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抗真菌药物总结(课件)
合集下载
抗真菌药物ppt课件
![抗真菌药物ppt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9c8e265e876fb84ae45c3b3567ec102de3bddf14.png)
22
2024/1/30
1
2
3
如念珠菌属感染可选用氟康唑、伊曲康唑等。
根据真菌种类选择药物
如深部真菌感染可选用两性霉素B、氟胞嘧啶等。
根据感染部位选择药物
根据患者年龄、体重、病情等因素调整剂量,确保安全有效。
剂量调整
23
2024/1/30
对于严重或难治性真菌感染,可采用两种或多种抗真菌药物联合治疗。
影响蛋白质合成酶
如特比萘芬、氟康唑等。
代表药物
15
2024/1/30
04
CHAPTER
常用抗真菌药物介绍
16
2024/1/30
通过与真菌细胞膜上的麦角固醇结合,导致细胞膜通透性改变,细胞内重要物质漏失而发挥抗真菌作用。
通过与真菌细胞膜上的麦角固醇结合,形成微孔,导致细胞内物质外泄而死亡。
两性霉素B
抗真菌药物ppt课件
1
2024/1/30
目录
引言真菌的生物学特性抗真菌药物的作用机制常用抗真菌药物介绍抗真菌药物的合理应用抗真菌药物的耐药性及防治策略
2
2024/1/30
01
CHAPTER
引言
3
2024/1/30
真菌感染的定义和分类
由真菌引起的疾病,包括浅表性、皮下组织和系统性感染等。
针对真菌代谢途径的新型药物研究
基于基因组学和蛋白质组学的新药筛选研究
03
38
2024/1/30
THANKS
感谢您的观看。
39
2024/1/30
传播途径
28
2024/1/30
院内感染
社区感染
动物源性感染
29
2024/1/30
2024/1/30
1
2
3
如念珠菌属感染可选用氟康唑、伊曲康唑等。
根据真菌种类选择药物
如深部真菌感染可选用两性霉素B、氟胞嘧啶等。
根据感染部位选择药物
根据患者年龄、体重、病情等因素调整剂量,确保安全有效。
剂量调整
23
2024/1/30
对于严重或难治性真菌感染,可采用两种或多种抗真菌药物联合治疗。
影响蛋白质合成酶
如特比萘芬、氟康唑等。
代表药物
15
2024/1/30
04
CHAPTER
常用抗真菌药物介绍
16
2024/1/30
通过与真菌细胞膜上的麦角固醇结合,导致细胞膜通透性改变,细胞内重要物质漏失而发挥抗真菌作用。
通过与真菌细胞膜上的麦角固醇结合,形成微孔,导致细胞内物质外泄而死亡。
两性霉素B
抗真菌药物ppt课件
1
2024/1/30
目录
引言真菌的生物学特性抗真菌药物的作用机制常用抗真菌药物介绍抗真菌药物的合理应用抗真菌药物的耐药性及防治策略
2
2024/1/30
01
CHAPTER
引言
3
2024/1/30
真菌感染的定义和分类
由真菌引起的疾病,包括浅表性、皮下组织和系统性感染等。
针对真菌代谢途径的新型药物研究
基于基因组学和蛋白质组学的新药筛选研究
03
38
2024/1/30
THANKS
感谢您的观看。
39
2024/1/30
传播途径
28
2024/1/30
院内感染
社区感染
动物源性感染
29
2024/1/30
抗真菌药PPT课件
![抗真菌药PPT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e268141890c69ec3d5bb75f7.png)
此外,角鲨烯环氧化酶受抑,甾醇角 鲨烯在真菌细胞内浓集,而对真菌产 生毒性作用。
37
丙烯胺类 表浅部抗真菌药 特比萘芬
• 可以外用或口服治疗甲癣和其他一些浅表部真菌 感染。对深部曲霉菌感染、侧孢感染、假丝酵母 菌感染和肺隐球酵母菌感染并非很有效,但若与 唑类药物或两性霉素B合用,可获良好结果。
• 不良反应轻微,常见胃肠道反应,较少发生肝炎 和皮疹。
用 途:
局部用于浅部真菌感染, 如头癣、体癣、手足癣、 指(趾)甲癣;亦可用于防治阴道念球菌感染及白色 念珠菌、类球孢子菌、组织胞浆菌等引起的全身感 染。
不良反应:
偶有严重肝毒性和过敏反应,孕妇及肝病患者 禁
止全身应用。
30
酮康唑
酮康唑是第一个广谱口服抗真菌药,口服可有效 地治疗深部、皮下及浅表真菌感染。亦可局部用 药治疗表浅部真菌感染。
Miconazole Ketoconazole Fluconazole Itraconazole
Voriconazole posaconazole ravuconazole
氟胞嘧啶 特比萘芬
卡泊芬净 米卡芬净 阿尼芬净
Flucytosine Terbinafine
Caspofungin Micafungin Anidulafungin
• 口服吸收良好,生物利用度约55%。 • 不良反应发生率低,主要为胃肠道反应、头痛、
头昏、低血钾、高血压、水肿和皮肤瘙痒等。
29
酮康唑
(ketoconazole,KCZ,康特霜)
特 点:
第一个口服用于真菌感染的唑类药物,广谱,口服 易吸收,分布广,不宜透过血脑屏障。
酮康唑抑制人的甾醇合成产生严重的肝毒性,也抑制 皮质激素和睾丸素的合成,产生男性乳房发育。
37
丙烯胺类 表浅部抗真菌药 特比萘芬
• 可以外用或口服治疗甲癣和其他一些浅表部真菌 感染。对深部曲霉菌感染、侧孢感染、假丝酵母 菌感染和肺隐球酵母菌感染并非很有效,但若与 唑类药物或两性霉素B合用,可获良好结果。
• 不良反应轻微,常见胃肠道反应,较少发生肝炎 和皮疹。
用 途:
局部用于浅部真菌感染, 如头癣、体癣、手足癣、 指(趾)甲癣;亦可用于防治阴道念球菌感染及白色 念珠菌、类球孢子菌、组织胞浆菌等引起的全身感 染。
不良反应:
偶有严重肝毒性和过敏反应,孕妇及肝病患者 禁
止全身应用。
30
酮康唑
酮康唑是第一个广谱口服抗真菌药,口服可有效 地治疗深部、皮下及浅表真菌感染。亦可局部用 药治疗表浅部真菌感染。
Miconazole Ketoconazole Fluconazole Itraconazole
Voriconazole posaconazole ravuconazole
氟胞嘧啶 特比萘芬
卡泊芬净 米卡芬净 阿尼芬净
Flucytosine Terbinafine
Caspofungin Micafungin Anidulafungin
• 口服吸收良好,生物利用度约55%。 • 不良反应发生率低,主要为胃肠道反应、头痛、
头昏、低血钾、高血压、水肿和皮肤瘙痒等。
29
酮康唑
(ketoconazole,KCZ,康特霜)
特 点:
第一个口服用于真菌感染的唑类药物,广谱,口服 易吸收,分布广,不宜透过血脑屏障。
酮康唑抑制人的甾醇合成产生严重的肝毒性,也抑制 皮质激素和睾丸素的合成,产生男性乳房发育。
抗真菌药及抗病毒药ppt课件
![抗真菌药及抗病毒药ppt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6b1a41f768dc5022aaea998fcc22bcd127ff4276.png)
6
目前临床应用抗病毒药有五类
抑制脱氧核糖核酸型病毒(抗DNA):阿 昔洛维,阿糖腺苷,阿糖胞苷等。
抑制核糖核酸型病毒(抗RNA):病毒唑 (三氮唑)核苷。
激发宿主细胞合成抗病毒蛋白,抑制病毒 繁殖,干扰素等。
抑制病毒颗粒表面神经氨酸酶活性,阻止 病毒释放;异喹啉类等。
阻止病毒穿入宿主细胞和脱壳,防止宿主
细胞感染:金刚烷胺等。
7
8
抗病毒药
无环乌苷 (Aciclovir):用于局部和 全身的治疗或预防疱疹病毒性感染。 毒性低、口服副作用小。
疱疹净 (Idoxuridinum ):主要用于 疱疹性眼病。长期使用可影响正常角 膜上皮代谢,可有过敏症状。
9
抗病毒药
病毒唑 (Ribavirin):用于病毒性呼吸 道感染和疱疹病毒,如角膜炎、结膜炎、 口炎、小儿腺病毒肺炎等。妊娠不足3 个月的妇女禁用。
抗真菌药及抗病毒药
1
抗பைடு நூலகம்菌药
概述 各种抗真菌药的作用特点
2
抗真菌药
两性霉素B:于该药毒性较大,已减少 了对它的使用。
灰黄霉素:毒性较大、疗效差而停用。
酮康唑 (Ketoconazole):口服用于治疗 表皮和深部霉菌病的较好药物。不宜 与制酸药、抗胆碱药或H2受体阻滞药 合用。孕妇及有过敏史者禁用。
3
抗真菌药
密康唑 (Micoflazole ):临床用于白色 念珠菌、曲菌、新生隐球菌、芽生 菌及球孢子菌等深部霉菌病。 孕妇、 婴儿禁用。
氟康唑 (F1uconazo1e): 临床可用于 隐球菌病及阴道念珠菌病。口服或 静滴给药。 主要是胃肠道的反应, 偶有肝、肾及造血功能异常。
4
抗真菌药
伊曲康唑 (Itraconazole): 临床用于浅 表真菌感染,如体癣、股癣、手癣、 脚癣、头癣、甲癣阴道念珠菌病、霉 菌性角膜炎及某些全身性霉菌病。主 要是胃肠道反应,一般不影响用药。
目前临床应用抗病毒药有五类
抑制脱氧核糖核酸型病毒(抗DNA):阿 昔洛维,阿糖腺苷,阿糖胞苷等。
抑制核糖核酸型病毒(抗RNA):病毒唑 (三氮唑)核苷。
激发宿主细胞合成抗病毒蛋白,抑制病毒 繁殖,干扰素等。
抑制病毒颗粒表面神经氨酸酶活性,阻止 病毒释放;异喹啉类等。
阻止病毒穿入宿主细胞和脱壳,防止宿主
细胞感染:金刚烷胺等。
7
8
抗病毒药
无环乌苷 (Aciclovir):用于局部和 全身的治疗或预防疱疹病毒性感染。 毒性低、口服副作用小。
疱疹净 (Idoxuridinum ):主要用于 疱疹性眼病。长期使用可影响正常角 膜上皮代谢,可有过敏症状。
9
抗病毒药
病毒唑 (Ribavirin):用于病毒性呼吸 道感染和疱疹病毒,如角膜炎、结膜炎、 口炎、小儿腺病毒肺炎等。妊娠不足3 个月的妇女禁用。
抗真菌药及抗病毒药
1
抗பைடு நூலகம்菌药
概述 各种抗真菌药的作用特点
2
抗真菌药
两性霉素B:于该药毒性较大,已减少 了对它的使用。
灰黄霉素:毒性较大、疗效差而停用。
酮康唑 (Ketoconazole):口服用于治疗 表皮和深部霉菌病的较好药物。不宜 与制酸药、抗胆碱药或H2受体阻滞药 合用。孕妇及有过敏史者禁用。
3
抗真菌药
密康唑 (Micoflazole ):临床用于白色 念珠菌、曲菌、新生隐球菌、芽生 菌及球孢子菌等深部霉菌病。 孕妇、 婴儿禁用。
氟康唑 (F1uconazo1e): 临床可用于 隐球菌病及阴道念珠菌病。口服或 静滴给药。 主要是胃肠道的反应, 偶有肝、肾及造血功能异常。
4
抗真菌药
伊曲康唑 (Itraconazole): 临床用于浅 表真菌感染,如体癣、股癣、手癣、 脚癣、头癣、甲癣阴道念珠菌病、霉 菌性角膜炎及某些全身性霉菌病。主 要是胃肠道反应,一般不影响用药。
抗真菌药课件
![抗真菌药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5fa88820580216fc700afd41.png)
灰黄霉素、卡泊芬净、米卡芬净
两性霉素B(Amphotericin B) 【药理作用及机制】
抗真菌谱广,几乎对所有真菌有效 与真菌细胞膜中的麦角固醇结合,使细胞
膜的通透性增加,细胞内重要物质外漏,
导致真菌生长停止或死亡
【体内过程】
两性霉素B(Amphotericin B)
【临床应用】
静脉滴注:真菌性肺炎、心内膜炎、尿路感 染
胞嘧啶渗透酶
真菌细胞内
胞嘧啶脱氨酶
5-氟尿嘧啶 干扰DNA和RNA合成
参与核酸代谢
氟胞嘧啶(Flucytosin)
【临床应用】
用于深部真菌感染
临床上不宜单用,常与两性霉素B合用
唑类抗真菌药
咪唑类:克霉唑、咪康唑(局部用药) 酮康唑(局部、全身用药) 三唑类:氟康唑、伊曲康唑(全身用药)
唑类抗真菌药
【共同特点】
1.抗菌谱广,对浅部和深部真菌均有效
2.抗菌机制相同:抑制甾醇14-α去甲基 酶使细胞膜麦角固醇合成受阻 3.耐药产生少
4.不良反应:胃肠不适、肝功异常等
唑类抗真菌药
【不同点】
1.克霉唑、咪康唑等全身用药毒性大, 仅作局部用药 2.三唑类对真菌细胞色素P450酶的选择 性较高,毒性较小,体内代谢慢
卡泊芬净
【抗菌作用】
对真菌曲霉菌属和念珠菌属有良好的抗 真菌活性
机制为非竞争性抑制1,3-β-D-葡聚糖 合成酶活性而抑制真菌细胞壁合成,导 致真菌细胞壁的完整性被破坏
【临床应用】
主要用于治疗念珠菌感染
对各种浅部皮肤癣菌均有抑制作用
对深部真菌和细菌无效
作用机制为竞争性抑制鸟嘌呤代谢,干 扰敏感菌DNA合成
两性霉素B(Amphotericin B) 【药理作用及机制】
抗真菌谱广,几乎对所有真菌有效 与真菌细胞膜中的麦角固醇结合,使细胞
膜的通透性增加,细胞内重要物质外漏,
导致真菌生长停止或死亡
【体内过程】
两性霉素B(Amphotericin B)
【临床应用】
静脉滴注:真菌性肺炎、心内膜炎、尿路感 染
胞嘧啶渗透酶
真菌细胞内
胞嘧啶脱氨酶
5-氟尿嘧啶 干扰DNA和RNA合成
参与核酸代谢
氟胞嘧啶(Flucytosin)
【临床应用】
用于深部真菌感染
临床上不宜单用,常与两性霉素B合用
唑类抗真菌药
咪唑类:克霉唑、咪康唑(局部用药) 酮康唑(局部、全身用药) 三唑类:氟康唑、伊曲康唑(全身用药)
唑类抗真菌药
【共同特点】
1.抗菌谱广,对浅部和深部真菌均有效
2.抗菌机制相同:抑制甾醇14-α去甲基 酶使细胞膜麦角固醇合成受阻 3.耐药产生少
4.不良反应:胃肠不适、肝功异常等
唑类抗真菌药
【不同点】
1.克霉唑、咪康唑等全身用药毒性大, 仅作局部用药 2.三唑类对真菌细胞色素P450酶的选择 性较高,毒性较小,体内代谢慢
卡泊芬净
【抗菌作用】
对真菌曲霉菌属和念珠菌属有良好的抗 真菌活性
机制为非竞争性抑制1,3-β-D-葡聚糖 合成酶活性而抑制真菌细胞壁合成,导 致真菌细胞壁的完整性被破坏
【临床应用】
主要用于治疗念珠菌感染
对各种浅部皮肤癣菌均有抑制作用
对深部真菌和细菌无效
作用机制为竞争性抑制鸟嘌呤代谢,干 扰敏感菌DNA合成
抗真菌药(药理学课件)
![抗真菌药(药理学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5e440df0f021dd36a32d7375a417866fb84ac0e1.png)
第一节 抗真菌药
• 深部真菌感染:多由白色念珠菌和新型隐 球菌引起,能侵犯人体皮肤、黏膜、深部 组织和内脏,甚至引起全身播散性感染, 发病率低但病情严重,病死率高 。
第一节 抗真菌药
抗真菌药根据化学结构分为四类: • 抗生素类抗真菌药,如两性霉素B; • 嘧啶类抗真菌药,如氟胞嘧啶;
一、抗生素类抗真菌药
性。 3.毒性大,不作注射用,口服不易吸收,仅
适用于肠道白色念珠菌感染 。局部用药治 疗皮肤、黏膜等浅表部位的真菌感染 。
一、抗生素类抗真菌药
• 灰黄霉素(grifulvin) 特点: 1.口服给药,但吸收较少。 2.对各种皮肤癣菌有较强的抑制作用,对深 部真菌无效 。 3.口服用于各种皮肤癣病的治疗。对头癣疗 效较好,甲癣疗效较差。 4.由于该药毒性较大,现临床已少用。
口服吸收差,静脉给药不良反应较多。目前 主要局部应用治疗皮肤、黏膜及指甲的真菌感染。
一、唑类抗真菌药
• 联苯苄唑(bifonazole) 抗菌活性比其他咪唑类药物高。起效
快,作用时间长。临床用于治疗皮肤癣菌 感染。 • 氟康唑( fluconazole)
口服和静脉给药均可。用于治疗隐球 菌性脑膜炎、白色念珠菌感染、体癣、甲 癣等,也是治疗艾滋病患者隐球菌性脑膜 的首选药。不良反应较咪唑类少。
膜的通透性 细胞内重要物质外漏 真菌 死亡。 ③真菌对此类药较少产生耐药性。 ④与咪唑类比,三唑类毒性较小,且抗菌活 性更高。
一、唑类抗真菌药
• 酮康唑( ketoconazole) 口服用于治疗深部、皮下及浅表真菌感染,
亦可局部用药。口服不良反应多。 • 克霉唑( clotrimazole)
口服不易吸收,毒性大,只局部给药治疗浅 部真菌感染。 • 咪康唑( miconazole)益康唑(econazole)
• 深部真菌感染:多由白色念珠菌和新型隐 球菌引起,能侵犯人体皮肤、黏膜、深部 组织和内脏,甚至引起全身播散性感染, 发病率低但病情严重,病死率高 。
第一节 抗真菌药
抗真菌药根据化学结构分为四类: • 抗生素类抗真菌药,如两性霉素B; • 嘧啶类抗真菌药,如氟胞嘧啶;
一、抗生素类抗真菌药
性。 3.毒性大,不作注射用,口服不易吸收,仅
适用于肠道白色念珠菌感染 。局部用药治 疗皮肤、黏膜等浅表部位的真菌感染 。
一、抗生素类抗真菌药
• 灰黄霉素(grifulvin) 特点: 1.口服给药,但吸收较少。 2.对各种皮肤癣菌有较强的抑制作用,对深 部真菌无效 。 3.口服用于各种皮肤癣病的治疗。对头癣疗 效较好,甲癣疗效较差。 4.由于该药毒性较大,现临床已少用。
口服吸收差,静脉给药不良反应较多。目前 主要局部应用治疗皮肤、黏膜及指甲的真菌感染。
一、唑类抗真菌药
• 联苯苄唑(bifonazole) 抗菌活性比其他咪唑类药物高。起效
快,作用时间长。临床用于治疗皮肤癣菌 感染。 • 氟康唑( fluconazole)
口服和静脉给药均可。用于治疗隐球 菌性脑膜炎、白色念珠菌感染、体癣、甲 癣等,也是治疗艾滋病患者隐球菌性脑膜 的首选药。不良反应较咪唑类少。
膜的通透性 细胞内重要物质外漏 真菌 死亡。 ③真菌对此类药较少产生耐药性。 ④与咪唑类比,三唑类毒性较小,且抗菌活 性更高。
一、唑类抗真菌药
• 酮康唑( ketoconazole) 口服用于治疗深部、皮下及浅表真菌感染,
亦可局部用药。口服不良反应多。 • 克霉唑( clotrimazole)
口服不易吸收,毒性大,只局部给药治疗浅 部真菌感染。 • 咪康唑( miconazole)益康唑(econazole)
抗真菌药物 ppt课件 共52页
![抗真菌药物 ppt课件 共52页](https://img.taocdn.com/s3/m/37fe8c6f69eae009591bec1f.png)
1-5mg
根据全身反应
(0.02-0.1 mg/kg )
每日或隔日增加5mg
0.6-0.7 mg/kg
最高单次剂量不超过1mg/kg。
17
两性霉素B-不良反应
肾脏 低钾血症 恶性高热、寒战头痛、食欲不振、恶心、呕吐等。 肝脏 血液系统 心血管系统 神经系统 过敏性休克、皮疹等变态反应偶有发生。 注射部位可发生血栓性静脉炎,外用可有局部刺激。
类过敏反应。
36
伏立康唑—用药须知
输注速率不得超过每小时3mg/kg,在1—2h 内输完,输液浓度不得超过5g/L。
本品在静脉滴注前使用5ml专用溶媒溶解, 再稀释至2-5mg/l,不宜用于静脉推注。
静脉用药的疗程不宜超过6个月。
37
中至重度肾功能不全患者不得经静脉给药。 片剂应在餐后或餐前至少1小时服用。 由于口服片剂的生物利用度很高,所以在有
伊曲康唑-注意事项
长期治疗时应注意对肝功能的监护,且不得与 其他肝毒性药物合用。
注射剂不可用于肾功能减退、肌酐清除率小 30ml/min的患者。
不宜与H2受体阻滞剂或质子泵抑制剂合用, 宜餐后给药。
31
伏立康唑
voriconazole
商品名: 威凡 威凡
伏立康唑
规格: 200mg 200mg×10片 50mg
不易被透析清除。
28
伊曲康唑-不良反应
常见胃肠道不适 充血性心力衰竭 三联征——高血压、低血钾、水肿(如肺水肿) 有个例报告出现了外周神经病变和Stevens-
Johnson 综合症(重症多形红斑),但原因不明。 长期治疗的患者中有70%发生血清转氨酶升高
抗真菌药物特性及其应用教学课件ppt
![抗真菌药物特性及其应用教学课件ppt](https://img.taocdn.com/s3/m/2fe6b41c2e60ddccda38376baf1ffc4ffe47e2a6.png)
该部分主要介绍了抗真菌药物的作用机制、分类、适用症状等基本知识,帮助学生了解抗 真菌药物的基本框架。
抗真菌药物的应用
该部分详细介绍了抗真菌药物在不同领域的应用,包括医疗、农业、工业等,并阐述了一 些实际应用案例。
抗真菌药物的发展趋势
该部分主要介绍了抗真菌药物的研究进展和未来发展趋势,包括新药的研发、药效的提高 等。
抗真菌药物的研究始于20世纪初,随着医学和药学的发展,不 断有新的抗真菌药物被研发和应用。
02
目前,抗真菌药物已经广泛应用于临床治疗和预防由真菌引起
的感染和疾病,如皮肤癣菌病、念珠菌病等。
未来,随着微生物耐药性的增加和新型真菌感染的不断出现,
03
抗真菌药物的研究和应用将面临更多的挑战和机遇。
02
抗真菌药物特性
THANKS
这些抗菌机制可以影响真菌细胞的生长、分裂和代谢等过 程,从而抑制真菌的生长和繁殖。
抗真菌药物的耐药性
耐药性是指某些真菌对某些抗真菌药物产生了抵抗 力,导致药物治疗效果不佳。
耐药性的产生可以是由于真菌细胞膜或细胞壁的改 变、真菌代谢途径的改变、或药物靶点的改变等原
因。
耐药性的出现可能会影响抗真菌药物的治疗效果 ,因此需要密切关注耐药性的发展情况,并选择
抗真菌药物特性及其应用教学课件 ppt
xx年xx月xx日
目 录
• 抗真菌药物概述 • 抗真菌药物特性 • 抗真菌药物应用 • 抗真菌药物的安全性 • 抗真菌药物的未来发展趋势 • 教学总结与展望
01
抗真菌药物概述
抗真菌药物的定义
抗真菌药物是指一类能够抑制或杀灭真菌的药物,包括抗生 素和抗真菌剂等。
抗真菌药物在其他科室的应用
其他科室常用抗真菌药物
抗真菌药物的应用
该部分详细介绍了抗真菌药物在不同领域的应用,包括医疗、农业、工业等,并阐述了一 些实际应用案例。
抗真菌药物的发展趋势
该部分主要介绍了抗真菌药物的研究进展和未来发展趋势,包括新药的研发、药效的提高 等。
抗真菌药物的研究始于20世纪初,随着医学和药学的发展,不 断有新的抗真菌药物被研发和应用。
02
目前,抗真菌药物已经广泛应用于临床治疗和预防由真菌引起
的感染和疾病,如皮肤癣菌病、念珠菌病等。
未来,随着微生物耐药性的增加和新型真菌感染的不断出现,
03
抗真菌药物的研究和应用将面临更多的挑战和机遇。
02
抗真菌药物特性
THANKS
这些抗菌机制可以影响真菌细胞的生长、分裂和代谢等过 程,从而抑制真菌的生长和繁殖。
抗真菌药物的耐药性
耐药性是指某些真菌对某些抗真菌药物产生了抵抗 力,导致药物治疗效果不佳。
耐药性的产生可以是由于真菌细胞膜或细胞壁的改 变、真菌代谢途径的改变、或药物靶点的改变等原
因。
耐药性的出现可能会影响抗真菌药物的治疗效果 ,因此需要密切关注耐药性的发展情况,并选择
抗真菌药物特性及其应用教学课件 ppt
xx年xx月xx日
目 录
• 抗真菌药物概述 • 抗真菌药物特性 • 抗真菌药物应用 • 抗真菌药物的安全性 • 抗真菌药物的未来发展趋势 • 教学总结与展望
01
抗真菌药物概述
抗真菌药物的定义
抗真菌药物是指一类能够抑制或杀灭真菌的药物,包括抗生 素和抗真菌剂等。
抗真菌药物在其他科室的应用
其他科室常用抗真菌药物
抗真菌药物总结
![抗真菌药物总结](https://img.taocdn.com/s3/m/19315b46aa00b52acec7ca85.png)
迷雾之二:真菌感染的发病情况
宿主
高危人群(白血病,艾滋病,骨髓干细胞移植等),发病率渐增 免疫正常人群:IFI绝非少见,不可放松警惕!
IFI感染病原菌
念珠菌属:实体肿瘤,内科危重患者,ICU患者(念?曲?) 曲霉属:骨髓移植,白血病化疗(明确) 隐球菌属 接合菌(毛霉、根霉、根毛霉) 肺孢子菌等
迷雾之三:真菌感染的诊断
确诊(Proven)困难!
宿主因素
临床特征
微生物学 检查
组织病理学
临床表现不典型: 常为基础疾病的症状 或药物治疗所掩盖
实验室检查 手段有限, 难以确定病 原
不易获取合格 标本,危重患 者难以承受可 以确诊的侵入 性检查
O重nly症for患int者ern侵al 袭use性真菌感染诊断和治疗指南(2007)
Brooks et al.Melick&Adelberg`s Medical Microbiology, 1998
深部真菌感染发病率上升的原因
广谱抗生素的广泛应用,导致体内微生态 失衡,内源性真菌繁殖而致病。 免疫病和器官移植患者后大剂量激素/免疫抑制剂的应用,使真菌的机会
性感染也随之增加 。 肿瘤化疗导致中性粒细胞减少甚至缺乏是真菌感染的高危因素。 导管插管 介入治疗 HIV/AIDS的流行,机会性真菌感染增加。AIDS患者约85—90%有
继发性IFI大多为医院获得性感染,宿主存在比较明确 的真菌感染高危因素,临床过程急骤,需综合分析, 及时行拟诊治疗或临床诊断治疗。
迷雾之四:真菌感染的治疗
预防用药 高危患者
经验性治疗 拟诊
抢先治疗 临床诊断
目标性治疗
感染 过程
确诊
临床预防和治疗侵袭真菌感染的实用策略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血液标本半乳甘露聚糖抗原(GM)检测连续两次阳性。
1,3-β-D葡聚糖(G试验)检测连续两次阳性。
2020-11-29
12
组织病理学
活检组织可直接用荧光显微镜快速而特异 地查出真菌并进行分类: 念珠菌为发芽的酵母和假菌丝 隐球菌呈厚荚膜圆形酵母菌 曲霉菌及很多其他真菌呈不相连的菌丝 接合菌的菌丝相连
孢子丝菌 球孢子菌
霉菌
曲霉 镰刀菌 结合菌
黄曲霉 烟曲霉 黑曲霉 构巢曲霉 土曲霉
皮肤癣菌 发癣菌
小孢子菌 表皮癣菌
3
真菌病的分类
真菌病
浅部
皮肤、粘膜 指甲、毛发:
皮下组织:
如花斑癣、甲真菌病、口腔念珠菌感染
孢子丝菌病、着色真菌病、 足菌肿等
深部
原发性: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发性:
组织胞浆菌病、球孢子菌病、芽生菌病、副球孢子菌 病等
高危有症状但没有诊断依据
2020-11-29
17
IFI治疗的4个阶段-3
高危并有一些证据
2020-11-29
18
IFI治疗的4个阶段-4
有确凿的真菌学证据
2020-11-29
19
真菌感染特点:两高两低一快
• 高院内感染率: 真菌是院内感染常见微生物: 血液感染的第四位 • 高死亡率: 念珠菌感染病死率40%(55%- 70%) • 低临床诊断率:约有高达85%的播散性念珠菌病患者无法获得及时和正确的诊断 • 低实验室诊断率:约有高达50%的播散性念珠菌病患者血培养阴性,通常是在死 亡后
• 肿瘤化疗导致中性粒细胞减少甚至缺乏是真菌感染的高危因素。
• 导管插管
• 介入治疗
• HIV/AIDS的流行,机会性真菌感染增加。AIDS患者约85—90%有念珠菌感染。
2020-11-29
5
迷雾之一:临床真菌感染概念多样 • 以往的“深部真菌感染”或“系统性真菌感染”,现在统称为“侵袭性真菌感染”(IFI) • 真菌的菌名也在统一,对于霉菌,在具体论及种数的名称时,不再用菌字,即不再称“曲
2020-11-29
7
2020-11-29
8
迷雾之三:真菌感染的诊断 确诊(Proven)困难!
宿主因素
2020-11-29
临床特征
微生物学 检查
组织病理学
临床表现不典型:
常为基础疾病的症状 或药物治疗所掩盖
实验室检查手 段有限,难以 确定病原
不易获取合格标本, 危重患者难以承受 可以确诊的侵入性
念珠菌病(系统性)、曲霉、隐球菌病、毛 霉病等
Br2o0o20k-1s1e-2t9al.Melick&Adelberg`s Medical Microbiology, 1998
4
深部真菌感染发病率上升的原因
• 广谱抗生素的广泛应用,导致体内微生态 失衡,内源性真菌繁殖而致病。
• 免疫病和器官移植患者后大剂量激素/免疫抑制剂的应用,使真菌的机会性感染也随之增 加。
检查 Only for重in症te患rn者al 侵us袭e 性真菌感染诊断和治疗指南(2007)9
对IFI的诊断:综合分析,分层诊断
高危因素
症状 影像学
级别 宿主因素 临床特征 微生物学 组织病理学
确诊
+
+
+
+
临床诊断 +
+
+
-
拟诊
+
+
-/+
-
2020-11-29
10
侵袭性真菌感染高危患者
中性粒细胞缺乏症 免疫抑制(干细胞移植、脏器器官移植) 艾滋病和其他免疫缺陷 长期大量广谱抗生素和/或皮质激素的应用 长期留置插管 糖尿病 恶性肿瘤 静脉药瘾者 严重疾病(严重烧伤、创伤、G-杆菌脓毒症 )
2020-11-29
11
微生物学检查
血液、胸腹水等无菌体液隐球菌抗原阳性;
血液、胸腹水等无菌体液直接镜检或细胞学检查发现除隐球菌外的其它真菌(镜检发现隐球菌 可确诊);
未留置尿管情况下,连续2份尿样培养呈酵母菌阳性或尿检见念珠菌管型;
直接导尿术获得的尿样培养呈酵母菌阳性(念珠菌尿>105/ml);
2020-11-29
13
IFI诊断程序总结 • 原发性IFI多见于社区获得性感染,宿主可以没有真菌感染的危险因素,临床过程相对缓和,
凶险程度较轻,临床处理尽量确诊治疗 • 继发性IFI大多为医院获得性感染,宿主存在比较明确的真菌感染高危因素,临床过程急骤,
需综合分析,及时行拟诊治疗或临床诊断治疗。
2020-11-29
14
迷雾之四:真菌感染的治疗
预防用药
经验性治疗
高危患者
拟诊
抢先治疗 临床诊断
目标性治疗 确诊
感染 过程
临床预防和治疗侵袭真菌感染的实用策略
中华内科杂志。2007;46。
2020-11-29
15
IFI治疗的4个阶段-1
高危但无明确证据及症状
2020-11-29
16
IFI治疗的4个阶段-2
2020年抗真菌药物总结(课件)
Dr.Feng
2020-11-29
1
真菌的分类——按致病性
病原性真菌(地方性真菌) 组织胞浆菌、皮炎芽生菌、球孢子菌、副球孢子菌(巴西芽生菌)、孢子丝菌、 足癣菌。 地域分布:组织胞浆菌病—美国中部及非洲,副球孢子菌病—限于拉丁美州。 致病性强,此类真菌在正常人体内部不存在,一旦侵入机体,即可致病,我国少见。
条件致病性真菌 是人体正常菌群,当机体抵抗力下降时才致病。 曲霉、念珠菌、隐球菌、毛霉(接合菌)等。 无明显地域分布。
2020-11-29
2
真菌分类——临床习惯
酵母菌
念珠菌 隐球菌 毛孢子菌
白念珠菌 热带念珠菌 平滑念珠菌 近平滑念珠菌 克柔念珠菌
2020-11-29
真菌
双相真菌
组织胞浆菌 芽生菌
更换尿管前后两次获得的两份尿样培养呈酵母菌阳性(念珠菌尿>105/ml);气道分泌物(包 括经口、气管插管、BAL、PSB等手段获取的标本)直接镜检/细胞学检查发现菌丝/孢子或真菌 培养阳性;
经胸、腹、盆腔引流管/腹膜透析管等留取的引流液直接镜检/细胞学检查发现菌丝/孢子或真菌 培养阳性;
经脑室引流管留取的标本直接镜检/细胞学检查发现菌丝/孢子或培养阳性。
霉菌”,“毛霉菌”,而直接称做“曲霉”,“毛霉”。
2020-11-29
6
迷雾之二:真菌感染的发病情况
• 宿主 高危人群(白血病,艾滋病,骨髓干细胞移植等),发病率渐增免疫正常人群:IFI绝非少
见,不可放松警惕!
• IFI感染病原菌 念珠菌属:实体肿瘤,内科危重患者,ICU患者(念?曲?) 曲霉属:骨髓移植,白血病化疗(明确) 隐球菌属 接合菌(毛霉、根霉、根毛霉) 肺孢子菌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