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字王国中的人》课外阅读
高中语文苏教版必修三试题:专题1+汉字王国中的“人”+Word版含答案【KS5U+高考】.doc
汉字王国中的“人”一、课外阅读(2017·全国Ⅱ卷)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青花瓷发展的黄金时代是明朝永乐、宣德时期,与郑和下西洋在时间上重合,这不能不使我们思考:航海与瓷器同时达到鼎盛,仅仅是历史的偶然吗?从历史事实来看,郑和下西洋为青花瓷的迅速崛起提供了历史契机。
近三十年的航海历程推动了作为商品的青花瓷大量生产与外销,不仅促进技术创新,使青花瓷达到瓷器新工艺的顶峰,而且改变了中国瓷器发展的走向,带来了人们审美观念的更新。
这也就意味着,如果没有郑和远航带来活跃的对外贸易,青花瓷也许会像在元代一样,只是中国瓷器的诸多品种之一,而不会成为主流,更不会成为中国瓷器的代表。
由此可见,青花瓷崛起是郑和航海时代技术创新与文化交融的硕果,中外交往的繁盛在推动文明大交融的同时,也推动了生产技术与文化艺术的创新发展。
作为中外文明交融的结晶,青花瓷真正成为中国瓷器的主流,则是因为成化年间原料本土化带来了民窑青花瓷的崛起。
民窑遍地开花,进入商业化模式之后,几乎形成了青花瓷一统天下的局面。
一种海外流行的时尚由此成为中国本土的时尚,中国传统的人物、花鸟、山水,与外来的伊斯兰风格融为一体,青花瓷成为中国瓷器的代表,进而走向世界,最终万里同风,成为世界时尚。
一般来说,一个时代有一个时代的文化,而时尚兴盛则是社会快速变化的标志。
因此,瓷器的演变之所以引人注目,还在于它与中国传统社会从单一向多元社会的转型同步。
瓷器的演变与社会变迁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这使我们对明代有了新的思考和认识。
如果说以往人们所了解的明初是一个复兴传统的时代,其文化特征是回归传统,明初往往被认为是保守的,那么青花瓷的例子,则可以使人们对明初文化的兼容性有一个新的认识。
事实上,与明代中外文明的交流高峰密切相关,明代中国正是通过与海外交流而走向开放和进步的,青花瓷的两次外销高峰就反映了这一点。
第一次在亚非掀起了中国风,第二次则兴起了欧美的中国风。
【初中散文阅读】《汉字王国中的人》阅读答案
【初中散文阅读】《汉字王国中的人》阅读答案汉字王国中的人胖在中国从来都不被认为好看,思想家孔子早在公元前500多就警告人们不要暴饮暴食。
但是饥饿一直没有远离,因此人们还是抱着某种敬佩和嫉妒看待那些幸运者,汉字王国中的人在中国,胖从来都不被认为好看。
思想家孔子早在公元前500年多就警告人们不要暴饮暴食。
但是饥饿一直没有远离,因此人们还是抱着某种敬佩和嫉妒看待那些幸运者,他们有钱大吃大喝,尽管他们变得很胖。
这个西佛纯粹是中国人的创造。
他坐在那里,肚子很大,就像两腿之间的一根头发。
他一直特别受饥饿阶层的欢迎。
想想他需要吃多少才能变得这么胖。
普通人相遇,现在仍然要常使用那句古老的问候语“吃饭了吗”,如今的意思只是“你好”,但是它使人想起那艰苦的代,如果人们能每天能都有饭吃,就可以炫耀自己的幸福。
另一句快乐的问候语“你发福了吧”,现在意思仅仅是“你好吗,看样子你过得不错”。
我一直不喜欢这句问候――特别是当我真的胖起来以后就更不喜欢。
“身体”这个词怎么了?这只是一般意义上的胖子形象吗?当人们仔细看最古老的“身体”字的时候,他们会发现很多啊,可以说大部分的脖子和肚子上都有一个突出的点。
如果你认为它是肚脐,它的位置是荒谬的。
毕加索不是古代文字的创造者。
但人们可以考虑一下。
如果这是一张孕妇的照片,一个小点代表一个孩子,这是合乎逻辑的。
啊,简直太美了。
有什么更好的方式来描述“身体”的概念是一个肚子大的孕妇?当你的胃充满活力时,你真的会感到非常沉重。
如果这种解释正确的话,解释金文中的“身”字大概就有可能了。
它不仅再现了孕妇沉重的肚子,还表现了乳房。
有趣的是,中国人使用“有身子”这句话表示怀孕了。
七文本为什么要提到中国的两句问候语“吃饭了吗”“你发福了吧”?答:这两个问候语与“吃”有关。
吃东西会让你发胖,这为解释下面“身体”一词的含义铺平了道路。
7.分析:结合上一段的讨论中心和文本的这一部分,我们可以看到这两个问候语是在推断“body”一词的意思。
《汉字王国中的“人”》(陈礼林)
积累一组字词 • 判断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运用的正误() • 1.街头流动的收购者上门收购,省去了搬 运的麻烦,成为市民处理废旧家电最简洁 的方式。( × ) • 2.由于污水横流,无人问津,长河变成了 一条“死河”,荒无人烟。( × ) • 3.在一个边界意识模糊的国度,出现任何 畸形的权力和社会现象,都不足为怪。 ( √ )
学习目标
• 1.读懂文意,建立起汉字起源的概念, 增强对汉字的理解能力和作为华夏儿 女的自豪感。 • 2.读出妙笔,了解与“人”字及人体 部位有关的汉字起源与特点,概括作 者的观点,归纳行文思路,学习图文 并茂的解释方式。
学法导航
• 围绕“六个一”,运用点评、批注之 法,采用“两本联合法”,读懂文意 ,读出妙笔。 • 六个一:(1)积累一组字词(含成语 ),(2)画出一个文章结构图,(3 )提出一个问题,(4)赏析一种写作 技巧,(5)撰写一篇本文语言技巧的 赏析文章,(6)完成一组练习巩固所 学知识
早年师从琴学大师王迪学习古琴
作品:“令全世界的华人汗颜的书”《汉字王国》 •
该书以图文并茂的形式 讲述中国文字的起源和特 点,选取200多个与人的生 活有关的字进行细致的讲 解,如与人的身体、住房、 器皿、丝和麻、家畜、农 具、车船、道路等有关的字,同时分析和描述中国人 的生活方式和风俗习惯,从而使人加深对文字的理解, 把学术性与趣味性熔于一炉。是西方人学习汉语的主 要读物。 • 为了写《汉字王国》,林西莉到中国进行了十多 年的田野调查,因为她等不及考古报告的出版,决定 亲自到考古工地上找寻那些汉字最初的故事。 “我见了很多考古学、建筑学、语言学、植物学等 的专家,他们都对我非常好,给我看他们的研究成果, 讲解我不明白的东西。”1989年,历时十五年完成的 《汉字王国》在瑞典出版,它让林西莉第一次获得了 奥古斯特文学奖。后被媒体评论:林西莉的书“令全 世界的华人汗颜”。
高中语文课时作业2汉字王国中的“人”含解析苏教版必修3
课时分层作业(二)[基础运用层](2019·全国卷Ⅱ)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中国画是融中国哲学思想、美学精神、绘画理念于一体的民族艺术。
20世纪以来,新的文化思潮和艺术观念不断对中国画领域产生冲击,画家们既要突破传统观念推陈出新,又要继承传统发扬光大中国文化精神。
( ),也造就了当今画坛的各种风格。
作为中华文化的传统瑰宝,中国画的笔墨纸砚等工具材料和表现方式有着其他画种无法比拟的特殊性,为历代画家崇尚与传承。
其伟大而完整的绘画体系,成就了一代代宗师。
然而,也正是这千百年来逐渐趋于完美的绘画准则,让一些画家“长跪不起”,不敢轻易逾越雷池,仍在使用今日的笔墨纸张道说古人程式化的话语。
事实上,单凭笔墨功力,是无法成就作品艺术灵魂的。
画家能否凭借自己的生活积累和艺术感觉,让传统文化内涵及现代人文精神在画面上得到充分体现,是新时代美术创作并行不悖的艺术法则。
新时代的中国画创作者,应该以笔墨激扬时代精神,让中国画在多元共融的艺术格局中保持鲜活的生命力。
1.下列填入文中括号内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 )A.这其中尺度的把握使画家对中国文化有不同的理解B.这其中尺度的把握体现着画家对中国文化的不同理解C.画家对中国文化的不同理解,影响他们对其中尺度的把握D.画家对中国文化的不同理解使他们对其中尺度的把握不同B[根据语境,“这”指代的是上文“画家们既要……又要……”,以“这其中尺度的把握”承接上文,与上文衔接更紧密,故排除C、D两项。
比较A、B两项,从内部的逻辑关系上看,应是理解决定尺度的把握,而不是尺度的把握决定理解。
故选B。
] 2.下列各句中的引号和文中“长跪不起”的引号,作用相同的一项是 ( )A.我站在山脚抬头望去,只见无数火把排成许多“之”字形,一直向山顶延伸着。
B.父亲的话让我意识到,要打破我们父子之间这层令人悲哀的“厚壁障”太难了。
C.著名画家徐悲鸿笔下的马,正如有的评论家所说的那样,“形神兼备,充满生机”。
高中语文苏教版必修三习题:第一专题+汉字王国中的“人”+Word版含答案.doc
汉字王国中的“人”,课时作姓—夯实基础 ____ 巒一、课外阅读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①字的结构,又称布白。
字由点画连贯穿插而成,因此点画的空白处也是字的组成部分。
空白处应当计算在一个字的造形之内,分布适当的空白和笔画具有同等的艺术价值。
虚实相生,才能完成一个艺术品。
所以大书法家邓石如曾说书法要“计白当黑”,无笔墨处也是妙境呀!这也像一座建筑的设计,首先要考虑空间的分布,虚处和实处同样重要。
西方美学曾研究哥特式、文艺复兴式、巴洛克式建筑发现其具有的空间美感是不同的,而在中国书法艺术里的这种空间美感,同样在篆、隶、真、草、飞白等不同书体里有不同的表现。
空间美感的不同,表现着一个民族、一个时代、一个阶级,在不同的经济基础上、社会条件里,对生活的不同体会和对世界的不同认识。
②商周的篆文、秦人的小篆、汉人的隶书、魏晋的行草、唐人的真书、宋明的行草,各有各的姿态和风格。
古人曾说:“晋人尚韵,唐人尚法,宋人尚意,明人尚态”,由此可以看出,人们已经开始意识到可以从字形的结构里研究各时代不同的风格。
同时,书法里这种不同的风格也可以在同时代的其他艺术里去考察。
③“唐人尚法”,所以在字体上真书特别发达,当然这也有它的政治原因和社会基础。
唐人研究真书的字体结构特别细致。
对字体结构中的“法”的研究,他们的探讨在历朝历代都是十分突出的。
我们知道人类是依据美的规律来进行艺术创造的, 而唐人所述的书法中的“法”体现了当时人们对中国书法艺术的审美认识, 它是我们研究中国古代的美感和美学思想的好资料。
④相传唐代大书法家欧阳询曾留下真书字体结构法三十六条。
这三十六条非常重要, 其中戈守智所纂著的《汉溪书法通解》对这三十六条的阐述可供研究中国美学的学者参考。
我觉得我们可以从这三十六条开始来窥探中国美学思想里的一些基本范畴。
我们可以从书法里的审美观念再通于中国其他艺术, 如绘画、建筑、文学、音乐、舞蹈、工艺美术等。
我以为这有美学方法论的价值。
高中语文 第一单元 祖国土(文本研习)汉字王国中的“人”课时作业 苏教版必修3
汉字王国中的“人”一、课外阅读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①字的结构,又称布白。
字由点画连贯穿插而成,因此点画的空白处也是字的组成部分。
空白处应当计算在一个字的造形之内,分布适当的空白和笔画具有同等的艺术价值。
虚实相生,才能完成一个艺术品。
所以大书法家邓石如曾说书法要“计白当黑”,无笔墨处也是妙境呀!这也像一座建筑的设计,首先要考虑空间的分布,虚处和实处同样重要。
西方美学曾研究哥特式、文艺复兴式、巴洛克式建筑发现其具有的空间美感是不同的,而在中国书法艺术里的这种空间美感,同样在篆、隶、真、草、飞白等不同书体里有不同的表现。
空间美感的不同,表现着一个民族、一个时代、一个阶级,在不同的经济基础上、社会条件里,对生活的不同体会和对世界的不同认识。
②商周的篆文、秦人的小篆、汉人的隶书、魏晋的行草、唐人的真书、宋明的行草,各有各的姿态和风格。
古人曾说:“晋人尚韵,唐人尚法,宋人尚意,明人尚态”,由此可以看出,人们已经开始意识到可以从字形的结构里研究各时代不同的风格。
同时,书法里这种不同的风格也可以在同时代的其他艺术里去考察。
③“唐人尚法”,所以在字体上真书特别发达,当然这也有它的政治原因和社会基础。
唐人研究真书的字体结构特别细致。
对字体结构中的“法”的研究,他们的探讨在历朝历代都是十分突出的。
我们知道人类是依据美的规律来进行艺术创造的,而唐人所述的书法中的“法”体现了当时人们对中国书法艺术的审美认识,它是我们研究中国古代的美感和美学思想的好资料。
④相传唐代大书法家欧阳询曾留下真书字体结构法三十六条。
这三十六条非常重要,其中戈守智所纂著的《汉溪书法通解》对这三十六条的阐述可供研究中国美学的学者参考。
我觉得我们可以从这三十六条开始来窥探中国美学思想里的一些基本范畴。
我们可以从书法里的审美观念再通于中国其他艺术,如绘画、建筑、文学、音乐、舞蹈、工艺美术等。
我以为这有美学方法论的价值。
但一切艺术中的法,只是法,是要灵活运用,要从有法到无法,表现出艺术家独特的个性与风格来,才是真正的艺术。
2020学年高中语文课时作业2汉字王国中的“人”(含解析)苏教版必修3(2021-2022学年)
课时分层作业(二)[基础运用层](2019·全国卷Ⅱ)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中国画是融中国哲学思想、美学精神、绘画理念于一体的民族艺术。
20世纪以来,新的文化思潮和艺术观念不断对中国画领域产生冲击,画家们既要突破传统观念推陈出新,又要继承传统发扬光大中国文化精神。
(),也造就了当今画坛的各种风格.作为中华文化的传统瑰宝,中国画的笔墨纸砚等工具材料和表现方式有着其他画种无法比拟的特殊性,为历代画家崇尚与传承。
其伟大而完整的绘画体系,成就了一代代宗师。
然而,也正是这千百年来逐渐趋于完美的绘画准则,让一些画家“长跪不起",不敢轻易逾越雷池,仍在使用今日的笔墨纸张道说古人程式化的话语。
事实上,单凭笔墨功力,是无法成就作品艺术灵魂的。
画家能否凭借自己的生活积累和艺术感觉,让传统文化内涵及现代人文精神在画面上得到充分体现,是新时代美术创作并行不悖的艺术法则。
新时代的中国画创作者,应该以笔墨激扬时代精神,让中国画在多元共融的艺术格局中保持鲜活的生命力.1.下列填入文中括号内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A.这其中尺度的把握使画家对中国文化有不同的理解B.这其中尺度的把握体现着画家对中国文化的不同理解C.画家对中国文化的不同理解,影响他们对其中尺度的把握D.画家对中国文化的不同理解使他们对其中尺度的把握不同B[根据语境,“这”指代的是上文“画家们既要……又要……”,以“这其中尺度的把握”承接上文,与上文衔接更紧密,故排除C、D两项。
比较A、B两项,从内部的逻辑关系上看,应是理解决定尺度的把握,而不是尺度的把握决定理解.故选B。
]2.下列各句中的引号和文中“长跪不起”的引号,作用相同的一项是( )A.我站在山脚抬头望去,只见无数火把排成许多“之"字形,一直向山顶延伸着。
B.父亲的话让我意识到,要打破我们父子之间这层令人悲哀的“厚壁障”太难了.C.著名画家徐悲鸿笔下的马,正如有的评论家所说的那样,“形神兼备,充满生机”。
2019_2020学年高中语文课时作业2汉字王国中的“人”含解析苏教版必修3201911191158
课时分层作业(二)[基础运用层](2019·全国卷Ⅱ)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中国画是融中国哲学思想、美学精神、绘画理念于一体的民族艺术。
20世纪以来,新的文化思潮和艺术观念不断对中国画领域产生冲击,画家们既要突破传统观念推陈出新,又要继承传统发扬光大中国文化精神。
( ),也造就了当今画坛的各种风格。
作为中华文化的传统瑰宝,中国画的笔墨纸砚等工具材料和表现方式有着其他画种无法比拟的特殊性,为历代画家崇尚与传承。
其伟大而完整的绘画体系,成就了一代代宗师。
然而,也正是这千百年来逐渐趋于完美的绘画准则,让一些画家“长跪不起”,不敢轻易逾越雷池,仍在使用今日的笔墨纸张道说古人程式化的话语。
事实上,单凭笔墨功力,是无法成就作品艺术灵魂的。
画家能否凭借自己的生活积累和艺术感觉,让传统文化内涵及现代人文精神在画面上得到充分体现,是新时代美术创作并行不悖的艺术法则。
新时代的中国画创作者,应该以笔墨激扬时代精神,让中国画在多元共融的艺术格局中保持鲜活的生命力。
1.下列填入文中括号内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 )A.这其中尺度的把握使画家对中国文化有不同的理解B.这其中尺度的把握体现着画家对中国文化的不同理解C.画家对中国文化的不同理解,影响他们对其中尺度的把握D.画家对中国文化的不同理解使他们对其中尺度的把握不同B[根据语境,“这”指代的是上文“画家们既要……又要……”,以“这其中尺度的把握”承接上文,与上文衔接更紧密,故排除C、D两项。
比较A、B两项,从内部的逻辑关系上看,应是理解决定尺度的把握,而不是尺度的把握决定理解。
故选B。
] 2.下列各句中的引号和文中“长跪不起”的引号,作用相同的一项是 ( )A.我站在山脚抬头望去,只见无数火把排成许多“之”字形,一直向山顶延伸着。
B.父亲的话让我意识到,要打破我们父子之间这层令人悲哀的“厚壁障”太难了。
C.著名画家徐悲鸿笔下的马,正如有的评论家所说的那样,“形神兼备,充满生机”。
2017-2018学年高一语文教师用书:第1单元 汉字王国中的“人” Word版含答案
汉字王国中的“人”本课话题——珍爱民族文化,培养爱国情感朗读——课文中的名段通过把“人”字上下颠倒或转动以及把“人”字与“人”字组成不同的结构,古代中国人创造了很多新字,比如两个人,一个跟着一个,组成“从”字。
汉字,古老而精深,是中华民族的一个伟大创造。
汉字的创造开启了中华民族的智慧之门,可以说汉字是人类智慧的结晶,小小的汉字中蕴含着如此多的历史和文化。
汉字形神兼备,内蕴丰富,中华民族的先人造字的缜密思维,让现代人都惊叹不已,也让外族人叹服、学习。
了解汉字的由来,了解古人造字的艺术,可以培养我们的民族自豪感,丰富我们的智慧,创造美好的未来。
链接——生活中的素材北京市教委透露,2016年高考改革要点中,语文从150分上调到180分。
高考语文分数增加30分,这不仅是一种简单的分值调整,意味着高考指挥棒的价值导向终于进行了调整和偏转:语文学科在基础教育中的重要性得到了强化。
这会让孩子们学习语文、学习国语的积极性、自觉性和趣味性,得到空前推进和提升,正如歌曲《中国话》所唱到的,“最爱说的话永远是中国话,字正腔圆落地有声说话最算话;最爱写的字是先生教的方块字,横平竖直堂堂正正做人要像它”。
高考语文分数增加,可以让祖国语言文字自豪感、民族文化自豪感、民族文化自信力,得到现代化的继承和发扬光大。
背诵——相关名言警句1.捐躯赴国难,视死忽如归。
——曹植2.以身许国,何事不敢为?——岳飞3.我爱我的祖国,爱我的人民,离开了它,离开了他们,我就无法生存,更无法写作。
——巴金4.我荣幸地以中华民族一员的资格,而成为世界公民。
我是中国人民的儿子。
我深情地爱着我的祖国和人民。
——邓小平第1步读字音——千言万语总关音一、单音字发髻.( ) 主宰.( ) 辛亥.( ) 虔.诚( ) 挖掘.( ) 颧.骨( ) 小篆.( ) 雏.形( ) 藁.城( ) 桦.树( ) 歧.途( ) 饥肠辘.辘( ) 【答案】 jì zǎi hài qián jué quán zhuàn chú ɡǎo huà q í lù二、多音字1.组词辨析法(1)横⎩⎪⎨⎪⎧一横.( )蛮横.( ) (2)蒙⎩⎪⎨⎪⎧迷蒙.( )蒙.骗( ) (3)脯⎩⎪⎨⎪⎧胸脯.( )果脯.( ) (4)蔓⎩⎪⎨⎪⎧蔓.生( )瓜蔓.儿( ) 【答案】 (1)hénɡ hènɡ (2)ménɡ mēnɡ (3)pú fǔ (4)màn wàn2.语境辨析法(5)出现矛盾要先调.( )查,然后调.( )解。
第一专题《汉字王国中的“人”》(苏教版)
[瑞典]林西莉
中国话
有一种语言,它很古老, 古老到那刻在骨头上的文字里都找不到它的起源; 有一种语言,它很丰富, 阴阳上去中回荡着大方激昂,倾诉着温宛缠绵; 有一种语言,它很自然, 点横竖撇捺就展现出花草虫鱼天地山川。 这,便是中国话,一个古老的东方神话! “春”,万物蠢动,“秋”,万物凋愁,干渴的舌有了水就是“活”。 ——哪一种语言能有如此精练简约? “树索索而摇枝,马得得而驰骋” ——哪一种语言有如此逼真的描摹? “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 ——哪一种语言能说出如此图画般的美丽? “春江潮水连海平,海上共潮生……” ——哪一种语言能有如此动听的节律? 中国话就是诗,就是画,就是曲!
——林西莉
造字法 象形 指事 形声 会意 转注 假借
人
侧面站立的人(躬身垂臂的劳动者)
从
一个人再跟着一个人(两人相随而行)
大
叉着腿,伸展双臂的人(顶天立地的成年人)
立
一个人双腿安稳站在地上
天
“大”与指事符号“口”的结合,代表着自 然与人类世界的最高主宰者。(人头顶上的 无边苍穹)
目
把横着的眼睛竖起来
止
对脚的描摹(“止”是“趾”的本字)
身
一个有孕在身的人(“身”“孕”本同源)
请解说
牛 孙
水
米
贝
马
凤
鲁
明
门
教学目标 让学生初步了解汉字的起源,增强对祖 国文字的情感。
任务分解 《汉字王国中的“人”》环绕“人”与 “人体不同部位”展开,共举了16个汉字 例子。分成16个小组探究总结展示。
作家作品
1.林西莉,瑞典人,生于1932年。1971年起,林西莉 在瑞典任汉语教师。出版有关中国的著作多部,如 《汉字王国》《古琴》。 2.《汉字王国》从自然、交通、家畜、人与人类等角 度分类论述了汉字的起源和早期的演变发展。 3.认识一个汉字就像认识一个人一样
【中国第五大发明——汉字说明文阅读原文附答案】汉字王国中的人原文
【中国第五大发明——汉字说明文阅读原文附答案】汉字王国中的人原文《中国第五大发明——汉字》说明文阅读原文①汉字是当今世界上仍在使用的最古老的文字。
从甲骨文算起,已有3500年以土的历史了。
古埃及的圣体字、巴比伦的楔形文字、中美洲的古玛雅文字等相继成为历史的陈迹,唯汉字独存。
中国人用数千年的聪明才智创造出来的奇迹,在世界文字史上是独一无二的。
它承载了中国五千年灿烂文明,至今仍旧具有旺盛的生命力。
尤其是汉字计算机输入的优越性,使汉字的奇迹更令世人惊叹和信服。
汉字堪称中国“第五大发明”。
②汉字具有超越方言和古今语言差别的功能。
著名学者安子介先生说,“中国由黑龙江到云南,汉字全通。
”“中华文化连绵五千年,是用汉字记载的。
”“西方字母的形式,根据历史说也是由象形而来,后来变成拼音,各国文字不同,相互联结的纽带断了,结果欧洲分成大小十数个国家。
如果中国早年也走这条路,早已出现江苏国、广东国了。
我国方言这样多,汉字的语音无法在‘语音学’上统一,但在文字使用上自古及今都是一脉相承的。
汉字对汉族产生了不可估量的凝聚作用。
”可见,汉字具有超越方言和古今语言差别的功能,这对汉民族的形成和中国的统一具有重要的③汉字可以引发想象和联想。
由于汉字以形表意,使用汉字时观其形而得其意,其中必定有想象和联想产生。
并非仅仅由象形字直接演化过来的字如此,如“日”“月”等。
会意字也是如此,如“休息”的“休”字,由“人”和“木”两部分组成,就是“人”靠着“树”歇息。
我们从字形的拼组关系中便可想象出这字的意义。
其实,有些形声字的声旁也是表意的,如“文盲”的“盲”字,声旁“亡”既表音也表意,“盲”就是“亡”了“目”。
因此,汉字引发想象和联想的强大作用值得我们重视。
④汉字有利于发展大脑智力。
从神经心理学和神经语言学的研究成果看,拼音文字是偏向大脑左半球的“单脑文字”,而汉字是大脑左、右两半球并用的“复脑文字”;拼音文字认知中“语音编码”方式起主要作用,而汉字认知中则是利用“多重编码”方式,语音、字形和语义编码兼用。
《汉字王国中的“人”》29页文档
《汉字王国中的“人”》
1、纪律是管理关系的形式。——阿法 纳西耶 夫 2、改革如果不讲纪律,就难以成功。
3、道德行为训练,不是通过语言影响 ,而是 让儿童 练习良 等不良 行为。 4、学校没有纪律便如磨房里没有水。 ——夸 美纽斯
5、教导儿童服从真理、服从集体,养 成儿童 自觉的 纪律性 ,这是 儿童道 德教育 最重要 的部分 。—— 陈鹤琴
谢谢
11、越是没有本领的就越加自命不凡。——邓拓 12、越是无能的人,越喜欢挑剔别人的错儿。——爱尔兰 13、知人者智,自知者明。胜人者有力,自胜者强。——老子 14、意志坚强的人能把世界放在手中像泥块一样任意揉捏。——歌德 15、最具挑战性的挑战莫过于提升自我。——迈克尔·F·斯特利
《汉字王国中的人》课外阅读
这是个额外的课程,每个周一下午从3:30上到5:00。大伙在工作了一整天之后还得上课,开始时觉得挺辛苦,但是到五点钟下课的时候,我们又都觉得充实而且精神。当这个学期在6月份结束时,我给文化部写了一封信,我的学生们也都签了名。我们在信里介绍了我们学校开设的汉语课,同时也征询意见,看是否可以考虑将汉语列为第三语言(或者我们叫C类语言)。在瑞典,英语是从小学一年级就开始上的。四年以后,学生可以选择法语、德语或者西班牙语。再过四年,学生可以再选择一门外语,这时候,他们已经长到15、16岁了。
正如我在《汉字王国》的前言里写道:“我发现我的学生的反应和我过去完全一样--我对汉字的结构和早期的形式讲授得越多,他们越容易理解和记住这些汉字。当我同时也讲解这些文字所来自的那个世界,讲述古代中国人的日常生活--他们的房子、车辆、衣服以及他们使用的工具,讲述产生这些文字的自然场景--乡野、山河、动物与植物时,效果就特别好。”
初到中国
话说1952年,我高中毕业,之后的九年时间里,我在斯德哥尔摩大学学习不同的科目:艺术史、历史、语言学。瑞典实行免费的大学教育,如果你愿意,甚至可以做一辈子的大学生。
后来,我在希腊住了几年,在德国和意大利学习音乐,那是文艺复兴时期的鲁特琴。当我28岁时,才开始在斯德哥尔摩的一所高中安顿下来教历史。我喜欢教书,但又不甘心这么早就安定下来。那个时候,我已经对欧洲文化非常熟悉了--花了12年学习德语、英语、法语和拉丁语,意大利语也不错。但我渴望体验并了解世界上其他的伟大文化,尤其是中国文化。也许我可以学一下汉语?
2021版高中语文专题1语言存在的家园汉字的王国汉字王国中的“人”课时作业苏教版必修3
2021版高中语文专题1语言存在的家园汉字的王国汉字王国中的“人”课时作业苏教版必修3一、课外阅读(2021·全国Ⅱ卷)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青花瓷进展的黄金时代是明朝永乐、宣德时期,与郑和下西洋在时刻上重合,这不能不使我们摸索:航海与瓷器同时达到鼎盛,仅仅是历史的偶然吗?从历史事实来看,郑和下西洋为青花瓷的迅速崛起提供了历史契机。
近三十年的航海历程推动了作为商品的青花瓷大量生产与外销,不仅促进技术创新,使青花瓷达到瓷器新工艺的顶峰,而且改变了中国瓷器进展的走向,带来了人们审美观念的更新。
这也就意味着,假如没有郑和远航带来活跃的对外贸易,青花瓷也许会像在元代一样,只是中国瓷器的诸多品种之一,而可不能成为主流,更可不能成为中国瓷器的代表。
由此可见,青花瓷崛起是郑和航海时代技术创新与文化交融的硕果,中外交往的繁盛在推动文明大交融的同时,也推动了生产技术与文化艺术的创新进展。
作为中外文明交融的结晶,青花瓷真正成为中国瓷器的主流,则是因为成化年间原料本土化带来了民窑青花瓷的崛起。
民窑遍地开花,进入商业化模式之后,几乎形成了青花瓷一统天下的局面。
一种海外流行的时尚由此成为中国本土的时尚,中国传统的人物、花鸟、山水,与外来的伊斯兰风格融为一体,青花瓷成为中国瓷器的代表,进而走向世界,最终万里同风,成为世界时尚。
一样来说,一个时代有一个时代的文化,而时尚兴盛则是社会快速变化的标志。
因此,瓷器的演变之因此引人注目,还在于它与中国传统社会从单一向多元社会的转型同步。
瓷器的演变与社会变迁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这使我们对明代有了新的摸索和认识。
假如说以往人们所了解的明初是一个复兴传统的时代,其文化特点是回来传统,明初往往被认为是保守的,那么青花瓷的例子,则能够使人们对明初文化的兼容性有一个新的认识。
事实上,与明代中外文明的交流高峰紧密相关,明代中国正是通过与海外交流而走向开放和进步的,青花瓷的两次外销高峰就反映了这一点。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起初的学习艰难乏味。每天20个汉字,一周学六天。每天第一节课总是先做家庭作业小测,然后过一遍要新学的汉字,从来不介绍任何汉字结构,或者此字在甲骨文或金文中的古老字形。只是重复、重复、再重复。每周的最后一天则是总复习,把本周所有学过的汉字全部温习一遍。
正如我在《汉字王国》的前言里写道:“我发现我的学生的反应和我过去完全一样--我对汉字的结构和早期的形式讲授得越多,他们越容易理解和记住这些汉字。当我同时也讲解这些文字所来自的那个世界,讲述古代中国人的日常生活--他们的房子、车辆、衣服以及他们使用的工具,讲述产生这些文字的自然场景--乡野、山河、动物与植物时,效果就特别好。”
当我第一次到中国的时候,正是中国大量50年代考古发现被出版成册的时候。去之前我在瑞典是学美术史的,很多的课程都和考古相关,所以很自然地,我也就开始研读这些新的考古发现。譬如关于邯郸、安阳、半坡遗址等详尽的报告都不贵,所以我就把能找到的都买了下来。这些书在我教汉语时帮上了大忙。书里的那些照片恰恰是我讲生字的历史时给学生提供的最佳背景资料。我在这些书里找到极其精细的图画和照片来说明那些考古发现,而这些图片让人对一些汉字的形状来历一目了然。譬如,鱼、夫、目、面、耳、齿--这些书整本整本都是这样的图片。有了这些图片,我的学生们不仅学得快记得牢,他们也加深了对中国的了解,而且学得兴致勃勃。
这也是十年后,当我开始教授汉语时,我为什么会想给我的学生带来我在古琴协会所经历的东西的原因,我想让他们从各方各面感受到中国文化的丰富,让汉字与中国古老辉煌的文化相依相衬。在瑞典教汉语
1962年的冬天,我因为个人原因不得不离开中国--我丈夫已经受够了这里。而那时我对中国文化和音乐的理解才刚渐入佳境,还有那么多没有学习和体验的东西,这让我觉得很不爽。但是生活有时并不会给我们留有选择的余地。那时如果我能预见到1972年之后我能够一年一次甚至几次地回到中国,就会坦然地离开了。
然而在当时,要获得留学签证很不容易。起初,驻瑞典的中国大使馆官员态度非常消极。他们首先会问:是谁派你们去的?哪个组织?哪个政党?我们解释说我们完全是个人想去,我们已经攒足了在中国生活一年的费用。我们跟任何组织或政党都没有关系。但文化参赞明确指出:中国大学不接受外国学生的个人入学申请。
无奈之下,我们开始搜集包括高本汉在内的重要学者的推荐信,甚至还获得了国王古斯塔夫?阿道夫六世的许可书。一年多后,北京大学发来了入学通知书。1961年1月2日,我们离开瑞典,开始了我人生中最为重要的两年时光。因为在学期中入学,没有适合我们
为了让他们能记得更牢,我开始将课本里我们见到的生词都整理出来,这个词汇表很快就堆得老长。这望了解中国和中国文化的公众来讲,这些词汇或许可以结集成一本相当有趣的书呢。
重返中国
1972年冬,当我再次申请去中国的签证时,一切都很顺利。这次我和我的学生们一起去的。我们花了一周的时间通过西伯利亚铁路进入中国,并在中国呆了一个月。每天从早到晚,我们密集地参观学校、医院、工厂、托儿所、村庄。也许是因为瑞典驻华使馆的文化参赞帮助我们安排了这次行程,所以一路绿灯。
信是6月中旬发出的。当时,我以为大伙都已经去休假了,而接下来的秋季要举行选举,所以我以为文化部的回复估计得到11月了,而且很有可能是个“不行”。但是,有时候,生活就那么奇妙。两个星期之后,我就收到回复:秋季那个学期开学后就开始吧。
我很是吃惊。我没有任何课本或教材,更何况,我压根不知道怎么教汉语。如果是教中国历史,我可以如鱼得水地完成,但这是汉语啊!所以我就开始自己做课本教材。我买了一台复印机,把我在北京用过的课本章节和一本美国出版的课本里的笔画笔顺图解等都复印了下来。秋天开学了,我进到学校的七个一年级班里给他们挨个讲:你看,这是木、日、月、女……然后,我告诉他们说校长已经同意我们增开汉语课了,谁想学都可以从原来的语言课转过来。23名学生报了名。就这样,瑞典的教育系统里从此里有了汉语教学,我对《汉字王国》的探索也从此开始了万里长征第一步。
初到中国
话说1952年,我高中毕业,之后的九年时间里,我在斯德哥尔摩大学学习不同的科目:艺术史、历史、语言学。瑞典实行免费的大学教育,如果你愿意,甚至可以做一辈子的大学生。
后来,我在希腊住了几年,在德国和意大利学习音乐,那是文艺复兴时期的鲁特琴。当我28岁时,才开始在斯德哥尔摩的一所高中安顿下来教历史。我喜欢教书,但又不甘心这么早就安定下来。那个时候,我已经对欧洲文化非常熟悉了--花了12年学习德语、英语、法语和拉丁语,意大利语也不错。但我渴望体验并了解世界上其他的伟大文化,尤其是中国文化。也许我可以学一下汉语?
连云港外国语学校高一年级语文——《我的汉字长征》
课外阅读
阅读与反思
我的汉字长征
林西莉
我花了十五年写成了三十多万字的书《汉字王国》。如果再给我一次机会让我选择去过我的一生,我会毫不犹豫地走同一条道路。如果让我用一句话来概括我对汉字的感情,那几乎是不可能的。我花了十五年写成的三十多万字的书《汉字王国》才是答案。直到20世纪70年代初,我从来没有想过写一本关于汉字的书。要了解我为什么要写这本书,为什么要这样写,说来话长--但没有这个有点长的引子,我不可能最终完成这样的汉字长征。
刚开始的时候确实好事多磨。虽然,我有相当丰富的教学经验,但是教授历史和教授外语的方法完全不同。我唯一认定的是,我绝不要用像北大教授汉语那样的办法。
所以我主要借鉴了高本汉当时让我们对汉语产生兴趣的办法:让汉字活起来。最初,吸引我的就是这些字简直太美太生动,所以我也想让我的学生这样对汉语着迷起来。当我用自己编创的“课本”要开讲下一课时,我一般都会先从生字开始,给学生们讲这些字最初在甲骨或青铜上的样子。
1964年回到瑞典后,我重拾教书旧业。有一天,我听到教务室里传来一阵笑声:“有18名学生提出申请,说课程里应该包括汉语!他们疯了吧!怎么可能?不说别的,上哪儿去找个老师去?”我的兴趣一下就起来了,说我可以试试。毕竟,我在瑞典和中国的大学里学习过汉语。这么着,汉语课得到批准开课。
这是个额外的课程,每个周一下午从3:30上到5:00。大伙在工作了一整天之后还得上课,开始时觉得挺辛苦,但是到五点钟下课的时候,我们又都觉得充实而且精神。当这个学期在6月份结束时,我给文化部写了一封信,我的学生们也都签了名。我们在信里介绍了我们学校开设的汉语课,同时也征询意见,看是否可以考虑将汉语列为第三语言(或者我们叫C类语言)。在瑞典,英语是从小学一年级就开始上的。四年以后,学生可以选择法语、德语或者西班牙语。再过四年,学生可以再选择一门外语,这时候,他们已经长到15、16岁了。
当春天来了,树木复苏了,长出了新的叶子。然后在树丛中、树枝上,到处是人。平时在路上悠闲散步的大学生们不见了,他们像山羊一样采集树叶。我向老师抱怨说:“这是一种破坏行为!没有人能制止他们吗?他们在破坏树木!”我的老师平静地说:“你要知道,他们半个冬天没吃到任何绿色的东西……”
我不再抱怨了。那时候我突然用另外的眼光来看待华北平原上的树木。它们是人类生命的一部分,而不是大自然的一部分,它们被过多地索取。人们无法想象自由的参天大树,那种形象一定很特别。而“木”字,对我来说,没有任何叶子,只有干和枝,在冬天的天空下树黑乎乎地站着,没有任何美感,一种单调但真实的形象。这个形象一直与我第一次看到中国的树与一个“木”字立着的形象相连。
渐渐地,我们得开始用学过的汉字写短文。多亏了我们还带着高本汉的《古汉语字典》,才能独立地对汉字进行分析,这也成是我们理解和记忆汉字的唯一方式。
我们学习的课本和句子都是政治挂帅,比如“美帝国主义是全世界人民最凶恶的敌人!”“我们一定要解放台湾!”“人民公社好!”。几个月后我们再也无法忍受,就跑去问老师能不能找些不带“色彩”的读物,比如成语故事等。她一开始很生气--也许只是装出生气的样子来,不过还是去和上级领导讨论了这个“问题”。最终,领导同意她将政治性教材换成精彩的传统故事,如“东郭先生和狼”“牛郎织女”和“曹冲称象”。
那时,我开始怀着最浓厚的兴趣观察我周围的世界。每样东西,每一个细节都那么重要。作为一个外国人,我可能会发现一些中国人看不到的东西。我越是认真地观察,我就理解得越多,我对汉字的理解也更深。
我在北京的第一个冬天,“大跃进”刚刚失败,随后一连几年食品很少。秋天连大白菜都很缺乏,每一片叶子都要捡起来,晒干使用。我们宿舍外的树刚刚落叶,有几周就挂满了白菜叶,好像给死人披麻戴孝。我来自另一种文化,人们已经忘记晒干菜的方法,因此这种景象是不可理解的。
1961年的冬天和来年都是那样绝望的年份,经过了半个世纪的革命和政治运动,这个国家发现自己处在真空之中。一个崭新的、现代化的、平等的社会突然成为非常遥远的梦想,所有的一切都陷入停滞。数百万的人吃不饱肚子,许多人就此消亡。所有的希望都被
舍弃。封闭、绝望,这就是我初来乍到时看到的中国。但在这个表象之下,古老的中国文化依然不屈不挠地残存着。
瑞典著名汉学家高本汉教授是我学习汉语以及决定去中国的关键人物。在20世纪50年代末,七十多岁高龄的他已经退休,但依然每个周一的晚上开一堂两小时的讲座。这对我来说太合适了:我白天教书,晚上听课。在课上我学会了如何使用字典来翻译他发给我们的课本--孔孟重要典籍的影印本。
高本汉每教一个汉字都会把字的来源和已知原型告诉我们。他讲授的汉字,个个有史有据、鲜活生动、易于理解。在汉语言研究领域,几十年来他一直是权威,但他对汉字的热爱依然不减当初。带着这股无法抑制的热情,他在黑板前侃侃而谈,直到粉笔灰像龙卷风一样环绕着他。他的博学,他对汉字的热爱强烈地吸引了我,他的课让我对中国文化,尤其是汉字越来越着迷。我和我的第一任丈夫决定一起到中国去学习现代汉语。
除了学习汉语,我很幸运能在北京古琴协会这样的地方学习古琴,而且是这里唯一的一名学生。成立于1954年的这个协会很快就在文化大革命开始后关闭了,但那里的环境和人改变了我的一生。那里的音乐学者和音乐家有着很深的文化造诣。他们对古琴音乐的诚挚热爱、无私奉献以及不懈努力让我印象深刻,让我心潮涌动,想要学习他们,像他们那样生活。他们是我遇到的最不同寻常的博学者,无论我有什么样的问题,无论是关于汉字、诗歌、瓷器、哲学、建筑还是音乐,他们都能给我一个答案。