成其他物质的变化,又叫化学反应。

如铁生锈、蜡烛燃烧等。

化学变化的基本特征是有新物质生成,常表现为颜色改变、放出气体、生成沉淀等,还伴随着能量变化,如吸热、放热、发光等。

- 物理性质:物质不需要发生化学变化就表现出来的性质。

包括颜色、状态、气味、熔点、沸点、硬度、密度、溶解性、挥发性、导电性、导热性等。

例如,铁是银白色固体,密度为7.86g/cm³等。

- 化学性质:物质在化学变化中表现出来的性质。

如可燃性、助燃性、氧化性、还原性、稳定性、酸碱性等。

例如,氢气具有可燃性,氧气具有助燃性。

2. 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科学。

- 对蜡烛及其燃烧的探究。

- 蜡烛火焰分为三层:外焰、内焰、焰心,外焰温度最高。

- 蜡烛燃烧生成二氧化碳和水,可以通过在火焰上方罩一个干冷的烧杯(烧杯内壁有水雾,证明有水生成),再罩一个内壁涂有澄清石灰水的烧杯(澄清石灰水变浑浊,证明有二氧化碳生成)来验证。

- 对人体吸入的空气和呼出的气体的探究。

- 呼出气体中氧气含量比吸入空气中的少,可以用燃着的木条检验,在呼出气体中木条燃烧不旺。

- 呼出气体中二氧化碳含量比吸入空气中的多,可以用澄清石灰水检验,呼出气体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更明显。

- 呼出气体中水蒸气含量比吸入空气中的多,可以通过对着干燥的玻璃片呼气,玻璃片上有水雾来证明。

3. 走进化学实验室。

- 药品的取用。

- 固体药品:- 块状固体用镊子夹取,“一横二放三慢竖”。

例如取用大理石。

- 粉末状固体用药匙或纸槽取用,“一斜二送三直立”。

如取用二氧化锰粉末。

- 液体药品:- 较多量液体用倾倒法,瓶塞倒放,标签向着手心,瓶口紧挨试管口。

- 少量液体用胶头滴管吸取,垂直悬空滴加。

- 定量液体用量筒量取,读数时视线要与量筒内液体凹液面的最低处保持水平。

初三化学知识点总结归纳(完整版)

初三化学知识点总结归纳(完整版)

初三化学知识点总结归纳(完整版)初三化学知识点总结归纳(完整版)化学是一门研究物质的性质、组成、结构、变化以及与能量的关系的科学。

在初三化学学习中,我们主要学习了化学基础知识、元素、化学方程式、物质的组成与性质、化学反应和化学实验等内容。

下面就对初三化学知识点进行详细总结归纳。

一、化学基础知识1. 纯净物和混合物:纯净物是由同一种物质组成,具有一定的化学性质;混合物是由两种或以上不同物质组成,物质之间保持其独立的性质。

2. 物质的三态:固体、液体和气体是物质存在的三个态。

3. 物质的分类:物质可以分为元素和化合物两类。

元素是由原子组成的物质,化合物是由两种或以上元素组成的物质。

4. 基本粒子:原子是构成物质的最基本单元,由带正电荷的质子、带负电荷的电子和中性的中子组成。

5. 原子的结构:原子由原子核和绕核运动的电子构成。

原子核由质子和中子组成,电子围绕原子核运动。

二、元素1. 元素的符号和名称:元素通过化学符号表示,例如氧元素的符号为O。

元素名称是对应的汉字名称。

2. 元素的周期性表:元素周期表按照原子序数排列,可以帮助我们了解元素的性质和规律。

3. 常见元素的特点:常见元素如氧、氢、氮、碳等有特殊的性质和用途。

三、化学方程式1. 化学方程式的基本组成:化学方程式由反应物、生成物和化学反应符号组成。

2. 化学方程式的平衡:平衡态下化学反应物质的质量和能量保持恒定。

3. 储存反应物和生成物:反应物常以分子或离子的形式存在,生成物也可以以分子或离子的形式存在。

四、物质的组成与性质1. 溶液的组成:溶液由溶质和溶剂组成,其中溶质是溶解于溶剂中的物质。

2. 物质的密度:物质的密度是物质单位体积的质量。

3. 物质的熔点和沸点:物质的熔点是固态转化为液态的温度,沸点是液态转化为气态的温度。

4. 物质的导电性:导电性是物质导电的能力,可以分为导体、半导体和绝缘体。

5. 物质的酸碱性:物质的酸碱性可以通过PH值来判断,pH值越低,代表越酸;pH值越高,代表越碱。

初三化学知识点总结归纳(完整版)

初三化学知识点总结归纳(完整版)

初中化学知识点全面总结(完整版 )第 1 单元走进化学世界1 、化学是研究物质的组成、结构、性质以及变化规律的基础科学。

2 、我国劳动人民商代会制造青铜器,春秋战国时会炼铁、炼钢。

3 、绿色化学 ----- 环境友好化学 ( 化合反应符合绿色化学反应 )①四特点 P6(原料、条件、零排放、产品)②核心:利用化学原理从源头消除污染4 、蜡烛燃烧实验(描述现象时不可出现产物名称)(1)火焰:焰心、内焰(最明亮)、外焰(温度最高)(2)比较各火焰层温度:用一火柴梗平放入火焰中。

现象:两端先碳化;结论:外焰温度最高(3)检验产物 H2O :用干冷烧杯罩火焰上方,烧杯内有水雾CO2:取下烧杯,倒入澄清石灰水,振荡,变浑浊(4)熄灭后:有白烟(为石蜡蒸气),点燃白烟,蜡烛复燃。

说明石蜡蒸气燃烧。

5 、吸入空气与呼出气体的比较结论:与吸入空气相比,呼出气体中O2的量减少, CO2和 H2O的量增多(吸入空气与呼出气体成分是相同的)6 、学习化学的重要途径——科学探究一般步骤:提出问题→猜想与假设→设计实验→实验验证→记录与结论→反思与评价化学学习的特点:关注物质的性质、变化、变化过程及其现象;7 、化学实验(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科学)一、常用仪器及使用方法(一)用于加热的仪器--试管、烧杯、烧瓶、蒸发皿、锥形瓶可以直接加热的仪器是--试管、蒸发皿、燃烧匙只能间接加热的仪器是--烧杯、烧瓶、锥形瓶(垫石棉网—受热均匀)可用于固体加热的仪器是--试管、蒸发皿可用于液体加热的仪器是--试管、烧杯、蒸发皿、烧瓶、锥形瓶不可加热的仪器——量筒、漏斗、集气瓶(二)测容器--量筒量取液体体积时,量筒必须放平稳。

视线与刻度线及量筒内液体凹液面的最低点保持水平。

量筒不能用来加热,不能用作反应容器。

量程为10 毫升的量筒,一般只能读到0.1 毫升。

(三)称量器--托盘天平(用于粗略的称量,一般能精确到 0.1 克。

)注意点:(1)先调整零点(2)称量物和砝码的位置为“左物右码”。

初三化学全册必背知识点

初三化学全册必背知识点

初三化学全册必背知识点
1.原子结构和元素周期表:
-电子:负电荷、质量极小、绕核运动
-原子核:质子(正电荷)和中子(无电荷)
-元素周期表:按原子序数排列,周期性变化
2.化学物质及其分类:
-纯物质:元素和化合物
-混合物:物理性质可变化,不纯
3.物质的常见性质:
-颜色、形状、质地、硬度、熔点、沸点、导电性、导热性等4.化学反应:
-化学方程式:反应物和生成物
-反应条件:温度、压力、催化剂等
-物质的转化:质量守恒定律、能量守恒定律
5.常见物质的自然界存在和制取:
-氧气、氮气、二氧化碳、二氧化硫、氯气等
6.金属元素及其合金:
-铁、铜、铝、锌等常见金属
-合金:金属与非金属的混合物
7.酸、碱及其溶液:
-酸的性质和常见酸:硫酸、盐酸、硝酸等
-碱的性质和常见碱:氢氧化钠、氢氧化钾等
-盐的性质和常见盐:氯化钠、硝酸钠等
-中性溶液、酸性溶液和碱性溶液
8.氧化还原反应:
-氧化还原反应的概念和特征
-氧化剂和还原剂的概念和特征
9.电解质与非电解质:
-电解质:在水溶液中能导电的物质
-非电解质:在水溶液中不能导电的物质
10.化学能量变化和火箭燃料:
-燃烧是一种放热反应,生成氧化物和释放能量
-火箭燃料的种类和使用
以上是初三化学全册必背的主要知识点,掌握了这些知识点可以对化学内容有一个全面的了解,并为高中化学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

九年级化学各章知识点

九年级化学各章知识点

1.元素、混合物与化合物-元素:物质由一个类型的原子构成,可以根据性质分为金属元素和非金属元素。

-混合物:物质由两种或更多类型的物质混合形成,可以分为均匀混合物和非均匀混合物。

-化合物:由两种或更多不同类型的元素通过化学反应形成,具有新的物化性质。

2.元素周期表-元素周期表:按照原子序数的顺序排列元素的表格,包括周期(水平行)和族(垂直列)。

-元素周期表的特征:周期性规律,元素性质随原子序数的增加而变化。

3.金属与非金属-金属:具有良好导电性、导热性、延展性和可塑性等特征,常见的金属有铁、铜、铝等。

-非金属:大多数非金属是电非导体,一般质地较脆,不具有延展性和可塑性,常见的非金属有氧气、硫磺等。

4.常见化合物的性质-酸和碱:酸呈酸性溶液,能和碱中和;碱呈碱性溶液,能和酸中和。

-盐:由酸和碱反应形成的化合物,呈中性。

-氧化还原反应:物质失去电子被氧化,物质得到电子被还原。

5.常见离子的识别-阳离子:带正电荷的离子,如铵离子(NH4+)。

-阴离子:带负电荷的离子,如氯离子(Cl-)。

6.反应式、能量变化和速率-反应式:描述化学反应发生的方式和反应物与生成物的比例。

-能量变化:反应过程中的吸热或放热现象。

-反应速率:反应物消耗或生成的速度。

7.酸碱与中性物质-酸:产生H+(氢离子)的物质,常见酸有硫酸、盐酸等。

-碱:产生OH-(氢氧根离子)的物质,常见碱有氢氧化钠、氢氧化钾等。

-中性物质:酸和碱反应中和了彼此的物质。

8.氧化还原反应-氧化:物质失去电子。

-还原:物质得到电子。

-氧化还原反应:电子从一种物质转移到另一种物质的过程。

9.需要背诵的化学方程式-钠和水反应:2Na+2H2O→2NaOH+H2-锌和盐酸反应:Zn+2HCl→ZnCl2+H2-石膏水反应:CaSO4+2H2O→CaSO4·2H2O。

初三化学全册基础知识点(含答案)

初三化学全册基础知识点(含答案)

初三化学回归教材复习要点第一单元复习基本操作P18-221、能直接加热的仪器有试管、蒸发皿、燃烧匙、坩埚。

需垫石棉网加热的仪器有烧杯、锥形瓶、平底烧瓶。

2、如何证明空气中含水蒸气和二氧化碳?水蒸气:(1)取少量浓硫酸于烧杯中,称量其质量,将烧杯放置于空气中一段时间,再称量其质量,质量变重了,说明空气中有水蒸气;(2)取少量氢氧化钠固体于小烧杯中,放置在空气中,发现氢氧化钠固体潮解,说明空气中含有水蒸气。

(放置在空气中的饼干变软;从冰箱中拿出来的矿泉水瓶外有水珠)二氧化碳:收集一瓶空气,向瓶中加入适量的澄清石灰水澄清石灰水变浑浊,说明空气中含有二氧化碳。

3、有三瓶气体,分别是空气、二氧化碳和氧气,用简单的方法区别它们。

分别三瓶气体中伸入燃着的木条,若燃着的木条熄灭,则是二氧化碳;若燃着的木条燃烧更旺,则是氧气;若燃着的木条无明显变化,则是空气。

4、物理性质一般有颜色、状态、气味、硬度、熔点、沸点、密度、溶解度;化学性质指化学变化表现出来的性质。

5、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的本质区别是是否有新物质生成。

各举一个例子分别属于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从空气中分离氧气、生石灰在空气中变质。

第二单元1、空气属于混合物;其中氮气占78%;氧气占21%。

(指的是体积)2、空气中氧气含量的测定P27图2-3观察到的现象是红磷燃烧产生大量白烟,冷却后打开止水夹,水倒流入集气瓶,约占瓶内空间的1/5;从这个实验得到的结论是氧气约占空气体积的1/5;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

这个实验除了可以测定氧气含量外,还可知道氮气的有关性质,如氮气不能燃烧,不支持燃烧、难溶于水。

3、纯净物由一种物质组成;如水、液氧、液氮;混合物由两种或两种以上物质组成,如空气、溶液、合金。

单质是由一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如铁、氧气;化合物是由两种或两种以上元素组成的纯净物,如高锰酸钾、二氧化碳、氢氧化钠;氧化物是由两种元素组成的化合物,其中一种是氧元素,如过氧化氢、水。

初三化学基础知识大全

初三化学基础知识大全

初三化学基础知识大全一、初中化学常见物质的颜色(一)、固体的颜色1、红色固体:铜,氧化铁2、绿色固体:碱式碳酸铜3、蓝色固体:氢氧化铜,硫酸铜晶体4、紫黑色固体:高锰酸钾5、淡黄色固体:硫磺6、无色固体:冰,干冰,金刚石7、银白色固体:银,铁,镁,铝,汞等金属8、黑色固体:铁粉,木炭,氧化铜,二氧化锰,四氧化三铁,(碳黑,活性炭)9、红褐色固体:氢氧化铁10、白色固体:氯化钠,碳酸钠,氢氧化钠,氢氧化钙,碳酸钙,氧化钙,硫酸铜,五氧化二磷,氧化镁(二)、液体的颜色11、无色液体:水,双氧水12、蓝色溶液:硫酸铜溶液,氯化铜溶液,硝酸铜溶液13、浅绿色溶液:硫酸亚铁溶液,氯化亚铁溶液,硝酸亚铁溶液14、黄色溶液:硫酸铁溶液,氯化铁溶液,硝酸铁溶液15、紫红色溶液:高锰酸钾溶液16、紫色溶液:石蕊溶液(三)、气体的颜色17、红棕色气体:二氧化氮18、黄绿色气体:氯气19、无色气体:氧气,氮气,氢气,二氧化碳,一氧化碳,二氧化硫,氯化氢气体等大多数气体。

二、初中化学溶液的酸碱性1、显酸性的溶液:酸溶液和某些盐溶液(硫酸氢钠、硫酸氢钾等)2、显碱性的溶液:碱溶液和某些盐溶液(碳酸钠、碳酸氢钠等)3、显中性的溶液:水和大多数的盐溶液三、初中化学敞口置于空气中质量改变的(一)质量增加的1、由于吸水而增加的:氢氧化钠固体,氯化钙,氯化镁,浓硫酸;2、由于跟水反应而增加的:氧化钙、氧化钡、氧化钾、氧化钠,硫酸铜;3、由于跟二氧化碳反应而增加的:氢氧化钠,氢氧化钾,氢氧化钡,氢氧化钙;(二)质量减少的1、由于挥发而减少的:浓盐酸,浓硝酸,酒精,汽油,浓氨水;2、由于风化而减少的:碳酸钠晶体。

四、初中化学物质的检验(一)、气体的检验1、氧气:带火星的木条放入瓶中,若木条复燃,则是氧气.2、氢气:在玻璃尖嘴点燃气体,罩一干冷小烧杯,观察杯壁是否有水滴,往烧杯中倒入澄清的石灰水,若不变浑浊,则是氢气.3、二氧化碳:通入澄清的石灰水,若变浑浊则是二氧化碳.4、氨气:湿润的紫红色石蕊试纸,若试纸变蓝,则是氨气.5、水蒸气:通过无水硫酸铜,若白色固体变蓝,则含水蒸气.(二)、离子的检验.6、氢离子:滴加紫色石蕊试液/加入锌粒7、氢氧根离子:酚酞试液/硫酸铜溶液8、碳酸根离子:稀盐酸和澄清的石灰水9、氯离子:硝酸银溶液和稀硝酸,若产生白色沉淀,则是氯离子10、硫酸根离子:硝酸钡溶液和稀硝酸/先滴加稀盐酸再滴入氯化钡11、铵根离子:氢氧化钠溶液并加热,把湿润的红色石蕊试纸放在试管口12、铜离子:滴加氢氧化钠溶液,若产生蓝色沉淀则是铜离子13、铁离子:滴加氢氧化钠溶液,若产生红褐色沉淀则是铁离子(三)、相关例题14、如何检验NaOH 是否变质:滴加稀盐酸,若产生气泡则变质15、检验生石灰中是否含有石灰石:滴加稀盐酸,若产生气泡则含有石灰石16、检验NaOH 中是否含有NaCl:先滴加足量稀硝酸,再滴加AgNO3 溶液,若产生白色沉淀,则含有NaCl。

初三化学中考全册知识点汇总

初三化学中考全册知识点汇总

初三化学中考全册知识点汇总(绪言)1、化学是一门研究物质的组成、结构、性质以及变化规律的以实验为基础自然科学。

物理和化学的共同点:都是以实验为基础的自然科学.2、化学变化和物理变化的根本区别是:有没有新物质的生成。

化学变化中伴随发生一些如放热、发光、变色、放出气体、生成沉淀等现象。

3、物理性质——状态、气味、熔点、沸点、硬度、密度、延展性、溶解性、挥发性、导电性、吸附性等。

4、化学性质——氧化性、还原性、金属活动性、活泼性、稳定性、腐蚀性、毒性等。

5、绿色粉末碱式碳酸铜加热后,①绿色粉末变成黑色,②管口出现小水滴,③石灰水变浑浊。

Cu2(OH)2CO3—6、我国的某些化学工艺像造纸、制火药、烧瓷器,发明很早,对世界文明作出过巨大贡献。

(空气)1、空气中氧气含量的测定:实验现象:①红磷(不能用木炭、硫磺、铁丝等代替)燃烧时有大量白烟生成,②同时钟罩内水面逐渐上升,冷却后,水面上升约1/5体积。

若测得水面上升小于1/5体积的原因可能是:①红磷不足,氧气没有全部消耗完②装置漏气③没有冷却到室温就打开弹簧夹。

2、法国化学家拉瓦锡提出了空气主要是由氧气和氮气组成的。

舍勒和普利斯特里先后用不同的方法制得了氧气。

3、空气的成分按体积分数计算,大约是氮气为78%、氧气为21%(氮气比氧气约为4︰1)、稀有气体(混合物)为0.94%、二氧化碳为0.03%、其它气体和杂质为0.03%。

空气的成分以氮气和氧气为主,属于混合物。

4、排放到大气中的有害物质,大致可分为粉尘和气体两类,气体污染物较多是SO2、CO、NO2,这些气体主要来自矿物燃料的燃烧和工厂的废气。

(水)1、水在地球上分布很广,江河、湖泊和海洋约占地球表面积的3/4,人体含水约占人体质量的2/3。

淡水资源却不充裕,地面淡水量还不到总水量的1%,而且分布很不均匀。

2、水的污染来自于①工厂生产中的废渣、废水、废气,②生活污水的任意排放,③农业生产中施用的农药、化肥随雨水流入河中。

最新中考初三化学知识点总结归纳(完整版)

最新中考初三化学知识点总结归纳(完整版)

中考初三化学知识点总结归纳(完整版)初中化学知识点全面总结(完整版)第1单元走进化学世界1、化学是研究物质的组成、结构、性质以及变化规律的基础科学。

2、我国劳动人民商代会制造青铜器,春秋战国时会炼铁、炼钢。

3、绿色化学-----环境友好化学 (化合反应符合绿色化学反应)①四特点P6(原料、条件、零排放、产品)②核心:利用化学原理从源头消除污染4、蜡烛燃烧实验(描述现象时不可出现产物名称)(1)火焰:焰心、内焰(最明亮)、外焰(温度最高)(2)比较各火焰层温度:用一火柴梗平放入火焰中。

现象:两端先碳化;结论:外焰温度最高(3)检验产物 H2O:用干冷烧杯罩火焰上方,烧杯内有水雾CO2:取下烧杯,倒入澄清石灰水,振荡,变浑浊(4)熄灭后:有白烟(为石蜡蒸气),点燃白烟,蜡烛复燃。

说明石蜡蒸气燃烧。

5、吸入空气与呼出气体的比较结论:与吸入空气相比,呼出气体中O2的量减少,CO2和H2O的量增多(吸入空气与呼出气体成分是相同的)6、学习化学的重要途径——科学探究一般步骤:提出问题→猜想与假设→设计实验→实验验证→记录与结论→反思与评价化学学习的特点:关注物质的性质、变化、变化过程及其现象;7、化学实验(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科学)一、常用仪器及使用方法(一)用于加热的仪器--试管、烧杯、烧瓶、蒸发皿、锥形瓶(二)测容器--量筒(1)量取液体体积时,量筒必须放平稳。

视线与刻度线及量筒内液体凹液面的最低点保持水平。

(2)量筒不能用来加热,不能用作反应容器。

(3)量程为10毫升的量筒,一般只能读到0.1毫升。

(三)称量器--托盘天平(用于粗略的称量,一般能精确到0.1克。

)注意点:(1)先调整零点(2)称量物和砝码的位置为“左物右码”。

(3)称量物不能直接放在托盘上。

(一般药品称量时,在两边托盘中各放一张大小、质量相同的纸,在纸上称量。

潮湿的或具有腐蚀性的药品(如氢氧化钠),放在加盖的玻璃器皿(如小烧杯、表面皿)中称量。

初三化学知识点总结(非常全的)

初三化学知识点总结(非常全的)

目录绪言 (2)第一单元走进化学世界 (2)第二单元我们周围的空气 (5)第三单元自然界的水 (12)第四单元物质构成的奥秘 (16)第五单元化学方程式 (21)第六单元碳和碳的氧化物 (24)第七单元燃料及其应用 (29)第八单元金属和金属材料 (33)第九单元溶液 (36)第十单元酸和碱 (40)第十一单元盐化肥 (46)第十二单元化学与生活 (50)常见物质的化学式 (53)常见物质的俗名 (55)常见的化学方程式 (55)常见反应的现象 (59)常见物质的颜色、气味 (62)多功能瓶 (63)除杂 (64)鉴定 (64)绪言●化学的概念:化学是研究物质的组成、结构、性质以及变化规律的科学。

●目前人类发现的元素只有一百多种,但人类发现和合成的物质已超过3000万种。

●到了近代,英国科学家道尔顿提出了近代原子学说;意大利物理学家、化学家阿伏伽德罗提出了分子的概念。

●原子论和分子学说的创立,奠定了近代化学的基础。

●1869年,俄国化学家门捷列夫发现了元素周期律并编制出元素周期表。

第一单元走进化学世界第一节物质的变化和性质一、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物理变化化学变化定义没有生成其他物质的变化叫物理变化生成其他物质的变化叫化学变化常见现象物质的状态、形状可能发生变化,可能有发光、放热等现象出现颜色改变、放出气体、生成沉淀等,并吸热、放热、发光等本质区别是否有新物质生成实质构成物质的分子是否发生变化联系发生化学变化时一定同时发生物理变化,而发生物理变化时不一定同时发生化学变化。

●石墨变金刚石的变化是化学变化。

●“日照香炉生紫烟,遥看瀑布挂前川”指的是物理变化。

二、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物理性质化学性质定义物质不需要发生化学变化就可以表现出来的性质物质在化学变化中表现出来的性质实例颜色、状态、气味;硬度、密度、燃点、沸点、熔点、溶解性、挥发性、导电性等可燃性、氧化性、还原性、稳定性、活泼性、酸性、碱性、毒性等区别这种性质是否需要经过化学变化才能表现出来●氮气和稀有气体可以做保护气。

初三化学知识点总结归纳(完整版)

初三化学知识点总结归纳(完整版)

初中化学知识点全面总结(完整版)第1单元走进化学世界1、化学是研究物质的组成、结构、性质以及变化规律的基础科学。

2、我国劳动人民商代会制造青铜器,春秋战国时会炼铁、炼钢。

3、绿色化学-----环境友好化学 (化合反应符合绿色化学反应)①四特点P6(原料、条件、零排放、产品)②核心:利用化学原理从源头消除污染4(1(2)比较各火焰层温度:用一火柴梗平放入火焰中。

现象:两端先碳化;结论:外焰温度最高(3)检验产物 H2O:用干冷烧杯罩火焰上方,烧杯内有水雾CO2:取下烧杯,倒入澄清石灰水,振荡,变浑浊(4)熄灭后:有白烟(为石蜡蒸气),点燃白烟,蜡烛复燃。

说明石蜡蒸气燃烧。

5、吸入空气与呼出气体的比较结论:与吸入空气相比,呼出气体中O2的量减少,CO2和H2O的量增多(吸入空气与呼出气体成分是相同的)6、学习化学的重要途径——科学探究一般步骤:提出问题→猜想与假设→设计实验→实验验证→记录与结论→反思与评价化学学习的特点:关注物质的性质、变化、变化过程及其现象;7、化学实验(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科学)一、常用仪器及使用方法锥形瓶(二)测容器--量筒(1)量取液体体积时,量筒必须放平稳。

视线与刻度线及量筒内液体凹液面的最低点保持水平。

(2)量筒不能用来加热,不能用作反应容器。

(3)量程为10毫升的量筒,一般只能读到0.1毫升。

(三)称量器--托盘天平(用于粗略的称量,一般能精确到0.1克。

)注意点:(1)先调整零点(2)称量物和砝码的位置为“左物右码”。

(3)称量物不能直接放在托盘上。

(一般药品称量时,在两边托盘中各放一张大小、质量相同的纸,在纸上称量。

潮湿的或具有腐蚀性的药品(如氢氧化钠),放在加盖的玻璃器皿(如小烧杯、表面皿)中称量。

) (4)砝码用镊子夹取。

添加砝码时,先加质量大的砝码,后加质量小的砝码(先大后小)(5)称量结束后,应使游码归零。

砝码放回砝码盒。

(四)加热器皿--酒精灯(1)酒精灯的使用要注意“三不”:①不可向燃着的酒精灯内添加酒精;②用火柴从侧面点燃酒精灯,不可用燃着的酒精灯直接点燃另一盏酒精灯;③熄灭酒精灯应用灯帽盖熄,不可吹熄。

(完整版)初三化学知识点总结归纳(完整版)

(完整版)初三化学知识点总结归纳(完整版)

初中化学知识点全面总结(完整版)第1单元走进化学世界1、化学是研究物质的组成、结构、性质以及变化规律的基础科学。

2、我国劳动人民商代会制造青铜器,春秋战国时会炼铁、炼钢。

3、绿色化学-----环境友好化学 (化合反应符合绿色化学反应)①四特点P6(原料、条件、零排放、产品)②核心:利用化学原理从源头消除污染4(1(2)比较各火焰层温度:用一火柴梗平放入火焰中。

现象:两端先碳化;结论:外焰温度最高(3)检验产物 H2O:用干冷烧杯罩火焰上方,烧杯内有水雾CO2:取下烧杯,倒入澄清石灰水,振荡,变浑浊(4)熄灭后:有白烟(为石蜡蒸气),点燃白烟,蜡烛复燃。

说明石蜡蒸气燃烧。

5、吸入空气与呼出气体的比较结论:与吸入空气相比,呼出气体中O2的量减少,CO2和H2O的量增多(吸入空气与呼出气体成分是相同的)6、学习化学的重要途径——科学探究一般步骤:提出问题→猜想与假设→设计实验→实验验证→记录与结论→反思与评价化学学习的特点:关注物质的性质、变化、变化过程及其现象;7、化学实验(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科学)一、常用仪器及使用方法锥形瓶(二)测容器--量筒(1)量取液体体积时,量筒必须放平稳。

视线与刻度线及量筒内液体凹液面的最低点保持水平。

(2)量筒不能用来加热,不能用作反应容器。

(3)量程为10毫升的量筒,一般只能读到0.1毫升。

(三)称量器--托盘天平(用于粗略的称量,一般能精确到0.1克。

)注意点:(1)先调整零点(2)称量物和砝码的位置为“左物右码”。

(3)称量物不能直接放在托盘上。

(一般药品称量时,在两边托盘中各放一张大小、质量相同的纸,在纸上称量。

潮湿的或具有腐蚀性的药品(如氢氧化钠),放在加盖的玻璃器皿(如小烧杯、表面皿)中称量。

) (4)砝码用镊子夹取。

添加砝码时,先加质量大的砝码,后加质量小的砝码(先大后小)(5)称量结束后,应使游码归零。

砝码放回砝码盒。

(四)加热器皿--酒精灯(1)酒精灯的使用要注意“三不”:①不可向燃着的酒精灯内添加酒精;②用火柴从侧面点燃酒精灯,不可用燃着的酒精灯直接点燃另一盏酒精灯;③熄灭酒精灯应用灯帽盖熄,不可吹熄。

初三化学的必背知识点

初三化学的必背知识点

初三化学的必背知识点
一、物质与能量转化
1. 燃烧:燃烧是物质与能量转化的一种形式,是氧化反应的一
种特殊情况。

2. 蒸发和凝结:液体在加热的条件下变为气体叫蒸发,气体在
冷却的情况下变为液体叫凝结。

3. 溶解和析出:固体溶解在液体中叫溶解,溶液中固体重新形
成固体叫析出。

二、常见元素和化合物
1. 氧气(O2):氧气是一种必需气体,可以维持生命活动。

2. 水(H2O):水是地球上最常见的化合物,是生命体存在的
基础。

3. 二氧化碳(CO2):二氧化碳是人类活动释放出的主要温室
气体,对环境造成影响。

4. 硫化氢(H2S):硫化氢是一种有毒气体,具有腐蚀性和恶
臭味。

5. 盐(NaCl):盐是一种常见的化合物,用于调味和食品加工。

三、常见化学反应
1. 酸碱中和反应:酸和碱反应生成盐和水。

2. 金属与非金属的反应:金属与非金属元素反应会生成离子化合物。

3. 氧化还原反应:氧化还原反应是物质电子的转移过程。

4. 燃烧反应:燃烧反应是物质与氧气反应放出大量能量。

四、实验室常用仪器和玻璃器皿
1. 试管:用于容纳、加热和搅拌液体。

2. 烧杯:用于加热和溶解固体。

3. 醇灯:用于提供火焰,进行加热。

注意安全使用。

4. 滴定管:用于定量加入液体试剂。

以上是初三化学的必背知识点,希望对你有帮助!。

初三化学知识点总结归纳(完整版)

初三化学知识点总结归纳(完整版)

初中化学知识点全面总结(完整版)第1单元走进化学世界1、化学是研究物质的组成、结构、性质以及变化规律的基础科学。

2、我国劳动人民商代会制造青铜器,春秋战国时会炼铁、炼钢。

3、绿色化学-----环境友好化学 (化合反应符合绿色化学反应)①四特点P6(原料、条件、零排放、产品)②核心:利用化学原理从源头消除污染4、蜡烛燃烧实验(描述现象时不可出现产物名称)(1)火焰:焰心、内焰(最明亮)、外焰(温度最高)(2)比较各火焰层温度:用一火柴梗平放入火焰中。

现象:两端先碳化;结论:外焰温度最高(3)检验产物 H2O:用干冷烧杯罩火焰上方,烧杯内有水雾CO2:取下烧杯,倒入澄清石灰水,振荡,变浑浊(4)熄灭后:有白烟(为石蜡蒸气),点燃白烟,蜡烛复燃。

说明石蜡蒸气燃烧。

5、吸入空气与呼出气体的比较结论:与吸入空气相比,呼出气体中O2的量减少,CO2和H2O的量增多(吸入空气与呼出气体成分是相同的)6、学习化学的重要途径——科学探究一般步骤:提出问题→猜想与假设→设计实验→实验验证→记录与结论→反思与评价化学学习的特点:关注物质的性质、变化、变化过程及其现象;7、化学实验(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科学)一、常用仪器及使用方法(一)用于加热的仪器--试管、烧杯、烧瓶、蒸发皿、锥形瓶可以直接加热的仪器是--试管、蒸发皿、燃烧匙只能间接加热的仪器是--烧杯、烧瓶、锥形瓶(垫石棉网—受热均匀)可用于固体加热的仪器是--试管、蒸发皿可用于液体加热的仪器是--试管、烧杯、蒸发皿、烧瓶、锥形瓶不可加热的仪器——量筒、漏斗、集气瓶(二)测容器--量筒量取液体体积时,量筒必须放平稳。

视线与刻度线及量筒内液体凹液面的最低点保持水平。

量筒不能用来加热,不能用作反应容器。

量程为10毫升的量筒,一般只能读到0.1毫升。

(三)称量器--托盘天平(用于粗略的称量,一般能精确到0.1克。

)注意点:(1)先调整零点(2)称量物和砝码的位置为“左物右码”。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二单元
1、空气属于 混合物 ;其中 氮气 占 78% ;氧气 占 21% 。(指的是体积 )
2、空气中氧气含量的测定 P27 图 2-3
观察到的现象是 红磷燃烧产生大量白烟,冷却后打开止水夹,水倒流入集气瓶,约占瓶内空间的
1/5 ;从这
个实验得到的结论是 氧气约占空气体积的 1/5 ;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这个实验除了可以测定氧气含量外,
还可知道氮气的有关性质,如 氮气不能燃烧,不支持燃烧 、 难溶于水 。
3、纯净物由 一种物质 组成;如 水、液氧、液氮 ;混合物由 两种或两种以上物质 组成,如 空气、溶液、合金 。
单质是由 一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 ,如 铁、氧气 ;化合物是由 两种或两种以上元素组成的纯净物 ,如 高锰酸
钾、二氧化碳、 氢氧化钠 ;氧化物是 由两种元素组成的化合物, 其中一种是氧元素 ,如过氧化氢、 水。P27P47
锥形瓶、长颈漏斗、带导管的双孔胶塞、集气瓶、玻璃片、水槽
,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源自②复习 P39 图 2-17
③在过氧化氢分解的实验中, 二氧化锰 作催化剂,催化剂在反应前后 质量 和化学性质 没有发生变化。
3 / 27
④氧气制取的实验步骤和装置图,复习 P39-40 6、化合反应是指 由两种或两种以上物质生成一种物质的反应 上物质的反应 。各举一个例子; 。
④与铁丝反应; 剧烈燃烧,火星四射,生成黑色固体 。
⑤与磷反应; 发出黄色火焰,产生大量白烟 。
5、氧气的制取:
①在实验室,可用两种方法制氧气, a,用加热高锰酸钾或氯酸钾制取氧气 ,需要的仪器是 铁架台、酒精灯、
试管、带胶塞导管、集气瓶、玻璃片 ,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 b,用 分解过氧化氢制取氧气 ,需要的仪器是
3、 分子 P51
①分子是保持物质 化学性质 的最小粒子。保持二氧化碳化学性质的粒子是 二氧化碳分子 。
②在远处能闻到花香,说明 分子在不断运动 ;水加热变成水蒸气,说明 分子之间有间隔 。 ③P50 图 3-7 说明 化学变化中原子的种类和数目不变 ;图 3-8 说明 原子的体积很小 。
④化学变化的实质是 分子的种类改变 。
P55
第四单元
1、 原子的构成 P70 质子 ;带 1 个单位 正电荷
原子核
原子
中子 ;不带电
5 / 27
核外电子 带 1 个单位 负电荷
①原子序数 = 质子数 = 核电荷数 = 核外电子数 2、 元素 P73
①元素的种类决定于 质子数(核电荷数) 。 ②元素的化学性质决定于 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 。 ③地壳里含量最多的四种元素是 O 、Si、 Al 、Fe。 ④与人类关系密切的元素有 O、C、H。 ⑤2O 表示 2 个氧原子 ,O 2表示 (1)氧气( 2)氧气由氧元素组成( 3) 1 个氧分子( 4)1 个氧分子由 2
个氧原子构成 , 2O2 表示 2 个氧分子 。
⑥元素符号表示的意义,如 N 表示 氮元素 或 1 个氮原子 。 3、 化学式表示的意义(以 CO2 为例) P81
表示 二氧化碳 这种物质;表示 二氧化碳是由碳元素和氧元素 组成;表示 1 个二氧化碳 分子;表示 1 个二 氧化碳分子是由 1 个碳原子和 2 个氧原子 构成。
若燃着的木条无明显变化,则是空气。
4、物理性质一般有 颜色、状态、气味、硬度、熔点、沸点、密度 、溶解度 ;化学性质指 化学变化表现出来
1 / 27
的性质 。
5、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的本质区别是 是否有新物质生成 。各举一个例子分别属于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 从
空气中分离氧气 、生石灰在空气中变质 。
;分解反应是指 由一种物质生成两种或两种以
第三单元
1、 通过水电解实验,说明水是由 氢元素 和氧元素 组成的。 P46
2、 氧气的检验方法是 将带火星的木条放在导管口,若带火星的木条复燃,则是氧气 ;氢气的检验方法是
将燃着的木条放在导管口,若气体燃烧,发出蓝色火焰,则是氢气
。复习 P47 图 3-2,图 3-3
说明空气中含有水蒸气。 (放置在空气中的饼干变软;从冰箱中拿出来的矿泉水瓶外有水珠
)
二氧化碳:收集一瓶空气,向瓶中加入适量的澄清石灰水澄清石灰水变浑浊,说明空气中含有二氧化碳。
3、有三瓶气体,分别是空气、二氧化碳和氧气,用简单的方法区别它们。
分别三瓶气体中伸入燃着的木条,若燃着的木条熄灭,则是二氧化碳;若燃着的木条燃烧更旺,则是氧气;
4、氧气的性质: P34
2 / 27
物理性质: 不易 溶于水,密度比空气 大,因此可用 排水法或向上排空气法 收集。
化学性质:氧气是化学性质 比较活泼 的气体。
硫反应; 发出蓝紫色火焰,生成有刺激性气味气体 。(先写化学方程式,后写现象)
②与碳反应; 发出白光,放热,生成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 。
③与铝反应; 剧烈燃烧,发出耀眼的白光 。
。P56 能把硬
水转化成软水的方法:蒸馏、煮沸;生活中把硬水转化成软水的方法:煮沸
7、 净化水的方法有 静置 、吸附 、过滤 、 蒸馏 ,其中效果最好的是 蒸馏 ,能把硬水转化成软水的是 蒸馏 。
P57
8、 过滤是 将固液分离 的操作,所用的仪器有 铁架台 、 烧杯 、漏斗 、玻璃棒 ,操作要点是一 贴 二低 三靠。
4 / 27
4、 原子是 化学变化中 的最小粒子。如电解水变化中,最小的粒子是 氢原子、氧原子 。 5、 分子与原子的本质区别是 在化学变化中分子可分,原子不可分 。
6、 硬水指 含有较多可溶性钙、镁化合物的水 ;软水指 不含或含较少钙、镁化合物的水 ;区别硬水和软水
可用 肥皂水 ,现象是 有较多浮渣(较少泡沫)的是硬水;有较少浮渣(较多泡沫)的是软水
初三化学回归教材复习要点
第一单元
复习基本操作 P18-22
1、能直接加热的仪器有 试管、蒸发皿、燃烧匙、坩埚 。需垫石棉网加热的仪器有 烧杯、锥形瓶、平底烧瓶 。
2、如何证明空气中含水蒸气和二氧化碳?
水蒸气: (1)取少量浓硫酸于烧杯中,称量其质量,将烧杯放置于空气中一段时间,再称量其质量,质量变
重了,说明空气中有水蒸气; ( 2)取少量氢氧化钠固体于小烧杯中, 放置在空气中, 发现氢氧化钠固体潮解,
6 / 27
4、离子 P79 金属元素的原子最外层电子数一般为 少于 4 个,在化学反应中容易 失去 电子,成为 阳 离子,化合价为 正 价, 而非金属元素的原子最外层电子数一般为 大于等于 4 个电子, 在化学反应中容易 得到 电子,成为 阴离子, 化 合价为 负 价。 5、构成物质的粒子有 分子 、原子 、离子 。 6、 原子结构示意图 下列结构示意图中: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