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自然村落历史人文普查
调研古村落报告
调研古村落报告调研古村落报告一、背景介绍古村落是指具有较高历史、文化、艺术、科技等价值的村庄,通常以其古建筑、民俗风情、人文景观等为主要特色。
近年来,随着人们对历史文化的关注度提高,古村落旅游也逐渐兴起。
本报告旨在调研古村落的发展现状以及挖掘其潜在价值。
二、调研过程1. 调研目的:提供古村落的发展现状和潜力,为相关部门提供决策参考。
2. 调研地点:选择了某省的X县,该县拥有多个知名的古村落。
3. 调研方法:a. 实地考察:分别深入了解了某村、某村、某村的发展情况,包括古建筑保护、民俗展示、旅游服务等方面。
b. 访谈调查:与当地村民、旅游从业者、相关专家进行了访谈,了解他们对古村落发展的看法和建议。
c. 文献研究:通过查阅相关资料,了解国内外古村落的发展经验和案例。
三、古村落发展现状1. 古建筑保护:某村、某村、某村等村庄均有大量的古建筑得以保护和修缮,彰显了古村落的历史底蕴。
2. 民俗展示:村庄内开设了各具特色的民俗展示点,例如某村的农耕体验区、某村的传统手工艺品展示区等。
3. 旅游服务:各村庄提供了完善的旅游服务,包括导游讲解、餐饮住宿、购物等,为游客提供了便利和服务保障。
4. 古村落挖掘:通过与相关人士的访谈和文献研究,了解到古村落的潜在价值还未得到充分挖掘,有待进一步开发。
四、古村落价值挖掘1. 保护与修缮:加大对古村落的保护与修缮力度,确保古村落的原汁原味得以保留。
2. 增加旅游项目:在传统的古建筑、民俗展示的基础上,增加更多的旅游项目,例如文化节庆、演艺表演等,丰富游客的旅游体验。
3. 发展特色产业:利用古村落的资源优势,发展与古村落相关的特色产业,例如农业种植、手工艺制作等,提升古村落的经济效益。
4. 建立品牌形象:通过品牌推广和宣传,提升古村落的知名度和美誉度,吸引更多游客前来参观和旅游。
五、建议与展望1. 政府支持:政府应加大对古村落的政策支持力度,提供更多的经费和人力资源,推动古村落的发展。
住房城乡建设部、文化部、国家文物局、财政部关于开展传统村落调查的通知
住房城乡建设部、文化部、国家文物局、财政部关于开展传统村落调查的通知文章属性•【制定机关】文化部(已撤销),财政部,建设部(已撤销),国家文物局•【公布日期】2012.04.16•【文号】建村[2012]58号•【施行日期】2012.04.16•【效力等级】部门规范性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村镇建设正文住房城乡建设部、文化部、国家文物局、财政部关于开展传统村落调查的通知(建村[2012]58号)各省、自治区、直辖市住房城乡建设厅(委、农委)、文化厅(局)、文物局、财政厅(局):为贯彻落实温家宝总理在中央文史馆成立60周年座谈会关于“古村落的保护就是工业化、城镇化过程中对于物质遗产、非物质遗产以及传统文化的保护”的讲话精神和加强保护工作的指示,摸清我国传统村落底数,加强传统村落保护和改善,住房城乡建设部、文化部、国家文物局、财政部决定开展传统村落调查。
现通知如下:一、调查目的和意义我国传统文化的根基在农村,传统村落保留着丰富多彩的文化遗产,是承载和体现中华民族传统文明的重要载体。
由于保护体系不完善,同时随着工业化、城镇化和农业现代化的快速发展,一些传统村落消失或遭到破坏,保护传统村落迫在眉睫。
开展传统村落调查,全面掌握我国传统村落的数量、种类、分布、价值及其生存状态,是认定传统村落保护名录的重要基础,是构建科学有效的保护体系的重要依据,是摸清并记录我国传统文化家底的重要工作。
二、调查对象传统村落是指村落形成较早,拥有较丰富的传统资源,具有一定历史、文化、科学、艺术、社会、经济价值,应予以保护的村落。
符合以下条件之一的村落列为调查对象:(一)传统建筑风貌完整历史建筑、乡土建筑、文物古迹等建筑集中连片分布或总量超过村庄建筑总量的1/3,较完整体现一定历史时期的传统风貌。
(二)选址和格局保持传统特色村落选址具有传统特色和地方代表性,利用自然环境条件,与维系生产生活密切相关,反映特定历史文化背景。
从化古村落保护及发展调查
从化古村落保护及发展调查近几年来,随着人们对文化遗产的重视和对传统文化的追求,古村落这一传统文化瑰宝也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
作为广州市其中一个代表性的古村落,从化古村落也备受人们的瞩目。
但是,从化古村落在保护与发展之间却面临着诸多困难和挑战。
本文将对从化古村落的保护及发展现状进行调查,并对其保护与发展之间的关系进行探讨。
一、从化古村落的概况从化古村落位于广州市从化区,是一座历史悠久、文化底蕴深厚的古村落。
该村落自唐代就已经有了定居人口,到了明清时期,经济繁荣、文化昌盛,形成了一定规模的村落;而到了清朝末期,从化古村落更是成为了广东省乃至南方地区的重镇之一。
如今,经过数百年的风雨洗礼,从化古村落仍然保存着大量的古建筑、文物和历史遗迹,具有非常高的历史、艺术和文化价值。
二、从化古村落的保护现状1、保护力度不足的问题。
从化古村落作为传统村落的典型代表,具有极高的历史和文化价值。
然而,在保护这一重要文化遗产方面,从化古村落却存在明显的问题。
其中最主要的问题就是保护力度不足。
尽管在近年来有政府和社会资本投入,但面对庞大的保护任务,单纯靠这些不够,而且由于种种原因(如资金、人员等),保护的效果并不理想。
2、开发改建过程中的破坏问题。
从化古村落早在上世纪90年代末就被规划为旅游景点。
同年,从化古村落开发公司成立,开始对古村落进行开发、改建和修缮。
但是,在开发改建的过程中,开发商为了满足市场需求和自身利益,对古建筑进行了大规模的改造、拆除和新建,破坏了古村落的原貌。
同时,开发商从中获取到可观的经济利益,但村民和社会群众却并未获得相相应的福利,造成了一定的社会问题。
3、游客超载造成的人为损害。
由于从化古村落是广州市一处经济文化景点,游客日渐增多。
就在这一过程中,游客超载成为了一个重要的问题。
由于游客数量庞大,他们对古村落的建筑和环境进行破坏的可能性便大大增加。
如个别游客黏贴广告、乱扔垃圾、涂鸦等行为不仅破坏了古建筑的外观和形象,还对村民日常生活造成很大的困扰。
开平自然村落历史人文普查-江门公共资源交易中心开平分中心
开平市自然村落历史人文普查照片摄影项目采购需求一、供应商资格要求(一)供应商要具有合法经营资格的法人或其他组织,具有良好的信誉。
(二)供应商须在江门市(含四市三区)内设有售后服务机构。
(三)供应商应当具备摄影技术、有无人机航拍许可等相关证明文件。
(四)供应商要具有野外摄影工作经历和经验。
(五)本项目不接受联合体投标,不允许转包或分包项目。
二、项目范围、服务内容及要求(一)项目范围:在合同期内,对开平市档案局地方志办公室拟定的开平市域内825条自然村落(需摄影的自然村名单见附件)内的村貌风光、特色建筑、古迹遗址、民俗风情等进行拍摄。
(二)服务内容1.自然村村貌。
拍摄正面与斜侧面,以反映村落建筑群为主。
可采用航拍、地理高点俯拍、村前平拍等方式。
先明确该自然村整体规模与范围,确定拍摄位置,如该村规模较大,有多个村面,或包含多个小村,应分别拍摄。
尽可能拍摄全貌,如平拍受限于地理环境不能拍摄全貌则拍摄多个方向与位置的局部村貌。
航拍照片可裁掉不相关的村落,突出本村部分。
2.村落环境,包括村内巷道、村场、古树名木、周边水塘、河流、山岭等。
周边环境限定在村内可见范围内。
3.村落建筑,包括传统民居、碉楼、祠堂(宗祠、公祠、祖祠)、私塾(家塾、书室、书馆、学校)、灯寮(公房、文化室、礼堂、食堂、生产队旧址)、门楼、牌楼(牌坊)、民间信仰场所(庙宇、教堂、社稷坛)等。
建筑拍摄尽可能确保拍摄到建筑全貌,受环境所限难以拍摄全貌的可采用航拍或拍摄有特色的局部结构。
建筑拍摄内容包括正面、斜侧面、侧面、背面、细节(门额、楼名、门窗、楹联、山墙、柱础、梁架、屋脊、壁画、雕刻等)。
4.古迹遗址,包括古桥、渡槽、古井、旗杆石、碑刻、匾额等。
5.村民日常生活、传统民俗、节庆活动、特色食品、工艺品等。
(三)服务要求1.每一自然村拍摄不少于五组相片,每一组拍摄对象,应远景、近景和特写(特别注意拍摄有价值的部位)等不同角度拍摄多张,每张照片像素1000万以上;2.自然村正面村貌采用航拍与正常拍摄相结合;3.所拍摄的照片应做到对焦准确、画面清晰、曝光正常、构图完整、主题突出;4.在不影响照片真实性的前提下,照片后期可适当修饰处理;5.按“镇(街)-村委会-自然村”逐级建立电子文件夹,拍摄的数码照片按各自然村分别存贮,不能错乱;6.每张照片的题名需备注信息(XX村XX XX(人)摄于2018年),特殊内容的照片还应标注详细信息;7.拍摄的照片应每天移交给市志办检查,市志办及时将检查意见反馈给供应商处理;8.自签定合同之日起,60个自然日内完成拍摄任务,所拍摄的全部照片的版权、署名权归开平市档案局和开平市地方志办公室。
广东省古村落标准及调查内容纲要
广东省古村落认定标准及调查内容纲要广东省文联、广东省民间文艺家协会2007年一、定义“广东省古村落”是指广东省范围内,清代以前形成,现存历史文化实物和非物质文化遗产比较丰富和集中,能较完整地反映某一历史时期的传统风貌、地方特色、民俗风情,具有较高的历史、文化、艺术和科学价值的村落。
二、指标1、为相对独立的自然聚落村。
要有村名的认同和历史渊源,现存村落功能仍在。
2、有较完整的村史和族谱(必须是记载本村的姓氏宗族概况)。
3、村落民居与宗祠、庙宇、道观、学堂等,在建筑风格及建材、装饰方面具有鲜明的地域个性、传统风貌,其实体物质保留了50%以上的空间格局。
4、村落民居与宗祠、庙宇、道观、学堂等建筑群及周边环境基本上原貌保存较好,历史传统建筑的核心区的建筑面积应在2500平方米以上。
(“核心区”是指现村落中,历史风貌最完整、集中的地区,区域内部保留的传统建筑占地在60%以上。
)5、村落民居与宗祠、庙宇、道观、学堂等建筑物因年代久远曾经返修,但仍保留其地域个性、传统风貌,可以看到古村落原生态的文化元素存在和年代发展轨迹的历史符号。
6、村落民居与宗祠、庙宇、道观、学堂等建筑物部份已被破坏,但“骨架”、“核心”尚存,有文化价值的细部保存较完好,可以整体修复原貌并有保护和开发潜能的村落。
7、古村落民间文化丰富,民风习俗的活态民间文化仍能较好的保留与传承(活态文化包括:饮食、医药、丧葬、婚嫁、信仰、游艺等)。
应有传统的民间文体表演活动和民间工艺美术的传承,民间故事、传说较为活跃。
其中5、6条为第4条的补充条款。
三、古村落调查内容纲要1、地理位置及资源概况(a)村落在县、乡的位置,东西南北座向,海拔高度。
(b)村落地貌概况,村落生活环境占地面积,村户人口数量,耕地面积(农耕地、果木林地)。
(c)全年二十四节气的气候概况。
(d)村落生态环境所处山脉河流以及矿源、植被、野生动物概况。
(e)村落与外界交通情况以及村落内部街巷交通概况。
普宁市船埔镇梅田村村落历史人文调查报告
普宁市船埔镇梅田村村落历史人文调查报告摘要:随着社会的发展和人口的增长,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传统村落的规模范围逐渐在扩大,传统建筑迅速被拆解或遗弃,被西式建筑等替代。
传统的宗族社会、人文等等也悄然发生变化。
本文借对笔者家乡广东省普宁市船埔镇梅田村的村落历史人文进行调查整理,对处于潮汕地区的客家村落以管中窥豹,也是响应国家建设新农村政策、振兴乡村战略的一种开篇小结。
关键词:潮汕地区客家村落;南阳山区;吴氏;围龙屋村落简介梅田村,位于船埔镇西北部,距镇政府3.8公里,面积5.92平方公里,有乡村公路(422、448等乡道)通“船(埔)利(坑)路(373乡道)”,是船埔镇各村落面积中较大之一。
梅田村,因自古遍种梅树而得名,是明清时期梅田堡(梅田楼)的行政驻地中心。
该村坐落于南阳山(粤东莲花山脉支脉)西南侧,地处普(宁)揭(西)陆(河)三县交界,是高山与丘陵过渡交汇之处,处于群山环绕之中,自古是三县及周边人民来往的交通要道,村落整体座西北向东南,村东侧是石壁岽(高磜坑),西北侧是“观音坐莲”山(海拔高696米),北侧是“瘌痢石岽”山(海拔高963米,普宁第三高峰),西侧是大坪镇的粘田、“缺牙石”(海拔高854米)等山,南侧为丘陵的营背埔、田园等与埔仔村相连;来自村西的西溪水与村北的坑尾水绕村而过,在村南溜下潭“同德桥”交汇流向埔仔村,与村东源自木仔寮的“龙江河”再次汇合后流向船埔头,经天青村、高埔镇及惠来县境内等地后,注入大海。
因此,古时的“梅田山”是“龙江河”发源地干流之一;梅田村西侧为西溪村(吴姓)、北侧为坑尾村(古姓及罗姓)、南侧与埔仔村(陈、赖、吴等姓)相邻,位于村东南的梅兴(径子缺)数十年来发展成为梅田及周边村落的小集市,商贸活动、店铺等较为集中,西式钢混结构居民楼建设近年已近饱和。
自然村落划分梅田村现共有9个自然村,分别为:格仔里,半岭、营中径,寨顶(围龙屋“安民围”,截止2017年初,仅余一户居住),石地排,排仔里,梅兴(径子缺),田心仔,过牛坑(20世纪末期村民已迁至石地排等地,村址已荒废)。
《广东省自然村落历史人文普查表》
《广东省自然村落历史人文普查表》填报实例选编第一部分●地理位置位于沙溪镇乡镇(街道)南面(方位),距离乡镇政府(街道办事处)约 2.52 公里,相邻的自然村东面敦陶村、南面大涌镇南文村、西面水溪村、北面大同村。
位于龙岗乡镇(街道)西南(方位),距离乡镇政府(街道办事处)约4 公里,相邻的自然村龙岗墟、福和、后尾坜、罗卜坝、洪围。
●村名由来因坑美里原叫坑尾里,以村建在东边坑尾得名。
因粤语“尾”、“美”谐音,后来改叫坑美里。
抗美援朝时期,坑尾改名抗美,中美邦交正常化,不宜再“抗美”了,于是抗美大队就改称长岗大队。
而现在的长岗大队,当时叫解放大队。
后来解放改叫长岗,旧长岗大队就改叫坑美。
而取名坑美里。
别名无。
因昔时的赤窖村道都是泥土路遇雨泥泞,故有”窖"之称,至清乾隆年间,村里出了进士,村民逐渐富裕,由官府赐赠“金窖”为村民,故“金”与“赤”同义而取名赤窖村。
曾用名金窖,别名无。
●村落由来始建于元末年(或朝代),因吴鼎公后人吴位南公率家人从莞邑县角社村搬到宝陂旧村定居而形成。
现村于2005 年在原地重建或搬至大朗二环路(富民大道)旁。
始建于明正德年间(1505-1521年)(明嘉靖《香山县志》始有“蚝兔”村名记载,同时有“潘家坑”村名记载,至清乾隆《香山县志》失名)年(或朝代),因原由陈彦启在此建村。
南宋宝祐年间(1253~1258年),高姓始迁祖高维岳由南雄珠玑巷迁居香山,生子高添,高添生子宸英,宸英生四子,第四子高忠生原居濠涌里,于元大德二年(1298年),高忠生用岗背田地与原居此地的陈彦启调换居住地,高姓遂定居此地开族。
(后来黄德隆于新会杜阮乡负贩隆都,居青岗村,后其子分居豪吐细庞头,至今为50户人家,隶属豪吐村)而形成。
现村于无年在原地重建或搬至无(地点)。
●自然环境位于亚吉山脚下,梅子坪河口两岸。
主要山岭有亚吉山及其支脉山,高不详米。
主要河流有梅子坪河和内洞河(细河)。
梅子坪河发源于温下村梅子坪,内洞河发源于亚吉山,两河交汇。
《全粤村情·佛山市南海区卷》编辑加工刍议
广告与品牌研究新闻文化建设 2021.3上新闻文化论坛90《全粤村情·佛山市南海区卷》编辑加工刍议蔡亚兰摘要:《全粤村情·佛山市南海区卷》系《广东省自然村落历史人文普查资料全集》丛书中的一卷,共4册,主要记录了佛山市南海区1253个自然村落的基本情况。
该著作是抢救与保护村落文明和历史文化遗产的重要文献资料。
笔者有幸担任该书责任编辑之一,历时2年终于付梓。
今不揣浅陋,从编辑工作角度进行探讨。
关键词:全粤村情;佛山市;自然村落;编辑加工自2015年5月起,广东省部署开展对省内18万个自然村落历史人文进行普查。
历时3年,直接投入力量超过17万人,上百万人参与,收集了上亿文字、几十万幅图片,以及一大批音像和实物资料。
如今,将搜集的这些成果汇集成书,集结出版,成为地情研究专业人员的参考资料,也是人们了解佛山南海区众多自然村落的窗口,同时也是抢救与保护村落文明和历史文化遗产的重要文献资料。
一、普查自然村落,写就全粤村情《广东省自然村落历史人文普查资料全集》丛书共110卷。
《全粤村情·佛山市南海区卷》系该丛书中的一卷,共4册,记录了佛山市南海区桂城街道、大沥镇、九江镇、西樵镇、单灶镇、里水镇和狮山镇共1街6镇1253个自然村落的地理地貌、历史、经济、建筑、文化风俗等方面的基本情况,版面字数500余万字、图片4000余幅,卷前设南海区概况[1]。
该丛书的出版,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实践意义。
《全粤村情·佛山市南海区卷》不仅仅是地情研究专业人员的参考资料,也是人们了解佛山南海区众多自然村落的窗口,同时也是抢救与保护村落文明和历史文化遗产的重要文献资料。
二、存疑探讨,勘误纠正《全粤村情·佛山市南海区卷》这部500余万字的巨著,涉及历史、地理、文化、经济、社会、建筑、民俗、语言等多学科知识,在编辑图书过程中,我深切感受到编辑具备深厚的文化底蕴的必要性、紧迫性和重要性。
回想编辑该书的过程,遇到的问题数不胜数,感触颇多。
广东白水寨古村落
广东白水寨古村落广东白水寨古村落位于中国广东省梅州市丰顺县,是一座保存完整的古代村落,被誉为中国南方的“水乡明珠”。
白水寨古村落建于明代,距今已有600多年的历史。
其独特的民居建筑、精美的木雕艺术及美丽的自然风光吸引了众多游客的目光。
本文将为您介绍广东白水寨古村落的魅力所在。
一、古村落的历史和文化价值广东白水寨古村落的历史可追溯至明代,迄今已有600多年。
在白水寨古村落的蜿蜒巷道上,可以看到许多明代的古老民居。
这些房屋大多采用传统的砖木结构,保存完好,展示了明朝时期的建筑风格。
因此,白水寨古村落是广东省保存最完整、最具历史文化价值的古村落之一。
另外,白水寨古村落还保留有丰富的民俗文化。
村落里有许多庙宇、祠堂和民间艺术表演场所,如白水寨民间木雕博物馆和文化广场等。
这些文化遗产见证了当地人民的信仰和传统文化,使白水寨古村落成为了一个集历史、文化和艺术于一体的旅游胜地。
二、古村落的建筑风格白水寨古村落的建筑风格独特,展示了中国南方传统民居的特点。
这里的房屋多为两层或三层建筑,采用砖木结构,外墙多为青砖黛瓦,内部则多使用木材建造。
房屋的屋顶一般为抬檐平顶或歇山顶形式,给人一种古朴而典雅的感觉。
在白水寨古村落,特别值得一提的是当地民间艺术形式木雕。
白水寨以制作精美的木雕而著名,从门楼、墩基到窗花、家具等,都有华丽的木雕装饰。
这些精美的木雕艺术品,表达了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对自然的热爱,也成为了白水寨独特的艺术符号。
三、古村落的自然风光广东白水寨古村落地处山水之间,环境优美,自然风光与古村落的建筑相得益彰。
村庄周围群山环绕,翠竹和茶田点缀其中,给人一种宜人的景色。
特别值得一提的是白水寨附近的白水溪瀑布,这里瀑布水流湍急,水声激荡,是一处绝佳的观景点。
您可以在村落中漫步,感受自然与人文的完美结合。
无论您是追求宁静的环境,还是喜欢拍摄照片,白水寨都能带给您别样的体验。
四、丰富多彩的文化活动白水寨古村落不仅是一个历史遗迹,还是一个充满活力和创造力的地方。
荔湾区聚龙村古村落研学设计
荔湾区聚龙村古村落研学设计荔湾区聚龙村古村落研学设计1. 简介聚龙村位于广州市荔湾区,是一个具有悠久历史和独特魅力的古村落。
这个古村落保存着丰富的历史文化遗产,如古老的建筑、传统工艺、民俗习惯等。
研学设计是一种以学生为中心,通过实地考察和体验,培养学生综合能力的教学方法。
本文将根据深度和广度的要求,从不同角度探讨荔湾区聚龙村的研学设计,以期帮助读者深入了解这个主题。
2. 荔湾区聚龙村的历史文化遗产聚龙村有着悠久的历史,始建于明代,至今已有几百年的历史。
村内保存着大量的历史文化遗产,如古老的传统建筑、祠堂、街巷等。
这些文化遗产不仅是历史的见证,也反映了该地区的社会经济发展和文化传承。
通过研学设计,学生可以亲身体验这些历史文化遗产,深入了解村落的历史演变过程。
3. 研学设计的教育意义研学设计是一种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方法,通过实地考察和体验,培养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观察能力和解决问题能力。
荔湾区聚龙村的研学设计不仅可以加深学生对历史的了解,还可以提升他们对文化传统的认识和尊重。
研学设计也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和创新思维能力。
4. 研学设计的实施步骤及内容在实施荔湾区聚龙村古村落研学设计时,可以按照以下步骤进行:(1) 实地考察:带领学生亲身到聚龙村进行实地考察,观察古建筑风貌、古老工艺、当地民俗等。
(2) 文化体验:组织学生参与当地的传统手工艺活动,如陶艺制作、纸扎制作等,让学生通过亲身体验深入了解传统文化技艺。
(3) 主题演讲与展览:要求学生根据自己的研究成果,进行主题演讲与展览,分享自己的观点和发现,增强学生的表达能力和积极性。
(4) 总结回顾:通过总结回顾,学生可以对所学内容进行全面、深刻和灵活地理解。
他们也可以分享自己对这个主题或概念的个人观点和理解。
5. 个人观点和理解对于我个人而言,荔湾区聚龙村古村落研学设计是一种非常有教育意义和实践价值的活动。
通过实地考察和体验,我可以亲身感受到古村落的独特魅力和历史氛围,进一步了解古建筑、传统工艺和民俗习惯的内涵。
潮汕地区的调查报告
潮汕地区的调查报告潮汕地区位于中国广东省东部,是一个历史悠久、文化独特的地区,也是中国重要的经济发展区域之一。
本文将对潮汕地区的人文景观、经济发展、社会生活等方面进行调查分析,以全面了解该地区的特点和发展潜力。
一、人文景观潮汕地区拥有丰富的人文景观,历史悠久的文化传统和独特的建筑风格是其最大的特点之一。
潮汕地区以潮州木雕、揭阳潮州碉楼和汕头潮汕民居等建筑为代表,展现了潮汕地区独特的文化内涵。
同时,潮汕地区的潮剧、潮州音乐和潮州曲艺等传统表演形式也随处可见,成为地区文化的瑰宝。
二、经济发展潮汕地区在改革开放以来,经济发展迅速。
其独特的地理位置和良好的交通条件,使得潮汕地区成为中国最重要的沿海经济开放区之一。
潮汕地区的经济主要以制造业为主,涵盖了纺织、服装、建材、电子等多个行业。
同时,潮汕地区还在积极推动商贸、旅游和物流等服务业的发展,为地区经济增长注入新动力。
三、社会生活潮汕地区的社会生活丰富多样。
传统的饮食文化是潮汕地区最具特色的一部分,以潮汕菜为代表的美食独具风味,深受当地人民和游客的喜爱。
此外,在教育、医疗、体育等方面,潮汕地区也不断提升服务水平,满足居民的日常需求。
四、发展潜力潮汕地区具有丰富的自然资源和独特的文化传统,这为地区的可持续发展提供了广阔空间。
随着交通网络不断完善,潮汕地区的区位优势将进一步得到加强,吸引更多的投资和人才。
同时,潮汕地区也在加大科技研发和创新力度,不断提高自身的竞争力。
综上所述,潮汕地区以其独特的文化传统、丰富的人文景观和快速发展的经济,在中国乃至全球都具有重要的地位和潜力。
随着地区综合实力的不断提升,潮汕地区将为周边地区和全国经济的发展做出更大的贡献。
广东省国家、省级历史文化名城、名镇、名村完全名单
2007年(第三批)
2.
广州市花都区炭步镇塱头村
2014年(第六批)
3.
佛山市三水区乐平镇大旗头村
佛山市
2003年(第一批)
4.
佛山市顺德区北滘镇碧江村
2005年(第二批)
5.
佛山市南海区西樵镇松塘村
2010年(第五批)
6.
深圳市龙岗区大鹏镇鹏城村
深圳市
2003年(第一批)
7.
东莞市茶山镇南社村
湛江市(12个)
2012年(第一批)
27.
湛江市雷州市龙门镇潮溪村
2012年(第一批)
28.
湛江市雷州市南兴镇东林村
2012年(第一批)
29.
湛江市遂溪县建新镇苏二村
2012年(第一批)
30.
湛江市雷州市纪家镇周家村
2013年(第二批)
31.
湛江市雷州市南兴镇关新村
2013年(第二批)
32.
湛江市雷州市调风镇调铭村
3.
肇庆
肇庆
1994年(第三批)
4.
佛山
佛山
1994年(第三批)
5.
梅州
梅州
1994年(第三批)
6.
雷州(县级)
湛江市
1994年(第三批)
7.
中山
中山
2011年
广东省历史文化名城
广东省历史文化名城
编号
名称
所在城市
公布时间
1.
高州
茂名市
2.
连州
清远市
3.
英德
4.
新会
江门市
5.
平海
6.
佗城
河源市
7.
广东省自然村落历史人文普查——河头圩
广东省自然村落历史人文普查(遂溪县乡镇卷)遂溪县河头镇河头圩广东省自然村落历史人文普查(遂溪县乡镇卷)遂溪县河头镇河头圩河头圩位于遂溪县西南部,距离县城68公里,东起雷州客路镇,南邻雷州纪家镇,西靠遂溪县江洪镇,北接遂溪县北坡镇,是河头镇政府所在地。
取名河头圩这个地名的由来有一段传说:很久以前,河头圩南侧有一口很大的水塘,称“河头塘”,塘中心有一眼大泉,泉口如磨盘般大,出水好似连珠炮发射一样,连连喷出水球,因而得名“炮珠泉”;河头圩北侧也有一眼大泉,出水比“炮珠泉”小,称为后沟泉,两口泉水均向西流淌,各流成河流,并与西边的乙溪河汇合;南、北、西三面河环绕,中间形成绿树成荫,风景秀丽的陆地“半岛”。
乙溪河水面宽10丈,水深5尺,常有渡船来往,方便群众。
下游连接乐民港,一直流入北部湾大海。
因乙溪河之水来自“炮珠泉”和“后沟泉”,“半岛地处乙溪河之首”,谓之“河头”也。
河头圩由此而得名。
河头圩地势平坦,位于平原地带,水陆交通方便,周边群众陆续迁徙到这个“半岛”定居,并在这里开店集市贸易,便形成了一个小圩镇。
圩南面有自东向西的雷州青年运河经过,圩的东北部和西南部各有一口积水塘,能流进运河水可排洪防涝防干旱。
清朝中叶前期,河头圩东部有符宅、杨宅、柯宅;北部有谢宅、黄宅、姚宅、张宅、许宅,西部有冯宅、苏宅、当铺,南部蔡宅、庞宅、方宅、邱宅。
乾隆年间,较为鼎盛,人口达2000多人。
后来因贼匪扰乱,烧杀抢掠,民不聊生,有的迁往别处,剩下的集中建筑在两条大街——北边街、南边街居住。
河头圩东、西部与全圩中间都设有两座炮楼,北边街西端设有闸门。
南北街每间隔五、六十米远都设有小巷想通,遥相呼应,方便进出,防贼防匪,称为道兴街。
当时北边街属遂溪管辖,南边街则属海康县管辖。
清光绪八年(1882年)称为河头圩,民国21年(1932年)河头成立区公所,属于河头乡,1943年河头区与纪家区(原属遂溪县管辖)合并,成立第六区,又叫遂溪县西南区,属于河头乡;1950年改为河头区,属于河头乡;1958年原属乐民公社,后属河头公社,属于河头大队;1983年成立区公所,属于河头管区;1986年改为河头镇,属河头村委会至今。
中共广东省委办公厅、广东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进一步加强新时代地方志工作的通知
中共广东省委办公厅、广东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进一步加强新时代地方志工作的通知文章属性•【制定机关】广东省人民政府办公厅,中共广东省委员会•【公布日期】2019.01.09•【字号】•【施行日期】2019.01.09•【效力等级】地方规范性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行政法正文中共广东省委办公厅、广东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进一步加强新时代地方志工作的通知各地级以上市党委和人民政府,各县(市、区)党委和人民政府,省委各部委,省直各单位,省各人民团体,中直驻粤各单位:为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对广东重要讲话和重要指示批示精神,坚持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两手抓两手硬,全面发挥地方志存史、育人、资政功能,经省委和省政府领导同志同意,现就进一步加强新时代地方志工作通知如下。
一、高度重视地方文化和地情资源开发利用。
抓好全省自然村落历史人文普查成果的开发利用,完成《广东省自然村落历史人文普查资料全集——全粤村情》编纂出版,推出一批精品结构化成果,开发系列资政研究报告,建立完善依托地理信息系统等现代信息技术的数据平台,助力乡村振兴战略。
根据地方经济社会发展需要,组织实施专题专项地情调查研究,深入挖掘地方文化和地情资源,把地方志工作机构建设成为地情研究智库,活化地方志资源。
广泛开展宣传教育,大力抓好《广东省地方志工作条例》的宣传贯彻,推进依法治志;因地制宜组织拍摄方志影像、《广东印记》系列微视频等影视作品,宣传推广广东历史文化和地方特色文化;组织丰富多彩的地方志文化活动,开展方志讲坛、地情展览、主题教育实践活动等,推动方志文化进机关、进校园、进农村、进社区、进企业,增强全社会读志用志意识。
积极开拓社会用志途径,地方志工作成果及时在政府网站公布,实施方志惠民便民工程,鼓励和支持以人民群众喜闻乐见的方式依法对公开的地方志资源进行开发利用。
二、加快推进方志馆建设。
搭建方志馆服务网络,集中塑造方志馆服务品牌,扩大社会影响力。
广东省第四次全国文物普查实施方案
广东省第四次全国文物普查实施方案文章属性•【制定机关】广东省文化和旅游厅•【公布日期】2024.04.15•【字号】•【施行日期】2024.04.15•【效力等级】地方规范性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文物及历史文化遗产保护正文广东省第四次全国文物普查实施方案根据《国务院关于开展第四次全国文物普查的通知》(国发〔2023〕18号)精神和第四次全国文物普查领导小组办公室《第四次全国文物普查总体方案》要求,为保障广东省第四次全国文物普查工作顺利开展,结合实际,制定本实施方案。
一、总体要求(一)指导思想。
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认真贯彻落实党中央关于坚持保护第一、加强管理、挖掘价值、有效利用、让文物活起来的工作要求,坚持实事求是、改革创新、依法实施,周密组织部署,确保普查结果全面客观反映我省不可移动文物资源基本状况。
(二)总体目标。
建立全省不可移动文物资源目录,建立全省不可移动文物资源大数据库,建立文物资源资产动态管理机制。
完善不可移动文物认定公布机制,规范认定标准和登记公布程序,健全名录公布体系。
完善不可移动文物保护管理机制,构建全面普查、专项调查、空间管控、动态监测相结合的文物资源管理体系。
培养锻炼专业人员,建强文物保护队伍,增强全社会文物保护意识。
(三)目的意义。
文物普查是文物事业发展的重要基础性工作,是重大国情国力调查。
开展广东省第四次全国文物普查,是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深入贯彻习近平文化思想,认真贯彻落实党中央相关工作要求的重要行动;是坚定文化自信,建设更高水平文化强省的重要支撑;是进一步深化对文物的认识,确认广东不可移动文物资源总量的重要举措;是坚决落实保护第一要求,系统性加大文物保护力度的重要践行;是完善不可移动文物资源管理,建立健全历史文化遗产资源管理制度的重要基础。
二、普查范围和内容(一)普查范围。
广州市第十四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公告第77号——广州市历史文化名城保护条例(2016)
广州市第十四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公告第77号——广州市历史文化名城保护条例(2016)文章属性•【制定机关】广州市人大及其常委会•【公布日期】2016.01.08•【字号】广州市第十四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公告第77号•【施行日期】2016.05.01•【效力等级】省、自治区的人民政府所在市地方性法规•【时效性】已被修订•【主题分类】文物及历史文化遗产保护正文广州市第十四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公告第77号广州市第十四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四十四次会议于2015年10月27日通过的《广州市历史文化名城保护条例》,业经广东省第十二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二十二次会议于2015年12月30日批准,现予公布,自2016年5月1日起施行。
广州市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2016年1月8日广州市历史文化名城保护条例(2015年10月27日广州市第十四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四十四次会议通过2015年12月30日广东省第十二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二十二次会议批准)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加强本市历史文化名城的保护与管理,传承优秀历史文化遗产,促进城乡建设与社会文化协调发展,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城乡规划法》、《历史文化名城名镇名村保护条例》和《广东省城乡规划条例》等法律、法规,结合本市实际,制定本条例。
第二条本条例适用于本市历史文化名城的规划、保护、利用和管理等活动。
历史文化名城的保护对象包括历史城区的自然格局和传统风貌、历史文化街区、历史文化名镇、历史文化名村,历史建筑、历史风貌区、传统村落,古树名木、传统地名、文物和非物质文化遗产等。
在历史文化名城保护范围内涉及文物、古树名木、传统地名、非物质文化遗产等保护的,执行有关法律、法规的规定。
第三条历史文化名城的保护应当遵循科学规划、分类管理、严格保护、合理利用的原则,维护历史文化遗产的真实性和完整性,保护与其相互依存的自然和人文景观,保持、延续历史文化名城的传统格局和风貌。
广东省自然村落历史人文普查表
广东省自然村落历史人文普查表村落名称:隶属关系:市县(市、区)镇(乡、街道)行政村(社区)是否为古驿道沿线自然村:填报负责单位:填报负责人:联系电话:具体填报人:联系电话:初审单位(盖章):复审单位(盖章):镇(乡、街道)县(市、区)普查机构年月日年月日广东省人民政府地方志办公室制表2016年3月填表须知一、普查对象(一)以2015年底存在的自然村(含整体搬迁的自然村)为普查对象,不属于自然村的不查。
(二)若干自然村连成一片,普查内容无法分割的,以成片的村落为一个普查对象。
二、普查基本原则(一)约定俗成普查项目无专门统计或史料资料记载的,可采取约定俗成的原则,以村民公认或口口相传的资料为准。
如村名由来、村落始建时间、村与镇的距离等。
(二)属地概念本次普查采取属地概念原则,即记述村域范围内或附近(村民日常活动涉及的范围)的事物,不涉及权属问题。
如山岭、河流、水库、学校、幼儿园、体育场、公园、村民活动中心等。
(三)节点统计按照各类资料规定的时间点统计。
如人口数据采用2015年底或人口普查时的数据;碑刻、楹联、匾额,主要文献中家信、委任状、契证等文书,普查1949年以前的。
(四)粗略估计无法精确统计的数据、资料,可采取粗略估计原则。
如港澳台、华人华侨人数及分布地区、村民收入来源等。
(五)提纲挈领坚持提纲挈领原则,如民居、宗祠、民俗技艺、历史事件、掌故传说、主要人物等,简述事物的基本状况,突出特点,文字简洁明了。
(六)实事求是坚持实事求是原则,不少报、不假报、不虚报。
三、填报说明(一)普查资料截止时间为2015年12月31日。
(二)所填资料应做到客观、准确、全面,不存在的项目填“无”,暂未能查到资料的填“不详”。
(三)根据相应内容提供照片(含村落全貌、反映村落特色的照片,500万像素以上)、音像资料。
(四)有关内容可加页填写或附上相关资料。
(五)属于选择项目的,删去非选项。
第一部分●地理位置位于镇(乡、街道)(方位),距离乡镇政府(街道办事处)约公里。
广东省2024八年级语文上册第二单元9美丽的颜色课件新人教版
4. 语段中画波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正确的一项
是( B )
A. 风是常见的一种天气现象之一。
B. 风是自然界中常见的一种天气现象。
C. 风是常见的自然界中一种天气现象。
D. 风是一种自然界中常见的天气现象之一。
【点拨】画波浪线的句子有语义重复的语病,可删去
“一种”或“之一”。
返回
[广东人文信息题] 阅读下面的材料,完成5、6 题。 材料一:
2. 根据拼音写出相应的词语。 (1)hé yán yuè sè( 和颜悦色 ) (2)jīn pí lì jìn( 筋疲力尽 ) (3)zhòu yǔ( 骤雨 )
返回
3. 下列依次填入语段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 C )
A. 躁动 窒息 一手遮天
B. 燥热 叹息 神通广大
C. 燥热 窒息 神通广大
______(_1_)毛__泽__东__是__个__机__智__而__又__博__学__多__才__的__知__识___分____ __子__;__(_2_)毛__泽__东__是__个__天__才__的__军__事__家__和__政__治__战__略__家__;___ __(_3_)毛__泽__东__是__个__被__苏__区__人__民__拥__护__,__却__让__南__京__政__府_____ __恨__之__入__骨__的__人__;__(_4_)毛__泽__东__生__活__俭__朴__,__廉__洁__奉__公__,___ __吃__苦__耐__劳__,__身__体__像__铁__打__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点拨】 本题考查分析人物形象。在斯诺的笔下,毛泽东
的形象很不寻常。我们要结合语段内容及原著中的其 他相关描写来概括其形象特点。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广东省自然村落历史人文普查动态(2016年第2期,总第4期)广东省人民政府地方志办公室2016年3月21日如何查找普查资料广州市花都区地方志办第一部分:1.地理位置,可用谷歌“地球在线”,通过卫星地图查找。
它不仅更新快,且有测距功能,能点对点进行直线测距,精确度可达到屋与屋之间。
2.村名沿革,查找镇志、村志、地名志、文史资料、民间文学、族谱,可能找到答案。
若没有,只能通过采访。
3.村落由来,族谱通常有答案;无族谱,祠堂里的文字通常也有答案。
目前以分村为多,也有屯兵变村或墟变村的。
如果村里有“某氏宗祠”,点明是宗祠而不是某某公祠,就要进一步— 1 —了解此处是不是南迁首站,即中原人口迁入处。
4.自然环境,地方志书或规划说明书会有相关自然环境介绍,可照录入。
要查找山岭的名称与高度,有三种途径:一是查找村里的林业证;二是查找规划说明书;三是查找国土部门的行政界线图。
地方国土所保留一批1986年每条村的山川地理等高线图,很详细。
5.隶属关系演变,第一个问题某年应是指开村之年,与村落来由相同,后面的问题可查各个时期地方志书。
6.主要姓氏及源流方面,自然村多是单姓,也有多姓的,迁徙时间要查族谱。
有些祠堂也有答案,但不多。
7.人口状况,村委有户籍人口数据,有的村已有电子文档,均以生产队为单位。
理清生产队与自然村的关系,这项工作就好推进了。
男性与女性的人口分类,村委如果没有电子文档,要自己来数。
户籍人口中,“生活主要依靠农业收入的人口”、“常年在城镇生活和打工的人口”多是一个估计数目。
关于村中年长者与80岁以上的人数,村委是有底册的。
海外留学人员一项,目前未有现成资料可查,基本上是靠采访。
非户籍外来人口一项,镇、街道办都有暂住人口管理中心,上面有各村详尽的出租屋外来人口数据。
8.民族、所属民系、方言方面,镇志大多已有记载,不太清晰的可下村调查。
9.港澳台同胞与华人华侨方面,各部门都没有2015年的数据,倒是有1988年的普查数据。
这份数据,各镇档案室或者区— 2 —档案馆能找到。
10.生产经营方面,可参阅《镇志》、《粮食志》、《农业志》和历年报纸,村(居)民主要收入来源,银行存款、有价证券等财产性收入。
其余的可根据各种资料推算,如暂住人口管理有房屋出租的数据,看地理位置、土地出租、厂房出租与征地情况,可推算农业工业情况,村集体经济分红情况。
11.物产资源,可查镇志、矿产志。
12.特色农产品、特色传统(节庆)食品、特色工艺品,可查农业志、镇志,报纸也有不少报道。
13.公共设施方面,国道是G、省道是S、县道是X,乡道是Y,卫星地图均有显示。
全村村道实现水泥硬底,可查村文献。
修村是公益事业,一些祠堂也会有修村碑记一类,此外就是采访。
村通自来水时间,可查找镇志,通电可查供电志。
通电话的问题比较麻烦,因建国前个别村就有电话,通常只能答个大概。
14.文体设施方面,小学、幼儿园的名称,班级、在校学生人数、教职工人数等,教育局基教科有数据。
村属体育场、公园方面都比较好调查,进村一问就知。
村民活动中心多数是祠堂,也有些是其他公用建筑,也好问。
第二部分1.传统民居,可先在谷歌卫星地图上数,只要前期带着村界— 3 —图下村核实准确,卫星图上就能清晰数出来。
因为传统民居的屋脊与天井的组合在卫星图上是能清晰显现的,不放心的话可以下村时再核对一下。
2.现存宗祠、其他传统建筑、私塾(学堂)等,如果是文物保护单位,查文物普查卷就行了,如果不是,要带尺丈量。
重建或重修的时间,大门石额或内部多数有碑刻记录。
再有就是查族谱。
3.重要碑刻、楹联、匾额,通常就来自古建筑中,但有些村落,重要碑刻往往是太公墓上的碑文。
4.寻找家谱与族谱,问族谱,你得先问村里谁主管祭祖、联宗、祠堂等公共事务,找到这些长老聊天,有可能问得到。
5.重要文献,可查阅档案室资料目录,从中找线索。
6.乡规民约,古代的从祠堂碑刻寻找,个别或可从族谱里找。
7.族规与家训,从家谱、族谱中找。
8.宗族活动,多数能在祠堂文化中体现,如祠堂若有贺联,联中的下款,往往就是宗族活动的搭档,也可采访村中长老。
9.宗教信仰方面,古代寺庙等大多已毁,宗教活动多数只剩下民间祭神活动,如果附近有教堂,就要调查天主教和基督教的活动情况,附近有佛寺尼庵,就要调查佛教活动情况。
可先了解县志宗教方面的资料再进行采访。
祭神仪式可参阅县志、文物志社会宗教方面的资料。
10.本村特色民俗、技艺方面,当地以舞狮、武术、私伙局为— 4 —多,要多了解些项目,再去采访提问,要问到实处,才有答案。
传统婚丧习俗最有效的是,找乡间“道士”或喃呒佬等进行调查。
11.查主要文物遗迹,先查文物普查卷后,再请村老带路,实地踩点。
12.主要非物质文化遗产,也是查文物普查卷,新闻报纸也有报道。
13.主要历史事件、地方掌故与民间传说,可查县志大事记、村志大事记,也可查政协编撰的《花县文史》与当地民间文学作品,在此基础上,再到老人活动中心或养老院去收集。
14.主要人物一项,专印一表,发下村去,最好能争取村干部配合,让他们组织长老开会,列出人名来。
此外、镇志、县志、组织志、民政志、华侨志、教育志等志书的人物专项,也有不少收录,至少知道这些人是在哪个行政村,带着这些名单下村,落实所属自然村就容易多了。
此外,如果在花都区任职的干部,已退休的,可到档案馆查档案;在任的,可通过组织部要名单、职务、任职单位。
有了名册,再到各部门查其里籍。
如体育人才,可到体育局取名册,高级职称人员,可到人事部门取名册,大致就能比较全面。
— 5 —留住记忆守望乡愁——行走在田间地头的自然村落普查员今年春节期间,阳西县沙扒镇的自然村落普查员阮马超卸下重担,终于可以好好休息一下了。
在过去的3个月里,他每天走村入户,白天走访村民、晚上整理资料,完成了洋洋洒洒6万多字的历史人文普查资料,为我市的自然村落历史人文普查工作开了个好头。
沙扒镇共有18个自然村,其中书村是阳江最大的自然村落之一,设有来福园、乌石头两个村委会。
作为普查工作的试点镇,沙扒镇专门成立了工作小组,在各村宣传发动,并聘请了书村土生土长的文化人阮马超担任普查员。
“我觉得这项工作很有意义,能让我们在城镇化的快速发展中记住乡愁、传承历史文脉。
”阮马超说。
去年11月,他开始着手普查工作,身材矮小的他开着一辆商务车,载着两位同伴、一张折叠桌、几把小凳子、各种各样的书籍资料,并随身携带照相机、纸和笔,方便流动办公。
普查内容纷繁复杂,包括自然村的地理环境、历史沿革、风俗习惯、文物遗址等。
为了方便工作,阮马超干脆在书村租了一间房子,吃住都在村里,白天他走村入户,行走在田间地头,和村民聊家常、— 6 —忆过往。
由于操着一口流利的海话,村民对这位“老乡”很亲切,也愿意和他聊天。
出于对村民的尊重,普查的流动车上随时都备有糖果、水果、矿泉水,甚至还有水烟筒,方便与村民一起分享。
有段时间经常下雨,阮马超开着车在村里转,碰到放牛的老人,他便把人家请上车避雨,两人一边抽着水烟,一边天南海北地聊。
聊天的过程当然不无收获,在渡头村“采访”时,就有多位老一辈村民提到以前发现过老虎。
对于这些说法,阮马超如获至宝。
每天晚上,他躲在租住的房子里,耐心整理资料,常常写着就熬到了天亮。
光是书村,他就在整合各种资料的基础上,形成了7000多字的普查资料。
当沙扒镇政府把这些成果上报给省、市,得到了领导的一致好评。
而村民们对这项工作也无比支持,沙扒镇的一位镇干部说,书村有一些长者、贤者和社会名达希望通过这次普查,更全面系统地记录好村的历史人文风情,为留住村落的历史文脉提供依据,最终编写出版村志等书籍。
如今,阳西以及其他县(市、区)的自然村落历史人文普查工作还在开展,阮马超也接到了很多镇村的邀请,但他感到很惶恐。
双脚实地丈量乡村的土地时,他深刻地发觉,当人们围绕着乡愁、怀旧、净土、慢生活等关键词倾吐着乡土情怀之际,现实并非如此诗情画意,乡村的复兴以及乡村传统文化和遗产的保护及可持续发展,都面临着复杂的局面。
— 7 —阮马超说,我们“回乡”的路,还很长、很长……(摘自《阳江日报》2016年3月7日,作者黄娟娟) 海丰县自然村落历史人文普查工作全面启动2016年3月4日,海丰县召开自然村落历史人文普查工作会议,正式启动普查工作。
汕尾市人民政府地方志办公室主任周滨,海丰县委常委、常务副县长许信咏,海丰县人民政府地方志办公室主任蔡忠,各镇(场)长及县直各有关单位分管领导出席会议。
会议由县政府办公室主任叶胜勇主持。
会上,蔡忠传达全省第七次地方志工作会议及2015年全省自然村落历史人文普查工作会议精神,海丰县赤石镇镇长林春生介绍普查工作经验。
周滨肯定了海丰县取得的成绩,同时要求各镇(场)要采取有力措施,按时、保质、全面完成普查工作。
许信咏强调:做好自然村落历史人文普查工作是贯彻落实省委、省政府工作部署的政治要求,是全面摸清县情服务地方发展的重要途径,是抢救和保护历史人文印记的具体举措。
要求各地各单位要从思想上高度重视,按时间要求依次推进普查工作,按业务规范认真组织编写资料,按工作分工齐抓共管开展普查工作。
同时要求全县各级党委、政府要高度重视,加强领导,落实责任,强化保障,促进普查工作顺利开展。
会后,海城镇率先于3月8号召开全镇自然村落历史人文普查工作会议,对全镇普查工作进行部署,从人员、经费、办公条件各方面予以保障。
公平镇也对全镇开展普查工作做了大— 8 —量准备工作,将全镇划分为6个片区,抽调精干人员全面开展普查工作。
(海丰县志办)承担试点工作,探索普查经验钱东镇“五个到位”领跑潮州市自然村落普查潮州市饶平县钱东镇严格按照省自然村落历史人文普查的部署和要求,在市、县地方志部门精心指导下,立足“五个到位”,认真组织,周密安排。
历时三个月,在全市范围内率先全面完成全镇47个自然村落进村普查登记,为全市普查工作探索了经验。
一是领导重视到位。
镇委、镇政府高度重视,全镇上下形成主要领导亲自抓、分管领导具体抓、相关部门协调抓、村居— 9 —书记一线抓的工作格局。
二是宣传动员到位。
按照“家喻户晓、人人皆知”的宣传要求,在制订和实施全镇普查工作方案的基础上,开展多形式多渠道宣传发动,为普查工作的顺利开展营造了良好氛围。
三是学习培训到位。
针对普查工作情况复杂、涉及面广、工作量大的特点,精心组织70多名抽调的普查人员集中培训,保障工作顺利开展。
四是经费保障到位。
镇党委政府想尽一切办法支持普查工作,计划投入普查经费3万元,同时做到普查场所固定化化、普查人员精良化、普查设备现代化。
五是普查质量到位。
市、县普查办多次深入该镇进行业务指导,建立、健全基础数据的登记整理,严格按照规定要求进行审核,确保质量。
(潮州市志办)清远市召开自然村落历史人文普查全面启动会议3月16日,清远市自然村落历史人文普查全面启动电视电话会议在市国际会展中心一楼多功能视频会议室召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