材料加工原理作业答案
材料加工原理作业答案
作业第一章液态金属的结构与性质1、如何理解实际液态金属结构及其三种“起伏”特征?理想纯金属液态结构能量起伏和结构起伏;实际纯金属液态结构存在大量多种分布不均匀、存在方式(溶质或化合物)不同的杂质原子;金属(二元合金)液态结构存在第二组元时,表现为能量起伏、结构起伏和浓度起伏;实际金属(多元合金)液态结构相当复杂,存在着大量时聚时散,此起彼伏的原子团簇、空穴等,同时也含有各种固态、气态杂质或化合物,表现为三种起伏特征交替;能量起伏指液态金属中处于热运动的原子能量有高有低,同一原子的能量也会随时间而不停变化,出现时高时低的现象。
结构起伏指液态金属中大量不停“游动”着的原子团簇不断分化组合,由于“能量起伏”,一部分金属原子(离子)从某个团簇中分化出去,同时又会有另一些原子组合到该团簇中,这样此起彼伏,不断发生着的涨落过程,似乎团簇本身在“游动”一样,团簇的尺寸及内部原子数量都随时间和空间发生着改变的现象。
浓度起伏指在多组元液态金属中,由于同种元素及不同元素之间的原子间结合力存在差别,结合力较强的原子容易聚集在一起,把别的原于排挤到别处,表现为游动原子团簇之间存在着成分差异,而且这种局域成分的不均匀性随原子热运动在不时发生着变化的现象2、根据图1-8及式(1-7)说明动力学粘度的物理意义和影响粘度的因素,并讨论粘度在材料成形中的意义动力学粘度的物理意义:表示作用于液体表面的外加切应力大小与垂直于该平面方向上的速度梯度的比例系数。
是液体内摩擦阻力大小的表征影响粘度的因素:1)液体的原子之间结合力越大,则内摩擦阻力越大,粘度也就越高;2)粘度随原子间距δ增大而降低,与δ3成反比;3)η与温度T 的关系总的趋势随温度T 而下降。
(实际金属液的原子间距δ也非定值,温度升高,原子热振动加剧,原子间距随之而增大,因此η会随之下降。
)4)合金组元(或微量元素)对合金液粘度的影响,如果混合热H m为负值,合金元素的增加会使合金液的粘度上升(H m 为负值表明异类原子间结合力大于同类原子,因此摩擦阻力及粘度随之提高)如果溶质与溶剂在固态形成金属间化合物,则合金液的粘度将会明显高于纯溶剂金属液的粘度,这归因于合金液中存在异类原子间较强的化学结合键。
材料加工冶金传输原理习题答案(吴树森版)
第一章流体的主要物理性质1-1何谓流体,流体具有哪些物理性质?答:流体是指没有固定的形状、易於流动的物质。
它包括液体和气体。
流体的主要物理性质有:密度、重度、比体积压缩性和膨胀性。
2、在图所示的虹吸管中,已知 H1=2m , H2=6m ,管径D=15mm ,如果不计损失,问 S 处的压强应为多大 时此管才能吸水?此时管内流速u 2及流量Q 各为若干?(注意:管B 端并未接触水面或探入水中)解:选取过水断面 1-1、2-2及水准基准面 O-O ,列1-1面(水面)到2-2面的贝努利方程再选取水准基准面 O' -O',列过水断面2-2及3-3的贝努利方程(B) 因V2=V3 由式(B)得(P 1 P 2)用U 形管中液柱表示,所以 Q A 2)2gh(A)—(0.1)2 ;2 9.81 °.2 (13.552103 1 103)0.074 (m 3/s)[1 (A 2)2]4103 (1 (CL)2)&10.15式中 、——被测流体和U 形管中流体的密度如图6-3 17(a)所示,为一连接水泵出口的压力水管,直径 d=500mm 弯管与水准的夹角 45° ,水流流过 弯管时有一水准推力,为了防止弯管发生位移,筑一混凝土镇墩使管道固定。
若通过管道的流量s,断面1-1和2-2中心点的压力 P1相对=108000N/肝,P2相对=105000N/肝。
试求作用在镇墩上的力。
[解]如图6 3 17(b)所示,取弯管前彳爰断面 1 — 1和2-2流体为分离体,现分析分离体上外力和动量变化5、有一文特利管(如下图),已知d 1 15cm, d 2=10cm,水银差压偏亦E 若不计阻力损失,求常温(20 C)下,通过文氏管的水0最1 * I解:在喉部入口前的直管截面1和喉部截面2处测量跚力另2P —const 可建立有关此截面的伯努利方程: 22V 1 2侦 P 22根据连续性方程,截面1和2上的截面积A I 和A 2与流体流速V I 和V 2的关系式为二二二所以V 22( P 1 P 2) A 2 2,° (J图也丁吸管 C/ 、通过管子的流体流量为 Q A 2(P1 P 2)[1 (A 2)2】iA 1设管壁对流体的作用力 R,动量方程在x 轴的投影为:动量方程在x 轴的投影为:镇墩对流体作用力的合力 R 的大小及方向为:流体对镇墩的作用力 P 与R 的大小相等方向相反。
材料加工冶金传输原理习题答案解析
第一章 流体的主要物理性质1-1何谓流体,流体具有哪些物理性质?答:流体是指没有固定的形状、易于流动的物质。
它包括液体和气体。
流体的主要物理性质有:密度、重度、比体积压缩性和膨胀性。
1-2某种液体的密度ρ=900 Kg /m 3,试求教重度y 和质量体积v 。
解:由液体密度、重度和质量体积的关系知:)m /(88208.9900g 3N VG=*===ργ ∴质量体积为)/(001.013kg m ==ρν1.4某种可压缩液体在圆柱形容器中,当压强为2MN /m 2时体积为995cm 3,当压强为1MN /m 2时体积为1000 cm 3,问它的等温压缩率k T 为多少? 解:等温压缩率K T 公式(2-1): TT P V VK ⎥⎦⎤⎢⎣⎡∆∆-=1 ΔV=995-1000=-5*10-6m 3注意:ΔP=2-1=1MN/m 2=1*106Pa将V=1000cm 3代入即可得到K T =5*10-9Pa -1。
注意:式中V 是指液体变化前的体积1.6 如图1.5所示,在相距h =0.06m 的两个固定平行乎板中间放置另一块薄板,在薄 板的上下分别放有不同粘度的油,并且一种油的粘度是另一种油的粘度的2倍。
当薄板以匀速v =0.3m/s 被拖动时,每平方米受合力F=29N ,求两种油的粘度各是多少?解:流体匀速稳定流动时流体对板面产生的粘性阻力力为YA F 0y x νητ==平板受到上下油面的阻力之和与施加的力平衡,即hh F 0162/22/h νηνηνητ=+==合代入数据得η=0.967Pa.s第二章 流体静力学(吉泽升版)2-1作用在流体上的力有哪两类,各有什么特点? 解:作用在流体上的力分为质量力和表面力两种。
质量力是作用在流体内部任何质点上的力,大小与质量成正比,由加速度产生,与质点外的流体无关。
而表面力是指作用在流体表面上的力,大小与面积成正比,由与流体接触的相邻流体或固体的作用而产生。
材料加工作业3
1.比较半固态加工、铸造成型、塑性加工。
答:金属材料,从固态向液态或从液态向固态的转换过程中,均经历着半固态阶段。
特别对于结晶温度区间宽的合金,尤为明显。
由于三个阶段中,金属材料呈现出不同特性,利用这些特性,产生了塑性加工、铸造加工和半固态加工等多种热加工成形方法。
将液态金属浇入与零件形状相适应的铸型空腔中,待其冷却凝固,以获得毛坯或零件的工艺方法,称为铸造。
铸造加工利用了液态金属呈现出良好的流动性,以完成成形过程中的充填、补缩,直至凝固的结束。
为了提高铸件的质量和尺寸精度,不断向快速、精密、高压方向发展,先后出现了高速连续铸造、差压铸造、压力铸造及至双柱塞精密压铸法。
其发展趋势是采用机械压力替代重力充填,从而改善制件内部质量和尺寸精度。
但从凝固机理角度看,铸造加工要想完全消除铸件内部缺陷是极其困难的。
金属塑性成形(传统叫锻压,是锻造和冲压工艺的总称),其本质是利用金属材料所具有的塑性,在工具或模具作用下施加外力,使其发生塑性变形,从而获得具有一定形状、尺寸及力学性能的零件或毛坯的工艺方法,工业生产中一般称为金属塑性加工或压力加工。
塑性加工利用了固态金属在高温下呈现较好的塑性流动性,以完成成形过程充填。
采用塑性加工生产的制件,其质量高于铸造方法生产的制件。
但固态金属变形抗力高,需要消耗较多的能源。
对于稍复杂的零件,往往需要多道工步或工序成形才能完成。
因此降低能耗和成本,减小变形抗力,提高制件的尺寸精度,保证制件的质量,就成为塑性加工的发展方向。
因而先后出现了精密模锻、等温锻造、超塑性加工等。
半固态加工利用了金属从液态向固态或固态向液态过渡(即固液共存)时的特性,具有特殊意义。
金属半固态加工就是在金属凝固过程中,对其施以剧烈的搅拌作用,充分破碎树枝状的初生固相,得到一种液态金属母液中均匀地悬浮着一定球状初生因相的固-液浆料(固相组分一般为50%左右),即流变浆料,利用这种流变浆料直接进行成形加工的方法称之为半固态金属的流变成形。
高分子材料加工原理(1)(1)
高分子材料加工原理第一章化学纤维人造纤维再生纤维素:黏胶纤维、铜氨纤维、莱赛尔纤维纤维素纤维:二醋酯纤维、三醋酯纤维橡胶纤维其他:甲壳素纤维、海藻纤维合成纤维聚酰胺纤维芳族聚酰胺纤维聚酯纤维生物可降解聚酯纤维聚丙烯腈纤维改性聚丙烯腈纤维聚乙烯醇纤维聚氯乙烯纤维聚烯烃纤维聚氨酯纤维聚氟烯烃纤维二烯类弹性体纤维聚酰亚胺纤维2、工程塑料通用工程塑料聚酰胺()聚碳酸酯()聚甲醛聚苯醚丙烯腈丁二烯苯乙烯共聚物超高分子量聚乙烯()特种工程塑料聚砜芳香族聚酰胺()聚酰亚胺()聚苯硫醚聚芳酯聚苯酯聚醚酮氟塑料()简答及论述1、聚合物熔融有哪几种方式,各方式的主控因素是什么?答:(1)无熔体移走的传导熔融:熔融热=表面热传导,熔融速率仅由热传导决定。
(2)(主要)有强制熔体迁移(由拖拽或压力引起)的传导熔融:熔融热=接触表面的热传导+黏性耗散生热。
熔融效率由热传导率、熔体迁移及黏性耗散生热速率共同决定(3)耗散混合熔融:熔融热=整个体积内将机械能转化为聚合物内能。
耗散混合熔融速率由整个外壁面上和混合物固体-熔体界面上辅热传导决定。
(4)利用电、化学或其他能源的耗散熔融(5)压缩熔融(6)振动诱导挤出熔融过程:熔融的主要能量来源于单纯使用振动力场2、怎样利用溶度参数理论来选择溶剂?答:当溶剂的内聚能密度或溶度参数与聚合物的内聚能密度或溶度参数相等或相近时,溶解过程的混合热焓等于或趋近于零,这时溶解过程能够自发进行。
一般来说,当时,聚合物就不溶于该溶剂。
3、Brodkey的混合理论涉及的混合的基本运动形式有哪些?聚合物成型时熔融物料的混合以哪一种运动形式为主?为什么?答:分子扩散、涡旋扩散、体积扩散以体积扩散为主原因(1)在聚合物加工中,由于聚合物熔体粘度一般很高,熔体与熔体间分子扩散挤满,因而分子扩散无实际意义。
(2)在聚合物加工中,由于物料的运动速度达不到紊流,而且黏度又高,故很少发生涡旋扩散(3)聚合物加工中的混合与一般的混合不同,由于聚合物熔体的粘度通常高于100Pa*s,因此混合只能在层状领域产生层对流混合,即通过层流而使物料变形、包裹、分散,最终达到混合均匀。
材料成型原理课后答案
材料成型原理课后答案材料成型原理是指通过不同的成型工艺,将原料加工成所需形状和尺寸的零部件或制品的原理。
在工程制造领域中,材料成型是非常重要的一环,它直接影响着制品的质量和性能。
下面就材料成型原理的相关问题进行解答。
1. 什么是材料成型原理?材料成型原理是指将原料加工成所需形状和尺寸的零部件或制品的原理。
它是通过对原料进行加工,使其发生形状、尺寸和性能的改变,从而得到符合要求的制品。
材料成型原理是工程制造中的重要环节,它直接关系到制品的质量和性能。
2. 材料成型的基本过程是什么?材料成型的基本过程包括原料的预处理、成型工艺和制品的后处理。
首先,原料需要进行预处理,包括清洁、除杂、干燥等工序,以保证原料的质量和加工的顺利进行。
然后,根据制品的要求,选择合适的成型工艺,如锻造、压铸、注塑等,对原料进行加工成型。
最后,对成型后的制品进行后处理,包括去除余渣、表面处理、热处理等工序,以提高制品的质量和性能。
3. 材料成型原理的影响因素有哪些?材料成型原理的影响因素包括原料的性能、成型工艺、成型设备和操作技术等。
首先,原料的性能直接影响着成型的难易程度和制品的质量。
其次,成型工艺的选择和设计对成型效果起着决定性的作用。
成型设备的性能和精度也会影响成型的质量和效率。
操作技术则是保证成型过程顺利进行的重要因素。
4. 材料成型原理的发展趋势是什么?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材料成型原理也在不断创新和完善。
未来,材料成型将更加注重节能环保、智能化和数字化。
新材料、新工艺、新设备的不断涌现,将推动材料成型原理朝着高效、精密、绿色的方向发展。
同时,数字化技术的应用将使成型过程更加智能化和可控化,提高生产效率和产品质量。
5. 如何提高材料成型的质量和效率?要提高材料成型的质量和效率,首先需要加强对原料的质量控制,保证原料的质量稳定。
其次,要优化成型工艺和设备,提高成型的精度和效率。
同时,加强操作技术的培训和管理,确保成型过程的稳定和可控。
材料加工基本原理第五版1至11章课后答案
第一章习题1 .液体与固体及气体比较各有哪些异同点?哪些现象说明金属的熔化并不是原子间结合力的全部破坏? 答:(1)液体与固体及气体比较的异(2)金属的熔化不是并不是原子间结合力的全部破坏可从以下二个方面说明:①物质熔化时体积变化、熵变及焓变一般都不大。
金属熔化时典型的体积变化V m/V为3%〜5%左右,表明液体的原子间距接近于固体,在熔点附近其系统混乱度只是稍大于固体而远小于气体的混乱度。
②金属熔化潜热H m约为气化潜热H b的1/15〜1/30,表明熔化时其内部原子结合键只有部分被破坏。
由此可见,金属的熔化并不是原子间结合键的全部破坏,液体金属内原子的局域分布仍具有一定的规律性。
2 .如何理解偶分布函数g(r)的物理意义?液体的配位数N1、平均原子间距n各表示什么?答:分布函数g(r)的物理意义:距某一参考粒子r处找到另一个粒子的几率,换言之,表示离开参考原子(处于坐标原子r=0)距离为r的位置的数密度p r)对于平均数密度p (=N/V )的相对偏差。
N1表示参考原子周围最近邻(即第一壳层)原子数。
n表示参考原子与其周围第一配位层各原子的平均原子间距,也表示某液体的平均原子间距。
3. 如何认识液态金属结构的“长程无序”和“近程有序”?试举几个实验例证说明液态金属或合金结构的近程有序(包括拓扑短程序和化学短程序)。
答:(1)长程无序是指液体的原子分布相对于周期有序的晶态固体是不规则的,液体结构宏观上不具备平移、对称性。
近程有序是指相对于完全无序的气体,液体中存在着许多不停“游荡”着的局域有序的原子集团(2)说明液态金属或合金结构的近程有序的实验例证①偶分布函数的特征对于气体,由于其粒子(分子或原子)的统计分布的均匀性,其偶分布函数g(r)在任何位置均相等,呈一条直线g(r)=1< 晶态固体因原子以特定方式周期排列,其g(r)以相应的规律呈分立的若干尖锐峰。
而液体的g(r)岀现若干渐衰的钝化峰直至几个原子间距后趋于直线g(r)=1,表明液体存在短程有序的局域范围,其半径只有几个原子间距大小。
高分子材料成型加工习题参考答案
高分子材料成型加工习题参考答案(1~5章)绪论1、高分子材料可应用于哪些方面? 有哪些特点, 答:高分子材料可应用于如下各个方面:结构材料:机械零部件、机电壳体、轴承……电器材料:电缆、绝缘版、电器零件、家用电器、通讯器材…… 建筑材料:贴面板、地贴、塑料门窗、上下水管…… 包装材料:各种瓶罐、桶、塑料袋、薄膜、绳、带、泡沫塑料…… 日用制品:家具、餐具、玩具、文具、办公用品、体育用品及器材……交通运输:道路交通设施、车辆、船舶部件……医疗器械:医疗器具、药品包装、医药附件、人造器官…… 航天航空:飞机、火箭、飞船、卫星零部件……军用器械:武器装备、军事淹体、防护器材…… 交通运输:道路交通设施、车辆、船舶部件……医疗器械:医疗器具、药品包装、医药附件、人造器官…… 航天航空:飞机、火箭、飞船、卫星零部件……军用器械:武器装备、军事淹体、防护器材…… 化纤类:布、线、服装、……高分子材料具有如下特点:优点: a.原料价格低廉; b.加工成本低; c.重量轻; d.耐腐蚀;e.造型容易;f.保温性能优良;g.电绝缘性好。
缺点: a.精度差; b.耐热性差; c.易燃烧; d.强度差; e.耐溶剂性差; f.易老化2、塑料制品生产的完整工序有哪五步组成,答:成型加工完整工序共五个1.成型前准备:原料准备:筛选,干燥,配制,混合 ?2.成型:赋预聚合物一定型样 ?3.机械加工:车,削,刨,铣等。
?4.修饰:美化制品。
?5.装配: 粘合,焊接,机械连接等。
?说明:a 并不是所有制品的加工都要完整地完成此5个工序b 五个次序不能颠倒3、学习本课程的重点是什么,答:本课程的重点是:高分子材料方面:应掌握高分子材料定义,高分子材料工程特征,高分子材料及其制品的制备方法,高分子材料的组成,添加剂的作用、机理、品种及其选择,高分子材料配方设计原则,配方分析,影响高分子材料性能的化学因素和物理因素。
成型加工方面:应掌握高分子材料制品各种成型方法,成型加工过程,成型工艺特点,成型工艺的适应性,成型工艺流程,成型设备结构及作用原理,成型工艺条件及其控制,成型工艺在橡胶、塑料、纤维加工中的共性和特殊性。
材料加工原理第5章-材料加工的力学基础
9个应力分量中只有6个 是互 相 独 立 的 , 它们组 成对称的应力张量。
x yx zx
xy y zy
xz yz z
作用在 x 面上 作用在 y 面上 作用在 z 面上 作用方向为 z 作用方向为 y 作用方向为 x
(14-13)
其中
J1 x y z
2 2 2 J 2 ( x y y z z x ) xy yz zx 2 2 2 J 3 x y z 2 xy yz zx ( x yz y zx z xy )
金属塑性成形的主要方法
应用:
轧制、挤压、拉拔 —— 金属型材、板材、管材、线材等; 自由锻、模锻 —— 承受重载的机械零件,如机器主轴、 重要齿轮、连杆等; 板料冲压 —— 汽车制造、电器、仪表及日用品。
金属塑性成形基本假设
由于金属塑性成形非常复杂,数学与力学的处理 非常困难,因此需要做一些假设和近似处理:
例题解答
对于 ij
1
同理,对于
J1
2 ij
J1 a b 0 a b
a 0 b 0 0 0 J2 ab 0 b 0 0 0 a
a 0 0
ab ab 0 ab 2 2 a b a b ab 0 0 2 0 2 J2 2 a b ab 0 a b a b 0 0 2 2 2
利用应力张量的三个不变量,可以判别应力状态的异同。
例 题
试判断以下两个应力张量是否表示同一应力状态?
a 0 0 1 ij 0 b 0 0 0 0
《材料加工》原理部分习题
《材料加工》原理部分习题第一章 绪论第二章 液态金属及其加工1. 己知 700℃时Al 液的表面张力为13m N 10860−−⋅×,求 Al 液中形成μm 1=r 和μm 1.0=r 的球形气泡各需要多大的附加压力P ∆?2. 已知钢液温度为1550℃,2Ns/m 0049.0=η,3l m /7500kg =ρ,MnO 夹杂的密度3MnO m /5400kg =ρ。
若MnO 夹杂为球形,半径为0.1mm ,求它在钢液中的上浮速度?3. 金属元素Fe 的结晶潜热J/mol 6611=∆m H ,熔点T m = 18llK ,固/液界面张力25sl cm /J 1004.2−×=σ,临界过冷度276=∆∗T ℃,试求,临界形核半径∗r ?假如Fe 的原子体积为323cm 1002.1−×,求临界晶核所含的原子数?4. 常用金属如Al 、Zn 、Cu 、Fe 、Ni 等,从液态凝固结晶和从气体凝结结晶时的界面结构与晶体形态会有什么不同?5. 用简单的示意图表示一个孪晶凹角是怎样加速液/固界面生长速度的?6. 石墨的层状晶体结构使得它易形成旋转孪晶。
旋转孪晶是石墨层状晶体的上下层之间旋转一定角度而形成的。
旋转之后石墨晶体的上下层之间应保持有好的共格对应关系以减少界面能,问石墨晶体旋转孪晶的旋转角可能有哪些?第三章 材料加工中的流动与传热1. 以实例分析流体在运动过程中产生吸气现象的条件。
2. 在铸型的浇注过程中,铸型与液态金属界面上的温度分布是否均匀?其程度与哪些因素有关?3. 对凝固潜热的处理有哪些方法?如何合理的选用?4. 用平方根定律计算凝固时间,其误差对半径相同的球体和圆柱体来说,何者为大?对大铸件和小铸件来说何者为大?对熔点高者和熔点低者和者为大?5. 在热处理的数值计算中,热物性参数如何确定?为何特别强调表面传热系数的作用?如何选择和确定表面传热系数?6. 焊接热过程的复杂性体现在哪些方面?7. 焊接热源有哪几种模型?焊接传热的模型有哪几种?8. 热源的有效功率4200W q =,焊速s /1cm .0=υ,在厚大件上进行表面堆焊,试求准稳态时A 点(x =-2.0cm ,y =0.5cm ,z =0.3cm )的温度。
材料加工冶金传输原理习题答案(
第一章 流體的主要物理性質1-1何謂流體,流體具有哪些物理性質?答:流體是指沒有固定的形狀、易於流動的物質。
它包括液體和氣體。
流體的主要物理性質有:密度、重度、比體積壓縮性和膨脹性。
2、在圖3.20所示的虹吸管中,已知H1=2m ,H2=6m ,管徑D=15mm ,如果不計損失,問S 處的壓強應為多大時此管才能吸水"此時管內流速υ2及流量Q 各為若干"(注意:管B 端並未接觸水面或探入水中)解:選取過水斷面1-1、2-2及水準基準面O-O ,列1-1面(水面)到2-2面的貝努利方程再選取水準基準面O ’-O ’,列過水斷面2-2及3-3的貝努利方程(B) 因V2=V3 由式(B)得圖3.20 虹吸管 gpH gpa 220222121υγυγ++=++gppa 22222υγγ++=gp g p H H a 202)(2322221υγυγ++=+++ggp2102823222υυγ+=++)(28102水柱m p=-=γ)(19620981022a p p =⨯=)/(85.10)410(8.92)2(222s m ppg a =-⨯=--=γγυ)/(9.1)/(0019.085.104)015.0(3222s L s m A Q ==⨯⨯==πυ5、有一文特利管(如下圖),已知d 1 =15cm ,d 2=10cm ,水銀差壓計液面高差∆h =20cm 。
若不計阻力損失,求常溫(20℃)下,通過文氏管的水的流量。
解:在喉部入口前的直管截面1和喉部截面2處測量靜壓力差p 1和p 2,則由式const v p =+22ρ可建立有關此截面的伯努利方程: ρρ22212122p v p v +=+根據連續性方程,截面1和2上的截面積A 1和A 2與流體流速v 1和v 2的關係式為2211v A v A =所以 ])(1[)(2212212A A p p v --=ρ 通過管子的流體流量為 ])(1[)(2212212A A p p A Q --=ρ )(21p p -用U 形管中液柱表示,所以074.0))15.01.0(1(10)1011055.13(2.081.92)1.0(4])(1[)(22223332212'2=-⨯⨯-⨯⨯⨯⨯=--∆=πρρρA A h g A Q (m 3/s)式中 ρ、'ρ——被測流體和U 形管中流體的密度。
材料加工原理作业答案
材料加工原理作业答案作业第一章液态金属的结构与性质1、如何理解实际液态金属结构及其三种“起伏”特征?理想纯金属液态结构能量起伏和结构起伏;实际纯金属液态结构存在大量多种分布不均匀、存在方式(溶质或化合物)不同的杂质原子;金属(二元合金)液态结构存在第二组元时,表现为能量起伏、结构起伏和浓度起伏;实际金属(多元合金)液态结构相当复杂,存在着大量时聚时散,此起彼伏的原子团簇、空穴等,同时也含有各种固态、气态杂质或化合物,表现为三种起伏特征交替;能量起伏指液态金属中处于热运动的原子能量有高有低,同一原子的能量也会随时间而不停变化,出现时高时低的现象。
结构起伏指液态金属中大量不停“游动”着的原子团簇不断分化组合,由于“能量起伏”,一部分金属原子(离子)从某个团簇中分化出去,同时又会有另一些原子组合到该团簇中,这样此起彼伏,不断发生着的涨落过程,似乎团簇本身在“游动”一样,团簇的尺寸及内部原子数量都随时间和空间发生着改变的现象。
浓度起伏指在多组元液态金属中,由于同种元素及不同元素之间的原子间结合力存在差别,结合力较强的原子容易聚集在一起,把别的原于排挤到别处,表现为游动原子团簇之间存在着成分差异,而且这种局域成分的不均匀性随原子热运动在不时发生着变化的现象2、根据图1-8及式(1-7)说明动力学粘度的物理意义和影响粘度的因素,并讨论粘度在材料成形中的意义动力学粘度的物理意义:表示作用于液体表面的外加切应力大小与垂直于该平面方向上的速度梯度的比例系数。
是液体内摩擦阻力大小的表征影响粘度的因素:1)液体的原子之间结合力越大,则内摩擦阻力越大,粘度也就越高;2)粘度随原子间距δ增大而降低,与δ3成反比;3)η与温度T 的关系总的趋势随温度T 而下降。
(实际金属液的原子间距δ也非定值,温度升高,原子热振动加剧,原子间距随之而增大,因此η会随之下降。
)4)合金组元(或微量元素)对合金液粘度的影响,如果混合热H m为负值,合金元素的增加会使合金液的粘度上升(H m 为负值表明异类原子间结合力大于同类原子,因此摩擦阻力及粘度随之提高)如果溶质与溶剂在固态形成金属间化合物,则合金液的粘度将会明显高于纯溶剂金属液的粘度,这归因于合金液中存在异类原子间较强的化学结合键。
高分子材料成型加工原理复习题及答案
高分子材料加工成型原理考试复习资料考试题型1.填空题2512.选择题1023.名词解释534.解答题565.论述题110可挤压性是指聚合物通过挤压作用是获得形状和保持形状的能力;可挤压性主要取决于熔体的剪切粘度和拉伸粘度;熔融指数是评价热塑性聚合物特别是聚烯烃的挤压性的一种简单而实用的方法,它是在熔融指数仪中测定的;可模塑性是指材料在温度和压力作用下形变和在模具中模制成型的能力;可模塑性主要取决于材料的流变性,热性质和其它物理力学性质;聚合物的可延性取决于材料产生塑性形变的能力和应变硬化能力作用;由于松弛过程的存在,材料的形变必然落后于应力的变化,聚合物对外力响应的这种滞后现象称为滞后效应或弹性滞后;聚合物熔体的流变行为按作用力可分为剪切流动、拉伸流动;均相成核又称散现成核,是纯净的聚合物中由于热起伏而自发的生成晶核的过程,过程中晶核的密度能连续上升;异相成核又称瞬时成核是不纯净的聚合物中某些物质起晶核作用成为结晶中心,引起晶体生长过程,过程中晶核密度不发生变化;在Tg~Tm温度范围内,常对制品进行热处理以加速聚合物的二次结晶或后结晶的过程,热处理为一松弛过程,通过适当的加热能促使分子链段加速重排以提高结晶度和使晶体结构趋于完善;通常热处理的温度控制在聚合物最大结晶速度的温度Tmax;塑料成型加工一般包括原料的配制和准备、成型及制品后加工等几个过程;混合过程一般是靠扩散、对流、剪切三种作用来完成;衡量其混合效果需从物料的分散程度和组成的均匀程度两方面来考虑;最常见的螺杆直径为45~150毫米;长径比L/D一般为18~25;压缩比是螺杆加料段最初一个螺槽容积于均化段最后一个螺槽容积之比,表示塑料通过螺杆全长范围时被压缩的倍数,压缩比愈大塑料受到的挤压作用愈大;根据物料的变化特征可将螺杆分为加料段、压缩段和均化段;锁模机构在启闭模具的各阶段的速度都不一样的,闭合时应先快后慢,开启时则应先慢后快再转慢;利用本身特定形状,使塑料或聚合物成型为具有一定形状和尺寸的制品的工具称模具;浇注系统是指塑料熔体从喷嘴进入型腔前的流道部分,包括主流道、分流道、浇口等;完成一次注射成型所需的时间称注射周期或称总周期;压制成型的加料方法可以分为重量法、容量法、计数法;分离力与辊筒的半径、长度和速度成正比,而和辊间距称反比;通常可将辊筒设计和加工成略带腰鼓型,或调整两辊筒的轴,使其交叉一定角度或加预应力,就能在一定程度上克服或减轻分离力的有害作用,提高压延制品厚度的均匀性;在压延过程中,热塑性塑料由于受到很大的剪切应力的作用,因此大分子会顺着薄膜前进方向发生定向作用,使生成的薄膜在物理机械性能上出现各向异性,这种现像称为压延效应;压延效应的大小,受压延温度、转速、供料厚度和物料性能等的影响,升温或增加压延时间,均可减轻压延效应;压延机的二辊用于橡胶或PVC的塑炼,三辊用于橡胶,四辊塑料;固定倒数第二辊;人造革就是以布或纸为基体,在其上覆以聚氯乙烯糊的一种复合材料;在一定条件下将片、板、棒等塑料型材通过再次加工成型为制品的方法,称为二次成型法;二次成型包括:中空吹塑成型、热成型、取向薄膜的拉伸等;中空吹塑成型是将挤出或注射成型的塑料管坯或型坯趁热于半熔融的类橡胶状时,置于各种形状的模具中,并即时在管坯中通入压缩空气将其吹胀,使其紧贴于模腔壁上成型,经冷却脱模后即得中空制品;拉幅薄膜热定型的目的:1消除内应力2降低收缩率3改善性能;1、简述离模膨胀的含义、原因及主要影响因素;答:定义:被挤出的聚合物熔体断面积远比口模断面积大的现象;离模膨胀比定义为充分松弛的挤出物直径d与口模直径D之比;圆形口模的离模膨胀比为:B = d/D 或B’ = d2/D2=B2原因:a、取向效应b、弹性变形效应c、正应力效应影响因素:1长径比一定,B随剪切速率增加而增大;在熔体破裂临界剪切速率之前有最大值Bmax,而后下降;2低于τc之下,B随τ增加而增大;高于τc时,B值则下降;3在低于临界c的一定的剪切速率下,B随温度升高而降低;4剪切速率恒定,B随长径比L/D的增大而降低;L/D超过某一数值时,B为常数;5离模膨胀比随熔体在口模内停留时间呈指数关系地减少;6离模膨胀比随聚合物的品种和结构不同而异;线性、柔性聚合物位阻低,松弛时间短,B值小;粘度大,分子量高,分布窄,非牛顿性强,松弛缓慢,B值大;2、为什么要对一些成型物料进行干燥预处理举例说明,并列出工艺条件;答:水分以及其它低分子物的存在, 一方面因其在塑料的成型温度下会挥发成气体,从而造成制品表面缺乏光泽和出现气泡与银丝等外观缺陷;另一方面有可能促使聚合物大分子在高温下发生降解或交联反应,其结果不仅会使塑料熔体的粘度改变,给成型工艺控制带来困难,而且对制品的力学性能和电性能等也会产生不利的影响;各种热塑性塑料成型时的允许含水量很不相同;一般来说,成型温度较高而且在高温下较容易发生水解的塑料,其允许含水量就比较低;反之,允许含水量就比较高;例如,PC的成型温度高达300℃,因大分子链中有酯键,高温下的水解稳定性差,粒料的含水量大于%就很难成型,而且随含水量的增加,其制品外观和冲击强度明显下降;而PS由于成型温度不超过200℃,且大分子链中无易水解基团,故在其粒料含水量高达%时仍可顺利成型;PC干燥的工艺条件:循环鼓风干燥,温度110℃,时间:12h,料层厚度25~50mm;3、在生产硬聚氯乙烯管材时,物料经挤出塑化后,由机头挤出后,紧接着进行什么工序,说明此工序的作用,该工序是如何影响管材质量的答:紧接着进行冷却定型工序, 它的作用是将从口模挤出的物料的形状和尺寸进行精整,并将它们固定下来,从而得到具有更为精确的截面形状、表面光亮的制品;影响:定型装置的内表面的粗糙度直接影响管材的外观质量,定型装置内径尺寸决定了管材外径尺寸精度;真空度太小,吸管不紧影响尺寸和表面,真空度太大,牵引困难,不能正常生产;4、为什么说物料的初始温度过高,对加料段的固体输送能力不利答:物料的初始温度过高,易形成架桥,进料不畅,严重时不能进料;另外,高聚物与金属的摩擦因数是温度的函数,过高降低了物料与料筒的摩擦因数,降低了固体输送能力;5、为什么在一种设备上螺杆转速n不能过高并且靠增加转速来提高生产率也是有限度的答:随着转速的增加,物料所受到的剪切作用加大,即剪切速率增大,因为大多数聚合物都是假塑性流体,因此,随γ↑,η↓,则漏流↑,逆流↑,所以,当转速高到一定程度时,漏流和逆流对产量的影响就不能忽略了;在实际生产中,也不能靠提高螺杆的转速无限制的增加生产能力,随n不断提高,剪切速率达到一定范围后,就会出现熔体破裂现象;也就是说,对n的提高,限制性的因素就是是否出现了熔体破裂;经以上讨论,可知,随n的提高,可以提高生产率,但n的提高是有限制的;6、在模压成型过程中,为什么要采取预热操作预热有哪些设备答:模压前对塑料进行加热具有预热和干燥两个作用,前者为了提高料温,后者为了去除水分和其他挥发物;作用:①能加快塑料成型时的固化速度,缩短成型时间;②提高塑料流动性,增进固化的均匀性,提高制品质量,降低废品率;③可降低模压压力,可成型流动性差的塑料或较大的制品;预热:15~20 mpa,未预热:30 ±5 mpa预热设备:①电热板加热;②烘箱加热;③红外线加热;④高频加热等;7、在模压成型过程中,为什么要采取预压操作预压有那些设备预压就是在室温下将松散的粉状或纤维状的热固性模塑料压成重量一定,形状规则的型坯的工序;预压作用:①加料快、准确、无粉尘;②降低压缩率,可减少模具装料室和模具高度;③预压料紧密,空气含量少,传热快,又可提高预热温度,从而缩短了预热和固化的时间,制品也不易出现气泡;④便于成型较大或带有精细嵌件的制品;预压的设备是预压机和压模;8、压延效应产生的原因及减小的方法是什么答:产生的原因:在压延过程中,热塑性塑料由于受到很大的剪切应力和拉伸应力作用,因此高聚物大分子会沿着压延方向作定向排列,以至制品在物理机械性能上出现各向异性,即压延效应;减小的方法:物料温度适当提高,可以提高其塑性,加强大分子的运动,破坏其定向排列,可降低压延效应;降低辊筒转速,则压延时间增加,压延效应降低;辊筒存料量少,压延效应也降低;增加制品的厚度,可减小压延效应;尽量不使用各向异性的配合剂,压延后缓慢冷却,有利于取向分子松弛,也可降低压延效应;9、什么是人造革,简述其用压延法生产的工艺流程,并用示意图表示;答:人造革是以布、纸或玻璃布为基材,在其上覆以粘流态塑料如PVC、PU的一种复合材料;以压延法生产人造革时,基材应先经预热,同时粘流态塑料可先经挤压塑化或辊压塑化再喂于压延机的进料辊上,通过辊筒的挤压和加热作用,使塑料与基材紧密结合,再经压花、冷却、切边和卷取而得制品;下图为四辊压延机生产人造革示意图擦胶法;五、论述题1、论述注射成型的工艺过程;答:按其先后顺序主要包括:1)成型前的准备;①原料性能的了解,主要指热性能、流变性能、压缩率、吸湿性、细度、均匀度等;②原料的预处理,主要指原料的干燥、着色等;③料筒的清洗,在更换原料、调换颜色或发现正在加工中的塑料有一定降解现象出现时,就需要对料筒进行清洗;④嵌件预热;⑤脱模剂的选择,Ⅰ. 硬脂酸锌:不适用于PA;Ⅱ. 白油液体石蜡:对PA效果好,还可防止空隙;Ⅲ. 硅油:虽效果好,但价格高,使用麻烦需配甲苯溶液;2)注射过程;具体过程为:①加料塑化塑料粒子加入到料筒中,通过加热逐渐变成熔体柱塞式,或沿螺杆槽向前移动,通过料筒外的加热及螺杆转动时塑料产生的摩擦热逐渐转变为熔体;②充模注射柱塞或移动螺杆把塑料均匀的熔体推向料筒前端,经过喷嘴及模具浇注系统注入并充满模具的型腔;③保压充满之后,柱塞或移动螺杆仍保持施压状态,使喷嘴的熔体不断充实型腔,以确保不缺料;另可使大分子进一步松弛因有滞后;④凝封在浇注系统里的熔体体积比制品小的多先行冷却硬化,模腔内还未冷却固化的熔体就不会向喷嘴方向倒流,这一现象叫凝封;凝封则保压结束,可退螺杆和注塞;同时下一周期的加料塑化开始;⑤冷却保压结束,同时对模具内制品进行冷却、固化,一般冷却到塑料的玻璃态或结晶态;⑥脱模3)制品的后处理;主要指退火和调湿处理;退火是将制品放在一定温度的加热介质热水、热油等或热空气循环箱中静置一段时间,然后缓慢冷至室温,消除制品在加工过程中产生的复杂内应力;调湿处理是将刚出模的热制品放入热水中放置一段时间;主要是为了避免氧化变色放入热水中,隔绝氧;加快得到吸湿平衡,稳定制品尺寸;适量水分对PA等有增塑作用;可以改善柔性、韧性、拉伸强度等性能;2、论述塑料的一次成型和二次成型的联系和区别,并举例说明;答:一次成型是通过加热使塑料处于粘流态的条件下,经过流动、成型和冷却硬化或交联固化,而将塑料制成各种形状的产品的方法;一次成型包括挤出成型、注射成型、模压成型、压延成型等,成型制品从简单到极复杂形状和尺寸精密的制品,应用广泛,绝大多数塑料制品是从通过一次成型法制得的;二次成型是将一次成型所得的片、管、板等塑料型材,加热使其处于类橡胶状态,通过外力作用使其形变而成型为各种简单形状,再经冷却定型而得制品;二次成型包括中空吹塑成型、热成型、拉幅薄膜的成型等方法,仅适用于热塑性塑料的成型;二次成型是在一次成型的基础上进行成型的一种方法;区别:如PVC挤出吹塑成型过程:挤出管坯→合模→送入压缩空气,吹胀型坯→保压、冷却定型后脱模挤出管坯应属于一次成型,后面的成型过程属于二次成型,具体从成型对象、成型温度、形变来具体说明二者联系和区别;。
高分子材料加工工艺学习题答案
第二章聚酯纤维1、切片干燥的目的是什么?为何要分段进行?← 1 除去水分湿切片含水率0.4~0.5%,干燥后0.01%(常规纺)或0.003~0.005%(高速纺)不良影响高温酯键水解→聚合度↓→纺丝难水分汽化→气泡→纺丝断头← 2 提高切片含水的均匀性→纤维质量均匀← 3 提高结晶度及软化点(无定形)→防止环结阻料结晶度↗25~30%;软化点70~80℃↗>210 ℃切片中的水分由两部分组成(1)非结合水粘附在切片表面干燥时容易除去(2)结合水与PET分子上的羰基及少量端羟基等以氢键结合,干燥时较难除去。
√2、简述螺杆挤出机的工作原理与作用?螺杆挤出机的作用是把固体高聚物熔融后以匀质、恒定的温度和稳定的压力输出高聚物熔体。
原理:物料从加料口进到螺杆的螺槽中,由于螺杆的转动,把切片推向前进。
切片不断吸收加热装置供给的热能;另一方面因切片与切片、切片与螺杆及套筒的摩擦以及液层之间的剪切作用,而由一部分机械能转化为热能,切片在前进过程中温度升高而逐渐熔化成熔体。
熔化过程聚合物在温度、压力、粘度和形态等方面发生变化,由固态(玻璃态)转变为高弹态,随温度的进一步提高,出现塑性流动,成为粘流体(粘流态)。
粘流态的聚合物经螺杆的推进和螺杆出口的阻力作用,以一定的压力向熔体管道输送。
3、何谓环结阻料?采用哪些措施避免?若预热段温度过高,切片在到达压缩段就过早熔化,是原来固体颗粒间的空隙消失,熔化后的熔体由于在螺槽等深的的预热段无法压缩,从而失去了往前推进的能力,造成“环结阻料”。
措施:预热段套筒保持合适的温度。
√4、纺丝箱有哪些作用?进行熔体保温和温度控制,一般采用4~6位(即一根螺杆所供给的位数)合用一个矩形载热体加热箱进行集中保温。
5、复合纺丝组件与普通组件的区别有哪些?复合纺丝组件由多块分配板组合而成的复合纺丝组件,聚酯与其它种类的成纤高聚物熔体分别通过各自的熔体管道,在组件中的适当部位汇合从同一喷丝孔喷出成为一根纤维。
材料加工原理智慧树知到答案章节测试2023年湖北工程学院
第一章测试1.材料成形加工是伴随着人类使用材料的历史而发展的,指出越王勾践剑是下列哪个历史时代的典型物件()。
A:石器时代B:青铜器时代C:新材料时代D:钢铁时代答案:B2.我国明朝科学家宋应星所著关于金属成形与加工工艺的书籍是()A:太平要术B:太公三略C:天工开物D:本草纲目答案:C3.材料成形加工过程中各种能量的输入、消耗和转化过程属于()A:物质流B:信息流C:资金流D:能量流答案:D4.根据材料成形加工过程中物质形态的变动情况,模具的机械加工属于()A:材料质量不变B:材料质量评估C:材料质量减少D:材料质量增加答案:C5.把材料从原材料的形态通过成形加工而转变为具有所要求的形状及尺寸的毛坯或成品的过程称为()A:材料性能研究B:材料应用C:材料合成技术D:材料成形加工答案:D6.材料成形加工过程中,物质形态变动情况,模具机械加工属于()A:材料质量增加B:材料质量评估C:材料质量减少D:材料质量不变答案:C7.任何材料被人们制造成有用物品的过程中,不必经过成形加工就可以。
()A:错B:对答案:A8.材料成形加工是实现材料应用的前提,是从材料研究到材料应用的桥联,是制造业中各行业的基础。
()A:错B:对答案:B9.材料成形加工过程必须具备的基本要素是材料和能量,它们在成形加工过程中分别形成物质流和能量流。
()A:对B:错答案:B10.材料成形加工技术是一门融材料技术、能源技术和信息技术为一体的综合性技术。
()A:对B:错答案:A第二章测试1.在下列材料原子的键合方式中,结合能比较弱的是()A:共价键B:金属键C:氢键D:离子键答案:C2.铸件的凝固方式是根据下列哪个区宽度的不同决定的()A:固相区B:凝固区C:气相区D:液相区答案:B3.在铸件组织中性能具有明显择优取向的晶区是()A:再结晶晶区B:中心等轴晶区C:柱状晶区D:表面细晶区答案:C4.砂型铸造过程中最基本最关键的工序是()A:造型C:制模D:浇注答案:A5.在灰口铸铁中石墨形态为团絮状石墨的铸铁是()A:可锻铸铁B:蠕墨铸铁C:球墨铸铁D:灰铸铁答案:A6.铸造应力是铸件产生下列哪些现象的基本原因()。
《高分子材料成型加工》课后习题参考答案
绪论习题与思考题 (1)第一章习题与思考题 (3)第四章习题与思考题 (5)第五章习题与思考题 (6)第六章习题与思考题 (9)第七章习题与思考题 (15)第八章习题与思考题 (17)第九章习题与思考题 (20)第十章习题与思考题 (22)绪论习题与思考题2.分别区分“通用塑料”和“工程塑料”,“热塑性塑料”和“热固性塑料”,“简单组分高分子材料”和“复杂组分高分子材料”,并请各举2~3例。
答:通用塑料:一般指产量大、用途广、成型性好、价廉的塑料。
通用塑料有:PE,PP,PVC,PS等;工程塑料:是指拉伸强度大于50MPa,冲击强度大于6kJ/m2 ,长期耐热温度超过100℃的,刚性好、蠕变小、自润滑、电绝缘、耐腐蚀等,可代替金属用作结构件的塑料。
工程塑料有:PA,PET,PBT,POM等;工程塑料是指被用做工业零件或外壳材料的工业用塑料,是强度、耐冲击性、耐热性、硬度及抗老化性均优的塑料。
日本业界将它定义为“可以做为构造用及机械零件用的高性能塑料,耐热性在100℃以上,主要运用在工业上”。
热塑性塑料:加热时变软以至流动,冷却变硬,这种过程是可逆的,可以反复进行。
聚乙烯、聚丙烯、聚氯乙烯、聚苯乙烯、聚甲醛、聚砜、聚苯醚,氯化聚醚等都是热塑性塑料。
(热塑性塑料中树脂分子链都是线型或带支链的结构,分子链之间无化学键产生,加热时软化流动、冷却变硬的过程是物理变化;)热固性塑料:第一次加热时可以软化流动,加热到一定温度,产生化学反应一交链固化而变硬,这种变化是不可逆的,此后,再次加热时,已不能再变软流动了。
正是借助这种特性进行成型加工,利用第一次加热时的塑化流动,在压力下充满型腔,进而固化成为确定形状和尺寸的制品。
这种材料称为热固性塑料。
(热固性塑料的树脂固化前是线型或带支链的,固化后分子链之间形成化学键,成为三维的网状结构,不仅不能再熔触,在溶剂中也不能溶解。
)酚醛、脲醛、三聚氰胺甲醛、不饱和聚酯、有机硅等塑料,都是热固性塑料。
材料加工成型原理思考题参考答案
材料加工成型原理思考题参考答案LELE was finally revised on the morning of December 16, 20201、金属塑性变形的主要机制有哪些?单晶体的塑性变形:滑移和孪生;多晶体的塑性变形:晶内变形和晶界变形通过各种位错运动而实现的晶内一部分相对于另一部分的剪切运动,就是晶内变形。
剪切运动有不同的机理,其中最基本的是滑移、孪生和扭析。
其中滑移变形是主要的;而孪生变形是次要的,一般仅起调节作用。
在T》0.5T熔时,可能出现晶间变形。
这类变形不仅同位错运动有关,而且扩散机理起着很重要的作用。
扩散蠕变机理又包括扩散-位错机理、溶质原子定向溶解机理、定向空位流机理。
在金属和合金的塑性变形过程中,常常同时有几种机理起作用。
具体的塑性变形过程中各种机理的具体作用要受许多因素的影响。
例如晶体结构、化学成分、相状态、组织、温度、应变量和应变速率等因素的影响。
在冷态条件下,由于晶界强度高于晶内,多晶体的塑性变形主要是晶内变形,晶间变形只起次要作用,而且需要有其它变形机制相协调。
变形机理主要有:晶内滑移与孪生、晶界滑移和扩散蠕变。
热塑性变形时,通常的热塑性变形速度较快,而且高温下,由于晶界的强度低于晶内,使得晶界滑动易于进行,所以晶粒相互滑移和转动起着尤为重要的作用。
温度越高,原子动能和扩散能力就越大,扩散蠕变既直接为塑性变形作贡献,也对晶界滑移其调节作用。
热塑性变形的主要机理是晶内滑移。
2. 滑移和孪生塑性变形机制的主要区别滑移是指在力的作用下晶体的一部分沿一定的晶面和晶向相对于晶体的另一部分发生相对移动或切变,滑移总是沿着原子密度最大的晶面和晶向发生。
孪生是指晶体在切应力作用下沿着一定的晶面和一定的晶向发生均匀切变。
滑移和孪生是单晶体的主要变形机制,都是通过位错运动而实现晶内的一部分相对于另一部分的剪切运动。
但是他们也明显的区别,如下:由孪生的变形过程可知,孪生所发生的切变均匀地波及整个孪生变形区,而滑移变形只集中在滑移面上,切变是不均匀的;孪生切变时原子移动的距离不是孪生方向原子间距的整数倍(而是几分之一原子间距),而滑移时原子移动的距离是滑移方向原子间距的整数倍;孪生变形后,孪晶面两边晶体位向不同,成镜像对称;而滑移时,滑移面两边晶体位向不变;由于孪生改变了晶体的取向,因此孪晶经抛光浸蚀后仍可观察到,而滑移所造成的台阶经抛光浸蚀后不会重现;孪生的临界分切应力要比滑移的临界分切应力大得多,常萌发于滑移受阻引起的局部应力集中区;孪生变形的速度极大,常引起冲击波,发出声响;滑移时全位错运动的结果,孪生是不全位错运动。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作业第一章液态金属的结构与性质1、如何理解实际液态金属结构及其三种“起伏”特征?理想纯金属液态结构能量起伏和结构起伏;实际纯金属液态结构存在大量多种分布不均匀、存在方式(溶质或化合物)不同的杂质原子;金属(二元合金)液态结构存在第二组元时,表现为能量起伏、结构起伏和浓度起伏;实际金属(多元合金)液态结构相当复杂,存在着大量时聚时散,此起彼伏的原子团簇、空穴等,同时也含有各种固态、气态杂质或化合物,表现为三种起伏特征交替;能量起伏指液态金属中处于热运动的原子能量有高有低,同一原子的能量也会随时间而不停变化,出现时高时低的现象。
结构起伏指液态金属中大量不停“游动”着的原子团簇不断分化组合,由于“能量起伏”,一部分金属原子(离子)从某个团簇中分化出去,同时又会有另一些原子组合到该团簇中,这样此起彼伏,不断发生着的涨落过程,似乎团簇本身在“游动”一样,团簇的尺寸及内部原子数量都随时间和空间发生着改变的现象。
浓度起伏指在多组元液态金属中,由于同种元素及不同元素之间的原子间结合力存在差别,结合力较强的原子容易聚集在一起,把别的原于排挤到别处,表现为游动原子团簇之间存在着成分差异,而且这种局域成分的不均匀性随原子热运动在不时发生着变化的现象2、根据图1-8及式(1-7)说明动力学粘度的物理意义和影响粘度的因素,并讨论粘度在材料成形中的意义动力学粘度的物理意义:表示作用于液体表面的外加切应力大小与垂直于该平面方向上的速度梯度的比例系数。
是液体内摩擦阻力大小的表征影响粘度的因素:1)液体的原子之间结合力越大,则内摩擦阻力越大,粘度也就越高;2)粘度随原子间距δ增大而降低,与δ3成反比;3)η与温度T 的关系总的趋势随温度T 而下降。
(实际金属液的原子间距δ也非定值,温度升高,原子热振动加剧,原子间距随之而增大,因此η会随之下降。
)4)合金组元(或微量元素)对合金液粘度的影响,如果混合热H m为负值,合金元素的增加会使合金液的粘度上升(H m 为负值表明异类原子间结合力大于同类原子,因此摩擦阻力及粘度随之提高)如果溶质与溶剂在固态形成金属间化合物,则合金液的粘度将会明显高于纯溶剂金属液的粘度,这归因于合金液中存在异类原子间较强的化学结合键。
通常,表面活性元素使液体粘度降低,非表面活性杂质的存在使粘度提高粘度在材料成形中的意义:1)粘度对铸件轮廓的清晰程度将有很大影响:在薄壁铸件的铸造过程中,流动管道直径较小,雷诺数值小,流动性质属于层流。
此时,为提高铸件轮廓清晰度,可降低液体粘度,此时应适当提高过热度或者加入表面活性物质等;2)影响热裂、缩孔、缩松的形成倾向:由于凝固收缩形成压力差而造成的自然对流均属于层流性质,此时粘度对流动的影响就会直接影响到铸件的质量;3)影响精炼效果及夹杂或气孔的形成:粘度η较大时,夹杂或气泡上浮速度较小,会影响精炼效果;铸件及焊缝的凝固中,夹杂物和气泡难以上浮排除,易形成夹杂或气孔;4、影响钢铁材料的脱硫、脱磷、扩散脱氧:而金属液和熔渣中的动力学粘度η低则有利于扩散的进行,从而有利于脱去金属中的杂质元素;5、熔渣及金属液粘度降低对焊缝的合金过渡的进行有利;6、对缩孔、缩松、晶粒大小和偏析的影响,即η愈大,铸件内部缩孔或缩松倾向增大。
另外,η大时,将使凝固过程中对流困难而造成晶粒粗化;影响凝固界面前端的熔点物质向后扩散而导致区域偏析3、简述表面张力的实质及影响表面张力的因素表面张力是由于物体在表面上的质点受力不均所造成。
1)原子间的结合力,物体内部原子间结合力u0↑→表面内能↑→表面自由能↑→表面张力↑;2)温度的影响:随温度升高而下降。
因为原子间距随温度升高而增大;3)溶质元素自由电子数目的影响,自由电子数目多的溶质元素,其表面双电层的电荷密度大,对金属表面的压力也大,从而使系统表面张力增加。
化合物表面张力之所以较低,是因其自由电子较少的缘故;4)合金元素或微量杂质元素对表面张力的影响,主要取决于原子间结合力的改变向系统中加入削弱原子间结合力的组元,会使u0 减小,使表面内能降低,这样,将会使表面张力降低,溶质与溶剂的原子体积之差表面活性元素均降低熔体的表面张力;影响液体表面张力的因素:内因:无机液体的表面张力比有机液体的表面张力大得多;水的表面张力72.8mN/m(20℃);有机液体的表面张力都小于水;含氮、氧等元素的有机液体的表面张力较大;含F、Si的液体表面张力最小;水溶液:如果含有无机盐,表面张力比水大;含有有机物,表面张力比水小。
外因:温度升高表面张力减小;压力和表面张力没有关系。
注:液体(0度以上时)表面张力最弱的是酒精4、试述表面张力在材料成形中的意义1)表面张力引起的曲面两侧压力差及其相关作用,在铸造和焊接中的意义,铸造过程中为防止粘砂,通常要求金属液与砂型不润湿。
但毛细管直径D和金属液静压头H越大,越易粘砂;焊接和铸造熔炼过程中高温下会产生融入到金属液中的气体,为加速凝固过程中气体的逸出,表面张力起重要作用;CO2气保焊熔滴过渡中易产生飞溅也可由表面张力引起的曲面两侧压力差得到解释。
焊丝含碳量越高,飞溅倾向越大2)液膜拉断临界力及表面张力对凝固热裂的影响,在凝固的后期,不同晶粒之间存在着液膜,由于表面张力的作用,液膜将其两侧的晶体紧紧地吸附在一起,液膜厚度越小,其吸附力量就越大。
液膜拉断时若无外界液体补充,那么晶粒间或枝晶间便形成了凝固热裂纹。
可见,液膜的表面张力越大,液膜越薄,则液膜的拉断临界应力f max 越大,裂纹越难形成。
3)表面张力对熔滴过渡的影响,熔化极电弧焊,颗粒状熔滴向熔池中过渡时,表面张力大的熔滴形成细颈的阻力大,致使熔滴颗粒增大,熔滴过渡频率降低而导致电弧稳定性较差,飞溅增多;改善熔滴过渡状态的途径在于降低其表面张力,主要有两措施:增大焊接电流,使熔滴温度上升,表面张力降低,熔滴颗粒减小(电流增大到一定程度时,由熔滴过渡转为细颗粒高速喷射过渡);适当增强电弧气氛的氧化性可降低表面张力,细化熔滴5、什么是液态金属的充型能力?影响充型能力的因素有哪些?液态金属充型能力:铸造过程中,液态金属充满铸型型腔,获得形状完整、轮廓清晰铸件的能力,即液态金属充填铸型的能力。
影响液态金属充型能力的因素:内因—金属本身的流动性,外因—铸型性质、浇注条件、铸件结构等因素的影响,1)金属性质方面的因素(流动性的高低),具有宽结晶温度范围的合金:流动性不好,结晶温度范围ΔT = T L-T S ↑→充型能力(流动性L)↓;合金液的比热、密度越大,导热系数越小,停止流动前的时间越长,充型能力好;2)铸型性质方面的因素,蓄热系数b2 越大,铸型激冷能力越强,金属液保持液态的时间就越短,充型能力下降;预热铸型能减小金属与铸型的温差,从而提高充型能力,具有发气能力的铸型,可减少流动的摩擦阻力而有利于充型;3、浇铸条件方面的因素,浇注温度越高、充型压头越大,则液态金属的充型能力越好;4、铸件结构方面的因素,在铸件材质、铸型性质及浇铸条件相同的条件下,同体积铸件模数越大,由于与铸型接触的表面积小,散热较缓慢,因而液态金属的充型能力越好。
铸件结构越复杂,厚薄过渡面越多,则型腔结构越复杂,流动阻力越大,充型能力也越差。
(可以认为合金的流动性是在确定条件下的充型能力。
灰口铸铁、硅黄铜的流动性最好;铸钢的流动性最差)6、试述液态金属停止流动的两种主要机理液态金属停止流动机理,随金属的结晶特性(取决于结晶温度范围)可分:①窄温度范围,在金属的过热热量未散失尽以前为纯液态流动,为第Ⅰ区,金属液继续流动,冷的前端在型壁上凝固结壳,而后的金属液是在被加热了的管道中流动,冷却强度下降。
由于液流通过Ⅰ区终点时,尚具有一定的过热度,将已凝固的壳重新熔化,为第Ⅱ区。
故,该区是先形成凝固壳,又被完全熔化。
第Ⅲ区是未被完全熔化而保留下来的一部分固相区,在该区的终点金属液耗尽了过热能量。
在第Ⅳ区,液相和固相具有相同的温度——结晶温度。
由于在该区的起点处结晶开始较早,断面上结晶完毕也较早,往往在它附近发生堵塞。
此类金属的流动性与固体层内表面的粗糙度、毛细管阻力及在结晶温度下的流动能力有关;②宽结晶温度合金停止流动机理,对于宽结晶温度范围的合金,试验表明,在液态金属的前端析出15-20%的固相量时,流动就停止。
结晶温度范围越宽,枝晶就越发达,液流前端析出相对较少的固相量,即在相对较短的时间内,液态金属便停止流动。
具有最大溶解度的合金流动性最小第二章凝固温度场1、名词解释:等温面;等温线;温度梯度;热流密度;铸件凝固时间;模数;焊接线能量等温面:温度场中在同一时刻下相同温度各点所组成的空间曲面。
等温线:某个特殊平面与等温面相截的交线。
温度梯度:对于一定温度场,沿等温面或等温线某法线方向的温度变化率。
温度梯度越大,图上反映为等温面(或等温线)越密集,具有方向性的物理量(所谓温度梯度就是两相邻等温面之间的温度,温度梯度是向量,其方向垂直于等温面,其正方向是指向温度增加的方向)。
热流密度:单位时间内通过单位面积的热量。
铸件的凝固时间:是指从液态金属充满型腔后至凝固完毕所需要的时间。
模数:将V1与A1推广理解为一般形状铸件的体积与表面积,并令 R= V1/A1。
R-为铸件的折算厚度。
[原意:V1-为铸件凝固层的体积(而并非是铸件体积),A1-铸件与铸型的接触面积]。
焊接线能量:单位长度焊件上的热输入,即E=q/v,q-为焊接热源的有效输入功率,v-为焊接速度。
2、什么是初始条件和边界条件?常见边界条件有哪几类?初始条件:是指物体开始导热时(即t = 0 时)的瞬时温度分布;边界条件:是指导热体表面与周围介质间的热交换情。
第一类边界条件:给定物体表面温度Tw随时间t的变化关系,表达式为Tw=f(t);第二类边界条件:给出通过物体表面的比热流随时间t的变化关系,表达式为;第三类边界条件:给出物体周围介质温度以及物体表面与周围介质的换热系数,表达式为:。
以第三类边界条件最为常见。
3、从界面阻热的变化讨论铸件凝固过程温度场分布①金属铸件与绝热型铸型—类型:砂型、石膏型、陶瓷型等多数非金属铸型属此类,铸型导热系数远小于凝固金属;特点:凝固铸件内及液态金属中温度分布可认为是近似均匀的。
此时铸件内的凝固、散热速度主要取决于铸型的热物理性能,界面热阻可忽略;铸型内表面温度接近铸件温度,铸型内温度梯度很大,当铸型足够厚时,其外表面温度保持起始温度。
②界面热阻较大的金属铸型---当金属型内耐高温涂层较厚或涂层导热性较差时,界面涂层的热阻较铸件与铸型的热阻大得多,此时铸件的凝固、散热速度主要取决于涂层的厚度与导热性能;铸件与金属型中的温度梯度可忽略不计,温度降集中在界面上③界面热阻很小的金属铸型--当金属型的表面涂层很薄涂层材料的导热性能很好时,界面热阻相对于金属铸型、铸件内的热阻可忽略不计,此时铸件的凝固、散热速度主要取决于铸件与铸型的热物理性能;可近似认为界面上没有温度降④非金属铸件与金属铸型—类型:注塑、熔模金属铸造中压制腊模;特点:非金属铸件导热性差,界面热阻和金属型热阻可忽略,铸件的凝固、散热速度主要取决于铸件自身的热物理性能,温度降主要发生在铸件一侧4、常见铸件凝固方式分为几类?影响凝固方式的因素有哪些?分为三类:当固液两相区很窄时称为逐层凝固方式,反之为糊状凝固方式(体积凝固方式),固液两相区宽度介于两者之间的称为“ 中间凝固方式”,铸件凝固方式对凝固液相的补缩能力影响很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